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共11篇)
村级组织 篇1
1. 基本情况
2011年凌源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48万元, 同比增长3.5%, 其中用于村组织经费运转的1117.1万元, 同比减少1.9%;而财政用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1510万元, 同比增长12.4%。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于每年年末全额拨入乡镇农经代管村账户统一管理和使用, 并且各村采用报账制, 在严格手续和审批程序前提下, 用于村组织正常运转支出。
为认真贯彻执行辽委办发37号文件精神, 凌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主要是: (1) 积极筹措资金, 确保村组织正常经费运转。2011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凌源市共投入1510万元, 同比增长12.4%, 其中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的提高, 2011年达到872万元, 同比增长23.5%。 (2) 合理确定发放标准, 规范化管理使用资金。凌源市村组织干部工资严格实行政府千分考核责任制, 另外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手续, 规范程序, 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基本上维持了村经费的正常运转。 (3) 积极协助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48万元, 同比增长3.4%, 村经费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4) 及时合理的核实农村误工补贴人员, 随时调整变化数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税改支出范围和人员不断扩大, 而补助基数沿用2003年税改时数据, 如按政策足额保障, 地方财政无法承担。 (2) 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单一, 运转困难, 债务负担沉重。 (3) 换届选举频繁, 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4) 人才、资金、信息匮乏, 村干部素质偏低。 (5) 计划生育中心户长人员配备少。 (6) 村民组长、党小组长、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部看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没有经济来源, 条件差的村无力承担这部分支出。 (7) 原村级组织拖欠村组干部工资、各项工程款、银行贷款无力化解。 (8) 村干部工资相对低下, 90%的村除转移支付工资外, 差额部分基本挂账, 形成村里新的债务。
3. 完善措施
(1) 对村级组织财务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 (2) 积极筹集资金来加强对村级组织经费的来源渠道。 (3) 对于村干部工资, 采取绩效考评制度。 (4) 加强对村级组织经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 实行公示制度。
4. 建议
(1) 建议对村民组长、党小组长、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部看护人员的误工补贴给予财力保障, 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 村级管理费的补助标准应适当提高, 对村级运转经费、招待费的管理亟需加强。 (3) 应保证村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4) 建议每个村民组设一名计划生育中心户长。 (5) 应加强乡镇农经站对“村财乡代管”账务处理的规范管理。 (6) 上级应扶持一些好的村级经营项目, 建议一方面加强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各级部门加强化解村级债务力度。 (7) 从逐步化解村级债务的角度出发, 对原村级债权进行清偿, 化解债务。
村级组织 篇2
中共内乡县委
内乡县人民政府 关于认真做好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
意
见
(2011年10月19日)
全县村级组织的任期已经届满。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宛发„2011‟25号)要求,县委、县政府决定,全县288个行政村于2011年10月至12月进行村党组织、第七届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
为切实做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
换届选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为目标,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党内规定及法律法规,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选好配强村级组织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使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事创业能力有较大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为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三县”建设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认真落实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总体要求
(一)交叉任职,严控职数。本着从实际出发,精干、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干部职数。原则上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村“两委”班子职数不超过3人;1000-2000人的村,“两委”班子职数不超过4人;2000—3000人的村,“两委”班子职数不超过5人;3000人以上的村,两委班子职数不超过6人。其中2000人以下的村,村党组织成员为3人,2000人以上的村,村党组织成员不突破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职数为3人。坚持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比例应达到90%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原则上实行“一肩挑”,有特殊情况不能“一肩挑”的,由乡镇党委报县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般由村党组织副书记担任。村“两委”成员候选人确定后,要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二)优化结构,配强班子。要通过这次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结构,选好配强村级组织班子,特别是村“两委”班子。要把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等做为村级组织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候选人资格和任职条件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村级组织成员候选人的资格和条件,并在候选人酝酿提名阶段公开发布,引导党员和群众严格对照任职资格条件推荐提名候选人。要旗臶鲜明地反对把近年来有违法犯罪和违纪行为、参加邪教组织
和非法活动、道德品质低劣、在群众中影响较坏的人选为村级组织班子成员。要把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推荐村级组织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和条件的重要内容,切实把好村级组织班子 “入口关”。要保障妇女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合法权益,加大妇女干部的推选力度,力争妇代会主任进入村“两委”;如果村党组织中没有女性成员,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要单独设立妇女委员岗位,实行专职专选,确保每村都有1名以上女干部。鼓励农村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干部、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通过法定程序积极参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原则上党员大学生村干部一般可提名为村党组织副书记候选人,特别优秀的可提名为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不是党员的大学生村干部一般可提名为村委会副主任候选人,特别优秀的可提名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大学生村干部不占村“两委”职数。对于派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村,如果村情复杂,没有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的,派驻的第一书记可直接提名为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如果有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的,继续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不占村“两委”职数。
(三)民主选举,群众公认。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要坚持“两推一选”选举方式,继续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在村党组织换届中,提倡现任党员村主任参与村党组织书记竞选,党员村民委员会委员参与村党组织委员竞选;在村民委员会换届中,提倡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参与村主任竞选,村党组织委员参与村民委员会委员竞选;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中,提倡村党组织副书记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竞选。要积极创新民主选举形式,各乡镇可以在一些村情较好的村,进行“无候选人选举”试点工作。
(四)依法依规、严格程序。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规范性很强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根本依据。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围绕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推荐提名村级组织候选人、召开大会选举等重点步骤,认真制定换届工作流程,严格程序,精心组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保证换届选举的各个环节完全符合党内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
三、严格遵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方法步骤
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同时部署,依次进行。先进行村党组织换届,接着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11月上旬完成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11月下旬完成全县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条件成熟的村可适当提前。整个换届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1日—10月31日)在选举前,要搞好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村情民意,深入分析影响换届选举的主要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加大整顿帮扶力度,解决好难点村、重点村、后进村中影响换届的各类问题。要认真开展届满审计,及时将审计结果在公开栏中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于审计结果暂未出来的村,可采取边审计边换届的办法进行。要加强对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等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使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家喻户晓。要认真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换届选举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选举工作人员特别是乡镇干部、村党组织负责人指导换届选举工作 的能力和水平。要保证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经费,不得以各种理由向农民收取,经费困难的村,乡镇财政适当给予补贴。
