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共7篇)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 篇1
湖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湘财资[2009]5号)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08]33号)的有
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社会团体和省属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省级派驻外省及境外办事机构(以下统称“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各类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移、变更或注销的行为。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依法、依规、依程序的原则进行,资产处置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
置。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但未使用或不需要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闲置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船)和其他资产;
(二)报废、淘汰的资产。指丧失使用价值或因技术原因并经依法鉴定不
能继续使用的资产;
(三)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转移的资产。指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导致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指由于债务人死亡、破产或长时间未履行义务以及由于管理不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造成的资产损
失;
(五)依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省财政厅负责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及监督管
理。
根据工作需要,省财政厅可以将部分资产处置审批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
成。
第二章 处置方式
第七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一)无偿划转,指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单位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资产
处置行为;
(二)对外捐赠,指行政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理的合法财产(包括实物资产和货币性资产)赠与合法的受
赠人用于公益事业的资产处置行为;
(三)出售(出让、转让),指以有偿的方式变更单位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形式;
(四)置换,指以非货币或少量现金补差交易方式变更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形式;
(五)资产报损,指单位资产出现盘亏、毁损、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损失,以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形成的损失等情形,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权
核销的资产处置形式;
(六)资产报废,指按照有关规定或经依法鉴定,对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
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形式;
(七)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有价证券及其他形式的货币性资产损失
进行核销的资产处置形式。
第三章 处置权限及审批程序
第八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分工如下:
(一)下列资产处置事项,由省财政厅负责审批:
1、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及建筑物、土地、车辆(船)等专项资产以及规定限额以上的其他固定资产处置;
2、行政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
3、行政事业单位发生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导致的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转移;
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跨级次、跨部门、跨地区划转、调拨;
5、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划转或转让给其所属企业;
6、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或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
配置的国有资产处置。
(二)行政事业单位处置专项资产以外的单项账面价值20万元以下(不含20万元)、批量账面价值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的固定资产,一级预算单位由本单位审批,二级及以下预算单位审批权限由其主管部门确定,审批结果报省财政厅备案;教育、卫生、交通、水利、工商、地税、质监、药监、4 监狱、劳教系统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单项账面价值20万元以下(不含20万元)、批量账面价值200万元以下(不含200万元)的固定资产,按照逐级上报的原则,由其主管部门审批,报省财政厅备案。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
上的固定资产报省财政厅审批。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本部门所属预算单位之间划转、调拨、置换的,由其主管部门审批,审批结果应及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九条 资产处置审批事项,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单位申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事项由单位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申请报告和有关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
性、合法性负责;
(二)主管部门审核或审批。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资产处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予以批复或签署意见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三)财政部门审批。省财政厅对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资产处置材料进行
审核并予以批复;
(四)行政事业单位在取得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资产处置批复后,对需要进行评估处置的资产,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 5 果报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备案。评估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核准的,报省财
政厅核准。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申报资产处置事项时,应根据资产处置的不同方式提
供以下资料:
(一)拟处置资产的名称、数量、单价、规格等基本情况;
(二)处置资产的权属证明或财务部门出具的有关资产原始价值等有效凭
证;
(三)报损、报废资产的技术鉴定。如房屋拆除批复文件或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对于国家无专门技术鉴定部门的专项设备,其报损报废的鉴定工作由其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出具书面意见;
(四)特定事项的证明材料,如盘亏资产应提供单位内部说明以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因失窃等意外事故造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单位内部情况说明以及公安部门或保险公司出具的证明材料;
(五)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况下处置国有资
产的,须提交有关批文;
(六)资产置换应提供以下资料:
1、双方单位签署的资产置换协议;
2、置换资产的权属证明;
3、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存在权属纠纷或已被
设置为担保抵押物等;
4、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5、双方单位的法人证书;
6、其他相关材料。
(七)资产出售(出让、转让)需提供以下资料:
1、资产价值凭证如发票、收据;
2、相关资产的权属证书;
3、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4、其他相关材料。
(八)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需提供以下资料;
1、呆坏账形成情况说明和债务人情况说明及其他有关证明;
2、法院判决书、破产公告或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或吊销文件、政府部门有关行政决定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等;
3、其他相关材料。
(九)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十一条 经政府批准临时组建的机构或单位召开和举办重大会议、大型活动 7 等而购置的国有资产,在临时机构批准撤销或会议、活动结束时,由临时机构和会议、活动主办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报省财政厅统一处置。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经省财政厅批准处置的房屋及建筑物、土地、车辆(船)及规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产,应当交由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实行集中统一处置,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经单位负责人或经主管部门批准处置的规定限额以下的固定资产,由行政事业单位委托产权交易机
构采取市场竞价的方式处置。
非在长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省级派驻外省、境外办事机构经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批准处置的资产,按属地原则委托当地产权交易机构采取市场竞价的方式
处置。
