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2024-08-17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共7篇)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篇1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局面。刚才,叶霞同志代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阐述了这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通报了前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并对下段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精神,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座同志们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有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还存在领导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不够、建设内容落实不到位、总体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全区上下务必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要从四个方面

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各级会议及文件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措施更实,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强,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另一方面,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各级各部门在实践中积累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经验,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为扎实推进我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落实市、区绩效目标的需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区委、区政府为民造福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已纳入全区的绩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保护农村生态工作的迫切需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一直是我区环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我区部门街镇及乡村河流污染已相当严重,水质型缺水威胁增大,部分农村土壤中的重金属和盐分严重超标。可以说,我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已不容乐观,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期间,必须切实改变农村环境保护滞后状况。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农村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像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一样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像抓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像抓城市环保宣传教育一样抓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争全区农村环境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以实际行动向广大农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深化新农村建设、延伸家园行动的需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确保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方面。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广大农民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同时,能够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多的得到实惠。四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切实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需要;农村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事关“三农”工作大局,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后,更加重视农村的环保工作,明确要求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农村新五件实事来抓,全面发动、精心组织,使农村环保工作取得新的实效。污染严重,环境脏、乱、差,绝不是农民向往和认可的新农村。目前,我区农村“污水乱倒、垃圾乱放、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秸秆乱烧”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广大农民对“上卫生厕、烧节能灶、建标准圈、走硬化路、住规划房、饮清洁水”的愿望十分强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既是解决民生问题,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努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重点解决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同时,还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饮用水源问题。大多数农村由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三格式化粪池建设不标准,粪便水和洗澡水都是直接排放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田的减少,粪便还田的数量逐年减少。另外许多农村卫生厕所渗漏严重,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质量下降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截至XX年底,我区已建汪集陶咀村、西湖村、茶亭村、徐古胡畈村、柳河村、周铁河村共6个生活污

水处理示范项目,基本能解决村庄中心湾的生活污水问题。XX年我们将再启动87个行政村中心湾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拟采取以上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二)加快生活环境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垃圾围村”导致的“脏乱差”现象是恶疾,也是痛下狠心治理的当务之急。当前,各街镇场区要结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明确整治目标,严格落实责任,以集中清理村内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下决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努力营造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形象。二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各街镇场区要结合区里的要求,突出抓好各辖区内主要道路两侧的植树绿化。三是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各街镇场区要积极开展和大力推进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堆腐还田、秸秆基质发展食用菌、秸秆编织等各种行之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秸秸秆资源的高效开发和集约利用。

(三)加快镇村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统筹编制城乡发展规划,从宏观上指导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各街镇场区、国土规划局、建设局、民政局要着力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中心镇、中心村集约建设模式,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合村并居。要坚持因地制宜,紧紧围绕新农村联片创建区的建设工作,落实工作项目,整合建设资金,集中推动发展。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严格把关,大力加强城乡污水治理。要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规划,严格农业建设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设立街镇场区环保协管员,规范协调工业企业管理,加大对农村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在饮用水划定范围,禁止审批新设排污口的项目。农业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发展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和三同时制度。一是街镇场区(阳逻、邾城、双柳、道观)的污水治理工程要于5月前完成;二是全区87个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工程要于5月前完成。以上两项工作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提供污水处理项目用地;二是要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资金,确保污水集中收集;三是要加强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与污染治理单位配合,按照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进度,确保污水处理达标。

(二)全力治脏,着力加强城乡垃圾治理。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建立“全时段、全覆盖”的环卫保洁机制,把垃圾治理放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位,按照城区“一日两扫、巡回拣拾、全日保洁”的要求,下大气力抓好主次干道、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生活小区等部位的垃圾治理,及时清理积存垃圾,消灭卫生死角。要全面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在城区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各街镇场区要抓紧完善“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清运体系,配足保洁队伍和清运设备,确保实现日产日清、集中处理。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合理规划填埋场,严厉打击乱拉乱倒违法行为,杜绝垃圾堵路、垃圾围城现象。

(三)突出绿化,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品位。绿化美化是优化城乡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增加绿量与提升品质并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市绿化。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上,要突出抓好村湾绿化、农田林网、荒山绿化三个重点。

(四)标本兼治,着力抓好路域综合整治。一个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及周边环境质量,决定着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属地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原则,下大气力抓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做好边沟地形整理,统筹安排路面整修、绿化补植。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召开各村支书、主任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全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会上,人大主席史建奇通报了目前全镇村庄环境现状,并宣读了《东姚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村庄整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新农村建设要向更深层次递进,要把重点放在彻底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上,放在农村环境整治上,要建立起村庄整治长效机制,通过合理规划定位、分布实施、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等措施,将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下面,我就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讲三点意见。

建设美好新家园,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也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盼望过上干净、舒适、和谐新生活的迫切要求。因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

调查研究,审时度势提出了在全镇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这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真抓实干,切实提升和改善农行政村住环境和全镇发展环境,希望大家要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具体来讲:

开展“村庄整治、美化家园”行动,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出发点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落脚点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本点是提升农村文明素质。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工作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不仅需要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作支撑,更需要清洁美化的行政村环境作保障。

