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2024-08-19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通用8篇)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1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钱敏华  徐莉萍

文章摘要: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选材陈旧,主题肤浅,无真情实感似乎是每个语文教师碰到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一年多来,我们不断在“初中生写作”这块领域作了探索性尝试,希望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关键词: 探究性写作

引言:

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是:不仅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而是将思维的创新转化为文字。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正是契合了这一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一段时间中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通畅的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力的多样性有利于探究问题的产生――解决――形成成果。所谓“多元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这一组共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nguis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Music―rhythm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交流―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由此,我们以为实践探索能力是综合了学生的各项智力,既有复杂的组合方式发生效能,又有以独立的表达形式证明其存在。第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语文学习中的“一刀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有了“大语文”的概念,并在系列的实践探索中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综上所言,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以尊重学生写作兴趣与意愿为宗旨,引导学生把写作视角投向社会,要学会用小眼睛去看大世界,学会向社会生活取材。结合预初、初一阶段表达单元侧重写人,我们要求学生先去选择上学路上经常能见到的一些小人物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选择的结果有以下几类人物被学生所关注乞丐、小摊主(包括书报亭主、点心、摊主、环卫工人、交通协官员、街头调查人员等),而其中学生对于“乞丐”这一特殊的社会人群,以及“乞丐越来越多”这一社会现象感兴趣的较多。于是我们组织研究小组的6位学生就“乞丐”这一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写作能力的训练。

一、探究性写作的概念界定

探究性学习所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探索和获得信息的活动来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调查能力。而探究性写作的概念该如何界定呢?有研究者认为:“研究性作文是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之后,将其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记录整理而成的作文。”从上述表达中将研究性作文界定在写作的探索过程和研究之后的纪录,我们以为这样下定义虽然符合了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但似乎忽略了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作用。以此,我们将探究性写作界定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探究性过程。我们从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探究性的写作过程中是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介入点,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在社会领域中进行调查,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研究专题的筛选、资料的归纳整理;同时,在自然情境状态下,学生进行观察――临摹――写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探究性写作的实施过程

1、个案的采集

为了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学生,提高量化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有选择的挑选了写作基础较好、一般、较差的学生各两名,分别是张俞、李丽娜、陈立t、施骏、谢君圆、贺瑞娜(后转学,由陈轶杰接替)6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组织研究活动。在这一系列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思考,探索,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案例介绍了这6位学生自5月至12月,一个半学年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写作兴趣、探索、实践及写作能力均有一定水平的提高。(见表1)

出身年月 性别 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写作能力

张俞 1989年 女 性格稳重要强,口头表达能力强 写作基础扎实,课外阅读面广,擅长叙事描写

李丽娜 1989年 女 工作积极,善于出谋划策,组织能力强 写作思路较清晰,善于从小处入手,作品《电梯女工》曾获《中学生报》作文比赛初中组三等奖

陈立t 1990年 男 性格开朗,对于集体活动参与热情较高 写作基础一般,描写能力较弱

施俊 1989年 男 性格内向,与同学沟通交流能力弱 写作基础一般,选材角度陈旧,总抱怨没东西写

谢君园 1989年 男 性格较顽皮,喜欢出怪点子,但有摄影特长,担任《小主人报》摄影记者 写作基础较差,叙事作文总写成流水账,不会描写

贺瑞娜 1989年 女 性格内向,但乐于助人 小学在新加坡就读,写作水平较低,基本不会                                                                                                                                                                                                                        描写

2、探究性写作的实施过程

在写作中,把美术创作的步骤引入作文领域,对学生的写作做以下步骤的训练:观察――临摹――感悟――写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对社会某一特殊环境中的弱势群体的直面接触,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理解。

1)观察――临摹,初始档案的建立

在观察――临摹的初始阶段,我们引入了美术创作的专用术语――临摹。临摹是指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在美术创作中,临摹的目的有:①学习技法,侧重于临摹的过程;②为保存、修复、展览、出售而取得复制品,侧重于临摹的结果。而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临摹的结果这一功利性的目的,而更强调临摹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写作技巧,并且在观察中提高内在的思维辨析能力。由此,我们以为临摹的前提是“观察”。

描写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的质量,而学会描写的前提就是应该先学会观察,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观察周围的景物等等,只有观察到“心中有形”后,才能用语言文字较好地描述出观察对象,这正如美术中的“临摹”,对于初中的年级学生,第一步我们只要求他们通过观察,临摹的结果达到“形似”即可。但“乞丐”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让一群预初一的学生去接近他们实非易事。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拟出了这样的几种观察方案:(1)远距离观察,主要观察乞丐的衣着,动作;(2)近距离观察,可借施舍之际观察她么的神态、语言、动作等;(3)有条件的,可进行跟踪观察,主要留意乞丐出没的时间及去向;(4)拍照

其二,在写作训练中,我们更注重临摹的“临”。我们推荐了屠格涅夫的《乞丐》,并让同学们搜集有关乞丐的文章,通过阅读文本,汲取文本中人物描写的精华。

两周以来,6位同学拿出了他们的作业,乞丐的照片和他们描写观察乞丐的结果:(附材料)

