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技术(精选11篇)
机采棉技术 篇1
0 引言
棉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团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棉花收获机械化兵团棉花生产的发展方向, 是兵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经之路。近年来, 为应对棉花市场价格波动, 降低物化劳动成本,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解放劳动生产力, 148团从2008年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 已经初具规模, 得到全团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
1 一四八团机采棉发展现状
随着机采棉栽培、脱叶、采收、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日益完善和成熟, 残膜混入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国产采棉机性能大幅度提高, 团场广大干部职工应用机采棉技术的迫切性更加强烈, 推广机采棉技术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对机采棉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刻, 主要表现在对机采棉工作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机械采收技术, 上升到从品种选育、田管、脱叶、采收、贮运、清理加工等一整套技术;从机采棉工作是农机部门推广的单项技术, 上升到多部门通力协作的系统工程;从单一追求采净率, 上升到追求整体植棉效益;从机采棉工作的徘徊状况, 上升到如何搞好机采棉工作的思考。
148团于2002年开始试验种植机采棉, 2008年大面积推广种植机采棉, 累计种植达2万hm2以上。团场陆续投资15 000多万元新建或改扩建了5条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目前, 全团拥有采棉机9台, 机采模式作业的高架机车、高架喷雾器、播种机180套, 运棉拖车1 200余辆, 打模、运模、开模设备一套, 残膜回收机械300多台架, 机采棉籽棉加工能力达到6万t。机采棉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推进、面积逐步扩大, 从种植到加工等方面技术已日渐成熟, 机采面积由2005年的几百公顷扩大到2011年的7 667 hm2, 占棉花播种面积51.8%。2011年机采棉籽棉总产 (结算数) 36 930 t, 平均单产4.82t/hm2 (见表1) 。
2 机采棉技术推广制约因素分析
2.1 职工对机采棉技术认识存在误区
(1) 机采棉品种选择不够慎重。机采棉品种选择要求是优质早熟、株型紧凑、吐絮较畅、含絮较好, 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品种。虽然, 近几年团场通过试验筛选, 大面积推广新陆早26号、新陆早42号等适合机采的品种, 但从田间实地种植品种调查来看, 品种多、乱、杂, 不适宜集采的品种要求机采, 有的甚至是中晚熟品种进行了机采, 影响机采棉技术推广。
(2) 对脱叶剂作用的了解不够全面。职工总是认为, 不管是什么品种, 只要按时, 按要求喷施了脱叶剂, 棉叶就能够脱干净。殊不知脱叶效果与脱叶剂的选择, 喷施时的天气、温度, 棉花品种、喷施机具、药剂配方、喷施时间和喷后管理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贪青晚喷、喷后降雨、连续低温或喷后灌水都会影响脱叶效果。
(3) 片面单一的认识掩盖了机采棉节本增效的优势。认为机采棉产量低, 等级低, 效益不高。从表面上看, 机采棉与手采棉相比, 存在5%~8%损失, 产量低了, 产值减少了。同时机采棉籽棉按3级收购, 没有一、二级籽棉, 等级降低了, 效益会受到影响。但是, 通过成本核算比较, 机采棉极大的节约了采收成本, 每亩节本增效250元以上, 手采棉增加产量的收益远远低于机采棉节约采收成本的收益, 机采棉的经济效益并不比手采棉低。
2.2 机采棉推广农艺技术有待完善
(1) 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筛选有待继续加强。在机采棉技术实际应用中, 很多影响推广的因素与棉花品种有关。例如结铃部位过于集中、枝条较长、叶面对脱叶催熟药剂反应迟钝、抗倒伏性差、成熟不一致、纤维品质不佳等都直接与品种相关,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品种选育下手。因此, 北疆机采棉品种选择抓住优质、早熟、稳产这个基本条件, 选择培育适宜的品种推广。
(2) 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还不完善。在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中, 脱叶剂的种类与配方、喷施机具、喷施时间及喷施后两周内的天气情况是影响脱叶效果的直接因素。首先, 脱叶剂种类与配方是最直接的因素, 从近几年的情况比较, 脱吐隆的效果最好, 能使棉叶在绿色的状态下脱落, 但价格昂贵。目前喷施效果最好的是高地隙配套喷雾机械, 雾滴小, 喷施均匀全面, 对棉花的机械损伤较小, 但机具价格高。在喷施时间上, 喷施后的两周内气温高于15℃, 脱叶效果就能达到机采要求, 如果在一周内有较大将雨或两周内气温连续3天低于15℃情况出现, 脱叶效果将大大降低。
2.3 机采籽棉的采收、贮运及加工能力不匹配
机采棉上规模以后, 机采棉的贮运和加工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目前, 148团采用的采收籽棉散装运输方式, 耗费辅助劳力多、运输效率低下, 甚至有的籽棉采收后集中堆放在地头, 不仅存在安全隐患, 也容易混入残膜等杂质。这样的贮运方式不利于机采棉技术进一步规模化运用。随着机采棉面积的增加, 加工厂收花吞吐量有限, 收花压力增大, 交花机车排队等候时间过长, 造成运棉拖斗周转率低, 棉花落地率高。
2.4 残膜污染问题影响机采棉技术的推广
残膜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 风化碎裂, 在采收过程中, 风机吹送棉花的同时也极易将残膜碎片吸进去。在装卸以及贮运过程中, 场地准备不彻底, 没有垫花布等, 因此很容易混入残膜。由于残膜质地轻盈、透明, 发生摩擦时可产生静电等原因, 在清理加工时很难将其清理出去, 造成机采棉皮棉中含有残膜特杂, 严重影响皮棉品质, 已成为影响机采棉质量的重要因素。
2.5 机采棉采收服务滞后, 有待提高
148团机采棉的采收主要是与机采棉公司协议采收, 签订采收合同。从近几年的采收来看, 由于某些机采棉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不太完善, 机车驾驶员为临时雇用, 技术、素质、积极性都比较低, 机车的故障率较高, 维修跟不上, 管理松散等, 影响了机采棉的采摘进度、质量和效益。2011年148团种植机采棉7 667 hm2, 而机采棉公司只采摘了4 000多hm2, 一半的面积由本团或外团采棉机车采摘。在第二遍采摘时, 由于机采棉公司雇佣的部分驾驶人员因天气冷、待遇低等原因, 导致进度缓慢, 也延误农时, 给备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机采棉采收服务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机采棉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2.6 职工选择采收方式随意性较大
2010年以来, 148团棉花种植方式全面积采用机采模式, 按照机采模式进行管理, 通过年初职工签订的机采棉采收协议, 约定采收方式。但是在秋收时, 有的签订机采协议的职工, 因接到拾花工, 放弃机采;有的计划手采的职工, 因没有拾花工或拾花价格高昂, 要求机采;有的在前期拾花价格不高时, 人工采摘了一遍, 在第二遍采摘因拾花价格上涨, 要求机采, 职工选择采收方式的随意性较大。这些不确定因素, 影响了团场对采棉机准备、机采棉采收、贮运、加工、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 加快机采棉技术推广的建议
3.1 加强宣传, 健全机构, 提高认识, 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
加快推广机采棉技术是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降低劳动强度, 减少活劳动投入成本, 适度扩大职工承包经营规模, 推动农业和团场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团场增盈、职工增收,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广机采棉技术能够直接降低人工拾花的总费用, 同时能够把拾花费转化为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和职工的收入, 给团场创造长期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组织培训, 引导职工提高认识, 全面推广机采棉技术。同时, 要继续完善团场机采棉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科、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公司、加工厂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共同推进机采棉技术推广工作。按照“重点突破, 规模采收, 优化质量, 提高效益, 培育品牌”的工作方针, 以提高机采棉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 积极稳妥地加快机采棉技术推广进程。
3.2 继续总结完善机采棉栽培农艺技术
优化农艺技术措施, 良种良法配套, 建立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制定从品种选择到种植、管理、采收、加工一整套严格的操作技术规范,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机采前田间管理工作, 切实提高机械采收质量。一是以优质早熟、株型紧凑、吐絮较畅、含絮较好、脱叶效果好、产量高、抗逆性强为目标, 选择适合机采的优良品种, 同时加强对现有推广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二是科学调控, 确保第一果枝高度在18~20 cm, 株高控制在75 cm以内。结合化学调控和棉花生长需要喷施禾丰锌、禾丰锰等微肥, 加速棉苗生长发育。三是及时打顶, 促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早结铃, 结大铃, 增加铃重, 为喷施脱叶剂打下基础。四是依据棉田长势和气候情况, 合理喷施脱叶剂, 喷施脱叶剂要确保最顶部棉铃能够成熟。五是及时采收交运。做好采收前采棉机、运棉拖斗或打模设备、加工设备的检修准备工作, 严格采收质量, 杜绝三丝和残膜污染。
3.3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解决采收、贮运能力匹配问题
建立以团场投入为引导, 职工投入为主体, 鼓励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将机采棉技术推广资金纳入团场财务预算, 逐步提高对机采棉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兵团农业产业化政策, 引导职工利用各种投资渠道和融资形式购置采棉机及配套机械。三是引进推广机采棉棉模设备, 形成打模、运模、开模、加工流水线作业, 解决采收高峰期加工厂卸花、交花排队等候和棉花落地造成污染、存在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四是积极鼓励个体、企业和团场采取股份合作、股份制、租赁等多种形式共同推动机采棉技术的推广。
3.4 采取多种措施, 清除残膜污染
一是从源头抓起, 截断污染源。当年残膜100%回收, 不留后患。首先必须提高地膜质量, 增加地膜强度, 有利于机械进行回收。其次利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回收方法, 把当年使用的地膜全部回收。二是全面治理遗留残膜污染。对已造成的污染可采用人工、机械和化学等方法治理。通过人工、机械、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 积极推广秋季整地后搂膜, 春季整地前人工捡拾、机械搂膜相结合的连作方法回收残膜。三是防止机采、贮运、堆放过程中残膜混入棉花, 机采前要将地里和地头的地膜和滴灌带清理干净或压实, 卸棉时运棉车要停在大帆布上, 避免将碎膜带入, 堆放时要将场地清理干净, 其次采取有效的清理措施, 加工前组织人工或用预处理设备进行清理, 在加工线上增加清理残膜的设备, 同时要及时处理好清理出的废膜, 避免二次混入。
3.5 充分发挥农机服务部门作用, 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团场机务科、农机监理站、农机公司等服务部门的监管, 建立促进提高农机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一是机务科、农机监理站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农业机械运行状态良好, 农机人员持证上岗, 保证农机安全工作。二是农机公司加强对股份制采棉机械的管理, 建立健全机制, 规范经营, 为团场机采棉发展更好地服务。三是加强对农机工人的培训, 着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四是规范管理程序, 利用签订采摘合同等有效法律手段, 约束机采棉公司和个人, 保质保量完成棉花采摘任务。
3.6 规范管理, 协议约定, 避免职工随意更改采摘方式
积极维护种植计划的严肃性, 充分发挥团连两级管理作用, 采取合同约定, 法律约束, 违约必须司法解决的方式, 规范机采棉采摘方式。即团场和连队签订机采棉采摘协议, 连队和职工签订采摘协议, 机采棉面积确定以后, 团场再和机采棉采摘公司、协会或个人签订采摘合同。利用合同或协议的法律约束效力, 规范管理, 避免职工随意更改棉花采摘方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八师一四八团机采棉技术推广现状调查, 分析总结出机采棉推广存在认识误区、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采收贮运加工能力不匹配、服务滞后、残膜污染严重和职工随意性较大等制约因素, 并结合148团实际, 提出了加强宣传、健全机构、完善农艺技术、清除残膜污染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解决采收、贮运能力匹配问题, 提高服务质量, 协议约定、规范管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机采棉,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峰.兵团机采棉发展背景、现状与发展前景[J].新疆农垦经济, 2011, 1:40-41.
