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2024-09-09

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精选8篇)

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1

记叙文小窍门_记叙文指导一

特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小故事”,故事中有一两个比较鲜活的人物形象,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

窍门1、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注重细节刻画,特别是细微的动作刻画。

《米粒?谷粒?血汗》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进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炎夏的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来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窍门2、灵活运用人物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的各种方法。

例一:他拿着书本走进教室。(叙述)

一位慈眉善目的银发老者左手拿着书,右手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教室。

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叙述:概括 客观,感情色彩不强

描写:具体 感情色彩非常鲜明

例二、试卷发下来了,班里的同学情态各异。(叙述)

试卷发下来了,整个班级顿时像个炸开的锅。有的人洋洋自得,翘起二郎腿,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的则拿起笔开始订正自己的试卷;我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天啊!我不想活了!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我干脆拿块豆腐撞死好了……”

点面结合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例三、他拿着书来到阅览室,很努力地挤到座位上。(叙述)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他们坐的坐,站的站,仿佛老僧入定般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周围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兹——’的声响和轻微翻书的声音。他不禁屏息静气,抱紧书本,踮起脚跟,小心翼翼地插进去,东扭西挪地避开人群,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个空位。他就立刻闪过去坐下。

动静结合 渲染 白描 动作描写(细微的细节刻画)

小结方法:

人物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环境细节描写:白描 渲染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细节的重要性_记叙文写作技巧二

1、运用想象,恰当的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描写。

如写“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你可以一句话写完,也可以像如下去写:

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车的人气急败坏,下车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两相比较,当然是添加了这种想象性体验的描写更加生动。通过想象使作者直接进入特定的场景中,帮助我们生成无穷无尽可写作的精彩内容。当然这种清晰强烈的写作体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的,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做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而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

2、细化动作,增加动作的,延长动作过程。

如表达“妈妈长时间看着我”之意,有的同学简单写成一句话:“妈妈长时间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而另一位同学不但写出了妈妈看的动作,还写出了我对妈妈眼神的猜想:

“妈妈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妈妈在找寻她自己的影子吗?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还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增加了动作的,同时也就增加了人物的情感,浓浓的母爱激荡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

3、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前人评说先秦诸子文章,赞其“深于比兴”、“深于取象”,诸子文章即使议论一般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比喻。这样才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达到绘声绘色,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如今,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是令文章增色添彩。例如下面文段:

“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这段文字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将静态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美,强烈的语势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鲁迅作品中对人物描写中的比喻来说: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像富士山,豆腐西施叉开着两腿像细脚伶仃的圆规,柳妈打皱的脸笑起来像一个核桃等等,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有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表现力这一点,老师们平时关注的也较多,我就不再赘述。

4、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根据文章内容或情感表达的需要,在个别语句中灵活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从而丰富整篇文章的语言,避免枯燥乏味。

如扩句练习:她骂他混蛋。

①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语言)

②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

③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神态)

④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

随着语句的扩展,语言表达生动起来,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读来自己似乎也变得义愤填膺,而人物形象也如立眼前。

总之,细节描写一定要服从主题的需要,当细则细,当简则简,或用墨如泼,或惜墨如金。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只是想引导学生把心底的感动,用激情与智慧的方式充分表达出来,以期感染和打动更多的人。

如何使描写生动_记叙文写作指导三

记叙直白,只有细节才能打动人心。学生写作时加些细节描写会使文章更真实生动。要想中心集中,文章细致,细节描写必不可少。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突出人物性格,一定要真实,富有生活气息。比如妈妈手上的水泡、老师袖口的粉笔灰、环卫工人黝黑的皮肤,都是突出人物形象的细节,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时刻关注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学生写作常用白描,白描是绘画的方法,作品全部用线条勾勒,不加颜色,运用到写作上就是不加修饰,只用普通的话反映事物的特质。如鲁迅的《故乡》中:“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这段描写十分精彩,不做渲染,直来直去,却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小学生写关于冬天的话题作文,有位同学对于天气的描写是:“天阴沉沉的,冷风呼呼地吹,走在空旷的街道上,我的心情也如这天气一般阴暗。”这样不加粉饰的语言也能穷形而尽相。

