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内民主管理制度

2024-07-15

村级党内民主管理制度(通用10篇)

村级党内民主管理制度 篇1

白沙镇北寨村党内民主管理制度

近来,白沙镇北寨村在坚持“党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大力做活“针、线、活”三字文章,率先在全省实行“党误”公开,健全党内民主管理机制,收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好评,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逆向探索出一条党内民主科学管理新途径。

做活“针”字文章,多层次征集“党误”。白沙镇北寨村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组织全村100个基层党员走出办公室,下到一线,采取找服务对象说、访党员干部记、听党员群众议等办法,多层次征集“党误”。同时,分别在镇行政党员服务中心、基层乡镇党员诉求中心、村党群便民中心开通“党误征集热线电话”,全面收集党务公开中存在的一些“党误”问题。

做深“活”字文章,多措施整改“党误”。立足党内和谐这一目标,做深、做活“党误”整改文章,建立了“党误”公开销号整改长效制度,在既定的时限内监督各党委(党组)、各党支部按照整改目标整改“党误”,尽力给党员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今年3月初,白沙镇北寨村党支部因一名村干部的儿子在入党转正期间,没有正式张榜公开,违反了党员发展程序,影响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党支部的诚信度,成为村党支部在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大失误。月底,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上,把这一“党误”向党员群众公布后,不但没有损害威信,反而使党员和村民们对 村支部更加信任了。尤其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北寨村围绕党务工作中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整改“回头看”,对年初计划改造新城区新道路的绿化工程,由于组织和资金到位不力,至今还没有动工。北寨村领导班子在进行自我批评后,作出承诺。党员干部的反响也很大,对如何施工,路边栽什么树,怎样搞好道路环境卫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自“党误”公开制度实行以来,全市党建工作驶入“阳光”快车道,让党员干部的心变亮敞了,群众心中的疑团怨气少了,北寨村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找到了一条民主科学化管理新途径。

白沙镇北寨村党支部

3月15日

村级党内民主管理制度 篇2

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

(一) 保障党员的表达权, 建立党员意志表达机制。

党要时时处处听到真的声音, 才能使党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也才能让每名党员真正融入党组织, 对党的全面建设建言献策。党组织要建立党员意志表达机制, 党员对领导和决策可以有不同意见, 并允许在一定场合表达。党组织要对党员的不同意见进行广泛讨论, 并给予及时回复。

(二) 保障党员的参与权, 建立共参共决机制。

每个党员都有权参与决定党内的一切事务。党委的决策权是建立在党员的参与权之上的, 只有党员有权参与到党的各项事业之中, 党委才能在党务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抉择。

(三) 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建立民主评议机制。

根据党章规定, 党员享有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检举揭发权和要求罢免权。一要加强监督保障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举报保密、举报奖励制度。无论是指正上级领导, 还是质疑决策部署, 只要在遵守党纪的前提下都应受到制度的保护和正确对待, 使之解除后顾之忧, 在制度中敢于行使民主权利。二要推进党员对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满意度评价, 把评议的结果与干部的任用和考核挂钩。

二、逐步改进党内选举制度, 促进党内民主建设

(一) 健全上下结合的候选人提名制度。

候选人的产生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党的领导机关可以根据法定程序提出候选人, 普通党员或党员代表也可以在充分酝酿、协商讨论的基础上联名提出候选人, 这需要明确规定二者的比例以及候选人从提名到确定的程序。党组织要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 经过民主推荐, 并把组织提名与党员提名结合起来, 多数人不同意的不能作为候选人。

(二) 坚持完善差额选举制度。

从民主的本质来看, 选举应该是差额的,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一种竞争的局面, 候选人才会感到压力, 促使其在工作中竭尽所能, 赢得民意。各级党组织的选举中要尽最大限度地推行差额选举, 同时也要注意到差额的比例要适当。比例过大, 容易使选票分散, 很难超过半数, 不必要的增加选举次数;比例过小, 可供选择的对象少, 不利于发扬民主。所以, 在完善差额选举时, 注意针对实际情况仔细权衡, 最大限度地体现党员的意志。

(三) 要逐步推进基层选举中的“两推一选”制度。

近年来, 不少地方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 采取“两推一选” (即分别由党员和村民民主推荐党支部委员候选人, 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直接选举) 的方式选举党支部, 这是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大改革, 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成功探索, 这种做法将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结合起来, 提高了党在人民中的威信, 符合新时期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 促进党内民主建设

(一) 围绕提高代表素质, 改进代表产生机制。

一是要划小选举单位。为充分体现代表的广泛性, 增强代表的参与感, 可以采取划小选区的办法, 农村以镇为单位, 城市以总支或支部为单位。这样使得党员与代表彼此熟悉, 有利于党员对代表的选择, 有利于党员和代表的联系, 有利于党员对代表的监督。二是要优化代表的组成机构。在目前各级党代表的构成中基层一线的代表比例还相对较低, 提高基层一线的代表比例有助于推动党内民主建设。三是要扩大差额比例。差额比例体现选举的选择程度, 扩大差额的比例有利于做到好中选优, 有利于党代表素质的提高。

(二) 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 确立权力制约的领导体制。

要切实发挥党的代表大会职能作用, 必须理顺党内权力的授受关系, 建立健全党内的决策权、执行权、纪检权的相互制约机制, 确立党内权力制约的领导体制。要使县级以上各级党的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 成为党的决策机构;各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同级党委行使执行权, 成为党的执行机构;各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纪检权, 成为党的纪检机构。它对同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 探索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 是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重大突破。常任制的价值在于是中国政党政治特色的创举, 也增强了党内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设计。近年来, 一些市县试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把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重大人事任免都交给党代会讨论, 防止权利过于集中。这一制度的试行有利于加强对领导机关的监督和约束, 有力于密切党群关系。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党内民主建设。当前, 应坚持以制度创新为牵引,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逐步改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 促进党内民主建设, 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推进企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篇3

