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2024-07-10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精选12篇)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篇1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 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更是当前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党群干群关系。

近几年来, 各地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体制转换等有力措施, 加大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力度, 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因此, 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 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 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 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 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明晰产权, 摸清家底, 建立集体资产台账, 规范资产管理,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 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 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 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 了解整个资产状况, 明晰资产所有权, 并进行产权登记。二是要搞好资本营运,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 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 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三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 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 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四是要搞好财务公开,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 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 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 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三、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至关重要

财会人员要认真履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两大职能, 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 做到善于监督, 敢于监督。村主要干部要认真履行村级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严格按照要求, 规范操作。其他村干部和出纳要相互监督, 真正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村财务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 检查审核财务帐目及相关经济活动, 及时否决各种不合理开支, 确保村级财务规范有序、顺畅安全地运行。

摘要: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 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党群干群关系。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经济

参考文献

[1]《农村财务会计》《农村经营管理》《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篇2

针对我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立足村情提出了“找准优势定路子,立足实际上项目,能工则工,宜农则农,依托市场,多途径、多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多业并举“,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方向。实行“目标考核以完成经济指标为主,经济指标以村集体经济为主”的“双为主”制度,强化村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责任,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常抓不懈。

二、创新机制,拓宽渠道,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举

措。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所有村两委成员实行“同目标、同考核、同奖惩“的招商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改善项目质量,增强村发展后劲。探索多元化、多样化、多业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着力在开发资源、盘活资产、严管资金上下功夫。对荒地、荒水、荒滩等“三荒”农村集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统一发包或出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职能问题探析 篇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长期缺失导致的。原有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已经与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核心问题是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经济职能入手,通过对村民委员会性质、任务,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经济职能的区分,阐述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必然性,并提出如何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途径。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经济职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词来源于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由“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演变而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对独立性。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并“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201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全国人大对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进行了司法解释:农村的各种集体经济组织,都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村委会应当予以尊重,不能随便干预。对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不仅村委会自己不能随便平调、摊派,要认真兑现承包合同等,还要抵制来自其他各方面的乱摊派,同时,还要制止某些群众的红眼病和哄抢现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也赋予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为其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合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壮大经济实力。

2.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我国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法律并没有直接赋予村民委员会经济职能。全国人大关于“村委会的性质和任务”的法律释义中特别强调:它(自我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村民会议集中全体村民的意见,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由全体村民遵守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秩序。也就是说,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的管理是间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里特别强调要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并没有完全赋予村民委员会管理集体土地和财产的权力。199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经济职能区分

199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公司登记管理中几个具体问题的答复意见》中规定:农村中由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投资主体;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投资设立公司,应由村民委员会做出决议。也就是说,村民委员会的“经济职能”是一种代行职能,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村民委员会没有真正的经济职能,其所谓的“经济职能”,是在集体经济组织缺失的情况下,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一种管理职能,而不是直接经营的职能。严格来讲,村民委员会不具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它的经营管理职能是间接的,是为村民自治服务的。特别是2010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中,对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作了说明:农业部提出,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使用方案等事务,应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决定;据农业部介绍,全国有约60%的行政村的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合一的,有近40%的行政村另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据吉林省农委统计数据,我省9367个村级集体组织中仅212个村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占行政村总数的2.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全省97.7%的村由村委会代行经济职能。

4.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成发展必然

2007年,农业部在全国部分省份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核心内容就是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和运行机制,最终目的就是建立健全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全国相当一部分省份开展了试点,广东、浙江、北京等多个省份及相当数量的市、县等已普遍推行了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职能分开,并建立健了全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011年,农业部开展了《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立法与维护农民经济权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维护农民经济权益》、《基层农经部门拓展农业保险职能与加强能力建设》三项研究,其中两项便是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来开展的。农业部《2012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积极探索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力度,推动尚未启动改革的省(区、市)有计划地开展试点;已经开展试点的地方,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激励约束有机结合的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招标投标和公开竞价机制引入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集体“三资”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近年来,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关的部分制度文件也相继出台,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农办经〔2008〕1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农经发〔2009〕11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农经发〔2011〕13号)等。同时,农业部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方面做了不懈努力。据从网上了解到的情况,“十二五”期间,在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有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开展立法研究,制定、出台《农业部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时机成熟时升格为《国务院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条例》。二是界定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为明晰权属奠定基础。三是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四是完善集体资产制度建设,为保值增值创造条件。五是推动各项扶持政策出台,为持续发展创造环境。六是强化农经监管服务机构,为指导调控提供支撑。从当前全国情况看,虽然浙江、湖北一些省份起步较早,但目前已经处于一个推广经验的初级阶段,很多地区的做法已经不是自发行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5.如何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篇4

1 整合组织力量, 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向心力

溧水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群众热情参与、积极支持的局面, 汇聚成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大向心力。一是县级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 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二是镇村实施奖惩制度。为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考核, 溧水县把相关指标纳入对镇的千分制考核, 镇对村签订目标责任状, 考核结果与镇村奖励挂钩,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氛围。三是村民分享强村果实。溧水县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量化村级集体资产, 使村民分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2 整合政策措施, 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宽松环境

近年来, 溧水县结合实际, 整合各类政策措施, 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是制定政策。溧水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明确地方税收奖励政策。对村引进落户在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实现的税收, 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村比例高于60%, 全县每年在2 000万元左右。三是落实土地扶持政策。对村引进的项目、企业, 优先安排进驻镇工业集中区;各镇工业集中区都预留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村级创业园;鼓励行政村在明晰土地权属关系的基础上, 将合法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形式与外单位或个人经营合作。

3 整合村级资源, 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溧水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 坚持以规划为指引, 引导各村发挥比较优势, 优化“资金、资源、资产”利用, 同时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 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规划引领。溧水县组织53个经济薄弱村编制村级经济发展规划, 各村通过认真梳理自身“三资”要素禀赋, 挖掘资金、土地、山林、水面、区位、产业等比较优势, 坚持特色、错位发展, 理清了思路, 找准发展方向, 分解出各年度的确保目标和力争目标。二是错位发展。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 坚持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竞争, 城镇周边村利用区位优势, 扶持建设门面房、商业楼出租, 山林、水面等资源丰富的村扶持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 无资源、资产的村扶持在镇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或其他投资途径, 增加村经营性固定收入。三是化解村级债务。制定出化解村级债务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强化对各村村级债务和收支变动情况的动态监测, 2012年溧水县村级不良债务比2011年年末下降15.8%, 解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索”。

