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发展为本

2024-06-09

以幼儿发展为本(共10篇)

以幼儿发展为本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幼儿发展为本

作者:李岱清

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11期

教师满足了幼儿的个别需求。是否就会导致幼儿今后干什么事都我行我素、脱离集体呢?我想不会的。在当天的绘画活动中,小雨只是渴望延长活动时间,力求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案例中教师用“恳求”“投入”“专注”“饶有兴致”等词来描述小雨对继续绘画的渴望和完成作品后的满足,可以推断小雨对当天的活动兴趣浓厚,且不受任何干扰,这是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小雨是集体中的一员,若只因小雨的表现与其他幼儿不一致就说他“脱离集体”,说明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尚有一定距离。集体教学活动只是一种组织形式。即使开展也要有层次,让幼儿有一定的自由度,那种一刀切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在当天的活动中,幼儿有的已经很快画完愿意立刻收掉,有的愿意转到区角去继续完成创作,而小雨愿意一气呵成。教师若能满足他们各自的需要,将会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集体中由于一个幼儿坚持要画完而不参加其他活动,其他幼儿就争相效仿,从而影响了集体活动。这种可能性是有的。然而,我们应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可能性,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幼儿成长的积极力量。首先,既然幼儿喜欢绘画,教师就应支持幼儿尽情地去画。其次,中班幼儿易对新奇事物感兴趣,今天专注于绘画,明天可能又会执着于科学探索活动等,教师若能以适宜的方式支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设计划,幼儿的发展就不可估量了。

我们应“以幼儿发展为本”。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观念,要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看作一个整体,在关注教学内容之外,也要关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如果是我,我会先同意小雨的请求,请配班教师留下陪伴小雨完成作品,然后针对班里幼儿在绘画活动结束时的个性化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这虽然给教师组织活动增加了难度,但教师若能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就能在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江苏南京 李岱清)

以幼儿发展为本 篇2

一、运用正确的儿童观来开展体育活动

1. 尊重幼儿享有体育活动的权利。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他们应该享有自身的权利, 有权自主选择幼儿园里的一切体育活动。为此, 教师不仅要尊重幼儿有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 反对成人化的体育活动方式、方法和要求, 而且还应强调教师本人不要过多地为幼儿的活动创设环境, 不要过多地启发、提问使幼儿围着教师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 吸引、鼓励幼儿参与活动, 使幼儿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例如:体育活动的环境可以与幼儿共同布置, 布置前与幼儿商量拿取怎样的器具, 布置时提倡多样性、个性化, 形成师生共同构建体育活动课程的开放式、多元化的活动状态。

2. 尊重幼儿发展中的不成熟。

幼儿的身体和心智还处在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 其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成熟。如, 抛球后很难接到球——目测能力差;做操时两臂前平举动作不是偏高就是偏低——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估计和预知运动中的危险——缺乏运动经验;不会听抽象的语言做动作——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为此, 我们不仅要承认幼儿的这些不成熟表现, 在体育活动中允许他们做错动作, 允许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不断发展自我, 防止外在地给他们“拔苗助长”, “催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 而且还要承认幼儿间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统一的运动体能标准去测验、训练所有的孩子。如上海市上世纪90年代采用的幼儿体育测试标准中规定:中班拍球20个、大班拍球50个、连续跳绳10个以上。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幼儿显然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 寻找“发展关键期”。

3岁~6岁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 科学的运动对他们终身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灵敏协调素质”是学前期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我国已有学者开展了在幼儿期“加强左侧肢体运动促进幼儿右脑开发”、“利用左右侧肢体协调运动促进幼儿全脑开发”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告诉我们,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只有抓住“发展关键期”, 并通过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来实施, 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4. 利用“最近发展区”引导幼儿运动能力发展。

维果斯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即儿童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 这种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任务, 也许孩子一时不能完成, 但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 通过模仿学习, 便能完成这些任务。为此,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的现状, 还要通过体育活动的环境设置, 安排适宜幼儿挑战的活动项目, 使幼儿在“跳一跳, 够得着”的运动中, 获得体能的发展。

5. 利用环境交互作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户外、室内运动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与环境互动的运动效果。如把户外场地创设成有草地、有山坡、有树林、有树桩、有沙地、有小溪等与大自然相像的环境;或者把场地创设成平衡区、攀爬区、球类区、车类区、玩沙区、综合区等不同运动内容的区域, 并投放相应的具有童趣的主辅器材;还可以把大教室或礼堂创设成有攀登、爬滚、旋转、弹跳、击打的、孩子喜欢的运动游戏室, 并引导幼儿自己去建构多样化的运动游戏, 促进大脑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组织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1. 活动目标——从教师教的目标转变为幼儿学习发展的目标。

以往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目标时, 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提出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动作技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表述内容上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教给、教会、培养、促进、提高”, 等等。新《纲要》则在目标表述上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因而在表述内容上常见的词汇是“体验、感受、尝试、参与 (动词、动名词) , 愿意、乐意、喜欢 (形容词) , 等等。比如, 体育游戏活动“小动物运动会”的活动目标是: (1) 感受扮演小动物参加运动比赛的快乐情感。 (2) 乐意体验抛球、滚球、拍球等玩球的动作。 (3) 喜欢在集体中运动。

