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自救(通用4篇)
应急自救 篇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上海11·15火灾事故、上海踩踏事件等突发应急事件层出不穷[1], 轻则造成几人数十人的伤亡, 重则夺取百人乃至上千人的生命, 民众感到了疑虑和恐慌, 应急自救意识不断增强, 配备家用应急工具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2]。据悉, 部分应急自救装备如急救包、逃生绳等销量大幅增加, 网络销售商成批出现, 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商集体发力, 迅速推出了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应急自救工具, 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由于产品推陈出新和生产上市的速度过快, 造成了产品性能差异极大, 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能难以保证, 严重影响了应急自救的效果, 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 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研究探索应急自救工具的检测现状, 对于提高应急自救的效果, 规范应急产品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二、工具汇总
一件称手的工具能够帮助处于应急环境中的受灾者开展有效的自救, 关键时候能够挽救生命。目前市面上应急工具玲琅满目, 常见的有逃生绳、防护服、应急食品、口哨、镊子、睡袋等, 涵盖了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
为了系统的研究应急自救工具, 笔者从各种灾害环境的特点和受灾者的自救需求出发, 展开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人遇到突发应急事件后, 首先进行求救;求救无果后, 将陷入了恐慌情绪, 开始寻找逃离险境的方法;无法逃离险境时, 会在相对安全的位置躲避, 并寻找食物、水、防寒保暖等物品, 维持生命, 等待救援;同时想办法同外界进行通讯, 以便提高被救的概率。
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可将应急自救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即求救、逃生、急救、维生和通讯。配置工具也可从自救过程的五个阶段入手进行选择, 具体配置情况如下:
求救:人们遇到灾难和危险时发出光电、声波信号, 引起注意, 以求得到救助。主要工具有扬声器、口哨和荧光棒3种;
逃生:人们在突发事件中使用工具, 以求逃出险境。突发应急环境通常较为恶劣, 受灾者若想逃离险境, 要么得穿越水火, 要么需经过垂直位移, 要么得跨越长距离的空间等, 因此受灾者必须使用移动工具进行逃生。同时在逃生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阻挡时, 还需使用破拆工具。目前, 移动工具主要有缓降器、逃生绳、救生衣;破拆工具主要有救生铲。逃生工具共4种;
维生:人们困于突发事件时, 使用维持生命的食品、水、防护装备, 维持到危险度过。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鞋、睡袋、防火毯、应急蜡烛等7种;
通讯:人们遇到或困于突发事件时, 使用通讯设备互相传递信息。一般有对讲机、收音机2种。
三、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
目前市面上应急工具主要有以上16种产品[2];
防火毯的生烟性、可燃性。这两项指标在国家标准中并未提及, 而在ISO 5659.2和ISO 6925却有要求和检测方法。生烟性指标既能够用于判断防火毯的材质质量, 又能帮助受灾民众判断防火毯着火情况。可燃性更是判断防火毯质量的关键指标。所以对防火毯的生烟性和可燃性进行要求, 既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依据, 也是应急自救的需要;
应急蜡烛的防风性。不论在国内标准文件中, 还是国外技术手册均为未对该指标进行规定。由于应急蜡烛通常用于震后、野外等环境中的火源或照明, 所以其应具有抵抗室外普通风力的能力, 以保持点燃状态。
五、意见与建议
针对上文中应急自救工具检测现状, 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希望能够为相关技术机构的研究提供方向, 为监管部门的监督提供思路。
第一, 出台荧光棒、口哨的国家、行业标准。荧光棒和口哨属于低值易耗品且品种规格五花八门。同时, 这两种产品的检测涉及光学、化学溶液、声学等专业, 检测费用昂贵, 是产品本身价值的上百倍, 一般企业很少开展类似产品的检测, 其规范程度很低, 尚未形成相关的标准, 即使其指标的检测标准也凤毛麟角。但是, 随着突发应急事件的逐年增加, 荧光棒和口哨作为求救工具, 在应急自救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急需出台对应的产品标准。
第二, 睡袋、救生铲等尚无国家、行业标准的产品, 可根据国内情况制定相关标准, 或转换国际标准。睡袋和救生铲都是从国外传入我国, 其生产、使用的频率正在逐年增加, 作为逃生工具和维生工具的核心部分, 是应急自救不可缺少的工具。出台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规范国内市场的同时, 提升应急自救的效率。
第三, 修订防护眼镜、应急蜡烛的现有标准, 补充防护眼镜视野范围、应急蜡烛防风性的要求和检测方法。GB 14866-2006仅从眼镜防护的角度进行了规定和要求, 但是在突发应急环境中防护眼镜既要保护眼镜, 还不能影响眼镜的视野范围, 故应在GB14866-2006中补充防护眼镜视野范围的要求和检测方法;QB/T2119-2007仅对普通蜡烛进行了要求, 涉及到蜡烛特殊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并没有进行规范, 考虑到突发应急环境下蜡烛的使用需求, 建议增加蜡烛的防风性能。
