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民主监督

2024-06-08

村级民主监督(共9篇)

村级民主监督 篇1

摘要:当前, 由于多方面原因, 在一些地方村级民主监督没有落实到位, 农村公共权力的运作, 处于弱监和虚监状态。要狠抓民主监督的落实,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监督的具体制度, 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 提高村级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主监督,提高,实效

村级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已经出台的中央关于村级民主的各项制度, 对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如果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村民自治的运作就能更有效、更健康, 农村事业的发展就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但事实上, 在不少地方,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苍白无力, 做了表面文章, 没有真正的落实, 在“四个民主”环节中成了最薄弱的一个。比如, 有的村委会不是通过村民会议决定一些重大事项, 而是过多地行使了行政决定权力。部分乡村在村务公开中“犹抱琵琶半遮面”, 只公开那些没有问题或问题不大的事情, 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 则遮遮掩掩不愿公开。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真正让民主监督的作用充分显现出来。

一、村级民主监督为何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者监督能力受限

一是监督机构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是村民行使民主监督的主要机构。但仅凭这两个组织, 不可能使民主监督很好地落实。为此, 农民在实践中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等具体实施民主监督的机构, 但在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未对这几个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做出相应的规定,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这几个监督机构很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左右, 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二是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独立的组织保证。多数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没有实际负责人, 其活动由基层党政领导指挥。个别地方干脆由村委会主任兼任负责人, 基本上不代表群众。三是村民的民主监督缺乏国家机关的有力依托, 村民的民主监督主要是自发的政治行为。上面的指导是单向性的, 村民在民主监督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向谁求助, 不能形成民主监督的有效循环系统。

2.民主监督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农村基层存在着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 只注重如何按照上级和领导的要求去做、去完成任务, 很少重视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村民的民主权利很少得到尊重。在村务管理中能人决策、封闭管理、朝令夕改, 仍然是一些农村干部的工作习惯, 很难从村民自治的理念出发, 还村民以知情权, 提高村务的透明度, 没有学会运用民主的程序解决村里的重大问题, 大大损害了民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得不到充分行使。与此同时, 有相当数量的村民民主监督意识还处在朦胧状态, 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民主政治上有哪些权利, 也不珍惜这些权利的存在, 更不知道如何去行使, 往往把民主监督权视为是身外之物, 常常被忽视。所以不到利益矛盾比较尖锐的时候, 民主监督难以发挥作用。

3.农村经济落后, 监督机制的运转缺乏保障

在我国, 虽然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农村现代化的步伐仍然非常缓慢。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经商, 留在家里的是老人、儿童或妇女, 致使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难以召开, 即使召开, 由于老人、妇女的议政能力较弱, 所以效果也不好。同时, 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 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的误工补贴, 许多村都无法兑现, 因而, 有效的制度也就落实不了。最主要的是, 农村经济落后, 导致农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民主政治意识较差。

二、加强农村民主监督, 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 加强领导, 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发展农村经济

(一) 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的各项具体制度

要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的各项具体制度, 实现村级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要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 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 建立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各项村级民主监督的具体制度, 做到有制可依, 按制办事。

1. 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公开性是实现民主的主要特征之一, 也是实现民主管理的前提之一。实行村务公开, 既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 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推行村务公开,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 要使这项工作顺利进展并长久地坚持下去, 要注意抓好两个问题:一是村务公开制度要规范。制定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要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 内容要具体, 规定尽可能量化、细化, 便于干部群众执行。二是突出抓好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和集体资产公开。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的管理, 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 广大群众对此非常关注。村务公开要真正行之有效, 必须有一套系统健全的管理机制, 包括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村务公开保障机制应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确定村务公开的有关事项, 比如村务公开由谁来组织实施、以什么形式、公开的内容等。建立村务公开监督机制首先要建立村民监督机制, 对群众提出的问题, 要认真对待并认真解释和答复, 充分依靠村民。其次要建立乡镇监督机制, 乡镇有关部门要抓好对村务公开的督促、协调、检查、指导工作。建立村务公开责任追究机制, 要层层落实责任。对在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或引起村民强烈不满的问题要认真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 坚持和完善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 村委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委会向村民报告工作要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过去工作情况, 包括年度 (半年) 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 上次村民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 完成乡政府交办的各项行政工作情况以及各项工作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的工作情况。要认真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提出今后工作设想和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的具体措施。由于村委会向村民报告工作是村民了解村务, 参与村务管理、决策的重要途径, 因此, 要把它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3. 建立和完善村民民主评议制度

村民民主评议村干部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落实,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检查指导。评议的内容要具体, 包括村干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情况;维护集体和村民利益情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情况;廉洁自律秉公办事情况;村干部任期目标及当年目标实现情况;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情况等。评议会由村民委员会召集, 乡镇领导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两委班子成员分别进行述职报告, 到会的村民代表填写村干部民主评议表, 汇总后作为年度村干部考核和评定村干部报酬的重要依据。要根据评议调整村干部的报酬、奖金、职务, 不满意率过半者可以通过村民大会罢免。村干部失去村民的信任, 不能继续作为村委会成员。如触犯刑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不按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的;滥用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权力, 贪污或侵占村集体财产, 或在土地承包等村里事务中, 明显处事不公的, 或以权谋私, 在村民中造成较坏影响的;缺乏社会公德、作风不正、道德修养低下, 不宜再担任村民委员会成员的, 等等。

(二) 发挥监督机构特别是“两会”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是《村委会组织法》明确了的村中事务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村民会议由户口在本村年满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这就使得村民会议具有广泛性、直接性和权威性等特点, 是全村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组成, 村民代表每10户左右推选产生一名。村民代表可列席村委会会议, 了解村务, 发表意见。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直接监督村委会工作, 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 参与村务决策。

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等机构是实行村务监督的有效形式。要就村务监督机构的机构设置、产生办法、权力和职责、任期及待遇等内容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并以村民自治章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为村务监督机构的产生奠定坚实的群众和法理基础。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应由全体村民会议选举产生, 这样可以防止少数村民代表徇私舞弊, 减少某些不法分子企图暗箱操作的的可能, 增强了委员们在工作中的合法性, 以保证监督工作的力度与效度。此外, 在村务监督的实施过程中, 一旦有五分之一的村民联名表示对某监督成员不满意, 在确保该成员确实渎职的情况下, 可以启动罢免程序。

近年来, 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切实的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浙江省衢州市航埠镇实行的“两监督一赔偿”制度就是典型的一例。“两监督一赔偿”制度是两项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与一项干部行为民事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的总称。“两监督”就是在村庄层面建立村民代表工作组, 按照相关村级规章对村民委员会的村务管理活动进行事权监督;建立民主理财小组, 依照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委会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财权监督, 促使村干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办事。“一赔偿”即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委会成员不按规定决策、管理、审批等给村集体经济造成损失的, 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这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三) 加强领导, 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民主素质

