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2024-09-23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共10篇)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1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摘要]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完善,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给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隐患,同时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加大了政府的运行成本。本文从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角度出发,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 管理

当前我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但综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比如,我们在对镇本级及所属单位的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账外资产,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资产存量不清。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因未能正确核算,因而长期被隐满、借用、侵占。影响着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是也成为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一、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有大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卡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2、账外物资比比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来源已具有

多样性,除了按预算购置外,还有无偿调拨、捐赠等等,按规定这些固定资产取得后必须登记入账。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间缺乏沟通,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账外物资的存在。

3、固定资产随意处置现象较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4、会计记录不正确。一是账务体系及入账单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二是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对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又如建造的固定资产,由于资金不足、决算不办理等原因,造成结算不及时而未入账。三是会计信息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四是会计信息记录不完整,存在账外资产。五是会计科目处理错误,固定资产取得或处置后,没有相应改变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等科目余额。

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妥产生的原因

1、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二是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固定资产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2、观念淡薄。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有些同志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搞成本核算,也无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只要自己不谋私利,反正都是国家的。因而产权清不清,权证齐不齐,使用当不当,账物符不符等等,都与已关系不大。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导致管理混乱。也由于不规范的管理状况,才有可能导致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对固定资产的变化进行正确的财务处理,导致帐面无法反映实际单位固定资产状况.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制定一套完善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要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 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

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 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3、合理配置、使用及处置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审批后,必须采取政府采购方式进行。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当由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组织验收。同时,应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举办经济实体。也不得以固定资产对外担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使用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行政单位使用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必须合法化。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引发特权、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程序,依法操作。第一,呈报批准。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资产处置,必须事先报请有权部门(财政或国资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实施资产处置行为。第二,资产评估。经批准同意处置的资产,必须委托有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资产评估,以合理确定其资产价值。第三,必须采取公开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以实现其资产价值。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对固定资产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管理。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使用的借方科目为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款购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购入),贷方科目为银行存款。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余额。因报废、毁损及盘亏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按所减少固定资产的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帐外资产)的固定资产,应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借“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有的单位不顾会计制度的规定,因上述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造成这些固定资产长期游离于账外,甚至于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占有,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峻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先按暂估价入账,待峻工决算后,再根据审计报告单所确定的价值入账。现在,大部分单位对这部分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只等峻工决算后再入账。有的一等就是十几年,加上单位领导人和财务人员的频繁更换或调动,账物不能一一对应,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另一方面各类资产不仅要有总账,还要设立明细账,对其分布和使用状况还必须设置相关台账,并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账实相符,确保资产的真实性。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各单位资产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为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刻不容缓。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各单位主要领导人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广大财会人员更要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业务素质,按财会制度的规定办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使之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2006 年5 月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1998 年1 月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有物无账。一是由于实行集中结算后, 单位的基建工程由单位设立基建专户进行管理, 基建工程验收决算完成后, 单位不及时撤销基建专户, 也不与单位经费户进行合并, 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 严重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 使固定资产脱离于经费账外, 失去控制。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由于拨付资金的不足, 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 单位也不能及时付款, 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 发票不能及时开出, 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 还没有入账, 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三是接受捐赠资产, 认为自己单位没有开支, 收到捐赠资产时只管使用, 不及时通知财务部门, 造成资产早已被使用多年, 财务还没有入账。四是有的单位用结算中心设立经费账外的资金违控购, 购买的固定产不敢入账。

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有的资产早已出售、调拨、报废, 但由于部分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不及时到财政部门申请进行报废处理或办理国有资产调拨程序, 也不及时盘点, 形成有账无物。

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实行集中结算后, 结算中心记录了固定资产总账, 要求单位记录实物明细账和卡片账, 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存放的地点, 有的单位报账员不按要求进行记录。二是固定资产使用收益不及时入账,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房租收入不及时交经费户, 造成收入游离在账外。三是将抵债来的固定资产列在账外管理, 造成资产及收入不真实。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强。有部分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 有部分可以追回的资产或是碍于情面、或是怕麻烦, 一句话就报损了, 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

固定资产无偿占用。单位对领导和各岗位配置的固定资产, 由于单位没有登记或登记不详, 有时无偿地被个人占用, 甚至据为己有。

二、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的原因

财务部门管理监督不到位。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后,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购置大多采用集中采购, 单位主要领导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 轻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单位部门之间的资产划转没有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国家资产调拨程序。单位财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缺乏监督, 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

