《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2024-12-3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精选8篇)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篇1

导入:今天与大家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尤其是就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解读。确实,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看,文化大发展越来越重要,文化发展呈现出这样的趋势:一是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日益融合,没有以文化和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是缺乏竞争力的,如中国制造及绍兴县的产业特点。也因为如此,我们理解文化的涵义,应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一般意义上看,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观念文化。二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文明进步要靠经济发展为基础,也也要通过文化建设,尤其是先进文化的引领,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我们现在社会生活中,充彻着商业文化,如电视、报刊,甚至官场也是这样,政府诚信缺失。三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如美国的知识产权专利、文化产业以及交价值观、日本韩国民族的创新精神、德国民族的严谨,制造业的精细等。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以党的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文化的发展和改革问题。这次全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明年十八大召开前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十八大主要是通过一个政治报告以及人事安排,不会有决议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程:一是锦涛同志的两次讲话;二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三是通过了明年召开十八大的决议。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三个问题:

一、认识全会的背景意义;

二、把握全会基本精神;

三、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认识全会的背景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命题最初是在党的十七大(2007年)上提出的,那么,明年就要召开十八大了,到届了,那么文化究竟发展得如何?这就要作出对下个阶段文化发展的部署。下面讲三个方面的背景和意义,有‚三个需要‛

(一)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一般认为只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实际上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建设)。在这些方面建设中,党的建设最重要,只有把党的建设搞对头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打通了,其他几个方面建设才能搞好。而党的建设中就有文化的内容(思想理论建设),因此,科学发展观,虽然经济社会方面讲的比较多,但六位一体建设中文化是灵魂,文化是一个政党的一面旗帜(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就是靠先进文化的这面旗帜的引领,一面旗帜五句话)。

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一个重要目标是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实现翻两番,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文化消费将占到个人生活的20%以上,我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4.5万亿元(中国人的消费畸形及国外人的消费观)。实际上我国2010年的人均GDP已超过了4000美圆,文化消费总量应当在5万亿元左右。实际情况是,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在1万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文化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任务十分繁重。所以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井喷‛时期。例如,人均图书馆的数量。国际图联规定,5万人一座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不是指学校的,也不是指科研单位的图书馆)。日本现在是4.2万人一座,美国是3.3万人一座,法国是2.2万人一座,英国是1.2万人一座,而我国是40多万人一座图书馆。虽然这个计算有可探讨之处,各国国情也不同,但是在城市中我们国家现在最好的情况也是10万人一座图书馆。再一个是电影银幕的数量(上标准的),美国有4万多块,我们国家现在发展非常快、非常好,也就五千多块。

(二)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综合国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文化属于软实力。一般讲软实力有四大构成要素:价值取向、文化目标、政策方针、制度设计。那么‚软实力不软‛体现在什么地方?如,美国现在出口排在第一位的是文化产业,控制了全世界60%—80%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制作,占了三分之二的电影总票房。而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行业的整个销售额比不上贝塔斯曼(全球第四,德国)等大文化传媒集团中的一家。有一条手机短信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讲了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儿: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文化就具有这样的作用,它不光占脑袋,还占市场。文化产品的逆差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就是所有文化产品都有文化内涵、价值观,就像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一开始就是一面美国国旗;还有《拯救大兵瑞恩》宣扬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那么它们是带着价值观念过来的。所以文化具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作用。今年是苏共亡党20周年,美国始终亡我之心不死。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周边,打了朝鲜战争,60年代又打了越南战争,但都不管用。从尼克松开始美国改变战略,与中国进行接触,美国的国务卿就提出和平演变。90年代苏联解体,使美国更相信‚软‛的办法更有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瑟夫〃奈上世纪80年代提出‚软实力‛,希拉里讲巧实力是继承和发展。锦涛同志在这次全会上讲,国际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思想文化领域是争夺的重点。李长春同志在全会上说,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我们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必然要遭到国际敌对势力的围剿。这就是说我们要防西化、分化也要加强文化建设。

当今世界,文化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再比如说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汽车工业是非常发达的,但是现在,日本的文化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它的汽车工业的产值;还有韩国,它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

