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案

2024-08-24

《画家和牧童》教案(精选8篇)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1

通山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教案

执教:通山县洪港镇洪港小学

张海霞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1《画家和牧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理解词语,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词语说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情况。

三、品读课文。

(一)、体会“著名”

1、重点句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通过对比理解关联词“„„—„„就„„”,进行说话练习。

2、重点句2: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读中理解“没有不”的双重否定的意思。

(二)、学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戴嵩给朋友画了一幅什么画?(2)、戴嵩是怎么画的?(3)、画得怎么样? 2、学生反馈。

重点句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借助生动画面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意思,从“一会儿,一会儿”里体会画家的高超技艺,并试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重点句2: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著名。理解、积累词语。

重点句3:牧童和画家的对话

从“画错啦,画错啦!”入手,抓住牧童和画家的对话,读议结合,理解画家戴嵩和牧童的品质。

四、拓展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着两位朋友说点什么? 五、小结。

板书设计:

画家(图)

画家和牧童

指出不足

————— 牧童(图)拱手感谢

(勇敢)3

(虚心)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画家和牧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板书课题)一起读一遍。

(生读)

师 :读得再干 脆利落些。

(师范读,生再读。这次读得很好。)

师:有进步!

师 : 课前都读 过了课文,文中的画家是谁呢?

生:戴嵩。

师:(出示“戴嵩”卡片,板贴在黑板上)读一遍。

师:戴嵩姓“戴”,就像我姓“纪”,那你呢?

生:我姓孙。

师:小孙同学。

生:我姓王。

师:王同学,握个手吧。

(师生握手)

师:戴,不仅表示姓,它还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呢!比如说———

生:戴红领巾。

师:聪明。

生:戴发卡。

师:你看,“戴”在生活中还经常用到呢!对戴嵩,你有哪些了解?

生:戴嵩是一位画家。

生 :他是一位 著名的画家。

生:戴嵩很谦虚。

师:你读懂了课文的内容。课前,老师不仅读了课文,还查阅了资料。(出示课件,师解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他特别喜欢画牛。他与擅长画马的韩干,一起被称为“韩马戴牛”。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出示图片)《归牧图》《牧牛图》《三牛图》和《斗牛图》,这幅《斗牛图》最有名,被誉为国宝,现在还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里。关于这幅《斗牛图》,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呢!来,捧起课文,再来读这个小故事。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通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二、认写结合,识记生字

师:尽管课前你们按照学习单的要求读了课文,但刚才还是读得很认真。生字都认识了吗?来,拿出自主学习单,同桌把词语部分互相读一读,读不对的,请你教教他。

(同桌互相读词语)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我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生:敢!)够自信,小牛变变变,变出哪个词,会读的,就大声读出来。

(出示:价钱、购买。生读。)

师:“钱”在这里读轻声。(师范读)

师:你来读。(请三个同学读)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价”“购”这两个字,你还在哪里见过?

生:购买。

师:对!这个词语里有这个字。看,它们俩在超市的海报上,谁来读读?

(出示:特价商品,欢迎购买。生读。)

师:你看,在生活中多观察 ,就可以认 识不少字呢。

(出示:教书先生、夹在中间。生读。)

师:有两个多音字藏在里面,看,你们都读准了呢!

(出示:

师: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出示:驱赶、和蔼、批评)

师:这一次,我可要看看哪些小朋友反应最快!

(生读)

师:找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

师:你不仅读得正确,还读出了词语的节奏。“批”“评”这两个字,不仅要会读,还要写好呢!注意看,(课件出示:“批”“评”左右两部分画框)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

生:要写得左窄右宽。

师:对呀!这是一般的左右结构字的特点。(出示:左窄右宽)

师:看老师写。(范写)提手旁,写得要窄,“比”要写得宽一点。第一笔是横,写得要平,不要翘尾巴,竖提要矮,最后一笔竖弯钩变高了,接受别人的批评,你才能成长。“评”,点的起笔略高,横起笔略矮,批评别人,也要心平气和。拿起笔,把这两个字写一遍。

(生写,教师相机表扬学生。)

师:好,都写完了,同桌互相看一看,如果写得美观,请你夸夸他。

(同桌互相欣赏)

师:有哪些同学得到了同桌的夸奖啊?(生举手)你们可真棒!

三、夸赞画技,感受高超

师:课前,同学们根据学习单的要求,还把难读的句子也画了出来,有不少同学画出了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 : 这个句子 不仅难读,还很重要呢!读好了这句话,课文的第1~4自然段就学好了。

第一个层 次 : 关注读音,读好句子。

师: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听出来了,这句话有些拗口。我们把难读的字注上音,就容易读了。

(课件出示:)

师:谁来试试?

(一生读)

第二个层次:理解关键词,读好句子。

师 : 光读正确 还不够呢。要读好这个句子,老师有个办法———了 解这两个词,再读,就有味道了。

(课件出示,标红两个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师:来,读读这两个词。

(生读)

师: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是国画中的两种技法。猜猜 ,浓墨涂抹 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拿着笔抹。

师:那轻笔细描呢?

