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法复习题(共3篇)
债法复习题 篇1
债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甲对乙说:如果你在三年内考上公务员,我愿将自己的一套住房或一辆宝马车相赠。乙同意。两年后,乙考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关于甲、乙之间的约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B)
A.属于种类之债
B.属于选择之债
C.属于连带之债
D.属于劳务之债
2、下列情形中,属于无因管理的是(A)。
A.甲拾得乙丢失的牛,在积极找寻失主的同时,对该牛进行管理
B.超市对超市的顾客的皮包进行保管
C.买方 无正当理由拒收卖方交付的货物,卖方对该货物进行管理
D.在加工合同中中,承揽人管理定做人提供的原材料。
3、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价款合同,借款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遂与 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30万元,甲和银行通知了丙企业,丙企业未予答复。后甲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该案中的保证责任应如何承担?(A)
A.丙企业对20万元应承担保证责任,增加的10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B.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和乙变更合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C.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因甲、乙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款而致保证合同无效
D.丙企业应承担30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丙对于甲和银行的通知未予答复,视为默认
4、甲银行在保证期间届满后,才向保证人A不知道自己的保证责任已经消灭在催款通知书上签了字。乙信用社在诉讼时效超过后,在催款通知单上签了字。问:A和B 是否继续承担责任?(D)
A.都不在继续承担
B.都继续承担
C.A继续承担,B不再承担
D.A不再承担,B继续承担
5、刘某向沈某借款一万,约定年息为5%,并由李某做保证人。现沈某欲将该债权转移给宋某,在原保证合同对债权转移没有任何约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选项所述的内容是正确的(C)?
A.如果该债权发生转移,李某既免除了保证责任
B. 该债权的移转必须取得李某的同意,李某才在原保证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C.如果该债权发生转移,李某应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D.该债权发生转移并经沈某通知了李某,李某即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6、甲向乙借款3万元,并由丙从中做保证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三人均在借款合同上签字。后甲请求乙推迟还款期限一年,乙同意,但 提出推迟一年期间的利息为30%,甲同意,丙签订了变更合同协议。甲、乙将变更合同的内容 告知了丙,丙碍于情面口头表示同意。后因甲到期不能还款,进而发生纠纷。丙应承担什么责任?(D)
A.丙应当对该3万元借款及其推迟一年的期间 的30%利息承担保证责任
B.丙应该对该3万元的借款及其推迟一年期间的法定存款利息承担责任
C.丙应对该3万元的借款承担保证责任,对推迟一年的期间的利息不承担责任
D.丙对该3万元的借款及其推迟一年期间的利息均不承担 保证责任
7、下列哪种情况视为承诺?(B)
A.A向B发出要约,要求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过期视为承诺,B未能如期答复
B.丁某依广告上刊登的价格,给某厂汇款购品,该厂向丁某汇出指定的产品
C.A 向B 发出要约,C 得知后表示接受A的条件
D.A 向B 发出要约,C得知后表示接受A 的条件
8、甲打算卖方,问乙是否 同意买,乙有些迷信,甲说:“如果明天早晨7点钟,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窝就出15万元买你的房子。”甲同意。乙回家后后悔。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恰有几只喜鹊在甲的屋顶上,乙正欲将喜鹊赶走,甲不知情的小儿子拿起弹弓将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关于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下列一说法是正确的?(C)
A.合同尚未成立
B.合同无效
C.乙有权拒绝履行合同
D.乙应当履行合同