2)观察――临摹后的小结

在观察中,6位学生都对乞丐报有畏惧心理,如:谢君圆同学在拍照时,只敢远距离去拍摄,在近距离观察时,也只敢在对其施舍时瞄上几眼,他们发现乞丐的警觉性较高,如发现异样情况,马上会转移。通过观察,他们也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乞丐及花样百出的乞讨方式:有卖艺乞讨的残疾人、有无赖纠缠型的乞丐、还有号啕大哭状、装失学学生的乞丐等等。同时,他们发现,部分乞丐出没的时间、地点有一定规律,似乎是职业乞丐,而另一部分则无规律可循,偶然碰上的概率较高。这一系列的观察结果为第二步的感悟写生训练奠定了基础。

3)感悟¬¬――写生,探究“乞丐”背后的问题

写生也是美术创作中的专用术语。所谓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绘画对象的临场习作。与临摹阶段相比,感悟――写生阶段更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主观感受的一种创作性活动。写生阶段的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敏锐的分辨观察能力使描写的对象更接近于真实状态;第二,在表象中挖掘事物的本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第一阶段的感知、观察、临摹、描写训练之后,学生发现了“乞丐”背后的许多问题。行乞者大致情况如下:1、丧失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2、好逸恶劳,利用他人的同情心,欺骗行乞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特殊群体背后的情况,研究小组的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网络和报纸,行乞背后,乞丐生活的内幕逐渐在学生的视野里清晰起来。1、职业乞丐,行“乞”致富。李丽娜等学生从报纸上查到,安徽阜阳的两位农妇在上海行乞,每天的收入至少50元,她们在家乡盖起了楼房,这种赚钱方式比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种劳作要来得快许多。2、卖艺乞讨,维持生计。陈立t等同学在网上查到:卖艺乞讨可视之为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们是付出了劳动的。3、受人指使,欺诈行乞。谢君圆从摄像、网上等途径知道,街头有许多脚绕在脖子里的残疾儿童和一些扮作学生、和尚的行乞者,其实是有人在幕后指使,实行欺诈行乞的。他们每天要完成一定的行乞任务,否则会遭到指使者的毒打。另外,还有几位同学上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里面规定:现在处理流浪乞讨现象的主管部门单位市民政部门等。当6位学生把网上、报纸上收集的一大堆资料交给我们时,我们试图引导学生用采访或调查的方式去近距离接触乞丐。6位学生无一不面面相觑,摇头表示无能为力,不愿以这两种方式去了解乞丐,原因是乞丐背景复杂,怕惹出麻烦;乞丐文化水平低,调查问卷不一定看得懂;乞丐太脏了等等。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我们还是尊重了学生的意见,但要求学生可以以询问的方式与乞丐接触。一段时间后,学生反馈询问结果如下:有的说自己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乞讨助学、有的说淮河发大水,受灾严重,有的说老弱病残,无生活能力,有的说子女不孝,无人抚养等等。真实与否,不得而知。调查陷入了困境,我们只好让学生重新把方向转向街头观察、报纸、网络。但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也能看到最穷困的乞丐和打着的上下班的富乞丐,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们的警惕心渐渐增强了,轻易不施舍。也有学生写道:善良的同情心再一次被欺骗,等等。这些认识较之第一篇文章要深刻的多。(附作品)

4)相同类型的概括及合理化建议的提出

通过观察、临摹、感悟、报纸、上网查资料等手段,6位学生对乞丐的类型作了一个概括,并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A. 丧失劳动立型                            相关建议

残疾卖艺的乞丐                          送福利院或遣送原籍

受人雇佣并被他人致残后行乞者            严罚幕后黑手,以法律制裁他们

老年人                                  送福利院或责令子女家担抚养义务

B.有劳动能力型                              相关建议

好吃懒做,无赖型                          送收客所,遣送回原籍

扮演各种角色,欺骗他人型                  送公安部门法办,以法律制裁他们

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纷纷提到,乞丐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市容环境,必须有政府出面,多方单位联合,才能有效抑制这种“乞丐”现象的蔓延。

在讨论结束后,我们又要求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层面上,结合所提的合理化建议,再写一篇有关于乞丐的文章。通过此次交流,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上升。在接下来的写作中,非但乞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升华了。在观察感悟讨论后,探究性写作的效果可见一斑。此次作文全班交流展示。

(附作品)

三、评价标准与个案分析

1、 评价等第与标准

学生通过一个过程的训练,拿出了较为成熟的作品,根据每个阶段训练内容

的不同,我们制定了评价的等第与标准。(见附表)

分类

分类 感知临摹能力 感悟写生能力

兴趣 角度 分析 准确 生动 创新 层次 思想 合理

基础优秀组 李丽娜

张俞

A

A

A

A

A

A

A

A

A

基础一般组 施俊

陈立t

A

B

B

A

A

A

C

B

A

基础较差组 谢君园

贺瑞娜

陈轶杰

A

B

C

B

B

B

C

B

B

2、 个案分析

从6位学生前后三次交上来的文章分析,引导学生写作前注重观察,写作内容空乏,无病呻吟的现象大为改善。在第一次学生的习作中,有五位学生写到了乞丐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其中写作基础优秀组的张俞、李丽娜两位学生描写较传神,写作基础一般的两位学生陈立、施俊对于乞丐描写较简单,写作基础较差的两位学生谢君圆、贺瑞娜描写简单或没有。对于此项活动的参与兴趣与热情,6位学生都显得积极性较高。他们通过拍照、观察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挖掘,从描写内容来看,写作基础好的两位学生的观察敏锐度及叙述准确性明显胜于其他两组;而在第二次习作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了乞丐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现象,并对不同的类型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缺点是学生的习作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研究乞丐的出路,忽视作文的本身首先要以情动人;在第三次写作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对这个社会现象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要求学生在经过自己的观察下,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录下自己的体会。从学生三次作文的纵向与横向比较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引发学生本身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使学生在观察中的思想认识逐渐提高,并能结合初中教材中的.表达方式的训练,这样写作主题、写作语言才会深刻。

