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敬茶的礼仪知识

2024-08-11

中国的敬茶的礼仪知识(精选9篇)

中国的敬茶的礼仪知识 篇1

中国的敬茶的礼仪知识

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

我国的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

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

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

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

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

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日本有茶道,其实它起源于中国。

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

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

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

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归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毛巾。

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中国的敬茶的礼仪知识 篇2

一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的主旨

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看来, 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人们的一种精神, 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 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涵着特殊的意义, 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1. 礼仪的政治意蕴

中国的礼仪源于政治。古人认为, 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 是为政者“经国家, 定社稷, 序民人”的依据, 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 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四方。

2. 礼仪的道德意蕴

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 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 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 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 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3. 礼仪的社会意蕴

在中国历史上, 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 主要是通过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 约束人的行为。

二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

1. 相对于传统礼仪, 现代礼仪的内涵和作用范围大大缩小

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 是一种交流的“语言”, 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 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 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 其形式及传递信息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和理解。而中国古代的礼仪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政治制度, 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因为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要比用刑和政来治国优越得多。

的BP译码算法 (RBP) 和一般的BP译码算法相比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同一信噪比的情况下, VC-RBP译码算法比起RBP译码算法和BP译码算法误码性能有一定提高。VC-RBP这种译码算法使得LDPC译码算法收敛得更快, 比起RBP算法, 它仅用较少的迭代次数就能显示出更好的性能。算法2与算法1相比, 由于其不用计算生成的包含残余信息的序列

2. 传统礼仪讲求礼与法相结合, 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 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 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含了法, 为法的灵魂;法是礼的后盾, 是法的具体体现, 法与礼互为表里, 互为补充, 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现代的法制社会, 礼与法是有严格区别的, 违法则以刑律处之, 违礼则属于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的范畴, 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评, 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 相对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等级制度, 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现代礼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向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 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的, 对对方的尊重, 也是一种自尊, 也要记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中国传统礼仪则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 “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 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 也享有不同的礼仪规格。

三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的融合、矛盾

礼与俗的分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前者渐行渐远, 甚至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为人诟病的对象, 而一些淳朴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民俗或时尚所替代。要想在新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就离不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日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礼仪, 一方面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 另一方面也有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因素。比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倡的公忠、正义、仁爱、中和、诚信、礼让、敬老、尊师、自强、持节、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基本的道德规范, 虽然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制度的限制, 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基本内涵在今天仍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只能建立在对民族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之上, 应当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 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在“十年动乱”期间, 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 文明礼仪被作为封、资、修的流毒予以扫除, 致使全社会的礼仪失范, 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这种意在与传统思想彻底“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 最终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极为丰富,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如“礼主和”的精神、包容之礼、待客之道等。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时, 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抛弃其封建糟粕, 以便更好地吸收本民族的精华, 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 体现现代礼仪精神,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文化。

[责任编辑:庞远燕]

和对每次更新时残余信息的序列进行重新排序, 其算法复杂度也要小一些。

敬茶的礼仪 篇3

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我国的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日本有茶道,其实它起源于中国。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归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结婚敬茶礼仪 篇4

一、茶具

茶壶、茶杯:茶杯数量要根据双方长辈到场的人数来安排。

盖碗杯:盖杯的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事前最好是告诉长辈们茶碗盖的用法,千万不要把杯托给掉了。

花色: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是素雅的或喜庆的单色。

二、茶

红枣,代表鸿运当头;要开枝散叶,早生贵子的话,千万不要把其中的枣核挑去,因为核即种子,代表子孙。莲子,不要切开,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切开的话就有分开的意思,这都是不吉利的;更不要把它退皮(去衣),因为莲子退皮(去衣)后是白色的,跟结婚(红事)刚好相对,因此用带皮的莲子来冲茶是最好的。而分量方面,正所谓好事成双,每样一对就够了。避免用那些减肥茶的茶叶,因为传统的婚礼讲求意头,最好家肥屋润,肥是福气,减肥就等同减福,所以最好是可以用铁观音、普洱、香片较稳妥。

