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2024-06-08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共8篇)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篇1

成都心家园“心成长”青少年社区发展项目报告

(2012年7-12月)(此报告由社区社会工作者撰写,提交给有关社区、主管部门及社工机构,用于总结在此社区推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情况,并计划下一季度的工作重点及方向;转用请注明出处,否则侵权必究。)总结日期:2012年12月11日 社区名称:成都市锦江区皇经嘉苑社区 社区人数:约4155人

服务年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6个月)项目主管:马淑华

社工姓名:刘德梅、龚熤杉

一、项目名称:“心成长”青少年社区发展项目

二、组织机构:

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Chengdu Spirit Home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是5·12地震后长期坚持为灾区服务的志愿者自发结合组成的民间公益团队,主要从事心理援助、社区服务、培训教育、助学帮困等工作。团队成员充满激情,具执行力和创造力。从地震后到现在一直在灾区多所学校和多个社区坚持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并在成都市区相关社区专业化运作社会服务项目,有较丰富的相关领域实际经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成都心家园”长期规范化、专业化的工作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认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工杂志、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和海外国际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心家园”的事迹。中心于2011年4月13日在成都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成都心家园志愿服务队为共青团成都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直属服务队。2012年荣获“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第五届“四川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本机构使命旨在关爱弱势群体,为有需求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提供精神抚慰和生活帮助。秉承“给心一个温暖的家”的组织愿景,我们坚持“用心做事,快

乐做人”。本机构的特色在于专业NGO与志愿团队服务相结合,发展本地领袖、把接受服务的对象发展为志愿者,由点到面,少变多,带动社区的内在的变化。成都心家园博客欢迎您:

http://blog.sina.com.cn/xinjiayuan512 邮箱:Xinjiayuan512@163.com

三、项目背景:

青少年肩负着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在社区内开展教育和青少年成长活动能有机结合学校和家庭,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教育学习等需求。

锦江区的学校教育在全市一直保持领先,社区教育也在锦江区社会创新的大潮下得到了良好的推进。根据调查发现,锦江区的保障住房小区有大量留守青少年,而保障房社区的公共资源整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成都心家园将依托社工、义工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的力量,开展适合保障住房社区青少年有益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并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青少年的能力素质,丰富他们校外生活,帮助其成长。

四、项目愿景:

总目标:协助改善锦江区皇经嘉苑社区人际关系与家庭关系和青少年成长环境,达成每一个社区家庭的“孩子全面成长、家庭幸福和睦”的心愿,进一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社区和睦、社会和谐。具体目标:

1、促进农村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更客观的看待社会;

2、帮助学习不得法的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3、根据社区青少年的兴趣和需求,开展适合社区青少年儿童有益的活动,鼓励 他们参与社区活动,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青少年的能力素质,丰 富他们校外生活,帮助其成长;

4、通过社区项目帮助有需求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5、建立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校外辅导站。

五、项目内容:

项目相关活动主要围绕保障房社区中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并将发掘并运用正式与非正式的小区资源,推动小区居民互相帮助、邻里守望相助,在自助助人中,提升居民整体生活质量。

工作主要模式是“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社工+义工”两工联动的模式。项目实施地:成都市锦江区皇经楼村3 组(经天西路69 号)皇经嘉苑小区;针对学生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群体)设计的特色活动有“心家园青少年成长俱乐部”,通过“心家园青少年成长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对特殊群体(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留守青少年儿童)实行一种全新的精神层面的关爱模式,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根据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具体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成长的小组活动、开发与实施,总结方法、途径,形成特色,组织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参与青少年成长俱乐部,以此为突破口,深入家庭,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相互关爱的温暖环境,使社区居民与青少年儿童互动,结成社区内联网,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提高,倡导社区邻里关爱的氛围,促进社区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助互助的社区共同体。通过“心家园心成长”系列活动,对社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学业辅导、注意力训练和汇报演出,在训练时注重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展示、互相帮助;充分利用夏令营课间和课后的时间有意识的引导社区参与夏令营的中、小学的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学会适应;通过专门组织团体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和提高交流沟通、团体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六、项目开展情况:

(一)工作概述

1、社区概述

成都市锦江区皇经嘉苑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皇经楼村3组(经天西路69 号),四至大体范围:东至规划道路;西至规划道路;南至三环路;北至规划道路。具体位于成都市琉璃立交侧,紧邻三环路。社区始建于2010年4月。是政府出于帮

助城市中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目的而建立的保障性小区。该小区融合了来自城市各个角落,各个社区的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成员,并且以经济适用房住户为主,同时拥有少部分廉租房居民。总建筑面积约130854平方米,住宅总套数1576 套,廉租住房套数有200 套,约有居民440人,经适房套数共1376 套,约有居民3715人。总人口4100人左右,1576户左右。

小区未成年人口情况:男性未成年人有357人,女性340人,共有697人,比例相等。住在经济适用房的未成年人有649人,住在廉租房中的未成年人有48人,经济适用房中的未成年人远大于廉租房中的。0-14岁儿童有553人,廉租房中共有24人,经济适用房中有529人;15-18岁青少年有144人,廉租房的有24人,经济适用房有120人,0-14岁儿童约占未成年人80%。

小区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广阔,公共设施齐全。包括小区活动室、“心家园 心成长”助力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者之家、小区便民卫生服务站等;小区内设有公共健身器材、凉亭等。绿化地带较为集中便于老年人饭后散步;健身器材齐全,内容多样;建有较大的地下停车场;社区内铺设的盲道和部分行路标示比较规范准确公共建设完备。小区外围生活服务资源丰富,有舞东风超市、红旗连锁超市、法律事务所、小型便民门市等。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市中心、社区周边城镇很近,交通便利,利于居民出行。需求评估

“皇经嘉苑”小区上千户当中,人户分离占到95.32%。人户分离是普遍现象,教育助学金等补助的发放以及《残疾证》、《准生证》、《就业失业登记证》等证件的办理,均需由户籍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具体负责承办。由于人户分离,户籍地社区未能经常性入户调查并进行跟踪管理,加之信息互动不畅,造成管理“脱节”。居住地社区普遍认为保障对象户籍不在本辖区,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加之来自不同社区的保障对象在同一社区集中居住,使社区工作压力加大,而人财物却未予以保障,因此,居住地社区不愿主动接手管理。加之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区域性差异,使保障对象担心原享有的政策福利不能持续,或者考虑子女上学等客观因素,往往不愿意迁移户籍。社区内购买经适房以中年家庭居多,有青少年的家庭

不少,但以上这些问题和因素造成社区内大量的青少年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服务。因此,根据社区受益群体需求,设计本青少年社区发展项目。

