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产业发展规划(精选8篇)
南通产业发展规划 篇1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要]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Howard,1898年)在《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从1949年12月拟定《南通市(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先后修改编制了《南通市城市建设规划草图》(1952)、《南通市城市布局的初步方案》(1956)、《南通市城市规划(草案)》(1958)、《南通市初步规划》(1960)、《南通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草案(初稿)》(1965)等城市发展规划方案。由此对城市进行过多次功能分区:1952年南通市区划分为工业区、仓库区、文化区、工人住宅区、风景区、蔬菜果园区、农作物区、特种作物区等,其中工业区主要沿港闸河呈带状分布,沿通扬运河两岸布置仓库区;1958年城市工业区分为三大片,一是唐闸和天生港重工业区,二是旧城区及东南工业区,三是城东北以秦灶为中心的粮棉加工工业区;1960年为落实国家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南通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初步规划,首次确定了城市的性质是以发展轻、化、纺工业为主体并相应地发展为农业服务的机械工业,同时对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也作了近远期规划,确定了姚港以东地区为化学工业区、唐闸和八厂街为轻纺工业区、老任港为机械工业区。
综上所述:该阶段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建设生产型城市。受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影响,各种规划方案主要侧重于城市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规划目标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按计划完成。加之“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使城市建设管理失控,不讲功能的分区,不顾整体的布局,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生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工业污染严重、园林绿地被侵占、文物古迹遭破坏等,增加了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难度。从首次确定的城市性质为轻、化、纺工业城市来看,说明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港口对南通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以至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的滞后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3.80年代南通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通市总体规划》,是一部最早通过省内审批的按法律程序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国家城市发展方针,在一城三镇的空间形态基础上,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把南通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优美城市;确立的城市性质是“以轻纺为主的工业城市和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港口城市”。
南通城市空间形态按“一城三镇”规划布局。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濠河内的旧城区一律不再新建工厂、仓库,有污染的工厂逐步迁出。旧城外的工业区调整为6个:即任港路以机械工业为主;城西以印染工业为主;城西北以轻工业为主;城东北以电子工业为主;城东南以纺织工业为主;姚港路以化学工业为主。三镇定位为:唐闸镇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镇;天生镇是以电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业镇;狼山镇是以旅游为主的自然风景镇。对外交通中水运以长江航运为主,内河航运为辅;开辟城市外环北路,新建通沙汽渡连接江南;拟建民用机场。城区交通规划形成“三横、四纵、一外环”的方格网式干道系统。居住用地布局以旧城区改造和征地新建相结合。重点改造人民路中段、南大街北段、桃坞路、南市街等,以设置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为主。
当规划付诸实施不久,客观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4年,南通被定为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同年国务院批准南通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87年南通完成了总体规划调整提纲的编制工作。调整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城市人口控制规模和用地控制规模;调整沿江岸线使用规划;调整和完善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网络;调整规划布局,适当扩大市辖区面积(城市空间形态仍保持原有城镇布局的特色,城市发展方向近期向两翼唐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远期主要沿长江岸线向下游发展,逐步形
成以城区为中心、一城一区多镇的沿江组团式城镇群体);城市性质也调整为“新兴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并将港口性质确定为沿海区域性综合港口,为长江中、下游大宗物资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中转服务,为分流上海港物资服务,为全市及苏北腹地的工业和外贸服务。
综合看来,南通城市规划基本上实现了从单纯注重城市生产性功能向综合注重生活功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工业、仓库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占主城区城市总用地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要求对外交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重从2%和35%提高到6%和45.5%,而工业用地比重规划从31.6%下降到28%。1993年城市用地结构为工业用地占29.24%,居住用地占26.89%,仓储用地10.4%,公共设施8.96%,对外交通7.4%; 2000年分别为:34.87%、22.76%、5.6%、5.49%、7.58%。但在实施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建用地比例并没有按规划要求执行,而工业用地明显增加,住宅建设用地和服务业用地减小幅度较大。
4.1995年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
随着80年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90年代狼山港、江海港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南通市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时期。城市受港口发展的导向作用,港口建设及其港口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集聚效应,老城区的城市规模不断向四周延伸和扩大,且有进一步沿江向下游轴向继续延伸形成沿江带形发展的态势。因此在1995年总体规划中将城市性质定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城市”,着重强调港口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
在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方面,规划以新的城市空间发展观念,将“一城三镇”这一独特的城市形态格局仅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时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内在动力的变化及建设高效、优质的城市目标,把南通市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形成港闸区、主城区、开发区、江海港区等4个各具特色、城市职能各有侧重的综合功能区作为城市组团,中间以自然地形、地物或大片生态绿地相隔离,并以现代化快速干道交通紧密相联,从而使之成为带状组团式的规划结构形态。
居住用地布局应考虑到城市总人口的合理分布,选择在环境条件优良的地方,围绕城市商业服务中心,与科教、文化娱乐、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协调布置,以居住区的形式集中、紧凑、成片安排。具体布局上仍以主城区为主,开发区和港闸区适量分流。工业用地布局的重点是发展沿江工业带,以长江岸线和交通设施为主轴,成片、成区布局。具体有:港闸区在城港路两侧开辟港闸经济开发区,功能以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为主;主城区以现状工业布局为基础,局部调整用地结构;城市中心地段“退二进三”搬迁工业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城区边缘仍为 4个相对集中的工业片区,规划在城南地区形成一个崇川工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海港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工业、精细化工工业和大型港口工业。
二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
南通市委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要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总体目标。笔者认为,南通有区位优势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需要统一行动,需要从思想上统一各区县的认识,结束经济上分散发展的局面。对南通市域的产业和空间发展进行分析,寻找南通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可能对策,论证产业和空间发展的优先性,同时必须及时有效
地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实施结构性和战略性的调整。为此,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时建议考虑:
1.在宏观经济背景下重点建设江海港口群,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外向度,将城市性质定位为上海北冀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工业、外贸、旅游城市
南通市产业空间布局应充分利用濒江近海、腹地广阔的区位特点,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三沿经济带,重点发展以港口经济、海洋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经济;以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提高南通在全省、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在保持以商贸、房地产业为主体的同时,加快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尤其要充分利用南通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濒江临海的自然资源,立足于长江口,构建大江大海大旅游的系统概念,规划沿江、沿海、沿路三条旅游带;重点建设南通、如皋、吕
四、寅阳、掘港等旅游重点城镇,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南通国民经济新兴的支柱产业;利用建设苏通大桥、崇海大桥的有利契机和公路港口铁路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优势,加大江海港口群建设力度,使南通成为长江流域国家级现代化物流基地。
2.南通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近期应集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生产、集散、管理、服务、创新功能;远期应转换为沿江轴向发展
