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共12篇)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1
刚升入初一的学生主要以写记叙文为主, 很多学生一提起笔就无从下手, 我们习惯的教法就是要求学生写清六要素, 叙述清楚一件事即可。实际上要将记叙文写好并不是一件易事, 笔者认为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中学生写作文, 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 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 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 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 写好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以及从事其他工作, 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 指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所谓细致, 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 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 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 一丝微笑, 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 观察必须细致入微。第三, 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观察时, 要抓住人物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例如麻慧毅同学, 在描写数学任老师的外貌时, 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 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 挺有个性。眼睛不大, 可很有神。”她在写任老师上课时, 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 班上总是很活跃, 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任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 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 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 一见老师的表情, 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 竟很得意, 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 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 任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任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 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 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 活跃思维, 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 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二.内容要具体、真实诚恳
(1)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认真收集材料, 积累材料, 选取材料, 解决材料的来源问题。
(2) 学好课文中的优秀范文, 联系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具体记事, 生动写人, 解决写作方法的问题。
(3) 有计划地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先就短暂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发生的事写出特征、过程和细节, 揭示事物的关系, 表现丰富的个性, 然后再扩展成篇。
三.条理要清楚
(1) 叙述人称的训练。先指导学生学会第一人称的写法, 再引导学生逐步向第三人称的写法过渡。
(2) 叙述顺序的训练。记叙文在材料安排上常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方法。顺叙是基本的、最常用的记叙方法, 倒叙和插叙是结构安排方法的变化。在指导训练时, 特别要注意交代清楚记叙时间和空间的顺序的变换。
(3) 叙述线索的训练。线索是事件发展的脉络, 它反映了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记叙文要写清人和事的变化和发展, 叙述清楚线索, 才能使文章脉络清晰。
(4) 叙述详略的训练。详写、略写实际上就是剪裁, 须根据主体表达的需要而定。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 使文章中心明确, 重点突出。
(5)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范文的学习和写作训练, 逐步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 做到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有交代、有照应, 使文章前后连贯, 首尾一致, 布局合理, 结构严谨。
四.表达要生动感人
训练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在记叙中逐步加入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2
学生从小学开始训练记叙文,到了高中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甚至觉得越写越困惑,越写越没档次。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选材幼稚、老套,情节没有吸引力,语言乏味等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抓起,并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一、积累并巧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学生如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积累各种素材,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但高中生阅历有限,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无味,所以只积累素材还不行,还得学会巧用素材,下面总结三种巧用素材的方法。1.精心筛选
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2.平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有三个生活原型:一个是泸县绒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明慧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方法,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加以筛选组合,便会提炼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既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二、巧妙构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时如果平铺直叙,就像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如石繁的《老师给我写情书》,题目就让人不解:“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写情书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为自己的相貌苦恼,这时,“我”收到一封情书。情书中说,他倾情于自己已经很久了,很想将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和“我”牵手漫步,但现在需要的是双方一心一意,努力学习。这封情书没有署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也忘记了。待好多年过去,“我”携夫带子拜访自己的中学老师,情书之谜终于解开。原来是老师为了给自卑感强的“我”以信心,特意写了这封“情书”。这种写法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节发展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2.制造误会,掀起波澜
所谓“制造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唐继柳译的《20美金的价值》,写一位爸爸晚上回家,五岁的儿子问他一小时挣多少钱,他回答说20美金。之后,儿子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借10美金,爸爸很生气,他认为孩子要钱是为了买玩具,于是发了一通火。后来他觉得自己过分了点,再说儿子平常很少要钱,他来到儿子的房间,向儿子道歉。儿子看到爸爸不生气了,便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沓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爸爸一看又气了:“你有钱,怎么还要?”儿子说:“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爸爸误会了儿子,原来儿子向自己借钱,是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的啊!因为有了两次误会,文中才不显山,不露水,直到结尾,才一下子抖出主旨来,让我们吃了一惊。写记叙文,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制造误会”,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如果该人物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他的全部特征,那么后文的讲述就完全在读者的意料中发展,文章就显得很平,难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而如果作者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抑扬转换”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法。“抑扬转换”,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记叙文作文指导要让学生对情节进行巧妙构思,学会美化情节,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三、修饰语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下面总结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
1.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2.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
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形象。新鲜的词语不是追求生涩和怪异,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给人以美感。形象,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巧用词,一字传神。
3.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在写作时,如注重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会使语言多姿多彩,美感迭生。例如:“我们不能主宰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结合),又如:“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对比句)。灵活的句式,不仅表现了我们思维的灵活,也体现了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3
可见,在记叙类文体中,既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支撑骨架,更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丰满文本,愉悦读者。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言: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呢?
