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精选12篇)
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 篇1
写作是一种表达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当前高考中英语写作也占有很高的分值。但是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同学抱怨英语写作不好的分,也不知道如何提高。实际上,写作技能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一方面积累基本词汇和语句的用法,另一方面还要锻炼逻辑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能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英语写作积累进行指导和启发。鉴于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依案例对怎样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进行讨论。
一、改变传统拓展信息
传统的写作教学无非是让同学们背诵例文,或者是给出话题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当然无法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对于此,我们要能积极挖掘学生和教材的资源,合理指导同学们完善相应的语言环境,锻炼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1)营造语言环境。例如:定时播放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开展经常性的英语演讲比赛、侃谈沙龙、小品表演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训练。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创读。例如:教学《Unit1 Friendship》 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中句子基本的表达法进行研究,提出讨论问题: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2How many parts dose the passage consist of?3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t? 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意义的理解,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使教学形成一个对话式过程。
二、积累词汇掌握用法
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细胞,所以写作教学首先要抓词汇积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基本词汇运用还不错,只是语句之间逻辑出现混乱,究其原因是转折短语和词汇运用不好。所以我们要指导同学们积累词汇,善于运用丰富的短语来为文章增光填色。
比如如表时间顺序的:firstly,secondly,finally, at last; 表对称关系的:for one thing,for another;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表转换关系的:but,on the contrary等。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谚语:As a proverb says,“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No pains,no gains./Every coin has two sides.达到一般基础后,我们还要让同学们能辨别同意短语在不同语句中的优势和妙用,可以通过一些典型联系让同学们认识到不同短语的特长和优势,比如用I’d like to代替I want to,用be fond of代替like,用In my view… 代替I think that …,用eventually代替finally等。平时也要注意积累一些关联词,这些都是写作中的亮点。
三、提高认识主观重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重视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写作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在高中伊始给同学们明确高中各阶段的写作训练要求:高一和高二学段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写作方法,能够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高三阶段则是注重写作思维的点拨,让学生“悟”规律,明写法,会创新。学生明确了任务就会更清楚地认识到写作学习的重要性,不会出现主观的忽视了。其次,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相关的写作活动。 让学生一起讨论写作内容和主题,制定写作计划,搜集有关写作信息,构思写作内容。写作过程中检查是否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写作,是否表达了写作主题,是否满足了构思要求。 例如:在学习高一(下)“ Great Women”这一单元时,笔者让学生就“ my view on women” 写作文。学生各抒己见,制定了相关计划。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的同学为了保证表达手法就写了作文题目《My mother》,这样的设置就是不符合制定的计划的,教师要及时纠正。检查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通过监督保证让学生重视写作。另外,教师要坚持长期地要求学生写日记,并供给学生课内或者课外阅读的作品,从长篇作品里节选一段给学生阅读,或者是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都是可取的。
四、任务驱动给学生写作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具体的探索任务,提升学生的写作动力。例如: 结合的贸易活动,结合家乡发展情况,探索边境贸易沟通需要的语言沟通技巧。然后以“The key trade exchange”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要求:谋篇布局,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描述自己对贸易沟通的认识和看法。任务的布置则要分工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组员讨论分工,一部分去实际考察贸易沟通的方法;一部分查阅商务英语的表达方法;一部分请教师做助学者,讨论实际操作的措施。最后,共同完成任务。
上文是我结合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对怎样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完善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总而言之, 英语写作不但要有基本的词汇积累,还要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运用能力,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训练中来,才能让他们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和锻炼。
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 篇2
1、知识与技能
明确记叙文写作规范,具备写作较高水平的记叙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施分点强化训练,明确记叙文写作中的注意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记叙文写作训练,增强细致地观察世界、深刻地反思生活、生动地表达见解的能力。
1、教学重点
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并处理素材的能力,明确记叙文写作中的注意点。
2、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饱满。
三、教学过程
新课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自由写作、自主写作、创造性写作。但阅卷点也特别强调六点:
①不要总是回到古代;
②不要一味堆砌名言;
③不要仅仅浅尝辄止;
④不要习惯穿靴戴帽;
⑤不要动辄题记后记;
⑥不要投机频频分段。
08年作文阅卷记叙文特别注意:
①人物形象要丰满生动,叙述具体完整;
②语言要避免低幼化;
③避免内容空洞,情感虚假;
④避免单一的叙事,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三)记叙文写作要点: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动作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③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此类描写常见的失误是:
1)
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2)
语言无个性。3)
语言拖沓重复枯燥。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2、时间、地点
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 篇3
结果,不偏题的学生60%,其中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立意,但20%的学生含糊其词,似乎能接近立意,又似离题,表述不准确。有40%的学生偏题了,有的学生甚至偏得离谱,有的学生写透过现象看本质,写“本质”,立意多个,有的学生写“浮躁”,有的学生看似写的“谦逊”,但却认为要做太阳,不做星星,完全理解反了。
评卷结束后和部分学生交流,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学生苦笑说,看走眼了,心里想时代的主旋律想得太多了。
是啊,“看走眼了”,游离于作文的材料,自然就没有很高的信度,信度的降低或缺失,材料作文就无处安身、无法生长了。
那面对材料作文的材料,怎样才能不走眼呢?
