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结构够指导(精选5篇)
议论文写作结构够指导 篇1
散点铺排,即紧紧围绕话题,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解读话题。把话题分割成不同的“面”或若干个“点”,经过铺排,每个点都是一个精美的文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具有多视域特征和空间的跨越性、时间的迁移性,也称“活点法”。用此法可以多角度、多视角布局,可以带来谋篇的更大自由,能达到随心所欲,广视博取,纵横经营的目的。在记叙文中,有利于片断情景的捕捉,在议论文中,有利于论据的列举,在“形散”的散文中,更是彩线穿珠,大行其道。
散点铺排法最突出的优点是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如一篇《我喜欢……》的习作:
我喜欢在薄雾缭绕的早晨,看天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我喜欢在热浪炙人的中午,听树林里此起彼伏的蝉鸣;
我喜欢在蛙声震天的月夜,嗅田野里迎面扑来的稻花香……
全文精选美好的事物作为抒情对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散点铺排法要注意的是:
1.内在有“神”。所写的“散点”即小片断,要从不同角度辐辏于一个中心,也就是“散点”也须有“焦点”,让看似零散的“点”无不表现出文章的中心与目的。
2.善于截取。借一斑来表现全豹,叙事也好,记人也罢,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可以推得很远,不加截取会没完没了,拖沓冗长。南宋有个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他画山,不画全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不画全水,常画水之一涯;画其他景物,也只画一部分。他给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我们写文章也应学学“一角”技法。朱自清写父亲只是一段“背影”,司马迁写项羽只是从“初起时,年二十四”写起,鲁迅的《药》只从取药那天写起,至于华老栓儿子如何患病,如何治疗无效,如何知道人血馒头治病,如何筹款准备,一概不写,写了取“药”、吃“药”、论“药”就足以表达中心。
3.善于浓缩。内容要简练,要善于撮其要,挈其领,写最要写的,把最拿人的内容通过恰当的表达展示出来。要学一点新闻报道式的简捷明快。像苏轼《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仅八个字就画出了四种景物构成的庞大画面,像杜牧《阿房宫》“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浓缩了多少内容!这是极致,值得借鉴。有些考生,写作文总喜欢穿靴戴帽,久久不能进入正题,让读者吃包子老是吃不到馅儿——当然“馅儿”粗陋不堪也一样倒胃口。
议论文写作结构够指导 篇2
所谓“中心句展开法”, 是以文章的段落首句为中心, 围绕题意组织材料进行展开论证的方法。下面的文段就是“中心句展开法”的典型例子。
(一)
①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 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 梦想便会成为空想。③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 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以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 踏千山尝百草, 著成鸿篇巨制《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居里夫人, 历经十二年的努力, 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④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①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②庄子说, “人生天地间, 若白驹过隙”。③因此, 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④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 他们脚步走得越远, 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 他们的世界越小。
(选自《新中考》总复习 覃树楠 韦静编著)
(二)
①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②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 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 的确不易。③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 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 但是苏童很冷静, 他对记者说,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 一直很安静, 现在更安静。”④另一个作家张伟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 不去热闹的地方, 不交热闹的朋友。⑤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 其实没有多少秘诀, 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①“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②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 而是获得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 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③倘若一个人懂得了“心系一处”, 那么, 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的大门。④愚公移山, 终得天帝相助;达摩参禅, 石壁为之感化。⑤在这里, “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任何艰难困苦, 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选自2005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文段 (一) 是一篇以“珍惜”为话题的文章中的两个自然段。我们看到, 每一段的首句是一个分论点, 是该段的中心句。第一段的四个句子有四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这样表示:
