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2024-05-21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精选10篇)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篇1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为配合“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编写本增刊。本书介绍了煤矿、危化品、烟花爆竹、冶金、非煤矿山、机械制造、建筑、交通等领域发生事故后的急救常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急自救知识。本书除了可以作为本次竞赛参考书外,还可以作为企业车间、班组日常学习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培训教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现行的安全生产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以及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事故应急案例,以供管理者参考。

第一节应急管理概述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和应急保障等方面。

(一)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

(1)领导机构。国家层面上,国务院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地方层面上,各级政府是所在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一般都设立应急委员会。

(2)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是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各级政府也设立与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能相对应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3)工作机构。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应急管理工作。

(4)专家组。国家、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管理的预案体系

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组成。

(1)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实施。

(2)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3)国家部门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印发,报国务院备案。

(4)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这些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并实施。

(5)基层单位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街道、乡镇村屯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应急预案。

(三)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规律,为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而建立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应急运行机制有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管理、公众动员四个基本原则。

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

1.预测与预警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及部门。

(1)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级别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Ⅱ级(严重,用橙色表示),Ⅲ级(较重,用黄色表示),Ⅳ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2)预警信息发布。预警过程中所发布的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和可能影响范围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2.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是应急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必须按照相关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应急处置需要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间的分工协作程序。如果是国际行动,还必须符合国际机构行动要求。

(1)信息报告。按照国家总体预案要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立即如实向国务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h,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目前,较大或一般等级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及部门要求市、县政府及部门最迟不得超过2h向上级机关报告。敏感事件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2)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及部门报告。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应急响应。对于事发地政府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或者需要上级政府、部门直至需国务院协调处置的,根据有关领导指示或者实际需要或事发地政府的请求以及上级

主管部门的建议,经上级批准后,启动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4)紧急状态。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职权决定;需要宣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或者由国务院依职权决定。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应当依法立即通过新闻媒体公布。

(5)应急结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紧急状态终止的决定以及决定的宣布、公布由有关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办理。

3.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要做好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2)调查与评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上级政府作出报告。

(3)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上一级政府援助的,事发地政府要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后组织实施。

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由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牵头处置的国务院主管部门负责;由国务院部门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有关信息;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由事发地政府组织发布。具体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

(四)应急管理的应急保障机制

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总体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保障。在我国,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抗洪抢险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骨干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是社会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击力量。

(2)财力保障。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应急资金和工作经费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按规定程序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3)物资保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基本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电力供应等部门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完整内容请访问 易安网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专题:)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部某社区作为调查区域,该区域为城乡接合部,属于大型的综合社区,常住人口4.3万人,流动人口3.3万余人,社区内居民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各层次覆盖面较广,可尽量避免调查对象的选择偏倚。对调查期间在社区内的年龄满12岁的居民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

调查社区公众对常见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认知以及需求情况。

1.3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入社区进行匿名调查,在被调查社区的商店、活动中心、住宅楼、学校、街道等场所内对公众实行随机拦截调查,当场填写并回收调查问卷。

2 结果undefined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8份,有效应答率为96.00%。所调查的公众中男性263人,女性265人,男女性别比为1∶1.01;调查对象的最小年龄为12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38.09±17.29)岁,以20~29岁年龄段人员居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9.89%;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及以下(46.21%)和高中(技工学校、中专)(31.63%)为主;职业主要以工人为主,所占比例位居前3位的职业依次为工人、学生和农民。

2.2 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设置了20道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单项选择题,包括毒物的判断、急性中毒的预防措施、现场急救处理措施等,答对1题得0.5分,满分10分。在528位被调查对象中,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得分最高为9.5分,最低为0.5分,平均为(6.27±1.33)分。

2.2.1 不同年龄人群知识掌握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以50~59岁年龄组人群的平均得分最高,60~75岁年龄组人群的平均得分最低,利用SPSS 15.0软件对各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得分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描述与分析,经方差分析(F=13.9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不同职业人群知识掌握情况

不同职业人群间的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人、农民、学生的得分较低。其他职业人群涵括了医务人员、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军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公务员等),见表2。

2.2.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知识掌握情况

所调查公众的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平均得分最低,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平均得分最高,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需求情况

2.3.1 认知和接受宣传情况

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31.44%的人认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很大,62.12%的人认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一定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仅有6.44%的人认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绝对不会发生急性中毒的;经常看到或听到过有关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人群仅占23.48%,还有20.83%的公众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宣传。

2.3.2 对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情况

84.66%的人认为掌握一些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的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同时有85.04%的人认为很需要加强了解一些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的知识。在被调查者中,有440人选择希望通过2种及以上的宣传方式来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占被调查人员的83.33%。在公众选择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中,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83.52%)、报纸(61.17%)和广播(60.61%)。

针对急性中毒自救互救需要提高和改进的方面,82.58%的被调查公众认为“宣传的次数应增加”,位于首位。此外,“宣传的表达要通俗易懂”也是被调查的大部分公众希望改进的方面。同时,有人建议急性中毒自救互救宣传的知识要紧密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毒来全面普及,宣传工作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 讨论undefined