一、以真情实感为切入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感人肺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事信而不诞”强调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感的真实,文章的细节才会透出亮点,才会使人可信,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自哪里呢?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请欣赏下面一个作文片段:“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妈妈回来了》)这篇文章看似平铺直叙、语不惊人,在老师的眼里也的确并不受待见,但是却被专家评审为冰心儿童文学大奖一等奖。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用非常淳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妈不在家时对妈妈那种“想哭”的思念,以及妈妈回来后自己的由衷高兴之情。可见,训练高中学生写作文章,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做好细节描写的前提。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房子需要建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具备发现那些写作素材的敏锐眼光与运用那些素材的敏捷思维罢了。所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精选素材,要学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风貌、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写出的作文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教师,总是局限于写深夜备课,课间批阅作业,带病坚持上课,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虽然写出了教师工作时的忘我精神,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但是却没有写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风貌,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即便细节描写再细腻、再丰富,也因为选择的素材有欠典型而无法扣人心弦。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语文老师上课的细节,曾令我深受感动,因为他写出了语文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语文老师讲课时,右边的肩膀总是一耸一耸的,样子怪难看。为这,同学们没有少议论,我在每周要上交的周记中也没有少暗示她改掉这个不雅的动作。但是老师却依然如故。一天,我去办公室交班里的作文,发现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中成药:“根痛平胶囊”。这时,我才知道:老师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而不停地耸动右肩的。从此,老师每一次耸动右边的肩膀,我都感到莫名的心痛。”
三、依托教材,授予写作技巧,彰显写作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叙类文体文本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技法加以学习与模仿,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效果。
1.慢镜头回放式细节描写。这是借鉴电影拍摄中的情景回放艺术手法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绘,从而达成拉长读者心理期待目标的细节描写法。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开篇对贾府的环境描写用的就是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只是当时尚无电影,曹雪芹不自知罢了: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读到此处,谁不会感觉到贾府的豪华与富丽呢?谁不想尽快一睹贾府的奢华与风光呢?可是,曹雪芹却利用这种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描写贾府的豪华与奢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期待之情,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指导学生描写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细节描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上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出能够激发读者浓浓期待心理的佳作来。
2.精选细节描写的词语。世界著名文豪福楼拜曾言:“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名词、最具表现力的动词、最能描摹情状的形容词可以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
孙犁在其诗化小说《荷花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细节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爱夫、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女性形象——水生嫂:听说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在这里,孙犁用“震动”与“吮”两个动词,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之后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复杂、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一个体贴丈夫、关心丈夫却又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顿时以定格的形式跃入读者的视野。在指导学生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上述描写方法,反复推敲与锤炼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刻画人物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由此塑造出令读者难以忘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总之,细节描写是写好记叙类文体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情感更加真实,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饱满,更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施孝丹,细节成就精彩——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J,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5月。
[2]孟娜,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6月。
[3]张慧,记叙文细节描写指导策略,J,语文天地,2014年10月。
记叙文写作指导探究 篇4
一.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标志, 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给人以启发, 对暗示文章的内容等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从学生日常作文来看, 题目都趋于常规拟定, 无新奇感。为此, 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中, 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1、引用、化用法
即引用诗词、广告、歌词的个别文句或化用诗词、歌词、广告中的个别词句。引用、化用的拟题方法能让读者首先产生一种期待心理, 促使其去阅读文章。如一同学写和妈妈之间的争吵一事, 可用吕雯的“妈妈听我说”来为题;为表现自己经过拼搏后获得成功则用古诗“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为表现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可化用歌曲“莫斯科没有眼泪”为“生活不相信眼泪”;为通过事件表现自己的独立自主可化用广告词“我的地盘听我的”为“我的生活听我的”。引用、化用让文章显得大方而有趣,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反常法
