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精选10篇)
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 篇1
“走进地方民俗”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卫市常乐小学马晓红
[活动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信息化的普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方式的高速运转,对人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公民应是认知、情感、行为和谐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研究性课程的地位。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计划,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全面发展。
3、本地资源的背景。中卫自古倡儒兴学、崇文重道,家乡众多的民俗风情给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很好的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亲近地方民俗,喜爱地方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2、过程和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
3、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已初步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了解了民俗方面的一些常识,这些为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分析]
整个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成果展示阶段。计划用时共四周时间,四个课时。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景,引出活动主题
1、多媒体展示:
播放具有中卫特色的图片引入民俗文化。
2、什么是民俗文化?介绍你所了解的民风民俗?(可以是一样小吃、一种风俗习惯,一个民间故事等)
3、师生共同确定主课题:走进民俗文化。
(二)学生讨论,确定子课题(第1课时)
1、中卫传统节日有哪些?你比较关注那些民俗文化?
2、如果让你出一期手抄报,你准备设置哪几个栏目?
3、如何向同学或朋友介绍中卫的民俗文化。
讨论:如果调查中卫小吃,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考察?
1、师生共同交流选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2、通过那些方法或途径来调查这些内容。
(三)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除了调查地方小吃还有可以调查、研究其它的吗。
1、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小组计划,明确研究目标。
2、分小组展开调查,根据计划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3、聘请小组活动的指导老师,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2、3课时)
制定计划后,各组同学在小组长带领下,利用课外时间,计划开始实施,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活动。
1、各小组分头搜集信息。
(1)走街串巷,了解中卫方言及小吃等民俗文化。
(2)到阅览室,图书馆,新华书店,档案馆等地,搜查翻阅家乡民俗文化的资料。
(3)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信息。
2、整理搜集的信息。
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摄影,可以画画,可以办手抄报,写一份倡议书,编排节目等。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语文、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第四课时)
“走进地方民俗”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
(一)创设情景,引出活动主题
1、多媒体展示:播放具有中卫特色的图片引入民俗文化。
2、什么是民俗文化?介绍你所了解的民风民俗?(可以是,一样小吃、一种风俗习惯,一个民间故事等)
3、师生共同确定主课题:走进民俗文化。
(二)学生讨论,确定子课题
1、中卫传统节日有哪些?你比较关注那些民俗文化?
2、如果让你出一期手抄报,你准备设置哪几个栏目?
3、如何向同学或朋友介绍中卫的民俗文化。
讨论:如果调查中卫小吃,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考察?
(四人小组讨论。在准备的纸条上,各小组写上自己的理解,贴到黑板上。)
1、师生共同交流选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2、通过那些方法或途径来调查这些内容。
(三)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除了调查地方小吃还有可以调查、研究其它的吗。
1、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小组计划,明确研究目标。
2、分小组展开调查,根据计划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3、聘请小组活动的指导老师,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小组填写活动方案,交流填写成果,个别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仔细听别人的方案,并指出问题,帮其改正。
“走进地方民俗”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个人)
(一)创设情景,引出活动主题
1、多媒体展示:播放具有中卫特色的图片引入民俗文化。
2、什么是民俗文化?介绍你所了解的民风民俗?(可以是,一样小吃、一种风俗习惯,一个民间故事等)
3、师生共同确定主课题:走进民俗文化。
(二)学生讨论,确定子课题
1、中卫传统节日有哪些?你比较关注那些民俗文化?
2、如果让你出一期手抄报,你准备设置哪几个栏目?
3、如何向同学或朋友介绍中卫的民俗文化。(用什么方法介绍的再深入一些)
讨论:如果调查中卫小吃,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考察?
