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左右的教案设计

2024-09-21

认识左右的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认识左右的教案设计 篇1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三、练习

1.提问: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吗?

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认识左右的教案设计 篇2

苏教版二年级 (下册) 64页-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 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 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的表象,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 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小棒、尺、纸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2.生按要求搭图形。

3.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一) 认识角

1. 认识实物角

(1) 从情境图中寻找角。

(1)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 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 从身边寻找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到角吗?

2. 认识图形角

(1) 出示第2幅图。

(1) 让学生说一下这些图形有角吗?

(2) 把角画下来。

(2) 把三角板中一个角画在黑板上。

3. 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1) 摸角谈感受。

(2) 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 任意找一个角, 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4. 试一试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 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 做一个角

能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二) 感知角的大小

1. 师示范将角变大变小

生观察, 并说出其中的变化。

2. 学生操作活动角, 感受角的大小

3.出示钟面图 (通过观察能直观比较大小的)

师: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吗?

4. 再次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接近的)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 你有办法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 检查应用

1.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 各有几个角?

4.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我来研究

认识左右的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0—73页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树图及相应图片(学生带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 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师: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

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

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四、做韵律操

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

(放音乐师 生一起做)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 拍拍右肩膀 拍拍右肩膀 右脚跺一跺 右脚跺一跺 向前跳一跳 向后蹦一蹦 左手摆一摆 右手摆一摆 左腿踢一踢 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

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 后)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 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 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2.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棵大树)。大家看,大树爷爷自己站在这儿太孤单了,咱们给它找一些朋友吧!刚才,老师奖给大家好多的奖品,有小鹿、小兔、小鸟、小蘑菇的卡片,得到奖品的同学把奖品举给大家看。我们让这些奖品去陪大树爷爷好吗?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

左 右

上 下

前 后

教学反思:

1.明确目标,游戏强化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如:摆一摆自己的物品、说一说自己的座位、摸一摸自己的身体部位、找一找自身的左和右、我来发指令等等,让孩子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旨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上下楼梯怎样走、找座位、汽车方向盘在哪侧、左右手的分工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得使得孩子们情绪高昂,立刻产生讨论的兴趣,表现欲望极强。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终生受益。

3.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认识上、下、前、后,通过做游戏引入对上下前后方位的认识,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理解这些方位;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倒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 能力目标: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 探索和理解倒数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教你们数学已经二年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互相成为了朋友,你有这种感觉吗?该怎样表述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呢?你们能拿老师当朋友,我真高兴!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先和你们探讨一个语文知识怎么样?(课件出示杏和呆)(吴和吞)看到这两组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这种现象好吗?

【设计说明】

导入部分我联系了生活情景,与同学谈话亦是师生,亦是朋友,拉近了师生感情。并联系了语文课中的两组字的关系来引出“倒数”这部分知识,发挥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习题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课件)说明

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设计说明】

这部分首先让学生计算一些有趣的习题,同时强调谁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来说一说,从而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追问在这个概念里我们要注意“互为”是什么意思?这样就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2、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1课件: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能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吗?那好,请完成这道题。

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2)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三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在这三组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对,6是整数,像6这样的整数找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找倒数。(真假分数那)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设计说明】

在探索倒数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给方法,而是通过一些习题,让学生去观察感悟求倒数的方法。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师提问:再次出示连线题的课件,本题中的还有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它们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4、出示课件想一想。

我的发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1)为什么1的倒数是1?

生答:(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为什么0没有倒数?

生答:(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5、阶段练习: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求一些数的倒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你们?

(1)谁来说一说这些数的倒数?(课件)(2)把书翻到29页连线,(课件)纠正。

【设计说明】

让学生利用计算和借助概念找到,1的倒数是1这是一个特殊的倒数,又让学生找出了0的没有倒数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轻松的理解这些知识点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就有了抓手。

6、探讨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

师:看来像这样的分数与整数它的倒数求法很简单,可是我们学过的不仅仅是分数、整数,还有呢?看!这些数的倒数又该怎样求呢?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上。(电子白板展示)

它的倒数 求这一类数的倒数的方法? 你们有结果了吗?谁愿意到这里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师切换实物投影),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己用投影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师切换投影):老师也把求这一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写出来了,一起看看我们想的是否一样呢?(师展示)。

当你给带分数、小于1的小数、大于1的小数找出倒数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请你对照大屏幕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说明】

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相对真分数来说有些麻烦,通过填表格的方式并让学生小组交流完成,学生找到了求这些数的方法合规律,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的怎么样?

