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2024-05-29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共11篇)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非生产经营性的特点,其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不可能从其固定资产使用的结果中获得,而只可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因而在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账实不符、资产串用、资产利用效率不高和制度不健全等弊端。抓紧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诸环节加强管理的新制度,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虽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使资产从制度上、管理上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但资产流失问题相当严重。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一是不少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账不符。二是增加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三是减少的资产,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2.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在国有资产售出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仅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擅自出售国有资产,擅自定价,随意性较大。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也不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就擅自变卖,有的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转入“小金库”,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致使资产失去监控,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隐患,易产生违纪及腐败现象。

3.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无健全的资产的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甚至长期不进行盘点。对长期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尤其是计算机等更新迅速的设备,不能使用时没有作报废处理,使不能报废的资产堆积一边无人管理,处于闲置状态。类似情况很多,再有部分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4.报废、变相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是随意捐赠、随意赞助,一些单位领导法纪观念淡薄,不经集体讨论决定,不经上级部门及领导批准,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国家利益,听不进大家的意见,认为自己是一把手,法人代表,可以随意处置单位财产,拿国家财产送人情,从中谋取政治资本和个人利益。二是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换届、领导升迁调动之机,有些单位领导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贵重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物随人走,最终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三是一些单位不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打着合法的名义,利用特权变相乱收管理费、保护费、赞助费等,所得收入不进单位账,直接进入“账外账”,用于请客送礼,乱发补贴奖金,甚至私分。

5.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当前,一些非经营性资产也随之转入经营活动,但投入的资产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一些单位的店面,房屋出租,食堂等对外出包,不公开、不透明、不竞争,以低于市场上同期价款出租、出包,个人从中谋利,损害国家利益。此外,单位购置大批贵重办公用品、公用设备,有法不依,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理,不搞市场调查,不竞价、私下交易、人情交易,与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产品的价格购进,使国家利益蒙受较大损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关国资部门及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财经纪律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流失的,要严肃处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6.监督机制不健全。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单位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账物分离或账账、账物不符,没有专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抓紧研究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物品界定为固定资产还是界定为消耗用品,如现在购买的一些电子产品,有些单位价值在500元左右,使用年限也可能长也可能短,财务人员很难把握和认定是固定资产还是一般消耗物品。财政部门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重新界定固定资产范围,细化固定资产明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加强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省、市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行使单位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单位领导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使用效能情况要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起钩来,明确责任。同时,在单位领导干部会计责任审计时,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情况应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2.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均应纳入预算管理。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采购是否按合法的程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控制,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事前加强对固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三是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通过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更加细致清晰地反映资产类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具体用途,更加便于预算管理和日常核算的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原先的数据统计整理,传递资料,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应对管理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形成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操作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还要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还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因此,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

4.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核算。财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进了财务集中的发展,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代替,也就是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5.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定期盘点的制度,一年一次,这远远不够。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手续,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固定资产的台账、保管账、出入账登记等管理账簿的建立。并且制定定期核查制度,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事前、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管理问题随之突显。如何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成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情况下面临的重要课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对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保护我国的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显得十分的必要,它是我国对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监督以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助于克服传统的“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理念,有助于提高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优化各种资源的运用。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明显跟不上新形势下会计管理的要求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没有引起领导足够的重视

领导的重视度不够主要体现在,长期以来,“重现金轻财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许多事业单位领导关注的焦点大多数都是集中在资产的购置上,但是在资产的购置方面却不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购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些领导只是一味的求新求大,在购买之后,对于资产的运用与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有很多购置的资产甚至长期处于闲置的的状态,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各项管理工作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当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基本山没有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所以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按相关规定办事的现象。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变动没有按要求进行及时的登记,相关的建筑工程的建设在完工之后也不进行及时的工程结算,很多捐赠的资产常常不登记等。另外,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常常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检查与处理,以至于对本单位的资产的基本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资产账面记录与实存不符数量不符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比较混乱。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

固定资产的处理时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的处置方式具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其处理由国家财政部门与国有资产部门共同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申报,同时必须要在申报得到批准之后才能对固定作出处理,未经得到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不得随意处置。但是当前,我国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上却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相关的监管部门在监管上比较松,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存在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现象,不经过任何的审批就对固定资产作出处置,甚至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处置固定资产的所得也不进行上报,将其私自放入个人的口袋,使得我国的国有资产出现非正常流失的现象。