9、甲手机专卖店门口立有一个木牌,上书“假一赔十”。乙从该店购得一手机,经有关部门证实是假货。乙遂要求甲履行其“假一赔十”的承诺。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D)。
A.“假一赔十’过分的加重了甲的负担,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
B.“假一赔十’没有被订入到合同条款之中,故对甲不发生效力
C.“假一赔十”显失公平,甲有权请求法院予以变更或撤销
D.假一赔十”是甲自愿做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应当认定有效
10、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乙不知甲的去向和身份。甲清醒后会酒店欲取回遗忘的衣物。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C)
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
C.是自助行为
D.是侵权行为
11、法定合同解除权属于(A)。
A.形成权
B.抗辩权
C.支配权
D.请求权
12、某商场在促销活动期间贴出醒目告示:“本商场家电一律试用20天,满意后付款。”王某从该商场搬回电冰箱一台,使用期满后退回,商场要求其支付使用费100元。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
A.王某不应支付使用费,因为双方没有约定使用费
B.王某应支付使用费,因为其行为构成不当得利
C.王某应支付冰箱平均使用寿命折算的使用费
D.王某应与商场分摊按冰箱平均使用寿命折算的使用费
13债务 人将标的物提存后,标的物毁损、蔑视的风险由谁承担?(B)
A.债务人
B.债权人
C.提存部门
D.债务人与债权人分摊
14、甲拾得乙遗失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元,甲欲交给公安失物招领部门,但在前往失物招领部门的公共汽车上,甲自己钱包和拾得钱包一起被盗,则甲(A)。
A.对拾得钱包被盗不承担责任
B.对拾得钱包被盗承担全部责任
C.对拾得钱包被盗承担部分责任
D.依公平原则,对乙给予适当补偿
15、某演出公司与“黑胡子”四人演唱组订立演出合同,约定由该组合在某晚会上演唱自创歌曲2-3首,每首酬金2万元。由此成立的债的关系属于何种类型?(B)
A.特定之债
B.单一之债
C.选择之债
D.法定之债
二、多选题
1、下列儿属于债的发生原因的是(ACD)。
A.某商场为吸引顾客,宣布每月1日至15日在该商场购物的顾客可以抽取幸运奖
B.某甲与 孤儿院签订协议,收养了一个孤儿
C.某乙未经他人允许,擅自把他人的肖像用在自己企业上
D.某丙捡到某公司的价值100万元的支票一张,据不返还
2、在连带之债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债权人与连带债权人之一发生混同,导致其他连带债务人消灭
B.债权人向连带债务人之一提起诉讼时,导致对其他连带债务人诉讼时效中断
C.债权人与连带债权人之一进行抵消债务,导致其他连带债务人的债务消灭
D.债权人免除连带债务人之一的债务,导致其他连带债务人的债务消灭
3、于某与武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于某为卖方,武某为买方,合同约定,由于某负责运输,运输方式为火车运输,后双方在合同的履行地点上发生争议,就本题的合同履行地点,表述不正确的有(A CD)。
A.于某所在的火车站
B.武某所在地的火车站
C.武某的营业所在地
D.武某的仓库所在地
4、下列可以作为债权人代位权的权利的是(BC)。
A.某学校老师王某享有的工资请求权
B.某甲与某乙之间因委托合同而产生的债权
C.某雨夜,刘某为出门的邻居修理被风刮跑的屋顶而享有的无因管理费用请求权
D.小张享有的其父母为其设定的人寿保险金请求权
5甲借给乙5000元钱,现已到期,乙没有足够的钱偿还,但丙欠乙6000元钱,也已到期。乙认为这笔钱即使丙还了自己,自己也要还给甲,还不如不要,所以一直不向丙请求还钱。现在甲起诉,要求丙偿还乙的债务,则(AD)
A.在该诉讼中,乙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B.如甲胜诉,则诉讼费用先由乙承担
C.如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则丙应该向乙履行清偿义务,再由乙清偿甲的债务
D.如代位权成立,由丙向甲直接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相应的数额内消灭
6、A向信用社贷款30万元,由朋友甲、乙、丙做保证人,甲与 信用社约定承担10万元的保证责任,乙与丙与信用社之间没有约定,但乙、丙之间相互约定各自承担10万元的保证责任。后A 在经营中亏损无力还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信用社可要求甲承担10万元的保证责任
B.信用社可要求乙承担20万元的保证责任
C.信用社可要求丙承担20万元的保证责任
D. 信用社可只能要求甲承担10万元,乙、丙各自承担10万元的保证责任
7、同时履行抗辩权与留置权极其类似,关于它们的区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
A.前者是抗辩权,后者是物权
B.前者的适用范围广,后者只适用几种特殊的合同
C.前者仅能消极的阻止对方请求,后者对标的物得优先受偿
D.前者有不可分性,后者则无
8、下列哪些合同的转让是不合法的(ABD)?