其次,通过此项活动,在思想认识上,6位学生学会了从抓住事物现象去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如遇到学习障碍,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或同学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通过对“乞丐现象”的分析,学生看到了这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以及它所折射的一些社会问题。知道了诸如乞丐这类社会小人物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能大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摒弃了盲目的同情或厌恶,学会了分析着看待问题。

第三,学生在探究性写作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无论从立意、选材还是合理运用各种表达方式,都离不开老师适时的引导。从本次个案的采集看,我们选择了十三、十四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这个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并能够迅速接受新生的事物,但是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尤其是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尚处在懵懂状态;另一方面,学生的起点也不尽相同,从学生的习作中明显地反映了写作能力上的差异。由此,我们以为:探究性写作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过程,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在观察――临摹到感悟――写生这三个阶段,通过对文章的不断修改,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只有把写作视角转向社会,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只有用小眼睛去看大世界,写作的着眼点小、立意深,才能写出象掘井,而不象开河一样的文章。

四、反思与小结

通过本次研究活动,6位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使学生明白了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视角应多投向社会,只有多向社会取材,才能使写作材料不断创新,改变选材陈旧的现象。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感悟才能把作文中的细节写生动,感悟及思想认识提高了,主题还会肤浅吗?作文还会干巴巴无真情实感可言吗?

在感知和临摹阶段,学生侧重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刻画,通过观察、跟踪、上网、查报纸等一系列手段,写作中体现出的思想也越来越强,但可惜的是原本设计中的问卷调查等,终因学生的胆怯和教师的顾虑而未能实施。在感悟和写生阶段,学生通过前期的准备,写作感受得到了提高,并能做到相同现象的归纳和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感受也较为真切。

在6位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写作基础优秀的李丽娜、张俞两位学生由于写作基础较好,在两阶段的训练中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而写作基础一般的陈立t、施俊两位学生的进步是最大的,尤其在临摹准确生动,感悟独创性方面表现突出。但其他方面,由于写作及出于习惯等因素,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基础较差的贺瑞娜、谢君圆、陈轶杰三位同学,各方面评价较之训练前也有较大幅度的进步,但离预想的时事还有一定距离。由此可见,写作过程中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写作水平中等以上的学生中开展,训练效果也许会更明显。

6月

附: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等第与标准

A B C

感知和临摹能力 兴趣 1 兴趣浓厚,有积极探求参与的意志和愿望 尚有兴趣与参加活动的愿望 缺乏兴趣与热情,没有参与愿望

角度 2 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并能揣摩与联想 能从单个角度进行观察但不能揣摩与联想 没有观察角度,没有揣摩与联想

分析 3 能通过调查和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对观察内容进行分析 能通过单一手段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 不会采用手段方法途径对观察内容进行分析

准确 4 通过观察,能认真、准确叙述观察对象的外貌、身份、动作、神态,及能敏锐察觉对象的心理变化并诉诸文字 能真实、准确叙述观察对象的外貌、身份、动作。 描写人物特征不明显

生动 5 语言生动、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 语言通顺,但不生动 叙述空洞,有明显的病句。

感悟和写生能力 独创性 1 善于深入思考,感悟的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见解 善于思考,但无独特的想法 不能深入思考,感悟的内容肤浅

层次性 2 由表象到本质,叙述层次清晰能为突出主题服务 层次尚清晰,不能为主题服务 条理混乱,不能为主题服务

思想性 3 通过观察现象能对社会进行反思敢于发表自己言论 通过观察现象能对社会进行一定反思但不敢于发表言论 通过观察不能对社会形成反思不能发表自己言论

合理性 4 能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的建议及处理方案 能提出建议和方案但不一定可行合理 不能提出建议和方案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2

高一阶段:

口语训练:要求学生上台讲话, 说得好坏无关紧要, 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胆量。

写作训练:作好初中至高中过渡阶段的衔接, 巩固初中阶段的写作基本技能, 丰富学生作文知识面, 创设作文情境, 让学生到现实环境中去作文,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 打破学生此时的闭锁心理。

高一阶段的学生, 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最初阶段, 思想感情开始向深化、内向的方向发展, 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闭锁性和“慎独”行为的增多。要求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热情。针对这一特点口语交际训练以锻炼学生胆量为主, 要求放低, 内容多少不限。比如, 每节课前5分钟可设置“新闻简播”、“佳作介绍”两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新闻简播”就是让学生讲述昨天、今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 简明扼要。“佳作介绍”即要学生给大家介绍本文 (书) 的作者, 然后叙述本文 (书) 的简要内容。

这一阶段写作训练同样以引起学生兴趣、丰富学生作文素材为主, 作文课上少安排理论讲座, 多进行优秀作文欣赏阅读, 把作文理论贯穿在讲解每篇课文中。

其次, 就是采用让学会到现实环境中去作文的方式, 比如抓住学生入学初对学校比较新奇的心理, 在开学初安排每个学生接受一个生活场景的写作任务、寝室生活场景、教师生活场景、文体生活场景等, 期中再汇总起来, 编成情节故事, 学生很感兴趣。

这一阶段写作要求可定为语句畅通, 结构合理, 标点正确, 消灭错别字, 采用多种形式反映现实生活。

高二阶段:

口语训练:要求学生上台说话, 内容实在, 观点明确, 思想感情健康, 能围绕中心, 前后连贯, 条理清晰, 用词妥帖, 说话得体而有分寸, 着重从说话的内容上, 说话的技巧上等更高的层次要求学生。

写作训练:以模仿各家名篇为主, 学习名作家作品的协作形式, 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在讲课文过程中把作者的写作手法上升到理论高度, 强化作文过程指导, 鼓励学生创造意识, 达到写作的较高阶段。

在高一阶段的基础上, 高二阶段对他们的说话要求应从锻炼胆量进入到锻炼思维, 围绕一个中心, 条理清晰地阐述一个问题, 可采用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 形式可采用“定题演讲”、“故事接龙”等形式, “故事接龙”就是由老师提供故事题目, 然后由第一名同学开头, 每人限制一分钟, 必须围绕一个题目讲故事不走题, 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这一阶段的写作训练要顺应学生的模仿期的写作心理, 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内外读物, 读写结合, 把课内课文作为典型范文精心模仿, 把课外读物作为扩大知识面的积累、广泛借鉴, 综合运用模仿, 逐步增加论文的创造性因素。

高三阶段:

口语训练:要求学生能敏捷、严密地进行口语交流。作到简明、连贯、得体、幽默、风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写作训练:把高一、高二写作训练的“点”连成“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理论教学及写作训练, 发展学生个性, 鼓励创造, 使写作水平达到成熟标准。

这一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发展, 心理发展、理性思维渐趋成熟, 世界观初步形成, 对问题的认识有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因此,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因此口语训练可以即兴演讲和辩论性训练为主, 这两种方式都是发表学生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的最好形式, 尤其是辩论性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反正两方面考虑问题, 辨证地看待事物, 同时这两种形式对学生的思维敏捷、严密性要求很高, 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3

本人从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在高中要有一个三年计划。从高一开始计划按部就班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是解决这个多年老难题的科学方法。下面笔者就高一这一年具体的可实施计划发表自己浅薄的意见。

高一阶段:学生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写作意识还停留在初中阶段。他们只要求自己简单地用英语表达清楚意思,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像初中那样把文章写长就能得高分。所以高一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算得上是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好文章。为了提高学生对好作文的欣赏能力,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满分作文让学生背。当然在让学生背之前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亮点,然后让学生一个星期背一篇。笔者认为高一上学期应尽量不让学生自己写作。

其次,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环境。对教材进行整合,不需要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也不一定每个单元的课型都固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提供练习的空间。 一定要从兴趣出发,所选材料要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英语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人教版新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挖掘写作材料,不仅仅局限于每个单元的writing环节。有很多单元的speaking,using language等部分都有不错的题材供学生自由发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开阔视野、形成独到见解,再鼓励学生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来。根据语言学家Ellis认为人的第二语言是靠“输入与互动假设”学习和习得的这一理论,写作不能出个题目就叫学生自己去写。写作的先期准备必须充沛。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好体现教学效果和目的的手段。所以,几乎每堂课上、每个课型中都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与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各类信息,供学生自主选择哪些可以用于写作内容的充实,哪些可以利用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第三,高一阶段还有一个环节应该要狠抓。那就是“书写”。书写是一种习惯。在初中结束、高中开始前,大部分学生可能一个暑假都没怎么写字,所以一上高中书写会有一个落差。这时应该要狠抓学生的书写规范,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因为一旦不好的习惯养成,要纠正就难了,所以高一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整洁,不能随意涂改。

再次,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至少需要一周一篇。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写英语周记,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要让学生形成应付了事的习惯。要求学生多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周围发现可以写而且值得写的东西,也可以借助周记来宣泄情感,时间不必固定,但要细心观察生活让写作有感而发。坚持一段时间,写文章会变得更顺手,也会发现有越来越多可以写的内容。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兴趣就来了,越有兴趣,文章就写得越好。高一下学期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写作文了。但应该结合教材对写作的问题进行分类教学后,再让学生背诵满分范文,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同时,多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发现好的句子结构或词语并进行记诵,提高在文章中使用精美语句的意识。

然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还应该从文体入手,多让学生进行阶段性训练。 高考英语作文文体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提纲题、图画题、图标题、缩写、扩写等,体裁有记叙、说明、议论、图表作文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或根据每一单元阅读文章的文体来界定写作的文体。教师要先给学生提供各种文体的格式和语言特点,并介绍每种文体的突出特性,还应提示可使用的精美句型或高级词语,之后再让学生动笔。

总之,学生英语的各个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必定会促进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写又属于语言输出,所以使写作水平的提高难上加难。因此,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系统合理的计划安排,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段有计划地安排好写作教学,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4

能力

【摘 要】英语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并且英语的书面表达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新课程标准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首先是从英语单词、词汇开始,加强五种基本句型以及there be 句型结构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灵活、严谨的思维能力,并且要求学生熟悉英语文章体裁。

【关键词】逻辑思维;想象能力;词汇量;基本句型;文章体裁;批改讲解

英语书面表达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在于学生平时课内与课外的积累。良好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是建立在有较好的逻辑思维、想像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词汇量以及较好的掌握五种基本句型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要认真审题,对于题目所要求的要点、格式、词数及表达的中心、注意事项等信息,要认真的思考;然后对于文章的体裁,是书信、日记、请假条、还是看图写作,要预先明确;最后再确定文章的时态。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之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批改讲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必须和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和口语练习、知识能力的积累联系起来,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之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批改讲评。但如果能把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的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1.提问与回答形式的逻辑思维训练