三、敬茶姿势

一般会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的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新人敬茶的时候要双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状,双手要向前将茶杯伸到父母胸前40公分左右的距离,以便父母身体不用动就可以接到茶杯。当父母喝茶后,新人要双手接过父母递过来的茶杯,交给礼仪人员。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有一些回礼送给新人的,新人应双手接过,表示感谢。

四、婚礼敬茶流程

在婚礼上向父母敬茶,又称作改口敬茶。这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最佳场合。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如新郎一般依次而行。小编了解到由于各地区民俗不同,敬茶顺序也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礼仪一定要准确。

五、敬茶注意事项

民间茶待客要注意讲究“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也就是斟茶时不能斟的过满,以七分满为佳。不要单手上茶,切忌不要将手指搭在茶杯的杯口上,或是浸到茶水中,这些动作都是非常不礼貌的。

六、婚礼敬茶的来源

中国餐桌礼仪知识 篇5

有的人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

每一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方法,虽各有妙招,但不外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饭局”,作为平时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企业家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有一套识人招数。他认为在集团内要成为一个总经理,就要懂得带兵、带心。而如何看出一个总经理有没有这种特质,他认为可以从饭桌上观察出来。

许胜雄说,他和员工去吃饭时,会观察员工的吃饭行为。他举例,如果八个人去吃,刚好有一道菜是八块肉,这时,如果有一个员工只顾自己,一直吃眼前这道菜,忘了别人还没吃到,在许胜雄眼里,这个员工的表现如何呢?答案是:这种人,即便能力再强,最多只能当副总,不可能当总经理,他没有分享的概念。他说,自己会从细处观察一个人,因为这种时间最不会伪装。

一、座次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二、吃菜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

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

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三、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干嘛要喝你的酒?

细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4.陪客互敬

中国的敬茶的礼仪知识 篇6

在谈论车之前, 我们有必要对车的起源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人类自诞生以来, 一直在寻求交通工具来代替步行, 不管这种寻求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车的出现将先民们带到了一个新纪元。众所周知, 陆地面积占地球面积的29%, 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又占了陆地面积的39%, 加上荒漠森林、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区, 平原和丘陵等地貌较为平坦而易于交通运输的土地就更少了。但是就是这有限的土地, 对缺少交通工具的祖先也是多么的广阔无边。车是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所能制造出的最好的运输工具。

世界上最早的车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在公元前4600年前的苏美尔王朝的乌尔王陵出土的旗杆上, 有一幅四匹马拉的四轮战车图, 这辆车的车轮没有辐条, 像是用两块木板拼合而成, 这就是距今6000余年的最原始的车。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 车在中国的出现不晚于商代。目前我国古代遗址中发现的最早的车子就是殷墟的车子, 殷墟发现的车子结构复杂, 形制规范, 装饰华美, 制作考究, 已经是很进步的车。我们可以大胆地作一个推断, 这样的车一定经历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所以中国古代的车子应该萌芽得更早。古代文献中也有车的相关记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预注:“‘驷介者, 一乘四马, 被甲之士三人也’。四马为一乘, 车兵三人, 为周人之制, 此制实源于殷人之车制。”我国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马车发明的记载, 如, 《易·系辞》云“黄帝作车”, 《孙膑兵法·势备》云“禹作舟车”, 《墨子·非儒下》、《荀子·解蔽》、《吕氏春秋·审分览》皆云“奚仲作车”等。

我们现在所见的商代车多出现于车马坑中, 其是以随葬品的角色出现的。但实际上, 这些车是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被埋入坑中的。刘一曼先生认为殷代木质结构的马车还不坚固耐用, 在车速较快和道路不好的情况下, 轴、辕容易损坏, 但由于制造一辆车不容易, 人们对已经坏了又难以修理的车子也不轻易扔掉, 而是把它保存下来作为殉葬之物而埋入坑中。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主是社会的上层人士, 至于他们的等级如何, 以及所要表达的礼仪信息, 我们还不得而知。

