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要把发言权还给学生(通用4篇)
新课程改革下要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篇1
“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
倪洋军
2014年11月24日14: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准确把控,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形成了诸多新常态。与此同时,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的通过,党风政风亦呈现出风清气正的新常态。在政通人和、发展有序的“新常态”下,我们丝毫不能沾沾自喜,相反,必须要有新的更大作为。
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发展永无止境,作风建设更是永远在路上。我们的确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力量、中国声音、中国责任、中国梦想,但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既要看到我们所创造和遇到的各种历史机遇,更要积极应对更为复杂的风险挑战。要乘胜追击、乘势而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始终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并且要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毅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落地生根。既要有打“攻坚战”的本领,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毅力,绝不能有松劲情绪和“过关”思想,更不能“曲终人散”,要一着不让、一抓到底,积小胜为大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前进的道路上、历史的进程中,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作风建设、法治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出现的“新常态”,要想能够成为永久的“常态”,必须敢于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矛盾、困难、问题,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坚决向一切固有的利益藩篱宣战,坚决向一切的艰难险阻挑战,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进“常态”不收兵。要有统筹施策的能力。经济发展、作风建设、社会管理、历史进步,向来不是孤立而行、独立而为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和系统,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入改作风转作风,必须一环接着一环,一步紧着一步,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对症施治,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或者说一手硬一手软,不能统筹、不会综合,那样不仅不能使“新常态”真正变成永久的常态,甚至还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各级各地各部门,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一亩三分地”,不搞本位主义、保护主义,必须坚持上下互动、左右联动,齐心合力、齐抓共管。
要有扩大成果的魄力。改革发展稳定,是渐进式的过程。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形成的“新常态”,必须不断被扩大、不断被放大,才能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将“新常态”作为新的起点,将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扩大化,绝不能固步自封,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求扩大。对于已经形成的相关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理论成果,要坚决地执行、全面地落实,并在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持续持久发展。在提倡和鼓励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对于个别领域、少数地区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做好面上推广工作,扩大区域发展、领域工作成果的覆盖面、辐射面,从而收获更大的改革和发展红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必须靠各级党员干部切实将责任扛起来,将工作做起来,用实际行动和务实作为迎接新的更加严格的“考试”,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更为满意的答卷。
新课程改革下要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篇2
当前改革强军纵深挺进、作战准备深入迈进、作风建设持续推进,面对改革强军这场攻坚战,尽快适应新体制、有效履行新职能、自觉担当新使命,靠什么?习主席一语中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就是要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当好改革强军的忠诚践行者、引领先行者、锐意进取者和模范执行者。历史的发展,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紧要的几步,往往改变历史的进程。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历史当口。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领我军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人民军队正经历着一次整体性革命性的转型重塑,朝着努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前行。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以来,短短4个多月时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强军进入“新体制时间”,一幅在新体制下集合再出发的强军图景,正以恢弘磅礴之势铺展开来。
风卷红旗过大关。新体制的建立运行,标定了我军建设的时代方位,凸显了改革强军的阶段性特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适应新体制、加快实现新发展,这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党和人民之重托、强国强军之重任、全军将士之重责,这是全新的起点、全新的要求、全新的征程。
我们在书写历史,历史也在记录我们……
(一)大变革带来大挑战,大挑战需要大担当。
领导指挥体制之变是核心之变,是这轮改革的“开场大戏”“重头好戏”。戏台搭起来了,大戏怎样唱出彩?龙头舞起来了,龙身如何跟着摆?能否尽快适应新体制、有效履行新职能、自觉担当新使命,考验着当代革命军人的忠诚、担当和勇气。
——这是自觉向党看齐的政治责任。
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是思想上的挑战,是工作上的考验,但归根结底是政治上的要求。习主席把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作为一手重棋来谋篇布局,是对深化改革大棋局的运筹帷幄,是对强军大战略的深谋远虑,彰显出对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考量,对按照能打胜仗要求建军治军的历史担当,对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深邃思考。面对新体制,能不能尽快适应、抓紧进入角色,关乎国家和军队前途命运,体现的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事关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心意图的有效贯彻落实,是现阶段最现实最直接的政治考验。在这个时候,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上来,决不能在适应新体制上畏首畏尾、等待观望。如果缺乏全身心投入的良好精神状态,那就不是真看齐,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这是确保有效履行使命的历史担当。
仗怎么打,军队就怎么建,改革就往哪里改。新体制是着眼能打胜仗要求建起来的,适应新体制直接关乎有效履行我军职能使命。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军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取决于新体制能不能发挥最大效能。对新体制研究得越透、适应得越快、执行得越好,就越能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为有效履行使命提供坚强力量支撑。反之,如果不能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头来认识把握新体制,如果不能像研究打仗一样研究新体制甚至“盲人骑瞎马”,如果不能尽快走出新体制“磨合期”、缩短“适应期”,就会耽误、迟滞战斗力的生成提高,就难以担负起军队的职责使命,一旦有事就可能付出惨痛代价。
——这是推动改革全面落地的关键之举。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其他各项改革的“龙头”和牵引。这轮改革从解决“脖子”以上问题入手,抓住领导指挥体制重点突破,为整个改革奠定了体制基础,为后续改革开辟了前进道路。“落一子而全盘活”。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这一“重子”,能不能落得实、走得好,关键要看能不能适应好执行好新体制,使军队建设各要素耦合对接、相互促进,进而实现整个军事体系的革新重塑。起跑至关重要,不能尽快跟上创新发展的步伐,新体制的活力就难以激发、优势就难以彰显,改革就会成为“半截子”工程。可以说,适应新体制决不仅仅是改个名称、换个臂章的简单小事,而是事关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改革成效充分释放的强军大事,决定着整个改革的成败。
——这是充满挑战考验的紧迫任务。
适应新体制,既要转“身子”,又要换“脑子”;既要解决原有矛盾问题,又要解决新的矛盾问题,挑战考验是全方位的。在思想观念上,如果还停留在旧体制的视域下,按老套路想问题、办事情,就只能是喊着新号子走着老路子。在对待利益上,如果只强调自己的“特殊理由”,放不下部门和单位利益,就会成为改革的绊脚石。在能力素质上,如果适应不了新体制新职能要求,就难以登上改革强军的“新航船”。在作风风气上,如果不能从初始即严、务打赢之实,就会使新体制的功效大打折扣。在合编合力上,如果“身合”而不能“心合”,“形联”而不能“神联”,就不能尽快形成战斗力……这一个个“如果”就像新旧体制转换中的一道道“坎”,迈不过去就会影响改革的推进和成效,再好的设计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改革征途多艰险,改革关头勇者胜。破旧立新难免会有阵痛,但这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催生希望的阵痛。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就是要按照“四铁”要求义无反顾、勇敢冲锋。
(二)“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
新体制发轫于先进思想理念,受力于先进思想理念,完善于先进思想理念。投身体制变革的洪流,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来一场解放思想、清理思想的头脑风暴,以观念转变适应体制转轨,以理念之新迎接体制之新。
体制之新,新在强固军魂上。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总部机关由“领导机关”变成“办事机关”,军委真正立于“三军”之上,更好地实现了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适应这种体制,就要牢固树立军委集中统一领导的观念,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改变过去有些机关特别是高级机关各把一口、政出多门的思路模式。