即以反向思维的模式来进行文章题目的拟定。反常法打破常规的定向思维, 常常给人以新奇感, 悬念蕴含于题目中, 让文章别具一格。常用题目都以文字来进行, 那么以反常法来进行, 就可以用字母或数字来做题目, 如要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团结的力量, 可用“1+1>2”为题;要写自己经过教师的“批评”后思想获得新的认识一事, 可用“被批的感觉真好”。不难看出, 反常法能让文章独树一帜、造成悬念、增加吸引力。
3、修辞法
即巧妙地利用修辞来拟定文章题目的方法。修辞拟题法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常见的比喻、拟人、反问、双关一类都可以用来拟题。如“妈妈像一杯白开水”、“一朵花的一生”、“这难道是我的错吗?”“三叉路”、“那一匹黑马”等。再如“老师, 您是魔鬼还是天使?”的拟定, 设问的方式让读者自然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疑问由此而生。
二.开头
笔者始终相信, “虎头”式的开头能让文章抓住读者的心, 让文章先声夺人。开头的方式很多,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具体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来进行。常见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和概括法
开门见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便开始叙述整个事件, 而概括法是在开头将故事作简单的归纳。两种方法的共同作用都是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如《那是一匹黑马》的作文中写某班一男生篮球场上的突出表现, 开头写到“一年一度的篮球运动会如期而至, 我所期待的‘明星’们也可以大展风采了。那天……”接着叙事, 引出主人公。
2、形象法
先以人物的形象描写来作为开头。人物法开头能突出事件中的主人公形象, 让事件围绕人物来展开。如《我们班的赵本山》 (学生作文) 一文的开头“一身农民装, 冬天戴顶毡帽, 外加一双旅游鞋, 每次他的出现, 都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特别是他那幽默的话语, 更是……”。
3、景物描写和抒情法
以景物描写和抒情来开头能增加文章的感情成分, 情味浓重。如学生作文《妈妈, 你错了》一文开头“妈妈, 我爱您, 爱您的日夜操劳, 爱您的啰啰嗦嗦。但这一次, 真的, 您错怪我了”。再如《故乡的那轮明月》的开头“夜晚安静极了, 除了草丛间小虫们的窃窃私语, 就只剩天空的那一轮明月了。我信步走在自家的庭院里, 任如水的月光将我浸泡……”。
三.结尾
无论是以总结的形式, 还是抒情, 抑或主题升华式的方式来结尾, 都要做到响亮而有余味, 下面就几种方法作介绍:
1、总结式结尾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前文的总结, 如在记叙中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结尾:“他就是那么一个人, 勤劳、善良而又质朴。”一句话将前文描述的特点作总结。此外如对事件的总结:“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成为鞭笞和督促我前进的风帆。”总结式的结尾对凸显主题、突出形象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启发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读者留下现象的空间。如《我的“战友”》的学生作文中“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也是最好的战友, 你有这样的朋友吗?”再如另一个同学写自己被妈妈批评为傻气, 而爸爸却说自己实在, 最后结尾“我是傻气呢, 还是实在?我也不懂, 只有靠你给我评判了!”诸如此类, 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5
我,是一只外表古老但是却被女主人擦得熠熠发光的大摆钟,和主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这个家里的各种各样的变化。
二十年前。
我被女主人和男主人小心翼翼的买回家,摆在他们的新房里。新婚的房子,虽然不豪华,但是被女主人布置的很温馨,让人感到明亮而宽敞。而最吸引我眼光的是年轻貌美的女主人,她不仅长得楚楚动人,而且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脾气好的让我都羡慕不已,对丈夫的温柔如水,她的笑容飘荡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像花一样动人,特别是她能写一手好诗,显得浪漫而有才情。
十五年前。
家里最大的变化是多了一位可爱的小宝宝。她的降临让这个家里增添了无尽的欢笑。小宝宝在女主人的牵引下,颤颤巍巍地学步,咿咿呀呀地学语;当然在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呜呜的大哭大闹,甚至摔碎桌子上的花瓶和玻璃杯。我看到的最多的场景是:女主人总是抱着孩子,为了哄宝宝睡觉,她在不停的哼唱眠歌。女主人的身姿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婀娜妙曼,但她还是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母性的韵味为她增添了一份风姿和美好。于是女主人的不再有空写一首好诗,而是能唱一口好歌,让宝宝在歌声中静静入睡。
十年前。
家里的最大变化是男主人在女主人的支持下,事业有成。但是此时男主人却外出连连,在家里自然很难再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笑声。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每天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像一只活泼可爱的百灵鸟。女主人每天很早起床,为全家做好美味可口的早餐,然后又哄又喊的叫女儿起床。夏天,她要开车送孩子上学,回家时累的满头大汗。冬天,她要接孩子放学回家,回到家被冻得瑟瑟发抖。她没有机会再开口唱歌,但是却能够开得一手好车。
五年前。
家里的最大的变化是基本上见不到男主人的身影了,小女孩已经可以摸到墙上的我了。小学五年级的她,开始遇到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她的数学就是弄不懂应用题,于是她总是拿着作业本询问女主人。女主人总是用心的对她进行讲解,直到教会她为止。久而久之,女主人研究小学生的题多了,她不再开得一手好车,而是做得一手好题。
现在。
孩子已经比女主人高了很多,她有时很懂事地体贴女主人,有时却与她争执不休。有一次,女儿为了一件小事把门砰地关上,把自己反锁了一天,绝食了一天。不论女主人如何叫门,女孩都坚决不开。我在只能听见自己运动的滴答声的房间里,听着主人的叹息声,我发现女主人的脸,天啊,这还是她吗?鱼尾纹已经爬上了眼角,几根银丝垂在耳边,再也不是吹弹可破的肌肤和乌黑柔亮的青丝了。女主人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美丽,而是开始变得苍老……我多想将我的时针往回拨,可是我不能。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我的时针早已转过了不知多少圈,是我,将那个年轻一无所有的男人变成了成功人士,把一个娇媚动人的女子变成了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把一个呀呀学语的婴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我的功劳。
在我的钟摆晃动间,这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我目睹这些变化,安然自若的、继续走下去……
谈谈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6
一、指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抒发真情实感
现实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这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请看下面例文:
“爹正在屋檐儿下给牛拌料,冬天里山坡上没草,要在家里喂养。
他给牛料桶里兑上热水,又丢把盐末。这才伸手试试水温,并把指头放在嘴上伸出舌头尝尝成不成,他做这些活一贯非常认真,总觉得牛干了一年活,冬天里难熬,不能亏待它们。爹常说牛是庄稼人的半个江山,虽不会说人话却通人性,也是隶里一口子,要以心换心。平时犁地赶车,爹手里的牛鞭子总爱在空中绕来绕去,轻易不抽在牛身上。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选自《乡村情感》张宇著)
给牛拌料,这是生活中一个极其平常的劳动瞬间,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这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有多少同学曾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呢,他们总是关注着那些新奇事物的出现,挖空心思地去编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那么,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到平凡的生活中,盯在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上呢?所以,只有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体察事物,从平凡琐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才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捞到作文的珍珠。