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级民主监督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 把村级民主监督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议事日程。精心部署, 采取得力措施, 帮助和指导村级组织把有关制度建立健全起来, 并经常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要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政策、作风教育, 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掌权、为谁谋利的问题, 自觉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加强推行民主监督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农村基层干部懂得民主监督的意义, 明白民主监督的力量, 学会运用民主监督的方法, 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武装起来, 去攻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关。

要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权利教育, 唤醒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 让广大村民真正理解民主与监督的含义, 懂得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个人利益的密切联系, 从而增强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 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 提高监督能力。

(四) 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对村民民主监督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村民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他们参与村治的情况。“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当村民民主监督成为村民实现并维护自己经济利益的手段时, 加强民主监督便成为村民自觉的愿望和行动。要大力发展村办集体企业, 繁荣农村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 集体控制的资源相应增多, 村民参与政治的回报大于投入, 村民才能更多地参与村委会干部选举、村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 村民的利益才会被激活, 一旦有了利益纷争及表达的需要, 他们自然会积极介入到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环节中来。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组织和农民协会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 农民集体行动起来, 形成集体制约力量, 有助于规范村委会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赵达军.深化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J].政策, 2005, (03)

[2]刘德洲.监事会使村民监督权由虚变实[J].乡镇论坛, 2007, (05)

[3]张培鲲, 李向富, 李洲.村账乡管并非合法[J].山西农业 (村委主任) , 2007, (03)

[4]邓秀华.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权益保障要点[J].企业家天地, 2006, (12)

[5]韦日伟, 良纪.广西融水良寨乡:村级"钱柜"巧挂三把"廉政锁"[J].农村.农业.农民 (A版) , 2007, (02)

[6]吴黎宏.推进农村管理民主需要完善农村民主制度[J].社科纵横, 2007, (03)

[7]张磊.村务监督与村民自治--浙江省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个案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3)

村级民主监督 篇2

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重要保障。我们作为村级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调研组的组成部分,重点对我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并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作了一番思考,以期给完善村级民主监督工作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目前村级民主监督的主要特点

1、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普遍建立。全区505个村除个别新建村外都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理财小组(财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工作基本落实,各地通常采取监督小组成员列席村两委联席会议的方式审理村财务收支情况。在本届村两委换届过程中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得到完善,村民代表对村务的监督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发挥。特别是村务管理“五步工作法“的实施,为民主监督进入重大村务的决策过程建立了平台,村民对村重大决策的监督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

2、村务公开与财务监督扎实有效。衢江区(衢县)自1998年推行村务公开工作以来,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常抓不懈,区里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督查,乡镇每季一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使我区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及公开的时间都比较规范。尤其是大多数村在财务如实公开和逐笔公开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堵住了不合理开支,同时使得群众心中明白,给了干部身上清白。2003年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全面推行,为村级财务监督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各乡镇(街道)代理中心每月(季)对各村报送的票据、凭证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入帐,手续不全的退回补办,违反制度的及时查处纠正。然后由代理中心提供财务公开表,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查后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据统计,仅2006年上半年全区共退回票据1700余张,涉及金额120多万元,其中补办手续的票据1540张,涉及金额近90万元;重新办理的票据135张,涉及金额20万元;违规票据27张,涉及金额2.3万元。

3、重大村务监督日趋完善。据调查了解,近年来我区随着“五步工作法”的全面推行,凡是有重大村务的村,在决策上,以及决策的实施中都能按照民主管理的要求办理。凡是涉及村集体公益事业、工程建设、租赁、承包等重大事项基本上都能依照规定程序办理。村民民主监督功能在民主决策这个环节上得到了较好运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民主监督意识淡薄。一方面农村基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着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只注重如何按照上级和领导的要求去做、去完成任务的,很少重视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村民的民主权利很少得到尊重。一些村干部没有学会运用民主的程序解决村里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一些村级主要领导不想办的、大部分村民们却很想办的重要事项提不到议事日程上,大大损害了民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没有真正摆脱少数人说了算或个别人说了算的局面,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得不到充分行使。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村民民主监督意识还处在朦胧状态,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民主政治上有哪些权利,也不珍惜这些权利的存在,更不知道如何去行使,往往把民主监督权视为是身外之物,常常被忽视。

2、监督方法单一,涉及面比较窄。目前我区村级民主监督大多停留在财务监督上,而且主要采取会议审查方式开展监督,由监督小组成员(大部分村)或监督小组长(少数村)列席村两委联席会议,审查村财务收支情况。民主监督涉及面仅仅限于决策环节和部分管理环节。在村民自治的四个环节中,民主监督的保障作用在民主决策环节中发挥的比较好,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环节上还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尤其是在选举工作中民主监督的作用基本上没有得到发挥。主要原因是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的依据,党支部难控制,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见不能在自治组织内得到集中并发挥作用。另外,一项监督村干部的好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没有很好落实,参与面窄,有的乡镇采取应付的方法,起不到评议工作应有的作用。原因是评议的操作程序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评议结果的运用难到位。

3、指导上缺乏系统性。区、乡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对村级民主监督负有指导责任,各系统也经常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给村级组织作具体指导,但是,村级监督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向谁求助。原因在于乡镇一级目前没有明确谁来牵头负责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指导,因而使得上面的指导行为成了单向性的,不能形成系统性的有效循环动力。

4、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监督机制的运转缺乏保障。目前,我区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大部分村的年收入在三万元以下,一万以下上的村占三分之一左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者监督小组会议的误工补贴,许多村都无办法兑现,因而,有效的制度也就落实不了。

三、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的思考。

1、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认识。要补好民主权利教育这一课,这是最紧要的。要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权

利教育,唤醒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让广大村民真正理解民主与监督的含义,懂得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个人利益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的监督能力。另外,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懂得民主监督的意义,明白民主监督的力量,学会运用民主监督的方法,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去攻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关。

2、完善监督机制,扩大监督层面。目前我区的村级民主监督组织主要有村民代表会议和民主理财小组两个组织,而且村民代表会议一般由村委会召集,不是相对独立的监督组织;村民理财小组又是从村民代表中产生专门从事财务监督的专业小组,不承担其他方面的直接监督任务。因而,仅凭现有的监督组织很难把村级民主监督抓到位。针对当前农村实际,可以考虑在现有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即:建立村民代表会议下的民主监督理事会,将财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纳入监督理事会。民主监督理事会由3-5名村民代表组成,其中设会长一名,实行任期制,与村委会平行且同期同届,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其成员有权列席或参加村“两委”会议;有权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两委”决定提出废止建议,并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时承担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消除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误解,以及参与组织评议村两委干部等使命。

