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2024-08-26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精选10篇)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篇1

1、常见的计算机审计风险

1.1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的范围十分广,也是计算机审计最致命的风险。系统风险分为软件环境风险和硬件环境风险。计算机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在文件的记录或操作中由于规范、标准等不统一,进而产生了风险。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通过互联网及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样就有可能受到外部网络影响,如病毒的入侵,这些都严重威胁着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安全。

1.2系统控制风险

系统控制风险是因为审计系统控制不严密造成的。我们知道,传统的审计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监督与控制,而在实施电算化以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和机器的双重控制,且以对机器的控制为主。审计对象的变化使审计风险发生了转移,审计人员需要对软件开发商在设计软件时嵌入到程序中的内部控制软件方面的内容进行测试,而这些对审计人员而言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任务。

1.3数据风险

数据风险主要指数据为人为破坏的风险。传统的审计资料是纸质的,人为修改后会留下痕迹,所以篡改的可能性不大。而在运用电算化系统以后,人为篡改数据就不会留下痕迹。特别是系统内的计算公式,被篡改后将导致财务报表的严重失真。由于财务人员并不了解系统如何计算的,所以即便是产生了很大误差也难以发现。对此,审计人员只能靠自己的判断力和经验了。

1.4审计软件风险

审计软件风险是指软件自身的缺陷引起的风险。审计软件没有经过权威部门评审或没有定期升级更新,都会造成软件的不稳定,进而内部的审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不一致的情况。在软件开发中,审计人员不懂软件开发,所以无法将使用需求表达清楚;开发人员不懂审计业务,开发起来同样面临着巨大困难,这两点因素会造成软件在开发之初就存在缺陷,进而影响审计计算、分析。

2、审计风险的规避策略

2.1审前调查,获取充分、准确的信息

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一系列的详细的调查,对计算机审计系统的软件及硬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针对系统做出详细的评估,如软硬件、技术文档、开发情况、数据等。据此提出可行的、能满足审计需要的数据采集对象及采集方法。采集的数据必须保证是审计期间的财务数据且都是“结账”后的数据。对纸质凭证等数据进行核对,电子数据应制定责任承诺书,确保提供的电子数据是真实的,数据失真将受到相关责任制度的处罚。

2.2开发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

开发专业的审计软件,通过审计软件来直接房问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而完成数据的复核,减少数据索取的繁琐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为给计算机审计打开通道,就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审计软件。尤其是数据采集上,审计软件要有非常的兼容功能,能够访问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进而消除“瓶颈”。在审计软件的应用,要建立完善的应用责任机制,提高审计的威慑力,进而降低审计风险。

2.3加大审计培训力度

大多计算机审计人员是由传统审计转换过来的,审计专业知识较扎实,计算机能力欠缺,所以在计算机审计风险防范上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等都发生了改变,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有一定了解,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因此,加强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控制计算机检查风险的首要任务。

2.4加强审计网络的建设工作

网络是计算机审计的前提条件,所以应该有健全的计算机网络。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开发较晚,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限制。计算机审计必然要以审计软件为工具,所以必须加快审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有自主研发和委托开发两种模式,其开发中要注重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的结合,这样就可以把两个网络联系起来,以便更迅速地获取审计数据,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5创新审计技术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其特点不同,使用的审计技术也不尽相同,如果审计软件较单一、大众化,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每一个企业,就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其针对性和权威性也会减弱。所以,在计算机环境下,要求审计机构对审计软件进行及时更新,并加大审计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研究适合企业的新型程序,对审计的接口设置只读权限但不设置修改权限。另外,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破坏力不容小觑,要对病毒库进行及时更新,不仅使用专业的防毒软件,还要研制专门的防毒系统,做好风险预警提示和日后防范工作。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篇2

一、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的管理

1.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是审计人员不断加深对被审计单位的认识过程。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 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 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某项认定, 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 形成审计意见。客观而言, 审计人员的认识过程应该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 风险审计模型合理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并更有效减低审计风险。

2.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 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在风险审计模式中,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均属于效率较高的审计手段, 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并有效地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

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 在重大错报风险一定的条件下, 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如果期望的审计风险较低, 那么就必须接受较低的检查风险水平, 以便扩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规模或追加审计程序, 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也就是说, 应该确定较低的重要性水平, 才能满足较低的期望审计风险的要求。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过高, 即允许存在的错报过大, 则将承受过高的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 不仅要考虑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 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

