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水资源作文(共11篇)
用好水资源作文 篇1
用好视频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师能把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视频资源具有强大的信息容量开阔学生视野,生动、形象和直观的画面感受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记。视频资源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极大的优化教学过程,还可以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何避免走马观花,用好视频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呢?我尝试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播放视频前先说明要求收集的主要信息,建立自主学习的目标意识。如在教学“鱼”这一课题时,使用了教学用光盘中的“动物的概述”这一段视频。观看前提醒学生注意收集下列信息:①举例说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②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类别③动
物有哪些不同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观看视频就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同时也促使不仅用眼观、耳听,也要用脑思考,全方位地参与自主学习。
2、观看视频后要反馈评价,强化效果意识。视频资源的应用常常是为教材内容教学服务的,教师容易忽视视频资源本身所呈现的丰富信息而导致“视”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将视频资源和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结合,拟出适宜的问题及时地检查甚至检测,坚持不懈就能强化学生通过视频资源收集信息的积极态度和能力的提高。
3、关注问题意识的培养。视频资源所传达的信息中常常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经验产生矛盾,诱发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如在教学“哺乳动物”一节在播放有关哺乳动物的视频时就有许多同学在下面嘀咕:蝙蝠会飞怎么是哺乳动物、鲸鱼在水中游泳也是哺乳动物吗等等,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学习慢一点、想象丰富的学生越容易生成一些奇特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大胆质疑,呈现问题。问题是自主思维的火花塞,能点燃、释放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实生活中电视、电影、录像、光盘等视频资源已经成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用好视频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这不仅是为了生物教学,更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用好水资源作文 篇2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从汉语拼音开始每一幅插图就是一个小故事, 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记住字母的字形和读音, 没有真正理解编者的意图, 只把插图当作记忆拼音字母的辅助教具, 忽略了插图的其他功能。
以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一课汉语拼音教学“ɑ o e”为例 (课本6~7 页) , 教学内容很简单:认识三个韵母, 能够读出三个韵母的四种声调。老师们往往机械地教学生反复写, 反复读。忽略了课文中那副精美的插图。这是一幅优美的乡村风景画, 有绿树青山、碧绿的小溪, 美丽的大公鸡、可爱的小鸭子, 漂亮的大白鹅, 唱歌的小女孩。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幅美丽的插图可谓是神来之笔,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刚开始孩子们肯定有些拘谨或是无从说起, 教师要多多鼓励哪怕是孩子们能说一句、三句、五句都应该值得称赞。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了下去, 一学期结束后, 孩子们不但能看图说话, 还能够用上“先……接着……最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提示词语来表达。而且可以编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童话小故事。
语文教学中有很强的情感教育, 利用插图展开想象, 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 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例如, 第三册《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 我借助连续的插图, 先演示课文插图, 提出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看图时, 学生思维活跃, 纷纷发言, 对图中的内容兴趣盎然。这时,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 想象他们的语言, 猜猜他们的心理。学生在刚才认真观察的基础上, 在我又一问题的引导下, 展开丰富的联想, 各抒己见, 我惊奇于他们奇妙的想象力, 让我也陶醉其间。
用好教材资源 篇3
一、立足教材资源,实现文本转化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的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适用范围,二是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为了突破重点,很多教师要求学生用各种符号画出相应句子,并交流汇报。这样教学,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读文本中的句子,离开了文本就难以有效交流。如果教师出示下列表格,指导学习其中一种玻璃后,再要求学生选取关键词语或者用自己的话对其他玻璃进行概括,学生就能借助表格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是做简单的“搬书工”。
[玻璃名称\&玻璃特点\&玻璃用途\&适用范围\&表达方法\&\&\&\&\&\&]
这样设计,实际上是将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转化成了非连续性文本。这样教学,学生不仅能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能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简洁、实用的特点,增强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练习,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设计作业时有意引入非连续性文本,不仅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与理解。
教学《詹天佑》(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后,为了检测学生对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这部分文字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依据文本画出开凿简图,并在图旁标明山岭名称、开凿方法、采用原因等。再比如,教材一般按照同一主题选编课文。学完一组课文后,编者经常会设计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练习。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表格,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连续性文本,完成非连续性文本类的表格填充。
这样教学,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让他们掌握了借助非连续性文本梳理知识、增强记忆的方法。
