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资产

2024-06-02

村级资产(共3篇)

村级资产 篇1

根据湖北省财政厅以及荆州市财政局的指示, 我局组建专班, 依据省厅调研提纲, 对我市农村村级小学的资产归属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研。

松滋市目前共有农村村级小学30所, 在校学生6884人, 村级小学占面积324591平方米, 房屋建筑物82961平方米, 资产总额6944.7万元, 负债总额908.4万元。2007年校财局管前共有村级小学90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农村村小生源逐年递减, 加之调点布局力度的加大, 农村村级小学不断减少, 2010年全市仅剩村小46所, 被撤并的原村级小学的土地及房屋建筑物由于是村级所有资产, 没有移交到教育部门, 由原村级小学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处置和管理, 教学仪器设备调入了学生并入的小学。教育部门负责就近安排撤并村小的学生就读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的接收调配, 被撤并村小的债务, 按照负债随资产走的原则, 由当地乡镇政府牵头, 学校与村民委员会协商, 学校建设性债务随资产留所在了被撤并学校所在的村, 并由村负责偿还, 目前基本上已清偿, 学校运行所形成的债务划转到了学生并入的学校。

松滋市目前有村级小学30所, 其房屋建筑物、教学仪器设备划归教育部门所有及管理, 土地属国有的15所165638平方米, 土地属村集体所有的15所158953平方米, 30所农村村级小学共有债务908.4万元, 其中运行性债务35.6万元, 基本建设债务819万元, 撤并村小划入债务53.8万元。已由学校增收节支偿还债务36.9万元, 目前农村村级小学债务余额871.5万元。

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问题。一是法定的资产所有者与土地所有者不统一, 带来了学校基本建设立项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有政策障碍, 特别是一旦出现资产争议, 难于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二是农村村级小学办学规模小 (生源少) , 按现行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分配原则, 不足100人的学校, 按100人安排学生公用经费, 即使按200人安排学生公用经费, 也很难满足学校运行的基本需求, 村小不得负债运行。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 学校的布局又不能过度集中, 特别是丘陵及山区, 村级小学的运行十分艰难。三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更, 人口出生率将会逐年递增, 现行的办学规模, 难于满足递增人口的就学需求, 到时再新建学校的投资额度大, 县级政府的压力大。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 一是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 解决村级小学土地、房屋建筑物所有权不统一的问题, 将现有村小的土地及房屋建筑物划归教育部门 (国有) 管理, 以便根据生源的变化, 合理调配办学资源, 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二是建议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分配政策上进一步倾斜农村村级小学, 根据目前的实际办学成本, 若能将不足300人的村小, 按300人的标准分配学生公用经费, 基本能满足村级小学的日常运行;三是建议筹措专项资金, 化解农村村级小学建设性债务, 村级小学由于生源小, 办学成本相对高, 维持日常运行都很艰难, 很难筹措资金偿债。有效化解村级小学债务, 确保村级小学健康发展;四是建议对撤并的原村小的校园、校舍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登记, 出台相应政策, 对现有出租出借的校园、校舍, 不准随意拆除和改变原貌, 以便生源回升后, 恢复办学, 减轻地方政府新建学校的投资压力。

村级资产 篇2

实施方案

各村民小组:

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委、县政府办公室《中共山丹县纪委山丹县监察局山丹县财政局山丹县农业委员会开展全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县委办发[2011]165号)的要求,按照省、市、县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的安排,决定在我村组织开展一次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主要任务。对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核实“三资”底数,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台账,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村级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达到账款、账务、账账相符。

2、通过界定所有权,把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

管理范围,理顺产权关系。

3、通过建立台账,及时反映“三资”开发利用和处置状况,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化管理。

二、清产核资工作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对象。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内容。

(二)范围。截至2011年6月30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具体如下:

1、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兴建购置的房屋、运输工具、农业机械、机电设备、林木、牲畜、小型农田水利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投资兴办的企业资产;在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与外商合资或合作企业及共同集资建设项目中,按照投资份额所拥有的资产及相应的增值资产;国家、社会团体及个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拨款、捐赠、资助、补贴等形式的资产;拥有的库存物资、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3、法律规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林地、荒地、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

(三)内容

1、存量清查。对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查,查明实际存量和状况。

2、价值评估。对清查出的以前没有纳入帐内核算或无法取

得构建成本资料的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对清查出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资产,进行价值重估。

3、产权界定。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确定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权属关系。

4、建立台账。依据清产核资结果,建立健全“三资”登记薄,对“三资”所有权归属、资产价值、经营管理等变动状况进行即时逐笔登记,实施“三资”动态化管理。

三、方法和步骤

这次村级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自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1年10月下旬-11月中旬)

1、成立组织机构。及时成立村领导工作小组,配合镇下派工作组做好本村的清产核资工作。

2、做好宣传发动。各社要充分利用村民小组会议、培训、党员冬训等有效载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政策,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及时组织对清产核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对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进行认真学习,掌握政策,明确方法,熟悉程序,把握重点,确保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1年11月中旬-2012年4月下旬)

1、清理核实。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要密切配合镇核资小组的工作。对“三资”管理混乱、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社,由镇清产