(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要求

当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制约我国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责任心不强,管理理念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同时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的相关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另外还必须对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却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有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使用非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综合素质能力根本无法跟上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造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时候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所以有必要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要转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树立新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树立资产观念,要有正确的资产效益意识,不断强化资产管理观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建立一系列的管理运用机制。行关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对于一些闲置的运转效率较低的资产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置。另外,对于资产的利用上,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实现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以进一步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重点抽查制度以及管理责任制度。相关的财务机构以及资产管理机构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既要分工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同时又要加强合作,以增强对各种形态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产清查计划,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清查,同时对于亏损的资产要及时找出亏损的原因。另外,相关的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核算资料,对一些使用固定资产频率比较高的部门进行重点的抽查,尽量使得账面记录与实存资产相符合。最后,必须要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度,使责任制度贯穿于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处。

(三)加强经营性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控制

对于用于经营目的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定要切实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规范性管理。努力做到:科学论证经营的可行性,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申请,审核,同时必须对经营性的资产收益进行专项管理,做好相关的预算管理,按照相关的非税收入征缴办法对其进行管理与使用,相关的财政部门要正确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用于经营的固定资产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努力将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固定资产的增值与保值。

(四)科学防范固定资产的流失

防范固定资产的流失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核销制度,从固定资产处置的每一个环节上进行堵塞。对于一些被转让的或者是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审批程序进行,同时要及时核对相关的资产剩余数量。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得以正常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护我国的国有资产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构想,希望能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资产,一般而言其使用年限要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基本的物质形态不发生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优化各种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国有资产

参考文献

[1]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1]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

[2]陈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管理视野.2011.(9)[2]陈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管理视野.2011.(9)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分析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专业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等,其单位价值不足以规定标准,但是其本身物品的耐久性保护应当值得管理人员注意。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导致产权关系混乱、财政账务不明等问题的出现。随着财政收入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资产管理严重不足,改革刻不容缓。

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管理混乱

(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钱轻物。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形式为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对于资金的使用有明确的指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而对于购买后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状况置之不问,忽略其本身的使用效益。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管理观念淡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大大减小了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2)重采购轻管理,增加随意性大。

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定向资金,专用于采购设备和基建项目。针对于此种项目资金来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持不用白不用的态度,不经过预算分析和单位物资需求审查,根据个人意愿或者个人利益进行大肆盲目采购,导致采购的一些设备器材没有丝毫用处而转为某些领导的私人财产,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资设备多而无用,再加之混乱的管理制度,致使国有财产的大量流失和浪费。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严重缺乏相应完善的制度,资产有效使用率极低。

2、固定资产责任主体不清,存在流失可能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有权为国有,国家财政部门为国家出资人职责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没有经营权和所有权。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固定资产未经过正常的审批流程而被个人多有,或一个人的名义将国有固定资产变为营利性资产来获取个人利益,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大量流失。

3、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审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相关账务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账务管理过程中,资产计价时间和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价格的差异,资产购买时账务资料不健全导致审核计价混乱;没有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旧、市场价值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行明确规定;财务记录账面和采购实际账面不相符。

(2) 部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够准确、及时。固定资产采购时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入账;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或改造项目导致的费用明细记录不够准确细致;固定资产调配使用过程中由于部门间沟通问题造成记录入账拖延或者缺失;资产淘汰更新时处理手续不健全,导致部分废弃物品丢失。

(3)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呆账、死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部门人员的调换或者变动时遗留的一些财务、账务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变动后的人员又采取新官不理旧事的原则使得滞留的账务问题不能够手续齐全的入账而成为死账。

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检验、使用、调度、管理等整体流程全部是由单位本身内部进行管理,而单位内部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采、买、用、废进行合理的约束。单位领导仅仅凭借着自身的权利而肆意妄为,不加节制。

二、 加强行政哈四爷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及建议

1、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要想解决资产管理问题就必须从其根本出发,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从自身意识上开始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问责措施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程序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以后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切实有效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从管理人员本身出发,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经过专业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让每个管理人员意识到管理好自身自责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2、 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的登记、验收及入库制度,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手续上确保能够明确资产的来源及质量,防止以次充好;第二,建立固定资产领用、调拨及交还制度,防止固定资产再在其调度使用过程中丢失;第三,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品种、数量和质量进行盘点并建立相应的台账,对于清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的调查改正。

三、 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控制

国家财政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申请项目进行实际调查,经核实后确实有采购需求的单位进行财政支持,并且控制采购的数量和种类。同时,财政部门应当设立相应的监察监督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检查,在资金来源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理念的缺乏及单位自身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量的流失。因此,及时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希望通过本文阐述的内容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有益的改革。(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

参考文献:

[1]蒋泽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15).