(二)依法选举阶段(2011年11月1日—11月30日)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日统一定为11月9日-10日。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要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等办法,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上级党组织推荐的情况,由村党组织讨论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报乡镇党委审查,确定候选人。召开党员大会选举村党组织成员,一般要经过上届党组织报告任期内工作情况、候选人竞职演说、党员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等程序;村党组织选举投票时,因故未出席会议的党员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选举人不能写选票的,可由本人委托非候选人按选举人的意志代写。乡镇党委要将采取“公推直选”的村提前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县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日统一时间为11月24日-25日,要切实做好六个环节工作:(1)做好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要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民主推选产生。鼓励和引导村党组织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负责人,按照法定的推选程序担任村民选举委员
会成员和负责人,不能硬性规定或由组织指定、委派。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确定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即失去其在村民选举委员会中的任职资格,村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上次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2)制定好村选举办法。要指导和引导村民选举委员会依法制定好选举办法,对村干部任职资格条件、职数、选举程序,选民资格认定、委托投票、不当或非法选举行为裁定、有效选票认定以及候选人人选回避制度等作出规定,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3)做好选民登记工作。选民登记要严格按照豫办„2011‟27号文件要求执行,不能错登、重登、漏登,保证村民的选举权。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前20日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研究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人口流动等给选民登记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广大村民都能依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对外出的选民,应提前通知他们回村参加选举,确实不能回村的,应依法办理委托投票手续委托他人投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4)做好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工作。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要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保证村民的直接提名权,不得用组织提名代替村民提名。正式候选人的名
额应多于应选名额,并按村民提名得票数多少确定。候选人确定后必须张榜公布。(5)做好选举日的投票工作。要按照“选举村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的原则,积极动员、组织选民亲自投票,保证村民的投票权。选举前,要完善发票、投票、计票办法,及时公布投票的时间和地点,精心印制各类选票,设立规范的秘密写票处。选举时,各村应当召开选举大会集中投票或设立中心投票会场和若干投票站投票,做到当场领票、当场写票、当场投票、集中唱票计票、当场宣布选举结果,并于3日内张榜公布,向当选人颁发全省统一印制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当选证书》。要严格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依法办理委托投票手续,规范代写选票,确保整个选举依法、公正、规范、有序。选举结果要及时报乡镇政府备案。(6)做好公开竞职承诺工作。提倡候选人公开竞职承诺;有条件的地方,村民选举委员会可以在投票选举前,组织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候选人发表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竞选陈述,以增加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也可以在当选后组织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向党员和村民代表作履职承诺。履职设想或竞职承
诺要存档备案,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布,由党员和群众监督落实。采取定期对照检查、群众评议等措施,督促当选村干部自觉履行承诺。
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同时进行,按照程序,分别印制选票,同时划票,一次投票,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并颁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当选证书》。
(三)工作移交和建章立制阶段(2011年12月1日—12月10日)
新一届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后,原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及时将公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集体财务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及其它遗留问题等,移交给新一届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移交工作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监督。对拒绝移交或无故拖延移交的,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政府应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尽快移交。认真抓好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培训。关心爱护离职村干部,引导他们积极支持新班子的工作。要及时推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并颁发全县统一印制的《村民小组长当选证
书》、《村民代表证书》。要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制度,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理顺村级各类组织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明确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和村干部任期目标,加强考核管理,严格兑现奖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2月11日-12月20日)换届选举结束后,各乡镇要认真进行自查。自查的标准:一是所有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都进行了换届选举;二是选举程序合规合法;三是选出了“一好双强”带头人;四是群众对新一届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比较满意;五是换届后村里出现团结、和谐、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六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两委交叉任职及各村都有女干部计划得到落实。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县委、政府将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对组织严密、程序合法、选举规范的乡镇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组织混乱、程序错误或不规范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依法整改。
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环境
(一)加强换届法纪教育。深入贯彻中组部、民政部《关
于进一步严肃村“两委”换届纪律的通知》(组通字„2010‟59号)精神,乡镇党委、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换届法纪教育。建立候选人选前个别约谈或集体谈话制度,对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提出具体要求。
(二)坚决制止、查处贿选和破坏选举的行为。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党员、选民、选举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候选人,影响或左右党员、选民意愿的,都是贿选。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砸毁票箱、冲击选举会场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党员、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以及对控告、检举选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选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党员群众有权向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县乡党委政府负责对换届中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必要时,由县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联合民政、公安机关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规进行调查认定。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票票数等违法手段参选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违反治安管理规
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坚决防止和依法查处境外组织、黑恶势力、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干扰换届选举。
(三)加大对选举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在选举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及时终止其资格。对伪造选举文件、篡改选举结果或者以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妨害党员、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党员干部,要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党员和国家公务员有参与或者怂恿选举中违法违纪行为的,要给予党纪或者政纪处分。
五、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和落实领导责任制。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换届选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换届工作领导机构。乡镇党委负总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部门要统筹协调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纪检部门要做好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指
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民政部门要抓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换届工作经费,禁止向农民收取换届经费。领导小组的其他单位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县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到分包的乡镇进行调研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县委派出督导组,乡镇也要逐村派出指导组,切实搞好督查和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带有普遍性、苗头性的突出问题。加强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敷衍应付、处臵不当引发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未经县委批准,无故取消或拖延换届选举的,依法追究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加强选情监测和分析工作。广泛听取党员、村民代表、群众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个乡镇都要逐村建立选情台帐,做到基本情况清、党员群众思想状况清、村级班子状况清、影响换届选举因素清、村级换届经验教训清。换届选举期间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及时研究分析选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向社会公布办公地址和工作电话,提供咨
