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

2024-09-26

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共8篇)

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 篇1

一、继续大力加强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市政府2009年工作计划目标。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粮食区重点做好总投资875.13万元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主产区的水、路、林工作,蔬菜区主要是扩大电力覆盖面和解决冬季大棚用水的问题;二是继续扩大蔬菜种植和设施农业面积;三是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与青岛农业大学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教育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并发挥好农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四是做好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工作。

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保障投资1.8亿元的中联水泥和4000万元的中管新能源项目顺利建设,确保09年底投产;二是改善软硬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现有企业服好务,促进欧亚珠宝二期投资和草编、花生加工两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

三、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保障民生。一是投资360万元,在埠东、程戈庄等10个村庄开展“五化”建设;二是投资774.4万元建设孙袁路、程方路等通村路7条共14.08公里,完成“村村通”收尾工作;三是投资420万元,对东尖、西尖等11个村庄进行自来水改造,使全镇村庄自来水改造率达到100%;四是投资293.2万元,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沼气新能源推广工作,改善生活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五是投资470万元,美化驻地水上公园环境,投资120万,完善驻地消防配套设施,为居民营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六是投资960万元扩建镇中心中学,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等设施,扩大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使我镇教育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计划范文《市政府2009年工作计划目标》。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改善硬件环境。一是按照全镇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充实小城镇化内涵,建立以驻地为中心,以两大工业集中区和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为辐射点的金三角,形成初具规模的小城镇框架;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尽力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节支开源,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加快建设;三是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对驻地主干道两侧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治理,搞好驻地绿地、亮化建设。四是投资25万,完成对文化中心的扩建工程,投资40万对庄户剧团进行升级,着力提升全镇文化品位,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量。

五、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案、接访责任制和群防群治网络体系,积极主动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预警和快速反映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三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狠抓各项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加大对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抓好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大张旗鼓的开展计划生育集中行动,重点是做好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同时加大社会抚养费征缴力度,在全镇抓违法生育“典型”,压缩违法生育空间。

[

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 篇2

会计目标是会计活动完成任务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会计核算要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其核心是如何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能够保障质量的会计信息。

一、政府会计目标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从目前通用的会计理论看,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不同观点。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是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和他们对信息需求的不同产生的,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根据政府会计中资金运动的特点,两种观点应该互相结合,侧重点在受托责任观。也有人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许多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这一现状促使我们必须进行预算会计的改革。在分析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建立政府会计,现代我国的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向人民公布他们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计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评价绩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不断完善,并逐步与国际趋同。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于2006年启动了公共部门会计概念框架项目,计划用2007年到2012年6年的时间,划分四大阶段,其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研究。随着新公共管理(NPM)运动的兴起,政府的管理活动已经从传统的行政“旧管理”发展成了商业化的“新管理”,强调其应当承担起由成功和产出衡量的财政绩效的受托责任。综合国外一些对政府会计目标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英美模式;二是德法模式。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第一,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第二,做出经济的、社会的以及政治的决策等,评价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其他目标的都必须与之相符合。德国的会计目标为:满足立法机关的信息需要,是“立足导向的”,用于“财政”目的而不是“管理”目的。法国则认为,所有的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政府会计信息必须先确认政府部门自己的需要是最重要的。

二、政府会计目标与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政府没有直接的所有者,也不以盈利为直接目标,政府的目标是多元而且复杂的,不仅包括了政治方面的,还包括了社会的、经济的、国际的等多重目标。企业的组织目标虽然是多元化的,但多是围绕经济利益,如利润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市场份额最大化等。政府和企业会计所处的会计环境不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需求者也不同。因此政府会计目标与企业会计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根本上存在共同点。

(一)环境差异。

现代的企业是处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经营都不能离开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所有提供和需求长期资本的机构都与其有关系,企业会计必须适应资本市场的需求,符合资本市场运作的规律。

政府是政府会计所反映的主体,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发展会受到政治市场的制约,政治市场作为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场所是影响政府会计的重要因素。政治市场的需求方是选民和纳税人,供给方是政府的官员们。不同国家政府设置、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民主进程状况等方面都影响着政府会计的系统设计。因此各国的政府会计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主要是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天人合一”、“和为贵”、“以人为本”。我国政府目标的选择是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会计目标的定位亦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需求差异。

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目前主要划分为三类:债权人、投资者和其他的使用者。投资者最为关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为了避免逆向选择的存在,要求有足够的信息以支持他们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为了保证能按时收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需要利用相关信息以支持借贷给哪个企业,借贷的金额与期限等。

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各级人大和政府、政府管理者、立法机构代表与社会公众。政府首先要为全体公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各级政府需要会计信息去有效履行管理,以便更好地做出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决策,对国家进行宏观的经济管理;立法机构代表公众对政府进行收支审核和监督;社会公众主要是指广大的纳税人,还包括了政府债券的购买者、缴税人和选民,与政府有着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特别是纳税人,他们有强烈的了解税款使用情况的需求。这些都反映了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政府会计信息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并做出相关的决策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此外,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主要信息使用者之一的各级政府部门,过去主要对预算执行信息存在需求,如今已经转向了对反映预算执行信息和公共服务成本、公共管理绩效、财政可持续性等财务指标的需求。

三、政府与企业会计目标的比较

(一)企业会计使用决策有用观。

在客观环境因素方面,相对于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较适用于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会计环境。受托责任的定位是围绕资源的维持、使用与增值。随着融资渠道的变化和拓展,现代企业股东人数较多并且股权高度分散,导致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逐渐模糊化。同时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委托方决策方式和渠道发生变化,并开始用决定是否持有或抛售公司股票代替是否聘任或解聘管理企业。企业处于高度发展的资本市场中,因此,资本市场是决策有用观形成与发展的摇篮。决策有用观主要是对企业提供信息的保障,决策有用观的定位:信息的提供、利用和推动管理。强调信息要有用,便于理解。企业投资者在信息需求方面,目光从企业资本保值与增值上转移到资本市场平均风险与报酬水平上,大部分债券上市,企业投资者会与债权人关注大致相同的信息。因此,对于企业的会计目标来说决策有用观得到普遍认可。

(二)我国政府会计目标以受托责任观为主。

现代社会政府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并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获取资源,以集中配置和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来自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政府负责对其管理和使用,之间暗含着一种“社会契约关系”。公众通过政府的报告获取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可以激励和监督政府按照公众利益选择行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为了五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将把“富民”摆在重要地位。因此,要通过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博弈的背景下指导界定政府会计目标。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基本目标应界定为反映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根据公共部门存在的广泛信息需求,可以把政府的受托责任归纳为合规受托责任、财务受托责任和绩效受托责任。

政府会计人员应披露有利于公众评价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政府的透明度,真正实现向服务型、透明型政府的转变。政府系统在政府会计活动及其管理活动中,与各利益相关者产生一定的利益博弈关系和责任配置关系,政府会计目标的构建应该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政府会计目标与企业会计目标一体化趋势。

通过对比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不难看出两者在技术层面具有较多的共性,即政府和企业都是以受托责任为基础的,只是他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受托责任和多元资源的理论指导下,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情况出发,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已有的成果。