生:就是描。

师 : 他俩说得 对不对呢?你们看———(课件播放视频)

师:这位画家正在画一只鹰,这样画就是———(生:浓墨涂抹。)这样画呢?(生:轻笔细描。)

师:就这样,涂涂抹抹,勾勾画画,一幅画就画好了。刚才的两位同学,你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了解了这两个词再读这句话,就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谁来读?

(一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强调了这两个词,但还不够,再来试试,好吗?

(生再读)

师:看来,了解了关键词的意思,还真能帮我们读好句子。下面,听我读,看看老师又关注了哪个词。

(师范读)

师:刚才老师强调了哪个词呢?

生:一会儿。

(根据学生说的,标红“一会儿”。)

师:对呀!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两个不同的动作,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就连成了一句话。自己体会着再读一读。

(生读)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戴嵩画得怎么样?

生:画得很快。

生:画得很好。

第三个层 次 : 联系下文,读好句子。

师:你们都在夸戴嵩,围观的人呢?自己读一读。(出示: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生读)

师:说说吧,围观的人看了,有什么反应?

生:说画得太像了。

师:这是商人在称赞。还有谁也在夸赞?

生:教书先生。

师:你们看,商人夸,教书先生夸,你夸,我夸,大家都在纷纷夸赞。(标红“夸赞”)

师:读这个词。

(生读)

师:“夸”什么意思?

生:夸奖。

师:“赞”呢?

生:赞美。

师:也是夸奖的意思。夸、赞合 起来的意 思还是———夸奖。你看,我们的汉语多有意思!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很多呢!

(课件出示:购买 )

(生读)

师 :“购”的 意思就是———买 ,“买”就 是———购,“购”“买”合起来的意思还是———买。

师:这些词语也是。

(出示:价钱涂抹驱赶批评 称赞赞扬)

师:这一排同学来读。

(生读)

师:商人是怎么称赞戴嵩的?教书先生又是怎么赞扬的呢?现在,我们来当商人和教书先生,夸夸戴嵩。

(再次出示: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师:谁来当商人,夸一夸戴嵩?

(生读商人的话)

师 : 我们还可 以这样读,(师范读)谁再来?

(指名读)

师:有点意思了,但还不够。谁还想读?

( 一生再读 ,读得很好。)

师:我听出了商人的赞叹。那教书先生的话?谁读?

(生读)

第四个层 次 : 体会情感,读好句子。

师:这样的绝妙之作,这样的神来之笔,就在戴嵩的涂涂抹抹、勾勾画画中完成了。你们看,读准了字音,抓住了关键词,联系着下文,我们就读出了戴嵩画技的高超。

师:(配乐)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来到那个风光秀丽的小镇上,一起领略大画家戴嵩作画的风采!我先来读黑色字部分,女生红色字,男生蓝色字。

(课件出示:

传说有一 次戴嵩的 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生合作读)

四、称赞人品,提升认识

师:就在大家纷纷夸赞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喊起来:“画错啦,画错啦!”

(出示:“画错啦,画错啦!”)

(一生读)

师 : 他可是挤 进来喊的,多着急啊。(再指名读)

师 : 刚刚还是 纷纷夸赞,听了牧童的话,人们都有什么样的表现?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的第5、6自然段,把“大家的表现”用横线画出来,“戴嵩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

(生默读并 按要求画句子)

师:听了牧童的话,大家有什么表现呢?

生:都呆住了。

(师出示: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师:谁来读?

(一生读)

师:我们看看,围观的人是怎样呆住的?(课件出示图片)哇!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他的嘴巴张得圆圆的。

师:我们的祖先造字很有意思,张大了的嘴巴就是口,僵硬的身体像木头一样。注意,这一撇一捺要舒展。(师示范写“呆”)自己试着写一个。

师:你们说,围观的人为什么呆住了呢?

生 :小牧童说 戴嵩画错了。

师 : 大家都是 纷纷夸赞,唯独小牧童提出了意见,他可真勇敢,真了不起!(板贴字卡:了不起)

师:那戴嵩是什么表现呢?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相关句子)

(师出示: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师 : 谁再来读 第一句话?注意:戴嵩可是“和蔼”地说的。(板贴字卡:和蔼)

(生读)

师:多么谦虚有礼的戴嵩!第二句,谁来读?

(生读)

师:惭、愧也是本课的生字,读这个词。(板贴字卡:惭愧)

师: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竖心旁。

师:说明和什么有关呢?

生:和心情有关。

师:对!那戴嵩为什么惭愧呢?

生:因为他画错了,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

师:哪儿画错了?

生:牛尾巴画错了。戴嵩把牛尾巴画成了翘着的,小牧童说牛尾巴是夹着的。

师 : 所以戴嵩 感到惭愧。他是这样理解的,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老师读到这里,有个疑问,这么著名的画家难道真的画错了吗?两牛相斗,尾巴到底是夹着还是翘着呢?带着这些疑问,老师查阅了书籍,观看了《国宝档案》等资料,还请教了和牛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民,我把搜集的图片带来了,看!【课件展示斗牛的照片与画家画的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 : 牛尾巴有 时翘起来,有时夹起来。

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牛相斗,如果情绪放松,牛尾巴就会垂在腿后左右摇摆或翘起来。如果它很紧张,就会夹在后腿中间。小牧童说的是其中的一种情形,戴嵩画的是另一种情形。看来,戴嵩观察的还不够全面呢!牧童的话让戴嵩很受启发,所以———(出示句子: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他感到非常———(生接读:惭愧,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师:谁能做着拱手的动作来读一读?