就拿韩国的影视剧来说,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风靡我国、风靡亚洲的‚韩流‛文化。在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的人喜爱韩剧,尤其是那些中年女性,有很多都是地地道道的‚韩剧迷‛。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可以说很多人晚上下班的时候几乎是掐着时间往家赶,进门甚至拖鞋顾不上换,先到那把电视摁开。动辄100多集的一部剧,几乎见不到她们有看腻的时候。当然,现在韩剧的种类和数量是越来越多,观看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说到网上去看,那就方便多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一个国家它的强大的文化渗透力,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这已经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出口给一个国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问题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种文化渠道向外界展示了自己国家的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且更进一步的展示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并借此推广和塑造自己国家的形象,提升国际地位,还可以通过文化影响营造一个国际化的友好交流环境。韩剧在日本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一些原因,韩日两国的关系本来一直有些不是那么很合拍,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不肯对过去的侵略战争作深刻反省,引起了韩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反过来也影响了一些日本人对韩国人的态度。但是‚韩流‛登陆日本以后,韩国的男女明星在日本的男女老幼当中引发了一股强烈的追星狂潮,通过这个渠道,日本人对韩国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印象和感情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所以曾经有的日本媒体就说过这么一句话:‚韩国没费一枪一弹就‘征服’了日本。‛

(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我国当前文化发展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决定指出了八个方面的问题(思想认识、道德领域、网络舆情、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文化体制、国际影响以及文化队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先生说,以前我们的文化大师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现在变成了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这些问题中,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领域更加突出,全会召开前发生了广大佛山的小女孩被碾事件(影响到国家形象,中国人的文明素质问题)。现在,经济上的贫富分化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两极分化,认识上产生巨大差距,为什么?因为大家占有的财富不一样,得到的待遇、工资收入差距不一样。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人民思想的多元化之间产生矛盾,民族凝聚力下降。这些问题也需要文化建设加以解决。当然,根本的还是经济,经济上一是解决贫富差距,二是转变发展方式。这两个不解决,光靠思想文化,光靠宣传部门,我认为解决不了问题。

民族凝聚力非成重要,这里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之后日本的迅速崛起。二战以后,日本由一个战败国、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究其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利用科技革命成果、高速经济成长政策,以及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等等。但是概括起来,得到普遍认同的一个核心的因素,靠的是强大的民族精神的推动力。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在日本国民中的激励和凝聚力,成为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精神动力。

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外汇储备是38亿,要还债是100多亿,国家面临破产,实际上也是灾务危机。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你只要放开金融体制,给500多亿贷款。但金大中不同意,搞国民献金运动,号召国民把家里的美圆、黄金等献出来,200万韩国人拿出了100多亿美金。金融危机韩国影响最大,但恢复最快。

归根到底,这些集中起来就是一个核心,那就是:民族精神!

文化对一个国家是这样重要,对一个地方的地域精神,如绍兴县过去的‚四千精神‛、新时期的绍兴县精神等,对一个部门,如机关也需要有先进的文化。如机关文化(是机关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精神、价值观念、制度内涵的集中反映,也是机关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的沉淀)。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勤政务实、廉洁爱民、科学精细、雷厉风行作为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注重培育爱岗敬业、诚信服务、依法行政、优质高效的机关精神理念。

二、把握全会《决定》的基本精神

《决定》除了开头和结尾部分外,共分9个部分,有三个板块,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主要阐述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6个部分构成第二板块,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和措施。第九部分是第三板块,阐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下面我着重对《决定》的内容作一些解读,就是六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个命题,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和谐社会发展道路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完整。

这条道路有如下特点: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二 :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也是首次提出,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不仅是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与经济发展不相称。我国经济现在占国际经济总量的9.5%左右,但文化只占到4%,也就是说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我国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际上衡量文化强国有五个标准:一是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和节目(四大名著)。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三是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四是文化版权贸易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在世界文化贸易当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中国版权贸易逆差由2000年的15:1,减少到目前的4:1)。五是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当中发挥作用。目前的不少国际议题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于14日闭幕,美国正把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成员包括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秘鲁、越南和美国。对美国来说,目前缺乏制衡中国的杠杆,美国试图以TPP为突破口,建立以其为主导的横跨太平洋的亚太经济合作体系,并由此建立美国主导的‛亚太自贸区‚,进而赢得全球的战略优势)。又如最近召开的气候会议上,欧盟提出了航空征收‚碳关税‛。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后,应该在议题的提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三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概括地说包含这么4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这个表述比较抽象。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出的八德‚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及‚国家之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等通俗易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需要有一套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封建社会里就有一个以‚三纲五常‛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里面有很多需要批判和否定的东西,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和社会时代里,对于凝聚人们的思想,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我们要靠什么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就是要靠统一的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即是说,要靠一个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的发展中确实有不利于民族团结统一的因素,出现藏独现象、疆独现象,甚至富豪移民等。这从反面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实需要亟待加强。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让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其中,文化渠道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容易被人们普遍接受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发挥其渗透作用的有效途径。《决定》提出要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