三、借助综合学习,提升运用能力
立足文本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并掌握学习方法,是基础训练,但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借助综合性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阅读与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走进信息世界》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的第一部分是“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活动建议一中,编者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概括能力自主阅读材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并比较阅读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教学中,教师先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材料中讲了哪些时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怎么传递的、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让你的汇报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最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准备材料并汇报。学生有的为每种信息的传递制作了卡片,卡片上注明了主要年代、主要特点、优缺点;有的制作了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除了上述信息外,还加上了图片;有的采用表格的形式,通过比较显示优劣。这样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第二部分“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中,要求选择话题进行调查并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对第一部分的提升,不仅要求学生提取信息,而且要求学以致用,写作非连续性文本。教师选取了“我校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近视眼研究”这个主题,要求学生针对四年级和五年级人数、近视状况、近视原因、近视性别、防止措施等内容收集资料;接着引导学生筛选资料——保留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剔除无关的资料,整合内容重复的资料,并将资料归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你看到同学视力下降趋于上升状态时,你想告诉大家什么?你觉得你有义务监督同学们的行为吗?当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时,你有好的方法让他远离游戏吗?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积极动手动脑,进一步筛选、阅读现有资料,并通过补充研究,获取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最后,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方式,写成了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值得强调的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和阅读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是基本相通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意识,并经常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训练等途径适时运用与指导,就能达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
用好网络资源 给力英语课堂论文 篇4
用好网络资源 给力英语课堂论文
■周向东
网络教育资源极其丰富,英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资源为教学服务,就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教学。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与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作为当代的英语教师,我们有必要树立教学资源开发意识,充分利用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浓、效率高的网络技术来服务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一、用好网络资源,实施趣味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能否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趣味教学是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强劲动力。网络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幽默滑稽的视频、搞怪的图片和夸张的声音等资源,合理地将它们运用于英语课堂,肯定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功效。一段关于愚人节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快乐开心中了解相关文化;一则短小的英文笑话,可以让一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一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天下趣事,可以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一张夸张搞怪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创意。
二、用好网络资源,创设情境课堂
成功的外语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为英语课堂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英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托网络搜集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如图片、声音、文字、视频、音乐等),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因为所选材料来自真实的生活,贴近学生,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语言背景知识,让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进入最佳状态,最终达到在自然的教学环境下自然运用语言的效果。比如,在讲授Table Manner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到网上搜集世界各地人们聚餐时的图片及相关的文化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学生定然易于接受,并会很自然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个拥有Good Table Manners的人。
三、用好网络资源,降低任务难度