六、课件出示:巩固习题。

七、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倒数,他是我们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所以,大家一定要学好倒数这部分知识。

板书:

倒数的认识

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测试走10米大约要多少步,100米大约要多少步,并记录。

2、学生绕操场走1000米测试需要的时间,并记录;记录自己从家里都学校大约要走多长时间。

3、拍摄乘车行驶1000米的录象。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7

教学内容:p23~24,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开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再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板书+

3、引导学生说出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1+2=3

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四、练习:

1、P23做一做,学生边动手摆边说式子和得数。

2、教师指导做P24做一做第1、2题。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0页,第61页做一做

教学简介:在一年级时,学生已对钟表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对时针、分针、秒针也有简单的接触。这些都为这节课、这个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秒的认识”是这个单元第一课时的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并通过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从而学会珍惜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你还记得倒计时的画面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并跟着主持人一起倒数吧!

(课件演示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10、9、8、7、6、5、4、3、2、1学生随着画面一起倒计时)

【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以视频呈现的方式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2、你们知道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吗,每两个相邻数字间的间隔是多少吗? 这些数字表示离新年还有10秒,每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为1秒。

3、在计量比较短的时间时,我们一般用比分小的时间单位---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设计说明:从视频中较快地过渡到本课知识,并初步感受一秒的时间长度。】

二、探索新知,感悟“秒”。

1、认识秒针

屏幕出示指针式的钟表。

提问:钟表上有三根指针,你们知道哪根是秒针吗?秒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秒针的特点是又长又细。

2、认识1秒。

(屏幕出示指针式钟表)你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吗?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3、体会1秒。

(1)我们来感受一下,你们听到了什么?(滴答声)

滴答声和秒有什么关系?(滴答一声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

(2)1秒能做什么动作?(拍手、跺脚、数数、眨眼睛、点头等)一眨眼就过去了,是吗?同学们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1秒钟也能做许多事情呢!(屏幕出示老师搜集的资料)课件演示:动画出现飞机、火车、汽车、卫星、车间,并显示相应的文字。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等等。

(3)你们有什么感受?

(启发学生感受时间的神奇和宝贵,出示常见的有关惜时的名言。)小结: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秒钟!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一秒的时间长度,虽然一秒的时间相对来说很短,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中却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引出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4、认识几秒。(1)秒针走1小格是一秒,秒针走1大格是多少秒?

秒针走一大格是5小格,是5秒。

(2)走3大格是多少秒?6大格又是多少秒呢?

走3大格是15个小格也就是15秒;走6大格就是30小格,是30秒。

(3)小游戏。(一学生随机提问秒针走几大格是多少秒,另一学生抢答。)

5、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同桌交流,并汇报结果:

当秒针走一圈是分针正好走1小格也就是1分。(2)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是否正确呢?

一起来数一数。

(屏幕出示钟表:学生一齐数观察秒针的变化。)

小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1分和60秒是怎样的关系?(相等)

【设计说明:从认识一秒到认识几秒再到探究秒与分的关系,这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三、展开活动,体验“秒”和“分”。1.体验10秒钟

平常,我们通过看钟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如果不看钟,你还能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吗?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10秒的游戏。

(规则:闭上眼睛,当你认为10秒钟到了的时候,就悄悄的高高的举起你的手告诉老师。)

请学生发言如何估计10秒的时间。

小结:有的同学根据感觉判断10秒有多长,有的同学根据数数来感知10秒的时间,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次去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

2.体验一分钟 1分钟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分组进行写汉字、画画、写数字、静坐。)

【让学生不仅动眼动脑还动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切身去感受10秒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并体验在10秒、一分钟中能做什么事情。帮助学生培养数感,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2、改错。

今天我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饭。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花15秒把早饭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我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跑进了教室。上午的体育课上,我只用了12分跑了50米,得了全班第一名。

【设计说明: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并且能及时地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不足之处,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师: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师: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圆形桌布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孩子请看,这片树叶,它的叶面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师:(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师:(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描、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师:(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师: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展示学生作品。

师: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师: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师: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师: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