4 整合帮扶力量, 培育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能力

溧水县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坚持“扶持两头、带动中间”的原则、整合各类帮扶力量, 重点突出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机制的建立。一是支持村级在各镇工业集中区统一兴建标准厂房。2010年根据南京市政府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的要求, 该县及时研究出台了《加快村级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了村级标房2年项目建设, 配套资金一年到位, 全县38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建设5 000 m2以上的工业标准厂房, 县财政按每村100万元予以配比, 共配套村级标房建设补助资金3 800万元, 并对标房建设县权范围内的各项规费进行全额免除, 镇级配套道路、供电、供水、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2007年开始, 该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 重点扶持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同时镇级财政也按一定比例配套, 累计配套资金逾800万元。三是建立村企挂钩机制。该县从2007年开始, 借助南京市实施村企挂钩政策, 协调组织了市级50个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县级37个大中型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 帮助行政村发展村级工业、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等建设。四是巩固结对帮促成果。1989年以来该县组织县级机关部门与行政村结成对子, 利用机关部门的资源、资金优势帮助村一级发展经济。初步统计, 近几年全县机关部门每年帮助村级协调、落实扶持资金达2 000万元以上, 平均每个行政村达20万元以上。同时在镇内开展强村帮弱村活动。

该县将继续开拓村级经济发展新途径, 确保2015年所有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70万元以上, 力争100万元, 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指标进入苏南先进县市行列。

摘要:从整合组织力量、政策措施、村级资源、扶助力量4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以期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政策措施,村级资源,帮扶力量,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倪春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江海纵横, 2006 (4) :14-15.

[2]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 2006 (12) :32-34.

[3]韩俊, 张云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有合适定位[J].发展研究, 2008 (11) :10-12.

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 篇5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新堤办事处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将做好我镇2009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注重体制创新和思路创新,立足和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盘活村级集体现有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项目,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村级集体经济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目标任务

2009年全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目标是:一是巩固“脱壳”成果,做好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确保集体经济存量可持续增长,各村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收入增长10%以上;二是在只有工作经费收入的村中确定万家墩和老官庙村,作为今年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村,制定实施新的发展项目,实现集体经济新的增长。

三、发展思路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市场导向、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办法,努力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各村要在认真总结和借鉴近年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产业互动、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产业互动型。围绕实施 “一处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带动示范作用,依托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资源开发型。立足资源求发展,充分利用长江、农田、蔬菜机地、鱼塘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优势,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收入来源,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三是资产经营型。适应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实现滚动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商贸、餐饮等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实体带动型。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和产品运销型等经营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五是服务创收型。与农村产业经营相结合,创建“支部+协会”等各种服务体系,在种养业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同时,各村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具体发展思路为:

公路沿线的万家墩、叶家门、老官庙、南河等村,要依托小城镇的发展及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位优势,兴办企业,发展建筑建材及加工维修、餐饮、商贸流通等集体经营项目。

有长江资源的万家墩、老官庙、叶家门村,要依托长江资源优势,在加快发展现有码头的同时,积极引进资金,对码头内的机器进行技改、整合,加快发展码头产业,加强对码头企业的管理,支持码头生产。

具有发展畜牧业优势的新闸、新村、等村,要以现有的畜牧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兴办养殖型、加工增值型和产品运销型等经营实体。

在万家墩等村发展蔬菜种植,广辟财源,不断增加集体收入;通过拍卖、承包、租赁土地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各村要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心,深入开展“一村一品”创建活动,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发展烤烟、油菜、畜牧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蔬菜、林果、特色养殖、劳务输出等新型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创建“支部+协会”等各种服务体系,在种养业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

四、保障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各村要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发展本村集体经济的实施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在年内圆满完成。在制定计划时,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不留包袱”的原则,立足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兴办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经济项目。

2、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法律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开发力度,加快交通、水利、通讯、供电、供水、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和投资环境,为村委会扩大开放,发展集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3、继续实行党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与村委会定点挂钩帮扶制度。按照市、县委的帮村要求,开展镇机关单位支部帮村工作,帮村单位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充分发挥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上的优势,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略,全力帮扶,增强村级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达标不脱钩。同时,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帮助村委会出点子、找路子、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4、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调动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吸引工商企业、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土地有偿租用、转让使用权等方式,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的开发利用,从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

5、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其他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松毛、鲁基村分别由党委书记和镇长直接挂钩联系。各定点联系领导要经常下村了解实情,指导、帮助村级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案的实施,研究和解决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浅谈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的经济 篇6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出路选择

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1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须优化环境以及要纵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同时也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努力,齐抓共管。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助以及扶持的力度。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优化环境

(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还有就是在创业扶持上来说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创设一个专项的基金,从而来鼓励以及支持创收性的项目工程,尤其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又缺乏资金的那些项目一定要给予支持。在创业之初,要降低门槛,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便利的环境。

(二)优待贫困村的专款专项扶贫基金

作为一个公共的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其宏观的调控能力,以达到区域平衡的能力。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经济实力进行评估,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帮困扶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那些投资建设的创收的项目,从而来对那些政策避免执行了无差别的辅助,以防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

(三)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有些部门来说在政策的实施上面应当进行放水养鱼的构想,政府部门应当尽最大可能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村级集体的经济发展上面加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合理组织,合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进行发展集体经济。

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一个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共同创造一个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的大好环境。根据各村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在经费上的矛盾,就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以说应当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村级招商引资,通过借助外力以求得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想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如果单纯地依靠现有的老企业是不行的,发展的实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也有的政府想靠自身经验的积累去发展村级经济,但是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那自然发展的速度又显得太慢了。因此,相比较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招商的形势,达到借力使力,以求得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实现村级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村干部的意识观念,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发展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为了实施激励性的机制,也可以实行村级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农村干部的考核中,在年度工作进行实绩考核时,直接与干部的报酬相互挂钩。切实做到把发展成为政府干部的首要任务,并且要付诸于现实,在工作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同时,对于干部的招商方法要加强引导,适时举办培训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招商引资的规律,掌握招商的技巧。这样,在外出招商时也就不会太盲目了,也会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本村流落在外地的人才,想办法把那些创业能手、企业老板、经营大户请回来,共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

