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课教学随笔

2024-09-24

关于地方课教学随笔(精选10篇)

关于地方课教学随笔 篇1

本学期我任教的是五年级地方课。一学期下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锻炼学生的实践与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享受合作学习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养。

地方课程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学科,每个年级都有六、七本教材,知识面广。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好每节所需的教材,学习内容的不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地方课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在教学时,倡导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学生对手工感兴趣,他便主动去找老师进行研究探讨,让老师对其实践活动提供帮助等。同时我也感到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强烈;有的同学不善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的同学汇报声音太小,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实验结束时有的同学还沉浸其中,没有倾听他人的汇报……

其实这些都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地方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教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我希望这门学科成为新课改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要坚持不懈地开课,为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学生,为锻炼教师自身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而努力奋斗。而这些,我以前做得也许不够,以后教学中我要脚踏实地的做足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关于地方课教学随笔 篇2

1. 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就业指导课内容涉及面较广, 包含心理学、礼仪、法律、形势分析、求职技巧等, 担任就业课的教师只有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宽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才能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给予他们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方面的全面指导。目前, 我院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中, 存在着三个重要问题。第一, 缺乏专业人员, 没有专业背景。担任就业课的教师主要来自各系部的书记、辅导员或学院“两课”教师, 几乎都没受过专业培训, 对于就业方面知识较为缺乏, 加上自身事务繁忙, 难以投入较多精力, 更难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效果。第二, 缺乏实践经验, 脱离实际。有些就业课教师一毕业就留校, 本身阅历少, 社会求职经验缺乏, 难以理论联系实际, 更没有对市场进行了解分析, 对市场需求一无所知, 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造成很大影响。第三, 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和后续的进修机会。由于没有系统的培训体系, 多数教师都是依靠书本自学有关就业指导内容, 导致所备内容各不相同, 不能面面俱全。再者, 后续进修是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高校师资培训经费缺乏就业指导这项, 造成就业指导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相关领域的专门培训。

1.2 课程结构不合理, 指导缺乏全程化。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经常被安排在大四这一学年, 而这一时期恰好又是学生实习和开始找工作的时期, 他们既担心实习的问题, 又忧虑着以后的工作, 心态相对比较浮躁;而在这时才接受“快餐式”的择业包装和就业技巧的训练, 无疑难以取得实效。况且, 目前的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 对于学生后续的咨询、辅导等方面相对欠缺, 对于非毕业生的考虑相对不够, 在低年级学生中缺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体系也没有形成全程性。

1.3 重视就业技巧指导, 忽视思想教育传授。

目前, 课程内容较为单一, 重视就业政策的宣讲、招聘信息的传达及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礼仪教育、择业心理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判断等方面的传授, 错误地认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造成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走入误区。比如, 有的学生缺乏自我认识, 就业期望过高, 就业观念陈旧, 非大公司、大企业不可;有的学生缺乏自身修养, 连最基本的礼仪修养都不懂, 只是一味认为有能力、成绩好就行, 缺乏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就业场上毫无竞争力;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功利思想严重, 择业日趋实惠, 注重个人利益得失, 舍弃国家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遇到一两次的挫折就承受不起, 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发现现实工作与自己职业理想相差甚远, 不能适应角色转换, 不愿从小事做起, 工作中缺乏诚信, 屡屡受挫等, 这些无疑导致了毕业生整体上就业流向分布的不合理和出现结构性失业现状。

1.4 教学形式单调, 缺乏实践教学。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不能闭门造车。目前,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单调, 大多数停留于课堂内照本宣科, 缺少实践教学, 缺乏创新能力, 不能深入社会实际, 不能与时俱进, 造成与社会脱节。有的教师讲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不贴切, 学生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 改进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对策