如果感觉直接描写所占篇幅较小,想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有文学色彩,可以运用设喻描写,即应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使事物形象更生动鲜明。如“充满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一锅逐渐冒泡的水,由冰冷到沸腾,最后终于冲开了锅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夏天的特点,恰当的比喻能使描写事物形象明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描写事物时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形态,要从多方面展示事物特点,如描写静态物品敦煌壁画的句子:“他一进这石窟,便像摔进了染缸似的,整个人都掉在了色彩的世界中。奔马在四周跳腾。天鹅在空中打旋。花草失去了重力而浮动,蛟龙和人一起飞行。”写物的记叙文大多是静物,安静则代表没有气势,所以在写作时,要让静止的物品动起来,和人物有一定的互动,能够产生共鸣。但描写作为一种写作手法,突出事物特点,一定不能喧宾夺主,过度表达,过多的描写会影响文章主题的展现。

记叙文是小学常用文体,上面介绍了一些记叙文写作模板和写作方法,记叙文中最重要的表现方法为叙述,选对叙述方法能帮助文章表达情感。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手法,运用白描、细节描写能够突出事物特点,增强感染力。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锻炼写作水平,提高作文成绩。

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2

一.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标志, 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给人以启发, 对暗示文章的内容等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从学生日常作文来看, 题目都趋于常规拟定, 无新奇感。为此, 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中, 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1、引用、化用法

即引用诗词、广告、歌词的个别文句或化用诗词、歌词、广告中的个别词句。引用、化用的拟题方法能让读者首先产生一种期待心理, 促使其去阅读文章。如一同学写和妈妈之间的争吵一事, 可用吕雯的“妈妈听我说”来为题;为表现自己经过拼搏后获得成功则用古诗“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为表现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可化用歌曲“莫斯科没有眼泪”为“生活不相信眼泪”;为通过事件表现自己的独立自主可化用广告词“我的地盘听我的”为“我的生活听我的”。引用、化用让文章显得大方而有趣,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反常法

即以反向思维的模式来进行文章题目的拟定。反常法打破常规的定向思维, 常常给人以新奇感, 悬念蕴含于题目中, 让文章别具一格。常用题目都以文字来进行, 那么以反常法来进行, 就可以用字母或数字来做题目, 如要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团结的力量, 可用“1+1>2”为题;要写自己经过教师的“批评”后思想获得新的认识一事, 可用“被批的感觉真好”。不难看出, 反常法能让文章独树一帜、造成悬念、增加吸引力。

3、修辞法

即巧妙地利用修辞来拟定文章题目的方法。修辞拟题法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常见的比喻、拟人、反问、双关一类都可以用来拟题。如“妈妈像一杯白开水”、“一朵花的一生”、“这难道是我的错吗?”“三叉路”、“那一匹黑马”等。再如“老师, 您是魔鬼还是天使?”的拟定, 设问的方式让读者自然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疑问由此而生。

二.开头

笔者始终相信, “虎头”式的开头能让文章抓住读者的心, 让文章先声夺人。开头的方式很多,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具体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来进行。常见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和概括法

开门见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便开始叙述整个事件, 而概括法是在开头将故事作简单的归纳。两种方法的共同作用都是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如《那是一匹黑马》的作文中写某班一男生篮球场上的突出表现, 开头写到“一年一度的篮球运动会如期而至, 我所期待的‘明星’们也可以大展风采了。那天……”接着叙事, 引出主人公。

2、形象法

先以人物的形象描写来作为开头。人物法开头能突出事件中的主人公形象, 让事件围绕人物来展开。如《我们班的赵本山》 (学生作文) 一文的开头“一身农民装, 冬天戴顶毡帽, 外加一双旅游鞋, 每次他的出现, 都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特别是他那幽默的话语, 更是……”。