2. 活动内容——把选择固定不变的教材转变为根据幼儿发展现状及要求选择活动内容。

过去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案例时一般都是根据固定的教材来安排的, 备课只备教材而不备幼儿。如选择一个平衡教材的内容:“走过高25cm、宽20cm平衡木”, 不管幼儿是否具有这种平衡能力, 只准备一种大小高低统一规格的平衡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体育活动, 就是要把关注点从教死的教材转到教活的幼儿上来。为此, 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园的条件, 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比如, 教师在观察幼儿掌握平衡走的能力基础上, 可以安排“探索走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平衡器材”的内容, 让幼儿在“为小动物运粮”的游戏中自主选择树桩、梅花桩、S形平衡木、轮胎路、竹梯路等开展活动;又如, 教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本班幼儿的投掷能力较差;运动器材中的羊角球、滚铁环、小跳箱、保龄球等还不太会玩;合作运动能力欠缺, 那么就应当将这些内容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另外, 在制定计划选择内容时, 还可根据季节变化特征、幼儿园周边环境以及主题活动内容来安排教材内容。如在秋季可根据主题活动“多美的秋天”, 结合远足活动, 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小区、公园拾落叶等。

3. 组织形式——从教师高控制式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活动组织形式。

幼儿园过去往往只重视集体体育活动, 因此, 教研活动、学习观摩展示活动都以集体形式的早操活动、体育课 (教学活动) 以及户外体育活动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体育活动, 则要求教师首先在组织形式上为幼儿松绑, 增加幼儿在有一定运动规则下的、三三两两分散在场地上自主选择运动材料、自主选择运动方式方法的活动形式。近来已有一些幼儿园在区域体育活动中运用了分散结伴自主活动的活动方式, 还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同龄共同式、混龄共同式等打破班级、年级界限的分散体育活动的形式, 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指导方法——由教师灌输式指导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幼儿生成。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 幼儿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学习者。因此, 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参与和有兴趣的自主运动;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运动内容、不同的幼儿运动状况, 实施不同的指导策略, 运用引导、参与、启发、激励、观察、帮助、保护等具体的指导方法引导、支持幼儿主动、活泼、有效的体育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 教师要运用“导趣”、“导动”、“激励”等指导方法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用自己的思维支配自己的运动行为, 生成“自我的运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游戏开始时, 教师可以用生动而形象化的语言配上肢体动作, 引发幼儿对小青蛙生活情境的想象, 再让幼儿自主地选择喜爱的运动器具, 独立或与同伴一起模仿小青蛙玩出有趣的玩法, 当运动过程中幼儿生成了新颖有趣的玩法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或者通过交流分享形式让其演示。

5. 活动评价——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到以幼儿学习发展为主。

以幼儿发展为本,智慧与经验聚焦 篇3

【关键词】 主题环境;智慧;经验;策略;聚焦

一、研究缘由

自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推动着教育者理念的转变。走进幼儿园,我们发现每个班级中墙面环境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形式上不像以前那样过分的追求精致、漂亮、完整,教师的主导作用渐渐的由浅性变成了隐性,幼儿不再直接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育目标,而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自己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但是,纵观大部分的幼儿园,真正让孩子完全自主地参与环境创设,独立发挥作用的空间真是微乎其微,往往还是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教师总是认为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远不及自己,天长日久,教师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幼儿对环境的参与性就越来越少,兴趣也不会提高。教师完全掌控了布置主题环境的主动权。那么,作为教师的角色,如何让环境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及时有效的创建,如何达到主题与环境的共鸣?如何真正放手让孩子自主的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布置和设计中来。《指南》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所需要的主题墙饰尤为重要。

二、策略及效果

(一)吸纳幼儿想法,体现参与性

我们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发现,幼儿对班级环境创建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愿望,那是真正从一个幼儿层面引发的互动环境设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能发现其中的奥妙,而且能真正理解环境的意义,从而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的。

“神秘的电话号码”主题教学活动就来源于孩子对同伴谈论话题:

双休日,孩子们经常喜欢到朋友家里玩,去朋友家,自然需要记电话号码来联系,每天我都会听到孩子们在问同伴家的电话号码,为了方便孩子们联系,我做了孩子们相互联系的桥梁,于是开始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小朋友都知道同伴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神秘的说。

“不知道!”幼儿一起道。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把你电话号码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让小朋友来猜猜你家的电话号码好吗?”老师以商量的口吻跟孩子商量。

“哈哈!好主意!”