忽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无需计提折旧, 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单位忽视了其管理的重要性, 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有个数就行了, 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 对国有资产认识不到位, 对国有资产的重要性理解不够, 缺少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 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不清楚是否要进行核算管理。有的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工作马虎, 将固定资产作为一般办公用品, 不通过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管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一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无论使用何种资金购置或者无偿捐赠的固定资产以及基建形成的资产, 要明确资产的状况, 存放地点, 分类造册, 记入卡片, 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二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盘点, 并查清各种固定资产存放地点, 使用人等情况。对专用设备要按制度操作, 专人使用维护, 提高其完好率。三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损坏、损失赔偿管理制度。四是严格报批制度。对国有资产产权的变动转移、报废、调拨等固定资产处置等, 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 办理变动转移手续。

(二) 加快固定资产管理的立法建设

财政部门要加快出台一些违反固定资产制度相关处罚和条例, 明确处罚细则, 为各项固定管理制度能落到实处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有法可依的管理模式。

(三) 提高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一个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 关键在单位领导一把手, 如果单位领导非常注视, 该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就好。因此, 各级政府要把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纳入对单位的年度考核中, 有力地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财政部门要加快新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的出台, 可以参照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明确各分类固定折旧年限, 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接近, 更准确地反映出国有资产的价值, 克服固定资产账实相差较大的问题。

(五) 加快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预算外收入,在经费支出时列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使得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以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的不健全导致一些部门单位存在一种重需求,轻效益的思想;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分散了单位对重要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也没有严格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大量的流失和损失浪费;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存在制度不严,管理水平低下,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等普遍性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根据规定固定资产在核算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但却设置了固定基金,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归属。根据固定资产的属性,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使用年限、自然损耗以及資产不知等因素引起价值减损。在固定资产发生减损时,在会计的核算中将不予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要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或其他一些外在的方法才能予以体现。另外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核算成本,使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导致各部门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只考虑到本单位的需要,极少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导致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使大量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

事业单位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按照不的计提方法提取折旧。单位可以按照资产大类提取折旧。对一些价值较大,技术含量教高,更新速度较快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提取相应的折旧,为了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部分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提取资产的减值准备。对一些较特殊的固定资产,例如文物、陈列品和图书,该资产的使用一般不会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而发生大幅度的损耗,对该资产事业单位可以不提折旧,一些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不计提折旧;从而能够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准确的成本核算。

二、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不利于对单位重要资产的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基本原有物质行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核算得过细,范围过大,分散了单位对重要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利于对重要资产使用中的监督管理。一方面使单位既不能严格地管理和核算属于本单位为自身的事业运行投入的重要资产,也忽视了对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价值低分批耗用,难以保持实物形态的部分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另一方面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登记混乱,账目不清,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因此,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可以适当提高,对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应列于固定资产范围之外,既能较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利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淡薄

第一,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计划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盲目购置。为一个项目购置了一批专有设备,直至该项目结束,这些设备一直未使用。有的单位一味追求性能好,技术先进,没有从单位的实际出发,导致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量的浪费。第二,一些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没有确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随意性大,毁坏丢失情况严重,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第三,一些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年度终了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工作。但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只有在上级部门布置盘点工作时才会进行清查盘点。平时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模糊不清,有些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第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使用固定资产随意性较大,在使用中对资产的维护、修缮不及时,致使许多资产超常规使用、破坏性使用甚至无法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第五,固定资产后续监督管理不严。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有些单位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单位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并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单位上下级应加强沟通,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购置单位实际需要的设备。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员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单位应组织人员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规范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资产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办理申报,并履行审批手续,如实进行资产核销。同时外部监督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不足,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的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一般为有限金额,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对于一些单位而言存在一定困难,单位在建设大型固定资产时不能及时的筹集资金,导致项目的工程款不能及时的支付,项目竣工后不能及时的登记入账,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的流失,有的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数年,仍为登记入账,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

在建设大型项目时尤其是基建项目,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单位的财政拨款,大力支持单位是基本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购置相应的固定资产,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最大程度的满足项目购建的需要。在购建项目前,应合理的编制预算情况表,在实际购建时应严格按照预算报表的规定执行。完工后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及时登记入账。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建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各个环节的制度应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变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作者单位:浙江商贸学校)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2]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05).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4