2.1 强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首要是强化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2006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充实就业指导队伍, 促进就业指导教师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因此,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队伍的建设:第一, 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从事专职的教学工作。第二, 加强现任教师的素质水平的提高。“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就业指导课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知识结构如何, 能否围绕最新就业政策、形势进行讲解, 就业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是否符合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方面知识, 都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对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培训、进修, 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 调整其知识框架, 拓展知识面, 都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才能保证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 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第三, 鼓励部分具有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兼职部分课程, 发挥各人特长;同时可邀请相关专家, 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成功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 开展相关专题讲座。第四, 加强教研室的专业化建设, 积极开展就业创业科研工作。教研室应该大力发挥科研作用, 开展就业创业相关课题研究。学校应对申请的就业课题研究给予鼓励和专项经费支持, 对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要积极鼓励转化, 并大力推广。积极组织学术交流会议, 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走出去、引进来”, 多方面吸收就业创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拓展教师队伍专业视野。

2.2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结构, 推进指导全程化。

就业指导工作不应该只是针对毕业生, 而要贯彻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结构, 推进就业指导全程化可以从大一新生着手, 让全体新生先有“就业准备”意识, 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对就业形势的切身体验, 从而更加重视学习安排, 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 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三门课程为主体, 再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 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选修课程“3+N”的课程结构。在就业过程中, 有些毕业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或不适, 缺乏个性咨询及后续的辅导, 往往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因此, 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帮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 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收到理想的指导效果, 实现指导的全程化。

2.3 注重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水平。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 对于就业技巧的培训和政策宣讲等方面的传授是必要的。对于现在的学生, 绝不能忽视就业观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因此, 就业指导课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第一, 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慎重选择职业, 针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过分强调自我、不顾国家需要和集体利益的情况, 加以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祖国统一起来, 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第二, 加强心理调适能力。目前的就业都是“双向选择”,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求职过程经常受挫的学生, 无疑会遭到严重的打击, 可能出现自卑、依赖、攀比等心理问题, 对于所面临的挫折不能正确认识, 从而导致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在就业指导课中, 培养学生的求职心理教育, 以及对在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自我调适等的讲授, 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自身素质和个性特征, 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及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教会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面对现实, 克服心理障碍, 进行心理调适能力和择业的自信心。第三, 加强学生的求职礼仪教育和诚信教育。求职礼仪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与招聘单位接待者接触时应具有的礼貌行为和仪表形态规范, 通过求职者的应聘资料、语言、仪态举止、着装打扮等方面体现其内在素质。在招聘过程中, 用人单位除了看一个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当专业知识和潜力外, 更看重他的言行举止是否具有一定的修养。如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给予用人单位礼仪修养失范印象的话, 就很难获得就业的机会。因此, 教学中使毕业生能够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表现出自己良好的个人修养, 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诚信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质, 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更强调学生不能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弄虚作假, 伪造证书, 提供虚假的简历等;教育学生不能随意违约, 这样将给个人造成损失和造成整个学校缺乏信誉。

2.4 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就业指导课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方式,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在教学方法上, 首先,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可以将学生分组, 让学生先去网上搜集资料, 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不仅使教学变得生动,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加深了对内容的记忆。教学中可以选取往届毕业生的成功案例, 以往毕业生成功的经历无疑会对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竞争勇气起到鼓舞作用;同时要结合实际, 以大学生就业维权或违约的案例,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适时结合教学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为学生介绍行业的人才要求状况, 请成功人士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经验教训, 从而让毕业生受到启发, 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塑造健康的就业心理。其次, 组织模拟面试。特别从面试礼仪、如何回答用人单位问题等方面进行训练, 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 让学生了解面试程序及相关问题, 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模拟面试中也要及时给予指导, 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能够及时改正, 以便在真正的面试中有更好的发挥。再次,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 让学生尽早感受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了解用人单位要求, 体验应聘的细节过程, 提升他们的就业忧患意识和就业能力。同时, 鼓励学生在课余多参加社会实践或在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实习, 充实自己的实习经历, 提高自身竞争力。

2.5 结合软件, 充分发挥职业发展测评系统的作用。

让学生尽早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发展前景, 学校应该购买相关的职业发展测评系统, 给予学生信息咨询, 进行职业倾向性测验, 让学生通过此系统提供的参考数据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2.6 及时反馈, 注重交流。

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就业的需要, 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 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同, 都尽量在课后进行及时的调研, 采取有效的问卷调查,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修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再者, 在高校间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经验交流, 推广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有利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就业指导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我们应该拓宽思路, 借鉴成功经验, 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使学生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就业方面的指导, 合理定位, 具备就业的各种素质和技能, 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9]3号) .中央人民政府网, 2009.1.19.