开展“村庄整治、美化家园”行动,是改善人居环境、造福农民群众的重要举措。目前,一些行政村普遍存在“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布局“散、乱、杂”,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村的房舍建设缺乏规划,乱搭乱建比较普遍;路边厕、泥水路、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加上农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比较严重。这些问题,说小点,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说大点,不利于环

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民群众都住进了宽敞干净舒适的小洋楼,他们也希望所在行政村干净整洁,对搞好村庄环境卫生的呼声越来越高,愿望越来越强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就是要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广泛关注的事情做起,从群众盼望解决的事情做起;就是要通过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造福于民;开展“村庄整治、美化家园”行动更是镇村干部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所在!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我们要坚持“镇为龙头、行政村为关键、户为基础”的创建形式,要着力先净化后美化、先点上后面上、先适用后美观、先治理后管理的工作步骤,明确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力求全面推进。具体来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突出整治重点在找准突破口上下功夫。新村庄的建设标准是“一看道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说的就是要美化环境,搞好环境整治,重点是要做好“三清”:一是及时清垃圾。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根据农民实际需求,配置垃圾池,规范村内垃圾倾倒点的设置,科学建设、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设施,实

行定点堆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要及时清运村庄垃圾,禁止在河道、河塘倾倒、堆放垃圾,保护地下水源。二是集中清障碍。集中整治一批违章建筑,对于公路沿线、村庄周边、农村集中居民点等地乱搭乱建的建筑物要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要重点对有碍观瞻的简易厕所、畜禽栏圈及未拆除的残垣断壁进行彻底清理和修整,对建设规划中需要拆除的建筑也要进行清除;对废旧“空心房”进行拆除。全面规范农村的户外广告宣传,清除破旧、损坏、褪色的宣传牌及标语,对户外宣传要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做到整洁、美观。要把村庄整治作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最佳切入点,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其次要突出引导教育在提升文明素质上下功夫。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农民的文明、卫生、环保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不可能有文明的乡风,就不可能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因此,我们在行动中,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上,放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上。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发动农民群众主动、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来,让他们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结合新一轮村委会换届修订完善好村规民约,用制度

规范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要与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相结合,通过定期开展卫生户、文明户评比活动,以典型带动、典型激励促进农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

第三要突出点面结合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开展村庄整治没有捷径可走,也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立足实际,彰显特色。今年各行政村都要以此会议为契机,高起点抓好示范点建设,争取将示范点打造成村庄整治工作的新亮点,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村庄整治工作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激(本文来自: 千 叶帆文 摘:乡村环境整治,讲话稿)发他们参与建设美好新家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以点带面,逐步铺开,达到整体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前期整治与后期监管的关系,要与建管相结合,与当前各项农村工作相结合(创先争优、党员承诺、项目建设、整村推进等),确保“村庄整治、美化家园”行动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并逐步建立健全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阵风,更不是可搞可不搞,这既是一项形象工程,更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要求高,任务重。我们一定要强化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新春的喜庆刚刚退去,我们镇的经济建设已悄然拉开了大幕。我们**村位于镇工业园区和规划建设的集镇新区,随着镇党委、政府集镇南扩二期工程和工业园区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的推进,今年我们村将成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阵地,同时,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将牢牢把握“服务项目建设就是强村富民”,“改善村庄环境就是解决民生的有力体现”这二大指导思想,强化服务,助推经济发展,加强治理,建设富美新村。

一是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积极配合镇工业和城建专班,共拆迁房屋9户,征地200多亩,协调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为工业项目落户和南扩二期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随着项目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必定涉及到诸多的服务协调工作,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主动解决好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矛盾纠纷,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将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尽最大能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特别是在企业招工的问题上,我们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多为企业招收员工30%。

二是全力建设美丽新村

去年,我村一方面向外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将土地整理项目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全村新安装路灯68盏,实现了全村路灯全覆盖,硬化村组公路公里,新修高标准护坡830米,拆除杂场11间,新购进垃圾筒20多个,使我村的村民环境得了质的飞跃。我们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强化村庄环境的日常管理,逐步提高村民的保洁意识,我们印制村民告知书和各类宣传制品1000多份,每组配备了一名保洁员,明确了保洁责任和奖罚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列新思路,加大投入,提升水准,要将**村村庄环境的治理与集镇接轨,采取新型社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基础建设要提档次,科学管理要提水准。当前,困境与机遇并存,我们将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大力发扬实干精神,牢固树立服务经济的意识,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扎实开展村庄环境治理,全力建设富美新村。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篇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建设占有重要地位,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实现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的重新分配,逐步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推动了欠开发、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一方面大量村庄面貌得到改善,村民居住质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脱离实际、纯粹追求村容村貌形象的改善,使众多村庄陷于“千村一面”的尴尬局面。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既使古村落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还能保持古村落的原有肌理和特色,又能开发古村的旅游资源。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武汉市黄陂区长岭岗村为例,就乡村旅游与古村环境整治和保护如何结合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二、现状评价

