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安全自救教育(精选4篇)
缺失的安全自救教育 篇1
一、安全避险教育的概念、要素和主要内容
1、概念
安全避险教育就是通过传授, 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暴力等各种形式的危险事件, 掌握这些危险事件的特点、成因、可能造成的伤害、逃生或者避险措施等相关知识, 凭借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地自救和互救行为, 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危险事件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2、要素
安全避险教育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1) 安全避险知识, 即掌握与危险事件有关的知识, 包括这些危险事件的特点、成因、可能造成的伤害、逃生或者避险措施等; (2) 安全避险技术, 即掌握应对危险事件的基本技术, 包括逃生技术、防御技术、制敌技术等; (3) 安全避险能力, 即处理危险事件的能力, 包括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安全避险知识是培养避险能力的理论依据, 安全避险技术是实施避险能力的必要手段, 安全避险能力是运用避险技术的基本保障, 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安全避险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能力、身体素质、应对技能、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1) 认知能力方面, 包括急救或报警电话的号码, 所要陈述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对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意外事故等相关应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如发生地震、水灾、火灾时的应对知识, 发生抢劫、勒索、车祸、中暑时的应对知识等等。认知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能够使学生对危险事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以至于情况发生时不会慌乱无章, 无法应对, 为其他安全避险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2) 身体素质方面, 包括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运动能力等等。通过拉伸运动、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等, 改善生理机能, 使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与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 如神经系统功能、心肺功能、骨骼和关节的功能等达到最佳水平;通过体育锻炼, 塑造较为良好的身体形态, 避免肥胖;通过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跑步、肢体配合和柔韧性练习, 使人体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通过走、跑、跳、攀爬、游泳等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运用避险技术, 发挥避险能力的必要保证。
(3) 应对技能方面, 包括急救技能, 如止血、包扎、人工呼吸法、心肺复苏法等;生存技能, 如在野外或遭遇危险情况时, 能够在食物和水源短缺、气候恶劣的条件下维持生命, 等待救援; 逃生技能, 如遭遇火灾、地震、洪水、暴雨时能够运用正确措施逃生。
(4) 心理素质方面, 是指保持良好情绪和清醒的头脑, 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 联想和运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
二、家庭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缺失
1、传统观念上缺乏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重视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 而忽略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并且又有当代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望子成龙的心理原因, 使得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对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用来温习和补习。殊不知, 这种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应对危险情况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缺乏。如果真的遭遇危急情况, 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保护自己和安全的逃生。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认为灾难不会降临于自身的家庭和孩子, 在危险事件的发生方面存在侥幸心理。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思想变得麻痹, 不能够居安思危。大众普遍认为灾害不会降临, 缺乏忧患意识, 这就造成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会涉及到安全避险知识的普及, 甚至是根本不会提及到一些危险情况或者相关的应对知识和措施, 造成学生对于灾害和事故的一无所知。如果危险真的发生, 学生一定会不知所措, 这就影响了自救和互救。
2、实际行动上缺乏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重视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体育锻炼的重视。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家长为其营造的温暖无害的环境中, 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培养安全避险技术、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加强体育锻炼, 可以保持较好的身体素质, 改善生理机能, 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增强运动能力等等,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安全避险教育, 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 对于其成长和生活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应急技能的培养。由于家庭条件的改善和家长的溺爱, 学生往往处于一种非常安全, 甚至是安逸的生活环境中, 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必要的急救技能、生存技能、逃生技能等的传授、讲解与训练, 学生在生活中就更是接触不到这些东西了。应急技能的教育与培养, 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 同时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 也能够在危急时刻或者日常生活中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家庭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方面存在一些显著性的问题。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在安全避险教育方面, 仅凭学校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家庭的参与和配合。灾难也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发生的, 所以人们要具有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上要注重安全避险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养、训练, 就算人生没有危险情况发生, 还能够当作是增长知识, 强身健体。如果某一天, 危险情况真的发生, 也能够尽可能地保持清醒头脑, 沉着冷静的采取正确措施, 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救和互救行为, 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吴晓蓉, 白芳丽.论应急避险教育的人本价值及施行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 (3) .
[2]魏红.国外儿童的安全教育[J].劳动安全与健康, 2001 (8) :52.
[3]张献.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 2007 (1) :88.
[4]王强.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理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 :65-66.
