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2024-08-1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共12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1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一、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倡导全人教育

三、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http://61.132.31.31/shownews.asp?newsid=183

2、小学生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

http:///dishizhangdierjie2.htm

12、智商与情商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

1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四因素”过程论。

4、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5、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6、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7、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http://

23、加德纳与多元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智能被划分为 8种:语言智能,诗人、律师都充分运用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运动员就运用此种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对他人情绪、情感方面的理解,政治家、销售员、教师都较多地运用它;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

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香港现时有几家中学,容许部份语文能力较低的学生利用录像来交功课。

2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59750.html

2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http://jygh.hnedu.cn/web/4159/200507/22095440687.html

26、素质教育十条禁令

27、《镇江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

http://jxxx.dyedu.cn/jysc/ShowArticle.asp?ArticleID=9

28、《扬市教职工道德规范要求》

29、扬中市教职工十条禁令

30、《扬中市中小学教学规范》

http://xbzxxx.com/ReadNews.asp?NewsID=515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2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安徒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我的话音未落, 学生们早已整齐地回答:“《皇帝的新装》。”此时我和同学们会心地一笑, 整堂课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你对这个童话作家有哪些了解?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此时, 我趁热打铁:“你觉得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的表现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有的说, 皇帝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有的说, 皇帝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有的说, 皇帝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有的说皇帝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学生们回答得十分踊跃, 而且准确地概括了皇帝的特点。于是, 我临时决定改变预设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分别概括文中其他角色的个性特点, 学生们的把握也基本准确合理。但对于骗子的评价, 田美娟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骗子的做法很好, 很聪明, 值得肯定。”于是我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她站起来很有把握地说:“因为这样才会让皇帝吸取教训, 这个骗子聪明地利用了皇帝的弱点, 帮助老百姓教育了皇帝。”这时我发现同学们有的表示赞许, 有的表示不满。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 于是问同学们:“你们同意田美娟的观点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 同学们统一了思想:骗子虽然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设下骗局, 但其出发点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所以骗子的行为不值得肯定, 他的聪明更不值得学习。在同学们积极地参与中这节课结束了。

反思和收获:

应该说, 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 当然不是仅仅从课堂的效果、听课教师的评价来说, 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1.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 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必须被关注, 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 对学生的关切, 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心理学家罗斯在他的《论整体人的学习》中指出:教学中教师必须是“促进者”, 而不是“权威者”, 这并非说教师应催促学生, 而是要求教师完全尊重和接受学生, 努力创造一种自由、融洽、流畅的氛围。在上这节课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选了《皇帝的新装》这一课。说明他们对这一课十分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2.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骗子应该肯定”这一问题时, 教师没有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而是让学生们经过合作讨论来得出一个结论:骗子的行为不能肯定, 我们不能学习骗子的行为, 应该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价值的体验场。

总之, 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关注学生, 才能实现人的主体性语文科学建构, 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乐学”的主体, 成为课堂的主体, 成为生活和实践的主体。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 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 但是, 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彰显。

物理教学要注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3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如果他有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将会事半功倍。此外,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他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责任感,学习兴趣,只是让他学一会儿,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师,我对此深有感触。我班的学生就是这样的。当一件事触动他之后,他就会努力学习一阵子,过了这一阵子,他就会机械的跟着老师学习,从不主动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学习,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我在批评学生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明白,你来学习不是为老师学,不是为父母学,而是为你自己学,学习是成材的必经之路,你不学习就不会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你的一生只会一事无成。”我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学生能明白,并能改变自己的“奴隶性”,能够主动的学习,希望整日不学的学生能转变学习态度,好好学习。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所以探究性学习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知识,更注重情感体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对学习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

下面我以一个案例来阐明我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的例题。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用投影仪打出例题,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们在自己座位前、后、左、右自由组合进行讨论,我在教室巡视,辅导和回答学生的提问。

3、大致统一解题进度,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这些解法。

4、启发思考其他解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发散性思维。对“巧用平均速度”和用“图象法”解题等“转换一个角度”的新颖解法予以肯定和表扬。

5、归纳。

解法1:由vt2-v02=2as知a,在由vt=v0+at得t。 解法2:由vt=v0+at 知 at=vt-v0 再由(巧妙的轉换a,加快解题速度) 。解法3: 由和联立求出t(巧用平均速度,既简单又快速)。解法4:作v-t图。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位移来求解。根据面积 解得 t=25s (用图象法求解,既直观又简单)