第十三条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处置受托资产。资产交易价格原则上不得低于评估结果,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暂停交易并报资产处置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凭省财政厅或主管部门出具的资产处置批复文件,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
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处置的资产,其资产交易“确认书”是申报单位调整有关资
产,资金账目的有效凭据。
第四章 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保险理赔收
入等。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上缴省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按下列方式上缴省级财政;
(一)集中处置的资产。经省财政厅批准实行集中统一处置的资产,其收入由产权交易机构扣除相关税费,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具《湖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及时足额缴入省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二)单位处置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权限处置的资产,其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由处置单位开具《湖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足额缴入省非税收入汇
缴结算户。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依法、依规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中流失。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对行政实业单位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的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建立国有资产处置时候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处置国有资产或违反规定不缴或截留、挤占、挪用、坐支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中涉及土地资产管理的有关问题,依据国家和省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第二十三条 行政单位所属独立核算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执行企业国有
资产管理处置规定,不适合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情 10 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此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
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 结合国内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管理经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应坚持和实行以下几个原则。
1. 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率优先的原则
资产安全是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 如果不能保证安全, 就谈不上有效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 首先, 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切实做到管理到位, 防止资产被非法侵占、丢失和损坏。其次, 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制定资产管理制度, 力争使国有资产处置合理并保证其完整。第三, 实行效率优先原则,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 是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第四, 严格处置管理, 通过明确规定资产处置的类型、范围、程序等, 严格处置管理行为, 防止资产处置环节出现管理漏洞。第五, 通过授权处置管理等措施, 调动主管部门和单位资产处置管理的积极性, 防止在国有资产处置上由于主观消极因素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使用目的公共服务性、资产使用的无偿性和消耗性、财政配置性等特征, 其日常维持运转和价值补偿要依靠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来实现。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是预算资金累积的结果, 未来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增量国有资产也将是预算资金继续补偿的结果,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 须以资产统计报告、产权登记、资产处置和日常财务管理有关数据资料为依据,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库, 作为编制部门预算、处置资产、配置资产的依据。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体现在资产处置环节。第一, 资产处置是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进行重新配置的依据;第二, 按照财政部35号、36号部长令,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要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执行“收支两条线”;第三, 资产的处置收入是行政事业单位重新配置资产的资金来源之一。通过加强资产处置管理,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行为, 促进单位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
3. 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资金管理是价值形态的管理, 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采取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才能构建出一个科学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先,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以固定资产为主 (占全部国有资产的80%) , 而固定资产的表现形态有两个方面, 一面是实物形态, 另一面是资产的价值形态。行政事业单位着重实物管理并结合价值管理, 运用统计报告制度, 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着重价值形态实行总量控制管理, 并结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物管理, 通过支出管理, 确定考核指标, 加强对单位资产运用情况的考核, 着重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在总价值量上是否安全完整。其次,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使用的目的, 主要为经济和社会服务,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正常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 不是完全依赖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 而是注重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再次, 为保证资产的完整和使用者的权利, 应建立国有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保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中不会出现实物和价值管理真空与资产流失现象。
4. 坚持集中统一处置管理的原则
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基本是由单位自行掌握, 由于管理分散和监督乏力, 使国家作为所有者的产权虚置、管理失控, 造成国有资产处置不严、资产流失严重和使用效率低下。因此, 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处置管理, 明晰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占有、使用权, 对土地、办公用房、大型专用设备和公务用车等实行集中统一处置管理。土地和房屋产权集中统一处置管理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基础。首先, 对行政划拨土地管理坚持整体规划、统一开发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部门联合, 对现有土地资源提出整体建设规划方案, 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后, 报同级政府和人大常委会审批。同时, 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管理, 凡是财政部门投资的建设项目, 必须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其次, 应当加强对办公用房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5. 检查、审批和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单位使用过程中一般不计成本、不计盈亏, 由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 单位的资产和资金主要从财政划拨和拨款所得, 因而造成单位重购置、轻管理, 只重钱不重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的原因:一是财政拨款制度只重视前期的资金审批管理, 忽视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和对单位形成的资产的后期管理;二是单位从财政部门争取到资金购置了资产, 就认为是单位自己的资产, 可由单位自行支配、自由处置。因此, 应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设, 并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 依靠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等随时检查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和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分布等情况。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能, 建立正常的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制度, 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基础上, 依据现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办法, 对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资产处置申报审批、基础管理等事项进行重点检查, 保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同时将资产管理列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目标责任制, 认真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对领导干部的任职、调离, 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 还要进行资产移交审计。另一方面, 通过发挥新闻机构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价值导向功能, 帮助单位正确处理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体制。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机制
