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通用12篇)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1
刚升入初一的学生主要以写记叙文为主, 很多学生一提起笔就无从下手, 我们习惯的教法就是要求学生写清六要素, 叙述清楚一件事即可。实际上要将记叙文写好并不是一件易事, 笔者认为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中学生写作文, 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 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 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 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 写好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以及从事其他工作, 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 指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所谓细致, 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 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 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 一丝微笑, 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 观察必须细致入微。第三, 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观察时, 要抓住人物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例如麻慧毅同学, 在描写数学任老师的外貌时, 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 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 挺有个性。眼睛不大, 可很有神。”她在写任老师上课时, 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 班上总是很活跃, 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任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 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 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 一见老师的表情, 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 竟很得意, 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 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 任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任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 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 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 活跃思维, 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 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二.内容要具体、真实诚恳
(1)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认真收集材料, 积累材料, 选取材料, 解决材料的来源问题。
(2) 学好课文中的优秀范文, 联系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具体记事, 生动写人, 解决写作方法的问题。
(3) 有计划地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先就短暂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发生的事写出特征、过程和细节, 揭示事物的关系, 表现丰富的个性, 然后再扩展成篇。
三.条理要清楚
(1) 叙述人称的训练。先指导学生学会第一人称的写法, 再引导学生逐步向第三人称的写法过渡。
(2) 叙述顺序的训练。记叙文在材料安排上常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方法。顺叙是基本的、最常用的记叙方法, 倒叙和插叙是结构安排方法的变化。在指导训练时, 特别要注意交代清楚记叙时间和空间的顺序的变换。
(3) 叙述线索的训练。线索是事件发展的脉络, 它反映了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记叙文要写清人和事的变化和发展, 叙述清楚线索, 才能使文章脉络清晰。
(4) 叙述详略的训练。详写、略写实际上就是剪裁, 须根据主体表达的需要而定。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 使文章中心明确, 重点突出。
(5)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范文的学习和写作训练, 逐步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 做到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有交代、有照应, 使文章前后连贯, 首尾一致, 布局合理, 结构严谨。
四.表达要生动感人
训练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在记叙中逐步加入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2
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凤头豹尾”。也就是说开头要新颖漂亮,结尾要刚劲有力。精彩的结尾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为文章锦上添花。
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性结尾
如《我爱班集体》
这件事不仅使同学们深深地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集体了。
又如《我的同桌》
从此,我和刘佳不但在课堂上是同桌,下了课也是最亲密的朋友了。
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尾了,好事有好的结果,坏事有坏的结果,用事实的结果做结尾,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
二、总结性结尾。
如《我爱班集体》由此,我更加体会到:一个人只有热爱集体,为集体献上一份光和热,才能感到无比的欢乐和幸福。
又如:《父亲的臂膀》合上日记本,我感觉到我有多么幸福。他的爱一直都平实而真切的支撑着我,再看那些点滴小事,透过岁月的洪流闪着温暖的慈爱的光芒。那是一占都不得不逊色于母爱的宽厚深沉的情感,是爸爸对我的保护。
三、启发性结尾
如《我克服了困难》的确,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朋友们,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吗?
再如《“傻气”和“实在”》同学们,请你们帮忙评评理:姐姐究竟是傻气呢,还是实在?在年画问题上,姐姐的做法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妈妈说得对呢,还是爸爸讲得有道理?启发性的结尾能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引导读者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抒情性结尾
如《青春红似火》一颗红松洒落无数松果。你看,那些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它们必将长成松林。它们身上也将刻着时代的年轮,英姿挺秀,万年长青。作者以红松作比,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敬之情。又如《我爱班集体》闪光的红叶啊!你饱含着多少深情厚谊。这温暖如家的集体怎么不让我热爱呢?
