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20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1篇)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内容:

拼音学习开篇之作,课文有四部分内容。一幅生动的小孩拿着话筒唱歌的表音表形画面;一首儿歌;飞机飞行时,高低升降的变化图与声调发音规律的儿歌; “读读写写记记”;“跟我学”。

学习目标:

1、读准“ɑ”音及其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的“ɑ”音。

2、认识“ɑ”形,能正确书写在拼音格里。

3、诵读儿歌,复习“ɑ”音,感受学拼音、识汉字的乐趣。

4、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和用眼习惯。

学习重难点:

读准“ɑ”音及其四个声调,区分二声和三声。

能正确书写“ɑ”。

学习准备:

CAI课件,展示台,字母卡片,四线格,半圆、竖右弯线条,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能帮助我们认识汉字,学好普通话,作用可大了,让我们好好学习吧?

二、看图表演认读“ɑ”

1.看图(幻灯屏幕打出)说形、发声。

师: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上,告诉老师你看见什么?

小朋友自由发言。

预设:一个小孩在唱歌。

教师要引导孩子,问唱的什么啊?然后教师饶有兴趣的唱“ɑ”

2.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发言引导小朋友发出“ɑ”的音。

让小朋友自由发音,抽多人发音,然后鼓励发音正确的孩子。让所有孩子观察发音正确的孩子的口型。并跟着学读。

教师在鼓励的同时,示范发“ɑ”音。告诉孩子张大嘴巴,口不变形发出来的音就是“ɑ”。

学生开火车学读字母卡“ɑ”。教师相机评价鼓励。

师:真不错孩子。你这样试试。你的口型真标准。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得真准。

3.编儿歌。张大嘴巴ɑɑɑ

让小朋友编出自己的儿歌:医生叫我张嘴巴:“ɑ……”

教师教唱:小朋友唱“ɑ……”。小朋友跟着唱。

4.看图(小孩的头型图和唱歌的话筒与“ɑ”的象形。)想象。

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图像和我们刚才读的“ɑ”的形状像不像?

小朋友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画“ɑ”的形。然后正确规范地书写给学生看。学生画“ɑ”的形状。

三、观察飞行图。读准“ɑ”的四声。

师:小朋友,“ɑ”有四个兄弟姐妹。他们梳上不同的小辫,声音就有变化,就像飞机飞行。

1.屏幕出现“ā á ǎ à ”

教师示范“ā á ǎ à ” 并加上动作。小朋友跟着老师手舞足蹈,或者自己创编表示声调的动作。

2.教师教给小朋友肢体声调舞。读四声歌诀“一声发音高又平,二声由低(下)往上升,三声下来又上去,四声从高降到低。”

3.学生练习读字母卡四声。多人练读,

教师相机指导,纠正读音,特别留意á ǎ的读法。

4.读读玩玩弄声调。

教师做动作,学生读带声调的 “ā á ǎ à ”

四、摆摆玩玩“ɑ”字。

1.出示ɑ字的构字部件。半圆和竖右弯。让学生摆字。

师:小朋友,你能用老师给你的这两个纸条摆出ɑ么?

2.学生摆弄纸条作ɑ模型。

五、四线格中书写“ɑ”

1.认识四线格。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四线格,告诉小朋友这个四线格,然后认识四线格有四条线。三个格子。

读课后的读读写写记记,看ɑ小宝在哪个格子里住着。

小朋友说出在第二格。

2.读黑板上的四线格,教师让一个小朋友把“ɑ”摆放在四线格里。

3.教师示范写ɑ, 教师讲笔顺。小朋友书空。

六、写字字姿势

屏幕出写字姿势图,教师指导该怎样做,小朋友模仿。

师:小朋友,我们把ɑ美美地写在书上四线格中,你会么?教师要指导学生摆好姿势,取好距离,专心写字。

1. 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在四线格里写ɑ。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写的真好。这个需要这样写。这样写就好看……

七、展示作品

小朋友写好了ɑ,教师选几个学生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小朋友评价写得好看不。教师要鼓励小朋友写得真不错

八、读语境歌。

师:小朋友真能干,写得这么漂亮。现在我们读个儿歌吧。

1.看课文情景图。让学生说图上有些什么。

屏幕出现语境图。学生举手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2.教读语境歌。

ɑɑɑ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看文中红颜色的音节。认识里面的ɑ.

