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自救

2024-12-03

媒体自救(精选7篇)

媒体自救 篇1

当下,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还需面临许多问题。对于州市台来说,广告客户大量流失,真真正正面临了生存的威胁。

新媒体来势凶猛,但电视不能坐以待毙。要应对有道,活出自己的精彩。当下,传统媒体必须且只能拥有“互联网+”的思维并加以实践,才能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1 关于对新媒体的理解

1.1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

新媒体是对媒介形态的一种表述,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的传统媒体是指电视、杂志、报纸、广播,新媒体是指网络和手机端。新媒体具有时效性、相对性和变化性。

1.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1)偶发性。新媒体的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比如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新闻和手机微信的信息,随时发布,无固定时段。而对于州市传统媒体而言,内容是按预先设定好的时段来发布的。

2)无域性。基本没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手机,有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比如微信,到天涯海角都可以发布信息。

3)全员性。面对随时随地可以发布的信息,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做编辑记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传统媒体只是其中的一种传播渠道而已。

4)全媒性。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5)互动性。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到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刊发等过程中,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6)碎片化。既指受众的碎片化,也指内容的碎片化和传播方式的碎片化。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只是整个事件的一部分,甚至仅是个人的感受。

7)个性化。发布者不再使用统一格式的文本、固定的用词模式,而是用自己的语言习惯、表现方式进行传播,鲜活而有个性。

2 对全媒体情境下地方台的认识

2.1 地方台的压力

地方台在以往受到了中央台、省台的挤压,现在,新媒体的出现又导致整个传媒产业链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分享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播出渠道和内容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属优势,目前的情况是开机率下降,观众流失,广告客户不再依赖你。据了解,我省各州市台中,今年上半年电视广告同期下降10%~30%。可以说,地方台在多重挤压下,生存的空间愈发狭小。

2.2 地方台的自信

诚然,地方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是,作为主流媒体,对于未来,依然可以保有信心,自信来源于优势。

1)公信力优势。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州市电视台的公信力是商业视频网站和个人微信平台无法取代的。比如保山市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天天关注》,去年以来受到的关注度反而比前几年高二至三成,为什么?因为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这里有最客观、最可靠的信息发布和解读。

2)内容优势。主要体现在电视台独有的节目资源优势。由于其主流地位,在地方传媒中依然拥有不二的采访报道优势,尤其是对于本土题材的内容,更是如此。比如,对于远征军滇西抗战这个题材,一般的网站或者个人,是不可能组织一支团队,花费几百万元,历时7、8年的时间,到保山本土、国内外寻访近200多位老兵的。

3)专业优势。电视机可死,而视频永生。不论是传统的电视,还是新媒体,都需要大量的视频。而什么人才能拍出最好的视频?全国大多数地方台的新闻队伍,经过20~30年左右的不断实践、培训,不论是策划、写稿、摄像,都有一支优秀的专业队伍,这也是地方台最大优势之一。对于举办大型户外活动,地方台也大多比其他媒体能够胜任。

4)理念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方台以前沿的理念引领地方媒体之变化,不断改革,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其创新理念、服务理念等等,一以贯之。以保山台为例,《天天关注》这档民生新闻节目,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观众的投诉电话必须有回音,90%的热线电话能够得到答复。所以,在目前新媒体崛起的情景下,电视服务理念的根植是媒体转型的最重要的人文基础。我们会根据时代之变化,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

3 全媒体时代地方台的自救

3.1 要具有互联网思维

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内容、营销、传播和终端方面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变,以谋求长远发展。互联网思维具体是指:

1)内容为王:聚焦用户需求,挖掘本土题材,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习惯和体验,扩大电视媒体的受众覆盖面。

2)中央厨房:地方电视媒体近年来也建立了微信账号、App、网站等媒介渠道来广泛接触用户群,实行全媒体的渠道战略。但是各种渠道没有合理整合,所以必须要形成一个以云计算模式为核心的“中央厨房”,才能把各种渠道统筹起来。

3)多屏转化:多屏转化在于实现电视媒体从固定屏走向移动屏,从大屏走向小屏。为用户提供更多终端服务渠道,才能将更多的用户群体拉回到电视机旁,重拾电视媒体的优势。

3.2 采取的具体措施

1)资源整合是保障。保山市广播电视台将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的新闻力量全部整合,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改变原来各自为政、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率低、资源浪费的情况。整合前新闻报道力量不能形成合力,常常出现重复拍摄、重复报道,重复投入资金的情况,这些都是重复竞争影响了节目生产的发展。经过全方位整合后,实现了新闻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新闻节目的生产效率和制作质量。

2)技术转型是支撑。保山市广播电视台的手机客户端“无线保山”(暂名)作为保山新媒体业务中前沿、最具活力的产品,将覆盖了保山城市的各类资讯、视听、生活、服务领域的后台服务模块与全面支持i OS与Android系统的各类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实现采、编、播的资源共享,完全依赖于新闻共享系统技术系统的有力支撑。

3)机构设立是基础。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成立了记者部、编辑部、通联部、媒资部和经营部等机构,保证新媒体中心顺利运作。这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条件。

4)队伍建设是关键。新媒体的记者都必须是“全能型”的记者,照相、文稿、摄像、出镜一肩挑。全媒体时代不光给记者提出了很高的综合素质,也对编辑和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整支队伍通过培训、自学等,跟上时代步伐。

5)营销改变生命线。再守着传统的电视广告产业,所分得蛋糕会越来越小。除了频率、频道上广告以外,还将在“无线保山”手机客户端上销售土特产、经营旅行社、餐饮等等,产业链进一步互联网化,市场得到拓展,生存空间扩大。

综上所述,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台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坐以待毙,只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皆迎难而上,主动应战,才能融入进去,融的成功,才能活下来,活出精彩。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讲也是新的机遇。文章从地方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地方台如何在全媒体背景下自信与自救提出了几点个人见解,以期为地方台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台,全媒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蔚.地方台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发展[J].电子世界,2014(12):250.

