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举止礼仪

2024-07-04

言谈举止礼仪(共8篇)

言谈举止礼仪 篇1

什么是举止礼仪?

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也日益加深,温文尔雅、从容大方、彬彬有礼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明标志。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来源于对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观察和概括。一些不雅的言行举止,就是有失礼仪的表现,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自身形象。所以在一定的场合中,文明规范的举止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的站姿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它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要求,是高雅的基础。就实际而言,由于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因而对其基本站姿又有一些不尽相同的要求。男子要求稳健,女子要求优美。现就站姿的具体要求介绍如下:

(1)规范站姿的基本礼仪

·抬头正首,双目平视前方,嘴唇微闭,面带微笑,自然平和。

·双肩放松,稍往下压,使人体有向上的感觉。

·躯干挺直,身体重心应在两腿的中央,做到挺胸、收腹、立腰。

·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或放在身体前后。

·双腿直立,保持身体的端正。

(2)男性的站姿

男性在站立时,一般应双脚平行,大致与肩同宽,通常可采取双手相握、叠放于腹前的前腹式站姿;或将双手背于身后,两手相握的后背式站姿,双脚可稍许开叉,与肩部同宽为限,显示出英俊洒脱、挺拔精神的美感。

如果站立时间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其身体的重心分别落在另一只脚上。但是上身仍须挺直,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

(3)女性的站姿

女性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掌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旗袍时,可双脚微分,展示出秀雅大方、姿态优美的贤良淑女形象。

正确的坐姿

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不雅致的坐法,比如两腿叉开,腿在地上抖个不停,而且腿还跷得老高,在一定的场合是有违礼仪的。现将入座与离座的礼仪介绍如下:

(1)入座的基本礼仪

在必要的场合中,入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别人之后入座。出于礼貌,和客人一起入座或同时入座时,要分清尊卑,先请对方入座,自己不要抢先入座。

⑦从座位左侧入座。如果条件允许,在就座时最好从座椅的左侧接近它。这样做,是一种礼貌,而且也容易就座。

③向周围的人致意。在就座时,如果附近坐着熟人,应该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即使不认识,也应该先点点头。在公共场合,要想坐在别人身旁,还必须征得对方的允许。还要放轻动作,不要使座椅乱晌。

④以背部接近座椅。在别人面前就座,最好背对着自己的座椅,这样就不至于背对着对方。得体的做法是:先侧身走近座椅,背对着站立,右腿后退一点,以小腿确认一下座椅的位置,然后随势坐下。必要时,用一只手扶着座椅的把手。

(2)离座的基本礼仪

在离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事先说明。离开座椅时,身边如果有人在座,应该用语言或动作向对方先示意,随后再站起身来。

②注意先后。和别人同时离座,要注意起身的先后次序。地位低于对方时,应该稍后离座。地位高于对方时,可以首先离座。双方身份相似时,可以同时起身离座。

③起身缓慢。起身离座时,最好动作轻缓,不要“拖泥带水”,弄响座椅,或将椅垫、椅罩弄得掉在地上。

④从左离开。有可能时,坐起身后,要从左侧离座。和“左入”一样,“左出”也是一种礼节。

正确的走姿

对走姿的要求是“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当然,不同的情况,对行走的要求是不同的。这里所讲的走姿与体育运动中的齐步走、正步走、竟走等是不同的。我们讲的是一般生活中的走路姿势。由于性别、性格的原因以及美学的要求,男女的步态也应该是有区别的。男性走路以大步为佳,女性走路以碎步为美。

(1)男性走姿

男性走路的姿态应当是:昂首、闭口,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上身不动、两肩不摇,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两腿有节奏地交替向前迈进,步态稳健有力,显示出男性刚强、雄健、英武、豪迈的阳刚之美。

(2)女性走姿

女性走路的姿势应当是:头部端正,不宜抬得过高,两眼直视前方,上身自然挺直收腹,两手前后摆动幅度要小,以含蓄为美,两腿并拢,碎步前行,走成直线,步态要自如、匀称、轻盈,显示女性庄重、文雅的阴柔之美。

(3)基本规范

无论男女,走路都应注视前方,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回头张望,走路时脚步要干净利索,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可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尤其不要插在裤袋里,也不要掐腰或倒背着手,这些都很不美观。

几个人一起走路,应该使自己的步伐与他人的步伐协调一致,既不要走得过快,一个人遥遥领先,也不要走得过慢,孤单单地落在后面,显得与众人格格不入。与上司同行,原则上应该在上司的左边或后面走;男女同行,上下楼梯、开门或在黑暗处均应走在女士前面,以便给予照顾。

脚步的强弱、轻重、快慢、幅度及姿势,必须同出入场合相适应。在室内走路要轻而稳;在花园里散步要轻而缓;在病房里或阅览室里走路要轻而柔……总之,步态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宜。

具有以上仪态举止修养的人,一定可以在社会交往中赢得尊重。

正确的蹲姿

下蹲的姿势简称为蹲姿。它是人在处于静态状态下的一种特殊体位。

(1)常见蹲姿

①高低式

高低式蹲姿,它的基本特点是双膝一高一低。主要要求在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左脚应完全着地,小腿基本上垂直于地面;右脚脚掌着地,脚跟提起。这时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内侧可以靠在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姿态。女性应靠紧两腿,男性可以适度地分开。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右腿支撑身体。一般情况下高低式蹲姿会被广大的服务人员采用。而男性服务人员在工作时选用这一方式,往往更为方便些。

②交叉式

交叉式蹲姿,通常适用于女士,特别是穿短裙的女士采用。优点在于造型优美典雅。基本特征是蹲下后双腿交叉在一起,即在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右腿在上、左腿在下,两者交叉重叠。左膝由后下方伸向右侧,左脚脚跟抬起,并且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近,合力支撑身体。上身略向前倾,而臀部朝下。

③半蹲式

半蹲式蹲姿,一般是在行走时临时采用。它的正式程度不及前两种蹲姿,但在需要应急时也采用。基本特征是身体半立半蹲。主要要求在下蹲时,上身稍许弯下,但不要和下肢构成直角或锐角;臀部务必向下,而不是撅起;双膝略为弯曲,角度一般为钝角;身体的重心应放在一条腿上:两腿之间不要分开过大。

④半跪式

半跪式蹲姿,又叫做单跪式蹲姿。它也是一种非正式蹲姿,多用在下蹲时间较长,或为了用力方便时。双腿一蹲一跪。主要要求在下蹲后,改为一腿单膝点地,臀部坐在脚跟上,以脚尖着地。另外一条腿,应当全脚着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应同时向外,双腿应尽力靠拢。

在日常生活里,采用蹲的姿势往往较少。在工作场合,除了捡拾地面物品、整理鞋袜外,也用不着用蹲的姿势。

(2)蹲姿应注意的礼仪

(1)不要突然下蹲

蹲下来的时候,不要速度过快。当自己在行进中需要下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②不要离人太近在下蹲时,应和身边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和他人同时下蹲时,更不能忽略双方的距离,以防彼此“迎头相撞”或发生其他误会。

③不要方位失当

在他人身边下蹲时,最好是和他人侧身相向。正面面对他人,或者背部面对他人下蹲,通常都是不礼貌的。

④不要毫无遮掩

在大庭广众面前,尤其是身着裙装的女士,一定要避免下身毫无遮掩的情况,特别是要防止大腿叉开。

⑤不要蹲在凳子、椅子上

有些地方,有蹲在凳子或椅子上的生活习惯,但是在公共场合这么做的话,是不能被接受的。

手势运用的原则

手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它集形象、情意、指示等多种表达功能为一体,是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的体姿语。手势并不是孤立运用的,要做到表情达意,必须要与人的眼神及面部表情相配合,这样才能合理地发挥手势的意义。