[2]何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09,(05).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4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36号令),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现就加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具有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各有关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各有关单位的资产,各有关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和接受捐赠形成的资产,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按照国务院、财政部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各有关单位职责,抓紧建立“区财政局—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具有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新体系。区财政局代表区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具体组织实施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受区财政局委托,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具有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和具有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是国有资产的具体使用者,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变更和处置管理

1、加强国有资产购置管理。各有关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应先由单位提出申请,按管理权限报批,经区政府同意后,由区财政局列入部门预算,再通过政府采购或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产权登记的重要性,增强产权意识。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及时建立资产账目,单位资产管理专管员要加强与区会计核算中心的账务核对,切实做到账实相符。

2、加强国有资产变更管理。各有关单位撤销、分立、合并需划转资产的,原占有、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要成立资产清理小组,对资产清理结果提出处理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局办理资产划转及产权登记手续。成建制或部分转为企业的,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以区财政局的审核结果为依据,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讨论决定后再办理资产划转、注销登记及占有产权登记手续。

3、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资产处置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对处置的资产,须向主管部门提出处置国有资产的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及相关资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区财政局审批,需要资产评估的,由区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基价,并委托具有公物拍卖资格的机构进行公开拍卖。需要报区政府决定处置的资产,由财政局会同资产使用部门报经区政府审批。发生的资产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等,要在1个月内,由本单位提出申请,经区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评估、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区财政局审批。各单位凭核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批复书》,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

各有关单位使用国有资产开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附属营业单位,以及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要报区财政局审批,并将经营项目、合作对象及预期经营收入等主要内容在本单位进行为期1周的公示。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1、收益范围。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全区行政机关、全额和差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具有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和处置收益等。具体包括通过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转让、变卖、报损、报废、公管房拆迁补偿、接受捐赠收入及其他国有资产收益。

2、收益收缴。国有资产收益要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系统统一管理。各有关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收益,必须在收款之日起5日内全额上缴财政专户。

3、收益使用。国有资产收益主要用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单位履行职能及区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除国家已有政策规定或具有专项用途的外,各有关单位上缴的经营性收益,由区政府确定调控比例。

4、收益监督。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国有资产收益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有关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应及时足额收缴,凡有拖欠、挪用、截留及私分国有资产收益等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和法律监督

1、使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专管员为直接责任人。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区财政局定期对各单位专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管人员国有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档案。全区各单位要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台账、卡片,及时准确反映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特别是固定资产卡片,要详细记录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如科室或使用人,做到账、卡、物一致。区财政局也要建立一套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库,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凡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的单位,都必须到区财政局办理增加或减少手续后方可到区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最终达到区财政局国有资产信息库、区会计核算中心财务账、各单位台账卡片三方数据一致。

3、加强监督。区财政局、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考评范围,并把国有资产管理责任纳入离任审计范畴。如有违反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按管理办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区财政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学习贯彻落实财政部2006年35号、36号令,切实做好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区属国有及集体企业国有资产由区经贸委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具体组织实施全区国有及集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各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要加强对各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督促完善资产管理措施,防止居委会和村委会资产的流失。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5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近年来,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指导下,江门市财政局勇于克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资产管理经验不足的困难,紧紧围绕“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目标,并将其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联系起来,在制度建设、资产清查与核实、经营性资产收回处置、境外国有资产监管以及资产增量预算编审等方面,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推动市直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迈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