[2]叶先锋.全媒体时代县级地方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14,155.

媒体自救 篇2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 时刻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顶板、地压等自然灾害, 严重地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据资料统计, 在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中, 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数约占到80%~90%, 甚至有时高达到95%以上。避免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佩戴自救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这也是从许多悲惨事故中总结的一条血的教训。但是, 目前有不少矿工对自救器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对自救器的使用, 由此也发生了一些本该避免的人员伤亡事故。文章就自救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煤矿工人该如何强化自救意识、提高自救器的使用率进行了探讨。

1 自救器的概述

自救器是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 供人员佩戴免于中毒和窒息的一种个人呼吸保护装置。又称为煤矿工人的救命器。自救器具有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作用时间较短等特点。

自救器按其工作原理不同, 可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两大类。

1.1 过滤式自救器

由于是自身产氧, 所以对周围空气有一定的限制:空气中氧浓度不低于18%;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只有这2个条件同时满足, 佩戴过滤式自救器才管用, 但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或火灾时,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2个条件不可能同时满足, 因此现在外国一些产煤国家都停止使用这种自救器。如:美国1924年发明并使用了过滤式自救器。事实证明, 事故发生后过滤式自救器便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1989年就停止生产使用此自救器。1990年, 俄罗斯也下令禁止生产和使用此自救器。目前, 中国煤炭系统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使用该自救器, 但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绝对不允许佩戴该自救器, 低瓦斯矿井和地方矿允许佩戴。

1.2 隔离式自救器

隔离式自救器按氧气生成原因不同, 可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两大类。

1.2.1 化学氧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是隔离式 (自给氧式) 自救器的一种。它利用化学生氧剂产生氧气, 即由人呼出气体中的水气、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体内的生氧剂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该自救器的呼吸气路为循环式闭路呼吸系统, 气流在呼吸系统中绕行一周, 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因此, 在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等重大事故时, 化学氧自救器可保障佩戴者的呼吸需要, 完全逃生脱险。国产化学氧自救器的安全使用时间有10、15、20、40、60 min多种, 目前在国有矿井常用的自救器就是化学氧自救器。

1.2.2 压缩氧自救器

压缩氧自救器也是隔离式 (自给氧式) 自救器的一种, 呼吸气路为单管往复式闭路循环呼吸系统。氧气由高压氧气瓶或贮氧器供给, 不受外界气体成分的限制;佩戴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经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因此, 该自救器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 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新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它与化学氧自救器一样, 即使在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 也可以保障佩戴者逃生时的呼吸需要。

2 加强培训, 强化自救意识, 提高自救器的使用率

(1) 煤矿行业的特殊性, 注定了煤矿行业无法逾越“安全为了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这条铁定戒律, 作为煤矿从业人员,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熟悉工作区域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事故一旦发生, 对于被困者来讲, 时间就是生命, 早1 min得救就可能保住生命, 迟1 min就可能面临不幸。大量事实证明,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 被困矿工凭借较强的自救意识, 充分利用自救器, 依靠自己的智慧, 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措施, 可以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 从而被安全营救。例如:2007年, 某国有重点煤矿的3名工人, 违章排放盲巷“里段”的瓦斯, 当混合气体“一风吹”出来时, 排水工霍某感到有点头昏, 立即打开自救器成功逃生。而有15 a工龄的瓦检员孟某和老管子工王某两人, 都不知道打开自救器自救, 全部窒息死亡。可见, 事故发生以后, 遇险人员的自救意识强与否, 直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但是, 矿工的自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主要来源于日常的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是提高煤矿工人自救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也往往被许多人忽视。我国百万吨死亡率高居不下, 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有关人员培训不到位, 导致他们对安全自救知识掌握不够, 在生产中忽视安全隐患, 事故发生后又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从而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安全培训, 要从领导做起, 积极推行“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的强制培训工作。在对煤矿工人进行自救器培训时, 安全培训单位一定要认真培训, 不能走过场走形式, 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自救器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事故发生以后能充分利用自救器, 争取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 撤离灾区。但根据对矿工跟踪调查以及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矿工对自救器认识不足, 事故发生后不会佩戴自救器或打开后带不上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如:某矿发生瓦斯爆炸, 遇难86人, 其中多数人都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当时在现场有20多人自救器都已打开, 但没来得及带上, 就中毒死亡了, 还有几位工人当时把自救器从身上取了下来, 但还没来得及打开, 就中毒死亡了。这种惨剧的发生, 就是平时矿工对自救器认识不足导致的。某矿也曾发生一起本该避免的事故, 一氧化碳涌出后, 在现场的有安全矿长、掘进老总、通风区长等几位领导, 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跑, 一氧化碳和空气是均匀分布的, 怎么能跑出来呢?没跑几步就倒下去死掉了。试想, 如果当时他们能想到佩戴自救器, 在第一时间内把自救器给带上, 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撤到安全地段, 一点危险也没有, 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对自救器认识不足, 没有在第一时间想到带自救器, 才酿成此惨祸。所以在培训中要强调自救器的重要作用, 从事培训的教师除了要讲清楚自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佩戴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外, 还要注重培训矿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使全体矿工真正掌握自救器的佩戴方法, 安全培训机构要不惜资金购买自救器, 争取人手1台, 讲授完课之后, 让矿工自己来佩戴, 使受培学员真正学会佩戴自救器。对培训不合格者, 要重新进行培训, 直到能够正确使用为止。除了在培训机构要学习自救器的佩戴外, 煤矿生产部门还要根据生产实际, 定期组织培训, 不可奢望培训课堂一劳永逸, 一蹴而就。

3 结语

在煤矿生产中, 矿工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不断增强自救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 并学会熟练佩戴自救器。只有这样, 才能在井下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 及时正确佩戴好自救器, 撤离灾区, 达到自救逃生的目的。虽然要求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企业仍希望在井下永远用不上它。但是绝不能因为自救器使用的机会少或从未使用过, 就认为它不重要, 任何听天由命、讳疾忌医的思想与做法, 都是不科学的。相反, 要想在事故中避免与减少人员的伤亡, 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就要让煤矿职工强化自救意识, 接受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使用自救器能力。

汽车落水自救 篇3

涉水行车如何操作?