为了使语气加强,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具有一定交际经验的人,往往设计几种手势与语言相配合,借此增强自己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手势的正确运用要注意以下四点:

(1)简洁明确

手势的运用,要使人看清、看J瞳,并能根据你的手势领会你的心理。不能含糊不清。

(2)动幅适度

运动轨迹柔和协凋,一般说来,手势的活动范围大体有三个区域:上区(肩部以上),表达出一种理想、希冀等积极肯定的思想;中区(肩部至腰部),多表示叙事和说明等比较平静的思想;下区(腰部以下地区),通常表示否定、消极的思想。手势的动幅过大或过多,会使人觉得浮躁张扬,过小又会显得暧味不堪,手势太生硬会使人敬而远之。

(3)自然得体

手势要与语言表达相一致,要符合对象、场合的需要,不能刻意模仿别人的手势,以免妨碍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

(4)和谐统一

手势要与整个面部表情和谐一致,下意识的动作要坚决避免。同时应注意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手势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当然,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位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同时也是变化多端的。手势应该在实践中综合掌握,灵活运用。

(5)注意区域性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义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只有了解手势表达的含义,才不至于无事生非,须达到合乎礼仪。

手势语的喻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久而久之,某个手势便会成为一种定式,所传递的含义,大家会心领神会、不言自明。

(1)跷大拇指手势

跷起大拇指,对于中国人是赋予积极意义的,表示敬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而在希腊,跷大拇指却是让对方滚蛋的意思。中国人在与希腊人交往时,千万不要用跷大拇指去称赞对方,那样一定会闹出笑话,甚至产生不愉快。

(2)指点手势

在交谈中,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很不礼貌的举动。这个手势,表示出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更不可将手举高,用食指指向别人的脸。西方人比东方人要更忌讳别人的这种指点。

(3)OK手势

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4)V形手势

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5)捻指手势

捻指就是用手的拇指与食指弹出“叭叭”的声响。它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复杂:有时是表示高兴,有时表示对所说的话或举动感兴趣或完全赞同,有时则视为某种轻浮的动作,比如对某人或异性“叭叭”地打响指。

在陌生的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轻易地捻指,会使人觉得没有教养,碰到熟人打招呼时也来上一声捻指,也会使人觉得不舒服。总之,这是一种很随便的举止,应该慎用为好。

大学生形象礼仪之言谈举止礼仪

会话原则

真诚友好。谈话内容要谨慎稳重包容人,不说怪话、气话,同时表情语言需一致。清晰准确。说话要观点明确,吐字清晰,语速要适中,音量要恰当。话题适宜。谈话一般选择高雅的内容和自己擅长的内容,需回避个人隐私及谈话者避忌的内容。

文明用语

十字基本礼貌用语长挂嘴边: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懂得一些常用的交际语言: 如问候语“早上好”,迎送语“一路顺风”,请托语“有劳”,致谢语“十分感谢”,征询语“请问”等。懂得运用敬语谦语雅语。

交谈礼节

认真倾听。必要时要有表情、动作及语言的回应。尊重礼让。不要随意插嘴,不要否定他人,不要导致冷场。良言巧说。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要适度赞美,巧用幽默。切忌态度傲慢,语气不耐烦。

行为举止

必要场合需做一些礼貌动作,如点头、举手、起立、鼓掌等。避免出现一些不良举止,切忌当众做出一些不雅动作。交谈中可以适当辅以手势,如V型手势、OK手势、翘大拇指、伸食指等。

谈话时需注意的言行举止礼仪

首先我们谈话时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要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注意手势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不可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要注意距离,既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也不要离得过近,更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注意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当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能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谈话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时,一般不过多纠缠,不要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言谈举止礼仪 篇2

1 细化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护士举止礼仪的基本内容,正确熟练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相互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护士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体现职业动态美。

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礼仪教学本身就有很强的操作性,为了在实训中使学生易学、易懂,我们精心设计了现场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教学导入法、双人双向演示法、温故知新法。这些教学方法使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观察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为了使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现场情景模拟帮助学生走进美;多媒体教学导入引领学生感悟美;双人双向演示带着学生欣赏美;自观自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互观互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享受美;成果展示激励法让美的感觉得以升华;温故知新法让教学在总结中延续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顺利进入新课,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法,播放我校学生参加护理礼仪大赛的视频。针对模拟实训课教学的特殊性,我们独创了两位教师同时上课的双人双向教学法,学校专门聘请了一位礼仪教学实训员担任示范、模拟教师。一位教师示范、模拟,另一位教师进行口语讲解和现场纠正,这样避免了过去课堂上教师顾此失彼的弊端。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把学生分为4个小组,两位教师各带两个小组,采用自观自纠式和互观互纠式的方法。自观自纠式即让学生面对镜子在教师口语提示下,练习各种动作,学生在训练中发现自身美,找出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自我观赏中肯定自身的优点,改正缺点,这种自主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动作要领的领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采用了互观互纠式教学法,让学生两两相对,进行演示、模拟、观看、讲评、纠正,使学生既能在别人的规范演练中改正自己的不足,又能在纠正别人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在学生进行以上两种练习时,教师经过细心观察从中选拔10位动作协调规范的学生,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程序,示范教师加以培训,配上音乐由示范教师引领口语教师作话外音讲解,以表演的形式把本节课所训练的动作礼仪演示给学生看。这种成果展示激励教学法既向学生诠释了美是衡量礼仪是否完善的惟一标尺,又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再次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使整个实训教学得以延续,我们自编了一套形体礼仪操,在每节课前学生都会跟着音乐演练一遍,以便温故知新。

本实训课程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士举止礼仪模拟实训教学的实效性。

3 反思教学过程,升华教学成果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我们认识到礼仪实训教学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因此礼仪实训教学就是要坚持“知”和“行”统一。要注重实践,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在课程结束后举办了一次教学成果展示暨护理礼仪大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蒉

摘要:护士优雅的举止礼仪不仅是医护行业中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专业文化模式。它能够更新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塑造医院形象,使服务对象满意,减少投诉,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笔者主要探讨护士举止礼仪模拟实训课的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学、愿学,真正体现礼仪教学的“知”和“行”的统一,有效提高模拟实训课的达标率。

言谈举止礼仪 篇3

关键词:《礼记》 儒家 言谈礼仪 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礼记》是中国战国至秦汉之际儒家经典之作,其中散见于《礼记》各章中关于儒家言谈礼仪的规范,虽受到一定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但颇具哲理和启示,对于倡导言行一致的社会风气、维护正常的礼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且影响深远。

一 《礼记》儒家言谈礼仪规范

《礼记》对儒家言谈交际时的总体原则、言谈技巧、交谈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均有具体而详尽的规范。

1 谦逊慎言,把握分寸

《礼记》以为言谈交际的总体原则是谦逊慎言,把握分寸,内外有别,不妄说胡扯。君子应“不失口于人”、“言足信”(《表记》),言谈应符合礼仪规范。《曲礼上》规定:长辈未提及时,不能插话打断;听话要端正表情,洗耳恭听;不抄袭别人,不随声附和;言论要有理有据,需取法古事,称举先生。陪侍君子,若君子有所垂问时,唐唐突突张口就答而不环视一番、权衡一下有无比自己更合适的对答者,显然是很失礼的(《曲礼下》)。此外,言谈交际要注意场合,内外有别,外边的话不可带进家门内,家里的话也不可带出家门外,所谓“外言不入于 ,内言不出于 ”(《曲礼上》)。