(四人小组讨论。在准备的纸条上,各小组写上自己的理解,全部贴到黑板上。)
1、师生共同交流选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2、通过那些方法或途径来调查这些内容。
(三)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除了调查地方小吃还有可以调查、研究其它的吗。
(先选小组长,然后选出要研究的地方。(准备小组标志牌)然后组员找队长)
1、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小组计划,明确研究目标。
2、分小组展开调查,根据计划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3、聘请小组活动的指导老师,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 篇2
一、组织通识培训, 转变教师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众多的机遇, 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随着课程实验的推进, 一方面, 教师感到只停留在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层面上的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他们更加需要与学科相结合、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能够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与否、教学方式的改革确实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进程, 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 才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为此,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等丛书。我们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学校组织集中学习, 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政策措施等;每一位教师发一套课程标准解读, 教师个人边学习边反思, 与课程对话, 准确把握内涵, 领会精神实质, 明确基本理念, 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 确定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我们还定期召开教师研讨会、座谈会, 及时交流心得体会, 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二是订阅各种教学杂志, 要求教师写好读书笔记。学校阅览室里常有刻苦攻读、埋头书写的教师身影。学校还特别印制了一本“教海拾贝”, 要求教师做好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体会、经验等的摘录。
三是利用校园网, 下载有关信息或课程理论知识。由学校组织部分教师从网上搜集关于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信息, 筛选、整理、编印成《走进新课程》等集子, 提供给教师学习。主要栏目有方案计划、专家观点、概念阐述、他山之石、一线经验、课改掠影、课改探航等。学校网页也经常发布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念、新经验文章以及各种教育教学资料, 供教师借鉴。
四是播放专家讲座、报告等录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观看专家讲座、报告等,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诠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解决了不少新课改中的困惑、迷茫, 带领教师走出了教改的一些误区, 走进了新课程这片广阔的天地, 使平时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得到了有效内化。
二、加强教学研究, 尝试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等。在这些活动内容中, 研究性学习应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因此, 我们在校本培训中注重加强教学研究, 让教师自己尝试主题设计活动。我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活动主题。
在这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中, 教师不再是倒给学生“一杯水”, 不再是教学生“学会”, 而是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教学生会找“一杯水”、“乐学、会学、善学”, 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方法上给予指导, 鼓励孩子们去尝试。
通过主题设计, 我们还清醒认识到学生是主体, 活动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学会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每一个新的见解、每一点新的进步, 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启迪, 将他们的眼光和思维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三、编写校本教材, 营造“绿色家园”
校本教材, 就是以校为本, 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 按照学生知识结构, 依托校园周围的人文地理环境, 组织教师编写的教材。改革后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确立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管理政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活性更大, 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 可以不受课本和课堂的限制, 这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研究与实践空间, 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或自编教材, 修改或自定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内容, 可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为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尊重学生的选择, 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以开发家乡、社区、学校、家庭资源为切入点, 依托“红领巾星火园”、“全国绿色学校”, 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绿色家园》, 分低、中、高年级版。旨在使学生通过和自然的接触, 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 懂得欣赏自然的美。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 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 加深爱护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 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 掌握基本的技能,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 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 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营造绿色家园。
我们认为, 作为教师, 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实践、反思、总结, 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 循环往复, 形成规律性认识, 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那么, 所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一定会充满生命力。
四、搭建展示舞台, “秀”出智慧风采