[2]阿布力孜等.博州机采棉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科技, 2011, 9:78-79.
[3]石勇等.高纬度棉区机采棉技术推广应用[J].新疆农垦科技, 2011, 3:7.
[4]兵团机采棉技术推广的新进展[J].新疆农机化, 2009, 5:39-42.
[5]宋庆文.机采棉推广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农机科技推广, 2009, 6:34.
[6]梁红军, 李平.兵团机采棉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 2007, 4:74-75.
[7]赵林, 任光洪.机采棉推广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 2005, 6:28-29.
[8]闫向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新疆农机化, 2007, 6:11-12.
机采棉技术 篇2
按照兵团党委提出“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形成优势、体现特色”的要求及师农机局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工作思路。2013年农机工作密切配合团场产业结构调整,出思路、定措施、抓落实,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圆满地完成了团党委赋予的机采棉工作任务。现就2013年机采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团机采工作完成情况
2013年全团种植棉花面积2.6万亩,100%的实行机采模式播种,实际机采2.6万亩,占棉花总面积的100%,总产籽棉9600吨,单产籽棉369公斤,顺利的完成机采棉工作预计目标,为团场增收,职工增效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团党委重视
为了更好的组织落实棉花机采工作,做到管理,采收协调一致,团成立机采棉工作领导小组,由团长、政委任组长,下发《棉花机械采摘工作组织领导管理办法》,为确保机采棉工作顺利实施,严格控制采摘过程中的水杂、严防机采棉发生霉变,提高棉花内在质量,做到安全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机采棉任务,要求各单位也要成立机采棉工作组织管理领导小组,保证机采棉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合机采的品种是提高采净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考虑机采特点,选择种植中上部结铃好、株型紧凑、吐絮集中、棉铃破口性好、不夹壳的中早熟品种,实行中早熟品种搭配种植。今年我团棉花种植的品种为皖
14、G169、新陆早50等,采净率和去年相比有较大的提高。
(二)农机具的购置:购置采棉机2台,全团拥有采棉机10台,实行66+10cm三膜十二行机采种植模式,平均行距38cm,株距9.5cm,理论株数1.85万株/亩。
(三)脱叶剂的使用
1、建立“机采条田脱叶喷施作业档案”必须有技术员、驾驶员和承包户三方签字。记录好喷施时间、气温、面积、作业速度、配方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二次施药法,第一次施药5-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喷药时间9月3日开始,9月17日结束。
2、喷施药量:第一次瑞脱隆25克/亩,第二次瑞脱隆25克/亩+乙烯利70克/亩。
3、通过两次集中施药,棉花脱叶率达95%以上,吐絮率达90%以上,采摘率达95%以上。
(四)在保证机采棉水份达标的前提下,应坚持前期早收、快收,坚持机采棉落地,保证棉花品质。
(五)机械采收我团在2012年机采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师、团两级机采棉工作管理办法执行,机采工作于2013年9月30日开始,10月30日结束,机械采摘籽棉9600吨。顺利完成机采任务,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春季气温较低,棉苗前期生长缓慢,造成始果枝节位较低,对机采收造成较大的影响。
2、脱叶剂的使用量要进一步研究,根据不同团场的气候环境和棉花发育进程,确定施药量,施药时间。
3、确定品种应早、中、晚熟搭配种植,便于棉花分阶段采收,使各环节协调一致,减少损失。
2013年机采棉工作已全面结束,今年机采棉在机械购买、种植、采收、摊晒、拉运、收购、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减轻职工负担,降低拾花成本上效果非常显著,职工积极性高涨。随着社会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积极推广机采棉势在必行。可以适度稳步地推广机采棉,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利益。
农机科
机采棉技术 篇3
【关键词】 棉花 机械化 采摘
1.机采棉的优点
1.1节约成本 人工采摘棉花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长,影响了棉农的承包定额。机采棉可以大量减少拾花人工数,从根本上解决拾花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一台采棉机年采收量相当于500个人工采摘量。
1.2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涉及到棉花育种、栽培、纺织等多学科的一项综合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极大地推动新疆在棉花育种、栽培和纺织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效益和产品的升级,这将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保障机采棉质量所需要做好的多项工作
2.1进一步提高常规作业质量 增加耕作层深度、深翻作业、地头地边深松断根等,在现有土地条件下,增加出苗率是棉花生产的基础。由于地膜覆盖棉花种植模式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棉花产量,几十年的棉花生产给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年复一年的塑料残膜在土壤耕层中积累,使棉花的出苗率逐渐下降。然而,利用现有的技术捡拾耕层中的残膜是提高棉花出苗率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减少土地污染,造福子孙万代的大事。
2.2总结、筛选适合机械化采摘、高产的棉花品种是棉花机采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采棉机的性能和机械作业的特点,在高产棉花品种中筛选出脚花部位高,中、上部结铃位置分布均匀、相对集中、单铃重大,生长、发育正常,株型紧凑不松散,吐絮时间相对一致,花瓣僵瓣比例少,铃壳开放彻底棉絮不脱落,不夹壳等优良品种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
2.3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棉花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面对兵团的实际,贯彻屯垦戍边和科学发展观的政策精神,从棉花生产的土地承包面积开始,切实制定出职工群众致富的承包形式,使棉花采摘机械化作业中减少的成本,不会因为部分不可避免的产量损失和品级的影响而增加成本和影响收入。真正使棉花承包职工在棉花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的收入稳步增长,从而真正步入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快车道。
2.4严格执行管理阶段的各项技术措施 植株的高度应控制在75~85cm,宁高不矮。下、中、上部的接铃分布位置相对均匀,棉铃的大小可以通过水肥供给,同时,结合当地当时的天气情况决定打顶时间,使下、中、上部的棉桃大小,吐絮时间相对较一致,达到减少后续作业(喷施脱叶剂等)影响产量的目的。
2.5种植模式和各生产环节技术措施不配套也是制约棉花机采的因素之一 棉花的机械化采摘是一个从机械的准备,品种的选择以及生产环节技术措施相配套的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工程,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没有系统的安排各生产环节与机械采摘相配套,而是单一的注重每个生产环节本身的质量标准,而到了采摘的季节再根据实际种植情况选择性的安排机械采摘计划,从而造成各环节的不适应,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6采棉机作业部分的技术状态是棉花采摘质量的必要保证 采棉机在完成一个采摘季节的作业后,对其主要作业部件摘锭的磨损程度进行技术鉴定,每个摘锭的作业纹口应锋利挂手,如果手工触摸感觉平滑光润,则应进行更换或者进行上下位置的對调,从而保证各摘锭在采摘棉花的过程中干净利索。
2.7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做好棉花机采前的土地准备工作 桥梁、道路、田间、地头、地边,按要求进行人工平整,条田两头应根据采棉机的作业要求人工或者机械割出15米以上的转弯和卸棉地带,使采棉机正常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采棉机卸棉时棉花运输机车应密切配合,人工辅助应及时合理,为了提高采棉机的工时利用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安排装花机车配合采棉机的卸棉作业。
2.8采棉机和运输车以及辅助作业人员的配合是提高采摘效率,减少损失的必要保证 由于采棉机和运输拖车以及辅助人员配合不合理,造成了采棉机工时利用率降低,采棉机工时利用低的主要原因是卸棉时间过长,大大的降低了工效,根据这种情况采取了装花机车和采棉机配合卸棉的作业方法,大大提高了采棉机的工时利用率。
机采棉技术在乌镇的推广应用 篇4
乌镇是博乐市以东地区优质棉花栽培基地, 土壤肥沃、年平均降雨量少、霜冻晚、水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非常适宜棉花生长。因此, 乌镇市领导高度重视机采棉技术推广工作, 积极推广机采棉技术, 确保乌镇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把发展机采棉模式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积极抓好宣传、技术落实、典型示范、新机具推广引进等工作。2012年乌镇在市镇党委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乌镇农科农机部门和各村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 顺利完成了机采采摘任务并取得相关管理经验。近几年来乌镇开展土地整合工作, 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全部到位。实施机采棉模式3333.3hm2, 实际机采1733.3hm2, 平均单产籽棉450kg/667m2。同时引进机采模式大型播种机16台、大型动力机械8台、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采棉机3台等其他配套设备, 为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奠定了基础。
2 规范机采棉生产培育技术要求
2.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机采的品种是提高棉花采净率的关键因素, 可以较好地发挥机采棉的优越性。棉花品种选择标准:抗病性好, 要求抗枯抗黄或耐黄萎病;吐絮集中、株型紧凑、最好是筒型、中上部结铃好、棉铃含絮力中等、果柄较长、叶枝少、抗倒伏;果枝始节高度大于18cm以上、株高70~80cm、棉绒绒长在30mm以上、单株结玲6~8个;选育的品种能经受收获机械的撞击;高产棉花品种对脱叶剂较为敏感。今年乌镇种植机棉花的品种分别为新陆早26、新陆早36、703、33等, 其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为81-4、承天4、518、616等
2.2 适期早播
机采棉更注重早播, 争取早苗、早发。一般根据当年的气候变化情况决定播种时间, 通常在4月5~15日开始播种, 采用滴灌模式。在2013年积温不足的天气情况下, 早播更有利于增产, 事实证明早播条田较晚播条田增产40kg。
2.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2.3.1 苗期蕾期管理
苗期蕾期管理促壮苗早发, 必须适时打顶, 促进早熟。苗期和蕾期管理, 要坚持早调、早定苗、早进水、早追肥, 保持全程不旺长的原则。
2.3.2 超宽膜种植
超宽膜种植有利于2013年机采棉增产, 由于超宽膜棉花生育进程提前10d以上, 有效积温及光照利用率高, 成熟度好, 所以宽膜产量比窄膜高20.1kg/667m2。
2.3.3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技术
100%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技术, 实施等行距栽培, 最小行距为76cm、64cm+12cm、63cm+13cm3膜12行和两膜12行的机采种植模式。实际保苗株数平均14000株, 最高保苗株数16500株, 最低保苗株数12000株。
2.3.4 塑造理想株型
塑造理想株型, 搭好丰产架子抓好棉花化调, 需做到动态监测、分类化调、适期化调。以监测为依据确定化调时间及用量。第1次化调:棉苗出齐显行后不进行化控, 出现第2片真叶时进行, 每667m2施用缩节胺1~1.2g。目的是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棉花的光合作用强度, 保证果枝始节在20~25cm以便于机采。后面几次化控在手采棉化控基础上放轻0.2~0.5g, 打顶后3~5d每667m2施用缩节胺6~10g封顶, 需保证打顶后收获时株高在70cm左右, 以利机采。