在大力村级集体经济时,要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村级集体的更大收入。

三、盘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认真开展清查工作,盘活资源

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依法清收拖欠的村集体承包款项,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值、增值目的。

(二)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等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清查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施等,要先行论证,后按合同严格管理,合理确定村集体,北高镇 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加强完善各项制度

大力推行村财政委托代理制度,强化财务公开;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发展公益事业;落实集体财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控基建工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

(四)改革农村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了财务“双代管”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对集体资的管理,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

[2]董亚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6).

[3]周新革.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J].浙江现代农业,2007(3).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篇7

(一)会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

鄞州区自1997年逐步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多年来会计委托代理对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区农村会计服务站各项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各镇(乡)街道会计服务站工作经费已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进一步健全了代理会计岗位责任制考核。代理会计角色从以前的记账、做账为主转换到以监督财务和参与管理为主,部分镇(乡)街道会计代理机构已逐步向“三资”委托代理中心过渡。

(二)农村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多年来鄞州区的农村审计工作在促进村级财务规范、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区农村审计工作量大面广,为此区农村审计工作室确定了“上访村重点审计,隐患村主动出击,常规审计突出抓整改”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农村审计工作,树立农村审计权威。对群访审计事件投放重点力量,加班加点开展审计,为区委区府驻村工作组和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对存有财务隐患的村进行主动出击,开展审计,严历指出存在问题。对每年要求各镇(乡)街道完成的“三年一轮审”审计任务,突出抓问题的整改落实,并同每年的村级财务考核进行密切挂钩。

(三)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坚强后盾。近几年来,鄞州区村级“三资”民主化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一是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村级资产资源发包、村级基建工程开展等主要经济事项的操作都要经社员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充分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民主理财活动进一步规范。2010年4月,全区分6期对全区约500名理财小组组长开展了系统理财培训。通过培训,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理财意识和理财水平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民主理财活动开展进一步规范。

(四)信息化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鄞州区村级财务自2006年开始统一实行会计网络化记账,村级财务监管网在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及统一业务操作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在原来网络基础上又成功实现区、镇、村三级联网,全区各村出纳现金及银行日记账于2010年1月份开始统一实行网上记账,村级日记账的记账效率和记账质量都得到质的提高,并且区、镇二级可通过网络对村级资金流动情况随时随地实行监督,村级“三资”网络化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

推行村务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鄞州区的村务财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工作已深入人心,全区99%的村已达到“五化”标准,做到了公开时间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场所标准化、公开设施整洁化、公开程序规范化。每季度财务公开日,成立由两个区委副书记和一个副区长带班的三组检查组,进村入户开展财务公开检查。通过公开栏这一“窗口”,广大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2010年4月,全区又印发了《鄞州区村经济合作社财务公开实施细则》(鄞农财办发[2010]2号),对村级财务公开时间、内容、程序、形式及公开日接待和监督逐项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

二、确立考核为“三资”管理抓手,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

强化措施,从严考核是促进鄞州区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有力支撑。2006年,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挂帅的考核领导小组,对全区各镇(乡)、街道“三资”管理情况实行考核,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大多数村“三资”管理水平已达到省级规范化创建标准。考核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强强相争、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

全区22个镇(乡)街道分A、B、C三组进行考核,每组全年综合测评前2至3名的单位确定为先进集体,由区委、区府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每组考核未位的,如果未能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或因村级“三资”管理问题引起群众集体上访的,确定为重点管理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实行排名通报制度

每次检查排名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并在《鄞州日报》进行公开刊登,借助新闻媒体力量扩大社会影响面。排名通报制度不仅表彰了先进,同时对名次相对落后的镇(乡)、街道更是有力的鞭策,促使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当地村级“三资”管理还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采取突击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手段,确保考核评分公平、真实

每次检查,都对检查评分标准的核定、检查人员的挑选、检查步骤和检查重点等都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检查人员公平、公正开展检查活动。同时也通过开展各项专项突击检查活动如货币资金突击盘点、村级财务月公开检查等,有效打击了部分村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注重应付常规检查、忽视长期日常性管理的思想。

(四)建立培训常规化机制,加强“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锻炼业务素质过硬的“三资”管理队伍,加强对镇、村相关干部培训,是确保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几年来鄞州区采取“分级培训、多方渗透”的方式,在全区建立了一张完备的村级“三资”培训网:一是加强对村主要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提高他们对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提高他们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确保全区村级“三资”规范运行的重要基础。为此从各个层次、多个渠道对全区村干部开展培训,无论是区委、区府组织的村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农村工作指导员培训班,还是各镇(乡)、街道组织的镇、村主要干部培训班都开设了村级财务管理这一课,极大提高了广大村干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村级文书、出纳综合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该村“三资”规范化水平的高低。几年来始终把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重点工作加以开展。2008年开始,通过分期分批培训和综合考核,全区实行了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出台《鄞州区村级财务人员上岗资格证管理办法》,对全区900余名村级文书、出纳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极大提高了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效克服村级财务人员调换随意频繁的弊端。三是加强对代理会计业务培训。近年来确保每位代理会计每年有两次受训机会,不断提高代理会计的综合业务素质。

三、村级集体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村级基建工程项目规范化操作程度日益提高

各村在工程的发包程序、合同签订、竣工验收及结算上做到了合法规范。原来在少数村社存在的为逃避公开招投标而将工程拆分、非正式工程发票入账等现象也得到消除。

(二)村级资产项目在发包程序规范的基础上合同兑现率显著提高

许多镇(乡)、街道出台了合同兑现率同村干部报酬相挂钩的考核政策,促使村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催讨应收承包款,确保村级经济收入正常流入,提高资产质量。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承包总收入从2008年的7.1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76亿元,其中下应街道2009年应收承包款4600余万元,当年合同兑现率在99%以上。在提高合同兑现率的同时,不少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债权债务也得到有效清理。