“嚓嚓嚓、叮叮叮、咚咚咚……”教室里传出各种响声, 学生们把自己的课桌变成了“工作台”, 在上面紧张地忙碌着, 有的用彩笔在纸板上绘图, 有的用剪刀、钳子剪切易拉罐, 还有的正在连接电线……黑板上清晰地写着各种扬声器、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的连接方法及原理, 授课教师在一旁耐心地示范指导, 不时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一旁观摩的教师有的也忍不住, 拿起剪刀与同学们共同制作, 师生们都干得热火朝天。这是2007年4月20日上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会中的一幕。
作为率先实行课改的学校, 我们多次承担了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的任务。上文描绘的以“让美妙的声音响起来”为主题的公开课更是吸引了大部分教师的眼球。这节课以可发声的电子元件为主要材料, 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并讲解, 做出可以发声的模型或者玩具, 可以说, 既让同学们动脑、动手, 又动了口。经过讨论和分工, 短短的一节课时间, 同学们就制作了各种外观精美、构思巧妙的小模型。有可以弹奏的小钢琴、会唱歌的机器人、精美的音乐盒等等, 让观摩的教师赞不绝口, 他们纷纷称赞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
如今, 我校有专项布置的展示室, 陈列了一系列展示学生智慧的创作成果, 有布艺、纸艺、陶艺、树叶贴画以及各种小发明等, 充分“秀”出了师生的聪明才智。
发掘地方文化丰富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3
该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课题为《扬州的巷子》,我们都知道扬州是个千年古城,它的小巷犹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东南西北,横竖曲折,密如织网。扬州小巷多而奇,每个小巷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而每一个名字后面又都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所以,教者的选题可谓来自生活,充分挖掘了地方文化的精髓。课在极富地方特色的扬州小调——《扬州小巷》中开始,“扬州城,巷子深,户挨户,门挨门,门里门外一家人……”温婉亲切的唱词再配以纵横交错,幽深古老的小巷视频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了扬州特有的宁静与安详之中,而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也随着音乐与画面同学生一起感受了扬州的古朴与丰厚的文化。接着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身边小巷的图片,并说说它的名字及小巷名字的由来。学生纷纷上台将图片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还在图片下方标上了小巷的名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注上了拼音,并有条理地讲述了有关小巷的传闻、故事,老师适时补充。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许多家乡的小巷,感受到了小巷流淌的温情,体味了生活的诗意,同时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
这节课正如扬州的小巷一样,给人无尽的回味,让我受益匪浅。
一、从地方文化中采风,把生活引入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扬州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水乡小城,漫步在扬州的大街小巷,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无不散发着迷人的气息。风景秀丽的瘦西湖、个园、在繁华中坚守的小巷,绕城而过的古运河,深藏不露间孕育了这座城市的灵秀之色,在迷人的娴静中展现了扬州的优雅之美。让学生带上相机,拍摄下小巷的照片,带上笔,去小巷中采风,在与年龄较大、阅历丰富的人交谈,搜集到更有价值的素材。学生通过走出学校,走入生活,从民间了解生活,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学会了多渠道学习,从而更好地把生活引进了课堂。
二、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凸显语文性
扬州阡陌幽深的小巷背后大多都有一段传奇的趣闻逸事,比如:状元巷、剪刀巷、探花巷、黑婆婆巷等。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故事之后,在课堂上将这些故事讲出来,据学生介绍剪刀巷在过去这儿住的人都以做剪刀为生,他们制作的剪刀闻名全国,以至于有了后来的“扬州三把刀”之称,通过听、说训练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说话能力,倾听能力,并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更好地凸显了综合实践课的语文性。
三、从地方文化中了解家乡,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有的小巷还与典故有关联,据传史可法抗清时,豫王多铎虽然攻破了扬州城,可进入城后人生地不熟,一走入蜿蜒小巷,就如同进入八卦阵中,在每一条小巷中都遭到了扬州军民的伏击,可谓寸步难行。几年前的作文课笔者曾让学生描写一种植物,当时就有一名学生写了扬州的市花——琼花,他不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琼花的样子、颜色、味道、习性,还写了与琼花有关的诗词、历史故事,“花死隋宫灭,看花真无谓”的诗句写出了琼花的气节,赞美了勇敢正义的扬州人民。将扬州文化跃然纸上,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初中综合实践课活动 计划 篇4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10-2011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 活动措施 计划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 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5
小学六年级
二、活动主题的产生背景:
在语文课堂上先给学生观看相关的流浪动物的影视作品,《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在世人狗缘》主要讲述的是一条流浪狗被抓进收容所后再逃出来,遇到了一个捡破烂的人,最后这个捡破烂的人说:“我感觉不舒服,在像以前一样休息一会儿你在这里等着。”结果这个老人再也没有醒来。最后流浪狗遇到的一个好朋友,它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使学生对流浪动物的无家可归等地方有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再让学生写下观后感。随后师生共同生成“它是一个生命”的主题。随后去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各种动物。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参观几类动物,同时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在和不同的动物接触后展开以“流浪动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积累大量的实践素材。流浪动物的救助是一个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流浪猫狗都没有采取过防疫措施,身上可能携带各种病毒和寄生虫,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甚至可能带有病毒,所以学生和他们接触的时候,要有所防范。甚至,一些流浪动物还有可能会袭击、伤害儿童,危及人们的安全。同时,动物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培养学生保护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师还要让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材关于保护动物的文章,而且开展课外阅读搜索有关资料。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是通过观看影片以及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增强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安全卫生意识,同时通过影片导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流浪动物的兴趣。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所以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导小朋友认识到与动物共存观念,学会如何正确与流浪动物相处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组织学生搜集,调查有关流浪动物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会策划简单的活动方案,在实施阶段引导学生对材料的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能能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实地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小组讨论研究中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参观救助站,让学生感受到流浪动物的可爱和可怜。由此生出对流浪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自我安全卫生意识。