二、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库和辅助审计软件的建设速度滞缓, 所需的信息系统严重不足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要在计划阶段充分了解客户整体经营环境, 就必须从内外部取得大量的信息, 然后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 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为此,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库, 以满足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了解企业的战略、流程、风险管理、业绩衡量等。目前, 国内很多事务所对行业风险和企业风险缺乏了解, 数据积累不足, 信息库建设还达不到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二) CPA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距, 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客户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客户的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客户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内部控制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是复合型人才, 不仅熟悉会计和审计知识, 而且要掌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薪酬管理等现代管理知识。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90%以上的业务是审计业务和会计业务, 没有经济方面、法律方面等多元化的背景。CPA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不了解相关行业, 不熟悉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不具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能力, 这些都不利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实施。

(三) 政府监管和司法执法问题, 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法律诉讼风险的增加。而在我国, 虽然《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对规范CPA的执业环境, 加强CPA的法律责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 我国关于CPA法律责任的规定还比较空洞, 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民事赔偿制度不够完善。我国CPA承担的法律风险仍然较小。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条件就是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越高, 对CPA的约束作用相应就越大;反之, 如果法律风险低, CPA不但不会远离法律风险高的客户, 而且还会对审计过程的风险不够重视, 审计质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最终也偏离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本意。

(四) 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与经济效益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总是要讲求成本与效益的, 成本能得到补偿是实施新的审计模式的前提。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 必然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的增加。在会计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成本的增加往往不可能过渡到收费的同步增加。

三、针对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 建立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将获得的企业信息及时在网上公布, 以实现资源共享。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也应该建立庞大的数据库, 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并及时更新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知识以及与客户所在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为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提供信息保障。

(二) 构建新型的事务所组织形式, 提升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

1. 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

建立以工作底稿为核心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 定期进行执业复查, 充分评价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的有效执行, 有赖于各事务所依据审计准则, 借鉴先进经验, 制定出以风险评价为中心的审计程序, 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并进行检查, 增强审计人员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自觉性。

2. 推进事务所采用合伙制形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事务所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 普通合伙制只占一小部分, 有限责任合伙制刚刚出现。然而, 有限责任的形式与事务所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风险是不匹配的, 作为一个具有高社会责任和高执业风险的行业, 如果不能面向社会承担无限责任, 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机制制约和保障。

3.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任何审计业务都是由审计人员完成的, 风险导向审计能否有效实施, 关键要看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风险意识, 它已成为能否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4. 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

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业务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同时也反映了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的强弱。

(三)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现代审计理论告诉我们, 了解测试应贯穿于CPA审计的全过程, 但现实中, 注册会计师很少将这项工作看成是收集审计证据的有机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 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测试, 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 在此基础上, 决定审计的风险所在,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程序。

(四) 加强外部执业环境建设, 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篇3

关键字: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概念及在工作中的初浅应用

笔者面对更多的审计任务为施工建设项目的审计,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审计思路与方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宽,施工任务在逐年上升,这样被审项目就增加了。由于人力不足,每年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都进行审计。首先,将所有项目按业务板块分类,根据不同板块的行业特点、产业政策和单位在该板块的施工技术难度系数及管理经验,以板块为单位按重要性排序。其次,在每个板块中按照项目的投资性质和施工产值及利润空间大小进行排序,并结合企业所确定的战略规划,处于施工中前期的品牌项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大比重系数。最后,在重点系数排在前15位的项目中再按照项目经理的管理经验、能力、责任感及项目的人员配备并结合基层各方职工所反映的情况确定审计对象。

根据平时所掌握的一些情况,通过职业判断设计有针对性、技巧性的调查问卷,在进驻工作点开见面布置会时,按照职工花名册按业务性质随机抽取一部分职工以无记名形式填写调查问卷。后来为了缓解紧张情绪,获取职工个人邮箱名单后以邮件的形式发出,反馈的问卷真实性、全面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为风险的确定及测评获得第一手证据提高了效率及准确度。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及风险规避

IIA在其《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工作标准2100—工作性质中规定,内部审计活动评价并帮助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具体而言,内部审计要监督、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师在开发和管理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别于在“风险归属”问题上起的作用。为了避免参与“风险归属”问题,内部审计师应该要求管理层证实其在确定、防范、监测风险及决定风险“归属”方面的责任。

总之,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但是,不应该“拥有”已确认的风险或负责对这些风险的管理。

随着总公司的整体上市,对全系统的规范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将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时内部审计也面临风险审计的挑战。由于我们所在的企业为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将加大对内部审计的风险。下面就现阶段国有企业风险审计的既有风险与本系统将面临的风险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三、现阶段国有企业风险审计的既有风险与本系统所面临的风险

1.国有企业风险审计的既有风险。现阶段尽管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规范治理,特别是对经营者的有效制衡,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1)所有权“虚置”(2)国有股“一股独大”,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不足(3)内部人控制(4)监事会监督不力(5)公司接管市场的形成环境不理想(6)信息披露存在严重漏洞(7)经理人市场不健全(8)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足(9)经营者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2.基于以上国有企业的管理现状,市场化进程的加剧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企业更加的公开化、透明化,当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自然就增加了。像我们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上市后除了具有如上所说的既有风险外,其自身的一些个性特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风险更应该引起重视。