“那我们怎么设计呢”

“我们可以像走迷宫(数字的组成)一样,只要答对所有的算式,在按箭头来排列数字。”一向机灵的李梓菲自信的说。

“哈哈,也可以以叠高楼的方法(找找相邻数)来猜电话号码哦。”亲亲摇摇头说。

就这样,大家开始设计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的密码,此时,老师也设计了环境背景,把大家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这样一来,孩子们每天都在主题墙跟前停留着,小声的嘀咕着,墙上的密码引发了他们的思考,这样的思考不仅没有让他们退缩,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挑战性。当有的孩子在找到正确的答案时,他们是那么的兴奋,成功感油然而生。

在这一场景中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让幼儿做了墙面的主人,教师本身以一个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幼儿的需要,顺应幼儿意愿,在幼儿兴趣点上提出问题让幼儿去解决,使数学活动教育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与幼儿的想法联系起来,使幼儿更深入地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

(二)聆听幼儿声音,引发趣味性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要创设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环境,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举动,仔细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需要。同时,创设宽松、自由、愉快且让幼儿敢说、敢想的环境,让同伴间相互交流、积极互动,抓住有趣或有兴趣的话题来开展环境创设。

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适时地根据他们的互动交流,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环境创设。例如,在主题《动物王国》中,我带孩子们参观我们动物博物馆,活动中大家都对庞大的恐龙产生了兴趣,孩子们纷纷查阅资料、购买有关恐龙的书籍。记得几个孩子们在交谈中说:“我喜欢翼龙,会飞的感觉真好”“我喜欢剑龙,因为它会迷惑敌人,保护自己”“我喜欢霸王龙,因为它有很好的战斗力”听了孩子们的谈论,我请他把家里的恐龙模型和书籍带到幼儿园里来,活动中,我细心观察,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恐龙园,有各种各样恐龙图片和模型等。

孩子们在这里交流着恐龙名称、生活习性等。活动中他们分工合作,启发模仿,使活动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收集、交流、分享等,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提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恐龙蛋也产生了兴趣,大家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恐龙的认识和热爱。有的孩子还设想了恐龙蛋的样子,并以绘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兴趣和好奇。

(三)激发幼儿兴趣,构建互动性

1.发现问题

环境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而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幼儿参与到主题环境中来。

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看见蝴蝶从窗外飞了进来,立刻被漂亮的蝴蝶所吸引,大家对蝴蝶的习性产生了疑问,如:它们吃什么?它们怎么会那么漂亮的?蝴蝶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等?教师适时地抓住孩子们的问题,把他们的问题都收集、呈现在主题墙上,引导孩子从家里拿来了昆虫的图片与书籍,让大家对昆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的孩子还让爸爸妈妈从网上收集了一些蝴蝶的图片,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逐渐生成了“有趣的昆虫”这个主题。

在这个事例中,教师是通过幼儿的疑问来引发问题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图片呈现、集体谈话、事件讨论等形式来引发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能让幼儿参与的主题。

2.引发变化

当主题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和幼儿常会产生厌倦感,这时,适当地调整主题内容,使原有内容产生一些变化,对幼儿参与主题有很大的作用。

还是以“有趣的昆虫”为例:当大家对昆虫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很多孩子对这一逐渐失去了兴趣。教师根据部分孩子想制作昆虫的想法,从制作蝴蝶入手,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并提出问题:怎样让蝴蝶翅膀更漂亮?孩子们就忙开了。部分幼儿先从自己带来的《百科全书》中了解了蝴蝶的一些特征,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她们先用透明的包装纸做蝴蝶的翅膀,可是蝴蝶的身体让她们愣住了,拿什么来做呢?她们发现了老师放在橱上的吸管,她们拿了一根吸管,剪了一半,变成了蝴蝶的身体了。那么孩子们会用什么材料来做蝴蝶的触须呢?我先悄悄地将装着绒球与扭扭棒的小箱子放在一边的橱上。当要做到触须的时候,孩子们真的有困难了。她们用了许多的材料来试,总是感觉不像。宁宁发现了橱上的小箱子,她从箱子中拿出了扭扭棒,把它扭成触须的样子,插在吸管上,一只可爱的蝴蝶做好了,他们发现蝴蝶身上的花纹不好看,于是在老师提供的彩色包装纸上剪下一个个对称的图形,贴在蝴蝶的翅膀上,一只漂亮的蝴蝶就飞在了教室的墙面上了。

这样的变化和成功的体验,让主题环境更具有互动性,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有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如包装纸、彩色透明纸、吸管,有的幼儿自己带来的图片、图书,还有教室内本身就放着的扭扭棒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材料,以及在教室的环境内寻找到的可用的材料等,教师借助材料给予幼儿以启发,幼儿借助材料,发展了自己的创造力,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不久,在教室的墙面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蝴蝶以及蜻蜓。