提问和回答是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交流形式,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场景,然后引导式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先让学生用口头回答,然后再把所有的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组合成文,并可能就逻辑思路、传承关系进行一些小润色,就形成了一篇小小的短文。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例如,在练习介绍某人的一天学习经历时可以通过下面这些问题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how old are you?where(which school)do you study?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day ?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o school ?when do you start/ end your morning classes ?how many classe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 when / where do you have your lunch? when do you go home ? 其中可适当使用关联词把回答的句子连起来。这样,一篇短文就形成了。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短文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它也可以化整为零,这样无形中就打消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2.单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

英语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单词是构成短文的最基本的元素,学生对词汇量和句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短文的质量。学生只有在掌握句型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进行表达;学生只有在掌握大量的单词和词组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充分的表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此,要求学生能掌握好课堂上的重要的单词、词组以及重点句,并在平时积累对好词佳句范句。“广泛大量的阅读是学生摄入语言知识的最好途径,它可以让学生浸泡在英语语言的魅力之中并感受语言,但是只有把学生自己吸收到的语言加以运用才能真正转变为能力。”“平时多读多背好文章、好句子、谚语、俗语,书面表达写作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并把较好的词句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为英语写作积累了语句材料。句型的掌握主要是加强五种基本语法句型以及there be句型结构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和掌握这些句型。词汇和句型的熟练掌握,可以保障学生独立写作时语句的准确性,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完整性,为学生以后的独立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模仿写作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平时的练习的积累,更主要的是通过不断的模仿并得到指正来实现的。给出一篇短文,要求学生或改变时态、或改变人称进行改写,在原有的短文的参照下,学生可以用适当的句型和时态进行模仿写作,模仿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模仿英语语言的习惯、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以鼓励为主,当然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加以纠正。

通过模仿写作,从而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进行英语语言表达,学会使用句型,学会该如何写作才能使得上下句之间的承接显得更加自然连贯,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和技巧。

4.看图作文

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给出一组图,要求学生对这组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先确定这组图中所发生事情的时间和地点,图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确定应该用什么时态进行描写。而后让学生自己展开丰富的联想,在限定时间内写出一段短文(字数限定)。然后要求学生互相批改短文,重点要找出一些常见的错误,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语法错误一般是不容易觉察的,然而由另外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比较容易发现问题,这样就可以及时地纠正错误,同时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接下来再对一个程度中等的学生的短文进行讲评,把在这篇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详尽的讲解,使得类似的错误在大家今后的写作中不会再出现。然后再把这次的练习布置成作业,让大家重新整理一下思路,完成一篇短文。经常进行看图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5.文章的体裁

掌握写作技能,就必须要熟悉各种文章体裁。然后才有可能对号入座,根据题目的要求,运用相应的文章体裁,进行正确的书写。

5.1记叙文。这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写作中应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通常用过去时态来写。指导和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英语语序来写,切忌用汉语的语序生搬硬套。

5.2日记。这是把自己当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见闻或感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通常用第一人称写。经历过的事以及见闻应该用过去式。格式如下:

a.sunday, may 1st rainy today is may day.i had a great day.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climbed shizhu mount.we got up very early this morning…though we are tired today,...

5.3书信。要让学生掌握英文书信的格式。英文书信从信封到正文,其格式与汉语有许多不同。掌握书信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a.信头:寄信人地址和写信日期,写在信封右上角,地址由小到大。b.信内地址:收信人姓名、地址在左上方,位置比信头低一至二行。私人信件一般不写信内地址。c.称呼。d.正文。e.结束语。f.签名。

掌握英文书信的格式后,创设不同的情境、学生感兴趣又不难的情境鼓励学生学习写信。我让学生俩俩或小组活动,每周写信/回信一封并互相批改,选出好的作品。展示佳作后,学生用英文写信的劲头更足了。

5.4通知和便条。初中学习的通知有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两种形式,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例如通知如下:

attention, please.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there is a soccer match between class 4 and class 5 at 5:30 pm.this saturday.welcome to join us and cheer them up.还有电话留言,寻物启事, 请假条等也是常见的文体。学生要掌握这些文体格式,才能对这些文体应用自如,才能在考试中正常得分。平时应该鼓励学生多应用这些文体写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的热情会较高,写作的效果会比较好。

6.及时批改和讲解

写作练习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效果要好。我常采取如下几种批改方式。a.面批:面批时教师坐在学生身边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及时纠错,指正语法,语序等等错误,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自然比上课时更集中,对教师指出的作文中的错误更能牢记在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帮助学生扫除了学习的障碍,而 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b.课堂订正:对于学生共同的错误,我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订正,课堂上限时完成作文,即写即改,及时反馈,有效指导。c.例文修改:可以展示学生的习作,评讲订正错误的同时,应尽量发掘文章中的闪光点并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d.小组合作修改:平时应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文章的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这为学生互帮互助、合作交流营造了氛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教师也参与小组合作修改,提出修改的方法和意见。e.实施激励性评价:教师批改作文的时候,应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把学生习作中的佳句妙句用红笔标示出来,并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写上激励性评语。“教师的寥寥数语往往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写作热情和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强大内动力。”

批改之后,一定要及时讲评。应该在学生对这篇习作印象深刻的时候进行讲评,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及时的评讲,也可以给学生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写作很重要,老师很重视,我们要认真掌握。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样每次的作文讲评才可以让学生有所收获。