例如歌曲《青藏高原》,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韩红演唱的这首‚天路‛,这首歌曲以青藏铁路的建成为素材,歌唱了民族和睦、民族友爱、民族团结这样一个主题。对于这样的歌曲,我们很有必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藏族同胞当中,广泛的唱下去,深入的唱下去,把民族和睦、民族友爱、民族团结的观念通过它的感染作用植根到人们的心灵当中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渗透力。

关键词四 :文化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着这几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在具体改革中,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继续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混合经济结构的文化企业,重塑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

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国有文艺院团等改制转制取得积极进展(小百花越剧团)。

关键词五 :文化产业发展

《决定》指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七大重点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动漫等。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当前,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尽管中国已位列全世界电视剧生产第一位,年产量可达1.47万集电视剧,但电视剧的进口和出口比例是15:1。2009年,韩国的网络游戏出口额是中国的10倍,电影的出口额是中国的7倍。

关键词六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并且遵从这个规律,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文化自信,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分自信,包括从我们现在倡导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直到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红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满自信。例如,有一位女孩在加拿大留学,今年正值我们国庆六十周年时,女孩找到班主任,认为作为国际学校,应有义务为外国学生的国家大庆举行庆祝仪式,老师认可了她的观点,但要求她自己组织操办此事,于是该女孩召集了该校的一百多名中国学生,自制了国旗,举行了一场热闹的聚会,把她们会唱的中国民歌轮流唱了几遍,大大地宏扬了一把中国的文化。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既要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扬广大,同时,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东西进行抛弃,如民族历史文化中保守、缺少冒险精神等(国际关系中)

说到底,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说到底就是大家保持一根文化的弦。例如,在突飞猛进的城乡建设中,在动辄拆迁腾地以促开发的大潮下,许多城乡的文化标志与文化记忆被人为地抹去了。一些百年老店,奉命迁址后一蹶不振,直至关门歇业。有些特色民居已经所余无多,代替它们的是千篇一律的、基本上无文化含量的公寓楼。

印度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值得我们学习。宗教文化、瑜伽、咖喱等都已成为印度的代名词和赖以自豪的‚国家品牌‛。如今,印度人还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着优秀的当代文化,例如正在迅猛发展的软件产业、蜚声全球的印度电影。在很多国际场合,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身着典型民族服装的印度人(居住小区)。但客观上由于长期殖民,没有战争与革命,印度在完整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种姓制度、重男轻女、女子陪嫁等陋习,也影响了其前进的脚步。

三、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拓宽思路,转变理念。必须有五个新思路、新理念,从而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说文化是配角。要认识到文化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最持久、最难复制替代和模仿的核心力量。

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文化立国的国策。英国曾经是全球第一代‚世界工厂‛,后来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

美国靠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正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建立和扩大霸权。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已经控制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 60%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花木兰)。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目前已经高达18%—25%。

日本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提升日本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01年日本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目前,全世界动画播映的60%、欧洲动画播映的80%都是日本动画(金庸小说中的人物)。

文化可以创造永久性财富。尽管日本人均 GDP超过3万美元,但是国民的财富远远比不上欧洲,日本拥有的是耐用消费品,而欧洲很多国家拥有的是财富,其中很大部分是永久性财富。比如说文化艺术品、比如说有深厚文化含量的建筑等等。所以,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在追求一种永久性的财富,越来越重视文化修养和收藏。消费周期长的住房投资非常旺盛,这也是人们力图获得永久性财富的冲动,但实际住房也是耐用消费品。能够永远保值并且不断增值的财富,只有文化和文化产品。比如历朝历代中华民族留下的诗书字画、保留下来的精品瓷器和古家具等,保留时间越长其价值就越高,这就是永久性保留的财富。

