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2024-07-03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分析(精选7篇)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篇1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问题。宁波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始于1996年底,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步完善。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对其“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做法进行了总结,以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村级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研究有所裨益。

一、主要做法

(一)目标考核办法与财务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为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鄞州区委区政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2006年制定了《宁波市鄞州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从财务审批到财产物资管理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宁波市鄞州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也同时出台执行,该办法采取百分制考核,一年两次考核验收,年终综合评定。目标考核办法与财务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二)三级政府六级机构形成合力,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责任落实

在区、镇乡(街道)、村三级政府联合推动下,设置了六级机构组成的管理体系。一是村出纳业务经办。每村设一名出纳,按合法合规凭证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等业务,并密切配合会计服务站工作,接受镇乡(街道)农经站指导和监督。二是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每村必须建立民主理财小组,3-5名社员组成,由村社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享有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监督权利。三是镇乡(街道)会计服务站业务管理。每镇乡(街道)设有会计服务站,负责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票据、统一核算、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四是镇乡(街道)农经站业务指导监管。每镇乡(街道)农经站负责对辖区范围内的镇乡(街道)农经站和村出纳进行村级财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五是区农林局农经站的日常监管和审计监督。区农林局农经站负责对各镇乡(街道)农经站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负责各农村集体经济的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六是区委区政府考核小组考核监管。建立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副区长为副组长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由于机构设置清晰、责任落实,三级政府六级机构形成合力,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会计电算化与管理网络化齐头并进,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鄞州区虽然不是宁波市最早的试点区域,但2000年各镇乡(街道)已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全区每个镇乡(街道)都设有会计服务站,普及率达到100%。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鄞州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相关会计服务站点,加大对会计服务站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会计服务站的工作环境,至2008年底,全区22个会计服务站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同时,从区府办、区纪委到农林局通过设置权限对全区村级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网络化监管,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四)规范公开与民主理财有机融合,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一是规范公开时间,力求及时、按期。每年的1月20日、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为村级财务按季法定公开日,2008年全区464个村社,村级财务统一公开日公开率达100%。二是规范公开内容,力求真实、易懂。公开内容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提高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并通过财务软件自动生成公开表格,公开内容全面、统一、清晰,既提高村级财务的可信度,又便于群众理解接受。三是规范公开形式,力求便捷、实用。设立固定的比较规范的便于群众阅看的公开栏,对部分规模较大的村则实行多点公布。四是规范公开程序,力求认真、严格。要求各会计服务站在公开前将各村的财务公开表格由各村民主理财小组进行逐项审核后由村经济合作社、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和主办会计签字,统一上报镇乡(街道)农经站审核,确认内容完整、程序到位后返回上墙公开。

二、成效

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模式下,鄞州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通过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全区村级经济总收入占宁波市村级经济总收入的57.82%,村均经济收入达482万元,为宁波市同期村均经济收入的3.5倍。二是村级集体资产大幅增加,至2008年底,全区村级集体净资产总额达559 256万元。三是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区因村级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数由2005年的14起减少到2008年的1起。

(一)强化了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

在区、镇乡(街道)、村三级政府六级机构形成合力的基础上,鄞州区通过检查、审计、考核、排名、通报等手段多管齐下,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一是检查,由区农林局农经站负责对各会计服务站的日常财务检查和年内财务公开检查。二是审计,由区农林局农经站负责每年三分之一以上村社财务收支账目的年度审计、村级换届选举时的村干部离任审计、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专项审计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重点审计。三是考核,由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实施,组织人员对各镇乡(街道)分组进行一年两次的考核验收。四是排名,将一年两次的考核成绩,结合农村审计、年内财务公开检查和平时发现的财务管理问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分组排名。五是通报,对排名结果,首先是将排名情况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其次是采取奖惩措施,根据考核实绩确定每组2-3名为先进集体,由区委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每名奖励2-5万元;再次是列出重点管理单位,即每组考核末位的,又未能达到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要求,或因村级财务问题引起群众集体上访的,确定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管理单位,被列入重点管理单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在全区进行通报。

检查、审计、考核、排名、通报五种手段多管齐下,相关职责部门和人员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村级财务的重视和整改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为了能在小组中争得名次或避免被末位通报,各镇乡(街道)竞争相当激烈,强化了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

(二)突出了镇乡(街道)的主体意识

在三级政府六级机构的管理体系中,区农林局农经站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日常监管和审计监督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繁多。全区有464个行政村社,仅靠农林局农经站的11个人来做好日常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很困难的。突出镇乡(街道)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意识,成了鄞州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独特抓手。