A.甲公司与韩国乙公司合办中外合资公司,合资合同经过审批机关审批后,甲公司未经乙方同意将合同的权利与义务转让给丙公司
B.甲教授曾经答应乙校讲课,但因讲课当天临时有急事,便让自己的博士生代为授课
C.债权人李某因急需钱便将债务人杨某欠自己的2万元债权以1.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刘某,李某将此事打电话通知给了杨某
D.订丁对丙的房屋享有抵押权,为替好友从银行借款担保,将抵押权转让给银行
9、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无因管理的是(B C)。
A.甲担心邻居家的自行车丢失而将该车推入自己家中
B.客运公司的司乘人员代管旅客行李
C.将他人的牛误认为自己的牛进行饲养
D.甲身为医生,在路上碰见危急病人,坐出租车将其送到自己所在医院
10、应当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无偿转让财产,导致可能丧失履约能力,当事人可以(ABC)。
A.中止履行
B.请求对方提供担保
C.解除合同
D.请求法院撤销该行为
11.出现下列何种情形时,一般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AC)
A.债务人被宣告失踪,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
B.债务人移居国外,但国内有其购买现由其亲属居住的住宅
C.债务人被宣告破产,中止执行程序的D.保证人曾以书面方式向主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表示放弃先诉抗辩权的
债法复习题 篇2
一、宋代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其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1.宋代经济发展概况及其对债法发展的影响。宋代建立于五代十国之后, 是中国历代封建帝国中疆域最小、最为动荡和孱弱的时代, 与宋统治期间, 相互对峙的国家还有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 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 以及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宋代从960年建立到1279年被忽必烈所灭, 总共经历三百多年, 在这三百多年的统治期间, 宋代的经济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 中华的法制文明也处于世界前列。宋代的统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就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所处的局势下作出的选择。由于宋代建立于动乱、割据的五代十国之后, 统治者特别注重国家的中央集权和对军事、经济的绝对控制, 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基本国策。在经济上, 宋代虽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但是在土地制度和农民的身份上, 宋代进行了改革, 虽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但是客观上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建国之初, 为了休养生息, 宋代采取了“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制度, 加速土地的流转速度, 迅速提高了中小地主与自耕农的数量。同时, 宋代还在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制度对佃农的束缚, 建立了租佃制, 只要佃农从地主手中将土地承租下来, 就可以享有土地使用权, 并且成为国家保护的正式编户, 从而使得大量的原本私属于主人的部曲得以解放, 成为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积极力量, 从整体上刺激了生产积极性。从政治统治角度来看宋代的这些经济制度, 一方面刺激了生产, 另外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 比如“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在加速土地流转的同时, 也加快了地主对土地的垄断, 租佃制度在刺激生产的同时也保护了地主对农民和佃户的剥削, 从而加大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对立。然而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 宋代的这些政策却是激发了社会活力,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的流转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使得人口的流动性加大, 物资生产量和流动量加大。而部曲身份的解放也释放了大量的社会生产活力, 出现了大量没有土地, 原本私属于地主的群体, 这些群体有些租种了地主土地, 还有一些则从事了手工业生产, 这样在宋代的城市和集市上, 专门从事手工业的人数大大增加, 脱离了土地专门从事贸易的群体开始出现, 商品交换频率逐渐增加, 商品交换制度也逐渐发达, 整体上的商业发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整个宋代的经济就呈现了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格局, 为法制建设尤其是债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宋代之前的封建国家, 为了确保社会安定和农业发展, 大都限制农民迁徙, 反对商业贸易, 认为商品的交换职能是让商人谋取个人利益, 并不能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效益, 不能够创造社会财富。而宋代的经济制度让商业贸易成为了一种合法的常态经营方式, 同时加大了法律对包括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保护力度。宋统治者认为法律是 “理国之准绳, 御世之衔勒”, 只有“法制立, 然后万事有经, 而治道可必”, 因此将法律对经济社会的调整和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保护作为国家统治的原则[2]42。