(三)村级财务民主化管理程度日益提高

通过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经济议案决议书制度,规范民主理财活动,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等措施使得广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体现,村干部权力受到了较好的监督与约束,在财务问题上犯错误现象明显减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信任度明显提升,全区因村级财务问题而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明显减少,促进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促进行业行风建设

目前全区442个村已找不到一张白发票,不规范票据及白条入账现象得到消除。原来由报刊、电力、水利、殡葬等部门出具的一些不规范收据也得到了清理,村级原始发票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行业行风建设。

摘要:宁波市鄞州区下辖22个镇乡 (街道) 442个村经济合作社, 2009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3.94亿元, 其中土地征用费收入12.21亿元, 上级补助收入3.92亿元;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社328个, 占全区村社总数的76%;2009年底全区村级集体净资产总额61.08亿元, 村均1420万元。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村级集体净资产总额、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位于浙江省前列。如何管理好村级集体经济的资产、资金、资源, 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文章以宁波市鄞州区“三资”管理工作为样本, 从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以期提升“三资”管理水平。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与对策 篇8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 发展不平衡, 差距逐渐拉大。

由于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和地理位置及历史因素等的差异, 集体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据调查, 集体经济发展较快、村级收入较多的村, 大部分集中在城镇, 离城镇较远的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个别村集体经济不但没有发展, 反而下降。

2. 村级负债严重已成为影响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和稳定的重要障碍。

据调查, 自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在村村通等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工作中和各种税费的收缴中, 村级组织普遍存在垫付资金现象, 致使村级债务剧增, 造成集体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严重不足, 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3.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乡镇经管站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部门, 工作面宽、量大、涉及范围广, 人力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相适应, 加上部分农经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 对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估计不足, 缺乏紧迫感和创新意识, 没有找到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式和有效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弱化了农经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行政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 由于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监督力度不够, 加之部分村干部法制观念差, 有章不依、有规不循的现象时有发生, 致使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挥霍浪费集体资金和损害侵蚀集体资产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内部职能控制等一些基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使村级财务管理失去了应有的监督约束力。有的乡镇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不够, 缺乏既治标又治本的工作, 始终没有走出“前清后乱”的怪圈。

4. 在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上作文章。

对增加集体收入, 壮大集体经济,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无能为力, 而又认识片面, 于是在土地上作文章。土地延包前, “两田制”盛行, 预留机动地严重超标, 延包后个别村借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又抽回部分承包地、机动地高价发包, 以此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这不但严重违背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增加了农民负担, 伤害了农民的感情, 而且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5. 为了追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投

资建厂、建水利设施等项目, 不进行可行性论证, 致使村集体大量举债盲目上项目, 到后来由于产品无销路, 贷款难收回和管理不善等原因, 使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6. 思想落后, 观念不转变, 因循守旧, 加之人才、资金、技

术、信息等成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真正的人才能够快速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资金的有效投入能够拉动经济发展;一项新技术, 一条经济适用的好信息能够救活一个企业, 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指明致富的努力方向。而当前, 在农村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资金不足, 技术匮乏;信息闭塞、人才奇缺, 能不为私利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更缺,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 笔者建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必须以当地资源为基础, 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坚持多模式, 综合发展的战略方针。

1.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创新发展思路, 坚持多模式发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应积极转换思路, 注重因地制宜, 能工则工, 能企则企, 没有条件发展企业的, 更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实现形式。如:资源开发模式、工业振兴模式、城镇模式和专业合作模式等。

2.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化解乡村债务。

各级领导重视是化解乡村债务的关键。如果领导不重视, 新官不理旧账, 化解债务就无从谈起。只有牢固树立“减负就是增收, 还债就是政绩”的思想, 才能为债务顺利化解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 必须统一组织领导, 成立专门机构, 制定严格的清理政策和细致的清理方案, 分门别类, 系统汇总, 本着“谁举债, 谁负责”和“谁受益, 谁负担”的原则, 制定债务偿还计划, 明确偿债责任。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呆账, 死账, 按照程序, 予以核销;对于三角债采取自愿结合, 相互转移的方式, 促进债权债务相互置换抵顶, 化繁为简;对十分困难的农户个人欠款尤其是农业税尾欠, 予以适当核减或免除;对于有能力归还的单位和农户, 必须坚决予以清收。

3.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实行村级财务乡镇“四监管”:

一实行联签审批。对照开支限额标准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二是进行定期审查。由乡镇经管站每月定期对村级财务状况进行审查, 规定财务收支票据需经监督小组审查认可后方能入账。三是加强财务审计。坚持和完善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村财务月审年结的审计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继续深化村务、账务公开。坚持公开时间、公开地点、公开内容、公开程序规范化, 做到现金出纳账每月公开, 重大事项, 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逐笔公布。五是抓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新的积累机制,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加强村级借贷资金管理, 严禁随意举债。坚决制止乱铺摊子, 乱上项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防止形成新的不良债务, 真正实现好维护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4. 认真搞好集体承包合同管理, 确保合同兑现。

严格执法, 规范完善农村承包合同。特别是对机动地承包、山林承包、工副业承包、“四荒”拍卖等合同加强管理, 确保承包金、拍卖款及时足额入帐。切实维护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5.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优势产业, 采取适度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重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篇9

一、资源开发型

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 (如窑厂、矿山、公墓、旅游、水资源等) , 通过合理开发和挖掘, 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经济活力。这类村大多地处边缘的山区或半山区, 虽然区位优势不明显, 但当地的资源优势相当突出。如鄞江镇东升村充分挖掘当地砖窑厂资源, 通过不断改善生产条件, 规范公开发包形式, 把砖窑厂年承包收入由原来的64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80万元;同时又利用当地低山缓坡的有利条件, 在原来基础上扩建公墓地, 年承包收入为210万元。仅此两项该村级收入就可达500万元, 成为鄞江镇村级经济实力的“大哥大”。又如章水镇李家坑村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拥有阳关三叠、激流勇进、冷龙潭、虎跳涧、飞流直下等9个景观的李家坑漂流全程2.6公里, 总体落差70余米, 因其惊险、刺激而誉满宁波, 堪称“四明第一漂”。从2007年开始试营业以来, 吸引了大量的旅客, 2008年仅门票收入就达200余万元, 初定村集体2008年可从旅游公司分得8万元。正式营业以后, 村社将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占有相当的股份。旅游业的兴起, 在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 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甚, 不仅为村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也为当地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机, 农民自产的土豆、笋干、水果等土特产再也不用因身陷深山而愁销路。