五、篇末点题。先叙事实,最后揭示写作目的,点明题意。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又如《我受教育最深的一件事》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太深了。放学的路上,我反复思索着:我为什么没有想出好办法呢?主要原因是我并不甘心情愿地要那本皱了皮的书啊!我叮嘱自己:今后,一定要像张洋那样,做一个先人后己的好学生。
再如《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如果说,过去读书,只是为了看热闹的话,那么现在,我却要怀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感而读书。此时的我,深感读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3
【关键词】观察;比较;表演;片断训练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其次,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像这样真实具体、清新简洁的片断还很多。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4
可是, 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训练中, 我发现他们的作文不仅材料雷同, 甚至连写法也基本一样。例如, 在以“母爱”为题的作文里, 大都是写母亲“雨夜送医”、“冒雨送伞”、“病床之前关爱备至”等;而以“赞颂老师”为题的作文里, 大都是写老师“耐心教育”、“带病工作”、“无私奉献”等。学生的写作角度单一, 缺少变化。作文中不仅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而且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和绝对完美的爱也充斥了学生的作文。
造成学生写作模式化的原因, 一方面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套路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对生活的触觉迟钝了;另一方面, 受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我们习惯了——赞, 就不遗余力地赞;贬, 就不留余地地贬。公式化、脸谱化的英雄人物曾对几代人的成长有过重要的意义, 但现在却严重制约了新世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笔下的人物怎会不显得乏味、平板?要改变这种现象, 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的丰富性、人性的多样性。
人物的缺陷美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形体上的, 可见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钟楼怪人) 、断臂的维纳斯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另一种是性格气质上的, 可感的。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则是这类的代表。文艺作品中借助缺陷美来表现“人性美”, 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一是可以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二是可以使人物更有个性, 更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三是可以使人物的缺陷同美好互相映衬, 更加突出艺术形象之美。
一、缺陷美在于真实的韵致
谚语有云:“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即使有时候作者需要把人物神化, 但只要作者还要依据生活进行创作, 最终还是要对人物进行人性的描写的。《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素有“长厚”的美誉, 可看做是封建社会里贤君的范本, 这可能也是作者创作的本意, 然而作者也不得不直录事实: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鲁迅批评《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可见“伪”的一面也是刘备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
二、缺陷美是独特的, 富有个性的
美好是雷同的, 而缺陷却是独特的。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 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红楼梦》中, 史湘云是个“咬舌子”, 把“二”说成“爱”却无损她的聪颖活泼;《水浒》里, 黑旋风李逵粗鲁莽撞, 可他的憨直忠勇又让人觉得可爱;《西游记》中, 猪八戒馋嘴、偷懒、好色、贪小便宜, 却不会让读者对他产生厌恶感。古往今来, 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 恰恰由于这些若隐若现的瑕疵而显出一种璞玉浑然的光彩来。
三、缺陷与美好映衬, 让人物形象更美
瑕不掩瑜,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者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王宝强塑造的许三多, 一出场的时候他是一个长相极其平凡, 没有远大理想, 性格懦弱的人, 到了部队里又总给班上拖后腿, 喜欢依赖人, 缺乏主见, 在战友眼中是一个不懂得变通, 土得掉渣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扔到人海里再也找不出来的人, 却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为什么呢?他的缺点不但没有掩盖住他的优点, 反而更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品质——性格纯朴、吃苦耐劳、待人忠诚。他就像我们身边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作品没有刻意塑造人物的高、大、全, 而是让他带着这些缺点慢慢成长为一个英雄。他正契合了观众心中的“平民”情结, 使每一个人都在这缺陷中找到了自己, 这样的人物更有生活气息, 更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缺陷之所以为美, 就在于它的真实。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追求真善美, 但真善美并不等于一切圆满。我们应该努力从不和谐中去思考和谐, 从不圆满开始去追求圆满,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写作中, 可以通过哪些缺陷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 让人物形象更美呢?其实, 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经历等, 都是我们可以着手的方面。
怎样巧写缺陷, 使人物形象更有血有肉呢?方法有三:展现缺陷, 挖掘亮点;描写缺陷, 丰富人物;感悟缺陷, 深化主题。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5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二、结尾例说
三、“擦亮”作文的“眼睛”
四、细节决定成败
五、写出事件的波澜
六、以鲜活的语言取胜
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几
种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
如:《妈妈的留言条》
我觉得,在我们同学中我收到的留言条最多。
(2)开头概括全文。
如:《春节晚会观后》:
春节晚会是一道丰盛的晚宴。献给全国人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观众,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和道德水准。突出的特点是全、奇、新、高。
(3)介绍写作动机、缘由。
如:《明月赋》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月亮。不论是在庭院里,还是在田野上,只要皓月当空,我总是深情地仰望着它。我曾多次地想,有一天,我要亲自写一首诗,一篇文章,来描绘它,赞美它。
(4)开头先写外貌。
如:《幽默而深沉的笑星》
一只硕大的鼻子,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一个寸草不生聪明绝顶的脑袋——历年的春节晚会假若没有他出场,观众便觉得没有着落,像是少了点什么。
这就是陈佩斯和他的“明星效应”。
(5)倒叙开头。
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变得模糊,由模糊而渐渐忘却了。但是,我小学时上的一堂常识课,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6)用名人名言开头。
如:《话时间,抓今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常常记起富兰克林的这段话,也常常寻找着时间的真正价值。
(7)用故事开头。
如:《“小马过河”的启示》
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寓言:
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读罢这则寓言,我禁不住为小马妈妈的教子有方而赞叹!