3.积极交流

主题进行过程中,幼儿对主题的感知、经验的积累,都需要有大量的交流,因此,教师要提供一个很宽松的交流空间,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时,又有一个孩子问了“蝴蝶是从哪里来的呀?”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让他们带着问题回家去查找一些资料。孩子们从书本中知道了原来蚕宝宝也是昆虫,可是“蚕宝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蚕宝宝长大了就是蝴蝶吗?”这一个个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嘴里吐了出来。我了解到乐乐的家里养了许多的蚕,就请他从家里带来了一大盒彩色蚕宝宝和一袋桑叶。孩子们立刻围观起来,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这是什么呀?”、“它们吃的是树叶吗?”、“蚕宝宝会吐丝的”、“它们是不是马上要变成蝴蝶了?”、“这两条蚕宝宝在‘打架呢”……,还有几个胆大的孩子时不时地伸手去抓蚕宝宝,和蚕宝宝来个“亲密接触”。

蚕宝宝的“光临”,引发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天天去看蚕宝宝,交流的话题也不断地深入下去:“蚕宝宝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粒粒黑点?”“蚕宝宝为什么不会从桑叶上掉下来?”“蚕宝宝会翻跟斗、会抬头、会弯腰”“蚕宝宝也要睡觉吗?”“它的尾巴后面怎么会有一根‘小刺?”“蚕宝宝在我手上爬的时候感觉痒痒的”“我发现蚕宝宝在吐丝了”“这条蚕宝宝长得好大,我给它取个名字叫胖胖”“盒子里有许多黑黑的是什么?”……孩子们十分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并时常带来桑叶喂养蚕宝宝。蚕宝宝结茧了,结成了一个个彩色的茧,孩子们可高兴了,围在一起唱起了歌。等到蚕宝宝吐丝变成了飞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不减。于是我就建议孩子们想办法将蚕宝宝的一生记录下来。

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小米、棉花、餐巾纸、纸条等,有的孩子用小米来表示蚕宝宝的卵;有的孩子用长条的纸条折成蚕宝宝的形状,表示长大的蚕宝宝,有的用棉花表示茧;有的用餐巾纸团成一团表示蚕茧,蚕宝宝的一生在孩子们的手中记录了下来。

在活动过程中,我经常注意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材料,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将蚕宝宝的一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了出来。他们由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也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

(四)再现幼儿经验,体现创造性

关注幼儿活动,追随活动进程,及时捕捉有益的信息,丰富环境内容,不断呈现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在“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从大自然中去收集各种树叶,并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布置,能以实物呈现的以实物呈现,不能以实物呈现的启发他们用绘画、图片的形式呈现,通过孩子们的亲身经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还体验到了参与布置的乐趣。随着探索的深度,他们对各种各样的树产生了兴趣,于是班级里的“树”也慢慢呈现出生长变化的阶段特征:发芽了→长出嫩叶了→嫩叶由浅黄变成淡绿→叶子转成深绿色→树叶茂密起来了。随着孩子对主题经验的不断获取和丰富,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家利用各种大小不一的纸箱、废旧报纸、大型积塑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树”,如桃树、榕树、高的树、矮的树、春天的树、秋天的树……,班级变成了一片美丽的森林。

随着经验的累积和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从关注树的成长转向关注树木的朋友,他们通过外出参观,发现树上经常有小鸟、蚂蚁、七星瓢虫、毛毛虫等小动物停留。

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又利用纸盒、报纸、乒乓球、纸碟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小鸟和昆虫,有的悬挂在“树枝”上,有的放置在“树洞”里,有的粘贴在树干上,再加上教师特意播放的鸟叫和虫鸣声,幼儿仿佛置身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一次又一次被激起。

环境创设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呈现出了动态、递进的特征,并成为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环境创设的坚实基础。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也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三、研究反思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开展,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幼儿的主动参与,我们应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到主题环境创设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看看讲讲做做,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下是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巧妙方法的运用

引导幼儿参与主题环境创设中,如何采用巧妙的方式,更加适时、自然地引导幼儿,使主题环境为主题活动的深入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教育内容的变更

创设主题环境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不断更新。适时的环境布置使幼儿对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产生新奇感。因此,教师要根据主题环境进行交易内容的有效变更,使其能够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有效性提升。

(三)环境创设的主人

在主题创设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大胆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设计主题的进程,并在活动中给予他们适时帮助、鼓励、指导,让幼儿在环境布置中充分的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使环境和孩子互动起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发展孩子们的潜能,使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

(四)环境因素的催化剂

教师作为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在观察、了解、评估和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成为儿童适时发展的“辅导者”,也可以说是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学习催化剂”的角色,帮助及支持孩子自发的活动,让孩子积极主动且有组织的探索、实验、寻求知识的方向。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的”。因此,我们创设一个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栋梁。本文所述的策略仅仅是有效策略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更好的策略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加以提炼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刘武贇,费佳丽.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2).

[2]王红桥.浅谈幼儿班级主题环境创设[J].读写算:教研版,2015(14).

[3]徐丽.基于幼儿的班级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10):4-6.

[4]张艳梅.创设丰富环境 滋养儿童心灵——园本主题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J].好家长,2014(46).

[5]孙希娟.浅谈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2014(3):60-61.

[6]凌静菡.主题环境创设中的师幼互动[J].长三角:教育,2013(2).

[7]吴丽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题环境创设[J].教育科研论坛,2012(9):50-51.