国管财字[2000]13号

颁布时间:2000-2-16发文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策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

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

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产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

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各种具体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

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

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

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

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具体账务处理,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第十四条 购置固定资产应分清资金渠道,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单台设备和单项工程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不属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由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或其它经费解决。属于专项控制商品,必须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本部门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资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

手续。

第十六条 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

领用手续。

第十七条 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

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一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资产占用单位承担;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意节约,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防止积压浪费。对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提

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它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位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记入《固定资产卡片》。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

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管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财务和账务异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严重或挂靠单位脱钩等情况,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国管局确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也要分类登

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送国管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1987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请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由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具体账务处理,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第十四条

购置固定资产应分清资金渠道,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单台设备和单项工程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不属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由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或其它经费解决。属于专项控制商品,必须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本部门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资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 领用等手续。

第十六条

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

第十七条

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一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资产占用单位承担;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意节约,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防止积压浪费。对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提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它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记入《固定资产卡片》。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管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财务和账务异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严重或挂靠单位脱钩等情况,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国管局确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也要分类登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送国管局备案。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作用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之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比如购置随意性大、重复购置、对有些资产处置不够恰当等,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和制度有很大关系,会计核算的滞后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应该积极改善,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以一般的国有行政事业单位不存在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处理。第一,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固定资产流失。重复建设和重复购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并不少见,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落后。第二,会计核算工作比较滞后。会计核算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入账和销账都不及时,常常导致账实不符。还有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够准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估量不够准确,比如只按照发票面价入账,而忽略安装费等其他额外费用。第三,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意识淡薄。国务院文件明确划分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限,但在执行中管理体制始终不顺,缺乏指导和协调。多数单位重视不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完善,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应。单位会计一般无法确认固定资产数目的多少,也无法确认固定资产价值的增与减。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正常运转,下面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第一,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摸索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办法和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完善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同时应该建立起资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并把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遵守《行政单位国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且在此框架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加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第三,借鉴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当前很多单位考虑的问题。第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名目繁多、这是一项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掌握固定资产流动,建立实用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跟踪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财政部已经颁布相关的条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使之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财务状况、管理状况、产权意识、法律意识都应该引起重视,克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以及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灵活和高效,使各项工作能够健康开展,遏制固定资产的流失,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得以保值和增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相符合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谭媛尹.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务管理,2009(04).

[2]李军.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9,(12).

[3]邓素娥.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7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定期盘查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缺乏定期盘查制度, 管理意识淡薄, 重购买、轻管理, 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 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 购买时一味追求“超前”“高标准”, 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 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 疏于管理, 致使有账无物;账实严重不符, 固定资产账卡形同虚设。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 往往流失个人手中, 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 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 对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 流失严重

对利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经济实体, 以及“事改企”单位, 其创收收入大部分被人头吃悼或为单位职工谋福利, 用与资产折旧、维修等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资金寥寥无几, 特别是利用国有资产搞经营的单位, 没有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使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 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使国有资产的保值乃至增值指标难以落实。

(三) 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存在的不足与漏洞

在固定资产采购及下拨所作的财务分录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报废固定资产的分录: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此资产的原值一直没变, 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第一固定资产净值与原值严重背离,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与现时净值相差越来越大;第二, 虚增净资产, 以账面原值来核算固定基金, 使净资产指标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的现实状况;第三,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费用, 虚增了结余。因此, 这样的核算方式必然会造成事业单位拥有账面上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 但在会计核算中却没有反映这些资产的使用情况及保值、增值的指标。

二、关于固定资产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强化资产管理的观念

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加大前期论证力度, 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 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现保值与增值。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 树立领导和职工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 形成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

(二)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 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 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三) 强化资产清查工作

为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 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这是管理的基础。因此, 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一是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 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保证账实相符。对盘亏、盘盈资产, 要找出原因, 分清责任, 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 做到物尽其能, 物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 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 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 要组织检查, 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 确保人走账清, 防止资产流失。