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目标需重新定位 篇3

【关键词】乡镇改革;改革目标;转变职能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乡镇政府改革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到2012年基本完成。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实,乡镇政府改革早已不是新话题,以精简乡镇机构为目标的改革在全国许多地区早就开始了,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2000—2006年,全国平均每年精简乡镇政府1500个左右,到2006年,乡镇政府精简为3.4万个,比1995年的4.7万个减少了1.3万个。但是,对于这种以精简乡镇机构为目标的改革思路,在其走过那么多年历程之后,有必要回过头来对改革的目标、成效等重新进行审视,这对于科学定位改革目标、促进改革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1.对当前乡镇政府改革目标的分析与思考

长期以来,乡镇政府改革目标定位于精简乡镇机构及人员上面,而在逐步深入的改革中不仅坚持了这一目标,而且逐步强化了这一目标。这种改革目标定位的理由,或者是因为大量的乡镇机构和人员造成了过大的财政开支并使县乡财政苦不堪言,或者是乡镇政府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以及许多机构和人员无所事事,或者是二者兼有。当然,这种改革目标定位及其理由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在改革初期阶段,庞大的乡镇结构及其人员,不仅导致了大量的财政支出并使县乡财政“不堪重负”,成了“吃饭财政”,甚至成了连饭都吃不饱的财政,而且大量的乡镇机构和人员确实“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改革目标定位及其理由的合理性尤为明显。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对这一改革目标确实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首先,通过精简掉大量的乡镇机构和人员,的确可以减少财政开支,许多地区所谓的改革成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乡镇机构及人员被精简掉的同时,其所担负的职能或其应担负的职能也同时被“精简”掉了,如果这种财政支出减少是以损失掉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必要职能为代价,那么这种精简显然是不“合算”的;其次,在一些地区也确实存在乡镇政府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以及许多机构和人员“无所事事”的现实,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这种现象,至少我们要区分清楚到底这些所谓“无所事事”的机构和人员,是真的没有事情可干,还是没有去干该干的事情。如果是前者,那显然只能采取精简的办法。如果是后者,那就应该让其去干该干的事情。毫无疑问,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需要乡镇机构及人员干的事情很多,比如抓好计划生育、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引导人口流动等等,显然乡镇机构及人员不可能真的无事可干。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乡镇机构臃肿及人员“无所事事”,面对机构臃肿及人浮于事,解决的办法也并非只有“精简”这一条路径,精简也未必是最好的途径,让这些机构和人员“有所事事”实际上是更好的办法。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乡镇政府改革的目标应重新定位,应定位于如何让乡镇政府及人员“有所事事”、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上。

2.对当前乡镇政府改革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乡镇政府改革效果是改革思路、途径科学与否的最终检验标准。理想的改革效果标志着改革思路及途径的正确性,而不理想的改革效果甚至是“南辕北辙”的改革效果,显然无法能说明改革思路及途径是正确的,即使这种改革思路及途径在理论论证上足够充分,只要改革效果不理想这种理论上的论证也很难有说服力。因此,对乡镇政府改革效果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是检验以精简机构及人员为目标的乡镇政府改革科学与否的最佳办法。当然,从长期以来的乡镇政府改革的表面效果来看,尤其是从精简数字来看,成效确实明显,因为大量的乡镇及其机构确实被精简掉了,但进行深入分析后会发现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将来也不会明显。首先,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合并了,机构精简了,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似乎并没有减少多少,在个别地区甚至还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一是把大量的乡镇人员精简掉,意味着这些长期习惯于端着国家“铁饭碗”的人员要走向社会自谋职业,甚至面临失业和生活无着的危险,把其精简掉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在大量乡镇及其机构被精简掉的同时,大量人员被留下来了。二是在所有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中,真正的党政人员实际上只有10%多一点,大量人员属于农村教师和事业人员,仅教师就有近700万,占乡镇财政供养总人口的50%还多,而教师精简的空间不大。因为只要有那么多农村学校和学生,教师就不应该精简。实际上,很多地区采取了精简农村教师的措施,但导致了农村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调,尤其是与城市师生比例相比严重失调,一个老师上多个年级同一门课程或者一个老师上同一年级多门课程的现象,在许多农村地区并不少见,因此今后教师精简的空间不是很大。乡镇事业人员是乡镇政府中能够直接给农民提供服务的人员,把他们精简掉了,给农民直接提供各种服务的职能也就丧失了,而实际上农民对各种服务尤其是各种技术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这些乡镇事业人员也不应该过多精简,即使精简,精简的空间也同样不是很大。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以精简乡镇机构为目标和思路的乡镇政府改革注定很难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

3.简短结论

通过对以精简乡镇机构为目标的乡镇政府改革目标、实际效果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这种改革目标及途径确实需要进行调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实际上为乡镇政府改革指明了方向。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以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原来被乡镇干部收取税费这一沉重任务淹没多年的计划生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人口流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社会治安等任务逐渐凸现出来,而这些任务完全靠农民自身很难完成,只有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才能得到有效完成。因此,乡镇政府改革的目标应定位于转变政府职能,真正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切实发挥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发挥好后两项职能,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切实为农民提供好各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 篇4

三、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八)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九)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七、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十九)努力扩大对外贸易

九、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二十四)振奋精神。打造责任政府

(二十六)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

(二十七)廉洁自律,打造清廉政府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八)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帮扶制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共协助有关企业制定《EGR阀门技术条件》、《WCDMA数字光纤直放站产品技术要求》和《多系统合路平台(PIO)系统技术要求》、《废气再循环阀门技术条件》、《粉末涂料用通用型饱和聚酯树脂》等系列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确保安徽省树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黄山。

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技术研发推广平台。4月11日,与黄山市的最高学府——黄山学院共同设立“黄山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并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已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创新实验区建设。

(九)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全力促进黄山茶产业发展 一是着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建成歙县茶叶、太平猴魁有机茶和休宁县有机茶三个国家级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是着力推进标准制修订,共新制定、发布标准35个;三是着力推进品牌培育,涌现出谢裕大、猴坑等诸多知名品牌。

全力帮扶黄山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参与制定了《老竹大方茶》、《珠兰花茶》、《松萝茶》、《有机徽菊》、《三潭枇杷》等一系列具有黄山特色的农产品地方标准;指导“松萝茶”积极参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并通过专家组评审;指导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使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地理标志;批准设立黄山区和黟县两个市级竹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速我市绿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步伐。

大力推进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黄山市休宁县多维生态茶园和黟县红豆杉人工繁殖两个安徽省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标准化体系,《茶园多维发展技术规程》和《南方红豆杉育苗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已经完成,“五统一”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示范效益逐步显现。

(十九)努力扩大对外贸易

举办质监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十余场次,免费培训企业管理人员200多人次;推荐21家企业的产品申报安徽省名牌产品、22家企业通过黄山名牌企业评审、26家企业申报首届黄山市市长质量奖,推荐5家企业、6人申报“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和“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先进个人;推荐黄山永新股份公司、鲍祖本同志参与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申报工作,推荐黄山风景区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帮扶推荐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猴坑”牌太平猴魁荣获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称号,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鲍祖本荣获苏浙皖赣沪质量管理先进个人称号;祁门县政府率先在全市设立首个县级政府质量奖。