6、反馈训练 求他在10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要求用多种方法求解)由于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围绕一个例题,充分挖掘,提升价值,寻求不同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以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遇到抽象的知识点不易讲解时,我一般经过物理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下面我以案例,阐述在教学中各种学习方式的实践。

案例的课题是“导体和绝缘体”

现将教学片段实况简录评述如下: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一段导线并让学生回答由什么材料组成?学生观察并回答,然后教师接着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外壳用塑料?教师:很好!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以学生熟悉实物为背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请一位学生在接线板上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请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运用旧知识动手,自行评价,印象深刻。教师将电路稍作改变为课本的实验电路,问学生:若将铜线,塑料等材料接入电路,怎样判断该材料容易导电或不容易导电?有学生提出观察,灯亮与不亮的方法,教师充分肯定。 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讲授方法。教师:现在每个桌上有不同的材料,请同学们先想一下,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教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学生齐答:实验。同桌学生合作进行实验研究 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争先恐后自由到黑板上书写实验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不直接评判,而是让学生讨论去评价,学生自行交流,评价学习成果。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的活动,反映了把新的课程理论具体化为操作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学理念核心 篇4

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引导、激励、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巩固性原则:强化和升华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孔子“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差异、个性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师的基本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 道德素质:德高为范

知识素质:学高为师

能力素质:认知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心理素质: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勇于进取、康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交能力

身体素质: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反应敏捷

外在素质:优雅的言行举止、风度仪表

一、教案设计

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复习、新课、讲授、巩固、布置作业、教师总结:作业处理: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

一、导入新课(5min)◆幻灯片 展示◆谈感情(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实物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导入新课标课题

(1、灵活导入避免老套

2、必要的复习)

二、讲授新课:步骤◆

一、1、贯彻新课程理念

2、贯彻教学基本原则

三、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要紧扣知识点

2、有层级和坡度

3、上台演示

四、归纳小结

1、学生归纳

2、教师点评

3、注意升华

五、作业安排

1、拓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5

就总体而言,新课程实施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颁布,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被列入国家的战略教育主题。提高课堂有效性是解决这一战略主题的不二选择。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先学后教”。其中,在初中阶段,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影响最大,这些学校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原有基础薄弱但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小学阶段,福建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参与面广,持续时间久,影响较大。本课程将对这四个典型个案进行述评。从实践、操作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答,为一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课程意义: 1.永恒性

① “吾生而有涯而知而无涯”,学校教育的基本矛盾; ② 有效性是学校教育的本源问题,基本特征、隐性标识; ③ 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追求有效、更加有效。2.时代性

① 课程改革:“课改”→“改课”;

核心素养课程的学习心得 篇6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总之,通过核心素养课程的学习,我觉得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应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7

一、明确新课标的内容和任务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功课

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标内容, 将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和任务铭记于心, 深刻领悟, 才能将新的精神和方法应用到数学的教学当中来。要把新课标的内容和任务分配到日常的教学课程安排中, 分配到每一次课中, 使每一次课都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直击考点、重点, 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而且,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数学要从实际生活出发, 不仅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更加要注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上好初中数学课的核心要素探究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师生互动的浓厚学习氛围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观念, 以前的教学, 一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不敢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这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 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 都是为学生而服务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来对待, 给学生构造一个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敢于举手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

2.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 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 而且,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心理特点也不同, 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同, 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 综合考虑, 适当地进行引导,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 给班级划分学习小组是个不错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划分, 每组设小组长, 使学生进行组内学习交流和探讨, 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位线”概念时, 教师可让每组在一定时间内, 研究出如何让其他同学准确且快速地理解这个概念的方法。经过讨论后, 有的小组会列举实际中的例子来解释, 有的小组会用折纸的方式来解释, 而有的小组则通过画图来解决, 甚至有的用剪纸来解释, 这样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主动参与, 是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知识, 掌握知识。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中, 尽量形式多样, 内容有针对性, 形象、生动, 使学生喜欢参与, 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理论联系实际, 从实际生活出发, 将数学的学习应用到实际中

在教学中, 如果能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经验, 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 就能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从而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

比如在学习平行线概念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首先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平行线的概念, 然后组织学生来说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线是属于平行线, 学生就回答出“铁路的轨道、衣柜的对面两边、文具盒的对面两边”等多种答案, 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赞扬, 这样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

三、结语

总之,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学的核心要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随着教学的改革而不断变化的, 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 一切为了学生而服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 我们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迈向现代化, 课堂形式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初中数学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使学生学会构建数学模型, 形成数学思维, 能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温丽梅.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J].科技信息, 2014 (13) :318.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8