服务中心简介

“心家园 心成长”助力站成立于2012年7月初,于成都市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点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30平米,设有图书一角、办公区域、青少年活动片区,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到目前为止有两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一名实习生,一支大约二十人的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和一支10人左右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团队。

活动情况汇报:

2012年7月21日:开展机构督导会议。会议对中心的运行情况作了的分享、项目前期中心工作重心的探讨、专业技巧上的请教等。

2012年7月24日社区户外羽毛球比赛,参与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大概50位,孩子们很喜欢,社区老人也加入到跳绳中,而且自觉的充当其自愿者,维护现场,协助社工开展活动。

2012年7月28日:“亲子手牵手,社区心连心”——健康户外活动,参与人数45人。以亲子家庭为主,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促进社区居民间、居民与社工、亲子间的信任良好关系。

2012年8月24日:欢乐全民趣味运动会,参与人数120人左右。丰富社区青少年暑假生活,为本社区青少年构建更加更广阔的交际平台,并以青少年活动为平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的社区氛围,增加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2012 年9月27日:“庆中秋·迎国庆”精彩坝坝电影,直接参与人数150人左右。在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际创造和谐欢乐的社区氛围;激发社区居民的爱国情怀;增强社区居民间的凝聚力、对社区的归属感。

2012年10月22日:开展机构督导培训。会议对中心的运行情况作了的分享、十月中心工作重心的探讨、专业技巧上的请教等。

2012年10月25日:“暖巢人家,岁岁重阳”活动,参与人数150人左右。本次活动是用“晚会”形式进行的,以节目表演和社工游戏表演为主要内容,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促进社区居民间、居民与社工信任良好关系,并且也通过社工游戏增进了亲子家庭的亲密关系。

2012年10月28日:“一同成长”家长讲座——《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家长》; 参与家庭30户左右。讲座聘请了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儿童成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成长为优秀的老爸老妈。

2012年11月24日:链接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队的人员到社区开展大型社区活动——社区减防灾知识讲座与演练,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有50人(含青少年)左右。

2012年11月29日: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1月督导会议。

2012年12月23日:“幼儿成长联谊会”。参与家庭10个。与爱达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展示前期学龄前与社区幼儿活动成果,搭建家长沟通平台,为后期发动社区家长自我管理、自我参与理念建立基础。

2012年12月29日:“辞旧迎新庆元旦 缤纷活动贺新年”之冬季运动。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寒冷的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互动带给居民彼此的温暖,老人、小孩都玩儿得乐此不彼,很开心,小小礼物给了居民新一年的祝福,愿彼此幸福!

小组活动:

音乐小组、美工小组、信息技术小组各两期,一个月为一期,每周1次。共开展24次,每次小组参与人数8—12人左右。

生命教育小组活动8次,每次小组参与人数5—8人。

天使小志愿者活动,12次,7月每周2次,八月每周1次,时长2个月,并在继续进行。每月大型活动和亲子活动中,我们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和青少年志愿者都参与了其中。

“童心·同心”儿童成长小组两期,每期四次。每次分为两个分小组,每组人数在6到13人不等。共开展了16次小组活动。

老爸老妈团”家长沙龙——亲子手工活动5次。每次参与家庭在5到7组左右。个案及个案咨询:

个案家访,3次,单独交流2次,九月中旬自然结案。

个案咨询并记录6个。常规服务:

1、“主题早读会”,7—8月,每天早上9:00—10:00,一个小时;

2、自由活动时间:7—8月,每天上午10:00—11:30和每天下午14:00—15:00和17:00—17:30。9—12月,每天上午10:00—10:30下午14:00—16:00。

3、“四点半学校”课业辅导,下午16:00—18:30,2—3个小时。

4、“学龄前儿童成长活动”,每天上午10:30—11:30。其他:

驻点服务社工外出培训和参与项目相关会议:5次

接待:共22次。

七、效果评估:

从2012年7月5日到2012年12月31日。开展大型社区活动8次,机构督导会议6次,小组活动65次。接待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各个组织的领导和参与人员22次以上(见附表)。

七八月每天中心人流量约40—45人次;9月以后每天中心人流量约30—35人次,月人流量为800人次左右;人流量4224人次左右(一周五天,每天35人次算起,不含参观人员和其他)。

小组活动和大型社区活动直接服务人数1575人以上。个案和个案咨询直接服务7人,不包括对其家庭和社区社会人群的间接服务和影响。

效果评估通过随机访谈法、资料收集与分析、问卷法、观察法、活动参与人数和活动反馈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

随着项目的进程,活动的开展,逐步带给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青少年改变。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关系,逐渐增强社区青少年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将陌生社区转变为熟人社区。通过每个月的大型社区活动、节假日联谊活动等,促进文化团队的规范化自我管理和有序化自我发展。并且协助青少年在游戏互动中发展新的人际关系,获得价值感,增进社会能力建设。

在每天、每周的各色专业社会工作小组活动的开展中,逐步发掘并运用正是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推动了社区居民互帮互助、邻里守望互动。组建了我们自己的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团队——天使小志愿团队,通过家访等服务形式,走进社区,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专业服务关系。

在社区中树立了良好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在助人自助中,提升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并在随着工作的进展,我们还从中发动了一批社区骨干老人参与本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利用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八、项目感受及经验:

项目进入社区时间正好为暑假初期,通过陌生人拜访,社区走访,观察法进行了前期需求调研,以暑假兴趣小组活动吸引了社区很多青少年,但多为十二岁以下青少年;为接触、了解、以及宣传项目进入社区我们开始针对10到16岁较高龄段青少年进行家访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反映,大多数12岁以上青少年基本在家上网、睡觉和看书、上辅导班,忙于补习和课业,初期很难吸引这一部分青少年下来,所以在七八月项目工作重心以3到12岁青少年为中心开展活动,并且借助这一部分服务对象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也很好的进行了项目和服务宣传,并且组建了社区自己的一支青少年志愿者团队和老年志愿者团队,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随着九月份社区青少年开学,工作重心以0到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尤其是0到3岁的幼儿结合早教内容,满足社区居民前期一直提出需要针对他们进行服务的需求。在常规化的学龄前儿童成长服务活动中,社工以引导者的角色介入,培

养幼儿社会发展性行为习惯为主,辅助贯穿家长骨干的培养,社工逐步退出主导服务内容,让家长们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服务大家的意识,这也紧扣项目:增进社区邻里关爱的氛围,促进社区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助互助的社区共同体主旨。

而6岁以上的青少年我们以“四点半学校”、每周六的专业小组活动、以及个案和个案咨询为主,在他们繁重的课业压力的空隙,服务他们,缓解压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城市社区青少年和农村社区青少年社工以及学校社工的对比:

城市社区青少年以学业压力为主,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很多,所以社区社工针对其服务的时间比较少,基本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段,而且介入社区的时候不能单单以青少年为对象,潜在的还有其家长和家庭环境的需求调研,如果忽略了家长这一部分工作,在后期活动的开展中很难从学业压力中“解救”出青少年,参与活动。随着项目的深入,高龄段青少年会以聊天的方式寻求其压力的释放、青春期问题的解答等,这就产生了个案衍生出来的个案咨询等服务方式。在零散的服务时间里、服务空间狭小、工作和活动地点未明确分开的现状下,很好的弥补了高龄段青少年的需求。

农村社区青少年以留守为主,亲情、家庭的情感上空缺是他们的主要需求,学习压力次之。在活动的设计更多的是情感的弥补。

学校社工的最大优点是青少年的需求能很集中的表现出来,而且服务时间较社区青少年相对集中和密集。服务效果的产出明显和及时。

九、面临困难及对策:

1、场地问题。没有独立的个案、小组活动室。一个房间既包含办公区域、图书区域、小组活动区域、自由活动区域、物资储藏区域等,在各色活动开展上存在一定的场地问题。但是通过一定的分区角,有意识引导幼儿和青少年在活动中在划定区域里互动,或者分时间段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每周二到周五上午属于学龄前儿童活动的开展,每天两点到四点属于专业活动的开展,四点到六点属于半

封闭式课业辅导时间段。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此困难。

2、社工服务时间与服务对象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项目以社区青少年服务对象为主导,一到星期五全天,他们基本在学校,只有放学时间段和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针对此,社工调整服务时间段,比如下午六七点下班;主要活动放在周末;充分利用寒暑假这样的长段时间等,或者利用青少年零散休息时间,比如放学后的“四点半学校”,主动寻求压力缓解的个案咨询等,满足、服务社区青少年需求。另外,通过拓展活动深度,也能很好的为城市社区青少年进行服务。

3、活动深度的拓展。寻求督导和同工支持,扩展思路,有效设计、开展活动。

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皇经嘉苑站点

2012年12月12日

附接待统计表:

201

2年接待单位汇总

——7月到12月

7月18日:成都市房管局汤科长来访

7月19日:迅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3名工作人员来心家园成长助力站参观 7月26日:房管局汤科长协同成都团市委颜明部长来中心考察 7月27日:房管局的相关人员来中心参观 8月2日:崇州领导来中心参观

8月13日: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者齐先熊到中心针对机构内团队建设、专业价值和理论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8月15日:广元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来中心进行参观 8月23日:成都电视台来中心采访

8月24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社区发展中心主任乔栋来中心参访 8月27日: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的高校志愿者团队来中心参观、交流和学习,共20余人

8月28日:成都市团省委权益部工作人员来中心考察工作 8月31日:成都市团省委权益部3名工作人员来中心考察工作

9月5日:接待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教授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参观团、自贡房管局团队来访、成都市锦江区基金会工作人员到访中心

9月6日:武汉市房管局团队来中心参访、成都市团委权益部工作人员到中心视察工作

9月7日:接待了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团委副书记、权益部长、综治办负责人等组成的参观团队,参观人数60人左右

9月19日:新华社两名记者到社区采访、参观助力站 9月25日:房管局到机构来参观

10月11日:接待来自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的参观

11月4日:接待了来自北京住房建筑部的张雪勤司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助力站参观

11月6日:接待来至安徽、河北、浙江等12个省市建设厅、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等领导组成的学习考察参观团队到助力站参观,参观人数150人左右

11月19日:接待了来自共青团成都市委党组成员刁元员、权益部主持工作副部长刘洪江,天津市滨海新区团委副书记卢盈等一行9人组成的参观团来访 11月21日:接待了来至金堂房管局到助力站参观

注:据不完全统计,本接待各省各地各级领导二十二次。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篇2

1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61位问卷填答者中,男性133人,女性128人,男女比例1. 04 ∶ 1。被调查者整体呈现年龄分布均匀,文化程度较高,已婚者居多,本地人多,收入不高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居民较多六个特点。

年龄方面,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比较均匀,呈现两极化趋势,61岁以上的老年人( 21. 8%) 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 21. 1%) 占被调查者比例最高,51岁至60岁( 7. 7%) 和18岁至30岁( 10. 7%) 的居民比例最低, 其余被调查者比例相当。调查安排在工作日进行,社区中有工作的居民要上班,所以社区中老人和小孩较多,这可能影响了被调查者年龄的代表性。

户籍方面,被调查者中本地户籍居民占多数( 85. 1%) ,外地户籍居民较少( 14. 9%) 。

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中月收入1100元以下者居多( 31. 4%) ,其次是月收入为2501 ~ 3500元者( 20. 7%) , 整体来看社区居民收入不高。

职业方面,文苑社区居民中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3. 4%、20. 7%和19. 9%。

2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的支持情况

调查显示,文苑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的支持度较高,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文苑社区居民对参与在社区开展的居民服务活动总体上是比较支持的,非常支持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53. 26% ,比较支持者占37. 16% ,一般、比较不支持和完全不支持者所占比例较小。

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的意愿表达中, 40. 23% 和34. 87% 的居民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服务活动,居民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较高。也有部分居民表示一般、比较不愿意和完全不愿意参加活动,比例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1. 07%、3. 065% 和0. 766%。通过调查组的进一步询问,居民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青少年认为社区服务占用了他们玩耍的时间; 第二是有工作的居民表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

3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度

社区服务设施中,居民对 “健身室”、 “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老人日间照料室”和 “家政服务室”的需求度最高,而对 “舞蹈室”、 “社区茶馆”和 “残疾人康复室”的需求度最低。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本着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为青年人生发展服务”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活动的阵地; 社区图书馆是在社区内建立满足居民阅读需求的公共阅读场所; 老人日间照料室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场所; 家政服务室是指社区为居民家庭提供专业家政服务或帮助联络专业家政服务资源的场所。居民对以上服务设施及场所的需求体现了随着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居民对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日间照料室的需求度较高,更体现了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希望解决社会问题。

另外,通过调查员的深度访谈,部分居民表示很有必要在社区内建立专门的乒乓球室和游泳馆,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4社区服务项目的需求度

老年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紧急援助服务”、 “社区互助支援服务”和 “长者文娱康乐活动”的需求度比较高,而对 “临终关怀服务”和 “老人义工团队服务” 的需求度较低。

紧急援助服务是指电话援助、帮助老人联系医疗资源,使用老人定位信息机、座机电话,以电话短信的方式联动社区家政服务平台、各大医院急救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和亲属电话,社区居民对紧急援助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体现了居民对人身安全、健康的重视。社区互助支援服务主要是社区促进居民邻里结对,情感帮扶,体现了居民在社区中的情感需求。长者文娱康乐活动是指在社区内针对老年人组织文娱活动,丰富居民的晚年生活。