然段)(生带动作 读第6自

师:(出示:拱手)拱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礼节,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看,(出示图片)古人相见或为了表示谢意、敬意时,两手抱拳上举,身体前倾,就是拱手。通常用在向兄弟朋友等同辈行礼。

师:来,请起立,和老师一起做做拱手的动作!(师生共同做动作:拱手、连连拱手;表演:戴嵩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都是谦谦君子啊!

师:拱手的动作都会做了,那我们写写这个字。前面,我们学了左右结构字的写法,拿起笔,自己试着把“拱”写一遍。(师范写,生练写。)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儿,故事就读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就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听说过呢,他还在这幅《斗牛图》上亲笔题写了一首诗。

(出示:

角尖项强力相持,

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

股间微露尾垂垂。)

师:后面两句的意思是说:大画家戴嵩画得这么好,是不是听了小牧童的指点,才把尾巴画得垂垂的呢?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一幅《斗牛图》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认识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还学会了写字,读好了课文。课下,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教后反思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勇敢地批评著名画家戴嵩的画作,戴嵩谦虚接受的故事。文中画家真诚、谦虚的美德令人感动,小牧童天真、率直、不盲从的品质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识字、学词、学句,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朴素、扎实、条理、高效,是我始终追求的课堂教学风格,本课教学设计上也就有了这样三个特点:

1.营造“语言场”,指导学生轻松识字

我们知道,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汉字的音、形、义才能产生紧密的联系。我们把这种语言环境称作“语言场”。低年级的课堂上,要尽可能将生字词放在一定的“语言场”中,让生字词与课文、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发挥语言的“场”效应,使学生能在阅读、理解、交流、联系中轻松识字。“戴嵩”的“戴”的教学是这样,“价钱”的“价”,“购买”的“购”,“发呆”的“呆”,“拱手”的“拱”等多个字的教学都是这样。比如“拱手”一词,借助图片、文字资料,认识“拱手礼”,师生共同学习拱手礼,练写“拱”字,联系课文戴嵩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使学生在学习这个词语的同时,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体悟了课文人物的品质。

2.尊重学情,指导学生有层次地阅读

我们发现,学生初读课文时,往往感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这个句子不好读,而这句话直接描写了戴嵩画技高超,又和后文他的和蔼、他的惭愧、他的拱手产生联系,形成对照。这个句子读好了,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理解文本就找到了重要抓手。因此,针对这句话,我引领学生经历了四个层次的品读:

(1)标注拼音,读通顺。

(2)先自我揣摩 ,再借助视频,理解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及戴嵩画技高超,读出画面感。

会儿……一会儿……)读出(3)抓住关联词语(一句子的内在联系。

(4)联系下文人们的称赞 ,进一步体 会戴嵩画 技高超。

只抓一个句子的朗读,就带动了文章数个段落的学习。这种引导,我们感觉学生不仅品读出了文字的味道,而且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读好句子的方法:注音读、理解词语读、抓住关键词语读、联系前后文读。这样的教学思路,也润物无声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超越教材,指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

课文最后 一个自然 段是这样写的:“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戴嵩惭愧的原因是什么?通常认为,戴嵩之所以惭愧,是因为自己画错了。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经过多方查找资料,我们发现并不是这样。因为,两牛相斗,牛尾巴有时是夹着的,有时是翘着的。于是在课上我们进行了拓展,给学生展示两牛相斗的图片,在阅读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明白戴嵩并没有画错,只是不全面而已。但即便是这样,戴嵩还是感到惭愧,并拱手致谢,至此,戴嵩宽广的胸怀、虚心的美德就深刻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戴嵩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课文的人文厚度因此而垫高。接着再补充乾隆的题词,就使画家和牧童这两个形象鲜活起来,故事有了趣味,短小的文章也变得极富文化气息。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正。

教学评析

听过很多低 年级的语文课,老师们最纠结的就是如何处理识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尽管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课文承载的必要的语文知识及思想内涵也是要关注的。于是教学中就出现了两种误区,一是脱离语境集中学习生字、生词,再解读课文内容;二是在阅读中识字、写字,割裂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这两种做法,要么使识字、写字游离于语境之外,要么使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内在文理逻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细品纪海霞老师的《画家与牧童》教学,在这两种误区之间,纪老师尝试了一条新的路线,即:紧扣第一学段的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学词”,在读中识字、写字,习得方法;在读中解词释义,积累词汇;在读中体会人物情感,获得思想方法。若干学习目标就在这“读”中得以统筹兼顾,学习内容有轻有重,相互映衬,协调统一在“随文识字”的主旋律中。

你看,纪老师让学生认读“价”“购”二字,除了在课文中读准“价钱”“购买”,还把学生的视线引到商场里,在实拍照片中认读“特价商品,欢迎购买”的广告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学以致用。

