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

2024-07-24

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通用5篇)

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 篇1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查与思考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居)集体组织基本运转,缓解村(居)组织财务困难,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望直港镇21个村(居)组织目前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村(居)经济组织运转中存在问题。

1、村级组织收入渠道少,资产资源增值空间有限。由于该镇大部分村没有村办集体工业,村经济主要来自农田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少部分村虽有一些陈旧校舍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但收益极为有限。尤其是望直港镇西片几个村,几乎没有集体有收益的资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发放村干部部分工资,依靠争取土地复垦资金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部分村虽争取了土地复垦项目,但还存在着土地项目资金存在层层扒皮现象,最后真正到村到项目资金所剩无几。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突出。

2、公益项目要求配套多,村级负担难解决。由于村级组织承担农村许多公益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村部改造、道路、桥梁、泵站、河沟渠道、环境保洁、秸秆禁烧、路灯绿

化、项目维护等均需要各村自筹资金予以配套。目前农户基本没有出义务工,村集体公益项目只得花钱雇杂工,因农村青壮劳力长期在外打工,村里所雇老年杂工有出工不出力、工日单价偏高现象。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一直由村承担,虽有上级专项补贴,但仍需由村级三项资金安排,受资金预算约束,农村五保人数受县镇人头指标控制,应享受而未享受五保户待遇人员只能由镇村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村贪大求全,不顾财力实际举债建设,加重了村经济负担,给农村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3、村级财务核算不规范,陈欠两项往来清收难。目前乡镇农经部门注重农村“三资”管理,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村级财务能定期公开,但由于现行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核算内容不衔接,会计核算科目口径不统一,许多项目支出列在“其他支出”或“公益金”、“公积金”科目名下(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民看不懂、有意见;有的村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招投标手续不全,预决算资料不全,长期不结账,自制白条单据较多,有白条抵库现象;部分村主办会计变动频繁、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代理会计和村级主办会计的素质尚有待提升。农户陈欠两项往来资金占用过大,村干部人手少,清收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部分欠款农户长期外出打工,承包土地委托代种,承包上交户主村难落实;由于部分因病困难户、因宅基地旱方地历史矛盾难以解决户、刁难拖赖户等因素影响了村级往来清收进度。

4、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据调查,该镇在职村干部平均月报酬在20xx元左右,一部分是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另一部分由村集体收入发放的,他们与在打人员相比,收入报酬有很大差距,心理上有落差。此外,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由于起步迟、基数低、自缴比例高(50%)、领取收益少(每月每人500元左右);与农户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每年都有一些村干部因待遇低、工作量大,生活不如一般村民而主动要求辞职。另外,目前村干部职数偏少,一般配备5—7人;目前行政村区域范围大,即使少部分村配备了生产小组长(年报酬约4000元),由于待遇偏低,生产小组长队伍也极不稳定。据调查,还有部分村原自行选配的编外退职干部退职金负担也不少,如马垛村达12人。

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不断化解债务。一是各村(居)组织应依靠本村(居)的土地资源、人脉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找项目,立足实际谋发展。村(居)组织可以土地、厂房及其他资源入股的方式,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项目,提高自身增收造血功能。二是各级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项目上予以扶持;继续加大扶贫村建厂房帮扶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营租金收入。

三是采取多项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建立村(居)债务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对村(居)现有债务,通过清欠消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居)债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村级配套。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村(居)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五保经费投入,可以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按乡镇总人口全员负担办法。改变过去村里五保户人数越多、村里负担越重的做法。加大对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二是加大支农力度,减少村级配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针

对目前农村基础条件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庄。注重整合各种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发起社会仁人捐助,发挥支农项目资金的社会效应,尽力减轻村(居)经济负担。加强农村土地复垦及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村(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杜绝层层打扣现象。

3、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与年增长机制,对在职、离任村干的工资,建议全部由县级财政统筹扎口管理,实行农户“一折通”

发放。根据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县财政可在报酬中预留部分资金作为目标责任抵押金,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再予以补发或扣除。基本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村干部职数、统一村干部工资补助标准、统一报酬打卡发放、统一村(居)办公费补助标准、统一村干部社保待遇、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增长幅度。

4、规范村账镇管核算行为,提高民主理财水平。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着重是要解决“怎么管”的问题。乡镇农经服务中心有监管村级财务的职能,但目前乡镇农经中心人员少,力不从心,财务记账核算难以到位,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执行不力,财务收支基础信息公开公示不够到位,而乡镇会计管理站业务力量相对较强,整体业务素质相对较高,信息化办公设备齐全,具备一定的代理记账核算的条件及能力。建议可将农经中心村级财务代理记账职能与镇会计管理站代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相合并,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减少核算人员。