第四, 参考国际标准, 出台防火毯的生烟性、可燃性的检测标准, 并择机编制防火毯的国家或行业标准。ISO 5659.2中科学给出了防火毯生烟性的检测方法, ISO 6925中对防火毯可燃性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生烟性和可燃性是评价防火毯防火性能的重要指标, 是检验防火毯质量品质的重要依据, 应尽快以ISO标准为依据, 参考国内防火毯产品现状, 出台对应的检测方法标准。防火毯的主要技术指标除了生烟性和可燃性外, 还有续燃时间、氧指数、有毒气体生成、火焰传播速度等, 目前这些指标已经有相应的检验标准, 一旦可燃性和生烟性的检测标准发布实施后, 可利用成熟的检测技术, 研究确定防火毯各指标数值, 并起草防火毯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第五, 研究出台突发事件应急自救工具检测体系。随着突发应急事件的频繁发生, 应急自救逐渐被民众所重视, 各种各样的应急产品井喷式进入市场, 出现了大量层次不同、品质差异极大的产品, 甚至有些产品出厂后直接投入市场, 并未经过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环节。产品市场的混乱、质量的不过关既影响了民众自救逃生的效率, 又制约了应急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议编制一套检测体系来提升应急自救工具的质量, 同时能够为应急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
摘要:文章首先将整个应急自救过程分解为五个阶段, 并根据各个阶段的自救需求, 选取配置了16种常用应急自救工具;然后通过资料检索、类比等方法罗列出16种常用应急自救工具的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接着对所列出的指标和方法进行分析、整理, 得出检测现状;最后根据检测现状, 提出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建议。
关键词:应急自救,工具,性能指标,检测标准
参考文献
[1]家用应急防护产品应用及设计现状[J].包装世界, 2013:102.
[2]家庭火灾应急逃生装备技术性能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425.
应急自救 篇2
近两年来,火灾、洪水、爆炸等突发事件在我市时有发生,地质、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交通、工矿安全等突发事件隐患较多。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叶茂村党总支部相应建立了应急自救指挥部,并逐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基本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自救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以“五个一”为基础的事前预警机制。按照“当时、当场、当地”和“定员、定岗、定责”的原则构建一个事前预警机制,基本内容包括“五个一”:一是落实一套应急预案和指导手册;二是成立一个应急指挥部;三是建立一支应急求援队伍;四是完善一套应急制度;五是强化培训演练。
(二)、构建以“四个快”为核心的事中处置机制。按照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筹协调、科学处置的原则,制定党总支部开展应急自救四个环节制度规范:一是快速生成应急指挥部;二是快速报告灾情;三是快速核查灾情;四是快速纳入专业求援。
(三)、构建以“三稳定”为目标的事后帮扶机制。在事态控制后,党总支部要按照“无灾帮助有灾”、“轻灾帮助重灾”的思路,通过“三发动”确保“三稳定”:一是发动党员互帮互助,确保灾区局势稳定,二是发动有关部门整全资源提供物资补给,确保灾区后勤补给稳定,三是发动党员群众参与重建,确保灾区群众情绪稳定。
二、应急自救机制的实施成效
我村党总支部应急自救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8月26日6时45分,广维集团有机车间爆炸,正在睡觉的居民们从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惊醒,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村民们被吓得不知所措。当时,我和**同志第一时间向镇政府及时报告爆炸情况后,立即组织党员按照《应急指导手册》的要求,指导群众撤出房屋,往上风方向转移。在党总支部广大党员同志的努力下,大家及时、有序、有效的撤离到安全地带,没有发生次生伤亡,最大限度减少了爆炸事故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爆炸发生后,由于灾情复杂难以控制,有可能再次发生爆炸的危险,群众暂时回不了家。指挥部党员们一方面利用平时在培训中学到的应急自救知识,在群众安置点耐心的宣传给群众。比如化工厂化学品泄漏或爆炸时该怎么办,怎么撤离,往什么方向撤离,怎么防止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伤害等。一方面组织群众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点卫生防疫、物资补给等工作,防止群众灾后恐慌情绪蔓延,确保群众思想稳定。直到灾情排除,群众可以安全回家。
应急自救 篇3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 时刻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顶板、地压等自然灾害, 严重地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据资料统计, 在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中, 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数约占到80%~90%, 甚至有时高达到95%以上。避免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佩戴自救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这也是从许多悲惨事故中总结的一条血的教训。但是, 目前有不少矿工对自救器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对自救器的使用, 由此也发生了一些本该避免的人员伤亡事故。文章就自救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煤矿工人该如何强化自救意识、提高自救器的使用率进行了探讨。