你看 , 她教学生 书写“批”“评”二字,在强调书写要领的同时,不忘告诉学生:接受别人的批评才能成长更快,批评别人的时候要心平气和,这样的语言似乎在解释书法笔画的力度与走势,却又分明从中听出做人的道理。学语文,学做人,润物无声。

你看,她教学生朗读句子,故意强调“一会儿”“一会儿”的读音,让学生体会“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不同的动作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便连成了一句话,把一个复杂的并列关系的复句,轻描淡写地讲解清楚,深入浅出。

你看 , 她让学生 体会“夸赞”的构词方法,进而发现“购买、价钱、涂抹、批评、称赞、赞扬”这些词语的构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你看,她让学生在对话表演中走进情境,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来到故事发生时的那个风光秀丽的小镇,领略大画家戴嵩作画的风采,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就这样 , 在她的引 导下,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识字学词、习得方法、理解内容、收获思想。所有的教学任务一气呵成,有条有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低年级的课文,无需在内容的分析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已是众所周知的教学策略。但一篇文本被选入教材后,就有了育人的功能,它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既然如此,对《画家和牧童》而言,是让学生全盘接受课文的思想,还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掘教材更有价值的教育元素?尽管是低年级,又是全国大赛,纪老师还是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即:针对课文最后一段给出了自己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牛的情绪紧张时就会将尾巴夹在后腿中间,如果情绪放松就会将尾巴翘起来。小牧童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形,而戴嵩画的是另一种情况。尽管如此,戴嵩还是感谢小牧童。”

这样的教学,在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中,具有更大的价值。一方面它向我们展示了教师的科学精神与高度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向学生示范了什么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心 灵的自由与批判性思维。这远比简单地照本宣科要有益得多。

《画家和牧童》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3

师:哪位小朋友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就画成了。

师:你们从这两个“一会儿”,读出了什么呀?

生:画画很认真。

生:画画很快。

师:对,很娴熟。这里还有两个词语呢?“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读一读,说说你理解的意思。(生读)

生:大画家在纸上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就是用笔轻轻细细地描。

师:王老师请你看一幅图,能说一说哪一幅是浓墨涂抹,哪一幅是轻笔细描吗?(生上台指)

师:对,这就是浓墨涂抹,读——(生读);这就是轻笔细描——(生读);都是用来说画画的,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呢?读一读:浓墨重彩 泼墨如云 细线勾勒。能不能用上两组词分别来说一说?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线勾勒,很快就画成了。

生:他一会儿泼墨如云,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点评】词语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理解词语是语文能力之一。教师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理解,采用的是学生上黑板指认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避免了对绘画名词的生硬解释,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补充绘画的词语,增加了积累。对“一会儿……一会儿……”的运用更是巧妙,学生还用补充的词语说话,既加深了对原来词语的理解,又强化了运用。

师:就这样,戴嵩的画,很快就画完了,刚一画完,大家很快都围了上来看画,大家会说什么呢?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师:这是称赞啊,怎么读呢?老师来帮帮你,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些词语调换了。

师:这第一句是课文中的原句,称赞的话放在前面,说明了在极力称赞,谁来读一读?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笔啊!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啊!

师:看得出你是发自内心的赞叹。谁来?

生: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师:有进步,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

生: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师:我知道你把称赞放在心底,还有点费劲,多读几次就能读好。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孩子们,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很久以前的唐代。瞧,戴嵩的画画好了,挂出来了。你在现场,会怎么称赞这幅画呢?

生:太美了!

生:太好了,和真的差不多!

生:画得太好了,就和印刷出来的一样。

师:你再想一想,印刷是死板的,而戴嵩的画是画活了!像刚才那样,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纷纷夸赞”。就在书上,大家来读一读——人们这样纷纷夸赞,就是因为戴嵩画得好、画得像——简直画活了。看老师来写这个字。(教师示范书写“活”字)

【点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纷纷夸赞”是理解的难点。教师通过大家夸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夸,不着痕迹地理解了“纷纷夸赞”的意思。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理解词语要融入课文之中。王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是简单的口头传授,而是依据文本,从课文内容入手,抓住围观的人夸,学生进入情境夸,再读书上的句子,这样就理解了词语和课文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评】看完王丽娟老师的课堂实录,可以说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读悟相融,疏密相间,平实高效。

一是准确高效的目标定位。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从教学过程的维度看,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的组织、任务的适切性、学生的接受类型、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投入等,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不仅完成了平常第一课时所完成的任务,而且学习了部分课文内容,注重读书、积累和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学目标导向明确,教学内容适切、平实高效。

二是匠心独运的读悟结合。王老师在教学时注重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后,自己读,指名读,反复读,以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也是匠心独运。在理解哪一幅“浓墨涂抹”,哪一幅“轻笔细描”和理解“纷纷夸赞”时,以生为本,注重个体感受,寓朗读于理解、感悟之中,这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三是及时生成的语言训练。文本是教学的出发点,王老师在教学时能立足文本,及时给予学生语言训练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学生通过指认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后,及时问“能不能用上两组词语分别说一句话?”这些发问,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场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情感。

(本课教学实录由缪成雅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张建节选)

(王丽娟,山西太原市迎泽区贵都小学青年教师;张 建,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4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文,体会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到的关于“人无完人,需要向别人虚心学习”的故事3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识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 “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3、指名请同学朗读

4、说说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

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师边引导学生发言边作板书:画家:著名、虚心 牧童:会观察、说真话 引导学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了不起。并作板书。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请你带着读画家与牧童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讲一讲“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五、作业

把《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计 21画家和牧童

画家:著名、虚心

了不起!