一、主要工作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管理责任为切实加强市直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江门市财政局高度重视,于2006年2月新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科,并从局内部相关科室抽调既懂财政财务管理又懂资产管理的业力骨干,充实到该科室,专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并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辖下市(区)财政部门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机构的设立,管理责任的落实,为加强市直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健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为促进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江门市财政局结合不同时期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制订或修订了多项管理制度。一是在财政部“两令”颁布后,为适应当前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调查研究、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对1999年制定的《江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江府[1999]11号)进行了修改、完善,修订了《江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范围,落实了资产处置审批的程序和责任,规范资产处置行为,较好地满足了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结合经营性资产收回处置工作的实际,制订《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工作实施细则》,对经营性资产的处置原则、处置范围、工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处置方式等作了明确规定,为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为规范清理收回的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物业租赁管理,提高租赁工作透明度,制订了经营性物业租赁管理制度,对经营性资产的招(退)租管理、租赁审批、租金管理、安全管理、物业维护等作出明确规定,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开展清查资产,基本摸清“家底”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门市财政局认真组织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事业资产开展清查工作。在资产清查工作期间,围绕“全面摸清家底、建立监管系统、实现‘两个结合’、完善管理制度”这一工作目标,开展一系列工作。一是抓好动员和业务培训。针对这次资产清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难度大的问题,江门市财政局于2007年2月召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会,进行动员、工作部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清查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掌握清查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要领,为清查工作打好基础。二是组织开展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提高清查数据准确性。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程序性审计,进一步提高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加强沟通与协调,合力破解资产清查过程中的难题。对各部门(单位)在资产清查工作出现的业务难题和软件操作难点,均指定专人进行业务指导和到场处理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则收集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省资产清查小组报告,并请求上级部门关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正是由于宣传广泛、措施切实、协调得当、工作扎实,江门市按要求依时完成了资产清查主体工作。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江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账面数为66.22亿元,负债总额账面数为21.20亿元,净资产总额账面数为45.02亿元,进一步摸清了市直

行政事业资产的“家底”。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6

应引起重视

2008年以来,我们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发现个别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二是处置固定资产收入未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部分固定资产已经拆除或者变卖,但仍长期挂帐尚未核销,形成固定资产虚挂,帐实不符;四是报废固定资产数额巨大,长期积压不能核销,降低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如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2007年末帐面反映固定资产价值6138004元,其中虚挂固定资产价值1163850元(包括已拆除固定资产21000元,未经批准已变卖未上缴财政管理固定资产价值671200元,交县财政固定资产471650元),已报废待核销固定资产661375元,处置待核销固定资产率达30%;在对某单位审计中发现,已变卖未核销固定资产价值182668.25元,已报废待核销固定资产价值1315674元。以上行为,违反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及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收入,报废报损残值收入等,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按照非税收入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上缴同级财政管理‛之规定。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7

一、加强宣传,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水平

各单位要加强提高资产管理的宣传和认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领导要亲自抓,把各项制度、规定落实到实处,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实现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建立行政事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以全面、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数据管理集中化。

以资产清查数据为依据,同时实时录入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全面、动态掌握行政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二)资产管理规范化。

依托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贯穿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处置全程的网上审批管理程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力度,实现国有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规范化管理目标。

(三)

实现资产管理透明化和资产资源共享共用,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三、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领导是关键、体制是保障、制度是基础。加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要十分重视基础工作。这个基础就是建章建制,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推进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一个基本保障。建立完善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建立行政事业固定资产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四、规范资产配置,合理配置资源

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是国家财政以资本性支出投入和单位利用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等形式形成的,属国家所有。因此,财政部门要把好资产配置的“入口”,实现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相结合,遵循科学、合理、节约、效益的原则,通过加强资产的存量管理和增量配置管理,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推进资产处置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将其所占有闲置的国有资产通过有偿转让、出售、出租和对外投资等形式所形成的各类收入都是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属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加强闲置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单位资产要实行定期清查,加强对资产的盘点工作,重点对闲置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行核实;对报废资产要及时进行处置;对房屋、建筑物等增值较快的资产要定期进行重新评估,从而使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符合。

七、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属于国家的投资收益,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

八、强化监督约束机制,防范资产使用管理违规行为

(一)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要从严把关,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资产管理的有关制度。

(二)加大各种形式的审计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主管部门财务管理机构的作用,组织精兵强将,坚持突击资产清理与定期审计监督相结合、账前审批与账后审计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制衡相结合。

(三)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利用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精通业务、办事公道的优势参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四)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占、私吞固定资产的违法行为,对造成国有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要依法处理,确保有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最终实现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付元进.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意见[J].理论界, 2006 (S2) .

[2]杨立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S1) .

