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2024-10-28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共9篇)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篇1

关于村级支部召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困难开会人数达

不到会议要求的调研报告

发布人: 赵东辉(铁岭)发布时间: 2011-12-29 14:38:00 阅读次数:574 次

一、存在问题

1、个别村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加之历史原因造成村级外债较多,由于贫困导致村级凝聚力不强,党员人心涣散,外出打工人员较多。

2、由于党员年纪偏大身体不好不能按时参加会议。

3、三是部分党员居住分散,难召集。

现在农村党员居住比较分散,且大多数年龄比较大;有的年老党员儿女在外工作成家,就搬了出去;有的党员长年在外打工,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村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时,只有年老体弱在家的党员参加,有时连半数也达不到。

4、少数党员组织观念单薄。在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时,有的总要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处,如听说会后有纪念品就参加,没有就以种种理由推脱;有的党员认为支部党员大会参不参加无所谓,少一个也无关紧要;有的党员对支部有意见,存在抵触情绪,不肯参加,等等。

三、解决办法

1、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支部书记的思想观念,作为“班长”,对支部党员大会认识如何是确保支部党员大会保质保量召开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让支部书记与党员充分认识支部党员大会的重要作用,防止并克服各种消极思想,自觉地召开和参加支部党员大会。

2、加强考核。在每年的考核中,不能仅从支部手册上看,要加强平时的了解,如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从深层次进行了解,保证考核的真实性。

3、实行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制。要求支部在召开党员大会的前一天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镇党委组织办公室。在可能的情况下,党建联系点的党政领导可以列席该支部的党员大会。会后在以书面的形式简要报告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到会人数、支部书记是否到会等情况,由组织办公室随即进行抽查,了解真实性。

4、支部与党员要加强平时的交流。支部班子成员要经常到党员中去,与他们交流谈心,互相沟通,增加了解,在党员中提高信任度,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5、支部要加强与党员所在企业的联系协调。对那些在企业工作的党员,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前,如有需要,支部可与其所在企业的领导进行协调,争取让每一名党员都能参加。

6、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的时间要灵活。支部党员大会召开时间一定要选好,比如尽量避免农忙,最好是能选择在周末或是晚上等时间,从而保证党员都有时间参加。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篇2

2011年凌源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48万元, 同比增长3.5%, 其中用于村组织经费运转的1117.1万元, 同比减少1.9%;而财政用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1510万元, 同比增长12.4%。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于每年年末全额拨入乡镇农经代管村账户统一管理和使用, 并且各村采用报账制, 在严格手续和审批程序前提下, 用于村组织正常运转支出。

为认真贯彻执行辽委办发37号文件精神, 凌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主要是: (1) 积极筹措资金, 确保村组织正常经费运转。2011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凌源市共投入1510万元, 同比增长12.4%, 其中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的提高, 2011年达到872万元, 同比增长23.5%。 (2) 合理确定发放标准, 规范化管理使用资金。凌源市村组织干部工资严格实行政府千分考核责任制, 另外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手续, 规范程序, 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基本上维持了村经费的正常运转。 (3) 积极协助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48万元, 同比增长3.4%, 村经费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4) 及时合理的核实农村误工补贴人员, 随时调整变化数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税改支出范围和人员不断扩大, 而补助基数沿用2003年税改时数据, 如按政策足额保障, 地方财政无法承担。 (2) 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单一, 运转困难, 债务负担沉重。 (3) 换届选举频繁, 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4) 人才、资金、信息匮乏, 村干部素质偏低。 (5) 计划生育中心户长人员配备少。 (6) 村民组长、党小组长、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部看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没有经济来源, 条件差的村无力承担这部分支出。 (7) 原村级组织拖欠村组干部工资、各项工程款、银行贷款无力化解。 (8) 村干部工资相对低下, 90%的村除转移支付工资外, 差额部分基本挂账, 形成村里新的债务。

3. 完善措施

(1) 对村级组织财务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 (2) 积极筹集资金来加强对村级组织经费的来源渠道。 (3) 对于村干部工资, 采取绩效考评制度。 (4) 加强对村级组织经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 实行公示制度。

4. 建议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分析 篇3

关键词:城市;居民;体育活动

主题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有了明显增加。1999年与1985年相比较增长9.31倍,达到567.05元人民币,在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也从8.17%增加到12.28%。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往往是解决基本生活需求以后,当前在温饱等基本生活需求已经解决的前提下,体育活动具备了成为人们生活组成部分的条件。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开展,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方式,与人们的生括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评价、感情、行为意向等。人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时期,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了解。体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分支,在人们思想中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将决定体育在人类生括中的地位。