体制之新,新在聚力打仗上。改革后,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职能相对分离,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得到优化,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得到加强,“赘肉”减掉了,“筋骨”强壮了,能打胜仗的“铁腿钢拳”更加硬实有力。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打仗是根本职能、打赢是最大职责”的观念,把军队基本状态转到备战打仗上来,把忘战懈怠、骄娇二气的思想积弊清理掉。
体制之新,新在联合制胜上。新体制健全了军委、战区两级联合指挥机构,军委作战指挥功能得到实质性加强,五个战区专司联合作战指挥,有利于诸军兵种力量更好地统起来、联起来、用起来。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观念,树立信息主导、体系建设思想,改变大陆军、单一军种作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
体制之新,新在精简高效上。这轮改革坚持“瘦身”“强身”相统一,大幅裁减军队员额,减少领导指挥层次,优化军种比例、官兵比例、新旧装备部队比例,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现代管理和质量效能理念,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改变分散投入、粗放经营的低效状态。
体制之新,新在依法治权上。新体制抓住治权这个关键,强化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推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构建起严密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分内之责必须为、界外之权不可为的意识,依法规范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改变用权任性、行事随意的习惯做法。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息,思想的革命永远在路上。置身我军建设深刻转型发展的历史拐点,必须牢固确立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为军队的现代化转型重塑标定新方向、规划新路径、提供新引擎。
新体制是创新的产物,也是创新的平台,适应新体制尤为需要创新驱动。当前,改革刚刚迈出第一步,创新必须紧紧跟上。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优化力量规模结构、调整改革政策制度,啃下这一个个“硬骨头”,都需要向创新要思路要出路,用变革的办法解决变革中的问题,大力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二次创新”。要牢固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军队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三)转为变之体,变为转之魂。
这是一次挥别昨日的华丽转身,更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艰难转型。但越难越要转,再难也要转,必须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这是改革提出的强制性要求。
——找准自身定位,加紧转变职能。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的一句传世箴言,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出发原点。在实现“三个转变”中,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应当首先找准自身职能定位,认清在军队建设大棋盘中的方位,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认清肩头的主责主业是什么,解决好心思精力“往哪儿用”的问题;认清与左邻右舍的职责边界,解决好“该干啥、不该干啥”的问题。
对军委机关来说,就是要找准“参谋”“执行”“服务”的定位,丢掉“领导范”,当好“办事员”,搞好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讲政治、谋打赢、搞服务、做表率,建设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军委机关。
对战区来说,就是要找准“主战”的定位,以专司主营打仗为第一要务,紧盯作战任务、紧盯敌情对手、紧盯未来战场,强化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提振主战信心、练就主战本领、立好主战样子,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对军种来说,就是要找准“主建”的定位,从建用一体运行模式转变过来,以主要精力抓好部队建设管理,逐步按照各自发展战略要求加强全面建设,抓建为战,以建促战,不断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从军委机关到全军部队,都要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大格局中找准各自职能定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齐心合力助推改革、聚力打赢的良好局面。
——盯住突出问题,彻底转变作风。
新体制下,官兵对改进作风最期盼也最关注。特别是改革后领导层级和部门有所增多,上级机关“千条线”都要穿过基层部队“一根针”,如果跳不出老思维老办法的窠臼,就可能“因多而乱”“因多而散”“因多而慢”,就会让改革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务必抓住这轮改革契机,下决心、下气力改进会风文风,从体制机制上对不良作风来一次“格式化”。
治“虚”求“实”。适应新体制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把工作指导思想搞端正,把说的与做的、对上与对下、当前与长远一致起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现象,增强工作贯彻力执行力,多做实实在在管用的事,少用忙忙碌碌收效甚微的功,不干辛辛苦苦不打粮食的活。
去“粗”取“精”。改变旧体制下那些作决策凭经验、靠感觉,抓工作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等不良做法,强化层次领导、分类指导,坚持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多搞“喷灌”“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
删“繁”就“简”。做好“加减法”,充分考虑体制调整后领导机关精力、部队承受能力,破除繁琐哲学、热衷做表面文章等陋习,既考虑干什么有利于战斗力建设,又考虑不干什么有利于战斗力建设,优化决策流程,简化内部运转,提高办事效率,甩掉包袱轻装前行。
戒“松”从“严”。增强权力相互制约监督的意识,筹划部署和检验评估工作要有接受监督检查的准备,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喝彩的误区,强化行政自律,减少权力随意,既不超越权限,也不推诿责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应为则为、当止则止。
徙木之诺,立信为本。铲除作风之弊,官兵相不相信,很关键的是看能不能根治“五多”。每一级、每个部门都要自我检视检查,痛下决心,施以重拳,切实在纠治“五多”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展示新体制的新成效新面貌。
——跳出固有套路,着力转变工作方式。
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工作方式创新再造的过程。尤其是对领导机关来说,职能转变了、机构压缩了、人员精简了、要求提高了,这倒逼各级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冒尖,释放创新潜力、激发创造活力,打破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实现各项工作的反应灵敏、高效运转。
把准特点是前提。既坚持眼睛向内,搞清自身运转的工作流程、内在机理、特殊要求等;又注重打开视野,全面了解其他部门和单位新的变化,把整个工作关系、工作体系的新特点新规律掌握住,把对上对下、左右协调关系的要素程序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依法办事是根本。变革的本质是变法,改革最终要靠法治定型致远。要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按照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的推进策略,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及时做好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缩短新法旧法之间的“过渡期”,确保各项建设和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完善机制是保障。机制围绕体制转,机制建设跟不上或错位了,必然影响体制改革成效,甚至可能打乱仗。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任务和工作实际,抓紧建立健全工作决策论证、部署实施、督导调控、检查评估、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运行机制,确保新体制有序高效运转。
以上率下是关键。实现“三个转变”,领导把着“方向盘”。各级领导机关要从我做起、从自身转起,军委机关要带头动起来,在出台法规、制发文电、召开会议、组织活动、下部队调研等方面,探索完善新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给自身“减负”“清障”,为部队树好导向。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合力、同向而行,每名官兵都要以“主人翁”“先行者”“突击手”的姿态投身其中,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实现转变。
(四)改革的雁阵已经形成,振翅前行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挺进这场攻坚战,面对从眼界视野、观念理念到工作方式、运行模式的全新考验,每一名革命军人都要以创造历史的神圣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尽快适应新体制、有效履行新职能、自觉担当新使命,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坚决听党指挥、对党忠诚。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新体制面前,要深刻把握我军建设“五统四性”的政治意蕴,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坚决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军委决策部署看齐,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无论体制怎么变,强军之魂不能变。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使之真正落实到指挥链、建设链、管理链、监督链,落实到各级组织、各个环节,落实到一兵一卒,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依令而止,这是铁的纪律。要以坚强的党性觉悟和政治品格,坚决维护改革决策部署的严肃性权威性,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雷厉风行、不折不扣落实改革举措,防止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自由主义。
——矢志练兵打仗、备战打赢。
磨砺胜战刀锋,方能不辱使命。改革强军的根本指向是能打胜仗。新体制下虽然职能有所调整、角色有所变化,但军队打仗的根本职能没有变,军人谋打赢的最大职责没有变。要更加自觉坚定地抓备战、谋打赢,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扎实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持续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确保一旦有事能够上得去、打得赢。