3.教翻书到ɑ的课文。

4.指读语境歌。

5.读读玩玩背儿歌。

九、认识汉字。

叫小朋友注意语境歌中的汉字,又没有自己的老朋友。

卡片出示:“爸爸、妈妈、家、我”

师:小朋友你认识上面的汉字娃娃吗?。

抽认识的孩子认给大家听。小朋友读对了,就鼓励其它小朋友跟读。不对,就老师认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受汉字认读。

结束语:小朋友,真能干。这节课学会了这么多东西。经过努力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清防蜡,清防垢

1 概况

A油田储层粘土矿物以蒙脱石—绿泥石混层、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 有较强的水敏性和酸敏性, 地层原油粘度5.4-10.4m Pa.s, 地面原油粘度25.1-32.8 m Pa.s, 含蜡量20.1-26.5%, 含胶量13.5-20.7%, 凝固点33℃, 原始地层压力6.42MPa, 饱和压力3.42 MPa, 目前地层压力4.7MPa, 地饱压差1.28 MPa。目前油田已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 结蜡、结垢问题逐渐严重, 井筒维护方式逐渐转为多种方式组合的综合型治理维护方式。

2 井筒清防蜡维护措施的研究及认识

2.1 结蜡机理

在开采过程中, 当温度、压力降低至临界点时, 溶解气析出。同时, 溶解的石蜡也会结晶析出聚集在抽油杆外壁和油管内壁上, 就出现了结蜡现象。A油田地层温度54℃, 地温梯度5℃, 析蜡温度约30℃, 油气比14.16, 整体地饱压差仅为1.28MPa, 个别井小于1MPa, 原油脱气较过去严重。从作业现场返回情况来看, A油田的结蜡井段大多在400-600m之间, 以5口结蜡井统计情况为例。

2.2 清防蜡综合治理

A油田采用的清防蜡方式是以热洗、加清防蜡剂为主, 配合固体防蜡管柱和电热管为辅的方式。在油井清防蜡措施制定上, 采取单井个性化措施原则, 根据油井不同生产状况、原油物性制定相应的清防蜡措施。

2.2.1 清防蜡组合方式

(1) 纯热洗

对于含水大于60%的35口高含水井, 由于井筒中流体粘度低, 只采取高压热洗并适当延长热洗周期就能够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2) 热洗与加药结合

其中含水小于60%的161口中低含水井, 由于产出液粘度大、结蜡速度相对较慢, 采用高压热洗与油基化学清防蜡剂结合的泵筒维护方式。

(3) 热洗与防蜡管柱相结合

固体防蜡管柱由于数量较少, 有效时间短, 近三年来在用数量已经逐步减少, 但仍然抓住作业机会尽量使用。

(4) 电热装置

对A南区块的油稠井应用5套电热管, 有1口井低产停机, 还有2口因为含水上升而无法使用, 现在在用2口, 每月减少高压热洗4井次。

通过综合措施调整, 全年共减少高压热洗58井次, 提高了油井有效生产时率。

2.2.2 动态监测与调整

一是认真录取电流, 建立电流台账, 根据单井热洗后第一次出油正常基准线, 对于电流变化大油井结合其它监测资料来及时进行井筒维护治理, 为井筒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但对于显性结蜡井效果较好, 隐性结蜡井由于行程阻力变化小, 电流无明显变化, 这种方法效果较差。

二是通过对泵况问题井及时跟踪, 根据出现的卡泵井和漏失井情况调整井筒维护措施。

三是建立原油全分析跟踪制度, 通过对比原油含蜡量、含胶量、粘度等情况, 结合动态生产情况, 指导清防蜡制度的进一步调整。

通过以上动态监测调整, 在井筒维护方面逐渐趋向于组合式清蜡, 纯粹使用清蜡剂的方式已经逐渐不再使用, 同时由于综合含水上升, 单纯热洗的井数也有所增加。

2.2.3 清防蜡管理方式

(1) 分区块管理

根据各区块油井自身情况与原油物性的不同, 分别进行不同的井筒维护管理模式。其中C区块原油物性较差, 产液量低, 加清防蜡剂的药量控制在100kg左右, 热洗周期控制在90天左右。D区块井筒较深, 产液量低、原油物性较好, 结蜡周期长, 因此将热洗周期定为180天, 配合周期90天的大剂量加清防蜡剂措施。A和B两个主体区块, 产液量与含水都比较高, 因此适当延长部分含水较高井的加药周期, 减少加药量, 而增加热洗的次数。

(2) 特殊井管理

在监测工作的分类管理基础上, 对于各区块内总结出来的7口易卡井和12口易漏井, 采用特殊的管理模式, 重点监督, 建立电流基准线监督台账, 加密测试功图, 发现泵况变差的迹象优先治理, 最大程度避免检泵情况的发生。

3 井筒清防垢维护措施研究及认识

3.1 结垢机理

流体从相对高温高压的地层流入井筒时, 由于压力和温度的急速降低, 地层中的成垢组分析出结垢, 聚集在油管、抽油杆、泵筒、筛管等处, 造成泵况问题, A油田近年因垢检泵井占总检泵井比例都在6.0%以上。垢的形成过程可分成以下四步:

(1) 水中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很小的盐类分子;

(2) 结晶作用, 分子结合和排列形成微晶体, 然后产生晶粒化过程;

(3) 大量晶体堆积长大, 沉积成垢;