[3]马卫.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 (08) .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和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小车油料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

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它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但大多数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尤其是在乡镇,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

(三)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自行采购的现象;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四)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趋紧,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二、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9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xx财政所负责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各单位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界定、配备、清查、变动处置,以及资产使用、维护过程中的监督任务。

第六条 各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产的配置、登记、统计、维护、保管等,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七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学校的课桌椅、图书等,均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三)各单位认定的需要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其它物资或耐用品。

第八条 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 土地、房屋和建筑物

1.土地:指单位具有使用权的土地(含陆地和水面)。

2.建筑物和附属物:指单位控制、所有和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其中房屋包括办公用房、教育用房、仓库、宿舍、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操场、长廊、亭子、假山、桥、雕塑、绿化景观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第二类 一般设备

1.设备:包括计算机、复印机、碎纸机、打印机、速印机、扫描仪、空调机、录像设备、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等。

2.设备:包括电话总机、电话机、传真机等。

3.设备:包括保险柜、樘柜、沙发、茶几、床、办公桌、椅等。

4.工具:包括汽车、摩托车、非机动车辆及船只等。

第三类 专用设备: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教育用实验仪器、量具衡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网络设备、监控设备、投影设备、广播音响和视频设备、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第四类 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数据等。

第五类 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展览室、陈列室等收存的文物、字画和陈列品等。

第六类 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有固定资产。

第九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新建成(包括自建)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按竣工决算审计金额计价;土地按征用时支付的费用计价;若基建项目经验收合格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决算审计的,按项目的批准金额入帐。待审计后,按审计确定的金额进行调整。

(二)购入、有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分别按购进价、调拨价计价入帐。

(三)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实际开支的工料费计价入帐。

(四)盘盈、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有价格的按原价入帐,不能查明原价的,可以按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入帐,没有同类产品的可估价入帐。

(五)房屋和建筑物因扩建、改建、装修等增加的价值,按竣工审计决算的实际成本计价;局部拆除房屋、建筑物的部分,按拆除部分占原值比例计算减少固定资产价值。

(六)固定资产因进行技术改造或改进其质量的,按其实际支出费用增加其价值;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成套设备损坏但仍可以使用的按其损坏程度减少其价值。

(七)报废、变卖、调出、遗失、损坏的固定资产,需核实并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按帐面原值注销。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入帐。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帐册设置

(一)固定资产总帐的设置,由镇财务结算中心和未纳入结算中心管理的单位财务部门设立单位固定资产总帐,按照六大类设立明细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各大类的金额。

(二)固定资产明细帐的设置,由单位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根据固定资产分类,按固定资产的品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情况。明细帐应设置资产的购进日期、规格型号、单位、单价、数量、存放地点、来源等栏目。

(三)固定资产使用登记表的设置,单位对在用的固定资产,以使用部门或在放点为单位,填制固定资产使用登记表,该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存查,一份由使用部门保存,若发生变动,重新填制固定资产使用登记表。

(四)固定资产总帐、明细帐应使用电算化软件设置核算,对于无电算化软件的单位,明细帐应统一购置固定资产明细帐页进行设置核算。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增加管理

固定资产增加,分为购建(包括新建、自建、扩改、改建等)、购入、自制、调入、盘盈、捐赠和其它形式等。

(一)购建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要按照基本建设有关规定建立基建帐户进行独立核算,待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和审计决算后,转入单位固定资产帐核算。

(二)购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xx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购入后填制《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验收入帐。单位要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列入当年单位预算。

(三)自制、调入、盘盈或其它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填制《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验收入帐。

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一种行为。包括无偿调出、出售、盘亏、报废、报损等。

(一)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

1.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单位原值在2万元以上(包括2万元),属大型、精密、贵重资产的处置,应当详细说明相关原因,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2.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单位原值在2万元以下,但成批处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3.固定资产无偿调入外单位的,批量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4.向个人出售和转让固定资产(包括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单位原值在3000元以上及批量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5.不在1、2、3、4项范围内的资产处置,只需填制《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核销。

(二)固定资产处置申报程序

1.各单位处理上述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首先应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申报,填报《xx固定资产处置申报核准表》,经审批后方可处理。

2.各单位处理固定资产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1)资产价值的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2)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未达到正常使用年限);

(3)报损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损失价值清册,以及鉴定数据和对非正常损失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帐务处理

1.各单位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的资产,申报单位可凭《xx固定资产处置申报核准表》或《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的核算联,调整有关资产帐目。

