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范文

2024-08-10

画家范文(共9篇)

画家范文 篇1

粗心的小画家

一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熟练朗诵儿歌。

2、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细心。

二 活动准备

1、丁丁、大家、螃蟹、鸭子、小兔、大马的正确图片与错误图片。

2、VCD 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师:我听说,小朋友们都非常的喜欢小动物,而且还和小动物成了好朋,谁想介绍一下自己的朋友。

幼儿有的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动物朋友、有的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大家猜猜他的朋友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师贴出猜出的动物图片,提问:

螃蟹、鸭子、小兔、大马长得什么样?

2、理解诗歌

师: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叫丁丁,他自称小画家,什么东西都会画,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画!

老师放儿歌录音带同时操作图片

师:小朋友们,丁丁都画了些什么?

丁丁画的这些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们想一想,丁丁为什么会把我们的好朋友画成这个样子?

粗心好吗?

你有没做过粗心的事?

小结:我们小朋友以后做事就要认真仔细了,要不然会造成大损失,闹出大笑话的。

3、学习诗歌

师:我们应该叫丁丁什么样的小画家?

你们想不想学习这首诗歌?

下面老师说一句,你们说一句。

师:小朋友喜欢这首诗歌吗?

喜欢的小朋友可以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说。

师:小朋友看,丁丁画的小动物还没改好呢,怎么办呢?

你们想不想动动脑筋,帮他把画该好啊!谁想到前面来改画?

师:丁丁还有这么多的画没改好呢,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师:我们看前面小朋友改的画,你觉得拿个改的最好? 你为什么认为这张改的好?

幼儿不服气的样子,都想说说自己的画。

4老师出示字卡教小朋友认读。5听VCD朗读一次,小朋友跟读。6听VCD指读两次。四 活动延伸——看书阅读。

画家范文 篇2

偶遇画缘

提到自己成为一名画家, 黄晖笑言, 那纯属偶然。当时, 陪女儿学画, 为了不耽误时间, 也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儿时的梦, 于是交了两份学费, 和女儿成了同班同学一起学。结果, 女儿对画画并不十分感兴趣, 黄晖反而更加喜欢上了绘画, 并且显示出了她在画画方面埋藏了几十年的天分。

黄晖一开始学的是素描, 真正开始接触油画, 还是缘于她的一次热心。那时一个朋友想让她帮忙见另一位朋友, 一向热心的黄晖立刻答应了, 并帮两位朋友安排了见面。在跟两位朋友聊天期间, 黄晖偶然听说其中一位朋友那里开了间画室, 并请了老师来教高中准备考大学的孩子画画。于是, 黄晖就随口问了一句:“我能来跟着学画吗?”朋友也是热心之人, 立刻说:“可以啊, 刚好那里还有位从加拿大回来的华裔老师画儿画得不错, 可以让她来教你。”黄晖一听, 心里很高兴, 但又很忐忑, 因为自己之前只学过素描, 从未接触过色彩, 基础比较差, 不知人家是否能收。

其实, 一开始, 黄晖并未能如愿师从那位华裔老师, 因为那位老师对她的绘画功底表示怀疑, 所以将黄晖先推给了一位中国老师来教。在去画室的第一天, 老师什么也没说, 上来就让她和那群孩子一起画静物, 她看看静物, 再看看那洁白的画布, 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落笔。一上午就没画出什么东西, 心里自然也是万分着急。可就是在中午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去吃饭休息的时候, 黄晖凭着对色彩的悟性以及对色彩搭配的敏感, 竟在不知不觉中将那幅画作完成了。下午上课拿给老师看时, 老师十分惊讶, 连问她是如何画出来的, 黄晖笑着说:“我也不知道, 就凭着感觉稀里糊涂地画出来了。”

回家之后, 黄晖很兴奋, 那种对油画的热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第二天天刚刚亮, 黄晖就兴冲冲地跑去画室找老师学画了。黄晖领悟性很强, 对色彩的感觉很细腻, 所以在油画的学习上进步飞速。老师觉得她很有天分, 那位加拿大籍华裔老师看了她的画后, 立刻转变了态度, 决定收她为徒。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那位加拿大籍华裔老师十分欣赏黄晖的性格和对油画的悟性, 并认她做了干女儿, 至今仍经常往来。

写意生活

黄晖油画的早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写实的, 或是旅行时见过的一处风景, 或是桌上的一盘果蔬, 再或是瓶中的一束鲜花。

黄晖很喜欢花儿, 有一段时间她对画花儿十分迷恋。她忘记吃饭, 忘记喝水, 只沉醉于她的画板中, 看着一束束花朵在她的画笔下绚丽绽放, 摇曳生姿, 仿佛那点点的花瓣便是她作为女人幸福的心思。

2007年的一天, 先生从云南给她带回一箱子的鲜花, 红玫瑰、白玫瑰, 马蹄莲, 还有那清香的百合……女人遇上鲜花, 便会产生奇妙的反应, 对于黄晖而言, 自然也会这般。幸福的黄晖, 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立刻调起了油画颜料, 将那些美丽花朵的灵动和清香留在了她的画布上。

于是, 《盛开的白百合》诞生了。瓶中的百合, 大方热情, 竞相绽放, 宛如一群热情的吉卜赛女郎在肆意舞动;插百合花的花瓶微微倾向前方, 托附在流动的红色背景下, 又似那不停旋转的陀螺。整幅画充满了奔放的热情, 让看画的人整个心思都随着洁白的百合绽放开来。

而与此同时, 一幅《白玫瑰》也已跃然纸上。与《盛开的白百合》的动感相比, 这束盛开的白玫瑰, 反倒是更多了几分含蓄美, 素白的玫瑰, 款款动人, 格调雅致。黄晖说很多朋友都很欣赏这幅画, 她本人也比较喜欢。

观察黄晖的画, 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她画中的花瓶几乎都不是放在实物上面的, 而是在她根据想象勾勒出来的不同颜色的底色上面的, 这或许也为她后来从写实转向抽象的画风作了铺垫。

由“实”入“虚”

在跟随加拿大籍华裔老师学了一段时间之后, 黄晖进入了一段迷茫状态, 这时有人指点她应该尝试接触更多画者。而黄晖此时也有了尝试不同画风的想法。

于是, 她开始留意其他画家。一个偶然的机会, 朋友向她介绍了一位法国画家, 马克。初次见到马克大师的画, 黄晖就感觉很新鲜。他的画儿底色很抽象, 然后再在上面画上一些写意的东西。黄晖一下子便被这种抽象的底色吸引住了, 天生的好奇心让她很想弄清楚马克的画儿是怎样画成的, 尤其是底色。