(四) 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可以有效合理地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同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 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 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购买固定资产时, 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宜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低值易耗品”等科目, 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事业单位存在着大量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办公用铁柜, 电话机、简易木器等办公用品, 随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物品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更换频繁, 核算的工作量较大, 本着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原则, 应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 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 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 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发挥应有的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 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摘要: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 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但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 笔者认为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缺乏定期盘查制度, 账外资产增加, 机械管理流于形式, 重视实物形态而不重视货币形态等现象。针对此现状, 现浅议一下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编写组.测绘出版社出版[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编写组.测绘出版社出版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处置不规范

根据相关制度之规定,当处置国有资产时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手续执行。实际过程中,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违背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其内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较为突出,且与规定的审批手续背道而驰,甚至部分行政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理固定资产。

(二)会计核算滞后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缺乏及时性;二是会计核算缺乏准确性;三是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之规定,应依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提取修购基金,导致其固定资产猛增猛减,发展极其不平衡,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高效有序发展和壮大。

(三)资产购置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购置工作时仍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實行“化整为零”战略时故意规避政策采购行为;另一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私下交易、人情采购及其暗箱操作等一系列违法犯纪仍然存在,尤其是盲目采购、重复购置、攀比采购现象较为突出。

(四)资产使用存在问题

受相关制度不健全的影响,以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即缺乏完善的验收制度,以至于购置的物品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缺乏完善的登记制度,以至于资金使用去向模糊不清,不便于相关部门的会计审核且极易造成账实不符等现象;缺乏完善的移交、建交制度,以至于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资产流失严重,未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缺乏完善的定期维护检修制度,以至于行政事业而单位有效资产使用寿命难以进一步增强;缺乏固定资产索赔制度,当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资产损毁、盘亏后,不利于及时的挖掘其原因,并予以纠正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资产管理是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的监督越来越加强。各级政府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成为共识,而“行政成本”、“绩效考评”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加强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把行政成本列入对行政单位和人员的考核范围。这种只注重结果或成绩考核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逐渐被改变。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本身开始吸取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经验,引入“行政成本”、“绩效考评”,约束政府行为,考核政府水平,希望政府能以最低的成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是财政改革必然触及的新领域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比重相对变大,也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财政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加强。如果财政财务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或缺位,那么不管资金管理方面做得多好,其财政财务工作也是不完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财政财务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思想认识方面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完善,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因此需要现行行政单位各级职工打破传统滞后理念的束缚,通过学习新知识,树立起新型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同时,领导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头人,其思想觉悟较大程度上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成效,所以必须加强领导人员的思想觉悟认识,通过对其培训和再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领导者的职责,并定期对其人员的职责履行状况开展考核,以此增强各级领导的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每一位职工均能重视起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自觉提升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二)管理制度方面

以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为例,即事业单位需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以定期盘点的形式经常性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盘点,通过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状况,进而更好的开展有效资产的合理配置,不断提升有效资产的使用价值,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与壮大。

(三)体制和机制方面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突破各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障碍,构建起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为依据,运用虚拟折旧法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并制作出准确的明细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及盘存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其高效性职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监管和执法方面

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就监督管理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需致力于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性和保值增值性的基础之上开展,通过全面落实监督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和纠正;就执法检查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需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开展清查、核算,一旦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损毁及其报废现象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有针对于性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颖.论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资产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2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篇9

第一条

管理部门。局办公室负责单位各类资产的配置计划、报批、采购、验收、台账、使用、保管、调配、处置等工作。待遇保障和医药管理股负责做好资产配置预算、费用支付、固定资产建账、核算等工作。

第二条

资产配置。

1、资产配置应当遵循厉行节约、节能环保、调剂优先、共享共用、严格标准、预算约束、资产存量与增量挂钩的原则,科学、有计划地进行配置。

2、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规定,统筹合理安排本单位通用设备、家具的配置,不得超标准、超数量配置。

3、局办公室负责对单位的资产配置进行计划和统计;财务部门根据计划编制上报资产配置预算,凡未列入配置计划的资产,不得编入资产配置预算。

4、纳入计划并预算的资产配置,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采购管理规定进行采购。

第二条

管理使用。凡购置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坚持领用登记制度,各股室(二级单位)落实专人管理,确保不遗失、不损坏,尽量延长使用寿命。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岗位调整或退休,一律不准带走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禁止形成账外资产。