3.1 缺乏对公众开展相应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

深入广泛地开展急性中毒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可以使公众正确了解有关的健康观念,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发生突发急性中毒事件时,正确的应对措施可以减少危害的范围和程度。通过调查发现,尽管绝大多数公众对急性中毒比较重视,知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急性中毒,并且84.66%的人认为掌握一些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的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但是,回答经常看到或听到有关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人群仅占23.48%,还有20.83%的公众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宣传,有85.04%的人认为很需要加强了解一些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的知识,说明现有的宣传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3.2 公众的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总体水平不高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中普遍具备有一定的急性中毒的自救互救的知识,但总体水平不高,且人群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公众对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文化程度的提高,带动并促进了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获取和水平的提高。调查发现,在公众中,工人、农民、学生和老年人群的知识得分较低,工人、农民的知识得分低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接触健康知识教育的机会不多,对中毒相关认识和急救处理能力不强有关;学生人群虽然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是如果学校缺乏良好的健康知识教育平台,学生对于急性中毒的自救互救知识也难以扩展和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也是造成他们相关知识得分较低的原因。老年人社会活动少,新生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加之他们的文化程度较年轻一代普遍偏低,因此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的知识得分也较低。

3.3 公众对相关知识的获取需求朝多元化途径发展

目前,公众希望作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途径中,最普遍愿意接受的方法为电视、广播和报纸,这与国内其他一些卫生知识的获取途径一致[1],说明目前公众还是比较倾向于这些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手段。83.33%的被调查者选择2种及以上的宣传方式作为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表明知识的获取途径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在各类人群中均是优先选择的知识获取途径。学生作为接受现代新事物、新方法能力较强的人群,更多的人愿意选择互联网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3.4 多种宣传途径相结合,在公众中开展急性中毒现场自救互救教育活动

卫生科普宣传是向广大群众普及卫生知识,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2]。但目前的调查显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需要全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强宣传、普及的力度,增加宣传教育的频率。各类人群对电视等大众传媒获取知识的需求较高,提示我们应将电视媒介列为开展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的主要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公众开展宣传和普及教育。

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行培训,特别要加强对薄弱群体的培训。本次调查中,低文化层次人群、工人、农民、学生和老年人群的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差,提示我们这类人群应该是下一步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应该针对各自特点,进一步开展操作性好、接受性强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工人和农民,针对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特点,应该选取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针对学生的普及宣传,可以根据学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急救知识培训活动,如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开展急救知识夏令营活动[3],在高校,设立急救自救的选修课,在大学生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增强他们的应急能力[4];而对于老年人,针对他们的生活起居特点,可以考虑在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地点进行宣传和培训。

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应密切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普及公众力所能及的急救方法,普及和培养公众掌握初级现场急救知识,从而引起更多人群的关注,真正发挥知识普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晶,丁树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知识的传播渠道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89-91.

[2]陈锦辉.强化卫生科普精品意识[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62.

[3]关金保,温新华,张雁,等.青少年儿童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研究[J].中国社区医学,2001,7(1):31-32.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篇3

心肺复苏术的作用与意义

它能使某些心跳、呼吸已停止的“死者”“死而复生”;使心脏和肺重新工作;远离医院的现场,应立即对突发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病人使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争分夺秒,在现场抢救往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心脏停止跳动后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可救活。在心跳停止后4~6分钟开始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开始复苏者,仅4%可存活。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在心跳呼吸停止后有限的几分钟内开始有效复苏。

适应症:各种心脏病;意外伤害,如外伤、触电、雷击、自缢和淹溺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休克;其他突发事件等。心肺复苏术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1、判断病人意识、心跳、呼吸是否停止

如病人突然倒地或抽搐后,可用指甲掐鼻唇沟处,如毫无反应为意识丧失;无胸腹部呼吸动作为呼吸停止;在颈动脉摸不到脉跳为心脏停止。颈动脉最易摸到的位置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当确定病人意识已完全丧失,无心跳、无呼吸或仅有极微弱缓慢的心跳和呼吸时均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可以先用中等力量拳击心前区,若心脏不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尽快向医院求救。

2、胸外心脏按压

2.1病人仰面平卧,最好躺在硬地或硬板床上,以加强按压效果。按压部位:成人在胸骨的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

2.2抢救者用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手指翘起,另一手掌置于前手背后,双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掌的正上方;有节律、垂直地施加压力于病人胸前。抢救者跪在病人一侧或站在一侧,按压力量要适中,能使胸骨下降3~5厘米为宜。

2.3每一次按压与松弛相接,时间各一半,松弛时手掌根部不用力,但不要离开胸部,使胸骨自然回到正常静止位置,按压次数为每分钟80~100次。

2.4注意事项:按压力量不宜过重或过轻;按压部位一定要准确;要耐心地持续按压,及时在运输途中也不能间断。

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应与胸外心脏按压配合同时进行(二人抢救)或相继进行(一人抢救)。

3.1通畅气道:病人平卧,肩颈部垫一软垫,使病人头向后仰;抢救者用一只手抱在病人后颈部,另一只手掌放在病人前额部稍用力向后压,使病人头后仰,或者一手拖住病人下颌用力上举,一只手向下压痛人前额;也可直接提捏舌头,牵引舌根离开会咽部;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鼻、气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病人口腔、鼻孔中可能有痰液,血液或呕吐物等,应及时给予清除。