但由于那位法国画家在中国的时间很少, 再加上语言不通, 黄晖只和他见了两次面, 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并得到了他的亲笔指点, 但过深的交流却没有机会。后来只好与他的助手兼翻译沟通。翻译透露, 那位画家在画底色时是不允许其他人观看的, 尤其是绘画专业的人, 所以只有这位翻译曾经有幸见过他的底色是如何绘制的。翻译说, 那个过程真的很神奇, 感觉那底色完全是靠油彩自然流动形成的, 很难解释。这下子, 可难倒了黄晖, 因为翻译也解释不清楚这其中的步骤, 那该怎么办呢?那就只能靠自己琢磨了, 至少知道了是靠油彩流动形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和实践, 黄晖竟然真的悟出来了。于是, 她的抽象画阶段也由此开始了。

起初, 黄晖也想模仿马克大师, 在抽象的底色上面加上写意的东西, 但她发现, 其实这种抽象的底色就已经可以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它已经表达出了作者本身想要的东西, 不需要再添加任何东西, 再加就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了。这样, 黄晖就形成了现在自己特有的风格。

在这一时期, 新的创作激情让她的灵感涌动, 一大批受到业内好评的作品陆续诞生:《天与水》、《吹皱一池春水》、《千里烟波》、《大漠》、《浴火凤凰》、《苍穹之始》、《春》、《门》……

在她的众多抽象画中, 《浴火凤凰》尤其吸引眼球。色调是明快的大红以及热烈的金色, 线条粗犷豪放, 传递着浓厚的东方情韵。

《门》, 似是一扇掩藏着人生哲学的智慧之门, 层层叠叠, 千思不解。深深浅浅的紫, 优雅高贵, 又有着些许神秘。而那扇关闭的门, 门棱的线条刷刷地纵横, 现出了四道年轮, 已过不惑之年的她, 那梦想之门, 应有千千结吧?

随“心”所画

看黄晖的画, 有一种酣畅随性的感觉。黄晖说, 可能是由于自己并非专业出身, 反而少了许多框框, 更能自由随心地去作画。

据黄晖介绍, 收藏那位法国画家马克的画儿的老板, 同时还几乎买断了另一位画家墨客的画儿, 而这两位画家都不是专业出身, 马克原本是搞金融的, 快三十岁改行跟夏加尔学习绘画;墨客原本是一名政客, 四十岁才开始转行学画, 但他们的画都很受欢迎。这给了黄晖很大的自信。

天生对色彩搭配比较敏感的黄晖, 很擅长运用色彩。如果她想表达春天, 她就会将绿色用得淋漓尽致, 让人只需一眼, 便能感受到春的生机。

黄晖说, 她作画随的是感觉, 有感觉了才动笔, 没感觉了, 你让她生硬地拼凑出一幅作品, 那作品便没有了灵性。在黄晖看来, 一幅画里有画者的心和思想了, 那画才是活的。

黄晖最崇拜的是著名油画家曹勇。在谈到曹勇的画时, 黄晖的眼神会立刻变亮, 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曹勇油画的美和神奇, 宛如一位小学生在崇拜着老师的智慧。

曾经一段时间, 黄晖也有过迷茫, 感受到了绘画这条路的艰难。是曹勇的话点醒了她, 曹勇对她说:“你的画儿, 色彩感觉、结构等各方面都不错, 如果不走专业绘画的路, 只是画着玩玩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如果你坚持要走专业这条路, 你就得‘疯’一把。”至于如何“疯”, 曹勇没有细说。他只是说:“你需要刺激, 不管是听觉的, 还是视觉的, 或是感觉的。”后来, 黄晖反复琢磨这句话, 也许当时自己有一个阶段那么痴迷于画花卉, 可能也是当时花给自己心灵的刺激比较大而造成的吧。“并且不能有太多的杂念, 不能想着自己的画能卖多少钱, 要真正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这也是曹勇大师对她的谆谆教诲。

对于黄晖的画画事业, 家人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可爱的女儿, 疼爱她的丈夫, 都是她背后的力量和创作的源泉。黄晖家的客厅挂着一幅她的作品, 画中有三只鹤在飞翔, 画面温馨祥和, 犹似一个温暖的家庭, 每个见到这幅画的人都十分喜欢。许多朋友都曾向她讨过那幅画, 但黄晖还是没舍得送给他人。因为那画中, 有她对家人浓浓的爱。

潘天寿:士人画家和学者画家 篇3

潘天寿离开我们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美术界就像这个社会一样,发生了惊人的巨变。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几乎成了世界艺术的宠儿。水墨画家的境遇虽然略为逊色,然而他们中的不少人日子过得依然满满当当,可以说,现代艺术家的生活,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好。艺术家不用看买者的脸色,更不会露宿风餐,有时还能保持几分旧时文人的派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可在这繁华景象的背后,人们也时常抱怨学术的粗疏和凋敝,感慨我们伟大的传统正在渐行渐远。这不禁让人心生悲凉。在这个背景上,回顾潘天寿先生,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伟大,感受到他生前的倍感孤寂,感受到他的思想多么深邃、多么前瞻。

潘天寿的伟大,在于他身为一个新时代的艺术家,既敏锐地感觉到了时代赋予艺术家的改革使命,同时又坚定地相信,这种改革应当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应当使传统更加显示出他的光芒,而不是使之暗淡甚至湮灭。虽然他有时也会和同时代的一些政治家、美学家一样,呼唤艺术要有精神、要有力量,但是他决不随声附和。他有具体的改革方案。他的目标那样宏伟远大,他的方案却又那么具体切实。他大胆地把传统放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却又小心翼翼地指出其中的症结所在。