[8]丁蓓.浅析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6).

[9]王玮,王喆.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J]. 学前教育研究,2016(1):9-18.

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自主学习 篇4

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成共识,理想的.课堂应足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应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

作 者:刘勤超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侯贯中学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5)分类号:G42关键词:

以幼儿发展为本 篇5

(弘扬新课标)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出,教师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积极创设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集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于一体的新型课程。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就是让学生在校内除完成规定的必修课之外,以课堂教学为依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继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化学选修课的开设,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发展个性。其特点是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快,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活动课,它以活动、实践、创新、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综合了思维和各种感官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意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继而使学科知识在活动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拓展延伸,提高自我探究性学习能力。

(结语)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不同禀赋、不同兴趣特长的要求,保障了学生富有个性、张扬智慧地发展!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是实现我校“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富于个性特长的优秀毕业生”育人目标的必要路径!

重能力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 篇6

初中学生个性活泼, 好胜心强, 喜欢独立思考。为使学生想学、会学,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 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1. 预习法。要求学生做到“三动”, 即动眼、动手、动脑, 及时地把那些基本概念、原理, 重要的句、段勾画出来并标上醒目的符号, 容易记的快速记住。对于一些新知识和自己认识含糊的知识要点应慢读细读, 仔细揣摩, 前后联想, 确实解决不了的, 等待教师的精讲点拨。

2. 思考提纲法。在学生自读课文前, 教师给学生拟提纲, 为学生学习本框知识做向导。所谓思考提纲, 就是要依据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设问或点拨的形式, 紧扣重点、难点, 提纲、目录明确, 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启发。

二、师生融洽是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只有教师可亲可敬, 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并积极有效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老师上课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亲切自然。其次, 老师要关心学生, 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 为学生释疑解难。教师的语言神情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学生如果回答问题不正确, 教师要循循善诱, 耐心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通、弄懂,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让学生有话敢说, 有疑敢问, 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第三, 力求创造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 充满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才能取得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 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只有在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完全平等、充满生气的课堂气氛, 学生才敢大胆质疑, 才乐于与教师展开讨论, 才不会局限于书本和教师,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问”是手段

学会“问”, 才会增长智慧。作为学生应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 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

学会“问”, 才能有所创新。如何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出质疑呢? 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是改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常带问题看书, 寻找答案,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二是改进教学方法, 创造以民主和谐为核心的教学氛围, 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促进正确改进教学方法。

四、师生切磋是途径

师生相互切磋的主要途径就是讨论法。针对学生在预习时出现模糊或不理解的问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仍不能得到解决或解决不够透彻的则由教师进行讲解启发。

总而言之, 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历史课教学的突出位置, 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才干, 真正做到想学、乐学、会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 构建语文课堂 篇7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着力于、着重于学生的发展。下面,笔者将结合本次教学课例《苏珊的帽子》,谈谈自己是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尊重学生差异,各有所长,整体提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例如,对于苏珊的不幸遭遇,有的学生站在苏珊的角度表示“伤心、难过”,或“痛苦”,有的则站在自己的角度表以同情。即使都是感到“伤心、难过”的学生,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是因为原先一头美丽的金发掉光,有的学生是因为害怕同学嘲笑挖苦;有的则是因为担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好好学习……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角度,产生了如此多的想法,这就是差异,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除上述的思维差异之外,还存在知识经验差异和能力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尖子生”“后进生”“中等生”。“差异就是资源”,我们要尊重差异,面向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不要搞“一刀切”,要树立“不同的人在语文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观,首先,备课时尽可能地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开放型,多层次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比如笔者设计了“苏珊的帽子里藏着什么?”学生有说“光秃秃的脑袋”(即文章的内容,问题的表面),也有说“尊重”“关爱”等等(即文章的主题,问题的深层含义),笔者均一一肯定。其次,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方式,开放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感悟文本,表达其独特感受,如学生对苏珊的遭遇表示“同情”“痛苦”“伤心”,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也一一肯定,并鼓励他们通过朗读表达独有的感受。同时,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差生有进步,优生有发展,整体有提高”这正是一名语文教师的成功处。

二、落实“双基”训练,夯实知识,发展能力

所谓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推进新课程以来,“双基”似乎渐渐远去,语文课堂上冷落语言训练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字词句的教学,表达方法的揣摩等等被抛至脑后。甚至有人把“双基”训练看作是旧课程与新课程的“分水岭”,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试金石”,从而抛弃和否定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这其实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出现了偏差。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因此,我觉得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双基”不可随意抛却,应该将之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执教《苏珊的帽子》一课时,我落实朗读、解词、背诵等方面的“双基”训练,如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担心”、“犹豫”体会苏珊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表情达意,又鼓励学生“将独特的感受融入朗读中去”;设计“挑战记忆力”的填空题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抓住“热情而郑重”、“各种各样”等词语体会老师的用心之良苦和方法之巧妙;在引导学生理解“五花八门”“自如”等词语的过程中,相机“提炼”各种解词法。在教学各环节中融入一系列“双基”训练,深入品悟文本,升华情感,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课改”与“双基”应和谐共生,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因追求“双基”而进行机械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能因实践新课程理念而热衷于花俏的形式,要扎实双基,追求双赢,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珠联璧合。