一、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许多同学,读完材料,前面的许多东西都丢了,唯独“不,白天也有星星,只是被阳光遮盖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就有了“淡泊名利”、“脚踏实地”“追求真实”“仰望星空”“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进取”“取长补短”等立意,有了“许自己一树花开”“隐忍+表现=成功”“星星之光难掩太阳之辉,做皓阳,不做荧火”“理智地面对光环”等标题。
其实,这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写“我”小时候喜欢吹嘘,第二部分是写妈妈用白天因有阳光的遮盖而看不到星星,第二部分是妈妈借用这个事实艺术地告诉“我”,不要“吹嘘”,许多事实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言外之意是要谦逊,要谦逊地对待事物。可是,学生们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理解材料,只对某一部分品读揣摩,对某一部分揣摩得越多,就离题旨越远。
在许多材料中,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眼球的文字,有的雍容华美,有的素面朝天,有的描写细腻,有的抒情真挚,无不夺人眼球,摄人心魄,可是一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离题万里”就难以避免了。
二、要主旋律,更要依文本
“主旋律”是社会、时代的最强音,除社会、时代之外,还应有强音、弱音、颤音,主旋律毕竟是“主”,而不是全部。因而,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考虑主旋律,但又不能唯“主旋律”马首是瞻。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看淡浮华”等主旋律,一下子不约而同地跳进了学生的作文中,这也许是先入为主,也许是老师平时强调得太多。传递正能量是需要的,但贴标签式的传递正能量是要不得的。
文本材料是审题立意之“源”之“本”,离开了这“源”,就不可能有“水”,还奢谈什么有生命力的“活水”;离开了这“本”,就不可能有文章之“树”,更不用奢谈“参天之树”。
其实,我们心中可以给主旋律一席之地,但决不能让它垄断一切。你看,这则材料,细细品读之后,想到“低调”“谦逊”和“莫让虚荣遮望眼”并不难,当然要想到“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智慧”确非一般学生所能为,即使能想到,恐怕也不敢下笔。
当然,依据文本确定立意之后,在写作中就应当兼顾“主旋律”,但要兼顾得浑然天成,要兼顾得水乳交融,而不能是两张皮,硬是拉郎配,结果画虎不成,连犬也不“类”,何苦来哉?!
三、要标题新,更要标题准
俗话说得好“题好,文一半”,因而许多学生总喜欢在标题上标新立异一下,以其解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固然是不错的,而且也应该值得提倡。
可是,你看这些标题,“莫让表象掩盖了真相”“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星星知我心”“星星太阳雌雄决”……这些标题很唯美,却抽空了原有材料的内涵和细节,粗糙、笼统、缺乏针对性,唤不起人们最真实的感情或理性,也不可能跟原有材料有一个最真挚的生命访问或最珍贵的高贵灵魂的相遇。
小作者们只求“标题新”,而忘记了“更要标题准”,是不是也想让人看走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清澈纯净透明的眼睛最美,哪怕不修眉不做双眼皮,也照样熠熠生辉,反之,那个瞳孔早就没了却还描眉拉皮贴眼睑的眼睛,只能越发枯槁无神。只有吃透材料拿捏很准的“标题”才能让人顾盼流转。费希特在《人的使命》中说“只有那宗教的眼睛才能深入参悟美的王国。”我要说只有那深入参悟材料王国真谛的眼睛,才有宗教般的光辉。
标题,最好能直接体现作者对材料的准确审读,如写议论文,直接亮出中心论点,如写记叙文,也要让人不费力就能看出你的准确立意。“锦衣也当夜行”是个很不错的题目,新颖,但可能有歧义,再好的衣服也要在夜里穿着行走,意为人要低调要谦逊,也可能理解为好的衣服白天来不及穿夜里也要穿着行走,意为及时行乐。这样的标题,再新颖,再独特,再生动,也是徒劳,不但不会给你的文章增分,倒可能让你的文章失色丢分,因为在高强度的阅卷要求下,老师多会迅速浏览捕捉信息,而不会荒废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反复推敲斟酌,除非有些文章特别值得咀嚼回味。
四、要合规定,更要合规律
其实,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有必然性和普遍性,都是合“理”的,要想完全消灭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种合“理”性,往往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上。学校,是出错和改错的地方;教室,更是出错和改错的地方,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学生出错的一些“合理”性,并帮助学生从有些所谓的“理”中走出来。这种种“理”依据客观性和主观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对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揭示,即客观规律,它是一种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有学生写“低调,人生的一种美好”,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第二类是依据作文教学(尤其是当前的材料作文)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约定俗成的某些规则,如审题要有全局观,不能只抓住某个字眼或语词,否则就不算对。事实上,材料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或“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如果仅根据这些要求,你只要跟原材料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以此为由头作文,应该就算不偏,但在阅卷过程中,还是强调要有整体观,不能盲人摸象,各说各的。
第三类是社会上、学校里、教室里为了强调某一方面而特别着重的规定,如标语“谦逊,成就一切”。就有学生用了这样的标题,自然有一种王者风范,但细想,似乎又太绝对。学生没有多少思考,就信手拈来,少分析、少辩证分析,见多识广的老师,在赋分的时候,当然要留一手,要降一等。