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 篇2

2011年凌源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48万元, 同比增长3.5%, 其中用于村组织经费运转的1117.1万元, 同比减少1.9%;而财政用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1510万元, 同比增长12.4%。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于每年年末全额拨入乡镇农经代管村账户统一管理和使用, 并且各村采用报账制, 在严格手续和审批程序前提下, 用于村组织正常运转支出。

为认真贯彻执行辽委办发37号文件精神, 凌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主要是: (1) 积极筹措资金, 确保村组织正常经费运转。2011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凌源市共投入1510万元, 同比增长12.4%, 其中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的提高, 2011年达到872万元, 同比增长23.5%。 (2) 合理确定发放标准, 规范化管理使用资金。凌源市村组织干部工资严格实行政府千分考核责任制, 另外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手续, 规范程序, 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基本上维持了村经费的正常运转。 (3) 积极协助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48万元, 同比增长3.4%, 村经费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4) 及时合理的核实农村误工补贴人员, 随时调整变化数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税改支出范围和人员不断扩大, 而补助基数沿用2003年税改时数据, 如按政策足额保障, 地方财政无法承担。 (2) 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单一, 运转困难, 债务负担沉重。 (3) 换届选举频繁, 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4) 人才、资金、信息匮乏, 村干部素质偏低。 (5) 计划生育中心户长人员配备少。 (6) 村民组长、党小组长、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部看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没有经济来源, 条件差的村无力承担这部分支出。 (7) 原村级组织拖欠村组干部工资、各项工程款、银行贷款无力化解。 (8) 村干部工资相对低下, 90%的村除转移支付工资外, 差额部分基本挂账, 形成村里新的债务。

3. 完善措施

(1) 对村级组织财务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 (2) 积极筹集资金来加强对村级组织经费的来源渠道。 (3) 对于村干部工资, 采取绩效考评制度。 (4) 加强对村级组织经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 实行公示制度。

4. 建议

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 篇3

1.村级组织运转难的原因

1.1村级运转经费难保障2002年全省税改时核定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标准相对较低,只相当于税改前村提留的一半,村级经费明显减少。如东丰县黄河镇黄泥河村2002年核定的村转移支付资金为38000元,而税改前2001年统筹提留为152750元,其中村提留为76375元,比转移支付标准多出38375元。村级可支付资金明显减少,加之村干部工资的提高,造成了村里该办的事办不了,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1.2村级经济难发展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无资金、发包无资产、经营无企业、收入无来源,每年只能靠转移支付资金勉强维持运转,新的债务不断发生,严重地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3村级费用难控制 村级经费的标准已核定8年时间,随着物价指数的增长,各项费用明显增加。如取暖费用比2002年增长近3倍,加之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如防疫、治安、普查、保险、惠农资金的发放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费用,造成历年的费用大大突破限额,无法控制。

1.4公益事业的发展难运作 税改后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通过几年的实践,存在着“会难开、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的问题,造成筹资尾欠严重,部分村靠借款、贷款、干部垫付来支付工程费用,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新的债务不断增长,因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5村級债务难化解 沉重的村级债务限制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村级组织的债权缺乏政策和措施支撑,难以清收,村级的债务却不断增长,其原因之一是借款利息的支付,村里每年仅有的收入不够支付利息。而且费用的超支、公益事业的借贷,使村级债务不断增长,严重困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造成村级组织无法正常运转。

2.对策及建议

面对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较低,村级组织运转普遍困难的实际,为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央发[2009]21号)文件精神,加大财政支付的力度,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能力。

2.1加大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明确保障范围 国家适度调整村级补助资金的标准,以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一是适度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标准,可参照当地劳动力的年收入水平、人均纯收入情况及当地在岗人员的工资水平核定;二是适度提高各项管理费、办公费及其他费用标准,每年应在2~3万元,以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农村公益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一事一议”难的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

2.3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持,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当地资源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提高自我保障水平。

村级组织运转的调查与思考 篇4

村级组织运转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纪晓敏 刘长禄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2期

村级组织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农村社会局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两税”后,村级组织不能正常运转的问题及矛盾日益突出。这个问题如不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村干部发挥工作积极性,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此,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安市的月亮泡镇汉书村、殿元村、两家子镇同权村、同胜村和四棵树乡建设村、德昌村进行了村级组织运转情况的调研,初步了解掌握了全市村级组织的运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分析了村级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前景。村级组织运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不足,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我市共有18个乡镇223个村,大部分无工业或其他村办企业,只有极少数的村有相当少的机动地发包收入,完全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发放村干部工资及维持工作运转。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法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发展后劲不足。如同权村是中等类型的村,2008年经费支出总额比2003年增加了24500元,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经费支出增大。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增加了村屯环境整顿治理等费用,扩大了经费支出的范围。