三、创新教学设计,层层剥笋,激趣导学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苏珊的帽子》一课时,我创新板书设计,制作一顶帽子,吸引学生的视眼,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把帽子下的秘密(即光秃秃的头→担心、犹豫→尊重)藏于其中,紧紧围绕着“苏珊的帽子下藏着什么呢?”(即光秃秃的头→担心、犹豫→尊重)展开教学,在课文的学习、探究中,不断激起学生揭开苏珊帽子里的秘密的欲望,同时,我设计了明暗两线,以“帽子”为明线,“尊重”为暗线贯穿课堂始终,秘密又通过“层层剥笋法”揭开,这一“揭密”教学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深化“尊重”这一思想主题。

四、创设有效情境,读悟仿说,走进文本

情境教学伴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教材中的各种情境。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秉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一理念,为进一步促进主体感悟文本,深化文本,领悟主题,执教《苏珊的帽子》一课中,我多处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苏珊,顶着一个光秃秃的头去上学,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当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来到教室门口时,她在“担心什么、犹豫什么?”,“站在苏珊的角度,你能通过朗读把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吗?”,“你就是老师,用这种热情而又郑重的语气在班上宣布一遍。”……通过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体验其内心世界,让学生用心感受,与文本对话,站在主人公的角度“说话”,并通过朗读表达其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思维更应开放,教师只有细心大胆挖掘,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出精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广阔的舞台,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质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 篇8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豫海回中主管教学副校长)联片教研活动(河西中心学校校长马兴学)

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四小金宪英)班主任队伍建设(石狮中学主管政教副校长)

青年教师培训(下马关中学校长杨连俊,内容包括青年教师培训、结对帮扶、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等)

把握新课标,稳步推进新课改(韦州中心学校校长苏润军)校际间结对帮扶工作(同心二小丁学东)

以上8所学校的领导按要求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必选题目,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以下27所学校材料将在大会上进行交流(供参考,字数在2000字左右)

狠抓质量、提高效率、精细管理,切实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心中学)

加强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回民中学)全面提高学校管理干部的执行能力(二中)

发挥管理制度作用,做好学校教学工作。(韦州中学)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有效做法(丁塘中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经验谈(王团中学)

如何有效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河西中学)树立新理念,驾驭新教材。(张家塬中学)

加大优生培养和中间生的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兴隆中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做法(一小)

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有效做法(实验小学)

提高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水平的几点做法(五小)

班主任队伍评价工作(三小)

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构建和谐的育人网络(二幼)建设班级文化,发挥育人功能(一幼)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做法石(狮中心学校)

深化结对帮扶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下马关中心学校)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强化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张家塬中心学校)

重视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窑山)

广泛开展教学专题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内涵发展能力。(预旺中心学校)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田老庄中心学校)创新教研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兴隆中心学校)加强管理干部和教师考核评估体系,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王团中心学校)

有效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豫海中心学校)加强学校后备干部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丁塘中心学校)以课题研究有效带动学校教研工作(马高庄中心学校)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构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 充分发挥设施设备效益

两点要求:

1、各校务必在2月16日(星期四)上午12:00前将汇报(交流)材料电子文本发送到txjwtgz@163.com信箱中。

以幼儿发展为本 篇9

以服务为永恒主题以发展为永久题目

不断增强个私企业协会的凝聚力

**市个私企业协会

我市个私企业协会共设有25个基层协会,拥有会员26500人。近年来,在贯彻落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方针的实践中,我们把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服务活动作为立会之本,坚持以服务蕴含教育,以服务促进管理,促使广大会员的精神境界不断有新提高,生产经营不断有新发展,社会贡献不断有新成绩,协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自1984年以来,连续20年被省和**市协会评为先进单位,1995年,被中个协评为全国个协系统先进单位。在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针对特点,多措并举,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立会之本

针对个体私营经济经营分散,领域广泛;行业众多,规模不等;成份复杂,素质不一;行业无主管,产销靠自主,对协会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特点,因此,我们紧紧地立足职能,从会员生产经营普遍需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集中开展了“五抓五促”:

(一)抓专业培训,促技能提高。紧紧依托培训中心这个基地,采取“四结合、四为主”的方法,即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常设学校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培训为主;典型引导与组织交流相结合,以组织交流为主;委托教育与聘请师资相结合,以聘请师资为主,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各类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班。10年来,先后举办美容美发、家电、钟表维修、烹饪、缝纫、电气焊、摄影等各种类型的技能普及培训达120余期,参训人数15000余人,其中2300余人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术登记证书。为适应从业人员不断增多、行业领域不断拓宽、专业水平日趋提高的经营需要,近年来,我们还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创办了“**市个体私营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内容由实物维修、裁剪、工艺等一般的简单操作向适应现代化经营需要的广告策划、营销谋略、谈判要领和基础英语等深层次延伸。目前,已培训中、高级学员8000余人。