第一步:看水深

1.涉水深度在半个车轮以下时, 一定要等待有车过去后, 注意其行车路线, 如没有问题, 再按其所通过的路线通过。

2.涉水深度超过保险杠:行车时应警惕, 要保持低速、大油门, 手动挡车切忌换挡。

3.涉水深度超过机舱盖, 建议不要再行驶, 立即熄火, 将车推至路侧。

第二步:涉水

1.切不可争先恐后, 多车涉水时, 绝不可同时下水, 应待前车到达彼岸后, 后面的车才可下水, 以防前车因故障停车, 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 导致进退两难。

2.用低挡高转速低速通过。遇到路面积水较多, 切忌快速行驶, 而应换到低挡慢慢通过。

3.涉水时出现熄火现象, 切勿启动发动机。正确做法是, 先拆检空气格, 没有水后才启动, 一旦发现空气格已经湿了, 立刻打电话给4S店和保险公司处理。

4.保险公司的“涉水险”。提醒大家, 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在车险合同的免责条款中规定:“保险车辆在淹及排气管的水中启动或被水淹后因操作不当致使发动机损坏而造成的损失免责。”如果在水里把车弄坏了, 保险公司是可以赔偿的, 前提是有涉水险 (有的保险公司无此项内容) , 正常的被水淹, 一般会造成车内装饰浸水、电线短路、排气管、进气管和发动机泡水生锈等损失, 保险公司大都会负责赔偿。但2次启动造成的损失, 保险公司不负责理赔。

第三步:涉水后

1.连续踩刹车踏板。过完水后一定要连续踩刹车踏板, 以使刹车片和刹车盘上的水分快速蒸发, 从而保持良好的刹车制动力。

2.检查变速箱。涉水后还要去4S店检查变速箱是否进水。

3.清洗底盘。

落入深水如何自救?

1.行车时无论何时都必须系好安全带, 无论前排后排座位都应如此。

2.保持清醒的头脑。汽车落水后, 在车内的人千万不要惊慌, 落水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开安全带, 并迅速辨明自己所处的位置, 确定逃生的路线和方案。

3.调整自己的呼吸。刚落水时, 车内还没有完全进水, 这时, 调整自己的呼吸很重要。保持冷静, 始终要将口鼻保持在水面之上, 哪怕只有一点点空间, 都会为你的自救和别人对你的营救争取时间。

4.不要在水刚淹没车的时候去开车门。车落水后, 水是顺着车门之间的缝隙往车里灌的, 因为水下的压力非常大, 这时候尝试打开车门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车内即将进满水的刹那——即车内车外压力相对平衡的时候, 迅速打开车门或摇开车窗逃生。

5.在车落水后, 要马上打开电子锁, 以防失灵。

6.如果车门和车窗确实无法打开的话, 也可以砸窗。工具应选用尖嘴锤、高跟鞋或类似物品猛砸车辆侧窗。注意两点:挡风玻璃是砸不穿的;不要在水压很大的时候去敲碎玻璃。因为玻璃一碎, 水就会夹着碎玻璃冲向车内, 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离开车的时候, 尽量保持面朝上, 这样通常比较顺利。

7.汽车入水过程中, 由于车头较沉, 所以应尽量从车后座逃生。如果汽车有天窗的话, 也可以选择砸碎或推开天窗逃生, 特别是在车辆未沉没的时候, 从天窗逃生是最好的路径。

读书自救 篇4

教育没有目的,

就是为了人的生长。

赫尔巴特则说:

教育为了成就人的道德。

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由的人。

记得在一次备课聊天的时候, 我说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幸, 有一位老师问我:“杨老师, 你知道那么多不好的事, 痛苦不?”我说:“痛苦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如果没有对苦痛的关注, 幸福也是愚妄。”

其实, 无知也可以构成幸福。孩子的幸福就是因为对世界的无知, 这是一种感性的幸福。一位美国女演员就说过, 幸福就是好身体加上坏记性。信息限制也可以构成幸福, 信息加工也可以构成幸福, 但这种幸福是把我们自己和世界的真实状态隔离, 只让我们活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 似乎个人的幸福才是幸福。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每个人都得首先活下来, 而且要活得幸福快乐, 这既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也是人类文明追求的目标, 每个人不能为一个大的共同体做事的时候, 首先把自己的生活搞好, 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记得易卜生曾经说过, 有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就像海上撞沉了船, 最要紧的是首先救出自己。每个人得先自救, 然后才能谈得上救别人, 度人先度己, 一个不能自救的人说救别人似乎比较可笑。

过去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当讲到“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 有学生总是吃吃而笑, 问学生, 学生道, 杜甫连自己的茅屋都没法弄好, 却想救天下寒士, 不是有点道德上的虚伪吗?不能说学生说得没有一点道理, 读书人首先得把自己的生活搞好, 一个落入陷阱中的人成天喊救别人, 其实是无用的。中国的读书人总有济世情怀, 这是很可贵的, 但这种济世其实是为权贵所用, 成为“人上人”而已, 谈不上真正的精神解放。

真正的解放应该是精神上的, 精神解放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 路子就只有读书了, 读书让教师成为明白人, 成为人格强大的人。一个明白人才能教人明白, 一个人格强大的教师才能成就学生的强大。一个对现实世界有关怀的教师, 才能有理性的幸福。