3.2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病人气道通畅后,一只手的食指捏紧患者鼻孔,抢救者深吸气后将口与患者之口紧贴后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同时看

病人胸部抬起;吹气完毕,抢救者之口离开病人之口,手指松开病人鼻子,完成一次人工呼吸,吹气和间歇的时间约为1:2,每分钟约为12~16次,每次吹气量为800~1000毫升。

3.3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配合

两人抢救时,一人专做人工呼吸,一般每按压心脏5次,吹气一次;吹气时心脏按压暂停,吹气完毕,恢复心脏按压。如一人抢救,则按压心脏15次,吹气2次,交替进行。

3.4注意事项:一定要保持气道通畅;口对口要严密不漏气;必须能观察到病人胸部随吹气、排气而有起伏。

3.5抢救有效的判定:大脑活动,如瞳孔由大变小,触动眼睫毛时眼皮有闪动;肌肉张力增高;正常呼吸或大呼吸;四肢挣扎等;大动脉能摸到搏动;口唇指甲由紫转红等。如有上述症状,应继续坚持抢救,直至恢复心跳,呼吸基本正常。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篇4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

1、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出血抱病人应该()A、先止血后搬运

B、先送医院后处置

C、先搬运后止血

2、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骨折的病人应该()A、先搬运后止血

B、先固定后搬运

C、先送医院后处置

3、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病人应该()

A、先复苏后搬运

B、先送医院后处置

C、搬运后复苏

4、冻僵病人复温最好的方法是()

A、大量饮热茶、热酒

B、肌肉注射兴奋剂

C、至于38度—42度温水浸泡

5、煤炭自燃时,使现场作业人员感觉头痛等不舒服的主要原因是()A、精神高度紧张

B、气温升高

C、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量增加

6、对于出血的工伤,必须()

A、先止血,后搬运

B、止血和搬运同时进行

C、先搬运、后止血

7、对()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站起、坐立和行走。A、脊柱

B、腹部

C、头部

8、()损伤的伤员,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A、面部

B、脊柱

C、头部

9、对触电后停止呼吸人员,应立即采用()进行抢救。A、人工呼吸

B、清洗法

C、心脏按压法

10、对脊椎骨折的病人,搬运时应采用()搬运。

A、硬板担架

B、单人肩负法

C、两个人一人抬头,一人抱脚的方法

11、对小腿支脉出血,止血带的部位应在()

A、大腿的中下1/3

B、大腿的中1/3

C、大腿上1/3

12、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电源或用绝缘材料将带电体与触电者分离开。

A、闭合 B、切断

C、开关

13、对SO2NO2中毒者只能进行()人工呼吸。

A、口对口

B、仰卧压胸

C、俯卧压背

14、发现井下人体触电时,要组织抢救,使触电者(),迅速清理口腔或鼻内的痰涕等分泌物。

A、侧卧

B、半做

C、平卧

D、站立

15、井下()中毒的特征是:开始无感觉,经过6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出现中毒症状。

A、H2S

B、SO2

C、NO2

16、()是救活触电者的首要因素。

A、请医生急救

B、送往医院

C、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17、尘肺病中的矽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过量()造成的。A、煤尘

B、煤烟尘

C、岩尘

18、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用于对()人员的急救较为适合。A、中毒

B、缺氧窒息

C、溺水

19、矿工自救时,佩戴自救器后,若感到吸入的空气干热应()。A、不得取掉口具,坚持使用,脱离灾区 B、可以取掉口具,均匀行走,脱离灾区 C、可以取掉口具,等待救援,脱离灾区

20、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救援的条件,或抢救事故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

A、及时报告

B、安全撤离

C、妥善避灾

21、对煤矿井下发生重伤事故时,在场人员对受伤者应立即()。A、就地抢救

B、送出地面

C、打急救电话

22、过滤式自救器主要供煤矿井下人员在()危险环境中防毒自救之用。

A、一氧化碳

B、硫化氢

C、打急救电话

23、能造成人缺氧窒息死亡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硫化氢

24、在井下发现伤员突然停止呼吸时,应()。

A、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在转送医院

B、立即送井上医院 C、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25、骨折现场急救正确的是()。

A、骨折都应初步复位后再临时固定

B、对骨端外露者应先复位后固定

C、一般应将骨折肢体在原位固定。

26、将伤员转运时,应让伤员的头部在(),救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伤员的面色、呼吸、脉搏,必要时要及时挽救。

A、前面

B、后面

C、前面、后面无所谓

27、井下发现气体中毒或窒息人员的处理程序是()。

A、先报调度

B、立即救人

C、先自保后立即救人

28、进行心脏复苏时,病人的正确体位为()。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29、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如发生人员骨折,其他人员应采用()的急救原则。

A、等待救护人员到来

B、立即送往医院

C、先固定后搬运 30、现场创伤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止血、包扎、固定、()。A、呼救