(4) 由于不同的条件, 形成不同形状的结垢。

3.2 结垢井点分布

统计结垢井点在各含水区间内所占比例, 结垢井在含水0-80%区间内, 结垢井点比例随含水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 当含水大于80%时则有所下降, 含水40-80%区间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区间, 达到61.5%。

根据结垢井与含水关系, 分析判断出未结垢井点含水在40-80%之间的这26口最具结垢倾向, 对这些井也进行加药作为预防措施, 平均加药周期106天, 平均药量121.7kg。

3.3 结垢井综合治理

为降低因垢上检率, 近年来, 尝试应用了多种清防垢措施, 其中常用措施主要有井筒加除垢剂、下除垢管及井下点滴阻垢器。

3.3.1 除垢剂

结垢治理井点56口, 其中结垢井点24口, 高含水治理井点32口, 根据油井结垢情况, 加浸堵液周期30-180天, 药量100-200千克。

3.3.2 除垢管

2011年应用15口井, 使用后至现在有5口井检泵, 其中4口井为偏磨问题, 1口井为活塞凡尔罩断, 现场未发现结垢。

3.3.3 井下点滴阻垢器

井下点滴阻垢器由储药仓和点滴器组成, 作业时安装在深井泵下端。点滴器能连续不断的将储药仓内的药液定量加入到油井采出液中, 抑制垢的产生, 达到阻垢的目的。

4 结论与认识

(1) 针对油田储层及原油物性特点, 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管理, 并通过常规井筒维护措施与井下清防蜡工具合理配合使用, 可实现井筒有效维护。

(2) 结垢井点与区块含水高低有关, 采用多种除垢的方式, 可有效预防和治理油井结垢。

参考文献

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31~32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材及学情简析:

“认识圆柱”是在学生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可以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圆柱的正确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推理、讨论等活动,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特征,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此外,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数学知识。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和想象等活动,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 养学生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教学方法:

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的实物(饮料罐等)、事先制作好的纸的 圆,柱模型及剪刀、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师:以前我们学过什么立体图形? 师:想不想学习新的立体图形?(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摸一摸:老师出示五个盒子,里面分别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模型各一个。请同学上来摸一摸盒子里装的东西,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摸,要记住你所摸的物体的特征。(二)观察联想.说一说:你刚才所摸的物体有什么特征?我们周围有哪些是这种形体的? 猜一猜:大家能猜出他们所摸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吗?(三)想一想,画一画.1、想圆柱的形状?

2、把想到的圆柱的形状画在本子上。

(四)导入课题:

我们把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形体?对了,这两种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已经学过了这种形状叫圆柱体,简称圆柱,这两种形状分别是圆锥体和球体,大家想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新成员吗?我们今天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兄弟,好吗?(揭题:认识圆柱)

二、主动探究,感知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特征,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

(1)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体?生自由说,说是否喜欢的理由,并可以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2)演示圆柱的体.出示实物图和实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我们现在所讲的圆柱都是直圆柱。(3)试说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同桌互说.(4)汇报特征.2、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或者量一量自己手中圆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 么,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说?

(3)学生汇报: 认识面: 有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圆,有几个面?

发现圆柱周围的面和上下面不一样,不是平的,是弯的,这叫曲面。师边说边引 导学生用手摸曲面。认识高: 高你是怎样量的?把直尺靠在圆柱边上垂直量出上下面的距离。对了,上下这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师拿着模型边指边说。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纵切模型,(师出示圆柱纵切模型图)感知两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4)明确各部分名称。师: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刚才我们看到的圆柱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画出图标上圆柱的各部分名称)(5)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圆柱的高在圆柱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找一找,量一量。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师: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

3、圆柱的侧面展开。

师: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研究的时候不太方便,能不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呢?请大家拿出纸圆柱形模型,以及自己的操作工具,自己试试看!

(1)学生动手操作(2人一组):把圆柱模型的侧面剪开,再展开,观察形状

(2 你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3)学生汇报: 生A:我是沿它的一条高剪的,展开后得到了一个长方形。生B:我是斜着剪的,展开后得到了一个平形四边形。生C:我也是沿高剪的,展开后得到了一个正方形。

(4)师:哦,大家把圆柱模型剪开后展开得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能不能进一步再转化一下?试试看!(5)学生再操作后汇报:

生A:我把那个平形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了长方形。生B:我们的不规则图形也转化成了长方形。

(6)引导小结:这样看来,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7)寻求发现: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下面请大家把展开得到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这样反复几次,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重复操作中观察,相互交流。

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两个底面与侧面相交的线是底面的什么?(底面周长)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师:你们的发现也是这样的吗?(出示展开图)

5、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探索,我们发现了圆柱的一些基本特征,你能说说圆柱有些什么基本特征吗?教师结合板书过程组织学生回顾、议论,总结学到的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件显示: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图略)

2、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书本第32页“做一做”)

3、实际测量:你手中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发挥想象:长方形纸长的一边为25厘米,短的一边为15厘米。把这张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不计接头)圆柱形纸筒的高是多少厘米?底面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领会和掌握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2、归纳本节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怎样学,达到强化新知,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五、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板书设计:

认识 圆柱 2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无数条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六、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1 渤海A油田简介

渤海A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 发育于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北端, 探明含油面积3 9.2 5 k m2,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15.2×104m3;受郯庐走滑断裂的影响, 工区内断层发育, 构造破碎, 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构造;主力含油层段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 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且不同油组的砂体沉积差异大、储层展布规律复杂;储集物性较好, 属中-高孔、高渗储层;油气藏类型较为复杂, 各油田均具有多套油水系统。受构造形态、岩性和断层的控制, 其油藏类型主要表现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因构造破碎, 断块面积小, 同时砂体展布规律复杂, 砂体横向变化大, 各区储量计算单元较多, 单个砂体储量规模小, 分布在25.5~174.2×104m3。

2 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

2.1 管理模式一体化

勘探开发一体化, 就是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 将原先彼此分散、独立的勘探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视勘探、开发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勘探向开发延伸, 开发向勘探渗透, 变前后接力为互相渗透, 二者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石油资源储量向石油产量的转化, 实现整个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优化[3,4,5,6]。“十一五”期间, 随着海上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 新发现的油气田以中小型为主, 油气藏复杂程度增大, 低品位储量比例增多, 以往的先勘探、后开发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应新情况。天津分公司创新思维, 通过储量研究向勘探评价提前介入, 方案编制向储量评价提前介入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淡化勘探评价、储量评价、方案编制阶段的工作界面, 开发提前介入勘探, 提出针对性资料录取要求, 协助制定评价方案, 加快了储量评价、方案编制的进程, 实现了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编制的高效结合。在该管理模式的指引下, 渤海A油田的投产时间提前7-20个月 (图1) , 其中渤中28区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 完成了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 比标准流程缩短了近15个月, 创造了中海油历史上“当年发现、当年完成评价、当年完成开发方案”的新纪录, 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保障。

2.2 井位部署一体化

天津分公司组织勘探、开发科研人员根据地质认识和勘探成果, 结合整体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安排, 分析不同区块的储量资源基础和成藏条件, 详细论证井位部署依据、钻探目的及预期效果等内容, 积极做好与开发部、生产部和钻井部的井位部署方案对接, 充分听取和征求各单位对勘探开发科研工作的建议和增储上产的需求。围绕同一个有力目标区, 在进行预探、评价寻找新发现的同时, 集中落实高产富集区, 摸清储量规模, 及时进行开发方案编制及开发方案的实施[7,8]。在“油田内部找油田、油田周边找油田”的原则指导下, 对油田内部和周边探井无法控制的潜力区, 制定开发方案时应充分考虑, 预留足够井槽, 有条件的设计开发兼评价井, 对潜力区进行评价, 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勘探, 弥补和完善成藏理论。通过一系列的联合研究, 钻后储量规模大大增加和扩边成功的例子很多, 包括渤中28区及北块, 渤中34区及北块、西块等。其中渤中34区北块钻后储量较储量评价阶段增加了71.1%, 这与油田潜力的落实密不可分, 渤中34区北块各井区落实的储量见图2。

2.3 信息共享一体化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 勘探开发形成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循环过程, 其根本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增储上产格局, 以优质储量为核心, 坚持“滚动评价、区域联合开发”的部署思路, 加强老油田周边及内部地层新层系、新区块的滚动评价。勘探成藏模式指导开发, 开发新认识反哺勘探, 减少了工作的重复, 加快了工作节奏, 获得了投资的有效利用, 实现了储量、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2.3.1 勘探成藏模式指导开发, 实现储量的快速增长

潜力储量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在开发不同阶段利用有限资源, 勘探开发紧密结合, 充分挖掘油田潜力砂体, 评价控制预测储量使其升级, 从而提高油田探明储量基数。

在开发方案实施阶段, 通过不断加大油藏评价工作的投入, 同时强化开发评价井统筹部署, 做到了油藏评价与预探、油藏评价与新区产能建设的紧密结合, 提高了评价区块井控程度, 探明储量的落实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渤中28区开发随钻阶段充分考虑并落实勘探评价阶段风险和潜力, 利用注水井、水源井、领眼井逐步评价砂体潜力。主力1-1167砂体利用定向注水井A29评价控制储量, 利用A47hp领眼井评价预测区储量, A35hp评价砂体西侧区域潜力, 钻后该砂体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较OIP阶段增加了434.1% (图3) , 油田新增动用地质储量1213万方。