2.3.5 中后期管理
需要在花铃期供好肥水, 以保证棉花中后期不早衰。科学使用脱叶挤。机采棉一般在9月初使用脱叶剂, 脱叶剂的用量应根据品种和天气而定, 品种不同对脱叶剂的敏感度不同, 脱叶效果也不同。机采棉提倡早打顶。打顶应遵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 通常在7月10日打顶, 7月15日打顶完毕, 7月20日复打顶结束。在够7个果枝时坚决把顶摘掉。打顶越早, 中、下部果枝坐铃率越高, 顶部果枝棉铃铃龄越长, 棉纤维成熟度越好, 吐絮越畅, 采净率越高。
2.4 脱叶催熟
为了保证棉花在机械采摘过程中的品质, 减小含渣率, 必须合理选择使用脱叶剂。脱叶剂的用量应根据品种和天气而定, 品种不同对脱叶剂敏感度不同, 表现出来的脱叶效果也大不同。其效果与施药时间、温度、脱叶剂的用药量直接相关。乌镇2013年棉花生育期推后10~15d, 根据乌镇的天气气候条件必须在9月中旬使用脱叶剂, 才能按时采收。如:9月初使用“脱青50g+助剂10g+乙烯利70g”脱叶, 9月中下旬使用“脱青60g+助剂10g+乙烯利70g”加水50kg/667m2脱叶, 预计到9月25日结束。脱叶主要表现为上部脱叶效果好, 中部略好, 下部不好的问题。因为2013年乌镇使用的喷雾机是改装吊杆喷雾, 虽然中下部叶片也沾药液, 但沾药少脱落慢。再则受外界温度影响大, 温度越高, 脱叶效果就越好。因此, 一般要求施药后10d内平均气温应高于20℃, 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上使用, 效果明显。
2.5 清理加工
在机采棉清理加工中, 应尽可能选用新型、先进、不损伤纤维的机采籽棉清理设备;认真做好机采棉清花加工设备的技术检修和调整, 必须勤检查清花加工设备各部运行情况是否良好, 尤其是各道籽、皮清理装置的清杂、排杂, 对轧花后皮棉纤维长度、破碎率等都要仔细检查;机采棉加工时必须根据籽棉含水率确定烘干锅炉的温度。如果机采棉水分在12%以下烘干温度就控制在150℃左右, 水分在12%以上烘干温度控制在200℃或200℃以上, 水分在15%以上则需单独烘干或摊晒后再进行加工;10月中上旬晚上采收的棉花水分较高, 不能堆放, 要求随卸随轧。否则棉花的纽丝多、缠结多, 加工速度慢。
3 强化机采棉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3.1 机采棉品种选择难
2013年为防棉铃虫主要栽培抗虫棉, 株型松散、Ⅱ式果枝多果枝伸长, 加上2013年的天气影响, 表现晚熟, 抗黄萎病能力差, 影响采摘质量和产量。这就使乌镇清楚的认识到机采棉品种培育问题是乌镇工作的重点, 是乌镇首要解决的难题, 必须高度重视, 加强机采棉品种培育工作。
3.2 机采棉设备不完善
根据2012年的情况, 2013年乌镇使用的喷雾机是改装吊杆喷雾, 虽然中下部叶片也沾药液, 但沾药少脱落慢, 影响棉花采摘, 含杂率高。因此, 需要配备理想的喷雾机械。争取机采棉种植地, 使用专用高架车打药植保, 提高药液喷施质量。
3.3 棉花种植规模不大、品种不统一、地块不集中难采摘
推广机采棉需要集中种植, 而短时期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需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机构, 落实责任。积极选拔一线基层管理干部, 成立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组织进行机采棉推广工作督查, 督促加快落实机采棉工作进度。
3.4 采棉机驾驶人员素质差
驾驶员培训时间短, 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以往没有接触过采棉机械, 在机械的使用保养上技术欠缺, 个别采棉机驾驶操作人员更换频繁, 操作技术参差不齐, 不能正确掌握使用、调整、保养及小事故排除等常规技术, 工作中出现人为损失和机械故障, 影响采收进度。需加大采棉机驾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 侧重采棉机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考核, 使每位驾驶操作人员真正掌握正确使用、调整与保养采棉机的方法。
3.5 部分种植大户对机采棉缺乏了解, 认识度不高
按机采模式种植, 后期田间管理不善, 达不到机采要求。机采棉在乌镇刚开始推广。收购棉花企业对机械进行改制, 棉检室工作人员对机采扣杂判定有出入, 扣杂比率没有规范化, 机采棉花检验等级低扣除的含杂没有形成合理统一标准, 棉农交棉花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收花企业、棉农、管理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举办机采棉栽培、收获、加工等技术培训班, 加强机采棉种植技术、农机技能培训, 建立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制度, 狠抓关键技术的落实。通过培训, 增强干部职工对机采棉栽培新技术的认识, 加强技术指导,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为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4 总结
综上所述, 2012年乌镇机采棉工作顺利完成, 在全镇领导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乌镇机采棉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大集中种植规模, 按模式栽培、抓好棉花田间管理工作、争取按模式种植, 机械采收、从实际问题上减轻棉农拾花困难, 拾人工难找、拾花费高等问题, 让大部分棉农从繁忙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通过机采降低拾花成本, 增加棉农收入。因此, 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是乌镇必行之路。
摘要:随着近现代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对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 棉花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 劳动力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高、植棉利润低等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机采棉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可以降低种植成本, 从而提高棉花种植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乌镇机采棉技术推广基本情况, 阐述了我镇机采棉生产技术要求, 并对机采棉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机采棉等级扣杂问题值得关注 篇5
[关键词]兵团;机采棉;手采棉;扣杂
进入21世纪,随着兵团植棉面积扩大,拾花劳动力紧缺和拾花费用上涨已成为兵团棉花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降低棉花成本,促进植棉团场的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兵团于1996年开展机采棉试验项目,1997年开始进行农艺实验,200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并在当年机采棉花28万亩,兵团机采棉技术稳步推广,机采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兵团机采棉采收达到385万亩,占兵团棉花面积的48% ,占全国机采棉面积的92.8%,拥有大型采棉机700多台,成为我国最大的机械化采棉基地。为准确分析把握兵团棉花机械采收的情况,笔者采取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抽选8个植棉师25个团场231個植棉户,开展了2009年-2011年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效益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机采棉直接成本效益总体略高于手采棉,但团场在收购机采棉过程中压级和扣杂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种植机采棉的隐形成本,对职工实际收益影响较大,也不利于兵团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收益比较
(一)机采棉种植收益总体好于手采棉
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有什么特点?以下从四个角度对亩纯收益进行分析(调查数据均为三年平均):
1.机采棉较手采棉收益高20%。表1中的调查数据说明,虽然机采棉单产低于手采棉2%-5%,但是机采棉较手采棉每亩成本节约27%-32%,机采棉较手采棉亩纯收益高出20%以上。
表1 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比较
(注:本表为8个调查师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收益数据。)
2.北疆师机采收益高于南疆。表2是南北疆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数据。北疆机采棉亩成本较手采棉节约32.7%,亩纯收益较手采棉高出37.8%,机采棉与手采棉的亩成本差异和亩纯收益北疆分别高出南疆9.3和3.9个百分点,北疆的机采棉技术应用更为成熟。
表2 南北疆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比较
(注:本表南疆指一师、二师、三师;北疆指五师、六师、七师、八师、十三师。)
3.团场机采棉收益优势并不突出。25个调查团场中有8个是机采棉和手采棉均在所在师里有代表性的团场。图1的调查数据显示,机采棉
图1 团场机采棉与手采棉亩纯收益比较(单位:元)
亩纯收益均高于手采棉39元,差距不大,其中142团、148团和芳草湖农场三个团场机采棉亩纯收益略低于手采棉,其余团场机采棉亩纯收益均高于手采棉。
4.调查户机采棉收益普遍高于手采棉
图2是114个机采棉调查户和89个手采棉调查户的棉花亩纯收益散点图。按照调查户收益分组,收益在900元以下的机采棉户占该类调查户的比重(下同)为33.3%,手采棉为64.0%;在900元至1100元之间的户数比重机采棉为82.4%,手采棉为24.7%;1100元以上的户数比重机采棉为15.8%,手采棉为11.2%。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种植户亩纯收益普遍高出手采棉100元以上,且呈现正态分布;相比之下手采棉的收益呈现偏低态分布。调查户机采棉收益普遍高于手采棉,且机采棉收益比手采棉更趋稳定。
图2 机采棉与手采棉调查户亩纯收益(单位:元)
二、机采棉优劣势分析
(一)机采棉的优势
1.亩均节约成本25%左右。调查显示,兵团2009年-2011年人工拾花费分别为523元/亩、719元/亩、762元/亩,环比分别上涨37.5%和6.0%。同期机采棉采摘费用为274元/亩、283元/亩、283元/亩,增幅很小。图3描述的近十年每公斤拾花价格变化中,人工拾花费上涨明显快于机械采摘费,人工拾花费从2001年的0.55元涨至2012年的2.0元,增长2.6倍;机械采摘费从2001年的0.4元涨至2012年的0.85元,增长1.1倍,机械采摘费仅为同期拾花费的三分之一,机采替代手采每亩可节约成本25%左右。
图3 机械采摘费和人工拾花费价格变化(单位:元)
2.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机采棉平均日工作效率200个基本亩,按籽棉单产380公斤/亩、手工采摘每人每天50-80公斤计算,一台采棉机相当于1000-1200人的日工作效率,有效缓解了秋收劳力不足和职工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使得职工有更多的精力发展园艺业、养殖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多渠道拓宽职工增收途径。
3.加快收获进度,方便团场管理。手采棉的采收期从9月开始至10月末或11月初,历时两个多月,人工消耗周期和每日工作时间长,而且防范冰雹、大风、雨雪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棉花采收后需分户雇车交运到轧花厂,团场对棉花的统一管理难度较大。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日工作效率高,棉花采收进度快,有效降低了秋季各类自然灾害对棉花收获产量的影响,团场管理棉花产品更加有效和便捷。
(二)机采棉的劣势
1.机采棉等级低。分析图4中近三年各师机采棉棉花等级平均水平,各师的机采棉均没有一级花, 二级花中只有八师比重较高,其余各师机采棉三级花比重均在90%以上,其中三师、六师、十三师100%均为三级花。
图4 师机采棉等级比重情况
再从各师近三年手采棉棉花等级比较,一师、二师、七师、八师手采棉的收购等级超过八成都是二级花以上(含二级),三师、五师手采棉五至七成也是二级花以上(含二级);除六师外各师手采棉等级较高。与手采棉相比,各师机采棉等级下降明显:八师的主要棉花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其余师棉花等级则由一级或二级降为三级,机采棉较手采棉籽棉收购等级平均低1-1.5个等级,等级差异明显。
nlc202309021120
图5 师手采棉等级比重
2.机采棉扣杂率高。由于人工采摘采净率高,各师手采棉平均扣杂率为2.9%。相比之下,除三师和五师的机采棉扣杂率分别在8.9%和7.3%之外,其余六个师都超出10%,机采棉较手采棉扣杂率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见图6)。