通过调查显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同朋友伙伴交流、消遣娱乐、爱好体育和提高运动能力等五个因素居前五位。其中出于强身健体的原因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远远高于其它原因,达到90.6%,而且无论是城镇和农村都是如此。这说明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是吸引居民参与其中的第一要素,同时也反映出人对健康的向往和追求。选择同朋友伙伴交流和消遣娱乐原因的分别为39.9%和38.9%,位居第2和第3位,比爱好体育的原因27.6%高出10多个百分点.说明居民更乐于把体育当成促进交往和丰富业余生活的方式,而并非因为爱好体育。城镇和农村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除了强身健体以外,还主要是消遣娱乐,把参与体育活动当成享受生活和丰富生活的方式,而农村则是因为爱好体育而参与。这也符合健身娱乐市场在城乡之间发展的现状,反映出城镇将是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主要区域,而在农村,由于居民观念的原因发展比较困难。

另外,人们参加体育活动还有一些原因,如:精神情绪的修养和改善、美容减肥和健美体型、陪伴子女运动以及增加社交等。这说明体育的功能不断的被人们认识和发现,对人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身体不好才来锻炼的人比例很小,说明人们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更加积极,更多的是把体育运动当成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手段。这项调查表明:体育的功能不断为人们所发现、认识和利用,它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

在此项调查中发现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居民更乐意同朋友同事一起锻炼(74.6%),其次是喜欢个人独自锻炼和同家人一起锻炼(47.6%)。而参加社区组织活动与到体育俱乐部、辅导站锻炼的居民最少,仅仅为3.9%,远远落后于其它形式。上面数据的统计说明居民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加强个人同社会、家庭之间联系的手段,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到体育俱乐部、辅导站参与体育活动的居民较少,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由于这些场所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而且还可能因为这些场所活动时间相对固定,与很多居民的活动时间不符合。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主要以免费的体育活动场所为主,只有少部分居民到消费场所进行体育活动。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收费性体育活动场所目前还没有取得快速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一方面也说明收费性体育活动场所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寻找恰当的发展途径和措施。由于城镇居民的经济条件较好和已经初步具有了消费意识,因此城镇的收费性体育活动场所发展相对较快,而且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地区。

4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

在参加过体育活动的居民中,选择体育活动场所主要以免费场所为主,同时还喜欢在距离自己较近的体育场所活动,包括公共体育场所、单位、公园和自己家的空地。城乡居民之间选择活动场所有一定的差异。城镇居民可供体育活动的场所比较多,农村相对单调:城镇有23.4%的人到收费体育场所,而农村为1.4%。有20.4%的居民到收费性体育场馆参加体育活动,其中城镇为23.4%,说明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根据调查统计,在2000年参加过体育活动的居民比例为55.8%,其中城镇居民中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为59.1%,农村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为41.4%。在对这部分居民的体育态度相关因素调查中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加强同朋友、伙伴和家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免费的活动场所,但城镇居民已经形成了到收费体育场所活动的消费意识。因此可以说,体育在居民的生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大部分人接受了体育,并把体育看成是丰富生活的组成部分。

4城市居民体育消费人群分析

体育消费者作为消费的主体,对体育消费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人具有社会性,他们选择体育消费的行为受到自身年龄、学历和职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掌握居民的这些方面的情况对体育消费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体育消费者的年龄结构

把各年龄段有体育消费支出的人数与本年龄段调查总人数之比作为本年龄段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通过对各年龄段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体呈现“V“字型,2l岁以下年龄段的比例最高,达到80.2%;从2l岁以上到51—55岁年龄段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与年龄成反比,一直下降到5l—55岁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比例是39.7%;5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数则增加到47.6%,有明显的回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是:21岁以下年龄段主要是以在校的学生为主,虽然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但田于所处学校环境的影响和本身对体育的喜爱,他们中80.2%的人有体育消费支出,体育消费支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给予。55岁以上的居民比较特殊,因为已经达到离、退休的年龄,这个年龄段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很多余暇时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逐渐衰老,体育运动则是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的一种最好形式。因此,这个年龄段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有明显增多,体育消费也相应增多。减少最为明显的是31—35岁到51—55岁的几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居民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大多负担着家庭的生活,工作压力大、缺乏余暇时间。城镇的情况是除了55岁以上年龄段的居民明显增多,36—55岁之间的相对较少以外,其它年龄段人数差异不明显,分布相对平均。农村的情况同城镇的差异较大,呈现“马鞍型”,26—55岁之间的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力和经济收入来源的创造者,他们进行消费的比例却最少,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多时间用于劳动和挣钱养家,缺少余暇时间和必要的经济实力造成的。

4.2体育消费者的职业结构

体育消费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经济实力是进行体育消费的基础,有职业者有一定的收入,具备进行体育消费的条件。调查也发现进行体育消费的居民中有66 9%的人有职业,而且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时候受到自身所从事职业的影响。

进行体育消费的居民中以管理人员最多,学生、直接服务者、工人和教科文人员排在2—5位,农民和其他职业者相对较少。不同职业的人进行体育消费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区别,管理人员、教科文人员和学生以购买体育实物性产品为主,还积极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以中档体育消费为主。直接服务者以高档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为主,也购买较贵重的体育器材。工人和农民以中低档的体育实物陛产品为主要消费对象。

通讯地址:

四川省德阳市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陈晓洁

邮政编码:618000

电话:13881085920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 篇4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查与思考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居)集体组织基本运转,缓解村(居)组织财务困难,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望直港镇21个村(居)组织目前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村(居)经济组织运转中存在问题。

1、村级组织收入渠道少,资产资源增值空间有限。由于该镇大部分村没有村办集体工业,村经济主要来自农田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少部分村虽有一些陈旧校舍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但收益极为有限。尤其是望直港镇西片几个村,几乎没有集体有收益的资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发放村干部部分工资,依靠争取土地复垦资金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部分村虽争取了土地复垦项目,但还存在着土地项目资金存在层层扒皮现象,最后真正到村到项目资金所剩无几。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突出。

2、公益项目要求配套多,村级负担难解决。由于村级组织承担农村许多公益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村部改造、道路、桥梁、泵站、河沟渠道、环境保洁、秸秆禁烧、路灯绿

化、项目维护等均需要各村自筹资金予以配套。目前农户基本没有出义务工,村集体公益项目只得花钱雇杂工,因农村青壮劳力长期在外打工,村里所雇老年杂工有出工不出力、工日单价偏高现象。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一直由村承担,虽有上级专项补贴,但仍需由村级三项资金安排,受资金预算约束,农村五保人数受县镇人头指标控制,应享受而未享受五保户待遇人员只能由镇村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村贪大求全,不顾财力实际举债建设,加重了村经济负担,给农村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3、村级财务核算不规范,陈欠两项往来清收难。目前乡镇农经部门注重农村“三资”管理,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村级财务能定期公开,但由于现行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核算内容不衔接,会计核算科目口径不统一,许多项目支出列在“其他支出”或“公益金”、“公积金”科目名下(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民看不懂、有意见;有的村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招投标手续不全,预决算资料不全,长期不结账,自制白条单据较多,有白条抵库现象;部分村主办会计变动频繁、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代理会计和村级主办会计的素质尚有待提升。农户陈欠两项往来资金占用过大,村干部人手少,清收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部分欠款农户长期外出打工,承包土地委托代种,承包上交户主村难落实;由于部分因病困难户、因宅基地旱方地历史矛盾难以解决户、刁难拖赖户等因素影响了村级往来清收进度。

4、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据调查,该镇在职村干部平均月报酬在20xx元左右,一部分是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另一部分由村集体收入发放的,他们与在打人员相比,收入报酬有很大差距,心理上有落差。此外,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由于起步迟、基数低、自缴比例高(50%)、领取收益少(每月每人500元左右);与农户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每年都有一些村干部因待遇低、工作量大,生活不如一般村民而主动要求辞职。另外,目前村干部职数偏少,一般配备5—7人;目前行政村区域范围大,即使少部分村配备了生产小组长(年报酬约4000元),由于待遇偏低,生产小组长队伍也极不稳定。据调查,还有部分村原自行选配的编外退职干部退职金负担也不少,如马垛村达12人。

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不断化解债务。一是各村(居)组织应依靠本村(居)的土地资源、人脉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找项目,立足实际谋发展。村(居)组织可以土地、厂房及其他资源入股的方式,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项目,提高自身增收造血功能。二是各级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项目上予以扶持;继续加大扶贫村建厂房帮扶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营租金收入。

三是采取多项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建立村(居)债务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对村(居)现有债务,通过清欠消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居)债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村级配套。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村(居)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五保经费投入,可以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按乡镇总人口全员负担办法。改变过去村里五保户人数越多、村里负担越重的做法。加大对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二是加大支农力度,减少村级配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针

对目前农村基础条件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庄。注重整合各种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发起社会仁人捐助,发挥支农项目资金的社会效应,尽力减轻村(居)经济负担。加强农村土地复垦及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村(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杜绝层层打扣现象。

3、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与年增长机制,对在职、离任村干的工资,建议全部由县级财政统筹扎口管理,实行农户“一折通”

发放。根据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县财政可在报酬中预留部分资金作为目标责任抵押金,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再予以补发或扣除。基本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村干部职数、统一村干部工资补助标准、统一报酬打卡发放、统一村(居)办公费补助标准、统一村干部社保待遇、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增长幅度。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篇5

自查报告

县委组织部:

根据县委组织部切实落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管维护的要求,我镇于8月20日至23日,对我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四面山镇辖27个村(社区),共17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4018人。全镇幅员面积64.54平方公里。四面山镇党委下设23个村党支部,1个社区支部,1个镇机关支部,1个退休支部,5个教育支部,1个非公有企业支部,2个社会组织支部。共有党员878名,党支部书记34名。

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工作情况

通过4天的自检自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我镇部分村级组织场所管理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管理责任落实不力、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现象。其中有12个村的村级活动阵地比较完好,包括庙湾、向阳、总旗、九台、义安、中桥、新桥、新屋、石塔、前进、兴利、天泉、场坝。有大多数村都存在漏雨、座椅损坏、潮湿、门窗老化等现象,其中包括七里、山华、瓦窑、高洞、金龙、天佛、龙泉、普照、新华。有3个村存在严重的漏雨、墙体开裂,地皮损坏、门窗老化、电路不通等严重的现

