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档案(精选5篇)
村级档案 篇1
村级文化档案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群众文化活动中直接产生形成的, 是群众文化工作活动的客观产物, 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真实记录, 客观地反映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兴衰变革和发展变迁的过程, 反映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基本面貌。随着农村社会进步文明发展, 村级各项文化事业也逐步发展, 形成了大量而珍贵的历史文化档案资料。因此, 建立和健全村级文化艺术档案, 对于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推动公共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村级文化档案的重要性
(一) 村级文化档案是记录历史的物质载体
村级文化档案无论是文字、照片、图像、实物档案都记录着各个时期农村发展历程和一定时期各方面发展成果的原始印迹, 反映着一定时期历史和文化面貌, 因此在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历史中村级文化档案是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材料, 一个地方的修史编志也离不开村级档案为依托。特别是地域性的群众文化, 有其特殊的地域特征。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惯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村级文化档案的留存, 就无从了解这些特有的群众文化的过去和发展的过程。如嵊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形式多样, 在保护传承“嵊州越剧”、“嵊州吹打”、“嵊州竹编”等艺术形式时, 村级文化档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些保存的实物、道具, 一些影象资料、图文资料等, 都为我们研究这些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从而也有效推进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二) 村级文化档案对农村传统文化具有传承作用
一方面, 通过对村落文化的民间文艺、民间手工技艺、生活习俗礼仪等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保存, 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传播、延续与创新。另一方面,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普查, 利用纸质文件、电子文稿、音像资料等普查成果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档案, 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村史教育打下基础、提供依据。这样既能保证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间手工技艺, 在年轻一代留下传统文化记忆, 创造了历史依据和传承体系;也能增强村级传统文化氛围与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 村级文化档案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村级文化档案保存的家谱家训、楹联匾额、格言警句、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 喻示着修身、齐家、齐天下的伦理道德思想, 规劝人们要从善弃恶、团结友爱、建功立业。因此, 要通过文化艺术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进行加工整理, 建立乡村民间文艺展示中心, 充分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实物、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全面展示乡村民间文艺保护成果, 不断增进全社会对乡村民间文艺的认识和了解, 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民间文艺保护的良好氛围, 让群众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属于个体的精神家园, 牢记历史赋予村落的人文价值和教化意义, 教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农民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二、实施村级文化档案的基本原则
村级文化档案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坚持真实性、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基本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所谓真实性原则, 是指收集、整理发生在村落范围内的各种文化遗存资料必须符合客观事实, 有据可查, 有史可证, 不杜撰档案工作者的个人愿望、偏见和缺乏史实根据的猜测, 更不能无中生有。为体现村级文化档案的真实性, 除了要有客观公正、以史为准绳的建档态度以外, 在档案制作过程中应注意方法适当, 使用正确。
(二)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在建档过程中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要体现广泛性。只有广泛、全面、系统地收集档案资料, 才能完整有效地建立符合档案要求、体现村落特色的村级文化档案, 为档案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保障。如果从纵、横角度考虑, 纵向的档案资料应包括历代村史、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等;横向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活动、文化遗存、民风民俗、非遗保护等资料。
(三) 完整性的原则
村级文化档案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原始记录, 要保证每一项文化活动档案资料的成套与完整性, 不但要收集文化活动的主体材料, 而且对文化活动的策划、实施、获奖、成效反馈等情况都要列入收集范围, 以确保能全面反映文化活动的过程, 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三、做好村级文化档案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在新时期做好村级文化档案工作, 一定要在提高村级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上有所突破, 在解决村级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上得到加强,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
(一) 加强宣传, 形成共识
鉴于大多数农民群众对档案工作还缺乏了解, 比较陌生, 在平时生产生活实践中, 只注重工作的实绩, 而轻视对资料的收集整理, 这就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 广泛开展《档案法》、《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及有关档案法规政策的宣传, 扩大村级文化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营造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让农民群众从知档案、识档案、用档案中, 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使村级文化档案建设尽快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二) 上下配合, 落实责任