二、工业园区型

近几年来, 随着宁波市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 工业投资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许多村社就顺应形势, 抓住机遇, 想方设法盘活、建造厂房, 发展“房东经济”。特别是一些近效村社在发展工业经济, 增加工业投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走出了一条通过“筑巢引凤”, 积极招商引资, 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保值增值, 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路子。其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 合理整合资源, 拓展投资发展空间

通过积极整合闲置的存量资产, 有效利用村级留用地和通过合法征地的方法来解决工业投资用地, 提升土地资源价值, 将建造标准厂房与招商引资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如古林镇陈横楼村地处宁波近郊, 2004年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向国家买入工业用地52亩, 共建造标准厂房37000平方米, 形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小城, 每年可收租赁费400万元。又如首南街道前周村利用村级发展留用地建造标准厂房3000多平方米, 同时对原来的一些老厂房进行翻修和改造, 新旧厂房每年共可收租金80万元。

(二) 有效运作集体资金, 增加村级经济“造血”功能

对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村来说, 大量的货币资金闲置在银行, 收益率低下, 对外投资又有很大的风险, 通过投资工业, 建造厂房, 除了确保村级货币资金的保值增值外, 还可通过可持续发展, 实现村级经济的“滚动式”增长。

(三)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改善投资软环境

许多村社不仅按“八通一平”的高标准建造标准厂房和园区硬环境, 同时也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 从人员配备、服务水平、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增强综合服务职能, 为企业创造安全、整洁、优美的生产经营软环境。如邱隘镇东华村为改善工业小区生产、生活环境, 村社专门辟出资金建造了好几座公共厕所和浴室, 还专门建造了农贸市场, 引进超市, 为企业职工生活尽可能提供方便。

三、物业经营型

土地是村级经济最重要的资源, 严格土地管理, 合理调整、利用集体土地资产, 使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 对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村社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 雄厚的经济实力, 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 做好土地综合开发文章, 不断推进商贸经济的发展。如下应街道袁家、团桥、王家、蔡家4个相邻村利用村级留用地, 搞合作开发、合作经营。在40亩共有的土地上投资3500万元, 建造了一座综合物业城, 包括11000平方米的厂房、40间店面、一幢商务楼和一个综合市场。其中厂房出租收入预计100万元;店面年出租收入预计170万元;商务楼出租收入预计80-100万元;综合市场的第一层为农贸市场, 年统一发包价100万元, 第二层出租给宁波好又多超市, 年可收租金50万元。整个综合城正式营运后, 预计年可收500万元, 5-7年就可回收投资成本。这种强强联合, 市场运作的先进经营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成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又如下应街道殷家坑村, 地处宁波市最大的建材装潢市场附近, 村主要干部瞄准这一“商机”, 利用本村原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仓储业, 近几年来共投入2200万元, 建造仓房30000平方米, 成为宁波建材装潢市场主要的后备仓库之一, 年可收租金600万元。2000年, 该村又利用土地入股的方式, 以每平方2000元的低价购得宁波富豪房地产开发的5000平方米的店面房, 年可收租金80万元。优越的位置、雄厚的实力、先进的理念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滚滚财富”。也有部分村对村属的闲置非农用地 (如晒场、广场、废弃地基和零散边角地等) 进行重新整理后出租给相关单位做堆场或零时仓库, 此举不仅有利于整洁村容, 而且还盘活了土地资源, 增加了村级收入。

四、政策扶持型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 近几年来鄞州区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不仅补充发展了集体经济, 也为农民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2007年全区各村上级补助收入是2.81亿元, 比2003年的1.42亿元增长98%, 年平均增长率是14.6%。政府扶持的主要形式是:一是出台相关惠农政策如在如横溪镇金山村2007年村级总收入100万元, 其中自营收入仅10万元, 90%以上是来自上级各部门的补助收入。历年的收入除了建造农业基础设施和投入自来水改造工程外, 还投资100万余元建造了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把村集体所有的400亩茶场和加工厂以每年8万元的价格进行发包, 同时跟承包者约定好加工厂必须优先收购本村村民种植的茶叶, 使得农户家庭经营的600亩茶叶的“销路”也有了着落。此举不仅为村级经济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股份合作型

一些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的村将经济合作社改造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对土地政策上, 规定村集体土地征用时要按5-10%比例留给村集体发展二、三产业。该项政策近年来正逐步落到实处, 给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福音”。二是深入实施“欠发达村奔小康工程”, 对一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 通过结对扶贫、开发项目、政策优惠的方式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2008年全区确定欠发达村为82个, 这些村社主要分布在章水、龙观、横溪、横街、塘溪等镇的偏僻山区。由于地理位置不理想, 生产经营条件差, 集体经济底子薄, 村级经济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从2008年起, 区财政计划每年安排帮扶资金1600万元, 支持欠发达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属全部资产的清理、评估、量化与分配, 使得过去模糊不清的集体资产的产权得到了明晰。将以前“人人拥有”, 但在一定意义上又“人人空有”的集体资产落实成实际股份, 成为农民实实在在可以拿到手的效益。这种方式不仅创新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机制, 提高了资产的管理水平, 有效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 而且还创新了集体资产的运行机制, 使其更具有活力, 增值更快。目前鄞州区已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村社共有50个, 2007年实现股份分红9155万元, 人均分红收入1852元, 其中分红收入最高的是中河街道大河沿村, 人均达6000余元。股份分红收入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摘要:村级集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坚持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实现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 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良好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文章在对典型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和总结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增长的途径, 旨在揭示村级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 走多元化、多形式、多途径发展的路子。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 篇10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问题,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针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缺乏这突出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近期根据调研, 就如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形成如下调查思考。