关键词:关注人;新课程;核心理念;情感体验

“关注人”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由于我们学校的思想品德专任教师较欠缺,所以每到新学年,我都会接手新的初三学生,每次接手,第一节课,我都会告诉我的学生,我不看你们的初二成绩,只要你在初三的这个学年中认真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不管你在初二时的成绩有多差,你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么一来,成绩好的学生知道应努力学习以取得老师的认可,而原本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就没有了固有的束缚,这样他就会轻装上阵,努力前行。除了这句话外,我还会告诉我的学生,五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都会有差异,在我的课上,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愿学的学生。这样,即使是初一、初二时就被老师放弃的学生,也知道初三的思想品德老师不会放弃他们。

众所周知,班级授课制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整齐划一,使得智力、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块前行。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教育智慧,以使基础好、智力出众的学生能够吃饱;基础差、智力也不怎么样的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消化得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考虑的是后进生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弄明白,而忽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问题。

2005届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女生,学习成绩列班级的中上等,但始终不拔尖,原因在于她上课一半不到的时间用于学习,其他的时间都在等别的学生追上来。如,记忆一张政治基础知识讲义,一般学生记忆它需用20分钟,而她只要5分钟时间,然后她就坐在那儿要么东张西望,要么与别的学生讲话,影响别的学生的学习进度。怎么办?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思索着该怎样来改变她,一开始我单独找她谈,告诉她应该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朝前走。因为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定位是针对中等生的情况而定的,而你们属于优等生,就应果断朝前,而不是坐等。除了面对面与她交流,我还运用了作业的批语,与之进行心灵的沟通。我曾在她的作业本上写道:是鹰就应高高飞起,不能像鸡那样局限在地上。作业本发下去后,我明显感觉那堂课,她用尽了全力。接下去的一次作业,我又在其作业本上写道:看见你像鹰一样高高飞起,老师真为你高兴。之后,这位学生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劲头,直至毕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对所有人而言,一听到上思想品德课,马上想到的是空洞说教、枯燥乏味,课堂上,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针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思想政治老师就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让学生随着课堂的生成、延续,情绪不断地跌宕起伏。

记得我在上鲁人版八年级(上)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我把赵明、麦玮婷全家演唱的《让爱驻我家》这首歌的歌词印成人手一份,把手提电脑带进教室,与学生一起听这首歌、学唱这首歌,学生的情绪被这首歌带动得异常亢奋,然后在此情境下,导入了新课教学。整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状态,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地方,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状,我通过设计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家里做家务的内容及时间,然后将结果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校里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在社区里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针对父母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一切均由父母包办,导致孩子胆小懦弱怕事的现象,结合教材“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告诉学生不仅要勇敢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而且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并且告诉学生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具体做法。

总之,我们作为老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老师,只要将“关注人”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了然于胸,并时时刻刻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就一定会迎来它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9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人才类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的课程体系。教育部推行和倡导新建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模块化课程改革。本文介绍了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在模块化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为完善应用型课程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模块化课程建设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尝试。教育部推行和倡导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改革,在安徽合肥学院试行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已初现成效,我校教务处也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些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药学院在制药工程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药学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药物制剂专业(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了模块化改革的探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认真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成效显著

,药学院开始基础化学的实验课模块化整合改革,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打破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壁垒,构建独立的基础实验化学课程体系。从2008级本科生教学中实施到现在,基础实验化学的模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推进药学院模块化课程改革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1构建完整独立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药学院将四大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为主,强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医药领域发展需要,对陈旧、重复内容进行删改和重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根据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应用、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实验有机结合的新体系。该课程总学时数为120,其中包含81学时基础性实验,39学时综合性实验和2周综合设计性实验技能训练。

1.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基础实验化学课程的原考核方式为根据平时出勤率、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分,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总评分的比例较高。由于考核方式较笼统,部分学生实验操作马虎,部分实验报告还有相互抄袭的现象;指导老师对部分学生的评分不够客观真实,忽略了实验技能操作,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目的。改革考核方式后,首先明确考核项目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并大幅度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在总评分中所占比重。把原来的平时出勤率、平时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综合评分组成平时成绩,增加了期末综合考核(卷面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形式),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口试方式进行考核,对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重点考核,保证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占总评50%以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推进基础实验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