对潘天寿那个时代来说,所有的改革者几乎都要革“四王”的命,就连他本人也数番指责“四王”的流弊。这里我们毋须来详细讨论“四王的功过是非,可以肯定地说,“四王”对于形式问题的探索,自有其艺术史内在的价值,只是在亦步亦趋的末流那里,形式才成了一种简单的技艺,成了一种与画面的境界和意境无关的东西。潘天寿显然不是一个形式主义画家。他在形式方面却极其敏感,极其倾心勘磨,好像是天命授之,又好像是本能所使,形式在他手里,总是高华灿烂,又总是负载了崭新的意义。我们从他的形式中能够看到八大、石涛甚至于浙派画家的光彩,有时他的用笔比他们更加雄健、更加豪放。可让人神奇的是,他的画面却给人以一种毫不松懈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细腻的历史感以一种大气深阔的气象磅礴开来。潘天寿决不是在传统中小修小补,而是要继往圣之绝学。开后来之精识。难怪我们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前辈的身影:吴昌硕、赵之谦、郑板桥、金冬心、石涛、石谿、渐江、八大、吴伟、戴进、吴镇、马远、夏圭、巨然、范宽,乃至一些无名氏的宋代画院画家。在他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认出吴门画家沈周的用笔、章法乃至取景的特征。这种气局让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潘天寿视为一个浙派传人,也不能简单地将他划入反“四王”的行列。很难说潘天寿艺术观念中是否有一些“四王”的因素,但在“集大成”上的努力,他们是一致的。他们都以绘画保卫和延续着中国的伟大文明。只是由于潘天寿的独睿绝识,由于他对西潮冲击下中国艺坛的鲜或满意,而又自视甚严才选择了不同的方案。潘天寿的历史感。大略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事例中得到说明:他特意到上海聘请陆俨少先生为杭州的美术学院学生授课。而陆先生恰恰是一位沿着“四王”的足迹去追溯传统的杰出画家。可以说。潘天寿的胸襟,绝非区区的门户所能牢笼,他下面的一些话为学者的风度立下了标石:

学术每并存而不背,然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究其源,全由少读书、浅研究,偏见渐生,而私心自用矣。

谚曰“学问深时意气平”,堪为时人之药。

学术之路径,千头万绪:学术之途程,深远无极:择一而从,终身许之,尚恐行有不逮。绝非一眼可以看尽,一习无所不会。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方不失学者风度。潘先生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颖识通达,天韵标令,不会以一己的趣味、偏见和私心。去挟制我们的艺术史。

西学东渐,让每一个中国学者都不得不重新解释自己的传统。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不得不采用新的术语。文字的语言是这样。艺术的语言同样如此。我们知道,在潘天寿所处的时代,艺术,更确切地说美术,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人们开始将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从它的整体文化背景中剥离开来,当作一种专业的知识。翻阅一下当时潘天寿任教的国立艺专的校刊,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种状况。和同时代的学者一样,潘天寿也致力于将这一传统整理成一个更为适合现代社会传播的知识:他在中国画教学中系统地开设构图学的课程。以转换传统的章法说,并用线条的概念重新诠释传统的笔法说。他在这方面获得的成就,几乎超越了所有的同时代人。他的不凡之处在于,他的阐释不仅没有削弱传统的魅力,反而使它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中显示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因为他不仅诉诸语词的理论,更诉诸躬身的实践。我们从他后期的作品中明显地看到,“构图”“线条”这些外来的艺术概念,如何被他智慧地融化在章法和用笔的趣味之中。对此,严善錞的文章《线条的趣味与潘天寿的艺术》有精彩的论述,尤其是对潘天寿

绘画中的“矛盾空间”的讨论,让我们领略到潘天寿在艺术形式处理方面的精渺和微密。这样的成就,带给人们的就不只是审美上的无穷乐趣,它还启迪出更高的智慧,让人们仿佛看到这位艺术家挥斥八极,顿挫万类,把山川的灵奇带入了画中的天地,感动乎举世,发而为忠毅的事业:

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

登峰造极。岂仅如董华亭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已哉?

由此可知,潘天寿艺术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些形式上的问题,他不会满足那种游戏遣兴的“文人画”。他怀有更高的目标:将道德的力量与艺术的质量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很容易被人简单地理解为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就连潘天寿自己也做过貌似的阐释,但是,我们却不能这样简单去理解,甚至误以为是言不由衷。因为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中,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的政治伦理之间没有确然的界线。纵观潘天寿的艺术观念和他的创作活动,我认为,他始终把个人道德修养放在一个比社会伦理更高的位置之上,这正是儒家士人的精义所在。因而,也想借此表达一个自己酝酿已久的观念:潘天寿是学者画家。更是士人画家。就学者画家而言,他是现代的、学院派的,因而也是世界性的,他的画面有种神奇的秩序,就像宇宙论者探索先验的和谐那样,他探索了外延之外的存在(Leibniz:Estaliquidpraeterextensionemimoextensioneprius);但就士人画家而言他不仅用艺术去表达“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而且他本身就充满了浩然正气。他出生在浙江比较偏僻的宁海,那里不像海宁,名人辈出,可有一位方孝孺,棱棱气骨,巍然天地间,直令山河变色。潘天寿继承的正是这种硬直。方孝孺的讲堂名“正学”。潘天寿的艺术也是正学。看他的画,我总是冒出“先生看山复听水,偶出硬笔相雕镵”(黄景仁《赠白下周幔亭》)的诗句,他的笔,硬得可破坚石,流动在笔下的就是正学之气,或者说士人之气。

简言之,潘天寿融合了学者和士人的两种优秀品质,既现代又古典,在用艺术表现对道德问题的深切关怀上,在用艺术表现对知识的谦虚尊重上,他和近代学人王国维和陈寅恪等站在了同一水平。

回到艺术上,我们不妨越过对道德下定义的泥淖,而用一些方便易见的潘天寿资料,简单地描述一下他是如何践行的。他有一句名言说:

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自能登峰造极。

至大、至刚,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用它说明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朱子解释说:“至大初无限量。至刚不可屈挠。”

这正是潘天寿的人生信念,也是他的艺术信念。从这一点看。他是一位典型的传统主义者。他相信道德,尤其是士人身上弥满的道德,换用一个术语说,他相信心性,相信心性与艺术的一致性。遗憾的是,近时以来,“心性”一词几乎让人觉得大而无当,就像曾经流行的“时代精神”一样。我们这代人,好似已经失去了谈论:心性”的语境。因为这是一个牢牢镶嵌在经学传统中的词语,尤其是发展到了晚近,它或许还关系到甚深微妙的性命修养,关系到道德实践,甚至关系到对整个知识系统的价值判断。潘天寿说过一些质朴的话,我认为,倒为我们阐明了“心性”在艺术中的含义:

作画时,须收得住心,沉得住气。收得住心,则静。沉得住气,则练。静则静到如老僧之补衲,练则练到如春蚕之吐丝,自然能得骨趣神韵于笔墨之外。

这“收心”之说,也让人联系到孟子的思想(《孟子·告子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但潘天寿将它落实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践上。尤其是到了晚年,他作画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慢,有时很长时间,才出笔—二。同时,运笔的速度也跟着越来越缓,越来越内敛。与早年的作品相比,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他让才情慢慢地退居到画面的次要位置,而让学养和心性赫然突现。这种高深的格调。难以表述,此处换用古典的语言或能表达得更确切,其曰:

先生岂以画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乎章甫,巍巍若有不可犯之色。也只有这样看,我们才能去谈论他的艺术中的骨趣神韵,谈论他的艺术中的心性。这种心性—方面体现在潘天寿硬实的性格上,—方面也印刻在他的署款的别号上。潘天寿自号寿,“寿”字在浙地方言中有背时迂拙之意。潘天寿研究者惯常用老子的理论,将他这种性格与在作品中显现出来的“重”“拙”“大”联系在一起。然而,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却是,在这种“广大”气象的背后。却还存在着令人难以企及的“精微”。而广大与精微,正是互为依托的一体两面。荀子《赋》“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即此之意。用佛学的话说,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筅络而充满之一物”(《仁学》)。这样的精微不仅体现于他的绘画形式构成,也体现在他的意境营造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他的边角之景上感受的却是北宋大幅巨幛的山峦崇高。他所营造的境界,他所标呈的格调,都是广大与精微的契合互动,所以他说:

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

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

这不仅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艺术抱负。有一次。他还这样表达艺术极境:“画事之笔墨意趣,能老辣稚拙,似有能,似无能,即是极境。”

意味深长的是,潘天寿禀性中的迂拙和学术上的精微,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却有着内在的逻辑:

其为人也,淳古之至,故朴拙之至:朴拙之至,故退让之至:退让之至,故思虑之至;思虑之至,故完密之至:完密之至,故无所苟之至:无所苟之至,故精微之至。

(龚自珍《抱小》)

浙人龚自珍的这番议论,今天听来几乎近于卮言。然而在儒学传统中,却是堂堂正声,跟《中庸》一脉相承。士人在探索事情物理的精微深渺的同时,还牢牢惦记着那个更为广大的现实社会、众生世界,还怀有深沉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正是潘天寿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性中最宝贵最崇高的部分。此处,不妨一读陈正宏先生的精彩之作:《线外之象——潘天寿<烟雨蛙声图)臆解》。

如何阐释画家的题画诗,进而解读画面背后的意义,几乎是潘天寿研究中的一个空白,也是近现代中国画研究的一个空白。陈正宏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他用翔实的材料,解读了潘天寿的“一天烟雨苍茫里,两部仍喧鼓吹声”这联题画诗的意义。他从“两部鼓吹”的原典出发,细心追踪这一短语在古代诗词中的演绎变化,以及与潘天寿的这句诗的相互关系,并用大量具体的文献,详细地剖析了潘天寿当年作画时的特定社会情景,最终揭示出身为诗人和画家的潘天寿对纷乱时局的悲叹和无奈。可以说,正是通过陈先生的这种精致分析,才让我们领略到潘天寿的那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时局,更多的是对整个文化传统的忧患。

这里,我们已来到了潘天寿研究最薄弱的环节:对他诗心的理解。而画则是诗心的镜花水月,观诗读画又是一体两面。在《中华竹韵》中,我曾引用过潘天寿的一首浅自小诗:“千山复万山,山山峰峦好。一别四十年,相识人已老。”又注二行小字曰:“1969年冬潘天寿被押解到嵊县、宁海等地游斗,在回杭州的火车上。捡拾香烟纸一枚,书其背三诗.此其一。”意外的是,我竟几天都被这首小诗压得难以自拔,按捺不住地悬想:尔时的山水依然如旧时精秀,可令他伤怀的究竟是何物?是否他感念存殁,浮动出所敬仰的乡邦先贤方孝孺,是否也闪现出上虞烈士倪元璐,让他“郁没二悲魂,萧条犹在否”?还是他为自己的学术宏猷未尽展义而深深抱憾:五四运动宣扬了科学与民主,但却忘了同样重要的艺术,他的绘画能否最终为它补苴罅漏?也许,万端千绪,参错迭出,心通只有一曲:当文明悬危之际,则此文明精神所凝聚之人,毅然与之共命的决心。

潘先生襟怀宏廓,这些当然只是我辈的臆解。而研究潘天寿诗歌的学者,早都注意到他取径韩昌黎和卢玉川的诗风,那是“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的抒怀,也是峭挺严放,脱略拘维,特立群品之外的格调。

画家范文 篇4

哪位画家擅长画牡丹?莫要错过【国礼书画家】石开

牡丹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及桀骜不顺、不畏强权的象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无不对牡丹倍加赞美,并赋予其深邃的内涵。无数丹青高手无不为牡丹传神写照,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当代哪位画家擅长画牡丹?

【国礼书画家】石开老师正在创作牡丹作品

历代专攻牡丹的画家多如繁星,大家辈出,且手法风格各异,故有“牡丹好画出新难”的说法。而在当代擅长画牡丹的画家中,莫要错过来自山东的国礼书画家石开(现居北京),他也是一位古稀高龄画家,他综诸家之长,革旧创新,自成一家。他以其独具个性风格的写意牡丹画步入画坛,成为近年来颇受艺术圈关注的实力派画家。

易从字画官网:http:///

石开八尺牡丹《福寿祥和 富贵长春》(正在【易从网】展售)

石开的写意牡丹,画风优美,清新自然,又以老辣多姿的笔触展现生活瞬间的动人景象,可谓是“功底深厚,值得收藏”!下面【易从网】将为您详细介绍石开老师的牡丹风格和个人简介:

石开八尺牡丹《富贵芳颜 锦绣春光》(正在【易从网】展售)

为使作品笔意丰富、面貌新异,石开老师把西画中的色彩观念、布局方法和中国画传统技法融合在一起,来丰富和充实牡丹的层次和空间,用极富渗透力的笔墨描绘牡丹灵美的花型、浓郁的盛叶、劲健的枝干,使之浑厚华滋、美好和谐。画面或绚丽璀璨、或清新明快、或富贵神秘、或激烈奔放、或恬淡细润、或婀娜多姿,色彩亮丽处生动怡人,纵深处神秘、幽邃,水彰墨化,彩墨交融,虚实相生,抽象与具象和谐统一,显现了极强的感召力。