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工作重点是建立和落实党代表实行任期制、大会实行年会制、领导实行委员制、大事实行票决制、活动实行联系制等制度。在高度重视保障代表任期内的权利,不断强化代表的任期意识、责任意识、代表意识,畅通代表行使权利的渠道,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代表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为探索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为充分行使代表的民主权利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是要坚持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使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党代会制度的作用,并从机制上实现我们党民主执政。但是,企业四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行使“听听报告,填填选票”的权利。党代会闭会后,就不再有以代表的身份“知之”、“参之”党内事务的机会,形成了“开会当代表,会后没用了”的现象。厂党委深切地感到,党的十七大和修改后的党章确定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包括实行代表任期)是完全正确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其次,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是改革企业领导机制的需要。企业党代会四年召开一次,企业党委一经选举产生,只能向上级党委报告工作,而无法向选举他们的党代会报告工作,客观上削弱了党代会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年会组织程序,规定企业党代会年会由企业党委主持大会,不设大会主席团,取消预备会议,大会议程、筹备工作报告在年会前的党委会上讨论通过。同时,把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提案工作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两个机构日常具体工作职责由企业党委工作部门承担。

第三,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是深化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这一主题,着力在企业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代表通过每年一次大会听取和审议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使代表更多地了解企业党委的工作情况,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党委无法向同级党代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问题。同时,年会除主要听取和审议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及时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外,通过实行代表提案和提意见、建议,安排代表作大会发言,对届内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的党委、纪委委员提请年会全体代表进行追认,对缺额党委、纪委委员、党代表进行增补,届中对党委、纪委及其成员进行民主测评等,发挥党代会年会最高决策和最高监督机关的作用。2008年,为切实把广大党员的意志、智慧、力量凝聚起来,使代表更好地参与决策、进行党内监督,厂党委制定下发了《国营七四一六厂党员代表大会(年会)提案征集实施办法》。为开好厂第六届党代会2013年年会,保证党代会民主决策权力的充分发挥和党员代表监督权力的有效落实,会前,厂党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工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会筹备组受到议案30条,年会上逐条回复。从而使党代会年会成为代表开展活动、履行职责、体现代表主体作用的重要实践舞台,提高了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得党代会的作用更加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作者单位: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

党内民主决策制度 篇4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工作失误,特制定红枫五小党支部民主决策制度。

一、民主决策范围

1、党建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党支部重大工作任务部署和重大决策出台;

2、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职责;

3、目标管理考核评定及党员干部的考评推优与惩处;

4、党支部其他重要事项和上级党组织安排的重大事项。

二、民主决策议事的程序和原则

1、民主决策通过党支委会议或党员大会的形式进行。

2、重大决策会议的举行须由主持人或办公室在会前通知,并原则要求全体班子成员或全体党员参加。应到会的党员实到人数超过半数时,举行的决策会议有效。

3、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重要问题的决策要进行表决。对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讨论,必要时暂缓作出决定,经调查研究并交换意见后,待下次会议复议。对民主集中形成的决议,班子成员要共同承担责任,不得推诿、扯皮。

4、会议讨论的内容属于保密事项的,与会人员应自觉遵守保密制度,防止泄密。

5、会议要有专人记录,必要时形成纪要或决议,以便贯彻执行。

三、民主决策表决的方法

党支部委员或党员大会进行民主决策表决时,采取票决制。会上应充分酝酿讨论,再进行表决。表决时采取无记名表决的方式进行。

四、民主决策的实施及监督

1、会议讨论研究和决定的事项要按照决定的意见和分工负责的原则,抓紧落实,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凡是需要协同配合完成的工作或任务,应相互支持、配合,避免各行其是。

2、凡决定事项在贯彻实施中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并确实对贯彻实施带来难度或因情况有重大出入而难以贯彻实施的,应及时提出复议。

3、坚持群众监督,虚心听取党员和党员干部职工意见。同时,严格实行重大事项决策实施责任制,加强决策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4、对来不及集体议决的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党支部书记可临机处置,但事后应及时向领导集体报告。

5、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落实科学民主决策。

清镇市红枫第五小党支部

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 篇5

民主生活会制度

为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促进班子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支委班子成员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既参加所在支部、小组的生活会,又参加定期召开的支部的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内监督和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依靠自身力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二、民主生活会的内容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议、决定的情况。

(2)加强斑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3)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情况。

(4)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

(5)其他重要问题

三、民主生活会的原则

民主生活会应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团结,互相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时间

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两次,上半年在7月底以前完成,下半年在翌年1月底以前完成。

五、民主生活会的准备工作

(1)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日期须提前通知到会人员,使其作好准备,并在会前10天报告上级党组织,组织部门以便上级派员参加。

(2)根据班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重点议题。

(3)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交谈,沟通情况,交换意见。

(4)由支委征求党内群众意见和建议整理后于会前交班子成员传阅。

六.其它几条规定

(1)民主生活会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召集和主持。出席

人员不得无故缺席,因故缺席者,会后由主持人或由主持人委托出席会议的其他同志将会议情况和批评意见转告缺席人。

(2)对民主生活会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积极制定改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需要上级党组织帮助解决的,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属于违纪、违法的,一律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交纪委、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查处。

(3)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重要问题,党组织没有及时进行研究解决和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的,追究主持人的责任。

(4)民主生活会后15日内,要向上级纪委报送会议情况和会议记录,主要内容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况,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整改措施,应采用适当方式公布,以便接受监督。