注:本图为8个调查师数据)
图6 师机采棉与手采棉扣杂率比较
图7描述了231个调查户扣杂率情况,机采棉扣杂率在6.7%-25%之间,手采棉扣杂率在0.6%-6.1%之间,机采棉扣杂率平均高于手采棉12个百分点。
图7 调查户机采棉与手采棉扣杂率比较
3.实际机采不到机采模式种植面积的七成。等级低,扣杂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接受机械采棉的意愿。表3数据显示,近三年各师实际机械采收面积占棉花机采模式种植面积不足七成,最高的2011年机械采收率也仅有69%。
表3 机采模式种植面积与实际机械采收面积
(三)机采棉加工费用高于手采棉
图8是机采棉和手采棉亩加工费用的具体构成,机采棉加工的人员、水电等五项费用明显高于手采棉。以2011年八师某棉花加工厂数据为例,由于机采棉中的外附杂质高出手采棉几倍,轧花前的籽棉需经过多次清理和1-2次的烘干,轧花后的皮棉需经过2次或更多次的清理,因而在设备折旧费、人工费、水电费等费用上均高出手采棉。据测算,同样加工一吨棉花,机采棉加工费用比手采棉要多出181元。
图8 机采棉与手采棉加工费用比较(单位:元/吨)
(四)职工种植机采棉和手采棉实际收益差距不大
如前所述,每公斤机采棉采摘费比手采棉拾花直接费用减少1.1元左右。但是综合考虑机采棉扣杂、扣水率比手采棉多10%左右,等级比手采棉低一至二级等因素,假设籽棉按照7元/公斤计算,等级差价按0.3元计算,每公斤机采籽棉仅扣杂和级差而增加的棉花隐性成本为1.0元,与采摘费用的减少相抵,职工种植机采棉和手采棉的实际收益几乎没有差距。
三、机采棉推广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国家尚未出台机采棉收购等级和扣杂标准
国家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机采棉收购等级和扣杂标准,兵团各师、团机采棉等级和扣杂没有评判标准,师及团场基本延用原先手采棉的定等标准和扣杂标准,或是棉花加工厂质检员根据工作经验定等和扣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现阶段兵团机采棉品种有色含量多,棉花生长密度大,虽喷施脱叶剂,但棉花中、下部脱叶效果差,部分团场棉检室工作人员对水杂、叶杂等扣杂判定有出入。
(二)机采棉异性纤维清理能力不足
兵团目前使用的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未能有效减少棉结和短纤维含量,在籽清、皮清、加湿和烘干等关键环节技术需要改进。在排杂工序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机械对纤维的勾拉打击,短纤维率增高,降低了皮棉品质。部分团场机采棉清理加工线没有安装异性纤维清理分离设备,成品棉异性纤维和棉残膜含量超标,机采的棉花品质不及手采棉。
(三)采棉机采净率偏低,机采过程中浪费较严重。
机采棉的零部件多、技术含量较高,如果操作技术人员使用和调整不当,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降低采摘质量。由于个别条田脱叶效果差,采棉机作业部件达不到技术标准,造成棉花采净率偏低,机采过程中浪费较严重。
(四)机采棉一次性投入大,增加团场经济负担
一台国产采棉机的最低售价在130万元左右,进口采棉机价格更高,一般都在200万元以上,机采棉的应用还需配备激光平地仪、籽棉清理、烘干加工、轧花等配套设备和场地,团场一次性资金投入一般在1000万元以上,虽然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每台机采棉只能补贴20万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单靠一家一户或团场自身都难以承担。资金投入庞大,资金回报漫长,且维护费用高,经营风险大,许多团场和企业望而却步。
四、结论和建议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大规模机械采棉已是我国棉花产业的大势所趋。兵团要在2020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棉花全程机械化是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有效解决兵团机采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建议:
(一)推动机采棉标准纳入国家棉花标准
按照我国现行的棉花收购政策,用手采棉的标准来确定机采棉的等级,就会得出机采棉比手采棉等级低、品质差的结果,继续给机采进入销售市场造成困难,影响兵团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和棉花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兵团是国家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机采棉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而棉花又是兵团的支柱产业。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联系,从战略角度和政治使命出发,协调制定出全国统一的机采棉质量标准体系,让标准来指导生产,这样才能保护和促进兵团团场扩大机械采棉的比例,率先在全国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
(二)向职工公开机采棉新增清理加工费用和定等扣杂标准
团场棉花加工厂应该将机采棉新增加工清理设备等新增费用在全团范围内公开,让职工了解新增加工费用具体内容,有效化解矛盾。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机采籽棉收购办法和定等、扣杂标准,收购办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实用,兼顧团场、轧花厂和职工各方面利益,调动团场推广机采棉和职工种植机采棉两方面的积极性;定等、扣杂标准应该统一适用于兵团各师范围或者师内各团场,减少随意性,体现公平性。
(三)积极优化机采棉品种
针对机采棉推广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兵团应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大项目、大工程适当给予专项补助,推出鼓励和扶持团场机采棉运用的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和降低团场经济负担。要培育、引进和优化机采棉早熟和成熟期一致的品种,以减少喷施落叶剂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提高一次性采净率,减少清地劳动强度,降本增效。
(四)提高采棉机系统效率
目前兵团机采棉的含杂率在6%以上,最高在12-15%,机采棉的含杂率居高不下原因很多,棉叶小、种植密度过高、地膜的普遍使用等都会造成含杂率高,造成进口采棉机与本地机采棉花品种的不适应。这迫切需要各方加大国产采棉机的研发力度,根据我国棉花生产的实际国情设计适合中国的采棉机。要建立机采棉行业规范,制定机采棉采净率、生产率、亩油耗、故障率等标准,提高采棉机系统效率,降低采棉机维护成本和故障率。
(五)努力提高扎花厂清理加工生产线水平
美国1850年开始研究采棉机,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1975年就已实现棉花机械采摘100%,机采棉采净率达到97%。澳大利亚、巴西、以色列等国家也已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兵团应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国外加工技术和经验,尽可能选用适用于兵团的新型、先进、不损伤纤维的机采籽棉清理设备,努力提高扎花厂清理加工生产线水平。
参考文献
[1]穆建新,张建云.机采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2年06期
[2]黄建国,习明星,刘兆海.农八师一四八团机采棉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12年02期
[3]张杰,刘林.新疆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3期
[4]赵峰.兵团机采棉发展背景、现状与发展前景[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01期
[5]王志坚,徐红.新疆机采棉的调研与发展建议[J].中国棉花,2011年06期
作者简介
张磊,男,1981年9月4日生,河南,大学本科,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主任科员,统计师,农业综合统计。
阿克苏市机采棉栽培技术 篇6
机采棉种植品种应符合以下要求:生育期约为135 d, 株型紧凑, 果枝始节超过20 cm, 抗倒性较强, 吐絮相对集中, 叶片大小适宜, 含絮性较佳, 不夹壳。阿克苏市一般选择新陆中36、中棉所40、中棉所41、杂交棉兆丰1号等棉花品种。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选种, 一般要求棉种纯度、净度、发芽率分别不低于95%、99%、85%。若种子未进行包衣处理, 可进行拌种, 一般选用卫福等种衣剂。
3 整地
适墒开犁, 保证犁深在25 cm以上;犁后适时进行耙耱, 达到“墒、平、松、碎、净、齐、直”的标准。拾净地表残茬废膜, 使棉田处于待播状态[1]。播前进行浇水, 11月20日前进行冬灌, 若冬灌用水量较少或没有进行冬灌的地块, 3月20日前进行春灌。
4 播种
(1) 播种时间。以5 cm地温稳定通过12℃为安全开播期, 阿克苏市一般4月5—15日为最佳播期, 最晚不超过4月20日。
(2) 播种方法。使用带有滴灌带铺设装置的棉花播种机进行播种, 一种是1.25 m宽膜, 一膜4行, 行距配置为 (10+66+10) cm+66 cm, 采用一膜一管, 滴灌带铺设在膜间宽行中央。另一种是2 m宽膜, 一膜6行, 行距配置为 (10+66+10+66+10) cm+66 cm。采用一膜二管, 2条滴灌带分别铺设在膜上2个宽行中央。
采用半精量或精量播种。半精量播种播2~3粒/穴, 少于2粒或多于3粒种子穴率要求少于15%, 以使播种均匀, 用种量为60~75 kg/hm2;精量播种空穴率低于3%, 单种穴率超过90%, 播量28.5~33.0 kg/hm2[2]。播种要求膜间距一致、行直、铺膜平展, 然后覆土1.0~1.5 cm。
5 播后管理
棉花播种完毕后清扫膜面, 增加地膜透光度。采用废旧塑料袋装土压膜法, 每隔10 m沿地膜垂直方向设置土袋压膜防风带。临近出苗期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 对错位棉苗要及时放苗出土, 雨后及时破壳助苗出土。棉苗2片真叶前一次性完成定苗工作。
6 施肥
(1) 基肥。施农家肥15.0~22.5 t/hm2、三料磷肥或磷酸二铵300~330 kg/hm2、尿素300~375 kg/hm2、磷酸钾75~120kg/hm2, 犁地时翻入耕层。
(2) 追肥。滴灌棉田追肥采用随水滴施, 一般在第2~10次滴水期间追肥, 全生育期共滴肥8~9次, 每次在施肥前先滴1 h清水, 然后施50%滴灌专用肥45~90 kg/hm2, 滴完肥后再滴1 h清水。
(3) 叶面施肥。重点在苗期和花铃期, 以磷酸二氢钾、尿素及适量微肥酌情进行叶面喷施[3]。
7 灌水
根据棉花长势、天气情况、土壤墒情, 一般可在6月上、中旬开始滴水。全生育期共滴水10~12次, 滴灌周期为8~10 d。
8 调控
一是水肥调控。为调节棉花的株型, 在生产过程中常对棉花的滴水量、滴肥量、滴水次数、轮灌周期、滴肥时间进行调节。二是化学调控。主要在苗期滴水前和打顶后进行, 苗期从三叶期开始, 每隔12~15 d用缩节胺进行1次微调, 缩节胺用量为3.0~12.0 g/hm2, 以促进棉苗协调生长及根系下扎。为增加上部果枝的棉铃数量, 棉花打顶后8~10 d, 用缩节胺60~75 g/hm2重控。
9 打顶与整枝
7月1—10日进行打顶, 打去顶部1叶1心, 先打长势较旺的棉株, 后打长势较弱的棉株。整枝要在8月5日前结束, 通过摘除赘芽、无效枝叶, 降低植株养分消耗, 同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以促进棉株生长。
10 脱叶与催熟
一般脱叶催熟剂的喷施必须在棉田吐絮率在40%以上, 采收前18~22 d进行。脱叶催熟剂使用最佳气温为日平均温度18℃, 最低温度12℃以上, 施药后5~7 d晴天[4]。阿克苏市最佳喷施时间为9月5—15日, 最晚不能超过9月20日。
喷施脱叶催熟剂要根据棉花长势、气温和密度等灵活掌握用量。贪青晚熟棉田用量偏多;喷期早、气温高用药量适当偏少, 喷期晚、气温低适当偏多;密度较大可适当偏多。阿克苏市一般采用脱吐隆180 g/hm2加40%乙烯利1 050g/hm2, 或瑞脱隆375 g/hm2加40%乙烯利1 050 g/hm2进行喷施。
11 病虫害防治
一是防治棉蚜。为保护天敌, 采取点片防治的方法。二是防治棉蓟马。为防止棉蓟马的发生, 在出苗后用氧化乐果1 500~2 000倍液对棉田进行1次普遍施药。三是防治棉铃虫。在秋翻冬灌时, 为降低越冬虫源, 铲埂除蛹。播种时栽植诱集带, 并及时采用药剂防治诱集带上产生的虫卵;布置和管理好各类杀虫灯, 尽可能地扩大防治范围, 提高杀虫的效率。大田内达到防治指标的及时采用生物制剂进行药剂处理。四是防治棉叶螨。为防止棉叶螨大面积发生, 施用药剂进行控制, 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以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 影响防治效果。坚持“防早、防小、防了”的原则, 做好棉田病虫害防治工作。
摘要:介绍阿克苏市机采棉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播后管理、施肥、灌水、调控、打顶与整枝、脱叶与催熟、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 以为机采棉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采棉,栽培技术,新疆阿克苏
参考文献
[1]夏中茂.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 2006 (2) :13-14.