询服务。对有关换届选举的来信来访,要及时调查核实,妥善加以解决。对反映属实或基本属实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解决;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要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进行完善;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要说明情况,争取群众的认可;对听信谣传、上当受骗的,要及时予以揭露,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建立健全换届选举重大问题报告、重要信息报送和情况通报等制度,全面掌握选举动态,及时上报选举引发的重大事件。加强换届工作应急管理,尤其是选情复杂地方的乡镇党委、政府要制定应急处臵预案,建立应急处臵工作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掌控和处臵。
(四)加大对换届选举的监督力度。在充分发挥党委、人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发挥村民选举委员会、党员群众对换届选举的监督作用。探索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选举监督员等形式,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换届选举过程的监督,确保换届选举法定程序和步骤严格执行。
(五)加强对选举工作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搞好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方法步骤等,形成正面引导的强大声势。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加强对换届选举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防止恶意炒作、误导群众。
换届选举结束后,各乡镇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将换届结果报告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对村“两委”成员逐人完善档案,上报县委组织部。
主题词:换届
选举
村级组织
意见
中共内乡县委办公室
2011年10月19日印发
村级组织 篇3
一、制度先行 科学配置权力
姚家店镇对村级事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制定了涵盖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工程建设、“三资”管理、村规民约等方面的《党风廉政学习制度》、《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18项制度,明确了村干部的责任与职权的清单和流程,实现了由“以人治村”向“按制治村”的转变,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五统一”理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阵地,采取“村账镇代管”方式,严管村级财务,实行统一银行账户、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财务核算。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领域,采取即时与定时、定点与分散相结合实行公开,让廉政风险“无处藏身”。截止目前,全镇十个村无一村出现帐目混乱、不执行“收支两条线”、暗箱操作等财务问题。
“四过问”督职。领导亲自问,镇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专题听取各村工作执行情况汇报,并对村干部是否正确履职进行客观判断;代表质询问,各村每月召开一次代表会,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现场质询,村干部对村民代表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让村干部的“所作所为”真实地暴露在阳光下;群众测评问,定期发放民主测评试卷,对村干部存在明显违背政策和制度的问题,当即责令纠改;检查组暗访问,今年来镇纪检小组先后5次采取“访农户、看记录、查账目、评干部、纠问题”等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登门造访”监控村官权力运行,进行民意反馈。
“三排查”除险。凡事核查,凡是办理资金项目,均采取“个人办、班子核、委员会监”的方式,杜绝经办个人徇私舞弊,制定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常态抽查,联村干部与镇纪检小组定时或不定时联合抽查,检查材料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办事过程是否有吃拿卡要行为等;问题倒查,有群众反映、举报时,纪检、组织或财政部门介入调查,实行一对一,事对事,人对人倒查。
二、规范运行 规避廉政风险
公开亮权。涉农资金上网“晒”,粮食直补等各项个人补助资金以及扶贫、救灾、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上级补助农村的各项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网公开,资金的到位、使用、拨付、流转等接受社会监督。村民通过互联网就能了解到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截止8月31日,通过“一卡通”直达资金600余万元;招标工程进“台”,姚家店镇着眼于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实行“土”专家和“洋”专家的高效结合,把“洋”专家的理论与“土”專家的因地制宜丰富经验对接起来,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1至8月共招标21次,比预算节约资金10余万元;财务公开点“精”,村级财务是本组织的精髓,财务公开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有效措施,老百姓关心的是资金开支都做了什么,是不是合理的范围,是否真正灰人民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姚家店镇创新财务公开方式,实现按会计科目公示向流水化公开的转变,在年初预算范围内的财务开支实行流水化公开,要求经办人写明事由、地点、金额等,非常详细地逐笔逐笔登记公开,便于人民群众易看易懂易明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成效显著,在省内外引起了不同反响。4月23日广东省纪委、监察厅有关领导一行20多人来进行了考察;8月8日襄阳市纪委、监察厅有关领导一行10多人专门就流水化公开工作进行了参观;8月22日,省纪委副书记肖习平同志带领各县市区纪委和监察局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各级领导对我镇“三资”管理、财务流水化公开产生浓厚兴趣,值得学习和推广。
制度限权。《权力清单》依靠一系列制度的支撑,依靠制度管理村级事务是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推出民主决策、服务大厅代理服务等制度,以“管理民主”给村官带上预防腐败的“紧箍咒”。制定集体资源管理、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产购置和集体资产处置等制度是让村民自己来经营自己的“家”。实行财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和惠农资金发放等制度,让“家底”更透彻,权力更透明,信任更透心。
流程简权。《村干部职权清单》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列出了村干部的36项主要权力,大到村务公开、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运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处置交易,小到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养老保险办理等,并逐项列明每项村级事务遵循的法律依据、管理权限、运作规则、法定条件、执行标准及程序规范,对村干部手中的每项权力进行严格界定。各事项办理流程的全方位公开,使村干部行为处在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不仅解除了群众对村干部“暗箱操作”、“走关系”、“藏猫腻”的疑虑,还是群众的办事指南,自己是否符合条件,该如何办理,都为群众进行一一解答,实现了村务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更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大尝试,解决了“门难找、事难办”的痼疾。
三、强化监督 提升运行实效
为将《村干部职权清单》落到实处,避免变成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姚家店镇在村干部职权设计上,将监督机制贯穿始终。
抓联动公开。坚持以群众看得到、看得清、看得全、看得懂为目标,推进农村基层党务、村务、财务联动公开,让村民自己来当评判员、监督员,正是因为把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参与到民主管理与决策中来,才能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才能密切干群关系,真正成为破解农村各种难题的“金钥匙”。
抓双向监督。注重把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双诺、双示、双述、双评”制度,每年村“两委”将年度工作目标分别向乡镇党委和村民作出承诺;年终,由村“两委”负责人将承诺完成情况向乡镇党委、党员、群众代表述职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将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让权力在政府和群众的双重监督和制约下,从而将从根本上遏制“村官腐败”的泛滥,为农村的“管理民主”铺平道路。
村级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举措的实施, 大量资金和财物投入到农村, 使农村财务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村级组织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村级组织运转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村级财务始终走不出“边清边乱, 前清后乱”的怪圈, 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因此, 构建和完善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监督体系、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已迫在眉睫。
关于村级组织财务管理问题, 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拟对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回顾。
二、关于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贾淑华 (2002) 对辽宁省本溪市进行实地调研后, 指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会计核算不规范;2、货币资金管理混乱, 票据管理不严;3、集体资产严重不实, 呆死帐问题普遍存在;4、农村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5、财务公开仍存在不真实、不及时现象等。
谢振莲、秦福利 (2005) 认为,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账簿设置极不规范, 正规账簿设置不健全, 但是“账外账”、“小金库”的现象却又屡见不鲜;会计凭证的使用和管理混乱;会计档案管理混乱等。
廖昌规 (2007) 认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取消村提留、农业税后,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财务状况显得捉襟见肘, 运转艰难。
魏文君 (2009) 认为,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制度虚设甚至缺位;2、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监管缺乏力度;3、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会计交接工作不规范。并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首先, 村级基层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认识, 没有形成财务工作的概念, 也认识不到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 村级组织忽视了对基层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 从而影响了会计人员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最后, 县、乡 (镇) 的审计部门未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 加上部分农村宗族派别势力使群众不敢监督, 以至于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 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朱艳 (2009) 认为,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即使有执行也难到位;2、财务收支违规违纪现象常有发生, 农村财务制度执行混乱:坐收坐支现象严重, 巧立明目, 多发工资, 乱发奖金和实物, 乱支乱借现象较为普遍;3、农村财务监督机制的问题, 民主理财小组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胡亚莉、方珍 (2009) 在对湖北省英山县进行调研后认为,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包括:主管机关认识不够, 代理服务工作长远发展面临经费瓶颈问题;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贫乏, 干部待遇保障面临瓶颈问题;村级报账员待遇不高, 素质不一, 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吐尔逊·卡依尔、吾日古丽·阿吾力 (2010) 认为,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村级债务严重, 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2、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部分县市客观上存在着村级财务由乡镇农经站、乡镇农税双重管理, 导致机构重叠、人员冗杂, 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等。