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的点拨和讲求方法的训练。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躁。急于求成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纠正学生的缺点,并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收获新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5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在这里强调一定的细节描写

(五)语文表达差

1.对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语文基础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学写记叙文必须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注:

一、对人物描写观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例如“他的 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郭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郭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郭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郭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最好让你所写的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例如《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张校长,“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张校长 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 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三、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 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一字之争》,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 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 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 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 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 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 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 爸爸。”

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四、片断写作训练

怎样写好片断呢?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例如《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 今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 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 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 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能力培养

随着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写作能力在英语考试中考查的方法越来越多,因而显得愈加重要。中考中压轴题必然是作文;高考中除了作文之外,还有完形填空、短文改错都是直接考查的写作能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如果作文没有拿到及格分的话,前面做的再好也只能是59 分。

提高写作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学习英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束之高阁,而是要在现实中应用,步入社会后难免会遇到一些诸如英语函件的收发等,这显然对于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狠抓词汇教学,掌握常用英语句型

武术中有一句话叫做“千狠万狠,力是根本”,强调了基本功在武术中的重要地位。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这样,只有具备相当的词汇量,才能够在写作中做到信手拈来,从而使写作变得游刃有余。在词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量,更要重视质,让学生较多地掌握一些常用单词,并且较多地掌握一些常用单词的常用词义、词性和用法,否则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英语跟汉语的区别很多,其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便是其中一个,在写作中如果没能真正把握所用单词的词性和词义,便会犯错误。“地球处在危险中”正确翻译应当是The earth is in danger.但是有的同学由于没有对“危险”这个单词进行区分,误用了dangerous,从而变成了The earth is dan-gerous.这就成了“地球是危险的”了。

作文绝不仅仅是词汇的简单堆积,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句法将其连接起来,再加上英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不同,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必要的句型,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语写作中常用的五种句型包括:S+V———主谓结构,例如:We work.S+V+O———主谓宾结构,例如:She plays the Or-gan.S+V+P———主系表结构,例如:They are students.S+V+IO+DO———双宾语结构,例如:He give me a pencil.S +V +O +OC———宾补结构,例如:She made the girl laugh.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常用句型必能为英语写作添色。

二、培养良好写作习惯,注意英汉差异

好的写作习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不管是考试中的作文写作,还是平时练习中的写作都应当注意良好的写作习惯,久而久之才能克服学生写作中的一些陋习,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缜密的构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英语写作亦是如此,缜密的构思是写作中语句表达通顺流畅的前提。每次写作都要让学生事先打草稿、列提纲,从而培养学生动笔前先构思的好习惯;注意关联词的运用,许多学生在写作时仅仅是把题干要求中的汉语直接机械地翻译成英语,再把翻译好的句子往卷子上进行简单的堆砌,这种作文毫无行文可言;尽量运用自己掌握比较准确的词汇和句型,许多同学为了作文能出彩,大量使用复杂句,其结果可能有两种:用对了为作文增分,用错了作文被直接扣分,因而,对于英语程度不是太好的同学,一定要鼓励其使用简单句,从而能保证得到基础分。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因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受到较多的母语的影响,势必会在作文中出现一些不伦不类的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一旦出现在作文中,阅卷老师会直接按语法错误来对待,导致学生大量失分。

例如:我们常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人特别多,在写作中如果直接翻译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势必会让人感觉到摸不着头脑。再如“:这样不行,你再看看”其实翻译成英语应当是“这样做不行,你再试试”,如果按照母语的习惯直接翻译,就成了It won’t do.Please see it again.这让老外看见未免要想“到底让我看什么呢?”

三、讲、读、背相结合,增加练习的数量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作为“中途”学习英语的初中生来说,更是离不开读和背。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多给学生讲一些范文,将范文的好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让学生在写作中模仿。作为学生应当较多地读一些、背一些英语读物和范文,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出英汉之间的差异,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除此之外,大量背诵一些范文,也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直接用到一些好的句子,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同样,写作能力的提高如果仅仅停留在“想”和“看”的层面,也是无法想象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进行练习。这里提到的练习包括两种,一是“练嘴”,也就是说教师要较多地让学生进行一些说话训练,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让学生直接用嘴说,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另一种练习那就是“练笔”,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在实战中提升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失败中前进,在实战中成长。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技能分析;培养能力

地理科学特有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使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时代性特征,也使得地理能力教育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促使地理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地理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特殊作用。因此,初中阶段地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养成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读图的自觉性 地理学科最富有特色的能力之一是运用图表。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自习或复习的过程中都要先读图,而非先看文字描述或文字结论。比如,地形图、政区图基本涵盖了整个地理教学内容,先看图可明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读图的目的性 一般来说,地图教学地图、图像主要包括景观图片、景观素描、景观块状图、景观剖面图、原理示意图、规律模式图、因素联系图、数量统计图、卫星相片、航空相片、地图等。并且他们各自在地理学科及地理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明确不同地图、图像的主要作用,是培养读图能力的重要前提。

第一,直观图像的判读。主要包括景观图、统计图、卫星相片以及航空相片等。教师可运用这些图像引导学生开展抽象、概括、判断和比较等思维活动。比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教材展示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景观图。可根据这些图指导学生进行下列活动:描述景观—说明气温和降水特点—回忆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比较—说明气候类型特点—说明气候类型分布,从而达到掌握气候类型和训练思维目的。