二、指导学生善于提炼新颖深刻的哲理,为文章画龙点睛
写文章应该说理,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要想文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须在记叙的小事中提炼出深刻隽永的人生哲理或科学道理。如上面的例文片断,从父亲给牛拌料的平凡小事,由父亲那认真细致的动作而产生联想。从中提炼出“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这样深刻的哲理来。可见,最平凡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最深的哲理。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最后一段写:“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有哲理性的议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理,是记叙文的灵魂,因此,写文章不能为叙事而叙事,为写人而写人。要想作文成功,必须在“理”上多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作文中巧妙转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训练学生在记叙中巧生波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救文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然索然无味;如果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吸引读者。在作文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人称转换,内容转换、主题转换、表达角度转换、顺序转换、思维转换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习作叫《迟到》,叙述的顺序是:一位同学经常偷偷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做家务,因此行为显得有点怪异,早上常常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经过调查,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作文交上来后,我就叫他将作文的材料的顺序重新安排一下,尽量设置一些悬念,使文章能引人入胜。第二天,他把作文交给我,果然,他将材料的顺序调整了一下,还把题目政成了《跟踪》,首先写这位同学行为怪异,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反映放学后经常不在家,接着写老师带着疑问在一天的清早来到这个学生家的附近跟踪这个学生。结果发现他原来是去帮孤寡老人做家务了。到此,悬念解开,真相大白。经过这样重新安排。整篇文章就“活”了起来,虽然题材旧,但是其情节安排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结尾尤为新颖、别致。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还有一次,我安排了作文《我的老师》叫学生写,一般人都知道,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写,题目太旧,能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过了,比如写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等,很难出新。但有一个同学却写了讲台下的老师,写了老师的课余生活,如何与学生踢毽子、打乒乓球、下棋,从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人物特征。展现了课堂教学下一个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这种思维的转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注重评讲,鼓励学生的写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面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写得差的同学,也要呵护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评讲作文时,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表扬,并对一些作文的选材、写法、一些好的词语,句子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记叙文写作指导“一二三四” 篇7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 初中作文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流的记叙文呢?笔者的建议是, 努力体现“一个中心”“两个亮点”“三个必须”“四个务必”。
一、一个“中心”
几乎所有的考试满分作文都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思考感悟, 而且各市中考作文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学生发现自我, 回眸成长轨迹, 审视自我, 探索成长的奥秘, 书写理性的思考, 表达真挚的情感。因此, 在日常的写作指导中坚持以“我”为中心, 写“我”身上或身边发生的最真切的事, 这一“中心”至关重要。
1.叙写“我”生活中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事。
“我”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 “我”的生活状态与众不同, “我”的生活感悟自然与众不同。因此, 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思考事情的本质意义, 具体完整地写出来, 最容易产生震撼力, 引人入胜。如课文《幽径悲剧》《都市精灵》 (苏教版, 以下举例皆同) 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的典型事件, 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使人回味无穷。
2.抒发“我”内心饱蕴深沉的真挚之情。
“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 “我”的情感真挚浓烈, 才能打动人心, 才能感染阅卷老师, 让阅卷老师进入情境, 认同文章的真实性。如课文《散步》《背影》等都是记叙生活的真实篇章, 抒发的都是内心的真挚之情。
3.阐明“我”思考感悟到的普遍人生哲理。
考场记叙文一般不是性情作文, 有负载, 需要揭示出普遍的人生哲理或者社会意义, 表达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最好能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 比如人性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一文结尾“忘我就是快乐”, 萧乾的《枣核》则在结尾道出:“改了国籍, 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两个“亮点”
很多人读文章首先是被文章的标题吸引, 然后迅速去读开头和结尾, 如果首尾也很精彩, 就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由此可知, “拟好标题”和“首尾精彩”这两项是吸引阅卷教师注意、赢得其好感的关键。把“拟好标题”和“精彩首尾”作为整篇文章的亮点来写, 也是博得高分的捷径之一, 更是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1.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整个文章的要义都集中在标题上;标题也是阅卷教师的眼睛, 阅卷教师首先感受卷子的整体质量——书写和卷面的整洁程度, 然后会马上阅读标题。所以, 巧妙漂亮的标题可以赢得阅卷教师的好感, 博得高分。
好的标题有四项要求: (1) 含蓄, 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文题“经历风雨”写主题为勤奋与坚持; (2) 范围要小, 直见主题, 如文题“母亲的安慰”写主题为理解与支持; (3) 标题宜短, 言简意赅, 如文题“永不言弃”写主题为执著追求; (4) 不要把提示语当标题, 如中考作文题:以“孝敬父母”为话题, 自选角度作文, 文题绝不可以用“孝敬父母”。
2.打造精彩的开头结尾
有人提出好文章的标准是“凤头、猪肚、豹尾”, 所谓“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精致, 有吸引人的魅力, 让人愿意继续读下去;所谓“豹尾”就是要使文章的结尾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 让人回味无穷。