石开八尺牡丹《天耀如意锦 富贵嘉年华》(正在【易从网】展售)

石开老师采用兼工带写手法,善用冷色与暖色对比,强化牡丹的整体感,突出表现牡丹的形态美。既注重意境、情感和质感的表现,又追求沉着中的华美和斑斓。他那美伦的作品散淡清新、意

易从字画官网:http:///

趣丰幽、意境深远。一派阳光灿烂生机盎然,让人体味到一种积极向上,朝气勃发的生命活力,如一曲用生命欢歌出的清丽乐意,感染着观者。

石开六尺牡丹《神州锦绣 国色天香》(正在【易从网】展售)

牡丹在他的笔下万状皆绝,赤如日,白如雪,暗香浮动,生机盎然,倾白花之光英,夺珠树之鲜辉,气质不同凡卉,其雍容华贵之态,俨然花君子之相,他的作品充溢着艺术的灵性,传达出主体情感对自然与生活的诗情感受。令观赏者为之叹服。

石开六尺牡丹《惠风和畅 明媚春光》(正在【易从网】展售)

总之,欣赏石开的牡丹,总能给人们一种欣欣向荣的精神感召和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既可见牡丹的灵性和华美,又不失其工致与力度,而且还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牡丹的富贵和倔强的个性特色,又注重意境又重视造型,其意境是典雅和梦幻的,造型则是十分的美妙,犹如伸手可摘一般。

易从字画官网:http:///

石开四尺竖幅牡丹《国色天香》(正在【易从网】展售)

附:当代国画名家、【国礼书画家】石开艺术简介

石开,本名张佩华,字石开,号五莲居士、墨香山人。1946年生于山东滕州,诗书世家,受父兄影响,自幼酷开书画。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从教40余年,笔耕不辍,退休后,定居北京,专业从事书画学习、研究、创作。

易从字画官网:http:///

石开老师授权【易从网】展售其所有作品

石开被评为国礼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艺名(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系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其作品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展览,得到国内外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并多次获奖。

2009年5月,在中国首届“八大山人杯”文学艺术大奖赛中,其巨幅牡丹《盛世吉祥春常在 繁花似锦满神州》荣获金奖。

2010年,其《富贵有馀幸福多》、《柿柿大吉》等多幅作品被联合国华人友好协会秘书长查尔斯·李收藏;

易从字画官网:http:///

2011年,其巨幅牡丹作品《国粹春融》被中华易经文化研究会收藏;

2011年10月,荣获“中华世纪之光”中国书画大展金奖作品《天耀如意锦 盛世嘉年华》被大展筹委会收藏;

2012年,其巨幅牡丹图被台湾大学教授曾仕强收藏;

2012年,其花鸟作品《沐浴春晖》被“世界玉王”麦麦提依明-萨莱收藏;2014年7月,在“璀璨中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5周年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其作品《花开长富贵 世界永和平》荣获金奖,并授予“中华杰出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其作品入编《全球华人书画作品典藏》。

易从字画官网:http:///

石开牡丹细节展示图

客户评价:

一位来自北京的藏家王先生曾在【易从网】收藏过一幅石开老师的牡丹,他这样评价: “石开老师的牡丹格调高雅,构图饱满,笔墨灵活,飘逸生动,色彩富丽,艳而不俗,仪态万方,妩媚端庄。”

一位来自深圳的家装达人李女士,在【易从网】买了幅石开老师的牡丹,当问其原因时,她说:“石开的牡丹色调柔美,画风秀丽,散发着喜气、大气、仙气、富贵气,给我一种美的享受。” 一位来自上海的藏家张先生评价道:石开老师画的每一朵花都是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纯洁如净莲,自有一股清新意味。他的作品把牡丹花这种花卉的韵味尽情地传达出来,也含迎春之意,令观者心情豁然开朗,寓意着富贵,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值得收藏购买。

易从字画官网:http:///

北京客户在【易从网】定制石开老师一丈二牡丹《天耀如意锦 富贵嘉年华》

如今,石开老师已入古稀之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对书画的理解,对笔墨精神的把握会更独到。正如俗话所说“人画俱老”,这也正是藏家们不惜重金收藏石开作品的重要原因。寻找擅长画牡丹的画家,莫要错过国礼书画家石开!

石开老师的牡丹画究竟好不好,买家说了才算,看反馈的买家秀:

易从字画官网:http:///

客户在【易从网】购买石开三尺牡丹《红楼掩翠》反馈的卧室场景图

石开老师的花鸟画作品已经通过【易从网】这个平台,走进千家万户,被越来越多的家居主人悬挂家中,也常当做礼品送给领导、客户、长辈、朋友、老师等,可谓是“装饰、送礼、藏皆相宜”。如果您也喜欢石开老师的作品,欢迎您直接登陆【易从网】,咨询客服了解更多优惠详情!除了画家石开,【易从网】签约画家中,擅长画牡丹的画家还有:当代工笔牡丹传人萧红、河南省美协会员王建辉、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洪山、新生代潜力画家羽墨、中国写意大家丁珂、中国国礼书画艺术家石荣禄等。欢迎各位朋友,登录【易从网】一一鉴赏!

画家王国正简历 篇5

1938年生于河南巩义市。陕西美术家协会、书法协会、漫画协会会员。

1958年到1964年,“陕西商业报”美术编辑,并先后在陕西日报、西安日报、陕西工人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漫画、插图、图画、连环画等作品数百幅。1965年,赴北京筹备全国农业展览,担任美术设计和制作。

1996年被陕西书画培训学院聘为本院特聘画家,并与1999年受聘为该院国画系教授。

2002年,受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并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2年,被西安老年大学聘教育学院,新城党校等校书画班讲授中国画课程。自年青时起至1997年间,多次参加省级美展、漫画展。1997年参加日本奈良美术展并获奖。

1998年,应邀参加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国香港美术研究会和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跨世纪和平杯”国际书画大展,作品被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收藏。1999年,应邀在浙江横店影视城举办个人画展。