《画家和牧童》优质课教案 篇5

【目标预设】

1 、通过同音字字义比较,建构“戴”字的意义;运用形声字识字方法认识“惭、愧”;通过语境的反复朗读认识“价、购、墨、抹”;通过动作演示,认识“拱”。学习书写“批、评、抹、拱”4 个汉字。借助画面理解并积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词,拓展并积累表示画作生动的词语:绝妙之作、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 、读通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感悟戴嵩的画技高超,并能运用积累的语言夸夸戴嵩的高超画技。

3 、学习“一……就……”的句式,并结合文本,学习运用这一句式。

【教学预设】

一. 回忆榜样

孩子们,喜欢看故事吗?平时你都看过哪些故事?看来你们知道的故事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几幅图,每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这几个故事你看过吗?

出示:孔融让梨

你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孝敬父母)

出示: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的题目又有谁能说出来?故事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

出示:凿壁借光

再让大家来看一个,故事主人公匡衡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爱不爱学习?

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平时看书还真不少。小朋友们平时看书的种类应该更广泛。

二. 引荐画家

孩子们,孔融、司马光、匡衡,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节课,老师要介绍大家认识这么一位画家。

出示: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化大价钱购买。

谁能第一个站起来读读这句子,和这位画家见个面?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生字宝宝,可不能念错他们。

真能干,老师没教你,也能把这两个穿红衣服的生字宝宝读正确。奖励你带着大家读读这两个新词。(用卡片出示,请这位学生领读:价钱 购买)

1. 谁也能像他这样正确地读一读这句子?

2. 初次见面,你就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伟大、著名)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

预设:

(1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稍停顿,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学生说不上来由老师说),他的画刚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有一个句式,(边板书边告诉学生:一……就……)是的,这么多人来观赏他的画,确实是个著名的画家。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位著名的画家?

(2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

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就是: 。(个个点头称赞),他确实了不起。

你还能找出这位画家著名的地方吗?

(3 )有钱的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体会:争。争就是“抢”。大家为什么要抢着买?如果不及时去抢的话?

你们说的都没错,这的确是一位画技高超的画家。知道了这位画家画画水平那么高后,再读这几句话肯定比刚才要好了,咱们一起读一读。

三. 认识画家

大家想知道这位画家的名字吗?先不着急,等会儿你们可以自己从课文中找到。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的故事就和这位画家有关,题目叫“画家和牧童”(课件出示题目,板书题目),谁能站起来把课文题目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故事就藏在课本95 页,请小朋友自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一下子读不通的地方,回过去多读几遍。老师给你4 分钟时间,看这四分钟内,谁读得最有效。

初读检查:

孩子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位画技如此高超的画家就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戴嵩。

请你叫一叫他的名字。

1 、认识“戴”字:我们学过一个和戴读音相同字,就是这个“带”,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可样子完全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看看谁能够把这两个字正确地用一用,告诉我每个词语应该选择哪一个?(课件出示,给每个词语选择正确的“戴”或“带”)。我们先来读“戴”的词语(一边读我们还可以一边做动作),从这4 个词语中,你理解到什么?(“戴”是一样东西加在头、面、颈、手等地方)那再快速看看“带”的词语,这个“带”是指(引导,率领,或者指一些长长的东西,还有一些词语表示放在身边的意思)。

再来看这个句子,句子中的哪一个词语也在告诉我们戴嵩的画技高超?(板书:著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著名?(有名)看,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2 、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句子读得不够准确。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纠正多音字的读音:斗、夹。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多音字可别念错了,我们请出拼音来帮忙吧。

强调以后再请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比较难读的句子,里面藏着三个生字宝宝,谁来挑战一下?

读读这两个词语:(卡片出示:惭愧 拱手)

学习:惭愧。看看这个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竖心旁)这个词和什么有关?(和心情有关)心情很怎么样?(后悔)

学习:拱手。会做拱手的动作吗?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常常在胸前做拱手的样子。(老师示范一起做)

再齐读该句。

四. 了解画家

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除了课文第一段,还有好多地方能够看出戴嵩画技高超。咱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拿出笔找一找,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戴嵩的画技高超?

反馈交流预设:

来说说你都找了哪些句子。

1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习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谁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是中国国画绘画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技法,这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你来说说,哪些部位画的时候是浓墨涂抹的,哪些地方可是轻笔细描出来的?(指名让学生点一点)是的,画中的细节可得轻笔细描。

(板书“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们看,有时候画面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意思不一样,读的也应该不一样,现在再来读这两个词语,相信你们肯定读得比刚才好。(浓墨涂抹要读得重些,轻笔细描要读得轻些)。理解了这两个词语,回头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相信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请学生读)说说你从这句画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呀,戴嵩画画有轻有重,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他的动作那么娴熟,技法那么高超,一会儿就把图给画好了,的确是位画技高超的大画家。

齐读该句,指导读好“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画技高超?