(一)总体的概况

长岭岗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部,东临八里湾镇,南接蔡家榨镇,西靠长堰镇,北通觅儿寺镇,是黄陂与红安交界的口子村。距离蔡家榨镇7.5公里,距黄陂25公里。熊许二级公路穿村而过,是黄陂区和红安县陆路联系的重要枢纽。长岭岗村地处丘陵地带,农村自然特色明显,山水相宜,风光优美。而长岭岗村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是此村庄的肌理。长岭岗村的村庄肌理模式是由一间间传统民居和自然环境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以街巷式为主的组建方式,风格古朴,尺度宜人。然而,长久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整个村庄肌理系统呈现出异地新建型和节点衰败型的变异趋势,严重影响着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村庄肌理系统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迫在眉睫。

(二)村庄古街现状

古街形成于明清时期,贯穿村庄南北。街两端都有瓮门作为入口标志,全场250余米,宽3.7米到5.1米,街道断面为一沟一路,即排水沟位于路面之上(宽0.3米,深0.05—0.15米之间),路面以青石板铺装。街道两侧有砖石结构民居八十八栋,板门临街,店铺一户,木结构民居一户,诊所一家,废气马厩一处,巷口通道七处。建筑群布局开合有度,石墙质量较好,保存比较完整;青石板路大多保存完好;建筑残破,急需保护和改造;瓮门已经被毁坏,有部分石门保留完好。总的来说现状街巷肌理完整,构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强烈冲击,人口大量外迁,古街的积极意义逐渐在消解,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演变为消极的生活空间。

(三)乡村旅游的资源分析

素有“千湖之省,楚地泽国”之称的湖北乡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乡村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自然环境独特,又形成纯朴的楚乡民俗。灵秀自然山水,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荆楚文化孕育的湖北乡村旅游,以其灵秀的千湖之省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当今旅游文化的瑰宝。

长岭岗村是武汉市2006年试点村之一。悠远的历史给古村造就了许多胜景。鱼骨街巷、青石板道,六百多年来,长岭岗村斑驳的石墙记载着历史的沧桑。石砌门楼石墙院,彰显着古村独有的建筑风貌特色。商贾市井,地方特产,民俗风情,名人典故,农家美食等丰富的资源为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障。

(四)古村存在的问题

1. 商业设施滞后。

沿街商业店铺虽有一定的服务能力,但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聚集效益;缺少专门的集贸市场,不利于周围的村民赶集,且对公路交通影响较大。

2. 内部交通不便。

村内大多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崎岖不平,排水不畅,不利于村民行走;缺少机动车停车场。

3. 产业附加值低。

粮食产量高,但向外推销较少,缺少品牌意识,牧副渔业大多自产自销,农民增收少。

4. 村庄建设落后。

住宅布局零散,建筑质量较差,公用设施虽较齐全,但大多为农家商住房,不够系统规范。

5. 环境卫生较差。

村容村貌尚待整治,污染情况严重,垃圾、污水缺乏统一治理,人畜未分离,公共卫生状况差。

(五)问题的提出

作为这样一个古村庄的规划,如何保护其特色,发挥其资源优势进行适度开发,将其建设成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具有旅游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此次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三、村庄系统保护与更新

(一)保护性质与范围

1. 长岭岗古村的定位

长岭岗中心(历史街区)是保存有相对规模的历史遗产的传统生活区。它具有以下特征:有真实地保存着历史信息的物质实体(传统建筑);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传统街道与环境);具有一定的规模。该区的历史遗产及其风貌是比较统一的,既包括人为景观,也包括自然景观,并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地方特色。总的来说,该区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没有严重的视觉干扰,还保留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传统建筑方法及技艺等。

在现代社会,由于急速和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上述这些历史遗产濒临消亡的处境,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里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就口益凸显出来,这为现代城市建设与旅游项目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因此,长岭岗古街区是长岭岗村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空间,是完整体现长岭岗历史及传统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

2. 村域保护范围的划定

长岭岗保护范围划分两个层次:保护与风貌控制区和环境影响区。

保护与风貌控制区——该区包括长岭岗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体现较完整历史文化风貌的沿街旅游带,主要指古街。

环境影响区——该区广义地包含了历史环境“背景”以及视觉“背景”,如村落、农田、湖水以及与其相关的日常生活,考虑的是由主要景观视点向四周眺望时景观的完整性。

3. 保护与更新的重点区域划定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于长岭岗村的调整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池塘、村口、新街以及古街。

(1)池塘系统保护与更新的重点

提出关于长岭岗村池塘体系的动态调控模式——“村庄公园”的构想:

首先,根据村中池塘的不同位置和尺度建立起不同特色池塘小生态循环模式,譬如靠近熊许公路的大的池塘可以进一步注水开发作为渔业养殖与休闲活动相互带动的“池塘”生态模式。另外距离公路较远的池塘与茶园结合,开发成自然野趣园,尽量保持其原有的自然风貌,主要供村民散步、休闲。

其次,将池塘体系相互联系起来,开辟出与村庄交通体系相互交错的休闲散步和环村羊肠小路体系,进一步与田野道路相互呼应,从而丰富整个村落道路的景观层次和景观模式。

再次,利用道路体系通过景观的渗透和导引将信息和能量合理的分配进入各个池塘。主干道主要为机动车辆与人行共用,规模较大;而环村小路以自行车和人行为主,规模较小,多为曲线。

(2)村口系统保护与更新的重点

根据分析,我们提出关于长岭岗村“村口”体系的动态发展模式——乡村“驿站”的构想:

首先,充分利用村口处于公路边的区位优势,以沿途的绿化和美化以及小型商业活动使人们产生在此逗留的愿望,从而使村口产生强大的聚合力。

其次,在两侧植树、种草,并注意色彩与层次的多样性。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村庄识别以及村庄特色的展示导引标志。注意景观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及乡土建筑的尺度感,使之呈现出与城市特色不同的独特的乡村风情。通过其特色产生的吸纳力,有效的将外界信息和能量输入村庄之中。

再次,为了突出其特色,可以考虑丰富的景观和建筑小品、标识色彩的运用使之能从人们的眼帘中脱颖而出,从而加深人们的主观印象,从远处给人以“遥指杏花村”的村庄入口景观轮廓。同时尽量使村口融入景观层次之中,并与之相互掩映,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完整的脉络。

(3)新街系统保护与更新的重点

提出关于长岭岗村新街体系的动态发展模式——绿色“步行休闲商业街”的构想:

首先,将主干道原单一车行道路划分为车行和人行两部分,适当考虑一些临时停车位,人行道考虑一些休闲的座椅等设施。

其次,沿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以划分人行、车行区域。区分车行与人行道的路面铺设形式,并使人行道适当高出车行路面,使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疏离感,同时,注意调整两者之间的尺度和比例关系。

再次,充分考虑人行道的商业氛围、休闲氛围和景观氛围的营造,通过景观的层层渗透和小商业空间来突出“绿色”的适宜感、“休闲”的闲适感和“商业”的繁荣感。而其中的建筑与小品形式尽量突出乡村商业特色,保持小巧、淳朴的特点,充分体现与人的亲和性。同时尽量使建筑与景观相互掩映,产生街区丰富的层次感。

(4)古街系统保护与更新的重点

无论从形式还是从位置而言,古街在整个村子中都位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一方面,老街与学校一桥之隔,联系紧密,和与之相平行的新街形成鲜明的对比,却面临着社会文化基本机能的丧失,另一方面,由于村庄文化的同质性和单调性,人们呼唤一些丰富的文化生活,特别是为青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和社交的场所。人力资源,特别是青年人,是一个社区和村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因此,老街的价值和文化的重构与振兴长岭岗村的结构形态具有重大意义(见图1)。

首先,在合适的位置种植高大乔木以及一些小型灌木。同时在通往学校的入口处种植叶冠优美、色彩鲜艳的乔木树种以突出主入口的导引性以及两处文化场所的联系性,柔化其较为生硬的界面关系,并衍生多种可能性的场所感。将其居住与娱乐的职能相互融合,产生涵义丰富的灰色空间域。

其次,保存和恢复整个古街比较有价值的青石板路和石头外墙,使其与其它交通道路体系和建筑体系区别开。以植被和其它服务及照明设施等强化古街的凝聚性和向心感,使其与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疏离感和独立性,同时,又使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产生对于周边的聚居区的辐射以及聚合力。

再次,在保护原有建筑风貌和整治古街环境的同时,应用绿色建筑理念提高和充实古街改造建筑,同时探索新的建筑类型对现有住宅进行质量和功能的更新改造,织补古街肌理。拆除严重影响环境和村民消防安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空间,通过空间的渗透、景观的导引,有机地将棋牌室、休闲茶馆等结合在一起,使之合中有分,分中有合,既相互对比又相互衬托,充分体现其独特地造型和丰富的建筑细节(见图2、图3、图4)。

(二)保护系统规划

1. 保护系统规划的构成

保护系统规划构成包括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所共同构成的古村景观系统。

节点——古村空间的枢纽、重要标识物和转折点。是指对民居、街市等的保护。

轴线——道路为人们组织生活的主要交通枢纽,亦是人们体验古村风貌的主要通道。

区域——指在空间构成、社会组织或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地段或街区。对长岭岗而言,特指能够形成古村风貌特性的空间范围。

2. 保护系统规划的重点

保护村内“绿茶、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风貌为主的环境要素和传统居住群落的保护,以展现湖北古村的风采。

保护和繁荣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街市及历史街区,以体现民俗生活情趣,只有保持有活力的生活氛围,才能烘托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保护并文化育人、弘扬传统艺术文化为主的文化民俗风貌传统,以表现长岭岗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精华。

3. 建筑高度控制

在不同规划层次中建筑高度控制如下:保留建筑地高度控制维持现状;在历史街区内建筑高度控制为一至两层的坡顶传统建筑,屋脊高度不超过6m;建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三层以下,屋脊高度不超过9m。

历史街区内严格控制沿特色街巷的建筑高度与街宽的比例,同时保证街巷两侧空间轮廓错落有致,并提供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

(三)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总体思路

此次长岭岗村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总体思路是:重点保护,有机更新,综合协调。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原则,结合本村的现状实际条件,立足长远,发展新街,恢复古街,妥善处理新旧关系,合理延续和发展村庄肌理原有的空间格局。

(2)在整合、保护原有的结构、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和恢复村庄的功能,合理更新。结合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空间的标识性等彰显村庄的特色,保护中求更新,更新中重保护。

(3)维护和强化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山体、池塘、历史建筑等,清理与展现特色和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无关的现有建设。

(4)突出空间节点,使自然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建筑资源与居民生活密切结合。

(5)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村庄肌理的保护与更新,全面提高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四、乡村旅游与古村环境整治和保护的结合