2003年,参加浙江浙江横店集团举办的全国著名书画家交流活动,期间五幅个人作品被该集团收藏,并特邀为浙江省金华军分区创作巨幅山水画“四季”。

2004年,参加“陕西省国画优秀作品展”和“陕西老年书画精品展”并获奖。2005年,参加“中国电影百花书画大展”,并获“艺术创新”奖。

2006年,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书画创新人物”。

2007年,共有十幅个人作品应邀赴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并被日方收藏。

《画家和牧童》 篇6

21画家和牧童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

二、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每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谦虚、诚信、孝敬父母等优秀品质贯穿始终。《画家和牧童》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简洁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而要引领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从而感受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三、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读通、读准课文应该不是件难事,关键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读懂读好课文需要教师的点拨引领。其次,大部分学生对于国画比较陌生,文中涉及国画的两种技法: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教师应通过适当的资料补充,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另外,对于戴嵩和我国一些著名的画家,学生知道得很少,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四、设计意图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朗读要求中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用”是指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朗读,它强调了学习过程。同时,《课标》中还指出:“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本篇课文故事性强,文章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琅琅上口,适于进行朗读指导。所以基于教材自身的特点,以及《课标》的要求,本教学设计的关键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好课文,力求体现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素养。”而

《牧童和画家》一文除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推敲和进行实践的语言现象也比较明显。如句式“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近义词“夸赞、称赞、赞扬”等;人物语言也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值得推敲、感悟的地方。所以本课教学设计,还力求在读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学习文章遣词用句的方法,并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总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在品读感悟中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4.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语文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商、价钱、购、抹、决”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到4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体会画家高超技艺,初步感知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4.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积累部分词语并应用说话。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从而感受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语言的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收集戴嵩及我国一些著名的画家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情,揭示课题

1、师引:小朋友,在我国有许多因画动物而著名的画家。你们瞧(点击课件主页按钮:欣赏导入)展示三位大师的作品:(出示课件3)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俊朗英姿,(出示课件4)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栩栩如生,(出示课件5)李苦禅大师笔下的鹰神态各异。(出示课件6,定格斗牛图)这幅斗牛图,画家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被视为传世画牛佳作。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唐朝著名画家戴嵩。

2.(点击课件出示名字)读准画家的名字。不过说起这副斗牛图,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想学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画家和牧童》。

3.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读准词。

(1)(出示课件7)带拼音的词语:

jǐ qiào ɡòu ǎi jià pínɡ cán kùi 挤进来

翘起来 购买 和蔼 价钱 批评

惭 愧

.........qū mò mǒ zàn ɡǒnɡ

驱赶牛蝇

沉思片刻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纷纷夸赞

连连拱手

.A.自由读。

B.小老师领读。指导读准后鼻音“评”,“批评”“价钱”轻声;“惭”和“赞”是平舌音。

C.齐读。

(2)(出示课件8)去拼音读词。3.认准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2)齐读字卡 4.读通文。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①仔细倾听,这些同学是否把音读准了;②想想:读了课文,你觉得戴嵩是一个怎样的画家,牧童怎样?

(2)交流反馈。难读的地方重点指导。

(3)初读课文,戴嵩和牧童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随机在画家和牧童两个词边上板书重点的词语。(如:水平高、了不起、著名、勇敢等)

三、品读1-4自然段,体会画家高超技艺

1.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呢?读课文的1-4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圈圈关键的词。(出示课件9)

2.同桌交流,说体会。

3.集体交流。生读句子,说体会。师随机出示相关句子,并进行点拨。(按返回键,课件返回幻灯9)

句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点击课件中该句话后的按钮,进入课件10)

A.一„„就„„,可以看出什么?(非常有名,画得好)读出感受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是——(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的)C.争着花大价钱,说明——(戴嵩的画画得好)

D.(出示课件11)通过朗读来夸夸戴嵩。(按返回键,课件返回课件9)句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点击该句话后的按钮,进入课件12)

A.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体会戴嵩作画动作快、娴熟,并指导读出熟练的感觉。(点击课件,“一会儿”变红)

B.学课文,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点击课件,出示句式)

C.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点击课件,“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变蓝色)①请班里画国画的同学说说怎么样是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②(点击课件,出示荷花图)这幅图中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 生指出“浓墨涂抹”的地方,(点击课件出示词)指导读好该词;生指出“轻笔细描”的地方,(点击课件出示词)指导读好该词。

③通过男女生对比读、齐读等方式读好这两个词,把不同的感觉读出来。④(点击课件)放到句子中再读,感受戴嵩作画的本领高。(按返回键,返回课件9)句3: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点击该句话后的按钮,进入课件17)

A.抓关键词,读懂文字里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了不起。

①哪些词中体会出戴嵩的画画得好?说理由。(“像、活、绝妙之作、神笔”等)(点击课件,重点词变红)

②请你来夸赞夸赞。(指名读)

B.借助想像,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读出个性。

①如果你是商人或者教书先生,你当时会怎么样称赞。想想商人或者教书先生夸赞时的动作、表情,选择一位试着读一读。(点击课件,在称赞和赞扬前加上括号)

②指名说,并将相关词语补充进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③带上自己的体会,男女生分角色读

C.身临其境,拓展说话。

①如果你也是围观中的一人,你会怎么夸呢?学着课文的样子夸夸看。指名夸。②补充词语,辅助学生学会夸赞,夸得生动。(点击课件出示: 栩栩如生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活灵活现 神来之笔)(指名夸、同桌互夸)

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夸,这就是——纷纷夸赞(点击课件,“纷纷夸赞”变红)D.抓近义词,读出语言文字的精妙,积累语言。

①再来读读这三句话,这里有几个近义词朋友呢?是谁呢?(点击课件,“称赞、赞扬、夸赞”三个词变蓝色)

②还能找出课文以外的吗?赞美、表扬、夸奖

③都是表示表扬的词,为什么课文要用三个不一样的词来表达?