象,其中包括玉屏、鱼湾、石坝。下一步,我镇将针对此次自查暴露的问题,制度整改措施,落实村支书为管理使用责任人,切实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作用。

三、管理使用上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一)取得的经验

1、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建设工作,切实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首先,在镇党委、政府指定和统一协调下,我镇的村级阵地建设已经圆满完成。其次,进一步配臵完善村级组织场所配套设施。统一设计制作室内版面、悬挂党旗等。通过完善设施,更加健全了服务群众的功能。

2、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以及使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各村采取指派专人管护、委托看护等办法,做好村级活动场所的供电、供水、防火、防盗和卫生保洁等工作,确保活动场所设施完整、功能完好;明确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的维护责任人,及时对公开或宣传的内容进行更新,方便党员群众监督和学习;建立健全活动场所资产管理、经营创收和运行支出台帐,按村帐乡管要求报送活动场所收支帐目,确保实现收支平衡和资产保值增值。

3、切实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为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作用,各村坚持两委工作和各项活动的经常化,不断拓展村级

活动场所在民主管理、党员教育、服务群众、活跃文化、畅通信息等方面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发挥好组织阵地作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提高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真正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决策议事中心;二是发挥好教育阵地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和群众学习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专项培训,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了解信息,学习技术,提高致富本领,真正发挥活动场所教育培训的功能;三是发挥好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接受村务、党务咨询等,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管理农村、服务群众的功能;四是发挥活动阵地作用。我镇部分村已建立了农家书屋,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正做到了“一室多用”。同时,利用民间传统节日,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风尚。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够平衡。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各村的村级阵地建设进展情况也不平衡,村与村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村两委重视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对村级阵地建设投入资金多,阵地建设规范,功能比较完善,作用发挥也较好;但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则恰恰相反,村办公室场所十分简陋,稳定性很差。

2、资金缺乏保障,建设水平较低。由于资金无保障,虽然有阵地,但有的村办公设施比较落后,多是一些旧桌子、旧凳子。特别是有的村只有场所,但设施还不够健全,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的需要。

3、活动开展较少,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村虽然重视村级活动场所的房屋和配套设施建设,却不善于利用阵地开展工作,使村级活动场所中看不中用。有的村只是利用村级阵地办办公、开开会,利用场所组织党员活动、开展培训少。个别村对党员活动室采取了混合式的布臵,既有党建的,又有经济的,既有计生的,又有综治的,“功能”很多,却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4、思想不够重视,认识不够到位。个别村党组织在认识上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偏差,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 “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的村认为只要带领群众发展好经济就行了,阵地建设既费人力、财力,又没有直接的效益,不如不建,结果是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支部凝聚力、号召力也受到了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 要依托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其成为党员群众培训中心。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结合起来,组织党员群众学习、上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党员群众学习政策法律、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技术,在活动场所“坐得住、学得懂、用得上”。

(二)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发挥“ 议事中心 ”的作用

要依托活动场所,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使其成为村民议事中心。通过建立议事决策、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建立村务财务公开栏。定期在活动场所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里的重大事项,对党员开展民主评议。

(三)进一步开展文体活动,发挥“ 活动中心 ”的作用 要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必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阅报读书、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完善、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其成为群众活动中心。

(四)进一步拓宽联系渠道,发挥“服务中心 ”的作用 要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服务制度,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网络,畅通服务渠道,使其成为群众服务中心,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便利、快捷的服务。使村党组织结合产业发展,引导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村民组成科技协会、养殖业协会、种植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产品信息、务工信息等服务,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发挥农村广大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作用。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篇6

况汇报

为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提高村干部报酬,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山东省XX市开发区XX办事处结合办事处实际,建立了如下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基本情况

社区干部身处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如何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社区干部激励关怀机制,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精力集中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我处共有32个社区,社区基层干部总计175人,其中,党支部书记32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达100%;党支部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6人,中专以上21人。女干部46人,占26.28%;35岁以下干部13人,占0.8%;大专学历及以上干部12人,中专以上144人,占82.28%。社区支部书记平均年工资8400元,最高月工资700元,最低月工资500元。社区一般干部平均年工资6000元,最高 月工资600元,最低月工资400元。目前,全处社区总计175人,干部年均工资达到6600元;办事处为28名社区主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和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全处每年用于社区干部待遇保障资金达45余万元,占全处财政收入的4.25%。广大社区干部经济上有享头,工作上有劲头,离任后有靠头,形成了留得住人、拴得住心、干得好事的可喜局面,为XX经济和社区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情况

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我办事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渠道主要为:

1、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总计45万元,占转移支付资金的比例为40%。

2、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处实际,办事处财政转移支付135万元,其中用于提高村干部报酬的补助资金达126万元。

3、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从增加的村集体收入中安排用于村级组织运转的资金总额为105万。