B、搬运

C、手术

D、其它

二、判断题

1、CO中毒不属于煤矿常见职业病。()

2、搬运伤员时要做到轻、快、稳。()

3、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法,加压包扎法,加垫屈肢法,止血带法。其中止血带法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的止血。()。

4、处理高瓦斯工作面冒顶时,首先应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其次是抢救遇险人员。()

5、处理高瓦斯矿井独头巷道火灾时,不能停风,要在保持正常通风或加大风量的条件下处理火灾。()

6、当煤矿井下发生大面积的垮塌、冒顶事故,现场人员被堵在独头巷道或工作面时,被堵人员应赶快往外扒通出口。()

7、当直接灭火无效或不可能时,应封闭火区,而且要先堵回风,后堵进风。()

8、对伤员搬运的“三先三后”原则是:对窒息伤员要先复苏;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

9、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救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方。()

10、发生瓦斯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时,应及时佩戴过滤式自救器。()

11、发现有人触电,应赶紧拉他脱离电源。()

12、隔离式自救器不受外界气体的限制,可以在含有各种有毒气体及缺氧的环境中使用。()

13、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必须首先进入预先构筑好避难硐室,再看事故如何发展。()

14、井下发现气体中毒或窒息人员的处理程序是先自保后立即救人。()

15、井下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效地货源或发火区迅速封闭,隔绝空气的供给,使火源缺氧而熄灭,这种方法叫隔绝灭火法。()

16、井下伤员进行包扎前应先用水冲伤口,再用干净毛巾或布料包扎伤口。()

17、井下伤员进行包扎前应先用水冲洗伤口,再用干净毛巾或布料包扎伤口。()

18、矿井发生突水事故后,应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和加速排水,防止整个矿井被淹。()

19、煤矿井下出现重伤后,在场人员应立即将伤员送出地面。()20、煤矿井下发生水灾时,被堵在巷道的人员应妥善避灾静卧,等待救援。()

21、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22、有充足的水量是井下灭火的好条件,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水直接扑灭火灾。()

23、在处理火灾过程中,如发现火区内及其回风侧瓦斯浓度升高,则应增风,使瓦斯浓度降至1%以下。()

24、在煤矿井下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后,避灾人员在撤离灾区时佩戴的自救器可根据需要随时取下。()

25、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在上岗作业时应注意自身安全。()

26、在积极抢救灾害事故中,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27、短时间内停止呼吸者,不能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28、现场作业人员在打眼时,发现钻孔中意外出水,要立即停止钻进,并且不要讲钻杆拔出,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29、在突水迅猛的情况下,现场作业人员应避开出水口和水流,迅速躲避到附近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

30、在透水时水流急速来不及躲避的情况下,现场作业人员应抓住棚子或其他固定物件,以防被水流冲倒、带跑;附近没有棚子或其他固定物件时,现场作业人员应互相手拉手、肩并肩地抵住水流。()

31、如果矿井透水的水源为采空区积水,使灾区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佩戴自救器。()

32、当发现作业现场即冒顶时,最好的应急自救互救措施就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避免因冒顶使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伤亡。()

33、烟火带入井下使用会引爆瓦斯,引燃易燃物发生火灾。()

34、在井下,如果矿灯不亮了,可以到进风巷中打开矿灯更换灯泡或进行维修。()

35、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自救器应尽量防止碰撞,不能当坐垫使用,无事故时不要拉开封口带。()

36、井下安全标志按其功能分为禁止、警告标志、指令标志、路标、铭牌、提示标志、指导标志。()

37、避难硐室是供遇难矿工在事故时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两种。()

38、人员进入没有通风的独巷道缺氧,容易发生窒息事故,因此不能进入独头没有供风的巷道。()

39、井下发生的窒息事故主要原因是缺水。()

40、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三、多选题

1、搬运伤员要做到()

A、轻

B、快

C、急

D、稳

2、拨打急救电话时,应说清()

A、受伤的人数

B、患者的伤情

C、患者的姓名

3、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避难自救措施有()A、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B、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C、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D、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额定营救工作

4、对溺水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

A、转送

B、检查

C、控水

D、人工呼吸

E、包扎

5、关于搬运的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在原地检伤

B、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先行复苏术,然后再搬运

C、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肩要垫高,头后仰,面部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D、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等搬运。

E、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伤员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必要时及时抢救。

6、关于对烧伤人员的急救正确的是()。

A、迅速扑灭伤员身上的火,尽快脱离货源,缩短烧伤时间 B、立即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呼吸、心跳 C、防止休克,窒息,疮面感染

D、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 E、把严重伤员尽快送往医院,搬运时,动作要轻、稳

7、井下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主要有()。

A、甲烷

B、氮气

C、氢气

D、一氧化氮

8、矿工烧伤的急救要点可概括为()和送等几个字 A、灭

B、查

C、防

D、包

9、判断伤员是否有呼吸的方法有()。

A、耳听

B、眼视

C、晃动伤员

D、皮肤感觉

10、人体的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取决于()。A、一氧化碳浓度

B、接触一氧化碳的时间 C、呼吸频率

D、呼吸深度

11、下列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

A、CO

2B、HS

2C、CHD、N2

12、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

A、人工呼吸、心脏复苏

B、止血、创伤包扎 C、骨折临时固定

D、伤员搬运

13、现场人员停止心脏复苏的条件()。A、威胁人员安全的现场危险迫在眼前 B、出现微弱自主呼吸 C、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