一是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纳入镇乡(街道)干部考核责任制的内容,落实镇乡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一把手”责任制,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领导不力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将《宁波市鄞州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的考核对象定为全区的22个镇乡(街道),将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担落实在镇乡(街道)。三是在一年两次的镇乡(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中每组末位并被列入重点管理单位的不但在全区进行通报,并且在镇乡(街道)干部年度考核总分扣两分,与镇乡(街道)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

(三)强化了考核与培训的分类指导体系

一是考核分组,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搞一刀切。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将全区22个乡镇分A、B、C三组进行考核。其中10个经济实力雄厚的近郊镇乡(街道)列为A组,6个经济实力一般的平原半山区镇乡(街道)列为B组,6个经济实力较差的山区半山区镇乡(街道)列为C组。二是业务培训分类,对村出纳进行持证上岗培训,形成一支由农民群众组成的村级基层财务管理队伍。对村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每年一次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培训,以防民主理财小组“滥监督”、“乱监督”或“不监督”、“不会监督”的现象出现。对村党委书记,组织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提高他们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思想认识。对会计服务站的代理会计每年进行2-3次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

(四)强化了村级财务的源头管理

一是货币资金管理更加严格,严禁公款私存,严禁私设小金库或设置账外账,严禁擅自出借集体资金或利用集体资金为任何个人和单位提供担保。二是承包合同管理和基建工程操作日趋规范化,资产项目的发包基本上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合同兑现率大大提高,绝大多数村社的项目建设都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透明化操作。三是不规范发票入账现象基本得到消除,村经济合作社每一张发票,都要求做到了票据正式、内容填写完整、审批手续齐全。四是土地征用费专户管理,建立土地征用登记簿,土地征用费需列支时,须经社员代表会议通过,报镇乡(街道)审核同意,并将土地征用情况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在村财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篇2

健全选聘机制。结合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和农村工作实际,该镇按照村级计生专干的选聘要做到专职专用和“年轻化、知识化、女性化”的要求,为23个村和1个社区选聘了村级计生专干。在选聘程序上,严格按照群众推荐、村(居)委选送,镇党委审核,镇政府发文选聘的方式进行。村级计生专干一经聘用,即与政府签订聘用合同书,并报县计生局备案。

健全监督机制。为了对村计生专干的工作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规范专干办事程序,该镇将村级计生专干的照片、姓名、任职时间、联系电话、岗位职责制成监督岗并公示上墙,便于群众对计生专干在从事基础信息收集、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奖特扶对象确认、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促使村级人口计生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绍兴: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模式 篇3

会稽村由原昌锋、毓秀桥、铸铺岙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记者发现,有些家庭拥有多套住房,在网上发布了出租信息。目前,这里的市场价位在每平米三四千元。郦银仙等新市民通过宅基地置换,不仅拥有了产权,并可进入市场化流通。据介绍,绍兴市根据统筹区位优势和块状经济特点,在尊重农民意愿、兼顾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多种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和具体建房模式,培育和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村住宅集聚建造后,对宅基地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或补偿给农户。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股份制合作改造,集体收益纳入利庄公共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本村公共设施建设。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增加了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

八种典型模式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绍兴市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趋势加快的新形势,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积极实施社区股份制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走以物业经济为主的多元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结对帮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逐年增强,资产总量持续扩大,收入构成日益多元。具体来说,绍兴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致有以下八种典型模式:

物业经营型。综合利用本地或外地区域经济优势,通过新建、改造和购髓标准厂房、营业用房、三产设施、专业市场、民工公寓等物业设施,获得长期稳定的物业租赁收入。如绍兴县平水副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为扶持南部山区平水、王坛、稽东三镇的48个经济薄弱村,在规划建设区划出60亩土地异地集中建物业用房,按绍兴县、平水副城建管会、乡镇、村“各出四分之一”的原则分摊土地出让及建设费用,厂房所有权及收益归各行政村所有,目前经济薄弱村年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资源开发型。发挥当地的农业、水利、矿山、旅游等资源优势,采取股份制开发,合作联合开发、产权转让、经营使用权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新昌县巧英乡溪口村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和毛竹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使资源转化增值,实现利级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型。通过资源整合、区位辐射、龙头带动等途径,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创业增收,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符合市场要求的发展模式。如越城区东湖镇水产村依托大昌水产市场,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产村及周边村村民800多人从事水产品产销经营,外拓湖面近15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渔业专业村,2009年市场成交额达14.58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800.48万元。

存量盘活型。通过对村属集体厂房、土地、电力设施、校舍、旧办公楼、沿街店面等实物资产的改造利用,发掘存积闲置资产潜力,使之成为能给集体带来长期因定租金收入的资产。如上虞市东关街道高泾村利用宅基地整治的有利时机,投入60余万元。拆迁改造村属闲置畜牧场,新建标准厂房2300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新增租赁收入约14万元。