好开头的三点要求:一是要突出主题, 让读的人明白文章的主题;二是短小精悍, 很快入题, 紧紧扣题, 不写与主题无关的话, 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三是要引人入胜, 通过运用修辞、联想、描写等手法写出文采, 引起读者的兴趣。
好结尾的标准:一是简洁有力, 既能自然地结束文章, 卒章显志、深化主题, 又能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一般100字左右为妙;二是呼应开头, 浑然一体。
三、三个“必须”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和叙事为主要内容, 写记叙文要清楚交代四个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的事情无论大小, 若能实现三个“必须”, 就相对容易成功。
1.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和感悟, 这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但不排除几个记叙片段的蒙太奇组合。关键是要运用记叙的手法, 在组合中传达出深刻的内涵。也有人提出著名的文章写作方法, 即“写两段, 不重复”, 实际上就是写两个记叙的大段, 构成一种关系, 紧扣文章的话题和中心。
2.必须有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
要有清晰的人物形象, 就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运用白描、工笔、细节、烘托、侧面、对比等艺术手法, 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王老善爱思考、爱发言, 但经常表意不清。他有两个外号‘喋喋不休’‘语无伦次’。他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来, 我给你画个自画像。’”
3.必须有富于变化的故事波澜。
为文忌平铺直叙, 贵一波三折。有波澜、有起伏的文章, 才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波澜设计方法有:峰回路转法, 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假币》;欲擒故纵法, 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设计悬念法, 如课文《变色龙》;欲扬先抑法, 如课文《白杨礼赞》。
四、四个“务必”
针对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文体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线索不明朗、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笔者要求学生构思文章时做到四个“务必”:即务必精心提炼文章的主题, 务必精心打造文章的线索, 务必精心安排文章的结构, 务必精心确定文章的重点。
1.务必精心提炼一个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写的主要内容是事件及感悟, 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 重要的不是事件, 而是事件的意义, 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深刻程度, 是产生艺术震撼力的关键。突出主题的技巧是将主题浓缩为一句话, 在文章的开头、段首、段尾、结尾反复巧妙出现, 既紧紧扣题, 又逐步深化主题。当然, 这样反复扣题的句子可以在句式、内容上稍作变化。如课文《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要赞美白杨树”一句在文章的开头、段首、结尾反复出现了五次。
2.务必精心打造一条文章的线索。打造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能让文章思路清晰, 具有很强的条理性, 有效避免偏题走题。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 线索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事物, 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 如课文《白鹭》就是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话贯穿文章的。
3.务必精心安排一种文章的结构。什么样的文章最能打动人?结构严谨巧妙是关键。文章的结构有很多种, 但是, 最常用的有四种: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对比结构、递进结构, 当然, 很多文章会有多种结构交叉并用的情况。
4.务必精心确定一个文章的重点。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有一个明确的重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才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确定重点的方法是紧扣文章的主题和线索, 每篇文章只要突出一个重点, 浓墨重彩来记叙、描写, 使文章的内容充实、人物形象清晰、感情真挚。
参考文献
[1].方洲《中考作文轻松提分宝典》, 华语教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浅析 篇8
一、把握层次与要素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层次性,抓住记叙文的重点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涉及的人物、引发事件的成因以及具体的经过、最终的结果。通过要素指导,学生便可掌握写作要领,简化学习难度。例如,在指导命题作文:那一次,我哭了的过程之中,首先要叙述我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哭了,当事人都有谁,为什么哭,而后要叙述具体的经过怎样,最终哭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内心的感受如何等。通过该叙述过程,学生将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找到方向,理顺思路、清晰结构,依照六大要素设定提纲,做到层次分明。围绕要素创作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稍微修饰,便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二、明确重点、细致入微的描绘
每一个文章均包含重点,即突出中心的内容。记叙文之中、事件原因、最终结果以及经过则是组成情节的主体环节,而事件过程则是最为重要的重点。围绕此重点进行阐述与表达,便可把握最能够显现作者感情思想的内容来创作。还是以那一次我哭了这一记叙文做例子,应引导学生将叙述我哭了的经过作为文章重点,而我为什么哭最多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的高期望值以及不理解。因此,该过程之中,描绘父母语言便成了文章叙述的重点部分。针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无须刻意的要求他们对人物形象、语言或是心理等层面做一一的描述,而应依照作者当时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这恰恰是以往语文教学阶段中经常出现的弊病。较多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创作能依照预期计划开展,总是会给学生强加一些标准。例如,描写外貌可采用炯炯有神来形容眼睛,或是采用浓眉大眼等词汇,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创作的文章千篇一律、过多雷同,没有体现出新意与特色,这与新课改目标恰恰相违背。
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在较多时期并无法快速地抓住重点、明确重点。因此在教学指导阶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由主题构思入手理清重点内容。
三、细心观察、积极动笔
倘若说把握要素、划分层次为核心基础,则明确重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可有效的突出中心,而细心观察、积极动笔则可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培养他们形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首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应由其日常生活的点滴事情入手。从个人来讲,每一个人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均不尽相同。而观察便是要从这些之中察觉不同,并通过恰当丰富的语言进行描述。再者,针对不同人物的语言,应由其话语的态度以及预期、表情等层面仔细的分析观察。而针对景物的描述需要由顺序上开始。例如,描述学校校园之中的一棵槐树,应由树根至树叶描述其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在创作的阶段中方能依照顺序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由身边的各个人或者事物开始,从观察每个物体开始。就好比教课教师一样。各个学科教师、各个人长相、采用的语言、性格特点均有所不同,而学生是否能够抓住并参透此类不同,便要看他们观察的是否细致了。