2.社会与政府层面的积极影响。宋代的经济政策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在社会观念方面, 义利观开始发生了动摇。中国的传统义利观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下, 重义轻利, 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重视“义”, 而轻视“利”, 如果在义利的选择上将“利”看得更加重要, 就是“不义”的行为。然而, 在商品经济之下, 追逐利益就是最大的目的, 人们的义利观在商品贸易中开始发生变动。任何经济形式和经营模式一旦脱离了社会传统就丧失了活力, 商品贸易同样如此。义利观的改变在短期内促进了商人获得利益的机会, 然而从长远来看, 任何经营活动都必须以诚信作为基础, 这样在商业经营者群体自身也注意到这一点, 他们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也开始形成了一系列的经营、交换规则, 这些规则要求商人不得采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 要讲究贸易的公平等等, 这些制度经过发展, 逐渐形成了习惯法, 成为宋代债法体系的一部分。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打破了原来的市场制度, 国家出现了开封、临安这样的拥有百万人口规模的大型城市, 形成了近代化的贸易体系和市场, 贸易自由进一步扩大, 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商品经济的繁荣在造就了商业巨富的同时, 还使得政府开始蠢蠢欲动, 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富商的经济实力, 使商业利益流入国库。在这样的背景下, 调整民事经营活动的债法规范就得到了发展。
二、宋代债法发展状况
1.宋代债法立法概况。在立法上, 宋代涉及债法内容的立法很多, 在其最为重要的法律《宋刑统》当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债法相关条文, 与《唐律疏议》相比有着明显的增加, 增设了许多在之前朝代的法律当中都没有出现过的制度与条款, 比如在《宋刑统·户婚律》中就在 《唐律疏议》的基础上增设了“户绝资产”门“、死商钱物”门“、典卖指当论竞物”门“、婚田人物”门, 在内容上相当于今天法律当中的没有继承人的财产继承问题、没有找到家属的客死他乡的商人的财物处分、设定权限的物品处分以及涉及婚姻的不动产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在之前法律当中没有出现过, 就是在今天的法律中也没有丰富的理论和制度。此外, 宋代的法律中还对涉及债权债务的诉讼时限、 遗失物的处理等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出现了《户婚敕》、《户绝条贯》、《遗嘱财产条法》、《户绝田敕》、《元丰市舶法法则》等等法律, 对相应的民事财产关系进行规范。
2.宋代的债法制度概况。宋代的债法制度在唐律的基础上更加进步, 立法内容的丰富与立法结构的严谨和制度的丰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些方面连以民商法著称的欧洲同一时期的法律都无法相比。宋代的债法规范了债的发生、债的担保、债的履行和消灭制度, 同时还规定了买卖契约、借贷契约、租佃与租赁契约、合伙契约、信用契约等等契约形式, 几乎囊括了现代债法体系的所有内容。 在债的发生的制度性规定上, 宋代法律当中规定了四种债的发生原因。一是契约之债, 是指通过契约关系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包括了买卖契约、典当契约、雇用契约、借贷契约以及租赁契约等等;二是侵权之债, 是指因为行为人在过错情况下侵害了他人的财产和人身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些制度一般与刑事犯罪同时出现, 尤其是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产生的债务, 通常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实行保辜制度;三是不当得利之债, 主要是调整那些没有正当理由占有他人利益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四是无因管理之债, 由于宋代战事很多, 农民逃亡时有发生, 当经营者逃亡时, 土地可能会被他人耕种, 这样就会产生纠纷, 宋代法律当中规定了类似今天的无因管理的规范, 规定管理者应当返还土地, 但受益者应当补偿管理人的付出[3]18。
在债的担保上, 《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税钱未纳, 听以物克当, 别注历, 收经一年, 不赎者没官, 其物准钱, 不足, 干系人赔”。这里的规定类似于今天民法当中的抵押权、留置权的相应规定。同时在该部法律中还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 官为理索, 欠者逃亡, 保人代偿”, 该条款当中规定了担保当中的人保和物保规定。在债的履行和消灭方面, 《宋刑统》当中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 一匹以上, 违二十日鞭笞二十, 二十日加一等, 罪止杖六十;三十匹, 加二等;一百匹, 又加三等。各令备偿”。这些规定当中都体现了宋代对于债务不履行行为的惩罚。同时还规定了债务人有能力履行时再令履行的中止履行制度。 债的消灭制度, 宋代也有相应的规定, 规定了清偿可以消灭, 还规定了因债务人即担保人确实无力偿还或者死亡的情况下, 经过一年债务自然消灭;超过时效又没有契书为证的自然消灭制度。