缺失的安全自救教育 篇2
1. 对人认识的经验不足
学生社会经验浅,不知道如何区分好人和坏人。有社会经验的人认为,内心完满的人,从脸上都会看出洋溢着善良、可爱、单纯; 而那些夸夸其谈、满口不着边际的,很有可能不是个好人。
2. 对事处理的办法不足
学生由于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缺乏一定的实践磨炼,当出现问题时常表现为粗心、急躁、害怕、无知等,不能像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那样细心、稳重、沉着、冷静,顺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高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的安全问题
1. 对人的认识和防范方面
( 1) 购物安全问题: 有的学生购物时不会讨价还价,不能辨别事物真假好坏,对商家的吹嘘偏听偏信。
( 2) 人身安全问题: 大学生失联遇害案在网络上时有出现,分析产生失联的原因,除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够外,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主因。
( 3) 情感安全问题: 有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与恋爱的关系,掉进情感的陷阱。
( 4) 食品安全问题: 许多学生喜欢到校园周边消费,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学生的口袋,给大学生提供“问题食 品”。常言道“病 从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学生的安全。
2. 对事情的应对处理方面
( 1) 财产安全问题: 因对财物的保管不谨慎,让盗窃分子有机可乘的现象在大学校园较普遍。学生之所以容易丢失财物,主要是个人保管不力,没有牢记“客不离货,财不露白”的古训。
( 2) 交通安全问题: 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拥有汽车、摩托、自行车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没有常思“在外出门小心好,凡事低调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经验。
( 3) 网络安全问题: 有些学生痴迷网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时,网络犯罪、网络欺诈让学生难以分辨。需要青年学生克服网瘾,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 4) 防火安全问题: 高职学校里经常发生学生因为违规使用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寝室火灾之事。人们常说: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 5) 生产安全问题: 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常发生伤残、失踪甚至死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 “小心使得万年船”,其实只要在实习中多点小心,很多安全问题就不会发生。
( 6) 防灾安全问题: 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如“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带雨来”的气象判断;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比较缺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应对,可能会错过逃生的良机。
三、安全教育的举措
( 1) 加强安全教育。把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放在学校教育管理的首位。定期研究学生安全的防范措施,消除学生安全方面的隐患,为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设人身安全教育课程和现行的基本法律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 2) 制订安全的规章制度。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出台安全知识手册,发给每位学生,使学生做到安全有规程,行为有规矩。
( 3) 加强学习指导。通过大会宣讲、经验介绍、媒体宣传、知识讲座、主题班会、防灾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
( 4) 加强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应对安全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
( 5) 加强社会实践。社会是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高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事件屡见不鲜。本文从高职学生社会经验缺失的现状、因社会经验不足导致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的举措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强调在高职学校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缺失的安全自救教育 篇3
1. 大学生进行自救互救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改革, 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 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 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 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及自救互救意识, 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已迫在眉睫。
1.1 自救互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5.12”汶川大地震给全国各地, 尤其是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教育承载着祖国的未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 由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结合的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 办学形式多样化, 学生结构复杂化, 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 [1]所以不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 教给学生自救互救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免除灾难的伤害。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真正建立起健全的安全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切实加强全体师生“珍爱生命, 自救互救”意识, 进一步丰富其自救互救知识, 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更好地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自救互救教育是增强青年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鲜活的生命逝去了,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成功逃生了。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人假如有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及较高的自我保护能力的话, 他免除灾难伤害的几率会提高很多。当代大学生由于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 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 思想比较单纯, 因此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抵制能力很差, 甚至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时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 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 以致留下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因此, 由于还不成熟, 社会经验欠缺, 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因此高校在学生中间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学生进行自救互救安全教育时, 要加强安全防患意识的宣传, 及时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教会学生掌握在紧急情况下, 机智逃生的本领, 从而让学生能够远离灾害。[2]