[2]安静, 檀艳.略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8 (1) :112-114.

[3]蔡玉梅.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9 (2) :10-11.

[4]冯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潜在危机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7, (5) :117-118.

关于地方课教学随笔 篇3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有困境

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目标,即紧密结合国内外重要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最新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及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帮助他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特有的“三无”困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1.无足够的专职教师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党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专职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其中专职辅导员居多且均为兼职。地方高校的辅导员本身就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投入到该课程备课、上课等环节上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也必将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兼职教师又多基于岗位聘任或职称评聘的考虑来教课的,这使他们难以形成对教学的真正重视和全身心投入,加之自身又缺乏必要的形势与政策知识,教学热情无从激发,从而使这只教师队伍缺少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教师的学历层次、学科背景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这就很难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这也是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无稳定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顾名思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极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很多都要求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时政事件,它不是去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理论和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通过分析当前出现的国内外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主张,使学生形成对形势的正确认识,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并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这些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因而也就很难确定固定的课程教材、稳定的教学内容、完整的课程体系。没有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对固定的教材,不仅使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使教材和课程建设难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增加了教学难度。加之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变动性和随意性较大,会造成不同教师讲授同一专题内容千差万别的情况,影响教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3.无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于该课程一般都不需要闭卷考试,大都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评价,而对课程论文的好坏优劣的评价,主观性较大。同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一般在大一大二年级都要开设,换言之,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至少上两年(一般两周一次课,每次两课时),而不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其它思政类课程只上一个学期。因此,跨度达到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更应该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而不是由任课老师各自为政、全凭主观好恶判断。鉴于此,高校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可以指定统一的课程考试标准,将实践、教学、平时等环节全部纳入统一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量化,并提供参考样卷。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从该课程所特有的“三无”困境着手,综合分析,各个击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并为其他思政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一是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中选取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专职教师,同时也可以从部分教学单位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学生工作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功底的兼职教师,尤其是注重从辅导员队伍中遴选,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教研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事实上,由于该课程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其他学科,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经常化、制度化地举办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活动,对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特点就是时效性,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授课内容。

2.筛选一系列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

尽管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该课程加以最大可能地规范。具体而言,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点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结论等信息的表达;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具体就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可以将有相对固定答案的、主要讲解“是什么”的知识点,整理之后形成体系,甚至编写成教材,供学生上课使用;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需要知识的迁移和发散性思维的,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析、提炼甚至是实地调研,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整理成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课空谈各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而没有核心知识点的问题,而且能够切实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规定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

正如上文所说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并非全部都在变化,其中有一部分观点和提法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所谓的陈述性知识,其答案往往是某一明确的知识点,例如“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等知识点,它们既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熟悉掌握的基本内容,同时又有较为准确的内涵,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与此相对应,程序性知识则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讨论、分析甚至是实践才能完成,这部分知识往往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和运用来实现,而答案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前提之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鉴于此,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陈述性知识部分可采用闭卷这一客观评价形式,而对于程序性知识可以采用课程论文、答辩讨论等主观评价形式。将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一方面避免了全部以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评价而导致的主观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学生切切实实的学到一些有关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基本常识。

综上所述,面对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际,我们应该主动寻找该课程的独有特点,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寻求突破,让形势与政策课能够真正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提高一些能力,体现出该课程独有的“存在感”。同时,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解决每一门高校思政类课程个性化问题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深化对不同思政类课程性质的认识,从而逐步构建起思政类课程有效教学、科学评价的完整体系。

关于特别思政课观后感随笔精选 篇4

这堂特殊的云端“思政大课”引发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大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响。

电信学院级矿山机电专业学生杜_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作为一名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展现自己的使命担当,要深刻领悟这堂思政大课的特殊背景和时代意义,向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每一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旅游学院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杜x说,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学生干部要有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积极传播正能量,树立起战疫的信心与决心;化工学院2018级环境监测与控制专业张_同学说,一场防疫大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以及这种强大所带给我们人民的安全感。我为祖国自豪!