谋打赢,先要做明天战场的明白人。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大兴学习战争、研究战争之风,主动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深化作战问题研究,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探索创新战法训法,把自己锻造成驰骋未来疆场的打赢尖兵。
——勇于担当任事、开拓创新。
“大事难事看担当”。要强化干好第一任、跑好第一棒的事业追求,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抓紧快干,高标准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军建设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新体制下开拓创新就是一种担当。面对补上军事斗争准备短板、突破武器装备发展瓶颈、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等艰巨繁重任务,不能遇到矛盾问题就绕着走,也不能消极应付、上推下卸。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和创新的起跳点,大力激发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强化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人人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让创新创造在军营蔚然成风。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担当精神还体现在正确面对利益关系调整、勇于冲破利益藩篱上。要处理好小我与大我、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客观看得失、辩证看进退、平和看去留,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坚持求真务实、崇严尚实。
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和特有优势。面对改革大考,要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以过硬的“考风”考出好样子,考出好成绩。
要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到推进改革全过程,落实到搞建设、抓准备的方方面面,坚决认真、不打折扣地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把各项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落,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改革就是要向不良风气开刀。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成果,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流毒影响,实现部队作风根本好转,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五)贞百虑于一致,驱万途于同归。
变革重塑的时代,更加需要思想的凝聚、精神的支撑。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的成功实践表明:思想上的交流交锋交融,能够很好地解放思想、清理思想、统一思想。要深入开展改革强军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不断凝聚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的意志力量。
——强化理论武装,掌握思想武器。
理论就是方向,理论蕴含力量。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引领改革、推动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强化理论武装,必须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在强根固本、掌握体系、领悟要义、看齐运用上下功夫,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切实增进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要紧密联系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下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心意图,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打牢推进改革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党性锤炼、政治要求与实践要求统一起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广泛开展讨论,凝聚思想共识。
驱散思想迷雾,才能更好前行。要围绕“体制改革为什么、职能使命是什么、履职尽责干什么”深入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官兵站在新的思想高度看待改革强军,激发立足本职加快实现转变的内在动力。
要突出讨论的着力重点,准确把握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决心意图,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把握新体制运行的新特点,把握新体制下履职尽责的新要求,着力深化思想认识、更新思维理念、理清职能任务、拿出思路举措。
积弊不除,新规难立。要紧贴改革任务和岗位职责,深入查找解决政治信念、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作风形象、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真正把问题找出来、分析透、解决好。
——加强研究攻关,破解现实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的导向。要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在研究新体制、适应新体制中发现解决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师”,以问题为“梯”,在解决问题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没有重点就没有效益。要扭住那些事关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加强研究探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梳理“管总”怎么管、“主战”怎么战、“主建”怎么建,理顺领导关系、指挥关系、保障关系,理清工作界面、工作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级党委机关要开展专题学习、课题研究、对策研讨,善于察形见势、研机析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措施办法。部队领导、院校专家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集智攻关,从繁杂问题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必然性,拿出实在管用的研究成果。
——注重实践引导,推动建设发展。
坐而论,更要起而行。要突出大讨论的实践性要求,边讨论、边探索、边实践,引导官兵把大讨论焕发的政治热情和形成的认识成果,转化为看齐中央、维护权威、听从指挥的政治自觉,转化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使命责任,转化为执行新体制、履行新职能的思路举措,转化为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转化为在新起点上干事创业的工作标准。
投身改革强军,最现实的平台是本职岗位,最有效的途径是履职尽责。要广泛开展“坚定改革强军意志、投身改革强军实践”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新起点新风貌”岗位竞赛、“点赞改革强军先锋”故事会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学习改革强军先进典型,激励官兵在改革强军实践中书写精彩军旅人生。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我们这一代军人有幸见证并亲历这场伟大历史性变革,既是时代的馈赠,也是时代的重托。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努力在新起点上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我们正在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改革强军“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讨论发言
当前改革强军纵深挺进、作战准备深入迈进、作风建设持续推进,面对改革强军这场攻坚战,尽快适应新体制、有效履行新职能、自觉担当新使命,靠什么?习主席一语中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就是要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当好改革强军的忠诚践行者、引领先行者、锐意进取者和模范执行者。
强化理论武装,掌握思想武器。
理论就是方向,理论蕴含力量。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引领改革、推动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强化理论武装,必须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在强根固本、掌握体系、领悟要义、看齐运用上下功夫,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切实增进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要紧密联系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下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心意图,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打牢推进改革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党性锤炼、政治要求与实践要求统一起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广泛开展讨论,凝聚思想共识。
驱散思想迷雾,才能更好前行。要围绕“体制改革为什么、职能使命是什么、履职尽责干什么”深入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官兵站在新的思想高度看待改革强军,激发立足本职加快实现转变的内在动力。
要突出讨论的着力重点,准确把握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决心意图,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把握新体制运行的新特点,把握新体制下履职尽责的新要求,着力深化思想认识、更新思维理念、理清职能任务、拿出思路举措。
积弊不除,新规难立。要紧贴改革任务和岗位职责,深入查找解决政治信念、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作风形象、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真正把问题找出来、分析透、解决好。
加强研究攻关,破解现实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的导向。要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在研究新体制、适应新体制中发现解决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师”,以问题为“梯”,在解决问题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没有重点就没有效益。要扭住那些事关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加强研究探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梳理“管总”怎么管、“主战”怎么战、“主建”怎么建,理顺领导关系、指挥关系、保障关系,理清工作界面、工作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级党委机关要开展专题学习、课题研究、对策研讨,善于察形见势、研机析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措施办法。部队领导、院校专家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集智攻关,从繁杂问题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必然性,拿出实在管用的研究成果。