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文化具有比货币资本更大的渗透力。现在,我国发展最快的制造业,我国仍处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就是因为我们的产业和产品还没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去年,瑞典复原的那艘经历了 10个月漂流到达中国广州的‚歌德堡‛号,就是261年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运输瓷器、茶叶和丝绸的商船,当时一船货物的价值,就等于瑞典当时全年的 GDP。目前,美国一些大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已占到总资产的一半以上。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连续几年都是可口可乐,最高的一年品牌价值达到82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它的有形资产价值量。可口可乐公司的负责人说,如果一夜之间可口可乐所有的工厂被烧了,不出 3天,可口可乐就会重新出现在世界上。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就是品牌蕴涵的文化的力量。

文化具有独特发展规律。文化发展不能像搞运动一样来发展。必须认识文化产业的特殊规律,用不同于发展制造业的办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从产品看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产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二是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者,必须是文化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劳动者必须是具有创作才能的个人。三是文化产业是通过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四是文化产业的产品创造的是无形资产,积累的是品牌效应。同一产品被拷贝的次数越多,其产生的产值就越高。

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第二产业比重大。要优化产业结构,就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是文化价值含量最高的产业。会展、旅游业、新闻出版、传媒广告、演艺影视、动漫游戏等都是文化产业也都属于服务行业。例如,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物联网的出现,智能电网、智能停车系统等。

例如,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做动漫的品牌叫做中南卡通,这是萧山的一个民营企业。有人五年前去他们公司调研时,我问他们为什么想起来做动漫,因为他们原来是做房地产和电讯的,当时市场规模也是上百亿的企业,他们的老总说其实想做这个事也是被逼的,这个企业在杭州萧山也算是大企业了,但是有一次年终要搞一个总结活动都很困难。后来有人建议,从每年两个亿的广告费中拿出20%—30%做一个文化项目,这样会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后来他们琢磨了半天,每年拿出两千万投资动漫,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三年投资六千万没有见任何动静,但他们咬牙坚持,第四年终于有了一点名堂,第五年市场已经很火了,现在成了中国动漫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企业。这个企业产业升级了,而目前房地产业正处在寒冬期。又如,湖南省早几年有一个小公司,他们原来是做软件的,当时都是20来岁。结果这个公司第四年就上市了,现在市值接近一百个亿,叫做拓维。这是传统的产业门类没有办法比的。新型的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所以,坦率地讲,恐怕我们很难准确地预测十年后这一产业会发展到什么样。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篇2

宗教中有益成分的吸纳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集, 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添砖加瓦。在历史上, 儒释道三教合一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宗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和主要载体之一。

妥善处理宗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树立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又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善于具体分析, 正确对待, 尊重信仰宗教的人。只有这样, 才能坚定广大信教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从而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宗教思想文化崇尚以“仁爱”为核心的和谐理念,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道德风尚, 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宗教一直主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佛教讲慈悲, 主张众生平等, 提出“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道教主张天人合一, “功行两全”, 提倡“生活道教”;基督教讲博爱, “慈爱和同, 济世度人”;伊斯兰教行善惩恶, 讲求“两世吉庆”, 等等。这些有益思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对人际关系具有调节和整合的功能, 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引导和道德规范上的约束,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

宗教思想文化的“心灵关怀”功能, 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富足。现在, 我国的改革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在现代社会, 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 人们精神生活中出现一些不健康因素, 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谐始于内心”, 宗教思想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 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从而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 培育出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从而实现个体的内心和谐, 最终促成全社会的大和谐。

宗教思想文化“天人协调”的生态精神, 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 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随着文明的发展, 人类不仅创造了改造自然的手段, 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国家乃至世界性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巨大破坏, 人类正在走上一条与自然相抵触的歧路, 今天的人们必须以高度的理智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宗教历来提倡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 佛教主张善待众生, 反对杀生;道家、道教提出“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把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最为最高的准则, 反对以人力干预自然;等等。今天, 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时, 这种朴素天人观和生态伦理思想, 确有值得我们借鉴