④是呀,我们读起来不重复,更生动了,以后小朋友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学作者用不同的词表达一个意思,把文章写生动。

⑤齐读句子,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绝妙。(按返回键,课件返回课件9)4.小结存疑。

①齐读1—4自然段。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②小结:是呀,戴嵩不但画画熟练,而且他的画受到了大家的夸赞,可见他画画的水平——,真不愧为是一位了不起的——。他的了不起还表现在哪里?下节课再学。(按返回键,回课件主页)

四、学习写字。

1.(出示课件21:学写生字,出示生字)“商、价钱、购、抹、决”读一读,组个词。

2.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写好“商”(屏幕出示:商)

A.编字谜帮助识记:八个人,八张口,凑在一起商量事情。B.师范写。4.生写生字。

【板书】 画家___水平高

?_

牧童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简)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会写“兄、呆、挤、拱、批评”6个生字。2.学习课文5、6自然段,进一步感知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4.积累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卡片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组词读、齐读)。2.读重点词。

3.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导入。

二、研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1.体会戴嵩的谦虚

(1)戴嵩的了不起还体现在什么地方?读课文5、6自然段,划出写戴嵩怎么做怎么说的句子。

(2)出示写戴嵩的句子。抓住“和蔼、惭愧、连连拱手、指教”等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戴嵩的谦虚,并指导朗读。

2.体会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

(1)学做小牧童读句子,想想牧童当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说?

(2)大家是怎样看待小牧童的举动?哪些词语中看出?当时大家会怎么说怎么想?

(3)比较戴嵩和牧童的社会地位、学识等的不同,理解大家为什么会这样认为。(4)戴嵩的画到底错在哪里?读牧童的对戴嵩说的话。3.你想对牧童说什么?又想对画家说什么? 4.分角色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5.总结课文

三、学“兄、呆、挤、拱、批评”6个生字。

教学反思:

“读”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其意皆若出于吾口,其情皆若出于吾心”。语文要读,但是不能为读而读,漫无目的地读,虚情假意地读,而要读得有层次,有方法,有实效。《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第13条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如何指导学生读懂、读好是重点,更是难点。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让我感觉在朗读指导方面最为成功的是对关键句“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这部分课文的教学。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三次朗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抓关键词,读懂字面意思,感悟人物的了不起。这段文字通过商人和教书先生的夸赞,从侧面写出了戴嵩的画画得好,“太像了”、“画活了”、“绝妙之作”、“神笔”等词可以直接看出商人和教书先生对画家的作品评价之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然还抓住了教书先生和商人这两个人物的社会地位,认为教书先生是很有文化的人,商人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他们夸戴嵩的画画得好,说明戴嵩确实了不起。抓住了关键的字词,学生的朗读已然是绘声绘色了。

二读,借助想像,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读出个性。抓住关键词,学生可以读得有声有色,但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所以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像当时商人或者教书先生夸赞时的动作、表情,充分激活了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再次朗读起来,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的学生学教书先生竖起了大拇指进行赞扬,有的学生学商人点着头进行称赞„„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不禁让我为之惊叹。

三读,抓近义词,读出语言文字的精妙,积累语言。读懂课文,不只是读懂课文的内容,还应能抓住文本的表达个性,读懂课文是怎么写的。在这组句子中“夸赞、称赞和赞扬”是一组近义词,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课上,我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细细品味,学生脱口而出的“这样写读不腻”,这正道出了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又一次的朗读是学生更深层的对课文遣词造句的推敲品评以及语言的积累。

画家的误笔 篇7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昭君图》令人叫绝, 但画中妇女戴的是帷帽, 这种帽子产生于隋朝, 汉代绝无。

宋徽宗的《瑞鹤图》被视作绝世佳作。后来专家研究发现。鹤在飞行时脖子总是笔直前伸的, 而这幅画中飞行的鹤却弯着脖子。

擅长写生的日本画家冈山应举创作了一幅《马食草图》。有位农夫观后说:“这准是一匹瞎马。”画家分辩:“它的眼睛是睁开的!”农夫笑着回答:“正因为它睁开眼睛, 所以才是瞎马。不瞎的马吃草时是闭着眼睛的, 因为它怕眼睛被草刺伤。”

画家与牧童教案 篇8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学习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 学生:搜集画家的作品,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欣赏名家画作。)李可染:牛 《归牧图》

画家李可染擅长画水墨、水彩画。他曾经住在重庆一农家,旁边就是牛棚,所以很喜欢用水墨画牛。同学们瞧这幅《归牧图》:笨拙的水牛与天真的牧童构成这一幅画的主角,夕阳里被染成晚霞一样的层林和晚霞里回旋的乌鸦则作为背景。这幅画勾起了现代人对于纯净得几乎一尘不染的乡村童年生活的回忆。李苦禅:《鹰》

李苦禅先生是现代杰出画家,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六十多年, 他的画笔墨雄阔,气势磅礴,尤其擅长画鹰。徐悲鸿:《马》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他不但擅长中国画和素描,就连西方的油画都有很高的成就。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淋漓潇洒,给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齐白石:《虾》

齐白石是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画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可谓画坛一绝,另外,旁边的书法还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写课题:画家和牧童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 :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画家年龄大。生 :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词语

(开书:95)

1、请小朋友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件)课文里有许多生字,让我们来认识它们。(出示生字)

2、认读,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生字:(认读、小老师带读)生词:(去掉拼音认读、小河流水哗啦啦)

3、老师这里有一幅画,你能说出哪个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个地方是轻笔细描吗?

4、小朋友读生词的能力很强,那么带生词的句子能读得好么?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换句说法。

三、精读课文,体会文意

1、出示课件图片一。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幅图是哪一自然段的内容?(找出课文中描写戴嵩和牧童在一起的段落。)

3、找到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来。

4、同桌分角色读戴嵩和牧童的第一次对话,体会戴嵩和牧童的语言。

5、指一组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象不象故事中的戴嵩和牧童在说话?(指名读 师与生读 师与全班读)“大家”是哪些人?(出示课件图片二)

6、(请学生读商人的话。)师:商人说戴嵩画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称赞”。)

师: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导学生互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大家想对他说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这样读在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赞扬”。)

“称赞”和“赞扬”是什么词?

7、课件文字

师:书上说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怎么才两个人在夸赞呢?(引导学生想象还有戴嵩的朋友,家人、过路的人、大官等等许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逼真,像活了一样。)(提供词语: 栩栩如生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出神入化 惟妙惟肖 妙手丹青 活灵活现)让学生也夸一夸戴嵩的画。

教师小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画的还真像!(教师板书:了不起)

8、围观的人听到有一个小小孩说“画错了”会怎么想?