另外,从学生创作抒写的习惯来讲,教学阶段中,教师可利用两类方式进行引导。首先,可通过连词成段的方式,也就是在每周可固定布置一个主题,并在主题之中每日选择三至五个词语,引导学生依照该词语抒写一段简单易懂的话语。该方式做起来不难,学生可较好的完成,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方能卓有成效。另外,应激励学生养成每日记日记的习惯。在往常记日记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存在一定的创作瓶颈,因此会渐渐丧失了写日记的兴趣。我们认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教师应引领他们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进行构思,重要的是自身在该类事情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或是对某种事情的看法如何,而不应仅仅的作字数上的要求。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应牢牢把握这一基础环节。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做好引导,使学生全面掌握记叙文的抒写要素,并由要素入手做好构思。在层级展开的过程之中,应学会如何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内容。同时应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丰富素材,养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只有这样,方能令学生不断的进步、持续的提升。广大教师应积极突破以往作文模板的陈旧套路,注重学生体验,以此为根本的写作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叙文写作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文体形式,是学生后续学习写作、掌握技巧的重要基础。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虽然记叙文篇幅不长,却可透过字里行间抒发笔者的感情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写好记叙文可激发其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生活细节的兴趣,对学好语文知识,发展综合素质极为有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小梅.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J].师道:教研,2011(7).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9
可是, 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训练中, 我发现他们的作文不仅材料雷同, 甚至连写法也基本一样。例如, 在以“母爱”为题的作文里, 大都是写母亲“雨夜送医”、“冒雨送伞”、“病床之前关爱备至”等;而以“赞颂老师”为题的作文里, 大都是写老师“耐心教育”、“带病工作”、“无私奉献”等。学生的写作角度单一, 缺少变化。作文中不仅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而且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和绝对完美的爱也充斥了学生的作文。
造成学生写作模式化的原因, 一方面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套路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对生活的触觉迟钝了;另一方面, 受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我们习惯了——赞, 就不遗余力地赞;贬, 就不留余地地贬。公式化、脸谱化的英雄人物曾对几代人的成长有过重要的意义, 但现在却严重制约了新世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笔下的人物怎会不显得乏味、平板?要改变这种现象, 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的丰富性、人性的多样性。
人物的缺陷美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形体上的, 可见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钟楼怪人) 、断臂的维纳斯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另一种是性格气质上的, 可感的。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则是这类的代表。文艺作品中借助缺陷美来表现“人性美”, 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一是可以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二是可以使人物更有个性, 更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三是可以使人物的缺陷同美好互相映衬, 更加突出艺术形象之美。
一、缺陷美在于真实的韵致
谚语有云:“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即使有时候作者需要把人物神化, 但只要作者还要依据生活进行创作, 最终还是要对人物进行人性的描写的。《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素有“长厚”的美誉, 可看做是封建社会里贤君的范本, 这可能也是作者创作的本意, 然而作者也不得不直录事实: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鲁迅批评《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可见“伪”的一面也是刘备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
二、缺陷美是独特的, 富有个性的
美好是雷同的, 而缺陷却是独特的。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 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红楼梦》中, 史湘云是个“咬舌子”, 把“二”说成“爱”却无损她的聪颖活泼;《水浒》里, 黑旋风李逵粗鲁莽撞, 可他的憨直忠勇又让人觉得可爱;《西游记》中, 猪八戒馋嘴、偷懒、好色、贪小便宜, 却不会让读者对他产生厌恶感。古往今来, 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 恰恰由于这些若隐若现的瑕疵而显出一种璞玉浑然的光彩来。
三、缺陷与美好映衬, 让人物形象更美
瑕不掩瑜,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者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王宝强塑造的许三多, 一出场的时候他是一个长相极其平凡, 没有远大理想, 性格懦弱的人, 到了部队里又总给班上拖后腿, 喜欢依赖人, 缺乏主见, 在战友眼中是一个不懂得变通, 土得掉渣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扔到人海里再也找不出来的人, 却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为什么呢?他的缺点不但没有掩盖住他的优点, 反而更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品质——性格纯朴、吃苦耐劳、待人忠诚。他就像我们身边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作品没有刻意塑造人物的高、大、全, 而是让他带着这些缺点慢慢成长为一个英雄。他正契合了观众心中的“平民”情结, 使每一个人都在这缺陷中找到了自己, 这样的人物更有生活气息, 更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缺陷之所以为美, 就在于它的真实。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追求真善美, 但真善美并不等于一切圆满。我们应该努力从不和谐中去思考和谐, 从不圆满开始去追求圆满,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写作中, 可以通过哪些缺陷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 让人物形象更美呢?其实, 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经历等, 都是我们可以着手的方面。
怎样巧写缺陷, 使人物形象更有血有肉呢?方法有三:展现缺陷, 挖掘亮点;描写缺陷, 丰富人物;感悟缺陷, 深化主题。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10