这是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通过这次大课,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更加坚定了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念,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坚定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综合实践课教学随笔2 篇5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的课程论,它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又不同于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没有讲台,没有常规的班级授课形式,更多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它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它强调的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的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在上一个星期四,我根据学校要求,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因此,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观看了“安全伴我行”的录像。录像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饮食的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和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每一个内容通过了教学目的、教学知识、图画屋、故事屋及小卫士闯关五个环节进行的。虽然每一课的内容不多,但是对学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们通过学习观察、探究及分析辩论,懂得了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了平时如果遇到突然的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短短的40分钟,学生们激情很高,兴趣很浓,可谓是受益匪浅。

一年级地方课教学总结 篇6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

2. 通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和谐校园、和睦相处,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四 、 教学重点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

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 诵读,记背。

再慢慢品尝,感悟。

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

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结合本地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识教育。

六、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有话好好说》 第二周 《诗经》

第三周 《安全乘车》 第四周 《韩非子》

第五周 《远离危险地带》 第六周 《淮南子》

第七周 《劳动中注意安全》 第八周 《战国策》

第九周 《远离火灾保平安》 第十周 《姜尚》

第十一周 《遭到敲诈绑架怎么办》 第十二周 《管仲》

第十三周 《不要离家出走》 第十四周 《孙武》

关于地方课教学随笔 篇7

“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简称MOOC, 中文译为慕课) , 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背景下, 席卷教育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其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学特色引起了教育界广泛关注与实践。从教学论的视角, 慕课以兴趣为导向, 实现了教师“教”的能动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结合, 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这给就业指导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据笔者统计, 目前中国拥有包括学堂在线 (http://www.xuetangx.com) 、好大学在线 (http://www.cnmooc.org/home/index.mooc) 、爱课程 (http://www.icourses.cn/cuoc/) 、超星慕课 (http://mooc1.chaoxing.com/) 、果壳网 (http://mooc.guokr.com/) 、智慧树 (http://www.zhihuishu.com/) 、C20慕课联盟 (http://home.c20.org.cn/mooc/) 、顶你学堂 (http://www.topu.com/) 等近十几个慕课平台。这些平台大部分提供免费在线学习课程, 为就业指导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讯资源及全新的方式方法。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0-2020) 》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 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 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那么, 在国家战略引领、学生内在需求推动、课程教学现状及慕课丰富资源与先进理念拉动下, 地方高校应该如何撬开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之门?

一、目前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现状与学生诉求

早在2008年,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教高厅〔2007〕7号) , 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 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 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经过几年的发展, 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且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目前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学生内在诉求仍存在着差距。

(一) 教学内容陈旧, 针对性不强

前面谈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的必修通识教育课程, 旨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为其认知、开启幸福职业, 掌握、经营自我美好人生叩开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之门。【2】这样的一门课程将针对的是有血有肉、风格各异、需求各不同的个体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群体, 如专业相同的学生、同年级的学生、女生等。就业指导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各学科新知识新理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这种实战性较强的就业指导教学仅仅照本宣科是大忌, 且就业指导教材所涉及内容往往很快就会面临知识的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理念以充实教学。只有深入了解不同的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个人的内在需求, 才能做到有效指导。

(二) 教学手段单一, 重理论、轻实践

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自主性很少。由于缺乏对市场及学生需求的实际调研, 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往往比较笼统, 对学生实践的引导力不强,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预想, 对于一门实战性强的课程, 这种统一授课的讲授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三) 就业指导师资水平不高, 缺乏名师授课

由于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就业指导这么一个专业, 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中, 目前仅部分高校在诸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方向。虽然就业指导教育已发展多年, 但大部分地方高校在用人编制上没有设置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编制, 或者就业指导教师编制数很少, 导致大部分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都是非专业指导教师, 这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在就业指导科研、知识更新方面的投入力, 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专业化的名师出炉。