1 自救器的概述
自救器是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 供人员佩戴免于中毒和窒息的一种个人呼吸保护装置。又称为煤矿工人的救命器。自救器具有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作用时间较短等特点。
自救器按其工作原理不同, 可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两大类。
1.1 过滤式自救器
由于是自身产氧, 所以对周围空气有一定的限制:空气中氧浓度不低于18%;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只有这2个条件同时满足, 佩戴过滤式自救器才管用, 但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或火灾时,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2个条件不可能同时满足, 因此现在外国一些产煤国家都停止使用这种自救器。如:美国1924年发明并使用了过滤式自救器。事实证明, 事故发生后过滤式自救器便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1989年就停止生产使用此自救器。1990年, 俄罗斯也下令禁止生产和使用此自救器。目前, 中国煤炭系统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使用该自救器, 但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绝对不允许佩戴该自救器, 低瓦斯矿井和地方矿允许佩戴。
1.2 隔离式自救器
隔离式自救器按氧气生成原因不同, 可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两大类。
1.2.1 化学氧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是隔离式 (自给氧式) 自救器的一种。它利用化学生氧剂产生氧气, 即由人呼出气体中的水气、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体内的生氧剂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该自救器的呼吸气路为循环式闭路呼吸系统, 气流在呼吸系统中绕行一周, 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因此, 在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等重大事故时, 化学氧自救器可保障佩戴者的呼吸需要, 完全逃生脱险。国产化学氧自救器的安全使用时间有10、15、20、40、60 min多种, 目前在国有矿井常用的自救器就是化学氧自救器。
1.2.2 压缩氧自救器
压缩氧自救器也是隔离式 (自给氧式) 自救器的一种, 呼吸气路为单管往复式闭路循环呼吸系统。氧气由高压氧气瓶或贮氧器供给, 不受外界气体成分的限制;佩戴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经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因此, 该自救器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 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新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它与化学氧自救器一样, 即使在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 也可以保障佩戴者逃生时的呼吸需要。
2 加强培训, 强化自救意识, 提高自救器的使用率
(1) 煤矿行业的特殊性, 注定了煤矿行业无法逾越“安全为了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这条铁定戒律, 作为煤矿从业人员,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熟悉工作区域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事故一旦发生, 对于被困者来讲, 时间就是生命, 早1 min得救就可能保住生命, 迟1 min就可能面临不幸。大量事实证明,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 被困矿工凭借较强的自救意识, 充分利用自救器, 依靠自己的智慧, 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措施, 可以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 从而被安全营救。例如:2007年, 某国有重点煤矿的3名工人, 违章排放盲巷“里段”的瓦斯, 当混合气体“一风吹”出来时, 排水工霍某感到有点头昏, 立即打开自救器成功逃生。而有15 a工龄的瓦检员孟某和老管子工王某两人, 都不知道打开自救器自救, 全部窒息死亡。可见, 事故发生以后, 遇险人员的自救意识强与否, 直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但是, 矿工的自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主要来源于日常的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是提高煤矿工人自救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也往往被许多人忽视。