因此,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加快,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自然淘汰、设备升级速度不断加快, 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更新周期加快的实际, 必须加快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机制, 保证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流动,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是要出台全国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财政部和各省级、地级、县级财政部门要出台本级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二是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需处置的国有资产范围。
三是确定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对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 及单位价值在800万元以上的办公设备的处置,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财政部审批;规定标准以下的审批权限, 由主管部门决定, 报财政部备案。
四是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资产出售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股权转让收入等, 均属国家所有, 由主管部门、单位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做好收缴管理工作。
五是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程序。对占用单位资产处置申报、主管部门的资产处置申报、资产处置的专业性评估和技术鉴定、资产处置的审批等都要建立严格的程序, 防止随意处置。对于流动性资产损失, 财政部门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金核实暂行办法》, 对货币性资产损失进行认定和审批。经财政部门审批后,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批准的方式, 对相应资产进行处置, 并及时办理资产核销手续及账务处理。
六是建立公开透明的资产处置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产权交易市场, 运用信息网络和市场交易保证国有资产的处置权益, 建立公开透明的资产处置机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报损和报废制度, 制定相应的报损、报废标准, 规定完善的报损、报废程序。
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心
有条件的地方, 应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转让、出售和无偿调拨统一纳入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或调剂机构进行, 杜绝私下交易行为,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对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和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 经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受托监管部门可对资产集中调剂使用或有偿转让。成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心, 明确处置管理中心的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 代表财政部门行使资产处置部分职能, 可设为财政部门的全额事业单位, 实行收支两条线, 以利财政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处置管理中心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资产处置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集中省级或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或需处置资产, 定期发布信息, 根据闲置资产和省级或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需求状况进行调剂;对省级或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不需用的资产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公开处置;对拟报废报损的资产统一严格办理核销手续。省级或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如有闲置资产, 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将闲置资产划转给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心, 特定项目资产如不可移动资产, 可暂留资产占用单位并由其负责保管, 资产占用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审批意见进行资产账户调整。统一集中省级或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闲置资产, 包括闲置的办公用房, 力争做到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可置换的不建设、要建设的需置换”;对其他闲置资产实行“资产集中、资源共享、资金统配”。
1. 资产无偿调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确因工作需要无偿调拨的, 调拨的对象原则上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和经常性财政经费补助的事业单位。调拨主要通过资产调剂网络向省级或有关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发布信息。有需求的省级或有关地市级单位, 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办理资产无偿调拨手续。为避免接受单位按调拨资产账面原始价值入账而虚增国有资产数额, 由资产处置管理中心对无偿调拨资产进行估价, 接受单位按资产处置管理中心的估价入账。具体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先向主管部门申报, 提出申请无偿调拨处置国有资产的报告,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2. 资产捐赠
资产捐赠一般限于公益性捐赠和救济性捐赠, 主要对象是“老、少、边、穷”地区、中小学校等。为避免接受捐赠的单位按资产账面原始价值记账而虚增国有资产, 由资产处置管理中心先对捐赠资产进行估价, 接受捐赠单位再按资产处置管理中心的估价入账。行政事业单位以捐赠方式处置国有资产时, 先向主管部门申报, 提出申请捐赠处置国有资产的报告,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如资产捐赠的申报文件;资产价值的凭证、购货单、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拟捐赠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清册;资产目前使用情况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捐赠审批表;提交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和其他相关资料等。
3. 资产出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出售方式进行处置的, 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各级财政部门认可的产权交易场所或在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下进行交易, 并应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资产出售申报文件;资产价值的凭证;购货单、发票、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申报审批表;资产目前使用情况说明;经有法定鉴定机构或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或资产评估报告;提交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等。行政事业单位拟出售的国有资产, 必须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4. 股权转让
事业单位股权转让, 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所涉及的股权进行评估, 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财政部门批准, 并提交以下材料: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转让股权的文件;转让方、受让方草签的股权转让协议;资产评估报告及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申请表;受让方基本情况、营业执照及近期财务审计报告;股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转让收入的收取及使用管理的报告;提交单位领取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变更申报审批表和其他相关材料等。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有关规定的申请, 出具股权转让批复文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股权转让批复文件, 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及时、足额收取股权转让款, 并办理股权变更和产权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
5. 资产报废、报损