注重实践引导,推动建设发展。
坐而论,更要起而行。要突出大讨论的实践性要求,边讨论、边探索、边实践,引导官兵把大讨论焕发的政治热情和形成的认识成果,转化为看齐中央、维护权威、听从指挥的政治自觉,转化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使命责任,转化为执行新体制、履行新职能的思路举措,转化为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转化为在新起点上干事创业的工作标准。
投身改革强军,最现实的平台是本职岗位,最有效的途径是履职尽责。要广泛开展“坚定改革强军意志、投身改革强军实践”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新起点新风貌”岗位竞赛、“点赞改革强军先锋”故事会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学习改革强军先进典型,激励官兵在改革强军实践中书写精彩军旅人生。
改革强军“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讨论发言(2)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精彩之处甚多。作为在报告里首次出现的新词汇,“工匠精神”无疑让众多与会代表耳目一新。这个略带古朴色彩的词语与“新经济”“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道成为被热议对象。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传递了对所做事情须有近乎强迫的专注、坚持、精准、务实等精神和态度。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工匠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对待工作的优秀品质和最大魅力。事实上,倡导“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催生一批技术过硬、追求卓越的工人,使他们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基础,而且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
改革强军同样呼唤“工匠精神”。囿于惯性思维,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存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攻关创新不重数据支撑和实战检验,搞概略化瞄准、粗放式设计,缺乏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特别是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各项制度机制正在建立完善,有些工作还存在贯彻执行不精准、不到位的现象,甚至因粗枝大叶、马虎草率出现差错漏误等问题。越是深化改革越需涉水攻坚,越是攻坚克难越需弘扬“工匠精神”,耐心专注、严谨细致,锲而不舍、追求极致,助推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和部队转型发展。
用“工匠精神”提升热情。《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在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往往就是对事业爱得最深的人。在军爱军、在军护军,是一名军人的基本素质。面对改革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军人就是要保持激情满格、状态满弓,对党的事业、军队的事业时刻保持足够的忠诚热爱。惟其如此,才能突破思想禁锢、利益藩篱,实现体系重塑、自我革命。用“工匠精神”安心本职。好的工匠就是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追求极致,不断超越自我。改革强军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能参与、投身改革这场时代大考,既是我们的幸运,更是我们的责任。面对改革时代大考,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落实比口号更实在。每一名军人都应努力做到凝神聚力干好本职,切实履行好职能使命,维护好正常秩序,真正把“改革听党的,工作看我的”落到实处,切实把本职岗位核心能力认准搞清,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把本职干明白、干精彩。
用“工匠精神”打造。“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劳作过程中匠心独具、浑然忘我、享受过程、追求极致,力求用最好的制造手段创造出最卓越的产品的精神理念。军队改革当前,每名军人都应该像工匠一样,坚定踏实、注意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把本职工作当成工艺品一样去精雕细琢。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自信,真正在本职岗位上干出精彩、创造。
一个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改革强军需要“工匠”精神,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要紧紧围绕强军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不“散光”、不“走神”,以落细落小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改革大考中干出一流成绩、交出合格答卷。
改革强军“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讨论发言(3)
目前服务局刚刚完成转隶移交,一切工作都是在新的体制下运行,在部队里面个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必须紧跟体制要求,认清职能任务,赋予使命方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自身定位,加紧转变职能。
在实现“三个转变”中,首先找准自身职能定位,认清在军队建设大棋盘中的方位,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认清肩头的主责主业是什么,解决好心思精力“往哪儿用”的问题;认清与左邻右舍的职责边界,解决好“该干啥、不该干啥”的问题。
对于营房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找准“保障”的定位,从“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被动运行模式转变过来,以“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开展工作,紧跟总局标准化保障的步伐,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路子,以保障对象需求为牵引,以规章制度为准绳,以管理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营房保障工作。
二、盯住突出问题,彻底转变作风。
治“虚”求“实”。适应新体制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把工作指导思想搞端正,把说的与做的、对上与对下、当前与长远一致起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现象,增强工作贯彻力执行力。
去“粗”取“精”。改变旧体制下那些作决策凭经验、靠感觉,抓工作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等不良做法,强化层次领导、分类指导,坚持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多搞“喷灌”“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
增强权力相互制约监督的意识,筹划部署和检验评估工作要有接受监督检查的准备,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喝彩的误区,强化行政自律,减少权力随意,既不超越权限,也不推诿责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应为则为、当止则止。
三、跳出固有套路,着力转变工作方式。
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工作方式创新再造的过程。打破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实现各项工作的反应灵敏、高效运转。
依法办事是根本。变革的本质是变法,改革最终要靠法治定型致远。要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按照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的推进策略,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及时做好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缩短新法旧法之间的“过渡期”,确保各项建设和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完善机制是保障。机制围绕体制转,机制建设跟不上或错位了,必然影响体制改革成效,甚至可能打乱仗。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任务和工作实际,抓紧建立健全工作决策论证、部署实施、督导调控、检查评估、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运行机制,确保新体制有序高效运转。
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合力、同向而行,每名官兵都要以“主人翁”“先行者”“突击手”的姿态投身其中,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实现转变。
改革强军“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讨论发言(4)
历史的发展,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紧要的几步,往往改变历史的进程。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历史当口。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领我军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人民军队正经历着一次整体性革命性的转型重塑,朝着努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前行。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以来,短短4个多月时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强军进入“新体制时间”,一幅在新体制下集合再出发的强军图景,正以恢弘磅礴之势铺展开来。
风卷红旗过大关。新体制的建立运行,标定了我军建设的时代方位,凸显了改革强军的阶段性特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适应新体制、加快实现新发展,这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党和人民之重托、强国强军之重任、全军将士之重责,这是全新的起点、全新的要求、全新的征程。
我们在书写历史,历史也在记录我们……
(一)大变革带来大挑战,大挑战需要大担当。领导指挥体制之变是核心之变,是这轮改革的“开场大戏”“重头好戏”。戏台搭起来了,大戏怎样唱出彩?龙头舞起来了,龙身如何跟着摆?能否尽快适应新体制、有效履行新职能、自觉担当新使命,考验着当代革命军人的忠诚、担当和勇气。
——这是自觉向党看齐的政治责任。