资本经营型。对集体现金资金总量较大的村,引导其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将村级资金直接投人效益稳定的各类投资平台,获取固定投资回报如绍兴县柯桥街道双梅、中泽等10个村共同投资入股绍兴县中国轻纺城柯东仓储有限公司6400万元,占总股本的40%,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80万元

服务配套型。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提供仓储,运销、信息中介、设备、集散场地、水电供应等有偿服务,实现服务增收,如上虞市道墟镇称海村充分发掘农户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由村集体投资建设钢棚出租给菜农,发展大棚蔬菜126亩,每年收取稳定的租赁费6.3万元,农户种植蔬菜收益每亩提高了1000多元,实现了双赢。

股份合作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近郊村、城中村、同中村实施股份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为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高效”的全新运作平台。如睹暨市店口镇店口社区由原先7个村和1个居委会合并而成,2007年社区将4400多万元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实行股份制改造,2009年可分配收益达222.77万元。

结对帮扶型。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等的帮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高经济薄弱村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如嵊州市下王镇的9个经济薄弱村和通源乡的4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在市县有关部门和市级结对帮扶部门(单位)的支持下,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共同参与水电站的建设和经营,预计建成后每村每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建立“村企结对”有效机制,为搭建“企业回报社会,城市反哺农村”搭建平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实现农民群众实际利益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举。2000年,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主动提出与新昌县渡皇山村建立村企结对关系。结对以来,万丰集团已累计资助渡皇山村70余万元,帮助建造了村完全小学教学楼、通往东坞自然村的公路,安装了村自来水工程等,还为村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让村民优先得到工作机会。

提升运行质量

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绍兴市抓好经济薄弱村发展,“造血”与“输血”并举、重抓“造血”功能培育,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后盾。特别是以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以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基本动力的创新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增收途径由资源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为主转变、集体资产产权由主体模糊向主体清晰转变、发展模式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据统计,2003年以来,绍兴市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99.84亿元,其中村级集体投入25.75亿元,占25.79%。通过多轮的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活动,经济薄弱村逐步消除。2005年全市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1358个,占总村数的32.9%。到2009年底,全市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减少到392个,占总村数的16.5%,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16.4个百分点。

绍兴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机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基础更实。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全市行政村数量由5102个撤并为2241个,缩减了56%,逐步实现了“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布局合理”的目标。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十大网络”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夯实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基础。二是力度更大。近年来绍兴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从2008年起,又实施了全市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三是机制更活。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农村集聚发展机制和城乡结对帮扶机制,加大“三资”管理力度,使村级集体经济驶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绍兴各县市不断探索。2009年2月27日,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绍兴市成立的首家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目前,绍兴市已建立了多家新农村建设公司,通过“像经营城市一样去经营农村”。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建设用地难和融资紧的矛盾,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心村建设步伐。

绍兴也看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由于客观条件和发展基础不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如从县域比较来看,绍兴县村级集体实力最强,新昌县不足绍兴县的十分之一。

我国村级财务监管模式的历史变迁 篇4

一、引言

现阶段, 我国的村务监管是以村集体资产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性监管。现行村务监管的价值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财务的监管价值。和谐与小康农村建设、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都有赖于村级财务的监管成效。本文所提及的模式是指一个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的方法方式、作用机理、制度安排、工作机构与人员配置的总和。鉴此, 本文提及的村级财务监管模式是指确保村集体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所需的组织机构、制度安排、运作机理、设施与人员配置。

村级财务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大管家”, 其对“三农”的影响层面与深度都是巨大的。如今, 农村干群关系、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矛盾、村民上访事件的背后都牵涉到村级财务问题。就现实考察, 现阶段村务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主要价值取向的, 村务管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财务监管。村级财务监管模式是一个多因素组合的完整系统, 这个系统的对外贡献主要由它自身的产出价值来体现。因此, 从这个角度看, 村级财务监管模式自身就是一个多元组合的价值工程, 是现阶段与今后一段时期村务管理中最具价值增长潜力的一极。

现今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我国农村将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时代。可以说, 我国农村正处于一场新的伟大变革时期。这场变革的愿望源自民间“农民困难、农业低效、农村落后”的“三农”困境, 其推动力源于倡导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执政党和人民政府。

梳理当今农村存在的诸多矛盾, 抓住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先行突破, 就可以抓住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或关键点。所谓“突破一点, 解决一片。”那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可能切入点在哪里?经过近些年对农村经济、农村财务、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建设状况的观察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谐农村建设、农村干群关系取向、农民上访意愿表达等事件的背后都与农村财务有着深层联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监管失序和低效是产生现今农村诸多问题的一个症结。财务问题是如今农村矛盾的重点、农民上访的热点和干群关系的焦点。而农村财务管理的效性取决于农村财务监管模式的效性。鉴于此, 可以得出结论:农村财务监管模式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