村级党内民主管理制度 篇6

发布日期:2010/03/01提供单位:财务处

毛协铜

党内选举制度与规则是反映党内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影响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进党内选举、完善选举制度的实践中,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受传统的党建模式的影响,目前党内选举制度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宏观规定多,实施细则少;有些制度过于笼统、抽象,流于形式,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党内民主发展的需要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党内民主发展滞后于人民民主的重要原因。根据近年来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要求,当前要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和规则,推动党内民主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选举和委任的不同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领导干部的产生,基本是两个途径:选举和委任。选举是权力主体向被委托者授权,是多数人向少数人授权,而委任则是上级向下级授权,因此也可认为是少数人向多数人授权。由于两者的授权主体不同,其负责的对象也自然不同,如果不给两者明确划定适用范围和界限,任其错乱使用,必然导致民主集中制运行中的走调变味。这也就是说,在民主制度下,选举授权是产生领导干部的基本方式,委任授权方式则是对选举授权方式的补充。纵观各国的实践,为了保证效率,都不可能去选举每一个官员,被选举出来的官员也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事情,他们必须组织人员,设立机构、部门,把一部分权力委托给这些机构、部门和人员。这里两者的适用范围是清楚的。但在实践上我们往往将选举和委任两种授权方式混淆使用,出现通过“民主推荐”副职、“民主推选”部门负责人去“体现”民主,而应该选举产生的一些正职却经常实行委任或变相委任的交叉错位现象。耗费很大人力物力,通过选举出来的却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什么样的干部必须选举产生呢?党章第11条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就是说,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各级组织的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必须通过选举产生,虽然选举的结果要经上级组织批准,但前提是选举。什么样的干部任命呢?部门负责人如部长、局长和部门的中层负责人等可以通过任命产生。这个问题是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的前提,必须明确并严格执行。

二、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推荐的方式

虽然地方组织选举条例和基层组织选举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党代表有提名和推荐侯选人的权利,但实践中如何提名、如何推荐,条例并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在提名程序上要细化,着力从制度上对候选人提名方式进行改革,努力使传统的单一组织提名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提名格局,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提名制度。其一,由中央总结近年各地探索的有效做法,形成制度化的提名规定。比如四川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实行的“结构推荐直选”模式就很有创新意义。该做法在确定候选人上分两步:第一步,结构推荐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把参加推荐的各界代表分成A、B、C、D、E五个组,“A”为本镇内的各级党代表、组织推荐本镇以外的区党代表和本镇党员代表的得票率;“B”为镇机关干部、乡镇站所及镇属所单位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在本镇内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得票率,“C”为本镇村民代表的得票率;“D”为公推直选书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得票率;“E”为被推荐对象原单位信任度测评得票率。各组的分值分别为30、20、20、20、10,总分值100分,按得

票率和机构比计算分值,形成推荐结果。第二步是由全委会差额决定正式候选人。[1]其

二、应该鼓励与尊重自我提名。由于受传统习惯与先行制度的影响,自我提名的方式现在难以充分,但是在不少国家,自我提名是作为一种主要提名方式通行的,它体现了平等、竞争、参与的民主精神。我们在规则制定中要允许和倡导这种提名方式,比如,在选举前对资格的要求不能过高,要降低报名“门槛”,因为选举本身就有择优的功能;在党代表选举前,专门划出一定比例的名额作为党员自荐提名;同时,适时公开党内职位空缺情况。

三、完善对候选人介绍的方式

目前介绍候选人的方式过于简单化、经常只见文字不见人,介绍内容多为发展经历的展示,选举人根本看不到其施政主张和任职承诺,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真正达到选举人充分了解候选人的目的,甚至对其健康状况都不甚了了。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让候选人与选举人有见面交流的机会。因此,建议实行候选人与选举人的见面交流制度。比如规定候选人向全体党员或代表作自我介绍,发表演说、回答党员或代表提出的问题等;党员代表也可当面对候选人质询,从竞选目的承诺、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情况提问考察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有助于选举人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减少盲目性。当然选举单位的划分也很重要,如果地域太远,无法实施相互见面交流。所以,在选区划分上应该合理,是否可以尝试通过参照党员人数和区域面积划分出一些比较小的选举单位出来,以更便利的实施选举。此外,在介绍候选人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媒介,运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电脑互联网络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介绍,丰富介绍的方法,以便广大党员能全面地了解代表候选人,从而通过比较选出有能力、自己信赖的代表。在介绍的内容上,对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察情况和参政议政能力、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公布。

四、建立候选人之间具有实质竞争的选举规则

党内选举可以有条件地引入竞选制度,当前主要应从完善差额选举入手。党的十三大开启了差额选举的先河,党的十七大在代表选举方面差额比例有所扩大,由过去的10%提高到15%,这标志着我们党一直是提倡党内选举中的竞争的。当前,扩大差额选举除了要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层级外,关键还是还要合理确定选举的差额数和差额的比例。比例过大,票数分散,甚至会不必要地增加选举次数;比例过小,可供选择的对象少,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一般来说,差额比例与应选人数成反比例。即应选名额多,差额比例小;应选名额少,差额比例则大。这是制定适当的差额比例的理论依据。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和党委委员、常务委员的选举差额,应当有一适当的明确规定,不得随意变动。《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检委员会候选人的名额,为应选人数的120%,常务委员候选人名额,要比应选名额多至少1—2人。”这一比例和差额数显然是不够。我国1979年通过、1982年修正的《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即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2至1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5至1/2。与人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比起来,中国共产党差额比例就有所不够了。因此,建议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检委员会候选人的差额比例提高至50%左右,常委委员选举差额一般应该不要少于2人。“两委”书记、副书记的差额选举应扩大到市、县一级。