三、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家学者进行了积极探索, 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于芳华 (2007) 认为,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包括:1、提高村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具体包括健全财务人员培训体系、加强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3、提高村民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魏文君 (2009) 认为, 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外参与的监管机制。村组应建立健全采购、销售、投资、现金管理等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审批人、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措施。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学习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业务过硬、作风正派、思想素质好的高素质财会队伍, 才能有效地规范和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赵锦 (2009) 认为, 解决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包括:1、实行村级财务公开, 加大民主理财力度;2、执行村级财务审计, 确保村级财务规范;3、加大惩处力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
胡亚莉、方珍 (2009) 建议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 使农民群众对年度财务收支清晰明了, 财务管理细化具体;全面推行村级财务管理电算化。
张睿、蒋艳玲 (2010) 认为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1、开展民主理财, 遏制乱支乱用;2、发展农村经济, 化解历年债务;3、继续推行“村财乡管”委托代理制度, 即在保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 村级财务统归乡镇的“村级财务代理中心”进行管理, 农业主管部门要对“乡管村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逐步完善, 并全面推行电算化管理。
四、关于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的改革取向和模式选择
陈喆、邹文良和郭二男 (2001) 指出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框架的初步设想, 明确了乡 (镇) 农工商公司、乡 (镇) 资产经营公司和乡 (镇) 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在乡 (镇) 集体资产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车元章和綦好东 (2003) 总结了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四种主要模式, 包括村有村管、村账乡管、会计委托代理制和会计委派制, 并进行了比较和评析。
綦好东和王爱华 (2004) 探讨了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背景下乡村财务规范体系建设的框架体系。他们认为, 与新的税费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建立责权利明晰、科学民主、运作规则完善高效的乡镇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国家在乡 (镇) 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制度供给, 制定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同时还指出了乡 (镇) 政府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职责以及村民会议及村民委员会在村级组织财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王丽芹、李文德 (2006) 深入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后财会工作的内容、性质变化和角色转换, 指出了农村财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即规范化、法制化和电算化, 提出农村财会工作的管理模式, 即村财、民理、乡代管。
于连京 (2008) 分析了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由村财村管模式、农村会计委派制、农村会计代理制发展到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历史沿革, 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对各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五、研究展望
纵观目前的研究文献, 绝大概多数研究成果侧重于理论推演和制度解读, 实证调查较少, 即使有也只是对个别村寨的调查, 缺乏深入而广泛的实证调查。事实上, 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实证调查才能对目前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清晰、准确的把握, 提出的对策建议才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研究内容看, 目前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村级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村级财务工作监督、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村集体资产管理、村财乡管制度等问题。对村级组织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会计人员选聘机制、村级组织运转等问题鲜有涉及, 这些问题亟待正视和研究解决。
摘要:健全、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规范体系,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本文从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对策、改革取向和模式选择三个方面对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回顾, 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村级组织换届信息 文档 篇5
针对村级换届期间易出现不稳定问题的实际,**乡党委早预防、早部署、早行动,主动下访,紧紧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八字方针,实施“三举并重”,为村“两委”换届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重责任意识,加强组织抓落实。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信访、组织、纪委、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村级组织换届专题会议,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所在村第一责任人;以管理区为单位,包区领导和包村干部全力做好指导工作,实行层层分包责任制。为确保换届选举期间的社会稳定,成立由公安、检察部门组成的机动小分队,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重排查摸底,掌握情况谋主动。村两委换届选举前,乡党委对12个村的公章、账目统一封存,领导小组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听汇报、入户家访的形式,分别对12个村村干部现状、群众思想动态、外出选民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摸底,全面掌握选举村的基本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制定预案,确保选举工作顺利开展。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乡党委制定了“先易后难、稳中求进、分类排队、确保效果”的换届工作思路,划分三类村,按照时间节点分类推进,选择条件较好的****、****、****等5个试点村先行展开,将****、****等重点、难点村进行分类排队,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分类指导,牢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村级组织 篇6
【关键词】 村级场所 规范化建设 建议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此,必须把建设规范化的村级活动场所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牢牢地抓在手上。通过村级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立足于标准化,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好
1.1要狠抓建设,搞好配套 经过多年的努力,白城市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一段时期,基本达到了村村有活动场所的目标。但是,由于建成后年久失修、损坏、抵押、变卖等原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就要求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把村级活动场所尽快建起来,以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对村级活动场所,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翻新和改建扩建,争取在短期内填补村级活动场所的空白。
1.2要广辟渠道,多方筹资 资金问题是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瓶颈,没有资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尤其在白城市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各地可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包村部门支援一点、党费解决一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倾斜一点、有能力的乡村自筹一点、群众投劳节省一点等办法,解决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问题。财政相对充足的地方,可直接从财政资金中拨付。
1.3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已经部署了几年,但单靠地方和乡镇完成任务难度较大,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担负起重要任务,把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設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实际举措,千方百计帮助基层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市、县组织部门作为牵头总部门,要督促地方,协调各部门,推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改造任务的完成。
2.立足于规范化,把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好
2.1健全规章制度 搞好村级活动场所的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作保证。白城市已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暂行规定》,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采取激励和约束措施,激发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2明晰产权关系 明确村级活动场所的产权关系,是管理和维护村级活动场所的前提。对所有村级活动场所,都要由县级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明晰产权,办理产权手续和相关证件。不管村级活动场所的产权性质如何,其使用权和日常管理都要归属村集体所有和负责。
2.3建立资产账目 各地要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活动场所资产账目,列出清单,统一登记造册。账目要一式三份,一份由村留存,一份由乡镇存档,一份由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备案。乡、村每年都要对资产进行一次清查,逐一核对,做到账目清楚、资料齐全、档案规范,防止流失、侵占和毁坏村级活动场所的行为发生。
2.4严格资产变更程序 要按照产权关系,统一办理村级活动场所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相关证件,上交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备案管理,村级活动场所产权和资产发生变更时,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和乡镇党委、政府审查,报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及组织部门审批。