2 讲究技巧,重视表达

《礼记》提倡讲究交谈技巧,包括问话和答话的技巧,重视语言表达的艺术。孔子强調感情要诚信,言辞要有技巧,所谓“情欲信,辞欲巧”(《表记》)。拿询问年纪一事来说,首先要揣度询问对象的身份地位,不同的对象询问和对答技巧都不一样,据《曲礼下》:问天子的年纪,应回答听说开始穿几尺长的衣裳;问国君的年纪,年纪大的回答能够从事管理宗庙社稷之事,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从事管理宗庙社稷之事;问大夫之子,年纪大的回答能够驾驶马车,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够驾驶马车;问士之子,年纪大的回答能够出迎宾客往来传话,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够出迎宾客往来传话;问庶民之子,年纪大的回答能够背柴,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够背柴。进行言语的修饰有以下几种表达技巧:

(1)善用婉言托辞。言谈交际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不宜直白表达,因此需委婉表达。婉言托辞是讲究表达技巧的方法之一。如国君命士与某位大夫结对比射,士如果不能射,不能直言相告或直接说自己病了,因为这样会显得比较傲慢,而要委婉地以“我有负薪之忧”之类的托辞,谦说自己有背柴之劳伤,体力还未恢复,不适合射箭(《曲礼下》)。又如,《少仪》:谒见有地位或者有贤德的君子时应该致辞说“我很愿意将自己的姓名通报给您的传达人”,而不能直接说要见主人;所要会见之人与自己地位相当时该致辞说“我很愿意拜见您”;平时很少见的则致辞说“我很愿意将自己的姓名通报给您的传达人”;经常相见的则致辞说“我经常早晚麻烦您的传达人”;如果是盲人致辞时只能说“愿意将自己姓名通报给传达人”,而不说拜见、谒见之类的话。婉言托辞从侧面触及或以柔克刚,使听话者不失尊重之感,从而既能在理智上又能在情感上接受和采纳。例如,即使是“出妻”、“休妻”之举,言语亦不失礼节和婉约。《杂记下》:妻子被休出,丈夫派人送遣时,往往请使节转述这样的意思:即不是自己变心了或见异思迁,而是自己不够聪慧敏捷,没有福气同她一起来继续供奉祖先。而妻家的长辈虽有诸多怨言和不满,但至少面子上是不会发作的,而是客套地回答说:是我们家的孩子不成材,是她罪有应得,她怎么敢逃避您的责罚呢,我们怎么敢不恭敬而从命呢。

(2)使用尊称和谦称。讲究表达技巧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恰当使用尊称和谦称。孔子以为君子尊重别人而抑制自己,让别人居先而自己居后,就会兴起谦让之风(《坊记》),所以,尊称和谦称常用以敬人而抑己,如臣下称呼别国的国君要尊称为“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则要称为“寡君”,“寡君”意思是鄙国国君(《坊记》)。又如,大臣将自己的女儿、妹妹等献给天子,虽贵为妃嫔,却要谦称是让她来“备百姓”的;送给国君,则要谦称是让她来“备酒浆”的;送给大夫,则要谦说是让她来“备埽洒”的。“酒浆”、“埽洒”均为卑贱妇人的职责(《曲礼下》)。“自称”往往是“谦称”的表达方式,不同的阶级“自称”亦有所区别,据《玉藻》,凡是自称,天子自称为“予一人”,意思是我只不过是人中之一人而已,与万物没有特殊之处;九州各州的州伯自称为“天子之力臣”,即为天子运力之臣也;诸侯对天子自称为“某土之守臣某”,意思是说自己是为天子看守土地的小臣罢了;九州之外的边境诸侯,朝见天子时自称为“某屏之臣某”,即某方屏卫的臣子;诸侯的上大夫对本国国君自称为“下臣”;诸侯的下大夫对本国国君自称为“寡大夫”;诸侯的世子对本国国君自称其名;诸侯的庶子对本国国君自称为“臣孽”;士对本国国君自称为“传递之臣”,意思是自己只不过是为国君传递命令、效犬马之力的驿使而已。此外,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时,“自称”也是不一样的,如诸侯朝见天子时,要自称“臣某侯某”;面对其管辖的人民时,要自称为“寡人”(《曲礼下》)。

(3)讲究避讳的时机和技巧。言谈之中如遇有触犯忌讳之事,或为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以其它字眼或方式来代替,或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述,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如国君对上卿、对身份仅次于夫人的世妇,不可当面直呼其名;大夫对其先父时的老臣、对随妻来嫁的侄女、妻妹,不可当面直呼其名;士对大管家及身份较高的妾,不可直呼其名(《曲礼下》)。此外,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进入别国或地区,先问明风俗,以免抵触;客人进门,先问明主人祖先之名讳,以便谈话时规避(《曲礼上》)。《礼记》还对该不该避讳、何时避讳、如何避讳做了明确而繁复的规定,士在国君的处所谈话,所提到大夫如果已经过世了,则要称呼他的谥号,对于没有谥号的大夫,也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呼他的字;如果是提到士,即使已经去世了,也可以直呼其名;士在大夫的处所谈话,说话中要避开国君的名字,但不必避开父母的名字,这个叫作有“公讳”没有“私讳”;而在祭祀时,祭辞中则不需要避讳,另外,教学与行文、读法都不避讳,这是以防失真而引起误会(《玉藻》)。又如,据《曲礼下》,史官记事的一般原则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天子即使出奔,史书也不用“出”字;贵为各方的诸侯即使在世期间,史书也不可直呼其名;君子不亲附恶人恶事,若天子因作恶而出奔,史官就要书“出”;诸侯作恶,史官就要书其名。此外,凡宗庙祭祀,为了敬神,特把种种祭品都改用比较典雅庄重的名称,这些名称专用于庙祝所宣读的祭辞之中,如在祭祀宗庙的礼仪中,牛要称作一元大武,豕要称作鬣,羊要称作柔毛,鸡要称作翰音,犬要称作羹献,雉要称作疏趾,兔要称作明视,水要称作清涤,酒要称作清酌,玉要称作嘉玉,币要称作量币(《曲礼下》),凡此种种,均有专用的代称。

3 选择内容,强调吻合

《礼记》注重言谈内容的选择,强调言谈与场所环境及对象身份相符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具体而言:

(1)言谈内容的选择要与所处的场合相吻合。言语为特定语言环境的产物,不顾所处环境的表达则颇为造次。如居丧时不谈论音乐,祭祀时不谈论凶事(因为古代祭祀为吉礼),在公庭上就不谈论妇女家事(《曲礼下》)。又如,在存放图书文件的处所,就谈论图书文件;在保存宝物财货处所,就谈论宝物财货;在停放车马兵甲的地方,就谈论车马兵甲;在君臣议政的地方,就研讨国家政事;在朝廷讨论国政,就不涉及犬马等私人爱好(《曲礼下》)。