新目标英语倡导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但面对一个个新的任务,学生时而捉襟见肘,时而束手无策,他们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或根本没有知识储备,导致了完成任务困难或根本不能完成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预习时主动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教师也将网络上的有用材料摆在学生面前,上课时资源共享,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现成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得心应手地成功完成任务,轻松学习英语。新目标英语中有大量要求学生谈论乐队、书籍、电影、歌手、歌曲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这些话题学生感兴趣,但许多学生对其了解有限,没有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完成任务难度大。而网络上的此类信息丰富全面,所以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将相关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任务难度,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完成任务。
四、用好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
恰当的网络资源运用会缩短学生解决任务的时间,这无疑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可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上的实物图片、动画视频等来辅助教学,其直观性可避免教师过多的讲解。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在网络上搜集相关动画,教学过程中播放动画,直观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表感觉、心情、人物外貌描绘的形容词时,教师也可利用真实的网络名星图片来辅导教学等。少了教师过多的解说,留给学生操练的时间增多,同样的45分钟,因为有了形象、直观、生动、真实的教学资源,远的变近了,虚的变实了,抽象的变具体了,僵化的.变生动了,单调的变有趣了。这样,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也会变强,课堂容量自然而然可以变得更大。
五、用好网络资源,深化思想教育
语言学科是渗透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英语教材本身并不缺乏真实性和思想性,但多数是语言层面的,感染力不强,难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网络资源却具有语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次外出学习听了一节阅读教学课,文章谈到盲人妈妈对儿子的爱,为了渗透思想教育,在课的结尾,授课教师播放了在网络上搜集的一些母亲及母亲全心全意照看孩子的照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张张皱纹满面的脸,一双双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再配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最后辅以文字:“A mother’slove never changes”。这样的思想教育让人感慨万千,为之动容。学生感动之余,会油然而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意、感激之情。又如在教学有关环境保护的单元时,教师可从网上搜集到大量关于人类陋习的图片,猎杀动物、乱扔垃圾,蚊蝇横飞的街道、污染严重的死水、早已灭绝的可爱动物、乱砍滥伐导致沙化的土地。一张张图片让学生瞠目结舌,愤怒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应该是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必然会在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中注意环保。这种方式,没有语言,没有说教,但似春雨,润物无声。这样的思想教育毫无疑问是深刻的有效的,也是成功的。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是网络盛行的世纪,丰富的优质网络资源等待着英语教师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好了它,英语课堂一定会活力无限,效率大增。
用好压岁钱四年级作文 篇5
大年三十,我和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那数钱的经历,让我难忘。
那天中午,我和家人吃团圆饭,吃的半饱之后,大家都没胃口,坐在椅子上休息,这时,姑姑说:“吃这么久,是不是该“数钱”?”我有点不好意思,姑姑拿起上衣,从兜里拿出一沓崭新的十元面值的人民币,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就像饿狼看到一块肉似的,顿时欣喜若狂,眼珠都快要蹦出来。然而,姑姑并没有直接告诉我是多少钱,让我自己数,我接过钱,心想:不就是数吗,不难。于是我开始数,数着数着,忽然听到马瑞哥哥说:“数错,就扣一半!”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凉一半,不过不能灰心,于是,我又重新开始数:一张、两张、五张、十张、十五张……数的时候,我的手不停地颤抖,生怕自己数错。终于数完,我说是六百,姑姑说不对,我心里想:完完!可姑姑又给我一次机会,我又开始数,这次爷爷来帮忙,我每数好一百就给爷爷,原来是五百,姑姑说对。耶!大功告成!我拿着那一沓钱,爱不释手,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
通过这件事,我感觉,虽然平时老嫌我烦的姑姑,她也是爱我的,长大,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用好压岁钱300字作文 篇6
我现在最重要的是,用好压岁钱,而且,我和我的同学想了一遍,这些压岁钱,一定要好好的使用。
我的压岁钱要用于几件大事上。第一,买好的东西上,二是买有用的东西上,而且还必须要得到妈妈爸爸的同意呢。
用好水资源作文 篇7
一、运用数字资源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最大需求
农村教学点学生少, 大多是老教师,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创新较少, 大多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 传统模式下的知识点和教学技能较好, 但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生情况, 禁锢了学生思维和潜能的开发启迪, 学生学习兴趣不积极。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恰好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使教学点教学焕发出新的面貌, 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给了我们春风化雨般的洗礼。 它丰富的案例资源, 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 它就像是许多优秀教师集体备课出来的优秀成果, 我们可以借鉴其精彩片段再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为我所用。 我们下载接收的资源里面有许多视频资源, 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 以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来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出自名家之手,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 有的语言朴实感人等都体现了文章的语言美。 我们能够将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与教材配套的习题、读本、同步作文等文章筛选打印, 办成黑板报、 手抄报, 让学生可以时时看到, 在脑海里提醒着自己要多看多听多想, 增进自己的语感能力, 体会语文实质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在生活中学习,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 以此来拓宽自己的知识, 教师成为学科的幕后策划, 多媒体成为学科的代言者, 学生成为学科的消费者, 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运用数字资源可以丰富学习资源,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 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 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通过多媒体的音效、画面, 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 使学生入境动情,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 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以《识字1》为例, 数字资源让小学低年级识字课堂充满趣味。