港口与城市、港口产业与城市建设有着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功能互补、血肉相联的关系。80年代以来随着狼山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海港区的开发建设,港口功能不断拓展,城市形态受港口发展导向作用,明显呈沿江向下游轴向发展,因此,南通城市与港口,无论功能或空间布局,关系都十分密切。经济全球化对南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产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必将引发南通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功能的大提升,推动南通城市空间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唐闸镇、天生镇、狼山镇、开发区、江海港区等共同构成的“一城多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形态。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反映了综合性城市因多种城市功能要素(主要是港口运输功能)不同布局指向的要求而表现出的一城多镇的结构形态。根据世界港口城市沿江河轴向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南通城市发展历史基础及城市建设的飞跃发展的客观形势,笔者认为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的演变模式近期以老城区和开发区为基础,相向靠拢,集聚发展,适当向两翼延伸,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中心城市生产、集散、管理、服务、创新的功能;远期由集聚发展转换为沿江轴向发展,形成沿江带状并逐步向下游方向发展的态势。主要理由有:第一,老城区不断向四周延伸和扩大,从客观上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的要求。第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布局、建设依托原有的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中的港口发展轴线,致使整个城市逐渐呈现某特定节点快速发展,城市整体结构仍保持稳定的态势。第三,沿江岸线的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港口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带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变化。第四,排污工程投资的节省和沿江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相对优势,也促使城市向东南方向沿江拓展。第五,城市空间扩展既受城市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区域内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影响。从城市以外的区域角度来看,随着苏通大桥开工建设,南通城市会偏重于向国际大都市上海这一主要对外联系方向而发展。
3.优化城市布局形态,塑造富有时代气息、历史文化、江海特色的城市形象
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首先是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区。以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完善规划、积极推进、居住先行、配套跟上、中心迁移、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新区建设,以行政中心区、综合公用建筑区、教育科研区、文化博览区、居住区和体育中心六大功能区为主。建设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提高智能化水平。建设快速干道、主次干路以及支路系统,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到2010年新城区基本建成为全市行政、科研、金融、文化中心。其次是高标准改造建设老城区。按照完善功能、美化濠河、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思路,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突出水城优势,加强濠河整治,保护开发人文资源,增加大型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营造和拓展城市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供气、供热、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骨干道路网络,重点建设铁路客运站与市内连接的道路,配套建设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与市内连接的通道。
4.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把通州市纳入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范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内部功能的地域整合把通州市整体纳入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范围,实行市县共同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留出中心城市向外拓展的空间。目前,南通城市处于快速集聚发展的阶段,主城区城市空间拓展的形式基本上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沿交通干线呈触角式发展,即“摊大饼”连续外延式空间扩展为主体。如果仍然按照过去从通州市一次划几个乡镇这种“割肉”模式,从长远的空间发展看,既影响市区城市内部功能的地域整合,又不利于整个通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政治上统一各区县的认识,结束经济上分散发展的局面,及时有效地对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实施结构性和战略性重构。
三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的策略
1.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城市产业结构是决定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性质的内在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由此引起的人口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推动了城市化的演进和城市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使城市用地不断地出现新的类型和需求,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根本上对包括城市用地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和区域城市群体在内的广义的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南通市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重大调整。南通市的GDP构成一、二、三产业比重从1978年6.2:73.3:20.5演变为 1990年的4.1:68.8:27.3和2000年的1.5:57.4: 41.1,这说明市区已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过渡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正接近第二产业并呈现超越的趋势。加入WTO后,南通城市将被置于一个全面竞争的开放空间系统内,必然会对现有的产业结构产生更大的冲击,及时把自己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加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从而使城市形态也呈现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演化特征。
2.高起点规划新城区,加快建设步伐
在主城区东南侧两公里处规划建设一个新的城市CBD。这有利于加强现中心城区和开发
区的连接,有利于城市功能的转变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化。但新城区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城建资金来源可采取多元化渠道,制定出台一些鼓励城建投资的政策。如城区道路谁建设、谁开发、谁收益,以地生财;城区路段广告权拍卖、标志性设施实行招投标;个人和单位投资城建的,可适当减免税费;城区道路两侧路面的硬化、绿化、美化由沿街单位和居委会承担等。
3.高标准调整主城区内部空间结构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城市用地结构在需求类型和分布区位上都将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从分布区位上看,突出表现为大型生产和传统服务部门向城市边缘迁移;从用地需求上看,金融保险业、高科技产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较迅速。在南通旧城区的十字街地带布局了文峰大世界、南通百货、华联商城、南通国际金鹰等大型零售百货公司及大型的批发零售超市,各大商业银行总部或其分支机构、邮电通讯业及高档住宅区等逐步取代了过去的手工作坊和小型工业企业。十字街中心广场视野开阔,历史建筑与现代化绿地、灯饰融为一体,成为南通市目前实行“退二进三”改造旧城较为成功的地区。原城市近郊的工农路两侧地区,已初具南通市新的中轴线规模,一些大型的商业零售业均利用这里便利的交通条件、密集的城市居民区、低廉的经营成本和良好的经营业态,新建、扩建了一些大型的价格低廉的购物中心;原有的一些有污染或无法承受市区土地价格升值的工业企业也相继迁出这一地带。继而这一地区成为主城区继南大街商业中心之后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地带,即以居住区及其生活服务设施为主。当然,南通市的城市商务设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由于受到金融、咨询、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推动,而是较多地受房地产开发波动的影响,在城市中心地区依附城市商业中心集聚和沿城市主要干道两侧延伸发展。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吸引了大量商务设施的集聚,但其分布在地域上分化不够明显,与商业中心的商务设施相互混杂,影响了其功能的高效发挥。到目前为止,南通市主城区仍然分布着大量的居住、工业和批发零售商业用地,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产业结构相对滞后造成的。因此,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必须依靠城市产业结构比例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南通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南通市志(上册).上海:上海社会学院出版社,2001 2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及其启示.南通人大,2003(3)
3南通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1982
4南通市统计局.南通市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通市规划设计院.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995 6余建华.南通城市地位的回顾与展望.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3)
作者:余建华 来源:《城市问题》2003年第5期
南通产业发展规划 篇2
当前, 我国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出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社会各界及民众对发生在身边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划建设问题越来越关注。规划管理工作政策性强、矛盾集中、利益突出已成为规划管理工作者的共识。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 实行政务公开、群众参与、推行规划听证无疑是创新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针对市区规划管理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力求规划管理工作的民主透明, 率先建立了具有鲜明南通特色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规划崇川分局作为规划听证工作的主要承办部门,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对规划听证活动形式、制度、办法不断加以深化和完善, 使之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目前, 规划听证已经成为公众参与规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规划听证工作水平, 逐步完善规划听证工作制度, 笔者从规划听证的基本情况、南通市实行规划听证的有关做法进行了总结, 并针对目前规划听证工作中的问题如何解决与读者共同探讨。
二、规划听证的基本情况
听证制度起源于美国。1946年, 美国制定《联邦行政程序法》, 第一次规定听证程序为行政程序的核心。其基本精神是:以程序的公正, 保证结果的公正。随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日本等也相继制定了听证制度。