5、其他收入为5万元,主要是房屋租赁收入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用情况

我办事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贴、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等。

1、村干部报酬总额126万元。我办事处共有28个社区,175名社区干部,办事处科学划定社区干部工资标准,进入财政统筹,确保工资标准合理、足额到位。根据办事处下发的《关 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工资发放标准的意见》规定社区党支部书记按800元∕人、700元∕人、500元∕人不同标准月发放,社区主任按750元∕人、650元∕人、450元∕人不同标准月发放,其他干部按700元∕人、600元∕人、400元∕人不同标准月发放;

2、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生活补贴总额14万元,根据办事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工资发放标准的意见》,社区退休干部工资待遇按退休时所担任相应职务的基础工资百分比发放,实行分段政策即累计任职30年以上的社区干部发70%,累计任职25年以上的社区干部发65%,其他符合退休条件的社区干部按60%发放;

3、社区办公经费总计84万元,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水电费、报刊杂志征订、差旅费、宣传费、修缮费、会议费及其他费用。整体年平均每社区公用经费支出额为3万元;

4、其他必要支出56万元,主要用于村内治安、卫生防疫、垃圾收集等社区管理和服务支出;

5、对村民小组干部的误工补贴和其他离任村干部的待遇保障资金总额为10万元。

二、主要做法

XX市开发区XX办事处从XX年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实施“领头雁工程”为重点,以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管理为目标,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水平和整治待遇。主要做法是:

1、确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将村干部报酬、村级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的支出作为保障重点。并规定在职村书记、村主任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其他村干部按照村书记、主任报酬的70%确定。村级办公经费和其他支出必须按厉行节约的原则,根据各村的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确定。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处175名村干部工资按组织部核定的标准予以保障。其中村委书记、主任月工资800元,加工龄工资;副职及委员月工资700元,加工龄工资。

2、全面推行“村财处代管”,规范村级经费管理。取消村级账户,实行村级会计委派制,由办事处财政设立村级资金专户,集中统一核算,每村设立一名报帐员。村级资金执行收支两条线,村干部工资通过“一卡通”按月发放,村委会的各项开支经过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方可报帐,每季公布收支明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3、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一是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按村大小核定3-5名村干部,对超过的村干部及时清退。二是清理各类征订报刊杂志。各村报刊杂志费控制在1000元以内,除上级规定的“三刊一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村级组织摊派征订报纸杂志。三是取消村级招待费支出。办事处干部下村就餐到群众家吃派饭,村干部出差一律不得报销餐费,只得酌情补助。四是精简对村一级的检查评比,对确需面向村一级的评比、培训必须报开发区同意后才能举办。五是严禁不切实际的工作任务下达到村一级。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办事处不得向村级转嫁负担,不得招商引资、征收社会抚养费等任务下达到村,不得克扣村级转移支付。

4、积极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消化村级债务。科学合理地界定经济相对薄弱的村,通过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向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倾斜的制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采取村级运转经费按照XX年税改后确定的原自然村农业税附加不足8000元的补足8000元,超过8000元的据实计算,全处通过对照农业税附加实际转移支付330.67万元。引导村集体盘活资产,加强村房屋租赁等集体收入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办事处财政安排一定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鼓励村级组织消化债务。

5、建立运转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自主理财能力,切实保障村级组织依法有效履行职能。一是规范工资标准,保持稳定增长。比照国家公务员工资结构,对社区干部工资实行定额补贴制度,补贴由基础津贴、职务津贴、工龄津贴和绩效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津贴根据本社区人口总数确定,人口在XX以上的社区,干部工资500-700元,人 口在XX以下的社区,干部工资400-600元,由办事处党委根据社区干部工作绩效考核情况确定兑现金额。较好的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我们还根据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社区干部工资报酬合理稳定增长。

6、加大配套投入,落实新增补贴。从XX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决定为社区干部增加岗位补贴,这充分体现了对广大社区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为确保把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我们克服可用财力少、建设任务重、支出压力大等实际困难,通过调整财政预算、压缩其它开支、节约办公经费筹集资金25万元,严格按照社区平1000元的标准,将社区干部新增岗位补贴政策配套落实到位。在分配的原则上,坚持总额控制、岗位分配、绩效挂钩,切实做到公平公开、科学合理、规范透明。在分配的办法上,根据社区主职干部职数和岗位分工,合理确定分配比例,严格依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补贴数额,不搞“一刀切”和平均发放。通过新增岗位补贴,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岗位的“含金量”和吸引力,调动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7、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足额到位。由办事处组织部门牵头,联合纪委、财政、审计局对村级资金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及时到位。

我办事处各社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总体上比较好,大多数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都能及时足额到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每个社区都配有理财小组进行监管,基本达到了资拨付到位、制度初步建立、监督管理有效的要求,确保了两委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篇7

1 全市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现状

盐城市下辖9个县 (市、区) , 有乡镇99个, 农业村居2 090个;有农业人口638万, 农村劳动力112万;有土地总面积1.5万km2, 耕地面积1 168万亩, 是江苏省农业大市。