(一)维护乡村民俗文化的原真性

维护民俗文化的原真性,一定意义上是乡村旅游特色的根本。

首先,维护文化的原真性的基础是物质环境原真性。新建筑应体现在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即包括原来的平面布局、原来的造型、原来的艺术风格等;其次是对于文化原真性的保护,一方面是保护好这些承载文化的历史遗存,让这些历史遗存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另一方面是对于一些无形的风土的运用恰当的手段发扬。

再者,如何将各种乡土风情展现给旅游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面对乡村旅游的暴热,专家学者们希望乡村旅游还能体现出应有的环境氛围场所精神:萧散、苍古、闲适、静谧、清远的诗情画意。

(二)乡村文化精神的体现与“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在新时期新的定位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着重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 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既对有价值的东西进行保护。而对于一些落后的、不健全的东西则要坚决的更新,如引入现代的市政设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古村保持其健康的生命。

2. 旅游与生活的关系,乡村旅游古村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旅游热点,但是旅游和居民生活需要不同的空间和设施,二者必须兼顾才能相互促进,才能持续发展。与之相对应,发扬保护乡村的独特特征采用了以下几种新的规划理念:

一保护——保护历史环境,注重整体风貌。

二整治——理清历史脉络,重现传统氛围。

三文化——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质。

四更新——改善居民生活,完善设施配套。

(三)空间尺度的保护

古街风貌的整治,并不仅仅限于建筑的本身,而是对整体环境包括空间格局、绿化配置等进行细致的“修理”。建筑整治,空间整治,绿化整治,设施改造,管线综合布置。

在具体的保护实施上,对其立面进行整饰。在保护文物点以及沿街建筑质量和建筑风貌都较好的地段,可以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和整理,修旧如故,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改善对保护区内的传统建筑,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措施,如原有建筑结构保留不动,局部修缮改造。保护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厨卫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更新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采取拆除更新措施。

(四)切实保护是前提,合理利用是关键

乡村旅游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旅游环境。如:实施全路面改造,将水泥路面换成取材地方的古色石板路;增加绿化、休息设施,完善路灯、轮廓灯等亮化设施;增加米作坊、民间工艺雕刻等参与性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充实春花秋月茶果园和乡村旅游古戏台内涵。改善交通条件,全面启用多功能生态停车场,分期实施。设置固定垃圾收运点,定期运送。解决停车难和交通可达性差的问题。

五、结语

乡村旅游是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业,以其休闲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策上的指导和扶持将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引导作用。乡村旅游将会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那么,如何将乡村旅游与村庄的环境整治和保护统一起来,不仅关系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更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繁荣前景。

摘要:乡村旅游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如何将乡村旅游与村庄环境整治和保护高度统一起来不仅关系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更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繁荣前景。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黄陂区长岭岗村庄规划实践的总结,探求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更好的途径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吴承照肖建莉.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城市规划汇刊.2003/4

[3].仇保兴.我国农村村庄整治的意义、误区与对策.城市发展研究.2006/2

[4].杨峰屏王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与启示.规划师. 2007/4

[5].赵立德.中国村镇空间演进过程浅析.广西城镇建设. 2004/5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篇3

1.高位组织,强力推动

為有效整治农村环境,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一把手抓,抓一把手,把各级主要领导的工作注意力集中起来。市里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任组长,从动员部署到现场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始终站在第一线,不断放大工作信号,做到镜头不换、焦点不变;二是领导包村、部门协同,把行政推动力量整合起来。市、县(区)两级四套班子和机关部门全部挂联到村、到屯,不仅帮助出谋划策,而且给予资金、物资、项目支持。2014年,市本级28位市级领导干部累计到村现场办公187人次,市、县两级挂联部门和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10万元;三是督察曝光,传导压力,让镇、村两级干部真正抓起来。我们对环境差的挂“农村环境脏乱差单位”黑牌和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办法,促进落后乡镇、村展开行动,还采取镇、村领导上荧屏表态度、谈措施,形成自己逼着自己抓、自己逼着自己干的自我倒逼机制,使镇、村干部只有进路,没有退路;四是以奖代补,激励先进,让农民主动参与进来。市、县(区)两级财政奖补资金不搞平均分配,先干的先补、多干的多补、不干的坚决不补,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2.规划引导,分类整治

编制和实施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时,我们立足村庄现有基础,侧重整理和治理。一个是对历史欠账多、经济条件差、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尚未改善的村庄主要以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排水设施为整治方向,突出底线导向。另一个是对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主要以垃圾污水处理、农户院落风貌整治、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绿化、美化、亮化为整治方向,突出目标导向。在具体实施中充分体现“五化”:一是对2006年开始建设的省级示范村、推进村,突出巩固、扩面、提升,统筹打造十个样板村群,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典型化”;二是对村庄聚落形态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村,突出乡情美景和田园风貌,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生态化”;三是对位于国、省道、高速公路和县(市)区域内主要通道两侧的村,突出“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侧重道路、排水设施、农房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个性化”。四是对城区、开发区周边及镇区所在村,突出城乡统筹,接受基础设施辐射、衔接社区管理,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一体化”。五是对面广量大的纵深村、薄弱村,突出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重点改造危旧房屋、建设村屯道路和排水设施,充分体现环境整治的“全面化”。经过规划引导和分类整治,全市形成了以241个省级示范村、重点村为骨架、133个沿线、沿边村为支撑,点、线、面相互照应的农村人居环境新格局。