3、健全指导体系,确保上下连通。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级民主监督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乡镇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民主监督理事协调小组,实行纪检、组织、民政、财政、政法、农经等各线密切配合、协调互动的工作指导机制。同时建立民主监督理事会例会制度。村级民主监督理事例会,每月(季)结合(村联席办公会议)召开一次,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乡镇每月(季)召开一次民主监督理事协调小组会议,就民主监督理事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听取各村民主监督理事会的情况汇报,对各村反映的问题或者群众提出的建议,研究解决办法,然后协调小组抽调人员巡回各村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4、实行责任追究,确保监督到位。区里统一制定村级民主监督工作过失责任追究制度。对村两委领导出现管理上的过失行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检查,并限期改正;对不及时整改,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集体经济利益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村民监督理事会(监督小组)成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监督不力,给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除批评教育外,村两委可提议村民代表会议予以调整。

5、制定监督办法,规范监督机制。为使村级民主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区里可以考虑制定村级民主监督实施办法,对监督内容、监督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以便于基层操作,便于检查指导和考核,保障基层民主监督到位。

村级民主监督 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35

1开展村级财务预决算工作的重要意义

1.1避免村级财务开支的随意性

财务预决算是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全年财务预算可以保障各项重点支出的可行性,从而实现村级组织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因此,开展村级财务预决算工作能够有效避免村级财务开支的随意性,达到规范村级资金运行的目的。

1.2有助于落实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开展村级财务预决算工作不仅要求村级组织在进行各项开支时要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尽量做到厉行节约。同时还能杜绝开支随意性的现象,使资金真正运用到农村工作中去,发挥其最大效益。

1.3有助于增强村级民主,维护社会稳定

村级预算的制定要经村社员(村民)大会或社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形成决议实行;村级预算的落实情况,要接受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社员(村民)会议或社员(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年终村级决算,也要经过一个民主过程。无论预算的制定、落实,还是年终决算的结果,都要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因此,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可以提高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科学性,提升村级民主理财的质量,增加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最终达到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2农村财务预决算的基本程序

2.1预算

预算外追加项目也要严格履行程序。首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追加项目方案,经村级“三委”班子、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由社员(村民)会议或社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镇)、街道备案。

2.2决算的基本程序

摸清底数。对村集体组织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清账、查库,核实资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如实调整账目;核实收支。对于全年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全面的查对核实;清理往来。对结算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应收的款项要积极组织催收,应付的款项及时归还,为年终分配作好资金准备;收支决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支成果是通过收支相抵的结算来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收集各项收入,在抵扣各项支出后的剩余总额就是当年度收支的结余额,如果负差额则是超支总额;决算报告。将全年决算结果如实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3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的范围

3.1收入预算项目

生产经营收入;承包、租赁收入;企业上交收入;土地补偿费;财政补贴;上级拨款;一事一议筹资收入;其他收入等。

3.2支出预算项目

生产经营支出;生产建设性支出;公益福利性支出;管理费用;分配支出;土地补偿费支出;专项支出;一事一议筹资支出;其他支出等。

4如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预决算

4.1加强领导,认真落实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办法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保证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要担负起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职责,指导预算的落实,监督预算的执行。村级领导要按照程序认真贯彻执行预决算管理办法,做到精心准备、周密计划,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办法的顺利实施,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2发扬民主,强化透明

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制度,必须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社员(村民)会议或社员(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管理作用。村民主理财小组要把好审核关,对日常开支,根据预算情况进行审核,超计划开支应予以制止,对重大项目的支出,一定要坚持限额控制。社员(村民)会议或社员(村民)代表会议要定期检查村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让村级组织成员积极参与村级财务预决算的制定和实施,年初预算、年终决算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要定期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增加透明度,促使财务预算规范化、科学化。

4.3明确责任,确保实效

为贯彻和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各乡(镇)、街道要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村级领导的责任,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乡(镇)、街道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会计服务中心的职能,对所属村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审计各村的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坚决纠正,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汇报,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办法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 篇4

一、审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到位。

一是对集体资金控制尚有缺陷, 个别村收入不及时缴存银行、违反规定多头设立银行账户, 个别村公私款不分、坐支现金、白条抵库的问题依然存在, 审计发现一村委会白条抵库13张, 共37, 750元, 白条抵库达10年;二是集体资产、资源粗放管理, 大部分村、社区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登记、保管制度, 保管不善导致资产流失, 账实不符, 少数村存在违规处置资产资源、联防队另设账套核算、账外设账核算集体资金, 集体工程由村老协会、基建组负责管理发包问题。

(二)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不到位。

工程没有实行公开招投标、分散承包、小额工程没有签订承建合同、未按合同规定进度付款、预借工程款未及时结算导致白条抵库、以现金支付大额工程款、入账票据不规范、工程完工无验收结算、拖欠工程款未结算入账等问题依然存在。采用不含税办法承包工程、领取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未能开具正式票据是村级建设的普遍做法, 成为村级财务管理中的一大漏洞。

(三) 村级债务保持较大数额。

从债务构成看, 占比最大的是未兑付的征地补偿款, 由于存在群众拒领征地款问题, 款项或存折暂由村一级干部、镇财会代理中心、银行等单位或个人保管, 在资金管理、账务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还有就是部分历史欠账以及村集体举债建设或者拖欠的工程款形成债务, 由于时间已久, 部分已形成呆滞账。

(四) 违反财务制度问题时有出现。

一是报纸杂志征订费用超标准报支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村为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订阅报刊费用在村财政列支, 个别村每年征订费用达万元以上, 远超2, 000元的征订限额;二是村组“零”接待制度执行不到位, 个别村大额接待费未批先用, 待报账时才补办报批手续, 或存在多次使用一次报批入账, 个别村还存在报销票据不规范问题;三是财务计划执行不到位, 大部分村未能在年初编制财务收支计划, 即使制定也未能按计划执行, 特别是重点资金开支无民主、无计划、无安排, 完全由村主要负责人说了算, 开支随意性较大;四是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 部分村、社区财务公开资料未能按要求张贴上墙, 一些村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

二、原因分析

(一) 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代理会计工作量大, 工作压力也大, 但普遍工资待遇水平不高, 多数镇、街道没有协助他们办理社保、医保, 造成人员流失严重, 自2006年以来晋江共有27名村级代理会计自动离职, 更换率达65%, 代理队伍不稳定, 导致会计核算缺乏连续性, 履行会计控制、监督方面不到位, 会计科目核算运用不准确、自制凭证入账、超范围和标准支付现金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从报账员队伍情况分析,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是村级报账员队伍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村级报账员在每次村级换届选举后, 都要面临一次大换血, 很大一部分熟悉业务以及“不听话”的业务人员都会面临替换, 而新换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有的甚至不懂财务, 根本无法独立开展工作。

(二) 镇村两级沟通协调不够。

一是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个别村干部认为实行村财代理服务是政府强制行为, 自己花钱还要受别人管, 太不方便了, 加上委托代理后办事程序较为规范、复杂, 为了一笔款子需要跑银行、跑代理中心, 往返几趟, 搞得村干部意见大;二是代理会计在履行职责过程中, 对一些手续不完整票据给予退回要求补办手续, 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据根据有关规定予以抵制或者没收, 而村级财务人员没有向村干部进行详细说明, 造成村主干以为代理中心有意刁难, 影响了代理中心与村集体关系;三是为了避免代理中心监管, 个别村从自身利益出发, 有意截留部分收入不入代理账目, 在村集体另行设账, 报销不合理开支, 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 势必形成农村财务监管盲点。