四、活动规划
1.参观时间:一天
2.参观地点:流浪动物救助站
3.参观方式:实地考察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讨论,学生写作;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五、活动准备
1.规划线路,确定交通工具,带好必备物品。
2.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准备一本笔记本。(每个人有小本子,小组要有一本小组综合小本子)
3.必要情况下可以照相,摄影等。
4.老师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
六、活动过程
(一)开题(学生感兴趣的媒体手段下手,启发谈话)
1.播放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你们的家人,有其他的动物一直和你们相伴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家里面的宠物无家可归的话,没有你们的照顾的话,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被称为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
①宠物。
②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住的地方。
③流浪动物和宠物的区别是,流浪动物被遗弃了,无家可归只能流浪。
④流浪动物。
师:没错,它们是被遗弃的,有些动物可能一生下来就无家可归。所以他们被称为流浪动物。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影视作品,关于流浪动物的。(首先先用话语导入流浪动物,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流浪动物和宠物的区别。最后播放关于流浪动物的影视作品《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在世人狗缘》等)
2.讨论观后感,引出主题
师:看完这部影视作品后,你们的感想是什么?讨论一下。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各学生小组待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大家都明白了,流浪动物是一个生命,大家要尊重生命、爱护动物。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去“流浪动物救助站”参观这些小生命。
3、成立小组,拟定方案
1.自愿选择小组(教师适当调节),由学生自由竞聘各研究组小组长。
2.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拟定活动方案,填写活动方案表。(教师适当指导)
制定方案的具体要求:
(1)小组所有成员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协商出最优观点。
(2)小组长认真发表感想以及倾听和收集同学们的建议,大家共同拟定活动方案。
(3)各小组成员应团结协作、合理分工,体现活动方案的可操作性。
“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表
小组研究课题:
小组成员:
小组研究结果: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成员分工:
时间地点:
注意事项:
(二)实施(参观流浪动物收容所,组织活动,整理资料)
1.提前了解参观动物需要注意的事项。
2.走进救护站,有目的的开展研究。可对不同的流浪动物进行拍照,观察其生活习性等。研究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3.查阅相关于流浪动物在流浪以及被救到救助站的整个过程。交流探讨
在研究中学生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请教老师或者救助站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工具,像上网查询等。
(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各小组做好调查、研究的协调、联系等工作,并随时对学生的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要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
(三)结题(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将围绕“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这个话题,把各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1.汇报成果,在无形中形成竞争。师:经过参观前的准备以及参观后的酝酿,在展现时同学们能各显其能,“各有所长”。其中,在综合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1)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汇报了所收集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评选这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
(2)小组推选并公布结果。
3活动总结,撰写报告。
从开题到结题的过程中,记录好自己的研究过程,整理记录的内容,有参观时的照片。有收集的相关资料手抄报以及打印的图片等。同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增强了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到了流浪动物也是一个生命,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保护动物。同时要知道,不要随便带流浪动物回家。要做好安全措施后再做决定。这次活动非常成功。
七、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活动总结 篇6
+——涉县原曲中学李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深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为此,在学校教务处认真组织下,全体语文老师的精心配合下,全校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根据我班学生实际制定了主题为《搜集春联,书写春联》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科任教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配合,他们积极地搜集资料,尝试自写春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过此项活动,学生能够知道春联的起源,认识到春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学生能够了解春联的基本特点并能欣赏春联;学生能够明确春联的组成部分,正确书写和张贴春联等。据统计,本次共收到学生收集春联共计800条,自编春联50多条,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通过此次活动,我认为今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好,做实,做出成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突出主题,目标全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 训练等。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课程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安排,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课精彩纷呈,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形式多样