要做好村级文化档案工作, 领导重视是关键, 文化站辅导是前提, 村干部配合是基础。乡镇党委要将村级文化档案工作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加强对村干部年终考核的力度, 调动村干部建立文化档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档案工作有人抓, 档案利用有人管。文化站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 全程做好辅导工作, 及时帮助解决建档过程中各种业务性的问题和困难, 尽量使档案工作少走弯路。
(三) 抓好培训, 提升素质
村级文化档案工作能否搞好, 档案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必须要有一支档案队伍作保证, 并加强这支队伍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 对村级档案员进行上岗培训, 使他们掌握档案管理的目的、要求与具体任务, 变外行为内行。在方法上, 按照“以干代训, 以训代促, 边干边学”的工作思路, 针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中兼职多, 档案业务差, 日常事务忙, 文化素质低的情况, 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 通过培养示范村骨干、以会代训、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分片轮训等措施, 进一步提高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 建章立制, 科学管理
村级文化档案建设是一项面向村民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 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建设初具规范的村级文化档案室。在建档初期,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统一建档标准, 统一管理模式十分必要。要因村制宜制定《村级文化档案管理办法》《村级文化艺术档案分类及保管期限》, 规定村级文化档案收进、移出、保管、利用等管理的具体要求, 明确村级文化档案员的岗位职责, 统一档案收集范围、分类规定、保管期限、安全设施、档案装具、利用登记等业务标准, 对村级档案实行“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整理办法, 做到制度实用, 标准统一, 归档及时, 整理规范, 保管安全, 为村级文化档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文化部令第21号.艺术档案管理办法.2002.2
[2]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宏.对群众艺术馆艺术档案的几点思考.黑河学刊.2005 (3) .
村级档案 篇2
一、文书档案
1.保管期限:2008年开始,永久、30年、10年;2008年之前,永久、长期、短期。
2.2009年全部拆开,以件归档(盒子上不用贴标签)。2001年-2008年不用拆,查看内容,一卷里有一件是永久的,整卷作为永久,装盒,盒子贴文书标签;一卷里有一件是长期(2008年的为30年),整卷作为长期(2008年的为30年),装盒,盒子上需贴文书标签,标签离盒底1厘米。红色标签为永久,绿色为长期,蓝色为短期。
注:全宗号空掉不填,目录号和卷号等档案全部整理好后填写(涉及并村前、并村后,重要)。
3.文件中涉及本单位的,例如表彰本单位、本单位工作人员或关于本单位人事任免等,应用直线划出。
4.文件中有请示、批复的,同一问题的批复在前面、请示放在后面装订为一件,年份按批复年份。
5.关于归档章:
注:①全宗号空掉不填;②年份,例:2009年;③件数。同一年份,同一分类方案,同一保管期限,件数为流水号;④分类方案,例:党群工作、行政工作等;⑤保管期限,永久、30年、10年或永久、长期、短期;⑥页数,有文字的即为一页。
归档章一般应盖在文件首页正面最上方,若文件为横向的,则盖在文件横放后最上方,且不能盖到文字。
6.关于档案盒:
正面直线上方填单位名称,例:昆山市淀山湖镇永新村。盒号空掉不填。同一年份,同一分类方案,同一保管期限,室号为流水号,例:2009年党群工作永久的,第一盒为1-50,第二盒即51-60,第三盒60-多少,以此类推。盒子上统一用黑色水笔填写。
7.关于台帐:
①工作台帐放档案,整理方式参照第2条;工作台帐中存在为应付做出来的内容,要将这些内容抽掉再进行整理,整理方式参照第2条。
②创建类台帐作为资料保存。
二、照片档案
按整理,照片背后贴四格标签。
三、实物档案
村级档案 篇3
村级档案工作步入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1999年,昌平区30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档案室,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级档案管理全覆盖。昌平区档案局没有满足于这一成绩,而是以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坚持制度创新,完善管理机制,狠抓队伍素质,在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上形成了特色,取得了成绩。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以区农业部门为依托,以镇街为核心,以村级为基础,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档案工作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加强了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使村级档案与镇、区及全市档案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农村档案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指导,以规范促发展。针对不同时期农村档案工作特点,先后与区委组织部、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园林绿化局等单位联合制发了《农村干部离任档案移交暂行办法》、《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档案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通知》、《农村档案目标管理标准》等文件。这些文件规范了农村档案管理的行政行为,完善了农村土地、林地承包合同等重要档案的保管利用机制。
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特色档案。昌平区地域面积较大,各行政村产业结构、人口状况、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昌平区档案局在指导和服务过程中因势利导,帮助各村建立了特色档案。比如:有些村建立的村民档案,促进了劳动就业;有些村建立了外来人口档案,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有些村建立了农村科技档案,为养殖种植服务;有些村立足于解决矛盾纠纷,建立了拆迁档案,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服务。还有一些村建立了旧村改造村民拆迁档案、民俗旅游档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村民健康档案和家庭收入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了有效服务。