临终关怀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和情感帮扶。老人义工团队服务是指老年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服务。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居民对这两项服务的需求较低是因为对这两种服务项目的不了解,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些时间,社工应该做的是多宣传,做出榜样,使居民了解服务,接受服务,见下表。

青少年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兴趣班”、 “素质拓展训练”和 “学业辅导服务”的需求度较高,而对 “权益保障服务”和 “青少年帮教服务”的需求度较低。

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团队能力建设和学业称为青少年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但是,权益保障服务和帮教服务是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青少年群体解惑,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社工应充当倡导者的角色,在社区内向居民普及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重视程度。

另外,有部分被调查反映,希望社区在暑期多开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暑期时间,锻炼青少年的独立性,丰富暑期生活。

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日间护理服务”、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的需求度较高。但居民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需求度整体偏低,对问卷中涉及的服务项目大多表示需求度一般。

日间护理服务主要是为日间缺乏照顾的残疾人提供协助和支持,使他们在社区内得到照顾; 就业帮扶服务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展一系列就业培训,为残疾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规划;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是指训练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关注说明居民对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比较重视,而被调查者整体表现出来的对残疾人的关注度还不够,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贫困家庭社区服务项目中,被调查者对 “医疗援助”、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庭支持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医疗援助主要是为贫困家庭联络低偿的医疗资源,保证贫困家庭不因病返贫; 家庭支持服务主要是指对贫困家庭的全面支持,包括对家庭需求的评估及后期支援,这里的支持服务不仅是指物质方面的支持,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慰藉。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贫困家庭的关注度较高,也对社区内的贫困家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帮助贫困家庭获得社会救助,发动社会力量帮扶贫困人口等。

5结论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篇3

关键词 皮尤研究中心 公共图书馆 社区信息服务

分类号 G259.712

On the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Public Library based on the American Pew Research Center’s Report

Chen Jinso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states the usage, influence and public recognition of 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ies which are concluded by Pew in its report of How Americans Value Public Libraries in Their Communities. It analyzes the trends of the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studies on the strategic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for the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of domestic public libraries.

Keywords Pew Research Center. Public library.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人群共同体,其共性可以体现于年龄、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兴趣爱好、政治倾向、活动、工作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1]。社区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结合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终身学习、科技革新等先进理念的灌输和培养,提供社区居民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机遇,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各项潜能,发挥公共图书馆对社区教育乃至全球教育的推动作用[2]。1980年,英国图书馆协会将CIS(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社区信息服务)定义为,帮助个人或团体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参与民主进程的服务,服务侧重相关重要问题(家庭、职业、个人权利等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所需资源和帮助的提供[3]。2007年,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颁布《公共图书馆服务响应》,以18个服务响应的形式详尽具体地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应对其社区成员提供的服务支持[4]。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迁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功能的革新,使之呈现网络社交化、群体细分化、活动多元化、实践效用化等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作为“网络与美国生活研究项目(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分支项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功能和服务功效展开逐年持续调查,形成了较为详实的调研报告。本文以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公共图书馆与美国生活研究报告为例,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探究国内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1 皮尤研究中心及“公共图书馆与美国生活研究项目”简介

1.1 皮尤研究中心简介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美国的一间独立民调机构,致力于反映社会问题、公共观点、发展趋势等客观信息的提供,前提是这些问题、观点和趋势足以对美国乃至全球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无任何政治或政策倾向性的中立机构,皮尤中心由其同名慈善信托资金资助运营。目前,皮尤研究中心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七个长期调研项目上,如图1所示:(1)人与新闻界研究(People & the Press);(2)新闻业研究(Journalism);(3)互联网与美国生活研究(Internet & American Life);(4)宗教信仰和公众生活研究(Religion & Public life);(5)拉丁美洲后裔趋势研究(Hispanic Trends);(6)全球观点研究(Global Attitudes);(7)社会性、人口性趋势研究(Social & Demographic Trends)。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方法包括民意调查、人口研究、传媒信息分析和其他实证类社科调研方法[5]。

图1 皮尤研究中心支柱型研究图解

1.2 “公共图书馆与美国生活研究项目”简介

“公共图书馆与美国生活研究”是“互联网与美国生活研究项目”的分支项目,原名为“How Americans Value Public Libraries in Their Communities”(中文名称由笔者意译)。项目调研人员于2013年7月18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6224位年龄超过16岁的代表样本,采用固定电话和手机调研方式展开调查,最终取得有效回复5393份。经测算,样本误差在正负1.4%之间[6]。较大的样本量使得皮尤调查人员将一些较小的样本团体,如亚裔居民,同样囊括至分析范围,但由于语言限制,选取的样本只能代表英语使用较为熟练的亚裔居民团体,而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份调查,该团体成员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等特征[7],并不足以成为亚裔居民的整体性代表。另一点需要指明之处,不同于标准化皮尤调查将调查对象范围限定在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此次调查将受访范围扩展至16~17的未成年人,但在牵涉教育水平、家庭基本收入范畴的公共图书馆使用分析中,该团体并不包含在内。

2 公共图书馆与美国生活研究报告

2.1 美国公共图书馆使用情况分析

皮尤研究中心发现,16岁及以上被调查居民中,图书馆市民卡拥有率为61%,与2012年调查结果的63%较为接近。按实体访问和虚拟访问划分,81%的被访者表示曾经到访过公共图书馆,48%的人表示最近一年内曾经到访使用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虚拟访问方面,44%的被访者表示曾经访问公共图书馆的网站,30%的人表示最近一年内曾使用过公共图书馆的网站资源。按公共图书馆整体使用情况来看,86%的被访者表示曾经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服务,54%的被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内曾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此外,另有70%的家长(被访者中的家长)表示家中的青少年在近一年内曾经使用图书馆的服务。

进一步,中心又展开了不同年龄层次、收入水平、教育状况、地理位置用户的公共图书馆使用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图书馆使用分析表[6]

2.2 美国公共图书馆影响程度分析

在回答“如果当地公共图书馆停止运营,会对你个人、家庭乃至社区产生怎样的影响”时,有90%的被访者表示会对当地社区造成影响,其中,63%的人认为这种影响程度较高;有67%的被访者认为会对自己和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有29%的人认为影响程度较高。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示图书馆在社区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表现为:(1)95%的被访者表示图书馆提供的材料和资源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工作、学习上的成果,增加成功的概率;(2)95%的被访者表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有利于用户阅读习惯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3)94%的被访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的存在提高了社区生活的品质和质量;(4)81%的被访者表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一系列适应社区需求、有着其特色的公共服务,这种特色公共服务是独一无二的。