宗教思想文化的“奉献”精神, 有利于和谐理念的践履。广行慈善是宗教回报社会的重要形式, 宗教要求信徒讲奉献。近年来, 宗教界发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关怀社会、服务人群的传统美德, 在搞好自养的基础上, 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慈善事业作贡献, 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得宗教界成为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信、保障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 在人们群众的心目中树立宗教的良好形象, 引导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 共同成为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宗教搭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有利于我们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今天,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种文化激荡交流的局面, 我们要借助宗教这个平台, 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扩大对外交往、交流和合作, 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和”的理念, 抵制文化的隔绝和霸权, 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宽容, 推动世界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和解。同时, 从不同文化之中汲取养分, 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辨证取舍、择善而从,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 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针, 也为我国宗教界提供了一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 可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宗教, 是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经典和教义积累了丰富的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文明健康的内容, 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篇3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會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二00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和二0一0年世博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篇4

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科学把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通过学习了刘云山同志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我们更加坚定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总书记、党的十七大报告为统领,明确目标,把握方向,突出重点,认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明确目标,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谈到文化建设时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产品更加丰富。”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工作。

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坚持这一基本目标和基本纲领,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而文 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密不可分,且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进程,文化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在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产品更加丰富上下功夫、做文章、创辉煌,写出灿烂篇章,让社会满意,人民满意。

二、把握方向,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亦即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这不仅是我党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坚决贯彻落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统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心全意地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努力建设既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律动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为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突出重点,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突出重点就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事业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喉舌桥梁纽带作用,发挥阵地作用,发挥宣传舆论作用,不遗余力地坚持不懈地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做出贡献。

突出重点就是大力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宣传要充分发挥舆论、阵地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柏,使其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 源?加强、重视民族文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取外来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突出重点就是不遗余力地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文化创新就是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就是文化宣传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推进文化创新就是要创作、传播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

推进文化创新就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激活文化艺术生产力,着力造就和培养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让文化宣传朝气蓬勃、兴旺繁荣。推进文化创新就是要舍得投入,加大推入,好钢用在刀刃上,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社会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篇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其主要内容有: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文化人才队伍。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篇6

中共唐山市丰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尚兵

(2012年5月)

唐山市丰南区地处渤海之滨,位居环京津和环渤海双重经济圈腹地,是唐山湾“四点一带”的重要支撑。全区辖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77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1.4万。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先后三次荣登全省“十强”之首,五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近年来,丰南区委、区政府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推动全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保障。文化设施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只有以高标准和完善的基础及配套设施为支撑,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一个娱乐活动的平台,才能把城乡老百姓组织起来、把各项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设施建设是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首要任务,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首要责任。为此,我们在文化设施建设中坚持城乡统筹,高标准、高投入。一是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实施文化品牌工程。为使文化事业与经济总量和群众生活质量水平相适应,实现互动共促,我区高标准谋划实施了文化艺术中心和图书档案馆两个具有丰南名片意义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文化艺术中心预计总投资7500万元,建筑面

积18170平方米,主要包括1208个座席的大剧场、500个座席的小剧场、按照国家一级馆设计的文化馆馆址和艺术团团址,以及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图书档案馆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21300平方米。二是高标准建设乡镇文化站。全区每个乡镇建设独立的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文化广场。目前,全区已有10个乡镇建成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乡镇文化站,其它5个乡镇文化站正在抓紧施工,年底前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建设完善村级和社区文化设施。我们把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与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同步推进,每个创建达标村建成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室,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建设4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先后培植了丰南镇、黄各庄镇、小集镇、钱营镇四个镇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典型,带动了全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建成村级文体活动室460个、文化广场238个。社区文化设施与城市开发建设一同实施。特别是今年以来,以迎接建国60周年大庆和首届曹妃甸论坛为契机,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城区的各居民小区,无论大小、不管原投资开发商和物业管理者是谁,都由区财政一次性投资,全部建设了健身、休闲活动设施,现各项健身器械已全部到位,并切实发挥了大众锻炼休闲娱乐平台作用。