1、竞赛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比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2、表演: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
3、辩论: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还有成语接力、联词作文等,都是我们常用的。
5、赏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开设一些 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
6、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初中高年级,我们就可以开展“学生在学习状况”、“住校生每周生活开支情况”等社会调查活动。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综合性学习不能限于对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学习,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感受才是最刻骨铭心的,学生的收获也是最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着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将综合性学习中丰富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巧妙的形式有机组合,让学习者有效配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 篇7
一、关注流程与注重创新
选题课的一般教学流程很重要, 这是构建选题课的骨架。选题课的常规流程是创设情境, 导入活动;主动探究, 生成问题;归纳提升, 确定小课题;合作分组, 制定课题计划。一般选题课都是从创设问题域情境开始, 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和积累, 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提出其感兴趣的各类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课题, 表述课题, 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 如从挂图、插图、声像等素材中发现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从各种俗语中发现问题, 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从自身体验中发现问题等。
不管怎样, 教学流程只是一种范式, 不能死守不变, 不然只能是邯郸学步。
二、关注预设与注重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在于它的生成性。如一位老师在指导《探秘空气凤梨》一课的小课题生成环节, 老师原先预设的小课题是关于“叶”“花”“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养护”“装饰搭配”等研究小课题。但课堂上学生对“空气凤梨的装饰搭配”并没兴趣, 而是对凤梨叶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植物的本原探究, 研究空气凤梨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不能让学生进入课前预设的研究子课题, 不要拼命把学生往自己的“套”里引, 或是不停地“抛绣球”让学生接, 老师也不应用对话“掏”出学生课题内容, 不然就与课程主旨大相径庭。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达的言语中、撰写的问题中、参与的行动中、展示的结果中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将它燃烧起熊熊大火, 绽放出智慧的光芒。这体现出教师的睿智, 凸现出教学的机智, 呈现出师生的才智。
三、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 老师更要学会静听花开的声音, 最怕急于求成, 把提炼出几个适合学情的小课题作为最终结果。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在请一些同学向朋友推荐家乡的小吃并且认识一些小吃后, 老师说:你还想了解这些小吃的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小吃是否卫生?小吃是怎么做成的?小吃有没有营养?小吃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小吃的由来?羊肉串是怎么制作的?意大利面需要哪些材料?北京烤鸭怎么做?日本寿司怎么做?……这里问题众多, 有的重复, 有的提法不太科学, 教师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整合、归类, 从而形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营养卫生”“天下小吃”等几个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这个过程, 老师要舍得花时间, 帮助学生梳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应从问题入手, 对同一个主题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 删除重复的或暂时不可能开展研究的, 合并那些同一指向的问题, 使研究大主题得以成功分解, 为学生的分组研究奠定基础。选题指导课要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四、关注方法与尊重问题
选题指导课不能为了体现教师的方法指导一味将贴近生活、容易操作、具有价值作为标签, 对学生所提问题简单判断, 轻易否定。
其实, 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已属不易, 至少代表着他思考的轨迹、困惑和疑问。在活动起始阶段, 学生研究那些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也未尝不可。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推进, 再引导学生研究那些“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或蜻蜓点水, 用现成的粘贴代替分析的必要;或唯我独尊, 用课件的冲击代替学生的质疑……这样的指导省事了, 省心了, 却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思维的痕迹, 探究的足迹, 判断的意义。
五、关注规范与关心现状
研究性学习要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名称需要规范、简洁的语言去表述。开展课题研究得有计划、有步骤。课题计划表得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要素。但对小学生来说, 完成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先给学生铺设一些台阶, 给予一些范式指导, 如提供范式“关于______的研究”来填写课题名称。列好计划表的一些项目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 便于操作。
其实, 方法是为活动服务的, 而不是简单地外加。在研究过程中, 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 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明晰。研究这个问题, 需要什么方法, 就是一种思考, 也是一种研究。没有研究, 就来规范, 是削足适履。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从孩子的现状出发, 贴近学生的实际指导。这样的指导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