3、景物描写和抒情法

以景物描写和抒情来开头能增加文章的感情成分, 情味浓重。如学生作文《妈妈, 你错了》一文开头“妈妈, 我爱您, 爱您的日夜操劳, 爱您的啰啰嗦嗦。但这一次, 真的, 您错怪我了”。再如《故乡的那轮明月》的开头“夜晚安静极了, 除了草丛间小虫们的窃窃私语, 就只剩天空的那一轮明月了。我信步走在自家的庭院里, 任如水的月光将我浸泡……”。

三.结尾

无论是以总结的形式, 还是抒情, 抑或主题升华式的方式来结尾, 都要做到响亮而有余味, 下面就几种方法作介绍:

1、总结式结尾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前文的总结, 如在记叙中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结尾:“他就是那么一个人, 勤劳、善良而又质朴。”一句话将前文描述的特点作总结。此外如对事件的总结:“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成为鞭笞和督促我前进的风帆。”总结式的结尾对凸显主题、突出形象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启发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读者留下现象的空间。如《我的“战友”》的学生作文中“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也是最好的战友, 你有这样的朋友吗?”再如另一个同学写自己被妈妈批评为傻气, 而爸爸却说自己实在, 最后结尾“我是傻气呢, 还是实在?我也不懂, 只有靠你给我评判了!”诸如此类, 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3

一、记叙文的选材

1.选择来自生活、出自心灵的人和事。情真,方能动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说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学生作文,都得出自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感动别人。但是,还有一些作品或作文的作者,是写出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或提示了心灵深处的“隐私”的——这就是更加难能可贵的,这类作品或作文,往往能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一方面是在写作时要选取生活中真实的材料,唯有自己亲历的人事物,我们才能真切地去表现他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积极探索,乐于思考,勤于总结。此外当然就阅读与写作训练了,阅读可增长我们的见识,学习他人的长处,写作训练有利于积累经验,切实感悟体会。

2.选择具有深刻意义,对人生或是社会有所映射的人和事。

A.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患难中不离不弃的夫妻,危难时雪中送炭的朋友;

困苦时不等不靠的强者,危险中临危不惧的勇士;

战场上舍生忘死的英雄,比赛中永不放弃的选手;

紧急时挺身而出的路人,灾难前相互扶助的灾民。

B.生活中哪些事更容易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误会中的真相,孤独中的坚守,承诺后的履行;

拼搏后的失败,失败后的执著,成功后的遗憾;

平凡中的高尚,卑微中的高贵,渺小中的伟大;

C.动植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如

种子的力量、乌鸦的反哺、母羊的跪哺、斑羚的飞渡……

二、生活素材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一个作者选择什么题材,如何处理题材,都取决于他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1.为了使主题鲜明,首先必须做到详略得当。。

2.为了使主题鲜明,必须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

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过的文章里就有很多体现:

①物为线索:《药》(人血馒头)《一碗阳春面》

②感情为线索:《纪念刘和珍君》(悲愤的感情)

③一件事为线索:《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寻找和运送特效药)

④一句话为线索:《为了周总理嘱托》(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别……)

⑤游踪线索:一般的游记散文常用这种方法。

三、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细节指的是那些细微的环节,可以是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等,也可以是某一事物。生活中充满了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更能反映出人物的某些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文中要想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立体感,要使感情表达的更细腻感人,细节描写必不可少。细节虽小却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作家刘真就曾说过:“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细描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动作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动作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③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

此类描写常见的失误是:

(1)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语言无个性。

(3)语言拖沓重复枯燥。

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四、记叙文特别注意

①人物形象要丰满生动,叙述具体完整;

②语言要避免低幼化;

③避免内容空洞,情感虚假;

小升初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4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

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

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 中考材料写作技巧

★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 记叙文写作技巧点拨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5

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说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还有平叙、补叙等。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等。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叙述,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描写,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者说成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议论,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5、记叙文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说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6、记叙文的分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 1

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第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

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 4

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02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6