(1)由于施工企业自身所存在的地域广、人员多的特点,管理难度大,往往存在上面的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上面风声大、下面基层的雨点小,信息传递的结果不断弱化。这种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的后果就存在有令不行管理空缺的风险。

(2)从集团的角度即要遵循总公司一定的战略规划,从资源的整合、优化重组中要走总公司做大做强跨国大企业的路线,这样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风险的弹性相对就小了。在市场经济中所遵循的竞争规则便是“弱肉强食”,使资源向“强者”中云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有些集团在总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就有被“强食”的风险。

(3)从整个总公司系统的角度以纵向来看,即使要求实现扁平化管理,但现在至少还有四级管理,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五级管理,尤其是四五级管理层认为大利益难以裨益于其自家的“小利益”,从而强调自己的小集团利益而不执行上层的指令,并且有些制度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从而“各自为政”,很难形成合力。这势必会出现管理执行的弱化,管理失控的风险。

(4)对风险理念的认识程度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中长期形成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着那也是国家的,不会让我们饿死。“春风”不渡“玉门关”,鞭长莫及,再大的风险有上层顶着呢。

(5)管理职责与权限不明晰,责任追究不到位。出了问题造成项目亏损资产流失后给点罚款、来个降职,转随其后换个地方或换个职位仍然大行其道或安然无事。

四、企业风险审计应注意的事项

1.制定审计计划时以被审计单位风险为导向

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长期审计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时,首先应该识别企业在长期、短期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主要、次要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在此基础上来实行未来审计的规划以及年度计划。

2.审计人员要从更高层次关注风险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纵观全局,有的放矢。不仅要仔细审视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的节点,更要理清关键性的风险和风险的关键性环节,对风险的估计要有整体的把握,要考虑风险管理对组织的价值具有的前瞻性。

3.风险审计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企业高级管理层和决策机构

作为市场经济最基本组织,现代企业都是风险自担的实体,风险管理水平将是关系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我国企业今后要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更多的是那些管理科学、机制相对健全的跨国公司,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事项一般都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和决策层需要必须考虑的。

4.企业风险审计要与内审职责匹配

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一个新的涉及领域,内部审计人员要想成为风险管理专家,不仅要懂得财务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还必须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素质和技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技术飞速展的今天,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扎实专业技能外,更应丰富专业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通过精湛娴熟的专业胜任能力来协助组织预防和减少的风险,改进管理和提高效率。

5.风险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更多地发挥咨询职能

风险管理是一项事前性的预防工作,风险审计要真正发挥作用也必须走在前面,在监督、评价、咨询职能中,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在风险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发挥好咨询功能,内部审计就需置身于风险管理之中,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对组织机构整体成功至关重要。内部审计要作为风险管理过程的参与者、协调者、要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要真正置身于公司的治理和风险管理过程之中。

6.及时沟通至关重要

风险的不确定性,要求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沟通的力度,拓宽沟通的层面,丰富沟通的渠道,更新沟通的手段,加快沟通的进程。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管理层之间,应积极沟通彼此意见,充分体现参与式内部审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8.分清组织可接受风险和个人可接受风险

内部审计在风险审计中必须关注一个问题是企业所能够接受的风险是否与职员个人风险喜好程度有明确的界限划分。对于那些风险偏好高的个人而言,当其可以控制的资产不是个人资产的时候,如果没有很有效的内部控制来约束,就很有可能其自身的风险投资行为导致企业的毁灭。如中航油巨亏陈久霖事件就是非常典型的,所以内审人员对此应该密切关注,对可疑或相关审计发现要及时向更高机构报告或者披露。

经过以上论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的论述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尹维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中信出版社.

[3]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李三喜:《内部审计规范精要与案例分析》,中国市场出版社.

[5]《审计文摘》2007年第八期、2008年第二期.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强化水利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毕业专业简历 篇5

审计毕业专业简历模板在阅读本文时大学生个人简历网为求职相关推荐:审计人员毕业生个人简历,审计助理专业简历模板,审计兼税务个人简历模板

目前所在: 天河区 年 龄: 19

户口所在: 湛江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55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43 kg

◆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会计, 财务/会计助理/会计文员, 审计人员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深圳,

◆ 工作经历

广州而翔会计师事务所 起止年月:2013-01 ~ 2013-05

公司性质: 其它 所属行业:会计/审计

担任职位: 审计助理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包括:期间曾运用用友、金蝶、金算盘等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然后生成凭证,再导出数据(包括各科目的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往来账,成本账等),用以上导出的账完成审计的工作底稿。整理汇算清缴底稿,负责报备国税、地税等工作。

离职原因:

广州市广宸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2-09 ~ 2012-10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会计/审计

担任职位: 财务助理

工作描述: 基本账务处理,主要负责原始单据的整理和往来银行存款对账单的对账工作。

离职原因: 回校上课,备考。

◆ 志愿者经历

首期志愿者创业培训班 起止年月:2012-04 ~ 2012-05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本次活动是由广州市政府为了鼓励广大志愿者自主创业而开展的培训课程。主要负责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的商讨和安排。与驿站为驻站点,帮助需要帮助的.市民。

◆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南华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3-06

专 业 一: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12-04 2012-06 南华工商学院 注册会计师方向 会计从业资格证 0000811202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3月参与学院组织的雷锋月广州地铁志愿者活动,在工作中不仅帮助有需要的人也很大程度锻炼了自己,并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9月--7月:担任金融系学生会新闻部干事一职。主要负责院级、系级举办活动的全程记录、整理,参与系报刊的编辑、文章整理等工作。

209月---2012月:担任金融系学生会双学部干事、同时担任班级双学委员一职。主要负责推优工作,团日活动的筹备工作,入党积极分子资料整理等工作。

掌握了电脑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用友、金蝶)

◆ 个人自传

审计毕业实习报告 篇6

1.实习背景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生产的自动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将是 21 世纪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我国基层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审计人员;软件条件以及硬件条件如何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联系了河南省新野县省审计局,并在那进行了我的专业实习.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2实习单位介绍

新野县审计局是隶属于国家审计署的县一级的审计单位,编制大约30人.新野县属于河南省的经济不太发达的农业县,所以审计机构不像大城市那样有很多的审计事务所,审计单位只有审计局一家,并且被审单位也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平时业务工作量并不太多,同一时间基本上只进行一家被审单位的审计.

3.实习单位信息化现状介绍

一个网络审计系统由三个重要的方面构成:硬件基础,软件基础,管理及操作系统的人员.要实现审计信息化 , 则必须三方面均达到网络审计的要求.因此我结合网上调查的我国的现状,针对我的实习单位,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审计的现状.

1.硬件条件

财政部 1994 年 5 月 4 日 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到 XX 年,力争达到有 40% ~ 60% 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 10% ~ 30% .到 20xx 年,力争 80% 在我国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应该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电算化的硬件条件仍不太高,要实现所有企业电算化以及非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则有更大的差距,更别说网络化了.另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审计,必须达到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支护方式,财务数据生成等的电子化,则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二,实习目的

专业实习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我到的实习单位是河南省新野县审计局,实习的主要任务如下:

1.调查新野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一、两者的定义

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 是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串通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 怎样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错报, 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 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 却忽略大的问题。

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 从而确定检查风险, 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 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虽然它使审计效率与效果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但它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的缺陷。

(一) 从理论层面分析。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采用的依然是简化主义, 认为审计师通过对管理层关于会计报表账户层面各个不同认定的审计, 就可以自下而上地为审计师对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这就要求审计师以系统的整体观点, 结合简化、分析、综合, 并进行适当的平衡, 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取得深入的理解。虽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审计思路的缺陷, 要求审计师对企业经营环境做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它仅作为一种参考, 没有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经营风险紧密联系起来。20世纪八十年代后, 随着企业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简化主义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二) 从实务层面分析。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因为采用简化主义的观点, 假设审计师通过对各个账户层面的认定进行审计就可以获得充分、适当的证据, 所以审计师只需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因此, 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 一般认为审计师发现不了上下串通的蓄意造假。也就是说, 在这种情况下发现重要错报的概率等于零。这样, 审计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客观上削弱了审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价值。

审计风险 (AR) =固有风险 (IR) ×控制风险 (CR) ×检查风险 (DR)

经深入研究发现, 上述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存在许多不足:第一, 该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于存在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 注册会计师也会因各种原因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二,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仅从审计的过程上把审计风险划分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因素, 未能从审计过程之外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而实际上, 审计风险是审计内环境与审计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 传统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不能够解释如下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审计实务界普遍认为, 审计风险在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审计理论界普遍认为, 审计质量在普遍提高。

同时, 运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手法是以“以证实性为主”, 无法将“应有的职业怀疑”观念落到实处。

从制度基础审计到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的手法一直都是以证实性为主。审计人员所进行的控制测试是为了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虽然我们在一些准则中也强调“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充分考虑审计风险, 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 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但同时我们的准则也强调“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 并非专为发现错误或舞弊”。因此, 迄今为止, 包括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在内的审计手法还都是在“以证实性为主”, 奉行的是“无反证假设”和“无错推定”, 只不过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证实性审计的过程中去关注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这样的模式是与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相吻合的, 但其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一方面这种模式不利于缩小审计期望差;另一方面“应有的职业怀疑”在这种模式下难以落到实处, 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三、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优势