四是督查与指导并举,形成了村级档案工作“四个一”管理模式。即:召开一次档案工作会,培训一次档案员,开展一次档案法宣传活动,进行一次档案工作检查。同时,昌平区档案局通过各镇(办事处)档案员工作会、定期指导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做好档案目标管理升级指导工作,促进了各镇、村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已有83个村晋升为区先进,确保了农村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新形勢下村级档案管理取得新突破
当前,昌平区进入了大建设、大拆迁、大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找准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扩大档案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昌平区农村档案工作及时跟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做了几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加大对村级档案的检查力度。今年昌平区有30个行政村整建拆迁,为了使这些村的档案管理万无一失,昌平区档案局提前介入,对拆迁村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了拆迁村档案管理办法。同时,联合区法制办对部分拆迁村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行政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与村主要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对该村拆前、拆中、拆后的档案管理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现场反馈了问题通知单,将检查结果在全区通报。对问题严重的村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并进行追踪复查,确保了拆迁村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初步完成全区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在对村级档案工作调研过程中,昌平区档案局发现一些村档案资金投入不够、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昌平区档案局抓住今年农村工作大事多、要事多、难点多的特点,借助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的时机,及时向区领导汇报了当前农村档案室的状况,阐述了档案工作对农村实际工作的影响力,取得了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区政府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拨出近400万元,为全区304个行政村档案室统一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档案柜、空调、防盗门窗、灭火器等六大件,初步实现了昌平区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目标。通过这“六个一”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村级档案室保管不力、环境不好、利用不便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为及时记录村庄的变迁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是加强调研,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了避免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加大了前期的调研力度。在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加强产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调研一拟文一试行一调研一反复修改等阶段,最终与区园林绿化局联合出台了《产林权改革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这段时间的施行,效果良好,为收齐、管好产权改革中的档案资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是建立农村档案软件试点,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与市档案局共同完成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功能需求调研,在回龙观镇、沙河镇建立了4个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试点单位,并完成了试运行。此项工作最终将达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到所需档案资料的目的,村、镇、区档案管理部门可实现资源共享,为我区新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是创新培训模式,努力提升村级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变动大、兼职多、业务不熟练、村两委班子刚换届等情况,结合目前村级档案工作的重点、特点和难点,昌平档案局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304人参加的村级档案管理培训班。培训根据村级档案员的需求,采取集中授课、现场示范、实操训练等教学方式,内容包括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还结合“六个一”工程的实施,邀请专家为大家讲授摄影等拓展性知识,使村级档案员具备了上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此外,昌平区档案局还每年对农村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岗前档案业务培训,并派业务骨干定期深入农村到各镇街举办村级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总结会、交流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档案知识讲解。通过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相结合,农村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实践中,昌平区档案局逐渐摸索出一条村级档案管理的道路,形成了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些经验。