当然有人会说, 读书多, 心苦;写书多, 身累, 还是糊里糊涂活着最好, 中国人喜欢说“难得糊涂”这四个字, 但真正的糊涂, 是清明之后的糊涂, 是把各种栅栏与分别心去除之后的糊涂。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需要开悟, 不然读书多, 各种观念打架, 知识对冲, 很容易把人搞得很累, 不知道听谁的, 生命往哪里去。

读教育史了解到各种教育家的思想, 但你会发现, 各个教育家的思想都有他的局限性, 只是给人一种启示, 要进行实践很难。一些教育家的实践也不可复制, 呈现唯一性。这就使得教师的独立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不然只是徒增了教学的各种烦恼。

教育要做什么?有什么最高目的?卢梭说, 教育没有目的, 就是为了人的生长。赫尔巴特则说是为了成就人的道德。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自由的人。不管各种大人物对教育怎么定位, 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 教育是让人成为人的活动。人性中有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 那么, 人性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人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兽性而越来越趋向神性, 所谓社会性也只是一个桥梁, 它应该把人引向高处, 所谓“道德目的”也不是最高目的, 教育要把人引向崇高、和谐、智慧。要达到这种目的, 教师和学生就要不断读书, 不断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培养好人格与好人性, 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恶性应试教育中, 如何化解应试竞争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危机和心理困扰, 让人性不断发育, 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现在把语文教育搞得很复杂, 完全用语文来为应试教育添砖加瓦, 而因为语文的特殊性, 生命内涵的不可检测性, 导致语文教师吃苦受累, 既不能解放自己, 也不能解放学生, 自己没有底气, 没有精神内涵, 最后频繁地训练, 导致语文就像风干的丝瓜, 没有了生命。其实语文就是一个读书人带着一群人去读书, 一个写作者带着一群人去写作, 在读书写作中和古今中外的崇高灵魂交流, 和自己交流, 最后完成对自己的精神塑造。

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而这个追求完美的过程一定离不开读书。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讲过,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 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读书是打造自己精神家园的活动, 也是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解放自己的存在方式。

因为读书, 我们抵达触摸到人性的复杂与迷乱;因为读书, 也让我们走进那些崇高而智慧的灵魂;因为读书, 让我们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真相, 更主要的, 因为读书, 让我们化解了生命的苦痛, 走出平面的生活而趋向立体的生活, 有了自己的超维空间, 对世界更有一分悲悯和包容, 有一个更大的自我, 活得更为通透与明白。

当然, 在现在的信息爆炸年代, 要读书, 首先要会选书。一个读书人应该是一个会选书的人。为什么要提“读智慧书”, 因为有许多书只是知识, 而不是教人开悟的, 还有一些书是教人成功的、励志的、懂权谋的, 这都不是智慧, 真正的智慧应该是一种觉悟, 是一种抵达“婴儿”状态的纯净与简单, 而不是教人复杂的。对于读经典, 我不是完全赞成, 比如《三国演义》教人圆滑、世故、老道, 《水浒传》中宣扬的仇恨、暴力、血腥, 这些书孩子们可能爱看, 但中文化之毒往往是不知不觉的, 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回到那位老师的提问上, 我们不能只看到世界的艳丽与浮华, 也要触摸世界的不幸与悲伤, 有时候, 华丽的外表掩盖的恰恰是不幸的本质, 直击这些本质, 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厚重, 更有质感。只有直面世界的不幸与苦痛, 并不被这苦痛所淹没, 才能从不幸里爬出, 并为这不幸去自觉努力, 成为明白自己价值和意义的人。

最后的自救 篇5

场景一:

春节前后, “奶粉荒”席卷港澳两地, 大量内地游客涌入香港、澳门抢购各种洋品牌奶粉, 犹如一股强劲的旋风卷走了本应属于港澳居民的奶粉。超市断货, 奶粉价格一路上涨, 澳门有些婴幼儿甚至只能喝米汤, 在自己的居住地买不到奶粉的港澳家长们义愤填膺, 甚至发出了征收“奶粉离境税”的呐喊。

场景二:

2011年3月1日, 雅士利国际控股副总裁吴迪年与黑龙江飞鹤乳业副总经理肖光辉、黑龙江摇篮乳业副总经理李铁红共同做客新华网, 回应乳品安全问题。这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 国内奶粉企业第一次联合公开回应, 强调国产婴幼儿奶粉值得信赖, 欲唤回消费者的信任。

3月15日, 伊利敞开大门, 邀请来自省城的消费者代表与媒体代表一起走进合肥伊利乳业, 参观现代化的流水线设备, 见证乳品的生产过程。并喊出“消费者的3·15, 伊利的365”的口号。

一千二百年前, 面对23年的贬谪生涯, 诗人刘禹锡吟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而今, 承受空前信任危机的国内乳企亦借此句自勉, 在失意中期盼新生。

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早熟门”等一系列安全风波的重创之后, 本土乳企终于不再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 而是站出来坦然面对公众, 并以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对消费者大声做出承诺:“经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 国内奶粉品质与外资品牌是没有差别的。”他们强调国产婴幼儿奶粉值得信赖, 欲唤回消费者的信任, 重塑国产乳品的正面形象, 并重新书写中国乳业的格局。

奶业市场急需一把手术刀

市场的充分竞争, 外国奶粉的流行, 恰可以对国产品牌起到警惕作用, 如同一把手术刀, 通过市场选择, 剔除国产品牌的毒瘤沉疴, 让那些没有“道德血液”的企业或惊醒前行, 或淘汰消失。

当更多的人将目光从明星代表和美女记者的花边新闻跳出来后, “两会”原本的主题主线更加明晰起来。那些关乎公共利益的大事要事, 诸如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医改、教改等等, 不仅是代表、委员尽职的话题, 而且是社会关注两会的焦点。“奶粉”就是其中的一个。

“问题奶粉制造者道德败坏到极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3月7日说:很同情那些想尽办法去香港买奶粉的内地父母。