D、由医生或其他人员接手并开始急救

14、烧伤的急救原则是()。

A、消除致病原因

B、使创面不受污染

C、防止进一步损伤 D、大量使用抗生素

E、及时使用破伤风

15、人工呼吸包括()方式。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口对鼻人工呼吸

C、侧卧对压法 D、仰卧压胸法

E、俯卧压背法

16、以下关于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的说法正确的是()。A、切断毒源和脱离中毒现场,迅速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好,空气新鲜处

B、保暖、避免活动和紧张

C、解开衣领,通畅呼吸道 D、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实施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E、体表或眼遭刺激性、腐蚀性化学物污染时,应立即脱下衣服,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

17、正确使用自救器的方法是()。

A、打开外壳,拉开封口

B、夹好鼻夹,含住口具,咬住牙垫 C、取下矿工帽,把头带套在顶上

D、向安全地点奔跑

18、发生火灾时,在正常通风时正确的做法是()。

A、戴好自救器

B、远离火区沿最短路线进入进风流 C、逆着风流沿进风方向搬出

D、赶往火区进行灭火

19、用水灭火时正确的做法是()。

A、灭火员站在上风侧

B、灭火人员站在下风侧 C、先将水冲向火点边缘

D、先将水冲向火点中心 20、货场烧伤处理应如何消除皮肤受热()。A、用清水或自来水充分冷却烧伤部位 B、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等包裹伤面

C、伤员口渴时可饮少量淡盐水;紧急处理后可使用抗生药物,预防感染

D、伤员发生休克时,可用针刺或使用止痛药止痛;对呼吸道烧伤者,注意疏通呼吸道,防止异物堵塞

21、电烧伤应如何急救()。A、触电后,电流出入处发生烧伤,局部肌肉痉挛,且多为3度烧伤 B、迅速关闭电源,使伤者脱离电源

C、伤员转移至通风处,松开衣服,当伤者呼吸停止时,施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施行胸外按压;并可注射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促使自支恢复呼吸

D、同时进行全身及胸部降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伤口用消毒纱布包裹,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药等包扎处理

22、对井下临时停风地点,要求()。

A、立即断电搬人

B、设置栅栏

C、提示警标

D、可以工作

23、风门敞开造成的危害()

A、风流短路

B、工作面风量不足 C、造成局扇拉循环风

D、没有影响

24、循环风可能产生的危害()。

A、乏风在掘进工作面反复

B、使作业环境越来越恶化 C、容易造成瓦斯积聚

C、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越来越大

25、引爆瓦斯、煤尘的火源有()摩擦撞击、炮火。

A、明火

B、电火

C、杂散电流

D、隔爆电气内的电火花

26、井下供电要求三齐全,它们是()。A、使用工具全

B、绝缘用具全

C、图纸资料全

D、防护装置全

27、使用灭火器时,应注意以下哪几点()。A、站在上风方向灭火

B、站在下风方向灭火 C、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

D、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

28、电器设备引起火灾的原因是()。

A、短路

B、用电量小

C、超负荷

D、电线老化

29、遭遇火险正确脱险方法有下面的()。A、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从安全通道匍匐前进 B、披上浸湿的衣物,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C、用床单、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从楼上小心滑下 D、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

30、压缩氧自酒气自动打开内储的氧气瓶,用手拨动氧气瓶旋钮,放出氧气使气囊鼓起,供人佩戴时呼吸,其佩戴步骤()。A、咬住牙垫

B、戴上鼻夹

C、戴好头带

D、戴好矿帽

E、系好背带或颈带

F、挂好腰钩或腰带 G、撤离灾区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A

4、C

5、C

6、A

7、A

8、B

9、A

10、A

11、A

12、B

13、A

14、C

15、C

16、C

17、C

18、C

19、A 20、B

21、A

22、A

23、A

24、A

25、C

26、B

27、C

28、A

29、C 30、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多选题

1、ABC

2、ABC

3、ABC

4、ABCD

5、ABCDE

6、ABCDE

7、ABCD

8、ABCD

9、ABD

10、ABCD

11、ABD

12、ABCD

13、ACDE

14、ABC

15、ABDE

16、ABCED

17、ABC

18、ABC

19、AC 20、ABCD

21、ABCD

22、ABC

23、AB

24、ABCD

25、AB

26、BCD

27、AD

28、ACD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篇5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四)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预防小知识

▲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就近躲避,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在学校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者跳楼。

▲身处楼房内的人员首先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千万不可在慌乱中选择跳楼;其次,可以就近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厕所里暂避一时。

▲正在街上行走时要用皮包、衣服等柔软物品遮在头上,或用双手保护好头部,以防周围建筑物上的玻璃碎片、水泥碎块、广告牌、霓虹灯架等空中坠落物砸伤头部,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到较为开阔的地方躲避。