考虑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实现的。这一思想将风险评估的范围拓展了, 要求将被审单位的各种风险, 包括控制风险、账户及交易层次风险以及其他如经营风险、行业风险、舞弊风险等都考虑进去。总体来说,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 它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 以审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完成审计工作。其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可以更有效地发现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将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综合为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程序, 对重大错报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不仅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同时对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战略以及管理层是否诚信等做出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和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进而确定检查风险, 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并且对于各类重大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 无论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及有效, 必须进行详细审计, 这是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重大改进。

第二, 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采用的是一种全新审计技术。其基本程序包括:战略风险分析、经营环节问题分析、经营业绩评价、剩余风险评估、实质性审计测试时间、性质和范围的确定。

第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模式。独立审计师可以在合理评估剩余风险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然后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模式, 汇总审计情况, 最后在评价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中的整体错报水平的基础上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是一种科学化的系统分析过程。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审计风险因素, 简化审计手续, 提高审计效率, 又可以合理整合审计资源, 抓住主要矛盾, 提高审计效果。

第四, 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是实施“以侦察性为先导、以证实性为补充”的审计战略。现代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业务繁杂、会计普遍实现电算化、内部控制比较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上一般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管理当局舞弊成为当前会计报表审计中最主要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 实施“以侦察性为先导, 以证实性为补充”的审计战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并能将“应有的职业怀疑”从一开始就落到实处, 从而有效地减少审计期望差。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关注和控制管理当局舞弊风险, 必然要求由原来对管理当局“中性”的看法转变到对管理当局实行“有错推定”, 使“应有的职业怀疑”不再是一句空话。舞弊是现代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而管理当局舞弊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风险导向审计将战略调整到将主要精力转向关注管理当局舞弊风险, 充分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抓主要矛盾, 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一种哲学思想。

总之,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相应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 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战略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 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 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作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运用修订后的审计风险模型, 克服了原模型的局限性, 强化了审计风险管理。在现阶段, 审计人员是用测试和抽查的方法进行审计取证的, 所以审计风险无可避免。随着审计结果使用者日益注重维权, 一旦不当的审计意见对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 审计人员就有可能承担赔偿等审计责任, 在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不易区分的情况下, 重大错报风险能更综合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情况, 从而让审计人员有章可循, 并在涉及诉讼的时候处于有利的申辩位置。从理论上分析, 重大错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乘积差别不应很大, 在实际操作中外部风险较容易被认识, 而潜在风险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单纯的风险容易发现, 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风险具有复杂性, 如国际经济影响, 外汇汇率变动, 国内经济波动, 政治、战争因素的影响, 由于新模型将风险因素归为重大错报风险, 因此新模型的可操作性比原模型要强得多。同时, 新模型的出台对审计人员的理念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审计将始终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对于审计人员所需承担的责任, 也能以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和审计人员工作形成记录的基础上, 再评估为检查标准。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春静.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三版) [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2009.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篇8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面临的风险

1.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重、审计人员少、知识面窄。

由于县级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我县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不到20人,而从事政府投资审计的人员仅有3人,与此同时县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每年至少有100多个项目。显然审计量与人力配备不成比例。为按时完成任务审计人员不得不背道而进、快马加鞭,而所谓欲速则不达,过于失调的人员配备比例将势必降低政府投资审计的质量。

另外,政府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从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需要像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一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水平,但是审计机关目前具备工程、计算机、法律知识的人员较少,甚至可谓大量缺乏此类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

2.缺乏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程审计跟踪。

目前我们的投资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只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结算和财务收支事后监督,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建设方、施工方和设计方往往通过签证单、工程变更的形式,在基础超深、现场土石方、砼路面厚度的隐蔽工程方面增加大量的工程量,在使用建筑材料上提高标准,从而在政府投资工程上获取更多利润,仅仅只在竣工后进行政府投资审计结算和事后监督对投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过程难以施加影响,不能全面有效的起到监督作用,使审计的目标得不到落实。

3.送审的结算工程中,签证单盲目签证,事后补签,签证表述不清、准确度不够及时间性不强。

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而负责竣工决算审核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人员在工程施工时很少亲临现场,这就为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行使了便利。

设计变更不规范,很多设计变更是事后签证。有的建设单位不重视设计变更,不办理审计变更的审批手续,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书,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和投资增减的记录,这就为审计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难以确定实际费用的支出。

4.工程量计算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结算单价随意高套。

送审的工程项目经常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工程量少扣重叠交叉多算的现象频繁出现,由此造成竣工结算工程量增加而达到某些人多报工程价款的目的。