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 上课之前, 教师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 让学生在动画的引导下, 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 着实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 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 使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 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见, 数字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 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恰当地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 “一张黑板, 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 发展思维。
三、运用数字资源能使学生感知过程, 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下的“教师教学”模式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 教学点教师只要对这个模式进行了学习探索, 恰当操作, 就能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跟我学”模式中, 有了城市师生和农村教学点师生的互动环节, 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环节, 设计恰当和城乡师生、生生、师师互动, 可以很好地提升农村师生的素养。 用它上课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了, 课堂结构也不再是 “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演示, 学生看;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
在上课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优课系统下, 自己用笔拖出文字图片来讲解, 这种强大的交互功能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及的,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很大的优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 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 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抽象变形象, 由微观变“宏观”, 既节约了教学时间, 又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例如,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 可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 将海底丰富的物产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 让学生们感知。 也可将瑰丽无比的海水演示出来, 让学生进行观看。 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 许多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同时,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为我们这些信息资源相对闭塞的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农村教学点师资匮乏, 硬软件设施相对薄弱。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寻求帮助, 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最优质的资源。
四、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练习形式多样化, 让知识得以有效及时地反馈矫正
由于低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 有些字比较难学, 如在教授《识字5》时, 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精美的图片, 又播放了舒缓放松的音乐, 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接着又展示了优美画面和声像材料, 并通过自读、 指名读、学生领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 反复诵读进行识字。 在最后的“复习巩固, 检测生字”环节中, 把“打地鼠”游戏引入了课堂, 真正发挥了数字资源的作用。
总之, 在实践与摸索中, 我深刻感觉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为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赢得了新的教育方法, 是教师的好助手, 是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 然而,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无定法。 因此, 我们要科学地结合该班的实际情况, 巧妙地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才能真正体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作用与价值。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课文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 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正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者相得益彰, 互为一体, 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将成倍增加,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优势, 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为阅读教学加速。
用好传统资源 搞活主题教育 篇8
一、用传统资源强基固本,夯实官兵认同之基
围绕主题教育四个专题进行辅导授课,用传统资源打牢新时期官兵的信念基础,把浓厚教育氛围、搭建教育平台、用好教育内容融合起来,不断增强官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是营造浓厚传统教育氛围。为激发官兵参与教育的热情,我们从团队实际出发,结合80后、90后官兵的特点,积极营造“学传统、用传统、扬传统”的浓厚氛围。在团队荣誉室、连队英模室设立辉煌历史、典型战例、英模人物、传统故事专栏,利用清明节和“双五”战备拉练等时机,组织开展“重走红旗渠之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引导官兵在参观见学中追忆感人瞬间,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的峥嵘岁月,进一步激发履行使命、献身国防的政治热情;广泛开展以“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看红色电影、游红色景点、写红色格言、创红色诗歌、发红色微博、树红色理想、做红色传人”为主题的“十个红”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官兵探寻“红色之旅”,真正让这些教育氛围成为打牢官兵理想信念基础的“基因”。