虽然被访者一致认为公共图书馆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针对图书馆的不同服务,被访者的偏好和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皮尤研究中心要求被访者对公共图书馆各项服务的重要程度做出评判,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公共图书馆各项服务重要程度分析表[6]

2.3 社区居民对公共图书馆认知度分析

社区居民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对图书馆服务的了解程度,二是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客观评价。据统计,分别有93%和82%的美国居民认为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实体访问和网络访问方便快捷,91%的美国居民认为在社区图书馆使用过程中,可以较为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或信息。不可否认,公共图书馆以其地理优势和快捷服务在社区范围内深入人心,但社区居民对其各项具体服务的知晓程度又如何呢?皮尤研究中心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被访者对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了解程度并不尽如人意。仅有23%的被访者了解图书馆的所有服务,67%的被访者仅了解图书馆的一项或几项服务,还有10%的被访者对图书馆的服务一无所知。

在服务质量评估方面,大多数用户对在图书馆的服务体验都较为满意,体现如下:(1)94%的被访者根据自身服务体验过程,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友好的公共服务场所;(2)91%的被访者表示,无论是实体访问还是网络访问过程中,都未给其带来过任何不快的经历;(3)67%的被访者将其住所最近的公共图书馆描绘为一个美好、令人感觉惬意的空间,22%的被访者表示附近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不错的空间,但仍有待改善。

3 基于皮尤研究报告的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趋势分析及启示

3.1 基于皮尤报告的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趋势分析

3.1 科技通讯技术普及化趋势

皮尤研究中心的公共图书馆调查报告显示,有55%的被访者表示公共图书馆在科技革新,新技术、通讯工具的应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而且这种观点的共识率在学历较高、最近一年中曾使用过公共图书馆服务,特别是登录过图书馆网站的用户群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普及化趋势体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手段、服务途径和服务内容的方方面面[8]。(1)服务手段:VPN虚拟专用网、移动门户网站、RFID自动化系统、大屏读报机的相继采用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活力,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更为其提供了一个掌握高新科技的窗口。(2)服务途径: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社交网络对用户的渗透,提供图书馆开展品牌宣传和服务营销的多种平台。(3)服务内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一站式检索服务、文献资源整合等高科技含量服务内容的提供,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数字电视图书馆等创新服务内容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9],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3.2 政府信息公开的桥梁趋势

皮尤调查报告显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包括协助社区居民申请政府服务,且用户对该项服务的需求有着愈加扩大化的趋势。公共图书馆的政府公开信息平台作用在我国也有着法律的明文规定。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章第16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10]。目前,国内公共馆的政府信息公开实践模式多种多样,包括黑龙江图书馆的主动出击模式、苏州图书馆的拓展服务模式和嘉兴图书馆的直接参与模式。

3.3 社区文化活动集散区趋势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篇4

第一

在市、区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中心坚持“

做实细节、环环相扣、预警机制、预防为主

四大原则,设

疫情防控指挥部,细化并落实各项举措,筑起日

常工作的疫情

防火墙

”。

一、就医流程,层层查验

(一)两道测温,一个不漏

日节后开诊的第一天,中心安排

名医护人员在大门入口

测温预检,做到逢人必测。

日起,门诊大厅增加二道额温预检,减少误差、切断疫情传播。

日起,中心进行二道测温预检升级,即大门入口

额温预检+门诊大厅耳温预检。

在快速筛查高热患者的同时,不漏一名低热患者,确保不符合体征的就诊人员不得进入诊疗区域。

同时,采用增加测温人员、开辟温馨通道、张贴防疫知识、出入口单向流动等方法,确保人员分散,增强居民防疫意识,优化就医流程。

预检发现的发热病人按流程转运发热门诊。

(二)察言观“热”,不忘询问

一道、二道测温预检人员在测量体温时,逐一询问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同时观察就诊人员有无大汗淋漓、面色绯红等热象,防止测温仪器出现假阴性等情况。医务人员接诊病人时,做到询问流行病史全覆盖,家中访客和朋友有无重点地区接触史也需关注,所有患者均需在病史上记录有无疫区及相关接触史。

(三)设立社区呼吸道症状诊室

非发热的就诊人员如有咳嗽、咽痛、乏力、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分诊台一律分诊至社区呼吸道症状诊室,完善相关检查,如果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下降的患者,要引起足够重视。

类似患者病史上要留存依据,并注明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

该诊室的医务人员防护升级,保证医护人员安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提高就诊效率。

(四)独立设置发热预留处置室

中心独立设置发热预留处置室,内配有独立卫生间。

如有重点地区接触史的发热人员,予佩戴口

罩、穿隔离衣,按指定路线留置发热预留处置室,报中心防疫指挥部,联系

120转运发热门诊,防止病人流动。

(五)严格限流,杜绝聚集

引导患者合理就诊,避免长时间在院内逗留;

全科诊室分散开诊,落实一人一诊室,杜绝三人以上的聚集。

如有人流聚集,科组长及相关人员及时提醒分散,必要时开放后备诊室,分散就诊。

家庭医生采取各项措施,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引导有序就诊,如落实慢性病长处方;

做好延伸处方服务工作;通过签约服务平台预约门诊;

保持签约手机畅通,便于签约居民随时联系,提供医疗咨询。

医疗站点通过水银体温计或耳温枪预检,排除不符合就诊体征的人员,也减缓了

就诊人员的涌入,确保一人一诊室、候诊与排队人员分散、每个环节均无人流聚集。

必要时,可安排就诊患者室外等候。

(六)完全预约式计划免疫

幼儿家长必须提前预约并严格按照预约时间

段前来接种。

安排专人核实流行病史,发热二次测温、严格限流,确保一区一儿一家长。

此外,调整流程,确保人员单向流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七)高风险科室的暂停开放

根据有关规定,暂停口

腔科、五官科门诊,避免可能造成病源扩散。

二、服务环节,处处提醒

(一)药房、收费的“北欧式”

排队引导药房、收费等人流集中区域通过地面标识、提醒标识、相关科组人员提醒监督,确保人员间的防护距离,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候诊区的隔位就坐

门诊各走廊候诊座椅张贴“隔位就坐”

标语

处,提醒候诊居民避免聚集在候诊区。

治疗室引导病人分散治疗,一人一诊室。

补液室座位间隔排放,保证输液病人分散安坐。辅助检查科室仅允许患者一人进入,其余人员在等候区分散就坐。

(三)电梯的防疫举措

电梯规范消毒、内放置纸巾及回收盒,方便居民按键,减少交叉感染。

三、院感防控,步步压实

(一)诊疗区域常通风,消毒举措重落实工作期间始终保持室内开窗通风,做到应开尽开,特定地方以保护患者为先;