學生们,在对材料分析时,要合教室、学校、社会某方面的“理”——规定、规则,但更要合客观规律的“理”——规律,只有合客观规律的“理”,作文才有魅力,学生人生才会有所改进、改善、改良、改变、改革、改造。
思考了许多,权衡了不少,我们就可以再回头看看这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①从整体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母亲的话是针对“我”的炫耀、吹嘘的教育,用比喻的方法告诉“我”做人要谦逊、低调。
②从母亲的角度,针对“我”的炫耀、吹嘘的教育,用艺术的方法引导,让他明白道理,可见教育要讲究方法、艺术。
③理解母亲话中的“星星”、“阳光”的比喻义,星星可指美好品德,阳光可指虚荣的光芒、骄狂的光芒,这些强烈的光芒,常常遮挡着我们像星星一样美丽的品德。光芒有时也是一种“盲”。因此可立意为:莫让虚荣心遮住睿智的双眼,莫让光芒致盲,使我们迷失方向。对此我们要理性对待,冷静审视自身的光芒。
尼采说“教育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它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礼拜,在这里大自然被理解为母性而慈悲的;它又是对大自然的完成,因为它预防了大自然的残酷不仁的爆发,并且化害为利。”教育不仅要适应,教育也是要创造,当然首先要坚守“信度”这一生命线,如此,作文材料的信度才得以保证,材料作文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教育的春天才会“害虫”“残酷不仁”越来越少。
但愿,什么都别看走眼。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课题“策略性知识在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的运用”的研究论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 篇4
那么, 一篇优秀的能令评阅者眼前一亮的记叙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2013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的标准:
记叙文一类卷70—63分, 要求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 有生动传神的细节, 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 故事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二类卷62—56分, 有构思, 有细节, 有文采, 故事真实, 富有生活气息。
对照这个标准, 不难看出, 情节与细节是衡量一篇记叙文水平高低的两大标准。
2012年苏州市高三统测中, 杨珍珍同学的考场作文《围观》以精巧的构思、生动传神的细节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获得阅卷老师的好评。这是一篇颇有文学味的记叙文, 有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 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恰到好处的环境烘托, 这些小说创作必备要素中的任何一条都是为记叙文增色的亮点, 值得借鉴。
先从故事梗概说起:
烈日炎炎, 村长办公室门口, 村民们挤在一起看布告栏。这时有人发现布告栏下方贴了一幅“两袖清风”的字, 字不错, 却没多少风骨。有人猜, 这应该是新来的村长贴在这儿的。于是大家开始大声纷纷赞叹新村长的字甚至村长的政绩。此时, 保安小张的儿子过来撕去了那副字, 村民喝止, 小男孩委屈地表示, 为了让大家凉快点, 所以写了“两袖清风”。听完孩子的话, 村民们面面相觑, 只有干笑。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文体, 最讲究构思。而写人、叙事和小说要素中的人物形象刻画, 故事情节发展一脉相承, 所以, 在记叙文写作中, 借鉴小说的创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这篇《围观》在情节构思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以小见大。好的作文要善于“以小见大”。“小”指小的题材、小的材料;“大”指的是重大的或深刻的主题。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 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幅剪影来透视其中的深意, 这样的文章就有了内涵, 在立意上是不凡的。
小作者用村民围观一幅字这一小小的生活镜头来折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溜须拍马的现象, 非常具有现实的批判讽刺意味, 读来令人捧腹, 也令人深思。
第二, 情节曲折而不离奇, 虽是虚构却有真实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再精彩的故事, 如果事先没有构思好, 平铺直叙, 也会失去应有的吸引力, 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埋一个伏笔, 设一个悬念, 就像过去高明的说书艺人在勾人心魄的关键时刻卖个关子, 戛然而止:“预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让听众欲罢不能, 充满期待。
小作者也设了一个悬念:
“这字, 谁写的?”
——故事的开端就是悬念。“我觉得像是新村长的。”
——很合理的推测, 情节在发展。
“不然谁会把这字贴在这儿呀”。
——对权威的自觉仰视。
“这‘两袖清风’说的不就是咱村长吗?”
——多合理的联想呀, 情节到了高潮。
“真是我写的!我以为‘两袖清风’是凉快的意思, 我想你们在太阳下一定很热, 我想让你们凉快一下吧。”
——故事的结局来了一个陡转, 村民们沉默, 读者沉思。仔细再看, 原来是有伏笔的:
——“这字写的不差, 却也算不上什么好字, 工整是工整, 但软软的没多少风骨。”
所以, 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 却有合理存在的真实感。
其实, 我们不一定要都来创作小小说, 毕竟每个人对生活的敏感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可以学习借鉴小说创作的方法, 将情节安排得曲折, 有波澜, 有悬念。