第三条

资产处置。资产处置(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处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按程序向财政局国资管理部门报告,在取得财政部门核准处置的批复后,方可实施资产处理;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经局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实施,并报财政局备案。所有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第四条

资产清查。每年年底应当开展资产清查。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财产清查、资产核实等。年中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10

欧阳光辉

内容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行使职能及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部分资产关系到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湖南省政府发布《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08]33号),对促进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几年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初见成效。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等方面原因导致资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资产预算不够细化,资产配置不够科学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不够高,资产处置工作不够规范等。本文在总结存在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其所有权由国家享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它是各级政府行使国家权利、管理国家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在政府部门履行各项职能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资源逐渐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公共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2004年至200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从4万亿元增长到8万亿元。就湖南省本级的情况看,根据2007年资产清查和2010年资产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截至2009年底,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数已达1712亿元,比2006年底的省本级资产清查数增加539亿元,增长46%。如何管好用好日益庞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分析整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是促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轨道,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资产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对近年来在资产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分析,归纳起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预算编制环节。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缺乏有机结合是资产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门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存量脱节。目前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以投入控制为重点,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资产预算关心的主要是资产边际增量问题,而对资产存量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算收支的合规性,而支出活动结束后形成的资产则往往成为财政部门力所不及之处。二是对单位自筹资金购建资产的审批制度与预算审批脱节。由于单位资产家底不清、收益披露缺乏透明度,部门预算编制中隐瞒或混淆国有资产收益的情况较为普遍,自购资产没有纳入预算编制中,部分资产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三是预算编制不规范。一些部门编制预算过程中比较粗糙,没有细化到项目,只反映单位收入和支出、不反映单位存量资产及状况,导致部分单位只重资产购置、不重资产管理,只求拥有资产、不求资产效率等。

(2)资产配置环节。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资产购置的随意性比较 1 大,缺乏约束。部分单位受自身利益驱动,不顾本单位的客观需要,无限度地争资金、上项目,盲目购建。且由于部门之间资产存量信息不对称,管预算的不掌握资产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金使用情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复购置和超实际需求购置资产的行为。二是资产配置不合理。由于缺乏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或者部分资产虽有标准但未得到严格执行,造成各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公、资产总体结构失衡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造成单位福利和津贴相差悬殊,引致社会分配不公;另一方面还刺激了单位之间的盲目攀比,增加了财政的支出负担。

(3)资产使用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普遍。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对使用疏于考核,又缺乏合理的资产余缺调剂渠道,造成资产闲置,利用率低;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各单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利用率不高,其中固定资产尤为突出,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率和运行绩效低下。二是使用越位。一方面,资产出租、出借及有偿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众多单位资产的经营使用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进行专项管理,不仅引起一些产权纠纷、私下交易、幕后交易,而且其经营效率、效益低下,造成了资产的隐形流失。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薄弱,为部分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求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国有资产收益已经成为各部门、各单位政策外津贴补助发放的一个主要来源。

(4)资产处置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随意处置,处置不规范。一些单位为了添置高档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将不到更新期限的资产提前报废、报损;一些单位在不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随意转让,或擅自改变资产产权关系,拿国家的财产送人情,将资产划转给经济实体或其他单位。二是资产处置不及时。部分单位的资产已经损失或或由于技术进步应该进行淘汰报废,却一直疏于管理,未及时申请核销,虚增了资产;还有些单位的闲置资产没有及时再利用或调剂使用,对于出租、出借期限已到的资产没有按期收回。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损失,增加了财政支出,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三是部分资产处置收入脱离财政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变价和残值收入均属于国家所有,但一些单位未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是单位自行安排支出,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管。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监督机制缺乏等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这首要表现为“重占用、轻管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用于满足单位办公和开展工作的需要,是可以不计效益、无偿无约束使用的资产,也就是所谓的吃“财政饭”,因此对于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效益意识、约束意识就比较淡薄,在思想认识上“重进轻出”、“重资金,轻实物”,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和管理资产上出现漏洞。其次,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严重脱节;资产管理理念上存在偏差,“就资产论资产”、“为了管理而管理”,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产权管理不完善。部分单位国有资产采取分块管理模式,产权关系不清,即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关系不明确;此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点多线长,存在形式多样,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国有资产管理者很难对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不少单位资产划拨或调剂后不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和产权过户手续;或自行建设和购置的房屋及其他财产不办理产权登记,最终导致账外资产大量存在。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部分部门、单位没有设立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导致管理职责不清;一些地方则同时授予多个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造成职能交叉重叠,资产管 2 理“缺位”与“错位”并存。三是忽视管理队伍建设。具体表现在管理人员素质参次不齐,部分单位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专业素质欠缺。还有不少单位财会队伍力量薄弱,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有的单位只有出纳,没有专业会计。