各走道/房间

保持部分窗/门

开窗通风,通风不足的地方,持续风扇低档运行。

环境消毒全覆盖,在常规消毒基础上增加消毒频次及消毒方法,并进行相关记录。

另有专人不定期检消毒液测浓度,确保有效消毒。

各区域吊挂消毒记录表共有

张,每日消毒液、紫外线消毒共

228

次。

(二)常规防范无遗漏,重点落实手消毒

中心所有工作人员按规定规范着装,工作服外不得加穿任何外套。

全员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要求。

频繁接触患者的岗位,必须做到一服务一消毒,规范“七步洗手法”

。各科室专人负责注明洗手液、手消剂的启

期及到期日期,巡查员不定期核查。

(三)医废污水,自查与他检相配合医废污水按标准执行处理,专人完成各项记录,预检护士不定期进行核查。

(四)病区封闭管理

住院病区实行封闭管理,只设一个大门进出,门口

设岗,一岗双责即进出人员信息登记及体温预检。

做好一人一探视,外来物品须经过半小时紫外线消毒方可进入。

本院工作人员进入病区需复测体温。

病区护工签署承诺书,每次外出需进行登记,并填写去向。

(五)食堂分散和错时就餐

各科室人员分时、分区就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鼓励食品打包,避免聚集用餐。

四、巡视检查,时时监督

中心成立防疫指挥部并下设巡查组,配有

名全职巡查员。

巡查员按防疫细则,不定时巡查各项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即知即改并反馈指挥部,指挥部落实责任主体并敦促相关科室及时整改。

中心全体员工通过反复考试、口

头提问等方式,强化防疫应知应会,累计考试

人次,提问

134

人次。中心职工每日上报体温情况,确保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

通过以上做法,落实防疫举措,完善防疫重点环节,提高全员防疫意识,我们将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防疫措施,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

第二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持续数周,我们的基层医生作为这次抗击疫情的主力

军之一,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令人动容。

现将主要工作做法汇报如下:

一、工作做法

(一)中

心第一时间

成立了

心党员

先锋突击队,组织党员

干部宣誓,并主动请缨到社区排查、密切接触者流调、集中

隔离点院感防控和医疗保障、留验站值守等防控第一线。

截至

日,累计进行了

300

例入户

随访,工作量超过崂山区的80%。

(二)充分发挥中

医药优势抗击疫情。

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的诊疗方案,精心熬制了

药代茶饮、中

药预防汤剂和中

药香囊免费提供给青银高速公路卡口

测温、留验站医务人员、区疾控中

心流调队、中

心就医群众,并免费提供给全区的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三)疫情伊始,就面向社会公布西医、中

医药、眼科、妇科、儿保科(预防接种)、口

腔保健和心理共

部线上问

诊咨询热线和一个微信咨询群,开展网

上问

诊服务。

时,组织中

心和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全科医师通过电话和微信对签约病人进行随访,重点对老年人、慢病人群等逐一随访,指导按时服药,做好健康监测,培训防控知识,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引

导他们少出门,并对有需求的病人开具了

为期三个月的长处方,减少就医频率,避免交叉感染。

(四)避免群体聚集。

利用

网上云平台,开展培训、考试和督导,先后开展

余次中

心和辖区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室)

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的网上培训。通过钉钉和微信群、医链云学院等程序,实现在线的视频会议、电话会议,通过群直播和群作业进行云培训、云考试,并要求站室以视频和图片反馈的形式逐一落实消毒、预检分诊、七步洗手法等知识和技能,实现无缝隙的云督导。

二、存在的问

(一)现在各级下发和微信、微博等线上发布以及朋友圈传递的各种防控工作通知、要求、指南等防控相关知识铺天盖地,存在发送时间

不一、来源途径不确定、内

容变化更新快、各地区不尽相同

等问

题,让基层医务人员

和群众不知哪个版本是最新的,哪个更权威,可信度更是无法甄别。

(二)上级的防控要求太笼统。

比如,基层承担的交通路口

测温正常但来自

疫区的人是否需要隔离?

如果隔离

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中

隔离?

是在公安陪同

下自

行开车去集中

隔离点还是救护车转运?

测温发热的,是自

行驾车去发热门

诊还是必须救护车转运?

被转运的人自

己的车辆是否需要消毒?

哪个部门

责存放?

这些具体的防疫细节,急需有自

上而下、统一明确的标准。

三、建议

疫情当

前,除了

提供的必要防控措施外,我们还要与社区居委会充分合作,加强除医护人员

外的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做到应知尽知,应防尽防,响应国家号召

居家隔离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根据地方实际,并结合疫情严重地区的防控经验,尽快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南、防控方案,达到同

质化的防控、救治水平,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第三篇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区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中心不折不扣地落实“四方责任”,科学有序地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为了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的相关工作,中心制定有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预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后,中心办公会就开始对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讨论。

日中心办公会上,考虑到官方发布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已有40

多例,而且这个季节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根据2003

年“非典”

疫情防控的经验,中心办公会决定启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预案,做好应对疫情到来的保障工作。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物资储备

日,根据院感负责人刘欣梅的建议,中心决定当天采购一次性外科口

6000

个,下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一线科室备用。

日,关注到武汉疫情在进一步发展,且考虑到春节休假时间较长,中心决定建立临时物资储存库,备足至少一个月的防护用品,春节前再次购进一次性外科口

12000

个、N95

个,防护服

套及充足手消毒剂、消毒泡腾片等消毒防护用品。

事实证明,领导班子的这一决定为后来防控疫情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谋划,防范未然,做到临阵不乱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武汉疫情也是越来越严重。

24日,中心领导班子取消休假,召开主要科室负责人联席工作会,制订并启动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应急工作方案:

(一)制订完善中心新型冠状病毒防控规范。

安排专人负责跟进国家、市、区卫建委文件精神,及时更新、修订中心的防控规范、病例发现与报告规范,确保有效应对。

(二)做好人力资源配备。

日,中心根据请假单逐一核查请假离*人员情况,为了

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组织管理有序,中心决定科主任和站长离京的科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护士长代理负责人,护士长也离京的,也指定了

临时负责人,同时建立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确保沟通渠道通畅,管理到位,所有科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有条不紊。

(三)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是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预判到春节休假,餐饮公司人力紧张,配餐有困难的实际情况,中心事先联系了

和中心合作的餐饮公司,预定春节期间

工作餐。

日,接到**区卫健委指令,全系统人员节日停休,中心***副主任马上联系食堂负责人配餐,但餐饮公司返京人员被要求隔离观察,无法配送。

为了

让参与一线防控的职工吃上热饭,中心主任***多方联络,终于解决了

中心

100多人的就餐问题。

(四)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有被传染的风险,而且户

外长时间工作站立,会带来下肢浮肿、疲劳、冻伤等风险,因此中心为下肢浮肿职工熬制汤药,职工戏称为“养生液”,同时请来康复科专家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给予康复训练指导。