五、完善党内选举的监督制度

在这些年的党内选举的实践中,不止一个地方出现贿选、私下非法交易、作出非法承诺的情况,也曾经出现打击、诽谤其他侯选人的情况。因此,在基层有些党员说选举把一些干部的头脑选晕了,人心选散了。这就不得不涉及如何对党内选举进行监督、由谁来对党内选举进行监督的问题?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由党代会主席团负责,它成了一个既负责选举组织的机构,又是一个负责选举监督的机构。而且在乡镇党内直选过程中,乡镇党委书记组织成立换届领导小组,负责镇村两级的选举的组织实施,同时本人又参加新一届乡镇党委书记的竞选。这就在程序上构成了很大问题:自己本来是选举的对象,同时又要负责整个选举工作的实施和监督,使得裁判员和运动员两种不能同时兼任的身份兼起来了。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方式,能否总是保证监督的公正,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党内设立专门的具有较强独立性的选举监督机构,负责对候选人、选举人行为以及选举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而上级纪委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可对党内竞选工作人员、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监督,主要包括考察党内竞选工作人员有无诱导党员的投票意向,有无破坏秘密投票规则,有无在计票时作弊等。此外,还可以邀请政党政治专家、海内外学者和政府代表参加组成选举观察团对选举过程进行监督。

六、完善投票的方式与规则

选举投票问题包括党员选党代表的投票问题和党委或者常委选拔任用干部时的票决问题。第一,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实行秘密投票,“议决”和“举手表决”的方式应该摈弃。设立秘密划票处是一种保证投票秘密性的对策。但是,它需要一系列的规定。设置了秘密划票处以后,如果不强制大家一律进入秘密划票处划票,谁愿意进去就进去,谁不愿意进去就不进去,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要进到秘密划票处划票,就会给人以印象,认为这一定是不同意选票上的候选人,要另外填写别的候选人。谁进了秘密划票间,就等于表明他不同意选票上标明的候选人。因此如果规定在投票场所必须建立秘密划票间,就必须要求所有选民无一例外地进入其中划票。其二,可考虑将 “参加选举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可进行选举。”的规定改为:“参加选举的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选举。”或者“得票数超过到会人数的2/3方可当选。”这实际上涉及到选举合法性的问题。因为如果参加选举的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就可以进行选举,而被选举人得票超过半数就可以当选,那么当选人实际得票只要超过应到会人数的25%就可以当选。这样过低的得票数难以真实地反映选民的意愿。其三,要完善计票和监票制度,计票人员和监票人员不能由领导,特别是正在参加选举的领导随意指定,要通过一定的程序,选出处在中立地位的人员;计票过程中,尤其是在党代表的选举中,一定要公开对票,在党政机关领导人的选举中,可能会出现人工计票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难以统计出最后结果,为此,在条件成熟地区可以明确规定实行机读。

七、完善选举干部的任期制和届中调动制度

干部任期问题和调动问题是保证选举严肃性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关系着党内民主原则的落实,关系着民主集中制是否能够良性运行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必须一同考虑。首先,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任期制。任期制表明选举结果的效力是有期限的,选举需要定期举行,那么干部的任期也是有限制的。不是权力一经归你所有,便终身为你所有。当前,我们在贯彻任期制已经有相应的制度。2000年8月公布的2001——2010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虽然明确提出了“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原则要求,但也缺乏相关的具体规定。如果用完整意义的任期制标准来衡量,我们现有的任期制存在不规范,不严格,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的缺点。需要我们进行细化,形成可操作的程序制度。

其次,要严格限制选举制干部的届中调动。选举制干部的权力来源于选民而不是上级,选举人选出这个干部,当然能希望他能在任期内,在相应区域履行这个职位的职责,上级不应该随意调动。所以,完善选举还要建立健全选任制干部调动的方法和程序问题,严格限制选任制干部届中调动。党章第13条规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和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正是这一条规定,导致我们当前党组织领导人频繁调动。据统计,全国党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五年一届,但平均只任职二、三年,很少有任完一届的。党代会辛辛苦苦选出的领导人,在届中被上级党组织频繁调动,这使选举的严肃性受到很大伤害,是不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做法。我们需要对现行党内干部调配制度进行改革。要把干部调配从经常性、批量式调配转到应急式、个别性调配。只有当某个党组织出现随机性缺岗、意外减员,或者现有领导不能打开工作局面而需临时性过渡的职位上面,才能进行调动,而不能让调动成为一种升迁的方式。可以尝试实行党委书记代理制。上级党组织指派和任命下级党组织的领导人只能是代理书记、临时负责人,他能不能正式上台履行职务,必须经过党代会或全委会确认。

总之,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制度。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的《党章》从宏观上对党内选举有所规定。同时,目前我们党也己经颁布实施了很多关于党内选举的文件,这些文件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对党内选举做了规范。但是,目前这些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过于笼统,弹性大,而且地方党内选举法规和基层党内选举法规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某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党内民主的需要,使党内选举出现诸多问题。另外,有的基层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已经有所创新,跳出这些选举制度的框架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党内选举的专门条例,对近些年来党内民主实践的经验和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这个条例应该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机关和领导的选举程序。具体包括党内选举的方式、党内选举的原则、党内选举单位划分制度、党内选举候选人提名制度、党内选举候选人介绍制度、党内选举监督制度等,也应该对党内选举的时间、范围、方式、程序、组织,选举人与候选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当选人的调动及由此而来的补选,对侵犯党员选举权的惩处等作出规定。

试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 篇7

关键词:党内民主,人民民主,联系,区别,遵循的原则

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 探索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建设问题, 是推动我们社会全面发展、良性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常在社会不同层面上和不同领域中使用民主概念。民主有其基本的含义, 又有扩展和延伸的含义, 但作为国家制度的人民民主是它的基本含义, 与其息息相关的还有政党层面的党内民主。本文试就国家制度的人民民主与共产党体制内的民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一部分

列宁说,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 一种国家形态”。可见,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当家作主的权力而采取的管理国家的制度和形式。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指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全体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 享有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形式的民主普遍采取议会民主制, 在我国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