(8)诗歌开头。
“兰陵美景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读着这首诗,忽然,想起两则故事。
(9)景物描写开头。
如:《搬家》
春风吹拂着道边的杨柳,温暖的阳光照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载着家具的大卡车,和着它装载家具的轻微碰撞声向新居驶去。
(10)议论开头。
如:《种子赞》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实在很多。可我想到,其中一个是不可忘却的,那就是种子。
(11)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开头。
如:《“傻气”和“实在”》
爸爸说姐姐“傻气”,妈妈说姐姐“实在”。因为“傻气”,爸爸不大喜欢姐姐;因为“实在”,妈妈又特别喜欢她。过年时,因为一张年画,这一“傻”一“实”的评论,又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爸爸和妈妈几乎争吵起来。
(12)对话开头。
如:《盼菊》
“爷爷,李叔叔怎么还不送菊花来?”
“甭慌,玲玲。还早呢!”
“早?爷爷。不!花圃里的菊花已经全开了,而且还喷放出清新的香味,惹得蜜蜂整天都打转转哩!”
“爷爷,你快来看,你的老部下,我的李叔,手里托着两盆菊花来了!”
总之,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究竟用哪种方法,要看需要,根据内容和体裁而定,不说与题目无关的话。
结尾例说
谈高年级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6
一、有机交代六要素
写清楚一件事,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基本的要求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有机的交代清楚。
习作课前,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然后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修改。同时,我告诉学生,要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要素,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而交代时间,大可以通过环境气候的描写来使读者明了。例如,上文就可改成:“今天,又是星期天。呵气成霜,冻得人们不敢出门。只有我们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趁大人不在家,借妈妈为我报的补习课为由,与郭强强又溜到了补习班……”
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应根据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重点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但较多的学生都把握不住事情的起因,往往会绕一大圈才到正题。小学生作文常有这样的现象,如写助人为乐的小明,却写自己如何遇难题,又如何绞尽脑汁地想,这就写了两三百字,最后才加了一句:“这时,小明来了,帮我解决了难题。啊,小明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显然,这样的内容明显偏离了主题。其实,交代起因应简洁明了。这篇作文可以改成:“作业时,我遇到了拦路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小明来了……”然后,重点记叙小明怎样用各种办法帮“我”的。抓住重点,感情真挚,才能达到给读者一目了然之感,文章的层次也就清楚、明了了。
二、合理构思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写作宗旨,表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好的文章应具有“凤头,猪肚,豹尾”。而“猪肚”,意在力求文中有“货”,“货”即为了充分说明中心,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品悟中心的。但是,在学生作文中,“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指导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他(她)。那么,如何做到不离题,怎样确立文章的中心呢?此时,教师可有意地让学生亲自实践,动笔前指导学生思考:你的作文要突出什么中心?是分担家务,还是助人为乐?是环保意识,还是美好品质?曾经有学生这样写《有意义的一天》:“今天,我在小区玩,遇到好朋友小马。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乐超市。我买了可乐……她买了棒棒糖……经过半天的购物,我们高高兴兴回家了。”文章一出示,学生们就各抒己见,一致指出该文偏离了中心。是啊,写作应该立足于有意义的方面,通过描写,突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高贵品质等,确立中心后,应紧紧围绕自己的中心加以取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中心。经过指导后,该生通过修改,交来了这样的作文:“今天,我在小区玩,遇到好朋友小马。我们一起来到了王奶奶家。我给王奶奶擦玻璃……她给王奶奶晒被子……经过半天的劳动,我们高高兴兴回家了。”
三、精心设计文章提纲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是衡量文章成败的又一标准。确立好中心后,应先给自己的作文列个提纲,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合理编排。这样,文章才会有条不紊,清晰感人。我们可以这样设立提纲。
[题目]感人的一幕
[内容]
1.开头:炽热炎炎的夏天,我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在扫马路。(入情入境,将环境描写得美丽、恰当而感人)
2.重点:老爷爷不怕汗流浃背,把一辆坏车上落下的碎砖块都清理掉。(描写故事,以优美的语句描述事件,将要传达的感情深刻地表达出来)
3.结尾:老爷爷大汗淋漓,看着畅通的路面笑了。我感动了。(用含义深刻的语句,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阐述自己发现的感人之处,再以景物描写前后照应)
起因要简洁,直奔主题;经过要具体,结合一定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结尾要有力、深刻,或升华主题,或发人深省。
四、潜心描写事件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是文章具体生动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看到的事件深入地思考,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适当的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形象。如写自己擦自行车,放在特热或特冷的环境中,更能深化中心,凸显毅力。适当的外貌描写,即是点睛之笔。如要突出妈妈的辛苦,学生写过这样的文字:“……我猛然发现,妈妈的发间已有不少白发,手都龟裂出血了……”而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也更能刻画人物形象。有学生就如此写自己的爸爸:“这是我爸爸吗?他,蹲下身,使劲搬起一捆布匹,吃力地往肩膀上移,好不容易挪到肩膀上,再慢慢地直起身。”语言、心理,言为心声,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写照,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文章感情真挚。
一篇作文,好比一幢高楼大厦,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犹如一层层楼层,要紧密配合,相互照应,即用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这样文章才能显得结构严谨。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写人类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7