2. 高校开展自救互救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2.1 领导牵头, 共同努力, 认真做好研究部署。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学校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 带领全校教师认真研究部署, 搞好自救互救教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真正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切实增强全体师生“珍爱生命, 自救互救”意识, 进一步丰富其自救互救知识, 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从而更好地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结合本校实际, 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救互救教育活动。
对于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教育, 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我们可以把自救互救教育的知识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二是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自救互救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我们可以举办有关自救互救实际案例的讨论会、演讲会, 并可以模拟各种场景, 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 利用广播、电视、橱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3]
2.3 注重防范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的能力和素质。
目前, 很多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都比较差, 因此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不能很好地开展自救互救。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为学生搞好防范教育, 并做好必要的指导, 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的能力和素质。如我们可以进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 教给他们一些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 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从而自觉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3. 我校开展的自救互救教育工作及其成果
3.1 领导牵头, 认真做好研究部署工作。
“5.12”大地震中的伤亡令很多人都感到悲痛和叹惜, 但也为人们敲起了警钟。对此, 我校领导对自救互救教育活动非常重视, 并根据自身情况, 本着对全体师生生命安全和集体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 在我校整个系部开展了“珍爱生命, 自救互救”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前, 多次研究商讨,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安排部署。
3.2 举办丰富多彩的自救互救教育活动。
为了将“珍爱生命, 自救互救”教育活动开展的既有意义, 又确保效果, 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 认真布置, 最终将活动分为六项,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如下:
3.2.1“珍爱生命, 自救互救”教育动员会。
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动员布置活动方案。首先, 以班级为单位, 给各班下发有关防震、防灾、防事故资料。同时发动全体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防震、防灾、自救互救资料。其次, 老师深入到班级, 参与动员会, 共同学习, 加深印象。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 丰富防震防灾知识, 增强自救互救的信心和勇气。
3.2.2 学习抗灾先进事迹, 坚定自救互救信心。
各班组织集中学习“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当前的学生大部分是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 生活大多比较安逸, 缺少危机感, 而真正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会惊慌失措, 无所适从。学习抗灾英雄的先进事迹, 在让人感受到高尚风貌的同时, 亦能让人明智, 自强不息, 奋起抗争。震撼学生心灵的同时, 增强其先人后己、知恩感恩的品德意识, 提升其勇于救助、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
3.2.3 保持警惕, 遵守规则, 远离危险。
我们深入班级, 亲自指导, 各班针对交通、火灾、冰雪灾害等各类事故的防范展开激烈讨论, 学生热情高昂, 发言踊跃, 参与积极。大家通过讨论, 提高了警惕感, 增强了遵守交通规则、消防规则及校规校纪意识, 掌握了必备的安全知识, 丰富了远离危险的智慧。大家纷纷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 要时刻保持警惕, 更好地保护个人财产、集体财产的安全。
3.2.4 开展实际演练活动。
在成功组织以上活动的基础上, 为了将学生的安全意识潜能进一步挖掘, 并将其升华, 同时为切实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在所在系部举办了“珍爱生命, 自救互救”综合演练汇报会。整个汇报会分为紧急疏散演习、抢救及救护演练、卫生防疫演练和震后心理干预四项内容, 旨在通过实践演练, 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弘扬“珍爱生命, 自救互救”精神。
3.3 活动成效显著。
根据制定的完善方案, 在多次实践演练后, 我们组织部分师生进行了汇报演练。全校七千余人进行现场观摩, 前来参加观摩的领导还有沧州地震局、沧州教育局、沧州红十字会及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领导。在整个演练活动中, 学生面对危险反应敏捷, 活动迅速, 并能够团结一致, 及时地开展自救互救, 说明我们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高校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要珍爱生命, 并使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而只有注重搞好自救互救教育才能为创建一个和谐安乐的校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进一步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摘要:“5.12”大地震中的惨痛伤亡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 使人们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 很多学校也开始注重自救互救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更要注重自救互救的教育。文章针对这一问题, 指出高校要搞好自救互救教育, 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充分动员一切力量, 并就如何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活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同时对我校的自救互救教育活动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自救互救教育,必要性,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能武.高校安全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 .
