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治总结

2024-06-07

四法治总结(通用12篇)

四法治总结 篇1

城关镇第二小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法治工作总结

班级:四(2)班 教师:常开贤

法治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的法治教育,努力培养造就具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新一代,对于实施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加强制度建设。

为切实加强依法治班、依法治教工作,有效推动班级的法制教育,班中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策划法制教育活动,使班级的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

行为规范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因此班级十分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工作,把他作为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学期以来,我们紧抓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我们将学生的行为规范细化为国旗、国歌、国徽、时事形势等认知教育及进校、离校、对人有礼貌、走楼梯要求、文明用餐、保护校园环境、爱护公共财物、见纸屑就拣、双手接东西、不相互追逐打闹、随手关灯关电风扇、讲话文明等行为养成训练。

三、以课堂教育为途径。

课堂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抓住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开展法治教育。如充分利用思品课、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法、交通法、环保法、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远离毒品等教育。班级还注重法治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以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活动为载体。

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参观访问活动。

⒉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将法制教育专家请进学校,进行法制宣传讲座活动。

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⒋国旗下讲话及晨会教育。我校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根据学生年龄大小的不同,主要包括学习国旗法、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方面;

⒌召开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我班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以“法在身边”为主题进行了法制教育,还开展了现场讨论会。

⒍上好思想品德课。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身边事,进行正反两面的评析、引导,使学生辨是非、明事理。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年1月5日

四法治总结 篇2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离不开法治护航下的民主, 也离不开民主监督下的法治。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凝聚智慧, 扩大共识, 让法治更好地衔接改革, 让改革更好地对接民生, 扭住关键, 精准发力, 在开局之年迈出坚实步伐。

3月16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逐步完善

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 确保宪法法律有效实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实行专项立案监督, 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健全环境资源司法制度, 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依法治国全面推进。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梳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仍然是焦点中的焦点。

着力提高市场经济法治化水平

慈善法、民法典、电影法、行政监察法、非政府组织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反家庭暴力法、环境保护税法、大气污染法……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 新闻发言人傅莹回答的18个问题中, 就有10个与法治话题有关, 涉及立法、修法、执法和依法行政等多个方面, 足见社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高度关注。

两会代表委员评价, 去年我国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行得通、能管用”, 体现了张德江委员长所说的“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 修改37部法律, 重点领域立法硕果累累, 法治体系更加健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两会期间提交的建议、提案显示, 代表委员就食品安全、空气质量、饮用水安全、土壤污染、生态补偿等关乎市场经济、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立法呼吁越来越多。

山西代表团11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亚平建议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立法进程, 把耕地质量保护纳入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建议尽快修订出台新的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莫小莎提出在《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立法中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公益诉讼起诉主体。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贸易促进会会长徐清认为, 我国立法工作更加注重党领导立法, 在立法功能定位上由保障型立法转向注重价值观引领, 在价值取向上从政府角度立法转向大众角度立法, 更加注重尊重人权、保护私权, 在工作格局上注重发挥人大常委会的主导作用, 有助于解决部门利益法律化问题。

从呼吁立法、加强法治, 到具体立什么法、怎么立法, 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质量更高。我国立法工作迅速向社会法领域延伸, 在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水平方面持续发力。

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良性互动

立法要服务改革大局, 同时要依法推进改革进程。“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良性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 为引领新常态, 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和制度这两大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 法律是制度的“成文化”, 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也加快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从过去一年看, 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做好改革试点授权决定相关工作。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依法及时作出有关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等授权决定, 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为局部地区或者特定领域先行先试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认为, 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统筹做好法律“立、改、废、释”工作,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 促进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 及时有效地以法律形式固定重要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 对不适应改革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律, 应尽快修改、废止, 使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简政放权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更多活力。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表示, 应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和重庆市人大清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发现很多束缚市场活力的问题, 一个典型案例是针对同一事项, 不同部门24天内先后出台了3个不同文件。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 承诺砍掉1/3的行政审批事项, 现在这一任务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代表委员们建议,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必须及时修改或者废止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法律规定。