(2)言谈內容选择要与对方身份地位相吻合。交谈不是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见闻,而是一种双向交流。应根据交谈对象,因人而异。如国君应该为保卫国家而死,大夫应该为保卫民众而死,士应该为执行法制政令而死,所以国君要逃离他的国家时,应该劝止他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国土呢”;大夫要逃离,就该劝止他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宗庙呢”;士要逃离,就该劝止他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祖坟呢”(《曲礼下》)。又如,《仪礼·士相见礼》有更明确的规范:与国君交谈,应该谈如何任用臣下;与卿大夫交谈,应该谈如何侍奉臣主;与老年人交谈,应该谈如何教育弟子;与年轻人交谈,应该谈如何孝敬尊长;与一般人交谈,应该谈如何待人忠诚、对人慈祥;与当官者交谈,应该谈如何忠信奉公。

(3)言谈时神情与视线都需把握得体。神情与视线不仅真实可信地反映着内在的思想、情感及心理活动与变化,而且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为丰富。据《曲礼上》,视线高过对方面孔显得神情骄傲,视线低于对方腰带则显得忧心忡忡,目光倾斜则显得心术不正。《仪礼·士相见礼》对言谈时的视线做了具体要求:凡是跟卿大夫说话,要注意自己视线的位置,开始时要看对方的脸,说完后,目光要移到对方的胸部,然后再抬头注视对方的脸部,期间不要变动容貌。对在坐的其他卿大夫,其礼节也都如此。若是跟父亲交谈,目光可以移动。注视的范围,上不要高过面部,下不要低于腰带。不言,站立时要注视对方的脚,坐着时要注视对方的膝部。

二 《礼记》儒家言谈礼仪规范的历史意义

《礼记》儒家言谈礼仪规范不论对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正常的礼义秩序,还是对后世教化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1 君慎言有利于倡导言行一致的社会风气

在君君臣臣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统治者的言论对整个社会风气影响深远,君王之言如同蚕丝般细,臣民听来却如同绶带般粗;君王之言如同绶带般细,而臣民听来却如同引棺绳索般粗,所谓“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 ”(《缁衣》)。因此,身居高位者不该倡导虚浮不实的言论,可说而不可实行之言,君子不说;可做而不可言之事,君子不做。如此上行而下效,百姓则言行一致,言既不会高出行,行也不会超越言(《缁衣》)。

2 辞令顺有利于维护正常和谐的礼义秩序

《礼记》以为言语之美在于和美庄肃,所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少仪》)。据《曲礼下》,在朝廷上,发言要合乎礼,问话要有礼,答话也要有礼。“礼”成为衡量统治者言谈交际是否得体的重要标准。《冠义》以为只有端正姿容体态、整饬面部表情、理顺言谈辞令,才能算是礼义具备,才能以此来端正君臣的地位、密切父子的亲情、协和长幼的关系。由此可见,“辞令顺”对于维护正常和谐的礼义秩序意义深远。

3 言谈礼仪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礼记》为代表的“三礼”对言谈礼仪的规范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的诸多典籍均有所阐发。如作为古代启蒙养正、教育孺子的读物《千字文》和《弟子规》在谈话的方式、交谈的禁忌等方面亦有具体要求。《千字文》以为“聆音察理”,听别人说话,要仔细审察是否合理;“省躬讥诫”,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贻厥嘉猷、勉其祗植”,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弟子规》也规定说话要讲究信用,要切忌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奸邪巧辩的言语、肮脏不雅的词句;未见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不够不轻易传播;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轻易答应;谈吐说话要稳重而舒畅,不要太快太急或字句模糊不清;遇到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参考文献:

[1] 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7年版。

[2]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礼仪正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 (汉)戴德:《仪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宋)王应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黄山书社,2002年版。

言谈举止之打接电话的礼仪 篇4

1、拨通或接听电话时首先应该说“你好”或“您好!”

2、一般应在电话铃声响3声前接听电话。

3、拨打或接听电话时必须保持足够耐心、热情。注意控制语气、语态、语速、语调,语言亲切、简练、礼貌、和气。

4、要仔细倾听对方的`讲话,一般不要在对方话没有讲完时打断对方。如实在有必要打断时,则应该说:“对不起,打断一下”

5、对方声音不清楚时,应该善意提醒:”声音不太清楚,请你大声一点,好吗?”

6、接听电话时,如对方要找的同事不在,应先向对方说明情况,再询问是否可以转达,作好记录并及时转达。

7、谈话结束时,要说“再见”;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挂断电话。

8、在公共场所接打电话(手机)时,应尽量减少音量,尽可能远离人群。

言谈举止礼仪 篇5

个人形象礼仪

第9课时

言谈礼仪

(二)之言谈技巧、倾听技巧

[教学课题]:言谈技巧、倾听技巧 [教学目标]:了解言谈技巧、倾听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言谈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今天,我们来学习言谈技巧、倾听技巧。

二、讲授新课:

(一)、言谈技巧

预习:P59

一、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

言谈技巧主要注意四个方面:

1、说什么——话题选择

在交谈中,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消除陌生感、疏远感,能使双方轻松自在地交谈,并能使交谈深入持久而不乏味。如何才能 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呢?

(1)、细心观察对方的表情、服饰、举止等,由此判断对方的文化素养、身份地位、职业特性,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交谈主题的大至范围。

(2)、以话试话,了解双主共同点,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如询问对方籍贯、职业、身份等。

(3)、从别人的介绍中寻找对方的兴奋点,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4)、言谈忌讳。敏感性话题尽量不谈、个人隐私问题尽量不谈、捉弄对方的话题不谈、义论他人的话题尽量不谈。

2、怎么说——说话的方式与方法(语句与语气)(1)、语言文明雅致

使用礼貌语言

敬语、谦语、雅语结合使用 杜绝粗话、脏话、荤话、痞话。(2)、语气谦和自然

发音准确,巧用重音

语速要适度

看气氛,说话的语气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善于运用停顿技巧

3、善于赞美他人

(1)、是人都喜欢赞美

(2)、赞美应实事求是,少拍马屁

(3)、赞美应当因人而异

(4)、善于从小事赞美他人

(5)、赞美他人时不要咬文嚼字

4、注意学习,善于遣词造句

丰富词汇量,提高遣词造句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倾听技巧

1、鼓励或等待对方先开口

2、倾听时应理解对方

3、全神贯注,表示兴趣

4、不要多话

5、不要打断他人,切勿妄下结论

6、及时回应

7、暗中回顾,整理出对方谈话的重点,并提出自己的结论或者建议。

三、课堂小结

(一)、言谈技巧主要注意四个方面:

1、说什么——话题选择

2、怎么说——说话的方式与方法(语句与语气)

3、善于赞美他人

4、注意学习,善于遣词造句

(二)、倾听应注意的七个方面

1、鼓励或等待对方先开口

2、倾听时应理解对方

3、全神贯注,表示兴趣

4、不要多话

5、不要打断他人,切勿妄下结论

6、及时回应

7、暗中回顾,整理出对方谈话的重点,并提出自己的结论或者建议。

四、布置作业:

1、言谈技巧主要注意哪些?

2、倾听应注意哪七个方面?