[2]邓国林.论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教育自救,从小事开始 篇4
失落源于某种需要的缺失, 欲站在道德的高位, 却时时受到“师道沦丧”的指责;欲成为学生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 却上演着一幕幕师生矛盾冲突的“大戏”;欲出淤泥而不染, 商业化大潮卷起的海啸, 有几人能独善其身。感到某种缺失, 并不是当前缺失的最严重疾患, 许多教师在功利化严重的熏陶下, 已经失去了对缺失产生不安的冲动。对缺失感的瘫痪, 让许多教师身在教育的大营中, 心却在商业化或城市化欲望的大槽, 时时备受煎熬的不是良知, 而是欲望。无人可以与物质彻底划清界线, 清道徒式的忘我也夹带着几分厌世。人的生存不能没有物质保障, 问题是纯物质的欲望是对精神的亵渎, 有人指责:“教师还是知识分子吗?”知识分子是拥有知识和思想的人, 还要有几分骨气, 在教师的失落感中明显感到易位, 这种指责也并不无道理。
江水的净化源于自身的消化, 这种自净不能等待外界对其干扰的停止, 而要在外界干扰持续甚至越烈的情景下发生。教师也需要自净, 这种自净是自我挽救, 如同受污染的江水, 不能期待人为的净化, 那是一种等待的没落。教师不能等待整个环境的改善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 在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教育生态中, 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更具有生态价值的意义。城市化侵袭、功利化吞噬等等, 作为教师去改变诸如此类对精神领域掠夺的力量, 显得有点螳臂当车, 唯一能选择, 也必须选择的就是自净, 通过自净影响力所能及的范围。
事实上, 自净能力的缺失也是源于每个个体期待其他个体的净化而放弃自净, 因为指责“自家各扫自家雪”, 结果连自家雪也没有扫。在自然生态中, 一个生态系统欲能生存且发展下去, 必须各自同时自净, 这是一种源于生态发展的本能, 没有这种本能, 生态早已不复存在。在社会生态的各个子领域间, 却不是如此演替, 只是相互埋怨、指责, 在子领域的个体之间也是如此。最为无奈的社会疾瘤, 就是每个个体都是心在道德的高位, 行为却踩在淤泥之中, 同时又必须要求其他个体以道德高位行动,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任何个体都是无为, 却又抱怨不断。教育, 作为社会的子领域, 教师个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类似的情形。
教师不能希冀自己成为什么, 而是要做什么, 这就是一种自净理念, 达到自救的目的。对小事的敷衍很容易, 对小事的实干却很难。当今教育最为缺失的就是一些应该是常态的小事, 而不是高深莫测的理念或理想。可是现在许多教师对小事不屑一顾, 或者已经没有能力辨识发生着的事是有悖常理的。教育正如坐着悬浮磁列车驶向远离教育的方向, 而身在其中的人, 因为坐在教育的列车之中, 所以一直坚定是在完成教育, 就像一个瞎子, 不管黑暗还是白天, 又有何区别呢?甚至在黑夜就是他的白天, 因为黑夜中有他发展的优势。不屑小事, 就是不愿自救。任何污染的净化都是从微生物开始的, 教育自救也应该从小事开始, 从个人开始, 这是源头。
作为普通教师, 有一种期待, 期待环境的改善。在行政治校的今天, 给许多教师的自救带来了心理障碍。在当今校园中, 有作为的教师是有地位的教师, 就是有官位的教师, 这也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常态, 虽然不正常, 但已经入侵, 也只能承认它的合法性地位。对于许多普通教师来说, 这些“官教师”就是环境, 大有“上梁不正, 下梁歪”的自我慰藉。这种自我慰藉是一副慢性毒药, 它渗透到精神领域且阻止自救的发生。在行政治校的校园中, 有着普通教师和官位教师的隐性矛盾冲突, 虽然没有“相煎何太急”的白热化, 矛盾只能隐匿地存在且发生着隐性的消极, 那是因为具有一种威慑力在压制, 这种威慑力一方面营造了表象的平衡, 另一方面滋长了消极。
作为教师, 也并不是没有挣扎。教师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的世俗文化的距离越近, 教师内心的痛楚就越深, 自责却又患上肌无力。作为教师, 一定的距离是要的, 也是必须的。或许教师只有保持距离, 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才拥有教育的话语权, 否则自己也会汗颜。一方面在精神领域上, 精神追求与教育世俗化之间摇摆不定, 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却“入乡随俗”, 正因为如此, 教师才会做得如此之累, 累人累心!
利润的价值导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准则, 可一旦它撞进教育生态中, 它可以摧毁教育的一切价值体系, 随之而喷发的迷乱会如核聚变式的反应, 使整个教育如一台失控的发动机, 高速有力的运作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悲哀。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是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 不做不可的一件事, 而不是比较, 更不是利润。甚至感叹:除了教育, 我不能干什么, 也不想干什么。教育即生活, 生活在教育之中。不为教育而生, 却愿为教育而活。可能会失落, 甚至会落泪, 但不会落魄, 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可以为之放弃一切。可是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太少, 但教育离不开他们, 他们是自救的持续动力。
【缺失的安全自救教育】推荐阅读:
网络安全缺失05-30
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09-03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12-07
现代小学生的行为教育的缺失08-10
生命教育缺失07-01
职校生学习目标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06-08
家庭教育缺失05-11
文化缺失英语教育06-28
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10-12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