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是思想上的挑战,是工作上的考验,但归根结底是政治上的要求。习主席把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作为一手重棋来谋篇布局,是对深化改革大棋局的运筹帷幄,是对强军大战略的深谋远虑,彰显出对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考量,对按照能打胜仗要求建军治军的历史担当,对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深邃思考。面对新体制,能不能尽快适应、抓紧进入角色,关乎国家和军队前途命运,体现的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事关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心意图的有效贯彻落实,是现阶段最现实最直接的政治考验。在这个时候,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上来,决不能在适应新体制上畏首畏尾、等待观望。如果缺乏全身心投入的良好精神状态,那就不是真看齐,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这是确保有效履行使命的历史担当。
仗怎么打,军队就怎么建,改革就往哪里改。新体制是着眼能打胜仗要求建起来的,适应新体制直接关乎有效履行我军职能使命。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军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取决于新体制能不能发挥最大效能。对新体制研究得越透、适应得越快、执行得越好,就越能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为有效履行使命提供坚强力量支撑。反之,如果不能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头来认识把握新体制,如果不能像研究打仗一样研究新体制甚至“盲人骑瞎马”,如果不能尽快走出新体制“磨合期”、缩短“适应期”,就会耽误、迟滞战斗力的生成提高,就难以担负起军队的职责使命,一旦有事就可能付出惨痛代价。
——这是推动改革全面落地的关键之举。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其他各项改革的“龙头”和牵引。这轮改革从解决“脖子”以上问题入手,抓住领导指挥体制重点突破,为整个改革奠定了体制基础,为后续改革开辟了前进道路。“落一子而全盘活”。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这一“重子”,能不能落得实、走得好,关键要看能不能适应好执行好新体制,使军队建设各要素耦合对接、相互促进,进而实现整个军事体系的革新重塑。起跑至关重要,不能尽快跟上创新发展的步伐,新体制的活力就难以激发、优势就难以彰显,改革就会成为“半截子”工程。可以说,适应新体制决不仅仅是改个名称、换个臂章的简单小事,而是事关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改革成效充分释放的强军大事,决定着整个改革的成败。
——这是充满挑战考验的紧迫任务。
适应新体制,既要转“身子”,又要换“脑子”;既要解决原有矛盾问题,又要解决新的矛盾问题,挑战考验是全方位的。在思想观念上,如果还停留在旧体制的视域下,按老套路想问题、办事情,就只能是喊着新号子走着老路子。在对待利益上,如果只强调自己的“特殊理由”,放不下部门和单位利益,就会成为改革的绊脚石。在能力素质上,如果适应不了新体制新职能要求,就难以登上改革强军的“新航船”。在作风风气上,如果不能从初始即严、务打赢之实,就会使新体制的功效大打折扣。在合编合力上,如果“身合”而不能“心合”,“形联”而不能“神联”,就不能尽快形成战斗力……这一个个“如果”就像新旧体制转换中的一道道“坎”,迈不过去就会影响改革的推进和成效,再好的设计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改革征途多艰险,改革关头勇者胜。破旧立新难免会有阵痛,但这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催生希望的阵痛。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就是要按照“四铁”要求义无反顾、勇敢冲锋。
(二)“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新体制发轫于先进思想理念,受力于先进思想理念,完善于先进思想理念。投身体制变革的洪流,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来一场解放思想、清理思想的头脑风暴,以观念转变适应体制转轨,以理念之新迎接体制之新。
体制之新,新在强固军魂上。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总部机关由“领导机关”变成“办事机关”,军委真正立于“三军”之上,更好地实现了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适应这种体制,就要牢固树立军委集中统一领导的观念,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改变过去有些机关特别是高级机关各把一口、政出多门的思路模式。
体制之新,新在聚力打仗上。改革后,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职能相对分离,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得到优化,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得到加强,“赘肉”减掉了,“筋骨”强壮了,能打胜仗的“铁腿钢拳”更加硬实有力。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打仗是根本职能、打赢是最大职责”的观念,把军队基本状态转到备战打仗上来,把忘战懈怠、骄娇二气的思想积弊清理掉。
体制之新,新在联合制胜上。新体制健全了军委、战区两级联合指挥机构,军委作战指挥功能得到实质性加强,五个战区专司联合作战指挥,有利于诸军兵种力量更好地统起来、联起来、用起来。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观念,树立信息主导、体系建设思想,改变大陆军、单一军种作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
体制之新,新在精简高效上。这轮改革坚持“瘦身”“强身”相统一,大幅裁减军队员额,减少领导指挥层次,优化军种比例、官兵比例、新旧装备部队比例,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现代管理和质量效能理念,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改变分散投入、粗放经营的低效状态。
体制之新,新在依法治权上。新体制抓住治权这个关键,强化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推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构建起严密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适应这种体制,就要强化分内之责必须为、界外之权不可为的意识,依法规范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改变用权任性、行事随意的习惯做法。
……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息,思想的革命永远在路上。置身我军建设深刻转型发展的历史拐点,必须牢固确立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为军队的现代化转型重塑标定新方向、规划新路径、提供新引擎。
新体制是创新的产物,也是创新的平台,适应新体制尤为需要创新驱动。当前,改革刚刚迈出第一步,创新必须紧紧跟上。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优化力量规模结构、调整改革政策制度……啃下这一个个“硬骨头”,都需要向创新要思路要出路,用变革的办法解决变革中的问题,大力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二次创新”。要牢固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军队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三)转为变之体,变为转之魂。这是一次挥别昨日的华丽转身,更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艰难转型。但越难越要转,再难也要转,必须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这是改革提出的强制性要求。
——找准自身定位,加紧转变职能。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的一句传世箴言,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出发原点。在实现“三个转变”中,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应当首先找准自身职能定位,认清在军队建设大棋盘中的方位,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认清肩头的主责主业是什么,解决好心思精力“往哪儿用”的问题;认清与左邻右舍的职责边界,解决好“该干啥、不该干啥”的问题。
对军委机关来说,就是要找准“参谋”“执行”“服务”的定位,丢掉“领导范”,当好“办事员”,搞好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讲政治、谋打赢、搞服务、做表率,建设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军委机关。
对战区来说,就是要找准“主战”的定位,以专司主营打仗为第一要务,紧盯作战任务、紧盯敌情对手、紧盯未来战场,强化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提振主战信心、练就主战本领、立好主战样子,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对军种来说,就是要找准“主建”的定位,从建用一体运行模式转变过来,以主要精力抓好部队建设管理,逐步按照各自发展战略要求加强全面建设,抓建为战,以建促战,不断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从军委机关到全军部队,都要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大格局中找准各自职能定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齐心合力助推改革、聚力打赢的良好局面。
——盯住突出问题,彻底转变作风。
新体制下,官兵对改进作风最期盼也最关注。特别是改革后领导层级和部门有所增多,上级机关“千条线”都要穿过基层部队“一根针”,如果跳不出老思维老办法的窠臼,就可能“因多而乱”“因多而散”“因多而慢”,就会让改革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务必抓住这轮改革契机,下决心、下气力改进会风文风,从体制机制上对不良作风来一次“格式化”。
治“虚”求“实”。适应新体制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把工作指导思想搞端正,把说的与做的、对上与对下、当前与长远一致起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现象,增强工作贯彻力执行力,多做实实在在管用的事,少用忙忙碌碌收效甚微的功,不干辛辛苦苦不打粮食的活。
去“粗”取“精”。改变旧体制下那些作决策凭经验、靠感觉,抓工作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等不良做法,强化层次领导、分类指导,坚持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多搞“喷灌”“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
删“繁”就“简”。做好“加减法”,充分考虑体制调整后领导机关精力、部队承受能力,破除繁琐哲学、热衷做表面文章等陋习,既考虑干什么有利于战斗力建设,又考虑不干什么有利于战斗力建设,优化决策流程,简化内部运转,提高办事效率,甩掉包袱轻装前行。
戒“松”从“严”。增强权力相互制约监督的意识,筹划部署和检验评估工作要有接受监督检查的准备,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喝彩的误区,强化行政自律,减少权力随意,既不超越权限,也不推诿责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应为则为、当止则止。
徙木之诺,立信为本。铲除作风之弊,官兵相不相信,很关键的是看能不能根治“五多”。每一级、每个部门都要自我检视检查,痛下决心,施以重拳,切实在纠治“五多”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展示新体制的新成效新面貌。
——跳出固有套路,着力转变工作方式。