一是领导理解和支持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前提。主动争取市档案局的业务指导,经常向区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邀请区政协委员视察档案工作,请区人大、区法制办一同对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加强与涉农部门及各镇领导联系沟通,取得他们对档案的关注和理解。正是因为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昌平区村级档案工作才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保障。通过执法检查、监督指导、举办展览、出版书籍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档案意识;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参观档案馆、佩戴档案徽章等形式,努力提升村级档案人员的素质,不断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三是正面激励和强化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基础。结合全区农村的新任务、新形势,不断调整思路,及时跟进。主要抓好村务公开、农村科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权、林权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档案工作。让大家看到档案维稳、档案维权、档案解难、档案资证的实际案例,发挥以点带面效应,才能让方方面面的人员关注、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才能不断推动农村档案工作有序发展,才能形成档案工作良性循环的局面。
四是紧跟全区农村工作重心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关键。村级档案工作要与全市、全区的农村工作重点合拍,要把档案管理与农村的各项建设结合起来,以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旨。要协同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工作重点去攻破难点,利用大环境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昌平区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按照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和建设昌平新城。昌平区档案部门将积极借鉴其他区县的先进经验,深入落实《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农村档案工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后置管理向前端管理模式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保障,为推动昌平区新一轮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对强化村级档案工作的一点认识 篇4
一、强化村级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1. 为新农村建设各项决策提供参考。
随着现代科学决策的发展, 信息对决策制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新农村建设部门在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推进措施的过程中, 就必须对区域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 对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家庭状况了如指掌, 而这些村情、民情信息只有通过原始的档案材料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同时,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村容村貌档案, 真实记录了新农村建设、改造、发展的进程, 是日后城市化农村建设的重要参考。
2. 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基本情况档案可以为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人员推荐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有助于将能力强、文化高、点子多、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员推荐出来为村民服务。干部廉政档案既可组织村民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进行监督, 又可使领导干部接受廉政教育, 从而增加干部廉政的透明度, 促进村民民主政治建设。村级档案贴近农村、贴近农民, 可以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家庭之间的矛盾, 有效解决村界划定、土地承包、经济纠纷、计划生育等诸多农村问题, 为构建和谐农村起着重要作用。
3.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富裕。
目前, 农村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通过对村级档案进行有效地信息开发和整合, 为农业农村服务网站建立档案, 搭建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 制作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页,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4.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村级档案通过展现村民活动的真实记录, 构建起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市场, 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又为做好文明村民、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如通过农村名人档案可以把不同历史时期带领村民自治、发展致富或为村民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展现出来;通过照片档案可以把不同时期村容村貌的发展变化展现出来;通过农业科技档案把农民生产经营、科学种田技术水平展现出来;通过特色档案把村域名吃、名菜以及写、画、剪方面的能工巧匠展现出来;通过实物档案把村民光荣册、奖章、奖杯、锦旗、模范人物、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展现出来等。
二、村级档案管理的原则
1. 集中统一原则。
村级档案属于集体所有, 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村委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实行依法治档, 对村级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如归档范围、保管利用、安全保密、统计鉴定等制度。
2. 双重领导原则。
村级档案工作业务上既接受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 又接受县级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检查。村委会应指定专人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 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档案装具和设施,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 分类管理原则。
村级档案按内容可分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等, 不同类型的档案应按规定相应进行整理、归档, 确定其保管期限, 进行科学管理。
三、完善村级档案工作的有效对策
1. 加强村级档案宣传工作。