二是搭建传统教育平台。针对部分官兵对当前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形势缺乏清醒认识,对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知之不深,对新时期官兵的思想底数摸得不清等情况,注重用传统教育平台析事明理。采用理论骨干“小集中、讲短课、常灌输”的教学模式,先后邀请4名团首长、7名“王保成式”理论骨干、22名基层典型走向团“红色讲坛”,通过讲军史、团史、连史,深度强化广大官兵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针对官兵对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创新理论观点和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的实际,邀请驻地党校教授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官兵能够科学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
三是用好传统教育内容。调查中发现,部分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差,症结在于理论素养缺乏,我们坚持把用好传统教育内容作为基础环节,不断夯实官兵认知基础。以总政、军区编发的教育要点和教育提纲为基本教材,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层读本》、“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基本教育资料,组织官兵原原本本读原著、学理论;先后购买了一批“红色经典”图书和光碟,组织编写了《红旗渠精神教育教材》,收集了200个传统革命小故事,把红色故事印成小卡片,做成动漫片,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下发到每名官兵手中,引导官兵从传统精神中追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源头,让大家在触摸历史中感悟当代军人的价值追求,在解读经典中感受红色资源的无限魅力,让传统教育内容真正融入心灵、融进血脉。
二、用传统资源铸牢军魂,唱响履行使命之歌
借助丰厚优良传统资源,按照学好党史军史、注重文化熏陶、发挥驻地优势的方法,摸索打造出传统资源教育“三部曲”,矫正官兵的人生航向。
一是学好党史军史。教育中,我們注重发挥好党史军史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邀请军地专家深入解读苦难辉煌的中共革命史、系统讲解由弱到强的军队发展史;组织官兵原原本本读党史军史文献,将其中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提炼出来,汇集成册,制作成口袋书发到官兵手中,让官兵进一步了解我党我军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组织官兵网上浏览团史馆、师史馆、军史馆;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广泛开展“读党史、学党章、上党课、过党日、交党费”活动,举办党史军史知识竞赛,从党史军史教育中激励官兵弘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是注重文化熏陶。针对野外驻训的实际,充分利用好环境特点,让主题教育充满野战色彩。将核心价值观内容、军区“四个永远有”、师“三句话”和团队优良传统精神,制作成标语横幅、展板和宣传橱窗,悬挂在野外驻训营区、训练场等显要位置,因地制宜建立起英模荣誉室;在《外训快报》中设置深化主题教育的栏目,刊登营连开展主题教育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利用野战文化方舱,开通主题教育活动广播,巡回播放红色电影;全面展开“向我挑战”军营达人秀、“战神杯”篮球赛,把野外驻训场变成“凝固的教材,活现的课堂”。使官兵置身于浓郁的军营文化熏陶之中,形成了人人受教育、时时受激励、处处受感染的良好局面。
三是发挥驻地优势。盘活主题教育,在用好部队传统资源的基础上,融入地方人文元素,发挥好地方资源优势。参加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的“道德讲堂”、“文明讲堂”,组织身边爱岗敬业、爱军习武、无私奉献的典型走上讲台,深入群众,面向社会进行宣讲;组织官兵重走红旗渠之路、重温红旗渠故事,学习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参观刘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邀请《感动中国·2009十大人物》张荣锁同志作报告。让优良的驻地传统,成为部队主题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官兵奋发有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三、用传统资源深化主题,延伸培育践行之路
进一步用好传统资源,推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长效发展,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抓好工作落实,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
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深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用好传统资源这条主线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党委负总责、主官亲自抓,因势利导抓好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官兵主体作用,盘活外训驻地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运用文化活动载体,搞活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培育的实际效果。
二是抓住“两个发挥”,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在工作生活中,领导干部坚持学在前、用在前、实践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坚持领导干部模范带头,率先垂范。发挥军人荣誉激励作用。开展“践行之星”评选活动,及时挖掘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做到团有典型、营有标杆、连有标兵,及时总结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成长经历,通过上光荣榜、橱窗、灯箱和戴红花等传统激励方法,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是规范“三讲一评”,健全考核评估机制。严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建立“三讲一评”制度。讲党史,定期邀请安阳党校教授、优秀政治教员讲授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史相关知识;讲军史,收集革命小故事,下发军史读物,每周教育日学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做到专时专用;讲团史,利用新兵入伍、新排长参加工作等重要时机组织学习团队优良传统,潜移默化中培育热爱团队的奉献精神;综合考评,连每半月、营每月、团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史军史团史知识普考,团党委坚持把学习效果作为衡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并与干部调整使用、士官选改、评功评奖相挂钩。
用好文本资源 拓宽写作渠道 篇9
生:老师,我没有觉得教材的标题就特别好,相反倒很平常,有些标题甚至很糟糕。
师:你这个说法倒很新鲜,能举些例子吗?
生: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内容写得很感人,标题却很平庸。而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的标题,有些文不对题。
师:怎么文不对题了?难道文章不是在写藤野先生吗?
生:文章的确写了藤野先生,但前面5段根本没有谈及他,而是写“我”在仙台的生活。后面对藤野先生的叙事也不完整,很零散。所以《藤野先生》一文作者主要写的是“我”在仙台的生活,还有“我”思想转变的过程,因此这个标题文不对题。
师:《藤野先生》真的文不对题吗?其他同学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赵勇说得有道理。有一次我写作文《我的母亲》,开头几段没写母亲,反而写学校的生活,后面才开始写母亲,老师就说我的作文离题了。
生:我也认为文章不是以藤野先生为主,而是以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主。
师:那标题应该怎样改?