[2]沈家涛.新疆兵团机采棉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棉花, 2005 (3) :42-43.
[3]王灵燕, 牟明泉, 高利达.机采棉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J].新疆农机化, 2006 (5) :9-10.
新疆机采棉技术推广实践与思考 篇7
1 加快机采棉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当前新疆棉花成本控制压力不断加大,棉花生产中所需的柴油、种子、农膜、化肥等农资和人工费用大幅上涨,尤其是人工采摘棉花费用的大幅上涨,从几年前采摘1元/kg,2013年已达到2.4元/kg,甚至有些地方接近3元/kg,相当于商品棉价格成本的1/3,高昂的采摘成本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效益提升。通过机采棉技术的大力推广,不仅提高了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大幅减少新疆拾花工用量。经试验测算,棉花机械采收较人工采摘平均节本增效可在6 000元/hm2(400元/亩)以上,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一台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可抵800~1 000个拾花工,一个作业季节单机机械化采收棉花200.0~266.7 hm2(3 000~4 000亩),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效果非常显著,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还有效缓解了交通运输和社会治安以及安全生产面临的巨大压力。加快推进棉花机械化采收,加快转变棉花产业发展方式,全面促进新疆优质棉生产势在必行。
(2)解决好“谁来摘棉和怎么摘棉”的问题。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棉花意愿的重要因素,在改造提升新疆传统植棉向现代植棉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将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成本迅速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替代农民劳作、替代传统耕作、收获是必然选择,只有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机采棉种植模式规模化,提高机采棉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花种植收益。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新疆已经具备了加快推进机采棉技术的条件和基础,推广机采棉技术,能够大大降低生产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机采棉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做强做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2 机采棉技术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家对机采棉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对自走式采棉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从20万元/台增加到了40万元/台(3行机补贴30万元,5~6行机补贴40万元)。增加了支持推广目录中棉花采收机械的品种,扩大了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原来只有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平水牌4MZ-5型采棉机进入了支持推广目录,现新增了迪尔9970型采棉机,凯斯纽荷兰乌鲁木齐采棉机工厂组装的CPX620、420型采棉机,新疆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牵引式、自走式3行采棉机,石河子贵行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3行采棉机等。昌吉、博州、塔城、阿克苏等地区的部分县市还利用地方财政支农项目对购置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实施了累加补贴,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部分棉花产区县市通过发改和财政项目改造、新建了机采棉加工生产线。通过各地农机部门的努力,在与机采棉配套的生产加工设备基本完善的同时,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动力驱动耙、液压翻转犁、联合整地机、两膜12行机采模式棉花播种机等一大批先进、高效、实用的农业装备也得到推广应用,为机采棉技术推广奠定了较强的装备基础。
2009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农机局组织起草、制定、修订了GB/T 21397—2008《棉花收获机》、NYT 1133—2006《采棉机作业质量》、NYT 1771—2009《机采棉轧花机械操作技术规程》、《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标准及意见,为机采棉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并于2011年8月成立了采棉机驾驶操作沙湾培训中心,至今已培训了360名采棉机手。以机采棉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建立了一批以机采棉综合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园区,如昌吉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园区腾飞农场机采棉示范园区,沙湾县5个667 hm2(1万亩)机采棉综合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区,玛纳斯县2万hm2(30万亩)现代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区,阿瓦提县0.33万hm2(5万亩)机采棉技术应用示范区等。农机技术人员逐步掌握了先进的机采棉种植管理和配套农机装备经营管理技术,为机采棉技术推广提供了人才保障。
多年来,新疆地方通过加强多方交流,学习、借鉴、吸收、消化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机采棉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模式,在机采棉的品种选育、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残膜回收、机械采收、中转贮运、清理加工和棉花检验等棉花生产的诸多关键环节都已取得重大突破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不仅使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而且使棉花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棉花种植的规模化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通过应用秋翻冬灌技术、秋翻深施底肥、秋季精细整地、超宽膜应用、膜下滴灌、精量播种和风幕式打药等多种优化组合技术,规范了机采棉种植模式从种到收的技术要求,为推进新疆地方应用机采棉技术奠定了基础。
3 加快新疆机采棉技术推广的措施和建议
(1)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理念。当前,新疆棉花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农艺技术需要依靠现代农业装备为载体。农机农艺科研人员要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经验的探讨交流,互相协调技术思路和目标,以“只有农机没有农艺是‘无的放矢’,只有农艺没有农机是‘纸上谈兵’”,为基础,深入推进机采棉技术发展,不仅要研究农机作业的模式、技术集成和规程,也要研究适合机收的栽培模式、品种等与机械化关联度高的农艺技术,形成规范,从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不要追求大、新、全,要管用,要体现经济效益并简捷易操作。先在南、北疆棉花主产县市小面积示范,示范成功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从必然到自然,实现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装备的配套。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结出的以棉花种植行距(66+10)cm或(68+8)cm的宽窄行相间配置的机采棉种植模式,就是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案例。
(2)加强交流合作。在地方建设机采棉示范田、示范园区初期,要与生产建设兵团主动联系,结合地方棉花生产实际和农民种植习惯特点,从人才、机具、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依托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装备优势、技术集成优势和管理经验优势,实现棉花品种、播种技术、节水技术、田间管理及机械采收的统一,进一步规范机采棉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服务,提高棉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现”的要求,把合作推进机采棉技术应用作为交流的切入点和有效抓手,抓点带面、总结提高、逐步推广,整合放大区域资源优势,带动辐射地方加快机采棉进程。
(3)加大机采棉的政策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生产主要环节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配套机械的补贴推广支持力度,可以考虑把清理加工机械也纳入补贴范围。参照小麦补贴管理模式出台机采棉种植直补政策,参照机械深松补助政策出台棉花机械采收作业补贴方案,按照“谁机收谁得补助”,直接补助到地块、种植户的原则,确保农民受益。加大对机采棉各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建造生产加工流水线的大额投资提供无息、低息贷款,以提高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必要时,可以考虑集中财力建成一个样板示范区和样板生产线。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大户、服务组织、重点乡镇(村)及有关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形成使用和推广机采棉技术的活力与动力,促进区域整体推进,放大政策的集聚效应。
(4)引领农民合作组织发挥作用。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以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推动土地整合和统一管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耕作、分户经营管理模式,推广“统一品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方法。采取由当地政府协调,专业合作组织运作,由纺织厂、轧花厂、银行组成股份制公司,形成一条完整的棉花产业链,支持农机大户购进采棉机并组建多元化的机采棉作业服务队,制定并施行科学的棉花机采、收购、运输和清理加工一体化作业与管理程序,施行高标准的集约化管理,产生规模化效应,提高农民收入,降低种植风险,让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5)加强项目整合及先进适用技术与传统成熟技术的结合。以稳步推进、分步实施为发展原则,把机采棉示范推广项目与滴灌节水、精量播种、合理化控化调、综合防控等农机其他科研推广项目整合、结合起来,将相关项目、扶持政策进行捆绑,充分利用各项目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大力推广在应用过程中经实践检验最成功、最先进和最适应的农机化技术与装备,为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如棉模打包储运技术、驱动耙整地技术、秋季深耕施肥平整保墒技术和卫星定位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技术等。以成功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成熟技术为基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传统技术和装备水平。