二、村务 (财务) 监管模式变迁及比较分析

(一) 村务 (财务) 监管模式的渐进式变迁路径

梳理解放以来我国村务与财务监管组织与制度的变迁脉络, 我们发现, 我国的村务 (财务) 监管模式基本上是与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农民群体的民主参与意识觉醒度有着密切联系的。基本上呈现出从带着深刻行政计划烙印的模式向自主、开放、民主的监管模式, 从单一的政党主导监管到党、政、民多维监管, 从行政附属的、停留于法规文本的形式性监管到组织化、制度化、独立的实质性监督的演变路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演变阶段:

1、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村级财

务集体化社队管理, 到60年代初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管理模式。

2、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村大队与生产小队消亡后的村级财务“空壳期”, 到80年代中后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出台之后的村委会主导下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

3、从20世纪90年代乡村企业发展

时期的村企合作共管, 到20世纪末期的村账乡代管、会计集中办公和会计监理制。

4、从21世纪初叶的会计代理制、会

计委派制, 到今天新农村建设时期涌现的村务 (财务) 监督委员会、村务管理典章制、村务 (财务) 决策听证制、村务 (财务) 民主议事会和村干部民事赔偿制。

从政治与经济的另一个侧面考察, 解放以来我国的村级财务监管模式经历了:从强调行政命令主导下的计划性与集体性管理, 过渡到生产模式转型期的财务监管中断, 再到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乡村企业参与, 最后到专门的代表民意、表达民主的财务监管组织制度出现。一句话, 我国村务与财务监管模式在半个世纪中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型的渐进式演变。

(二) 现行村务 (财务) 监管模式及其比较

综上可知, 现行的村务 (财务) 监管模式是从过去的监管组织制度发展沿革而来的, 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资产规模的扩大、村民财务监管意识的增强和国家与地方村务 (财务) 监管法律文件的相继出台, 在全国特别是浙江那些富有“浙江精神”特质的农村地区涌现出的富有创新性的村务 (财务) 监管组织与制度安排。这些新生的村务监管模式对于和谐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目标实现和农村小康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下文以浙江为例, 对现行一些村务 (财务) 监管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与比较。

1、村干部过错行为民事赔偿制———

财务违法成本屏障。以往, 村民对一些村干部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频频上访。由于村委会的自治性质, 其成员职务行为造成的集体经济损失, 最严厉的处罚不过免职, 启动司法救济程序往往缺乏法律依据。基于这种情形, 我国部分乡村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文本, 规定村委会及其成员在村集体资产使用与处置、建设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土地征用款的分配与使用等村务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存在主观过错, 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的, 将以责任人的财产予以民事赔偿。这些规定以签订承诺协议形式固定下来, 对过错赔偿的认定、裁量与处罚进行界定。实践表明, 在以协议形式建立了“村干部过错行为民事赔偿制”后, 村级财务管理获得了经济与社会双重的优良绩效。

2、村民主议事制度———“股东会”失

灵情况下的财务监管权力救济。村民主议事制度内核是由群众提出村务及财务的热点、难点问题, 然后召开由村委、乡镇政府、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主议事会议进行表决, 从中形成代表多数民意的决议, 最后在乡镇政府监督和推动下付诸实施。议事的内容包括:村财务收支和集体资金的安排使用等村务 (财务) 重大问题。民主议事制发挥了村民、村民代表以及乡镇政府对村委决策与执行的双重监督。议论事件具有代表性, 议题源于“民意”, 决策动用“民智”, 实现了过程监督, 但民主议事会组织工作的财务成本较高。在村务 (财务) 治理结构中,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担任着类似于“股东会”的职能, 是村治中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村委会具有“董事会”性质, 执行“股东会”决议, 只对“股东会”负责。村民以村集体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决策、管理与监督。民主议事制得以施行并取得成效, 主要原因是在“股东会”不能正常发挥村务决策与监督职能时, 一种凌驾于“股东会”之上的权力集团———乡镇政府, 越过“股东会”, 对村委会实施了控制与监督。实质是一种“股东会”失灵状态下的财务权力救济。

3、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分

离式财务监管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 浙江省与山东、甘肃、辽宁等省份相继在保证“四个不变” (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 与“五个统一” (统一财务制度、统一票据、统一审核、统一公开) 的前提下采取了村级会计乡镇代理制度。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以村经济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委托人, 以乡镇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为受托人,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 签订财务会计代理契约, 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财务业务代理取得财务监督效能的监管形式, 是一种异地的、与财务活动主体单位分离的监管模式。实践证明,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 是提高村务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 也是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 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维护农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利益, 从源头控制财务违法行为, 控制村集体的非生产性开支都具有重大作用。

