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村级管理

2024-12-06

创新村级管理(通用9篇)

创新村级管理 篇1

构建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村级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村级社会管理创新

——马祖镇马祖村建设村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汇报马祖村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敬请批评指正。我的发言题目是《构建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村级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本情况

马祖村全村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区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59户,总人口2248人,耕地面积2665亩,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个,形成了以药材、食用菌、水果、花卉、蔬菜和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马祖文艺宣传队,丰富的文化娱乐节目,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2006年分别被德阳市、什邡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被德阳市妇联评为“德阳市巾帼文明示范村”2007年被什邡市民政局定为“农村社区试点”,2008年被四川省定为“省新农村示范村”2010年评选为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文明村。近年来,随着各级各部门对马祖村投入的增加,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乡统筹示范的马祖村发展速度加快。村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大好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北京市的援建支持下,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大推进,村社会公共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结合 ‘六进村’ 工作,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

二、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 健全管理创新机制

马祖村按城乡统筹规划集中重建,三分之二土地被统征统转,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安置小区,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社会管理服务没有有效延伸到村级这个末梢,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新诉求交织叠现,例如,1350人重新择业问题成为马祖村社会管理的潜在危机之一。要解决好新矛盾、新问题,回应人民的新诉求、新期待,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是马祖村两委会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加速推进过程中,村社会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多,但由于各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重点也各不相同,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面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如果村级管理内容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很难满足群众对村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也难以提高村社会事务的管理水平。因此我们深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必须以创新管理内容为重点,创新管理主体是前提,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是突破口;结合我村实际确定以村公共服务为突破口,整合双代便民服务厅和村信息室资源,突出全域覆盖、建立村居管理体系,整合人力资源、建立岗责明晰的管理队伍。整合各部门公共管理职能。整合各项硬软件及行政资源。经过村委会积极申请,在什邡市委、政府及马祖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国内知名软件开发公司开发村居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在马祖村率先尝试“三个一”构建村管理综合服务体系试点,以服务为先导,以信息化为手段,创新地震灾区受灾群众聚居区社会管理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平台由综合管理服务站、人口基础数据库、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三部分构成,把劳动、就业、农业、公安、司法等需要通过村行使管理服务职能职责进行整合分类,将办理终端前移到村管理综合服务站,实现了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效率提升;确保了平台有专人管、工作有人抓。建立村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的民生台账,对困难群众家庭实现台账式管理,做到“一事一记、一事一议、一事一办、一事一馈”。通过加快推进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务公开、信息服务等各项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马祖村社会管理服务的便捷、优质、高效。

建村对接政务管理、延伸公共服务末端的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平台开设9大类公共服务系

统,社会管理8大管理系统。制订了综合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村级基层力量整合联动,村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管理规范。实现了运行规范三化:即村组干部职业化,平台运行标淮化,监督体系制度化。

三、以管理创新机制为平台 将具体工作辐射到农户

马祖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创了系统的管控命令、事前灭火等自上而下的硬性行政管理手段,以服务为先、管理并重、上下结合的全新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一是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政务服务上下闭合,为群众提供事前咨询、网上初审、全程代办等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涵盖医疗健康、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平安建设、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让群众进一道门,上一个网页,办所办之事,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二是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务的公开透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增强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民主管理。三是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服务效

距什邡城区7公里的马祖镇马祖村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八代祖师马祖道一出生地。依托马祖故里浓厚的禅文化底蕴,在创建省级文明村的征途上,该村发挥“三大优势”,突出“五大抓手”,打出了旅游、工业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张王牌”,成为德阳市灾后重建中一个集休闲、娱乐、农禅于一体的新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成为德阳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一张名片。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曾专门给予其“伟大祖国和四川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的高度评价。

发挥“三大优势”:

和谐美丽新村入画来

马祖村紧紧依托禅文化底蕴,抢抓机遇,抓经济发展着重打好“三张牌”,促进全村科学快速发展。

——突出“马祖文化优势”,打好“文化旅游牌。发展以禅宗文化为主,农耕文化和休闲娱乐并存的特色经济,开发十字绣、绘画、雕刻等旅游衍生产品,提升旅游产业档次。

——突出“园区发展优势”,打好“工业兴村牌”。打造“省级什邡经济开发区”配套附属产品供应地,引进植物药原料提取企业,建设300亩良种柚金地种植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突出“城乡一体优势”,打好“新村建设牌”。并积极协调村内及周边企业每年解决群众务工问题,实现了村民由“农民”向“工人”转变,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2011年5月,德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开展的寻找”德阳十大美丽新村活动“中,马祖村从51个参赛的村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历史文化美丽新村”。