(二十四)振奋精神,打造责任政府

开展“为民服务窗口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效能提升月”活动,全面落实效能建设各项制度;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和“市民热线”,畅通“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办事渠道;开展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改进作风。

(二十六)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

在规定的职能范围内严格按照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开展执法活动;所有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在行政执法中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文明执法;坚持行政处罚案件初审制、集体审理制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对外公开本部门行政处罚告知书、决定书;荣获了2006—2010年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二十七)廉洁自律,打造清廉政府

开展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主题教育和机关作风整治活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全市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对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和分解;建立全市系统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抓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任期财务审计;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和述职述廉制度;各区县局(分局)和直属单位政风行风进行明察暗访;召开政风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和机关作风整治推进会;走访服务对象征求意见,提升廉政勤政水平。

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 篇5

一、系统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7年——全系统汇总实现购进25426万元,占计划的204.4%,比计划增长154.57%;实现销售29651万元,占计划的172.08%,比计划增长111.40%;上缴税费11万元,占计划的110%。

2008年——全系统企业实现购进总额16879.17万元,占计划的140.66%,实现销售总额20168.87万元,占计划的132.69%;利润5万元,实现上缴纳税10万元的成效。

2009年——全系统实现购进总额13500万元,占计划的102.30%;实现销售总额17000万元占计划的101.7%,实现利润6万元;缴纳税11万元。

2010年——全系统实现购进总额15049.70万元,超计划3.64%。实现销售总额18405.4万元,比计划增0.07%,实现利润5.2万元,超计划0.2万元;纳税7.39万元。

2007年--2010年实现的购进、销售指标中含有純农业性质和餐饮、资产租赁经营等业务指标。

2011年1-9月,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7000万元;其中,组织购储化肥50000吨,供应各品种化肥达45000吨,稳定了全县农资市场需求。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

2007年——发展专合组织6个,规范建设合作社25个,专合组织达到236个;全县专合组织实现产值254632万元,入会入社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130元,比上年增收213元。

2008年——发展专合组织20个,规范建设合作社45个。

全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已达254个,加入专合组织的农户总数达81955户(有1户农户加入多个组织),联系带动农户总数达285800户。专合组织实现销售总产值27.85亿元,入社(会)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150元,比上年增收1020元。

2009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指导规范建设合作社30个,在工商注册的有46个,清理名不副实的合作组织20个;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已达264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农户83468户,联系带动农户289600户。专合组织实现总产值突破27亿元,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比上年人均纯收入高出500元。

2010年——发展专业合作社23个,规范建设10个,清理了名不副实的合作组织10个,全县专业合作社已达277个,入社入会农户83608户,带动农户292150户,销售总额突破30亿元,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比上年增收700元,比一般农户收入高出500以上。

2011年——新发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个、指导帮助规范建设10个、清理注销6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300个;作经济组织有社(会)员104009户、带动农户304600户。上半年,组织推销农产品49.3万吨,实现销售总额15.83亿元,比上年同期销售14.64亿

元,同比增长8.13%。

三、工作开展与举措

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和“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和市县《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重大部署,以深入开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新供销合作社发展理念,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十一.五”工作规划,实施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有所突破的“一加快、两突破”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狠抓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建设。

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务院《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按照县委、县政府江委发[2003]64号、江委发[2008]20号和江委办[2010]11号支持和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业“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着重抓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条例》的贯彻实施,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合组织,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1、加强专合组织发展建设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赋予供销社管理、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供销社自身改革发展方向和任务,坚持把发展专合组织作为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这一 “核心社务”狠抓落实。县联社设立了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办公室,落实了1名副职领导和2名干部主抓日常工作开展。

2、积极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条例》,引导农民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我们采取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板报、“百村党建富民行动”、《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与建设的政策法规,并将省政府文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编入《文件法规汇编》印发到各乡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专合办还积极组织参与“科技、知识、文化三下乡活动”和“科技赶场”。通过广泛宣传讲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与建设的政策法规、基础理论和科技文化知识,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发展与建设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断提高,观念得到增强。

3、着力整顿规范,提高办社质量。在宣传贯彻法和条例中,本着“发展、巩固、提高质量”的要求,着力开展了整顿规范,提高办社质量工作。针对前些年专合组织发展缺乏规范性要求,实行先建设后规范的办法,导致专合组织多数是由县科协、乡镇科协登记,而不具备法人地位的情况,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条例》的规定要求,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对全县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将那些名不副实、图有虚名的专合组织依法进行注销或予以撤销,清理注销名不副实的专合组织46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300个;其中,在工商登记注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8个、社区服务社12个,专业合作社组建的公司5个,在民政、科协登记注册的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175个。

4、围绕产业大力发展合作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我们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把粮食、生猪、蚕桑、中药村、小家禽和优质水果等种养项目作为发展专业合作社的重点,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要求,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引导扶持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业主、经纪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我县以种养殖为主涵盖了粮油、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生猪、小畜禽、水产、蚕桑养殖、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信息、农机技术服务以及土地流转等多领域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县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3个,小家禽畜专业合作组织等46个,食用菌、蔬菜专业合作组织76个,水果专业合作组织36个,药材专合组织12个,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组织5个,竹草编制品专业合作组织

8个,蚕业专业合作组织16个,农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组织4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2个,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土地流转等51个。通过农民专合组织发展产业,社(会)员农户达104009户,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达304600户。

5、积极创新专合组织发展模式,加强专合组织建设。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我县专合组织建设与发展,由过去单一的技术服务型发展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农村能人+协会+农户”、“专合组织+种植(养殖)专业户+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经纪人带动型”、“股份合作型”、“技术服务型”、“支部+合作社(协会)型”等多种组织形式特点。如XX县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以社员中的7名党员组成,经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隶属于县供销社党委管理的“XX县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加强了合作社组织发展建设。同时,以基层供销社办社区综合服务社的模式,与农民合作建立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9个,创新了合作组织发展模式。