对已丧失使用价值的资产, 资产处置管理中心按废品进行处理, 残值变价收入由资产处置管理中心按规定入账上缴财政。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资产报废、报损及其他非正常损失需要处置的, 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财政部门审批, 并提交以下材料:资产价值的凭证、购货单或发票、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 要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或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损审批表;经有法定鉴定机构或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对非正常损失责任者的处理文件;提交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和其他相关资料等。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国有资产的报废、报损, 超过规定审批权限的, 应由主管部门组建专家评审小组, 对其性能、报废、报损原因进行鉴定, 并出具专家签字认可的鉴定意见, 报财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批。
资产处置收入由资产处置管理中心代收取, 为调动资产原占用单位及时清理闲置资产的积极性, 同时也便于原资产占用单位对资产处置管理中心实施监督, 可考虑规定资产处置管理中心按不超过转让收入的20%收取监管、交易费用并上缴财政, 其余转让收入扣除评估等成本后80%归单位所有, 主要通过非税收入和部门预算返还原占用单位, 用于单位资产的更新、维护、改造和管理费用等。
四、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市场
为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 应把市场机制引入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处置过程, 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待处置资产、闲置资产的交易市场, 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待处置资产和闲置资产的有效处置, 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1. 在出售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时, 要采取公开交易、公平竞争的办法
公开交易有利于杜绝资产出售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 公平竞争有利于将市场机制引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售之中, 实现出售价格的最大化。在此, 可以通过成立集中的交易大厅挂牌出售的办法实现, 也可以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资产出售行为的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由财政部门统一完成, 资产出售的具体事宜可以由财政部门直接完成, 也可以委托受托单位完成。
2.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拍卖市场, 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拍卖活动, 集中处置闲置资产或待处置资产
在正式拍卖之前, 应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通过公开网络、报纸、电视、拍卖公告等多种多样信息传播渠道向社会发布公开信息, 吸引买方参加竞拍。
(1) 委托合法的拍卖企业进行拍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有关规定, 在设区的市可设立从事拍卖活动的企业。设立拍卖企业必须经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主管部门审核许可, 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拍卖国有资产, 依照法律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需要评估的, 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拍卖标的的保留价。
(2) 拍卖程序必须合法。拍卖委托, 委托人委托拍卖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应当提供身份证明和拍卖人要求提供的拍卖标的的所有权证明或者依法可以处分拍卖标的的证明及其他资料。
(3) 拍卖的实施必须合法。拍卖师应当于拍卖前宣布拍卖规则和注意事项。拍卖的实施必须由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主持, 其他人员主持的拍卖均为无效拍卖。通过拍卖可提高资产处置效率, 通过拍卖的透明度、公开性, 更有利于资产处置规范化, 防止资产交易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拍卖方式应成为今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交易的主要方式。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管理
应着重强化资产交易前的申报审批、资产评估、资产交易所得收入管理这三大环节。
(1) 申报审批。各行政事业单位如需进行闲置资产或待处置资产的交易, 应向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处置申报审批手续, 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资产交易的有关活动。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处置规定权限以上的国有资产。
(2) 资产评估。如出售、股权转让等方式处置国有资产时, 在进入资产交易之前, 须经过具有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其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报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后, 作为确定拍卖底价或交易价格的基本依据。无形资产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及价格确定的复杂性, 在进行资产交易之前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并须采取拍卖的方式进行公开交易。
(3) 资产交易所得收入管理。资产交易后所得收入, 在扣除交易成本后形成的净收入, 应全部上缴财政, 各单位不得擅自挪用截留。
五、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 加强事业资产处置管理的动态监管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事业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已经开展的全国和各省区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和已经建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所收取的数据库, 根据部门单位资产配置和资产处置增减变动情况更新资产管理数据库, 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总量、分布、变动、构成等信息。
抓好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资产分布点多、分散, 资产流动比较频繁, 因此, 应当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 建立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资产信息管理、动态管理和跟踪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为资产预算编制、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调剂、资产使用以及绩效评价等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坚持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制度, 准确地及时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使用的基本情况, 为国有资产管理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资产处置系统中设置处置的类型、时间、权限、所需报送的材料等, 从而对资产处置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管。实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畅通, 实现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务核算和绩效考核等及部门、单位其他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
六、建立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环节多, 情况复杂, 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为加强工作力度, 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部门要积极与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作, 建立起资产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在房屋、土地资产处置管理环节, 财政部门要与纪委、国土、公安、住建、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 对单位资产处置申报中涉及土地资产的, 由财政部门商国土部门联合行文予以批复。
机构鉴定、专家咨询和现场考察相结合。各级财政部门在审批资产处置事项时, 建立“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中介机构评估—公开拍卖交易”的管理体系。在资产处置过程中, 采取现场考察、专业机构鉴定、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把关。对能够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处置的, 不协议转让, 力求公开、透明。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随意处置、低价买卖和处置过程中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在规范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提高透明度的同时, 积极督促主管部门加强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 堵塞管理漏洞, 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管。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包括配置、使用及处置,本文主要就处置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以简单的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
1、闲置资产;