突出“五大抓手”:

省级文明村创建活动形式多样

在具体创建省级文明村的过程中,马祖村以“建设新家园、倡导新生活、弘扬新风尚”为主题,以实现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为目标,以省级文明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马祖村注重突出“五大抓手”,即:“抓宣传发动,强化创建意识”、“抓环境整治,改善人居质量”、“抓活动开展,提高村民素质”、“抓法治建设,营造安定环境”、“抓建章立制,促进长效发展”。同时,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组员的创建领导班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和职责任务;二是工作机制到位。制订本村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及具体详细的公益事业建设计划,明确了奋斗目标,为创建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奠定基础;三是认识到位。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在这方面资金建设地投入都有一定幅度的递增,以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同时,该村还通过广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学习道德模范活动,设置了健康知识宣传栏,宣传卫生防病科普知识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该村还以创建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村里建有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村医疗室等设施及各种体育运动设施,并成立了文化宣传队,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

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除了赢得“省级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外,近年来,该村还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乡统筹示范村”、“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创新村级管理 篇2

为切实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根据全镇村财管理的特点, 结合村级财务审计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制定了《关于莲塘镇各村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 并自2003年以来, 全面推行村账委托代理工作。目前, 全镇21个村的账, 全部纳入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代理, 并签订了村账委托代理协议书, 进一步明确了村里与服务中心的权力与义务。实施村账委托代理, 我们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建好“一个中心”。由镇建立农村会计委托服务中心, 村级财务会计业务工作由村委托中心代理。二是实行“一村一账”管理办法。镇会计代理服务中心按制度规定, 实行一村一账、独立核算, 确保资金管理有序, 资产安全。三是确保“三个不准”。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职权平调村集体资金, 不准借支和挪用村集体资金, 不准报销违纪违规的费用开支。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四是执行“四个统一”。统一财务制度、统一票据和审核记账、统一财务公开、统一建档管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操作规程。五是坚持“五项权力不变”。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资金的使用权、财务的审批权、资金运用的收益权和民主监督权不变。

2 严把村级财务管理关

(1) 严把费用支出票据审核关。镇会计服务中心会计人员认真按照《莲塘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要求, 对各项费用票据进行审核, 明确审批权限。

(2) 严把现金管理关。严格控制现金库存量, 非出纳人员不得经手现金, 不准白条抵库。每月结报账并盘点现金。

(3) 严把票据管理关。建立票据领用、销号登记制度, 建立票据登记台账, 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切收入都必须使用专用收据, 防止收入不入帐或少入账的行为发生。

(4) 严把开支标准范围关。村干部工资报酬标准的报批审核;会议费开支标准范围的报批审核;差旅费的管理等, 严格对照标准和开支范围入账。

(5) 严把村集体资产拍卖、转让、承包关。村集体重大资产拍卖、转让、承包时, 事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开展民主听证, 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公开进行招投标。

(6) 严把专项资金使用关。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特别是征地补偿费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管理监督工作严格按照浦城县制定的浦土综[2005]42号文件精神要求进行。水利工程和其它的专项资金的使用, 全都做到专款专用。

3 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1) 完善村务公开。按一月一报账, 一月一结账, 一月一公开, 保证村财收支及时公开,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 进一步调整、充实公开的方式和内容, 规范公开程序, 保证公开时限, 提高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民主管理。做到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 如集体土地征用、出租、大中型固定资产购置、变卖和报费处置、修建道路、一事一议筹劳等, 都实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 实行村财管理的审计监督

(1) 依据《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制度入手, 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1) 村干部换届前实行离任审计, 明确经济责任, 从而及时有效地对村干部任期进行综合评价; (2) 信访村实行重点审计, 解决经济纠纷, 澄清实事; (3) 对专项资金实行专项审计, 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4) 进行日常审计,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

(2) 通过村财审计, 强化村务管理。 (1) 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2) 维护村集体资产的安全; (3) 不断完善各项村财管理制度; (4) 解决“老大难”问题; (5) 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5 多措并举见成效

通过创新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 我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1) 村集体的“家底”更加清楚, 有利于深入实施管理。

(2) 有效地克服了村级财务混乱问题。如:2007年以来, 我镇会计服务中心, 累计退回手续不全的发票共计932张, 金额19.6万元;退回违规开支发票共计186张, 金额8.68万元;追回超标领取的补贴奖金3.8万元;通过统一代理记账、统一审批村级财务支出、统一按时公开村级账务, 消除了村干部违规违纪的条件, 解决了群众关心的村级帐目不清、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