1、知识与技能

明确记叙文写作规范,具备写作较高水平的记叙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施分点强化训练,明确记叙文写作中的注意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记叙文写作训练,增强细致地观察世界、深刻地反思生活、生动地表达见解的能力。

1、教学重点

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并处理素材的能力,明确记叙文写作中的注意点。

2、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饱满。

三、教学过程

新课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自由写作、自主写作、创造性写作。但阅卷点也特别强调六点:

①不要总是回到古代;

②不要一味堆砌名言;

③不要仅仅浅尝辄止;

④不要习惯穿靴戴帽;

⑤不要动辄题记后记;

⑥不要投机频频分段。

08年作文阅卷记叙文特别注意:

①人物形象要丰满生动,叙述具体完整;

②语言要避免低幼化;

③避免内容空洞,情感虚假;

④避免单一的叙事,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三)记叙文写作要点: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动作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③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此类描写常见的失误是:

1)

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2)

语言无个性。3)

语言拖沓重复枯燥。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2、时间、地点

小学高年级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篇7

一、有机交代六要素

写清楚一件事, 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 最基本的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要有机的交代清楚。习作课前, 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修改。同时, 告知学生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 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要素, 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交代时间, 你大可以通过环境气候描写来使读者明了。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 重点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较多学生把握不住事情的起因, 往往绕一大圈才到正题。如, 写助人为乐的某某, 他过多地写自己如何遇难题, 又如何绞尽脑汁地想, 写了两三百字, 最后加了一句:“这时, 小明来了, 帮我解决了难题。啊, 小明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显然, 明显偏离了主题。其实, 交代起因应简洁明了。这篇作文可以改成:“作业时, 我遇到了拦路虎, 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 小明来了……”

二、合理构思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 是文章的写作宗旨, 张扬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没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是没有写作必要的。文章的“凤头, 猪肚, 豹尾”中的猪肚, 意在力求文中有货, 货即为了充分说明中心,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一篇成功之作, 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品悟中心的。“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 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有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他 (她) , 可取的题材是见义勇为。那么, 如何不离题, 怎能确立文章的中心?此时, 教师该有意让学生亲自实践, 动笔前, 指导学生思考:你的作文要突出什么中心?是分担家务?还是助人为乐?是环保意识?还是美好品质……

三、精心设计文章提纲

条理清晰, 结构严谨, 是衡量文章成败的又一标准。确立好中心后, 先对自己的作文列个提纲: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合理编排。这样, 文章才有条不紊, 清晰感人。可以这样设计提纲:

题目:感人的一幕

开头:炽热炎炎的夏天, 我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在扫马路;重点: 老爷爷不怕汗流浃背, 把一辆车上落下的碎砖块都清理掉;结尾:老爷爷大汗淋漓, 看着畅通的路面笑了。我感动了。

开头, 你要表达什么?开头点题, 能使文章寓意明了。中间, 如何取舍?通过真实事例, 详略得当地叙述是关键所在。结尾, 阐述什么?掷地有声是文章一大亮点。起因要简洁, 直奔主题;经过要具体, 通过事情的过程, 结合一定的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结尾要有力、深刻, 升华主题。或者, 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直接描写, 发人深省。

四、潜心描写细节

细节描写, 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 是文章具体生动必不可少的因素。要指导学生对看到的事深入地思考, 认识它的意义, 鉴别它的价值, 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使人物形象更加伟大。

一篇作文, 好比一幢高楼大厦, 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犹如一层层房屋, 要紧密配合, 相互照应, 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文章才能显得结构严谨。不然, 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 写文章时, 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8