1993年, 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价格审价制度。这是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雏形。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引入“听证程序”, 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 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随后, 听证制度不仅进入了我国行政处罚、政府决策领域, 而且已走进了立法领域。200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 法律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2002年, 党的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次明确地把听证制度纳入到了民主化的决策机制中, 2003年颁布、2004年实行的《行政许可法》, 更是将听证制度全面的推而广之, 要求凡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都必须进行听证。
2004年6月, 建设部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建设行政许可听证工作规定》, 明确了建设行政许可听证工作的实施主体、与会代表和听证程序等内容。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在制定、修改城乡规划前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的有关情形。
综上, 我国有关听证的法律条文已然存在, 但是在目前的制度体系中, 从法律的层面上就整体而言, 作为行政决策事前程序的听证会制度 (或者立法型行政听证程序制度其整体本身) , 其本身就处于不统一和不完备的状态之中。在缺乏统一的法律层面定义的前提之下, 由地方性法规等分散地建立起来的城市规划听证会制度, 至今也只是提出了“听证会”这个概念而已。而听证会究竟应该具备那些制度特性和制度结构, 以及相关的运行程序, 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已经发生的行政许可听证案例而言, 至今为止见诸报端的听证极少, 而规划听证会就更为稀少。南通市规划管理局从2002年4月份组织第一次正式的规划听证会起, 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率先试行开展规划听证工作, 力求通过规划听证推进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和人文关怀, 实施规划“阳光工程”, 大胆探索建立了具有鲜明南通特色的城市规划听证机制。
三、规划听证的南通做法
在南通市区, 规划部门每年都要召开十多次规划听证会, 规划听证工作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大, 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也广泛地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同志、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南通视察期间, 曾旁听南通规划局召开的规划听证会, 并给予充分肯定。
从2002年至2008年10月,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共组织召开各类规划听证会69次, 其中涉及小区配套建设的14次, 建设用地规划方案的46次, 建设工程方案的7次, 市政项目建设的2次。这些项目中, 规划局主动组织听证的项目有58次, 居民提出听证申请的有11次。每次听证活动都得到群众的关注和响应。最多的一次有两百多名群众来到会场参加旁听。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大多数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 对各类规划听证事项提出了科学、合情、合理的建议。项目的建设单位通过规划听证工作, 在对规划方案适当调整后, 工程也得以顺利实施。规划听证工作真正起到了倾听群众呼声、沟通各方意见、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各方互利共赢的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市民参与、监督规划管理工作的作用。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听证制度公开化。南通市规划管理局陆续出台了包括《南通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公众参与实施细则》、《南通市规划管理局行政许可听证工作办法》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化措施和制度, 明确规定了举行规划听证的事项、范围、参与对象、听证程序、监督要求等, 力求使规划听证制度化, 程序、结果完全公开。
2、听证组织规范化。根据听证办法,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组织的每次规划听证会从会议组织、参会对象的通知、各方矛盾收集、听证会议记录, 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 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保证与会代表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听证。
3、听证意见透明化。一是广泛邀请各方代表和权利人参加会议, 就听证事项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在听证之前将听证项目的有关材料进行公示;三是在听证会后根据会上整理的意见报局业务会专题研究, 积极采纳听证会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四是将听证结果在项目审批之前予以公示。
四、规划听证的基本特征分析
由于听证会制度的上述现状, 因此, 认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听证会制度, 只能从两个途径为路径探讨问题。其一是已经发生的城市规划听证会案例;其二是与城市规划听证会具有同样性质的听证会制度所反映出的情况。
就已经发生的城市规划听证会案例而言, 南通已组织规划听证会近七十次, 有典型的案例可供研究;另一方面, 通过分析与城市规划听证会具有同样的行政决策性质的听证会制度所反映出的情况, 例如依据《价格法》实施的听证会的情况的案例, 可以从彼此所具有的共性方面推断出城市规划听证会的基本结构。从上述的实例中可以至少归纳出听证会的以下四点共性特征, 这些共性决定着城市规划听证会的模式和今后规划听证各种走向。
(1) 事前参与性。在整个行政决策 (如价格决策、制定和审批城市规划) 的过程中, 听证会处于作出具体决策 (决定) 之前程序中的一个环节。
(2) 参与者由各方代表组成。在听证的程序环节中, 听证会的组织者根据听证事项的利益关系人的听证申请来决定听证参与者, 并且将其预分为对决策方案持支持观点的, 或者持反对观点的两个方面。同时, 在制度上也为非利益定位产生的代表设定了参与地位。如听证会可以有以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身份的参与者。
(3) 意见陈述的重要性。听证的参与者只能通过听证会将自身对行政决策方案的意见作出表达, 而听证的目的重在于“听”, 因而意见陈述成为规划听证工作中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城市规划中的热点问题、建设项目中容易引发矛盾的敏感问题, 都会在听证会上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
(4) 事后意见反馈的必要性。在听证会后, 应当对听证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听证事项的行政决策以一定的方式告知听证参与者, 否则听证有走过场、搞形式之嫌。
五、规划听证会须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鉴于听证会结构上的三点共性, 做好规划听证的组织管理工作就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认为必须从会前准备、会中把握和会后反馈的全过程实施管理, 以达到听证会的良好效果:
(一) 会前准备
首先是掌握规划听证的基本情况。接受听证任务后, 听证组织者应详尽了解申请项目的基本情况, 重点了解可能引发矛盾的因素、作为项目审查依据的规划技术规范、环保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对已有的来信来访信息应特别重视;其次是召开预备会议。听证组织者每次在组织召开听证会之前, 都要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预备会议。预备会议不仅要讨论和确定听证会的参与人 (包括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等) 与职责分工、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和公示时间、听证会议程等事项, 更要对听证会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出解决的预案;再次是做好材料准备。主要包括听证会主持人的主持稿、行政审批机关的质证材料 (包括项目的批准文件和图件、有关部门的意见、专业部门出具的评估如日照分析、交通分析等) 和陈述发言稿等;最后, 对可能发生的群发性问题, 听证组织者在听证会前还要和项目所在地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联系, 争取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支持。
(二) 会中把握
对召开好规划听证会, 要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1、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一场规划听证会, 一定要有明确的讨论主题;一个项目的规划方案, 一定存在各方的矛盾焦点。只有围绕主题来召开规划听证会, 才能够做到方向不偏、问题挑明、重点突出, 争论到位。
2、程序清晰、线索分明。一场规划听证会, 议程应该比
较明确, 会议的几个阶段各有重点:首先是介绍人员和宣布事项, 其次是项目审查情况的介绍, 接下来是听证代表发言, 再次是各方质证和辩论, 之后是各方简要陈述观点, 最后主持人做总结。一般是围绕该规划项目能否依法、合理、合情审批这一线索来进行。
3、把握主动、注重引导。
一场规划听证会, 主持人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尤为重要。主持人既要有驾驭会场的能力, 又要有处理疑难问题的机智;既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要有简明扼要概括和提炼的综合能力。在各方意见相左一时难于调和的时候, 主持人应不偏不倚, 允许各方围绕主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认真倾听、善于“听”“证”。
举行规划听证会, 规划部门参加会议的人员不能抱着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的心态, 一定要认真对待, 一丝不苟。听证会首要的任务就是“听”, 规划部门参加会议的人员要勇于“坐下来”, 敢于“听进去”。在听证会场, 项目审批经办人员与听证代表的地位是平等的, 要认真倾听代表们的发言, 好听的话要听, 难听的话更要听。特别是对关系群众生计的一些问题, 要仔细琢磨。其次是要做好“证”。对行政审批的依据、对群众提出的问题, 现场能够解答的, 要有理有据, 力求简明扼要, 做到争论不争吵, 质证不争执。主持人要及时分析归纳, 引导各方按照程序开会, 提高听证的效率和效果。
(三) 会后反馈
规划听证会不是一开了之, 会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及时完成。在记录人员整理完善听证记录的基础上, 主持人和听证员要形成听证意见, 将听证活动中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向规划行政决策部门汇报。决策部门要结合听证会的意见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和研究, 然后确定审批与否。在审批后, 还要将最终结果告知听证代表。这种先采取听证, 再进行规划审批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化解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矛盾,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 切实保障公众权益和国家利益, 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得到社会各届和人民群众的认同。
六、规划听证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
随着规划听证工作的逐步开展和规划听证制度的逐步规范, 听证组织者也遇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给规划听证造成了比较被动的局面, 但同时也说明规划听证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 规划听证制度有待全面的完善。
(一) 规划听证项目界定难
二○○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二○○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并没有对“应当听证的事项”做出明确具体的范围界定。听证组织者开展规划听证的项目, 主要是直接影响群众居住环境的项目, 特别是在已建居住区再新建、插建等项目, 但是如何从规划技术的层面来确定哪些项目必须举行规划听证比较困难, 可能会在群众中造成一定的误解。建议尽快颁布相关的规定解释或执行办法等。
(二) 规划审批时限压力大
目前各级政府为了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对规划审批的时限已一再压缩, 项目建设单位希望能尽快审批, 一些重点项目更是要求“直通关”式的规划审批服务。但对于群众要求规划听证的项目, 按照规划听证的程序要求, 前后最少要二十多天甚至一个多月。而且听证会后还有一些工作要完善。因此, 听证组织者感到开展规划听证活动对审批时限压力较大。
(三) 规划听证代表确定难