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师: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四人一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一个物体的边师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师: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城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整千数的教案设计 篇10

课前思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千数和一万,让学生通过数数、用计数器表示数,整理数位顺序表等活动,理解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并能学会读、写整千数,掌握万以为的数学顺序表。我认为,认识整千数,学会读和写整千数,掌握万以内的数学顺序表,对于学生而言不是难点,他们有了以前的知识作为基础,会自己进行知识的迁移,而让学生感知一万有多大,那倒是学习的难点,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有利于学生体会到“一万”是一个很大的数,明确“万”是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从右边起,在数位顺序表的第五位。练习的安排也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认识这些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前思考:

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准备教具:一个三棱柱、一个盘子(盘子里装有沙子)

师:这个盘子里有沙子,在这个沙子里按一下能留下他们的样子 师:我想找一个做的最端的学生跟老师做一个游戏,拿这个(三棱柱)物体在盘子里按一下,看能留下什么?

学生弄过之后问别的学生

师:你们能看见...在沙子上留下什么样的图形吗? 生:不能

师:我们要想看见,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 生1:画出来

生2:印出来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

师:那我们一块儿把这个画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二、引入新知

活动一:摸一摸,画一画

师:现在把你手里的东西拿出来,学者老师的样子摸一摸你拿的东西的一个面,很多同学在感受面啊

师:感觉怎么样啊? 生1:滑滑的

生2:平平的

师:那我们现在就把你刚才摸的平平的面画到你的纸上

师:注意每张纸上就做一个图形,画完后每组我找一个同学把他画的贴到黑板上来,现在开始

学生一边画,老师在下面指导,对于画的好的同学要给鼓励 师:你画的多棒啊,把它贴到黑板上去

师:刚才老师找了几个画的又快又好的同学的作品,我们一块儿来欣赏一下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形(画着正方行)师:我们把这种正正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

(出示用卡纸做的正方行,并标上正方行的名字)

师:同学们再来观察,还有这种图形(指着长方形)师:我们先来猜猜它是从那种立体图形上描下来的? 生猜:是从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师:这个图是谁画的,请你站起了,请你拿起你所用的道具让大家看一下 师:你画的是哪个面?指给大家看一下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图形和正方姓相比形状有什么不同? 生:正方形每个边一样长,而它的下边边长下边边也长 师:也就是说长方形比正方行要长

师:那我们也给这种图形取一个名字:长方形

师:那这一种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描下来的?

生:圆柱

师:这个图是谁画的?请你拿起你的道具让大家看一下 师:原来真的是从圆柱上描下来的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特点(拿准备好的圆卡纸贴到黑板上),圆圆的 师: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圆

师:这上面三个图形我们都给他们起好名字了,但还有一个刚上课的时候老师描下的这个图形还没名字呢

师:首先我们观察一下它的特点,和长方形正方行比起来,只有三个边 师:我们也给它请个名字叫三角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和立体图形相比都只有一个面,并且这个面摸上去平平的,我们把这几个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活动二:找一找,说一说

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下面各组同学找一找生活中那儿有平面图形,再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现在开始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啊,那谁想来说一说? 生1:黑板

师:是什么形状的啊? 生1:长方形

生2:DVD是长方形的 师:DVD的一个面是长方形的........准备交通标志牌打印出来

师:看看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的

师:那你知道这个图形表示是什么意思吗?(说实际意义)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些都是交通标志牌,它们提醒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三:做一做,涂一涂

用一个钉子板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钉子板,上面有钉子,我们可以用橡皮筋在它上面围不同的图形

师:下面我就找一位同学,用老师手里的橡皮筋在这个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看他围的对不对

师:我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围一个长方形

师:我想让你给大家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你怎么确定你围的是长方形? 生:因为它要比正方形要长一些

师:长方形横着占了几个格,竖着占了几个格?

师:我们发现长方形横着占的格和竖着占的格不一样,说明他们是不一样长的,但 对着的两边是一样长的

师:我们再观察一下第一个同学围的图形,是正方形吗?

师:你怎么确定的呢?横着竖着占的格都是一样的,说明四个边一样长 师:那我能不能在这上面围一个三角形呢?(找一个同学围一下)

涂色比赛

上一篇:海尔多元化战略下一篇:微信,什么样的文案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