▲正在行驶的车辆要做到:司机尽快减速,逐步刹车;乘客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位等坚固物,以防摔倒;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用胳膊护住头部和面部,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自我保护。

▲震后自救。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一定不要惊慌,树立生存的信念,相信会有人来救助,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避免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所处环境,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到很大的作用;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要用湿衣物等物品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易掉落物;稳定和扩大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险通道,尽量保持体力,用石块等物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急躁,不要哭喊,不要盲目行动,那样会无益地消耗大量体力;维持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新的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

智慧自救

震后会有余震发生,遇灾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要有一定时间,因此,要尽量保护自己。

1、冷静,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

2、如果部分肢体被埋压但双手可以活动,首先要用手清除头部、胸部的杂物,用手在头、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间,保障呼吸畅通。

3、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

4、灰尘太大或闻到煤气味时,要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避免窒息或中毒。

5、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

6、尽可能及时用身边可用的砖石、木棍或其它坚硬物品,建立起一个支撑体,稳定生存空间,防止余震时进一步塌落;

科学逃生

1、设法与外界联系,但注意保存体力。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人,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求救信号。在确定上方有人时,再大声呼救。

2、寻找通道。废墟内有生存空间,身体能够自行活动时,尽量向有光、通风的方向移动,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

3、若开辟通道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以保存体力。

4、暂时不能脱险时,寻找食物和水,并节约使用。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尽量少活动。

公交事故自救互救常识 篇6

每辆车都有应急开关。根据不同的车型,应急开关的位置也不一样。有些在司机座位旁边,有些在车门顶部,形状大多数是扳手状,就像电扇的档位开关。这个开关主要是切断气路。而打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旋转的、拉出的,然后用手推车门,车门就能打开。具体操作一般在应急开关旁都有说明,乘客也可听从司机安排,沉着处置。

(2)正确使用安全锤,跳窗时要防止二次伤害。

目前,每辆公交车上都会装有安全锤,当车门无法打开,或者由于乘客过多,一时无法及时疏散时,安全锤则成了救命关键。

安全锤一般安装在车窗旁边。使用时,要用安全锤的锤尖,猛击玻璃中心部位,当玻璃被砸出一个小洞时,玻璃就会从被敲击点向四周开裂,像蜘蛛网一样。乘客这时需抓住车内扶手支撑身体,并用脚掌用力将碎开的玻璃踹出车外,然后跳窗逃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乘客疏散时,先逃出车厢的人员,要发挥互助精神,帮助从车窗逃生的其他人员,特别是老人、小孩以及妇女,防止在跳窗逃生时,发生二次伤害。

(3)从紧急逃生窗脱险,车顶的“通风口”其实是逃生出口。

一般公交车车顶有两个紧急逃生出口,只是很多时候人们容易把它错认为是通风口。逃生窗上面有按钮,旋转之后把车窗整个往外推。

如果无法够及逃生窗,车内人员应给予帮助,先将一人托举出去,再通过上下接力,将被困人员救出车厢。

(4)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在司机或后门边。

公交车上都有灭火器,一般在司机的座位旁边,也有的在后门垃圾桶的位置。如果遇到火灾,会使用灭火器的可以帮助司机一起灭火。

需要注意的事,在使用灭火器时,周围人员应尽量远离,因为喷溅物也容易伤到人。

(5)做到有序逃生,应让老人小孩先行离开。

车上乘客男女老幼都有,有序逃离至关重要。如果起火,千万别挤在门口。如果你靠近门边,可以协助司机使用应急开关打开车门。如果车门打不开,年轻力壮的男乘客可以使用安全锤,帮助大家从车窗逃生。同时女乘客可以安抚下老人和小孩。

由于车上人多,司机、售票员和乘客特别要保持冷静果断,首先应考虑救人和报警。司售密切配合,打开车门,拧开门泵放气开关,切断电源,视着火部位,有序组织逃生和扑救火灾。着火部位在中间或车门被火焰封住的,可用衣物蒙住头冲出去。线路烧坏,车门无法开启的,可用救生锤或其他硬物就近击碎车窗玻璃后从车窗下车。衣服着火的,可迅即脱下衣服,1

全情况下扑救火灾,火势太大,无法控制的应远离现场。

当逃生通道打开时,大家千万不要拥挤,也不要急着冲出车外。因为万一车外有其他车经过,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这时先行逃离的乘客应协助司机,在门边或者窗边进行疏导和保护。逃生时应让老人小孩先行离开。

学习心得之突发事件自救互救 篇7

学习突发事件自救互救,我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没上这门课之前,我对急救没有一点概念,完全是个“门外汉”,也没意识到过自救互救这一环节在整个“急救链”急救模式过程中的重要性。

所谓“急救链”急救模式就是指,公众的自救互救、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现场施救、医院医生的急救这三链。只有“急救链”急救模式环环相扣,才能使一些危重病人起死回生。如果脱离了公众的自救互救,急救链就会断裂,危重病人的生存就可能成为泡影,这是因为一些危重伤病的急救黄金时间是伤后的一小时,而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内,呼吸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更应分秒必争,只有“第一目击者”及时正确的急救,危重病人的生存才有希望。由此可见,初级急救对整个急救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我更要认真地学习这门课,掌握老师您所讲的所有知识,争取将来能挽救濒临于死亡的危重伤病者。