3.突出重点,完善机制

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循序渐进地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一是突出干净、整洁,聚焦“五清、十建、三化”。针对脏、乱、差的农村环境,我们在全市53个乡(镇)、755个村全面开展“五清、十建、三化”建设;二是破解资金短缺难题,突出财政资金主导作用。建立各级财政补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农民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五个一点”资金投入机制。2014年,市本级下拨引导资金550万元,撬动县、区配套资金和部门帮助、社会赞助资金5116万元,带动农民投工投劳折合资金达到了2875万元;三是积极探索“三步带入”法,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第一步是把农民最关心、最头疼、最急迫解决的事项作为环境整治的启动点,激活农民潜在的建设愿望。第二步是把环境整治项目决策权交给农民。村屯整治哪些项目、整治什么标准、整治资金如何筹集、整治工作怎么实施都交给农民讨论确定,用民主的方式撬动民力。第三步是通过制定屯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常年保洁。通过定人员、定工资、定职责、定奖惩的“四定”管理模式,建立了常年保洁队伍,按照农户缴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办法解决保洁人员工资。实现有人保洁、有钱保洁,统一管理,防止前清后乱;四是建立政府负责,部门联动,打牢基础,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明确市县政府负总责,农业行政部门为牵头部门,做到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经费预算、工作制度“四落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村委会。

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4

一、前期工作汇报

自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以来,在乡镇政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大魏庄村严格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以“五改一美”为抓手,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村庄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6月2日全乡考核结果不理想,影响了全乡的整体形象。

二、落后原因剖析

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之所以列全乡倒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六月份正值麦收季节,我村有街道打粮的习惯。由于村民无固定打麦场所,给街道整治带来了很大困难。

2、宣传不到位,动员布置不及时,很多村民意识不到环境整治的重要性。

3、工作统筹协调不够,前期工作侧重督查农村农民的环境整治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的创建整治工作强调不够、责任不明、行动不力,以致于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4、受财力制约,村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比如村垃圾池、垃圾箱、垃圾中转房等必备设施明显不足,造成全村生活垃圾乱倒乱扔乱堆现象。

三、今后目标定位

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将我村建设成“环境美化、区域绿化、水源净化、夜间亮化”的和谐村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寻找差距,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力争把大魏庄村真正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村。

四、拟采取的措施

要想将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目前的倒数提升到全乡的上游水平,我们的困难很大,任务很重,但只要采取如下措施,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1、加强宣传和教育。特别是村规民约和山东省公德教育,不定期搞一些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着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

2、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要按照合理布局,方便使用的原则,迅速落实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确保及时到位、及早使用,杜绝垃圾乱倒乱扔乱堆的现象。

3、强化考核,落实责任。要将我村所有路、街、巷整治保洁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小组,对照标准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确保整治、保洁效果常态化、长效化。

4、集中精力,突击整治,彻底消灭中心街卫生死角。

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 篇5

一、组织领导到位,明确相应责任

为全面有效推进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由镇长及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驻镇各单位、各相关企业负责人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任成员的阿胶镇乡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县委办安排部署,制定下发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限要求。为加强工作力量,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抽调镇机关分管领导和驻镇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了阿胶镇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督导组,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日常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确保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宣传引导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镇机关定期召开镇村干部例会,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多次宣传乡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镇村干部统一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制作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宣传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营造宣传氛围,不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了群众自觉参与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工作落实到位,改善人居环境

(一)居民住宅建设有序推进。一是在飞燕村实施新乡村居民示范点建设项目,由甘农牧产业有限公司投资修建,新建高标准农宅102套,配套建设标准化家庭舍饲养殖暖棚204座,硬化道路3公里,铺设人行道及绿化带3公里,架设供电线路0.5公里、自来水管道3.35公里。项目建成后,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全镇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改善飞燕村人居环境。截止目前已完成场地平整、水电架设和65套新农宅主体建设,预计10月底全面完工。二是在阿胶村实施居民集中示范点建设项目,由镇政府征用阿胶村二社土地30亩,新建高标准新农宅50套,改造维修农宅40套。新农宅单户占地面积600㎡,前院和后院分为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占地面积240㎡,建设高标准砖混结构平房82㎡;生产区占地面积360㎡,建设标准化家庭舍饲养殖暖棚2座,配套完成示范点道路、人行道、绿化带、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12户新农宅主体建设,预计10月份全面完工。