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工作方式创新再造的过程。尤其是对领导机关来说,职能转变了、机构压缩了、人员精简了、要求提高了,这倒逼各级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冒尖,释放创新潜力、激发创造活力,打破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实现各项工作的反应灵敏、高效运转。
把准特点是前提。既坚持眼睛向内,搞清自身运转的工作流程、内在机理、特殊要求等;又注重打开视野,全面了解其他部门和单位新的变化,把整个工作关系、工作体系的新特点新规律掌握住,把对上对下、左右协调关系的要素程序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依法办事是根本。变革的本质是变法,改革最终要靠法治定型致远。要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按照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的推进策略,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及时做好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缩短新法旧法之间的“过渡期”,确保各项建设和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完善机制是保障。机制围绕体制转,机制建设跟不上或错位了,必然影响体制改革成效,甚至可能打乱仗。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任务和工作实际,抓紧建立健全工作决策论证、部署实施、督导调控、检查评估、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运行机制,确保新体制有序高效运转。
以上率下是关键。实现“三个转变”,领导把着“方向盘”。各级领导机关要从我做起、从自身转起,军委机关要带头动起来,在出台法规、制发文电、召开会议、组织活动、下部队调研等方面,探索完善新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给自身“减负”“清障”,为部队树好导向。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合力、同向而行,每名官兵都要以“主人翁”“先行者”“突击手”的姿态投身其中,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实现转变。
(四)改革的雁阵已经形成,振翅前行依然任重道远。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挺进这场攻坚战,面对从眼界视野、观念理念到工作方式、运行模式的全新考验,每一名革命军人都要以创造历史的神圣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尽快适应新体制、有效履行新职能、自觉担当新使命,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坚决听党指挥、对党忠诚。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新体制面前,要深刻把握我军建设“五统四性”的政治意蕴,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坚决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军委决策部署看齐,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无论体制怎么变,强军之魂不能变。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使之真正落实到指挥链、建设链、管理链、监督链,落实到各级组织、各个环节,落实到一兵一卒,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依令而止,这是铁的纪律。要以坚强的党性觉悟和政治品格,坚决维护改革决策部署的严肃性权威性,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雷厉风行、不折不扣落实改革举措,防止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自由主义。
——矢志练兵打仗、备战打赢。
磨砺胜战刀锋,方能不辱使命。改革强军的根本指向是能打胜仗。新体制下虽然职能有所调整、角色有所变化,但军队打仗的根本职能没有变,军人谋打赢的最大职责没有变。要更加自觉坚定地抓备战、谋打赢,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扎实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持续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确保一旦有事能够上得去、打得赢。
谋打赢,先要做明天战场的明白人。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大兴学习战争、研究战争之风,主动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深化作战问题研究,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探索创新战法训法,把自己锻造成驰骋未来疆场的打赢尖兵。
——勇于担当任事、开拓创新。
“大事难事看担当”。要强化干好第一任、跑好第一棒的事业追求,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抓紧快干,高标准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军建设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新体制下开拓创新就是一种担当。面对补上军事斗争准备短板、突破武器装备发展瓶颈、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等艰巨繁重任务,不能遇到矛盾问题就绕着走,也不能消极应付、上推下卸。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和创新的起跳点,大力激发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强化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人人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让创新创造在军营蔚然成风。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担当精神还体现在正确面对利益关系调整、勇于冲破利益藩篱上。要处理好小我与大我、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客观看得失、辩证看进退、平和看去留,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坚持求真务实、崇严尚实。
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和特有优势。面对改革大考,要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以过硬的“考风”考出好样子,考出好成绩。
要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到推进改革全过程,落实到搞建设、抓准备的方方面面,坚决认真、不打折扣地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把各项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落,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改革就是要向不良风气开刀。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成果,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流毒影响,实现部队作风根本好转,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五)贞百虑于一致,驱万途于同归。变革重塑的时代,更加需要思想的凝聚、精神的支撑。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的成功实践表明:思想上的交流交锋交融,能够很好地解放思想、清理思想、统一思想。要深入开展改革强军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不断凝聚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的意志力量。
——强化理论武装,掌握思想武器。
理论就是方向,理论蕴含力量。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引领改革、推动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强化理论武装,必须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在强根固本、掌握体系、领悟要义、看齐运用上下功夫,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切实增进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要紧密联系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下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心意图,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打牢推进改革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党性锤炼、政治要求与实践要求统一起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广泛开展讨论,凝聚思想共识。
驱散思想迷雾,才能更好前行。要围绕“体制改革为什么、职能使命是什么、履职尽责干什么”深入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官兵站在新的思想高度看待改革强军,激发立足本职加快实现转变的内在动力。
要突出讨论的着力重点,准确把握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决心意图,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把握新体制运行的新特点,把握新体制下履职尽责的新要求,着力深化思想认识、更新思维理念、理清职能任务、拿出思路举措。
积弊不除,新规难立。要紧贴改革任务和岗位职责,深入查找解决政治信念、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作风形象、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真正把问题找出来、分析透、解决好。
——加强研究攻关,破解现实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的导向。要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在研究新体制、适应新体制中发现解决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师”,以问题为“梯”,在解决问题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没有重点就没有效益。要扭住那些事关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加强研究探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梳理“管总”怎么管、“主战”怎么战、“主建”怎么建,理顺领导关系、指挥关系、保障关系,理清工作界面、工作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级党委机关要开展专题学习、课题研究、对策研讨,善于察形见势、研机析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措施办法。部队领导、院校专家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集智攻关,从繁杂问题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必然性,拿出实在管用的研究成果。
——注重实践引导,推动建设发展。
把班级还给学生 篇3
-----班级管理之我见
河北省鹿泉市龙凤湖小学 冯晓静
摘要:
一个好的班集体要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班干部建设团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班风 学风 班干部 自我管理