审计过程发现,部分施工方故意不执行规定的或合同约定的单价,随意高套。取费计算多加少扣。间接费和利润的计算,经常出现规定应扣减的项目少扣或不扣,而规定不允许增加的项目又尽量增加。在有些工程中主材的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除去规定的材料价格外,还有大部分采用的市场价,市场价和信息价一般都有一定的浮动,比如在一月份的《江西省造价信息》中,南丰42.5#水泥价格是460元/吨,而实际市场价格为420元/吨。甚至有一些材料价格是本地信息价上找不到的,这也给工程结算的高套提供了可能。

二、规避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要做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首先要引进政府投资审计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要有懂工程技术人才、水利电力方面技术人才,最好是工程复合型人才。其次在不断提高现有投资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使审计人员坚守政治信念,严格遵守审计人员“八不准”廉洁从审;要加强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规避政府投资审计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多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所有隐蔽工程均需政府投资审计的工作人员参与验收,两人以上签证,实行工程监理的项目应该经过监理工程师的签证确认。审核竣工结算时只有看到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等手续完整、工程量与竣工图一致后方可列入结算。设计修改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应该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列入结算。

2.竣工结算的工程量计算应依据竣工图、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进行核算,并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结算工程量。招标工程按工程量清单发包的,需一一核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然后对工程量清单以外的部分按合同约定的结算办法和要求进行结算。

3.对于结算单价随意高套,在审核时要严格执行定额单价。除投资包干的部分外,结算单价应按合同约定或招投标规定的计价定额与计价原则执行,一般执行当地当时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单价。定额单价没有的项目应按类似定额进行分析换算,不可高套、不得随意乱估或重复计算。

4.注意对各项费用的计取,建筑安装工程的取费标准应当按合同要求或项目建设期间与计价定额配套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及有关规定执行,先审核各项费率、价格指数或换算系数是否准确,价差调整计算是否符合要求,后再核实特殊费用和计算程序。要注意各项费用的计取基数,如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基数,这个人工费是定额人工费与人工费调整部分之和。建筑工程按工程类别取费,计取基数不同的应分别计算。

5.材料价格的取定及材料价差的计算是否准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工程结算的审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审核的重点首先是核查工程材料的规格、型号和数量是否按设计施工图规定,建筑工程材料的数量是否按定额工料分析出来的材料数量计取;其次,材料的预算价格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计取;再次材料市场价格的取定是否符合当时的市场行情,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当地定额站公布的材料市场预算价格是否已包含安装费、管理费等费用,若已包括则不应计取任何其他费用:对于工程复杂,施工期长的工程,当材料的价格随着市场供求情况波动较大时,应考虑是否按材料的价格情况进行综合加权平均计算;而对于本地建材市场没有或在信息价上找不到价格的材料,也应多到材料的发货地调查后再做核定。

实践证明,在基层开展政府投资审计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有利于有效地规范建筑市场的秩序、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可以为政府节约投资、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县级政府投资审计在做好工程竣工结算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到位,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审计在纠正损失浪费、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防止腐败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单位:彭泽县审计局)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策略 篇9

EMBA 在职博士 专升本 自考网 在职研究生

育龙网核心提示: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适当程序,对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治理活动进行再监督,帮助建设单位查找治理中的漏洞,完善内部控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适当程序,对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治理活动进行再监督,帮助建设单位查找治理中的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治理效率和投资效益,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基建项目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其本身的重要性、专业性以及内审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从国内外审计发展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审计风险的分析日益受到重视。从内部审计实践经验来说,基建项目本身的重要性、专业性以及内审目标的多样性,也导致审计人员面临较高的审计风险。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策略来规避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审计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得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有把握了项目审计风险的特点,才能在宏观上对审计实施有清醒的熟悉,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必要前提。就基建项目审计而言,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审计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基建内部审计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它既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概预算、招投标、物资采购、施工、监理等一切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治理活动,又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资金治理、会计核算等方方面面。审计内容一般包括两块:一是工程治理审计,主要审计项目立项、概预算、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材料采购、质量验收、工程造价、项目决算过程和结果的合规性;二是财务审计,主要审查资金来源、运用、会计核算以及基础财务工作的合规性。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般审计基础知识和经验,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施工、采购、验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实践中常由于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治理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偏重于财务审计,造成财务审计与工程治理审计的脱节。

可能存在舞弊行为基建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到竣工使用整个过程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其中的一方或多方都可能在某个过程或程序中获得利益,因此极易导致舞弊行为。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可以将舞弊行为分为三种:一是内部舞弊,表现为内部机构的人员利用工作职务便利或所获悉的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如在材料采购、合同订立中收受回扣、佣金等商业贿赂行为;二是外部舞弊,表现为与基建项目有关的外部机构人员利用工作职务的便利或所获悉的信息非法获利,比如代理招标机构或受托编制招标文书机构人员向参与投标单位透露其