独辀车自从成为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标志, 成为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 便趋向类型多样化, 用途专门化。先秦时期, 乘车、兵车、栈车等三类车是主流车种。

乘车因车主的品爵高低而有多重等级, 最高等级为路, 后世又称辂。据《周礼·春官·巾车》记载:“王之五路, 有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即周天子有五种车可以乘坐, 前三种玉、金、象路都为乘车。玉路“以祀”, 是天子参加国家祭典等重要政治活动所乘坐的;金路“以宾, 同姓以封”, 为天子会宴宾客、封赐同姓时所使用的;象路“以朝, 异姓以封”, 为天子上朝、燕行出入和封赐异姓时使用的。我们据此可以看出, 古代帝王的乘车礼仪是多么的繁缛与奢华。而当卡尔·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时, 近代各国的元首与君主们纷纷舍弃历史悠久的马车, 转而改乘汽车。

关于元首和君主乘坐汽车的轶事不胜枚举。清末的慈禧太后就在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坐上了杜里埃汽车。该车为袁世凯在慈禧66岁寿辰时进贡。但慈禧太后囿于礼制, 不愿意让地位卑贱的司机坐在自己的面前, 于是又坐上了自己的十六抬大轿。这辆老爷车就一直被闲置在颐和园中。古人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君臣同车有违体统的问题。《隋书·何稠转》记载:“旧制, 五辂于辕上起箱, 天子与参乘同在箱内。稠曰:‘君臣同所, 过为相逼。’乃广为盘舆, 别构栏楯, 侍臣立于其中。于内复起须弥座, 天子独居其上。”这就是重舆车, 它将君与臣用栏杆隔开, 以示尊卑有别。秦始皇陵二号铜马车安车的出现就已经印证了文献的说法。其实在现代社会中, 许多国家元首的车驾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前排与后排用强化玻璃分隔开来, 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元首们的安全。

随着汽车性能的提高, 元首们对车驾的要求越来越高。从20世纪初开始, 通用汽车和凯迪拉克就为美国总统、外交官与各国要人提供豪华轿车和特种车辆。不过这些车驾都配备有完整的武器库和最现代的保护与通讯系统, 并都装备有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 以保护各国政要的安全。汽车不仅成为了各国元首展现国家礼仪的宣传窗口, 还成为了他们的安全堡垒。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领导人主要乘坐前苏联制造的防弹吉斯轿车, 也乘坐过奔驰、雷诺等轿车。而当中苏关系恶化以后, 我国自行研制的“红旗牌”轿车成为领导人的座驾, 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古代, 除了周天子的路车外, 以下依次为夏篆、夏缦、墨车, 低等的为栈车、役车。《周礼·春官·巾车》曰:“服车五乘, 孤乘夏篆, 卿乘夏缦, 大夫乘墨车, 士乘栈车, 庶人乘役车。”“服车, 服事者之车”, 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用于公事的车。这五种车中, 前三种为乘车, 后两种属于属于既载人又装货的两用车。由此可见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现代社会虽然没有古代社会那么尖锐的阶级对立, 但阶层差别仍然存在, 例如劳斯莱斯汽车都专门为车主量身打造, 买主也多为一些身份显贵的上层人士。