学习过程中,我对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尤为印象深刻。心肺复苏,简称CPR,就是指对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的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同时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初级救生则简称为BLS。因此,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又名为CPR-BLS。常用的方法是打开病人的气道(简称A)、口对口人工呼吸(简称B)和胸外心脏按压(简称C),这也就是CPR-BLS的内容。在学习这种急救方法时,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体模特的身上进行了实践,将理论融合于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这套急救术。

急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急救需要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门技术,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濒临死亡的生命。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篇8

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

云峰乡人民政府根据安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府办函(2011)260号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强化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水上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结合我乡实际,做了以下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乡党委、政府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流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推进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为核心,以建立和完善船舶自救互救组织体系、机制、制度、运行模式及预案体系为重点,组织合并了专门的党委扩大会议,成立了以政府乡长黄彬同志为组长,副乡长谭港同志为副组长,乡船管站、公安派出所、卫生院,乡综治办有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全面负责各阶段的工作领导、督促。

二、充分利用村级广播,乡村干部会议大力宣传水上交通的法律、法规和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安全隐患的危害性,忽视水上交通安全后果的严重性,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社干部参加的安全工作专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船主的安全教育会,村级广播站每星期一次水上安全的广播会。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水上安全意识。

三、建立健全自救互救的应急增援队伍,乡政府组建了水上交通安全的专职救援队伍(名单附后),沿河各村也组建了相应的兼职救援队伍(名单附后)。

四、为了提高船舶自救互救的能力,乡领导小组于2011年8月22日在姚市河精心组织了一次穿戴救生衣、使用救生浮具的实地演习,按照要求每个乘客必须将救生衣100%的穿戴整齐后船舶方能离港,驶离码头。使每位乘客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得到了参加演习的近100名乘客高度好评。

五、通过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在船舶自救方面乘客及船员安全意识和自救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应急联系渠道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救生衣、救生浮具100%配备,100%穿戴,消防设备齐全有效;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统一协调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得到了建立;船舶自救互救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附件:

1、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专职、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名单

安岳县云峰乡人民政府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篇9

活动现场,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向群众演示心脏复苏法、婴儿气管异物和成人气管异物排除法、中毒催吐等急救步骤,讲解急救知识,发放宣传材料。据县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科专家介绍,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非常重要。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急救工作者在现场给大家普及相关急诊急救知识和演练,使群众能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的掌握一些内容,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最大限度地在现场拯救生命。

据悉,紧急伤病事件如严重创伤、失血或休克等,在发生后的十分钟以内是急救的关键时期,然而以现在大中型城市急救半径覆盖能力而言,医务人员很难在十分钟内到达救治现场,因此在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前,如果能采取及时、正确的应急救护措施,就能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所以这十分钟也被称为“白金十分钟”。通过开展这些急救科普宣传,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使患者在第一时间能够接受正确的救助,为专业救治创造机会和条件。

★ 全国低碳日活动简报

★ 开展“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简报

★ 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简报

★ 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简报

★ “119”消防日主题活动简报

★ 糖尿病日义诊活动简报

★ 幼儿园学雷锋日活动简报

★ 全国助残日简报

★ 全国消防日活动心得

教案:火灾预防与逃生自救知识 篇10

里塔中学 张延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火灾预防知识,学会逃生自救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惜自己生命的情感。

3、锻炼学生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和困难的勇敢精神。教学重点:火灾的预防与火灾的逃生与救助。教学难点:火灾逃生与自救。教学准备:

1、防火标志、火警电话标志、安全门标志。

2、火灾录像、消防车听录音。

3、湿毛巾、衣服(毛巾等)失火的模拟声音、安全通道。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火灾的有关知识吗?你是否知道,该如何预防火灾呢?如果不幸发生火灾,你知道该怎样处置吗?知道该如何逃生自救吗?

一、火灾预防基本观念(举例说明)

1、火的形成需要下列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温度,三者缺一火即无法形成。

2、对火灾扑救,通常采用窒息(隔绝空气),冷却(降低温度)和

拆除(移去可燃物)等三种。

二、火灾的种类依我国国家标准(CB4968)的规定可分为四类

1、普通火灾(A类):凡由木材、纸张、棉、布、塑胶等固体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2、油类火灾(B类):凡由引火性液体及固体油脂物体所引起的火灾,如汽油、石油、煤油等。

3、气体火灾(C类):凡是由气体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都称为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等。

4、金属火灾(D类):凡钾、钠、镁、锂及禁水物质引起的火灾。

5、电器火灾:凡是由电器走火漏电打火引起的火灾称为电器火灾。

进入新课:

一、火灾的预防常识

1、把好装修设计关,杜绝火灾隐患。

现代社会,无论是办公楼、居民楼还是厂房,室内可燃物荷载都比较大。因此,建筑火灾预防的第一步就是要严把材料关,少用易燃材料;其次,装修设计上要把好消防系统设计关。

2、经常检查电器和线路,杜绝电气火灾。

电暖器等取暖器具要远离家具、电线、电器等设备;睡觉或家中无人时,要切断电视机、电脑、空调等电器电源;电气线路不要超负荷使用;电插座、开关附近不要堆放可燃、易燃物品。