任何社会制度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 宋代的债法高速发展是在当时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宋代的商品经济在土地政策和身份制度改革之后得到了高速发展, 促进了社会思想的改革进而推进了社会经济规则的变化, 从民间到政府都对经济交往制度进行的改革, 形成了习惯法和政府制定的债法体系。同时债法制度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债的发生、债的履行与消灭制度都得到了丰富, 将中国封建法制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摘要:宋代国家统治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 另外一方面社会经济又高速发展。宋代的债法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 形成了债的发生制度、债的消灭与执行制度等等一系列债法制度, 远远超出了当时西方欧洲国家的法律水平。
关键词:宋代,经济基础,债法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D].河南大学, 2006.
债法复习题 篇3
关键词:债;债权;债法;债法总则
中图分类号: D923.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5000705
如果说物权法发挥着调整静态财产关系的重要作用,债法则发挥着调整动态财产关系的重要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交易更加自由、便捷,债法的作用也不断凸显。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设立,绝大多数均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也符合民法“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从国外的一些立法模式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将债法的相关规定纳入民法典中,并单独设编。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均有关于调整债权的相关法律条文,但至今还未颁布统一的债法典,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债法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在深入了解债的基本内涵后,要解释何为债的关系?债有哪些类型?债的发生情况包括哪些?债权请求权的消灭是否意味着债的消灭?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债法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也让我们对在未来的民法典中设立债编或者颁布债法典充满信心。
一、债的概念和特征
(一)罗马法中的债
对于债的认识,需要从罗马法开始谈起。古罗马的《民法大全》对债的概念有着明确的定义。其中,《法学阶梯》对于债是这样规定的:“债是拘束我们根据国家的法律而为一定给付的法锁。”[1]即罗马法中的债指的是“债权、债务,也指债权债务关系,有时并称之为‘法锁(jurisvinculum)”[2]302。
(二)我国古代法中的债
在我国古代,债与责的概念是相通的,即“责,通财也,俗作债”(《正字通说》)。汉书《淮阳宪王钦传》中有句话说:“责,谓假货人财物,未偿者也”[3]449。由此可见,我国古人所理解的债仅仅是一种欠人钱财的一种表述,但它反映了我国古代所存在的债权债务现象,可谓是现代民法意义上的债之雏形。因此这种认识也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三)现代民法中的债
《民法通则》第84条对债的解释为:“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因此,民法上的债的含义,是指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某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这种债的产生可以是基于合同,亦可以是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债,作为民法上的概念,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一定给付的民事法律关系。”[2]301与罗马法及我国古代法中描述的债不同的是,现代民法中的债不再单单局限于财物关系,债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除了作为人身等法律规定的不得交易外,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有可能作为交易对象,进而建立起债权债务关系。
(四)债的本质及法律特征
1.债的本质
债究竟是什么,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首先从债的标的上对债的本质做了一定的分析。他认为,债的标的是无形的。正是对债的标的的无形性认识,让萨维尼在探求债的本质时将目光转向债务人方面。由此得出:“归根结底作为本质构成的,不是债权或者请求,而是债务或者履行。”[4]可以说萨维尼是从义务本位解释了债的本质。随着由身份向契约的逐渐演变,人们逐渐从义务转向权利,并从债权的角度来解释债的本质。