古代车骑对车的装饰也十分考究。《晋书·舆服志》记载:“天子五路法车, 皆朱班漆轮……画辕及幡, 青盖, 黄为里, 谓之黄屋……两箱之后皆玳瑁为鹍翅, 加以金银雕饰, 故世人亦谓之金鹍。”又有“金路, 建大旂, 九旂, 以会万国之宾, 亦以赐上公及王子母弟……皆驾四马, 并以黄金为文, 髦插以翟尾”。古代车骑的外部颜色、装饰都十分的华丽, 而当代汽车的装饰多集中于内部。帝王之家多用黄色以示尊贵, 但现在的汽车多以纯色为主, 而且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更是迥异。由于传统文化习惯等因素的作用, 人们会对某种色彩产生根深蒂固的观念。灰色给人以朴素、安全、柔和、含蓄之感;黄色代表鲜明、个性;褐色为自然、平静;红色喻示雄心和勇敢;黑色不仅给人坚实、刚劲之感, 而且庄严、神圣;绿色是希望, 是生命, 充满着青春、自然的气息。与此同时, 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不同, 人们表现出来的色彩观念也不同, 人们都有自己偏爱和禁忌的汽车色彩。在我国, 红色具有赤诚之意, 又是幸福和喜庆的象征。但是在另外一些国家, 红色却是人们禁忌的颜色, 在美国, 红色是不吉祥的象征, 常把红色视为巫术、死亡、流血和赤字。拉丁美洲国家大多喜欢暖色调, 在他们的客车上喜欢涂饰艳丽夺目的各式图案, 或是临摹圣婴像, 或是涂绘田园风景、花鸟等。南亚的一些国家因为人的皮肤黑, 所以不喜欢黑色。

随着汽车的普及化, 汽车已经不再是社会上层人士显示其尊贵身份的资本。汽车所代表的礼仪文化正在向整个社会渗透。乘车礼仪和开车礼仪已经将传统礼仪与社会道德规范融合到了一起, 向人们展示了汽车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

当前, 小轿车的大众化倾向日益明显, 人们对乘车礼仪也越来越关注。车内座位的舒适方便程度已经成为了分辨乘客尊卑主次的标准。当人们在乘坐汽车时, 以后排右车窗为首位, 左侧位次之, 中间位再次之, 前排右侧位排在最末。主人驾车时, 驾驶座右侧为首位, 后排右侧次之, 后排左侧再次之。这些都很为讲究礼仪的人所看重。

开车礼仪已经关系到驾车人社会道德水平提高, 同时也可以透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精神。开车过程中也有一些应该注意的礼仪问题。行人与司机仿佛天生就处在对立面, 但是, 每一个行人都可以成为司机, 每一个司机也有成为行人的时候, 他们的角色总在不断地变换。作为一个驾驶员来说, 永远处在强势的一边, 这就需要其更懂得开车礼仪。一个有礼貌的司机任何时候都会让行人先行, 天气恶劣的时候, 也会注意车边行人的安全状况。总之, 开车礼仪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

内燃机的诞生使马车的脚步戛然而止。车将礼仪从古代带到了现代社会, 现代汽车又从马车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诞生在车轮之上的礼仪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 内涵日益丰富, 并在现代汽车的牵引下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正越来越得到更多世人的关注与推崇。

参考文献

[1]刘永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第1版:2.

[2]杨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2, 第1版:146.

[3]杨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2, 第1版:147.

[4]刘一曼.考古学与甲骨文研究.考古, 1999, (10) .

[5]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8, 第1版:41.

[6]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8, 第1版:40.

[7]乘坐汽车的礼仪.科学先驱报, 2000.08.25, 第D03版.

中国社会社交礼仪知识 篇7

没有人愿意和畏畏缩缩、不自信的人交往。如果不懂怎样和人交往,必将是孤立的。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礼仪,随时随地都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重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

交往礼仪中有一个重要的“三A原则”(即:接受“accept”、重视“attention”、赞同“agree”)。就是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接受对方,是要能容纳对方,不要排斥对方。重视对方,是使对方感受到你尊重对方,而且在你心目中十分重要。赞同对方,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并及时加以肯定,既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刻意奉承。