有一个同学就借鉴了这个方法, 写了一篇精彩的记叙文《礼物》。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周末放学我没有回家, 而是电话通知妈妈要去给同学过生日, 兴奋之余, 忽略了妈妈电话那头欲言又止的沉默。聚会回来已是晚上八点, 上楼梯时我还在回味生日会的欢乐。想掏钥匙开门, 却发现要送给同学的礼物还在包里。钥匙不及插入, 门已经打开了, 原来妈妈一直等着我。我进门发现桌上的饭菜和蛋糕, 才想起今天是妈妈生日, 自己竟忘了, 内疚不已。急中生智, 掏出刚才的礼物送给妈妈, 祝妈妈生日快乐。妈妈激动满足, 感谢我还记得准备礼物, 我拥抱妈妈, 无言落泪, 羞愧难当。这么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故事在精心设计的巧合和误会中发展, 妈妈的宽容, 对亲情的珍视, 青春期孩子对亲情的忽视, 及时的自我反思深深打动了读者, 引起同龄人的共鸣。
细节是文章的灵魂, 是表情达意的关键, 是打开读者心扉的钥匙。一篇文章如果只有故事情节而缺少惟妙惟肖的细节, 就只剩下一个干巴巴的轮廓, 如同一个人只有骨架而无血肉, 毫无美感可言。所以说, 细节虽小, 作用却大。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能代替千言万语。
《围观》这篇作文在两个方面的细节描写都是很成功很具典型意义的。
第一, 细致传神的细节凸显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其中一位老先生甚至拍手称好起来:“瞧这字, 笔锋犀利, 颇有古风啊。”
大家抢赞着新村长的字, 又争夸着新村长人, 越说越大声, 越说越起劲了!他们夸得面红耳赤, 还不时地向村长办公室张望着。
这几处细节有神态、有语言、有动作, 有对个体细致入微地刻画, 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群体的心理活动;既凸显了村民这个群体奴性、趋炎附势的可笑的个性特征, 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二, 对环境的细节描写使文章锦上添花。
一旁大树上的夏蝉不知疲惫地大叫着, 颇有与村民们比嗓门的意思。
大伙儿像是被噤了声, 突然安静了下来, 树上蝉儿的声音好像大了几倍, 更加欢快了。
“知了……知了……”树上的夏蝉不知是否没了力气, 这会儿竟听不见它的声响了。
“知了……知了……”蝉儿仿佛是休息够了, 重新铆足了劲儿大叫着。
围观者散了, 布告栏前只剩下那不知疲惫的蝉, “知了……知了……”地欢叫着……
围观开始到围观结束, “夏蝉”的叫声或欢快或疲惫, 或高或低, 都紧密配合故事发展的脉络。围观者议论纷纷, 蝉儿大叫;围观者安静, 蝉儿欢快;围观者沸腾, 蝉声不闻;围观者沉默, 蝉儿欢叫。蝉声竟被人声盖过, 可见围观者的兴奋;蝉儿未知未觉, 围观者盲从无知, 竟如蝉儿一般, 人和蝉相映成趣, 作者的讽刺批判也含蓄地表达到位, 实在是匠心独运。
那么在记叙文写作中, 如何借鉴小说的手法, 恰到好处地来描写环境呢?其实方法很简单, 小说中的环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烘托人物形象, 表现主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来表现,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有两处关于环境的细节描写: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前者所描写环境清新素雅, 兰桂竹都是雅洁之物, 正面烘托归有光立志求学, 承载家族期望, 发愤苦读, 满含朝气, 满心憧憬的青少年时期。
后者写枇杷树, 言语简淡。当年妻子因枇杷多子而植, 希望家庭人丁兴旺, 而如今妻子早逝, 家道中落, 自已又是屡试不第, 当年的憧憬已成泡影。枇杷树亭亭如盖, 更反衬了作者的凄凉和落寞。
当然,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 不论是情节也好、细节也好, 一篇出色的作文还是要落实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表现力上, 脱离了这一点, 任何技巧都成了空谈。所以, 在写作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 多思考问题, 多阅读, 多练笔, 多修改, 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附:围观杨珍珍
正值七月, 烈日炎炎, 偶有一丝热风, 却也搀杂着阵阵热气。村长办公室旁的布告栏前挤满了村民, 有看村里最近安排的, 也有看今日新闻的, 更多的则是什么都不看凑热闹的。众人边看边议论, 好不热闹。一旁大树上的夏蝉不知疲惫地大叫着, 颇有与村民们比嗓门的意思。
站在左边最角落的人突然大叫了一声“:这是谁写的字啊?!”。原本三三两两, 懒懒散散的村民们都聚在了一起, 争先恐后地往布告栏左下侧角落张望。可不是, 还真有人把字贴在了布告栏里。这字写得不差, 却也算不上什么好字, 工整是工整, 但软软的没多少风骨。大伙儿像是被噤了声, 突然安静了下来, 树上蝉儿的声音好像大了几倍, 更加欢快了。
“这字, 谁写的?”趁着蝉儿歇嘴的功夫,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我觉得像是新村长的, 不然谁会把这字贴在这儿啊?”仿佛被道出了心声, 大家又突然大声地说起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老先生甚至拍手称好起来“:瞧这字, 笔锋犀利。颇有古风阿!”随即就有人附和道“:是啊, 这‘两袖清风’四字, 说得不就是咱村长大人吗!“”没错没错, 都说字如其人, 这字好, 就说明这新村长一定是个好村长啊!“”可不是吗!虽然咱新村长刚上任不久, 但看过字就知道以后一定有所作为啊!”布告栏前一下子又热闹起来, 大家抢赞着新村长的字, 又争夸着新村长人, 越说越大声, 越说越起劲了!他们夸得面红耳赤, 还不时地向着村长办公室张望着。
“知了……知了……”树上的夏蝉不知是否没了力气, 这会儿竟听不见它的声响了。
“叔叔阿姨, 你们在做什么, 怎么都围在这里啊?”没把村长盼来, 来的却是门口保安小张的小儿子。热火朝天的村民们似乎是没听到这疑问, 继续大肆夸奖这新村长那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的“丰功伟绩”。男孩见没人搭理自己, 便钻进了人群, 伸手将那写着“两袖清风”的字撕了下来。
又是一阵死一般的沉默后, 人群中的那位老先生大喝道“:小孩! 快把村长的墨宝放下!”男孩似乎受了惊吓, 撇了撇嘴“:这不是村长的, 是我写的!“”呵, 真是可笑。”老先生不耐烦地推了推眼镜, “小孩子家家的哪懂什么叫‘两袖清风’, 放下放下!”男孩真的被吓到了, 略带哭腔地解释道“:真的是我写的! 我以为‘两袖清风’是凉快的意思, 我想你们在太阳下看公告一定很热, 我想让你们凉快一下嘛!”