强化村级档案工作, 需着重培养农民的档案意识。档案部门要与各乡 (镇) 党委、政府深入基层, 花大力气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一是工作中要做到多请示、勤汇报, 使领导进一步支持、重视和关心档案工作, 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二是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座谈会、报告会、电视讲话、发放宣传材料, 广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 使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档案法》, 提高档案法治意识, 增强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集日、庙会、宣传橱窗、板报等宣传平台, 加大村级档案知识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 加深农民对档案相关知识的了解, 鼓励引导农民学会用档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村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坚持依法开展和管理村级档案工作, 依法做好档案服务。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执法监督检查, 营造知法、守法的良性氛围, 提高农村档案法治意识。
2. 加强村级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做好村级建档工作, 除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强化监管之外, 还要依靠相关涉农部门加强这项工作。档案部门和涉农部门可采取联合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 共同研究分析本地村级建档的基本情况, 部署工作安排, 采取有效措施, 健全档案工作机制, 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 把村级建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 设立档案室, 加强村级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明确各村档案工作的分管干部和档案人员职责, 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实现村级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健全村级档案规章制度, 包括归档制度、保管制度、借阅制度、利用效果登记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制定村级档案管理具体业务要求、规范化标准及目标考核体系, 推动村级档案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在巩固村级建档成果的同时, 适时抓好档案的检查督促工作, 由乡镇党政办公室和驻村干部、乡镇档案员等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组, 对各村档案工作进行检查, 确保村级档案的质量。
4. 加强村级档案队伍建设。
村级档案室各项制度 篇5
为了保证村民委员会工作连续性,依法维护村级经济及全体村民的权益,特制定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移交制度。
一、移交时间:上一届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之日起十日内完成移交。
二、移交的内容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包括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婚姻档案、特殊门类载体档案(包括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
三、移交工作由镇人民政府主持。
四、档案移交手续
1.各门类档案移交时,均需填制一式两份案卷目录和移交登记簿,双方签定后各保留一份。
2.移交的各门类档案,必须符合标准。
3.移交时,必须连同档案检索工具(案卷目录、归档文件目录等)一并移交。对拒绝移交或无故拖延移交的,由村党组织、镇党委政府给予批评教育,并督促其加以改正。
五、对移交过程中发现有重大问题的,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依法查处。
档案保管制度
1、村级要有档案室和档案柜,档案实行统一集中管理。
2、档案管理做到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鼠、防虫、防光、防霉等工作。
3、对形成的档案要分类、编号、排列入柜。
4、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室内严禁吸烟,不许堆放杂物。
5、档案室应由专人管理,进出档案室应随手关门。
6、档案收进和借出要及时登记,账目要与实物档案相符。
7、档案人员变更,要严格交接手续。
档案保密制度
1、非档案工作人员未经同意不得进入档案库房和擅自抽取档案、资料。
2、凡是在本村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会议记录、干部考察材料均属保密范围。
3、凡查阅属于保密的文件或涉及个人的文件材料,须经村分管领导批准。
4、查阅利用者不得在翻阅与自己查阅内容无关的文件材料。
5、查阅利用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摘抄档案。
6、查阅涉及有关个人内容的档案材料,严禁传播扩散。
7、查阅利用者必须自觉保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岗位纪律。
2、钻研档案业务,提高业务水平。
3、保障本村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4、按规定时间,收集、整理和管理档案,做到分类准确、装订整齐、书写规范、编号准确。
5、及时上架排列,编制检索工具。
6、做好保卫、保密和“八防”工作,杜绝档案资料丢失、损坏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7、档案人员因调整工作岗位,应办理交接手续,编制移交清单。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1、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制定本村档案保管期限表,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准确判定档案的存毁。
2、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可以进行销毁。
3、档案鉴定工作应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和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销毁。
4、档案鉴定小组成员应根据本村的《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审查、鉴定,销毁。
5、销毁档案必须经过鉴定,形成鉴定报告,编制销毁清册,并报村委会领导批准,方能销毁。
6、销毁时注意保密,指定专人监销,监销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档案利用制度
1、查档前必须填写档案利用登记表。
2、档案一般不能借出档案室,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借出档案室,需经村主任或分管领导批准。
3、凡查阅村党组(支部)、村委会的会议记录,必须经村党组(支部)书记、村主任批准。
4、查阅利用档案时,不许加减字,改变文件内容,更不得拆卷、抽页、涂画、撕扯。
【村级档案】推荐阅读:
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总结10-14
乡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纪实08-26
村级党课08-28
村级事务10-20
村级资产06-02
村级动物06-25
村级卫生08-28
村级公益09-25
村级选举06-07
村级公共产品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