参加规划听证的对象, 因项目而异, 主要是与听证项目有关系的多方利益代表, 如报建单位、设计单位、报建项目周边的居民代表、规划专家等。有时根据项目的情况, 需要邀请发改委、环保、土地、建设、交通、消防等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派人参加, 但这些部门往往不太乐意。如对召开小区插建项目听证会, 往往要求参加听证会的居民比较多, 提的问题涉及面很广, 仅仅规划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将问题完全解决的。此外, 代表们都跟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 参加会议代表的人数问题和产生的办法也比较难以确定。一般都是通过抽签的方法确定一定数量的代表参加, 具体组织起来较难。又如召开涉及公共利益项目听证会, 听证组织者力求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加, 使参与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但报名参加的代表一般都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 因此, 如何确保代表自身具有公信力和代表性难以做到。
(四) 规划听证意见采信难
由于上述规划听证代表确定难的问题, 规划听证会上采集的意见往往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到会的多数代表仅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讲话, 因此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矛盾假象, 可信度不高, 使规划听证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失真, 还有可能产生对公众的误导。
(五) 规划听证会现场控制难
由于规划听证会一般会存在矛盾双方, 因此, 规划听证现场很容易出现吵闹的情况, 有时还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举标语、喊口号等严重破坏会场程序情况。规划听证会不是法院开庭, 规划部门又没有司法部门的震慑力, 要较好地控制会场秩序比较难。建议对于争议较大的规划听证可事先邀请司法部门协助, 或者在规划听证之前就与个别可能情绪失控的代表做好沟通工作, 力争做到热闹不吵闹, 既能够保证各方代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又能够保证规划听证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上述这些都是听证组织者在规划听证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焦点问题, 还需要系统、妥善地予以解决, 听证组织者面对这些问题, 还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深化和完善规划, 使规划听证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真正成为为民办事的服务窗口,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沟通平台。
摘要:我国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出许多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规划听证已经逐渐成为采集社会各界信息, 完善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南通市规划管理局自2002年起探索性地推行规划听证制度, 并出台了《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实施办法》, 明确了规划听证是该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之一, 制订了相应的听证工作办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开展规划听证工作的实践探索, 提炼出发展和完善规划听证的工作内涵, 着重对如何组织好规划听证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列出了规划听证工作中仍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与读者探讨。
快速发展的南通足球 篇3
近些年,南通秉承“体育之乡”的传统,开始大力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校园足球、群众足球和青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月14日,首届南通市足球运动协会甲级联赛在南通寰亚足球公园开幕,20支业余球队参赛,赛事贯穿全年。南通市足协主席范兵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个赛事拥有中甲规格的场地、足协杯标准的球员注册、中超水准的赛事规划,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好的业余足球联赛。”
打造足球之城
3月14日,2015南通市足球运动协会甲级联赛在南通寰亚足球公园开幕,赛事贯穿全年,有20支本地业余足球队参赛,据南通市足协副秘书长赵晓东介绍,这是南通市首届城市甲级联赛。
在南通市足球运动协会主席、寰亚体育总经理范兵先生的推动下,寰亚体育联合南通市体育局与南通市足协,重新规划了南通的业余足球联赛,以专业赛事标准来规划2015年南通业余足球联赛——南通市足球运动协会甲级联赛。
本届南通足球甲级联赛由南通市委文明办、南通市体育局、南通市总工会主办,通州区体育局、崇川区教体局、南通市足球运动协会承办,南通崇川学校、通州区足球协会协办,南通寰亚体育文化传播公司负责运营与推广,同时得到了南通当地企业中南世纪花城?军山半岛的大力赞助。
据赵晓东介绍,本届联赛共20支队伍参加,参赛人数多达600人,观众人数近1000人次,来自于南通的各行各业。比赛将贯穿整个2015年,第一阶段比赛为3月—6月,第二阶段比赛为8月—12月。南通市足球甲级联赛的推出,解决了以往比赛时间短,场次少的问题。
南通市足球甲级联赛的运营方寰亚体育,旗下拥有体育赛事营销、筑梦少儿足球培训等专业团队,一直致力于发展足球事业,旨在让更多喜欢足球的业余爱好者参与到联赛中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筑梦少儿足球培训专注于青少年足球兴趣培养,由前江苏舜天球员赵晓东掌舵,拥有多名专业水平的教练员,并配有科学系统的课程和完备的服务体系。
赵晓东为南通本地人,当年曾随江苏舜天征战在中国职业足球赛场,退役后,赵晓东回到家乡从事足球工作,希望能为家乡发掘和培养出更多的足球人才。赵晓东也是这次联赛的球员之一,从职业到业余,他从未离开过球场。
南通市足球甲级联赛拥有中甲规格的场地、足协杯标准的球员注册和中超水准的赛事规划,赛事主办方旨在打造出全国最好的业余足球联赛。
足球传统的延续
南通市有“体育之乡”之称,培养出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作为一个地级市,这里培养出了18位世界冠军,其中7个奥运会冠军,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南通在体育上底蕴厚实,在足球上,也拥有较为悠久的传统,据南通市足协常务副主席曹善华介绍,南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了足球运动基础,为江苏省队输送了大量的队员,现役国奥队3名球员和女足国家队1名球员均为南通输送。
范兵成立南通市足协后,致力于群众性的足球运动推广,改变了过去足协只是一个协会、仅仅有一些比赛的模式,在范兵的整体架构下,足协再也不是个摆设。
为了推动当地青年少球员的发掘和培养,南通市足协和江苏舜天俱乐部达成合作,成立官方培训机构并作为舜天足校的布局网点城市之一。
校园足球推动人才培养
南通足球有好的传统、历史,在南通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长朱宁看来,校园足球占了很大的份额,“南通这么多年培养的足球后备人才,校园足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领导人对中国足球制定了新的政策,好多方面跟我们基层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校园足球的春天来了。”
现在,南通市有校园足球男足、女足联赛,男足、女足得到同步发展,为了推动校园足球再学校的普及,南通市从前年就将足球纳入体育中考项目,要拿分数,学生就必须在初中阶段至少有一学期要去学足球。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十一五规划 篇4
电气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成立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电气工程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未来,规划发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电气工程学院目前现有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6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50%以上,高级职称人数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3%。目前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共4个专业方向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和校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校重点学科,自动化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和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和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校级科技创新基地:南通大学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机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学院设有生产过程控制、物流控制、运动控制、智能建筑、计算机控制、测控技术、控制电机、电工电子、PLC、EDA等十多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金额约为1000万元,实验室用房2500多平方米,部分实验室的设备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生产过程控制实验室为浙江浙大中控科技有限公司与我院合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该实验室被南通市列为“南通市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应用技术服务中心”。
(二)发展机遇
从南通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南通大学的结构调整趋势看,今后5年,电气工程学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学校全面推进二级管理,使学院在办学、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使得学院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加快学院的建设。
二是南通大学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随着学校的发展,工科将在学校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电气工程学院作为工科中较早建立的系科之一,有机会在学校的发展中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是南通的快速发展机遇:随着南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重新划分,尤其是“科教兴市”、“以工兴市”和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发改委首次批复的南通如东县洋口港大型风电厂示范项目风力发电基地的建设,南通市船舶行业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船舶制造企业新一轮现代化改造计划的全面实施,南通作为“建筑之乡”对智能建筑领域人才和技术越来越多的需求,为电气工程学院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学院的学科方向也积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多年来我院的风力发电等特色学科方向及船舶电气、建筑电气等新兴学科方向在服务地方经济与学科建设良性发展上齐头并进,已形成良好的技术沉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为我院人才培养、产学研工作及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是校党政高度重视学院的发展:校党政在推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为学院争取了发展的空间。电气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有良好的基础,这给电气工程学院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面临的挑战
今后五年,电气工程学院在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的严峻的挑战:第一、师资队伍建设尤待加强。由于院系调整原因,在南通大学组建后,电气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高职比及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