一.交往礼仪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

1.不要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2.不要恶语伤人

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

恶语很难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4.不要随便发怒

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5.不要流言蜚语

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

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二.拜访礼仪

拜访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

2.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可以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在会客厅、会议室或在前台,安静地等候。如果接待人员没有说“请随便参观参观”之类的话,而随便地东张西望,甚至伸着脖子好奇地往房间里“窥探”,都是非常失礼的。

3.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即使没有,也要问问工作人员是否介意抽烟。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以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4.既使和接待者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适当地致以谢意。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识趣地立即起身告辞。

5.到达被访人所在地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进屋后等主人安排后坐下。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来,等待介绍或点头示意。

6.拜访时应彬彬有礼,注意一般交往细节。告辞时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

三.称呼礼仪

1.正确、适当的称呼。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这两点。

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庄重、正式、规范。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比如张经理、李局长。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呼职务(对军界人士,可以以军衔相称),二是对地位较高的称呼“阁下”。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2.称呼的五个禁忌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1)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

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3)使用不当的称呼

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5)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四.介绍礼仪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有多种方式。

1.介绍自己

在社交活动中,如果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没有人引见,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周总理的“周”,英 雄的“英”。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2.介绍别人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为别人介绍之前不仅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在开始介绍时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开口即讲,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你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都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五.握手礼仪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1.握手的要求

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一个人的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就行了。在公务场合,握

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2.应当握手的场合:

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

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 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 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

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 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 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

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

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 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3.握手的八禁忌 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

(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

(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8)不要拒绝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六.其他会面礼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会面礼也常见。

1.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的。行点头礼时,应该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

2.举手礼

行举手礼的场合,和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手不要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

3.脱帽礼

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会面礼,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要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

4.注目礼

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于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在升国旗、游行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

5.拱手礼

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现在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过年时举行团拜 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下。

6.鞠躬礼

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在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喜庆的场合下,不要鞠躬三次。一般追悼活动时才用三鞠躬的礼仪。在日本、韩国、朝鲜,鞠躬礼应用十分广泛。

7.合十礼

合十礼,就是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腑前相对合,五指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也可以面含微笑,但不应该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普遍使用。

8.拥抱礼

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和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十分常用。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一共拥抱3次。普通场合不必这么讲究,拥抱次数一下、二下、三次都行。在我国,除某些少数民族外,拥抱礼不常采用。

9.吻礼

(1)亲吻礼,是一种西方国家常用的会面礼。它会和拥抱礼同时采用,即双方会面时既拥抱、又亲吻。

行亲吻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间,同性贴面颊,异性吻面颊。贴面颊的时候,先贴一次右边,再贴一次左边。(2)吻手礼,主要流行欧洲国家。做法是:男士走到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已婚妇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七.用好“第二身份证”

名片是“第二身份证”,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它不仅是自己身份的介绍,更是自己的脸面、形象。名片总的要求是“整洁、有序、明了”。对于职务,不应该罗列过多、本末倒置,样式、颜色设置上不应该过分夸张。个人照片、企业宣传口号、广告词是不适合印在名片上的。

1.发送名片的时机

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千万不要放到裤袋、裙兜、提包、钱夹里,那样做既不正式,又显得杂乱无章。自己的公文包、办公桌抽屉里,也要备有名片,以便随时使用。要适时地发送名片,让对方接受并收到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除非对方要求,不然就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处散发自己的名片,这会让人误会为你想推销什么东西,反而不受重视。在商务社交活动中尤其要有选择地提供名片,别人才不会以为你在替公司做广告。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记住带名片。如果总是跟人家说“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用完”,这是很牵强的理由。没有名片也可说是第一步就失败了。对方会认为你根本不重视他或者是你的职业、身份不值得拥 有自己的名片。要知道,不管是参加私人还是或商务餐宴,都不要在用餐时发送名片,因为这时候只适合从事社交而非商业性的活动。而且一定要注意名片的干净和完整。发一张脏或损的名片,还不如不送。要把它们整齐地放在名片夹、盒或口袋里,以免毁损。发送名片可以在刚见面或告别时,但如果自己即将发表意见,在说话之前发名片给周围的人,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你。交换名片的时候如果名片用完,也可以在干净的纸上写下个人资料。使用名片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建立及展现个人风格。在名片空白处或背面写下个人资料,将使名片更为“个人化”,例如:送花答谢宴会的主人时,可以在名片上写“谢谢您安排的丰盛晚餐,这真是个愉快的夜晚”等意思的简短文字,然后签上名。送东西给别人,在名片后加上亲笔写的“希望你喜欢它”。介绍朋友互相认识时,在名片后可写上朋友的简历,以帮助相互了解。在参加交际应酬之前,要像准备修饰化妆一样,提前准备好名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2.怎样递接名片