(四) 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不够重视, 缺乏认同感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就业指导课在学生心目中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休闲课,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引起课堂共鸣, 缺乏认同感。这一方面与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名师的号召力有关, 另一方面与教师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有关。更重要的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不强, 没有引起内心的急迫需求有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只有切合人当前的需求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面对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学生诉求, 地方院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这是地方院校必须明确并解决的重要议题。

二、慕课给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有效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视频短小、精悍, 表达形式活泼多样, 或陈述, 或采用对话访谈式, 或借以动画, 视频制作可简单亦可精致化, 容易被就业指导教师掌握运用, 慕课平台资源的开放性、免费性、多样性为就业指导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讯资源, 为就业指导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可以说, 慕课来临,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 慕课带来的挑战

慕课对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带来了资讯、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 有相关学者预言慕课这场世界性的教育革命, 将直接革的是大学老师的命, 大学将面临关门破产、大学老师将面临失业的危险。【3】

1. 资讯挑战

发达的资讯为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职业世界、就业技巧、探知自我等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尤其是在互联网、WIFI等广覆盖、学校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情况下, 大学再也不能“独善其身”远离世事“关门造车”, 教师再也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 乃至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随手可以获得一手的教师没有看到的最前沿的信息。发达的资讯推动着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 课程内容挑战

在资讯丰富, 信息传播快速的大数据背景下, 就业指导课程教什么, 是能否实现就业指导有效教学, 能否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的关键。就业指导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择业就业领路人, 不仅要担负教育者的责任, 更要成为一名创造者, 不仅传承知识, 还要不断的创新知识。

3. 教师教学水平挑战

在慕课背景下, 丰富、开放的课程资源, 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了专业提升的机遇, 但如果教师怠于学习与研究,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迂腐陈旧, 那么他的课堂将是空无一人, 即使有些许学生迫于压力在课堂, 也会两耳不闻教师声, 要么目光呆滞, 要么手机淘课。教师将失去教的话语权。

(二) 慕课带来的机遇

据《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研究统计, 在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方面, 有的教师把它看做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包, 有的教师把它看做是更具活力的教学手段, 有的教师把它看做是自我展示的舞台。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课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并看好微课发展前景。【4】

1. 教师专业提升与自我展示的机遇

首先, 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名校、名师的慕课资源进行模仿研习,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微课, 从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风格乃至教学神态上进行模仿与迁移, 加速专业成长。其次, 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优质微课, 打开广阔的学科视野, 利用微课的短小精悍、方便易学的特点, 充实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最后, 就业指导课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慕课制作中来, 究其所擅, 结成教研团队, 在不断切磋与研究中, 开辟自我展示的舞台, 实现自我价值。

2. 学生广泛选择及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机遇

大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期, 其发展还未定型, 对新生事物有着热烈的追求乃至追捧。在大数据网络信息、知识爆炸、信息通畅的后IT时代, 大学生有着广泛选择的空间,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在大学里, 我们发现“淘课”族, 【5】他们津津有味地学习着淘来的宝贝, 可以足不出户学习世界上名校、名师的就业指导课程, 可以反复听讲教师授课内容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自我探索、职业认知、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都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 聆听名师讲解。

3. 丰富教学手段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与需求的机遇

慕课视频短小、精悍, 表达形式活泼多样, 或陈述, 或采用对话访谈式, 或借以动画, 视频制作可简单亦可精致化, 容易掌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借鉴慕课这些特点, 采取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 或采用名校名师视频, 或自己录课, 通过讨论的方式,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另外, 慕课平台有着详实的学生学习过程数据, 学生线下观看视频情况, 讨论情况, 关注的知识点情况, 疑点、难点情况, 教师都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 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三、慕课背景下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慕课来袭, 与其说其对地方高校是一把剑, 不如说它是一剂催化剂, 面对慕课, 地方院校应敞开胸怀以热烈的姿态拥抱慕课, 聚集大数据慕课优质资源, 为我所用, 创新校本教学改革, 寻找一片自我的天空。革新是必然的。事实上, 在国家首届微课竞赛中,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包容与创新, 全国1600多所高校参与比赛, 参赛选手逾12000多名, 引领全国高校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潮。【6】其中不少教师的比赛题目涉及就业、创业、职业规划方面的主题。参与竞赛的大部分源于地方普通高校乃至高职高专。而首届一等奖获奖名单中, 地方高校不乏赫然纸上。地方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理应顺势而为。