已获悉的工程标的等重要信息;三是内外勾结,表现为内外部机构人员相互串通,如共同编造虚假信息、签定虚假合同等。基建项目中的舞弊手段可能多种多样,但通常在形式上却较难发现漏洞,有规范的程序、规范的操作、规范的合同,但这些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下其实隐藏着违法舞弊的事实。揭露舞弊行为,是基建项目内部审计中的难点,也带来了较高审计风险。

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判定恰当的审计结论以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各种信息和资料则是审计证据的表现形式。内部审计目标具有多样性,包括评价程序的合规性、发现风险隐患、提供决策依据等。与偏重于财务审计的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需要收集的信息和资料更广泛和复杂,这些信息和资料既包括执行、操作方面,也包括治理、控制方面,甚至还包括市场信息、公众信息。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收集各种工程技术资料,咨询图纸设计、施工、监理等人员,查阅会议记录、会计凭证和账簿,必要时还可作一些调查,多方位、多渠道地去获取审计证据。假如这些信息和资料不完整或不真实,即使审计人员保持了高度职业谨慎,以此为基础得出的审计结论也会是不恰当的,由此必然带来审计风险;同时,由于审计人员所收集信息和资料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对这些信息和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时,需要审计人员的丰富经验和恰当的职业判定,难免出现不恰当的审计结论而导致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本身的审计能力欠缺从内部审计的职能来说,它具有监督、评价、控制的职能,有的组织机构的内审部门还有一定建议或处理的权利,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专业能力,而且要有分析、论证和判定的综合能力。就基建审计而言,从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从投资治理、资金治理、造价治理、质量治理全方位评价基本建设项目,在审计评价时对问题的宏观把握和分析驾驭能力不够,从而可能做出不恰当或不全面的审计结论,背离审计目标。

笔者认为,要规避上述因素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在审计策略上应注重从四个方面着手:

注重内外部的沟通与合作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实施中要充分重视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合作。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延展,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这一内部审计外部化趋势在基建内部审计方面显得尤为明显。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包括:与工程审价机构的合作,如有的还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价;与工程监理部门的合作,内审人员应充分利用监理人员的工作,碰到专业问题时可向他们请教;与工程验收部门的合作,获知验收的重要信息

和查阅验收资料,有助于审计的开展。在审计隐蔽工程时,部分审计内容难以直接验证,此时应该考虑与外部审价机构、监理机构以及验收机构的合作,咨询参与人员并适当利用其成果,这些外部证据有利于对隐蔽工程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有的单位同级内审、纪检等监督部门在事前、事中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上级部门审计时与这些部门合作,更有利于把握情况,也使同级监督更能发挥效能。

工程治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工程治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是指以立项为起点,以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为主线,以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为分支,以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为封闭终点形成闭合审计回路。财务审计是以资金走向为线索,注重对基建资金来源与分配的分析,成本审计大都需要工程造价审计资料验证成本列支的真实性。工程造价审计以工程量入手,同时结合图纸、标的、合同、现场,核实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调研和把握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注重研究现行定额,严格界定定额适用范围,看有无高套、重套现象,这是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范围。工程造价审计应与基建财务审计相互佐证,要对资金到位时间、资金运用情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作客观分析。

合理运用职业判定一是要把握重要性原则。基建项目审计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对于这些信息和资料及其所反映的问题,审计人员要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抓数额大、影响大的事项跟踪审计、具体审计;而对数额小、影响小的,采取点到为止的方式,能放就放。二是要把握谨慎性原则,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对怀疑存在的舞弊行为或事项以及一些隐蔽性较强的项目进行审计时,要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持谨慎态度,不仅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合规性,还要注重事物本质的合法性。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和资料,审计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分析和识别,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对有疑问之处要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将情况逐个了解清楚,使原本隐蔽的信息明朗化、清楚化,积极揭示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在进行专业判定与分析时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确保审计程序、审计依据和审计行为的规范化基建项目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水平高的系统性工作,审计程序、方法与技巧是否得当,既是审计人员政策水平的体现,也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反映。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有关操作规程展开审计,审前要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选择有经验和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审计组,要对审计对象的情况作必要的了解,把握一些基本信息,并初步分析是否存在重大风险。现场要实施必要的询证、检查、观察、分析性复核等程序,并确保审计人员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对审计揭示的问题,要以政策为准绳,做到有理有据,使主动

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篇10

摘 要 与2006年版的审计准则相比,2010年版的审计准则在各方面均有所变化,其中对审计风险内容的强化是关键的变动之一,为审计工作的推进和转变提供切实指导。本文在与2006年版审计准则的对比中,先说明新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风险的条款,继而分析具体内容展现的相关趋势,最后思考深入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问题。