4、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财务的

“监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 按《村务监督制度》, 在村集体资产管理、集体土地征用费分配与使用、集体项目收益和分配等方面对村委会工作实施监督。现实中, 我国的许多农村民主理财小组由村委会主任或其成员担任组长, 民主理财小组实际成了村委会辖下的一个分支机构。所谓的村务与财务监督, 实质是“自己”监督“自己”, 没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维权力制衡的回路系统。《村务监督制度》规定, 村监会可对村委会不按村务管理制度规定做出的决定提出废止建议;根据多数村民和村民代表意见, 可对不称职的村委会成员提出罢免意见, 依法启动罢免程序;可根据多数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意见, 建议村委会进行听证, 村委会拒绝听证的, 监委会有权向街道办事处或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申请救济。村监委会作为村两委之外与村委并列的权力组织, 脱离了与村委间的财权、人事权力依附, 从而保证了对村委村务与财务的有效监督。监委会的功能类似于财务管理体制中的监事会。监事会是对执行机构的财务决策与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控制、评价、建议的组织。监委会权力公授, 从而保证了监委会不受制于村两委而独立行权, 完成了我国现行村治权力结构安排中的一次伟大创新。

三、基本结论

第一, 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性与趋向性判断, 在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我国村务管理都将以村级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管理已成为村务管理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 村务管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村务 (财务) 监管模式的运作价值。村级财务监管模式因此成了村务管理的一项价值工程, 成为村务管理中最具价值增长潜力的一极。

第二,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积累的日益增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和农民民主参政意识的觉醒, 在城镇郊区、农村工业化先行区、农村城市化区域和经济较发达村庄当中, 农村财务监管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越来越显著, 农村财务及其监管体制创新已上升为我国农村的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

第三, 现今在我国出现的一些村务 (村财务) 民主监督组织与制度安排主要是在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纪委、农经站、农办、乡镇政府推动、主导下催生的。这表明当前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有效、适时组织与引导 (但不是越位包办) , 政府重视就能见成效。但必须尊重“民意”, 汲得“民智”, 赢得“民心”。

第四, 对农村集体积累不多的行政村, 在集体经济相对比较穷困的村庄, 村民对财务管理、监管模式变革的愿望并不强烈, 而这样的村庄占到了70%-80%。在这种类型的村庄中, 更需要村以上政府力量的介入, 确保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公共品投资、脱贫项目、村庄与农田改造工程等财务监管具有效率。

第五, 全国各省份的村务 (财务) 监管法制建设, 必须经历从粗略到精细, 从组织缺乏到组织保障、从民主与公开到代理与委派, 实现了从属地监管向异地监管、从村委会控制下的被动监管向乡以上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监管的转变。

第六, 解放以来我国的村级财务监管体制大致经历了八个演变阶段, 在半个世纪中我国村务与财务监管体制实现了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型的渐进式演变。

中国村级财务审计分析 篇5

(一)财务制度健全程度不均衡,执行不规范。

目前在我国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由于地域的差异、信息的闭塞,只有部分平原村镇、交通相对便利的村镇或有相对资源优势的村镇由于经济相对发达,村委会掌握的资金相对较多,村民的眼界和知识更为广泛,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在落后的山区村镇,村委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扶贫款,村委会根本没有支配资金的活动,这就造成了个别村没有会计员、出纳员,没有设立村财务支出审核小组,财务支出村委主任或村支书“一枝笔”。

虽然有些村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财权仍集中在村“一把手”手里,执行极不规范。

(二)账目设置不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当前村级会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

有的只有一个流水账而不设台账、财产账和往来账;有的村委会就一个村长、书记和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总账、明细账、保管账、现金账及各种报表资料都由一人负责,

自买自报;在贫困山区的村镇,财会人员因不懂业务,干脆不设账、不记账,所有支出都是由村长的一句话来定,村委会的账目就只有村干部自己知道。

(三)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缺乏监督。

我国西部农村在村务公开上首先是村干部自身不愿意公开,即使公开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其次是村民对于公开的内容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监督村务公开。

(四)村干部素质不高。

首先由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本地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一般青壮年和相对有文化的村民都外出打工,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

这就造成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其次是对于村干部贪腐不能纳入我国公务员体制进行处理,“东窗事发”后最多就是退赃和撤职,

造成了许多村干部肆无忌惮;还有就是我国西部地区村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村民的维权意识很弱;最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业务不断出现,如集体土地开发、农村税费改革等,原来的“老会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村级财务管理的需要,

但是几乎年年入不敷出的村级财务又不可能拿出一定的培训费用,导致村级财会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二、目前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现状

首先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贫困村镇所占的比重很大,只是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后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是许多村基本处在温饱线上,