在地层切片追踪潜力砂体基础上, 考虑潜力砂体离平台距离及钻完井的可实施性, 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油田开发井可以评价的潜力储层;第二类为距离平台较远, 需要滚动评价的潜力砂体。在此基础上利用渤中区块新近系油气成藏理论, 根据潜力砂体类型及油源断层活动期次、油源断层与潜力砂体的匹配关系分析其成藏可能性, 对成藏可能性大潜力砂体优先考虑, 选择能控制储量规模、储层展布及油气充满程度位置进行评价。黄河口凹陷探井及开发井证实砂体与油源断层的接触面积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含油面积。新近系河道砂体与油源断层在剖面上形成了4种断层-岩性组合样式 (图4) , 即正向正断层、反向正断层、反屋脊式和屋脊式, 反屋脊式对于浅层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屋脊式最差。平面上河道砂体与断层形成垂直接触、斜交接触以及无接触;边滩砂体和断层形成双向面接触、双向点接触、单向面接触、单向点接触以及无接触。由于浅层砂体物性很好, 和断层的接触面越大砂体的充满油气的程度越高。利用该理论, 渤中34区勘探开发结合, 运用断砂耦合关系、层序地层概念与成藏理论, 寻找研究潜力砂体, 新增探明储量1000多万方, 储量增长1倍 (图5) 。

渤海油田“十一五”期间, 通过信息共享一体化, 勘探成藏模式指导开发, 实现了储量的快速增长。在建设及在生产油田新增探明储量6330万吨, 新增可采储量1500万吨, 新增开发井55口。

2.3.2 开发新认识启示勘探, 实现储量的快速增长

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带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油田之后, 十几年来构造油藏勘探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随着渤中34等区的开发, 发现了一些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的存在并使该区储量大增。在其启发下, 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的勘探思路以构造油气藏勘探, 转入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要勘探对象。首先在渤中28区块勘探并获得突破, 随后沿用该思路进一步扩大成果, 相继发现渤中28、渤中34等一系列构造-岩性油藏, 这些油藏埋深浅, 油层分布集中, 平面叠置连片, 总体储量规模达1.58亿方。渤海A油田亿吨级油田群的发现受油田的开发新认识启示而来。同时, 勘探开发的有效结合也加快了区域开发的进程。

河流相油田开发的成败关键在于“储层描述”, 为了适应海上复杂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的需求, 目前, 在渤海油田已经形成了一套从勘探发现到储量评估, 再到开发生产调整的河流相复杂断块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体系, 这套技术体系以“储层研究”为核心, 涵盖了复杂断块精细解释技术、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储量综合评价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开发井随钻综合研究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一系列针对性技术, 有效的解决了新近系河流相储层的“识别、刻画、描述”等关键问题, 为渤海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渤海A油田通过对主力含油层段做地层切片, 对地震资料做立体解剖, 分析沉积砂体在空间上的演化规律, 将所有的潜力砂体描述出来, 在井位优化的时候予以考虑, 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井位风险, 并充分挖掘油田潜力;通过叠前多参数同步反演技术可以综合利用不同炮检距的道集数据、地震解释成果以及纵波、横波和密度等测井资料, 联合反演出与储层和流体有关的多种弹性参数, 用来综合判别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受油田开发的启示, 勘探积极转变勘探思路, 充分利用开发对油藏的新认识, 加强生产油田周边的新领域、新构造的研究, 勘探开发一体化促进在生产油田的滚动勘探 (图6-7) 。其中, 渤中34区新增探明储量919万方, 缔造了渤海油田在生产油田周边滚动发现的典范。

2.4 资料录取一体化

资料录取方面坚持勘探开发统一安排和资料共享的原则, 预测、评价、开发井互相补位, 开发所需资料可在探井、评价井上录取, 预探、评价井未取到的资料可在开发井上补充, 探井、评价井的资料录取既要满足提交储量要求, 又是编制开发方案所需的关键性资料的直接来源, 为加快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9,10]。同时, 在开发井上开展的一些油层测试资料, 也为勘探深入油藏类型认识和验证控制储量规模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依据, 充分实现了勘探开发资料的共享。特别是开发区块的油层压力、气油比等测试数据为邻近的勘探评价井预测压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有效提高了井控防范的针对性, 确保了安全生产。

对于海上油气田DST测试时间有限的瓶颈, 研究人员从影响油井产能的DST测试时间这个因素着手, 以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为理论基础, 首次在渤中区提出了DST测试时间校正系数的计算方法, 从而提高了产能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完善了海上油田油井初期产能预测方法。油藏动态分析是一项贯穿于油田开发全过程, 关系油田最终开发效果的重要工作, 其中包括了解储层的渗透性和污染状况、评价地层压力情况。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是确定储层参数和地层压力的常规技术。一方面由于海上油井生产环境的特殊性, 平台空间有限, 钻井任务紧, 测试时间长与测试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测试关井会损失产量, 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海上油井不能随时进行测试作业, 新投产的测试资料也就很少。因此, 针对这种情况, 摸索出了一种不依赖生产测试的新方法或新技术来计算储层参数和地层压力, 即生产数据分析方法以深入开展油藏动态分析研究。