一、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近几年来, 我市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大胆和成功的尝试, 也积累一些可资借鉴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但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 部分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氛围不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 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 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在思想素质方面, 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 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有的村要是打算将现有资金投资到能产生可持续财源的项目中去, 部分村民代表以及群众就有意见, 认为有钱就应当分掉, 致使集体资金往往无法实现合理的投资收益。在文化素质方面,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 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上述情况造成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漠不关心, 积极性不高, 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 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村级集体经济负担重。一方面是收入渠道不断萎缩, 新的增长点难以形成, 村集体原有的收入来源不断萎缩甚至消亡。一是村办企业上交收入急剧减少。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村办企业上交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不少村办企业或倒闭, 或转制, 导致村办企业收入急剧减少乃至消失;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土地承包费及提留款收入来源消失。另一方面是村级组织承担的各项开支呈上升趋势。村集体的支出除村干部报酬、办公、差旅费、水电路维护开支以及五保护供养等方面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 在现有刚性支出的基础上, 村集体必然还要增加村庄公路建设、农村水利、道路硬化、桥梁以及环境整治、自来水改造等大量公益事业建设。公益性事业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如果村级组织不去办, 将会影响村基层组织的威信, 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而要解决这些矛盾, 必须依靠村集体经济作保障。一些经济基础较好村尚能维持, 但对经济薄弱村来说就显得特别困难。其他方面, 有些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构想未提出和实施前, 在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有效覆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 各村“寅吃卯粮”, 相继负债实施了办公活动场所、村小学、卫生所、通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影响了新上项目的能力。

(3) 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对待村集体资金方面, 许多村集体没有考虑长远发展要求, 没有投资经营意识, 又不注重勤俭办事、节约支出, 要么仅将大量资金用于应付日常开销, 要么将大量资金用于没有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滥铺摊子, 甚至不惜举债去做。这样就没有发挥集体资金应有的作用, 也势必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在耕地方面, 随着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加快, 有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耕地转移出来, 另一部分农户或农业企业因发展规模经营要求多承包相对连片的耕地, 有耕地流转的客观需求, 村集体若能抓住这一机遇, 增强集体对土地的调控权, 为需要耕地的投资方提供各种服务, 实现耕地在市场机制下的有偿使用, 就能增加村财收入。但从相当多的村来看, 当前普遍都忽视了对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有效运作。

(4) 村级班子自身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村级班子不和谐。村书记及村主任人选配备不够好, 村级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不高, 没有拼搏奉献精神, 不团结, 心不齐;二是村级班子成员能力不强。发展村级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意识弱, 思维不开拓, 没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及增强其“造血”功能的能力, 有的村干部只会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 怨天尤人, 只抱怨工作难做, 干部难当, 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 “老办法不能用, 新办法不会用”,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 领导无方, 感到前途渺茫, 不懂得怎样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投资利用。殊不知,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三是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动力不够, “等、靠”思想严重。村级班子成员特别是村主要干部存在“守阵地”思想, 创业心、事业心不强, 得过且过, 不考虑如何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 缺乏加快发展村级经济、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内在动力。

二、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 澄清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上两个误区

误区一:村办企业与村级集体经济看作一回事, 错误地认为, 村办企业改制后, 集体经济已“名存实亡”、“再提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这是概念的混淆。在新的发展阶段, 村级经济的内涵也不断延伸, 已从传统观念的村级经济向包涵一二三产业, 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化格局转变。如建设特色农业园区, 既可增加了村级收入, 又能促进农民增收;又如建标房进行出租, 每年可获得稳定可观的租金收益, 既可确保村级经济的正常运转, 又能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误区二:推进的城市化, 将使村级经济“淡化”, 农村很快会改为社区居委, 再谈“村级”, 是目光短浅。诚然, 城市化步伐在不断加快, 但那种认为大部分农村将很快消失的思想, 以及村改居后只承担单一的社区管理职能, 不需要再谈经济发展, 是不符合实情的。虽然农民搬进了新型社区, 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居民, 但是, 农村新型社区和城市社区有着很多质的区别, 农村居民还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丰富的公共资源, 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和交通等, 其收入形式仍然只能是农民的收入, 与城镇居民的收入还有着太大的差距, 而面对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市场和物价, 收入的差距势必带来生活质量的差距。因此, 除了不断提高百姓的社会保障外,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增进群众的福利, 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村级集体经济没有一点实力, 村级组织就难以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 就会影响到率先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也势必影响到整个富民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 发展村级经济, 增强村级经济实力, 不是“不适时宜”, 而是“与时俱进”。

2. 不断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1) 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 强化培训提高。第一, 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 力求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善发展和有公心、不怕吃苦、肯奉献的人选进村级班子, 特别是选好村支部书记。二是要注重改善和优化村级班子结构, 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 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 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 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对一些贫困且又缺乏人选的地方, 可以通过下派任职途径解决人才缺乏问题。第二, 要加强对村级班子成员的系统性教育培训。以“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强村干部素质, 借鉴经验, 树立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的意识, 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三, 要定期开展村级班子成员届中跟踪考核和民主评议工作, 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第四, 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把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为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作为考评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 加强激励扶持, 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资金困难是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 强化帮扶措施。一要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 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二要健全完善促集体经济增长的激励扶持政策。把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 研究制定具体优惠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项目, 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 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同时对村级在村内或城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工商企业的, 要在财政政策、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行全方位扶持。三是发挥驻村任职干部作用, 扶持发展相对薄弱后进村集体经济。利用省、市、县下派驻村任职干部这一契机, 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等不足, 努力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3) 分类指导, 典型带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起步较早、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村, 鼓励和指导他们深化改革, 搞好资产管理, 增强村级经济活力。对中间村, 帮助他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找到突破点, 加快发展,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对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 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发愁情绪, 立足当地实际,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积极想点子、找路子, 逐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本着发挥优势、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 鼓励经济强村、强企业, 兼并贫困后进村, 实行强村带动战略。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 加大典型的培养和推广力度,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4) 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形成的同时, 要进一步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要完善和落实村级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重大村务票决制和村财使用票决制。对于集体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投资项目工程承包、资产资源处理等重大事项, 均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村级资金财务管理, 向增收节支要效益, 严防贪污、挪用集体资金现象发生。积极推行村级财务账目资金“双代管”, 实行基本账户制度, 规范收入票据管理、支出原始凭证管理和支出报销审批程序, 建立用款额度审批制度、非生产性开支总量限制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二要做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 让广大群众明白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造血”功能增强了, 村集体才可能有财力独立或配合解决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等问题, 才有可能出资为村民兴办好公益事业、福利事业, 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村级作用,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5) 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资产资源资金运作的有效监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动, 上下协作配合, 加强对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的有效监督, 促使任何集体和个人在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如何使用和处理问题上做到不敢贪、不浪费、不能误。一是市纪检、组织、审计、农经、财政等部门要定期组织人员对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工作进行专项审计监管, 保证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安全, 实现保值升值;二是镇 (街道) 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挂村领导在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监管工作上的责任制, 加强对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管理运作上的指导和监督;三是构建群众监督体系, 发挥党员群众对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监督作用。