①+②+③+④
(中心句) (议论) (事实论据) (议论)
第二段的句子关系是:
①+②+③+④
(中心句)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议论)
文段 (二) 是一篇题为《心系一处》的文章。同样原理, 我们可以找出这两个自然段句子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①+②+③④+⑤
(中心句) (议论) (事实论据) (议论)
①+②③+④+⑤
(中心句) (议论) (事实论据) (议论)
其实, 议论文段落展开的具体形式还有其他方式, 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 只要段落的首句是中心句, 这类议论文的段落展开的基本模式都是:
(中心句) + (议论①) + (论据) + (议论②)
其中议论①是对中心句的展开和解说, 议论②是对论据的分析解读, 然后再对本段的论证进行归纳并作结论。论据部分可以是理论论据, 也可以是事实论据;可以是单个, 也可以是多个。整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关键在首先确定好文章的“纲”, 即中心论点和围绕中心论点列出的若干分论点, 然后以分论点为中心句按此模式展开论述, 一篇结构清晰、论证充分的议论文就可以顺利完成。
现在中考作文试题, 一般对体裁不限制。运用这种作文模式, 可以完成许多全命题或非命题作文。例如2009年的中考:以“力量”为话题 (南宁市) 、《路在脚下》 (哈尔滨市) 、以“幸福”为话题 (锦州市) 、《感恩》 (北京怀柔) 、《分享》 (福州市) 等, 均可用这种模式来写。
浅议写作后指导 篇3
[关键词]作后指导;长善救失;个别指导
作文指导是一个线性系统,包括作前收集、积累、整理资料的指导,作中分析材料、处理材料、语言表达的指导,作后修改、评讲的指导。现有的作文教学往往仅重视作中指导,忽视作前、作后的指导,导致作文教学效率的不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改过程中,在注重作中指导的基础上,既注重作前的指导,又重视作后指导,努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此本人就作文教学的“作后指导”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找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确定作后指导的要求
作后指导是作文“全程指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作前、作中指导的继续和完善,又是下一次作文的铺垫,对学生作文经验积累和能力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后指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在确定作后指导要求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作前、作中和作后指导的关系,必须依据大纲和方案及作前指导的要求,结合学生作文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作后指导的要求,进行作后指导。
确定作后指导要求关键是找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而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我们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去有意识的发现。所以我们不能把批改作文当成例行公事,然后就事论事的随便拿几个问题来评评讲讲。全班学生一次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一次作后指导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的放矢”。所以每次作文批改后,要把全班学生作文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优缺点,着重捉摸存在问题中哪一个是关键性的,确定为本次作后指导的突破口。
例如学生写“记一位熟悉的人”的作文,有的是选用事例不典型,有的事例写得笼统,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详细描写,还有的抓不住人物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次作后指导的主要问题是选用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性格。于是,我抓住这一点进行指导,其它问题只是顺带。这样的作后指导,要求明确单一,重点突出,避免了泛泛而谈,吃不透,嚼不烂的情况。
二、选取典型作文进行作后指导,长善救失
作后指导效率高低与选择的作文是否典型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批改作文后,应该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把同类型的作文进行比较,选取最能说明问题的作文,选取不同层次的典型,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课间十分钟》这篇作文,学生写得不具体的例子较多,我就选了这一节:“拔河比赛开始了,轮到我们和第三组争夺冠军了。同学们手抓住绳子,脚抵住脚,第一局我们赢了。第二局继续进行,由于我们没有配合好,被对方拉过去了。第三局我们一起用力,终于赢了。”这一段前后写了三局,没有具体情节,是内容不具体的典型。
我又选了一段作为写得具体的典型:“比赛开始,双方帮绳子拉得紧紧的,起初是相持不下,很快绳子便渐渐向三组移动,在这时刻,我们暗暗地喊:‘加油,加油!’大家大家咬紧牙关,屏住气拼命地拉绳子,一鼓作气又把绳子拉了回来。这时同学们的助威声此起彼落,鼓掌声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大家劲头更大了。每个同学双手紧抓住绳子,齐心合力,用全身力气使劲一拉,啊!三组的同学全部仰天一摔,跌倒在地,终于胜利了,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这段作文具体在它围绕拔河的特点,从双方相持不下到绳子向对方移动到使劲一拉,最后取得胜利,还描绘了拔河和观看同学的动态,比较全面。用这样两段学生作文做对比,能充分说明问题,使同学如同和自己的作文见面,收到了较好效果。