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参与帮助开展工作。资金、资产的清产核资,要以村会计账为依据,坚持帐内与帐外相结合、实物盘点与账务核查相结合,以物对账,以账查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使用情况;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要以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调查资料和发放到村的《集体土地所有证》为基础,采取科学简便的方式,查实数量、分布、权属及其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清查核实已经开发利用的资源性资产。对已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使用的资金、资产、资源,要深入相关单位,在对有关经济合同的完整性、合法性审核评价的基础上,重点清查核实合同执行情况,并与村账务处理情况进行核对。

2、全面登记。清理核实后,按照统一制定的《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逐表逐项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要全面,事实要清楚,数字要准确,做到不遗不漏。

3、产权界定。对产权不明晰或有权属争议的资产、资源,由镇清产核资工作组依据《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及农业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照有利于资产管护、有利于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农村稳定的原则进行界定;对镇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组的界定结果有异议的,将提交县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商解决;对产权争议较大,由镇清产核资工作组难以界定的,应填制《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产权

界定申报表》,将逐级上报县以上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领导机构协调解决或裁定。

4、公示确认。对清理核实结果,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负责逐项逐笔在村务公开栏或通过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公示,向农民群众和有关当事人征求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间,各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要安排工作人员,接受农民群众的质询和意见,并认真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对农民群众有异议的事项,要认真进行核查,及时给予答复。公示期满,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确认。

5、审核备案。清产核资结果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填制《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及时上报镇清产核资工作组审核,镇政府统一备案。

6、建立台账。依据确认审核后的清产核资结果,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台账。资金管理台账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管理台账使用《固定资产登记薄》、《农业资产登记薄》、《库存物资明细账》等;资源性资产管理台账使用《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薄》,具体版式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8、汇总上报。村清产核资工作组将根据各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上报的情况,填制《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汇总表》,汇总上报镇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

(三)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

1、工作总结。村要对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将总结报告及相关报表于2012年4月10日前上报镇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事关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村上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村上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政策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资产核资工作。村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具体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村级资产 篇3

村级集体资产一直是农村比较敏感的问题, 规范村级集体资产, 防止资产流失一直是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当前,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涂地全面展开,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 作为乡镇财政部门, 加强新农村建设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 结合长期的乡镇财政工作实践, 浅谈一下加强新农村建设中村级集体资产会计管理中的系列行之有效措施:

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 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 建立资产台账, 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 对本村集体资产进行彻底清查, 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 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 了解整个资产状况, 明晰资产所有权, 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 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 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 做到账实相符, 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 防止资产的流失, 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应搞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 通过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作出资产处置方案, 杜绝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 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维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 理顺管理体制。按照民主、自愿的原则, 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 依托乡镇农经部门, 建立村社会计代理记账中心, 统一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统一设置账簿、统一代管各村财务专用章、统一使用票据、统一开设监管账户、统一档案管理, 进行代理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加大村级财务公开力度, 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 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 接受村民监督, 财务公开应当及时, 特别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财务活动要专项公开, 重点解释。公开程序要严格, 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 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同时, 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 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 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由村民会议或农户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其成员一般由5至7人组成, 群众代表数量要占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办事公道、群众信任、并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农村财会知识, 不得由村社干部及其亲属提任。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 参与制定本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 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 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要有专门的议事规则, 定期召开例会, 充分履行职责。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有权对本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 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 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 有权直接向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反映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状况, 总之, 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不能流于形式, 走过场, 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健全农村审计机构和职能, 强化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政府出台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 明确农村审计的机构以及审计范围、任务、审计程序及职权、奖惩等, 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促进农村审计落到实处;县、乡 (镇) 两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 审计干部任免制度和审计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 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 努力做到“民主评议, 逐月定审, 季度复审”,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建立和落实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制度, 规定凡纳入委托管理的集体财务, 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开发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等都要进行审计。如集体土地征用、上级划拨、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使用、村内“一事一议”、村办企业上缴、集体投资收益等资金的使用, 都要加大其审计力度, 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 并对在审计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的, 要责令如数退赔。情节严重者, 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 给予相应处罚;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稳定会计队伍。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 稳定财会人员队伍,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财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各村财会人员要由乡 (镇) 经管站进行考察选配, 一旦被确定之后, 不经乡镇主管部门批准, 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县财政局、各乡镇财政所通过分散或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 坚持每年至少一次对村财乡管的有关财会人员和村级报帐员开展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严肃财经纪律, 强化责任追究。实行财务定期审查制度, 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对于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要尽快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并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眼睛变亮, 透明度增加, 提高村级会计核算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村社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档案是村社经济活动的历史资料, 是解决农村具体问题的最有效的原始凭据, 农村财会人员要及时按要求整理好会计档案, 并分类编号, 装订成册, 归档保管, 不得散失、毁损。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地方, 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要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室, 购置必要的会计档案柜, 制定完善会封档案制度, 做到职责明确、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保管、销毁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 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经部门应该共同派监销。村会计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生变动时, 必须做好会计档案的交接工作。实行村账乡镇代理的地方, 村会计档案原则上由乡镇农经部门统一保管。

上一篇:会计责任分类下一篇:多阶段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