3. 积极探索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的新路子

(1) 有偿服务型, 走依靠服务创收的路子。对于未涉及拆迁且有农田的村, 一是鼓励创办经营服务实体增收。可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 为农户及时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资询等服务, 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 适当收取服务费用, 增加村级收入。二是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 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 以服务促经营, 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2) 土地经营型, 走以地生财的路子。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也是村级集体资产的重要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 土地的资本属性日益明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首先要把土地资源利用好、经营好、发挥好。坚持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发展路子, 确保村级土地经营政策落实到位。比如凭借地理交通优势, 建各类交易市场, 收取市场租金。

(3) 资本运营型, 走盘活集体资产增收的路子。一是通过深化改革, 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使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在村存量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 做好增量资产的经营。可以村为单位, 在目前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情况下, 由镇扶持、村筹资在镇工业园区建造标房, 或建造打工楼, 进行出租, 增加村级收入;也可成立富民合作组织, 在工业园建造标房, 设立村集体认购股和个人认购股, 由符合条件的有意愿的村民自行认购, 届时根据年租金收益额及认购比例分成, 这样既能保证村集体每年都有稳定的租金收入, 增强村居发展后劲, 又能促进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篇11

【关键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1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状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2012年,全县203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204.71万元,村均20.7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30%。村级集体资产总额3824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00%。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收入结构上看:经营收入214.28万元,占总收入的5.09%;发包上交收入323.91万元,占总收入的7.70%;投资收益64.89万元,占总收入的1.54%;上级补助3315.79万元,占总收入的78.86%;其他收入285.84万元,占总收入的6.80%。从经营性收入(不包括上级补助收入)村数上来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只有8个村,占总村数的3.94%,20万~50万元的11个村,占总村数的5.42%,10万~20万元的17个村,占总村数的8.37%,5万~10万元的24个村,占总村数的11.82%,3万~5万元的23个村,占总村数的11.33%,1万~3万元的55个村,占总村数的27.10%,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占总村数的32.02%。

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县,大部分村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匮乏,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巨大难题。

2.1 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

(1)一些贫困村村干部以资源、资金缺乏,想发展也无能为力为由,对发展集体经济不求进取、束手无策。

(2) 一些村干部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计划,有的村干部不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是为谋取私利削弱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上任后,只考虑本人任职期间的资金需求,一上任就将集体资产拍卖,所得资金本届内花完,不考虑发展集体经济,没有长远打算。

2.2 村集体基础薄弱

2.2.1 资金短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

经调查,全县村级集体经营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几乎无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日常开支只靠到有关单位“乞讨”点援助和上级补助款,这类村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年收入1万~3万元的有55个村,勉强维持村日常开支,要想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只能纸上谈兵。目前全县有186个村举债,债务总额达5873万元,村均举债30多万元。举债的主要内容是:经营性支出举债50万元,占总债务的0.85%;公益性支出举债4168万元,占总债务的70.96%;其他举债1655万元,占总债务的28.18%,沉重的债务已严重影响村级正常运转。

2.2.2 资源缺乏,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期,全县有村级集体茶果园255个,经营面积1963hm2,每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82.4万元;有村级集体林场126个,经营林地8333hm2,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14.27万;全县有村级统管山41440hm2。现在不少村级集体茶园被解散,茶果园60%分包到农户。90年代后期,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网络等公益事业的兴办,村统管山林木已基本砍光,要有收入也要一个30年的周期。据年初调查,全县村级可开发山地面积5483hm2,其中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作物的213hm2,药材536hm2,毛竹2493hm2,茶葉、干水果1298hm2,用材林149 hm2等等,有可开发耕地面积367hm2,有可合作开发资源的村70个。可见,大部分村资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无门路。

2.2.3 固定性经营收入项目少,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全县村办企业有289个,年上交村105.4万元,到目前全县村办企业只有20多家,而大部分都是近年创办的,其中小型水电站9家,约占40%。2012年全县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为79个,占总村数的38.90%,经营性收入603万元,村均2.97万元,且村与村之间不平衡,经营收入少的村是几百元,多的几十万元,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也不稳定,有的村今年一片统管山砍了,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以后几十年也就没有经营收入,全县有固定性收入的村只有33个,占总村数的16%。

2.3 支出不合理,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据统计,2012年度全县村级财务总支出4011万元,村均19万元,其中:经营支出128万元,占总支出的3.19%;农业发展支出592万元,占总支出的14.73%;管理费用支出1478万元,占总支出的36.84%;其他支出1813万元,占总支出的45.20%。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不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3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物质保证。没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就将成为空话,如通村公路、村内道路、路灯、饮用水、电视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保养都要靠村集体经济支撑。针对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发展内涵和发展形式等方面有一个较大转变,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要盘活原有的固定资产,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建立好台账。对村原来会堂、学校、加工企业厂房等要通过租赁、出租、拍卖等形式盘活资产,确保集体资产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要盘活土地资产,下山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建立了新村,要对老村的宅基地通过整理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根据环境条件,在集镇和城镇所在地的村,要充分利用人口集聚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集体土地资源,在政策允许下,可以兴建标准厂房、民工适用房、店面房出租。山区村要利用山水资源,在“四荒”地、小水电、旅游开发上做好文章,开发时被征用占用的山、地资源提倡以折价入股形式参与开发。村集体可以与农户合作经营,联合开发,收益分成。