根据央视调查, 七成市民不愿选购国产奶粉。香港、澳门的奶粉抢购潮证明:国人不仅不相信国产奶粉, 甚至不相信内地的进口奶粉。

3月4日, 蒙牛总裁杨文俊在中央广播电台《做客中央台》直播中说:2008年的三聚氰胺危机, “是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影响到全行业的事情, 并不是一个很普及的事。整体制造这件事情的就是河北的, 已经经过公审的那三个人”。

将责任完全推向“那三个人”, 在杨文俊等人眼中, 包括多个名牌企业在内的数十家企业产品曾被质检总局检出三聚氰胺的事实, 仿佛浮云一般。

在访谈中, 杨文俊说, 中国乳品企业的奶源的质量保障不亚于国际先进企业, 蒙牛与现代牧业合作, 建了14个万头奶牛基地, “各方面都处于全球顶尖水平”。

但亲眼目睹现代牧业总部安徽马鞍山牧场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这个拥有近万头奶牛的牧场, 饲料基本靠从东北等地“叫外卖”, “牛均”活动面积大致在几平米, 控制污染的难度甚大, 即便是在春天里, 也不可能有广告里那让消费者神往的场面:闲适的奶牛在生态草原悠然吃草。

质疑从未断绝, 饲料质量能否保证?拥挤的环境能否产出高质量的牛奶?防疫问题、污染问题如何解决?三聚氰胺危机之后, “超级牧场”在中国盛行, 已然使奶业进入工业时代。每头奶牛都是一条生产线, 但牧业时代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2010年6月, 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每100克生乳中, 蛋白质含量的最低值为2.8克, 低于国际标准3.0克, 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每毫升牛奶中的菌群总数, 则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 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细胞, 也未出现在新国标中。

主持新国标制定的专家起草组组长、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一旦增设体细胞标题, 整个行业将要增加巨额设备添置和检测成本, “步子不能走得太前”, 急于比照欧盟或发达国家的标准, “中国的乳业要垮。”

到底是国民健康重要, 还是企业增加病牛监测设备重要?

一些国人对国产奶粉丧失信心, 一定程度上是乳业系统失信造成的。底线失守、社会参与度差, 在这两年, 我们还看到蒙牛伊利黑公关、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催乳针剂风波、问题奶粉疑重新包装上市等系列事件。

要从根本上解决奶粉危机, 必须从制度上重建信用体系。当然, 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绝不能因此有任何懈怠。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 暂时没有听说酝酿调整奶粉等商品的进口环节税的消息, 他本人不大主张对国民有大量需求的产品多征关税。“内地消费者赴港澳买奶粉, 只是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行为, 只要保证供应, 其实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 至3月底, 未能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企业将被要求停止生产。

宁愿相信:这是中国乳业的新起点。

乱世需用重典

笔者身边许多朋友都已是初为人父人母, 问过几位好友, 家里宝宝吃的是母乳还是奶粉, 得到的答案十之三四是母乳, 十之六七是奶粉, 而这十之六七的奶粉中竟无一家吃的是国产品牌的奶粉。在他们看来, 母乳喂养健康天然, 洋品牌奶粉安全放心。而说起国产品牌奶粉, 除了不放心, 就是不安全, 甚至是本能的排斥和厌恶, 国产品牌奶粉已经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三年前, 三鹿奶粉事件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进口奶粉趁虚而入, 混水摸鱼, 大肆攻城掠地, 长此以往将给我国乳业带来灭顶之灾。很多消费者以为只要是外国的奶粉就一定可信,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外国的月亮不见得就比中国的圆, 消费者不能盲目迷信进口奶粉。仅去年3月到7月, 遭遇我国退货的进口奶粉就超过450吨。雀巢有案可查的召回至少4次, 日本森永还发生过奶粉中混入砒霜, 造成180多婴儿死亡, 日本雪印还搞过万人中毒。此外, 美国惠氏、美国雅培、日本东京明治乳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等乳业巨头也都出现过严重的安全事件。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奶业爆出的第一次重大危机, 可马云说过, “危机来的时候, 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的机会来了。”危机也意味着机会, 中国奶业本可以痛定思痛, 借这次危机溯本清源, 重树国产品牌的形象。

可三年后的今天, 内地的家长们却依旧在充当着港澳家长们眼中的“敌人”, 何解?三年了, 上至食品安全监督部门, 没有提高乳品安全标准, 严肃乳品审查体系, 反而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降低回到了25年前, 最近又将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完成时限由三月一日延至三月底;下至乳品生产企业, 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 三年来依旧是事件不断:从毒奶粉到三聚氰胺, 再到毒奶粉回流, 最近又爆出了皮革奶相关事件。这每一次丑闻, 都如同一记重锤, 打击着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一次接一次的危机, 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可当机会一次一次的出现, 却没有被把握的时候, 信心也就无从说起, 信任也就不复存在。

在此呼吁监管部门, 拯救中国乳业, 乱世需用重典!不要藏着掖着, 不要怕公众知道, 也不要一拖再拖, 放宽期限。公开透明、严格审查才能树立政府权威赢回公众信心, 夸张的说就是“宁可错杀一千, 也不放过一个”, 对于少数黑心奶企老板决不能姑息, 情节严重者就应该千刀万剐!