从我国学界来看,对于债的本质的理解主要存在“财产流转关系”说(以佟柔教授为代表)、“可期待的信用”说(以张俊浩教授为代表)、“利益工具”说(以王家福为代表)和“法律关系”说。从现代意义上来说,持“法律关系”说较多。该观点认为,债是在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法律关系,而这种法律关系更进一步地说应当是民事法律关系。王利明教授对于债的解读为:“债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是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关系。”[5]此外,陈界融教授认为:“债,是特定人向特定人请求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6]1可以说,债就是在民法体系下所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2.债的法律特征
对于债的法律特征的把握,需要结合物权的法律特征去理解,这样更容易在根本上解释债的法律特征。物权是一种绝对权,具有排他性,其权利的行使需排除他人的干涉,债则是在当事人双方产生并具有约束力,故只对当事人有效,因此是相对权,且不具排他性;物权实质上是一种支配权,权利主体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权利的行使无需他人的帮助,而债的实现则依赖于相对人,一方有请求另一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即行使的是债权请求权;物权一般情况下可以永久存在,除非物的消灭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债权则具有一定的期限限制;对于物权的规定我国遵循的是法定原则,而债权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债并无此效力;最后在物权与债权相冲突时,债权往往要让位于物权(“买卖不破租赁”是一项特例)。
二、债的关系
(一)概念解析
债的关系,是指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它是一种民法上的法律关系。它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旨在实现特定给付目的的关系。对于债的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债之关系(Schuldverh·ltnis im engeren Sinne),指个别的给付关系,自得请求给付的一方当事人而言,是为债权,自负有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而言,则为债务。广义债的关系(Schuldverh·ltnis im weiteren Sinne),指包括多数债权、债务(即多数狭义债之关系)的法律关系。”[7]5一般情况下,合同之债就属于广义债的关系。endprint
(二)“债的关系”的称谓
对于债的关系的称谓,各国民法典中的规定不尽相同。如《法国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中用“Obligation”(即债务)来表示,《德国民法典》则称为“Schuldverh·ltnis”(即债务关系),《日本民法典》称“债权”。由此看来,我国主要参照的是日本的做法。“债法、债权法、债务法、债权债务法,皆为统一事物,此称谓已经深入人心而众所周知。”[6]2正如对“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解释一样,不管是“智慧财产权”、“知识财产权”还是“知识产权”其实质上都是一致的,故无需在称谓上钻牛角尖,因为它只是作为通用的说法而已。
三、债权请求权
所谓请求权,是享有权利一方请求负有义务的一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对请求权的定义,最早要从学者温特夏德(Windshceid)的观点说起。他认为,请求权是指某人得对他人请求的权利。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德国民法典》第194条将请求权定义为“向他人请求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8]。请求权可谓是实现债权的一大法宝。请求权并不是一开始就产生,而是在一定条件具备后催生。故有学者认为:“请求权是在法律发展到一定水平,实体权利与诉讼权利分离后产生的一项新的实体权利类型。”[9]
“债权是以交换财货或利益为目的的权利形态,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效力,即债权人有请求债务人为给付。”[6]3对于债权的理解,不能将其与请求权划上等号,因为请求权除了有债权请求权之外还有物上请求权,也有学者认为基于人身还享有人身请求权等。债权除了有债权请求权外,还有解除、终止等权能。“债权请求权罹于消灭时效时,债权本身仍属存在,债务人认为履行之给付者,不得以不知时效为理由,请求返还。”[7]9故不能因债权请求权的消灭来断定债也归于消灭。相反,如果一个债消灭,则债权请求权亦归于消灭。此外,王泽鉴教授还认为:“债权之本质的内容,乃有效的受领债务人的给付,债权人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则为债权的作用或权能。”[7]9由此可见,债权请求权是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债权的实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债的种类
债的种类,是指按照不同的标准,将不同类型的债进行归类。分类也是认识债的一种途径,也能给实际操作带来便利。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债分为:(1)根据债的产生原因不同,可以将债分为合同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侵权之债等。从我国的现有立法体系来看,主要是采用此类划分标准。这种划分的优势在于,将不同种类的债用不同的法律进行规制,如合同之债有《合同法》予以规制;(2)根据债的产生是否体现意思自治,分为意定之债和法定之债。其中合同之债就是意定之债的典型表现,因侵权、不当得利以及无因管理等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则属于法定之债;(3)根据债的标的物属性不同,我们将债分为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4)根据债的主体数量的多少,将债划分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其中对于多数人之债我们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这是以权利义务范围为划分标准;(5)根据债的实现是否具有选择性,分为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6)根据债与债之间的依附关系,分为主债和从债。其中主债可以独立存在,而从债则以主债的存在为前提,主债一旦消灭,则从债也归于消灭(典型的从债即保证);(7)根据债的给付标的不同,分为“实物之债、货币之债、利息之债、劳务之债、智慧成果之债和损害赔偿之债”[10]120。