生:改成《我和藤野先生》
师:《藤野先生》的标题引来了这么多争议,首先要肯定赵勇这种不迷信教材的批判精神,其次他还能深入文本,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些都值得肯定。我认为你们对这个标题的看法挺有道理。事实上,并不是选入教材的文章每一处都妙不可言,今天我们不妨作个大胆的尝试:请从所学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好的标题,说明你的理由。或者找出你认为不恰当的标题,说说你认为可以怎么修改。
生:我喜欢《孤独之旅》,既揭示主题,又引发读者的想象。
师:你认为好的标题要紧扣主题。(板书:扣题紧)
生:我喜欢《变色龙》,运用比喻的手法,很贴切。(师板书:修辞)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我不喜欢,没新意,只是点明地点的转换,不像《爸爸的花儿落了》很有美感,而且有象征的意味。(师板书:象征)
……
师:这堂课我们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价,知道好的标题都有一些共性:采用修辞,紧扣主题,真情动人等,也发现一些标题很平常,不能吸引读者。从这一点看,你们今天的发现是很有价值的,不但发现了名家作品的精彩,也体会到经典有时候也有平庸的一面。把今天的发现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你可能会拟出更胜名家的标题。
这堂出现“意外”的作文拟题指导课给了我许多惊喜,也让我进一步思考作文教学对文本资源如何再利用的问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似乎是并行的线。我们对文本资源的利用较多地停留在对教材文章的改写、续写等方面,而且这类改写和续写往往因为缺少阅读教学必要的铺垫,大多并不是非常理想。我认为这种现状无疑是对文本资源的莫大浪费。如何使选文资源成为写作教学的再生点呢?这次教学片段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做法。
事实上教材的很多选文都可直接用来指导我们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指导作文的开头结尾,与其大谈什么凤头、豹尾这些抽象的技巧,还不如让学生评价教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学生知道这样的技巧并不能够明确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还需要将这类技巧在写作中不自觉地摸索,对不同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又有差异,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写作教学历来成效不高的原因之一吧。而让学生对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进行评价和修改,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意识地指导总结,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摸索的时间,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再者,以选文作为作文教学资源,反过来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深入。事实上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对每篇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等都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往往是侧重一个或几个点来突破选文,这样会使我们错过某些选文中有教学价值的点。而如果把一篇文章放在整个教材的某一系统中,例如所有的选文标题归为选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即标题系统。我们把这整个子系统在作文课上比较、审视,会使学生对标题系统不但有整体上的认识,也可使学生对文本的某一个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的文本资源,让阅读与写作在碰撞中擦出“美丽”的火花,拓宽学生写作渠道。
用好农远资源丰富数学课堂 篇10
一、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目前,所有公办学校都具有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有的学校开通了互联网,教学资源可谓非常丰富。这些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贴近教材,数学教学中的各种新授知识点、练习题、提高题、复习题都能找到。这些资源极大地拓宽了课堂知识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已经习惯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陈旧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形成了“在课堂上加入远程资源多媒体应用是累赘”的错误思想,使远程教育资源形同虚设,丧失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转变观念先行,加强学习紧随其后,这是农远工程真正在农村学校得到广泛使用、更好地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师要学习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方法,了解资源库和卫星IP资源中的资源,学习整合方式,将这些资源在教学中使用起来。学校要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给教师培训,要细致到从电脑的基本操作开始,不怕学不会就怕不去学。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们多观摩一些利用远程资源组织课堂的研究课、观摩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切实认识到在课堂上加入远程资源的好处,从内心产生一种向往感,使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使用远程资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们在学习操作电脑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远程资源加入课堂的方法,使教师们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地去学习教育资源的应用。一旦掌握了使用方法,那么在课堂上使用远程资源就不仅不再是累赘,而且还会成为一种享受。
二、精心准备,选择使用。