呼吁我们的国产品牌的老总们, 要实现中国乳业的自我救赎, 不光是要加大品牌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 更要把好产品质量关、管理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奉劝部分乳企别再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 否则你们将被钉在中国乳业的耻辱柱上。

呼吁我们的家长们, 要拯救中国乳业, 还是要靠大家的支持。虽说现在国产奶粉陷入困境, 丑闻频爆。可还没到整个行业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时候, 大多数国产知名品牌仍然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他们不应该被误杀。若中国奶企失去定价权, 为高价奶粉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自己。近来市场上外国品牌奶粉价格频频上涨已经清晰地预示了这一点。

拯救中国乳业, 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们的共同努力。中国乳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我们行动起来, 打一场中国乳业品牌的保卫战。

最后的正名

2008年, 乳业巨头三鹿的轰然倒塌给中国乳业的信誉带来莫大伤害, 随后接连出现的这个门那个门, 更是让中国消费者的心拔凉拔凉的。于是, 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 忍受着外资品牌的轮番涨价, 也宁愿奔波远赴港澳抢购进口奶粉……这一切, 国内乳企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却又不敢声张。名声不好, 自然也就像个底气不足的小媳妇。

失意时, 有两种选择:或是在沉默中低头, 或是在沉默中爆发。国内乳企并不想破罐子破摔, 中国消费者同样也不愿意看到民族品牌就此泯灭。中国消费者愿意相信, 大浪淘沙, 会有千古风流人物为中国乳业重新正名。

三年后的今天, 当国内乳企的当家人决心一起走到公众面前, 共同承诺“国内奶粉质量有保障”这一刻, 中国乳业事实上已将自己置于“背水列阵”的地步, 对于质量安全必须严防死守, 不容有失。

这并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 只有失去过, 才会懂得珍惜和拥有。中国乳业已经为“疯狂逐利的浮躁心态”付出代价, 对于“质量”二字有着更切肤的体会。重塑公信力的破冰再艰难, 也好过失去。不要怪消费者太敏感太挑剔。爱之深, 责之切。中国乳企若明白, 便会知道, 中国消费者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只不过,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再也禁不起挫伤和打击的最后一次机会。

或许, 他们应该想起26年前的海尔。在那个物资紧张的年代, 面对质量不合格的76台冰箱, 时任海尔厂长的张瑞敏“全部砸掉”的一声令下, 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 砸响了海尔家电的品牌名声, 也开启了中国本土企业以质量塑造品牌的序幕。

品牌不会永远为王, 失去质量的支撑, 它脆弱得一文不值。作为韩国民族工业象征的三星, 品牌知名度毋庸置疑, 但当旗下冰箱、洗衣机、数码相机等产品质量问题频出之时, 三星老帅李健熙也忍不住痛心感叹:“如果一不小心, 三星集团也会沦为小摊子。”中国三鹿奶粉在倒下之前, 也曾连续11年占据国内奶粉产销量的榜首位置, 被称为“奶粉大王”。然而一个三聚氰胺事件, 顿时灰飞烟灭。有时, 一个品牌甚至一个行业的垮塌就这么简单。孔子说, 言而无信, 不知其可。

海运企业自救是根本 篇6

海运业能比较明显地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 因为涉及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物资, 包括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基本依赖海运业务。正因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强劲的物资需求的刺激, 我国东部沿海的港口经济一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亿吨大港规模的已经有30个, 集装箱吞吐量超过百万标准箱的也已经有2 2个。今天, 在世界所有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总的排名前1 0位当中, 我国分别有8个和7个。因此, 分析我国海运业的总体状况是港口等基础设施规模较大, 立足于国际贸易的海运业务体量也十分庞大, 但是作为支撑港口经济的生力军之一, 我国的海运企业实力却并不强。

目前我国海运企业有2 4 0多家, 海运船队总运力规模是1.42亿载重吨, 这个规模占世界海运总运力约8%, 列第四位。而与运力逆向匹配的情况是:到2013年底,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8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也达到1.76亿标准箱。大量的进出口物资却并不是由我们自己的海运企业来完成运输业务, 这与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在这240多家的海运企业中, 以中远和中海为代表的海运企业大而不强, 这是基本的事实。在集装箱班轮市场的前10名中, 马士基占14.50%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 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和长荣等国际海运企业的标准箱运输量都在中国最大的海运企业中远之上, 散货海运的基本格局也差不了多少。

国内航企内忧外患

国货海上贸易旺盛, 而挂五星红旗的船队却并没有占据主要的运输位置, 这对中国来说是相当尴尬的事。

有业内人士责怪这个局面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在W T O谈判中“愚蠢地”地取消了“货载保留”这个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航运政策。所谓“货载保留”, 通俗的解释, 就是在国际贸易业务中, 要让本国的航运公司承运更多的本国进出口货物运输任务, 其核心就是“国货国运”。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大量的原油和铁矿石等战略物资大部分需要通过海运进口, 而当时中国的海运企业根本无力承担每年数以几十亿吨计的海运业务。如果当时政府要求中石油或中石化将其每年进出口原油运输量的一半分给国内航运公司, 相信他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成为国际航企业务的“二道贩子”, 因为国内海运企业当时根本不具有这样的运力规模。

所以这只能责怪中国在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进程中, 未能及时培育和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资本参与海运市场的开发和开放。这倒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忽略国家海洋安全的做法保持“步调一致”。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的国有企业运行效率、发展意识、管理水平等就是与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相比都稍逊一筹, 怎么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海运巨头相提并论?即便是背倚强劲的国内海运业务需求, 即便是长期实施“货载保留”的政策, 恐怕也难以推动少数几家国字号海运企业成为真正的全球老大。

更为糟糕的是, 国内航运业同样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近年来的经营业绩一直徘徊在盈亏点附近, 今年航企运力过剩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普遍出现了亏损现象。根据国内各大航运企业相继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 10家上市航运企业合计亏损14.64亿元, 其中尤以中远亏损最甚, 据中远披露,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获得营业收入299亿元, 同比减少0.9%, 净利润为亏损22.8亿元, 比去年同期减少129.98%。中海系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海海盛上半年亏损达9061万元, 只比去年1.3亿多的亏损稍有好转。

而实现扭亏为盈的6家航运企业中, 多数是依靠出售资产或非常规业务增长来实现的, 并非其主营业务的收益真的有所好转, 其中包括中海集运的三项资产交易所形成的17.71亿元投资收益。中远管理层也在日前召开的业绩会上坦承, 虽然干散货总体好于去年, 但是二季度表现很差, BDI指数下降了4 0%。中远董事长马泽华表示, “今年全年的业绩想实现不亏损很困难”。