写人贵在把人物写“活”,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要塑造有个性化的人物, 彻底避免千人一面, 要从生动的真实出发, 熟练的运用多种多样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般来说, 写好以写人为中心的记叙文的总体做法是:围绕文章中心选取一个或几个与人物有关的典型材料, 对人物作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记叙的详略服从于突出人物的需要。
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好肖像, 以形传神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肖像描写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精神世界, 增强艺术魅力。成功的肖像描写, 不仅使人看到他独特的外貌, 而且可以从中看到独特的性格, 因而留下难忘的印象。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 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如《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关羽、张飞:一个是“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 目能自顾其耳, 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另一个是“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皇, 威风凛凛”;还有一个是“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 声若巨雷, 势如奔马”。这三段不同的肖像描写, 分别把他们端庄、神威、勇猛的不同性格和神气显示了出来。
2、写好动作, 展现个性
老舍曾说, 只有描写行动, 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也认为, 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是无声的语言, 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动作细节, 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 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人物动作, 可以凸现人物的个性, 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刘姥姥在大观园参加家宴, 为讨贾母喜欢, 便装疯卖傻, 故意逗乐,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唉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 只说不出话来;薜姨妈也撑不住, 口里菜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却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湘云、探春的豪爽, 黛玉、惜春的娇柔, 宝玉的娇纵, 贾母的欢快, 王夫人、薛姨妈的失态, 无不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动作描写中展示出了鲜明的个性。
3、写好心理, 倾诉心声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揭示阿Q的心理活动, 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典型性格的目的。如《不准革命》一章中有一段心理描写, 描写了阿Q遭到打击后的心理活动。“他躺了好一会, 这才定了神, 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 并不来打招呼, 搬了许多好东西, 又没有自己的份, 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 不准我造反, 否则, 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气, 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 毒毒地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 好, 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啊, 我总要告一状, 看你抓进县里会杀头, 满门抄斩, 嚓!嚓!”这段回忆和独白, 表明他对革命的认识程度不过就停留在抢劫财物、满足私利这个水平上, 也再一次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4、写好语言, 传神出彩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 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 这样才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 让人读了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出场一段的语言描写, 极其精彩。王熙凤的每一句话, 几乎都显示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看到林黛玉的容貌, 立刻就联系到“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 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 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 真是面面俱到, 一箭三雕, 圆滑之至!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 立刻假哭起来, 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 瞬即又转悲为喜, 赤裸裸地表现了她的善于逢迎和做作。拉着黛玉问长问短, 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 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 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仪威;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答复王夫人给黛玉选料子裁衣服的话是为了显示她的精明能干, 早有准备, 实际上也是在表现她的随机应变。王熙凤声势非凡的出场语言, 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5、写好环境, 烘托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 “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 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文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活动所设置环境, 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因为林冲还抱有返回东京、一家团聚的幻想, 这一场风雪, 把林冲“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反衬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者, 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英雄, 他的一系列悲惨遭遇, 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对风雪的描写,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 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 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 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 奔上梁山, 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文中的“风雪”描写, 将落魄的英雄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 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之心,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第二部分:实战题目