6、积极引导创建示范合作社。为促进全县农民专合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专合组织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中,积极引导创建示范合作社。选择“登记合法、制度健全、管理严谨、运作规范、品牌意识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荐为省、市、县级“示范社”,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并取得明显成效。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协会获得国家、省级、市级先进或模范殊荣。XX县天府鹰山水果、欣旺水果、绿白水果、锦洋竹草编制品专业合作社被纳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专业合作社;XX县天府鹰山水果、玉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百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富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朝隆生猪专业合作社、祥福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宝源蚕业专业合作社等8个社被确立为省级示范专业社。8个省级示范专业社有社员4830户,2010年实现产值2.3亿元,社员人均收入8860元,较一般农户增收3260元;XX县锦洋竹草编制品专业合作社、远成兔业专业合作社、觉惠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和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被确立为市级示范专业社,5个市级示范专业社有社员2506户,2010年实现产值0.54亿元,人均收入8350元,较一般农户增收2750元;县级示范专业社有15个,有社员6478户、产值1.3亿元,人均收入7480元,较一般农户增收1880元。通过示范社的建设,达到以点带面,基本形成了“建一个专合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模式,促进了粮经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7、引导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规模化种养。结合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与农业、畜牧、技局等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产业生产基地。到目前已在南华、东北、通济、兴隆、永太、南山、仓山、永安等乡镇建立了“优质肉猪标准化生产基地”,2010年全县出栏达生猪164万余头,名列全国前列;小家畜养殖产业在南华、坭金建立了“绿色优质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个,XX县远成兔业专业合作社的肉兔养殖已达年出栏40万只规模,全县出栏小家禽已达3000余万只;在玉兴、兴隆、南山等乡镇建立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在龙台、南华、凯江等乡镇形成了蔬菜产业基地,玉兴和新隆镇以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农业支柱产业的大镇;在南华镇建立了“早熟梨出品生产基地”、“天府鹰山红杏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基地为核心的优质水果产业基地和山地鸡、猪养殖,观光休闲生态园区综合开发;在合兴乡建立了“丹参资源圃”,在石泉乡建立了“优质无公害丹参基地”,荣获“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丹参基地”称号,在集凤镇建立了“优质无公害白芍基地”,中药材专合组织基地建设形成了集凤、石泉、富兴、合兴等山区为主的丹参、白芍、02号药、03号药、菊花、桔梗等7万亩山区特色经济产业,从而推进了规模化种养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了特优经济产业发展。合作社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较为规范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专合组织。年产值(销售)收入在100——500万元的有69个,500——1000万元的有16个,1000——5000万元的有26个,50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2010年实现销售总额近30亿元,实现入社入会农户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连续五年实现人均年收入500元速度递增。201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总额15.83亿元,比上年同期销售14.64亿元,同比增长8.13%,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总额可达32亿元。

8、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创建品牌优势,提升专合组织知名度。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农村能人+协会+农户”、“专合组织+种植(养殖)专业户+农户”等多种组织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基地发展,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涉农企业、城市超市商场“农超对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直接与涉农加工经营企业、城市超市产销对接经营发展,创建品牌优势,提升专合组织知名度。如富兴镇观碑村绿野红薯专业合作社、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南华镇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欣旺水果专业合作社、远成兔业专业合作社在省市都很具影响力,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我县农民专合组织、涉农企业连续四次参与德阳市农业博览会展示、展销特优农产品获得成功。今年9月末,在德阳第四届国际农博会上,我县17家专合社和8家涉农龙头企业组成的XX展示展销团展示名优特产品86个,展销名优产品280个,23家专合社、涉农龙头企业的的40个产品被评为名优农产品,22个企业的38个产品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提高了XX专合组织的社会知名度。

(二)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

继供销社2000年全面实施“三减”改制企业重组发展的基础,紧紧抓住农村第二轮经济体制改革为方向,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了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1、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2008年初,按照总社《关于印发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2008年工作安排的通知》(供销厅合字〔2008〕10号),XX供销社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县的要求,县联社制定了《关于实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经县政府批准启动实施了综合改革。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基层供销社管理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强化了社有资产管理,将资产使用效益纳入了管理人员经济目标任务考核并与工资挂钩,确保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上半年适时调整了永太、集凤、冯店、万福、广福5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龙台、永兴、回龙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管理机制,精简了管理机构。基层社由原来的26名管理人员,减少到12名管理人员,强化了县联社直接领导管理职能。

2、深化棉麻公司改制。XX县棉麻总公司原有仓山、广福、万福、冯店轧花厂、XX棉针织厂、永兴宽幅织布厂和龙台油脂厂7个核算企业。2000年第一轮改制,XX棉针织厂、永兴宽幅织布厂和龙台油脂厂依法破产。仓山、广福、万福、冯店轧花厂停止棉花加工生产,实施了企业改制,多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作了下岗安置处理,4个厂和总公司留下97人承担保管国储棉的工作任务,2006年底,县棉麻总公司完成国储棉调销任务。2007年初,进行第二次改制。到年底,对4个厂和总公司原留用的97人全部解除劳动关系,完成全面改制。同时,2009年底,清退了县联社机关借用下属企业和聘用的7名人员。

3、加快了系统改制、破产企业遗留问题处理步伐。2000年,全系统实施改制以来,职工安置、移交社保管理、改制企业债务等遗留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改革发展。2008年,在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一手抓遗留问题处理、促改革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加强了处遗工作领导和破坚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县联社筹集资金343万元,妥善处理解决了棉麻、土产、农资公司和凯江供销社改制、破产企业207名下岗职工安置和110名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保部门管理等遗留问题。今年8月,县联社经与市农行协商,妥善处理了永太、集凤供销社改制前用固定资产抵押向农行贷款拖欠几百万元贷款本息债务问题,最大利好的保住了两个基层社的社有资产。通过处理遗留问题,积极消除了困扰企业改革发展的障碍和阻力。

(三)开展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推进“新网工程”发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5·12”地震灾害,给全县供销系统企业、代管的城镇集体商业企业生产营业设施造成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到商品安全和正常经营。全系统有22个企业和单位受灾,损伤房屋1820处(间),面积44199平方米。地震发生后,县联社组织系统企业和职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号召,不等不靠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减灾,及早地恢复了正常经营。在恢复重建中推进了“新网工程”建设。

1、积极组织抗震救灾。5月13日,县供销社紧急响应县委、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召开机关干部抗震救灾动员会议,启动救灾预案,成立了系统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将机关全体干部分设4个工作组由班子主要领导带领,下到企业组织指导开展抗灾自救。一是积极组织开展自救减灾。在震后3日内,对35处严重损伤已成危房的房屋采取了排险、撤除人员和商品,设置警戒、专人监护等应急措施;震后10内,对1000余处中轻度损伤的房屋设施采取了防倒、防雨措施和维修加固措施,永太、冯店社冒雨组织转运化肥3000余吨,保证了商品安全,积极减少灾害对商品、财产的二次损害。5月18日,全系统恢复了160个网点的农资供应;龙台、永兴社区服务社及时抢修自来水供水管网5公里,尽快地恢复了场镇供水。二是积极完成组织救灾物资。地震发生后,群众为搭建避震篷急需大量三色布。在三色布非常紧张的情况下,5月16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令我社组织购进三色布。通过谭亚西同志联系,达州厂家调剂给我县28吨三色布;县社副主任游志强、带领王昌泉同志与县纪委、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同志两次赶赴达州市采购调运,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委派的采购任务,解决了抗震救灾之急需,并及时地分发全县各乡镇。同时,两次受县政府指令运送三色布到重灾区绵竹市金花镇,用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三是积极组织农资供应,支持农业恢复生产。地震发生时,正值农村双抢用肥高峰。地震发生后,周边厂家停产,货源十分紧张。为确保双抢所需,县社一面发动企业职工奋起抗震救灾,一面抓农资商品组织确保双抢供应。通过紧急联系省农资公司从绵阳永兴镇调运回尿素400吨;又积极自组购进化肥2100吨;6月,在县社组织下,永太、冯店、广福等社积极与川化厂合作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尿素直销农民”活动,为我县16个乡镇农民直销优质尿素320吨,缓解了供求矛盾。仅上半年,组织销售农业生产资料2219万元,供应化肥17558吨,农药280吨、农膜134吨。