我国百万吨死亡率高居不下, 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有关人员培训不到位, 导致他们对安全自救知识掌握不够, 在生产中忽视安全隐患, 事故发生后又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从而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安全培训, 要从领导做起, 积极推行“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的强制培训工作。在对煤矿工人进行自救器培训时, 安全培训单位一定要认真培训, 不能走过场走形式, 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自救器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事故发生以后能充分利用自救器, 争取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 撤离灾区。但根据对矿工跟踪调查以及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矿工对自救器认识不足, 事故发生后不会佩戴自救器或打开后带不上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如:某矿发生瓦斯爆炸, 遇难86人, 其中多数人都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当时在现场有20多人自救器都已打开, 但没来得及带上, 就中毒死亡了, 还有几位工人当时把自救器从身上取了下来, 但还没来得及打开, 就中毒死亡了。这种惨剧的发生, 就是平时矿工对自救器认识不足导致的。某矿也曾发生一起本该避免的事故, 一氧化碳涌出后, 在现场的有安全矿长、掘进老总、通风区长等几位领导, 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跑, 一氧化碳和空气是均匀分布的, 怎么能跑出来呢?没跑几步就倒下去死掉了。试想, 如果当时他们能想到佩戴自救器, 在第一时间内把自救器给带上, 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撤到安全地段, 一点危险也没有, 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对自救器认识不足, 没有在第一时间想到带自救器, 才酿成此惨祸。所以在培训中要强调自救器的重要作用, 从事培训的教师除了要讲清楚自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佩戴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外, 还要注重培训矿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使全体矿工真正掌握自救器的佩戴方法, 安全培训机构要不惜资金购买自救器, 争取人手1台, 讲授完课之后, 让矿工自己来佩戴, 使受培学员真正学会佩戴自救器。对培训不合格者, 要重新进行培训, 直到能够正确使用为止。除了在培训机构要学习自救器的佩戴外, 煤矿生产部门还要根据生产实际, 定期组织培训, 不可奢望培训课堂一劳永逸, 一蹴而就。
3 结语
在煤矿生产中, 矿工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不断增强自救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 并学会熟练佩戴自救器。只有这样, 才能在井下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 及时正确佩戴好自救器, 撤离灾区, 达到自救逃生的目的。虽然要求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企业仍希望在井下永远用不上它。但是绝不能因为自救器使用的机会少或从未使用过, 就认为它不重要, 任何听天由命、讳疾忌医的思想与做法, 都是不科学的。相反, 要想在事故中避免与减少人员的伤亡, 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就要让煤矿职工强化自救意识, 接受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使用自救器能力。
应急自救 篇4
移动应急安全自救保障系统是整个“西部测图工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西部测图”移动应急安全自救保障建设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当前PDA硬件资源的特点,在分析测区作业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系统建设的整体架构以及系统建设的`需求特征,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模型,最后给出了系统的相关功能实现和应用.
作 者:范荣双 马千里 朱华华 FAN Rong-shuang MA Qian-li ZHU Hua-hua 作者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7 32(5) 分类号:P208 关键词:移动应急 PDA 数据组织模型★ 关爱生命,保障安全演讲稿
★ 气象工作计划
★ 气象作文
★ 气象谚语大全
★ 增强电子邮件安全 保障个人隐私和系统安全
【应急自救】推荐阅读: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05-21
灭火自救应急演练方案12-20
紧急疏散、逃生自救应急演练预案20012-27
火场中如何逃生自救_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自救06-20
生产自救08-04
媒体自救12-03
自救互救12-28
生产自救措施06-14
自救与互救09-05
自救互救技能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