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类是指描写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这些常常被称作社会环境, 其描写多带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一类是描写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这些常常被称作是自然环境。其中, 后者在初中同学的作文中运用较多。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 (常常是多个人物)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与环境描写侧重于描述人物活动所处的“静态”客观环境不同的是, 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因此, 环境描写常常是场面描写中的一部分。
如何进行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笔者认为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写还是不写, 要强化指向性。
环境和场面要不要写, 要花多少笔墨写, 都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你是要制造环境气氛, 还是要交代人物活动背景?你是想串连故事情节, 还是想推动情节发展?你是要烘托人物心情, 还是要突出人物性格?这些问题想清楚了, 才决定你的文章是不是需要设置环境描写或场面描写。有作用, 就写;没有作用或者作用不大, 就不必写了。
二是先写还是后写, 要讲究顺序性。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文章的层次才清晰, 重点才突出。环境描写的顺序, 可以随时推移, 按时间 (如早中晚, 一年四季) 变换顺序;可以定点绘景, 作者立足点不变, 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可以移步换形, 以游踪变化和景物转换为序, 从不同的立足点状物写景;可以分类状物, 也就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来写, 着重反映景物不同方面构成的特点;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对于场面描写来说, 既要有整体的概括, 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 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三是写呆还是写活, 要提高形象性。
对于环境描写来说, 要围绕景物的特征, 考虑景物的地域、时令、气候、形神色味、角度等, 要调动五官细观慢察, 精选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 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 用比喻、对比、烘托等手法加以突出。对于场面描写来说, 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分述“点”的时候, 不能只集中在某一点上, 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 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个时间里所发生的事;也要注意写出这一个点在时间推移中呈现的不同变化,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场面”。
四是景语还是情语, 要提高感染力。
浅议写人的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11
写人的记叙文是个难点,作文要有实际的内容,训练要有切入点。笔者认为写人的记叙文应要求学生细心的观察人物的个性特点,抓住人物“一个”突出的特征写起,扣住文题中的字眼,以小见大,以点写面。
一、怎样抓住人物的一个方面特征来写
(一)文本是最好的素材库和示范地
例如《背影》中的父亲是个慈父,在家中光景很惨淡的情况下,亲自送“我”,对“我”照顾无微不至。临别还给儿子买桔子,月台很高,爬过去非常费劲,为了儿子,他也心甘情愿,“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他是这样吃力的过车道买桔子,爱子之心是多么的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作者抓住了“背影”这一特征重点刻画,“背影”贯穿全文,是父爱表现的最强烈的一刻,这一瞬间的形象,作为全文的焦点,体现了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认识。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再如《老王》的作者杨绛以善良去体察善良,扣住了老王善良这一点来写。老王虽孤苦伶仃但是心地善良,他需要钱,但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他的善良对“我们家”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免收车费还担心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作者抓住“善良”这一性格特征描写了一个动乱的年代中极其淳朴的好人。
这些文章就是扣住了人物的一个特征来写的,表现力度集中,感染力强。学完之后利用单元特点,笔者进行了作文训练,学生的一篇《爷爷的手》就写得很有特色,文中抓住了爷爷的“手”这一特征来描写爷爷的勤劳能干,辛苦一生。引文如下:
爷爷的那双手的肤色是“五彩缤纷”的:指甲缝里面“珍藏”了许多黑色的泥土;手心里原本细嫩的皮,磨出了黄黄的老茧;手背上的青筋,一根根地突了出来。
(二)学生写的作文当做例文传阅赏析
把写的较好的例文交流着看,文章有个性也有共性。例如作文题《一个喜欢臭美的人》,一个宿舍的几个人都写了一位叫“树藤”的女同学。同学们作文的共性是都抓住了人物的“爱臭美”这一特性来写,一天几遍衣服换,无数次照镜子,不厌烦地研究着装的每一个细节等等。
文章的个性在于一个是先从描写她的形象入文开篇,一个通过她打扮的细节描写来体现,另一个从别人的议论指点中开始写,最后一个就是让女生自演,真实地再现她的语言,动作,行为,一天生活的全部都不离开臭美。每一篇文章中人物的特征都很明显,看完后,这个人物模型就可以构想出来了。这样的文章就是成功的。
二、写人可以抓住人物的哪些特征写
首先引导学生选材要实在,不张扬。文中的人物要个性鲜明。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走向社会,留心身边的人,抓住平凡人的个性,观察他们的言行,通过描述反应社会现象,展示生活本质。有些学生在作写人的记叙文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从多方面描写人物,最后给出的人物形象是大众化的,个性更说不上突出了。因此写人可以写人物高尚的品质,多样的性格,执着的爱好,言语动作的习惯等等,情感流于笔端,人物跃然纸上。但是忌讳事无巨细,囫囵平铺的写法,不汲汲于人物的全貌,人事的全程,而是只确立一个写作中心,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征。
本着这样的原则,教师的出题也要紧贴学生实际,难度适中易于把握。适当引导学生根据所写的人和文题来确定写作重点。
三、为了形成训练的系列化,可以安排以下训练文题
(一)自我解析,真我风采,展示个性飞扬的我,如《 的我》。抓住自身的某一个特征,如自信,懒惰,张扬等性格上的特点展开描写。
(二)读懂家人,洞察他们。如《 深深影响了我》《 的妈妈》《父亲的爱》等等。可以从家人的某一个表情、某一个生活习惯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展开描写。
(三)师生写真,定格特写。如《我眼中的她》《与众不同的老师》《我们班的活宝》《成长路上少不了他》《我身边的_____人》等。
(四)社会百态,偶然邂逅的陌生人。《我遇到了 》《街上的清洁工》,可以引导学生描写不同形态特征的清洁工,可以是一个少言寡语,细心扫街的敬业的清洁工;可以是一个为了倡导爱护环境,义务为大家做点事的乐业的清洁工,也可以是一个饱经沧桑为了养家糊口的清苦的清洁工等等。作文是表达的需要和冲动,是某种情感的宣泄。偶然遇到的人,不甚了解,但由于他的形象或性格行动上的某一特征让人记忆深刻,时时浮现于脑海,不写不为快。
这样训练下来,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如何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来写记叙文,运用起来游刃有余,写出的文章真正是神采飞扬,颇具个性了!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12
关键词:英语,写作,高中生,写作指导
英语写作反映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方式。然而实际教学中,写作没能得到足够重视,老师和学生都为写作的教与学而苦恼。《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目标有明确的要求:(1)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2)能根据课文写摘要;(3)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4)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新课标既强调了对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又强调了对外交流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安徽高考要求学生需在40分钟内写出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并且要求内容清楚、连贯,结构完整,逻辑性强,主题突出,用词及文体恰当。而目前教师们普遍发现,学生写作水平提高难,效果差。学生写作中存在内容贫乏,词不达意,思路混乱,句型单调等问题,一些学生甚至通篇Chinese English,令人哭笑不得。那究竟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点滴积累,词汇先行