一个班的管理对好成绩的取得有重要作用。而不同的人对班级管理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我的感觉结合各位老师的经验和方法,谈一下学生管理的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班风及学风
1、班规班纪的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的有效手段,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以往班规的制定权都是集中在班主任或是部分主要班干部手中。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可能因为不是很符合实际情况而不受学生欢迎,甚至是在执行过程中遭到学生的抵触。因此,在班规的制定上,我打破常规,只是规定了班级管理的几个方面,而具体的措施和规定,则充分发扬民主,由学生充分讨论制定,并经过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通过。这样,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他们就不会故意的去违反自己制定的规章,即使他们因为犯错误而受到处罚的时候,也是心甘情愿的。良好的学风
(1)把好勤奋关,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学风
学贵有疑,问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上课沉闷,无人发言,师生交往中教师无法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转化的效度,学生主体地位落空,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流程停滞不前。我首先把勤问制度化,规定每个学生一周内必须向每为科任教师提三个问题或在其课堂上发言三次。认真记载,一周一结,对勤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在学习兴趣小组中相互交流,质疑。几周后将学生提
问次数梯度递升,从而养成自觉提问的习惯。另外建议科任教师各自培养一批勤问“先头部队”,打破不问的局面。实行一个月,学风有了明显好转,任科教师感到上课轻松,而且提问缩短了师生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加强了师生交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落实,从而使教学相长,“双促双发”。
(2)把好作业关,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风
作业是知识的实践,不交、迟交或抄袭作业是制约学风健康发展的第二道障碍。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一是突出学习委员、科代表、组长的地位与作用。学习委员牵头成立“作业帮扶小组”,小组成员由各科尖子生组成,为独立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咨询,并确定重点帮扶对象。科代表和组长严格把好作业关,明确交作业的时间,对早教的作业及时封存,杜绝抄袭,并作好记载,上交科任教师。二是强化作业个性意识,对作业做错的同学不批评,肯定其独立思考的成果,然后再纠正错误。
实行一个月以后,学生基本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习惯,而且学生之间交流增多,相互讨论,相互点拨,能者为师,人人为师。
(3)把好学生“课后自学关”,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学风
课内学风和课外学风并重,才能使学风得到彻底转变。影响课余学风的因素也最多,班主任在课余的角色应是督学者和励学者。督在于排除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励在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首先应让学生科学分配课余时间,有效深化可内知识,弥补弱势学科,防止知识的遗忘和学习思维的常时间断,维护一种始终平和的学习环境。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关注其发展,对学生停滞不前的学科要从“理”上疏导,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从“情”上及时激励,使其良性发展。这要求班主任深入班级,充分了解学生。我每个月找班上学生轮流谈一次心,以期把握学生发展的动态,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心理,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阶段计划以及相应的落实措施。督得紧、励得勤,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思维和学习激情,学生自觉学习的学风就养成了。
二、教学管理方面
1、班干部队伍建设
要管好班级,就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以学生管学生。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伞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呢?
在班干部作用的发挥上,班主任主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班干部,树立他们的权威,但是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引起其他同学对班干部的反感,认为老师过分夸大了班干部的作用;二是在私下里经常给学生干部戴戴高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对班干部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比如有些班干部在发布通知时,只是简单地以命令的方式发布,必然会引起一部分同学的反感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时班主任应教给班干部,是否可以将命令式改为协商式(例如运动会动员);四是放权,即每周一的班会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必须班主任召开的之外,一切班会由班干部组织召开和作出决定,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避免了由于班主任对实际情况不甚了解而可能作出的错误判断,从而使决策更准确,更易受到同学的欢迎。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慎重利用自己的权利(1)充分利用表扬这一工具。
虽然为建设这个班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有一二个纪律表现的差生总是我行我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还没有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斗志,还没能触动他们的灵魂,给班级学习风气的好转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工作中要更加注意与年段和学校配合,借力使力。主要收获是:能让大多数学生快乐的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教书又育人!每天给孩子一些笑脸!做到了不在课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怒!规范学生行为!掀起学习的热潮,完善自我形象。在学习中同学们能互相帮助。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基本上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的班主任工作由于经验的欠缺,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
(2)处罚措施让学生自己选
即使是有再完备的制度和再严格的管理,即使是学生的积极性再高,学生也难免会在公寓管理和学习中出现错误,这时候偶尔的错误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适度的惩罚措施也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处罚措施是适度的?什么样的措施是能被学生快乐的接受而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的?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处罚措施自己选。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可以选择上讲台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选择用正楷字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或者选择相应的处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唱歌或者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讲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心理报告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发掘到一部分学生的潜能。
把班级还给学生 篇4
绍兴市高级中学王敏
读了郑立平老师著的《把班级还给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后,我内心的那个想法更是有强烈了:班主任老师为什么那么苦,那么忙,那么累?我个人觉得有些班主任不会“偷懒”,班主任的意识里是要尽力“管”好班级,没有想到“管理”班级,是要有“管”又要有“理”的。而且懂得“理”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管理高效的班主任。
早些年看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那时我印象很深的就是让孩子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已去管理。“懒父母培养出勤快的孩子”这话太有道理了,你事事包办,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就弱了。有人问: “魏老师,您又当书记,又当校长,还当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语文课,除此之外还有 29 个社会兼职,每年外出开 4 个月的会,在校还要不断接待全国各地的客人,还要处理四面八方寄来的信件,还要写书,写稿件。您靠什么带班教课呢?”
魏老师:“说心里话,如果没有学生的帮助,我早就不能带班教课了。”郑立平老师在《把班级还给给学生》书中也说到甘当助手——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我是越来越明确了他们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到了高中我们没有必要再给学生保姆式的管理,班主任你只是一个导演,你的工作是在幕后,你一般无须出现在台前,你只要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引导学生怎么演好这场戏就好了。
郑立平老师认为: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个优秀班主任要会很好地摆下在自己的位置,尽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自己心甘情愿地充当助手的角色。如此,不仅学生走上了前台,班主任也能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升自己。所以把自己解放出来吧,我们不仅是班主任,我们也是课任老师,我们还有日常的教学工作。
可是在现实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校为了对班主任实行考核,设置了一些考核机制,到岗要求,班主任的工作更苦了,为了到岗,起早摸黑的,天天疲惫不堪,但你可见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早上很早在教室督促学生早读,班主任或是坐在讲台上,或是站在讲台上,底下的学生当然有背课文,读英语的,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偷偷吃早餐,抄作业,而在讲台上的班主任竟然全然不知。我疑惑到岗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领导看到我到岗了,还是为了让来管理学生的早读纪律,提高早读效率?作为班主任的天天要如此你怎么可能不累呢?