什么是作文四步法?作文四步法就是写作时按照以下四个部分来写:即切题、伏笔、祥描、点题,来完成作文的一种方法。

下来我就具体讲解一下。

切题就是开头时必须与主题紧密相连,不能脱题。按照作文通常的写法,开头人们称为“凤头”,一般短小精悍,不能太长,但是要紧贴主题,千万不能与主题油水分离。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因为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赞美白杨树,因而在开头作者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这篇文章是初中课本的名篇,作为现代文学巨匠的茅盾先生在本文的开头,简明扼要的只用一句话,而这一句话就紧紧切题,摆脱了那种洋洋洒洒而难见主题的弊病,给我们这些后生们上了很好一课。在大家写作文时,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做法。如果让大家写一篇值得敬佩的人,那么大家可以这样写: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值得我敬佩的人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影响最大的是某某某了。这样,我们只用寥寥几笔,很清晰的将所要写的人物或是事件勾勒出来,避免了拖泥带水之嫌,做到了短小精悍而又紧紧切题。

伏笔就是在写一个伟大人物时,往往重点写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别之处,但是在写重点事件之前,总是需要铺垫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觉得顺理成章,从而避免事件的偶然性,更能让人信服。或者写大事件前,先用小事件来予以铺垫,大事件才能很自然的展开。下来我举几个例子: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写陈胜(即陈涉)时,重点写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为了体现陈胜的足智多谋和拥有远大的理想,作者写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提出了“苟富贵,勿相忘”的主张,遭到别人讥笑后,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呼喊,来表现自己的心迹。从贫穷时,他就显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这就为他以后发动农民起义、推翻秦的暴政埋下了伏笔。

下来,我们说一下祥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猪肚。通过这一部分详细而具体的描绘,我们从中能更好的理解人物的个性以及他身上应具备的良好品德,更加鲜明的突出人物的伟大形象,反映出文章的中心主题。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举事例来说明,还以《陈涉世家》为例,前面对陈胜(即陈涉)年轻时的表现进行了描绘,就是为后面的他做一些大事做铺垫的。那么大事是什么呢?大事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那起义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需要从起义的背景、原因、经过以及结果,来表现他们的大智大勇。本文中,作者在陈胜吴广带领八百人去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而冲毁道路,已经耽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全部应予以处斩的紧急情况下,陈胜与吴广密谋起义。为了笼络人心,他们故意制造了鱼肚藏书“陈胜王”、古庙狐叫“大楚兴、陈胜王”的所谓“天意”事件,逐步树立起陈胜作为未来起义军领袖的地位;同时又以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楚国的大将项燕作为发动起义另一个诱因,来反对秦二世的非法领导,并且能够得到楚地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拥护。在以后处斩都尉的过程中,他们先激怒都尉,引发大家的共愤,然后杀掉押送他们的军官,逼着大家一同起义。以上几点,详细而准确的写出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和缜密思维,再为后面写大泽乡起义,打击残暴的秦王朝,以至于起义迅速席卷天下,掀起轰轰烈烈的反秦风暴。与此同时,前面的伏笔,还有另外的寓意,为起义的失败也埋下了伏笔。从陈胜自喻为鸿鹄,将他人喻为燕雀,大有瞧不起广大劳动人民之意,就为他后来杀亲弃朋、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做了铺垫。那么,陈胜和吴广起义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就是点题。本段就是对全文起到概括总结作用,要短而有力,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不仅对全文的主题有点明的作用,而且还要有深化和升华主题的作用。像中国现代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似乎又看到… …的背影。作者以此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尤其写到父亲肥胖的身子、步履蹒跚,行动不便,又爬月台为远行的我艰难的买橘子,后来我深刻的理解到这是父亲对我的不放心和深深的爱意。这一段虽然很短小,但是很力度,表现主题很有深意。我们同学也可以学习这一点,由某一种精神对自己以后生活甚至于人生道路的影响来生发开去。对于深化文章的主题,我们可以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也可以采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这要依据大家的特长而定。浪漫主义就像我们原来所学的杨朔的《荔枝蜜》的结尾一样: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至于后面的,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丰富的想象,以此来进一步深化主题。如果继续写值得敬佩的人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值得敬佩的典型事件,然后联系自己和别人的实际进行想象来完成。可以这样写: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先梦见自己在大热天,不顾酷暑,发奋学习;再梦见自己做了科学家,搞了许多发明创造,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上一篇:我优故我在下一篇:“勇于担当作为、推动振兴发展”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