[实战题目]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要求]
请仔细观察身边的人, 自主命题, 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第三部分:应战指导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人, 他们各有性格, 各有特征。他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常常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要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必须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 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 即写他在做些什么, 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写他在一件事面前, 在与别人交往中, 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 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交代清楚人物是谁。这是写人物的基础, 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等。
2、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有人说, 在自然界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 那么, 在人类社会, 也同样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既然如此, 我们笔下的人物, 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有自己特点的人。在生活中, 我们所熟悉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并通过文章表现出这些特点, 这是我们写作的目的。人物的个性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人际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年龄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而且个性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到定性的过程。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才能表现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同时, 也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 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 有新意。
3、要选取好典型材料。“事因人生, 人以事显。”写人离不开叙事。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 所以, 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 才能使人信服, 活灵活现。“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 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一件典型的事写人, 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 文章就平淡无奇, “写人”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 所以, 同学们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不能无中生有, 捕风捉影。
记叙文写作指导“一二三四” 篇8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 初中作文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流的记叙文呢?笔者的建议是, 努力体现“一个中心”“两个亮点”“三个必须”“四个务必”。
一、一个“中心”
几乎所有的考试满分作文都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思考感悟, 而且各市中考作文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学生发现自我, 回眸成长轨迹, 审视自我, 探索成长的奥秘, 书写理性的思考, 表达真挚的情感。因此, 在日常的写作指导中坚持以“我”为中心, 写“我”身上或身边发生的最真切的事, 这一“中心”至关重要。
1.叙写“我”生活中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事。
“我”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 “我”的生活状态与众不同, “我”的生活感悟自然与众不同。因此, 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思考事情的本质意义, 具体完整地写出来, 最容易产生震撼力, 引人入胜。如课文《幽径悲剧》《都市精灵》 (苏教版, 以下举例皆同) 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的典型事件, 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使人回味无穷。
2.抒发“我”内心饱蕴深沉的真挚之情。
“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 “我”的情感真挚浓烈, 才能打动人心, 才能感染阅卷老师, 让阅卷老师进入情境, 认同文章的真实性。如课文《散步》《背影》等都是记叙生活的真实篇章, 抒发的都是内心的真挚之情。
3.阐明“我”思考感悟到的普遍人生哲理。
考场记叙文一般不是性情作文, 有负载, 需要揭示出普遍的人生哲理或者社会意义, 表达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最好能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 比如人性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一文结尾“忘我就是快乐”, 萧乾的《枣核》则在结尾道出:“改了国籍, 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两个“亮点”
很多人读文章首先是被文章的标题吸引, 然后迅速去读开头和结尾, 如果首尾也很精彩, 就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由此可知, “拟好标题”和“首尾精彩”这两项是吸引阅卷教师注意、赢得其好感的关键。把“拟好标题”和“精彩首尾”作为整篇文章的亮点来写, 也是博得高分的捷径之一, 更是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1.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整个文章的要义都集中在标题上;标题也是阅卷教师的眼睛, 阅卷教师首先感受卷子的整体质量——书写和卷面的整洁程度, 然后会马上阅读标题。所以, 巧妙漂亮的标题可以赢得阅卷教师的好感, 博得高分。