可我实在不认为这种方法是高效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一个更高效的办法来管理班级呢?就算班主任到岗了,学生的效率高了,但这也不是做事的最高效率,要知道班主任不只是管理班级,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专业课的上课,我们总不能因班主任而荒废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吧,不然自己在专业上没有提升,也不能算是高效率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高效办事,班主任一定不能让自已的班级管理这么疲惫。
把班级还给学生可能不是这样理解,但我还是曲解一下,把班级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班主任再无需这么吃力不讨好地辛苦管理,班主任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提升和与班上某些学生进行谈心,作心理交流。或者说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后感
蔡要文
刚读完郑立平老师写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就一个“还”字,我也考虑很多付出很多。班级本应该是学生的班级,但细想起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班级视为个人所有,一人背负着几十号人的大小事,喘着粗气向前进。班主任很累,很多时候真是我们班主任背上了好多好多的东西,有好多自己本可以放手的东西,而又随手放开了本应该常抓不放的东西。这种颠倒的抓与放,郑立平老师很明智,抓好该抓的,放手该放的,在抓与放之间,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在读的过程中,不由在心中回顾我自己六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一切都只能算是在起步中。
大学毕业第一次走上讲台就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去开了第一节班会课。现在已回想不起自己上了什么,但一定傻得可爱。那时的班干限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认识,习惯性地用自己在学生时代做班干时的方式——班干终身制,根据班级需要设定好岗位,自己指定的班干部!一段时间的兴奋与新鲜之后,班干的优越感与独断成了很多学生造反的主要因素。做学生的确思想工作、调整班干心态,双方都比较给我面子,没有过分地闹腾。但,我能感觉到,他们都在内心难以认可对方,他们虽是同班同学,但有的心里半已是陌路人。学生的隐忍换来了我班级管理上的第一个我特征——表面很是风平浪静。第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做了不少难,费了不少心,但是效过非常的差,曾经我都怀疑过我的能力,怀疑过我是否是班主任的料,在自己彷徨中第一年的工作以失败告终,我有时在想在困顿之时总想着改变学生的思想,却没想到根本在自己,自己的思想没有从旧的体制中走出,自己又如何适应得了新时代新学生的要求?
愚顿而又不善于创新的我就这样让这根刺滋长了很久,却无法自拔,直至我来到镇中之时还很自卑,当刘校长给我说小伙子接班主任吧,我还很犹豫,就说,我怕干不好,在刘校长的鼓励下我才勉强答应。既然已经做了我就要总结以前的教训必须把班主任工作做好,我于是就开始留意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先后买了一些象《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一些书,到现在我手头的书已经有六七本了。至今还记得我当时在周末到办公室苦读的日子,在我的努力下我终于开窍了,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没想到一干就干了五年了,至今仍在努力。初到育才当时中学部的刘校长也让我接班主任工作,我的心里才有些底气她想我介绍了学生的情况,说是习惯很不好,我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没想到真的不好管。现在回想起我这六年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困惑,读了之后很受启发。
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可能是个缩小了的大人,他们总是那么容易喜新厌旧。爱玩贪玩的孩子,定性与耐性也很欠缺。于是,制定出的班规与班级管理方式慢慢淡出了孩子们的兴趣中心,他们群体的聪明又逼着我不得不去探索学习以求创新。学习探索中,开始学会了去思考人心与人性思考制度思考世事的变迁,学会了与学生沟通,学会了与任课老师沟通,我很幸运,在育才的三年能和林琳老师协作,和杜老师一起探讨一些带班的经验。
在我未来得及变化之时处于一种半民主半专制的状态中,这种状态让我和学生都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内心期待着变化,但实际操作中却总难以拔开遮眼的云雾见到灿烂阳光„„如郑立平老师一样,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个决定一句话,却需要步步预设、层层思考、环环推敲„„别人眼中的轻松摇控管理,却是班主任内心与思想上无数次辛劳的付出。
把班级还级学生,一个目标,一个可行方向。只是,路得一步步走„„
把书放下,听到操场上传来学生上体育课练操的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起步走!”
我的班级管理,也要起步走了。希望越走越好!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
从开始读了郑立平老师撰写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至今已经快两个月了,但是很惭愧,没有仔仔细细地读完。我是选择性地略读,虽然如此,其中的话语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我比较喜欢带有故事性的书籍,也喜欢优美的文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用优美的笔调叙述了很多的故事,但是最能启发我感想的是两个故事和一首诗:
第一个故事(P3)1.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床,他守在路口,见到行人就把他们抓来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长久用斧子砍去脚,短了就拉长,以便符合床的标准。结果被他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
这则故事是对教师极大的讽刺,它在隐喻我们的育人模式和人才标准,我们很多教师就是在用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衡量学生,也在衡量自己,我们要求的是标准,多一分就太长,少一分就太短,所有的人必须一样的长短。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2.第二个故事(P9)一个22岁的青年,在遭受人生的种种不幸之后,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奈之余,他求助于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未来。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只能活到45岁。”谁知这句生命的预言,却改变了青年一生的命运。从那以后,他不再怨天尤人、消极颓废,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并为以后的23年的人生做了合理的安排,确定了每一年要做的事情和要完成的目标,昼夜忙碌着,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地努力工作,丝毫没有倦怠之意,时时刻刻都在埋头苦干,执着于一生的追求,最终,他的每一项计划都实验了,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5岁生日那天,他坐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神的来临,然而他没有死,谈及他成功的经验,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预先知道自己的生偶那些命,人们就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事情该做而没有做。这样从终点往回走,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更好。”
多么朴实的话语:从生命终点往回走。可是,平时里,我们总觉得手里满满的都是时间,我们的生命经得起慢慢的消耗,早一天晚一天都无所谓,但,殊不知,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忽然发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等到“死”的威胁来临时,才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早早地为生命做一个科学的规划,那样,我们定能拥抱成功。
3一首诗的震撼:《原谅》董进宇(P169)
孩子,原谅我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却没能给你真正的爱。
因为我误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
我用我的冷漠与无情把你年幼的生命抛进了爱的沙漠。
孩子,原谅我的冷酷与自私,曾经把无助的你丢给电视和别人,而我却沉溺于无意义的应酬与无聊的娱乐当中。
我用事业高尚的名意,让初来到这个陌生世界的你,遭受了无边的孤独与恐惧。
孩子,原谅我的愚蠢与无知,曾经那么理直气壮的认为是为你好。
我在爱的美丽旗帜下,残酷的摧毁了你娇嫩的生命花蕾。
让学习这件最美好的事情,留给你的全是痛苦的记忆。
我用我未完成的理想和虚荣,剥夺了你童年的欢乐,压挎你柔弱的臂膀。
孩子,原谅我的任性与顽固,在你的哀求目光下我仍不肯作出改变。
我把过时的教育理念当成了真理,我固执的用拙劣的方法让你幼小的心灵,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屈辱。
孩子,原谅我的一切过错吧,因为那都不是我的初衷与心愿。
在我痛苦的胸膛中始终跳动着一颗爱你的心。
孩子,原谅我的私心和专横,曾经那么不通情理的逼你学习。
为了你,为了你的未来,我必须学习、改变和成长,我今天要用行动来让你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