3 认识

(1)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科研管理模式, 促进了勘探、开发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实现了增储上产, 确保了勘探开发效益最大化, 是油田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勘探开发一体化具体体现在井位部署一体化、资料录取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 重点是要做到勘探开发的结合, 关键是要有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3) 为适应建立渤海大油田的战略需要, 还需从体制、机制上继续探索完善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 为公司的二次跨越夯实基础。

摘要:“十一五”期间, 天津分公司推行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提出了“两个提前, 两个互补”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思想。渤海A油田通过创新思维, 形成储量研究向勘探评价提前介入, 方案编制向储量评价提前介入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实现储量向产量的快速转化;通过技术攻关, 形成以勘探成藏规律指引开发, 开发新认识反哺勘探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技术体系, 实现了储量的快速增长。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工作方式, 加快了油田的见产速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满足了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该管理模式的指引下, 以A油田为代表的河流相油田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为海洋石油五千万吨建设起到了增储上产的重要作用, 也为今后类似油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勘探开发一体化,提前介入,河流相,管理模式,方案编制,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何君.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10~50

[2]闫存章.一体化助哈德4增储上产[J].中国石油石化, 2006, 15 (6) :66~67

[3]娄渊明, 何钧, 栾翠红, 刘峰, 对油田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几点思考[J].西部探矿工程, 2005, 3 (106) :218~219

[4]付金华, 姚泾利, 惠潇.科研单位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方式的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 2010:75~79

[5]梁春秀, 边晨, 虚吴伟.吉林油区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石油勘探, 2001, 3 (6) :56~70

[6]胡勇, 郭鹏,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再思考.中国石油企业[J]:94~96

[7]张冬萍.加快信息集成促进勘探开发一体化[J].吐哈油气, 2003, 4 (8) :370~372

[8]李斌, 邵玉明, 余芳等,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储量评估方法与SEC认可的评估方法比较[J].中国石油勘探, 2005, 3:55~59

[9]郭元岭.对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方式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2~25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对于教师方面,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乘法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解决几个几的和的问题。所以围绕乘法的本质,为了突出几个几相加的教学,我从两个层次出发:

第一层是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几相加的表象。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为学生提供多个几个几相加的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获取的信息来实现。例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跳啦啦操的一共有多少人?”时,当学生说出“5+5+5+5+5=15”时,我有连续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是5个3相加?”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说出“每组3人,共有这样的3组,所以是5个3相加”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几相加。

第二层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例如:在解决完三个问题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及在整节课课中我不断的在反复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或文字信息来说一说,让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改写乘法算式时,帮助学生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桥梁,并让学生说一说一个乘法算式的表示什么?在改写乘法算式时需要找到谁和谁?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在对这三个情境问题的处理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四能”。例如:让学生来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给自己的同桌出一道题目并批改等等。

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三道层层递进的常规题目和一道拓然题目,通过常规题目的练习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通过拓然题目的延伸,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7

古 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重点 :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从图形王国中带来了三个图形,都装在了袋子里,老师看有没有聪明的小朋友可以猜出老师都带来了那些图形?

分别请三个学生摸一摸,通过角的个数来判断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通过活动引出新课——角的 认识。【设计意图 对于长方形、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摸,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二)认识角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角,我们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学习角。1.认识角 2.画角 3.感受角的大小

师:大家找找我们教室里有角吗? 生:窗户、黑板、课桌······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角,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从中抽出角)。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屏幕上的这些角,看看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先自己观察,再小组内交流。

生:都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教师随着学生答题写出板书)【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师:大家真聪明,那现在古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认识了角。(出示练习题)请人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三)画角

师: 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感受角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的纸条和图钉动手做一个角。并玩玩自己做的角,看看有什么发现?先自己观察,再组内交流。

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两条边缩拢,角就变小。

师:比较一下屏幕上的两个角,哪个大?

动画出示比较过程,结果一样大,总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五)小结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篇8

八五小学

满桂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实际含义。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2.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3.学生能正确认、读、写小数。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

整数、小数及由0-9组成的数字卡片及一个小数点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整数卡片,找学生读出卡片上的数字,复习整数的读法 58读作:五十八 30读作:三十 2读作:二 32读作:三十二 9读作:九 11读作:十一

二、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商品价格卡片。

师:同学们都在商店买过东西吗?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如若学生不知道,教师还可做提示,开学时,家长给我们买的书包,文具等。)

(学生自由说,教师出示一下卡片在黑板左侧:

火腿肠:5.98元 牛奶:0.85元 面包:2.60元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

日记本:3元)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将价格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分别列于黑板的左右两列。(左边摆整数,右边列小数)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

3.引入课题。

右边这些数我们以前都没有学过,同学们来观察观察,这些数都有什么特点?

(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三、认识小数

1.小数由三个部分组成。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我们该怎样来读小数呢?