(一) 更新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

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陈旧, 针对性不强, 无法实现分类、分层、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慕课给学生带来了广泛选择及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机遇, 有利于丰富就业指导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与需求。慕课背景下, 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师有着足够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通过研修名校、名师的教学课程, 吸取先进的学科理论知识, 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 制作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教学课件或视频, 融慕课资源整合与创新教学课程。另一方面, 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直接截取名校、名师优秀教学视频, 作为自我讲授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引入教育大家的先进理念, 让名师教学视频临堂演绎, 直接冲击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如针对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生求职简历制作技巧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课下通过观看一至两个不同的慕课视频学习简历类型、简历意义、制作简历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并通过生涯人物访谈了解本专业成功应聘铁路行业单位的毕业生在制作简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了解铁路单位对求职者的相关知识能力要求, 并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课上开展简历选拔大赛, 通过大量的相关知识学习与亲身实践学习掌握简历制作技巧。

(二) 丰富就业指导教学手段, 优化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教学以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主, 融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线上, 指导学生对自我录制的课程或名校名师的微课进行在线学习, 依托公开视频,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全部知识点, 通过在线练习与交互, 实现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线下, 即课内教学, 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游戏) 、心理测评、小组讨论与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创造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机会, 贯彻体验式和探究式教学思想,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 自主学习, 达到求知的内在需求。如在讲授面试主题时, 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现场采访往届求职成功的师兄师姐现场传授经验、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模拟应聘、采用多媒体现场播放学校毕业生应聘成功与失败的视频案例等, 通过多种形式立体化的感性材料以加强毕业生对求职面试的认识。最后, 实践教学环节, 采取课外调查、生涯人物访谈、进行性格兴趣等自我认知测评、企业参观见习等体验式教学方法, 亲自体验对于自我、职业以及社会的认知实践。

(三) 培养就业指导教学名师

在大数据慕课时代, 世界各地的名校、名师课程充斥着网络世界, 只要一个邮箱注册后便可免费自主学习。由于发展历史等不同, 地方院校综合实力离名校有着一段距离, 而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离名师有多远?根据胜任力理论, 就业指导课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方式等这些专业素质是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达到的。因此, 面对丰富的网络在线资源, 地方院校应紧抓慕课发展机遇, 培养一批学生喜爱的名师。在讲台上展露深厚的专业素养及极大的人格魅力的名师, 其课堂传授的知识、技能、观念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态度, 形成持久性的、根本性的影响。

(四) 关照学生需求, 开展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需求、期望是最有效的内驱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 “需求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人的行为是由其当时的主导需要决定的”。根据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一个人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的结果及这种结果对他的重要性紧密相关”。【7】大数据慕课时代, 就业指导教学应从大数据中分析并关照学生的需求与期望, 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与期望为基础, 应采用优质慕课资源, 丰富教学手段, 切合学生期望, 进行有效教学, 实现就业指导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 教师在就业指导慕课翻转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的学生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布置作业, 并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程度。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的方式, 在课下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对课程进行讨论, 打破时空限制,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根据学生的接收信息的习惯, 通过新媒体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激励。

四、结语

信息时代, 慕课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激起了新的一波教学改革的浪潮。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在慕课背景下, 借力丰富的“慕课”资源,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培养教学名师, 关照学生需求, 最终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切实提高。当然, 慕课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运用仅是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式, 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应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 紧贴学生需求变化, 不断探索,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2]苏红, 赵敏, 刘红.慕课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9) :21-22.