教师总人数的2/3,教学科研积累少,缺少学科核心和领军人物。因此迅速造就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是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学院的科研实力有待提高。我院无论在学科实力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国内其它重点大学的同类学院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何在高层次纵向课题和项目上争取到更多份额,如何争取到与地方企业更多的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和合作开发项目的机会;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对于电气工程学院都是十分严峻的挑战。
第三、电气工程学院只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一个硕士点,实现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大面积突破,争取尽早实现博士学位授予点零的突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第四、电气工程学院如何在南通大学建设和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走在前列,这些都对学院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发展。
层次定位:在稳定本科招生规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南通,服务江苏,把电气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规模定位:2010年本科生规模为1100人,研究生规模达50人以上。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院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培养、造就在国内外有影响、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标志性研究成果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及高水平的优秀研究群体,本学科将引进、培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3~5名,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10名左右,其中本学科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不低于70%。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集中优势力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科技强院的目标,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通过五年的建设,把本学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学与科研基地,使本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整体上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不少于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不少于10项;获各类专利3-5项;出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专著2部;出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教材3-5部;发表在SCI、EI和ISTP论文12篇以上;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以上;到2010年,纵向及横向科研经费每年不少于600万;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指导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项。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力度,努力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省级重点学科。同时加大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建设的力度,努力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筹措建设资金投入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电气工程公共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南通大学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硬件、软件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和实践环境。
(二)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速硕士点的建设
加强现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的建设工作,着力准备新增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五年内学院新增两个硕士点。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形成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色。积极开展与江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
(三)力争博士点零的突破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增强建设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分解博士点申报书中有关材料,确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订工作计划与时间表,把任务逐一分解到每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新专业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造就大师、名师,培养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加大现有师资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逐步改善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不断优化师资的知识结构。到2010年,教师队伍中,高级职务比例达45%~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7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0%,其中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
(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高综合素质。优化专业结构。在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强化内涵,创特色,创品牌,尤其要重视社会所急需的具有学校资源优势的国家专业目录外的人才培养。加强课程建设。面向学生、面向学科、面向社会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建设一批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群)。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与综合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建立若干个学生实践训练中心,进一步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成。
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比赛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扎实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力争在国家、省、市各类、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强评估工作,与国家评估制度相衔接,充分重视社会评估,建立和完善以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课程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实验室评估、学生综合评估、毕业生社会评估等为内容的评估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与地方厂矿企业合作与交流,推行“预就业”培养模式和为用人单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为西部服务,支持学生考研深造,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组织成立各类学术团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及论坛、研讨等活动,加强社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为地方经济为服务
紧紧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吸引社会资源发展科技产业;围绕地方经济展中共性问题,组织联合攻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形成与地方经济紧密相关的新的生长点,催生出一批成效显著,引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科研成果。
继续深化我院与相关风电设备厂家和运行商已建立的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继续强化“风电班”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对口企业输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继续加强与江苏东源电器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我院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加强我院船舶电气等新兴学科建设,提高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南通市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与企业联合组织高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新路子,充分吸纳社会研究资源,组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教新体系。
(七)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我院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结合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工作亮点、人才培养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强和巩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积极寻求高层次、高水准的国际合作伙伴,在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开展广泛的联合办学。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保证重点学科每年都有部分骨干人员参加本学科举办的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大型学术会议。
(八)建设大学文化,打造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起敢于争先、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和开拓进取、拼搏攀登的精神气质。引领全院师生弘扬新时期的奉献精神、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院务公开的力度,进一步推进学院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进程。优化组织结构,建设制度文化。以精神文化为动力,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以学风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激励措施,使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保障和措施
南通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 篇5