二、加强群众性文化队伍建设,并使之成为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主力军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文化事业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连,更要以群众为核心。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努力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成为主体。一是加强群众文体协会建设。先后建立了乒乓球协会、体育舞蹈协会、老年体协等10个群众性文体协会,成为群众文体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尤其重视老年体协队伍建设,在乡村两级和社区都建立了老年体协机构。各个协会充分挖掘群众的艺术才能,积极组织建设群众文艺队伍,有力促进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由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胥各庄街道老同志合唱团,自娱自乐,合唱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连续多次在国家级赛事中荣获殊荣,并远赴新加坡参加国际合唱节,且荣获大奖。二是组建壮大城乡文体队伍。在城区,以公园、广场和居委会等文体活动点为依托,组建了16个文体活动辅导站,组织周边群众开展日常健身娱乐活动,并参加全区性比赛或展演。在农村,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大力发展各类文体队伍,全区82%的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建了评剧、皮影、秧歌花会等文体队伍。目前,全区村级文体队伍达到395个。三是打造文化精品。为引领全区群众文化队伍蓬勃发展,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恢复组建了国丰百花艺术团。该艺术团成立五年多来,坚持出人才、出精品,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编排的舞蹈《篓子秧歌》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山花奖”舞蹈大赛,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中名列第12名,荣获“入围作品奖”,同时获得中国乡土艺术表演成就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表彰。在此基础上,该艺术团积极开展送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累计演出300多场次,成为全区城乡文化活动的一支生力军。

三、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广大

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实现全社会和谐进步。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城乡文化共融、互动、促进,严密部署,认真组织,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城带乡。以全区性大活动带动各乡镇和区直单位的文化活动,每年都以春节花会进城演出为序幕,然后以城区为主,组织全区性较大活动60场以上,从而带动全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年文艺晚会、“春风浩荡”迎春诗歌朗诵会、“笔墨丹青颂丰南”迎春书画展、“相约春天”社区文艺演出、“群星璀璨耀丰南”、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大型文化活动,营造了“百场活动闹新春”、“百场活动喜庆建国60周年”的浓郁文化氛围。二是坚持以群众参与为主。群众文化活动就是要让广大群众参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文化的教化娱悦作用。2008年兴办的“与奥运同行”全区健身秧歌展演及迎奥运100天倒计时丰南歌会暨千人广场健身舞会,参与群众6000多人;2009年举办的“群星璀璨耀丰南”文艺演出活动,涉及五大区直系统和全区15个乡镇,群众演员2000多人,参演节目500多个,每场演出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好评。三是坚持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全区中心工作相结合。在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凝聚民心、振奋精神,构建加快科学发展的合力。2009年以来,相继举办了“健康丰南、幸福人民”、“劳动者之歌”庆“五一”专项文艺演出、“在鲜红的旗帜下”庆“七一”电视晚会、“风雨同舟六十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和“歌唱祖国”庆祝建国60周年歌曲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各项活动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为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打造了一个爱国爱家、和谐文

明、凝心聚力、拼搏进取的社会环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篇7

(上接第1期24页)

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 增进社会共识, 创新方式方法, 健全制度保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 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 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 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 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 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 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三)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 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 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用好红色旅游资源, 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四)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评选表彰道德模范, 学习宣传先进典型, 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 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深化政风、行风建设, 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4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 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 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 坚持正确文化立场, 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 弘扬真善美, 贬斥假恶丑, 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坚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 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 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 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 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 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 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重点扶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项目, 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 建设一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

(三)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壮大主流舆论, 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 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 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 加强舆情分析研判, 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 从群众关注点入手, 科学解疑释惑, 有效凝聚共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 提高时效性, 增加透明度。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 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维护人民利益, 密切党群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 自觉抵制错误观点, 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四) 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 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 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 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实施精品战略, 组织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 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 不断推出文艺精品。扶持代表国家水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 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 抵制低俗之风。

(五)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 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 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 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 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 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 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 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 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不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 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 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 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六) 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讲稿范文 篇8