(3) 增加村集体收入, 节约村集体支出。如:纠正不规范合同8件, 挽回损失13.8万元;累计节约村会计工资开支36.6万元。保证了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

创新村级管理 篇3

村级档案工作步入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1999年,昌平区30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档案室,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级档案管理全覆盖。昌平区档案局没有满足于这一成绩,而是以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坚持制度创新,完善管理机制,狠抓队伍素质,在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上形成了特色,取得了成绩。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以区农业部门为依托,以镇街为核心,以村级为基础,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档案工作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加强了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使村级档案与镇、区及全市档案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农村档案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指导,以规范促发展。针对不同时期农村档案工作特点,先后与区委组织部、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园林绿化局等单位联合制发了《农村干部离任档案移交暂行办法》、《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档案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通知》、《农村档案目标管理标准》等文件。这些文件规范了农村档案管理的行政行为,完善了农村土地、林地承包合同等重要档案的保管利用机制。

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特色档案。昌平区地域面积较大,各行政村产业结构、人口状况、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昌平区档案局在指导和服务过程中因势利导,帮助各村建立了特色档案。比如:有些村建立的村民档案,促进了劳动就业;有些村建立了外来人口档案,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有些村建立了农村科技档案,为养殖种植服务;有些村立足于解决矛盾纠纷,建立了拆迁档案,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服务。还有一些村建立了旧村改造村民拆迁档案、民俗旅游档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村民健康档案和家庭收入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了有效服务。

四是督查与指导并举,形成了村级档案工作“四个一”管理模式。即:召开一次档案工作会,培训一次档案员,开展一次档案法宣传活动,进行一次档案工作检查。同时,昌平区档案局通过各镇(办事处)档案员工作会、定期指导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做好档案目标管理升级指导工作,促进了各镇、村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已有83个村晋升为区先进,确保了农村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新形勢下村级档案管理取得新突破

当前,昌平区进入了大建设、大拆迁、大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找准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扩大档案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昌平区农村档案工作及时跟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做了几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加大对村级档案的检查力度。今年昌平区有30个行政村整建拆迁,为了使这些村的档案管理万无一失,昌平区档案局提前介入,对拆迁村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了拆迁村档案管理办法。同时,联合区法制办对部分拆迁村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行政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与村主要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对该村拆前、拆中、拆后的档案管理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现场反馈了问题通知单,将检查结果在全区通报。对问题严重的村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并进行追踪复查,确保了拆迁村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初步完成全区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在对村级档案工作调研过程中,昌平区档案局发现一些村档案资金投入不够、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昌平区档案局抓住今年农村工作大事多、要事多、难点多的特点,借助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的时机,及时向区领导汇报了当前农村档案室的状况,阐述了档案工作对农村实际工作的影响力,取得了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区政府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拨出近400万元,为全区304个行政村档案室统一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档案柜、空调、防盗门窗、灭火器等六大件,初步实现了昌平区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目标。通过这“六个一”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村级档案室保管不力、环境不好、利用不便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为及时记录村庄的变迁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是加强调研,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了避免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加大了前期的调研力度。在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加强产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调研一拟文一试行一调研一反复修改等阶段,最终与区园林绿化局联合出台了《产林权改革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这段时间的施行,效果良好,为收齐、管好产权改革中的档案资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是建立农村档案软件试点,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与市档案局共同完成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功能需求调研,在回龙观镇、沙河镇建立了4个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试点单位,并完成了试运行。此项工作最终将达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到所需档案资料的目的,村、镇、区档案管理部门可实现资源共享,为我区新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是创新培训模式,努力提升村级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变动大、兼职多、业务不熟练、村两委班子刚换届等情况,结合目前村级档案工作的重点、特点和难点,昌平档案局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304人参加的村级档案管理培训班。培训根据村级档案员的需求,采取集中授课、现场示范、实操训练等教学方式,内容包括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还结合“六个一”工程的实施,邀请专家为大家讲授摄影等拓展性知识,使村级档案员具备了上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此外,昌平区档案局还每年对农村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岗前档案业务培训,并派业务骨干定期深入农村到各镇街举办村级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总结会、交流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档案知识讲解。通过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相结合,农村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实践中,昌平区档案局逐渐摸索出一条村级档案管理的道路,形成了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些经验。