好的标题有四项要求: (1) 含蓄, 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文题“经历风雨”写主题为勤奋与坚持; (2) 范围要小, 直见主题, 如文题“母亲的安慰”写主题为理解与支持; (3) 标题宜短, 言简意赅, 如文题“永不言弃”写主题为执著追求; (4) 不要把提示语当标题, 如中考作文题:以“孝敬父母”为话题, 自选角度作文, 文题绝不可以用“孝敬父母”。
2.打造精彩的开头结尾
有人提出好文章的标准是“凤头、猪肚、豹尾”, 所谓“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精致, 有吸引人的魅力, 让人愿意继续读下去;所谓“豹尾”就是要使文章的结尾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 让人回味无穷。
好开头的三点要求:一是要突出主题, 让读的人明白文章的主题;二是短小精悍, 很快入题, 紧紧扣题, 不写与主题无关的话, 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三是要引人入胜, 通过运用修辞、联想、描写等手法写出文采, 引起读者的兴趣。
好结尾的标准:一是简洁有力, 既能自然地结束文章, 卒章显志、深化主题, 又能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一般100字左右为妙;二是呼应开头, 浑然一体。
三、三个“必须”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和叙事为主要内容, 写记叙文要清楚交代四个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的事情无论大小, 若能实现三个“必须”, 就相对容易成功。
1.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和感悟, 这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但不排除几个记叙片段的蒙太奇组合。关键是要运用记叙的手法, 在组合中传达出深刻的内涵。也有人提出著名的文章写作方法, 即“写两段, 不重复”, 实际上就是写两个记叙的大段, 构成一种关系, 紧扣文章的话题和中心。
2.必须有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
要有清晰的人物形象, 就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运用白描、工笔、细节、烘托、侧面、对比等艺术手法, 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王老善爱思考、爱发言, 但经常表意不清。他有两个外号‘喋喋不休’‘语无伦次’。他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来, 我给你画个自画像。’”
3.必须有富于变化的故事波澜。
为文忌平铺直叙, 贵一波三折。有波澜、有起伏的文章, 才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波澜设计方法有:峰回路转法, 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假币》;欲擒故纵法, 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设计悬念法, 如课文《变色龙》;欲扬先抑法, 如课文《白杨礼赞》。
四、四个“务必”
针对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文体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线索不明朗、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笔者要求学生构思文章时做到四个“务必”:即务必精心提炼文章的主题, 务必精心打造文章的线索, 务必精心安排文章的结构, 务必精心确定文章的重点。
1.务必精心提炼一个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写的主要内容是事件及感悟, 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 重要的不是事件, 而是事件的意义, 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深刻程度, 是产生艺术震撼力的关键。突出主题的技巧是将主题浓缩为一句话, 在文章的开头、段首、段尾、结尾反复巧妙出现, 既紧紧扣题, 又逐步深化主题。当然, 这样反复扣题的句子可以在句式、内容上稍作变化。如课文《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要赞美白杨树”一句在文章的开头、段首、结尾反复出现了五次。
2.务必精心打造一条文章的线索。打造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能让文章思路清晰, 具有很强的条理性, 有效避免偏题走题。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 线索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事物, 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 如课文《白鹭》就是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话贯穿文章的。
3.务必精心安排一种文章的结构。什么样的文章最能打动人?结构严谨巧妙是关键。文章的结构有很多种, 但是, 最常用的有四种: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对比结构、递进结构, 当然, 很多文章会有多种结构交叉并用的情况。
4.务必精心确定一个文章的重点。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有一个明确的重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才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确定重点的方法是紧扣文章的主题和线索, 每篇文章只要突出一个重点, 浓墨重彩来记叙、描写, 使文章的内容充实、人物形象清晰、感情真挚。
参考文献
[1].方洲《中考作文轻松提分宝典》, 华语教学出版社。
小学高年级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篇9
一、有机交代六要素
写清楚一件事, 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 最基本的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要有机的交代清楚。习作课前, 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修改。同时, 告知学生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 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要素, 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交代时间, 你大可以通过环境气候描写来使读者明了。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 重点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较多学生把握不住事情的起因, 往往绕一大圈才到正题。如, 写助人为乐的某某, 他过多地写自己如何遇难题, 又如何绞尽脑汁地想, 写了两三百字, 最后加了一句:“这时, 小明来了, 帮我解决了难题。啊, 小明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显然, 明显偏离了主题。其实, 交代起因应简洁明了。这篇作文可以改成:“作业时, 我遇到了拦路虎, 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 小明来了……”