(二)抓法制教育,促素质提升。为规范各种生产和经营行为,结合“

四、五”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先后选择了一些与个体私营发展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编印成册,利用夜校、会议、培训等形式组织专题学习。通过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个体从业人员诚信经营的道德水平和守法经营的法制观念。

(三)抓爱心教育,促形象树立。在会员中大力提倡和积极开展致富回报社会的活动,引导广大会员饮水思源,济困扶危,培养公益奉献的意识,树立光彩事业的形象,不断提高回报社会、奉献人民的自觉性。据统计,全市个体私营业者每年的社会捐赠都在500万元以上。荆河基层协会的20名女会员,常年坚持资助失学儿童,2000年以来,她们主动担当起**镇**村3名孤儿的“代理妈妈”,从生活上关心,经济上帮助,七年如一日,在当地受到广泛赞誉。

(四)抓经营引导,促规模扩展。一是更新观念。每年初,从高等院校或有关部门聘请专家学者分期授课,为大家确立新的思维观念,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寻找最佳切入点。2004年4月,原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关于个体私营经济如何抢抓机遇、做大做强的授课,在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二是牵线搭桥。与市科委一道,每年精心筛选国内外高新科技项目600-800项,供会员参考,并积极组织私企参加国内大型高科技产品展示会、高新技术洽谈会等。去年以来,我们已组织了3次,计58家私企参加。目前,我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300余家;三是组织联合。紧紧抓住我市培育建设十大工业园区的有利时机,鼓励和引导部分会员走出家门、冲出摊位,打破一家一店、一户一摊的经营局面,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实行跨所有制体制、跨行业范围、跨地区经营的横向联合,建立规模大、档次高的经济实体。2003年以来,已有34家进行了组合,25家达成了意向,另有一部分也正在积极运筹之中。

(五)抓建家活动,促人心凝聚。个私协会的凝聚力主要取决于会员对协会这个家的感受。建设一个好的会员之家,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坚持抓了以下几件事:一是组织帮困活动。对会员中的困难户、受灾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仅去年以来,我们就利用多种形式,为43名遭受各种灾害的会员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地度过了难关。我们倡导设立的“会员灾难援助基金会”,得到了会员的广泛赞同。二是关心会员生活。会员生病住院,协会领导必定前往探视;会员有喜庆之事,便登门祝贺。个体会员张文山,2001年两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协会人员前往祝贺时,他激动地燃放鞭炮迎接。三是坚持节日走访。每逢传统佳节,协会人员分头走访会员。2002年春节时,协会邀请了市政府和局领导,共同前往在我市经营的浙江一客商家中,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共度良宵。这个充满亲情和爱心的夜晚,为这位南方客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逢人便讲,遇人便说。四是创办保险代办处。为避免经营业户因意外伤害或自然灾害导致停产停业的现象,我们与市保险公司联合设立了“个体私营业保险代办处”。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实行办理投保报案、查勘定损、确定赔偿等定人定责的一

体化服务。目前,投保人数已达16000余人,保险金额达3.58亿元,涉及意外伤害、养老、财产等12个险种。五是兴办社会福利事业,解除会员后顾之忧。全市共兴办会员诊所11处,会员幼儿园7处,会员报刊投递站等服务网点118个,会员娱乐室69个,会员图书室50个。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阵地,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戏曲演唱会、读书演讲会、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活动达20多场次,有50多件作品在参加省市演出或展览中获奖。

通过上述活动,广大会员深切地感受到了协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她们有话愿找协会讲,有困难愿找协会帮,协会真正成了他们的家。

二、突出重点,探索创新,努力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所需

近年来,我们把个体私企的党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个体私营发展到哪里,就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哪里。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采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属地组建等多种形式,先后在335家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建立健全了党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奉献月、我为企业出谋献策等多种活动,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先锋优势、智力优势和导向优势,在提升员工素质、科技产品创新、丰富企业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在全市非公企业党员中,有70以上的人担任了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市场党支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业户参加争创“光彩之星”、争创“青年文明号”和“重操守、讲诚信、创光彩业绩”活动。她们在支部书记***的倡导下,自发组织了装卸队和夜间治安巡逻队,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中强装强卸、野蛮装卸等一系列问题。夜间治安巡逻队不计报酬,义务服务,先后抓获各类盗贼13人,及时扭送到公安机关。除此以外,他们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为社会奉献爱心活动。在党员经营业户的影响带动下,***市场广大经营业户助教助残,慷慨解囊;筑路架桥,主动奉献;扶困济贫,奔走在先;政府号召,踊跃响应。近几年来,累计为社会奉献达100余万元,成为***市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好的一处市场。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个私老板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市**线缆有限公司经理***深有感触地说:“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就是引人上进、催人向上的强大动力,无论在哪里,共产党员都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我们厂的事实证明: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把生产和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骨干的党建理念,已被广大个私业主普遍接受,要求组建支部、发展党员已成为许多个私老板的迫切要求。今年以来,**集团、**副食品市场等业主主动来协会商谈企业中的党建问题。