2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夸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 )谁能看着屏幕来读一读围观的人夸赞的话?请一个学生读商人的夸赞,另一个读教书先生的夸赞。(指导读,这些话都是发自围观人的内心。要读得真真切切)

谁也想这么来读一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谁有勇气和老师挑战一下?

(2 )你看,围观的人的夸赞中,哪一个词语充分说明戴嵩的画技高超?

学习“绝妙之作”(板书该词):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同样表示画画画得很像?

推荐拓展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请学生领读,再齐读。

(3 )如果你也是围观中一个,你会怎么夸呢?要是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相信一定会夸得更到位。

(4 )像这样你也夸,我也夸,这个夸,那个夸,就是(纷纷夸赞)(板书“夸赞”)。这里还有词语和“夸赞”意思一样,看看是哪几个?(称赞、赞扬)一起读一读。

你们把戴嵩夸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进来。这次老师读这三个词语,请你们来读围观人都说了什么。

你们读得太好了,可这都是围观人的夸赞。咱们现在换一种方式来夸夸这位著名的画家。(课件出示)像这个句子一样,我们用上“一……就……”这个句式。夸之前请你们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哪些信息能用“一……就……”这个句式来说明这位画家画画技术的高超?

预设:

他的画一挂出来,人们就都点头称赞。

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你们很了不起,你们的赞扬让我们更明白戴嵩的画技是如此高超。(再出示:夸赞、称赞、赞扬)这三个词语太重要了,我们把这三个词语再念一次。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和它们意思完全相反,这个词语是什么呢?赶紧从课文中找一找。

五. 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批评。

批评这个词语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批”的哪一部分要写得矮小些?“评”找准哪个笔画?

指导书写:抹。

接下来,我们还要掌握这篇课文中这几个四字词语。(课件出示)请一个小老师来领读一次。这些词语中,其中“抹”是一个生字。和“抹”同偏旁的“拱”我们也来写一写。“抹”第一横稍长,第二横稍短。“拱”字的“共”要写得饱满。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好笔,人坐正,本子放中间,开始写。

全班点评。

六. 结课质疑

这节课,我们和戴嵩这位大画家有了初步的接触,看到了他画画水平非常高。可是戴嵩的著名不仅因为他画画得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还有更闪光的品质。下一节,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走近画家。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6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对着著名的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这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

2.相机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些,“牧童”写的小些)(齐读课题)

3.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 朗读感悟

1. 初读整体感悟。

(1)自已小声读课文。要求不指读,不读错字,不加字添字,边读边想,把使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2)小组中展示,同桌或小组中互相读读,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情况。

(3)小组中交流一下,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 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1)出字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一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戴嵩---牧童

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

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

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

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5)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等)

(6)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7)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3. 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

(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

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1)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7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中的首篇课文,笔者拜读了郭初阳老师的《牛尾巴为什么要翘起来———评〈画家和牧童〉》(《新教育》2013年7~8月刊)一文后,虽然也认同他关于教材选择应当慎之又慎的观点,但从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视角出发,“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似乎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对每篇课文都去索引和考证,应主要关心的是本文在识字学词、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等 方面的积极价值和意义。笔者在执教《画家和牧童》时,尝试在课堂中(不是课前)运用“先学单”让学生“先学”,再据此分析问题、诊断学情,因势利导,在变革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先学单”:引导先学, 学生自学的“脚手架”

“脚手架”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由于低年级儿童受认知能力和阅读经验的限制,识字读文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解读的能力、主动获取阅读知识的意识与能力都较弱,因此,在阅读时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就如搭上一个“脚手架”。笔者基于文本解读、单元目标定位和二年级学生的共性特点,制订了以下的“先学单”。

先学单

1.读一读,画一画:按要求认真读课文两遍,完成后给自己画个笑脸!

第一遍读,读准字音,难读的词语圈一圈,借助拼音学一学。

第二遍读,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画一画,来回读读练一练。

2.读一读,想一想:读了故事,你觉得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牧童又是一个怎样的牧童? 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 )的画家

( )的牧童

( )的画家

( )的牧童

首先,“脚手架”(先学单)的搭建要循序渐进,从低年级儿童的学情出发,设计分步的学法指导:读一读,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并且尽量细化,便于学生操作。如“难读的词语圈一圈,借助拼音学一学”“难读的句子画一画,来回读读练一练”,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学”。其次,通过“脚手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先学”“独学”,这是个性化的“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体现的学情不同,攀爬“脚手架”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过程。第三,“脚手架”的使用是为了逐步放弃“脚手架”。在学生完成“先学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从第一遍读书的不动笔墨,到第二遍读时有意识地边读边留下阅读痕迹,并且学会自我评价读书成果(画笑脸),那么坚持长期训练,相信低年级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先学单”:分析学情,教师预设的“数据库”