9、谁再来当当这个勇敢的牧童。

那么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画错了呢?(课件)继续指导朗读牧童的话。让我们来看看牧童说的话,第一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如果你觉得他读得好,就学着他的语气读一读)

10、分角色读戴嵩和牧童的第二次对话。

11、戴嵩拱手说,做动作,指导读,“多谢你的指教。”(师生练读。)

12、反复分角色(男女读、表演读),练读两次对话。

13、看图,你喜欢牧童还是喜欢戴嵩。教师相机小结:

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画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习啊!(板书:勇敢)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四、巩固练习,教学总结

教师总结: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课件欣赏)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9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以画动物而著名的大画家,他们往往只用笔和墨,就能把动物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名家的名画吧!(课件出示并介绍)齐白石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画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可说是画坛一绝。李苦禅大师擅长画鹰,他画的鹰神态各异,神韵充盈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擅长画马,在他笔下,一匹匹马骏马英姿,奋踪扬蹄。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张大千,他画的虎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这幅斗牛图你们应该知道是谁画的吧?课件

3、是的,戴嵩是我国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4、他能画出《斗牛图》这样的绝妙之作,还得感谢一位小牧童的指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读课题)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这课的生字交上了朋友,快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3、游戏:摘星星。

三、学习句子:“他一会儿————————轻笔细

1、过渡: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传说有一次他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戴嵩画画的句子。

2、师:这个句子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啊?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请学过国画的同学来说说。

4、这两个词语呀是我国国画中的绘画技巧,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浓墨涂抹是采用浓重的墨汁作画,线条比较粗重;轻笔细描是与浓墨涂抹相对的另一种画法,采用纤细的笔墨进行描绘。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幅画,你们很快就明白了。(课件)

5、师:现在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6、师:有时候啊,借助生动的画面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把它他们积累下来。

7、师:戴嵩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方法来画图,他画画的方法不一样,(用的力不一样)我们读得也要不一样,自己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读——请人——谈体会)

8、师:是呀,他一会儿„„一会儿„„,画得很用心,很熟练。

9、师: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你还能一会儿做什么,一会儿做什么?

四、学习夸赞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过渡:戴嵩的斗牛图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有什么反应?

师:那些人是怎么夸赞的呢?谁来说说?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商人在称赞? “绝妙之作”就是(非常好的作品。)

②师:同学们,我们从“太像了、太像了、绝妙之作”感受到商人的称赞,瞧,连这个标点也在表达这样的情感呢!

③师:那还等什么,赶紧用我们的朗读也来称赞称赞吧!谁先来?

④一位商人称赞道:(指名读)一位商人激动地称赞道:(小组读)一位商人十分激动地称赞道:(齐读)师:教书先生是怎样夸赞的呢?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①师: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戴嵩的画确实非常棒!(活)师:“画活了”的“活”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③师:是啊,这么逼真的画,只有神笔才能画出来。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谁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还有谁愿意读的吗?(个别读)

师:读得真好,只有用心体会的同学才能读出这样的情感呀!

④师:我们再来真诚的称赞称赞,女生读商人的话,男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读:一位商人称赞道:

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这里有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它们都表示赞美的意思,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词语

3、师: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既避免了重复,又使文章更生动。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写话中也可以运用。

4、师: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吗?

5、师: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这惟妙惟肖的画作,你也情不自禁地想来夸赞夸赞,你会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6、课文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画作精美,如果我们在夸的时候呀,也能用上这样的词语,那我们的语言就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了。我想给大家推荐几个词语。(课件)

7、这些课外词语能帮助我们把句子说得生动呢!谁来试一试?

8、看!把积累的词语用在我们的表达中,我们的语言就更生动了,多好呀,9、了不起。孩子们,看,象这样,围观的人你也夸我也夸,大家七嘴八舌地都在夸赞,这样夸就叫“纷纷夸赞”,这足以证明戴嵩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

五、学习5、6自然段

1.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请同学们捧起书齐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生汇报。

2、师:一连两个“画错了”,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词可以看出牧童很着急?你能从牧童的动作中体会他的心情,你真棒!让我们急切地喊出牧童的话吧!

3、师:牧童“挤”进来“大声喊”,他多么迫不及待呀!谁还想读?(抽生——齐读)师:牧童这一喊,大家一下子就──

师:孩子们请看课文插图,大家都呆住了,有的── 有的——还有的——

猜猜围观的人这时会想些什么?

6、师:听了小牧童的话,周围的人都惊呆了,戴嵩是怎么做的?课件

生读-----齐读

③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板:虚心)

④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很愿意、和蔼、请)(师点评:戴嵩接受批评的态度如此和蔼,语言如此诚恳)你们还注意了吗?这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称一位不知名的小牧童为小兄弟,没有一点画家的大架子,多么了不起,多么虚心呀!

7、师:此时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我有问题请教你们了。小兄弟,请你说说我什么地方画错啦?(课件出示:这牛尾巴„„)提示学生用上动作表示

8、是不是像牧童说的那样呢?让我们去看看两牛相斗的情形。(出示真斗牛图)你看到了什么?

9、看来,两牛相斗的时候,牛尾巴真的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10、牧童怎么对牛这样了解呀?说明什么?

11、他敢向大画家指出画的错误,你觉得他怎么样?板:勇敢

12、我们就带着勇敢、自信再来读读这段话。

13、看来两牛相斗的时候尾巴真的是夹在两腿中间的。戴嵩听了非常惭愧,他怎么做呀?生汇报(课件)

14、师:拱手在古代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戴嵩这么一个大画家怎么对着一个小牧童连连拱手呢?(表示他很虚心)是呀!他是多么虚心呀,他打心底里佩服小牧童呀!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加上动作读读这一段。(全班读)抽生──互评──再读(边做动作边读)

15、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呀!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吧!

16、师: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咱们再来学习一下人物的语言,(课件出示对话)。开始。(师生互读对话)互换角色再读,同桌互读,指导学生带上表情、动作读。

17、戴嵩虚心听取了小牧童的意见,从此以后,他经常去仔细观察牛的各种神态,向放牛娃了解牛的生活习性。经过长时间细致的观察,细心的琢磨,戴嵩画牛,越画越好了。后来,他又画了一幅《斗牛图》,这次,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幅《斗牛图》成为流芳百世的名画,乾隆皇帝还在这幅画上亲笔题词,这幅画珍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中,戴嵩也成了画牛的名家。

除了这幅《斗牛图》,他还画过《三牛图》《牧归图》,(课件展示,学生观赏)这些画都被后人奉为经典画作。

18、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对戴嵩说吗?课件

19、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上一篇:八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销售类实习报告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