部分高中生有着丰富想法,深刻的观点认识,却苦于没有丰富的词汇量,无法从大脑中提取恰当的词汇,写作困难重重,最后不得不反复使用重复的简单句型和词汇,作文档次迅速下降。而有些水平低的同学,更是通篇错词错句,文章表达意思支离破碎,无法完成基本的写作目的。而英语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迅速扩大词汇量,有些人喜欢背词典或是词汇手册,这种记忆方法是不科学的,它既费时费力,又枯燥乏味,遗忘率很高。孤立背诵的词汇,只能用于阅读时被动辨识,属于消极词汇,即消极词汇一般是指在阅读中碰到,经过短时间思考,或者根据上下文能够推断出它的含义的词汇。这类词汇在写作中几乎是没有办法使用的,因为学生并没有掌握它的用法,无法恰当地将之使用到文章写作中。孤立的单词也是不容易记忆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用法掌握熟练,变成积极词汇。另外,大量阅读还能保证词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从而加深印象,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如果长期坚持阅读与单词记忆相结合的方法,词汇量不仅能讯连增长,而且记忆准确、牢周。除了要掌握课本的词汇之外,要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简易英语读物、英语杂志等,以提高英语词汇的重现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 强化练习常用句型
掌握英语语法对于提高英语水平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高中所学的语法相对较为系统,也有一定难度。学生英语写作中,一个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便是Chinese English,直接汉英词汇对译,没有考虑到英语语法和惯用句型表达。即使掌握大量词汇,汉语式英语也是无效的英语水平,没法达到正常交流的目的。而学生在实际英语作文写作中,要求使用的英语句型和语法现象都是常用的难度不大的那部分。只要掌握这些常用句型结构,结合词汇的恰当使用,便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因此,强化训练写作中的常用句型结构,便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平时英语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充满恐惧。他们喜欢对客观选择题勾勾划划,一拿到作文就不知从何下手,纵然满肚子话也写不出来。有了常用英语句型,学生在组织语言时更容易打开思路。2012年安徽高考考纲要求学生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这样粗略计算,也就是8至10个结构完整的中等难度句子。因此,平时教学中,通过英汉翻译,改写句子,背诵经典句子等方式强化训练常用英语句型是一种适合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在不断积累和强化训练后,学生可以快速写出符合英语表达的句子来,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为学生更多的写作投入和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3 培养技巧,规范步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布置写作任务,而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和规范写作步骤的训练方法。教师对写作的训练并没有理清思路。分散、无条理性的指导会使学生更迷惑,不知如何下笔。根据安徽英语考纲,英语高考中的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情景,写一篇100字的短文。短文不但要有内容描述,还要有观点和感想。其目的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考查形式是图表、文字和图画任选其一。因此,考生要有选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和信息转换的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写作技巧:一是切中主题。切题才能保证写作目的的达到,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二是信息完整。这里的情节信息,就是书面表达所提供的内容要点,这是短文的核心部分。写作信息完整,才能体现写作的全面性和思维的缜密性。三、语言无误。语言无误包含了用词准确和语法正确两个方面。根据以上写作目标,教师应该在平时在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按照规范的写作步骤进行写作。英语写作的步骤是审题,列点,扩句和修正。审题是写作的基础,确定了作文的问题,要点以及人称时态。列点是保证信息完整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打开思路,打草稿的过程。扩句是连词成句,并运用连接词完成句子之间的逻辑衔接,最终成文的过程。修正是写作尤其重要而通常被人遗忘的步骤,修正是好文章的保障,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总之,英文写作是一个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4 学生勤写,教师多改
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最重要的还是勤写作,长练笔。俗话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学生们常常感觉有千言万语可以写,一拿起笔来便往往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头,怎么遣词造句,这就是练得太少的原因。学生写作是否勤,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老师对学生写作批改的重视程度和批改方法。学生勤写,而老师批改少或者不认真批改,学生就会误以为写作不重要,或者写作后的修改订正不重要,久而久之,他们也会敷衍了事,不认真写作。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我发现当面批改的方法是最有效的。面批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老师更容易把问题讲清楚,师生交流更加直接通畅。因此这种方式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而面批费时费力,因此可以结合学生自批或者学生之间互批的方式,提高批改效率。另外,在写作课上,我经常一次选取好差习作各一篇,在黑板或者通过投影展示,与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分析,一起批改,激发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发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再犯同类错误。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同时在批阅过程中,认真记录作文中存在的普遍和典型的错误,及时讲评和反馈,也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步骤。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文章读给全班学生听,当班表扬,或者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给予写作水平进步的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培养高中生英语的写作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在平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英语写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技能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推荐阅读:
高中写人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08-01
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05-23
高中记叙文写作范文05-19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10-13
高中记叙文的写作12-20
高中记叙文写作专题一11-16
高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点拨06-21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方法之如何正确审题07-02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307-06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