(三) 民主监督管理机制缺位。

全市仍有少数村、社区没有成立村务监督小组, 有110多个村、社区村务监督小组组长由村主干兼任, 财务审批权和监督权集中在村干部手中, 形成了既当球员又当裁判员的怪象;从监督小组运作情况看, 存在着村民参与意识不强问题, 很多地方村务监督小组理财时, 未能组织监督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仅由组长一人代行职责, 另有部分监督小组成员存在“好人思想”, 只管盖章, 根本不管内容合法不合法, 合理不合理, 其结果直接导致财务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四) 审计监督不够规范、健全。

根据《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规定,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职能由农业局经管站实施, 但经管站人少事多, 每年仅能安排对少数信访比较严重的村进行审计, 在遇到离任审计时, 就必须依靠镇、街道力量实施, 这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独立性不强。镇、街道由于没有专职审计机构, 抽调参加离任审计的对象基本都是财经办、农业服务中心、代理中心等人员, 这些人有的是村级财务的指导者、监督者, 有的是村级财务的具体操作者, 形成了自己审计自己的问题, 不但违反了审计独立性原则, 而且其审计结论也可能违反客观公正原则;二是审计专业水平不高。镇、街道从事村级审计的人员中, 专业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 审计方式还局限于以查处问题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规审计, 以评价和鉴证为目的的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开展得很少。审计方法和手段多为全面查账或群众调查, 运用统计抽样等方法,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很少运用;三是审计承担风险较大。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加上部分审计人员认识不到位, 审计行为显得很随意, 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走过场、赶进度问题, 程序较不规范,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的质量, 特别是在某些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 可能会带来被审计单位不认可审计结论而引发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风险。

三、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镇村财务管理队伍的稳定。

要通过提高代理会计的待遇水平, 最大限度地稳定财会代理服务队伍。建议参照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水平, 由政府拨出专项资金作为村级财会代理服务中心代理会计的业务补贴, 并给予办理社保、医保等保障待遇。同时, 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对村集体报账员实行聘任制, 由镇、街道财经办或代理中心负责年度业务考核后, 镇、街道聘任, 以便于保持村集体财务人员的独立与稳定。

(二) 加强政策宣传, 转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上级主管部门及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加大基层审计宣传力度, 让广大村干部认识到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增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 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 增强监督小组的参政意识, 让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同时对村主干、财务人员、村务监督组成员需要主管部门经常性地开展财经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提高他们依法履行财务管理、监督职责的能力, 确保其依法办事, 按章办事, 切实为广大群众谋利益。

(三) 健全内控制度, 切实发挥民主理财的监督作用。

一是代理会计要主动加强与村集体的沟通和协调, 杜绝因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了解, 致使账务处理不准确、不真实, 村集体设立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要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 尽量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村集体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上, 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二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镇、街道要指导村集体健全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 做到依法理财, 指导其按照要求抓好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接受村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村集体村务监督小组的指导, 提高他们对民主理财、民主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他们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责任感, 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机制真正落实到位。

(四) 整合各种资源, 着力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村级财务审计需要财经办、农业、村财代理等部门相互配合, 保证村财审计又好又快完成;二是要充实基层审计人员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审计工作机构, 有条件的镇、街道应设立基层专职审计机构, 配备审计人员, 确保专人负责;三是要抓好后勤服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做好审计人员的坚强后盾, 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无后顾之忧, 解决专职审计机构所需要的经费。审计专职人员不仅应该具备较全面的财会知识, 熟悉相关制度和法规, 而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协调、交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对此, 审计、农业部门要加强对镇、街道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田春栋.安徽省村级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4.9.

村级民主理财制度 篇5

一、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履行义务、遵纪守法、群众公认。民主理财小组由5—7人组成,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任期与村民委员会届期同步,可连选连任。

二、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

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权利,参与制定本村财务预算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受理村民对集体账目的质疑,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做出解释。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民主理财的基本内容

1、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情况。

2、集体资源发包、合同签订及兑现情况。

3、村级收入情况,主要审核发包收入、土地征(占)用收入等兑现情况。

4、村级支出情况,主要审核办公费用、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费用、借款利息等支出项目标准和金额是否合乎政策规定,政策性以外的费用开支压缩情况。

5、集体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审核固定资产和长短期投资是否账实相符、债权关系是否明晰准确。

6、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7、集体积累和收益分配情况。

8、集体财务情况;

四、民主理财活动的时间

村级理财每月进行一次,如遇重大开支的村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民主理财。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分别对本村半年收支和全年收支进行张榜公布,接收群众监督。

五、民主理财工作要求和纪律

1、民主理财时,理财人员要全部参加,方可开展工作。

2、民主理财人员要坚持原则、严肃认真,参加理财的人员在审核通过的原始凭证上签字。

3、理财人员参加民主理财活动可实行误工补助,误工补助标准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原则上不准不得超过15元/次。

对村级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农村经济,财务管理,财务监督,对策

农村财务历来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农村财务的好坏, 关系到农村能否健康发展, 关系到党风、民风能否根本好转, 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但是, 目前有些地方的村级财务比较混乱, 少数干部视集体财务为“家庭财政”, 乱支滥用, 集体资产被挪用、拖欠、损坏、贪污等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成为引发农村矛盾, 产生不安定因素的一个焦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混乱的村级财务状况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造成农村集体资财大量流失, 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同时严重影响了全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已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 造成村级财务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村级财务监督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从目前村级财务监督的现状来看, 财务监督薄弱是普遍现象, 有些地方甚至根本没有财务监督。

一、当前农村财务监督的现状

(一) 财会人员认识模糊, 不要监督

财务监督是财经法规赋予财会人员的神圣职权之一, 但有些村级财会人员根本不认为自己还有监督之责。他们认为自己无权监督, 他们满足于记记账、算算账、做做报表, 停留在财务核算职能上, 把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拒之门外。部分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也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忽视对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学习和运用, 忽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有的甚至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监督财务会束缚村干部的手脚, 挫伤干部积极性, 影响经济发展, 实在没有必要。

(二) 财会人员素质偏低, 不会监督

村级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业务素质低, 大多数村会计是“半路出家”边学边干, 未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 普遍存在记账不及时、不准确, 会计科目运用不正确或不齐全, 记账不规范, 票据管理混乱等现象。他们不会辨别经济业务的真伪, 缺乏敏感的洞察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严重影响核算的质量和监督的力度。二是文化程度偏低, 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不高, 他们只能机械地盲从领导的意志, 面对不正之风, 不但不能坚持原则、一身正气, 反而往往同流合污, 侵吞集体利益。