“知了……知了……”蝉儿仿佛是休息够了, 重新铆足了劲儿鸣叫。树下, 则是一群张大了嘴巴, 面面相觑的村民, 不知所措地干笑着。
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5
二、中考
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好处、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资料——在最短的时光内找到最适合自我的写作资料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必须要慎重,要思考到尽可能多的写作资料。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资料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忙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资料写的同学完全能够把这段话作为自我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忙、友谊等带给自我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我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能够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能够虚写自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我熟悉的资料——不要选取自我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②写自我能驾驭的资料——由自我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潜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贴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资料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我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潜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能够化实为虚,由不一样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一样性格的人;能够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能够联系自我,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能够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一样,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习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能够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我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透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比较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务必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着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述的运用
(1)描述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述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述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述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述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资料分为许多不一样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比较、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谈谈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6
一、指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抒发真情实感
现实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这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请看下面例文:
“爹正在屋檐儿下给牛拌料,冬天里山坡上没草,要在家里喂养。
他给牛料桶里兑上热水,又丢把盐末。这才伸手试试水温,并把指头放在嘴上伸出舌头尝尝成不成,他做这些活一贯非常认真,总觉得牛干了一年活,冬天里难熬,不能亏待它们。爹常说牛是庄稼人的半个江山,虽不会说人话却通人性,也是隶里一口子,要以心换心。平时犁地赶车,爹手里的牛鞭子总爱在空中绕来绕去,轻易不抽在牛身上。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选自《乡村情感》张宇著)
给牛拌料,这是生活中一个极其平常的劳动瞬间,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这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有多少同学曾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呢,他们总是关注着那些新奇事物的出现,挖空心思地去编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那么,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到平凡的生活中,盯在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上呢?所以,只有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体察事物,从平凡琐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才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捞到作文的珍珠。
二、指导学生善于提炼新颖深刻的哲理,为文章画龙点睛
写文章应该说理,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要想文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须在记叙的小事中提炼出深刻隽永的人生哲理或科学道理。如上面的例文片断,从父亲给牛拌料的平凡小事,由父亲那认真细致的动作而产生联想。从中提炼出“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这样深刻的哲理来。可见,最平凡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最深的哲理。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最后一段写:“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有哲理性的议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理,是记叙文的灵魂,因此,写文章不能为叙事而叙事,为写人而写人。要想作文成功,必须在“理”上多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作文中巧妙转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训练学生在记叙中巧生波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救文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然索然无味;如果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吸引读者。在作文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人称转换,内容转换、主题转换、表达角度转换、顺序转换、思维转换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习作叫《迟到》,叙述的顺序是:一位同学经常偷偷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做家务,因此行为显得有点怪异,早上常常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经过调查,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作文交上来后,我就叫他将作文的材料的顺序重新安排一下,尽量设置一些悬念,使文章能引人入胜。第二天,他把作文交给我,果然,他将材料的顺序调整了一下,还把题目政成了《跟踪》,首先写这位同学行为怪异,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反映放学后经常不在家,接着写老师带着疑问在一天的清早来到这个学生家的附近跟踪这个学生。结果发现他原来是去帮孤寡老人做家务了。到此,悬念解开,真相大白。经过这样重新安排。整篇文章就“活”了起来,虽然题材旧,但是其情节安排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结尾尤为新颖、别致。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还有一次,我安排了作文《我的老师》叫学生写,一般人都知道,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写,题目太旧,能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过了,比如写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等,很难出新。但有一个同学却写了讲台下的老师,写了老师的课余生活,如何与学生踢毽子、打乒乓球、下棋,从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人物特征。展现了课堂教学下一个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这种思维的转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注重评讲,鼓励学生的写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面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写得差的同学,也要呵护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评讲作文时,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表扬,并对一些作文的选材、写法、一些好的词语,句子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记叙文写作指导探究 篇7
一.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标志, 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给人以启发, 对暗示文章的内容等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从学生日常作文来看, 题目都趋于常规拟定, 无新奇感。为此, 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中, 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1、引用、化用法
即引用诗词、广告、歌词的个别文句或化用诗词、歌词、广告中的个别词句。引用、化用的拟题方法能让读者首先产生一种期待心理, 促使其去阅读文章。如一同学写和妈妈之间的争吵一事, 可用吕雯的“妈妈听我说”来为题;为表现自己经过拼搏后获得成功则用古诗“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为表现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可化用歌曲“莫斯科没有眼泪”为“生活不相信眼泪”;为通过事件表现自己的独立自主可化用广告词“我的地盘听我的”为“我的生活听我的”。引用、化用让文章显得大方而有趣,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反常法
即以反向思维的模式来进行文章题目的拟定。反常法打破常规的定向思维, 常常给人以新奇感, 悬念蕴含于题目中, 让文章别具一格。常用题目都以文字来进行, 那么以反常法来进行, 就可以用字母或数字来做题目, 如要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团结的力量, 可用“1+1>2”为题;要写自己经过教师的“批评”后思想获得新的认识一事, 可用“被批的感觉真好”。不难看出, 反常法能让文章独树一帜、造成悬念、增加吸引力。
3、修辞法
即巧妙地利用修辞来拟定文章题目的方法。修辞拟题法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常见的比喻、拟人、反问、双关一类都可以用来拟题。如“妈妈像一杯白开水”、“一朵花的一生”、“这难道是我的错吗?”“三叉路”、“那一匹黑马”等。再如“老师, 您是魔鬼还是天使?”的拟定, 设问的方式让读者自然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疑问由此而生。
二.开头
笔者始终相信, “虎头”式的开头能让文章抓住读者的心, 让文章先声夺人。开头的方式很多,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具体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来进行。常见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和概括法