2.归纳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可,如果是“0”,也必须读作“零”。例如:

读法

彩笔 :3.5 0 元

读作:三点五零 橡皮擦:0.2 0 元

读作:零点二零 铅笔 :0.1 5 元

读作:零点一五

整 小 小

数 数 数 部 点 部 分 分

出示卡片:

钢笔 : 5.50 元 读作: 方便面: 2.50 元 读作: 练习本:0.85 元 读作: 10.12 读作: 0.03

读作: 4.03

读作: 9.04

读作:

3.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读法 含义

彩笔 :3.5 0 元

读作:三点五零 三元五角零分 橡皮擦:0.2 0 元

读作:零点二零 两角 铅笔 :0.1 5 元

读作:二点六零 一角五分

整 小 小

数 数 数 部 点 部 分 分

4.出示例题(要求先读出,再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火腿肠:5.98 元

(5)元(9)角(8)分 牛奶 :0.85 元

(0)元(8)角(5)分 面包 :2.60 元

(2)元(6)角(0)分

5.同学细心观察上面的数字都是以什么作单位? 以元做单位。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老师提示:同学们使用的自动笔的笔芯上面标识其粗细:0.5毫米,0.7毫米的;一瓶饮料有:1.25升;还有同学们的身高是1.35米;丽丽的体温是37.5℃„„)

四、小数的写法

1.出示卡片,你能写出下面的小数吗? 八点零四 写作: 零点四零 写作:

2.归纳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即可。

3.让学生试着写出下面的小数(游戏:摆小数游戏,准备0—9十张数字卡片,再准备一张点的卡片。)

零点四 写作: 零点零五 写作: 二点四 写作: 零点五六 写作:

五、总结归纳

六、课堂练习

1.补充练习。(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元=4()5()4()

5.8元 =5()8()

1.20元=1()2()0()

38.6元=38()6()

(2)填适当的数

0.89元=()角()分

6.18元 =()元()角()分 4.04元=()元()角()分 0.02元=()元()角()分 1.04元=()元()分 0.77元=()角()分

七、交本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2)题,第2题。2.(1)家庭作业:完成配套练习认识小数;

《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篇9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教师:我们来看一组建筑物的图片,同学们这些建筑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老师为我们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图片,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同桌同学可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马路上的反光锥

......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感觉。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告诉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顾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长方形),那么圆锥的侧面如果把它展开来会是个什么形状呢?(师展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察圆锥的高

1、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锥的顶点、侧面和底面。我们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有无数条高。那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圆锥的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部分。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利用自学所学到的知识上来画一画黑板上这个圆锥的高。其他同学可以在答题纸上画出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是连接哪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篇。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一条)

师追问:为什么只有一条?(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四、课堂练习

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汇报结果)

幻灯出示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2、探索新知。(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教学反思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

说课稿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学生

本班上共有40名同学,其中有11名同学的成绩较差,他们上课时不爱听课,也不知道怎样学习,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红、徐港新、徐焕这样的学生还是有几位的,他们在班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较难的也有个别学生也能答出来。我在教学时,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时也给予批评。我尽量做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利用电教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巩固提高,应用深化。

六、说教学过程

(一)巧设问题,引入新课。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新知引入的过程,教学新课时,先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说说它们是由什么围成的,使学生加深认识到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接着,出示一根绑着珠子的绳子,甩动,问“珠子甩动,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与刚才复习的几个直线图形的不同之处。待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小结:“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从而引入新课。(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圆的认识时,由于已经对圆了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开始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出常见到一些圆形物体,让每个学生用一个圆形物体在纸张上画出一个圆,一方面加深对圆的直观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的方法。2.圆心的认识

将画好的圆剪下来后,要求学生进行折叠,张看后,互相进行比较,折痕相交与一点,是学生通过操作引出圆心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3.直径和半径的认识

在学生掌握了圆心的概念之后,提出问题:你们在观察圆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则引导学生量一量刚才的折痕。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直径的概念,接下来学生还会发现:圆心将直径分成两半,由此认识“半径”。并且进一步得出: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经过这个环节后,学生对刚才的结论深信不疑。这时,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在认识了圆心,直径,半径后,我安排了书本88页第三题和第五题进行练习。

4、圆的画法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提问“用刚才同学们带来的圆形物体,画一个半径三厘米的圆”学生就很为难了,那要画指定大小的圆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引出画圆的工具,“圆规”,画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难,就让学生自学书中87页,“圆的画法”,自学完画一个半径三厘米的圆。让学生画一个圆其实并不难,但要让学生明白“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则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因此,在学生自由画圆后我又让学生用圆规画三个圆:(1)画一个比自己刚才画的大一点的圆。(2)画一个比自己刚才画的小一点的圆。(3)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接着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画的圆大小都不同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画圆时,圆规固定不动的脚尖其实就是什么?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与画成的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教师运用评价的语言鼓励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对于圆的画法不是让学生刻意去总结和死记画圆的几个步骤,而是通过自学,让其渗透在练习之中。