资料显示,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各类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都已纳入备案审查范围;经审查, 发现有违反宪法法律的, 依法依规予以撤销和纠正, 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究”。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立法以民意为基础立良法。而法律的生命在执行, 如果法律不执行就失去了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继民认为, 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更好地担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重要职责。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蒲长城表示, 今年人大监督工作计划中, 其中一项是审议国务院有关环境工作的报告。各级人大和常委会要严格依法对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 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表示,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北京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 (市、区)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暂时调整适用某些法律的决定。除了授权之外, 提出“公有制性质不能变, 耕地红线不能破, 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说明人大审议“虽然来得很急, 一次会就通过, 但是高度负责, 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规定行使权利”。

代表委员们认为, 要深刻认识法律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 完善人大履职所必须的制度, 健全保证人大法定职权行使的配套机制, 防止和克服人大“职权虚置”现象。

2016年, 全国人大常委的工作重点, 除了立法还有监督。“两高”报告显示, 司法监督力度也将持续加大。仅以去年为例, 全国检察系统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 起诉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7101人。全国法院系统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犯罪, 审结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犯罪案件1.9万件, 同比上升18.8%。

全国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代表团专门谈到深入推进法治建设, 提出“用法治化环境聚人聚财”。张德江委员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 “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 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人间正道是法治(四) 篇3

中国人历来家族观念最为强烈,所谓“最亲不过父子”,就是最典型的表现。然而,在1000多年前的一场浴血大战中,却出现了两位大将“不私其父”甚至“大义灭亲”的故事。

那是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亲征南唐,战略目标是夺取南唐在淮南的领土,将其势力赶到长江以南。周军首先进攻寿春城(今安徽寿县),守将乃五代名将刘仁瞻,周军始终无法攻克。周世宗派人招降刘仁瞻,只得到一串无情的耻笑。但南唐援军却很不争气,均被周军击败。

首先是后周武信军节度使李重进在淮河大败唐军精锐;之后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是后来的宋太祖)在涡河口击败万余唐军,阵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然后兵至滁州,一举拿下滁州。

当夜,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率领援军赶到滁州城,在城下叫门。赵匡胤在城上答道:“父子之间不可谓不亲,但我率兵驻城,现在是深夜,军情不明,不能开门。”赵弘殷无奈,只好在城外露宿,天亮后才被放进城。看似不近人情,但也是这样的治军风格,才锻造出后来那支勇猛凌厉、纵横捭阖的铁血宋军。

再来看这时的寿春城,已经被周军围困了一年有余,围得那是一个水泄不通!城里的存粮已经吃光,危在旦夕。此刻的刘仁瞻心中焦急万分,他请求兵马元帅李景达准许,由边镐将军在城中留守,而自己率领军队出城与敌军决一死战。李景达坚决不同意,刘仁瞻为此极为生气,郁郁成疾,卧床不起。不料雪上加霜,刘仁瞻的小儿子刘崇谏,因感到大势不好,军心动摇,趁夜深月黑,偷偷划着小船,想渡过淮河去北岸投敌,没想到被一个小军官给抓住了,并立即报告给刘仁瞻。刘仁瞻一听,怒不可遏,大叫一声:“逆子!罪不可恕,断不可留,杀无赦!”下令立即将刘崇谏拉到广场就地斩首。

刘仁瞻的部下深感震惊,但都知道将军的脾气,没有谁敢去求情救护。只有一个叫周廷构的,是皇帝派到军队中的监察使者,跑到中门外大声哭号,为刘崇谏求情,但刘仁瞻毫不动容,决不答应。周廷构听说刘崇谏的母亲特别疼爱这个小儿子,于是派人向刘崇谏的母亲求救,刘母却说:“我对崇谏儿不是不疼爱,但军法无情,不可徇私;名节为重,不可受损。崇谏儿罪不可恕,如果饶恕了他,我们刘氏就成了不忠不义的人家,我和刘将军又怎么对得起国家,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将士们呢!”并催促来人赶快回去传令,立即把刘崇谏斩首,她好为儿子办理丧事。就这样,刘崇谏连夜被斩掉了,将士们无不感动得流下眼泪。

“军法无情,不可徇私;名节为重,不可受损”,这是深明大义的刘母不可动摇的法纪意识和道德理念。其实还不止于此,在一些明智的中国古人看来,即便不从法纪和道德的角度,只从教育后代和警示世人的角度,也应把袒护子女的过失视为大忌,至于徇私枉法、包庇犯罪子孙那更是令人不齿了。