四是组织干部职工献爱心。“5·12”汶川地震给绵竹、什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13日上午,面对兄弟市县人民群众遭受灾害,生活发生困难,发动系统干部职工向绵竹、什邡重灾区献爱心。15日,富康、农友农资和利宝再生资源公司分别为绵竹、什邡重灾区捐赠价值20000元、15000元的食品、饮用水等急救之物;凤翔竹草编制品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价值10000余元的优质草帽1500顶、优质竹扇1000把,捐赠给受灾群众;集凤集体商业总店发动职工捐款3010元,县联社机关干部捐款1220元,党委所属党支部的40名党员交纳一次性特殊党费3570元,用于支援灾区抗震救灾,表达了XX供销人对受灾群众的深情慰问。

2、抓恢复重建,发展“新网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县联社组织系统制定了恢复重建规划。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深化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大力发展“新网工程”,扩展系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改造基层社和农村集体商业现有生活资料经营网点,提高服务功能为目标,实施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一是加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建设。我社获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灾后重建项目有:县联社办公大楼室外楼梯顶部和大楼墙体维修加固工程和集风、冯店、广福三个“农产品市场” 维修加固工程项目。政府投入资金7.194629万元,于2008年12月底完成了县联社办公大楼室外楼梯顶部和大楼墙体维修加固工程任务;2011年3月完成集风、冯店、广福三个“农产品市场” 维修加固工程任务,经审计及结算并投入了使用。二是抓好自主维修重建受损房屋营业设施任务。全系统基层社、社区综合服务社和农村集体商业总店房屋营业设施多为中轻度下受损,点多面广,维修任务重,投资压力大。为了克服资金困难,发动企业自筹、以承租人投资抵租等方式筹集资金230万元,于震后当年底完成中轻度受损房屋营业设施维修加固,恢复系统营业房屋设施1800处(间),恢复农村(农资服务体系为主)经营网点285个,近快地恢复了农资服务体系基础。

(四)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实施 “一加快、两突破”发展目标,特别是通过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处置改制、破产企业遗留问题,积极消除了困扰企业改革发展的障碍和阻力,为发展奠定了稳定基础。从2007年来,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精神,坚持“以农为本”、扎根农村、为“三农”服务,在服务中谋求发展的理念思路,通过“开门开放”办社,推行社有资源与社会资源融合,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了供销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新网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永太、冯店供销社和富康农资公司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业务为主,通过连锁经营机制,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改造扩建了4个县级农资流通服务配送中心和2个重要乡镇配送中心站,形成全县南中北三大片区配送服务中心;巩固发展建村级农资连锁放心店达250个,其中“庄稼医院”达180个。

2、积极发展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以省市新农村仓山示范片建设为契机,发动基层社积极主动参与建设,推进基层供销社服务体系发展。2010年以来,以永太、冯店供销社、富康农资公司为主,先后在仓山片区的偏偏店村和永太片区的观音村、柏木村、清福村、黄鹿镇五龙村、铜音村、虹桥村、沙河村和青市乡的青峰村建立发展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9个,恢复性发展了供销社农村服务阵地。

3、积极资源优势引领主办专业合作社。2010年,集凤供销社发挥其原中药材加工厂的加工设备、仓储设施和中药材加工技术、品牌经营优势和当地产业优势,发起120余户农户、生产面积500余亩,组建了系统第一家直属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苦中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组织生产、加工、经营一条龙规模化发展。今年初,以永太供销社主领办组建起“XX县星科植保专业合作社”。

通过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系统现有

县公司2个、基层供销合作社5个、镇级社区综合服务社3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9个,有连锁经营网点264个。形成了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

(五)积极招商引资。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充分利用了系统企业、专业合作社资产、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成了引资任务。2007年引进成都市业主何树忠投资400万元永兴超市商场;2008年引进仁寿县业主万友明投资300万元在南华镇组建欣旺水果专业合作社,建立2000余亩水果基地;2009年引进成都市业主万鸿投入500万元,在原坭金生态园建立优质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10年引进重庆市涪陵区业主廖云华到XX县南山、辑庆、合兴、永安等乡镇承包120余亩土地,计划投资500万元建德阳市XX县4万只商品种鸭基地;同时,成都市业主万鸿又增投入504万元发展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11年上半年涪陵区业主廖云华又增投入600万元发展商品种鸭基地。至此,我社共已完成招商引资2804万元。这些引进项目发展顺利良好,为我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六)认真抓联镇帮乡帮村、“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农村督导工作。

2007年以来,我社先后联系青市乡、回龙镇、合兴乡、帮扶青市村、盘山村,“挂包帮”永安镇金竹村、永兴镇金山寺村,督导凯江、东北、回龙、通济、悦来、永兴、回龙、民主、白果、积金、永兴、石笋、白果、民主、继光、双龙等乡镇农村工作。在联帮挂工作中,确定了两名副局以上干部负责联镇帮乡工作和农村督导日常工作,坚持了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经常到联系镇乡协助工作,密切同镇乡的联系帮扶,竭尽全力给予政策指导、资金、物资扶持,为抗旱、抗震救灾、发展农村经济出谋划策,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给予对口扶持。一是结合乡镇、村社资源,指导帮扶联系乡镇、村社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帮扶。先后帮扶青市乡组建水稻制种协会、盘山村水果种植、金竹村生猪和生姜专业合作社,走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路子。二是在帮扶尽力给予政策指导、资金、物资扶持支援,先后支助青市村化肥2吨、回龙镇救灾尿素肥5吨、通济镇救灾尿素肥5吨、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尿素肥5吨、合兴乡农民碳氨肥5吨;为永安镇金竹村争取整治塘堰项目补助资金4万元、支助生猪和生姜专业合作社10000元。三是先后帮扶贫困母亲2名、贫困学生、重病儿童3名、困难农户3户,资助现金5400元。

(七)认真抓系统经营管理与服务建设。

在围绕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和“十一.五”期间,实施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有所突破的“一加快、两突破”的发展目标任务,认真抓系统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目标任务完成。

1、坚持加强县联社机关建设,不断改进服务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一是在机关建设中,重点抓了实践“三个代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通过学习活动开展,转变了供销社工作理念和作风。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联社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四深入四问计”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查找与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加强改进服务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推进科学改革发展等方面,为贯彻国务院国发[2009]40号文件,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发展与基层干部群众形成了共识,为改革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惩防体系。县联社党委、社务委员会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纪、政纪相关制度规定,结合系统经济管理工作,制定了《XX县供销社系统工作管理若干规定》(江供委[2009]6号),建立惩防体系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切实抓了反腐倡廉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快形成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职务犯罪中的根本作用。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狠抓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执行了重大决策由县联社党委、主任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增强了班子民主意识;同时,坚持执行了班子成员的述廉、评廉、考廉工作,狠抓班子作风建设。三是强力推进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在建设中,积极开展了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围绕推进机关服务和工作作风进步,严格执行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实施了领导成员与股室人员挂钩联系指导服务基层社工作责任制和机关工作目标考核管理,狠抓了行政效能建设,塑造供销社新形象。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与政务公开工作。结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在深化县基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了县、基供销社社企“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度建设,建立了基层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理事会出资人制度和理事会核算管理制、工作目标责任制,认真推进了“依法行政”。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动态,供销社工作进展等政务及时公开,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