(6)贯彻落实执行标准提升作业质量。各地农机部门应贯彻落实执行已形成的机采技术标准、规程,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机采棉花化学脱叶剂使用技术规范》、《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GB/T 21397—2008《棉花收获机》、NYT 1133—2006《采棉机作业质量》和NYT 1771—2009《机采棉轧花机械操作技术规程》。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地本县的技术规程、作业规程和管理规程。对秋季深耕施肥平整保墒技术、驾驶播种、化控应用技术引起足够重视。宣传推广成熟模式,秋季要进行深耕施肥平整保墒作业,为春季早播打好基础,采用精细化耕整地技术,选配大型铺膜铺管精量播种机进行棉田播种作业。一定要坚持早播,采用节水滴灌、综合植保技术,实施科学田管,及时打顶,避免贪青晚熟,把握好喷药时间和用药量,增加霜前花,提高产量和品质,采收时适时对棉田水分进行测试,水分超标不得采收。
(7)推进机械能够进入的标准化棉田建设。新疆地方棉花种植重点县市很多棉田由于传统耕种习惯,尚未进行标准化棉田建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型先进采棉机的高效应用。以棉箱式采棉机在长500 m的标准化棉田作业为例,采棉机一个往返作业正好卸棉,作业效率可以达到26.7~33.3 hm2/天(400~500亩/天),而在不规则条田作业效率只能在6.7~8.0 hm2/天(100~120亩/天),因为采棉机不可能在田间任意卸棉。在采棉机的油耗及其他辅助费用相同的条件下,作业效率差异显著。建议各级农机部门应引导和鼓励种棉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土地流转,适当增加土地连片规模,实现标准化连片种植,进而发挥大型先进采棉机的工作效率。
(8)逐步向具备自带打包功能的采棉机作业过渡。目前在新疆广泛使用的是棉箱采棉机,作业流程是棉箱装满后卸到拖车内或卸到打模机内,普遍存在二次落地,造成不必要的杂质增加,有些收购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恶意加大扣杂扣水比例,有些都在20%~30%,甚至30%以上,间接导致人为的掺杂使假现象屡禁不止,且没有有效便捷的制约手段。而使用自带打包功能的采棉机作业虽然收费价格稍高,但作业效率比棉箱式采棉机高15%~20%,一天作业可以在33.3 hm2 (500亩)以上,其更大的优势是完全避免人为掺假的可能,该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机械采摘的原始籽棉品质。
(9)完善提高机采行距一致性和交接行距合格率。行距与机械化采摘密切相关,棉花的行距与棉花机械化采摘密切相关。当前与采棉机配套的棉花播种机大部分为6行机或9行机,而采棉机多数是5行机或6行机,农户在播种过程中为了减少裸地增加播种面积,人为减小了交接行或交接行不准确,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与常规的植棉方式相比,机采棉技术要求棉花播种行距应适合采棉机的采收行距,保证株数符合当地农艺要求。适合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的播种模式必须满足采棉机76.2 cm行距配置,建议采用10+66+10、8+68+8、13+63+13和12+64+12,或按采棉机采摘头行距进行等行距种植的行距配置,各行距与规定行距相差不超过±3 cm,行距一致性合格率和交接行距合格率应在90%以上。
(10)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好残膜混入问题。机械采摘棉花的过程中,常有残膜吸附、缠绕在机具工作部件上,影响机器正常运转,严重时甚至会损坏机具。残膜被混入棉花中,难以清理,严重影响了机采棉的质量。各植棉县市应推广秋季犁地后搂膜,春季整地前机械搂膜,休闲地机械清膜的连作方法回收残膜,最大程度确保当年无残膜作业。机采前首先要将地里和地头的地膜和滴灌带清理干净或压实,卸棉时运棉车要停在大帆布上,避免将碎膜带入,堆放时要将场地清理干净。其次采取清理措施,加工前组织人工或用预处理设备进行清理,在加工线上增加清除残膜的设备,同时要及时处理好清理出的废膜,避免二次混入。
(11)加强培训工作。首先要增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其次对加工工艺改造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要同等重视,多方位多层次加大培训力度,对机采棉技术培训提高认识,强调学习,加快相关知识更新的要求不能放松,树立全员培训的意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进,就采棉机、加工线的操作要领、应急处理,关键部件的拆装和调整、作业前准备、田间作业调整等内容进行实地操作,同时,要提升和规范培训质量,用典型指导工作,提高棉农、农机手和加工线操作工的操作水平,提高加工工艺水平。
机采棉技术 篇8
关键词:机采棉,棉花,收获
0 引言
棉花收获是棉花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也是耗费劳力最多的作业环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农业素以高度机械化的大农业而著称, 虽然目前兵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9%, 但是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仍偏低, 收获机械化程度仅为34%。棉花的收获还主要依靠人工采摘, 人工采收生产效率低, 收获期长, 用工量大。1在棉花收获期内, 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带来许多社会经济问题, 棉花收获成为新疆棉花规模化生产的严重障碍。拾花劳力不足、生产成本高, 已成为新疆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 迫切需要摆脱生产力对劳力数量的依存关系, 棉花收获机械化势在必行。
1 技术实施基础
国家对棉花收获机械化问题一直比较重视, 起步也较早。1953—1964年, 我国曾在北京、新疆、江苏、辽宁和安阳等地试验过苏联的CXM—48、CXM—48M及XBC-1.2型垂直摘锭式采棉机, 由于轧花厂没有合适的清花设备配套, 含杂多的机采籽棉无法符合收购的要求而未能用于生产。在此期间我国的技术人员还研制了气吸和气吸振动式采棉机, 并在新疆仿制建立了机采籽棉清理加工试验车间, 经部分批量试验表明:经过机器采收的籽棉, 清理加工后皮棉质量仅有少许下降, 对纺纱无明显影响。1966—1976年, 此项工作被搁浅。
1989—1993年, 兵团农业局组织兵团农科院、新疆农科院等单位在农八师148团二队对引进的前苏联全套棉花田间生产机械化设备进行综合试验, 该套设备中包括CMX-2.8型垂直摘锭采棉机、棉桃收获机、净棉机等10台 (套) 机械。是我国首次从农业机械工程的角度全面认识和实践棉花生产机械化, 通过近3年的试验, 消化吸收了棉桃收获机、净棉机等机具, 并结合兵团实际探索了人工快采棉采收方法和清理加工工艺及设备配套方案, 在南北疆部分植棉农场进行了试验。
通过该项目的实践, 广大技术人员认识到, 棉花收获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仅从采收机械入手, 难以实现棉花收获机械化, 只有走综合技术配套的道路, 才能逐步实现棉花收获机械化。
2 生产试验
兵团投资3 000万元, 立项实施“兵团机采棉引进试验示范项目”,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 确定项目实施方案。从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选育到机采棉棉花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化学脱叶催熟、采棉机国产化设计、新型采棉机引进试验、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配套设备、皮棉质量标准等环节全面开展试验研究, 系统研究棉花收获机械化问题。
成立机采棉试验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和3个专业技术执行和研究小组。首先在试验区先后引进了6台采棉机 (美国迪尔9965型1台, 9970型3台;凯斯2555型2台等自走式五行采棉机) 进行田间试验。其次, 通过原国家经贸委和机械部立项, 新疆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4MZ-3型自走式采棉机和4MZ-2型背负式采棉机各1台, 在项目试验区进行了机采试验。第三, 在8团建成了美国拉姆斯公司清理设备与国产轧花机、打包机配套的机采棉加工厂1座, 进行各种栽培方式的试验, 并改制了播种机, 研究探索出了 (680+80) mm或 (660+100) mm株行配置方式, 适应采棉机的采收, 并保证单产水平不降低。在脱叶催熟试验方面, 做了多种药剂配比和喷施时间的对比试验, 取得了落叶催熟较好的效果。在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模式、脱叶配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在国家权威机构进行机采棉花检测, 并在纺织厂进行纺纱试验, 确认机械采收棉花对棉纤维品质没有明显影响。制定机采棉企业标准, 为机采皮棉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兵团机采棉引进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 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棉机企业积极参与项目, 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花收获机械化应用进程。项目实际运行5年, 进展顺利。
3 技术的推广应用
2000年12月兵团开始在农一、二、三、五、六、七、八、十、十三师等9个主要植棉师, 条件较成熟的团场, 开展机采棉技术推广工作, 扩大了试验成果。
2001—2010年, 全兵团按机采模式种植棉花累计223.36万hm2, 改造和购置机采棉播种机 (660+100) mm模式2 594台。形成了适应南北疆不同气候特点和作业期棉花脱叶作业规范, 脱叶催熟剂“脱落宝”的喷施技术已被多数机采棉团场熟练掌握, 脱叶成本降低30%左右。
机械采收面积累计74.13万hm2, 各师及机采棉专业服务公司购买采棉机708台, 其中迪尔采棉机333台, 凯斯采棉机182台, 贵航平水采棉机193台。采棉机实际操作人员已达1 200余人, 初步形成了国有民营、股份经营以及个体经营的采棉机作业经营模式。兵团现有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114条, 其中全套国产生产线68条, 全套引进3条, 国产与引进配套43条。
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日趋完善, 加工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达到手摘棉质量二级。
4 机采棉技术试验、推广总结
4.1 高产种植技术进一步熟
形成适合机械采收的 (660+100) mm或 (680+80) mm栽培模式, 编写了《兵团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机采棉农艺栽培技术标准》。
4.2 探索出了机采棉技术体系
形成了化学脱叶催熟地面机械喷施、飞机喷施以及人工地面喷式技术相结合的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脱叶剂的选择、脱叶剂喷施方式、喷施脱叶剂的时间、脱叶剂的用量、脱叶剂喷施质量、机采时间等主要内容。
4.3 采棉机作业质量要求规范化
棉花种植行距配制、棉花品种选择、适时采收、行走路线制定、脱叶催熟剂喷施、机械采收后清田等农业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 作业前田间准备、作业机械技术准备、机械作业及人员组织、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安全技术要求、采棉机作业质量要求也进一步规范。
4.4 清理加工工艺得到优化
对机采棉皮棉加湿技术进行初步试验后, 取得基础性研究成果;组织编写了《兵团机采籽棉的验收与贮运规程》和《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及操作规程》。
4.5 棉花生产机械设备研发能力增强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 自主研发了自走式采棉机、袖筒式高架喷雾机、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等与机采棉技术配套的机械设备, 为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周亚立, 李生军, 刘向新等.棉花收获机械化在兵团的应用及推广前景[J].新疆农机化, 2006, 6:6-8.
[2]周亚立, 刘向新.棉花采收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应用[J].农业机械, 2005, 8:66-67.
[3]周亚立, 梅健, 刘向新.论影响机采棉技术推广的原因和对策[J].新疆农机化, 2004, 4:44-45.
[4]李生军.机采棉工程建设的效益分析及推进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 2006, 10:38-40.
[5]李生军.搞好机采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植棉机械化[J].新疆农机化, 2006, 3:4-5.
[6]《中国棉花加工》编辑部.机采棉生产技术催促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J].中国棉花加工, 2010, 4:1.
[7]董国光.机采棉是国营农场棉花采摘的必由之路[J].中国棉花, 2009, 12:35-36.
[8]王浩.怎样提高机采棉的作业效率和质量[J].农业机械, 2002, 6:6.
[9]沈玲凤.兵团农场采棉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新疆农机化, 2004, 4:46-47.
[10]林起.机采棉及其加工技术和装备在新疆的应用前景[J].新疆农机化, 2000, 6:16-17.