方卫平教授说:“一个真正的儿童教育者,在童年的问题上,不但要善于观察和把握童年的当下现实,而且要深入这一现实的内部,去琢磨它的内涵,思考它的意义,同时也发现它的问题,使教育不是一种制度或程序,而是一种以‘人’的完善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寻找怎么做之前,我们不能忘了先搞清楚为什么。

学生完成“先学单”的同时,是教师最忙碌的时候,在学生之间来回巡视并及时记录学生的学情,用手机及时拍摄学生留在语文书上的初读痕迹,即阅读重难点。8分钟之后,80% 的学生基本完成了两个“先学”任务,笔者进行基本统计、梳理,并及时进行学情诊断后,发现了许多共性问题:

学生觉得困难的词语基本集中在“戴嵩”“浓墨涂抹”“惭愧”“和蔼”几个新词,尤其是“浓墨涂抹”圈画率达100%,但是学生的圈画很特别,有的分开圈成“浓墨”“涂抹”,有的圈成“墨涂”或“墨涂抹”,可见学生对“浓墨涂抹”这个固定成语比较陌生,对语义的理解比较模糊,需要在课堂中重点教学。

学生朗读困难的句子基本集中在第1段的第2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和第5自然段中牧童的语言。笔者耐心倾听学生前一句的朗读时,发现原因是句子较长,二年级学生对长句的停顿把握不准,尤其是句子中“花大价钱”一词的轻声和停顿处理,更导致学生读破句或读成疙瘩;后一句是因为组句较长,句中“驱赶”“牛蝇”和多音字“夹”,导致朗读不够准确流畅。

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对画家戴嵩人物的解读上,对人物的自主解读停留在浅层次。一半以上的学生(学额40人)认为戴嵩是位“著名的画家”“和蔼的画家”,大概有五六个学生解读到戴嵩的“虚心”“敢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但也有五六个学生认为戴嵩“骄傲”。七八个学生认为戴嵩“粗心”“不认真”,但也有两个学生认为他画画“认真”“用心”。学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虽然为数不多,却是相当典型的儿童思维,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最为相似 (当学生做错题时,老师总会认为他是粗心导致的,当学生取得成绩或受到他人表扬时,老师总教育孩子要谦虚)。这些学生因不同的自主解读能力而形成的不同的认知,都是需要教师关注的,需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联系生活、生发讨论。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之前要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先学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大的“数据库”。首先,教师要能对“样本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其中的共性问题,但又不被这些“熟悉”蒙蔽双眼,不习惯性地照搬“熟悉”的老经验,而是从儿童视角进行诊断分析。其次,教师要敏感地发现“数据库”中的个别现象,不忽视这类典型问题,能准确地找准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

三、“先学单”:课堂生成,能力培养的“生发点”

当下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传统低效,是因为找不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可接受程度,摸不清学生“现在何处”“欲往何处”“能至何处”。“先学单”的“先学”、分析、反馈不但解决了学生学习的起点问题,而且为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增值增量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反馈学生对戴嵩人物解读的学情后,生成了以下课堂对话:

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画家?老师从你们的“先学单”上发现了好几种答案。首先要表扬你们,读书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是相当了不起的。不过老师也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五六个孩子觉得戴嵩很“虚心”“敢于承认错误”,可是有五六个小朋友却认为戴嵩“骄傲”;七八个孩子认为戴嵩“粗心”“不认真”,却有两个孩子认为他画画“认真”“用心”。同一个画家,为什么你们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呢?

生1:我觉得戴嵩很马虎,他是个大画家,居然把牛尾巴画错了,连小牧童都看出来了。

生2:我也觉得他很粗心,虽然他画的牛像活了一样,但也太粗心了,他把牛尾巴画错了。(其他学生似乎也被说服了,纷纷点头。)

师:他为什么会画错?你猜他画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先到课文里找找。

生3: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他画得太快了,所以画错了。

师:“很快就画成了”一定是粗心吗?如果让齐白石来画牛,也能几笔就画出一头牛吗?(生思考)“很快就画成了”反而说明了什么?

生4:说明他画牛画得很熟练。

师:是呀,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几笔就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牛,他画牛前已经胸有成竹了。所以历史上戴嵩画牛堪称一绝,那他把牛尾巴画错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5:是因为他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不像牧童每天放牛都能看到。(许多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说得好!牧童与牛每天朝夕相处,才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可见要真正认识一样事物,必须认真观察。戴嵩对斗牛不熟悉而画错了,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用“粗心”来评价戴嵩不够准确啊!

生6:应该说他不知者无罪。(师生笑)

……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过程,它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新知的建构。“先学单”反映出低年级儿童思维以感性思维为 主,不够严密,思维的不严密即语言的不严密。“先学单”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资源、学习能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呈现出不同的起点,这种个体化的差异是教师“导学”的重点。因此,依据学生的学情,引发学生当堂思辨, 训练学生的严密思维,即是训练学生用词的准确和妥帖。笔者从容地让每个学生展示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萌发的学习需求,点燃衍生的新发现或新问题,然后因势利导,言意相生, 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四、“先学单”:变革结构,“翻转课堂”的“推进器”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析为主,这个比例往往随着年级的变低而加大,其实质暴露了教师儿童立场的缺失,也是“学”的缺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金字塔理论”早就指出,“听讲”这种学习方式达成的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因此,笔者尝试把“先学单”引进课堂,发现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在时间比例的分割上与以往的课堂有较大不同,尝试了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翻转”。整堂课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教师引导的时间分布如下图:

画家与牧童教案 篇8

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与牧童的优秀品质。重点:认生字,写生字,积累词语 难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一、谈话激趣。(3分)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喜欢画什么呢?