1.2 集体经济收入有限,不足正常办公经费

从调查结果看,大安市80%以上的村没有村集体收入,只有10%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村有一些土地转让和集体房屋租赁以及有机动地、草原、林木的村,有一些收入。如两家子镇20个村只有4个村属于油田周边村,略有收入,其余16个村运转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勉强支撑。

1.3 村社干部工资过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大安市村级干部工资平均1815元,最高3800元,最低500元,而且没有养老保险和退职补助等,严重影响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工资过低,工作任务繁重,经济困难的村谁都不愿意当村干部。有的因待遇低主动要求辞职,致使一些有能力、有水平、有头脑、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纷纷外出打工,谋求发展。

1.4 村办公室破旧不堪,维修费用过大难以承受

我市有的村还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原村集体资产被变卖,现办公地点设在村小学或村干部家中。即使有村办公场所的,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旧不堪,维修费用过大,难以发挥指

挥部的职能作用。一小部分村办公室比较完好也需要维修。村级组织的硬件设施是极不完善的,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1.5 村级组织负债率高,妨碍正常运转

大安市223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负债。据2008年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统计,村级债务总额为9022万元,村均40万元。在新农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中,一些村贪大求全,举债建设,负债高达701万元。许多村无能力偿还债务,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负债额之大,负债率之高,成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一个绊脚石,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1.6 “一事一议”筹资难议,阻碍村级公益事业发展

由于现在村级经费困难,农村公益事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数量有限不说,还常常锣鼓不齐,“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办”,搞得村干部无所适从,十分被动。村民代表会议难以开成,绝大多数村民代表认为村级组织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待。通知开会时都以自己农活忙为由不参加,或者参加会议没秩序,使很多应该通过的事项得不到及时通过,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1.7 村级干部素质偏低,不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村干部多在农民中选出,人员变动较频繁,加之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其素质得不到提升。村级干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素质偏低,见识短,缺乏与外面世界的沟通能力。村级干部长期不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没有机会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没有切身体会,不可能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不可能学到外地好经验好做法,不可能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村级组织运转的展望与思考

就目前村级组织的现状而言,其前景是不容乐观的,与农村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单靠村级组织自身发展来解决运转问题,那是难上加难,无法实现的。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要和村级组织联动,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抓起,才能真正解决村级组织运转问题。

2.1 开源节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永恒的主题。开源和节流、增收和节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少花钱多办事,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必须遵循的规则。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的核心问题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首先,要解决开源问题。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持等,鼓励和帮助自身发展能力薄弱的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广开增收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要帮助村级组织多渠道融资,加大和增加收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实力,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水平;要鼓励村级组织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搞好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增加村级收入,从根本上为村级组织的运转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要解决节流问

题。要严抓细管节约集体开支,加强管理,节约集体开支,严格执行制度;要加强审计监督,重视对村干部的教育,增强其集体观念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防止假公济私和贪占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第三,要解决盲目建设和摊派问题。各级各部门和村自身,绝对不能不顾实情盲目搞政绩工程,特别是举债搞政绩工程,增加村级负担。要严控上级部门尤其是特权部门对村级组织的摊派行为,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2.2 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就目前村级组织现状而言,在短期内靠自身能力解决正常运转经费问题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弥补村级组织资金缺口,增加可支配的财力,保障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二是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帮助无村办公室的村和村办公室无法使用的村予以新建、翻建、维修。三是对村级债务,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及时有效地化解村级债务,尽早地卸掉影响村级组织快速、健康向前发展的包袱,为确保村级正常运转,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积极的财力支持。

2.3 加强干部培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 篇5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一方面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投票权。从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当日开始,组织宣传组深入村居组,利用村务公开栏、召开会议、发放告知书、张贴标语及悬挂横幅等形式,向村民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村民掌握法规精神,了解选人标准,营造浓厚选举氛围,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换届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教育党员干部识大体、顾大局,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氛围。另一方面,做好候选人集体谈话工作,教育引导参选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采取合法、正当方式参与竞选,为换届选举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强化监督,畅通诉求渠道

镇纪委将公开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及时收集意见和投诉,认真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加大对有关部门相关法规和省、市、县有关指示精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强化信访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上一篇: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下一篇:非公有制经济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