(三) 财会人员畏头畏尾, 不愿监督

有一部分农村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 事业心不强, 原则性不强, 存在着“多栽花、少栽刺”的老好人思想。他们除了对村领导惟命是从外, 对一般干部群众也怕得罪, 不能依章办事、依法办事, 唯恐伤害“感情”。他们在执行财经制度过程中前思后虑, 唯唯喏喏, 丧失原则, 甚至为违法乱纪者出谋划策, 大开方便之门, 大讲“哥们”义气, 俨然是“帮凶”。

(四) 财会人员理直气弱, 不敢监督

由于现行人事管理体制的某些弊端, 农村财会人员在村领导的强烈约束下, 很难发挥监督把关作用, 村级财会人员任免没经有关部门考核, 而往往是跟支书、村长换届走。今天张三当权用李四, 明天王五当权用赵六, 财会成了附属物。对财务人员的功过, 不是看实际业绩, 而是以领导的好恶认定, 坚持原则而葬送前程者屡见不鲜。有一个专业会计, 在执行财务制度上与村支书意见对立, 书记四处扬言:“有他无我, 有我无他”, 乡党委只好舍车保帅, 硬是把一个称职的财会人员换掉。可见, 这一体制下, 由于监督者是被领导者, 而被监督者往往是领导者, 使得有些财会人员明知开支不合法、不合理, 也不敢怒不敢言, 怕得罪领导, 被敲掉“饭碗”。

(五) 财会人员近亲繁殖, 不能监督

有些领导在选聘财会人员时, 不从大局出发, 尽打个人利益的小算盘, 把亲属、亲眷往里安排, 使任人唯贤变成任人唯亲, 人为地把村级管理人员的配备布局成了眷属型关系网。如有不少村的干部都是亲戚或自家人, 哥哥是村支书, 弟弟是村会计, 有的甚至支书、会计、出纳全由亲戚或自家人来把持。而这种眷属型财会人员当家理财往往忽视国家政策规章, 只以亲戚领导的意见为准, 根本不能发挥财会岗位的监督作用。另外也有不少村级财会人员尽管不是村领导的亲眷, 但和村领导的关系很好, 是村长、支书们直接安插或举荐的, 他们往往感恩戴德还来不及, 何况工资、福利、晋级、奖惩等待遇都掌握在村领导手上, 因此也不能够严格行使监督之职。

(六) 村级领导作风专制, 不让监督

财务监督是通过对财务收支凭证的审核实施的。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则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监督者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经济业务的操作者;二是经济业务的决策者。操作者实际上只是执行者, 主要的被监督者是决策者。监督者是财会人员, 而被监督者实际上就是村支书、村长, 矛盾的焦点和难点就在这里。有不少村支书、村长不懂财会知识, 不了解财经法纪, 不会以法理财, 财会人员提出的有关内控制度得不到村领导的支持。更有甚者, 其本人就是村里的“蛀虫”, 他们不但不能模范地执行财务制度, 反而以自我为中心, 率先违反财务制度, 对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并进行打击报复。而政府部门除非出现特别严重的问题才会过问。这实际上不能解决村级财会人员因实施监督而被打击报复等问题。这就出现了“顶得住的站不住, 站得住的顶不住”的现象, 因而, “一切听命于领导”的情形就出现了。

(七) 农经部门孤掌难鸣, 无力监督

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部门, 人员不到位, 到位人员兼职多, 农经业务实际上成了“副业”, 多数做的是乡镇面上的中心工作。由于农经部门力量薄弱, 要管理到每个乡村角落, 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 农经部门地位不高, 权威性不强, 依法管理时往往管得住“小偷”却约束不了“大盗”。国家有关部门的乱伸手和基层党政领导的乱批款时有发生, 负责农村工作的地、县领导机关, 平时对农村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一旦危及安定团结便心急如焚地狠抓几下, 一旦安静下来, 又“万事大吉”, 过后长期无人问津, 多年来, 都是如此循环往复。再次, 财政、税收、农经等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足, 以及少数农经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 工作作风不实, 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经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监督的职能。

(八) 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无法监督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是管好农村财务的基础。有的村未能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虽建立了财务规章制度, 但不落实, 不考核, 形同虚设。因而使得村级经济活动及财会工作本身均处于以可操作性弱的规章可依的状态, 致使村级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内部约束, 造成了大量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九) 民主理财有名无实, 无效监督

实行民主理财, 本该是管好农村财务的关键, 但是有的村民主理财组织有名无实, 极不健全。一是“书记村长财务”现象普遍, 有账不算, 算了也不公布, 即使公布, 或是内容不全, 或是弄虚作假, 走过场。二是监督小组人员由当权人指派, 无群众代表参与。这样, 当家人、管家人、监督人全都是“自家人”, 缺乏真正的民主, 使群众不信任, 未起到民主监督的效果。三是有些村文件上有村民监督小组, 实际上连监督小组成员自己都不知道, 很显然, 完全是应付上级检查验收的表面文章。也有些村根本没有建立民主理财组织, 更谈不上民主监督。

二、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变不要监督为我要监督

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是财会人员的基本职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政策法规明确规定财会人员对本村的经济活动具有财务监督权。村级财会人员和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基层领导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和有关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提高思想觉悟, 克服畏难情绪, 积极地担负起财务监督的重任。

(二)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 变不会监督为善于监督

要加强村级财务监督, 必须加强财会人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提高财务监督的本领。首先, 财务人员应不断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树立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 才能大义凛然地履行财务监督之责。其次, 加强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核算手段等方面下功夫, 使自己既熟悉政策法规, 又精通财会业务,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有力监督。第三, 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在职财会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讲授财会核算的基本技能, 更要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财务监督的方法, 开展一些典型案例剖析和讨论, 以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 改革财会管理体制, 变不敢监督为大胆监督

要强化村级财务监督, 必须改革现行财会管理体制, 赋予财会部门一定的独立性。财会主管、会计的任职须取得县农经部门和县财政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他们的任用和解聘也必经上级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同意, 即报乡镇农经部门或财政部门同意才行。出纳员、实物保管员的任用和解聘由财务主管提名, 村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总之, 要改革目前支书、村长说了算的现状, 适度地避开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的利害冲突, 淡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目前, 有些地方对村级财务实行“村账乡管”的财会管理模式, 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 强化了财务监督的力度, 增强了财务的透明度, 有效地遏制了财务收支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 是一个好方法。