村级财务收支极其有限,几乎没有实行审计的必要;其次许多西部山区农村贫穷落后,每年村级财务除了扶贫款就很少有收入来源,几乎处于无账可审的状态;

再次我国西部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其财务管理的方式大多还是沿袭自身民族习惯,如用我国目前相关的审计法规对其进行审计具有很大的不适应性;

最后我国西部农村审计目前主要是靠乡镇政府或经管站等一些部门的内设审计机构来执行,他们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属于乡镇政府的内部审计,缺乏政府审计的力度,并且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财政经费的紧张,审计经费无法保证,这就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农村干部群众对审计工作认识有偏差。

总的说来,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审计的力量还很薄弱,在许多贫困山区乡镇甚至连审计机构都没有。

我国西部农村审计虽然已经提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发展和深入。

三、加强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对村级财务审计的宣传领导,努力创造农村审计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农民介绍宣传有关村级财务审计的重要性,使农民了解村级财务审计并利用村级财务审计维护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要向各级领导宣传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抓好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

把农村村级财务审计摆上农村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关心支持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领导,为深入开展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快农村村级财务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农村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地位。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的经常性工作。

在西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必须结合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的实际,制定出不同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适应农村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的专门农村审计法规。

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制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制度,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农村审计工作的作用。

还应明确农村审计机构人员的执法主体地位,界定农村审计机构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相关单位的法律关系,规定违规违法行为的要素标志和法律责任,为深入开展农村审计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加强农村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首先应为农村审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将优秀的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充实到农村审计岗位;其次还要建立审计人员考核制度,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淘汰那些素质低、工作不力的审计人员,

保证审计的质量;还要加大对审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技能水平和审计道德品质。

四、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的重点

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村级财务具有涉及面广、运行资金量小、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村级财务审计的重点环节和内容,以达到减少工作量、促进“三农”问题更好更快解决的目的。

(一)重点清查货币资金。

在清查村组货币资金时,主要清查现金和银行存款。

可以查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首先通过与余额的比对,可以看出是否存在长款和短款的情况;其次可以与总账进行比对,看日记账与总账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等。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现状和西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对于存在的白条抵库的现象,在进行货币资金清查时一定要进行重点检查。

(二)重点清查债权债务。

我国西部农村村级债权债务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成因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带来不稳定因素。

在进行审计时必须集中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讲究工作方法,要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摸清债权债务底数,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核对,并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实事求是核定债权债务,如实向群众公示。

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到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不高的实际,在农村债权债务化解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把债务平摊到农户,防止一些不合理的债务合法化;不能搞运动式突击清收农民历年欠款,而是要帮助农户制定还款计划,依照偿还能力自动、逐步还款。

(三)重点清查收入支出账目。

在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收入的来源有限,主要来源于山林地承包费、矿产林业资源出让费和财政补助收入等。

在进行审计时要重点对这几项主要收入来源进行重点清查,看是否存在漏收、少收和隐瞒收入等问题。

对于进行村级财务支出审计时,主要是对虚假凭证的辨别。

虚假凭证的日期、数量、单位、单价、品种、规格、收款人、填写不规范,或干脆不填写,金额一般为某个整数,收款单位印章不清楚;凭证的日期与发票的连续号码不相称,同一个单位开出的同一种发票,日期在前的号码却在后,日期在后的号码反而在前;各种补助费表上领取人签字的字迹差不多,或一人代领多人。

(四)重点清查专用款项。

由于国家每年用于西部地区开展计划生育的费用比较大,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主要查其专项款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

由于西部农村的村务公开还未全面实行,在审计扶贫款项时,必须仔细认真,督促村委会公开账目,查是否足额入账,是否及时发放到位,是否存在贪腐、挪用、截留、克扣现象。

随着农村经济变化,农村集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如路面硬化、村办公楼、村教学楼、村办敬老院等基建项目增多,审计时,查这些资金来源如何,怎样使用,各类项目是否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工程实施是否公开竞标、工程竣工是否验收合格入账等。

村级财务管理症结分析 篇6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表现

(一)财力薄弱。

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村集体经济空虚,完全靠政府补助提供有限的公共服务,没有财力用于乡村建设。笔者以湖北省黄冈市某区为调查对象,对89个村(社区)2013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统计。在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尚有39个村入不敷出,占到了村(社区)数的43.82%。39村总计亏空1 949.87万元,村均亏空50万元。如果扣除各项政府补助,只有8个村有结余,81个村是入不敷出的,占到总村(社区)数的91%。

对村级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全区村级收入中来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2.27%,来自财政的补助占到了总收入的36.45%,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41.28%。这说明村组织自身生财乏力,主要靠财政补助和其他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同时其他收入占比最高,具体内容五花八门,说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混乱。村组织的支出主要用于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人员支出、办公费、会议费、交通费、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五保优抚、村庄治理等,基本没有生产性支出。