斩子后的刘仁瞻仍坚持在床上指挥作战,周世宗被他的精神感动,停止强攻,致书一封客气地请刘将军投降。但此时58岁的刘将军已经成了植物人,副使孙羽等人冒刘仁瞻之名出降,并将瘫痪的刘仁瞻用床抬出城投降。

四法治总结 篇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专刊(四)

院在对照检查阶段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

(一)采取多种措施,把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按照高检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坚持边学习、边检查、边整改的工作思路,紧密联系干警思想实际,联系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实际,联

系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际,联系检察执法活动实际,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认真对照检查,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通过多种渠道,把问题的根源挖出来。主要采取三个方法:一是自我剖析。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透视,用肩负的使命来衡量,用检察建设这面镜子来对照。为帮助干警搞好分析,我们广泛开展谈心互助活动,党组成员找中层干部谈,中层干部找干警谈,党组成员之间、干警之间相互谈,从而使自我剖析像自己、分析原因更准确。二是集中分析。就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逐条、逐项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作为下一步制定整改措施的依据。三是征求意见。在主动深入查找自身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的方式,发征求意见函50余份,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社会各界人士对执法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共梳理出六个问题,并做到有实例、有分析、有措施。主要有:审查案卷不细致,对证据之间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把握不准;个别案件查办程序不规范,初查案件随意性大,有的没有初查提纲;有特权思想,只能和被调查人耍态度,不允许他们态度不好,否则就认为是不配合办案或狡辩;注重查找有罪证据,不注意听取无罪辩解;在保护涉案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有时告知权行使不到位;审查案卷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对证据的矛盾点不细心观察,致使案件质量下降。如,法律文书制作粗糙。表现为,字体不统一,字号大小不

一、排版不规范、印章不清晰、装订不整齐;存在跑粗现象。

四法治总结 篇5

2011年02月10日 09:1

4导语:司法考试卷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点整理,司法考试考点很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出题人特别倾向的一个科目,现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司法考试卷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点整理,希望对打击的复习有帮助!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内在本质与规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性;

(二)彻底的人民性;

(三)系统的科学性;

(四)充分的开放性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二)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三)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各个方面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是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党的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法治保障。因此,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实质上是一致的。作为有机统一体的“三个至上”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蕴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三是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阐明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可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蕴涵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又在科学发展观中被进一步阐释,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第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第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为什么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二、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一)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求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

(三)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治领域得到贯彻落实。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健全完善立法

一、坚持科学立法;

二、坚持民主立法;

三、坚持法制统一;

四、坚持体系完备

第二节 坚持依法行政

一、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

二、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

三、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

四、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五、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节 严格公正司法

一、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二、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三、努力树立司法权威

法治总结 篇6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营造学生的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校于4月27日下午在五楼会议室举办了以“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三至六年级每班选送的选手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慷慨激昂地讲述着自己身边看到、听到的法律案例,宣讲着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参赛选手还积极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人生道路上做到“学法、用法、守法”,用“法”武装自己,文明守信,保持身心健康,快快乐乐成长。

此次演讲比赛由评委现场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等四个方面对选手进行评分。最终选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通过演讲比赛,同学们建立更多对法的了解,自愿维护法律尊严,做到学法、用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宁江区第七小学

法治进乡村总结 篇7

一、创新普法形式,积极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农村依法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寻求符合实际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广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依法治村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以农村集体财务、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和农业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实现了办事程序化。深入农村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治进乡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各乡镇集市相对集中的地方摆放法制宣传展板、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设立法制咨询台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针对各乡镇出现的焦点、热点问题,授课人员有争对性、有目的性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着重讲解了农民工外出务工注意事项、法律援助、《物权法》、《贵州省信访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

二、创新服务方式

贴近农村实际,在服务中普法通过深入基层,在法律宣传、法律服务过程中了解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情况,使普法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帮助群众解决涉法问题为目的,利用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建立一支经常性的深入农村进行法律服务的队伍,针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定期到乡、村(宣讲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办理法律事务,使优质的法律服务扩展到农村,让便捷的法律咨询延伸到群众中,真正做到法律援助到家、律师公证服务到家、法律宣传到家、矛盾纠纷调处到家。