机采棉技术 篇9
1 机采棉机械化种植地块的准备
1.1 灭茬及残茬残膜清理
秋收后将前茬作物直接粉碎还田, 消灭残茬, 便于机械耕翻作业;秋季, 灭茬后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进行地膜的清理;春季, 在播前采用弹齿残膜回收机, 将地表的残茬残膜进行清理, 确保膜床干净、平整, 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减少棉苗因残膜阻止其扎根而死亡的现象发生。
1.2 深耕深翻及化肥深施
在秋翻前用机械施肥机将化肥均匀的施于地面, 通过耕翻, 使肥料均匀分布于耕作层。深耕深翻是加深耕层, 使土壤疏松, 蓄水保墒, 同时将地表的残株、杂草等翻入耕作层中, 以提高肥力;耕地的耕翻破坏了病虫的越冬环境, 是棉花等作物减轻病虫害有效的、物理的防治措施, 真正起到了消灭病虫害的作用。
1.3 精细耕整地
秋季整地, 采用大型刨式平地机对机采棉地块进行对角平地, 确保地块平整;采用联合整地机或动力驱动耙进行整地, 使土壤表层平、碎、净、上虚下实, 达到待播状态, 利于春季抢时、准时播种, 满足机采棉的种植技术要求。
2 种子准备
机采棉花品种的选择和引进方面盲从性大, 引进的品种繁多。同一地块品种不一, 造成棉花生育期长短不一, 严重影响了精量播种、田间化控管理和机械化收获作业的统一协调。另外, 为减轻人工放苗、间苗的劳动强度和降低成本, 目前使用的都是精量播种机, 对种子的要求高。因此, 必须精选种子。机采棉选用发芽率较高的品种;选择适合机采的、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比如要求满足中早熟、株型紧凑、吐絮快而集中、吐絮畅而含絮力中等、不易倒伏, 同时果枝始节高度20cm以上等条件。新陆早48号等品种属早熟陆地棉类型, 生育期120d左右, 株型紧凑, 单铃重5.8g, 田间出苗快而整齐, 苗期长势较强, 开花结铃集中, 结铃性强, 吐絮畅快集中, 含絮力适中, 其形态特性适宜棉花机械化采收;通过人工或者机械进行种子的精选。
3 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机械中耕作业;及时定苗。5月6~17日, 全生育期化控4~5次, 叶面追钾、锌、硼肥4次。结合灌水的士肥料5~8次, 滴肥以尿素为主。打顶时间:6月25日~7月15日全面结束, 保证棉花成熟一致, 高度符合机采棉要求。
4 脱落叶剂的正确使用
目前机采棉花在第一结果枝高度、整体株高、株型、结果枝节间距控制等方面达不到机采棉技术对农艺栽培技术标准的要求, 机采棉花时撞落和抛洒损失严重。脱落叶剂、催熟剂的综合运用技术和最后1次水肥的调控运用技术水平低, 技术措施不科学不规范。打了脱落叶剂后, 棉花枝叶还在不断返青;使用的脱叶剂质量与性能参差不齐, 在喷洒时间上掌握不准, 脱叶质量差, 采收的棉花含杂率高。催熟剂随意过量使用, 造成棉籽不饱满, 进而影响产量。因此, 脱落叶剂的正确使用是保证机械收获作业质量, 减少机械采棉损失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脱落叶剂的使用要求是棉田吐絮率应达到60%以上, 在9月20日左右, 最好喷施药前后5~7d的日最低气温12.5℃, 日平均气温高于23~25℃, 尽量避开7d内降温天气。脱叶剂每667m2用量:根据不同药物的说明而定, 必须在农艺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药剂选择每667m2脱吐隆10~13m L+伴宝50m L+乙烯利70~80m L。利用先进的打药机械, 使上下叶片均匀的喷施到药液。
机采棉机械化种植技术在新疆发展迅速, 机械化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GPS卫星定位系统的逐渐应用, 都将为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分析了机采棉机械化种植的重要环节。
机采棉技术 篇10
关键词:赣北棉区;机采棉;密度;播期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2-0027-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2.005
The Research of Density and Seedtime for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in North Jiangxi
Li Yongqi, Cui Aihua, Zhang Lijuan, Gao Hongbing,
Li Zhixing, Xie Yetao, Xia Shaonan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105, China)
Abstrac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seedtime and reason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in Yangtze River cotton area, we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 yield and quality in each treatment, eight treatments of the two seedtime (May 13, May 25) and 4 density (75, 90, 105, 120 thousand of plant/hm2), taking the cultivar CCRI425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ll weight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and the same trend with the delay of seedtime; the lint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density, but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delay of seedtime; the cotton yield of the treatment which was sowed on May 13 with 75 thousand of plant/hm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and its fiber quality was also better. We recommended that the suitable seedtime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in North Jiangxi cotton area was about May 13 and its reasonable planting density was about 75 thousand of plant/hm2.
Key words:Machine-harvested cotton; Density; Seedtime
0前言
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成倍增长及棉花价格严重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国内植棉效益迅速下滑,棉花面积大量减少,而全面推广机采棉是解决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1-3]。目前机采棉已在新疆棉区大面积推广,整体覆盖率可到达70%[4],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仅仅开始试点工作,各项栽培技术及行业标准亟待完善[5-6]。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是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棉花的品质及质量有较大的影响[7-9]。不同棉花品种在各生态区域的密度与播期也不尽相同,各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10-12]。王香茹,等[13]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机采棉播种应在4月20日到5月1日之间进行,播种密度在7.5万~10.5万株/hm2范围内为宜。姜学森,等[14]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以7.5万~10.5万株/hm2的密度,于4月25~5月5日的播期进行机采棉示范试点工作取得成效[14]。陈全求,等[15]认为湖北省机采棉适宜的播期为5月20日左右,密度为6.75万株/hm2较好。目前对赣北棉区机采棉的密度与播期的系统研究还较少,因此,作者在江西九江地区以中棉425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机采棉品种群体建成、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探索赣北棉区机采棉适宜的播期及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实现长江流域植棉机械化提供标准化的栽培技术。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在江西省研究所(29.71°N,115.97°E)进行。试验田为灰潮土,(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 g/kg(K2Cr2O7氧化法),全氮0.9 g/kg(浓H2SO4—混合加速剂法消煮,半微量凯氏法),速效磷41.6 mg/kg(0.5Mol NaHCO3法),速效钾245 mg/kg(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冬季空闲。人工直播,等行距种植,行距为0.76 m,宽0.46 m,行长10 m(每小区 6行)。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设5月13日、5月25日两个播期,每个播期均再设4个种植密度(7.5、9.0、10.5、12.0万株/hm2),5月13日播种的4个处理按密度由低到高分别以M1~M4表示,5月25日播种的4个处理按密度由低到高分别以M5~M8表示,3次重复。
1.2试验管理:
定苗后,施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675 kg/hm2、腐熟饼肥7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及过磷酸钙375 kg/hm2作基肥,7月底至8月初追施尿素300 kg/hm2左右。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各喷1次缩节胺,用量为180 g/hm2。8月9日人工打顶;10月10日喷施催熟脱叶剂。其他管理与当地高产田管理一致。
1.3 调查指标:
参考孙恩虹等[16]的取样方法,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法(19 cm×19 cm)。从苗期(6月30日)到吐絮期(9月15日),每隔15 d各小区随机选择2行长势一致能代表该群体的棉花测定PAR。测定仪器为线型光量子传感器(LI-191SA,LI-COR,Lincoln,NE,USA),数据记录器为(LI-1400,LI-COR,Lincoln,NE,USA)。具体日期为7月2日、7月20日、8月7日、8月25日、9月8日(共5次)。每小区实收计产,于10月20日前收获正常吐絮铃50个,测单铃重及衣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用SAS 9.2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影响
籽棉产量的高低是判断一项栽培技术好坏的标准。由表1可知M1、M2、M4的籽棉产量均低于M3,但5%的水平下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M3各重复之间差异较大,掩盖了M3与其他处理之间的差异(M3标准误较大)。这表明相同的播期下,不同的种植密度对赣北机采棉籽棉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M1即7.5万株·m-2的种植密度,其籽棉产量最低,随着密度增加,其籽棉产量逐渐增大,种植密度为10.5万株/m2时,其籽棉产量达到峰值,而后有降低的趋势。由表1可知M5~M8的籽棉产量均低于M1~M4的籽棉产量,即相同的栽培密度下,随着播期的延迟,其籽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5月25日相对于5月13日的播期处理,籽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赣北棉区机采棉的最佳播期应为5月13日左右,最适宜播期应为10.5万株/m2(见表1)。
由表1可知M1~M4各处理间的单铃壳重、单铃重均是M1>M2>M3>M4。这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其单铃壳重、单铃重均有降低的趋势。M5~M8各处理间的单铃壳重、单铃重均的变化规律同M1~M4,但是其单铃重均低于M1~M4各处理的单铃重。M1~M4各处理的衣分含量均高于M5~M8各处理。综上所述单铃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随着播期推迟也有降低的趋势。衣分含量受密度的影响较小,但随播期的推迟下降较为明显。
2.2播期和密度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M1~M4处理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明显低于M5和M6处理,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M1~M4处理,取样时间较早造成的。M1~M8各处理间,除了M3处理马克隆值略低,其他纤维品质指标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这表明纤维品质中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受播期,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小,5月13日、10.5万株/hm2的处理马克隆值略低。
2.3 播期和密度对PAR冠层截获率的影响
表3 是利用花铃期(8月7日)测定的PAR数值,运用空间地统计学方法[16]计算出的各处理PAR冠层截获率。两个播期内的各处理花铃期PAR冠层截获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与密度增加,棉花群体变大,单位光合有效面积增加相符。同一密度的两个处理相比,PAR冠层截获率数值均为播期较早的处理较高,表明播期较早的处理植株生长发育较早,可以很好的利用棉花生长发育前期的光热资源,这可能也是播期较早的处理籽棉产量高于较晚播期的原因。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赣北棉区机采棉单铃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随着播期推迟也有降低的趋势。衣分含量受密度的影响较小,但随播期的推迟下降较为明显。纤维品质中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受播期、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小,5月13日密度为10.5万株/hm2的处理马克隆值略低,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其纤维品质较好。因此推荐赣北棉区机采棉的适宜播期为5月13左右,适宜密度为10.5万株/hm2左右。
参考文献
[1]尹国, 张玉娟, 韩秋成,等. 浅析发展机采棉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对策[J]. 棉花科学, 2015,37(1):10-12.
[2]张山鹰. 新疆机采棉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J]. 农业工程, 2012, 02(7):1-6.
[3]王志坚, 徐红. 新疆机采棉的调研与发展建议[J]. 中国棉花, 2011, 38(6):10-14.
[4]蔡国栋, 罗全. 兵团机采棉占棉花播种面积近6成[J]. 当代农机, 2013(8):17-17.
[5]姜秀红. 机采棉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国棉花加工, 2011(5):11-12.
[6]张崇荣. 机采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河北农机, 2014(7):14-14.