在我国谈到人民民主就不能不谈到中国共产党, 换言之, 共产党与人民民主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因为实现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重要目标, 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强大动力。党员是人民的一部分, 而且是先进的一部分, 所以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一部分, 而且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部分。党内民主寓于人民民主之中。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 由于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 党内民主对于国家的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内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生活中, 根据党章和党的其他规定, 党员在平等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民主形式和程序, 享有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利。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集体领导、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形式。党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民主传统、民主作风、民主方法是党内民主的具体体现。

二、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区别

党内民主为实现国家民主的人民民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也有显著的区别。二者不能相互代替。但在一定意义上, 人民民主比党内民主更广泛、更复杂、更规范、更精致。

1. 从范围上说, 人民民主更富有包容性。

共产党所代表的是比较一致的利益, 即无产阶级或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而人民民主要求的民主范围更广、更复杂, 如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团体、集团、界别的利益都要考虑到。这就要求建立一套与其相匹配的、完备的、操作复杂的运作机制。

2. 从内容上说, 人民民主的含义更深刻。

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国家形态的民主源远流长, 早在没有各类政党之前, 世界上各种形式的国家民主就已存在。我国宪法规定,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种权力只有作为国家才具有。共产党虽然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但它不是国家组织, 党内民主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在组织原则、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

3. 从运作方式上说, 人民民主具有更高的民主属性。

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总体上是强调民主的, 但有些时候更强调集中和纪律, 因为它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党员、各级党组织只有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才有战斗力, 才能完成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使命。我国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虽然也实行民主集中制, 但是决定问题的方式与党委和政府不同, 不是书记负责制, 也不是首长负责制, 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实行集体决定制即票决民主, 采取集体表决的方式, 不论职位高低, 一人一票, 以多数通过为准。

4. 从工作程序上说, 人民民主需要更为精致、复杂和完备的操作规则。

由于人民民主反映和处理极其复杂的利益关系, 因此要求有很高的科学的程序性, 也可以说人民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程序性来保障的。党内民主虽然也要有程序性, 但与人民民主相比就简单多了。

三、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既符合中国国情, 又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加强和健全党内民主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1. 平等原则。

在工人阶级政党内部, 民主的主体是党员, 所有党员在党章面前一律平等。在党内生活中不允许有任何可以不遵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特殊党员。实行和发扬党内民主, 要保证党员对党的事务的了解、参与、决定和管理的权利, 充分体现多数决定和尊重少数的民主精神。

2. 党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不允许无义务的权利, 也不允许无权利的义务。

3. 民主集中制原则。

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相统一。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党的上下级关系、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 还较好地解决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它通过民主权利、民主程序、民主监督等制度设计, 使每个党员和下级组织的意见、建议、要求都能够表达出来, 集中全党的智慧, 再通过制度化的程序, 形成统一的决策、决定和方案, 这样使党的工作更有效率。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把民主与效率、自由与秩序协调起来的科学机制, 是防止党内发生极端民主化和个人专制的重要保障。

4. 民主选举原则。

没有民主选举就没有党内民主, 民主选举既是党员的权利, 也是党内民主的程序。每个党员都享有党章所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行选举时程序要合法, 包括充分酝酿讨论、差额预选、正式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等, 都要符合党章和其他党内规范的要求。要保护参加表决的党员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每一票都具有同等效力。

5.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这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及各级党组织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既是党内民主原则, 又是党内纪律。《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在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同时, 要尊重少数, 允许少数人发表不同的意见, 并在党组织做出决定以后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党内民主中, 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是缺一不可的。

6.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领导中的具体运用, 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原则。集体领导就是凡属方针政策性大事, 凡属全局性的问题, 以及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 都要由中央或地方党委集体决定, 不允许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充分酝酿、协商和讨论, 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对集体的决定, 任何个人无权改变, 个人或少数人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 但必须无条件服从, 并在行动上执行。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 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党的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 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切实有效地保证党委的集体决策顺利贯彻执行。

7. 民主监督原则。

权力不受监督, 必然会产生腐败, 即使是无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在党内政治生活中, 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都要接受监督, 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每个党员必须接受监督, 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党组织和党员存在。党内民主监督, 首要的是通过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和途径进行监督;然后是党外的通过其他民主党派、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广大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监督。这样内外结合的监督, 可以使我们党少犯错误, 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纠正。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相辅相成的, 是互相促进的。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 可以推动国家的人民民主的发展。国家的人民民主发展了, 人民群众就会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就会更主动更有效地监督党员和干部的言论和行动, 为党内民主提供充满民主氛围的社会环境, 又会推动党内民主的实现和发展。由于我们党是领导党, 是执政党, 党的领导正确与否、党的执政有效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内民主的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的坚持和发扬, 也是巩固党、发展党、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后, 党内民主和国家的人民民主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有目共睹。我们完全可以相信, 我们党一定能够肩负起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郑易平, 聂圣平.论邓小平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 (8) :67-71.

[2]李桂华, 陈传伟.对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动关系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0) :48-49.