3.立足于多元化,把村级活动场所作用发挥好
3.1使其成为村级组织办公中心 村级活动场所要设置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办公室。村“两委”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研究解决村里事务,制定长远规划,召开各种会议等活动,都要在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民兵连、共青团、妇代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开展工作也要在村活动场所。各地要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活动场所使用情况登记制度,对在活动场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及时做好记录。
3.2 使其成为党员和群众活动中心 要依托村级活动场所,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等党内活动,使其成为党内各种活动的主阵地;组织群众参加恳谈、听证、咨询、“一事一议”等活动,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到活动场所来评议,落实群众在村务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举办培训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对党员和群众进行市场经济、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党员群众的素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级组织 篇7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参与者、实施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可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也是我们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所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应该着力强化六种意识:
1 第一要务的意识
发展是第一要务,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村级组织建设中要始终突出发展主题, 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来思考和安排, 找准组织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 以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衡量村级组织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必须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 从本地实际出发, 抓住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机遇, 强化资产管理、资源开发、资本经营和社区服务功能,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效益农业和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城乡村联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2 科学发展的意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必须自觉遵循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 主动适应农村社会的新情况、新变化,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抓紧科学规划, 加快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步伐, 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调节等措施, 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生产布局,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以人为本的意识
村干部来自农民, 退位后又成为普通村民中的一员, 与国家公务员相比, 他们没有稳定工资和福利保障, 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处境, 决定了他们在追求集体事业的同时, 必然需要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农村党员干部应成为带头致富的领头雁, 对他们主观上为自己, 客观上为社会的个人创业行为, 应该大力提倡和扶持。同时, 要不断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不仅用事业留人, 用感情留人, 而且用恰当的待遇留人, 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
4 民主法制的意识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应该自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中巩固和发展村级组织建设。一方面必须充分体现民主要求, 按照民主的方法和思路加强村级各项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 把群众最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级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通过民主决策, 保证村级组织的各项工作都能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增强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相互信任, 保护干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必须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切实巩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要充分发挥乡镇、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5 整体推进的意识
村级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建立整体的、系统的发展目标体系, 重视搞好各种类型、各个方面之间的系统协调, 整体推进, 发挥他们的整体功能。必须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目标, 努力实现农村“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必须在配强配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 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6 固本强基的意识
村级组织 篇8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都在怎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 但是农村基层组织依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和谐和稳定。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
从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来看, 存在着个别基层党员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发展的重要责任, 但是个别发挥带头致富领导者的能力还欠缺, 很难胜任带领村民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责任。
1.2 农村的基层组织结构设置滞后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绝大部分都是按照行政组按照自然居住区域进行划分的,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市场化的进程, 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专业性分工和多层次经营的特点, 传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
1.3 农村的基层组织的统筹谋划能力不强
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对基层组织的统筹谋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农村个体化经济向集约化经济的转变必然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推动。但是传统村民的“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创新能力的发展, 导致基层组织化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不强, 进而出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速度不能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力度,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干部, 应该认真落实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 借助创建省级党员电化教育示范区的契机,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 坚持从群众出发的路线, 从而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2.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运用率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资金投入, 从而为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各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的审计, 要保证各项资金的支出收据必须由经手人、村党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三者会签的制度, 对于数额较大的资金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审批, 从而要保证专款专用。
2.3 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 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 只有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实惠的组织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因此基层组织干部必须转变自身角色, 从传统的指挥者转变成指导者和服务者, 对于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的好项目, 要主动、积极跟相关部门、领导取得联系, 从而解决项目发展所需的资金、市场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对于有一定条件的村可以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实现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整合, 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 形成规模产业, 从而不断壮大农村经济的积累, 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
2.4 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加快基层民主建设步伐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建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党组织跟村民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 从而保证村民自治组织在的党组织的领导下, 依法处理自身的各项事情, 让村民代表能够参与到村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中;二是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村务公开管理, 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以及方式。
摘要: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 继而导致农村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 增加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难度。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 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探索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及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胡明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指导丛书[J].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05) :114-117.