近10年来, 盐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得到较好的建设, 到2012年, 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健全, 推广职能明确, 服务工作良性运作, 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而在村一级, 农技推广机构还普遍缺失, 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实现的问题还客观存在。201年起, 全市各地根据省农委要求, 依托乡镇“五有”建设、农业科技入户、基层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挂县强农富民、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等项目, 陆续启动了村级规范化农技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

根据对9个县 (市、区) 的调研, 全市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基本建设情况如下。

1.1 村级站数量情况

根据对全市9个县 (市、区) 逐县调查了解, 截止到2013年11月, 全市挂牌建成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点157个, 占全市农业村居的7.5%;在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点37个, 占全市农业村居的1.7%, 省定现代农业示范村村级服务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1.2 村级站人员情况

全市建成的157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共配备农技人员172名。其中, 11个村级站配备专职技术人员1名, 占总村数的7%, 146个村级站配备兼职农技人员153名, 占总村数的93%。172名村级农技人员中, 专业农技人员19名, 占总人数的11%;村组干部12名, 占总人数的7%;科技示范大户62名, 占总人数的36%;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32名, 占总人数的19%;农资营销点负责人47人, 占总人数的27%;村级农技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9名, 具有农业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农民证书的57名, 具有中专及以上的学历的29名。

1.3 村级站运行模式

全市157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中, 独立建站的有9个, 占5.7%, 如大丰市小海镇建有杨树、海西、江北三个村级农技服务站, 全部为独立建站;依托乡镇级农业推广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有8个, 占56.7%, 如射阳县新坍镇贺仁村、特庸镇红旗村、海河镇革新村等村级站为依托乡镇农业推广中心建设, 建湖县27个村级服务站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挂牌建设;依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基地园区、农资经营网点、农业科技示范大户建设的有59个, 占37.6%。如响水县运河镇桃园村级站依托村生猪人工授精站挂牌建站, 龚集村级站依托江苏创有禽业有限公司挂牌建站, 建湖县三虹村级站依托三虹有机稻米基地挂牌建站。

1.4 村级站条件建设

调查显示, 由于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还非常薄弱村级农技服务站条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独立建站的村级站外, 全市94%以上的村级站无专用办公场所和专用设备, 主要依托单位场地和设备资源98%的村级站具备15m2以上的服务场地、服务柜台服务电话等基本办公设施;38%的村级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自动化办公设备。亭湖区为11家村级服务站统一配备电子显示屏, 循环播报农情农事信息。全市157个村级服务站都基本做到“统一名称、统一标识”, 实现制度上墙、农技人员挂牌服务。目前, 已建和在建的村级规范化服务站建设和工作经费主要依赖农业科技推广类项目, 比如科技入户工程、挂县强农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农业三新工程。但很多项目存在变化, 一旦项目结束, 服务站日常运转费用将成难题。村级农技员普遍没有经费补助, 主要靠所从事的工作, 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从事技物结合的有偿服务。

1.5 村级站服务情况

根据调查, 目前, 全市村级农技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开展咨询服务。为所在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咨询, 联系上级农技专家协同开展现场指导, 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二是举办农民培训。紧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采用田间课堂、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 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三是组织农技活动。配合县、乡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 积极联合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涉农企业及有关涉农组织, 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化、技术培训等多样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四是推动信息入户。为农民提供涉农网站和手机报、12316短信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政策信息快捷入户。五是提供农资配送。结合农资经营项目, 为农民提供直销配送及售后服务, 方便周边农民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六是拓展增值业务。协同联办共建单位创办服务网点, 为农户提供农业气象、邮政通讯、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增值服务。六大类服务中, 一、二、三、五类服务内容开展较为正常, 比重占总服务内容的80%以上。

2 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发挥的积极作用

尽管全市村级农技服务站还不健全, 在设施、设备、人员、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和问题, 但是通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站, 积极开展村级农技服务, 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农技服务工作的完善, 提高了服务覆盖面, 提升了服务效率, 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基层农技服务的满意率。通过对全市27家运作比较良好的农技服务站的调查, 村级农技服务站的积极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开辟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直接通道, 实现了推广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一直以来, 我国最基层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近年来, 全市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得到有序、稳定发展。但由于乡镇综合改革, 各地撤乡并镇力度较大, 乡镇农技人员的服务半径扩大, 而服务设施、交通实施还不能及时、完全地适应实际需求, 镇、村服务脱节, 技术服务难以进村入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建立村级服务站有效地解决了镇、村服务脱节等问题, 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机构支撑。村级服务站的建成, 提高了基层农技服务的针对性、高效性, 同时也为各级各类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2 疏通了农技人员下基层的流通渠道, 实现了技术人员与农民的直面沟通