2、因技术等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3、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4、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5、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6、依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权限
财政部发布的35号令、36号令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因此不同省份的国有资产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可能不尽相同,比如河南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文件制定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在办法中都对审批权限做了详细的规定,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或者相关书籍中找到准确的答案。
▲▲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一般程序为:申报、审核、审批、处理、调账、备案。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由自己单位或报送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处置的资产属于哪个处置权限按照不同的审批权限,逐级申报、审核、审批。具体的审批权限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属于由行政事业单位自己的审批权限,处置完成后,定期向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备案;二是属于由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处置完成后,定期向财政部门备案;三是属于由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不论是属于哪个处置权限,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处置报送审批前,单位内部都需要履行以下程序: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分别从不同方面提供相关资料;审批,然后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提交相应的处置申报材料,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由于制度制定的不够具体,因此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以河南为例,河南虽然出台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感觉到不够用。
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具体分类为十二大类,分别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具、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其他疑难分类。具体到处置时可能会按照资产的处置方式结合资产类别进行处置。
1、房屋及构筑物处置方式可能为拆除或出售、出租,尤其是近年来城市改造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牵涉到拆迁问题,拆迁时可以根据市政府的相关文件或者报市政府审批;出租时还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出售或置换时可以按照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估、拍卖,最后处置收入上缴入国库;但这两年还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违法占用土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其中更是涉及比较敏感的小产权房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一般像违法占用土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通常是由国土资源部门移交到财政部门,这样就属于国有资产的处置。翻遍了所有的文件大概都是这样要求的,还是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的那一套思路评估、拍卖,但实际工作中还牵涉到非法建筑和设施仍被被处罚人非法占用,国土部门移交的非法建筑和设施没有腾空,很难操作。
2、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里边的课桌凳、床板的处置。由于课桌凳、床板等在购置时一般是批量购置的,所以一般都按固定资产入了账,但在处置时却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部分的课桌凳都不能按照常规的家具用具那样使用15年,另外由于课桌凳的使用频率高、易损坏,一般在处置时数量都不太够。如果提前报废按照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需要提交证明文件,一般实际操作中都是由评估所出具评估报告,但我们都知道课桌凳等到报废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价值,若是再评估也没有多少意义,但若不评估又没有相关的依据可以附在档案里。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还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批量购置的资产。因为按照固定资产的定义: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批量购置的价值超过标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这在实际工作中就需要自己把握,具体哪些东西可以使用一年以上,多少算批量,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处置时就遇到了问题,它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但它又不同于其它的固定资产,而且又入了固定资产账,具体处置时是否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对待,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
3、车辆的处置也是一个问题,车辆处置可以包括报废和出售两种,在这里重点说的是报废时的相关问题,2000年国家经贸委《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02号)中规定了车辆的使用年限,一般是这样的: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车)使用15年;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这是2000年的文件,但在2013年由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2012年第12号令)中又不以年限为依据,具体看车况,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没有一个标准了,若是按年限还有一个参考指标,若不按年限那全凭自己把握,实际操作中更难处理,若是这样的话只能是车辆不能正常行驶,又无维修价值需要报废时由车管部门出具报废证明,但这又牵涉到费用的问题,一台报废车按照国家报废车管理的有关规定最高也就是一千元左右的残值,若是再出具报废证明,我觉得是一种浪费,但若不出又不具有说服力。另外车辆报废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包车之类的车,按车辆的使用年限来说,它应该使用15年之后才能报废,但我们都知道面包车跟小轿车是不同的,面包车购置时也就几万元钱,但小轿车购置时一般都是十多万元,它们两个如果按一个标准来处置,显然不太合理。
2012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之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可以你企业那样计提折旧,但具体按多长时间计提没有相关规定,相信随后财政部就会出台相关的规定。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可否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折旧未提足之前需要做报废处置时,可以提供固定资产不能使用的证明,像照片之类的;固守资产在提足折旧后若仍能继续使用则继续使用,若不能使用则可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后直接下账。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
[3]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4]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 篇4
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申办资料
一、调拨国有资产应提供的资料:
(一)《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拨审批表》(省级单位之间);
(二)申请报告(不同预算级次之间);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机动车行驶证、股权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请调拨资产原因及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情况说明;内部决议或者外部文件;调拨资产(资金)来源说明;接受调拨单位意向及情况说明等;
(五)《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六)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有偿转让国有资产(股权)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机动车行驶证、股权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资产使用状况及资产有偿转让原因、方式说明;转让对外投资股权的,提供股权转让可行性报告、同意转让股权的股东会决议以及被投资方近期财务报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
(四)拟采取协议方式转让的,提供协议或者合同草案;
(五)《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六)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三、报废国有资产应提供的资料:
(一)《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废审批表》;
(二)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资产报废的原因及有关规定或者有效证明,如国家或者相关职能部门强制拆除、强制淘汰、强制报废的有关文件、规定或者报废标准;有关职能机构出具的资产报废专业技术鉴定证明或者专家鉴定意见;
(四)资产盘点表;
(五)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六)《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七)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四、报损国有资产(实物)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资产报损的原因说明及有效证明,如公安、法院、国家行政机关及有关职能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专家鉴定意见等;