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 篇8

关键词:党内民主;人民民主;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32—02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个基本构成,这两者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党内民主是全体党员根据党章和法规,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以实现党员当家做主的政治生活状态。而人民民主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据宪法、法律来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即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及其状态,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具有基础性、法定性和广泛性,是党内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深厚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党内民主的发展。

一、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具有关键性、决定性和示范性的带动作用。

首先,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生活民主化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前提条件。毛泽東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党内生活民主化的价值,他说:“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邓小平同志也重申过毛泽东提出的“六有”局面,并指出“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党内民主是国家权力核心层的民主,直接影响、带动和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步伐。

其次,这是由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取决于党。因为党内民主发展有利于增强党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党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整合能力;有利于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党内民主,才能提高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从而为人民民主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制度资源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再次,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和影响着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一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党内民主能够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主导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健康运行。二是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执政党和社会联系的程度,同国家政权吸纳政治参与的能力成正比例关系。党群关系密切、协调,人民与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就处于比较容易沟通和协调的状态。此外,作为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汇集了中国社会广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没有党内的民主,就意味着没有核心权力层的民主;没有党内民主,就难有实质性的社会民主。因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现实路径选择。

二、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

1.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有效行使民主权利

党员是党内民主活动的主体,党员基本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党内民主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党员生活中,无论是民主参与、民主选举,还是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往往是流于形式,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并没有切实有效的保障和体现。如虽然权利有制度规定,但缺乏具体的程序来保障;虽然权利规定多,但实际维权少,还有就是党员自身的权利意识也不强。因此:一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办法,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通报的职责与程序,做到重大事情、重要文件和重大问题在党内先讨论、学习而达成共识。然后通过党员来宣传并告知党员所联系的居民,使普通百姓也能通过具体的通报方式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事项和民主生活状况,通过党员的宣传、解说、谈心等活动而与民众经常交流和互动,从而培养民众政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二是健全党组织意见建议的收集渠道和反馈处理办法,通过完善必要的保密措施,使党员与下级党组织能提意见、敢提意见,以便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领导专权和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2.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管理,而是“按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总结党内选举的历史改革,在现实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首要选择的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目前党内选举制存在如下问题,如候选人提名和介绍形式化、差额选举的比例太小、选举监督机制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刚性的制度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党员的意志和民主权制,严格实施任期制,克服和防止那种领导提名,党员划圈的形式主义做法,以及长期不进行选举而由上级机关任命的缺陷。此外,还应加大力度,规范差额选举、扩大直选的范围。总之,一是要健全选举程序;二是要改革候选人提名方式;三是要在写票和投票环节上更加体现民主;四是要改革完善候选人情况推荐介绍办法,五是要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3.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与党的委员会制度一起构成了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根本性的组织制度。也是保证党员及其代表平等地参与党内事务的根本制度。

党委会是党代会闭会期间行使党代会权力的机构,分全委会和常委会两个层面。对于党代会而言,其作用发挥不够,而党代表作用也不突出,最集中或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候选人的提名上,要么领导干部所在比例过大,要么党代表并不是真正的民意代表,而仅在内部选定或指定。执政党在提名候选人上应该是这样的制度安排,首先是鼓励本党党员参加党代表候选人提名竞争,如参加提名报名,展开演说等,别把那些不感兴趣的人选作代表,而选出有兴趣、有能力的党员作为党代表候选人;其次,选出的党的候选代表是否有民众凝聚力,要放在选区内进行锻炼和淘汰,即要有科学的竞争筛选机制,使党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吸纳新加入成员而保持生机与活力。最后,经过选拔考验的党的候选人,才会是既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又有深厚民望的先进的党代表成员。

对于党委会制度,党章和党内法规极不完善,如对党委会职责界定上,仅限于职责的落实、保障,而缺少相应的纠错机制和具体化的规定。再如全委会有权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常委会有权对重要问题作出决策,那何为“重大问题”,何为“重要问题”,并没有明确说明。因而改革议事和决策机制是完善党委会制度的关键。首先是要明确界定重大问题和日常工作的界限,其次是严格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而不搞“一言堂,家长制”。最后是科学地制定党委会的议事规则。

4.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加强党内监督,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其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监督权是党章赋予党员和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民主权利,因而加强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党内监督制度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增加如下几项制度。

逐步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本着积极、稳妥、慎重的原则,可以要求申报对象根据个人和家庭收入及财产情况如实申报,同时允许申报对象將违法违纪收入采取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主动上缴各地设定的专用账户(此上缴部分可不作为违法违纪数额认定)。但还须有效实施金融、税务、海关、审计等部门的配套监管制度,否则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失误的决策要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属于党委集体的责任,党委集体要及时承担,并向上级党委和同级党代会即时汇报。如出现特别重大的失误,要提前进行换届;那些表示附和或不表示自己看法的成员也要承担责任,并接受相应的惩处。

改革现行的纪检体制。因为现行的地方各级纪检委员会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体制。这使其在监督同级党委常委尤其是“一把手”方面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状况下,可以将现行的纪检工作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改为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体制以及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垂直领导是切实可行的。

总之,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只能实行增量式的改革和完善,通过不断努力创设条件,以有序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为抓手,促进党员之间和党组织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不断增强执政党的生机与活力,并通过八千万党员的先锋模范的政治实践及其推动,带动人民民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1]赵淑梅,杨德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2]张瑞敏.执政新理念:从阶层和谐走向社会和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王海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逻辑[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4]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5]丁晓强,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新论[M].武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7]韦勇.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思维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村级民主理财制度 篇9

一、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履行义务、遵纪守法、群众公认。民主理财小组由5—7人组成,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任期与村民委员会届期同步,可连选连任。

二、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

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权利,参与制定本村财务预算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受理村民对集体账目的质疑,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做出解释。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民主理财的基本内容

1、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情况。

2、集体资源发包、合同签订及兑现情况。

3、村级收入情况,主要审核发包收入、土地征(占)用收入等兑现情况。

4、村级支出情况,主要审核办公费用、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费用、借款利息等支出项目标准和金额是否合乎政策规定,政策性以外的费用开支压缩情况。

5、集体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审核固定资产和长短期投资是否账实相符、债权关系是否明晰准确。

6、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7、集体积累和收益分配情况。

8、集体财务情况;

四、民主理财活动的时间

村级理财每月进行一次,如遇重大开支的村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民主理财。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分别对本村半年收支和全年收支进行张榜公布,接收群众监督。