南通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与要求,把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作为促进科学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克难奋进、务实创新,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三个新”:一是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71.5亿元,占GDP比重38.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资836.6亿元、同比增长39.3%,增速列全省首位。二是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2011年,南通市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市共完成物流总量4.15亿吨,同比增长17.4%;濠河景区成功晋升5A级旅游景区;被中国电子商会评为“最佳呼叫产业基地”。三是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41家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断完善,共吸引入园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近3万家,累计实现综合营业收入1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7.9%。“中国家纺产业网”正式开通;海安软件科技园云计算服务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南通市服务业发展紧紧扭住“猛攻有效投入”这个牛鼻子密不可分。今年一季度,南通市服务业投资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3月,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192.7亿元、同比增长44.7%,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工业投资增速22.4个和29.6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9%,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主要突出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抓氛围强投入
去年,我省推进转型升级工程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一结束,南通市委、市政府就及时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通过多种方式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劲造势。形成了近5万字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在市委常委会上进行讨论并通过。相继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座谈会、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市物流业发展推进会、全市科技服务业现场推进会、全市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等专题工作会议,以及2011’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现代服务业推介会等专题招商会。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跨越发展的浓烈氛围,各地竞相掀起猛攻投入的发展热潮。
二、抓重点推投入
在发展载体上,突出服务业集聚区的龙头作用,下决心建设和提升一批服务业发展载体。推动南通中央商务区、南通家纺城、海安523文化产业园等示范带动类集聚区做大做强,在全国尽快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吸聚力;加快南通综合保税区、兴东空港产业园、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培育类集聚区的基础建设和项目招商,尽快形成实质性形象;促进南通通富商贸物流园、如皋花木大世界、启东天汾电动工具商贸城等优化提升类集聚区转型升级,打造品牌特色,提高附加值。在产业体系上,构建形成“7+3”现代服务业发展结构,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休闲业、服务外包产业、现代金融业、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同时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拓展提升家庭服务业。在项目建设上,采取滚动编制实施年度重点项目计划的方式,每年汇编实施项目168个,涵盖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及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商贸、社区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八大领域。2011年,全市1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
三、抓环境促投入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形成“2+10”服务业发展规划格局,制定了《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两个综合性规划和《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服务业及其十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二是创新扶持政策。着力打造“融合、宽松、高效、低成本”的政策环境,先后在总部经济发展、二三产主辅分离等行业和领域,制定出台近50个政策文件,在用地、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服务业发展急需的资金上优先分配,用地上优先供应,人才上优先引进。
四、抓机制保投入
在省内率先实行服务业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和集中办公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召开1-2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讨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议定事项以纪要形式通报并进行督促,同时从十大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到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办公。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实行领导办公会议制、责任挂钩制和检查督办制,强化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确保序时进度。不断优化考核结构,加大对服务业投入的考核力度,在综合考评中突出对服务业投入总量的考核,在项目考核中突出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考核,在集聚区考核中突出对新开工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投入的考核。
南通产业发展规划 篇6
2011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要充分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黄金机遇,不断放大比较优势;又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效应对,趋利避害,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25 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 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 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不懈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抓好 100 个以上超 1 亿元项目、100 家优势企业、10 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兴产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总承包、专业化分包能力,海洋工程完工量超过 450 万综合吨。围绕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海上三峡”,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 90 万千瓦;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 1300 兆瓦。围绕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研发转化生产基地,拉长功能性、专用型合成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生物技术药物,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着力突破数字化及系统集成技术,积极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大力开发推广高效节能装备及产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千亿级”产业板块竞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两大产业“双突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产业“双提升”,六大产业产值全部突破千亿元,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 1-2 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 100 家。船舶产业重点向“三高一优”方向发展,加快打造“世界船谷”。能源及其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高端、大型输变电和发电配套设备,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重点做优光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测试封装等,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重点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强化新产品开发,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石化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以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为方向,巩固提升“南通家纺”品牌,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家纺产业基地。轻工食品重点提升高档纸制品、醋片醋纤、电动工具等优势产品开发、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打造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 2 工业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好 168 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1 个百分点。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1 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服务临港产业、辐射长江中上游的港口物流,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培育、整合 16 个 10 亿元以上专业市场,壮大、提升 2 个百亿级大型专业市场。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和会展品牌。壮大网络呼叫、动漫设计等特色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 280 亿元。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40 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 1200 亿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 3000 亿元。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建设研发平台 200 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200 个,新增科技孵化器 50 万平方米、入孵企业 400 家,引进 1-2 家重大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和