当然,作后指导应当避免程式化,不能僵化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在作后指导时选取典型作文还要注意多样性,即使选用同一内容,应从表达方法等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指导。例如“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动物)”的作文,我们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详有略的记叙。我们可以选几种不同写作方法的作文来进行作后指导,或者选细致描写外形的,或者选种植(饲养)感受的,或者选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反映事物特点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作文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
三、注重学生参与和学生的个别指导
作后指导要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注重学生参与和学生的个别指导。对基础较差或富有创见的学生,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经作后指导,再次修改或重写全文或一段,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其中的习作经验,以巩固作文教学的成果。
四、注重作后指导效果的检查,完善作后指导这一教学环节
要完成作后指导的教学目的,还应落实到一个“练”字上。进行作后指导后的练习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1.根据作后指导要求,设计练习内容,统一练笔。
2.根据作后指导要求,对照自己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如《祭扫周奋烈士》一文作后指导后,学生找出了以下不足之点:
⑴本文中很多写景与中心无关。
⑵写烈士陵园环境时没有主次,缺乏条理。
……
找出了这些问题,再针对性地进行修改,这样改什么,怎么改就更明确了。
3.根據作后指导的要求,修改或改写一段或全文。
每次作后指导后,要尽可能留一些让学生当堂自己修改,修改后与原文比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得到鼓舞,以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改过程中,在注重作中指导的基础上,教师既要注重作前的指导,又必须重视作后指导,努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写作指导:结构,因你而紧凑 篇4
每一篇出色的高考作文都有其娴熟的过渡技巧。所谓过渡就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衔接。由前一种意思自然地引出后一种意思,使读者感到文章中间没有间断或跳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常常用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议入叙,由叙入议的变换处;倒叙、插叙、分叙等的起讫处。它的任务就是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使文章有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常见的过渡形式有:
一、用设问过渡
指的是利用设问句做段落、文章之间的过渡。有的只有一句,有的单独成段。
如宁夏高考满分作文《令人心碎的爱》:
我问你,你爱那山涧灵动的泉水叮叮咚咚的唱响吗?你说爱。我问你,你爱那笑得摇曳生姿、飘若仙子的花朵吗?你说爱。我问你,你爱那啼鸣如琴声、可疼可爱的鸟儿吗?你说爱……
可我强忍着心痛问你,那为何灵动的身影远离了山涧沦落为笼之囚犯?机灵的鸟儿远离了枝头永远成了笼中向往天空的缚物?它们的唱响为何不再灵动,身姿不再曼妙,啼鸣不再逗人?你苦笑着说,我以为那就是爱。
这种过渡结合了设问和排比的特点,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意蕴深厚,不同凡响。
二、用排比过渡
指的是用排比段做文章各层或各段的起始句或结束句,构成层次或段落间的排比,由排比句替代内容的过渡。
如20海南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放生》:
心灵的束缚,是蜘蛛网上圈圈围绕的蛛丝。
心灵的枷锁,是封闭蝴蝶振翅高飞的蚕茧。
心灵的封闭,是美丽醉人笑脸后藏着的.利箭尖刀。
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解放,是思想的放飞,是精神的丰盈。
在上面这个过渡句中,句子的结构基本是一致的,只需将个别词语稍加改动即可,运用起来并不很难。
三、用小标题过渡
指的是在较长的文章里,在各部分之前冠以小标题连接文章整体过渡。在各部分前加小标题,读者心理会出现连续感,读完一个标题的内容,自然想到该读下一小标题的内容了。这样,文章自然就通畅了。
如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不一样的震,一样的爱》作者分别设置了“震”、“阵”、“镇”、“赈”、“振”五个小标题,巧借同音字:由震到阵,而后由镇及赈,最后到振,一气贯注,讴歌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四、用关联词语过渡
指的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上下文贯通起来的过渡方法。常用的词语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然而、可是、既然、即使、如果、只要、于是、因此等等。
如2008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冷漠与冷静》:
孟子还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君子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从古至今,这个社会需要的都不是冷漠之人。正如《爱的奉献》里主持人们唱的那样,世界需要热心肠。
然而不冷漠并不等于凡事都可以插一手。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万物的生息都有其亘古不变的规律。作为人,我们应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作用。
以上内容的过渡结合了表转折的关联词语“然而”思路清晰,承上启下。
使用关联词语过渡,应注意两点:一是在有关联词语过渡的段落、层次、句子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选择、并列、条件、总分、分总、主从等;二是关联词语要用得恰当,如果关联词语选用不恰当,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和流畅,造成表意不明。