2、大家喜欢画的东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画家特别爱画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的两幅画吧!(在古筝乐曲伴奏中欣赏《三牛图》、《乳牛图》、《牧牛图》)

3、看了这两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4、这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画家戴嵩。(出示名字)学生认读。(正音)戴是一个人的姓,我们班有姓戴的小朋友吗?嵩与我们前面学过的高字是形近字,但上面有个山字。(领读)

5、教师介绍戴嵩:戴嵩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他画水牛特别有名,一生中画了许许多多的水牛。刚才我们看的《三牛图》、《归牧图》就是他的作品,这两幅画都是非常有名的。

6、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画牛的故事。(老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比较发现,导入新课。(1分)

1、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能猜猜我为什么这么写吗?(画家写得大,牧童写得小)(年龄、本领等方面)

2、本领如此高超的画家和一个小小牧童之间会发现什么事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

1、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于下面的拼音朋友认识,也可以问其他人。

2、这课的生字比较多,读课文可能有点困难,咱们先来认认生字吧。把书翻到98页,读读我会认的生字,不会读的请教一下同桌,记起来有困难的打上问号,等会儿一起交流。(学生自学生字。)

3、哪个生字你记起来有困难,提出来请大家帮忙。(学生提出难记的字,解决字形难点)如:(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 墨是黑色的。

4、我给每个生字请了朋友组成了词,大家看自己会读吗?哪位小朋友愿意做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齐读1遍)(出示课件)。

5、大家都记住这些生字了吗?老师还要考考大家(出示生字卡片)不需要举手大声的读出来,并组词,可以多组几个词。

6、指导书写生字,重点分析以下生字:

(1)商:中间不是“古”字,而是“八”和“口”。(2)抹:右边是“末”字,上长下短。7.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四、朗读感悟,品味语言(22分)

老师小结过渡:大家不仅生字记得快,写得好,词语也读得好,现在读课文肯定比刚才有进步。我今天请来了位朗读专家为大家范读课文,大家可以一边看自己的书,一边仔细听她读好不好?

她读的好吗?(好)你们自己读一读,边读边划出写戴嵩画技高超的句子。(根据学生随机交流课文写戴嵩高超的句子,出示课件品读)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欣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学生交流补充)

(一……就…… 观赏、没有不、点头称赞、争着、大价钱)

2、如果你是一位欣赏的观众,看见戴嵩的画挂出来了,你会怎么招呼别人也来欣赏?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钱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3、可见,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也是很受欢迎的。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出人们戴嵩画的喜爱吗?(个别读——评价——分组赛读)

4、是呀,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照着说一个句子,说明大家对画的喜爱呢?(训练“一……就……”的句子)老师这儿已经有了两个句子,试着说一说。指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一(),就()。有钱的人一(),就()。

5、谁还能用“一……就……”来说一句话,(如无人回答:让我先说一句吧“老师的问题一提出来,就有小朋友举手了。”

出示句式:()一(),就()。6、小朋友的句子说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我们再读这句话相信能读得更好了。7、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戴嵩的高超画技呢?(交流)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描绘,很快就画成了”。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大画家作画的风采吧!

(1)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理解深思片刻等词)(2)(出示课件)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指导朗读:画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读得也要不一样,谁来读读,体会一下。(个别读——齐读)

(3)大画家戴嵩也是用这些方法很快就画好了《斗牛图》,想不想看看?瞧,你们看到了什么?

(4)看了这样一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

(5)围观的人也像我们一样,都在夸戴嵩的画画得好,很多人你也夸,我也夸,就叫(引)——“纷纷夸赞”。你听到了哪些人的夸赞呢?请大家读读课文(自己读书——指名朗读汇报)随机出示两个句子。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个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你想学着谁的样子夸一夸呢?自己先试试吧!然后抽生读。

(6)自由读——集体读。

(7)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句子中各有一个词语表示了相同的意思,是什么?)(理解夸赞、称赞、赞扬)(8)我们欣赏了戴嵩的斗牛图,他的画真是太精彩了。

五、猜测课文,预留伏笔(4分)

1、正在大家纷纷夸奖之时,你听(课件:画错啦!画错啦!出示图,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2、人们都夸赞戴嵩的画好,可一个小小的牧童居然大声说——引读。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呀。真像一声炸雷,把人们惊呆了。

3、再看看图,看看人们的表情和动作,想想,他们可能会怎么做,会对小牧童说什么?(发挥想象说)

4、老师小结:那么戴嵩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课外作业,延伸拓展。(1分)

1、读读背背描写画技高超的词和句子。2、把你对戴嵩的称赞写一写。

板书设计: 21 画家和牧童

上一篇:安防技术需求下一篇:锅炉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