一是领导理解和支持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前提。主动争取市档案局的业务指导,经常向区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邀请区政协委员视察档案工作,请区人大、区法制办一同对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加强与涉农部门及各镇领导联系沟通,取得他们对档案的关注和理解。正是因为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昌平区村级档案工作才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保障。通过执法检查、监督指导、举办展览、出版书籍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档案意识;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参观档案馆、佩戴档案徽章等形式,努力提升村级档案人员的素质,不断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三是正面激励和强化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基础。结合全区农村的新任务、新形势,不断调整思路,及时跟进。主要抓好村务公开、农村科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权、林权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档案工作。让大家看到档案维稳、档案维权、档案解难、档案资证的实际案例,发挥以点带面效应,才能让方方面面的人员关注、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才能不断推动农村档案工作有序发展,才能形成档案工作良性循环的局面。

四是紧跟全区农村工作重心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关键。村级档案工作要与全市、全区的农村工作重点合拍,要把档案管理与农村的各项建设结合起来,以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旨。要协同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工作重点去攻破难点,利用大环境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昌平区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按照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和建设昌平新城。昌平区档案部门将积极借鉴其他区县的先进经验,深入落实《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农村档案工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后置管理向前端管理模式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保障,为推动昌平区新一轮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立足服务,创新村级运行机制 篇4

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更多原创-(http://)

2004年11月,我镇对原有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调整。针对我镇行政村撤并以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镇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06年在村级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创新。

一、加强驻村指导力度。镇党委于2006年月,对镇机关运行机制作了大幅度调整改革,将原有的“一办三中心”调整为“三办二中心”。实行驻村和业务线管理分离,根据工作量和开展工作的难易程度,设立不等的考核奖罚系数。并通过“因人制宜,因村选派”,较好地把政治素质好、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有较强开拓创新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抽调到基层工作岗位,实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2006年6月同山镇被评为绍兴市驻村工作先进集体。

二、加强村部规范化建设。镇党委、政府把推进新时期村部规范化建设工程作为并心工程和提高村干部办事效益的重要抓手,为实现了村村“有址办公”,人人有活动场所的工作目标,对辖区内的村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针对现状,对镇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通过对集体经济收入较好村新建一批、利用教学网点撤并契机改建一批、将原有旧办公用房整修一批。到目前,全镇共新建村部4个,面积1500平方米,投入资金90万元,并不同程度地对7个旧村办公室进行了整修。完善了村办公场所设施,设立了村两委办公室、综合服务室、远程教育室、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村民活动中心,并在村部醒目位置将村两委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上墙。

三、推行五项制度。

1、推行村级定期集中办公制。全镇16个行政村在05年推进村级定期集中办公制度。在集中办公日,驻村指导员与村干部一起办公,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另一方面由驻村指导员带回镇来,协商解决。并于06年7月作了进一步深化完善,配套强化实行台帐制、工作追踪服务责任制和工作督查制。有效地解决“群众找干部难,干部聚会难,议事办事更难”的问题。

2、开展“听民声,知民情”走访制。2006年8月,镇党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与村干部一起进行了一次“听民声,知民情”走访活动,要求驻村指导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深入群众,访农家、听真话、办实事,做到“三进三访”:进带头致富家、访老弱病残困难户,进党员干部家、访有问题和意见户,进离退休干部家、访群众代表户。通过走访及时地了解群众所想、所求,并因村制宜,制定村级发展目标计划,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经近一个月的走访,共走访了村干部96名,党员627名,村民代表436名,特困户82户,种养植户55名,离退休干部89名,征集到班子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饮用水问题、道路建设、村部建设、社会稳定等各类意见、建议68条。通过走访,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转变了镇村干部作风,又宣传和教育了群众,对做好农村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实行工作月报制。镇干部周一、周三、周五驻村办公制,根据镇总体工作要求和村实际,每月定期上报上月工作总结和本月工作安排,镇党委根据上报情况,制定每天的月工作计划,并落实具体的工作责任人和考核对象。

4、实行挂钩联系农户工作制度。每一位镇村干部每月重点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纯二女结扎户等8户以上,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5、进一步强化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发放便民联系卡,进一步促进村级民主管理建设,村级各项事务在阳学下操作,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