关键词 新审计准则 审计风险 详述 应对

一、新旧审计准则关于审计风险的规定变动

在风险管理日渐在国内传播并落地实施的情况下,2006年版的审计准则及2010年版的审计准则均有相当一部分的篇幅和内容涉及到审计风险问题,其中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主要变化动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宏观方面更强调风险应对。在旧版审计准则的35项准则中,有1101、1212、1231三项与审计风险的叙述关系最为密切;在新版审计准则的38项准则中的大体结构没变,还是这三项准则,不过1231号的名称却由“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变为“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文字语言方面更强调风险应对和管控的意义。

其次,相关字符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减少。无论是旧版审计准则还是新版审计准则,第1101号均为统领提携的总纲。在这两个总刚性的文件中,旧版审计准则出现“审计风险”31次 ,而新版审计准则则出现了22次” ,有所降低。其中,前者专门设置有“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一章,而后者没有。

再次,审计风险的种类及内涵有所变化。无论是旧版审计准则还是新版审计准则,都认同“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不过对这两个次级风险的解释有所差异,后者的解释更为精细化。比如对于重大错报风险,旧版审计准则只是说明“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而新版审计准则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部分组成。” ,将其在两个层级进行分类;对于检查风险,旧版面审计准则说明“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而后者认为“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很明显,后者的概述也比前者详细而精确。

另外,新版审计准则在各项准则中均设置了“目标”一项,审计风险或者相关内涵进入部分准则中的目标之中。

二、新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内容趋势分析

新旧两个审计准则的颁发,均发生在风险管理理念传入中国以后,二者之间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与审计风险相关的理念的系列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论证“是否可行”到强化“如何推进”的转型。在风险管理理念一开始为国人接纳的时候,存在一个“是否可行”可行的问题。经过一定实践的积淀后,这个问题逐渐被解决,形成了强化推行的趋势。旧的审计准则用了大量的篇幅强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提及“审计风险”的字眼非常多,甚至在1101号准则中专门设置有“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一章,实际上就是在总结“是否可行”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制度的力量予以强化。而在新的审计准则中,这种论述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凝练化的语言,对风险应对的强调则表示目前已经到了更多强化“如何推进”的阶段。

其次,从笼统认识到精确清晰的转型。虽然,旧版的审计准则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审计风险,但是其重心在于论证其重要性及部分程序或环节的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审计风险本身的阐述比较粗糙,定义部分的篇幅仅占“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的二分之一强。通俗的说,在旧版审计准则中,知道审计风险重要,也知道在特定情况下要注意审计风险,但是对审计风险具体是什么了解不足,对审计风险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也认识不足。在新版的审计准则中,虽然没有了专门阐述审计风险的章节,但对审计风险重要性及内容认识均由相当大的进展。在重要性方面,直接将审计风险及相关含义纳入部分准则的“目标”中,甚至在“总体目标”中专门设置有“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一节。在内容认识方面,如上一部分的“再次”一小节中所言,对审计风险及其相关的两个次级风险的论述和分类比旧版审计准则要详细精确的多,对重大错报风险不仅进行了两个层级的细分,而且还进行了简单归因,在多次提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可見,新版审计准则已经对审计风险的内涵有了相对精确而清晰的把握了。

其次,盲目效仿海外理念到推进中国本土化的转型。基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曾经遭遇长期断层,没有形成风险管理理念孕育的合理突然,致使风险管理等相关理念以舶来品的状态出现在国内。对此,一开始的引入及初步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盲目效仿的痕迹,旧的审计准则在审计风险具体是什么都没有彻底明确的情况下便笼统地强化其重要性,实际上就算这种盲目效仿的一种行为和心态。而新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内涵及地位的明确化,应该说是深入了解海外相关理念的结果,但更是国内相关实践积淀的结果,是不断推进中国本土化进程的重要表现。

三、关于深入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思考

新旧审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变化,及其展示的多种趋势的转型,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变迁,为后者提供多方面的助力,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为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两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具体什么才是审计风险?二是审计风险具体怎么重要?对此,如上一部分的“其次”一段中所言,这两个问题在旧的审计准则中的回答比较笼统,不够具体,而新的审计准则则给予更为具体、明确的定位和阐释,为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更坚实、科学的理论基础。

其次,完善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旧的审计准则中,基于“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规定,确定了审计风险等于这两个次级风险乘积这个公司,初步形成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雏形。在新的审计准则中,两个次级风险的内涵被明确化,重大错报风险被进行两层级分类,而且在第二个层级分类中认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两个部分组成。” ,即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等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因素吸纳进来,形成了杂糅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及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构架的综合体,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成熟化转型。

最后,为风险导向工作的具体推进提供指导。在新的审计准则中,对具体的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均有所涉及,其中变动点最为显著的当属对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的精确阐述及运用强化,明确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怀疑” ,这将为风险导向工作的具体推进提供切实指导。

四、小结

上一篇:中职国家助学金评审管理办法下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拼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