海运运力方面也提前出现了进入冬季的景象, 根据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报告, 上半年, 省际沿海干散货船运力总规模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 700TEU以上沿海集装箱船 (不含多用途船) 运力降幅达9.7%, 化学品船运力增速同比略有增加, 液化气船运力保持平稳增长。受市场低迷、企业主动调整运力结构和国家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政策等影响, 老旧船舶提前退出市场有所加速。

令中国海运企业雪上加霜的是他们的国际竞争对手近来却一再交出漂亮的成绩单。8月底, 马士基集团宣布, 该集团今年上半年盈利高达35亿美元, 去除项目终止、减值损失、出售资产所得, 实际利润达24亿美元, 同比大增4 2%。达飞日前也公布, 2 0 1 4年二季度业绩合并净利润9 4 0 0万美元, 营业收入4 2亿美元, 同比增长3.7%。

海运业急需变革

中国航运企业整体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与综合运输其它几种运输方式的境遇不尽相同。中国公路运输虽然还是呈现多、小、散、弱、差的行业格局, 但却是所有运输类企业中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 假以时日, 行业内以市场化手段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会越演越精彩。同样, 铁道部改制为铁总后, 虽然高达上万亿的债务依然如泰山压顶, 但是毕竟是一家独大, 至少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无需与国际运输巨头直接展开市场厮杀, 只要早日理厘清资产和债务界限, 长远来看, 铁路运输业前景也比海运业好许多。

对比国内其它运输行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比马士基、达飞等国际航运巨头的优秀表现, 连年亏损的中国航运企业确实问题多多。这些问题有些是政策不到位造成的, 比如我国海运企业目前承运本国进出口货物的比重占不到25%, 如果“国货国运”政策试点早、推广面大, 则我国航企的货源就有保障, 至少严重亏损的局面不会出现;有些问题是行业企业竞争无序造成的, 比如前些年海运业务走高时一窝蜂地造船、买船、租船, 造成严重的运力过剩和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有些问题是受国际海运大环境影响的, 比如海运燃油成本上升, 发达国家经济低迷造成的海运供过于求局面等。

但这些问题终究不能成为海运企业不发展甚至倒退的主要原因, 市场是靠企业的实力、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等去争夺的, 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我国的海运企业到了应该猛然醒来的时候了, 再也不能沉湎在以政策拯救市场的梦境里了, 因为全球化时代, 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是主要靠在政府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何况国际航运业竞争日趋大船化、规模化, 如果还不能抓住今天中国处于高增长阶段的高需求机会彻底改变自己, 如果不是迎头而上勇敢地做强做大, 那么今天的亏损换来的可能是明天的破产。

市场还有自救机会

那么中国航运企业怎样才能拯救自己?首先, 航运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 这至少在当前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32号) 文件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对海运业支持力度最大的文件, 文件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海洋权益、提升综合国力的高度, 要求各个环节为海运业提供有力支撑。并从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详见本期封面故事“海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文) 。

其次, 航运企业一定要正确判断今天的市场形势, 争取有所作为。

由于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以及中国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包括油品、煤炭、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交易量有所减少, 近年来航运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是今年以来, 这种状况有所改善。

油气进出口方面,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中国目前日均消费近1000万桶原油, 约占全球总量的1/10。从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来看, 中国的需求量变动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一季度, 我国原油进口量与去年相比出现了反弹, 一季度我国原油累计进口量为7472万吨, 同比上涨8.6%, 而2013年同期同比为下降2.3%, 加上4月份原油进口创日均进口纪录高点, 表明我国原油进口反弹势头明显。此外, 据美国能源署最新报告, 中国天然气需求或在未来25年内翻3倍以上, 国产数量提高的同时自国外进口量也将飙升。报告显示, 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在2040年达到17.5万亿立方英尺, 是2012年5.2万亿立方英尺的3倍有余。

矿石方面, 由于国际矿石价格回落, 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环比大幅攀涨。9月3日, 天津港品位为6 2%的铁矿砂现货价跌至每吨85.70美元, 为2009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近期, 铁矿石价格持续低位徘徊, 年初至今, 铁矿石价格已累计下跌35%, 仅于8月底前的两周内, 价格跌幅就高达8%。由于铁矿石价格下跌的刺激, 2014年7月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8252万吨, 同比增加12.82%, 环比增加10.67%。受钢厂盈利状况持续走好的影响, 国内粗钢产量高位运行, 高开工率推动了铁矿石进口量走高, 同时也带动了钢材出口的上升, 据中商情报网提供的数据, 今年1-8月, 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683万吨, 同比增长35.4%。

8月份,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行情也是稳中有升, 多数班轮公司于月初在远洋航线上推高运价, 但受各航线供需状况差异影响, 市场运价后续走势分化明显。集装箱运输方面, 8月份,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月均1106.4点,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月均1129.7点, 环比分别上涨1.3%和3.4%。据海关统计, 7月份, 中国进出口总值3785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增速环比加快0.5个百分点。7月份, 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04.64万TEU, 同比增长3.3%。

其他方面, 海运市场总体形势在向好的方面转变。虽然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 但是如果能正确把握和利用新政策, 国内航企应该能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打一场翻身仗。对目前正陷于亏损泥潭的一些大型航企来说, 这一波市场需求的利好消息至少能给他们以喘息之机, 为日后的战略调整争取时间。

事实上, 国内航企也正在积极行动。2014年9月12日, 中国远洋旗下中远散货运输 (集团) 有限公司与淡水河谷 (国际) 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安排, 淡水河谷将为中远散货运输 (集团) 有限公司提供25年矿石运输合同。中远散货运输 (集团) 有限公司将相应为淡水河谷 (国际) 有限公司定制10艘大型矿砂船并收购淡水河谷所拥有的4艘大型矿砂船。中远如能尽快投入中巴间铁矿石运输, 将有利于中国远洋明年力保盈利, 避免再度ST的命运。去年10月底, 淡水河谷与山东海运联盟签署了为期5年每年1亿吨以上的铁矿石合作协议, 根据这份框架协议推算, 仅在山东海运的这个项目中, 中远至少能保证获得5亿吨以上的铁矿石运输业务。