村级组织 篇9
江苏省宝应县是农业大县, 截至2010年底, 全县农机总动力43.1万千瓦,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20台, 小型拖拉机7500台, 联合收割机1308, 水稻插秧机1496台 (其中乘坐式插秧机83台) 。近两年, 为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束缚, 加快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 我县在村级机插秧合作社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与尝试。通过加快村级机插秧合作社建设, 积极实施机插秧整村推进战略, 既加快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又带动了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柳堡镇清元二妹子机插秧合作社的“清元模式” (村干部+农机手+农户) 得到了省农机局的肯定和认可。截至目前, 全县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总数已达66个, 其中各类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4个 (含机植保合作社13个) , 占农机合作组织总数的50%以上。在村级农机合作社中, “村集体创办型”机插秧合作社17个, 村“农机大户创办型”农机服务合作社4个, 这21个合作社共拥有社员人数2953个, 各类机具总数1481台套 (其中含步进式插秧机388台, 乘坐式插秧机40台) , 2010年完成各类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46.9万亩, 其中机插秧面积9.5万亩, 占全县机插面积的21.4%, 作业总收入2892.5万元。
二、村级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运行模式
1. 作业服务模式
以机插秧合作社为例, 宝应县村级机插秧合作社的服务模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一条龙”服务。即由合作社为农户进行育种、育苗、机插、植保“一条龙”全过程服务, 承包价格一般为120元/亩左右;第二种是只承担机插秧服务。由合作社免费向农户提供育秧技术指导, 合作社只承担机插服务, 收费价格为65元/亩左右。第三种是机插加机植保服务。由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秧盘、盖膜塑料布、秧池秧苗的病虫害防治服务, 全程技术指导及机插服务, 价格为95元/亩左右。
2. 运作管理方式
一是“七个统一”上规范。统一与农户签订机插秧合同;统一种子、农药、塑盘地膜等生产资料采购;统一调度机具作业;统一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统一收费标准和费用结算;统一提供机具维修服务;统一承担市场和技术风险。二是落实计划抓推进。合作社根据春季与农户签订的合同, 排出具体的机插秧时间表, 包括秧池整理、浸种、软盘摆放、落谷、育秧, 确保机插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机插时, 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建立服务网络, 统一调度机具, 提高合作社组织协调能力, 保证全村机插秧任务的完成。三是明确责任保质量。合作社在育秧、栽插等各个环节,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保证秧苗质量和每亩栽足穴数和基本苗。合作社每个成员, 人人有任务, 个个有担子, 工作上进行考评、考核, 奖惩分明, 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四是财务公开促民主。每个社员是合作社的主人, 都有合理化建议权, 好的建议和工作思路, 合作社都积极采纳。同时, 合作社重视财务管理, 定期向社员公布收支情况, 做到帐务公开, 分配合理, 保障民主。
三、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作用和成效
1. 有利于全村农业生产活动统一有序安排
目前, 全县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由村干部和村里的“能人”牵头组建并带头购机入社和直接参加农机作业服务, 合作社成员是“村干部+农机手+农户”的组织结构, 村干部购机入社, 并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会成员, 这种模式有效地把合作社经营服务各个环节融合到了村领导班子的日常工作中, 促进了村行政管理工作与合作社作业服务形成有机的统一, 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农机田间作业向“一条龙”、全程化服务发展。
2. 有利于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
村级农机合作社由于有村干部的支持和一些能人的加入与带头, 提升了农民对合作社服务的信任度, 改善了干群关系。正是由于这种信任, 大大加快了机插秧和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柳堡镇清元村于2007年由村干部带头, 成立“二妹子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员率先在自家责任田进行插秧示范,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让农民实实在在地看到机插秧的好处, 得到了农民的信任。在他们示范带动下, 近两年全村机插率均达100%。同时, 该合作社还实现了跨区机插秧, 每年达3000亩以上。其余16个成立合作社的村, 机插率也达80%以上。
3. 有利于调动村干部抓农机工作的积极性
以前村干部对新机具、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服务农户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 村“两委”鼓励村干部带头购机入社, 让他们既从事农业生产管理, 又参与到了农机服务的第一线, 每个带机入社的村干部年收入人均在2万元以上, 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 真正实现了村级合作社、村干部、农机手和农户多赢的局面。
4. 有利于拓展农机服务范围
既是合作社成员又是村干部的双重身份, 便于出面与周边镇村及外地签订农机作业合同, 对方放心度高, 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差, 进行跨地区作业, 从而拓展业务范围, 延长作业时间, 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增加合作社和社员的收入。
5. 有利于促进村干部从管理型向管理技术型转变
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村, 村干部要从事农机专业化服务, 必然要参加农机专业技术培训, 学习研究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 技术素养明显提升。事实也证明, 这些村干部们在帮助和参与合作社运作的过程中, 已经成为村级机插秧技术推广、插秧机使用和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带头人和行家能手。这种转变, 对促进当前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村级农机合作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运行质态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县37个村级合作社, 有数量, 但欠质量。真正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运作的还不多, 有的还是空壳, 只挂牌不运作。二是村级合作社规模较小, 稳定性差, 对抗风险能力差。三是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合作社在财产、收益与盈余分配等方面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四是合作社的办公、机库、维修中心等基础设施用地亟待政府部门解决和落实。五是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缺少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与扶持。
五、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1. 注重引导, 创新主体, 有序推进
村级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不能一哄而上, 要围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 要采取边发展边规范, 办一个成一个的原则有序推进。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和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 农民群众逐步成为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体。实践证明, 只有把握好主体, 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 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村级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上, 县级农机部门要创新发展思维, 调整发展结构, 积极引导村组干部、农机大户、跨区作业队、企业老板、农机能人等多种民间主体领办、创办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合作形式上, 可以按农机服务种类创办村级机耕、机插、机收、植保和秸秆还田单项和“一条龙”作业服务合作社;在创办主体上, 可以围绕不同主体创办“村集体创办型”、“作业队创办型”、“大户创办型”、“企业创办型”多种形式的合作社。通过加强引导和主体创新, 推动村级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2. 规范建设, 加强管理
一是服务要多样化。县、镇农机管理部门要引导村级合作社按照服务能力制定年度经营计划, 签定作业合同, 落实作业面积, 在供种、育秧、栽插、植保、收割、耕作、还田等多个环节, 提供统一优质服务。二是运作要规范化。要引导村级农机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严格按合作社章程约定运作。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 逐步建立社员完整的个人帐户, 实行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同时, 要建立良好的内部积累和风险保障机制。三是作业要品牌化。要严格执行各类农机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 加强作业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保证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 引导合作社诚信经营, 以信取民, 以质取胜, 树立合作社良好的品牌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品牌拓展跨区作业市场。四是设施要配套化。要引导村级合作社通过自身积累和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3. 提升素质, 加大扶持, 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村级组织 篇10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为依托。但是, 当前村级卫生组织的弱化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 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2.1亿。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一般要占全村总人口的25%~30%, 西部个别地区可能达到40%。鉴于农村地区人口的大量外流, 加上经费运转困难, 很多原本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乡村医生不得不放弃农村地区, 进入城镇开办个体诊所。这样一来, 一方面造成农村基层医疗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也更加使农民看病不得不去乡镇医院。
很多地区的调查发现, 很多农民在生小病的时候, 去乡卫生院和县医院, 而不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原初设计中的“小病不出村”。村卫生室很少有人光顾, 失去了作为三级卫生网络“网底”的意义。在一些村医看来, 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 惠及了定点的乡镇医院, 村级卫生组织实际上没有得到重视。农民常常在村级诊所免费咨询却不接受治疗。即使村级诊所开了药农民也认为村级诊所的药太贵而要到镇上的药房去买。
我们从这些事实看到, 村级卫生组织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 其应有的功能出现不断弱化的趋势。而这有可能导致制度设计中的“网底”作用被虚置。
2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产品但缺少支持
2.1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产品
村级卫生组织, 指设置在行政村地域内, 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取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机构。村级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 承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宣传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 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 依法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服务工作, 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负责有关卫生资料的统计上报等各项工作。
根据世界银行1993年所界定的公共卫生和基本临床服务的范围, 村卫生室提供的服务多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含义按萨谬尔森的经典表述就是, “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一般来说其范围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在我国农村地区, 村级卫生组织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事务, 截至2006年底, 中国村级医疗机构中有从业人员106.2万人, 其中乡村医生90.6万人。因此, 村级卫生组织应当得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 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而就当前村级卫生组织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说, 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2.2 村级卫生组织缺少公共财政支持