(四)资产盘点表;
(五)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六)涉及保险理赔的理赔凭证;
(七)责任方赔偿或者补偿协议及赔偿或者补偿凭证;
(八)《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九)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五、报损国有资产(非实物)应提供的资料:
(一)对外投资损失
1、申请报告;
2、被投资单位依法破产或者被依法停止经营的法律文书及工商登记注销证明;
3、清算报告;
4、《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5、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货币性资产损失
1、申请报告;
2、债务人被依法破产、撤销、关闭法律文书、文件、证明和工商登记注销证明及清算报告等;
3、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4、涉及诉讼的,法院判决、裁定本单位败诉,或者虽胜诉但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5、被盗、被骗、被挪用等,提供公检法机关出具的确已无法追回的法律文书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6、《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7、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三)无形资产损失
1、申请报告;
2、有关机构的专业技术鉴定报告;
3、超出法律保护期限的证明文件;
4、《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5、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六、置换国有资产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双方拟置换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机动车行驶证、股权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以非货币性资产抵顶债权债务的,提供债权债务协议、相关凭证、期末资产负债表和相关明细表;
(四)置换协议或者合同草案;
(五)对方单位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六)《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 篇5
2011-5-26 15:26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 文
号:令2011年第73号 发布日期:2011-5-26 执行日期:2011-6-1
《定西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5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常正国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定西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根据《甘肃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以下简称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行为。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章 处置管理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归政府所有,市政府负责重大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具体事宜。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首先必须明确产权归属,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擅自处置。未经批准处置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国有资产的注册、过户、变更等相关手续。
第七条 重大国有资产及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置换以及与其它单位联建、联营所形成的国有资产的处置,必须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确因需要无偿调拨国有资产的,调拨对象原则上为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确因需要捐赠国有资产的,仅限于公益性和扶贫、赈灾等救济性行为。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造册登记,及时办理资产移交等相关手续。
第十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和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在扣除相关税费后,全额上缴国库,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处置收入依照行政单位执行。
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取得的处置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纳入单位综合预算,统一管理。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后,要严格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实际交易价格及产权交易凭证,调整相关会计账目,重新安排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项目预算,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 处置范围和方式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
(一)闲置资产。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但未使用或不需用的资产。
(二)报废、淘汰资产。指没有使用价值、超过使用期限和技术部门鉴定不合格,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指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指由于盘亏、呆账,以及因管理不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损失。包括固定资产、货币性资产、债权、对外投资等。
(五)临时资产。包括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形成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需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十四条 执法单位收缴的罚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执收单位不得私自占有和使用,应妥善保管,登记造册,按规定进行处置,所得收入全额上缴国库。
第四章 处置权限
第十五条 下列资产处置事项,必须报市政府审批:
(一)因集中搬迁等需整体处置的资产;
(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联建、联营共同使用,需要部分处置和整体处置的资产;
(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处置的资产;
(四)涉及他方利益,需政府协调解决的资产处置;
(五)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原值,下同)50万元以上或批量价值100万元以上的资产。
差额补助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原值,下同)100万元以上或批量价值200万元以上的资产。
第十六条 下列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市财政局直接负责审批:
(一)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
(二)交通运输设备的处置;
(三)规定限额以内其他资产的处置;
(四)跨部门、跨政府级次无偿调拨资产;
(五)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原值,下同)2万元(含2万元)至50万元(含50万元)或批量价值5万元(含5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资产。
差额补助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原值,下同)5万元(含5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或批量价值10万元(含10万元)至200万元(含200万元)的资产。
第十七条 下列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市级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原值,下同)2万元以下或批量价值5万元以下的资产。
差额补助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原值,下同)5万元以下或批量价值10万元以下的资产。
第五章 处置程序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申报资产处置时,应提供申请文件和《定西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申报表》以及资产名称、数量、规格、性能、用途、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等),还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关的文件、证件及资料。
(一)无偿调拨
1.待调拨资产的使用情况说明;
2.因隶属关系改变而无偿划转资产的,必须提供改变隶属关系的批文;
3.因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必须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4.上级部门因特殊情况调出资产的,必须提供上级部门的调出文件;
5.审批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出售、出让、转让
1.待出售、出让、转让资产的使用情况说明;
2.技术鉴定和资产评估报告;
3.因撤销、合并、分立而出售、出让资产的,必须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4.因拆迁而出售、出让资产的,必须提供房屋拆除批复文件或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
5.审批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置换
1.待置换资产的使用情况说明;
2.置换双方的资产评估报告;
3.审批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报废
1.国家、省和市上有关资产报废的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技术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
2.审批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五)报损和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