举止礼仪常识 篇6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从一个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它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三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

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标准的走姿要求行走时上身挺直,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后自然摆动;身体稍向前倾,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

温馨提示——注意矫正不雅的走姿:

⑴ 内八字和外八字。

⑵ 弯腰驼背,歪肩晃膀。

⑶ 走路时大甩手,扭腰摆臀,大摇大摆,左顾右盼。

⑷ 双腿过于弯曲或走曲线。

⑸ 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脚蹭地面、双手插在裤兜或后脚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 男士的走姿像小脚女人走路一样,一步一挪;或像闲人一样八字步迈开,那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

蹲姿——别不顾优雅

蹲姿一般以下列两种为宜:

⑴ 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后与右腿交叉重叠,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⑵ 高低式蹲姿。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腿靠紧往下蹲。左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内侧靠于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只腿支撑身体。

温馨提示

下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切忌两腿叉开,两腿展开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时,露出内衣裤等不雅的动作,以免影响你的姿态美。因此,当要捡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或拿取低处物品的时候,不可有只弯上身、翘臀部的动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捡或拿的东西旁边,再使用正确的蹲姿,将东西拿起。

递物——讲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为举止要考虑到是否有礼貌,是否伤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见的递交物品为例,请把握递交物品三原则:安全、便利、尊重。

若递刀递笔给他人,就必须“授人以柄”,千万不要把刀尖、笔尖对着他人递过去,要令人有安全感并使对方很方便地接住,还要等对方接稳后才能松手,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端茶递水最好双手递上,注意不要溅湿他人;要讲究卫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触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时嘴唇碰到你手指接触过的地方。

若递交书本、文件,也要尽量双手递上,让文字正向朝着对方,使对方一目了然,不能只顾自己方便而让他人接过书本文件后再倒转一下才看清文字。

温馨提示

递交物品时一般要求和颜悦色,并说:“请接好”、“请用茶”、“请收好”之类的礼貌语,还要注意目光的交流,双方最好处于“平视”状态,尽量避免“俯视”时的傲慢、施舍之意或“仰视”时的畏惧、讨好之态。

行为——注意情境、角色、距离

行为举止应恰到好处。举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离。

⑴ 随情境变化

在办公室与在运动场,在教室与在足球看台上,出席婚礼与出席葬礼,朋友聚会与商务谈判……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态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现象。

⑵ 有角色意识

如果主次不分,没大没小,反客为主,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贻笑大方。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行为举止就不可能为所欲为。特别是官员、军人、教师等类型人物的行动就显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举止格外令人关注,其效果也与众不同。

⑶ 有距离概念

男女同学之间如果经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处过密”之嫌;情侣之间,如果离得太远,就有闹别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远近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距离75厘米左右是“个人界域”,意为“亲切、友好、融洽”,适合于朋友、同志、同事谈心;距离在45厘米以内是“亲密界域”,意为“亲密无间、爱抚”,适合于恋人、夫妻、母女等最亲近者的交流。

更多相关阅读:

关于微笑的礼仪常识

欣赏交响乐的礼仪常识

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

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

关于佛教的斋供礼仪常识

言谈爽利 心机深细 篇7

关键词:王熙凤 口才 谈话技巧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封建贵族之家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王熙凤“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王熙凤口才出众是一致公认的,而这与她“极深细”的“心机”密不可分。归纳王熙凤说话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善解人意

王熙凤最善于揣摩别人(尤其是长辈)的心理,只要她愿意,说出去的话句句撞在别人的心坎上,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麻酥酥的舒服感,这是她深得老祖宗贾母欢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说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她的出场表演就是典型代表: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

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

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1]

此处凤姐的一言一行,明着是恭维黛玉,实际上是在讨贾母的欢心。在传统社会,女儿出嫁后生的孩子是外人,是“外孙子”、“外孙女”。所以赞黛玉“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不仅令黛玉感觉亲切,而且让贾母也很受用。后面感叹黛玉之母的去世,拉着黛玉的手嘘寒问暖,又吩咐婆子们几件事,表现得对黛玉关怀备至,办事周到至极,让老的少的听了都无比舒服。

对于禀性愚犟的婆婆邢夫人,王熙凤灵活地迎合。小说第四十六回,邢夫人要王熙凤帮忙出主意,要把贾母的大丫鬟鸳鸯给大老爷贾赦(凤姐的公公)做妾,王熙凤善意劝谏,孰料邢夫人却十分不悦,数落了凤姐一顿。凤姐连忙陪笑说道:

“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依我说,老太太今儿喜欢,要讨今儿就讨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发笑,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的。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

王熙凤此处的“脑筋急转弯”令人叫绝。当她发现风向不对,立刻转舵,先做自我批评,再举例分析其中的合理性,最后自告奋勇表示帮忙,把婆婆说得“又喜欢起来”。

二、幽默风趣

在荣国府的聚会中,王熙凤是个活跃分子,她到哪儿,哪儿就笑声一片。如果偶然一次她因故缺席,从书中人物到读者,都会觉得无比寂寞。这种效果和她幽默风趣的语言天分分不开。

小说第十六回,凤姐的丈夫贾琏远路归来,凤姐满面春风地对丈夫笑道:

“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国舅老爷”一语是借姊妹元春刚被封为贵妃的喜讯来调侃贾琏;“小的”是调侃自己;“大驾归府”是戏说丈夫回家;“不知赐光谬领否”是凤姐口中难得一见的文绉绉的言辞,此处用来别具风味。这一段话泉水一样从凤姐的伶牙俐齿间流出,悦耳动听,显现了夫妻间的其乐融融。

幽默风趣的语言还可做润滑剂,调节紧张的气氛。“鸳鸯抗婚”那场戏,当鸳鸯怀揣利剪,跪在贾母面前哭诉抗婚决心时,贾母气糊涂了,迁怒于无辜的王夫人,亏得三姑娘探春及时提醒,老太太才明白过来,又为自己找台阶,埋怨凤姐“也不提我”,凤姐儿笑道:

“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凤姐儿道:“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

凤姐上来欲扬先抑,“派老太太的不是”,引起贾母的兴趣,然后再抖出包袱:“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说得贾母喜笑颜开,戏称要把鸳鸯送给贾琏,凤姐以“琏儿不配”轻轻挡开,以“一对烧糊了的卷子”调侃自己和平儿,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众人看这一老一少的对话,就像在欣赏相声段子,完全忘记了刚才老祖宗震怒的情景。

三、以理服人

虽说王熙凤在老太太跟前插科打诨耍贫嘴,哄得老太太的欢心,但在顶头上司、姑妈兼婶婆王夫人面前,却是小心勤谨,不敢有半点放肆。换句话说,王熙凤不单单是靠亲缘关系,更多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荣府当家少奶奶的位置。第三十六回,面对王夫人查问丫头们的月钱如何发放的问题,王熙凤将脑子里的那盘账数据清晰倒核桃似的汇报了出来。第七十四回,王夫人误认为绣春囊是凤姐遗失在园子里的,声泪俱下地责问她,凤姐双膝跪下,含泪诉说了五条理由为自己辩白:一、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二、这东西也不是常带着的,我纵有,也只好在家里,焉肯带在身上各处去?(前两条以退为进,先分析自己的“不可能”,摘去自己头上嫌疑犯的帽子。)三、论主子内我是年轻媳妇,算起奴才来,比我更年轻的又不止一个人了。况且他们也常进园,焉知不是他们身上的?四、除我常在园里之外,还有那边太太和珍大嫂子,常带过几个小姨娘来,焉知又不是他们的?五、园内丫头太多,保的住个个都是正经的不成?(后三条进一步分析几类“可能”的嫌疑分子。)

很显然,相比于王夫人头脑简单的判断,王熙凤的这番话理据充分,逻辑严密。难怪王夫人听了后为自己找面子:“我也知道你是大家小姐出身,焉得轻薄至此,不过我气急了,拿了话激你。”