(二)财务混乱。

村级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混乱不清。基层政府认为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的内容,政府不便过多干预;政府的中心工作永远是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村级财务管理暂不影响大局。村委干部在管理村级财务的过程中决策无章,支出随意,没有预决算,没有规范,财务管理效益低下;会计核算不及时,科目使用混乱,不能准确反映村集体的收支和资产状况;财务公开更流于形式,不仅没有成为财务监督的有效手段,还引起村民反感和抱怨。调查显示,50%的村民认为财务公开信息粗略、不具体不详细,35.55%的村民认为财务公开信息虚假,只有23.33%的村民认为财务公开信息是真实详细的。

由于村组织财务薄弱财务管理混乱,集体建设没有进展,村民深切感受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对村组织的建设发展逐渐丧失信心,对村委干部和基层政府缺乏信任。调查显示,34.29%的村民认为本村财务管理不好的原因是村干部不守规矩,28.57%的认为是政府没有履行管理职能。

二、村级财务管理落后的原因

(一)管理内容残缺不全,管理目标设置不当。

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经济组织的资金运动,反映经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成果。现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内容仅包含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而非全部的资金运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和资源均没有纳入财务管理范畴,成为村委小金库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村级财务管理的目标被设定为规范有序。村集体是一个生产性的经济组织,追求盈利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只不过我国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村民自治的社会管理职责。以规范有序作为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目标,使村集体放弃了发展集体经济的追求,规范有序也失去了动力。没有内生动力,只有靠强大的外部监督力才能保障规范有序。

(二)村委干部独揽财权,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村组织是集体经济组织,权力属于全体村民。村民拥有村级财务管理权,并将其授予村委干部。村委干部受托履行村级财务管理权时,应受村民和政府的监督。但现实中,村民代表在村级财务管理上是缺位的。村民理财小组名义上是村民的代表,但大多数地方村民理财小组不是村民选举出来的,而是村干部指定的,成为村委干部的工具和帮手。村委干部独揽村级财务管理权,却不负担财务管理的责任,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被村干部说成是乡镇代理会计核算中心的责任。

(三)乡镇政府无暇顾及,审计监督长期缺位。

负责村级财务指导和监督的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和维持稳定两大任务上,过问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少之又少。甚至为了求稳,对村委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有意包庇,不愿发动群众监督。长期以来,负责村组织财务审计监督的乡镇农经部门人手少,缺乏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无力承担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职责,专业的审计部门介入村组织财务审计法律依据不足,导致村级财务审计长期缺位。

(四)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普通群众背后抱怨。

当前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主要依赖村级财务公开。但村级财务公开信息简单粗略,内行看不清外行看不懂;公开地点唯一,通常张贴于村委干部办公场所,把村民的监督行为置于干部的监督之下;公开的时间有限,一般只在季末的几天时间内看到当季的公开数据。财务公开的内容方式流于形式,无法满足村民对村级财务的信息要求。村民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只能私下猜测与抱怨。农村陷入信任危机的恶性循环,村民与干部的嫌隙越来越大,干部的威信下降,对村组织管理难度加大,农村治理效果越来越差,村民对干部的不满越来越大。

(五)越俎代庖强推代理,人员素质难堪重任。

当前在农村普遍推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具体做法是由乡镇财经所设立农村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与村级经济组织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接受村级经济组织委托,对村集体组织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各村组织不再设会计,只设置报账员负责村组织出纳和各项经济业务的报销。各被代理村组织的资金也由财经所开设专门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这种代理行为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政行为。乡镇财经所本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部门,在会计委托代理制下变成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核算部门。由于乡镇与村委会之间存在着事实的上下级关系,财经所代理村级会计核算让村委干部自己的权力被削减,同时也找到了将责任推到财经所的理由。其次,大多数财经所干部认为代理村级会计核算是额外工作,只限于记记账而已,不愿花过多精力再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代理核算效果较差,经常与村委干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三、村级财务管理症结

如果仅看到村级财务管理差乱的这些原因,提出的解决措施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理论上任何问题都有解决之道,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切中问题要害并与管理环境相适应的措施。村级财务管理差乱的症结在于现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与农村财务要求与管理环境不相适应。核心问题是现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主体权责不明,职责借位。

现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财务管理模式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代理村级会计核算工作,所有的人都只把这作为村级财务管理的解决之道。但核算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而已,不是财务管理的全部。参与到这个环节的也仅有村委主要干部、报账员和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不是全部村级财务管理的参与人,且他们之间职责错位。