创新村级管理 篇5

创新基层民主监督机制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行

——四川省古蔺县创建村(居)民监督委员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古蔺县以这一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基层民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和村级组织权力制约机制短缺之间的矛盾的解决途径,创造性的在全省首创村(居)民监督委员会(简称监委会,下同),填补了村民自治“民主监督”中监督主体不确定的空白,为村级组织民主监督提供了实体支撑,完善了村级组织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制,在深化村务、党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村监委会提出的背景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否得以贯彻落实,村级组织将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对村级组织明确了其工作职责和要求,但是村级组织在自我管理中,部分村干部没有严格按照《条例》和《组织法》履行职责,而在现有的体制中又没有对村“两委”的工作进行日常的约束和监督,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群众对村级组织在管理村级事务中存在的问题日渐不满,干群矛盾日益加剧,群众信访、上访增加,导致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诱发群体恶性事件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群众对党务、村务的不明白、干部的不清白。党务、村务的不公开、怕公开、公开的不规范是诱发基层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一是该公开的没公开。如项目资金的开支、生育指标的安排、公益事业的建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村务公开中要求公开的内容,也是群众关心的事项始终得不到公开,公开的内容,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公众信息,搞形式应付检查,敷衍了事;二是怕公开。有的村干部素质低下,在有关惠农政策安排中优情厚友,从而怕公开,也就找理由不公开。三是公开不规范。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党务公开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各公开一次,村务公开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月末公开,专项党务、村务工作做到及时公开。部分村级组织在工作中是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由少数人说了算。四是公开面窄。村级组织虽然都建有固定的党务、村务公开栏,但是由于公开栏建在不醒目的位置,公开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又被风雨或他人试镲掉,群众知晓率低。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栏的形式公开,群众不识字也起不到知晓的作用。五是公开形式单一。在有关规定中要求党务、村务公开以会议和公开栏方式,这种公开方式已不适应目前农村的状况,一方面参会群众有限,另一方面公开栏受气候影响大,不能持久。由于群众对村级事务的不明白,产生对抗情绪;干部有的是怕公开,有的是公开不明白,这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对立体,是引发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建立村监委会的基本做法

(一)创新载体,建立村级组织分权制衡的“三驾马车”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有效的权利监督机制,古蔺县以2007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把监委会的选举工作纳入换届工作的内容之一,在全县286个村(社区)选举产生了监委会,建立了与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并驾齐驱的“第三驾马车”。新建立的监委会组成 人员由村(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以公道正直、热心村(居)务为基本要求,在“两委”成员以外的本村(居)党员、知名人士、退伍军人、企业代表、离退休干部等人员中推选,一般由5-7人组成,其中1人任监委会主任。监委会对村(居)“两委”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公益事业建设管理等进行监督,直接对乡镇党委、政府、纪委

1负责。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村(居)委会、监委会共同管理村(居)务,完善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协调配合的权力运行体制。

(二)加强督导,不断提高村监委会业务水平和监督实效

为加强对监委会的业务指导,古蔺县开展监委会专题培训40余场次,实现了全县269个村17个社区的286个监委会共计1539名监督员培训工作全覆盖,督促乡镇及时向各监委会印发全年监督要点、季度监督重点、专项监督热点,推动了监委会工作规范运行。在年初冰雪灾害发生后的救灾款物发放、抗震救灾期间群众捐款和“特殊党费”交纳等热点工作中,各乡镇纪委及时组织监委会进行了专项监督,取得了监督的实效。

(三)财政支持,为村监委会正常运转提供经费保障

为确保监委会监督工作高效运行,古蔺县将监委会工作经费纳入了县财政预算,由县财政每年划拨86万元作为监委会工作专项经费,按每村(社区)每年3000元的标准,划拨到各乡镇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由县纪检、组织、民政、财政等部门联合行文件明确作出规定:其中监委会主任每月发放固定误工补助100元,其余1800元作为日常办公经费,由乡镇纪委考核发放。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为监委会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证了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监委会运行的成效

(一)充分发挥参与作用,提高了村“两委”的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按照《古蔺县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规定,监委会对公益事业建设、救济救灾物资发放等村级事务监管过程中,前移监督关口,参与村“两委”的决策研究,减少村“两委”决策失误,提高了村级组织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比如:今年初德耀镇集美村研究冰雪灾害救灾款物的分配方案,监委会积极参与,在涉及到困难户袁体珍是否享受本次救济时,村“两委”与监委会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村“两委”认为,袁体珍虽然家庭确实困难,但过去历次救灾救济她都享受了,这次受灾面大,如果她每次都享受,群众会有意见;监委会通过调查后认为,袁体珍在特大冰雪灾害情况下如果断了补助,80多岁的袁体珍将无法生活。最后,村“两委”采纳了监委会的意见,一致同意给袁体珍发救灾补助,分配方案公示后,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由于监委会及时参与,促进了村务工作的公平公正。