五、用关键词上钩下联
在文章中重复出现一些词语,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如2008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一朵花掉泪了》文章以“你掉泪了,他掉泪了,我掉泪了,一朵花也掉泪了……”这一主题句反复出现, 将抗震救灾的若干场面联结在一起,表现了“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歌颂了全民族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奉献精神,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同时也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浅议戏剧小品的写作结构 篇5
摘要: 小品区别于相声,小品应该具备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人物动作、人物性格、戏剧形式,戏剧小品的写作结构关系到他是否能够成功,所以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戏剧小品 写作结构 分析
小品,即戏剧舞台上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我们先说说小品的定位,小品应归纳于戏剧,它虽然篇幅短小,却在有限的空间及有限的人物中揭示有限的矛盾而展示主题。小品出于戏剧学院,小品区别于相声,小品应该具备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人物动作、人物性格、戏剧形式,所以,它毕竟是戏。有人说小品应属于曲艺的一类,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曲艺分语言节目和说唱节目,就四川曲艺而言,语言类如:相声、评书、快板、方言、双簧,谐剧等(因一人表演而构不成戏);说唱类如:金线板,花鼓、清音、杨琴、竹琴、车灯、连箫等。总之,将小品这种表演形式列为戏剧是恰当的, 如果将这个小品所展示的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扩展为一个大型剧目,那它则是这个剧目中的一场或者一个片段。
小品的样式:就现代小品的表演形式可分喜剧小品、正剧小品、幽默小品、谎诞小品、问题小品、音乐小品、歌舞小品、当然也可以写悲剧小品。关于悲剧和喜剧,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喜剧是把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而喜剧性的小品,作者选择的矛盾性质本身就具有喜剧性,误会法是喜剧最常用的的写法,人物的错位、语言的错位,就看你用得合不合理。
小品的时间: 中央台第一届小品要求不超过十五分钟; 第二届不超过十二分钟; 现在是十分钟。小品创作篇幅要短,进戏要快。
小品的人物:虽然并无规定,但一般不超过三人,如剧中出现四人、五人或更多的人,我们即把它理解为小戏而不是小品了。
小品的选材是很重要的,小品这个独立的艺术形式有它选材的范围。它不宜表现惊天动地的大事,因篇幅的限制,只能是凡人小事、普遍的生活片段、平凡的人物、不大的冲突、不大的事件,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戏中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应单纯而不应太复杂,单纯并不是简单,而单纯的矛盾中却应揭示深刻的主题,在小的当中应该看到大的东西,应该对观众在观念上有一点思考、有一点触动、甚至有一点警醒、重视而达到以小见大,寓教于乐的目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冯继唐教授曾说过:“戏剧学院的画面小品,是根据画面编小品,结尾回到画面,我认为那是僵尸,离我们的时代太远了。” 所以,在小品的写作中要坚持小品的鲜活;坚持戏剧品质;坚持紧跟时代的发展。也要坚持小品的可视性、观赏性。
小品戏中的矛盾及情节,在写作中应“挖井”而不应“挖湖”。应围绕着矛盾来设置悬念、激活人物、加强剧情冲突、展现核心主题。
而推进情节发展的方法是,戏中有新的人物出现、新的矛盾发生、新的道具出现,可能由于道具,矛盾即发生变化。
而情节的宣染则是通过人物之间语言的对抗及语言的煽情、语言及动作的冲突,事件矛盾的转化来实现的。在情节的写作和设计上要下功夫,写一段真实生活的流动; 让一段热情的生活去感染观众,把观众带入那个生活里。写作中要注意矛盾的发展,推移; 矛盾的发展要有层次,要有推动力; 发展要为解决结果作好准备。情节的发展应不按常规去写,不按观众的想法去写,而所有矛盾的结果,必须是符合歌颂真善美。
小品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角色不一样的,语言就不一样。人物性格即是通过特定语言、特定动作及表演来塑造完成的。小品中,特定人物语言的重复,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物性格的变态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写戏的功夫在戏外,观察生活,可以发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从小品发展的形式看,它是一个通俗文艺,所谓的俗,就是人民性、大众性,俗的对立面就是雅,你写得越雅,老百姓就越不容易接受。太雅的东西不适宜小品的场合,所以,作者在选材和立意上要考虑到所面对的观众层面。
小品的内涵和可视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往往可视性强的缺乏内涵;有内涵的可视性不强,俗也有个度,在俗中应给一个深度。
小品的结尾是非常重要的,它也许是皆大欢喜,也许是发人深思,也许是开怀大笑,也许是让人难以释怀。总之,小品的结尾是小品成功的重要部份,望作者们借高手神来之笔,在小品的结尾中,来一个画龙点睛!
此赘文乃学习创作之心得,诚与青年写作朋友共勉。
参考文献:
【议论文写作结构够指导】推荐阅读: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07-18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307-06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指导10-21
登临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以及05-11
高考“规范化议论文”的写作指导11-20
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技法指导08-15
议论文写作模版07-06
高中议论文写作07-30
议论文写作能力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