三、突出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结合“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在全县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重点在规范村(居)务公开方面下功夫。以丫江桥镇明月村为试点,全面开展清理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工作,起草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范本,组织村民进行讨论,同时将范本印发到全县各个乡镇,指导村(居)委会依法修正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不断加强我县村务公开的考评监督,促使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步伐。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法制宣传工作重视不够,积极主动性较差,单位参加宣传工作的人员不到位。

2、个别单位横向联系不够,下乡宣传小组人员不齐,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篇8

(2014年)

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我校年初就制定了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在加强对法制宣传、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中注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积极完成教育局党委、镇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和学校周边的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抓领导,发挥核心作用

学校在认真总结普法工作和多年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学校组建了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了法制副校长(镇派出所指导员)和学校党、政、工、少先队各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形成了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要求及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普法工作计划,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我校的普法及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二、抓学习,强化法治意识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一年多来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实行行政干部蹲点负责制,学校党支部要求党员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观看影视、撰写心得、演讲比赛、考查测试、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先后开办了教育法规学习讲座、师德规范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辅导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习辅导班。邀请局党委纪委书记来校作题为“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专题辅导报告。每学期结束举行休业式的时候,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来校为全体师生作法制辅导报告。利用召开学生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进行普法宣传。平时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晨会课必讲内容,溶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落实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校园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抓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在开展依法治校过程中,我校坚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根据学校加强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学校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并细化,制定了《教学工作“六认真”(征求意见稿)》、《教育教学一日常规》、《柳堡镇中心小学学生须知》、《柳堡镇中心小学教职工无偿献血条例(草案)》、《安全卫生制度》、《柳堡镇中心小学校外人员进出校门登记制度》、《柳堡镇中心小学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实施方案》、《柳堡镇中心校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通过各项制度的制订和不断完善,严格依法治教,促使学校管理日趋目标化、规范化、法治化,每项工作、每件事情的处理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部门运作有序,各环节管理有条不紊。为确保这些制度的落实,学校还进一步明确了校级、处室和基层三级管理的岗位职责,并且层层签定责任状,要求各部门要“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看好自家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奖罚分明,提高了办事效率,树立了文明、规范的窗口形象,让“社会放心、家庭称心、学生舒心”的服务宗旨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抓监督,推行校务公开

我校相应建立了八套监督机制:一是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三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实施民主监督,学校决策重民主,办事重民意。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发挥教工代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对校长的工作报告和重大改革方案行使审议权,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财务收支行使监督权,提高校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四是每学年召开一次少代会,建立少先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征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五是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设立投诉制度,广泛征求民主治校的群众意见,了解师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六是设置家长来访接待日和家校互访制度,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依法办学的建议和意见。七是设立党风监督和行风监督制度,聘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担任学校党风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八是依法建立家长委员会,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抓好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

五、抓效益,提高办学水平

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做到了两个结合:

1、与教书育人相结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学习、行为“双差”的特殊生,通过帮教工作、家校联系等制度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份温暖、多一分帮助,热忱鼓励他们改正不足。

2、与创建“和谐校园”相结合,以“和谐办公室”、“温馨教室”建设为抓手,通过“文明班级”、“文明组室”等评比,规范师生行为,提高文明素质,深化文明创建活动。

学校法治教育活动总结 篇9

根据国家法制教育规划和市教育局、镇宣教文体局的指示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活动,努力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构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实现“教育法治”,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极其重要的普法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学校利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远程教育平台和讲座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分年级组织教师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法制教育经验体会,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学校在各个教室粘贴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在每个办公室也悬挂着各种规范守则。学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横幅标语、滚动电子屏幕、校讯通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造法治宣传氛围,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使学生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学生对各种犯罪违纪、违法犯罪诱因的免疫力。

三、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

结合“六五”普法与“法治东莞”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检警联合普法教育基地等法制教育资源的作用。邀请东莞市市区第三人民检察院24名检察官进课堂上主题班会,用以案说法等生动形式,教育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提高自我约束和保护的能力,营造青少年学法氛围,提高在校生学习法律的自觉性。

此外,我校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法治活动:

2、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集中有序的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制知识。

3、组织各班利用黑板报、班会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

4、充分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和周三德育故事时间,及时对学生传达信息,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

5、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辟公民道德建设栏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中华传统,以抵制不良思想和不法行为。