开门见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便开始叙述整个事件, 而概括法是在开头将故事作简单的归纳。两种方法的共同作用都是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如《那是一匹黑马》的作文中写某班一男生篮球场上的突出表现, 开头写到“一年一度的篮球运动会如期而至, 我所期待的‘明星’们也可以大展风采了。那天……”接着叙事, 引出主人公。
2、形象法
先以人物的形象描写来作为开头。人物法开头能突出事件中的主人公形象, 让事件围绕人物来展开。如《我们班的赵本山》 (学生作文) 一文的开头“一身农民装, 冬天戴顶毡帽, 外加一双旅游鞋, 每次他的出现, 都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特别是他那幽默的话语, 更是……”。
3、景物描写和抒情法
以景物描写和抒情来开头能增加文章的感情成分, 情味浓重。如学生作文《妈妈, 你错了》一文开头“妈妈, 我爱您, 爱您的日夜操劳, 爱您的啰啰嗦嗦。但这一次, 真的, 您错怪我了”。再如《故乡的那轮明月》的开头“夜晚安静极了, 除了草丛间小虫们的窃窃私语, 就只剩天空的那一轮明月了。我信步走在自家的庭院里, 任如水的月光将我浸泡……”。
三.结尾
无论是以总结的形式, 还是抒情, 抑或主题升华式的方式来结尾, 都要做到响亮而有余味, 下面就几种方法作介绍:
1、总结式结尾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前文的总结, 如在记叙中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结尾:“他就是那么一个人, 勤劳、善良而又质朴。”一句话将前文描述的特点作总结。此外如对事件的总结:“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成为鞭笞和督促我前进的风帆。”总结式的结尾对凸显主题、突出形象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启发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读者留下现象的空间。如《我的“战友”》的学生作文中“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也是最好的战友, 你有这样的朋友吗?”再如另一个同学写自己被妈妈批评为傻气, 而爸爸却说自己实在, 最后结尾“我是傻气呢, 还是实在?我也不懂, 只有靠你给我评判了!”诸如此类, 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写人类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8
写人贵在把人物写“活”,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要塑造有个性化的人物, 彻底避免千人一面, 要从生动的真实出发, 熟练的运用多种多样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般来说, 写好以写人为中心的记叙文的总体做法是:围绕文章中心选取一个或几个与人物有关的典型材料, 对人物作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记叙的详略服从于突出人物的需要。
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好肖像, 以形传神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肖像描写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精神世界, 增强艺术魅力。成功的肖像描写, 不仅使人看到他独特的外貌, 而且可以从中看到独特的性格, 因而留下难忘的印象。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 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如《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关羽、张飞:一个是“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 目能自顾其耳, 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另一个是“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皇, 威风凛凛”;还有一个是“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 声若巨雷, 势如奔马”。这三段不同的肖像描写, 分别把他们端庄、神威、勇猛的不同性格和神气显示了出来。
2、写好动作, 展现个性
老舍曾说, 只有描写行动, 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也认为, 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是无声的语言, 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动作细节, 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 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人物动作, 可以凸现人物的个性, 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刘姥姥在大观园参加家宴, 为讨贾母喜欢, 便装疯卖傻, 故意逗乐,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唉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 只说不出话来;薜姨妈也撑不住, 口里菜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却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湘云、探春的豪爽, 黛玉、惜春的娇柔, 宝玉的娇纵, 贾母的欢快, 王夫人、薛姨妈的失态, 无不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动作描写中展示出了鲜明的个性。
3、写好心理, 倾诉心声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揭示阿Q的心理活动, 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典型性格的目的。如《不准革命》一章中有一段心理描写, 描写了阿Q遭到打击后的心理活动。“他躺了好一会, 这才定了神, 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 并不来打招呼, 搬了许多好东西, 又没有自己的份, 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 不准我造反, 否则, 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气, 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 毒毒地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 好, 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啊, 我总要告一状, 看你抓进县里会杀头, 满门抄斩, 嚓!嚓!”这段回忆和独白, 表明他对革命的认识程度不过就停留在抢劫财物、满足私利这个水平上, 也再一次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4、写好语言, 传神出彩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 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 这样才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 让人读了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出场一段的语言描写, 极其精彩。王熙凤的每一句话, 几乎都显示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看到林黛玉的容貌, 立刻就联系到“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 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 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 真是面面俱到, 一箭三雕, 圆滑之至!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 立刻假哭起来, 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 瞬即又转悲为喜, 赤裸裸地表现了她的善于逢迎和做作。拉着黛玉问长问短, 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 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 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仪威;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答复王夫人给黛玉选料子裁衣服的话是为了显示她的精明能干, 早有准备, 实际上也是在表现她的随机应变。王熙凤声势非凡的出场语言, 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5、写好环境, 烘托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 “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 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文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活动所设置环境, 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因为林冲还抱有返回东京、一家团聚的幻想, 这一场风雪, 把林冲“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反衬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者, 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英雄, 他的一系列悲惨遭遇, 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对风雪的描写,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 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 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 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 奔上梁山, 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文中的“风雪”描写, 将落魄的英雄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 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之心,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第二部分:实战题目
[实战题目]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要求]
请仔细观察身边的人, 自主命题, 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第三部分:应战指导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人, 他们各有性格, 各有特征。他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常常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要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必须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 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 即写他在做些什么, 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写他在一件事面前, 在与别人交往中, 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 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交代清楚人物是谁。这是写人物的基础, 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等。
2、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有人说, 在自然界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 那么, 在人类社会, 也同样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既然如此, 我们笔下的人物, 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有自己特点的人。在生活中, 我们所熟悉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并通过文章表现出这些特点, 这是我们写作的目的。人物的个性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人际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年龄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而且个性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到定性的过程。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才能表现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同时, 也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 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 有新意。