第二,抽象性、概括性地图、图像的判读。对于一些原理示意图、规律模式图、因果联系图等,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包括各种思维活动在内的智能活动,如勾绘直观图像草图可以开展具体化、形象化等思维活动;勾绘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图像,可以开展综合、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填绘地图可以强化空间认识并开展分析、演绎、比较等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按步骤读图的习惯 一般来说,学生应先了解判读工具,如图列、比列尺、指向标、坐标等,再判读内容;先从大局着眼,在分片判读细部,注意节点、界线和界面;结合知识内容,遵循内在规律,最后再用文字概括判读的结果。

二、巧设情景,不断开拓思路

地理学习涉及面广、案例丰富,具有多方位训练思维的优势条件。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一个正确的认识可经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现再形象思维的反复才能完成。列如,对我国季风的学习,可以通过冬季和夏季的气温与风向示意来形象地表示,然后从中抽象出冬夏气温—气压—风向的季节变化规律。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 地理教学要多补充一些发散思维问题,与收敛思维结合起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当前科学界普遍关注的,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发散思维的机会。但只发散不收敛也不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二氧化碳增多的温室效应机制,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失调的人为原因,强化学生的环境道德,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精神。

3、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 地理环境中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设想的创新意识。

4、虚拟思维与现实思维相结合 虚拟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用武之地”,如魏格纳从世界地图,猜想到大陆的破裂与移动,并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说。根据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和化石特征推断古地理环境、古生态特征,从而揭示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程等,都是虚拟思维与现实思维的结合。

三、自主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重视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往往较弱。因此我在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时,做了如下尝试。

1、指导辨别方向。为了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我重点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与罗盘;利用日影测定方向;动手制作简易“日 ”;利用北极星、太阳、月亮及手表等辨别方向;通过观察独立山丘的植物分布、土壤干湿而辨别阴阳坡等。

2、组织地理观测。在初中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观测如彗星、日食、月食等各种特殊的天象,了解一些简单的天象知识;组织学生观测当地的气温、雨量、湿度、风向、云量等基本指标,结合体验天气变化,认识当地的气候条件;组织学生观察本地代表性植物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落叶的起始和终结日期,简单归纳当地物候的基本规律。

3、演示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把课本中的文字逻辑结构转变为直观的形象思维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因其趣味性和知识性强,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把兑入红墨水的浓盐水轻轻倒入用透明玻璃盆的清水里,演示“洋流运动”;利用橡皮管放水演示“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及沉积作用”等。

4、开展乡土考察。开展乡土地理综合考察,是很好的地理能力教育手段。如观测家乡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及沙洲形成等;指导学生对本乡镇工业、农业、人口、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或建议提纲。

5、收集地理资料 包括地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说明、整理、粘贴和收藏,对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览。

6、办地理板报 这种方式既能结合时事地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地理环境与各地建筑》、《地理环境与各地民俗》等,形式、版面自定,对其中的优秀作品和摄像留存。

四、水乳交融,创新源于细节

1、创设好问题情景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巧设问题情景。如“天气和气候”的教学,我从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入,以此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融洽,会遏制学生的思维;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燃起创新的动力和思维的火花。

3、处理好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陈述尽量具体化、外显化,突出启发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领;所提问题要为学生预留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间,切忌总问“是不是”“对不对”;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提问后的话音刚落,马上叫人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要认真倾听,并作出中肯评价;要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切忌漠视与粗暴干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心里高速发展的时期,各方面的潜质和能力表现不明显,具有隐含性,并且由于青少年兴趣多变,造成能力表现的不稳定性,这就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并创设有利情境加以激发与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整理地理知识的系统结构与联系;综合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与特征;概括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与发生过程;归纳地理事物形成的背景与条件;总结地理事物发生的意义与影响;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剖析地理原理的构成要素与概念;掌握地理观点的认识方法与实践;熟悉地理图像的判断与绘制等,就是原有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 初中地理教科书及大纲.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8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面对面开着两家粥店,装饰、规模都很接近,生意也都很红火,可是路西店的营业额却比路东店高出许多。这是为什么?原来不同点只在于服务员的一句问话。路东店的服务员问客人:您的粥里需要加鸡蛋吗?而路西店的服务员问客人:您的粥里需要加几个鸡蛋?

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句不起眼的话,就决定了两家店营业额的差距,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一道理用于指导学生作文同样适用。

中学生写作文,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做不到具体生动。有的同学写的故事框架很好,却很难打动人,难以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细节,缺少真实细腻、饱含真情的细节描写。细细揣摩大师的名篇,能够感动我们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细节,而并非每一个部分。

着名女作家池莉曾说过: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喜欢大起大落,偏爱悲欢离合,甚至是不写到死就不成为一个故事。有的同学认为作文创新就是要与众不同,于是就去追求离奇古怪,甚至是哗众取宠。学生们对怎样打动人这一问题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独特经历和感受,把那些“崭新的细节”写细写活。

一、用细节激活读者情感

生活中感人的情景往往是朴素的,生动的,我们在记叙描写时要做到真实自然,原原本本地再现出自己被感动的地方,就同样能感动别人,这也是好文章能让我们感动的秘密之一。

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能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正因为细致真实地刻画了父亲穿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的艰难的动作。这样的细节在大师笔下可以说俯拾即是。

例如:朱自清另一名篇《冬天》里的一个细节: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这里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与父亲和兄弟们在冬天吃豆腐的情景,从“站”“仰”“觑”可以看到父亲在给哥儿三个夹豆腐的时候,那份认真,那份仔细;从“一一地放”则可品味出父爱的博大与无微不至;从“等着”“掉下来”可以分享到在父爱的羽翼下,兄弟们其乐融融的温暖。就这么平平常常的几个动词,使阴暗的老屋荡漾着深沉的舐犊之情,读到这里,读者心里自然会升腾起一阵阵暖意。