在取出名片准备发送给别人时,要双手轻托名片至齐胸的高度并将正面朝向对方,以方便别人接收时阅读。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着一叠名片,也应该用右手轻托,左手给以辅助,一张张地发给每个人,不要像发扑克牌一样随便乱丢。

双手接过他人的名片看过之后(边看边读出声音来,效果也不错),然后精心放入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也可以看后先放在桌子上,但不要随手乱丢或在上面压上杯子、文件夹等东西,那是很失礼的表现。另外,如果对方名字比较复杂或有不能确认的发音,最好能礼貌地向对方请教。无论如何总比下次见面时读错字,让对方板着脸强很多。

3.西方的名片礼仪 西方人在使用名片时通常写有几个法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 n.b.表示:“提请注意”。提醒对方注意名片上的附言。p.f.表示:“祝贺”。用于节日或其他固定纪念日。p.f.n.a.表示:“贺年”。p.r.表示:“感谢”。在收到礼物、祝贺信或受到款待后表示感谢。p.p.表示:“介绍”。常用来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人。p.p.c.表示:“辞行”。在分手时用。p.c.表示:“谨唁”。在重要人物逝世时,表示慰问。按照西方礼仪,递送名片应注意到:

中国的敬茶的礼仪知识 篇8

(一)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礼仪习惯的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海洋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的大三、大四年级本科生。调查时间是2013年12月2日至12月9日。

(二) 数据录入与检查

问卷回收后, 由一名学生独立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另一名学生对录入数据进行核对。录入结束后, 对问卷进行逐一检查, 发现存在以下三种问题的视为无效问卷: (1) 相邻编号的两份或多份问卷除了“学生基本信息”以外所有题目选项完全相同的, 除编号最小的问卷外均视为无效问卷; (2) 未完成问题达5题以上的视为无效问卷; (3) 所有题目答案完全相同的 (如都选择了第一个答案) 视为无效问卷。在有效问卷中, 出现个别题目未作答或者单选题选择多个备选答案等不合理情况时, 该题目作为缺失值处理, 其他题目仍进入问卷加以分析。

(三) 数据分析

数据通过SPSS分析软件录入, 对最终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多因素) 、卡方检验、T检验。

二、结果

(一) 问卷完成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 收回问卷354份, 问卷回收率93.2%;由于相邻编号问卷选项完全相同导致无效问卷3份, 所有题目答案相同导致无效问卷1份, 有效问卷350份, 有效回收率98.9%。

(二) 学生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对象中女生为225人, 占64.2%;学生干部 (包括社团干部) 为230人, 占65.7%, 同时基本涵盖了不同性别比例、不同生源地区、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生活环境的各类大学生群体, 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见表1) 。

(三) 大学生礼仪行为分析。

问卷中上述10个条目为3水平Likter量表, 用于评估学生礼仪行为。设定每个问题回答第1水平 (表现最差) 到第3水平 (表现最好) 分别得1至3分, 因此该量表总分在10至30分。剔除缺失值之后, 344位学生礼仪行为得分均值为25.4分, 标准差为2.7分。由此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的礼仪基本素质良好,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素养, 尚未养成基本的礼仪习惯。