(四) 革新村干部人事制度, 变阻挠监督为支持监督

无数事实证明, 凡是财务管理混乱的村, 村领导、村干部往往好不到哪里去, 大多数财务混乱的村, 正是部分村领导、村干部在作怪。有些村干部思想意识不纯, 存在捞一把的思想, 他们独揽财权, 以权谋私, 并且阻挠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影响农村稳定。笔者认为, 村级财务监督, 就目前而言, 主要就是监督书记、村长等主要村领导的财务行为。因此,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村长等主要村干部的素质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关健, 也是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史以来, 村官一直是土生土长, 笔者认为, 选拔村干部应该解放思想, 广开才路。首先, 可以从本村择优提拔;其次, 可以从乡镇干部中任用;再次, 也可以从国家机关分流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下岗、待岗人员中聘用。总之, 只要热心农村基层工作, 懂得农村经济, 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 都可以聘用。大学生应聘居委会干部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大学生应聘村干部也应是可行的。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 城乡差别的缩小, 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 不限地域、不限户籍关系, 只要德才兼备, 公开招聘村干部, 竞选村干部, 应该是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唯有这样, 才能优化村级领导班子。村级领导班子素质提高了, 就能充分认识到聚财、用财、理财的必要性、重要性, 也必将在工作中不但自觉遵守财经法纪, 而且积极支持财务监督工作,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并通过必要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充分调动村干部当家、财务人员管家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群众放心、干部高兴, 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 加大财会法规宣传力度, 变不让监督为放手监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如何营造一个让被监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欢迎财务监督的氛围, 是强化财务监督的一条有效途径。“十五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加大反腐斗争的力度, 进一步整顿财经纪律, 这都是有利于开展农村财务监督的良好社会环境。目前, 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 加大财会法规宣传力度, 使村领导知法、懂法、守法, 使人们特别是村干部们在观念上改变财务监督是关、卡、压, 是找茬, 是多管闲事, 是故意和谁过不去等错误认识, 明确村级财会人员是村领导的得力助手、参谋, 他们协助村领导管好财、理好财, 才能使村级集体经济活动合理、合法, 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群众爽心、干部省心, 这既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也是对村领导工作的最大支持。能认识到这一点, 村领导就不会把财务监督同调动领导工作积极性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对立起来, 并且放手让财会人员监督, 自觉接受财会人员和广大群众的财务监督, 支持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财务监督权, 积极配合乡镇农经、财政部门搞好财政、财务监督。

(六) 增强农经部门监管力量, 变无力监督为有力监督

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县乡两级农经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但目前农经部门监管力度明显不足。首先, 应稳定农经队伍, 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切实解决人员配备不足, “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其次, 要不断提高农经人员素质, 更新知识, 特别是要加强财经法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提高执业水平。再次, 有关法律、法规要明确县、乡两级农经部门对本级财务的监督检查权和处罚权, 使农经部门有能力采取强有力的制裁措施或惩处手段, 提高权威性, 增强执法力度, 以解决目前有的村组织对农经部门审计查出的问题或改头换面重新作假, 或硬是顶着不办, 致使财务监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状

(七) 发挥职能部门各自作用, 变单一监督为综合监督

县、乡两级财政和农经部门, 应建立既合作又分工的良好合作关系。财政部门应侧重于制度的制订和人员的考核任免, 农经部门应侧重于业务辅导和检查监督。农经部门除了负责日常的村级财务辅导和检查监督外, 次年初第一季度, 农经部门和财政部门应统一组织年审, 以年审确定“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和“优秀农村财会工作者”的名单, 并予以表彰奖励, 对经年审确定为财务管理混乱村的主要领导, 要依据工作考核目标, 落实责任, 依章处理。对不称职的财会人员应依责任大小, 给予批评、教育、处罚, 直到取消任职资格。

(八) 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变无法监督为依法监督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有章则有序, 无法则混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而建立和健全分工明确、职责严明、协调有序、配合密切、机制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是保证集体资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措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变“人治”为“法治”, 使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依法治村、依法治农、依法行政的思想觉悟, 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之需。

(九) 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变无效监督为高效监督

要管好农村财务, 民主理财必不可少。各村应建立和健全由群众选举产生的有威望的村民代表为主、有关村干部参加的村民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小组定期 (至少每季一次) 开展对本村的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业务的逐笔审查。审查同意的才能列支, 群众不同意的开支, 要由干部自己负担。年终, 监督小组要进行全面的财务检查和清产核资。监督小组要将每次的审查结果向村民张榜公布, 同时向乡镇农经部门和财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三、结语

总之, 农村财务管理, 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但只要广大财会人员责任心强, 依法进行财务监督;村级领导以身作责, 自我进行财务监督;乡镇党政领导充分重视, 坚持行政监督;广大村民积极参与, 实施民主监督;农经、财政部门尽心尽职, 强化审计监督, 那么, 村级财务必将从混乱逐步走上规范, 从而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宪威, 林雪.对农村会计工作和农村财务监督的思考——以重庆彭水县为例[J].农家之友, 2009, (4) .

[2]章海锋.对村干部的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探讨——以余杭区村级财务监督实施情况为例[J].浙江现代农业, 2010, (3) .

[3]师高康.加强指导强化监督稳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J].农村经营管理, 2010, (3) .

[4]贾峰.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农业·农民, 2010, (6) .

村级民主监督 篇7

一、存在问题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民主理财工作难开展

多数村民和村干部认为, 民主理财小组是顺应上级财务规范管理的要求而设立的, 没有实际意义, 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只要有村委会审核把关就行了。因此, 这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成了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正常开展的“绊脚石”。

2. 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偏低

部分村选举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时, 只注重当选人的品德与威信, 忽略了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选出的民主理财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文化程度偏低, 无法参与理财和行使监督的权力。

3. 素质不高, 制度不全, 制约民主监督职能的发挥

大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务专业知识, 无法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再加上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与完善的村级财务审批制度, 致使理财工作无章可循, 工作难以开展, 不能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有效监督作用。

4. 没有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村民主理财由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有的村委会没有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 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人员组成民主理财小组, 出现对村经济事务不会管、不敢管的状况, 失去了真正民主监督的意义。

5. 民主理财不规范, 民主监督不到位

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民主理财流于形式。理财不是按照规定程序召开例会进行审议, 而是按照村委会的指示将村干部签过字的票据加盖审核章了事, 民主监督组织成了村委会的办事机构, 民主监督名存实亡。

二、对策建议

1. 重视村民主理财小组组织建设, 明确理财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相关要求, 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年轻化、知识化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 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 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 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 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 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做出解释。

2. 强化培训, 提高素质水平

要定期对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与财务管理能力, 把他们培养成懂财务、会看账、能审计的农村财务监审行家里手。

3. 规范程序, 强化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 切实做好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工作。要健全村级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严格实行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村财收入统一使用福建省农业厅监制的《福建省村集体专用收款票据》, 实行乡镇经管站收款收据的统一领用、核查、销号、归档, 防止白条抵库。村财支出原则上应取得合法的原始凭据, 并要有经手人、验收人 (证明人) 、审批人签名及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方可报销入账;每个村报帐员每月将原始凭证分类、汇总报送乡 (镇) 会计代理服务中心审核记账。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 乡 (镇) 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不得入帐, 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并视情节予以追究责任。

4. 推行民主理财巡查制度, 强化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

县乡两级农经管理部门要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视检查, 直接参与村级民主理财活动, 监督指导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村级民主理财和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 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