2.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包括出售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卖收入,均属国家所有,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清查核对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清查登记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公共资源、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核实、登记造册;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建立基本情况数据库。

(二)各单位每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在清查中要把实物盘点同核查帐务结合起来,以物对帐、以帐查物、见物盘点、不重不漏,查清固定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帐表相符。

(三)清查登记要求

1.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依据国家核发的房屋产权证进行清查登记。未办理房屋产权证的单位按照国家划拨使用的有关档案先行清理登记。待清查登记工作结束后,按国家房产管理的有关政策办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购定的房屋建筑物,应按实际购买价格进行清查登记。自行建造的房屋建筑物,工程未审计前按工程造价清查登记,工程审计后按审计确认价进行调整。

2.对固定资产要查清帐面价值。清理出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核销数额等。

3.对清查出的各项固定资产盘盈重新估价入帐,对清查出的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4.经过清查后的各项固定资产,要区别固定资产用途和使用情况进行重新登记调整,建立健全实物帐。

5.各单位针对在清查登记中发现的问题,要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前清后乱,明确责任,形成单位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固定资产请购制度、验收制度、保管制度、赔偿制度、报损报废制度、维修制度、资产租赁制度、清查核对制度等。

第四章 责任

第十六条 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都有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七条 若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以各种名目和手段侵占固定资产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或流失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和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津责任。

第十八条 镇财政所要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并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制度,实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挂钩。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制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以加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xx财政所负责解释。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10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对资金进行管理,而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了初步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各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单位之间对资产的占有和利用不均衡,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有的单位固定资产严重不足。普遍表现为资源的缺乏与闲置并存。

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单位固定资产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地基本要求。会计信息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对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不及时调账;一些单位的电脑,摄像机等固定资产由于管理不善落入个人手中,造成资产的流失。

3.重视货币资产,轻视实物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长期以来对财务的认识都停留在资金上面,认为固定资产并不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利益,重视不够。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未严格按会计制度组织固定资产核算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由财会部门监管,由于专业不对口,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特性,管理很不到位。有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计入固定资产不能区分,如单位图书室购入批量图书,影像制品,就没有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由于缺乏责任心,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单位为领导或个人配置的笔记本电脑。

5.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固定资产缺乏定期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账实相符。这就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要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务数量核对相符。就要求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定期进行盘点、核对,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部门分工,人员配置,领导的不够重视等原因,不能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6.人事管理部门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考评不到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核算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和单位业绩考核不挂钩,因此各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还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任职调整,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的审计,导致了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二、为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增强法制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1.完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以便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要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可具体采取如下措施:各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财政部门设立监督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财政部门定期进行检查。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拔、任用的依据。

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决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3.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实相符。

4.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每年应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处理。财政部门也要定期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5.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在本单位建立资产问责制,一是要严格履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价值核算,二是要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者使用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三要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国管财字[2000]13号.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2]财政部教科文司.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

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1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 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 缺少实物登记账, 资产领用也没有记录, 手续不完备。

(2) 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 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 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 无健全的资产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 无定期盘点制度。对长期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清理, 尤其是计算机等更新迅速的设备, 不能使用时没有作报废处理, 处于闲置状态。

(3) 报废、变相处置,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些单位随意捐赠、随意赞助, 一些单位领导法纪观念淡薄, 随意处置单位财产。

(4) 固定资产性质发生变化, 收益未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当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将沿街房屋 (包括其办公楼的一部分) 或直接购置的门面房、商品房出租, 广开财路收取房租收入弥补行政开支, 房租收入未纳入预算统一管理。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登记上出现的不完整性、房屋出租上出现的不规范性, 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收益特别是房租收入未完整地纳入预算统一管理, 有的形成了“小金库”, 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大监管力度。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 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 落实管理责任, 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 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 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 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手续, 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完善固定资产的台账、保管账、出入账登记等管理账簿的建立。并且制定定期核查制度, 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 事前、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4) 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构成是动态的, 无论是从资产的数量, 还是从价值总量看, 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 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建立起定期清查制, 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 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建立起重点抽查制, 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 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建立起离任核查制, 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 要组织核查, 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 确保人走账清, 防止资产流失。

(5) 变革固定资产处理方法。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 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 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 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 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上一篇: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100分下一篇:pkpm学习精华笔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