(二)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促进了村“两委”干部廉洁自律。随着中央惠民政策的不断增多,惠及群众的各项政策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监委会自觉履行监督职能,积极配合完成各项中心工作,把低保户的审核、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惠民项目资金的安排落实等作为监督的重点,认真开展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村级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从制度机制上有效预防了村干部的腐败。比如,今年年初古蔺镇各监委会按照监督程序对城乡低保户进行例行审核时,把200多户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清理出来,使真正困难的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又如,石宝镇可贝村村主任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改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粮食直补方案,将自己的面积扩大了12.5亩,骗取国家粮食直补资金1021元,监委会发现后,立即报告镇纪委,镇纪委立即对该村的粮食直补进行了纠正,按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方案进行落实,并责令村主任写出书面检查,在全镇村干部中通报批评。通过对可贝村村主任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并曝光,对全镇村干部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三)充分发挥宣传解释作用,实现了干部清白群众明白。监委会的建立,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设了一座“连心桥”,成为了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这一纽带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化解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疑团,尊重了党员主体地位,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如石宝镇监督委员会在重点项目落实前就印发资料到户,特别是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标准、粮食直补的政策等协助村“两委”及时为群众做好宣传,从而使干部更加清白,同时,又增进了群众对党和政府政策法规的了解,成为了真正的明白人。

(四)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监委会在对村“两委”工作实施有效监督的同时,还主动参与调处民间纠纷,化解干群矛盾,及时从源头上消除了农村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2008年上半年,全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76件(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1%;其中反映村务、党务不公开或有关村“两委”干部的来信来访由去年同期的75件减少到今年的32件,下降了43%。

四、开展村民监督的启示

(一)村务监督是发展民主的有效载体。村务监督和发展民主是辩证统一的,村民的监督权利是农村民主自治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让村民在村务管理中切实参与进来,保障村民的权利,才能激发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才能使村务监督切实有效。实践证明,古蔺县建立村监委会,使农村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群众气顺了,干部腰直了,真正实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二)发展民主必须打破村级组织决策、执行和监督同体的格局。监委会既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社区)“纪委”,也是乡镇纪委在村一级的工作延伸,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农村设置一个与村“两委”不存在隶属关系的“第三驾马车”,符合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改变了“两委”干部既是决策者、又是监督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合理局面,顺应了农村民主监督机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解决了村民“自治”体制下群众诉求难以“自决”的问题。

创新村级管理 篇6

今年以来,镇党委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工作创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把村级档案的管理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抓,通过抓档案工作基础建设,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立案工作,使镇的档案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做好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根本在于促使档案工作有人管,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本着这个指导思想,镇对村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网络。镇层面建立了由党群书记任组长、各职能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领导责任制,并明确了党政办为档案管理责任部门,负责镇本级及下属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明确工作人员,划定阶段性任务、目标,规定对各单位、科室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实现了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镇班子会议还把学习贯彻《档案法》,提高机关的档案管理水平,列入了镇机关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档案工作进行了多次的专题研究,重点认真查找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办法措施,对相关工作进行认真的部署安排,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从经济投入、人员配备、设备装具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档案室的正常运转和安全;在村一级,相继也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基层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至此,从上至下已形成了 1

较为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组织网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运作和管理。

二是强化管理,注重监督检查。为确保认真的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得以使镇档案工作做到有规划、有制度、有督促、有检查,镇专门建立了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如各类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员及综合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保密制度等,强化了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有效地保障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有了制度,还须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镇对此还专门成立了由党群书记牵头的档案工作督查组,坚持每季度一检查,每年度一评比,并对镇档案工作进行打分排队,实现了档案工作有制度、有检查有成效的目的。

三是形式多样,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实现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首要环节和根本保证,近年来,镇通过灵活便捷、上下互动的方式加强了对各村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以干代训等方式,大力提高村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今年,镇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各村会计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为村档案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管理,抓点示范。

开展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档案管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是提升镇农村档案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此,镇主要突出“三抓”:

一是抓基础,促管理。首先从硬件设施规范化建设入手,今年来,我们镇有4个村先后新建或改建了办公场所,利用这种机会,我们要求各村建立了档案室,增添必要的设备,其余村都在有关办公室建立了档案柜,基本实现了专室、专

柜存放,专人管理。通过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从而改变了过去档案工作基础差、管理难等状况,为加强管理创造了有力条件。