二、合理构思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 是文章的写作宗旨, 张扬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没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是没有写作必要的。文章的“凤头, 猪肚, 豹尾”中的猪肚, 意在力求文中有货, 货即为了充分说明中心,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一篇成功之作, 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品悟中心的。“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 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有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他 (她) , 可取的题材是见义勇为。那么, 如何不离题, 怎能确立文章的中心?此时, 教师该有意让学生亲自实践, 动笔前, 指导学生思考:你的作文要突出什么中心?是分担家务?还是助人为乐?是环保意识?还是美好品质……
三、精心设计文章提纲
条理清晰, 结构严谨, 是衡量文章成败的又一标准。确立好中心后, 先对自己的作文列个提纲: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合理编排。这样, 文章才有条不紊, 清晰感人。可以这样设计提纲:
题目:感人的一幕
开头:炽热炎炎的夏天, 我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在扫马路;重点: 老爷爷不怕汗流浃背, 把一辆车上落下的碎砖块都清理掉;结尾:老爷爷大汗淋漓, 看着畅通的路面笑了。我感动了。
开头, 你要表达什么?开头点题, 能使文章寓意明了。中间, 如何取舍?通过真实事例, 详略得当地叙述是关键所在。结尾, 阐述什么?掷地有声是文章一大亮点。起因要简洁, 直奔主题;经过要具体, 通过事情的过程, 结合一定的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结尾要有力、深刻, 升华主题。或者, 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直接描写, 发人深省。
四、潜心描写细节
细节描写, 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 是文章具体生动必不可少的因素。要指导学生对看到的事深入地思考, 认识它的意义, 鉴别它的价值, 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使人物形象更加伟大。
一篇作文, 好比一幢高楼大厦, 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犹如一层层房屋, 要紧密配合, 相互照应, 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文章才能显得结构严谨。不然, 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 写文章时, 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10
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类是指描写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这些常常被称作社会环境, 其描写多带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一类是描写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这些常常被称作是自然环境。其中, 后者在初中同学的作文中运用较多。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 (常常是多个人物)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与环境描写侧重于描述人物活动所处的“静态”客观环境不同的是, 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因此, 环境描写常常是场面描写中的一部分。
如何进行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笔者认为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写还是不写, 要强化指向性。
环境和场面要不要写, 要花多少笔墨写, 都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你是要制造环境气氛, 还是要交代人物活动背景?你是想串连故事情节, 还是想推动情节发展?你是要烘托人物心情, 还是要突出人物性格?这些问题想清楚了, 才决定你的文章是不是需要设置环境描写或场面描写。有作用, 就写;没有作用或者作用不大, 就不必写了。
二是先写还是后写, 要讲究顺序性。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文章的层次才清晰, 重点才突出。环境描写的顺序, 可以随时推移, 按时间 (如早中晚, 一年四季) 变换顺序;可以定点绘景, 作者立足点不变, 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可以移步换形, 以游踪变化和景物转换为序, 从不同的立足点状物写景;可以分类状物, 也就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来写, 着重反映景物不同方面构成的特点;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对于场面描写来说, 既要有整体的概括, 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 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三是写呆还是写活, 要提高形象性。
对于环境描写来说, 要围绕景物的特征, 考虑景物的地域、时令、气候、形神色味、角度等, 要调动五官细观慢察, 精选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 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 用比喻、对比、烘托等手法加以突出。对于场面描写来说, 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分述“点”的时候, 不能只集中在某一点上, 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 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个时间里所发生的事;也要注意写出这一个点在时间推移中呈现的不同变化,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场面”。
四是景语还是情语, 要提高感染力。
流行歌曲与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11
我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风中飘来花香》,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两个班133个学生,只有23位学生显示了较好的作文功底,有37位学生作文不合文体要求,要么写成议论文,要么写成抒情散文;大部分学生没有情节的发展过程,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拉杂记流水账,未能明确“花香”的隐含内蕴,标题和作文内容衔接生硬。面对已经进入高二的学生,我的内心惶恐又焦急,时不我待,怎么办?
中秋节看湖南卫视的晚会,歌手杨宗纬重新演绎了娃娃原唱的歌《漂洋过海来看你》深深地打动了我,勾起我对歌曲背后那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回忆。我灵机一动,为何不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来指导他们写作记叙文,锤炼作文的语言呢?