四、言辞婉转

当家少奶奶王熙凤也遇到过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上门“打秋风”的事,刘姥姥就是一例。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与王夫人府上略有些瓜葛,家道艰难之时,刘姥姥舍着老脸一进荣国府,希望得些好处。当家的王熙凤派人请示了王夫人,忖度着王夫人的意思,送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并一吊钱。这笔收入,用刘姥姥自己的话“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我们且看凤姐怎么说:

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这一句话挺给穷亲戚面子。)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这句话带些歉意,也挺给面子。)……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这是实话,也为下文的二十两银子做好铺垫。)……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这自然令刘姥姥“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

待银子钱都送到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婉转的话语刘姥姥听着应该很悦耳。)这钱雇车坐罢。(考虑得相当周到。)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虽说是顺口人情,但为下文“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设下了伏笔。)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罢。(这个逐客令下得非常委婉。)

凤姐这两段话态度亲切,言辞婉转,相当能安慰刘姥姥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正因为此段因缘,后来贾府势败家亡,凤姐的女儿巧姐被“狼舅奸兄”所卖,淳朴善良的刘姥姥闻讯倾力相救。作者称之为“留余庆”,也即凤姐的这一善行为女儿留下了福泽。

五、强者示弱

王熙凤一向逞强好胜,但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她也不免受委屈。她的丈夫贾琏以“生育子嗣”为由,偷偷在外购置房舍,娶尤二姐为妾。凤姐知道后,调动她绵密的心机,设下精心的陷阱,一步步将尤二姐逼向生不如死的境地。其中第一步,就是趁贾琏外出骗尤二姐到自己身边,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凤姐带了几个亲信来拜访尤二姐。二人相见之后,凤姐自称“奴”,称尤二姐“姐姐”,说了一大段比肺腑之言还要恳切的话:

“……奴亦曾劝二爷早行此礼,以备生育,不想二爷反以奴为那等嫉妒之妇,私自行此大事,并不说知。使奴有怨难诉,惟天地可表……还求姐姐下体奴心,起动大驾,挪至家中。你我姊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谏劝二爷……那起下人小人之言岂可信真……今日二爷私娶姐姐在外,若别人则怒,我则以为幸。正是天地神佛不忍我被小人们诽谤,故生此事……所以姐姐竟是我的大恩人,使我从前之名一洗无余了。若姐姐不随奴去,奴亦情愿在此相陪。奴愿作妹子,每日服侍姐姐梳头洗面。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容我一席之地安身,奴死也愿意。”说着,便呜呜咽咽哭将起来。

王熙凤的这番表演是典型的“强者示弱”,它的功效是激起对手的同情心,麻痹对手的斗志,使对手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束手就范。果真,善良懦弱的尤二姐按照王熙凤的既定策略上钩了。

当然,我们可以说王熙凤的这段话太虚伪,她欲置对手于死地的用心太狠毒。但如果我们把她二人的较量看成是同在封建宗法制度压迫下女人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进行的战争,倒也符合“兵不厌诈”的理论。王熙凤所使用的“强者示弱”的谈话技巧,在如今的商场上不是常常也在使用着么?

口齿的伶俐离不开思维的敏捷,言辞的妥帖离不开思维的缜密。口才是“标”,思维是“本”。王熙凤之所以能在封建贵族之家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八面玲珑,归根结底,在于她“极深细的心机”,也即敏捷、缜密的思维能力。

注释: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举止礼仪教案-非常全面 篇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从形式上看是一个人言行的外在表现,实质却反映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勿傲、勿暴、勿怠;

宜和、宜静、宜庄。

----------容止格言(《世说新语》中的一章,叫容止,一共39章,记载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名士中的美男子)

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就读于南开大学,曾把教学楼门的大镜上的镜铭(容止格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举止礼仪礼仪规范

举止就是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行为以及在活动时身体各个部分所呈现出的姿态,是一个人的性格、情感、气质、教养的集合。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反映一个人涵养的一面镜子,也是构成一个人外在美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举止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养,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举止又被称为体态语

1、社交礼仪对举止的要求:文明、优雅、敬人

2、举止礼仪的作用: 比语言更丰富

举止起到无言的沟通

举止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真情 有助于展现风采,塑造良好形象

二、手势

手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人际交往中,手势运用的自然、大方、得体,使人感到既寓意明晰又含蓄高雅,恰倒好处的手势能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善于判断他人手势语的真实含义,对沟通起到更好的作用。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则指出:“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他的话从侧面指出了手势的重要性。手势语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表示形象;二是能传达感情。

(一)手势使用的基本原则:

①使用规范化手势;②注意区域性差异;③手势宜少不宜多 ④手势力度和幅度适当;⑤自然而亲切

(二)常见手势

1、正常垂放

2、自然搭放

3、手持物品:稳妥、自然、到位、卫生

4、递接物品:双手为宜、递于手中、主动向前、方便接拿、尖刃向内

5、展示物品:便于观看、操作标准、手位正确

一是将物品举至高于双眼之处,这适于被人围观时采用;

二是将物品举至上不过眼部,下不过胸部的区域,这适用于让他人看清展示之物

6、招呼他人:面向对方,手臂上伸,掌心向外

7、挥手道别:身体直立,目视对方,手臂前伸,掌心向外,左右挥

8、握手

握手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①标准的握手姿势

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脚立正,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对方的手掌(手掌应与地面垂直),持续1—3秒钟,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握手的原则:尊者居前。

各种场合的握手都应该遵照上级、长辈、主人、女士在先的顺序进行。作为下级、晚辈、客人、男士,应该先问候,再伸出手与之相握。

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职位高者先伸手,职位低者应先问候,然后伸手相握, 体现对领导的尊敬);

男女之间,女士先伸手; 长晚辈之间,长辈先伸手; 同级同辈之间,不分谁先伸手。

注意:介绍时应尊者居后(先介绍地位低者,后介绍地位高者);但握手时应尊者居前(地位高者先伸手)。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③握手的禁忌

在人际交往中,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并且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而应当遵守秩序,依次而行; 不要握手时戴手套;握手后切忌用手帕擦手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

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俗套; 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

不要在握手时拉来拉去,或上下抖个没完,不要以肮脏不洁或传染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9、引导手势

横摆式:请进、请,手位齐腰高

斜摆式:请对方落座的手势,手指向座位

直臂式:手臂伸直,与肩同高,用于给对方指引方向 曲臂式:用于单手持物或扶门,须向对方做请的手势 双臂式:适用于面对众多人作请的手势

10、手势禁忌 ①易误解的手姿

由于个人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一些手姿有可能易为他人所误解。

OK型手势,在我国表示数时,表示0或3,英美表示赞同、了不起,法国表示0或没有,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钱,印度表示正确、不错,突尼斯表示傻瓜。

V型手势,表示胜利或2,注意手掌一定向外,向内就有侮辱人的含义。大拇指手势,拇指向上,表示好,拇指向下,向左右,含义不同。②不卫生的手姿:挖鼻、剔牙、搔头、抓痒、搓泥等 ③欠稳重的手姿

④失敬于人的手姿:掌心向下挥动手臂,勾动食指或除拇指外的其他四指招呼别人,或用手指指点他人(食指只能指物)都是失敬于人的手姿。

三、站姿

不要小看站姿,有很多人因为不良的习惯,站姿缺乏美感。站姿是一个人的静态造型,并且是我们其他动态造型的基础。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一个人的自信,并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是生活静力造型的动作。优美而典雅的造型,是优雅举止的基础。男士要求“站如松”,刚毅洒脱;女士则应秀雅优美,亭亭玉立。训练符合礼仪规范的站姿,是培养仪态美的起点,其动作要领也是培养其他优美仪态的基础。标准的站姿是:

(1)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觉。(3)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

(4)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中指贴拢裤缝,两手自然放松

(5)双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张开约60°,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正中 几种常见的站姿

(1)肃立。身体立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面部表情严肃、庄重、自然。例如,参加升降国旗仪式或庄重严肃的场合,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应该用肃立站姿。

(2)直立。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贴在腹部,或两手背后相搭在臀部,两腿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

具体到女士与男士,直立站姿有所区别对于女士而言,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手指上,自然贴在腹部,右脚略向前靠在左脚上成“丁”字步。对于男士而言,身体立直,右手握在左手手腕上,也可以两手背后相搭,贴在臀部,两腿分开,两脚平行,比肩宽略窄些。

正确健美的站姿会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的印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对站姿的规定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基本姿势和体态训练之需要,站姿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由站姿的基本要求构成的站姿,似有呆板之嫌,其实不然,按这些要求经过反复训练后,能从体态上形成一种优雅挺拔、神采奕奕的体态。站姿的基本范式是其他各种工作姿势的基础,也是发展不同质感美的起点,是优雅端庄举止的基础。在保持正确的站姿时,我们要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正确的姿势:(1)正式场合站立时,不可双手插在裤袋里,这样显得过于随意;

(2)不可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这种姿势容易给人傲慢的印象,随意摆弄手指或双手插入口袋;

(3)不可歪倚斜靠,给人站不直,十分庸懒的感觉;

(4)忌过于随意、懒散的站姿,如探脖、塌腰、耸肩、抖腿、频频变换双腿姿势等动作;(5)忌当众搔头皮、挖耳朵、抠鼻子、咬指甲。

四、坐姿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坐姿的礼节要求很高。比如“箕坐”也称“箕踞”,指伸开腿而坐,在古代则被认为是一种不合乎礼节的举动,所以,《礼记。典礼上》说“坐毋箕”。

坐姿总的要求是舒适自然、大方端庄。在日常国际交往中,对入座和落座都有一定要求。入座时,动作要轻盈和缓,自然从容。落座要轻,不能猛地坐下,发出响声,起座要端庄稳重。正确的坐姿:上身自然挺直,两臂屈曲放在双漆上,或两手半握放在膝上,手心都要向下。谈话时,可以侧坐。侧坐时上体与腿同时向一侧。要把双膝靠拢,脚跟靠紧。不要有摆弄手指、拉衣角、整理头发等懒散的姿态。

两腿的摆法:暨不能过于前伸,也不能过于后展,更不能腿脚摇晃。

坐姿要依据不同场合,与环境相适应。如一般沙发椅较宽大,不要坐得太靠里面,可以将左腿跷在右腿上,显得高贵大方,但不宜跷得过高。女士尤其应注意,不能露出衬裙,有损美观与风度。入座时,要轻而缓,走到座位前面,然后转身(或从座位的左侧)入座,然后右脚后退半步,掌握好重心,轻轻地坐下。(女士坐椅子的2/3或1/2处,男士可做2/3或坐满整把椅子)然后将右脚收回与左脚平放。女士穿裙装时,需要手将裙子向前拢一下,把裙子整理平展在落座。男士落座时,双手自然下垂即可。

不雅的坐姿:两膝分开,两脚呈八字形;两脚尖朝内,脚跟朝外;在椅子上前俯后仰,或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架在茶几上;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不能向上,更不能上下抖动或摆动;与人谈话时,勿将上身往前倾或以手支撑着下巴。

三、蹲姿 基本蹲姿

1、下蹲拾物时,应自然、得体、大方,不遮遮掩掩。

2、下蹲时,两腿合力支撑身体,避免滑倒。

3、下蹲时,应使头、胸、膝关节在一个角度上,使蹲姿优美。

4、女士无论采用哪种蹲姿,都要将腿靠紧,臀部向下。蹲姿实例

1、交叉式蹲姿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用到蹲姿,如集体合影前排需要蹲下时,女士可采用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高低式蹲姿

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稍后,两腿靠紧向下蹲。右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左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左膝低于右膝,左膝内侧靠于右小腿内侧,形成右膝高左膝低的姿态,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左腿支撑身体;

四、行姿

走姿即步态、行走的姿势,它产生的是运动美。古人说“行如风”,是要求人们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在古代,女子头戴的簪子上的坠子,又名“匀摇”,除了装饰之外,还有另一种作用,那就是衡量女子走路的步态和速度。如果走路摇摇晃晃,步伐太快,簪子上的坠子就摇晃得厉害,这种步态是不符合规范的。

1、走姿的要求 ①方向明确:

在行走时,必须保持明确的行进方向,尽可能地使自己犹如在直线上行走,不突然转向,更忌讳突然大转身 ②步幅适中

就一般而言,行进时迈出的步幅与本人一只脚的长度相近。即男士约每步40厘米,女士每步约38厘米 ③速度均匀

在正常情况下,男士每分钟108-110步,女士每分钟118-120步,不突然加速或减速 ④重心放准

行进时身体向前微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上 ⑤身体协调

走动时要以脚跟首先着地,膝盖在脚步落地时应当伸直,腰部要成为移动的轴线,双臂在身体两侧一前一后自然摆动,摆幅30-50度,不要左右横摆 ⑥体态优美 做到昂首挺胸,步伐轻松而矫健

男士协调、稳重、刚毅;女士轻松、敏捷、优雅;

2、行走的礼仪

①靠右侧通行:在办公区、公共场所、都要靠右侧行走。把走廊左侧让给迎面而来或有急事的人

②男士走外侧:当男女一起走在路上,男士应该走外侧,因为人行道外侧靠近马路,册子来来往往的地方总是比较危险,为了显示男士的风度,履行保护女士的义务,一定要让女士走在内侧

③不可冲撞他人:遇有急事可加快步伐,忌讳慌忙奔跑、冲撞别人 ④不要从交谈着中间穿行:《礼记。玉藻》中说“离立者,不出中间”,意思是有二人并行立着,不要从他们中间穿过

⑤不可多人并排而行:与其他同事并列行走,不可并肩同行,不可嬉戏打闹,不可闲聊,走在人行道上时,如果马路较窄,不可多人并排走,可以两人一排,靠右侧行走

⑥反向而行的礼仪:与同事反向而行,要靠右侧行走,离对方有2米处,应放慢速度,与对方打个招呼

⑦陪同客人的礼仪:引领客人时,位于客人侧前2-3步,按客人的速度行进,不时用手势指引方向、招呼客人

3、行走忌讳

①低头看脚尖:“我心事重重,萎靡不振 ②拖脚走:未老先衰,暮气沉沉

③跳着走、心浮气躁;走出内/外八字

④摇头晃脑,晃臂扭腰;左顾右盼,瞻前顾后:会被误解,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很易给自己招麻烦 ⑤走路时大半个身子前倾:动作不美,又损健康 ⑥行走时与其他人相距过近,与他人发生身体碰撞

⑦行走时尾随于其他人时候,甚至对其窥视围观或指指点点, 此举会被视为”侵犯人权“或”人身侮辱"