3、要选取好典型材料。“事因人生, 人以事显。”写人离不开叙事。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 所以, 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 才能使人信服, 活灵活现。“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 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一件典型的事写人, 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 文章就平淡无奇, “写人”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 所以, 同学们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不能无中生有, 捕风捉影。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浅析 篇9
一、把握层次与要素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层次性,抓住记叙文的重点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涉及的人物、引发事件的成因以及具体的经过、最终的结果。通过要素指导,学生便可掌握写作要领,简化学习难度。例如,在指导命题作文:那一次,我哭了的过程之中,首先要叙述我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哭了,当事人都有谁,为什么哭,而后要叙述具体的经过怎样,最终哭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内心的感受如何等。通过该叙述过程,学生将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找到方向,理顺思路、清晰结构,依照六大要素设定提纲,做到层次分明。围绕要素创作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稍微修饰,便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二、明确重点、细致入微的描绘
每一个文章均包含重点,即突出中心的内容。记叙文之中、事件原因、最终结果以及经过则是组成情节的主体环节,而事件过程则是最为重要的重点。围绕此重点进行阐述与表达,便可把握最能够显现作者感情思想的内容来创作。还是以那一次我哭了这一记叙文做例子,应引导学生将叙述我哭了的经过作为文章重点,而我为什么哭最多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的高期望值以及不理解。因此,该过程之中,描绘父母语言便成了文章叙述的重点部分。针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无须刻意的要求他们对人物形象、语言或是心理等层面做一一的描述,而应依照作者当时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这恰恰是以往语文教学阶段中经常出现的弊病。较多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创作能依照预期计划开展,总是会给学生强加一些标准。例如,描写外貌可采用炯炯有神来形容眼睛,或是采用浓眉大眼等词汇,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创作的文章千篇一律、过多雷同,没有体现出新意与特色,这与新课改目标恰恰相违背。
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在较多时期并无法快速地抓住重点、明确重点。因此在教学指导阶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由主题构思入手理清重点内容。
三、细心观察、积极动笔
倘若说把握要素、划分层次为核心基础,则明确重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可有效的突出中心,而细心观察、积极动笔则可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培养他们形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首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应由其日常生活的点滴事情入手。从个人来讲,每一个人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均不尽相同。而观察便是要从这些之中察觉不同,并通过恰当丰富的语言进行描述。再者,针对不同人物的语言,应由其话语的态度以及预期、表情等层面仔细的分析观察。而针对景物的描述需要由顺序上开始。例如,描述学校校园之中的一棵槐树,应由树根至树叶描述其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在创作的阶段中方能依照顺序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由身边的各个人或者事物开始,从观察每个物体开始。就好比教课教师一样。各个学科教师、各个人长相、采用的语言、性格特点均有所不同,而学生是否能够抓住并参透此类不同,便要看他们观察的是否细致了。
另外,从学生创作抒写的习惯来讲,教学阶段中,教师可利用两类方式进行引导。首先,可通过连词成段的方式,也就是在每周可固定布置一个主题,并在主题之中每日选择三至五个词语,引导学生依照该词语抒写一段简单易懂的话语。该方式做起来不难,学生可较好的完成,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方能卓有成效。另外,应激励学生养成每日记日记的习惯。在往常记日记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存在一定的创作瓶颈,因此会渐渐丧失了写日记的兴趣。我们认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教师应引领他们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进行构思,重要的是自身在该类事情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或是对某种事情的看法如何,而不应仅仅的作字数上的要求。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应牢牢把握这一基础环节。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做好引导,使学生全面掌握记叙文的抒写要素,并由要素入手做好构思。在层级展开的过程之中,应学会如何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内容。同时应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丰富素材,养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只有这样,方能令学生不断的进步、持续的提升。广大教师应积极突破以往作文模板的陈旧套路,注重学生体验,以此为根本的写作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叙文写作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文体形式,是学生后续学习写作、掌握技巧的重要基础。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虽然记叙文篇幅不长,却可透过字里行间抒发笔者的感情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写好记叙文可激发其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生活细节的兴趣,对学好语文知识,发展综合素质极为有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小梅.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J].师道:教研,2011(7).
小学高年级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篇10
一、有机交代六要素
写清楚一件事, 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 最基本的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要有机的交代清楚。习作课前, 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修改。同时, 告知学生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 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要素, 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交代时间, 你大可以通过环境气候描写来使读者明了。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 重点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较多学生把握不住事情的起因, 往往绕一大圈才到正题。如, 写助人为乐的某某, 他过多地写自己如何遇难题, 又如何绞尽脑汁地想, 写了两三百字, 最后加了一句:“这时, 小明来了, 帮我解决了难题。啊, 小明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显然, 明显偏离了主题。其实, 交代起因应简洁明了。这篇作文可以改成:“作业时, 我遇到了拦路虎, 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 小明来了……”
二、合理构思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 是文章的写作宗旨, 张扬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没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是没有写作必要的。文章的“凤头, 猪肚, 豹尾”中的猪肚, 意在力求文中有货, 货即为了充分说明中心,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一篇成功之作, 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品悟中心的。“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 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有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他 (她) , 可取的题材是见义勇为。那么, 如何不离题, 怎能确立文章的中心?此时, 教师该有意让学生亲自实践, 动笔前, 指导学生思考:你的作文要突出什么中心?是分担家务?还是助人为乐?是环保意识?还是美好品质……
三、精心设计文章提纲
条理清晰, 结构严谨, 是衡量文章成败的又一标准。确立好中心后, 先对自己的作文列个提纲: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合理编排。这样, 文章才有条不紊, 清晰感人。可以这样设计提纲:
题目:感人的一幕
开头:炽热炎炎的夏天, 我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在扫马路;重点: 老爷爷不怕汗流浃背, 把一辆车上落下的碎砖块都清理掉;结尾:老爷爷大汗淋漓, 看着畅通的路面笑了。我感动了。
开头, 你要表达什么?开头点题, 能使文章寓意明了。中间, 如何取舍?通过真实事例, 详略得当地叙述是关键所在。结尾, 阐述什么?掷地有声是文章一大亮点。起因要简洁, 直奔主题;经过要具体, 通过事情的过程, 结合一定的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结尾要有力、深刻, 升华主题。或者, 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直接描写, 发人深省。
四、潜心描写细节
细节描写, 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 是文章具体生动必不可少的因素。要指导学生对看到的事深入地思考, 认识它的意义, 鉴别它的价值, 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使人物形象更加伟大。
一篇作文, 好比一幢高楼大厦, 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犹如一层层房屋, 要紧密配合, 相互照应, 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文章才能显得结构严谨。不然, 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 写文章时, 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流行歌曲与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11
我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风中飘来花香》,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两个班133个学生,只有23位学生显示了较好的作文功底,有37位学生作文不合文体要求,要么写成议论文,要么写成抒情散文;大部分学生没有情节的发展过程,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拉杂记流水账,未能明确“花香”的隐含内蕴,标题和作文内容衔接生硬。面对已经进入高二的学生,我的内心惶恐又焦急,时不我待,怎么办?