(二)镇区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资292万元,对镇区北街入口两侧绿化带、垃圾、杂物等进行集中清理,铺设北大街人行道㎡、污水管网2.5公里,硬化道路面积8000㎡,新建污水沉淀池3座、100㎡冲水式公厕1座,在道路两侧栽植云杉80株。配套压缩式3吨位垃圾收集车1辆、移动式垃圾箱20个、分类式垃圾箱60个、地埋式垃圾箱25个、手推式垃圾车4辆。二是加强街道清扫保洁工作。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作人员。按照“分片到人、责任到位”的原则,对镇区四大街进行划分,安排专人负责打扫。由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对各路段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将评比结果作为年终核发工资和评选先进的依据,使环卫人员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强绿化美化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镇机关、驻镇单位干部职工,各村农民技术员、防疫员,党员、群众代表等200余人,在邵家庄村五社永民公路沿线开展为民服务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松树1600棵,杨树4000棵,红柳1600棵,为乡村增添了一抹新绿。四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镇食药所联同工商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对镇区10家餐馆、30家商店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不合格、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行了限期整改,对商店出售的过期食品进行了清查没收,有效预防了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五是规范交通管理秩序。由镇环卫所会同西河交警大队对镇区街道十字车辆乱停乱靠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在主街道划定了停车位,确保了道路行驶畅通无阻。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群众环卫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村庄内道路两侧“三堆”乱堆乱靠,房屋破旧凌乱,严重影响了乡村环境整体面貌。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宣传引导,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宣传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亲力亲为,带头开展整治工作。对脏、乱、差的单位要公开曝光,强化舆论监督,让党员群众在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加快实现乡村环境面貌和精神面貌的整体改善。

(二)注重加强整治,在常态管理上下功夫。以此次整治工作为契机,迅速制定和完善乡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出乡村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和督导组作用,组建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管理队伍,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切实处理好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的关系。

(三)注重规划先行,在源头控制上下功夫。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着力抓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创造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

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计划 篇6

20xx年,我镇将以“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目标,采取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争取实现全镇所有的村都能达到示范村的.水平,使全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计划

20xx年,我镇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全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抓好长效管理,进一步改善我镇的镇村环境。

一)镇驻地管理。以镇驻地为中心,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镇驻地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对路面进行规范划线,并进行高标准绿化。检修破损路灯,保证亮灯率保持在100%。继续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金府路、兴孟路、府前路实现日常保洁,环卫设施设置合理健全,垃圾箱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加大执法力度,实现无店外经营、流动摊点,杜绝非法小广告及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泼乱倒等不文明现象。门头广告牌匾统一制作标准。加大对农贸市场整治力度,按照市场规划规范经营,杜绝占道经营、市场外溢等现象。

二)五条主干道环境整洁。加强济阳路、谷肖路、太平路、函丈路、吴寺路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尤其是济阳路、谷肖路的环境整治。沿线破损及有碍观瞻的广告牌匾做到及时更新,对道路两侧破旧的墙体及时修补、粉刷。加大道路管护力度,保持路面整洁。路面、路沟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无“三堆”现象,并保持全天候保洁。同时,加强村级公路的建设,向市交通局申请修建吴寺路。

三)加强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在全镇推广“户集-村收-镇处理”和“公司化”运作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管理和使用好下沉式垃圾中转站,切实解决垃圾围村问题,彻底消除农村街道“三堆”现象。继续抓好村级保洁员的管理,实行奖惩结合,确保垃圾及时清理。继续实行环境卫生月检查、月考评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搞好镇驻地和主干道的卫生保洁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保障措施

乡村环境整治发言稿 篇7

1) 污水系统特点。集美市灌口镇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人粪尿、洗涤水、洗浴水、厨房废水等冲洗污水, 污水的排放有以下特征:

(1) 分散。村庄分散的居住形式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点分散。

(2) 排放无序。农村居民住宅成套率不高, 现行村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排放制, 雨、污水经明沟收集后排入村内部分鱼塘、田间及溪流, 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 卫生间、厨房、洗衣等污水多不成系统, 分别各自排放。

(3) 处理率低。多数农村仅对人粪尿和冲洗污水通过简单的化粪池处理, 洗涤水、洗浴水和厨房废水一般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

村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严重污染农村的生态环境, 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水量特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密切相关, 生活用水量因气候特点、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 据厦门市农村的实地调查, 农村经济条件很好, 有独立淋浴、水冲厕所、洗衣机等, 参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厦门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可取120~200 L/人·d。对于生活污水自然排放, 蒸发与下渗的损失量较大的村庄, 污水排放量一般按总用水量的45%~60%计算, 对于农村卫生设施与排水管网较为完善的村庄, 生活污水排放量一般按总用水量的80%左右计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均匀, 早、中、晚三个时段相对集中排放, 瞬时变化较大, 日变化系数一般在3.0~5.0之间。

3) 水质特点。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宜实测确定, 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下列值选取:COD日平均在250~450 mg/L之间;TNK浓度平均为20~40 mg/L, 最高可达70~80mg/L;TP平均为1~3 mg/L, 最高可达6~7 mg/L。

2 美丽乡村污水管网改造模式

厦门市集美灌口镇农村排水体制大多是雨污水合流制, 在管网改造规划中, 应根据村庄现状的排水体制、道路建设情况、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 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模式。

1) 截流式合流制改造。灌口镇局部农村只进行原地保留改造, 仅进行建筑修缮、环境整治, 村庄在一定时期内仍将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 这部分村庄建议村内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沿道路雨水边沟排出, 并在村庄雨水边沟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或水体前设置污水截流井, 再通过设置污水截流管将村庄污水集中截流排入村庄生态污水处理站。