乡镇级农技人员开展基层服务还存在服务精力难以集中、服务时间难以保证、服务专业不对口等客观情况, 而村级服务站农技人员来源于所在村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农村一线人员, 甚至大部分农技员可以说既是农技员又是农民。一定程度上, 村级农技员的服务时间、精力、经验都可以得到保证, 可以随时随地为所在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咨询, 必要时联系市、镇农技人员, 开展现场指导, 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2.3 搭建了农技服务的最基层平台, 实现了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的良性互动

全市村级服务站近40%是依托运作好、信誉好的农村合作组织和农资经营网点挂牌建设, 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的同时, 还提供农产品订单生产、购销服务和农资供给。有效的公益性农技服务和优质经营性服务相结合, 为农民带来了方便和效益, 赢得了群众信赖、树立了品牌形象, 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的良性互动。

3 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全市村级规范化服务站从无到有,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其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3.1 服务站点规模较小, 服务设施不健全

40%以上的村级服务站点以家庭式农资门市和示范户为主, 经营规模较小, 从业人员少。调查显示, 90%以上的村级服务站服务人员仅为1人, 服务精力难以保障。村级服务站经营规模较小, 虽有经营成本低、经营服务方式灵活等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抗风险能力差、服务延伸面较小、缺乏长远谋划的弊端。村级服务站的硬件设施是支持其完成推广服务的必要条件, 调查发现, 多数村级服务站点只拥有挂牌场所、服务柜台、热线电话等基本的办公条件, 电脑、打印机、媒体放映设备、专家系统等服务设施相对缺乏, 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

3.2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 村级172位专、兼职农技人员中,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9人, 占总人数的5.2%;中专及以上学历的29名, 占总人数的16%,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村级农技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19名, 占总人数的11.2%, 职称结构难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难以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 影响了农技服务的质量。根据对60名村级农技员的抽样调查显示, 95%的村级农技员每年都有参加相关技术和知识培训, 但大部分是短期非学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品种、技术的示范推广, 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及时、新颖性难以完全确保。

3.3 管理手段尚不完善, 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村级服务站的运行模式多种多样, 各有利弊, 没有统一、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制度。如依赖乡镇中心和村级集体承建的村级站, 有利于人员调度和设备维护, 但农技员积极性不高、农民利用率不高;依赖农民合作组织、农资营销点承建的村级站, 这种模式商业味较浓, 站点往往过多重视盈利, 对技术的关注较少;依赖农业科技大户个人承建的村级站, 不定因素较多, 主管部门调控手段较少, 直接管理和监管难度很大。

3.4 专项资金缺口大, 长久运行机制难以保障

目前全市村级规范化服务站建设大部分依托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支持运行,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保障。一是工作经费缺乏, 影响了服务的有效开展, 遇到关键农时季节和动物防疫重要时刻, 统防统治难以保障;二是农技员的待遇难以落实, 仅仅依靠经营收入让村级农技员没有认同感, 农技服务可干可不干, 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4 加强村级服务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资源整合, 争取多方重视

农业主管部门要在加强系统内组织领导的同时, 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对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为建立村级服务站长效机制争取条件。可整合村级供销社系统、农经系统和村集体的有效资源, 开展村级农技站的建设。建议统一从村部现有的办公用房中, 专门设立一间20~30m2的办公室挂牌, 同时还要从村组干部、专业农技人员中明确一名同志为兼职村级农技员, 并在他们的工资报酬中有所体现, 也可考虑农业科技示范大户和农资营销负责人, 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 让村级农技人员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4.2 加强资金投入, 强化服务保障

为建立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坚持以事养站的基础上, 要加强资金投入。一是用于必要办公设备的配置, 二是对村级农技员给予适当的补贴, 充分调动村级农技员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今后的几年, 各级财政参照扶持乡镇“五有”农业中心建设, 设立专门的项目, 扶持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同时对于经过选聘上岗的农技人员, 设立专项基金, 像村级防疫员一样, 通过县、乡农技推广体系, 每年给予一定的服务补贴, 在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同时, 也增强体系对他们的约束力。

4.3 加强运行监管, 规范农技服务

坚持“部门统筹, 联办共建”的原则, 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种养科技示范户等为建设载体, 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 由各市、县 (市、区)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统筹建设, 与挂钩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以及当地邮政、通讯、气象、信贷、保险等部门联办共建, 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农民培训、组织农技活动、推动信息入户、拓展增值业务。健全村级服务站考核制度, 并和资金、项目扶持挂钩, 对各村所设的农资经营服务站点, 逐步规范他们的服务行为, 引导以服务生产为重心, 以群众满意为宗旨, 不搞“一挂到底”, 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站点进行撤牌、轮换。

4.4 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建设, 强化人员保障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篇8

【关键词】 村级场所 规范化建设 建议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此,必须把建设规范化的村级活动场所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牢牢地抓在手上。通过村级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立足于标准化,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好

1.1要狠抓建设,搞好配套 经过多年的努力,白城市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一段时期,基本达到了村村有活动场所的目标。但是,由于建成后年久失修、损坏、抵押、变卖等原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就要求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把村级活动场所尽快建起来,以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对村级活动场所,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翻新和改建扩建,争取在短期内填补村级活动场所的空白。