(五)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中心党支部利用党员微信群,号召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整理报道抗击疫情的好人好事,激励大家学习先进,鼓舞战斗士气。

中心工会决定在节日期间每天到一线慰问职工,送去牛奶、水果、巧克力等营养食品,把温暖送到每个医务人员心中。

三、调度有力,有条不紊,做好疫情防控

在**区卫健委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领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正在按照统一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

前,中心后勤物资保障充足,工作人员精神状况良好,没有伤病发生。

抗击疫情的阻击战还在继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职工的士气高涨,坚信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

第四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积

极响

应,按照区卫健委的指示精神,把全力做好疫

防控

前的一

抓,盯重点、管关键、联防联控,打好疫情阻击战,积

对疫情扩散蔓延的风险,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一是预检分诊。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站节假日

期间

不停诊,全体职工放弃休假、迎难而上、服从命令、坚守岗

位、恪尽职守。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严格程序,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分诊台,建立发热登记制度,为

就诊患者提供一次性口

罩和宣传折页,设专职预检分诊人员,防护到位,流程合理。

在门诊入口

处均有发热病人就诊说明,公示最近距离的发热门

诊医疗机构信息,并充分告知,实现了

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全覆盖,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铸成铜墙铁壁抵御疫情。

二是协助追踪。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开展疫情发生地区抵*人员的排查管理工作,指导开展健康监测,提高追踪的敏感性和精细化程度,做到

情况清、底数明

。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做到外防输入,内

防扩散。

三是网

格化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街道网

格化防控管理体系,形成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社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专业指导,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与区

CDC、120、各街道、各社区建立起了

联动协调机制。

全区

264

支家庭医生团队与

个街道

259

个社区居委会无缝隙对接,形成由

社区组织,家庭医生团

队和社区居民组成的健康网

格,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社区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居家医学观察。

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接到

CDC

通知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

后,立刻进行联络,开始健康管理。

每天上、下午两次电话联系,了

解密接人员

体温、呼吸道症状及其他身体状况,连续监测

天,指导其生活起居和生活垃圾处理。如果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第一时间

报告

CDC,同

时联系

120,将病人转到就近的发热门

诊。

尤其是对于有慢性疾病的老年居民,除了

保证其日

常用

药以外,更要重点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

五是健康咨询和指导。

公开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电话、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联系

方式。

科学指导密切接触人员

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规范防控行为,提高自

我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

与管理对象开展信息互动,发布健康信息和隔离政策,精准、及时推送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信息。

六是实地督导。

区社管中

心放弃休假全员

上岗,落实责任,服从命令、恪尽职守,多

次召

开疫情分析会,成立了

疫情防控数据组、物资组、信息组及督导组,严密掌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实时上报相关数据,协调防护物资,分批深入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及

个社区

卫生服务站检查疫情预检分诊情况并进行现场指导。

通过实施网

格化、地毯式管理,联防联控,确保排查不漏户、防控不漏人,有效发挥了

家庭医生健康“守门

人”

作用。

切实做到看好门、找到人、管住人,真正实现排查到位、管控到位、保障到位、引

导到位、转运到位、救治到位。

服务社区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徐晓天 10心理 1***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朝气蓬勃的时期。使命,那是重大的责任而又无可退却;责任,那是我们分内之事,该做的事就绝不应当推辞。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主题正是围绕着“青春,使命与责任而展开的。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与分奉献是多么的重要。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的努力,坚定的信念才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特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地点是我所居住的盛天现代城小区,我参加的是最普通的打扫与清理任务,因为我们这个社区物业比较差打扫的人员很少,也没有组织此类活动,并且这的邻里之间并不打招呼也不知道各家情况,随意我便挑了一个最简单的来做。

此次活动虽然只有三天,但也让我认识到了很多,我认识到的是人们的品德问题。这几天我总是上午去打扫,第一天我在想这几天有一家店开张放鞭炮炮屑肯定是不少,但没想到地上竟干干净净,我想定是清洁人员打扫,于是我便简简单单的把剩下的清扫干净。到了第二天我便来的早一点,但没想到原来除了清洁人员在打扫外还有一些和我一样的人在打扫,他们都是一大清早来这在打扫上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再走,然后下午再来拾一下纸屑。我倒是相形见绌了,于是后两天我便向他们学习,虽然累那么一点,但心里边却舒服多了。

但仍有一些让人难过的事,有些不懂事的小孩,总是不停的制造垃圾,最烦人的事那些人还总是水随地大小便,还有的把我整理好的垃圾踢着玩,除此之外,什么吃的喝的东西的包装袋也像花瓣一样散落一地。我还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事,我们周围的好多地方的垃圾总是焚烧处理,这可与生活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垃圾处理进行改善。

我看着那些在为城市美化的人们在工作时,总是很认真的在做,但他们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在为这个城市默默奉献着,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不亚于那些上层人士,也许他们认为做好一份工作就够了。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著、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这次组织的社会实践让我懂得了社会实践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会实践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社会实践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一个活在当下与时俱进的雷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所以我们更应该知足并且好好把握身边如此优越的条件,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一个特殊的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报告 篇6

这个暑假我们体科院团委1支队到北亭村开展维持五天的下乡活动。在这五天里,我们全体队员以一颗赤诚的心胜利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任务。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有五个:一是宣传,宣传内容涉及,亚运知识普及,建国六十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二是调研,调查居民对广州将举办的XX年的亚运会的关注度;三是探访五保户、老党员、老教师;四是举行“健康一条街”免费体制测量活动,为居民服务;五是举行主题文艺晚会,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为村民送上最好的服务。

根据我院的专业特点开展相关的益民服务活动,在这短短的五天中,我们开展如下几项工作,现总结这五天活动开展的情况:

一、专业知识过硬,无私奉献,诚心诚意服务至上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7月20—21号是我们社区服务开展活动的前两天,队员们热情高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这一天的任务是开展对“居民对广州亚运关注程度”的调研活动。试席卷中国沿海地区的“莫拉菲”刚离开,天气马上恢复夏天应有的炎热。顶着炎炎夏日,华南师范大学体科院社区服务队在北亭村开展了主题为“居民对广州亚运关注程度”的调研活动并为村民送上惠民好消息。