中秋节看湖南卫视的晚会,歌手杨宗纬重新演绎了娃娃原唱的歌《漂洋过海来看你》深深地打动了我,勾起我对歌曲背后那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回忆。我灵机一动,为何不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来指导他们写作记叙文,锤炼作文的语言呢?
一、通过歌词的叙事性来指导写作,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提起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很多人容易想到记叙文“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是这样的作品往往流于记流水账,无法打动读者。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故事精彩,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所以我借用流行歌词进行三种构思指导。(1)纵向连缀叙述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用心听《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然后要求学生讲述歌词中的故事,尝试用优美的语言呈现歌曲的意境,最后再把娃娃爱上一名北京男子的苦恋故事讲给学生听。歌词中呈现的故事虚实结合,有分开时对相见的憧憬、期许的回忆,有相见时的爱恋、对分别的担忧,还有分手时的悲痛。(2)横向剪辑的叙事方法。如果《漂洋过海来看你》采用一条线的順叙情节构思,是纵向连缀叙述故事的方法,那么我通过《春天里》教给学生横向剪辑的叙事方法,“抓拍”生活中内心有深刻感悟的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地剪辑,就能够呈现出故事的全貌,表达深刻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春天里》前两段主要写过去的艰难并快乐着的日子,后一段主要写现在不再艰难却悲伤迷惘的日子,采用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普通大众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生存挣扎的深刻主题。(3)倒叙悬疑法。运用倒叙,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平铺直叙,更能引人入胜。我选择了马郁的歌《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叙述顺乎自然,触景生情,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二、通过歌词的凝练性来指导学生锤炼作文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往往朴实无华而含蓄凝练,写作中长句更适合论述或抒情,所以在叙事时可以多用短句,短句精短简要,根据表达需要,选择精炼的语言,用俭省的文字来传递尽可能丰富深刻的信息。如由周杰伦演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采用比喻的手法,用“细腻”一词点出了内心秘密的轻盈细微;“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中“跃然”一词让人感受到的不是青花瓷,而是一池荡漾的春水和“你”“我”之间的涟漪;“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两个“惹”字让“芭蕉”与“门环”这两种静物瞬间有了生气,仿佛是故事的见证,“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惹”字更是突出了故事的叙事性,让人展开丰富的联想;而《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歌词中借“拨开”一词开始了倒叙和回忆。之后我以《雨一直下》为题要求学生在写一篇记叙文,一次性过关。没有文体不明的作文了,学生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故事中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如有同学第一次作文的开头是这样的:“‘我回来了。”我试探性的向似乎没有人的屋子里叫了一声,然后脱掉已湿透的鞋。没人应。看来我又是最早回来的了,我心里这样想着,除掉身上湿透的衣物,走进了浴室。很快冲洗完毕,穿上了干的衣物。天气并不热,但我还是走到冰箱前,取出一盒雪糕。”第二次作文已然改变:“风起了,雨落了。雨伴着风在空中飘舞。细雨如丝,但却连绵三日不绝,秋天的雨确实如此这般。每一次站在这绵绵细雨当中,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心底便又冒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学生大部分能够做到我对记叙文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把题目演绎成一个完整而动人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厚重而深刻的思想,将思想蕴含于真实而凝练的描写之中。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的几点看法 篇12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中学生写作文, 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 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 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 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 写好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以及从事其他工作, 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 指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所谓细致, 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 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 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 一丝微笑, 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 观察必须细致入微。第三, 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观察时, 要抓住人物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例如麻慧毅同学, 在描写数学任老师的外貌时, 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 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 挺有个性。眼睛不大, 可很有神。”她在写任老师上课时, 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 班上总是很活跃, 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任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 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 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 一见老师的表情, 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 竟很得意, 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 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 任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任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 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 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 活跃思维, 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 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二.内容要具体、真实诚恳
(1)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认真收集材料, 积累材料, 选取材料, 解决材料的来源问题。
(2) 学好课文中的优秀范文, 联系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具体记事, 生动写人, 解决写作方法的问题。
(3) 有计划地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先就短暂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发生的事写出特征、过程和细节, 揭示事物的关系, 表现丰富的个性, 然后再扩展成篇。
三.条理要清楚
(1) 叙述人称的训练。先指导学生学会第一人称的写法, 再引导学生逐步向第三人称的写法过渡。
(2) 叙述顺序的训练。记叙文在材料安排上常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方法。顺叙是基本的、最常用的记叙方法, 倒叙和插叙是结构安排方法的变化。在指导训练时, 特别要注意交代清楚记叙时间和空间的顺序的变换。
(3) 叙述线索的训练。线索是事件发展的脉络, 它反映了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记叙文要写清人和事的变化和发展, 叙述清楚线索, 才能使文章脉络清晰。
(4) 叙述详略的训练。详写、略写实际上就是剪裁, 须根据主体表达的需要而定。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 使文章中心明确, 重点突出。
(5)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范文的学习和写作训练, 逐步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 做到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有交代、有照应, 使文章前后连贯, 首尾一致, 布局合理, 结构严谨。
四.表达要生动感人
【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推荐阅读:
记叙文写作指导图06-03
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09-09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10-29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07-12
环宇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07-15
高中写人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08-01
小升初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三境界09-21
中学生论文: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08-09
高一记叙文写作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