二是抓试点,促创建。今年来,镇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开展村级标准化档案室建设,从档案业务基础上,规范了农业农村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档案信息开发上,为农村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和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将4个村列入重点试点村,不仅为创建工作创造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条件,还加强对这些村的日常督查指导。要求在下一步创建工作中,每个村应做到 “五有一实现”,即村一级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档案员、有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档案库房、有保管装具,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全村所有档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村档案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开展村档镇管,把村级干部档案,党费收缴票据等收归镇里统一管理,实行一村一档,便于统一管理和查阅。

三是严肃纪律,确保档案安全。为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镇要求各村在自查的基础上,对重点部位和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采取了有力措施,及时整改,坚决堵塞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防止各种危害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把建立健全档案保管、编目、利用、编研、保护、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三、突出重点,不遗余力。

做好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档案事业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根

据这个思想,我们重点做到:

一是适应农村发展,抓好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我们将农村档案工作重点放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谐社会建设、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等农村新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各种时期的形势需要,镇有重点地将这些档案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及时完成文件归档入库和分类整理工作。整理中,严格按照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档案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

二是关注民生问题,抓好档案利用工作。档案工作其中一项服务内容是更好为当地群众服务。本着这个服务宗旨,积极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如今年有一群众反映村里征地款公布不透明,村两委联合审计部门,对村里财务档案进行审计,结果是征地款不但没有丝毫损失,还办了10多件好事实事,令群众心服口服,提高了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又比如一村民有因土地纠纷引起官司,需要提供其宅基地面积,村档案室及时为其查找到了原始证据,为打官司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辖区内流动人口较多,查阅育龄妇女的情况很不方便,自从村育龄妇女档案整理后,查阅起又快又准,省去了许多麻烦。这些典型的事例使大家深深地认识到了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大仲村镇党委

创新村级管理 篇7

近几年来, 各地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体制转换等有力措施, 加大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力度, 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因此, 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 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 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 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 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明晰产权, 摸清家底, 建立集体资产台账, 规范资产管理,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 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 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 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 了解整个资产状况, 明晰资产所有权, 并进行产权登记。二是要搞好资本营运,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 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 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三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 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 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四是要搞好财务公开,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 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 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 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三、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至关重要

财会人员要认真履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两大职能, 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 做到善于监督, 敢于监督。村主要干部要认真履行村级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严格按照要求, 规范操作。其他村干部和出纳要相互监督, 真正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村财务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 检查审核财务帐目及相关经济活动, 及时否决各种不合理开支, 确保村级财务规范有序、顺畅安全地运行。

摘要: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 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党群干群关系。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经济

参考文献

浅谈乡镇村级财务管理 篇8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98-2

近年来,农村集体财务问题一直成为激化干群矛盾、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引发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的安定。从2008年临洮县农业经营管理站(农村审计机构)提供的一年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一部分农村集体财务问题的严重性。2008管理站一共受理农村上访案件15起,其中涉及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有8件,占总量的53%,村干部的吃喝问题、公款挪用问题、村里财务帐务混乱问题、村里公有财产处理不当、工资不透明等问题是受理案件中群众反映较多。由此可以看出,抓好农村财务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的大局。

1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现状

1.1 会计更换频繁

队伍极不稳定不少村由村干部兼任会计,即使有会计,也更换频繁,会计处于财务管理的关键岗位,现在的情况是村里只要换领导,会计就换,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会计本身专业素质不高,业务处理能力不强,加上会计交接不明确,导致村财务混乱,甚至出现无账、“断头账”的现象。

1.2 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

一是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村级组织对集体财产的管理和处理没有长期规划,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在这样的大的前提下,就存在盲目使用村里集体资金的情况。

二是财务审批程序不规范。有些村资金动用根本不经过审批,也不集体开会研究,个人说了算。

三是票据管理不规范,“白条”代替发票入账等现象十分普遍。收款不出具正式收据,收款人不签名盖章,资金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等情况很多。

四是账目混乱。许多村没有按制度要求来设置会计账目,加之很多村里的会计业务素质不合格,这样很多村里社现金账流水账,多账合一情况十分普遍。

五是公款截留挪用比较严重。

1.3 群众对财务的监督作用没有体现

虽然全县各村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根本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实现及时、透明、准确。村务公开没有发挥作用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择性公开现象普遍,公开的内容不完整、不具体。重大支出不做专项公布。第二,公开的形式不规范。有的村财务公开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开地点,大部分村民并不知道财务公开板在什么地方。第三,公开的时间不规范。县里要求村级财务至少一个季度公开一次,一年公开四次,但许多村没有按照要求执行。