一、通过歌词的叙事性来指导写作,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提起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很多人容易想到记叙文“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是这样的作品往往流于记流水账,无法打动读者。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故事精彩,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所以我借用流行歌词进行三种构思指导。(1)纵向连缀叙述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用心听《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然后要求学生讲述歌词中的故事,尝试用优美的语言呈现歌曲的意境,最后再把娃娃爱上一名北京男子的苦恋故事讲给学生听。歌词中呈现的故事虚实结合,有分开时对相见的憧憬、期许的回忆,有相见时的爱恋、对分别的担忧,还有分手时的悲痛。(2)横向剪辑的叙事方法。如果《漂洋过海来看你》采用一条线的順叙情节构思,是纵向连缀叙述故事的方法,那么我通过《春天里》教给学生横向剪辑的叙事方法,“抓拍”生活中内心有深刻感悟的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地剪辑,就能够呈现出故事的全貌,表达深刻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春天里》前两段主要写过去的艰难并快乐着的日子,后一段主要写现在不再艰难却悲伤迷惘的日子,采用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普通大众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生存挣扎的深刻主题。(3)倒叙悬疑法。运用倒叙,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平铺直叙,更能引人入胜。我选择了马郁的歌《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叙述顺乎自然,触景生情,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二、通过歌词的凝练性来指导学生锤炼作文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往往朴实无华而含蓄凝练,写作中长句更适合论述或抒情,所以在叙事时可以多用短句,短句精短简要,根据表达需要,选择精炼的语言,用俭省的文字来传递尽可能丰富深刻的信息。如由周杰伦演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采用比喻的手法,用“细腻”一词点出了内心秘密的轻盈细微;“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中“跃然”一词让人感受到的不是青花瓷,而是一池荡漾的春水和“你”“我”之间的涟漪;“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两个“惹”字让“芭蕉”与“门环”这两种静物瞬间有了生气,仿佛是故事的见证,“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惹”字更是突出了故事的叙事性,让人展开丰富的联想;而《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歌词中借“拨开”一词开始了倒叙和回忆。之后我以《雨一直下》为题要求学生在写一篇记叙文,一次性过关。没有文体不明的作文了,学生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故事中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如有同学第一次作文的开头是这样的:“‘我回来了。”我试探性的向似乎没有人的屋子里叫了一声,然后脱掉已湿透的鞋。没人应。看来我又是最早回来的了,我心里这样想着,除掉身上湿透的衣物,走进了浴室。很快冲洗完毕,穿上了干的衣物。天气并不热,但我还是走到冰箱前,取出一盒雪糕。”第二次作文已然改变:“风起了,雨落了。雨伴着风在空中飘舞。细雨如丝,但却连绵三日不绝,秋天的雨确实如此这般。每一次站在这绵绵细雨当中,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心底便又冒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学生大部分能够做到我对记叙文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把题目演绎成一个完整而动人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厚重而深刻的思想,将思想蕴含于真实而凝练的描写之中。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方法 篇12
写作是一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学习内容。所以写作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生若想更好地进行写作学习, 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夯实自己的基础, 在平时做好积累工作。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所学到的一些经典名言名句, 以及一些优美的句段进行积累, 并且在进行积累的时候需要教师逐步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积累活学活用, 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同时帮助学生, 让他们在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积累面, 丰厚学生的积累层。
教学案例分析一
如, 进行《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学习,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掘出课文中的有关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积累, 并且及时地将这些积累的内容进行灵活地运用和掌握。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这句话出现在《白杨礼赞》的开头部分, 起到一个先声夺人、开门点题的作用, 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赞美的对象是什么, 并且在开头部分点出白杨树的独特之处。分析之后, 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一种“开门见山”的写作抒情手法, 可以运用于一些抒情性的散文写作之中, 特别是写物、写景和写人这几个方面。
通过这种引导和有效的训练, 学生的写作基础得到夯实, 素材和妙句得到相应的积累。此外, 学生的灵活运用素材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相应地获得了提升。
二、因材施教
进行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注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二是根据不同的写作题材进行不同的写作教学指导。
首先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要实现这一点主要是要借助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的批阅, 然后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 进而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习作后面添加上有关的评语。
所谓根据不同的写作题材进行不同的写作教学指导是指教师一定要注意根据小说、散文、戏剧、古文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分析方式,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每一种文体的不同特色, 进而更好地理解有关的写作方式方法。
教学案例分析二
如, 《背影》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则是一篇人物散文。同为散文但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择的方式方法却是不一样的。《背影》这篇回忆散文开头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话就已经清楚地点出了这篇文章的记叙模式是倒叙的手法, 即回溯式的方式进行对父亲的背影的回忆。并主要通过事件描述的方式来体现并且告诉读者“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而《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则是“这九年的生活, 除了读书看书外, 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 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顺接着前面的记叙手法引出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进而在后面的行文过程中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展现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母亲对我的慈爱, 同时作者还借助一些行为上的小细节, 如, “她气得坐着发抖, 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来展现出母亲的形体和母亲严厉教子的一面。
这样的两篇侧重点不一样的散文同时具有相同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分析这些相同点和异同点, 借助这种分析让学生逐渐地琢磨出写人忆事的散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多练多评
语文写作要想获得质的提升还得多写多练。同时在学生多写多练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就学生的习作进行及时的批阅和点评。通过点评学生的习作进而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和辅导。这样, 学生通过反馈学习教师对自己的习作的点评从而不断地反思并且最终获得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进行完某一篇课文的学习后, 布置给学生相关的习作练习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提升。■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推荐阅读: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08-19
初中记叙文写作07-16
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10-24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08-30
环宇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07-15
记叙文作文开头的写作指导11-25
记叙文写作指导图06-03
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09-09
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