1.待报损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2.属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造成的资产损失,需提供鉴定报告、情况说明及责任处理文件;
3.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供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的文件及破产裁定书、工商部门的吊销注销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以及其他足以证明资产确实无法收回的合法、有效证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
5.审批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六)捐赠
1.单位同类资产存量、使用及捐赠情况说明;
2.接受捐赠方单位的情况说明;
3.审批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土地和房屋及构筑物时,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以及拟处置房屋建筑物的宗地坐落、面积、规划用途等文件。
第二十条 无形资产、涉密资产等有特殊要求的资产处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报。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应以正式文件形式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填写《定西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申报表》,并附情况说明,提供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二)审核。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上报的资产处置事项应进行调查核实,对应上报财政部门审批的资产处置事项,在审核同意后由行政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处置申请。财政部门接到处置申请后,应对资产处置的真实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审查。
(三)审批。市政府审批的国有资产处置,由市财政局按主管部门的申请,提出方案,报市政府审批;需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属于建筑物处置的,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土、规划部门提出处置方案,报市政府审批。
(四)鉴定及评估。按规定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资产处置事项应委托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处置事项,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技术鉴定报告、评估报告须报市财政局备案,作为确定资产处置理由和价格的参考依据。
(五)处置。申请单位在接到批准文件后,方可进行处置。对资产无偿调拨的,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对资产报废的,应办理报废手续;对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置换的,应到产权交易机构组织交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值的90%时应暂停交易,报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继续进行交易。
(六)账务处理。资产处置活动结束后,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审批部门的批复文件和相关产权交易机构的交易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并据此办理产权变更及过户等相关手续。
(七)备案。资产处置结束后,行政事业单位应于10个工作日内,将资产处置的有关文件,报财政部门备案。由主管部门审批的,主管部门应于每年的7月底和次年1月底前将处置情况汇总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市财政局要切实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的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行政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使用单位要加强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维护,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一)不按规定审批,超越权限处置国有资产,或对有争议的资产和国家禁止处置的资产,擅自进行处置的;
(二)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弄虚作假,侵占国有资产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三)对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不按规定上缴财政部门的;
(四)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提供虚假资料使资产评估结果明显失实的。
第二十四条 资产评估机构因作弊或玩忽职守,致使资产评估结果明显失实的,财政部门有权认定评估结果无效,并视情节轻重,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中相关术语解释:
(一)无偿调拨:指以无偿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二)出售、出让、转让:指以货币性交易的方式变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三)置换:指以非货币性交易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四)报废:指经有关部门技术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对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五)报损:指单位国有资产发生的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六)对外捐赠:指将国有资产,无偿支援公益事业及扶贫、赈灾的资产处置行为。
(七)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指对单位占有使用的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资产损失的核销。
第二十七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资产处置事项,由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此前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 篇6
浙财资产〔2010〕81号
省级各行政事业单位:
经研究,我厅制定了《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财政厅
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确保国有资产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省财政,根据《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09‟178号)、《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浙财资产„2010‟1号)、《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浙财资
产„2010‟61号)以及《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浙财预„2010‟2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统称行政单位)和其他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事业单位)。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收入包括:
(一)资产处置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拆迁补偿收入或赔偿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股权和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二)资产出租收入。指行政事业单位将其占有的国有资产出租所取得的收益。
(三)对外投资收益。指事业单位将其占有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红利、利润等收益。
(四)对外担保收入。指事业单位以本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对外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入。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对外投资、对外担保时,应按照《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浙财资产„2010‟1号)、《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
办法》(浙财资产„2010‟61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五条
省财政厅是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的主管机关,负责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的收缴和监管。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纳入一般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对外投资收益、担保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缴比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当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在缴纳税款后的7个工作日内,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省财政。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向省财政厅申请执收项目编码。上缴国有资产收入时,开具“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四联式)”,统一缴入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设立国有资产收入过渡性账户。行政事业单位执收国有资产收入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应纳入单位预算,不得直接在国有资产收入中扣除。
第九条
实行集中处置的国有资产收入,由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中心负责办理具体收缴手续。第十条