2、积极组织开展为农服务活动。结合供销社面向 “三农”服务的特点作用和经营服务理念,长期坚持开展了“惠民利民”为农服务活动。特别是在开展“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中,组织系统企业积极响应参与县委、县政府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千名技术人员到田间”和“十万吨农资到农户”活动号召,推进了活动开展,取得实效。一是在全系统推行农资服务 “两放心”、“三到户”、“公开承诺”服务制。二是组织180个“庄稼医院”和“庄稼医生”开展“庄稼医生”分植物品种测土“配方”售肥、诊病虫害“配方”售药等用肥药技术服务;同时,组织了系统100名“庄稼医院医生”和懂农资技术的经营服务人员巡回到田间指导服务。仅今年来,开展技术咨询指导服6000余人次,印发农资技术资料10000份,配方施肥、用药推广面积5000亩;组织送肥药到村到户销售达35000余吨。

3、积极抓项目建设与上级社对接沟通工作,为基层提供服务。一是继去年12月,组织冯店供销社申报四川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争取到‘庄稼医院’建设升级改造项目”补助资金24万元(川财建[2010]372号,2011年1月10日收到正式文件);同时,冯店供销社申报国家总社、财政部2011“XX县农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升级改造项目”获得补助资金50万元。二是结合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新网工程”建设,目前申报了永太供销合作社201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 “发展改造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8个和庄稼医院”37个两个项目。三是配合县财政局争取到2010四川省支持XX县欣旺水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规范化建设”政策资金30万元(川财农[2010]197号),XX县富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规范化建设”补助资金20万元(川财农[2010]249号)今年3月到位。

4、认真抓好系统信访、维稳、安全工作。针对供销社系统改制后,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等不稳定因素多的情况,对信访、维稳、安全工作极为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信访、维稳、安全工作目标、职责,实行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一岗双责,积极做好矛盾化解、信访处理和维维护稳定;同时,加强了节假、双休日领导干部带班值班,确保了系统稳定无事故。

5、按照建设“美好家园,推进XX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坚持了党政一把手抓环境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参与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发动系统农资经营企业开展测土“配方”售肥、诊病虫害“配方”售药的“绿色服务工程”。

同时,积极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交办的其它工作。

今后工作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总体方向

在今后五年中,以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针,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农业立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的总体取向,以“富民兴社”为根本,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县45个乡镇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优化配置企业人、财、物资源为手段,进一步加大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为标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质量,使供销社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提升实力和形象。

二、发展目标任务

(一)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利用基层供销社、社区综合服务社市场经营资源优势,选择本地区农业产业特点与农民群众紧密相结合,采取领办、引办等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100个,全县农民专合组织达到400个。

(二)进一步发展农业社会化系列化服务体系。发挥系统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农资系列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富康农资公司和5个基层供销社、3个乡镇社区综合服务社和10个城镇集体商业总店为主体整合现有资源与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废旧物资再利用收购连锁配送和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200个,全系统服务网点达到500个。

(三)经济指标

按照供销总社2010年执行新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指标中的购销不含純农业性质和餐饮、资产租赁经营等业务指标,购销指标中只含工、副食、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农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加工等,故购销任务指标较前五年作了下调。

1、2011年---实现购进7200万元、销售10200万元;

2、2012年---实现购进8000万元、销售11000万元;

3、2013年---实现购进9000万元、销售11500万元;

4、2014年---实现购进10000万元、销售12000万元;

5、2015年---实现购进11000万元、销售13500万元。

利润和税费实现年10%递增。

三、工作举措

1、一如继往地加强系统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学习教育,不断增进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

2、加强系统上下党风廉政、反腐败、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行政效能建设,强力推进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

3、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领导成员与股室人员挂钩联系指导服务基层社、工作责任制和机关工作目标考核管理。

4、继续开展“技术人员到田间和农资到农户”,进一步推进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开展,确保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 篇6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抓好2012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历届政府成果,为新一届政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市“两加一推”、“增比、进位、突破”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三大倍增计划”为抓手,加快“工业园区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社会诚信化”进程,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2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增长28.5%;财政总收入力争完成4.28亿元,增长25.4%;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完成2.63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万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5883元,增长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11-11-30 15:07:06]

2012年拟办十个方面的实事是:①完成三江、污泥沟、瓮线沟、碾房沟、后溪5座病险水库治理。②完成关兴狮山村、花山乡教师周转房建设;完成他山中学一期建设。完成天湖小学主体工程。③建成关兴至狮子场、明星至新寨、箐口至银坝、龙家至新坪通村油路。④继续实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硬化通组、进寨道路100公里。⑤解决5000贫困人口脱贫和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90户/400人易地扶贫搬迁。⑥完成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建成松烟集镇供水工程。⑦完成敖溪客运站主体工程,建成构皮滩旅游客运站。⑧完成10个乡镇基层农技推广站建设。⑨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1万户。⑩完成大乌江箐口村应急水源工程。完成预防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治工程。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投资拉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抢抓发达地区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良好机遇,全心全意上项目,齐心协力抓招商。

——明确任务争项目。围绕国家“十二五”投资导向、产业政策和省“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突出社会事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利当前、管长远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开发储备质量,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市项目盘子。力争全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0亿元。

——优化政策抓招商。继续执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和各乡镇任务共担、捆绑考核的引资机制。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项目工作运行机制,严格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政策,实现由部门招商向全民招商转变。确保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5亿元,新增5个投资上5000万元、10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企业。

——强化服务促落地。牢固树立“没有投资者利益就没有余庆发展”的理念,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包责任制,千方百计搞好项目协调和跟踪服务,努力提高签约项目落户率。成立行业招商引资办公室,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完善前期手续,着力解决项目落地和开工难问题。加快天然气利用工程、实木门深加工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早日建成投产。着力抓好钒钼矿开发、飞龙湖水上娱乐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二、倾力打造园区,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

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园区为载体,做强骨干

企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工业总量,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家以上。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平台。完善工业园区基础功能,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和吸附力。启动白泥产业园区主干道路工程,完成园区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龙溪工业集聚区田坝至美满工业大道,加快集聚区商务大楼、蓝领公寓、职工广场建设;完成松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二期路网建设。实现“一园三区”有效面积增至5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

——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出台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和检查指导备案制度。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现象,凡进园区检查企业应经园区管理机构同意。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封闭式”管理。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到企业“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

——落实扶持政策,做强主导产业。符合我县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及产业特点经批准加速折旧。支持各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探索产值比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帮助入园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争取无偿资金和贴息贷款,实现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目标。