6、配合“12.4”法制宣传,在校营造普法气氛,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7、加强与村委的合作,利用课余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与宣传。

8、加强与派出所的合作,每学期法制副校长都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依法治校、为实现“法治东莞”、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篇10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县商务局班子高度重视法治xx县建设工作,始终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班子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县商务局及时调整了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局长赵文贵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认真学理论业务知识,干部职工素质有新提高

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学习,把提高党员素质和精神文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和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稳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一是开展文明职工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二是从办事态度和程序入手,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工作效益,杜绝公务人员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

三是从环境创新入手,发送办公环境,进一步改善办公室的环境卫生,做到卫生工作责任化、改善环境制度化,维护环境卫生自觉化;

四是利用学习园地开办健康知识教育专栏,开展健康知识问卷答题活动,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五是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按县三创办的要求,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卫生活动。

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一是以党支部为核心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增强党组织的活动作为重点,效果明显。

三是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四化”标准,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是加强廉政建设,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对反腐倡廉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健全党政干部廉政档案。

五、今后工作

法治创建工作总结 篇11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安全生产法治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建机构。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治工作,通过召开党组会、办公会、干部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研究部署、督促推动安全生产法治工作,学习传达《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xx年)》。今年以来,调整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安监支队等负责人为成员,确保安全生产法治工作机构健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局安全生产依法治理相关工作。

二是立机制。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内江市生产安全事故行政处罚执行工作内部实施细则、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和内江市安监局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规定等制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依法治理机制,为安全生产法治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在规范性文件的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备案等工作,并通过党政网、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及时公开发布安全生产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三是制计划。年初,结合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内容包括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活动等。编制了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计划,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总结。同时,将依法治理纳入全局工作目标,并将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纳入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二)强化办案管理和监督考核,安全生产执法行为不断规范。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严格按照《四川省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和《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核对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的身份,组织新进执法人员参加了由市法制办统一组织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并对原持证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证进行了年度复审。同时,加强行政执法知识和技能培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坚持做到亮证执法,且执法人员均在两人以上,同时规范行政执法文书使用,做到执法依据准确、程序合法,无行政不作为、个人名义执法、乱执法、执法过错导致严重后果等行为。

二是严格实行案件集体审理。今年以来,调整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局长担任主任,各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各科室、安监支队负责人担任委员,案审委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科,负责对案件承办科室提交的案件进行初审及案审委日常工作。同时,局机关和市安监支队均对案审委工作规则进行了修订。对于一般行政处罚案件,由市安监支队案审委集体审理,对于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由局案审委集体审理。今年以来,局机关及市安监支队共审理各类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13起。

三是强化行政处罚复议和听证。着力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明确行政复议相关工作由政策法规科具体承担,配备行政复议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1名。同时,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严格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履行相关工作程序。对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适用听证的行政处罚案件,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省政府令第86号)的要求,严格履行告知、受理、回避等程序,并认真核对参加听证会人员身份,听证会后对会议记录等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今年,某制药企业涉嫌职业健康违法案件经复议审查后维持原处罚决定。

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考核。按照《四川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考核标准》和《四川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对各县(区)安监局、市安监支队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具体行政行为监督情况、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等情况,采取“听、看、查、评”的方式进行了针对性地考核。同时,注重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坚持按照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规范制作相关执法文书,并于案件办结后及时将行政处罚案卷整理归档,由专人专柜负责保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今年4月20日我局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会,对各县(区)安监局及安监执法大队提交的15份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交叉评比,倒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同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规定,完成“两法衔接”信息平台登陆联接。

(三)强化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安全生产法治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治宣传。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围绕活动主题牵头或配合组织开展多项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活动,包括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安全生产知识宣讲活动、“县(区、局)长论安全发展、企业家谈安全生产”活动、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活动等,全力营造安全法治浓厚氛围。同时,开展安全文化和安全法治“七进”活动,由市安办、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民宗局分别牵头,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和安全法治进机关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宗教场所“七进”活动,增强全社会安全法治观念。今年,市安监局连续第四年被国务院安办表彰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