五、民主理财工作要求和纪律

1、民主理财时,理财人员要全部参加,方可开展工作。

2、民主理财人员要坚持原则、严肃认真,参加理财的人员在审核通过的原始凭证上签字。

3、理财人员参加民主理财活动可实行误工补助,误工补助标准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原则上不准不得超过15元/次。

村级党内民主管理制度 篇10

民主集中制建设是领导班子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地方党委换届后,必须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抓紧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领导班子团结协调、高效运转。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领导班子的根本工作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团结协调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民主集中制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这次换届,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这既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级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把民主集中制建设摆上领导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原则和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论述,学习我们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学习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领导班子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各级党委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根据党章和有关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议事形式的职责权限,明确议事决策的范围,紧紧围绕议题确定、酝酿、讨论、表决等重要环节,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保证新班子从一开始就能够规范运行。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在畅所欲言、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努力避免决策失误。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是要根据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认真实行和逐步完善常委分工负责。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每名常委的工作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针对党委副书记减少后面临的新情况,明确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专职副书记的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独立负责;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自觉着眼全局、着眼领导班子全面工作考虑问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防止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切实增强合作意识,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补台”,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要充分发挥新体制的优势,发挥全委会在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中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全委会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认真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制度。适应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的新情况,进一步理顺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党委与同级各种组织的关系,既要加强领导,及时研究、统筹解决人大、政府、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班子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领导班子协调高效运转。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一个领导班子能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一把手要摆正自己在领导班子中的位置,模范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切实增强民主意识,带头发扬民主,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包括各种不同意见,防止独断专行和个人说了算,努力在领导班子中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把一班人的思想、意志和行动有效统一起来,防止议而不决、各行其是。对其他领导成员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把手如何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第一,要带头学习民主集中制理论。要带头学习并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学习我们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经验,弄懂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了解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程序,学会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党内生活的基本规矩,不断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第二,要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党章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所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基本的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这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前提和基础。“一把手”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发挥表率作用,首先就是要在发扬民主上发挥表率作用: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各级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增强民主意识,树立民主作风,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既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也是保证决策正确的前提。决策中,要注意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集思广益,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要善于把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把不全面的意见完善起来,把不统一的意见统一起来。表决时,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一票,切不能认为自己是“一把手”就以自己的一票否决大多数人的意见。决策后,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对决策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以避免造成失误和损失。总之,“一把手”要在决策和工作中尊重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权利,珍惜自己作为普通党员和班子主要成员的民主权利,切实形成民主决策的科学机制,以自己重视民主、尊重民主的模范行动感染和带动一班人。

第三,要带头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我们党在领导制度上不同于其他政党的重要区别,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十六字方针既有原则和纪律,又有力〃法和程序,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水平的关键。其中,“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民主集中”是实行集体领导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方法,“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程序。坚持集体领导可以起到集智作用,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决议;也可以起到制约作用,用集体的力量对党委内部某些违反党的原则的倾向进行限制、规范和纠正;可以起到稳定作用,不会因个别领导人的变更或主观因素而使已经确定的工作、目标受到影响。“一把手”要认真贯彻十六字方针,牢固树立集体领导的观念,善于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运用集体的智慧开展工作:遇事要和大家商量,重大问题要充分酝酿、协商和讨论,通过会议决定,而不能自己或少数几个人决定。会议决定时,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不得个人专断,更不能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把班子集体凝聚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集体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没有集体领导,就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出科学决策;没有严格的个人分工负责制,集体决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集体领导就徒有虚名:“一把手”在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时,—方面,要强化集体领导意识,自觉将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下,一切重大的决策归于班子集体;另一方面,在决策实施中,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好个人的职责,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做,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

第四,要敢于并善于集中。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二者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没有正确的集中也就不会有科学的决策。江泽民同志指出,主要领导既要有魄力,善于在发扬民主的基础:果断拍板决策,又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善于集思广益,实行正确的集中。对“一把子”来说,既要把自己看成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充分发扬民主、平等议事、集体决策,又不能将自己完全等同于一般成员,在某个重要问题需要做出决定时,“一把手”必须负起主要责任,发挥核心作用,敢于和善于集中。

集中是一个归纳、综合、分析、整理各种意见,并从中发现真理、制定决策的过程。实行正确的集中需要很高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一把手”应该比一般人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这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吹尽黄沙始到金”。民主时,从谏如流,择其善者而从之;集中时,胸有主见,当断则断敢于拍板,两者相得益彰。当然,我们讲的集中是以充分发扬民主为基础的,它与武断和个人专断是有根本区别的。党委(党组)一定要有权威,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发动群众,做出的决策才能得到很好落实。权威不是自封的,而是靠坚决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靠坚强的集体领导、靠人格的力量树立起来的。在这方面,“一把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个有权威的领导集体中,“一把手”必定有很高的威信,有威信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整个班子才有凝聚力、战斗力,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一把手”如果遇事不能果断决策、上推下卸,文过饰非,不敢负责任,就不会有威信,班子其他成员也不会拥护、配合。

第五,要带头维护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团结也出干部。领导班子的团结,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领导班子一旦在团结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也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

第六,要带头维护中央的权威:“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是处理党内关系的总原则,也是党的根本组织纪律。

第七,要在实践中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当前,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是地方党委(党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遇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制度,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

第八,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同日寸,要切实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加强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坚决维护中央的领导权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四个服从”,最重要是全党服务中央。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切实保证党中央的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

(2)党的各级委员会要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要防止和克服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情况发生,又要反对遇事推诿,互相扯皮和无人负责。

(3)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挥民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决策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凡属党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的问题,一定要由全委会决策;凡属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问题,一定要召开常委会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我省各级纪检机关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在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监督机制上下功夫,为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提供政治纪律保证。