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 篇8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这就给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更给综合实践活动课带来了很多生机,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回归学生的生活。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通过社会参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历来是本着从身边的问题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把各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到活动中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因地制宜,开发本土性课程资源
要想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从封闭的教室中走出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事先做好调查,一方面考虑哪些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愿意积极地去开展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哪些内容既能方便于学生开展活动又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上,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注意将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源的发掘结合起来,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包含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农村与大中城市相比,可供选择利用的信息来源相对较少,但自然资源、乡土特色较为明鲜,这样开发本土性课程资源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选择上的一个重头戏。
例如:我们松树镇台子村古石棚是省级文化保护遗产,对本地区古文化遗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研究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主题,为此,我们选中了我镇台子村的古石棚,引导学生开展“家乡古石棚”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时,师生们积极性特别高,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自觉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具体行动。
再如:我们学校组织搞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六年级的学生负责清扫座落在河边的镇中心医院周围的街道,当同学们运完垃圾到河边要洗手时,那脏呼呼的河水让同学大吃一惊,昔日的小河已经不见了,现在的小河已经没有水而且变成了垃圾场,由此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开了,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及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走进地方企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每一个地区都有本地区的特色,我们松树镇就是一个闻名中外的花边生产基地,2008年5月末我便利用了这一地方特色资源上了一节以“美丽的花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花边是瓦房店市松树镇所特有的一种工艺,许多学生的父母就在花边厂工作,学生对花边并不陌生,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只是以前没有对此深入研究过,所以一提到花边个词时,学生就有说不完的话,说到要以花边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着自己感兴趣的、想要研究的内容,很快就出现了四个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①我镇花边的发展史;②制做花边的原材料;③花边的市场销售情况;④花边的制作过程。研究小组也很快的形成了,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不但接合了地方特色,更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我镇经济自1996年松树丝绸厂破产之后,下岗工人很多,经济也一度下调,但随之新兴的花边生产技术却脱颖而出,松树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花边产业。如今,镇内花边厂已有几十家之多,规模正在逐渐发展壮大,产品远销国内外,而且解决了很多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真正的带动了我镇的经济发展。学生们愿意研究这一主题,是因为他们熟悉并且家长可以给他们提供不少的帮助,虽然有这些查找资料的有利条件,但我和学生们都感觉不够,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花边,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所特有的性质,就是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开放到现实生活中,课程内容考虑的是长远的效益,对学生和我都应该是经验的不断扩展,要使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在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和发展。针对我们所研究的主题,我为了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到花边厂工人的工作环境,特别联系了一家花边厂,带领学生去参观访问,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准备充分,都能为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认真的去寻找答案。学生们听了厂长介绍了花边的发展过程和销售情况;
技术员带学生们到库房参观了精美的花边,并且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花边所用的不同原材料;之后,学生们又来到了生产车间看到了各种机器都在不停的运作,最后学生们还跟工人们现场学起了花边的制作。在这次的参观访问过程中,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生都懂得了把握机会、尊重别人,同学之间也学会了合作,团结的团队精神,真的受益匪浅。
我们在整个的参观过程中都录了相,是珍贵的影像资料,参观之后同学们都拿回了第一手材料,都兴奋不已,快速的整理着自己小组所研究的内容,动手写汇报材料,研究花边销售情况小组的学生们还编排了三句半,更具特色的说明了花边市场的好前景。汇报课上,四组同学的汇报是高潮迭起,各俱特色。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是通过亲自感受、研究花边工艺的生产过程,学生们更加爱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的工作有多么的辛苦,更为自己的父母骄傲,在自己的内心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份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并油然而生了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任何的课本教育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地方特色相接合,可以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新华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2]页码:841页、858页、868页
中新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篇9
二、目标要求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工作措施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三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我校根据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三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1、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扎实抓好校本的课题试验,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充实“周三新课程研讨日”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每周指定好研讨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2)准备参加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研讨会及丰泽区新课题实验专题(综合实践)研讨会。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校本资源如:
(1)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2)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举行“网上小能手”竞赛;
(3)充分利用“自然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美术室”、“红领巾广播室”等各室,为学生的科技制作和个性发展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同时,举行学生科技“制作展评”、“自然学科教学观摩评选活动”、“自然学科优质课和优秀课件制作评选活动”、“指导看科普书,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等各项活动。
社区资源如:
(1)与增城电视台、社区居委会、工厂、科学技术协会、污水处理厂等联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
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挂钩,比如青少年活动中心、泉州青少年实验基地等,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2)各年段、各班级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家乡资源,以“刺桐古今”的名人、名胜古迹、历史事件,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在活动目标和内容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有特点和侧重点,但也不是绝对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和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选题指导课 篇10
——小课题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纸或者是纸制品的。纸的发明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每个进步都是人类努力的结果。不同的纸有不同的作用、用途.《生活中的纸》小课题研究主题活动就是从学生所了解和熟知的纸说起,指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想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调查讨论和分析总结,进而获得对生活中的纸或纸制品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纸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延伸——各种纸制品、用途、作用、环保已成为人们时刻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他们的感受与世界发展同步,由于家长、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纸不仅津津乐道,而且了解颇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有关“纸与我们的生活”的主题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就是以生活中的纸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纸与我们的生活”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实验、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纸与生活的关系,使他们更深层次地看待纸问题,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纸的基本性质、用途、发明和制作过程等内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课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精神,引起他们对纸的兴趣。
4、使学生了解纸的消耗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和自己开发、研究纸的兴趣,进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实施步骤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预计历时一个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确立主题,按兴趣分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2、学生开展活动,收集整理信息,准备成果展示。
3、成果展示,评价总结。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指导
1、主题的产生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书包中哪样东西最多? 生:书和本。
师:书和本是什么做成的? 生:纸。
师:在学习中我们离不开纸,那生活中你注意到哪些地方都用到了纸或纸制品呢? 生1:做广告宣传用到了纸。师:广告宣传用到什么纸呢?
生2:包装药品或者化妆品用到了硬纸片。生3:画画用到宣纸。生4:做手工用到蜡光纸。„„
师:可见,纸和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这节综合实践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生活中的纸。板书课题。或者幻灯出示《生活中的纸》。
[由学生的学习用品------书和本,引出学生学习中离不开纸。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纸或纸制品的,自然引出课题。] 师:不同的纸用途不同,你们做了哪些手工呢?能不能展示给大家。生1:我用蜡光纸做一只千纸鹤。
生2:我用废旧的广告纸做一个烟灰盒。评价:虽然这个垃圾盒折叠起来不是很难,但这样既利用了它,又可以用它做搜集垃圾。你还是个变废为宝的环保小卫士。生3:我叠了架纸飞机、纸裤子、纸船。评价:你真厉害,会折这么多的手工。生4:我折了一条蛇。评价:真是栩栩如生啊。
评价:你们真了不起,一件件精致的纸的工艺品在你们的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
[及时的鼓励性评价会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会提高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用不同的纸能做出很多的纸艺品。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美纸艺品,想看看吗?出示实物:纸灯笼、贺卡等。
[设计意图]问题的产生是开展研究的前提,通过情境的创设与谈话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面的子课题的生成做铺垫。
2、围绕主题进一步创设情境,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纸的种类、用途并欣赏了一些纸的工艺品。确实,纸和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关于纸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探究,现在请你想想你最想探究纸的哪方面的知识呢?(纸哪方面的知识你最感兴趣)可以自己想,也可同桌前后桌轻声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生1:我想知道纸是谁发明的? 师:谁知道纸是谁发明的? 生:蔡伦。
师:想认识蔡伦吗?出示蔡伦照片。
师:你知道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吗?(东汉)
师: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蔡伦发明了纸,他为中国也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造纸的鼻祖。
生2:我想知道纸是怎样制作的? 板书:纸的制作
师:有同学知道纸是怎样制作的吗? 两个学生解答纸“制作的过程”。
师:你知道的真多,你是从哪得来的知识呢? 生:电视上看的。
师:电视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我们还可以从书本中、上网、访问中等获得更多的知识。生3:我想知道纸的种类除了我们了解到的,还有哪些? 师:纸的种类不同,用途也不同。板书:纸的种类和用途 生4:最早的纸是怎样的?