三、着力优化结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坚持“三农”工作是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

——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启动魁龙水库前期工程。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成6500亩高产稳产田。启动余庆河三期、敖溪河流域、小乌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石漠化治理一期工程,治理岩溶41.4平方公里、石漠化16.34平方公里。实施龙家、敖溪、关兴土地整治2.3万亩。启动建设龙家农业产业观光园。继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建成烤房695间、烟路54.71公里、烟水工程6个。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新建机耕道42公里,实现农机总动力29万千瓦以上。改扩建3000吨蔬菜保鲜储藏库。继续实施病险水库治理和人饮工程建设,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切实抓好气象监测预警,着力健全防雹增雨网络,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强化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深化基地建设,巩固发展优质稻、油菜、烤烟等基地44万亩,新建优质茶园1万亩、优质桃3000亩、生态蔬菜5000亩。加快畜牧大县建设步伐,新建10个规模养殖场,建成乾霸饲料加工厂、向黔进生态鸡屠宰加工厂,畜牧渔业产值增长5%。加快林业一体化建设,结合二轮退耕还林政策和扶贫政策,抓好1万亩金银花、1万亩核桃、1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重点扶持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公司、大凉山米业等龙头企业扩张发展。年内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以上,实现县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培育品牌为重点,打造大凉山精米、黔进牌菜籽油等地方品牌,力争创建1个以上省级知名品牌。

——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发展。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继续抓好各项补贴兑现,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着力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500人、绿色证书培训500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技术培训6万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5000人,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积极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合理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接关系,通过建立内部价格、保护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差价补贴等方式保护农民利益。[2011-11-30 15:17:43]

四、致力城乡统筹,突出县城优先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城镇倍增计划,以均等化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集镇为支撑,一般集镇为纽带,新农村为基础的一体化格局。

——加快城镇建设,扩大城市容量。突出“县城主导,龙头带动”。以石羊湖新城开发为重点,完成7万平方米商品房建设,建成市政休闲广场。完成县城外环路网一期建设。拉通鹏程酒店至下里铁桥观光大道,完成香港路延伸段道路建设,实施电影院片区改造。加快县城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河东新区开发,建成河东行政办公新区附属工程和司法局业务用房。开工建设县档案馆、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公安业务用房。开展松烟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阶段性总结评估工作,以城乡统筹试点为抓手,缩小城乡差距。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置换建设用地滚动指标300亩,着力破解项目建设土地瓶颈。

——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县城品位。以“整脏治乱”为抓手,规范县城管理,建成2所高标准公厕和2个停车场。深化“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积极申报“全国卫生县城”。着力抓好县城美化靓化。继续开展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启动乌江路外观立面改造;加快同心路旅游休闲街建设。规划建设县城物流转运站,建成县城煤炭建材市场。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成立城镇管理执法大队,在创新城镇管理工作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夯实城乡基础,突破发展瓶颈。开工建设余庆至凯里(余庆段)、道真至瓮安(余庆段)高速公路。做好石阡至瓮安(余庆段)、余庆至花山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继续加大县乡公路改造步伐。启动县城外环大桥建设;建成50公里通村油(砼)路;启动敖溪至龙家40米樱花产业大道建设。加快乌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上交通救助指挥中心主体工程。启动龙溪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松烟集镇供水工程建设。深化“四在农家”创建,新建松烟他山秀水、敖溪中坝、白泥和景湾等黔北民居新村。

五、强力推进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突出“大美余庆、激情乌江”主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实现年接待游客6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2亿元以上,带动第三产业增长19%以上。

——加强设施建设,增强接纳能力。建成县城四星级酒店、飞龙寨度假酒店、构皮滩大酒店。建成飞龙寨半边街道路,完成飞龙湖会议中心主体工程,建设老林河景区旅游公路。规范完善景区标识标牌。启动景区排污系统建设,开展景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加快景区开发,提高可进入度。以飞龙湖为龙头带动旅游业提质升位。继续做好飞龙湖国家5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坚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完成飞龙洞景区二期开发。启动浪水湾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实施“四号孤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工程。完成飞龙寨荷塘秀苑、龙王庙、风雨桥、民族风情园等景点建设。力争国家皮划艇训练基地、滑翔伞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等项目落户余庆。完成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和老林河景区控制性规划,加快廻龙场红色旅游景区开发。

——加大宣传推介,打造旅游品牌。积极对接参与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推介好“浪水湾—飞龙湖—花山飞龙寨”和“游贵州第一大湖、观亚洲第一高坝、拜世

界第一长龙”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和乡村避暑游。深度挖掘龙文化、乡土文化、电站文化独特魅力,打响余庆旅游品牌。加强与重庆和贵阳等重点客源市场、周边旅游景区合作,使余庆尽快融入贵州北线红色文化旅游圈和东线民族风情旅游圈。

——规范景区管理,优化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旅游宾馆、景区景点管理,规范、提升旅游市场。成立飞龙湖景区管理机构,完善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出台《余庆县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办法》,促进旅游资源保护有力、开发有序。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旅游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完成旅游从业人员培训300人次。以水上旅游安全监管为重点,健全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旅游。

——依托旅游优势,提升三产水平。围绕旅游六大要素,着力挖掘地方旅游文化、民间工艺内涵,抓好特色产品、特色餐饮开发。做大做强相关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网络流通工程,推广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辐射点、农家商店为辐射面的城乡流通服务市场体系。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站35家,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和日用消费品中心各1个。

六、合力开辟财源,不断壮大县级财政实力

努力拓展财源,强化增收节支,优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乡镇财政征收奖惩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各级干事创业热情。

——发展民营经济,广开财源。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企业技改贴息等财税政策,加大技改投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培育现有财源。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到财政增长上来。强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加强房地产等重点工程领域税收征管。严格国有资产管理,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执行有保有压,优化支出。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控制会议、接待、交通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科学调度资金,最大限度向改善民生倾斜,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用活金融政策,有效融资。健全县内融资平台,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切实完善和落实信贷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县内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针对性地为前景好、投资大的企业和项目寻求银行合作,力争全年到位政策性信贷资金7000万元以上,县内新增贷款4.1亿元以上。

七、努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坚持教育优先,筑牢民生之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超前发展不动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全力实施校园“四大工程”。新建、改建学校食堂53所,实现“校校有食堂”目标。建成4所乡镇公办幼儿园。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启动龙溪中学学生宿舍3100平方米改扩建工程。

——完善医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县急救中心,开工建设县卫生监督所综合业务用房和龙溪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力争启动关兴镇卫生院、敖溪镇卫生院门诊楼项目。全面推动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突出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率。加强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的宣传和技术服务,不断拓展优质服务领域。坚持工作目标从高、控制指标从低、依法管理从严、利益导向从优,确保实现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双降”目标。开工建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妇幼保健中心。