强化教育警示功能,建立健全深入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和纪检机关要把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坚持每年联系实际集中学习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带头讲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党课。把民主集中制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尤其是对新进领导班子的干部要重点进行教育培训。要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认真对照检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充分运用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深刻认识违反民主集中制的危害性。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一步提高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民主集中制的观念,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从而形成领导班子良好的民主作风,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局面。

强化制度规范功能,建立健全有效防止违反民主集中制行为发生的预防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运行,是维护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治本之策。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要在建立健全和促进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规范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和要求,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大力推行重大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全委会票决制,健全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相关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完善巡视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诫勉谈话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以及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相关制度。在认真落实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提高党务公开质量,促进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是制定落实防止和遏制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的制度规定,有效防止领导干部违反民主集中制和相关规定,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发生以权谋私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引导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自觉维护民主集中制,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形成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五是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六是进一步发挥领导班子中“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作用,提高民主集中制具体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监督检查功能,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督查机制。各级党委和纪检机关要强化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以领导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加强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各级纪检机关要认真开展对全局性问题、重大决策、重要干部推荐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发生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责成限期整改。巡视工作机构要把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作为开展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通过开展巡视,及时发现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严重影响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并报告上级党委或移送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作出处理。要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与机关作风建设评议相结合,通过多层次的自查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

强化优势互补功能,建立健全对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监督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涉及范围宽、领域广、对象多,必须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多管齐下,优势互补,形成联动机制。今年以来,针对当前监督主体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各监督主体之间信息不能共享,沟通不畅,导致一些本来可以解决在萌芽状态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变得严重的状况,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建立了省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职能联系紧密的多个省直机关和部门单位为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其职责和任务主要包括共享信息、组织协调涉及多部门参加的监督工作、研究监督工作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等六大方面,重点加强对省直单位和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强化纪律约束功能,建立健全查办违反民主集中制案件的惩处机制。各级纪检机关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加大查办违反民主集中制案件的工作力度,严肃惩处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要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中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违纪案件;严肃查办因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而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件;严肃查办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的案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在严肃查办违反民主集中制案件和实行问责追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1)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和集中是统一的。①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主,就不会有正确的集中。②在民主的基础上又必须实行必要的集中,离开必要的集中,民主就会失去正确方向和目标,人民当家作主就成了一句空话。③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就会出现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反之,如果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必然出现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2)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①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②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①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它是科学、合理、有效率的制度,它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发生失误也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不好,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需要统筹兼顾、协调配合、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需要以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实行的正确领导。”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原则和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论述,学习我们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学习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领导班子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各级党委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根据党章和有关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议事形式的职责权限,明确议事决策的范围,紧紧围绕议题确定、酝酿、讨论、表决等重要环节,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保证新班子从一开始就能够规范运行。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在畅所欲言、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努力避免决策失误。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是要根据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认真实行和逐步完善常委分工负责。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每名常委的工作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针对党委副书记减少后面临的新情况,明确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专职副书记的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独立负责;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自觉着眼全局、着眼领导班子全面工作考虑问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防止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切实增强合作意识,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补台”,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重大问题决策制度

一、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依据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局机关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规定,制定本议事制度

二、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议事内容

党组(行政)会议集体研究讨论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包括:

1、研究决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决议、文件和指示精神,并结合我局实际,研究提出落实执行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2、讨论研究以党组(行政)名义上报的文件,讨论研究以党组(行政)名义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和安排;讨论研究党支部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讨论研究以党组(行政)名义召开的各种会议的有关事项。

3、讨论研究我局重大工作部署,经济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

4、讨论研究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方面的重大事项,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及调整,股、室、队职能配置及调整方面的重要问题。

5、讨论研究我局中层干部、纪检组成员的任免建议;讨论研究对党员、干部、职工的奖励和处分的建议,讨论研究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工作监督中的重要问题。

6、讨论研究局机关较大经费的开支(一次开支在3000元以上),讨论研究重大项目和活动以及涉及职工福利等有关方面重大事项。

7、讨论研究党风、政风、行风纪律检查工作和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事项和重要工作。讨论研究局机关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方面的工作。

8、研究讨论其他需要局党组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三、议事程序及要求

1、党组会参加人员:党组全体成员、办公室主任列席参加,并负责做好领导班子的日常工作。

2、党组会召开的时间。党组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党组书记提出随时召开。

3、党组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确定会议议题。议题原则上由党组书记提出并确定,也可由党组成员提出,报请党组书记确定。

(2)会议准备。会议研究讨论的议题和主要内容材料。由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队准备。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会前要作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及协调,形成比较成熟的意见。党组会的召开时间应提前通知党组成员。

(3)会议讨论和决定。党组会由党组书记主持,实行一事一议。党组成员应全部参加,不得无故缺席。会议内容的相关题目应由分管负责人作简要说明,党组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在集体讨论后,对决定的问题要明确表态,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最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党组书记作出决定。

4、根据会议的需要,党组会议可请相关股、室、队负责人列席会议,列席人员可就相关议题充分发表意见,但无表决权。

5、会议应作好记录。党组会议记录,应使用专用记录本,写明会议名称、时间、主持人、参会人员以及会议讨论情况,形成最后决定意见。

6、对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党组会研究决定的,可由党组书记按上级要求,灵活处理,事后应及时向党组成员通报情况。

四、组织实施

党组会后应及时将会议决定,落实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并明确处理的时限和责任及要求,组织实施及处理的情况须在下一次党组会上通报。

五、纪律监督

1、经党组集体研究作出的决定,党组成员必须坚决执行,个人无权改变。对党组集体研究的决定,成员个人意见被否决后,允许保留,但在没有作出新的决定之前,必须认真执行党组会的决定,对不遵守、不执行集体决定,给工作造成损失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2、党组成员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和保密规定,除经党组同意公布的以外,不得向外传播或泄露会议内容、讨论及决定情况,违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列入党组成员工作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必备】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下一篇:琼阔如克小学民族团结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