一、切实尊重群众文化发展规律是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

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共识已经形成。许多地方把文化建设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盐田区委区政府提出实施“文化立区”战略,打造高品位文化城区的要求。群众文化是“文化立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环境非常重视群众文化工作,重视固然重要,但是群众文化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概括起来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坚持长期积淀与积极建设的统一。鲁迅先生曾说:“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文化发展繁荣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知时好雨、润物无声;文化神采飞扬不是搽脂抹粉,而是静水深流、精气内行。文化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社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也是需要长期培养和积累的。同时,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着眼长远、着眼未来。文化需要积淀并不代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方面没有施展空间。单纯的文化积淀非常漫长,主动培育和积极建设可以更快地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繁荣。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引领,以系统的理念科学谋划,以务实的态度把握规律,以超前的思维融会贯通,才能挥洒自如、令人向往,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坚持思想内涵与娱乐形式的统一。群众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和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健康、文明、科学、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是群众文化建设必须树立的思想内涵。同时,群众文化是以群众自娱自教为主导的文化形式,必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以文化娱乐活动的载体呈现,这是群众文化建设与其他群众功能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三是坚持面向大众与抓住重点的统一。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活动为客体的文化种类,面向大众,让每一个群众都有条件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有所娱有所教,是群众文化的基本要求。面向所有大众并非没有工作重点,群众文化的工作重点就在于文艺骨干和群文爱好者,抓住了这些“点”,就能连成“线”,带动“面”,真正做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否则,抽象地讲面向大众,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带动,没有人引导,结果是整个社会的参与意识普遍不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就无从谈起。切实尊重群众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有了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始终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是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价值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作为关键内容、核心价值。一是要真正理解群众文化需要的内容。群众的文化需要是丰富而系统的。说到文化,不少人认为会唱两首歌,背两首诗,说几段排比句,就很有文化,其实不然,即便是身怀绝艺的歌唱家、书画家,如果言行粗俗,道德低下,也只能是有体无魂,人们照样说你没文化。文化强弱不是以具体的文化样式而论,而是全方位深度的表现。那种“假古董吃香、真文物遭殃”的怪相,那些哗众取宠、过度包装的作品,是异化了的文化,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而是市场和企业所操纵的伪文化。文化需要运用市场力量,但文化一旦沦为市场的附属,就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越来越远。纯朴、真实、多样、生态的文化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二是要把握群众文化权益的实质。基础文化要坚持公益性,公益文化要把握思想性,这是把握群众文化权益必须遵循的两句话。第一句,坚持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文化生活。近年来,中央推动国有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化场所逐渐成为居民工作之余提升自我的“加油站”,生活之间调剂心情的“减压阀”,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文化在“惠民”。盐田区提出建立“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多数居民在小区内就可以看书读报、唱歌跳舞、锻炼身体、聆听讲座,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社区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第二句,坚持文化活动思想性,以文化的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积极向真、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文化人”方能致远。同样的话题你讲得巧,同质的工作你做得精,同行的关系你处得好,大家就会从内心里敬佩你……实际上,这种由文化所彰显的软实力,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王道”一脈相承,具有一种安近来远的力量。事实说明,始终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是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价值。离开了这一价值内容,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无从谈起。

三、不断创新群众文化运行机制是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属性,是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群众文化工作要有所发展、有所作为,也必须不断创新群文运行机制,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谋繁荣。当前,文化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机。从群众文化工作来讲,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势,夯实文化建设基层基础工作的新要求,使群文工作占尽了“天时”、“地利”。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群文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动力不够、活力不足。又比如现在许多部门都在为基层“送文化”,但因为各自为政,往往需要的地方送不到,而文化生活相对比较丰富的地方却经常“锦上添花”;有的时候,由于频率高,内容雷同,老百姓还有意见。因此,需要一个统筹全市全区“送文化”的平台,在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行群众文化的集中配送。“送文化”如此,“种文化”亦然。业余群众文化团队是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有的经费、场地、设备都有保障,有的团队却“缺医少药”,甚至连开展活动的基本经费都得不到保障。对此,必须要加强统筹指导。要抢抓机遇,实现群文工作更大发展、更大影响和更大作为,关键是要创新群众文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群文工作集约化、一体化运作方式方法。这一机制的重点是要解决三项工作。首先是把整合资源作为创新机制的核心。当前,人才、资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使得公共文化资源浪费闲置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就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动脑筋,想对策,破解矛盾,求得突破。其次是把集约化、一体化运作作为整合公共文化资源的基本形式。改变目前群文工作“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现状,以共同的品牌、共同的平台、共同的活动,把文化资源统筹起来,形成合力。再次,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作为群文工作运行机制的首要目的。通过创新,进一步解决群众参与和享受文化难的问题,真正把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搞丰富、搞热闹、搞积极,同时打响群众文化工作的品牌,使群众文化工作在全局工作中更有影响力,在文化发展中更有竞争力,在广大群众中更有吸引力。归纳而言,应该以优质的文化资源为龙头,以集约化、一体化运作为主要形式,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打响品牌、创造优势,努力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提高居民朋友对群文工作的参与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只有不断创新群众文化运行机制,才能为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根本保证。

上一篇:电话合作协议下一篇:情商故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