国有资产收入分列以下政府收入分类科目: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列103070601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列103070602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列103070603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列103070698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列103070697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
事业单位担保所得收入,列103070696目“事业单位担保所得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因处置土地取得的收益(包括对地上建筑物的补偿),列1030799项“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因处置房产产生的收入,不区分土地收益,列“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及支出预算必须按照部门预算编报、审批程序执行。对预算执行中需要追加(减)预算的,也必须按预算追加(减)程序办理。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收入收缴辅助账簿,逐一记录国有资产收入收缴情况,按规定及时办理缴款手续,不得违反规定隐瞒、滞留、坐支、截留、挪用国有资产收入。不得以应收的国有资产收入直接抵顶债务,不得以发放奖金福利、承担费用等形式抵顶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确保国有资产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于每月终了后5个工作日内,将当月和当年累计国有资产收入收缴情况,通过“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如实报省财政厅。
第十四条
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国有资产收入监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公有住房按现行房改政策出售、出租取得的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办法。
第十七条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由省财政厅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不执行本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主题词:国有资产
收入
收缴
办法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 篇7
一、确立资产处置原则, 明确处置审批权限
2007年7月11日, 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原则和处置审批的权限, 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省直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单位价值在10万元以上或者批量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 应报省财政部门审批;省直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或者处置国有资产单位价值在10万元以上或者批量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 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报省财政部门审批。上述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 报省财政部门备案。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 其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权限, 由省主管部门确定, 报省财政部门备案。涉及土地处置的, 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 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处置。主办单位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负责, 不得擅自占有或者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 其资产应当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登记, 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移交、调拨、封存、拍卖等手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者国库, 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财政统筹安排。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处置。
二、制定资产处置办法, 完善资产处置程序
为细化并规范对资产处置各环节的管理, 还制定了《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首先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的范围, 包括:闲置资产;因技术、质量等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 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其次,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 必须先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 并提出处置意见后, 严格按照省政府第108号令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 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批, 审批结果每半年和年度终了20日内将批复文件及汇总批复表报省财政部门备案。第三, 规定了不同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提交的有关资料, 包括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资产价值凭证、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单位的内部说明和对责任人的处理文件等资料。第四,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出让、转让、变卖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资产时, 应当由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报财政部门核准或者备案, 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后在政府批准或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通过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交易价格不得低于评估价值的90%, 低于90%时应暂停交易并报财政部门审批, 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第五, 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全额上缴省级财政专户, 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从省级预算外财政专户中拨付, 优先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资产处置完成后及时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额缴入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资产处置中发生的评估费、鉴定费、交易费等相关费用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申请报省财政厅审核后, 从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退付。
三、明确资产处置职责, 规范资产处置管理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财政厅内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分工不明、职能交叉的状况, 根据财政部“两令”的有关规定及省编办对财政厅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批复要求, 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 (暂行) 》 (以下简称《内部工作规程》) , 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资产时, 应先由单位提出处置意见,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以正式文件上报财政厅, 由资产管理处提出初审意见后会签相关业务处室, 并报主管厅长审定。对超出财政厅审批权限或数额较大的资产处置, 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消、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 由资产管理处会同相关业务处室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审核和处置, 并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行政事业单位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资产由资产管理处会同相关业务处室提出调剂或处置意见, 报主管厅长审定。对于不按规定处置资产或拒绝调剂的, 资产管理处可会同相关业务处室暂不受理下年度资产购置预算申请。对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取得的收益, 规定其归属国家所有, 应按照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规定以及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分别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或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厅综合处、国库处会同资产管理处制订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 相关业务处室会同综合处、国库处、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分管部门资产的收益实施收缴管理。
四、依托产权交易中心, 具体实施公开处置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推荐阅读:
江苏省省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法12-02
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06-18
申报省级文明工地汇报材料(江苏)08-23
江苏省物业管理办法10-18
江苏省技术管理规定08-13
江苏省学籍管理系统08-23
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11-23
《江苏省收费公路管理条例》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