药学院将基础实验化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物化在教材中,成功编写了配套适用的教材《药用基础实验化学》,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把传统的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按照知识体系与教学顺序整合为一体,充分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素质,从20使用至今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很多兄弟院校都在使用。在取得一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药学院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定期组织课程组骨干教师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课程教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课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核心课程

在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药学院根据学校进一步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在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中全面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初步形成了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模块群。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知识能力要求,重新梳理专业核心课程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药学类各专业特色凝练和各专业区分度等问题,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能力,组成体现专业特点的核心课程体系。药学专业定位为培养能在药物研究所、医院药房、社会药店、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研发、质量分析、营销管理、合理应用和生产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和药事管理法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能在医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药、化工(化妆品)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工艺设计、新剂型开发研究、新制剂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物分析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

3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打造

根据药学类各专业不同定位和核心能力培养特点,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优化整合,以必要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前期铺垫,构建核心能力知识体系,形成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以原料药为主线的制药模块,包括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模块内容包涵了从有机化合物到化学合成单元反应,从药物构效关系到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从制药小试工艺研究到中试放大工艺等整个制药研发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

(2)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的制药模块,包括物理化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等课程。内容涵盖了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和新剂型开发等基本知识能力。

(3)以药品质量控制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分析和药物分析等课程,涉及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等内容。

(4)以药物营销管理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药事管理学、医药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药物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每个课程模块的组成模仿中医药组方配制的基本原则。按照“君臣佐使”基本理论,“君”和“臣”为该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佐”和“使”为重要的基础课,将课程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满足该模块的基本知识能力要求。

4药学类专业“一站五区”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改革

,药学院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契机,提出了“一站五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制药工程专业推广到药学院各专业,展开实验教学体系模块化改革。“一站五区”是以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为目的,设置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站,分五区展开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连续的培养,从基础到综合,从小试试验到中试放大,依次为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和生产实习实训区。根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站五区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组织各专业教师召开实践教学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研究所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共建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每个区设计开发出切合实际生产和实践需要的实验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组成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的实验项目。基础实验实训区包括80个基础性实验项目,综合实验实训区包括10个综合性实验,中试实验实训区包括原料药中试实验和药物制剂中试实验2个项目。把课程实验对应某一区,分区进行有机整合,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同编写配套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充分利用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办药物研究所,同时结合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比赛、药学类实验技能大赛和产学研项目等开展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建设,并将本科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组成生产实习实训区,使本科生从进校到毕业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以连续、渐进、系统地方式铺开。在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完成第1~3区的学习和训练;在第六学期到第八学期,展开第4~5区的学习和训练。其中第六学期有9周时间集中进行生产实习,保证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五个区不同的实践内容和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估方式,以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考评。一旦学生有一个实验实训区考评未通过,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5结语

模块化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深化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首先应根据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特点和对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将模块化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其次要通过修订课程大纲,使各模块内的课程内容衔接具有连贯性和阶梯性,有效发挥模块化课程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最后要指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实验教学模块群中每个模块的建设负责人,建立各模块教学目标和培养标准,细化每门课程的改革计划和建设方案,提出配套的应用型教材编制计划,逐步落实好模块化课程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8-11.

[2]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3]蒋乃平.模块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8):16-19.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 篇10

(引:开头引用政策法律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过渡)上述要求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方向,全面概括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过渡句)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存在着许多困难和矛盾。

(引用数据信息说明问题)从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为1∶2.57。到2005年,这一差距比扩大到1∶3.22。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不足668元的绝对贫困人口2 610万人,年人均收入在669~924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4 977万人,两者合计7 587万人。

(引用事实材料说明问题)从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看,城乡之间教育、卫生、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居

民的差距明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在相当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行路、用电、饮水、居住等困难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较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议:分析问题原因)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很好地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就难以根本改善;同时,农村健康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过渡:联系论点,过渡到提出对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策:提出对策

1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连锁化“农家店”,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策:提出对策

2是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区域性中心,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作用。要着眼兴县富民,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建设小城镇,为农村繁荣和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