5. 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村级民主监督 篇8

一、基本做法

㈠宣传动员, 加强业务培训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县、乡两级对开展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 消除村干部思想顾虑, 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 县经管站编写了《古浪县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资料汇编》和会计实务培训资料, 举办了全县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培训班, 对各乡镇农经干部、村财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共举办培训班26期 (次) , 培训人员412人 (次) , 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㈡善配套制度, 强化监管力度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县上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制定了《财务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 印发乡村贯彻执行, 从而为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㈢扎实清理财务, 签订委托协议财务清理是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面广量大, 情况复杂, 县上业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 深入乡镇, 督查指导, 各乡镇采取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集中攻坚的方式对各村1999年以来的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 清理方法做到了“五结合”, 即:查死账与查活账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查收入与农民减负相结合、查支出与反腐倡廉相结合、清理财务与处理遗留问题相结合, 清理结果达到了“五相符”, 即: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并将清理结果及时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经统计, 全县249个村, 核实有物无账固定资产845.6万元, 村级债权2135.8129万元, 债务1891.7381万元, 处理落实各类经济纠纷及遗留问题63件 (起) , 处理并追缴违纪违规资金12.3万元, 核销呆账死账23笔5.6万元, 通过财务清理, 摸清了家底, 核实了村组账务, 解决了遗留问题, 为村会计委托代理和民主理财奠定了基础。财务清理结束后, 村委会与乡镇农经站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书》, 办理了财务交接手续, 委托代理会计依据交接的会计资料, 根据《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 设置了规范的会计账簿, 全县249个村全部按新会计制度操作运行。

㈣统一会计账簿, 规范会计核算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后, 代理会计按规定为各村统一设置了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四账”和固定资产登记簿、劳动用工登记簿、农户往来清理登记簿等“三簿”。统一采用由省业务主管部门监制的账表据册, 统一采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村出纳按规定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定期与代理会计对账;2005年组织代理会计分山、川两片进行了现场培训, 向记账规范、管理运行好的乡镇学习观摩, 进一步提高了代理会计的业务水平。

㈤完善监管机制, 强化专项审计自2003年全面推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以来, 我县每年组织人员, 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县监察局、财政局、农牧局等单位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重点对农税附加收入和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使用、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等进行逐项逐笔审计, 做到“四结合”, 即:审计监督与财务公开相结合、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与民主理财相结合、与跟踪整改相结合, 使农村审计初步实现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较好的发挥了农村审计职能, 有效地遏制了村级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中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提高了村级组织民主理财水平, 消除了干群矛盾, 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形成了干群同心, 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工作成效

㈠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实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后, 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账目不清、财务管理乏力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农村财会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会计行为逐步规范, 会计队伍有效稳定, 理顺了村级财务管理体制, 促使村级财务在严格监管机制下健康运行;同时县乡两级筹措资金, 为各村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柜, 做到了制度上墙, 从而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㈡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形势下, 维护和保持农村稳定, 巩固和加大基层民主, 完善公开办事制度, 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尤为重要和关键。实行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抓住了群众最关注的集体财务收支这个矛盾, 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 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民主理财制度的落实, 保证了农民群众真正拥有集体财务收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 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无疑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村级民主监督 篇9

1 民主评议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开展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的源头, 是B镇从1968 年开始, 坚持了40 多年的民主评议村财务有关好做法。C村是A县的一个普通小山村, 有121 户人家, 山林面积13803 亩, 村经济以木材、毛竹、茶叶为主。从1968 年起, 由村民群众公开民主评议村级集体经济收支, 纠正财务管理中一些不合理做法, 从当年的评玉米、评蕃薯发展到如今的评资金、评工程。但由于制度执行中有不完善之处, 在一些行政村的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不规范, 影响了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一是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村财务管理上“一把手”说了算, 民主理财和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监督理财小组实行季末审核签字的村不多。特别是有些村招待费用开支、用车开支整年结算, 没有具体经办人员, 票据的真实性难以反映。二是票据管理不够规范。有些村收入票据数量控制不严、核销不及时、作废收据管理不严, 还有个别村存在着收入不入账的问题。

1.2 非生产性开支严重, 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一是隐瞒招待费用开支。村财务支出中招待费用实际发生数额大、比例高, 有些村采取多种方式隐瞒招待费用开支。如用增开甚至虚开工程款项直接冲抵, 虚开沙子石料等发票套取现金, 虚构村民冒领各种补偿金等方式用于账外招待。二是村干部报酬标准缺少监督。有些村干部务工、差旅费、话费补贴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造成多领冒报现象发生, 有些村甚至随意改变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的误工报酬标准。

1.3 村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偏低, 影响了会计业务的“严肃性”。

一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有些村财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业务素质不高致使产生了报账不及时、记错账、甚至不会记账的现象, 失去了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人员更换过于频繁。财务人员的选用往往由村书记、主任说了算, 有些村财务人员更换频繁, 村财务人员业务生疏, 造成做账不规范、不到位。

1.4 三年一届的换届选举, 影响了财务管理的“长期性”

一是村干部变动过于频繁。村干部经常变化, 造成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上存在差距, 财务开支的随意性很大, 对财务收支报销手续不熟悉、不重视, 造成有些村报记账不及时、主要干部经手现金、报销票据不正规、签字不规范, 还存在个别的公款私借现象。二是少数村干部动机不纯。少数村干部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 千方百计利用职务之便, 运用多种手段侵占、挪用集体资金, 如重报开支, 多领补助, 甚至造假发票报账等。

1.5 财务监管滞后, 影响了村务公开的“公正性”

一是审计不到位。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跟上, 乡镇审计工作是由农经员兼任的, 没有独立的专门审计人员, 大多数审计也只是走过场, 审计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二是代理中心监管滞后。个别乡镇未真正配备村级会计代理中心专职人员, 由乡镇农经干部兼任,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这样的监督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二、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的成功探索与基本经验

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是一项群众关注度高、内容涉及面广的全新工作。为把这项工作切实做好, 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2加大引导力度, 着力统一思想

让乡镇、村两级干部放下思想包袱, 充分认识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的深远意义。一是广泛宣传聚共识。县委专题召开全县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动员会议, 进行专题部署, 统一思想;各乡镇召开党委会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参加的乡镇动员大会;试点村召开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县委专门制定出台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试点工作方案, 在《今日千岛湖》、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上刊发系列报道、评论员文章, 造浓民主评议的氛围。二是深入调研明对象。各乡镇着重在试点村的选择上下功夫, 通过调研和内审工作, 基本厘清了项目资金村、经济薄弱村、矛盾多发村、班子问题村等行政村类型, 根据数量安排的要求确定试点行政村, 使试点村更具有代表性强、影响力大、差异性明、辐射面广的特点。

2.1 坚持公开民主, 突出履职能力

评议代表素质是做好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 坚持“公开民主”的原则, 尊重群众的意愿选好人;坚持“一定能力”的要求, 掌握基本的知识用好人;坚持“公道正派”的标准, 了解思想的动态管好人。一是“定向海选”保障民主广泛。避免评议工作“自己评自己”, 明确村两委成员、社管会成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中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及村主要干部的直系亲属一律不能担任民主评议代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各乡镇不提建议名单, 同时引导群众把懂得一定财务知识的党员群众代表选入, 增强评议工作实效。二是“临阵磨枪”保障公开深入。代表当选后, 为进一步提高评议代表的评议能力, 切实解决“门外汉”评议的问题, 以提高评议效果, 确保评议的质量和进度, 各乡镇单位开展了评议代表基本财务知识、财务资料审查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培训, 确保“能评议”, 促进“会审核”, 实现“真公开”。