由于远程资源提供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在同一教学内容中找到多种可供选择的资源。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使用好农远资源的前提,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点的落实,教学难点的突破等。在课堂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落实,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定夺。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时,在传授对称的知识点时,其中有一个远程资源是展示斜拉索大桥、迪斯尼乐园等城市生活中实物来演示。但这在我们农村,笔者调查了一下,有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大桥、迪斯尼乐园,大多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体验,理解起来也相对抽象,于是笔者摒弃了这个资源,而是另外选择了一个远程资源,这个远程资源是用国旗、椅子、双杆等学生熟悉的物体进行知识的构建,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把握。另外,教师在进行备课的同时要进行单元备课,提前浏览资源,对完成这单元的教学目标要做到心里有数,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不然就会错过很多优质资源,也就不会最大程度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
三、遵循规律,科学运用
远程教育资源是一种教辅手段,教师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要遵循教育学规律,认真处理好讲授与使用资源的关系,我们不能当一个资源放映员,要成为资源应用的组织者、学生参与的引导者、师生合作的倡导者。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教授“函数”时,远程教育资源有关这一单元的课件有数十个,并且各个课件及视频都非常优秀,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们不能每节课都能用到它们,笔者只是精选了这单元其中的两个资源:一个是变量概念的PPT课件及FLASH课件,一个是一次函数的视频教学。特别是一次函数这一课时的视频资源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生活实例,这不仅节约笔者教学准备的时间,而且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视频教学中去,和电视中的学生一起来进入课堂、学习新知,从结果上来看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 渗透教研,总结提高。
交流总结是让农远资源有效融入到教师日常教学中去,使它真正的成为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良师益友的有效途径。
从学校层面上来讲,应该要多开展培训、多开展教学比赛和课题研究,在使用中不断探索。开展运用农远资源公开课、竞赛课、说课、教学设计等多种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渗透农远,让教师爱上农远,乐意使用农远。另外,还以学校为单位,用课题研究的方法最大限度促进教师参与到学习和研究中来,有计划地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工作方式,从而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在应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适时反馈,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多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学习效果如何、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由于教师们还没有做到对远程资源的应用得心应手,经验还很不足,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在课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理想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座谈会,谈谈各自在使用远程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交流一下,取长补短,并及時做好记录、总结,以便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尽量避短扬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种质资源库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 篇11
5月1日“禁白令”大限将至,是否意味着今后的面粉只有放心,不见“卖相”?有没有一种既健康又有效的方式让不添加“增白剂”的面粉也能讨得消费者的青睐呢?
“从地里收上来的小麦,不论原始白度如何,经过去皮、研磨、加工等一系列生产流程后,都在悄悄地变黑变暗,其结果就是做出的面包、馒头等面食卖相不好。”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蔡士宾3年前发现,面粉发黑是由小麦某一套基因控制的。于是,他通过引进国外具有不易变黑基因的小麦种质资源,目前已成功培育出五六种“不变黑”的小麦品系,并有望在两三年内被端上市民的餐桌。
农业创新少了“它”不行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圣殿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而它的背后是英国“基尤(KEW)千年”种子银行。自设立以来,这个特殊的银行已经收集并储存了世界上10%的植物种子。
专家介绍说,其实“种子银行”的科学名称是种质资源库。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生物种质资源争夺已成为21世纪的竞争热点之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自己的“种子银行”,并严格禁止种质资源出口。可以说,谁占有种质资源,谁就占有育种的主动权;谁掌握了新品种,谁就掌握了市场。
目前,在我国也有很多这样的“种子银行”。在4月9日召开的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库(圃)工作总结会上记者了解到,上至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下到相关省市及科研单位的中期库,都在为收集、研究和利用种质资源付出巨大努力。
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为例,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新建或改扩建省级专业种质资源库(圃)23个,收集保存各类种质资源43559份,涵盖71个物种;还构建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共享服务系统,点击鼠标就能迅速查找所需的种质资源;3年多来,育种单位利用这里的种质资源,选育出动植物新品种21个,推广种植5000多万亩,带动水产养殖2万多亩,帮助农民增收2亿多元。