3.3 加强扶持力度,强化造血功能

各级政府在扶持集体开发的项目上,要足额给予扶持资金,防止留有缺口而迫使村集体举债上项目。对贫困村的扶持要改“输血”为“造血”,以项目为抓手,各级财政要集中一段时间,连续几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乡镇要抓好项目的落实、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对无资源可开发的村,可跨区域联合开发,取得收益,使村级集体经济有长期的固定收入来源,改变以往年年扶持年年贫困的现象。

3.4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3.4.1 健全制度

各乡镇村要根据本乡镇村的实际,制订切合实际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审批制度、物资财产管理和使用制度,招投标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3.4.2 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程序

各村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村财务的审核监督,重大村务实行民主决策。

3.4.3 深化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

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目的在于能让群众看的明白,接受群众的监督。因此,在公开的内容上要细化,该分类公开的要逐类公开,建设项目按项目公开,“一事一议”事前事后公开,干部误工补贴逐人公开。公开形式要深化,做到逐笔公开。公开范围要扩大,要从原公开在行政村所在地扩大到较大的自然村。公开时间要统一化,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没有发生经济往来的村也要实行“零”公开。

3.4.4 抓好增收节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各级部门及乡镇要杜绝村级请客送礼,干部到村指导工作原则上不能在村里用餐,要在村用餐的,要在农户中与他们同吃,年终由相关单位统一结算。村级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订非生产性开支的细则,建立严格控制的长效机制。

3.4.5 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村级债务的化解,坚决遏制村级债务增加和蔓延

村级债务的化解,一是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行自身化解;二是各级财政扶持化解,实行化解业绩挂钩的“以奖代补”;三是要建立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对村干部每届举债作为审计重点进行专项审计。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篇12

关键词:强化,村级,资源管理,农村,集体经济

我国农村地区大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村级农副产业资源, 但是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传统资源管理方式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导致村级资源的总体底数不够清晰明了, 资源发包时间长、价格低、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使得村级集体资源存在漏失现象, 这给农村集体资产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加强村级资源管理, 掌控农村集体资源管理的主动权, 从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下本文就以某乡镇为例, 来谈谈其如何强化村级资源管理, 来巩固农村集体经济。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思路不清, 整体氛围不浓。

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 农村经营承包体制的长期稳定, 村主要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却逐渐淡薄了。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发展个体经济, 没有必要化心思去发展集体经济, 也不合时宜, 不必去冒风险。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集体现有资产的管理难度加大, 造成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信心, 挫伤了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2. 财务制度执行不严, 监管不力产生漏洞, 非生产性支出数额较大。

相当一部分村的财会人员文化层次、专业水平、素质偏低, 有法不依、有章不循, 使个别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有漏洞。在执行财务制度不严的情况下, 导致非生产性开支数目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管理不十分规范, 资金支出不附原始票据, 有白条纸入帐现象。二是民主理财意识不强。有的重大资金的支出, 没有经过村民代表以上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三是财务监督制度没有真正到位。

3. 集体经济资源少, 发展空间小。

目前集体经济基础发展的空间较小, 村干部没有经济发展的余地。有的村将一些资产 (如茶厂、加工厂等) 一次性发包给他人变相收取以后多年度的承包款, 有的村陷入一种“挖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中。

4. 历欠税费变成呆帐, 债权债务难理清。

原来村在征收三提五统及农业税费等过程中, 少数村出现了一些“困难户”、“钉子户”拖欠不交, 从而形成一些历欠款, 征收难度加大, 部分历欠资金变成了呆帐, 债权债务没有集体经济难以理清。

二、强化村级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乡镇要想实现长足的发展, 就必须要加大对资源的重视程度, 了解到村级资源是农村特有的财富, 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村级资源管理工作, 才能够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体经济, 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强化村级资源管理, 提高村级资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措施建议, 具体如下所示:

1. 公开招投标, 有利于村级资源的增值与保值。

乡镇村级资源发包过程中, 乡镇可以不断改进并优化工作流程, 即: (1) 村委会编制资源发包方案; (2) 将方案交给党员、村民代表大会, 通过讨论与商议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 待解决并通过之后交给乡镇“三资”管理中心; (3) 由“三资”管理中心审核之后由乡镇政府对其进行审批; (4) 将已审批完成的资源发包方案公布于公示栏上, 实行公开招投标; (5) 招投标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 (6) 结算承包款。在实际工作中, 实行公开招投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开, 避免人们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 这样也能够使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稳定了社会的发展秩序。

2.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人是实现村级资源管理的主体, 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与知识能力, 才能够加强村级资源管理, 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 对于书记与会计而言, 他们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与能力, 要求具有加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公平与公正, 敢于担当;其次, 要求乡镇建立一个健全的“三资”监管代理服务机构, 并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任职。另外, 乡镇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责任制, 并建立落到工作实处, 从而加强村级资源管理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建立健全的资源发包管理制度。

通过当前我国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管理的工作内容来看, 近年来发现村级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农村乡镇应该从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以及农村“三资”管理文件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建立一系列制度, 并将这些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有效地巩固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增收节支管理。

农村地区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村级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增收节支管理。例如精简干部队伍, 进行人才资源的整合, 提高队伍工作总效率和整体素质, 同时将村级组织工资总额降低下来。还可以通过加强财务支出管理, 降低集体的经济负担, 减少各种招待费用或活动开展费用, 采取清欠、减债、偿债等手段来做好债权债务管理, 全面巩固农村的集体经济, 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国家推行的“共同富裕”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国家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样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实行公开招投标、加强乡镇书记与会计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建立健全的资源法宝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强化村级资源管理, 有力地巩固的农村集体经济,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靳丽俊.推行村财镇管,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J].河南农业.2009 (11)

上一篇:人居环境伦理观下一篇:引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