又如:史铁生的名篇《秋天的怀念》里的一个细节: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这段话作者用“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来表现“我”的暴怒无常,点到为止,不作展开,却极具冲击力,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表现母亲的悲伤和慈爱,用的却是更精致的细节。母亲看到儿子遭受折磨,“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那种无奈,那种牵挂,那种对儿子内心痛苦的理解,都在这无声的动作里了。儿子平静下来了,母亲又“悄悄地”进屋,“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眼边红红的”,一个细微的神态,透露出母亲无限悲苦的心情;“看着我”,三个字,一个动作,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和怜惜,蕴含着无限深情。几个简单的汉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平凡的动作,平凡的情景,经过大师之手就变得不同凡响,感人至深了。其实,大师们并不拥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只要我们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够练成金手指。

二、用细节传达人物神韵

古人感慨:“文之作也,以记人叙事为难。”难点之一就是传神。要想传神必须在细节上下大力气才行。小说中许多虚构的人物,却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对他们成功的塑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富有个性的细节。

提起孔乙己,我们脑海中立刻会出现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高大”形象,同时也会想起他在咸亨酒店极“豪爽”地“排出九文大钱”,当然也忘不了他“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走出了我们的视线。孔乙己的性格及命运悲剧,就在这些传神的细节中凸显出来,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来看看《红楼梦》中一段“笑”的描写: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一段描写每人都着墨不多,却表现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湘云的豪爽,黛玉的娇弱,宝玉的受宠无羁都已尽收眼底。每人的年龄、身份不同,笑的方式也不同。长辈们、主子们可以无所顾忌,小丫头们却不感放肆,虽然无不“弯腰屈背”,却只能“躲”、“忍”,还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短短的一段话,人物个性、等级尊卑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

三、用细节彰显文章主旨

1、通过细节来表现主题。

曾看过一篇名为《等待》的小小说,主要情节是:儿子一再许诺星期天带母亲去离家不远的万寿宫游玩却从来没有兑现,使老母亲热切的盼望一次次落空,终于变成失望以至绝望。

文中反复出现这样的细节:

星期天到了,她见光就起床,把银丝般的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还换上了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坐在卧室里等,等儿子带他去万寿宫。

而文章的结尾却是:

星期天到了,穆家婆躺在床上没起来。

又一个星期天到了,穆家婆又躺在床上没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相互照应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心由热到凉的过程,一场等待终成空,老人已没有了起床的心气和力气,可见儿子的行为对老人的伤害之深。文中没有一字指责儿子,可读者读后无不气愤,作者的态度已通过他笔端的细节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

2、用某一特定细节作为文章的线索

在此类文章中,朱自清的《背影》堪称典范,“背影”是行文的线索,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细节,是作者情感的爆发点,“背影”上凝结的父爱比全景式的展现更令人感动。

近年来,中学生在用细节作线索来组织文章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好作品,从文章题目即可看出,例如:《父亲的巴掌》、《枕头里的歌》、《妈妈的留言条》、《轻轻一声叮咛》等等,把情感寄托在具体而细小的事物中,更容易把“情”表达得充分、真切,收到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3、连缀细节构成文章主体内容。

有的文章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把一个个生活中的小细节连缀起来,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譬如:《父亲的爱》,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完整的情节,通篇都是“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诸如此类的小事情,可是读后我们分明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在近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中,也有许多此类优秀作品,有的连缀几个细节凝聚成一个核心,有的在形式上还有所创新,体现为片断文、日记体等,例如:《感动》一文,写了老师艰难地捡起地上的粉笔头、母亲照顾偏瘫的父亲、邻居叔叔为捐献骨髓而锻炼身体、隔壁小妹妹等待上“非典“一线的妈妈归来,这样四个镜头,或者说仅仅是四个定格的画面,带给人的却是真实的“感动”。还有,《留下》、《沟能》等都是此类佳作。

4、用某一细节作为切入点来构思全文。《牵狗散步的人多了》反映出一种可悲的社会现象:年轻人宁可牵狗散步也不陪伴寂寞孤独的老人;老年人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为了排遣寂寞,也只好把情感寄托在狗身上。“牵狗散步的人多了”只是一个生活中的细节,却被有心的作者敏感地捕捉到,创作成一篇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真可以称得上是举重若轻。

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切入点,譬如:每个学生都遇到被人作为榜样,或父母整日以别人作榜样激励自己的情况,但很少想到把它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在大兴区中考满分作文中,就有一个小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以此为切入点写了一篇《叔叔阿姨需要我》,写了自己因为有很多人等待我做榜样而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写得简洁流畅,以选材角度新颖而广受好评。

细节是生活最柔软、最鲜活、最感性的一部分,没有了细节,一个人的生命就成了坚硬的岩石,荒凉的大漠。生活丰富绚烂的一面,永远在那些会盛开细节之花也善于用心捕捉细节之鱼的人那里,温情脉脉地缠绵着。细节是丰收过的果园里遗落的那只果子,在你不怀任何期待的时候,一抬头便看见;有时细节是一粒随风而来的种子,即使落在荒废的花盆里,仍会发出灿烂的芽来。

上一篇:注册物业管理师还考吗下一篇:教师节文艺节目主持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