关于中远和谈水河谷间的恩恩怨怨, 两年前曾经是国际航运界的焦点话题。去年以来, 中巴两国政府从中积极撮合, 特别是中远主动通过不同渠道向淡水河谷释出合作的信号, 这才有了今日“框架协议”的签字。对中远来说, 虽然这种合作更多的带有应急的成分, 但是至少已经向外界传递出自身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向。

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命脉七大行业之一的海运业,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市场环境下, 企业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海运企业亟需提高管理水平, 创新发展模式,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惟其如此, 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教育自救,从小事开始 篇7

失落源于某种需要的缺失, 欲站在道德的高位, 却时时受到“师道沦丧”的指责;欲成为学生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 却上演着一幕幕师生矛盾冲突的“大戏”;欲出淤泥而不染, 商业化大潮卷起的海啸, 有几人能独善其身。感到某种缺失, 并不是当前缺失的最严重疾患, 许多教师在功利化严重的熏陶下, 已经失去了对缺失产生不安的冲动。对缺失感的瘫痪, 让许多教师身在教育的大营中, 心却在商业化或城市化欲望的大槽, 时时备受煎熬的不是良知, 而是欲望。无人可以与物质彻底划清界线, 清道徒式的忘我也夹带着几分厌世。人的生存不能没有物质保障, 问题是纯物质的欲望是对精神的亵渎, 有人指责:“教师还是知识分子吗?”知识分子是拥有知识和思想的人, 还要有几分骨气, 在教师的失落感中明显感到易位, 这种指责也并不无道理。

江水的净化源于自身的消化, 这种自净不能等待外界对其干扰的停止, 而要在外界干扰持续甚至越烈的情景下发生。教师也需要自净, 这种自净是自我挽救, 如同受污染的江水, 不能期待人为的净化, 那是一种等待的没落。教师不能等待整个环境的改善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 在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教育生态中, 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更具有生态价值的意义。城市化侵袭、功利化吞噬等等, 作为教师去改变诸如此类对精神领域掠夺的力量, 显得有点螳臂当车, 唯一能选择, 也必须选择的就是自净, 通过自净影响力所能及的范围。

事实上, 自净能力的缺失也是源于每个个体期待其他个体的净化而放弃自净, 因为指责“自家各扫自家雪”, 结果连自家雪也没有扫。在自然生态中, 一个生态系统欲能生存且发展下去, 必须各自同时自净, 这是一种源于生态发展的本能, 没有这种本能, 生态早已不复存在。在社会生态的各个子领域间, 却不是如此演替, 只是相互埋怨、指责, 在子领域的个体之间也是如此。最为无奈的社会疾瘤, 就是每个个体都是心在道德的高位, 行为却踩在淤泥之中, 同时又必须要求其他个体以道德高位行动,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任何个体都是无为, 却又抱怨不断。教育, 作为社会的子领域, 教师个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类似的情形。

教师不能希冀自己成为什么, 而是要做什么, 这就是一种自净理念, 达到自救的目的。对小事的敷衍很容易, 对小事的实干却很难。当今教育最为缺失的就是一些应该是常态的小事, 而不是高深莫测的理念或理想。可是现在许多教师对小事不屑一顾, 或者已经没有能力辨识发生着的事是有悖常理的。教育正如坐着悬浮磁列车驶向远离教育的方向, 而身在其中的人, 因为坐在教育的列车之中, 所以一直坚定是在完成教育, 就像一个瞎子, 不管黑暗还是白天, 又有何区别呢?甚至在黑夜就是他的白天, 因为黑夜中有他发展的优势。不屑小事, 就是不愿自救。任何污染的净化都是从微生物开始的, 教育自救也应该从小事开始, 从个人开始, 这是源头。

作为普通教师, 有一种期待, 期待环境的改善。在行政治校的今天, 给许多教师的自救带来了心理障碍。在当今校园中, 有作为的教师是有地位的教师, 就是有官位的教师, 这也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常态, 虽然不正常, 但已经入侵, 也只能承认它的合法性地位。对于许多普通教师来说, 这些“官教师”就是环境, 大有“上梁不正, 下梁歪”的自我慰藉。这种自我慰藉是一副慢性毒药, 它渗透到精神领域且阻止自救的发生。在行政治校的校园中, 有着普通教师和官位教师的隐性矛盾冲突, 虽然没有“相煎何太急”的白热化, 矛盾只能隐匿地存在且发生着隐性的消极, 那是因为具有一种威慑力在压制, 这种威慑力一方面营造了表象的平衡, 另一方面滋长了消极。

作为教师, 也并不是没有挣扎。教师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的世俗文化的距离越近, 教师内心的痛楚就越深, 自责却又患上肌无力。作为教师, 一定的距离是要的, 也是必须的。或许教师只有保持距离, 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才拥有教育的话语权, 否则自己也会汗颜。一方面在精神领域上, 精神追求与教育世俗化之间摇摆不定, 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却“入乡随俗”, 正因为如此, 教师才会做得如此之累, 累人累心!

利润的价值导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准则, 可一旦它撞进教育生态中, 它可以摧毁教育的一切价值体系, 随之而喷发的迷乱会如核聚变式的反应, 使整个教育如一台失控的发动机, 高速有力的运作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悲哀。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是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 不做不可的一件事, 而不是比较, 更不是利润。甚至感叹:除了教育, 我不能干什么, 也不想干什么。教育即生活, 生活在教育之中。不为教育而生, 却愿为教育而活。可能会失落, 甚至会落泪, 但不会落魄, 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可以为之放弃一切。可是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太少, 但教育离不开他们, 他们是自救的持续动力。

上一篇:电网营销系统下一篇: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