二是强化安全生产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在依法决策、行政执法、事故调查等环节的智力支持作用,今年以来先后邀请法律顾问参与多个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依托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平台,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度。加强安全生产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如实记录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自从被省依法治省办和省法制办确定为全省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单位后,我局对照市级政府所属部门应完成的11项创建内容,从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推动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加强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措施,推动安全生产依法行政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按照省市关于进一步清理优化行政权力事项的要求,我局对应省政府政务管理办统一公布的市(州)行政权力指导清单事项,对安全生产行政权力清单进行了清理优化。经多次清理优化,我局现有行政权力目录共347项,其中行政审批(行政许可)8项,行政处罚333项,行政强制3项,行政检查1项,其他行政权力2项。同时,对照行政权力清单逐项制定并公布了责任清单,厘清了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责任主体、责任方式等。同时,局纪检监察室明确专人负责,每天登陆监察系统,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跟踪动态监控,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规范透明。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安全生产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名录库。梳理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两项安全生产公共服务事项,并编制完成了办事指南,内容涉及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办理时限等。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

今年以来,我局在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各项工作方面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离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安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比如:个别企业负责人法治观念、依法办企意识、红线意识仍旧淡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法治宣传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宣传的方式方法不多,全社会安全法治意识和素质仍有待提高;个别执法人员习惯老套路、旧办法,靠经验执法,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意识不强;基层安全监管存在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执法保障不到位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方向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治意识。以宣传贯彻新安法为切入点,开展多渠道、大力度的安全宣传教育,树立企业依法办企意识、红线意识,强化安全监管人员法治意识,着力形成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法治的良好工作格局和社会氛围。

(二)改进监管方式,严格规范执法。作为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进一步增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依法严格监管、严肃执法、严厉问责。强化安全生产技术支撑,破解基层安全监管人才缺失等难题。

(三)充实一线力量,筑牢基层基础。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努力解决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经费、装备等实际困难,夯实筑牢安全监管基层基础。

四、20xx年法治建设工作思路

(一)健全工作决策机制。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原则,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并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完善安全生产重大案件集体审议、重大决策公示和听证、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等制度,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建立健全决策反馈机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动态完善。

(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加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落实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工作要求,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推动行政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并用好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登记、发布等制度。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切实做到“一人一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坚持执法公开、亮证执法、履行告知义务、遵守时限、依法送达等,且执法人员在两人以上;落实行政执法裁量标准,规范行政执法文书使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推进综合执法,推动执法权相对集中,避免多头执法、多层执法、不执法和乱执法;加强同司法机关的工作联系,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社区法治宣传工作总结 篇12

为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依法办事能力,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全面组织各村(居)委会开展民主法治先进社区创建活动,以做好维稳工作为着眼点,以宣传教育为载体,以民事调解为途径,以爱心帮教为手段,扎实有序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打造“民主法治先进社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建立民主法治创建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民主法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组织领导,强化民主法治管理责任制的落实,专门成立了塘口镇民主法治创建领导小组,确保民主法治创建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结合实际特点,专门设立了法治宣传服务、治安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小组。同时,根据创建实际情况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研究制定了塘口镇民主法治建设实施方案,使民主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扎实的开展。

(二)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利用各村委会公开宣传栏、法治教育学校、各种会议等载体,经常性地开展民主法治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让群众懂法、守法和护法,组织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重点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内容,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法律意识,利用授课、咨询、等形式,围绕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每年各社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4次,商讨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并且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召开民主恳谈会,开展社会民主议事等,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扎实有序的开展民主生活。

健全明确的责任管理机制,民主法治创建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按照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制定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岗位职责上墙后的监督活动,明确职责,履职到位。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的有关规定,对居民区内的重大事项均张榜公布。重大问题或重大事项,须经集体商量讨论,充分发挥民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原则,并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困难户制度,积极创造有力条件,深入开展服务群众工作。

(四)强化综合安全管理,维护全社区社会稳定。

结合新时期治安综合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基本方针,把打造“平安和谐社区”作为此项工作的出发点,按照共创共建、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区域联动、警民联防的工作机制,落实治安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措施,根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落实具体人的工作方式,不断地壮大义务巡逻队、治安调解队、法治宣传工作队的基层力量,增强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教育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治保调解会和治安联防队的作用,通过认真落实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管理、规范私房出租手续、加强归正人员的教育、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提高矛盾纠纷调解能力等,维护了社区民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上一篇:骨密度仪使用手册下一篇:在党政机关办公中心落成庆典仪式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