⑧行走时速度过快或过慢, 以至对周围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⑨边行走,边吃喝

⑩与早已成年的同性行走时勾肩搭背,搂搂抱抱

五、服务和交际距离操作规范

(一)引领嘉宾

1、行不中道:《礼记。典礼上》说“行不中道”,即不能再路的正中间行走,而应走两边,因为中间为尊者所行。“行不中道”是对尊者的尊敬。引领嘉宾时,根据惯例,应站在嘉宾左前方1-1.5米最为适当

2、及时关照提醒:在嘉宾不熟悉前行方向时,不应该请嘉宾先行,或让嘉宾走在外侧。陪同引导时,经过拐角、楼梯、地面湿滑的地方,一定要提醒嘉宾留意

3、采用正确的体态:陪同引导嘉宾时,注意体态规范、优雅。比如请对方开始行进时,应面对对方,微微欠身。在行进中与对方交谈或答复对方提问时,头部和上身应转向对方。

(二)引领嘉宾上下楼梯 上楼或下楼时,上体均应保持直挺,且靠右行,勿低头看梯,双眼应平视正前方。落脚要轻,重心一般位于前脚的脚前部,以求平稳

坚持“右上左下”的原则,以方便对面上下楼梯的其他人

上楼梯时应请嘉宾先行(如果女嘉宾着裙装时,则引领者先行),下楼梯时引领者先行 让嘉宾走在靠近楼梯栏杆的一侧,引领者应在靠近墙壁的一侧行走 引领者与嘉宾的距离以相差1级阶梯为宜

(三)引导嘉宾进出电梯

1、乘坐无值班员的电梯

引领者“先进后出”以便为嘉宾控制电梯

2、乘坐有值班员的电梯

引领者“后进后出”在电梯内,只要空间许可,应与嘉宾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四)搭乘轿车

有很多女性坐轿车时,一只脚先进入轿车,然后猫腰、厥臀,很不雅观。女性正确的坐车动作有两种:

第一种,做到座位边,背对座位,先坐到座位上,然后双腿一起进入车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双膝一定要并拢

第二种与第一种的差异是,因为有时双脚无法一起收进车里,一只脚轻挪进入,然后另一只脚迅速跟进车里。前提是两膝盖始终要并拢。

六、表情

在我们的世界里,如果看不到温暖的表情,生活就如一潭不流动的死水。投以真诚的微笑,亲和的眼神,神采便会立刻飞扬起来,变得明眸顾盼,楚楚动人。

(一)眼神

“眼睛是心灵之窗”,其实说的不是眼睛,眼睛的大小、形状代表不了什么,关键是目光,即眼神。不同的眼神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心理活动等信息,在与他人交流时,也反映了一个人在说话时的态度。

目光是面部表情的核心,是一种真实、含蓄的体态语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目光,有的清澈、透亮、有的冰冷无光,有的亲切、善意,有的咄咄逼人。所以每个人的目光对自己的形象起着很大的作用。有的人借以温暖人心的目光,打动了周围的人,有的人借以居高临下、冰冷的目光,让人不能靠近。

一般而言,心胸开阔、刚正不阿的人,他的眼神一定是清澈、坦荡、执着和自信的;一个不求上进、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人,其眼神一定是呆滞、昏暗、胆怯的;一个轻浮、浅薄、成天算计的人,眼神一定是飘忽不定、狡黠、躲闪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眼神很重要。当我们与人交流时,首先从看着对方的眼睛开始,但注意方式也很重要。

1、注视区域 ①严肃注视区域 指以双眼为底线,额中为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区域。按着对方的严肃注视区域,就会显得严肃、庄重,不含任何感情色彩。适用于上午谈判、贸易洽谈等。如果在上午谈判上,看着对方的严肃注视区域,就会显得严肃、认真,对方也会感到你很有诚意 ②社交注视区域

指注视对方的双眼至上嘴唇的三角区域。它传递的是一种友好、尊重、亲切、温和和自信,会给人一种平等、轻松的感觉。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比如:各种酒会、舞会、宴请等,或是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朋友之间的交谈。但在注视对方这个三角区域时,不要聚集于一处,以散点柔视为宜。③亲密注视区域

指下嘴唇到胸部的三角区域。这种注视区域带有亲昵、爱恋的感情色彩。适用于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对于初次相识的人,或与自己关心一般的异性,更要注意这一点,不可超过这个空间。

一般情况下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宜注视对方的头顶、大腿、脚和手,或是“目中无人”。对异性而言,通常不应该注视肩部以下,尤其不要注视胸部、裆部、腿部

2、注视的时间

一般的,注视对方的时间占全部相处时间的1/3左右表示对对方友好;注视对方的时间占全部相处时间的2/3表示对对方重视,听报告或者请教问题时多时如此;注视对方的时间不足相处时间的1/3表示瞧不起对方或对对方所讲的话不感兴趣;如果注视对方的时间超过了全部相处时间的2/3则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是表示对对方本人发生兴趣,可能是对方很老成而自己很天真;也可能与对方是公开的仇敌或者在审讯犯人,还可能是谈判中表示自信和力量、上司想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信息等情况。按注视礼仪要求,与人交谈或谈判时,视线接触对方面部的时间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这也叫“社交注视”。对于关系不熟或关系一般的人,不能长时间注视,否则就是一种失礼行为。若眼神直视对方的时间超过60%,也属失礼的表现。

3、注视的角度

平视:一般用于普通场合与身份、地位平等的人进行交往

侧试:是平视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位居交往对象的一侧,面对对方、平视对方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表示尊重、敬畏,适用于面对尊长。

俯视: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以表示轻慢、歧视

4、注视的方式

直视:直接地注视交往对象,表示内心坦荡、认真尊重,适用于各种情况 对视: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大方、坦诚或关注对方

凝视:是直视的一种特殊情况。除了彼此间具有亲密的关系外,凝视的对象只能是非人类的东西

扫视:指目光在某地点或某部位移来移去。表示好奇、吃惊或者希望引起重视 斜视:多表示怀疑、轻蔑,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行为

5、解读目光

在与别人交流时,一定要先看着对方的眼睛。在中国,因为风俗文化的差异,人们不太习惯在交流时,长时间看对方的眼睛,总是要礼貌地回避一下。但在国外,比如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人们在目光交流时喜欢直视对方,表示真诚和对你的关注,在亚洲、非洲部分地区的人们,交流时习惯回避对视。

与人交谈不正式对方,有可能让人感觉你紧张,或是轻视对方。如果对方说错了话,我们应避免正视对方,把目光挪开,否则会有嘲笑对方之嫌。

服务行业中,眼神的交流更不可忽视。服务不是走秀,端拿递送、迎来送往,原本就是这项工作的基本内容,忽视了眼神的交流,丢掉的是你的用心和诚意。

(二)笑容

(1)合乎礼仪的笑容

①微笑:是人们对美化事物表达愉悦情感的心灵外露,是友好和赞美的象征。②微笑的基本要求

要笑得自然、要笑得意向明确、要笑的表里如

一、要笑得始终如一 ③微笑的礼仪规范: 真诚:“成于中而形于外”

适度:嘴唇两端向上移动,略呈弧形,露出6-8颗牙齿 适宜:

(2)其他合乎礼仪的笑容

①含笑:最浅的笑,仅仅是面带笑意,不出声,不露齿,在人际交往中,其适用范围最广 ②轻笑:比微笑深一些。③浅笑:轻笑的特殊情况,笑时抿嘴,下唇的一部分被含在牙齿中。多是年轻女性表示害羞时所用。

上一篇:如若懂得就好初三随笔下一篇:我生病了的学生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