[7]高峻岭, 李祥云, 宋朝玉,等. 密度、播期、有机肥对棉花产量及部分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6):20-23.
[8]王欣悦, 刘爱玉, 邹茜,等.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4(6):597-601.
[9]董合忠, 毛树春, 张旺锋,等.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3):441-451.
[10]李栋. 棉花新品种JC-2适宜播期与密度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9):71-72.
[11]王彦立, 李悦有, 孙福鼎,等. 黄河流域超早熟短季棉适宜播期及密度初探[J]. 中国棉花, 2010(7):20-21.
[12]薛晓萍, 史可琳, 王建林. 不同气候生态棉区化学调控适宜期的试验及其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 1998(3):371-375.
[13]王香茹, 侯玉茹, 杜明伟,等. 适当晚播与高密度相结合有利于构建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群体[C]. 2015年全国棉花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5.
[14]姜学森. 黄河三角洲地区机采棉播种技术要点[J]. 农机科技推广, 2014(5):52-52.
[15]陈全求, 詹先进, 蓝家样,等. 湖北省棉花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展望[J]. 江西棉花, 2011, 33(z1):16-19.
[16]孙恩虹, 李亚兵, 韩迎春,等. 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J]. 棉花学报, 2012, 24(03):244-252
加快农一师机采棉发展步伐的建议 篇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机采棉工作从1996年开始进行试验, 到目前大面积推广已经17个年头。在机采棉试验、示范和推广过程中, 经历了实践—认识—推广—再实践—再认识—再推广的过程。在机采棉品种选育、种植模式、栽培管理、化学脱叶、采棉机运用和清理加工设备的配套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据统计, 1999—2012年农一师累计推广机采棉面积26.2万hm2, 机采籽棉数量150.5万t。特别是2012年组建了机采棉集团公司后, 使机采棉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实现了大的飞跃, 共完成机采棉面积6.18万hm2, 田间采净率达到了95.74%。机采棉三级花以上比例在90%以上。
通过机采棉的推广, 大大减轻了职工拾花劳动强度, 解决了人工拾花劳力紧缺的矛盾, 降低了职工的拾花成本, 为团场增效、企业增盈和职工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机采棉技术的不断提高, 机采棉面积不断扩大, 机采棉必将为加快推进农一师阿拉尔市“三化”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1999—2012年农一师机采棉推广情况见表1。
2 机采棉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与机采棉搭配的早熟品种。在机采棉品种上, 通过十几年的推广实践, 虽然也选育了一些比较适宜机采棉特性的中熟品种, 如中-28 (抗1) 、中-37、中-49等, 但是没有与机采棉搭配的早熟品种。特别是棉农对种植早熟品种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担心早熟品种影响棉花产量和效益。由于没有早熟搭配品种, 机采棉的开花吐絮时间向后推迟, 脱叶时间向后推迟, 机采收获时间也向后推迟。特别在棉田管理的中后期若遇到下雨降温天气, 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虽然到了机采棉作业时间, 棉田内青铃仍然比较多, 吐絮率达不到95%或以上, 不能正常进行作业, 使机采时间向后推迟。到中期棉花集中盛开, 采棉机又非常紧张。到后期有些棉田内棉花由于吐絮时间过长没及时采收而出现“流鼻涕”, 还有些棉花吐絮后风吹日晒时间过长, 造成含水量减少、纤维变粗变脆等。由于以上问题, 对机采棉作业时间、作业质量、产量和品级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2) 机采棉栽培密度偏大对脱叶质量的影响。各团场在机采棉的种植上, 除杂交棉外, 大部分都是采取常规棉的高密度植培模式, 理论株数一般都在26.25万~27.75万株/hm2。高密度栽培技术对提高棉花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机采棉66+10 cm特殊的行距配置, 种植密度过大时, 对脱叶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打脱叶剂时棉株中下部受药面积小, 中下部脱叶质量差。打脱叶剂后有些棉株上部的叶片又掉落在下面的棉枝上, 采棉机作业时就会将棉叶一起收入棉仓, 从而增加了机采棉籽棉的含杂量。籽棉含杂量的增加, 又给机采棉加工质量带来了难度, 同时也影响了机采棉的质量。
(3) 机采棉中含有残膜等异性纤维。机采棉中含带残膜等异性纤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它是棉纺企业最为担心和害怕的问题, 也是影响机采棉推广的一大要害。含有残膜等异性纤维的原因, 一是有些团场对机采棉条田在机采前进行了人工揭膜, 由于揭膜不干净, 残膜挂在棉枝上或遗留在棉田内, 当采棉机作业时就被吸入棉仓。二是有些团场虽然在机采前没有揭膜, 但由于棉花种植过矮或下部果节太低, 采棉机作业时采摘头放的比较低, 将地面薄膜挂起而吸入棉仓。三是田间四周的残膜没有清理干净, 刮风时残膜又被风刮入棉田等。
(4) 机采棉堆放场地面积小。近几年, 随着机采棉采收面积的不断扩大, 大多数团场的加工厂堆花场地出现“危机”, 造成籽棉堆放问题突显。有些团场将籽棉在加工厂场院堆大垛;有些团场将籽棉堆放在承包职工的地头, 加工时再拉运;还有些团场将籽棉拉到飞机场存放, 加工时再进行二次装运等。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 不仅给花场安全管理带来严重隐患, 而且大垛堆花还容易造成棉垛发热霉变, 影响籽棉质量。此外, 在地头堆花还影响了棉田的冬灌工作, 加大了职工在地头看花的人工成本等。
(5) 机采棉含杂量较高。根据各团场加工厂对机采棉籽棉水杂测定结果, 机采棉含水率前期普遍较高, 一般在10%~14%, 含杂率一般也在12%~15%, 都分别超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技术规程要求的标准。加工时为了提高清杂效果, 对前期含水率偏高的机采棉还要进行烘干处理, 若烘干温度过高, 就会导致皮棉反光度降低、色泽下降、纤维变脆, 从而影响加工后的皮棉等级。由于籽棉含杂率偏高, 在加工过程中又增加了籽棉和皮棉的清杂次数, 导致皮棉纤维长度损伤大、短纤维率增加及皮棉外观形态紊乱等, 最终对皮棉质量造成比较大影响。
3 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 直接影响到机采棉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认真解决好上述问题,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抓好重点环节, 才能进一步提高机采棉质量, 才能加快机采棉的发展步伐, 确保机采棉工作顺利推广。
(1) 认真优选与机采棉配套的中早熟搭配品种。机采棉品种必须要有相配套的早熟搭配品种, 早熟品种比例应不低于20%。这样就可以根据棉花品种生育期的不同, 提前安排好机采棉的打顶、脱叶和机采时间, 并且依次拉开脱叶和机采时间的作业间距, 充分发挥采棉机的作业效率, 以达到早打顶、早脱叶、早机采, 早轧花、早销售、早冬翻和早冬灌的目的, 为下年农业生产争取主动。
(2) 进一步抓好机采棉的种植和管理。一是在机采棉的种植模式上, 可适当调整种植密度, 理论株数可调整到22.5万~24.0万株/hm2。二是严格按照机采棉农艺技术要求,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运筹水肥, 做到促控结合, 使机采棉长势均匀, 株高一致。三是抓好促早措施, 早打顶、早吐絮、早脱叶, 为早机采创造条件。
(3) 抓好机采棉的脱叶质量。一是要大力推广先进高效的宽幅高架自走式喷药机械, 提高脱叶效率, 保证脱叶质量。二是要进一步选用脱叶质量好、药效作用快、对气温变化敏感性不强的脱叶剂。三是根据棉花吐絮率可适当提早脱叶时间, 要求在9月初开始脱叶, 9月15日前必须结束。四是认真按技术要求抓好机采棉的脱叶质量, 保证脱叶率在90%以上。
(4) 认真解决残膜等异性纤维的污染。一是按照机采棉栽培技术要求, 棉花种植高度要在75~80 cm, 下部节位高度18 cm以上。二是对机采棉棉田全部要求机采后揭膜。三是在机采前认真清理棉田四周的残膜, 以防残膜刮入棉田。四是在加工生产线上必须全部配套残膜等异性纤维清理设备, 并保证技术性能可靠, 使混入籽棉内的残膜得到有效清理。
(5) 大力推广籽棉打模新技术。目前籽棉打模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在采棉机上直接带自动打模设备, 边机采边打模。二是在田间地头打模, 要求打模机和运模机的数量要与采棉机合理配置, 打模机的模型尺寸必须要与运模机相配套。三是在场院打模。由拉花车将机采后的籽棉直接运往加工厂或距加工厂比较近的存储点, 然后再进行打模存放。
(6) 抓好加工工厂技改配套和场院建设。一是根据机采棉面积做好加工厂的技改配套工作。要合理配置加工生产线的数量, 通常按照每0.17万~0.20万hm2 (2.5万~3万亩) 配置一条加工生产线比较适宜。二是适度扩大加工厂籽棉堆放场地的建设面积, 或在加工厂附近新建集中籽棉存储点, 以解决籽棉堆放场地不足的问题。
(7) 抓好机采棉的管理, 努力降低水杂含量。一是认真抓好采棉机检修质量的管理, 确保采棉机技术状况完好。二是严格按照机采棉田间作业技术规程, 抓好作业质量管理, 使机采棉水杂含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三是大力推广籽棉打模新技术, 避免人为掺杂造成二次污染。四是加强储棉场地的管理。对入场的棉模根据品种、含水率和含杂率不同进行分区分组摆放, 并有专人负责, 定期对棉模温度和回潮率进行检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 加强对加工生产设备的管理, 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一是要认真抓好清花加工设备的检修和调整, 认真抓好员工的技术培训。二是在作业前认真做好清花加工设备的试运转和试轧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三是在加工过程中, 要有专人在线测杂、测水, 并根据回潮率及时调整烘干温度。烘干温度过高, 棉纤维发脆, 棉花在加工过程中棉纤维就容易被打断、打短, 损伤程度就大;若烘干温度过低, 清杂效果差, 加工后的皮棉含杂率高。要求籽棉含水率控制在10%以内, 入轧时籽棉水分控制在8%, 皮棉品级相符率98%以上, 皮棉回潮率大于5.5%为宜。四是认真检查清花加工设备各部运行情况, 尤其对各道籽清和皮清装置的清杂、排杂效率认真检查, 要求2~3 h对籽清机、轧花机排杂网格、工作箱等清理一次, 以利于排杂, 减少皮棉疵点。加工后的皮棉含杂率应控制在1.5%以内。
【机采棉技术】推荐阅读:
采棉技术09-19
机采技术10-26
技术合同:技术转让技术秘密合同07-03
技术与科学技术07-24
节能技术的技术划分09-05
蔬菜施肥管理技术技术06-01
环保技术节能技术09-15
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技术09-27
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技术10-08
数字技术测绘技术应用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