2) 分流制改造。灌口镇局部农村作为厦门美丽乡村试点村, 村庄将进行“点、线、面”全面改造, 这部分村庄建议进行雨污完全分流制改造。为减少工程投资, 雨水系统照常使用原有明沟排放系统, 在支流排入明沟的口部增设小型格栅井, 对漂浮物进行隔离收集。污水系统重新设计收集管网, 污水管网设计走向顺着雨水明沟敷设, 沿途截流污水, 保证村庄内把部分的污水均收集到污水管内, 在村里房屋分布密集点处设置污水收集点, 利用地形通过污水管网排至村庄生态污水处理站。

3) 混流制改造。所谓混流制, 既有合流制, 也有分流制。混流制是与村庄发展的不同时期相联系的, 灌口镇局部农村由于自然条件和排水建设情况不同, 村内局部由于合流制改造难度大的地区, 近期仍将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局部已经建设有分流制排水管网或合流制改造较易的地区, 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 因地制宜在村内各片区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既混流制, 就是村庄排水系统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排水体制。

3 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推荐

1) 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技术。 (1) 分散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技术; (2) “阿科曼”技术治理污染池塘; (3) 地下渗漏处理技术; (4) 厌氧发酵———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5) 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 (6)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 (7) 毛细管地下渗滤技术; (8) 高效藻类塘处理技术; (9) 势能增氧生态床技术。

2) 建设部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提出三项推荐方案。 (1) 生活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适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适用于各类小城镇简易处理) ; (3) 分散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适用于南方农村分散污水处理) 。

3) 厦门美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推荐。分析各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 建议在人口规模大、集聚程度高的村庄污水采用微生物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人口规模小、比较分散的村庄污水采用分散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我国的江苏省、浙江省等村庄得到广泛应用, 试点农村通过该污水处理工艺出水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微生物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1) 工艺流程为:前期污水收集→格栅池→配水渠→成套污水处理设备 (复合微生物厌氧反应器)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尾水排放。工艺流程见图1。

2) 复合微生物厌氧反应器设备简介。污水处理设备里面采用的是一种处理效果好, 使用寿命长的三化池, 包括壳体, 壳体内设有一级厌氧室、二级厌氧室和澄清室, 一级厌氧室侧壁上设有进水口, 顶壁上设有排污口;澄清室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 顶壁上设有观察口;一级厌氧室和二级厌氧室、二级厌氧室和澄清室的隔板上设有导流管, 导流管出口端延伸至壳体的底部;澄清室的上部, 出水口下方设有过滤网。由于在澄清室内设置反渗透装置, 能更好去除在厌氧室内没有去除掉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并且通过过滤网再排出, 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为后续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更优质的水体。具体工艺流程及原理如图2所示。

污水依靠重力势能进入厌氧池。跌水隔板左侧的池体空间为进水区, 在进水管上安装了穿孔布水管, 其进水经过跌水隔板的水平堰, 水流呈向上斜向层流, 同时进水冲击搅拌底部污泥, 增加了底部污泥与污水的接触时间, 污泥负荷, 提高处理效率。跌水隔板右侧以及布水板上端为厌氧填料主反应区, 进水为通过进水区的水平跌水堰, 出水经过底部布水板上的过水缝进行出水, 而水流呈层流斜向下流经过整体填料层。

布水板下端是出水沉淀区, 其通过布水板上的过水缝与厌氧填料主反应区连通, 过水缝是位于布水板的长度方向二侧;并且过水缝的截面为喇叭形状, 其上边的宽度大于下边宽度, 这样水流呈向上的放射状, 而在池体侧壁遇阻转向流向上流至穿孔集水管, 处理完成的污水经过集水管的收集流出, 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净化处理。

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简介, 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 主要由土壤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组成。此外, 人工湿地对改善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它增加了植被覆盖率, 保持了生物多样性, 改善了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的优点:投资费用省, 运行费用低, 维护管理简便, 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环境, 增加生物多样性。人工湿地的不足:污染负荷低, 占地面积大, 设计不当容易堵塞, 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 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人工湿地按水流特征, 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建造费用较省, 但占地面积大于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 且冬季表面易结冰, 夏季易繁殖蚊虫, 并有臭味。潜流型湿地的优点在于其充分利用了湿地的空间, 发挥了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且卫生条件好, 但建设费用较高。根据以上因素综合考虑, 灌口镇村庄选择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工艺参数:一级厌氧池处理, 水力停留时间约30 h, 二级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约20 h;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16 h, 水力负荷0.4~0.6 m3/ (m2·d) 。

处理效果:微生物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整体出水水质优于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

投资估算:微生物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户均建设成本约为800~1 000元 (不含管网) , 无设备运行费用。

运行管理:安排专人定期 (每季度一次) 对格栅井和人工湿地进水口的杂物进行清理;一级及二级厌氧池每年清掏1次;冬季及时清理人工湿地内枯萎的植物。

5 结语

在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中, 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特点, 科学预测污水量, 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 确定污水排放标准, 因地制宜的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化粪池简单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生态处理等) , 并结合村庄地形地势、生态资源等, 合理安排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应根据地形地貌, 合理利用现有水体, 结合村庄景观综合考虑, 管网布置尽量利用重力流, 以降低运营成本。以一产为主的村庄, 在处理方式的选择上要考虑污水回用。[ID:001089]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2023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下一篇:关节炎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