鼓励金融机构组建南通科技银行、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大力推进“百千万”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人才 2000 名以上。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区”,解决好人才关注的居住、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坚持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循环经济项目 100 3 个。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开展低碳园区和企业创建试点。抓好 100 个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 15 万吨。严格执法和监管,落实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二)推动沿海开发全面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突破 200 亿元。推动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和崇启大桥尽快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 1/4 以上,海洋铁路完成铺轨,宁启铁路通启段开工,海安至盐城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完成可研。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竣工。加快推进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和 225 等省道改扩建工程,建成平海公路东段。加强内河航道规划建设,抓好连申线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做好崇海大桥、海启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 14 个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洋口港 15 万吨级蓝沙洋北航道和 5-15 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建设。实施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和 10 万吨级进港航道、万吨级港池码头等工程,5 建成东灶港作业区 2 个 2 万吨级通用码头。加快编制通州湾整体开发规划,启动腰沙促淤和通州三夹沙一期工程。提升沿江港口功能,有序推进长江北支、横港沙、如皋北汊等整治开发和保护。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抓好总投资 4658 亿元的 170 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 760 亿元。推动沿江船舶海工、精细化工等产业有序向沿海转移。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和 12 个省级开发区大项目、大产业集聚功能。引导滨海产业园区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吸引更多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落户。推进重点工 4 业集中区创建示范、生态、特色园区。强势推动跨江联动、多方合作,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批总投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锡通科技产业园、海宝工业园、中国供销产业园、中国江海产业园、杨浦工业园、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等园区尽快形成项目集聚效应。在推进统筹开发上求突破。按照全市江海联动开发功能布局和规划,强化市级统筹、共建共享的综合开发机制。推进省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实施 4 个区域 59.4 万亩滩涂围垦项目,力争完成 10 万亩。坚持生态开发、高效利用,加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强化沿海开发融资平台建设,吸引大型央企、知名外企、民企参与沿海开发,引进市外民资 400 亿元以上。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实施“六千六百六十工程”,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招引重特大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资源优势招商、环境品牌招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沿海地区、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打造日资、港资、台资集聚的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引园区、引业态、引技术和引才智力度,鼓励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中心,吸引跨国金融、贸易等机构和创投、股权投资基金落户。突出提质增效,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在船舶海工、机电、家纺等领域,培育一批高层次出口基地和大户,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突出跨国经营,拓展外经合作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及上市融资,建立资源开发及加工基地,积极承接国际总包工程和我国援外项目。进一步加强外事、5 侨务、港澳事务、对台事务和口岸开放工作。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继续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抓增量,调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质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完善财税、担保等扶持措施和“金融超市”等融资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和平台。大力推动集约发展,巩固提升家纺、电动工具等 14 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新增 2 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拓展专业施工领域,提高装备作业水平,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 3000 亿元。坚持抓好“三名”工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施整合重组,加
快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壮大各类金融机构,引进市外金融机构 2-3 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推进力度,新增上市企业 5 家。完善土地、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四)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提升“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全面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支持各地做大做强县(市)城,加强滨江临海新城、重点中心镇建设以及老集镇改造,建设县(市)城与重点中心镇之间的快捷通道,更好发挥城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联结作用。稳妥推进“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 6 设,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强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狠抓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加强生态海洋建设;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 5 个百分点;组织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力争所有县(市)都通过国家生态县(市)考核验收。放大高效农业规模优势。继续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新增高效农(渔)业 33 万亩以上,其中设施农(渔)业 11 万亩以上。加快农业产业集聚,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高标准农田 18 万亩。抓好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推进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示范村创建,建成省级园区、省级特色基地 8 个以上。启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倍增工程”,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新建农村公路 1200 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 650 座。加大引江区域供水推进力度,突破进村入户管网与干线管网衔接难点,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 80%以上,新增饮用长江水受益人口 68 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 43 万人。加大引江调水力度,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提高农村河道、道路、绿化、生活垃圾“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100%。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大力发展镇村公交。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面达到 100%。7 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五)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拓展城市建成区规模,推动中心城市人气提升、商气兴旺。加快市域人口和外来人口集聚,提高市区城镇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完善专项规划,高质量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操作性和控制力。开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以总投资 180 亿元的 107 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市区新一轮城建大会战。以推进总建筑面积超 400 万平方米、总投资超 200 亿元的 28 个城市综合体、商贸金融和文化教育医疗项目为重点,做大做强做靓新城区商务中心;以启动南大街步行化改造等工程为重点,做优做精做特老城区环濠河商业中心,加快崇川区为主体的城市核心区建设。以开发区能达商务区和苏通科技产业园功能配套为重点,加快南翼新城建设。以港闸区北大街沿线开发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重点,加快北翼新城建设。以拉开通州城区框架、提升要素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东部新城建设。继续抓好一批“ 城中村”、危旧房片区改造和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山、唐闸、天生港等老街区改造。大力优化城市交通。加快实施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主城区机动车辆 10 分钟上快速路、20 分钟上高速、30 分钟通勤。按照“一环一轴八射”快速路网布局规划,推进长江中路高架和东方大道、金通公路快捷化改造等 12 项工程,初步形成快速路系统。推进工农路北延、金通三大道等 45 项骨干道路工程以及 28 项支路建设和节点改造工程,不断完善路网 8
体系。推进 9 个公共停车设施工程和 15 个居民小区停车设施建设,缓解部分公共区域、居民小区“停车难”。启动实施“公交优先 20 项”工程,新辟、优化公交线路 38 条,新购和更新公交车 200 辆,加快公交专用车道建设,提升出租车营运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工建设汽车客运枢纽东站。强化交通管理,建设智能交通,扩大单行系统。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突出挖掘中心城市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江海魅力之城,彰显“中国近代第一城”新风采。新建一批城市精品建筑、精品小区,提高城区主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品位,整治提升商贸集聚区、主要通道沿线城市景观。加快推进寺街•名人文化区、西寺、伶工学社、南通•1895、天生•古港风情区、民俗文化博览园、中华慈善博物馆、南公园改造等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华强城市乐园、城市绿谷二期、能达文化公园、“南通之眼”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项目。以创建 5A 级景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濠河、狼山景区绿化美化水平。推进通吕运河绿廊、星湖大道景观带等 20 个绿化项目,市区新增绿地 200 公顷以上。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和小区物业管理,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实施城市水系规划和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 32 条段市区河道整治。实施蓝天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 90%以上。市区启动城郊结合部“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