(策:提出对策3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 篇11

摘 要:19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首先在英国产生,其主张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会,要求国家在减少日益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到20世纪后四分之一,“新自由主义”发展成为时代思潮的主角,取得“强势”话语权,一时间甚嚣尘上,席卷全球。本文整合学界观点梳理新自由主义的五点核心内涵,以期更好地研究了解新自由主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内涵;发展;前途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1]。“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统治者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展经济活动和资本积累;2)试图重建专制并让被压迫者屈从于专制政权;3)一套右翼的意识形态[2]。本文总结分析认为新自由主义自萌芽形成至今根据每个阶段新自由主义发展的特征主要分为五个发展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挫折时期、振兴时期以及没落时期。每个阶段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各有特点,虽然新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并没有掩盖新自由主义是“个人自由主义”的本质,也更进一步说明了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夠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亲睐,正是因为其本质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资本家的利益需求。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 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3]新自由主义主要包括市场统治、削减支出、放松管制、强调私有化、确立个人责任五点主要核心内涵。

1.市场统治。新自由主义学派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纪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在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只有实现市场统治,消除各国之间的任何经济保护,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市场完全自由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完全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2.削减支出。削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公共开支;削减穷人的“安全网”,弱化“福利国家”功能;在削减政府作用的名义下,放弃对铁路、桥梁、供水系统的维护。除此之外,高税收政策的“福利国家”导致经济上的低效率,弱化了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动机增加了政府负担,必须削减政府的“福利支出”;以养老、就业和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福利,摧毁了个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了个人依赖国家的惰性,必须削减穷人的“安全网”,增加其自我生存能力,才能提高资本有效利用,服务经济发展。哈耶克认为,福利国家是一种人为的设计而不是单纯的人类行动,完全忽视了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建立“自发秩序”的必要条件。

3.放松管制。提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激进观点甚至认为, 应 减少任何可能影响利润的政府管理,包括放松对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定。新自由主义者坚信,只有实行市场竞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提供为技术进步所需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而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干预恰恰阻碍了技术进步。国家采取的任何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归根到底都是徒劳无益的。 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不干预经济是对经济最好的管理。要使经济保持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国家听任经济自然发展。[4]

4.强调私有化。新自由主义强调财产的私有化,反对公有化。主张推行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的全面“私有化运动”,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投资者,包括银行、主要产业、铁路、收税公路、电力、学校、 医院,甚至供水。新自由主义还认为主张“私有化”,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个人的“自由”,包括保证无产者的个人自由。私有化能够促使任何人无差别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辛福生活。关于市场,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实现私有化,市场才能实现自由,市场可以根据需求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节约资源,企业主还可以根据自身偏好与市场所需生产产品,从而实现供需平衡,调节价格。

5.确立个人责任。抛弃“公共物品”或“共同体”的概念,代之以“个人责任”。提出个体在经济乃至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与“终极责任”。新自由主义美其名曰实现个人的完全自由或个体经济的完全解放,实则只是其美好的幻想,她没有肯定资本家贪婪的本质。

所以,面对新自由主义,我们应当辩证看待新自由理论本身以及被异化的新自由理论——西方国家加工改造过的服务于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维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除了对“华盛顿共识”应予坚决反对和抵制外,作为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对绝对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全面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全球一体化等观点持批判态度。但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潮和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始人是亚当·斯密,这一理论经过 200 多年的发展,其中不乏科学成分,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此,不能将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同美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垄断资本扩张的需要, 将新自由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和范式化的“ 华盛顿共识” 相等同。 但是,即使对于作为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对市场经济运作具有参考价值的新自由主义,我们也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性地借鉴和利用。

注释:

[1]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J].北京:中国云出版联盟:66—74.

[2] [美]乔万尼·阿瑞吉等著,丁骥千 摘译[J].北京:理论前沿,国外理论动态,2007(06):9—11.

[3] 蓝庆新.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警示[J].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9(1):23—28.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篇12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是同人们的分类行为紧密相连的.奥苏伯尔认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 (具有一般意义的词) 是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同标准属性的对象、事件、情景或性质.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是中学数学知识的细胞, 是中学数学知识思维的单元, 是学生在学习中学数学中赖以思维的基础.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 是用数学语言揭示事物的共同属性即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 注重体现核心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核心概念的过程, 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核心概念的本质.

1 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心理学分析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是中学数学知识的基本单元.从理解的层面看, 掌握中学数学核心概念不仅要简单地用数学语言将中学数学核心概念表述出来, 而是真正理解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表现为能对中学数学对象进行识别和归类, 用自己能够接受和可以储存的形式对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理解.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的模式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同化的模式.

1.1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的模式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是学习者在对客观事物的反复感知, 并在分析、类比、抽象、概括的基础上, 概括出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从而获得核心概念的模式.以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的模式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6个阶段:

①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在教学环境下, 这些刺激模式可以是学生自己感知过的经验或事实, 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有代表性的事例.