7月22号,是我们社区服务第三天。被誉为“5XX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今日(7月22日)8时至11时在全国范围陆续登场,同日,华南师范大学体科院社区服务队携带夏日佳果探访北亭村老党员、老教师、五保户以表心意。为了响应本次大学生三下乡的“践行科学发展观,青春献北亭,服务新农村”主题,服务队特意带上夏日佳果探访北亭村的老党员和五保户人家。14点30分左右,服务队队员开始了探访的步伐。首先探访的.是行动不便的五保户人家,接下来是五位年纪都76岁的老党员以及老教师。亲手送上表达服务队心意的佳果后,通讯员开始了对老党员的访问。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到已经进行了三十年有余的改革开放,到去年的奥运,近几年大家都关注小康社会的水平问题……从老党员昨天的点滴到眼前的现状,如此的详谈,既让通讯员加深对历史的了解——由老一辈的口中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还有改革开放为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又让队员们认识到建国60周年以来,国家都在不断探索着复兴中华民族的道路。

我们暑期下乡服务队针对自己学院的专业特色, 7月23号于北亭村市场旁边举办了体质测量和“缤纷7月,放飞青春激情”主题晚会两大特色服务。惠民信息落到实处,三下乡服务名副其实。

晚上8点,服务队精心准备的 “缤纷7月,放飞青春激情”主题晚会拉开帷幕。结束早上体质测量活动后,服务队马上投入到主题晚会的会场布置工作。从下午3点多到晚上7点多,服务队不做任何休息的利用幕布、彩带、气球、彩绳等装饰到会场、8点正晚会正式开始。傍晚时分村民陆续进场,到晚会开始时已聚集两百多人,可见晚会吸引村里很多群众的眼光。晚会首先以歌曲《美丽心情》祝愿村民以后的日子都能拥有美好的心情,然后精彩的搏击操、运动走秀、魔术表演、动感啦啦操等精彩的节目陆续登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晚会期间的有奖问答环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最后,晚会以及这次到北亭村调研服务以《同一首歌》划上完美的句号。会后村民对节目的内容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对服务队的感谢还有对下次的下乡服务的期待。

随着体质测量和主题晚会的结束,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暑期下乡服务已经接近尾声。看着村民满意的笑脸,身上的汗水似乎也就有了他们的价值,特色服务,情动北亭!真切希望这次的服务能让多数村民得到帮助和快乐。

7月24号队员们一并来到北亭村委办公室,汇报下乡工作,听取了梁村长对我们活动的反馈和评价,并赠送了锦旗,感谢北亭村委的大力支持。

二各司其职,实践中成长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队伍在团委书记陈璐老师的指导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分工协作,与队员们一起在食堂同桌吃饭,一起开会,一起工作,并亲自带队参与各项工作。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去和村民沟通,以及怎样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相关的活动。在整个下乡过程中队员们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三、重视宣传,丰富手段,树立我院下乡服务队形象

本队实践活动虽是因原定下乡地点有甲流而临时调整在北亭村,但队员们并没有气馁。从与北亭村委商讨到修改活动内容只有一天的时间,活动得以成功离不开北亭村委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三下乡作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准备前期,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对宣传工作进行了分配。大家都各司其职,很好的完成了工作。为我们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宣传过程中大家都发挥了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各施绝活。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篇7

誚吴晶

档案服务工作主要是指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也可以称为“档案利用服务”, 是档案保管部门以所收藏的档案文化财富为依据,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 直接提供档案信息, 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一项业务活动。笔者单以社区档案为对象, 就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服务工作的内容扩展

传统社区档案服务工作同一般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一样, 以社区档案为依据, 通过提供档案原件、档案副本或复制品以及档案信息加工产品等途径, 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适用于没有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区, 并在当时的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作用的。在没有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服务方式以被动服务为主, 即当档案用户提出利用需求时, 社区档案管理部门才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 将社区档案提供给档案用户进行利用。二是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手段比较单一, 即大都是通过提供档案复制件等传统途径实现的, 而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较少。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的服务工作与传统社区档案的服务工作相比, 内容更加丰富, 范围有所扩大, 和谐社区建设对社区档案的利用需求也有所增加。具体来说:一是服务方式更加主动。社区档案的重要作用要求社区档案管理部门要利用现代技术, 提高社区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更加主动地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和数据保障。二是提供服务的途径更多样、更高效。由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对社区档案的利用率很高, 如果单靠传统的提供利用的方法将很难满足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 难以发挥社区档案的重要价值。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使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服务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这也是更好地发挥社区档案价值的有效手段。

二、服务工作的手段拓展

笔者认为,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应该借鉴传统社区档案服务工作模式和信息管理的方法,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使档案服务工作更加主动和有效, 保证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1.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技术。

在和谐社区建设的背景下, 社区档案利用工作与传统档案利用工作相比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这也是我们必须在利用工作中寻找更为快捷有效方法的原因。借鉴信息管理学中的信息检索技术, 可以通过制定检索工具, 如建立社区小型数据库等方式, 使档案服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得到

改善, 如缩短查找档案的时间、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等。当然这些技术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 而是需要逐步投入和完善的。现阶段可以先把这种信息化检索方式作为努力的方向, 而暂时采用本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承担的方法。如可以通过在网站上建立网上社区作为社区信息交流的平台, 或者可以建立社区博客, 将社区的主要信息分类放在网上, 提供给利用者使用。目前, 一些社区已开设了社区博客, 社区的城建、医疗、低保、就业、帮教等服务信息均在网络上发布, 居民们轻点鼠标便一目了然。这样, 初步实现了社区档案信息的信息化检索, 明显改善了社区档案的服务工作。

2. 建立社区数据库和信息平台。

和谐社区建设环境下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 首先应该针对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需要和社区居民的需求, 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起社区信息中心或社区数据库。这个信息中心中包括社区内所有人文、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数据。同时, 作为一个终端通过接口与社会上其他各种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立体信息网络, 更有效地为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和社区居民服务。例如:社区在进行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时, 可以使用计算机对所有失业人员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建立本社区失业人员信息数据库, 把失业人员档案中的信息输入数据库中, 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同时,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的修改、查询、输出等操作, 这也是适应失业人员档案动态性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此外, 还可以借助网络建立起一个信息平台, 用来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如可以在本社区网站上建立一个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栏目, 既可以发布岗位需求信息, 也可以提供现有劳动资源信息, 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再就业供求信息的交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再就业活动的效率, 也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成本。当然, 要在社区档案服务工作中全部实现这些信息化技术和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 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员和经济投入。因此, 社区档案管理部门应认清现阶段社区的实际情况, 探索具体的工作方法, 制定可行的工作目标, 努力做到既不给社区工作增加负担, 又能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

通过对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内容、方法的分析和研究, 笔者初步提出了一些对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探索。由于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 社区档案工作者要在今后不断地进行社区档案管理的探索, 使社区档案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更加同步、更有实效。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篇8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关于元旦的海报下一篇:经典爱情感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