[3]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6) :13-14.[4]

[6]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EB/OL].[2014-10-11]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

[5]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14 (6) :96.

关于地方课教学随笔 篇8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地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多层并进、快乐交流、真实活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获得温馨、乐趣和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课堂教学就是用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合作谱写的一支快乐的交响曲。在新课程标准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的乡镇,地方优化课堂教学是能促使“师生活动”、“生生互动”顺利开展,是教与学获得双向成功的基础。下面谈几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一、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教师不是专业研究者,但却不可或缺对教学的研究。以研究者的心态和姿态对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善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归因,开拓视野,增强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推翻。

“教师只有不断开展教育研究,才能逐步地认识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最终提高教育质量。”——顾明远

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

1.让学生课前动手准备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更加逼真、直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落后的城镇农村中学。教学活动中应有的配套挂图、卡片、实物等几乎没有。由于教学设备等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使活动更加逼真些、直观些,要求英语教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教辅材料。例如:高一英语必修3的Module 1时,涉及到欧洲国家及相应的首都,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先看地图,让美术特长生将课本中的地图画在一张张大纸上,然后在课堂上作为挂图使用。材料来源于学生自己,使他们感到亲切、直观,一目了然,一下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学得容易记得也牢。笔者还让学生们充分利用废弃物,如矿泉水瓶,饮料金属罐等自制各种的餐具等。用这样方式学习相关的内容,最直观,效果颇佳,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及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和用英语的交流的能力。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以下介绍几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一些做法:

(1)巧用日常中的小事,创设情景。因某些方面西方人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截然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去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在一定背景知识下学习。如中国人受到称赞时总是很谦虚地“否定”,而英美人却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和道谢。在教这内容时,笔者特意穿一件新的衣服来到教室,同学们好奇地看着,个别学生就说,“It’s very beautiful.”笔者便立即微笑着回答“Thank you , Thank you”. 由于是在具体情景中学,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很快就明白中西语言的差异, 学生们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了解一些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和学会如何应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能轻松地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采用对话形式创设情景,在情景中练习使用语法知识。在教变陈述句的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时,笔者采用下面的方式教学。如:首先用直观法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找出句子的不同之处,后让学生互相合作探索两种引语互变时人称、时态等是如何变化。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这种模式既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感悟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应用中的真谛,同时也能有效地训练听说技能。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

(3)通过表演来创设情景。表演为创设情景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为可视、可听、可感的生动“影象”。例如:教科书必修2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时,笔者一边用两手紧抓自己的头,脸上露出难受的表情,嘴里发出疼痛的声音,一边说:“I have ( got ) a headache .”并板书,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该句的意思。紧接用同样的方式一个接一个表演出stomachache ,backache, toothache,a sore throat ,cough等动作。然后回归课文,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模仿医生和患者进行对话训练,最后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演出。这种模式既克服“就教而教,就学而学”的弊端,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于刺激,对所学的内容做出积极的反映,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欲望,表演能力得于提高,从而有效地、高效地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学生易学而牢记。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中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乡镇地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直接决定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教育教学艺术,是教与学获得双向成功的基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多激励、多引导、多沟通,营造乐学氛围,英语课堂教学就会避开生面,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获得较大的突破,取得良好的成果。参考文献:

[1]薛金星.集束学习法(CIP).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徐文平.状元笔记(CIP).龙门书出版,2008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随笔 篇9

一、优点:

1、教学过程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准备课完成,思路清晰,各环节安排紧凑。

2、针对学生讨论环节,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更明确了,让学生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提哪方面的问题。结果学生提的问题完全贴近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二、缺点:

1、主题的选择应更贴近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如“针对自家小区的安全调查”或“关于自家小区消防安全的建议”。

2、课堂教学板书应该书写及时,字迹规范工整,美观大方,而我的板书在书写上还需改进。

3、在让学生讨论提问题的环节中,我提出要遵循“六有”原则。“原则”两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起点很高,应变换一下,换成孩子易懂的语言,如可这样说:“刚才老师讲了有关消防的小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组成一组,每小组提出一个你想了解的有关消防方面的问题,你提出的问题要值得我们去研究,你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它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用得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找到问题答案。”这样没有直接提出“六有”原则,但也达到了目的。