五、债的发生
债的发生,是债权债务产生的基础。需要做出说明的是,债权关系主体的变化不能划归于债的发生,而应当属于债之转移,因为这种情况下并未产生新的债。债的发生原因,也即能够引起债的关系产生的那些法律事实。“债的发生根据也称债的渊源,罗马法则称作‘债因。”[3]452罗马法起初只将契约(相当于现在的合同)和私犯(相当于现在的侵权)作为债的发生的根据,“后来又将准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准私犯(法官渎职、家奴家畜加害他人等)列为债的发生根据”[11]203。从《法国民法典》中对于债的发生规定来看,基本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四大类。我国大陆在债的发生上也与法国做法相似,同时也参照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主要有: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单独行为等。其中基于合同产生的合同之债是债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产生原因。它完全基于当事人的约定,且形式多样。这与法国法中的契约比较相似。单独行为,又称单方允诺,是指“表意人向相对人做出的为自己设定某种义务,使相对人取得某种权利的意思表示”[10]119。典型的如悬赏广告。日本还将代理权的授予也作为债的产生原因之一。除此以外,诸如拾得遗失物、缔约过失等情况也可能成为产生债的原因之一。
六、债法及其地位
(一)债法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债法就是调整当事人间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债权法的归属上看,它应属于财产法范畴。债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形式债法与实质债法。形式上的债法一般指的是民法债编或是单独的债法典。形式上的债法我们可以追溯到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并且设置在物权编之前,这足以体现出债权的重要地位。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虽然未设置债编,但也有实质债法的内容存在。实质的债法又被称为广义上的债法,除了包括形式债法外,也包含其他法律中的涉债内容。此外,现代意义上的债法具有普遍性、多为任意法、民商合一色彩浓厚等特征。但是,我国并没有独立的债法典,由于民法典也未颁布,故亦不存在民法债编,这对我国的债法体系的构建来说,可以说是一大缺憾。
(二)债法地位
即便如此,我国的学者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对债法研究的脚步,并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债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1]20这一重要论断。对于这一论断的检验,我们可以先追溯到《德国民法典》。虽然《法国民法典》(含人、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三部分)和《德国民法典》都继受了罗马法,但是在民法的立法模式上前者继受的是“法学阶梯”模式(三编制,即人、物、讼),而后者则继受的是“学说汇纂”模式,更确切地说是“潘德克顿”体系(五编制)。“由于学说汇纂的音译为潘德克顿(pandekten),历史法学派的这一分支又称潘德克顿学派。该学派对学说汇纂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重新整合,加以体系化,创立了新的学说汇纂理论体系——潘德克顿体系。该体系由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构成。”[12]中国吸收德国民法立法体系的典型例子,是1911年起草的《大清民律草案》采用了五编制。据学者研究,早在我国的汉代就出现债法的影子,当时是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商品经济。“汉代债法无论是在契约制度,还是在法典中的损害赔偿制度等方面,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13]我国虽然很早就将制定民法典提上日程,但因为各种因素,一直未颁布。但国内学者们推出了三种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以梁慧星为代表起草的民法典体系中包含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共七编。此外,以王利明为代表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和以徐国栋为代表的绿色民法典中都有关于债编的设置。综上,足以体现出债法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endprint