师:在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是怎样记载文字的? 板书:纸的历史(发展)生5:纸的文化。
师:自从发明纸之后,纸成了记载文字,传播文化的载体。那么和纸有关的成语、故事、人物等都有哪些呢?
板书:纸的文化(成语、故事、人物„„)生6:我想知道纸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板书:纸与环境
师:你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
生6:我看到我们学生每天都浪费很多的纸,怪可惜的。既浪费了纸,又破坏了环境。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确实我们每天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纸,但我们应该节约使用,决不能随便浪费。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张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适时给予学生评价既对学生的鼓励的同时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或者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1、统一指导课题计划中的主题、内容和方法
师:老师真没想到,提了这么多问题,说明你们对纸的研究很感兴趣。现在如果靠我们一个人探究这些问题可能有些困难。那怎么办? 生 :让我们分开小组共同研究。
师:好办法,分工合作,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节省时间。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别感兴趣的小课题共同研究,好吗?
找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根据回答自愿结成小组。如果有小组人数太多或太少,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把人数平均开或把相关的研究内容合并为一个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师:请同学自愿结成小组,调整座位,看哪组座位安排的合理,组员都能参与进来。看哪组坐的快齐静。(学生自己安排好座位)
师:在进行这项研究前,得制定一份详细的课题计划。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小课题研究计划表,你们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出示空表,教师边读边指导怎么填写)
提出填写要求:
1、每组中选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成员为组长。
2、组长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进行恰当地分工,使每个成员能够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使本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
3、请一名书写规范漂亮的同学执笔,认真填写。
4、实践活动的时间为三周。
[设计意图] 确定了主题之后,我就着手指导学生成立活动小组并制定活动计划。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指导,以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龙头,建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这样适当搭配,便于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便于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组成立以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日程安排,确定网上查找资料的日期、查阅书籍报刊以及咨询他人的日期、做社会调查的日期等。而我则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每一小组调查哪方面的内容,采用哪种方式方法,组内成员如何分工,什么时间进行。虽然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我都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尤其是人员分配方面,我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扬长避短。但同时我更强调,本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体现团队精神。
看哪组完成的快好。
学生填写活动计划,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设计意图] 考虑周密,要求细致,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合理的安排人员分配,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计划表的填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开放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探索的机会,而且教师指导到位,降低学生完成计划表的难度。
填好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说明理由。第一组汇报:
赵鹏:我们这一组的小队名是“畅想未来小组”。因为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纸的展望”,所以起个“畅想未来”这个名字很合适。
组长,大家一致推选我为组长,因为我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好,人聪明,在大家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能带领大家一起把这个研究活动搞好。
我们想聘请的老师是班主任王老师和学校的杨朝明老师。因为班主任既是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是我们的综合实践课教师。杨老师是我们学校知识最丰富的教师之一,他会画画,精通电脑,会做课件,因此我觉得他是个既聪明又富有想象力的人,所以我们想聘请杨老师为我们的指导教师。
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纸的展望”。
组员有:孙建伟、杨伟东、杨韶廷、张蕊。
分工如下:孙建伟负责照相,因为他家有数码照相机,而且他会照相。
杨伟东负责提问题,因为他是个问题专家,他善于动脑,平时在课堂上就他问题最多了。杨韶廷负责采访。因为他胆大心细,能说会道。
张蕊负责上网查找资料,因为她是电脑高手,查找资料对她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清晰的知道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有问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 总结:活动计划是我们同学的行动指南。有了行动指南,接下来,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调查研究,时间为三周。三周后的活动实践课交流我们活动的结果。老师相信我们大家在活动中一定收获多多,感悟多多。
温馨提示:
1、活动时一定注意安全,尽量有家长陪同。
2、随时记录下你的活动踪迹。
【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推荐阅读:
地方性综合院校07-09
地方资源建设综合管理10-31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案05-28
综合实践课教研活动计划09-09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第6课自行车的秘密》教案07-26
语文综合实践课11-02
综合实践课计划07-19
数学综合实践课08-23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