曾经在我国水稻种植区一度盛行的条纹叶枯病,几乎已成为水稻“杀手”,2004年江苏发病率达80%,最严重的田块甚至颗粒无收。江苏的水稻育种专家通过引入带有抗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成功培育出抗病新品种,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果说育种专家是‘巧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米’,没有种质资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蔡士宾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地方种质资源库运行状况堪忧
“过去,我们的种质资源不是存放在石灰缸中,就是寄放在肉联厂的冷库里。”提起过去如何搞种质资源研究,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常有宏感慨万千。
2009年,在江苏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江苏总算有了自己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并在省农科院新建了一座能让种子“保鲜”20年的中期库。即便这样,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仍然困难重重。
该平台办公室主任王才林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种质库每年运行所需的水电费就要20万,加上人员工资则更可观;种质库在20年内要完成一次全面更新,目前库里共有4万多份种质资源,平均每年要更新2000份,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且,开展种质资源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周期长、出成果难、收入低,很难吸引到专门人才。
王才林认为,我国地大物博,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如果不加大投入,收集保护种质资源的进度可能赶不上物种消失的速度。
中国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教授2007年在甘肃调研时发现,当地以前有500多个地方小杂粮品种,现在市场上已经难觅踪迹。它们是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农民将野生品种驯化而来,如今却无声无息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专家均认为,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尽管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蔡士宾从事种质资源研究已经多年,据他了解,国家对此项工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2个专项:一是农业部设立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专项;二是科技部设立的农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计划。这2个专项的经费虽有几千万,但面对庞大的物种群,平均分配一下,实在少得可怜。
与国家种质库“为子孙后代保存种质”的功能相比,省级种质库主要面向应用,为当前品种选育创新服务。因此蔡士宾建议,在国家种质库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该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发展地方库,比如建立华东、西南、东北等大区域性的种质资源平台,并形成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各地重复建设。
种子银行光建不用也不行
就像银行有存必有贷,对于种质资源,建库收集保存,仅仅是迈出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利用起来。
“很多种质资源都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就是培育中间亲本。”蔡士宾所做的工作就是研究一些种质的特性,培育出中间亲本,使其能够直接被应用到育种工作中。上世纪90年代,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他创造的中间亲本,培育出长江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抗小麦白粉病的新品种“扬麦13”。
而从事水稻研究多年的王才林,与其他科研人员一道利用种质资源创新花了10年时间攻克条纹叶枯病。眼下,他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水稻病害:黑条矮缩病。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抗病的种质资源,只能依靠农药防治,但是想到还有庞大的种质资源库,他就不愿放弃努力。
我国种质资源繁多,品种创新前景很好,但现实也很残酷。
与王才林、蔡士宾同样关注中国庞大物种资源的还有许多外国同行。
据王才林介绍,10多年前日本为了引进中国抗稻瘟病水稻种质,盯上了我国云南丰富的水稻资源。为了避开政府间的“种质资源出口禁令”,日方不惜斥数千万日元,假借合作研究之名,通过合作选育出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带回日本,“悄悄地”将大量抗稻瘟病基因资源引回了日本。
同样,在球根花卉领域,我国有各类球根花卉资源6万多份。国外育种机构已经并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研究、占有我国的种质资源,通过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专利新品种,然后源源不断地推销到中国市场,仅2006年我国球根花卉种球年进口量已超过2亿粒。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重种质资源拥有、轻种质资源利用,以至于面临手捧着丰富的种质资源的“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局面。由此带来的我国部分农业新品种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专家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创新着手。在不断加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加快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性状进行鉴定,加强对其利用价值的研究,建立完善种质资源信息库,形成共享合作机制,通过遴选优良种质资源直接开发利用和利用种质资源开展品种创新两条途径,不但能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而且还履行了保护国家宝贵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国家生物资源安全的社会责任。
【用好水资源作文】推荐阅读:
水资源话题作文10-05
循环利用水资源的作文08-03
珍惜水资源的话题作文09-08
要珍惜水资源中考作文11-18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英语作文08-09
高三保护水资源的英语作文11-03
节约水资源研究报告作文11-29
说明文作文:保护爱护水资源07-02
世界水日作文800字:保护水资源11-10
节约水资源优秀作文1200字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