七、说教学效果与反思。

先来说说认为成功的地方。(1)我是借助实物钟面、自行车轮胎引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圆,光教室里的圆学生就举出很多种,如,粉笔盒面是圆的,门锁是圆的,同时借助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圆,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用圆型而不用其他平面图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用圆方便,如碗口,还有如圆漂亮,再此基础上,我问学生,那你们喜欢圆吗,学生都说喜欢,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情感的带动下进入本节课学习,学生一下子就非常有兴趣。(2)导入后,我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而是让学生先来画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选用任意一种方法来画圆。让学生用多种方法画圆,感悟画圆的多样性,体会到每种画法都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利用物体画圆比较快方便,但不能随意改变大小;但利用圆规画圆,则可以灵活调整圆的大小,并且画出的圆比较漂亮。这一点借鉴网上的教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圆,在画圆中感觉圆的特点。(3)充分让学生动手,通过折、量、比等方法理解掌握圆的特征,(4)和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富有趣味,生动活泼,学生兴趣浓厚。最后图片演示的生活中的圆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圆,同时结合2008奥运会五环标志,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也来源与网友提供。存在的不足:

(1)课前准备不足,有的学生没有圆规,所有只好等别人画完后再画,耽误了时间,练习少了。(2)在组织形式上,应让学生讨论,动手操作,交流相结合,教师不要太多干预,让学生把话表达完。(2)对与抽象的概念如圆有无数条半径,直径,是我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并没有采取很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推理得来,让学生少了一次推理能力训练(3)时间上把握不够好,有部分习题没有完成,以后需注意。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第75页例1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体会到: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比较大的数,通过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数数,体会数数的不同方法,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也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数数过程中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时,学生易发生混淆,应通过各种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学生很好地认识计数单位“千”,并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本单元的教学将认识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认知,提高学生多样性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由我们学校的师生人数的多少的猜测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数数,再安排小组合作数1000根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认识生活中较大的数1000,再通过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数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形成数 1 的表象,体会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② 使学生感受到计数单位的产生是源于数数的需要。过程和方法:

由学校师生总人数和数1000根小棒的具体情境感受千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猜想、观察、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

突破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小棒和在计数器上动手拨珠子说数,及巩固练习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千”。

难点: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及数数到整

十、整百的拐弯处的数的掌握。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次互动、交流、讨论。反复强调个位满10个,换成十位一个十,十位满10,换成百位一个百,让学生手、眼、口互动,加强巩固。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质疑,设计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学法:猜测、观察、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最后归纳概括。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000根小棒,用来装小棒标有“个、十、百、千”的数位盒,铁架台(方便放成两排);计数器;磁性书写纸;作业卡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吧!我们先来做猜一猜的游戏。课件出示望春学校的图片。教师:这是哪里? 学生:我们的学校。

课件出示望春学校师生举行升旗仪式的图片。教师:图片上是谁在干什么?

学生: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教师: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有很多,小朋友们猜猜我们学 3 校的老师和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

教师:小朋友估计的数各有不同,我们要弄清楚我们学校有多少老师和同学必须要数一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较大的数朋友1000。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从1数到10。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最上面的10个正方体。

教师:先看这幅图,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上有多少个正方体? 学生:10个小正方体。

教师: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数出的这10个小正方体? 学生:一个一个地数的。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板书)。

2、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中间的100个正方体。教师: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数的这100个小正方体。学生: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

3、认识“千”。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下面的1000个正方体。

学生随着动画的演示,自觉地从一百、二百……数到九百、一千。

教师:小朋友数得很棒,请你们总结数的方法。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

4、引导学生分组做数小棒的游戏,自主学习。

教师:①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些小棒和皮筋,每一小组的小朋友比一比,怎样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数好自己组有多少根小棒。

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标有个、十、百、千的盒子在讲台上摆好,摆成两层。再课间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掌握学生小组活动情况。

②每一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这一组有多少根小棒,并把小棒分别放在数位盒中个、十、百位置。

③教师引导学生数数。

教师:现在老师跟小朋友一起来玩玩数数游戏,仔细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做的,跟着老师的手动节奏,大家说说每一个数。

教师在两排数位盒中分别一根一根、一十一十或一百一百地加小棒。

学生跟着小棒数量的变化说出数字,最后所有小棒数完,达到1000根小棒。

5、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做一做,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① 从三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四百一十; ② 从五百七十八起,一十一十地数到六百三十八; ③ 从一百四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九百四十。

教师布置一、二小组完成第一题,三、四小组完成第二题。

五、六小组完成第三题,每一小组都完成后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全体学生跟着数数。

(三)巩固练习

教师:数学王国的国王知道小朋友们数数的本领大,想出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考考你:

1、四百八十九的下一个数是()

2、七百六十的前一个数是()

3、九百九十九的相邻的数是()和()。

4、数出三百零八后面的连续的五个数()()

()()()。

5、从八百零二起,一个一个地倒着数,数到七百九十七

()()()()。

(四)课后小结

上一篇:死海不死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育灵童三字经5 高曾祖 李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