(3)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一是缺乏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上,由于人员短缺、制度建设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资产核算不规范,无法如实反映资产的实有数量、价值和正确履行基本的会计计量活动,也就无法行使其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二是缺乏外部监督,主要是审计部门监督不力。首先,没有处理好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分工,也没有明确责任,以致职能重叠,监管效率低,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审计“真空”。其次,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的审计,没有对单位的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查与核实,也没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查制度。对具体的工作没有做出细致的规定,如核实资产账实、账账、账卡等是否相符。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设想 根据职能定位和公共资产管理性质,财政部门在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各层次矛盾,重在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公共资产管理的主导作用,从宣传教育、预算改革、强化基础、健全监督等方面努力,建立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1)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财政部门作为政府授权管理行政事业资产的综合部门,应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和深入调查研究的方式,广泛宣传资产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资产管理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使其充分认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资源节约集约使用,作为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二是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主观能动性。财政部门首先要从“苦练内功”出发,努力提高资产管理工作在财政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在实现财政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把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作为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出成效。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增强资产使用单位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克服过去重购置、轻使用,重支出、轻管理的观念,强化资产管理“主人翁”意识,增强科学管理资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2)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要使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真正融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去。首先,在配置环节要守好入口关。行政事业资产主要来源于预算的资金投入,合理的预算安排对行政事业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均衡性至关重要。因此,在预算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并进行严格审查,以存量控制增量,发挥资产管理对预算管理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使资产配置与单位履行职责相匹配。其次,在使用环节要把好安全关。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向财政部门汇报资产使用情况,并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计划,财政部门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监督,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政策调整:一是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构建资产管理体系;二是建立资产调剂制度,对闲置资产进行调剂使用;三是加强对资产有偿使用的监督。第三,在处置环节要守好出口关。行政事业资产处置收入应当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完整体现。资产处置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资产处置收入应缴不缴或少缴,规避监管等行为。

此外,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还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难以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如房屋建筑、办公用车、计算机等配置标准,要坚持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中心,配合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并紧密结合各单位履行 3 工作职能的实际需要,以资产信息报告和资产使用绩效为基础来分类制定。二是建立规范的资产调剂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剂是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对预算配置资产的补充。对于同一部门内部的资产调剂,应充分体现主管部门优化本部门资产配置的职责和权利,宜由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报财政部门备案;对于跨部门、跨地区的资产调剂,因涉及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地区的资产配置的变化,因此,应征得同级财政部门的同意,由同级财政部门或共同上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3)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是加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包括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考核的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建立对资产管理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的台账和报表制度,对国有资产的负债率、风险程度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资产有偿使用以及收益分配制度。二是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各单位要配备掌握一定财务知识技能、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做好日常性的管理工作,把好采购、登记、维护、报损等关口,对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掌握“家底”。三是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增强各单位管理意识,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学习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保障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法规。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适应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四是推广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金财工程”推广应用并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发挥信息一体化的整体效能,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占有单位”监管体系信息的共享与交换。财政部门通过整合各单位信息资源,建立资产资源数据库,及时、准确地掌握行政事业资产增减变动、占有使用及分布状况,为资金管理、政府采购、资产配置、处置和调剂等提供客观依据。

(4)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一是要重视制度监管,尽快对现行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形成比较系统和完备的且适用于本地资产管理的法律体系。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 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监管。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强化事前资产预算、购置、处置等事项的审核, 减少盲目购建;结合对预算单位决算审核,加大对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要整合财政监督资源,提高监管效率。财政部门作为监管主体, 应承担主要监管责任,同时把审计、监察等部门纳入到监管体制内,各部门通力合作,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管。

参考文献:

[1]谢宏.浅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时代经贸.2008.4 [2]张玉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财务与金融.2010.3

上一篇:初二风俗的作文-初二作文下一篇:共创绿色家园环保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