村组织是集体经济组织,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本应是全体村民,村委干部接受村民委托承担具体管理职责,政府负有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的职责。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有很强的参与意愿。调查显示51.11%的村民很想了解村集体财务信息,65.56%的村民愿意无条件参加村集体财务相关的会议。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把村民排除在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之外,村民缺乏参与村级财务管理的机制和渠道。虽然部分村组织设有民主理财小组,在名义上代表村民,但实际上是村委干部的工具。

乡镇政府本应指导和监督村级财务管理,但乡镇政府通过代理会计核算,直接参与了村级财务管理,成为村级财务管理最关键的主体。虽然在会计核算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这种监督与村级会计的管理功能是矛盾的。过多的会计监督必然削弱村委干部的管理决策。因此这种监督只能限于对具体业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至于其合理与否、完整与否、真实与否,实际无从监督。因此现行村级会计代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村级会计核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反而成为村委干部推卸责任的借口。在很多地方,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发出质疑与不满时,村委干部往往一句“这是财经所同意的”“这是财经所算出来的”等搪塞村民。

村委干部本应履行村级财务管理的受托责任,但是委托主体的缺失使村级财务管理没有了村民的监督,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村委主要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独揽决策大权,却不承担相应责任,必然导致基层决策的利己性和随意性。乡镇政府的严格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干部决策的利己性和随意性,但现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监督却漏洞百出。

综上所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落后的症结在于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主体权责不清,职责错乱。改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希望就在于设计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让村民、村委干部、乡镇政府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权责明确、各司其职,构建村级财务决策、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相互制约与支持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春林.村级财务管理分析框架的构建及完善措施探讨[J].经济问题,2015,(08).

[2]许正刚.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与分析 篇7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探讨,分析

1 前言

能够真正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室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当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基础薄弱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 关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经过近些年的努力,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步, 但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2.1 落后的思想观念

财务管理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只有真正做好财务管理, 才能保证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然而,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 村级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甚至认为财务管理工作非常简单, 就是账目不混乱, 清楚就好。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许多尚待规范之处。

2.2 村级会计账务处理不够规范

会计账务处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程, 因此务必做好科学、合理、规范、严谨。但是当前村级的会计账务处理不够规范。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跨级账簿与科目设置的不规范。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财产物资等账目与实际困村不相符;总账与分账不一致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有些资产早已经报废, 但是在账目上却没有任何体现。

其次是处理的不规范。具体来说就是有些工程或者项目的开支灵力账户, 甚至没有记账, 这样也就没有及时纳入总账, 导致会计处理不规范, 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

再一个就是会计与出纳等记账、对账的不规范, 自行记账、不及时记账、不规范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 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互相推卸责任。

最后就是会计档案管理的不规范, 不重视会计档案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2.3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很多村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甚至是根本没有, 即便是有制度, 执行力也不高, 如同虚设。在很多村的会计、文书与出纳都是一人担任, 账钱同管,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旦发生人员变动, 甚至没有进行严格的账目交接手续办理, 导致账目混乱不明。因此, 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就相关细节做出严格规定尤为重要, 刻不容缓。

2.4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养既有职业道德素养, 也有专业素养。很多村里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并非科班出身, 对会计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识, 这样就导致他们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专业化不高, 也无法真真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另外, 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些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不仅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 甚至会在账务上做手脚, 触犯法律。

3 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 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理念是先知, 也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真正做好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进而不断财务各种操作性强的、效果好的措施去进一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3.2 进一步规范村级会计处理工作

对于村级的各项会计处理工作, 要保证有章可循, 有制度可依。目前村级会计处理工作之所以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 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 笔者建议一定要尽快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同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等, 保证账簿齐全、核算独立、管理规范。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财务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监督, 把关要严格, 审查要严格、账务要公开、民主, 定期向村民公开村集体的财务活动状况。

最后,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就要加快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 进一步规范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 就是借助相应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或者程序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公开化与规范化, 通过会计电算化, 不仅村级会计核算的水平和效率能够大幅度提升, 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核算方式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漏洞, 真正实现有效、科学的村级财务管理。

3.3 建设专业化的村级财务管理队伍

人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 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养、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尤为重要。为此, 笔者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 加强对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 让他们明确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进而能够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同时也能够有所创新。

其次, 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 对人才的专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 加快引进人才力度, 打造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尤为重要。

再次, 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既让他们能够互相分享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与经验, 同时也能够有学习与提升的机会, 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为此, 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在先进财务管理理念的引导下, 立足当地实际条件, 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王资敏.怎样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2) :33-34.

[2]蔡蓉.浅析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9) :22.

[3]谢周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5) :29.

[4]韩莉萍.规范农村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老区建设, 2014, (19) :21-22.

[5]李茹.运用电算化, 强化农村财务管理[J].现代农业, 2015, (33) :5.

上一篇:让学生作文个性绽放下一篇:面对情绪偏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