(四) 大学生礼仪常识分析

问卷中设计了5个条目用于调查学生对基本礼仪常识的了解情况。当问及“介绍他人相识, 正确顺序是什么”时, 82%的学生选择“先介绍上级”或者“随便” (此为错误答案) ;问及“同等地位, 年纪相仿的男女见面握手时伸手正确顺序是?”, 有30.7%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女士先伸手”;问及“穿单排两粒扣西装, 应扣哪粒扣子”时, 40.8%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扣上方扣”;问及“接受名片, 要用右手, 然后装进上衣兜, 这样的礼仪正确吗”时, 57.1%的学生回答正确;问及“领带打好后, 下端应该在哪个位置?”, 34.2%的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在皮带扣的位置”。

上述5个条目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用于评估学生礼仪常识。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1分, 回答错误得0分, 因此该量表总分在0至5分。剔除缺失值之后, 对343位学生礼仪常识得分进行分析, 得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和5分的人数分别占2.9%、13.1%、38.5%、30.0%、11.7%和3.8% (见下图) ;均值为2.46分, 标准差为1.07分。这说明学生对基本礼仪常识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 仅有15.5%的学生能回答对5题当中的4题以上。

这些看似简单的握手、服饰搭配、行进中的礼仪等日常礼仪知识, 由于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能主动了解及学校未给予必要的培训而答错。由此可见, 大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了解较少, 礼仪素养和礼仪习惯有待培养提高。

(五) 大学生对礼仪教育的认识分析

1.性别的影响

表3显示, 在礼仪行为得分方面, 学生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25.67vs24.86, P<0.05) , 而在礼仪常识得分方面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没有显著差异 (2.50vs2.38, P=0.340) 。

3. 生源的影响

4. 政治面貌的影响

表6显示, 不论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 还是在相关性检验中, 家庭教育对学生礼仪行为得分 (Spearman=-0.272, P<0.001) 和礼仪常识得分 (Spearman=-0.170, P=0.002) 均有显著影响。因此, 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礼仪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礼仪常识要求不够高的学生在校期间更需要加强礼仪教育的“补课”。

6. 影响大学生礼仪行为和常识最重要的因素

在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当中,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哪些因素对大学生礼仪行为和礼仪常识的影响最重要。

b.预测变量: (常量) , 虚拟变量家庭要求严格, 虚拟变量家庭一般要求。

c.预测变量: (常量) , 虚拟变量家庭要求严格, 虚拟变量家庭一般要求, 性别。

d.预测变量: (常量) , 虚拟变量家庭要求严格, 虚拟变量家庭一般要求, 性别, 虚拟变量大四。

e.预测变量: (常量) , 虚拟变量家庭要求严格, 虚拟变量家庭一般要求, 性别, 虚拟变量大四, 礼仪常识得分。

f.预测变量: (常量) , 虚拟变量家庭要求严格, 虚拟变量家庭一般要求, 性别, 虚拟变量大四, 礼仪常识得分, 是否学生干部。

a.因变量:礼仪常识得分。

表9、表10显示, 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发现对大学生礼仪常识得分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包括了家庭对礼仪教育要求严格、家庭对礼仪教育要求一般和是否为党员, 模型Adjusted Rsquare为0.047。

三、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培养礼仪习惯的对策

本次调研的核心步骤, 就是针对大学生关于礼仪修养出现的问题与现状, 同步开展相关因素的归因分析, 在了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难点和重点后, 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活动。