1.2要广辟渠道,多方筹资 资金问题是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瓶颈,没有资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尤其在白城市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各地可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包村部门支援一点、党费解决一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倾斜一点、有能力的乡村自筹一点、群众投劳节省一点等办法,解决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问题。财政相对充足的地方,可直接从财政资金中拨付。

1.3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已经部署了几年,但单靠地方和乡镇完成任务难度较大,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担负起重要任务,把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設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实际举措,千方百计帮助基层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市、县组织部门作为牵头总部门,要督促地方,协调各部门,推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改造任务的完成。

2.立足于规范化,把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好

2.1健全规章制度 搞好村级活动场所的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作保证。白城市已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暂行规定》,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采取激励和约束措施,激发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2明晰产权关系 明确村级活动场所的产权关系,是管理和维护村级活动场所的前提。对所有村级活动场所,都要由县级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明晰产权,办理产权手续和相关证件。不管村级活动场所的产权性质如何,其使用权和日常管理都要归属村集体所有和负责。

2.3建立资产账目 各地要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活动场所资产账目,列出清单,统一登记造册。账目要一式三份,一份由村留存,一份由乡镇存档,一份由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备案。乡、村每年都要对资产进行一次清查,逐一核对,做到账目清楚、资料齐全、档案规范,防止流失、侵占和毁坏村级活动场所的行为发生。

2.4严格资产变更程序 要按照产权关系,统一办理村级活动场所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相关证件,上交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备案管理,村级活动场所产权和资产发生变更时,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和乡镇党委、政府审查,报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及组织部门审批。

3.立足于多元化,把村级活动场所作用发挥好

3.1使其成为村级组织办公中心 村级活动场所要设置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办公室。村“两委”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研究解决村里事务,制定长远规划,召开各种会议等活动,都要在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民兵连、共青团、妇代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开展工作也要在村活动场所。各地要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活动场所使用情况登记制度,对在活动场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及时做好记录。

3.2 使其成为党员和群众活动中心 要依托村级活动场所,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等党内活动,使其成为党内各种活动的主阵地;组织群众参加恳谈、听证、咨询、“一事一议”等活动,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到活动场所来评议,落实群众在村务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举办培训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对党员和群众进行市场经济、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党员群众的素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参加村级组织活动情况 篇9

顿活动的情况汇报

按照《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的通知》(农经发[2011]7号)文件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农村收费专项清理整顿工作,按照相关处理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以四举措狠抓落实,认真做好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及时纠正和查处向村级组织违规收费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现将此次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部署协调。

为开展好此次清理整顿活动,我镇成立了以镇纪委、农业服务中心、财务等部门的联合清理整顿小组,由镇纪委书记肖俊杰任清理整顿小组组长,镇纪委副书记委员、党政办主任陈文吉认清理整顿小组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士为、镇财政所会计黄秀芳、镇纪委委员陈刘菲任成员,清理整顿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办公室,由党政办主任陈文吉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召开了清理村组收费工作会议,对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抓清理排查。

我镇组织人员集中进行专项清理。通过查看镇三资中心凭证、发票、账簿,走访相关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听取干部群众意见,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对有关单位或部门向村级组织收费情况以及村级组织财务开支情况进行排查,收集账单复印件等书面证据,并整理相关线

索。重点清理的内容包括:1.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村级组织收取捐款、赞助、教师工资奖金、课外活动经费等的整顿工作;2.对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包括中介组织)违规向村级组织收费、包销相关费用,或以各种形式向村级组织收取捐款、赞助、会费等的专项整治工作;3.专项整治地方政府或部门以强制性措施要求村级组织超限额公费订阅报刊;4.其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向村级组织收取各种费用的行为。各地凡是违规出台向村级组织收费的文件一律撤销;凡是违规向村级组织收取的费用一律退还,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举一反三,抓好面上情况的整改。此次清理活动中未发现违规问题。

三、抓落实整改。

在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我镇联合清理整顿小组加强统筹协调,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同时举一反三,抓好不良情况的整改,建立和完善向村级组织收费的长效监管机制。主要处理原则有:1.对应由地方政府承担或配套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转由村级组织承担的,各地应要求停止并取消向村级组织摊派;对向村级组织摊派或要求配套、捐赠的各种款项,各地应如数退还村级组织;2.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求村级组织提供捐款、赞助、教师工资奖金等,各地应如数退还村级组织;3.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违规向村级组织收费、报销相关费用,或以各种形式要求村级组织提供捐款、赞助、会费、治安费等,各地应停止此类活动,并将款项如数退还村级组织;4.对地方政府或部门以

强制性措施要求村级组织超限额公费订阅报刊的,各地应限期整改,并退还村级组织因订阅指定报刊超限额的款项;5.对各种要求村级组织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各地应一律取消;6.对村级组织向农民多收或不该收的款项,各地应如数退还农民。

四、抓制度建设。

上一篇: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柴静看见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