2.2 精心谋划布局, 严格程序推进

在评议过程中, 坚持在自查中求严, 在评议中求深, 在答辩中求实, 确保评议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对照内容自查求严。在评议之前, 各乡镇单位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 对照民主评议村级财务中的收入、支出、用工、固定资产及物资、资金和工程项目6 个方面的评议内容, 组织力量配合试点村进行严格的自查, 对于发现的一些漏洞, 在制度规定内能补齐的都按程序进行了办理;对于一些发现的问题, 一时不能解决的, 都按真实情况作了说明, 做到心中有底。二是对照要求评议求深。建立县级“联系指导”制度, 共设立7 个联系指导组, 分别由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办、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牵头, 每个小组包干联系指导3 至4 个乡镇。在各个试点村开展民主评议时, 县级指导组都到点指导把关。实行账目签字交接制, 评议现场监督制和账目一天一交接制, 防止问题复杂化。三是对照问题答辩求实。各乡镇把公开审核答辩作为评议工作关键, 加以着重把握。民主评议代表将审核后有疑问的票据逐一向当事人提出质疑、询问, 试点村干部进行公开的解释和说明。答辩中坚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由民主评议代表审定, 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开支, 事实清楚、没有争议的, 相关当事人及时进行了退赔。

3 强化整改落实, 注重取信于民

问题整改是否到位是这次评议能否取信于民的关键, 也是民主评议村级财务有无生命力的动力所在。一是全公开取信于民。试点村完成评议后, 评议代表按照要求将评议情况进行总结, 并形成向群众公开的结果报告;对审核出的违反规定的开支情况, 根据统一表格, 按事件发生时间、内容摘要、金额、处理情况等几项内容填写完整, 与评议报告一并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开, 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强整改取信于民。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整改时间表, 对照相关政策规定进行了扎实整改, 进一步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重点工程和非生产性开支不够明细, 入账不及时, 缺乏固定资产明细账等, 各乡镇都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了相关制度。三是求长效取信于民。评议后充分尊重代表的意见, 不断健全评议机制, 完善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使其更加科学化。

实践证明, 民主评议村级财务试点工作, 增强了村干部的廉洁意识, 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 创新了民主监督方式, 凝聚了经济发展合力, 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

3.1 开展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是时代性要求与草根性诉求的有机结合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是历史潮流。村级财务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 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群众对参与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财务管理这项工作十分渴望, 迫切需要一定形式去实现。通过评议村级财务工作这个切入点, 这是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与当前形势要求和群众诉求是十分相符的, 是民主的“时代性”与“草根性”有机结合, 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开展, 对基层民主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抓住了村级财务的关键, 就是抓住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 就抓住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就抓住了整个农村工作的关键。

3.2 开展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民主公开的有机结合

坚持党的领导, 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样, 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在当前还是一项敏感性十分强的工作, 为此, 在操作中十分注重两者结合, 村级财务评议工作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进行, 由村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 并加强指导和检查。同时党组织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在确保评议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上, 放手让评议代表公开公正开展评议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下, 规范相关制度程序, 以公开促进民主, 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靠力量。这就说明,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开展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 必须在党的领导下, 着力构建民主开放、公开透明的管理监督机制, 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3 开展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是形式 (制度) 与实质 (效果) 的有机结合

开展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 这项工作抓得好不好, 关键是要把形式、程序与实质、实效很好地结合起来。程序合理是前提, 是必要条件;关键环节是核心, 是充分条件;实质、实效是形式制度运行的最终体现。在开展这项工作中, 要把规范落实各项程序作为工作的前提, 明确代表产生、规范评议内容、落实评议程序, 确保了形式的可行性、制度的操作性, 同时又注重工作中内容的具体性、操作的目标性、结果的运用性, 保证群众的参与度、参与面和最终效果的确定性, 使评议工作不是走形式, 而是切切实实产生效果, 获得群众的认可, 力求这项制度有较好的生命力。

4进一步深化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的思考

结合A县实践, 我们认为, 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

4.1 思想认识上要突出乡镇部门领导和村主要干部

开展民主评议村级财务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具体抓手, 是落实农民“四权”、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举措, 其目的是达到“干部得清白、群众得明白、农村得发展”的效果。这项工作, 有利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工作运行机制, 形成“干好事、不出事”的良好工作作风, 有利于农民群众消除对村干部工作和村财务情况的猜忌和疑虑, 融洽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对极少数村因为开展这项工作造成不团结, 影响工作积极性的, 只能说明这些村干部本身政治思想觉悟不高, 要适时予以调整充实, 营造廉洁干事的正气。

4.2 制度设计上要发挥好村级组织集体的合力

根据《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规定, 村经济合作社履行村级财务管理职能, 目前其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部分社员 (村民) 对经济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够, 一旦各方面认识提高, 尤其是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履行村级财务管理职能, 在下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 这一职位的竞争必将非常激烈。推行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 既要发挥村党委 (支部) 、村委会的作用, 也要发挥好村经济合作社的作用, 做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协同推进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

4.3 代表产生上要体现广泛性和能力素质

试点工作中绝大部分村实行的是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方式推选代表, 实行党员、村民代表和户主联席会议方式较少, 同时一些村还出现提出具体候选人现象。同时, 由于是首次开展评议工作, 部分评议代表财会知识欠缺, 导致个别村的民主评议工作“走形式”, 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要扩大党员、村民代表和户主联席会议推举产生方式评议代表的比例。评议代表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质, 不能借机假公济私或图个人目的泄私愤, 要信奉公平公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工作。评议代表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可以引导群众尽量把懂得一定财会知识的党员群众代表选入, 并在评议前组织进行短期财会知识培训, 增强评议的实效性。

4.4 基础工作上要重点控制村级招待费开支

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当中反映出来的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村级招待费开支。一方面, 要继续严格执行在村级财务中取消县乡两级干部招待费即“村级零招待”的规定, 另一方面, 要实事求是、面对现实, 对因商务性及兴办村级公益性实事等确需发生非生产性支出的, 应本着“实事求是、勤俭节约、上限控制、票据规范、凭据报销”原则予以合理开支, 其支出额度按村集体经济当年可支配收入、年项目到位资金、行政村人口规模进行核定基数, 超基数部分村社不予报销。严禁以招持费核定基数政策为由、而实际上未发生招待费作假开发票报销或发生不必要招待开支的现象;严禁将招待费和其他业务支出充入工程款中, 决不允许招待费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变相操作入账。

4.5 评议结果上要做到切实整改落实

上一篇: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下一篇:城市市政广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