我国的民法典完全可以将债编纳入其中。如若设立债法总则一编,我们可以参照日本的一些做法。具体构想,笔者整理后认为:包含债的发生、债的标的、债的效力、债的种类、债的转移、债的消灭以及法律责任七大部分,那么这些就构成了债法总则的一个基本体系。柳经纬教授对债法总则的解释是:“指在各种具体债的基础上抽象出来并能适用于各种具体债的一般规范体系或共同规范体系。”[14]如果从另一方面考虑,我们也可以通过整合所有关于债的相关规定而制定一部债法典,这个在现实环境下也比较困难,因为要克服很多理论上的困难。我们除了要协调好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外,还需要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以此来作为纳入债法体系的依据。例如,国内学者就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整合提出了一个解决途径,即“通过统一损害赔偿规则整合侵权法与合同法”[15]。这就说明,将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纳入到债法范畴并非不可能。不管是在民法典中设置债编,亦或是设立单独的债法典,债法总则部分都不可或缺,它有存在的必要性。它是关于债的体系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在体现法律的价值方面,不能仅仅依靠具体的法律条文,还需要抽象的一些理论作为基础,即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学者还对债法总则的设立目的做出评价,即:“设立债法总则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确立债的共同规范,而在于整合现有的债法体系,协调债法一般规则和各种具体债的规范之间的关系。”[16]因此,不管是参照德国、日本还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我们都应当重视债法总则的作用,它可以为我们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纠纷提供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解决路径。
(三)债权的优越地位
没有在民法典中设立债编或是颁布债法典是不是意味着债权就一定处于弱势地位呢,从现实生活中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拉德布鲁赫曾在《法学导论》中谈到“债权已不是取得对物权和物利用的手段,它本身就是法律生活的目的”。日本著名学者我妻荣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补充,他在《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中将债的优越地位分成了两大类:“其一是,作为所有权的从属以实现所有权作用为任务的债权;其二是,取得独立地位的、对所有权起抑制作用的债权。” [17]217由此可见,我妻荣先生是不支持将债权仅仅作为实现财产价值的工具一说,除此以外,债权有着自身的独立价值存在。如同马克思与恩格斯谈论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一样,债的独立价值作用会反作用于物权。此外,我妻荣还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金钱债权逐渐比企业的固定资本更强有力地支持着一个企业的全部。”[17]219说明债权在这方面已经完全脱离实现物权的工具,而转为具备自身独立经济价值的典型表现。人们一直认为,固定资本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仍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殊不知债权尤其是金钱债权在不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超越了固定资本。所以我们要从以前的一些观念中解放出来(如债权是实现物权的工具),如果还仅仅是停留在工具论中,无疑是对学术发展的一种阻碍。
参考文献:
[1]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102.
[2]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彭万林.民法学[M].第3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龙卫球.债的本质研究:以债务人关系为起点[J].中国法学,2005,(6):87.
[5]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48.
[6]陈界融.中国民法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7]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8]苑书涛.请求权基本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5:76.
[9]辜明安.论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J].当代法学,2007,21(4):70.
[10]王国征.中国民法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11]杨立新.民法 [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孙宪忠.中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3.
[13]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以简牍文书为中心的考察[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147.
[14]柳经纬.我国民法典应设立债法总则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2007,(4):3.
[15]张红.侵权法与合同法的整合——当代债法修改的另一个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2012,43(3):9.
[16]陆青.债法总则的功能演变——从共同规范到体系整合[J].当代法学,201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