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家权力从基层农村的撤出, 集体经济时代的农村合作医疗难以为继。经过近30年的积累和消耗, 农村地区村级卫生资源和卫生队伍的奇缺, 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一方面, 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十分有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以来, 在县乡二级政府财政日益拮据, 又缺乏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情况下, 县乡政府把卫生筹资的责任不断转嫁给卫生机构。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严重不足, 使卫生机构财政资金来源逐年下降。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解决县乡卫生人员的劳务经费, 而用于县乡卫生机构业务发展和服务改善的资金越来越少, 使县乡卫生机构不得不依靠市场经营维持生存。在对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相比县乡, 村级公共卫生机构得到的财政支持则更少, 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基本没有将村卫生室纳入其资助范围。
2.3 村级卫生组织缺乏基层组织支持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 85.6%的被调查村对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省, 集体经济对村卫生室的补助也仅占到其收入的0.9%。在农村集体经济欠缺的地区, 村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更是无源之水。公共投入的不足,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性缺乏, 使得村卫生室逐渐走向依靠服务收费进行补偿。根据调查, 86%的被调查村在预防接种是收费服务。预防接种收费的行政村, 在东部地区占到72.4%, 中部地区占到94.6% , 西部地区占到84.0%[1]。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集体生产组织解体, 保留村级公共卫生机构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就成了问题。村级卫生机构所服务的人群规模不大, 卫生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 对村委会而言, 普遍缺乏公共卫生机构筹资能力, 很多村放弃了卫生管理工作而使村级卫生机构与个体诊所没有什么区别[2]。
众所周知,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看病难, 看病贵”, 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国家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以及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近年来, 在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也加大了对农村村级卫生组织的投入, 如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但是因为历年积累的欠账太多, 问题复杂, 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建立和完善起来。
3 村级卫生组织发展中的普遍问题
3.1 服务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缺乏来自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 很多地方的村级卫生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农民对于头痛发热常见病、多发病等, 需要在农村社区卫生机构救治。但是村级卫生室不仅基础设施破旧不堪, 而且医疗设备和器械陈旧、落后和老化, 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设备和器械。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几年前对22个省114个县的抽样调查, 21.5%的被调查诊所只有一间业务用房, 既是药房, 又是诊室, 还是医生的休息室。65.9%的被调查诊所包括房产在内的固定资产不足2万元。约有60%的被调查诊所所配备的医疗设备之和不足1 000元。
3.2 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乡村医生, 一部分来自上世纪70年代的赤脚医生, 一部分来自前几年从县卫生学校毕业返乡的学生。他们拿起锄头是农民, 戴上听诊器就成了医生。在村级卫生组织中工作的人员, 相当一部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东部城市天津为例, 从村卫生室人员配备情况看, 2005年, 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仅有2.2人,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占95%, 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仅占人员的4.9%[3]。在我国的贫困地区, 村卫生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则更缺乏保证。一些从业医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另外有一些半医半农的“赤脚医生”因不具备基本的开业资格而被停业, 导致一些行政村缺乏合格的乡村医生。
3.3 布局设置有待调整
近年来随着一些地方撤乡并镇等改革的实行, 加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并村运动, 村级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变更, 农村村级卫生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重组, 由原先的2~3个村卫生室合并为1个村卫生室, 服务面积增大了好几倍, 按照一村一室的设置要求, 群众看病有的要跑十几里, 很不便利。就近看病的问题随之呈现。这对于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4]。
在一些地区, 一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卫生室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根据天津市信息中心的数据, 2005年, 在全市3 821的行政村中, 仍有1 500个村没有建立卫生室。在已经建立的村卫生室中:私人经办的占45%, 村办、联合办和乡卫生院设点占55%。
4 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合作医疗开展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研究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支持和重建问题, 那么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工作很可能无法继续和维持。而农村基层社会的医疗卫生, 并不单单是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关心的问题, 它还关涉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公共产品的提供, 农村社区资源的整合等。其复杂性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从实际状况来看, 现在的农村尚离不了村医。村级卫生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具有较好的经济、地理和感情可及性, 在保障农民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村级卫生机构因为衰落而退出村庄, 可能会使得农民付出比合作医疗以前更大的代价。村级卫生组织的弱化, 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过程中, 需要十分重视加强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工作。
4.1 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公共支持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既然要建设三级网络, 作为底线的村级卫生机构理应受到重视。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 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支持, 是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筹资、管理与支付一体化的根本保障。
政府应当把村卫生室纳入到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 通过资金补助, 改善村级卫生服务的条件, 同时, 对村医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使其享受一定的待遇。有条件的地区应为乡村医生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上海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最新办法规定, 上海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 或曾执业满10年现已离岗的乡村医生, 都将纳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4.2 规范农村医药市场和资源配置
当前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 同样重要的是要整合农村卫生资源, 统筹规划, 积极探索卫生资源的重新组合, 合理配置, 优化卫生技术力量。要根据实际情况, 以药品原料成本为基础, 综合考虑市场供求以及药品治疗费用等因素, 给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对于这个价格, 不允许有非政府行为的浮动。这样除了起到限制药价稳定农村医药市场的作用, 还间接起到规定医院药品进货渠道, 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等作用。应鼓励农村药品区域直接配送, 引导和支持有一定经营规模、配送能力较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诚信度高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市场竞争直接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和零售药店配送药品。减少中间环节, 保证药品质量, 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5]。总之, 要保证村级卫生机构能够平等竞争和依法行医。
4.3 加强村级卫生组织人员建设
在集体时代, 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建立。现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依然需要合格的乡村医生队伍。所以, 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经费, 针对乡村医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在岗基本业务和技能培训, 做好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项目, 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政府也可以与民间组织联合, 借助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力和资金, 实现对村级卫生人员必要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与此同时, 要加强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 建立乡医聘任制。在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过程中, 也应鼓励医学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到村级卫生机构工作, 给予政策优惠, 加强管理和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另外, 建议医疗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先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一定时间。或者在大医院工作一段时间, 必须到乡镇医院、村卫生室 (站) 工作一段时间。在吸引人才和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的基础上, 确保每个行政村拥有卫生室, 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总之, 必须从规范农村医药市场、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证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推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
摘要:村级卫生组织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肩负着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功能有被弱化的趋势。这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应重视加强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工作, 以保证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村级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公共产品
参考文献
[1]冯占春等,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级卫生组织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8) :22-24.