3、管好厨房燃气和灶具,杜绝厨房火灾。

做饭时人尽量不要离开,不要长时间不看管开着的灶具;不把毛巾、抹布等放在燃烧的灶具附近;烧水时不要让溢出物浇灭炉火;不往油火上泼水;不叫小孩随便摆弄燃气灶具;晚上睡觉或者白天出门前,要检查炉灶,关好燃气开关。

4、管好明火管好家中的可燃、易燃物品。

室内尽量不要储存汽油等可燃、易爆物品;即便存有少量的可燃、易爆物品也不要把它们存放在厨房、卧室,更不能与明火接触,应放在阴凉、通风处。

5、保持楼道清洁整齐,不在出口走道内或楼道内堆放杂物。

6、燃放爆竹烟花,不可自窗口点燃,以免发生火灾。

7、不可乱丢烟蒂或床上吸烟。

二、火灾致人死亡的原因

(一)有毒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

火灾中,一般认为最有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在死者身上,虽然也能检查出氢氰酸以及其它有毒气体,但这些对导致死亡几乎没有直接影响。

(二)缺氧

由于燃烧氧气被消耗,因而火灾中的烟有时呈低氧状态。由于吸入这种烟而造成缺氧,有时可致人死亡。

(三)烧伤

由于火焰或热气流损伤大面积皮肤,引起各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四)吸入热气

如果在火灾中受到火焰的直接烘烤,就会吸入高温的热气,从而导致气管炎症和肺水肿等而窒息死亡。

三、火灾中的自救与逃生

(一)自救的基本技能

1.发现着火,先报警还是先救火? 2.如何报警? 3.正确使用灭火剂灭火

1).泡沫灭火器:适用AB类火灾,分为化学泡沫和机械泡沫两种,其中化学泡沫使用时颠倒使用,现已淘汰,而机械泡沫使用方法同于粉灭火剂。缺点:造成污染,不可使用于C类火灾,每四个月检查一次,药剂一年更换。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BC类火灾,使用方法:a)拔出保险插销:b)握住喇叭喷嘴和阀门压把;c)压下压把即受内部高压喷出。每三个月检查,重量减少,需重新灌充。缺点:使用人员极易冻伤。

3).干粉灭火器:分为ABC和BC干粉两种,其中适用ABC类火灾,使用方法:a)拔掉保险销;b)喷嘴管朝向火焰,压下阀门压把即可喷出。三个月检查压力表(1.2Mpa)药剂有效时限三年。

4).清水灭火器:它最适合灭A类火灾,不适合扑灭其它类火灾。采用拍击法:先将清水灭火器直立放稳,摘下保护帽,用手掌拍击开启杠顶端的凸头,水流便会从喷嘴喷出。

4.灭火方法

(1)液化石油气因漏气着火,可将毛巾或抹布淋湿盖住火点,同时迅速关闭阀门。

(2)如果油锅着火,千万不要用水扑救,更不能直接用手去端锅。应该立即拿起锅盖盖上油锅或将切好的菜放入锅内,锅里的油水隔绝了空气就会熄灭。

(3)家用电器着火,要立即拉闸断电,或拔下插销,然后用灭火器灭火或用毛毯或湿棉被捂盖。切记不要用水扑救,因为水能导电,容易造成触电伤人。

5.灭火器材的操作(1)消防栓使用方法?

打开消防栓箱; 延伸水带; 转开止水阀。(2)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将安全梢拉开; 将皮管朝向火点;

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干粉射入火焰基部; 6.身上着火时怎么办?

火灾时,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尽量先把身上着火的衣帽脱掉,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或跳进附近的池塘、小河,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可用湿麻袋、毯子等把身上着火的人裹起来,或者向着火的人身上浇水,或帮助将燃烧的衣物脱掉或撕掉。切忌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

(二)火灾逃生自救十要捂诀,希望同学们记牢它:

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因为贪财而延误逃生时机。在火

灾中切勿因为抢救财物而贸然进入火场。

二、简易防护,不可缺少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时,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8叠),匍匐撤离的办法。这是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如必须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三、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当安全通道已被堵,救援人员又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起火层下面的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四、当机立断,快速撤离

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逃生时要尽可能关闭楼梯间的防火门,防止烟火侵入。

撤离时要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五、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同时,因热的作用电梯也会变形,而导致人员被困在电梯内。另外,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也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六、大火袭来,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门及门锁已感到烫手,则千万不要开门逃生,因为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您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受困人员一定要坚持住,不能遇到火险就跳楼。

七、火已烧身,切勿惊跑

在众多被困人员逃生过程中,极易出现拥挤、聚堆、甚至倾轧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相互拥挤、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竭尽全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八、发出信号,寻求救援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九、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为了自身安全,我们务必要事先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有条件的话还可预先制订出逃生计划,并进行必要的逃生与自救训练,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结 束 语

上一篇:安全员作用发挥下一篇:飞黄腾达的腾达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