三、围绕焦点,发挥优势,积极为个私会员解除发展之忧

为了加快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我们紧紧围绕“三乱”这个焦点,以维护个私业主的合法权益为己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地协助和协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了对个私业主的保护力度。一是针对“三乱”等侵权现象,建议市政府全面推行和坚持实施了《个体私营业缴费卡》制度,明确地列出税费种类,为个体私营业者抵制“三乱”提供了“护身符”。为巩固《缴费卡》制度的成果,我们还建议人大、政协等监督机关,每年定期视察,同时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三乱”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积极打造优惠宽松的发展环境。针对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增多的现状,建议市工商局采取了“准个体户制度”,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免收管理费;三是协助有关部门,在市、乡两级普遍建立了主要领导与个体私营大户的联系点制度,为经营业户排忧解难,使市场上的强装强卸、市霸地痞、部门扯皮等经营发展中的阻碍和制约因素得到及时的解决;四是以法律法规为武器,保护合法权益。前两年,我市接连发生了两起有关部门的执法人员打伤会员的恶性事件。事发后,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护权,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十多年来,我们共处理各类侵害会员合法权益事件达100余起,为会员挽回损失27.5万元;五是健全法制机构。为把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轨道,2003年,个私协会专门成立了个体私营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并在基层协会设立投诉服务站25个,对侵犯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查处。在城区,设立法律夜校4处,由司法联络员定期为会员讲授法律知识,以提高会员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个私业主中实行了“法制服务卡”制度,免费为持卡的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并为其代理诉讼各类案件,标的额1万元以下的免费代理,1万元以上的优惠代理。两年来,免费代理诉讼64起,参与调解28起,有效地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我们坚持不断地深化服务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不仅进一步增强了个协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和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均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最为亮丽的增长点。

年月日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主动发展机制 篇10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呢?最轻松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达到轻松的最佳因素就是兴趣。只有在快乐的心情中方可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连动物都知道在游戏中锻炼自己、训练技能,我们人类为何却不明白这个道理,非要孩子在枯燥无味的状态下学习呢?学习的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如果孩子为了学习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光讲道理没什么用,实际体验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好,就必须真正树立我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的意识。以前人们之所以不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因为他们盯住的是短期目标。事实上,最终的指标不是短期指标累记的结果,指标与指标之间,每个课堂的绩效之间,并不具备可比性。每个课堂的指标是高效的,并不意味着到了终端也是高效的。一个学习机制受到压抑和损害的人,不可能高效。问题是人们只满足于短期的可记录和可表达的有效,很难从生命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教育现象。

改变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可持续的发展,或者简单地说,达到“快乐”、“素质”、“成绩”。

1. 铸就孩子最好的学习动力。几乎所有的伟人和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们都在童年时期就懂得了什么是成就感,什么是自豪感。一个孩子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之所以能够在蒙昧之中渐渐走向成熟,完全都是成就感给他的力量。不难想象,假如一个小孩子拼命地用功读书都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进步,也没有感到这种进步带给他的荣誉和自豪,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下决心完成一件事的动力。正是这些成就感,正是这些或许成人毫不在意的成就感,使他们为自己找到了继续努力下去的信心,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困难,也使他们最终成为了令世界震惊的伟人。在世界上的确有许多曾经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人,但许多人都被他人的漠视所扼杀掉了。这种漠视足以使任何一个本来有才华的人丧失前进的勇气。

有人会说,太多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不良心态,会使孩子走上狂妄自大的道路,其实,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恰恰相反,表扬不但不会让孩子变得骄傲,反而会使他们更谦虚。因为表扬意味着孩子是有进步的。这种肯定只会使孩子更加谨慎的保持这种进步。

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批评用得太多了。批评只会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的反抗。

2. 给孩子正确合理的帮助。这种帮助是什么呢?从来不帮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这种帮助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感到失意的时侯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我想,当一个人陷于逆境之时,给予他物质上的帮助远远不如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物质的帮助是有限而短暂的,帮助一个人恢复信心却是长远而更有意义的事。对孩子来说,鼓励不仅能让他恢复信心,找回勇气,更能使他形成一种健康的人生观。在他长大成人之后,这种健康的人生观,一种坚信自己的能够独立战胜困难的信念,将会为他的人生建立起通向成功的桥梁。

3. 把孩子从失败推向成功。即使是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的前进也是波浪式的,要允许孩子失败。重要的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能否给他们战胜失败的自信。

4. 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不从心里敬畏生命,不打算依靠生命,那么任何活动与讨论,任何高科技手段,都只能成为花样和摆设,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不可能彻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石,就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在这里,学生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与此相对应的,做教师的基本准则就是要相信学生,赞美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甚至是“有困难找学生。”

上一篇:第一次作文加评语下一篇:老友记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