[2]杨敬宇, 王军.村级公共卫生机构与基本健康保障[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5) :16-20.
[3]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市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实例研究[EB/OL].http://www.bh.gov.cn, 2007-6-2.
[4]谢长俊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2) :59-60.
村级组织 篇11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工作领导责任制, 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长效管理机制, 多措并举, 标本兼治, 加大涉农负担监督管理力度, 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 理清家底, 规范管理, 努力化解村级组织债务
税费改革显著降低农民负担的同时, 加剧了村级组织的收支矛盾, 使之陷入“后农业税时代”债务困境。日益严重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突出问题, 理清家底, 化解村级组织沉重债务负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1) 开展“三资”清查, 理清家底。按照“摸清家底、公开家底、管好家底”目标要求, 对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理, 准确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 结合新一轮村级换届选举, 对村干部实行严格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重点审计任期内的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任期内集体积累增加和使用情况;任期内财务收支活动以及反映这些活动的会计凭证、账目、报表等是否真实、准确、合规、合法;任期内集体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有无流失和账物不符情况;做到财务点清、公物交清、公款还清、贵重物品移交清, 彻底摸清家底, 防止村帐目混乱和腐败案件的发生。
(2) 实行村财务委托代理制, 规范管理。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集体财务管理实际, 及时调整思路、适应形势, 推行以村级帐据、资金、公章、合同“四代理”和财务制度、票据和审核、财务公开、财务建档“四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改革, 管住村级“糊涂账”, 为村集体看紧“钱袋子”。村级组织代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 统一在银行为每村开一个代理专户, 预留代理中心和村委会印鉴。村级组织建立完善民主理财小组, 负责对本村财务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 在报账前对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实行审核监督, 并签字盖章。对本村财务管理和村务活动实行全面公开, 每月固定日期在村公示栏张榜公布, 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3)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化解债务。村组织债务的解决, 很大一部分依靠上级政府的核销减免。在全面清理、检查落实的基础上, 摸清债务的来源、用途和现状, 区别不同债务情况, 分别采取措施加以化解。针对兴办公益性事业而造成的债务,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扶持, 制定还款计划和时间表逐步还清;针对税费改革前欠上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债务, 争取在上级政府协调下, 申请核销化债;针对党员干部及外单位欠村组织的款项积极回收, 进行清欠还债;针对村组织闲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通过招投标租赁或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盘活闲置资产还债。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走出困境的根本之路。通过转方式、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第一举措, 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有力促了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村组织脱离债务危机。
2 财政扶持, 转移支付, 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向农民收费改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村级组织运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价指数的上涨, 原有转移支付额度已不足以维持村级正常运转。加之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无收入来源, 甚至负债累累, 村级正常工作开展困难, 发展缓慢。部分村居为完成工作变相向农民收取费用, 或不得不举债办事, 增加了农民负担, 恶化村级债务, 村级组织陷入两难之中。
(1) 加大转移支付额度。建议国家财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物价上涨情况,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县区统筹发放村级干部工资, 适时增加村级管理运行费用, 稳定干部队伍, 充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 保障村级工作正常运转。
(2) 加大公益事业投入。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国家财政只是按比例扶持, 或没有扶持, 依靠地方筹资。虽然出台了一事一议制度, 作为解决农村公益事业的途径, 但由于程序复杂, 奖补额度有限, 加之农民外出打工, 民主议事会议难以召开, “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等诸多因素, 限制了一事一议效用发挥。下一步, 简化程序, 规范管理, 增加奖补资金额度, 一事一议将是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
3 强化监管, 标本兼治, 严防村级组织负担反弹
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工作领导责任制, 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长效管理机制, 畅通减负信访渠道, 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从源头抓好监管, 做到标本兼治, 严防农村组织负担反弹。
(1) 强化政策法规宣讲。定期联合纪委监察、农业、党校、物价等部门开展基层村干部政策法规宣讲活动。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使广大村干部掌握基层工作的政策界限, 使他们真正懂法、知法, 达到依法行政, 也是对基层干部的自我保护, 防止办好事却把自己搭进去。特别是农村举债办公益事业, 未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 并报上级政府批准, 严禁举债, 造成不良后果的, 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处理。
(2) 畅通减负信访渠道。通过设立“行风热线”、“阳光政务热线”、“马上就办”、领导信箱、网上信访等, 拓宽减负信访途径。加强领导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 确保民意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出来。对减负信访案件, 限期督办结案, 并向信访人反馈落实情况, 做到件件有着落, 事事有回声。
(3) 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持惩防并举, 注重预防的原则, 扎实做好减负案件的查处工作。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督导检查, 严控村组织报刊征订限额, 严防机关部门通过拉赞助, 收贺礼等形式加重村级组织负担。政府加强上级部门监督考核, 杜绝对村级通过达标考核等手段变相强制摊派现象发生, 对发现的问题实行督导整改责任制, 对责任单位进行“一票否决”量化考核, 对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从根源上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摘要:近年来, 中央全面取消农业税等税收, 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皇粮国税”的历史。加大惠农补贴力度, 实行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补贴, 农民个体负担明显减轻, 面向农民的直接显性负担已经没有, 但间接和隐性负担依然存在, 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相对较重。从理清家底, 规范管理, 努力化解村级组织债务;财政扶持, 转移支付, 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监管, 标本兼治, 严防村级组织负担反弹等几方面阐述了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的对策。
关键词:村级组织,减轻负担,转移支付,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翁美平, 现阶段农民负担现状及对策[J].新农村, 2010, 10:17-18.
[2]朱峰, 化解乡村债务的路径[J].现代审计与会计, 2011, 1:18-18.
[3]沈廷金、张连辉、刘树远, 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农村经营管理, 2006, 1:38-39.
[4]宣庆玲, 关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4:73-73.
【村级组织】推荐阅读:
村级组织干部09-04
村级卫生服务组织09-19
村级党组织建设07-24
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07-24
村级党组织建设思考05-19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科目07-26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问题09-29
村级团组织换届总结10-15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10-28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方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