——加快文化改革,丰富群众生活。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继续实施好文化共享、调频广播、电影下乡、体育健身等文化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完成“四在农家”艺术团组建,启动文化商贸中心建设。举办县第五届龙舟赛。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有序。继续强化内宣、外宣工作,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深入平安创建,推进管理转型。把诚信建设摆在社会管理的突出位置,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开展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为契机,推进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通道。巩固和提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余庆经验。完成全县主要通道七个智能卡口和县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全力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健全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和谐。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推进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力争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和完善特殊人才、专业人才引进、培训机制,调优人才配备结构,增强发展活力。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和社会救助,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力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启动县人武部整体搬迁。建成白泥镇敬老院,争创2个星级敬老院。进一步修订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办法,扩大救助范围。扎实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全面执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政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残联、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八、齐力自身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执政水平

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完善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政令畅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行政权力动态公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落实县委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支持县政协履行职能,主动听取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省委“四要十不准”及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加大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的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的审计。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探究 篇7

一、研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重要性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直接影响到会计的其他方面,研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体制改革使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改革已逐步走向市场化方向,采用更商业化的方式提供非营利组织的服务或产品,各种自由的收入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占了单位经费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也使委托人呈现多元化的格局。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收支管理,而代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

(二)非营利组织不断发展,并且对与其相适应的规范有着迫切需求。我国各级各类的学校、文化艺术单位以及卫生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其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因此各类非营利组织需要“对号入座”的一整套与其相适应的会计规范,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仍然采用的是对非营利组织不加区分、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这显然已不能适应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非营利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非营利组织必须明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现实要求,改革现行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体系和报告模式,为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外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比较

从会计理论看,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不同观点。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形式客观、有效地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更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决策有用观在强调决策信息有用的同时,并不否认会计在报告的受托责任,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根据非营利组织资金运动的特点,两种观点应该互相结合,而侧重点在受托责任观。

(一)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规范没有专门就会计目标做出比较详尽的阐述,有关会计目标的内容一般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相关性”原则中做概括性的描述。1997年颁布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了会计基本目标、信息使用者和提供哪些信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指出:“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务管理的需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指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各方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指出:“会计信息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各方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从上述内容看,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会计信息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需要,其信息使用者主要是财政部门、上级单位和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自己,不能满足其他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导致缴费方和社会公众不了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收费的合理水平和效果。所以说,我国当前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没有系统性,不够全面,仅限于提供财务状况、收支结果和适应“有关”需要,而“有关”到底是怎样一个范围,概念是模糊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进行调整,更准确地披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受托责任,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为有关各方提供需要的信息,进一步分门别类地确定更具体的会计目标体系的构成。

(二)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在国外,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非常重视会计目标的研究,并专门发布概念公告,明确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政府会计的目标是:“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1.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2.做出经济的、社会的以及政治的决策……评价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所有其他目标都必须与它相符合。”

该准则委员会认为政府会计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财务报告应当帮助政府完成政府向公民陈述受托责任的义务,并且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2.财务报告应当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政府当年的业务活动成果;3.财务报告应当帮助使用者评价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及其履行义务的能力。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将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作为政府会计的基本目标,并通过具体目标来达到这个目的。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0年12月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四号,即“非企业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作了具体说明。在公告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确指出,为满足多种多样的信息使用者对机构信息的需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应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对分配决策有用的信息;2.对评价劳务供应能力有用的信息;3.对评估当局的管理业绩和经营管理责任有用的信息;4.关于经济资源、债务、净资产及其变动的信息。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目标是相当明确的,并且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常广泛,包括所有关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资源提供者、服务对象、治理与监督机关、单位内部的管理者以及各部门的职工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会计信息基本满足了信息使用者了解非营利组织财务资源受托责任的经管情况,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确定

会计目标理论主要包括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作用和会计信息的内容。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如下几方面:

(一)各级政府,主要用于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以及宏观经济管理。这也是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用途。各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信息反映各级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总预算会计的年报及各级政府的决算反映着年度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按月、季、年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提供会计信息,反映预算单位资金活动状况和经费收支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是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了解情况、制定政策、管理与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编织下年度政府预算及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信息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用于各预算单位的核算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在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同时,也反映着本单位的资金运行状况,是各预算单位制定财务收支计划、进行经费管理和实行经济核算的重要的信息依据。那些有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还需要应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或成本分析和管理。

(三)立法机关和审计机关,对于政府收支的审核监督。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核政府预决算收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集中通过预算、决算形式传递给立法部门和公众。审计部门在对政府收支活动进行审计时,也需要大量的会计信息,以监督评价单位经管资财的履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市政府工作计划目标 篇8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15-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为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今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调整了公民、社会与政府的关系,为政府职能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科学的理解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涵、原则及目标,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与关键。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由服务和政府两个基本词汇组成。此处的服务,即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以及准公共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的总称。它是由以各级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所生产的、提供给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并且所有公民都能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1]“政府”二字,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政事堂”和宋朝的“二府”两词之合称,明代相关著作中就正式有了“政府”的称谓。关于政府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观点有狭义、广义、功能意义上的政府三种类型。结合学界的主流观点和日常使用习惯,笔者认为,我们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政府概念,即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关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在此,笔者采用李军鹏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即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政府管理方式方面,政府应将服务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为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第二,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在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政府应鼓励市场、社会和个人参与到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中去,建设一个高绩效的政府;第三,在政府职能方面,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主体部分。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

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建构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全新的施政理念,必然要对传统管制型政府模式下的“官本位”、“权力本位”行政理念重新审视。因此,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人本主义原则

人本主义就是一切以人为本,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与建议,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一个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人本主义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与推动力,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2]

(二)公共性原则

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坚持公共性的价值取向,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全体民众的根本利益,而非某些集团或部分人的私利,注重社会效益。

(三)公平正义原则

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谓公平,通常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生活所享有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的内涵与公平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重叠,但区别在于正义更多的指向社会的是非观及荣辱观。服务型政府应该重视弱势群体改变自身命运的诉求,同时担负起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的责任。

(四)效率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壮大,市场机制被逐步地引入公共服务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深入人心。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在兼顾公平的同时,要通过鼓励竞争,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

现代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倡导者,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同时,它还身兼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的规划者与管理者角色。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以公共服务的提供为核心职能和目标定位。具体来说,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政府今后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就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人民群众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基本需求,应逐步形成全面、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使政府始终处于制度的约束之下,能够为社会民众提供各类高效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使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德萨米曾指出,“两个人之间可以在能力上存在不平等,但是却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他们可以在权利上不平等”。[3]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更有责任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城乡居民不能享受平等的政府公共服务就是其中之一。政府必须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无差别的公共服务,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公共服务应该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使农村居民能享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公共服务,从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三)结合国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

面对我国当前人多地少,就业压力大、老龄化、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等具体国情,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基本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支出模式,“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科教优先”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广覆盖、适度水平、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4]

作者单位:张雄风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霞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覃阳扬 常德财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18.

[2]董慧杰.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學,2011:11.

[3]泰·德萨米.黄建华,姜亚洲,译.公有法典[M]田成有,许增裕.启蒙与抗争—西方法律思想选言.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133.

[4]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21.

上一篇:经典珍惜友情的句子下一篇:开车安全宣传公益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