1.4 村级债务化解困难

根据临洮县2006年村级债务清理结果,临洮县村级债务较大,有的村少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村社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校修建、道路修建、村部维修等,以及一部分集体公益事业。

1.5 农村财务审计力度不够

原因有两点,一是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缺少专职从事农村财务审计的专业队伍。二是审计人员把关不严,业务不精,鉴别能力差,对审计工作缺乏严肃的处理态度。

2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方法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产生的消极的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改革财会人员管理办法

会计人员的流动性解决了,那么财务管理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严格选拔聘用农村财会人员,由镇里设立管理考核办法。会计人员应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电算会计、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中选择,经乡镇农经部门以上机构业务部门考核,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报县级主管部门备案。另一方面,严格控制财会人员的流动和换岗现象,确实需要调换会计人员,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乡镇农经部门批准。

2.2 化解村级债务问题

对村级债务要逐步解决,清查核实之后立即解决,不拖拉。在处理旧账的基础上,着手新账的规范建立。在债务的处理上,一是对已确认形成的村级债务,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分类,制订出可行的偿还计划,逐步解决。二是清收债权还债。在认真清理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对单位、个人拖欠集体的款项,加大催收力度,必要是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解决。三是要严查不良债务的产生:“源头”,对以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坚决制止,坚决打击,决不手软。

2.3 充色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加强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鼓励群众举报。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能极大地杜绝不合法、不合理行为,又能化解党群干群矛盾,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村务公开、民主理财不能走形式,求表面,要注重实效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由群众民主选举,把文化素质高、道德品质好、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

2.4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收支预决算制度、票据领用制度、费用限额管理制度、接待资金管理制度等。

二是确保制度的执行到位,落实到实处。做到各种经济活动有章可循,各部门实现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

2.5 重视审计工作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端正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村级集体土地征用、债权债务处理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项审计;对村负责人和会计离任变动,组织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将审计结果要向群众及时公布。

2.6 加强培训学习

村级管理常识 篇9

村级管理常识

1、什么是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村民自治要遵循哪些原则?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基层直接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实行村民自治,坚持两条重要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依法办事。

3、村民自治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一是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三是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四是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4、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具有自治性、群众性、基层性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它不是政权机关,也不是政权机关的“腿脚”

5、怎样才能设立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消、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6、村民委员会如何组成?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成。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7、村民委员会选举要遵循的基本持续是什么?

一是分级成立选举工作机构;二是依法进行选民登记;三是提名确定候选人。

8、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同时,村民委员会还要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和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9、什么是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是由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10、村级民主选举指什么?

村级民主选举,干部的选任权交给了村民。就是按照宪法、村委会组织法、实施村委会组织办法和村委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由村民直接选举或罢免村委会干部。

11、村级民主管理指什么?

村级民主管理,就是把日常村务的参与权交给村民。

12、村级民主监督有哪些内容?

村级民主监督,就是把对干部的评议权和村务的知情权交给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由村民监督村中重大事物,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民主监督的重点是村务公开,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

13、村务公开的内容有哪些?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晰帐目,让群众了解、监督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

14、村务公开的形式有哪些?

村务公开应该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村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

15、村务公开的时间有何要求?

一般的村务公开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月公开一次。要推进财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公开延伸。

16、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17、农村土地家庭经营承包中承包方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承包方的权利:

(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臵产品;

(二)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承包方的义务:

(一)维护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二)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损害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18、农村土地承包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19、申请宅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具有农村户口的村民无宅基地的;

(二)具有农村户口的村民确已分户,现有宅基地低于分户标准的;

(三)集体经济组织招聘技术人员在本村落户的;

(四)回原籍经批准落户需要建住宅而无宅基地的;

(五)因公共利益需要,原宅基地收回后无宅基地的。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20、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由各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至贫、返贫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需要相适应,坚持自愿原则,反对压迫命令,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

21、什么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形式来管理农业的过程。基本要求是:①有计划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力;②大力发展对农业技术措施的经济评价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③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特点,改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④逐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现代经济教学方式,来加强管理;⑤逐步建立一支有高度政治觉悟、具有农业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队伍。

22、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①绿色食品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②绿色食品的生产

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技术规程要求;③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④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并按相关规定在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23、什么是“一村一品”?

即一个村子创一个品牌,是日本平松守彦1979年提出并倡导的一项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在日本成功实施。该活动秉承“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的原则,旨在扶持欠发达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地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一村一品”模式目前已推广到中国、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下一篇:信贷资产转让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