4、教学资源需整合。新课导入时需要有关于火的两幅图片,我是手绘的,如果用计算机打印火的图片或做成课件,上课时播放着火的动画,将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整合效果会更好。

5、在课堂上我应少讲授,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练习等方法找到答案,如在最后一个环节“研究活动申请表”的填写时,全部由我告诉同学各部分该怎样填,如果教师用启发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填表,各部分由学生完成,这样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扎实掌握各部分的填写要求,一举多得。

地方课的教学计划 篇10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方课的教学计划(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方课的教学计划1

指导思想:根据地方课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和《临沂市小学常规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内容:

一、地方课要求;

二、白旄镇周边的概况。

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接触面少、知识有限、年龄小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对家乡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特产等情况知道得甚少。

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地对方课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的掌握,会让同学们感到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措施:

1、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

2、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3、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多读书看报,阅读本该学科的专业杂志,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知识应对能力。同时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展开学习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课外活动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宽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为学生获取多种信息和多方知识提前收集信息做好准备。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地方课的教学计划2

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二、教材分析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成功训练》、《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三个方面。

1.《成功训练》:

成功训练是我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设立的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基础学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着重用于七、八年级学生的教学)。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整合地方课程,对学生施以专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塑造人格均衡的成熟个体,谋求由“体验式的学习”的各种活动,强调“做中有学”的学习模式,将成功学的原理转化成游戏或其他活动,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全面教育,让学生在特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思考。

2.《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几个方面。其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转变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的提高处理成长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3.《家乡教育》:

家乡教育主要学习家乡的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四、自我提高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制定以下个人提高计划:

第一,作为一名教师,既多吸收别人的好的教学经验,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长补短。并利用网络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第二,教学准备工作要细致,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学生都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也尽量想到,每一节课都要在完善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三,要在学习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各个领域正发生巨大变化,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凭老经验,想当然的进行教育教学就要落伍,要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四,要在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方面有所创新。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提倡探究式、讨论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自我消化,自我总结的时间,并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究竟讲多少,练多少,要视具体的学情来定。

第五。在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同事合作、发挥群体优势时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特长,认真编写教案,教案的编写力求形式灵活多样,同时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第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5分钟井然有序、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这是我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的方向。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学期我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

地方课的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研究学习课程的载体,它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淡化课程的学科性,使课程内容呈现非学科性,它对课程的要求是体现人文精神,呈开放性特点。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

因此各任课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尽可能应用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有限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特制定以下课程计划。

二、基本情况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地方课教研员,本学科是一支任教教师最不专业的师资队伍。所有教师均为兼职,基本上没有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培训活动。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经验,甚至没有具体的应对学科教学的措施。

许多教师手边也没有配套的教学用书和统一的课程资源,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但学校很是重视该学科,为了加强地方课教学,形成研究氛围,充实研修力量,我三道岗镇中心小学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研修小组,我担任研修小组长,为今后的集中教学和集体研修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热爱生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审美素质、实践能力、思想素质和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理、自强的品质。

四、具体措施

1、地方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多读书看报,每位教师手边至少要有一本该学科的专业杂志,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知识应对能力。同时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展开学习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课外活动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宽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为学生获取多种信息和多方知识提前收集信息做好准备。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3、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

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地方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学段的地方课老师要一起研讨专题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共享集体的智慧。无论是该研修小组的月查,还是教导处的教学检查,均要把专题教育纳入检查范畴。

4、设立心理辅导员,开展专题教育专项活动。除了在地方课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本学科所有任课教师均为心理辅导员,均有义务对所担任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重视地方课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每次活动之后,我们要有明确的过程记载并物化活动结果,一学期结束时收集存档。

五、课程及活动安排

1.9月份组织开展“校园是我家”普通话宣传活动。

2.10月份举行“阅读才艺大赛”活动。

3.11份开展“校园安全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活动。

上一篇:关于饮料的市场调查问卷下一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