(一)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系统的礼仪课程, 加强礼仪课程对学生实践的指导

调查显示, 有9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礼仪, 83.4%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培训。建议将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礼仪课程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并且为了加强礼仪课程对学生实践的指导, 必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分别开设礼仪课程。对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开设仪表礼仪、举止礼仪、礼节礼仪、校园礼仪, 对大二的学生开设社交礼仪、公共礼仪、节日礼仪等, 对大三、大四的学生科开设职场礼仪、应聘礼仪、公关礼仪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 比如对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涉外礼仪, 国外风俗和礼仪, 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开设涉外礼仪、商务礼仪等。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礼仪教育, 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有裨益。

(二) 努力提高礼仪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礼仪课程教育首先要配备专业的礼仪教师, 礼仪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亲自示范、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 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礼仪课堂上, 应以学生为主体, 多给学生练习实践的机会。在调查中, 当问及“你认为最有待加强的礼仪项目是什么”时, 49.2%的学生选择礼仪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以老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 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 融“教、学、做”为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启发引导、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注重实践教学, 适合学生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开发教学, 扩大课堂信息量, 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观赏性。

(三) 营造家庭育人环境, 推动养成教育

从回归分析模型可以看出, 影响学生礼仪行为和礼仪常识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对礼仪教育的要求。家庭教育在整个文明礼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礼仪内涵中的“仁、孝”。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长的人文感情、知识水平、家教水平、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等形成的家教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成了学校隐性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交流会、座谈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通过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对家长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引导,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老师与家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定期交流, 了解家庭教育状况, 加强养成教育。

(四) 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自律, 更需要学校加大他律的力度予以积极的推动和强化。学校学工处可以制定系统的大学生礼仪规范, 把学生日常的礼仪表现纳入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的标准之中, 做到教育与奖惩相结合, 管理与监督相结合。调查发现, 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的礼仪行为、礼仪常识均优于普通学生, 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爱礼仪、学礼仪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沈春娥.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及对策初探———以襄樊学院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 2011 (6) :85-88.

[2]秦汝芳.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养成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 2012 (11) :158-159.

[3]王化.大学生礼仪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 :283-285.

[4]卫以诺.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3 (5) :195-196.

以知识的力量筑就中国梦 篇9

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权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纵观科学史, 科学繁荣时期往往是科学家拥有高度创新自主权的时期。尽管今天的科研在性质和形式上和近代科学有了很大区别, 多以国家组织、项目运作、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 但科研人员的自主探索对科学进步依然相当重要。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尊重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权, 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然而, 现行的科研体制、环境中有不少因素阻碍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性。例如, 科研领域依然存在官本位现象, 行政权力对科研活动管得太多、太频繁;科研管理条块分割, 政出多门;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简单量化倾向等等。这毫无疑问会影响科学家创新自主权的发挥, 降低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 一方面, 国家应进一步改革现行科研管理制度, 完善科技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 在项目、经费、设备、人员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体现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 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 设立与不同科研领域特点相对应的人才评价标准, 给科研人员宽松的工作环境。

此外还需要建设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这也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在现实生活中, 往往是“用人成功易, 容人失败难”。这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舆论氛围, 往往导致科研人员的不求作为和不能作为, 更何谈创新自主权的发挥!

众所周知, 创新与风险共存。创造—失败—再创造—成功, 这是科学探索的规律, 也是创新活动的规律。据统计, 科研成功率不到10%, 而失败率逾90%。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是通过成百上千次的科学“探险”乃至失败之后才取得的。可以说, 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的成功。无数事例说明, 宽容失败才有助于鼓励创新。失败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通过宽容失败, 使创新者真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从而走向成功。

在这方面, 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硅谷实行“失败管理”, 奉行“失败是我们最好的产品”的理念, 使人才脱颖而出, 成果源源不断。英国有些企业对一年内无“合理失败”的雇员予以解聘, 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雇员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 就不可能成功。

因此, 在科研中, 应当从物质和精神上保证那些暂时没有取得成功的项目顺利进行, 尤其是对那些探索性强、失败风险高的项目, 更要给予帮助和扶持, 把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

上一篇:企业公司委托管理合同下一篇:微商励志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