②分化和类化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 并综合出共同属性.各种具体刺激模式的属性不一定是共同属性, 为了找出共同属性, 就需要将从具体刺激模式中分化出来的属性进行比较.

③提出和验证假设.一般来说, 事物的共同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因此, 在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首先要提出各个刺激模式的本质属性的假设, 然后在特定的情景中检验假设以确认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

④把中学数学新的核心概念从以前学过的相关数学旧的核心概念中分离出来, 把中学数学新的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这个类目的一切例子,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明确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外延的过程, 也是中学数学新的核心概念与其它数学旧的核心概念相区别的过程.

⑤用符合习惯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表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 即形式化.

⑥具体运用中学数学核心概念, 使学生完成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活动, 自觉地把所学的概念及时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 使有关概念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结构.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发现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有意义学习.他对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求不高, 但比较费时.这种方式较适合抽象层次低, 处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体系基础的少数重要核心概念的学习.

在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智力活动方式是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形式化和具体化.其中观察、分析综合是基础, 抽象概括是关键.学生能否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并概括出核心概念的定义, 是这种学习方式成败的关键, 也是区分学生的学习是否为有意义学习的关键点.

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 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大, 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的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避免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强化, 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核心概念进行精确区分、分化, 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1.2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同化的模式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同化是指在教学中,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提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 并揭露其本质属性, 由学生主动地与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相联系, 从而使学生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模式.以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同化模式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①辨认、比较正反实例, 确认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

②同化.建立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与原有有关核心概念实质性的联系, 把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使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被赋予一定的意义.

③强化.通过辨认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肯定和否定的例子, 使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和原有有关核心概念精确分化.

④具体应用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通过各种形式运用新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完成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使有关核心概念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结构.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同化是以学生的间接经验为基础, 以数学语言为工具, 直接接受和理解教师 (或教材) 所提供的材料的一种有意义学习.它要求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 并具有积极思维的能力和较高的心理活动水平, 但比较省时, 是学习一般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最主要的方式.

在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同化的学习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智力活动方式是观察、分析、系统化、比较、具体化, 其中系统化是关键.学生能否在观察新核心概念的定义、名称和符号的基础上, 明确新旧核心概念内的关系并精确分化, 建立起与原有相关核心概念的联系, 融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之中, 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这种学习必须以新核心概念对学习者构成潜在意义为前提, 否则不能构成有意义学习.

2 确定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心理学模式

根据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原理, 提出以下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心理学模式.

2.1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的心理学模式

1) 以概念形成模式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心理活动的程序框图, 如图1所示.

2)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函数”概念形成模式的教学设计案例.

实例1:炮弹发射时间与高度的关系, 归结为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例2:臭氧层空洞的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归结为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例子的共性, 回答表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 (年) 的关系.进而设置思考题“分析、归纳两个实例,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师生共同归纳上述几个实例的共性, 得到:对于数集中的每一个,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在数集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和它对应.

③给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函数概念的定义.

④强化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函数的概念.要求学生举出函数的实例;教师举出反例说明;数形结合, 分析图像, 如图2、图3的图像是不是函数的图像.

⑤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应用与形成核心概念域 (转入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函数概念相关命题的学习) .

为了提高以概念形成模式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质量, 应注重选择那些刺激强度大, 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的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避免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强化, 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核心概念进行精确区分、分化, 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种类型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是从已有知识和实例出发, 再抽象为严格化的定义.

2.2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同化的心理学模式

1) 以概念同化模式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心理活动的程序框图, 如图4所示.

2)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直线与平面垂直”概念形成模式的教学设计案例.

(1) 呈现学生已经习得的生活中的例子 (呈现先行组织者) , 如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等.

(2) 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3) 辨认、剖析核心概念.区别“任意一条”与“无数条”的关系, 把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作一比较, 从而完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知体系.

(4) 强化核心概念.除定义外, 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

(5) 核心概念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应用.

(6) 形成核心概念系.

这种类型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是通过案例来学习它的思想和方法, 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能单纯使用某一种方式来学习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只用核心概念形成方式来学习, 显然时间上不允许, 而仅用核心概念同化方式来学习, 由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学生也难以把握形式化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背后的丰富材料, 难以把握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况且,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形成中的智力活动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学中应把两种获得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方式综合使用, 扬长避短, 互相补充,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 其地位尤为突出.因此, 我们一定要在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学习原理的指导下, 按照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

上一篇:企业捐资助学提升校园文化下一篇:个人每天生活习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