(六)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办好 10 件 40 项实事(见附件二),一般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提高 0.5 个百分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 9 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95%以上,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 95%以上,8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工资正常增长和及时支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让更多群众拥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强化扶贫和老区开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对生活困难群众继续实施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标准,建立市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自费补充医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 250 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 200 元、增长 66.7%,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 65%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 80%和 60%。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抓好“菜篮子”工程,市域建设蔬菜保供基地 5 万亩,基本建成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加大市场价格预警和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落实各级政府住房保障主体责任。强化保障,遏制房价。加大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筹集力度,优先保证用地供应,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 350 万平方米、竣工交付 200 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 1 万户;市区加快 1 万套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建设,开工不少于 5000 套;市区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 4200 套(间);对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条件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市区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经济适用房。加大供应,10 遏制房价。合理确定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市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让不少于 350 公顷,新开工不少于 300 万平方米;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比重。加强监管,遏制房价。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对已出让土地超过两年没有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等政策,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国家级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新区高中、商贸高职新校区建设和体臣卫校迁建等项目。加强终身教育、特殊教育,保障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
南通物流业发展研究 篇7
南通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外部环境,以及南通市本身良好的经济发展情况,使得南通物流业近几年以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南通市物流业总体呈加快发展趋势,现代物流已由起步阶段走向理性、务实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对于改进和提高南通市域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完善其现代化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南通物流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南通依江傍海,和上海一样,同在长江入海口,其航道既可同国外海岸诸港通航,又可同长江内地诸港交流,是长三角进出口贸易的综合性枢纽港口。
南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南通现有的、在苏北城市群中都处于领先位置的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及发展前景等局部优势。南通只要做好与上海的接轨工作,充分发挥其交通便捷和集聚生产能力强的优势,依托上海,发挥南通所具有的港口区位优势,就一定能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推动南通经济快速起飞,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2)政策优势。南通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及法规,创造宽松的运行环境和良好的体制环境,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在引导,扶持,协调,监督南通地区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年)》和《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均把南通物流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两部纲要均要求南通紧紧抓住我国交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为重点着力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物流能力,不断优化物流业结构,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应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层次、布局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并与国际运行规则接轨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把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合大港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3)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近年来,南通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都具有了良好的通达性能。港口方面:南通拥有码头92个,其中,万吨以上码头有28个。铁路方面:新长铁路连接陇海线与京沪线,宁启铁路则连接了南京至南通四个城市,西宁铁路建成通车后,南通港货物可以通过西宁、陇海线运至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公路方面:南通共有国道2条,有省道8条。苏通大桥即将建成,沪崇启、崇海大桥即将动工兴建,沪通轻轨已立项,这些都将极大的拓宽南通物流业的揽货渠道,也将促进南通港与上海港的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真正成为上海组合港的重要成员,南通将成为苏南及上海货物运输的又一个快速便捷的理想通道。
(4)区域经济环境优势。南通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南通先进制造业的集聚、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呈现出更为强劲的演进态势,原有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也不断提升转型。06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58.34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幅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据南通市统计局数据,05年南通市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711.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2.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第二产业396.66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232.25亿元,增长14%。
2、劣势分析
(1)现代物流意识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对物流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升温,但南通物流企业总体上对现代物流业缺乏充分的认识,仍局限于运输,仓储等传统领域,增值服务占比偏低,物流业利润空间狭小。
(2)物流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南通物流业整体经营管理体制依然不够灵活,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对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普遍缺乏全面的了解,先进技术装备使用率偏低,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人力服务模式。
(3)物流信息管理落后。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信息流在现代物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信息化水平不高是南通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现状,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也是不争的事实。
(4)物流专业教育滞后,物流人才短缺。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关键要靠人才,物流管理、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南通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的数量与市场需要之间严重脱节,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南通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
3、发展机遇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给物流业带来的机遇。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南通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日益国际化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为南通的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准国际化市场环境,也为我们引进和吸取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验提供了方便。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南通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及《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为南通的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南通市物流园区(中心)布局为重点规划建设南通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和与其相对应的九个物流中心及若干个配送中心,形成以面带点的结构形式,以适应沿江沿海城市的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南通市政府适应形势,加快了物流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促使本地物流公司和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合作,提高物流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3)物流专业人员学习机会的增加。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它们肯定需要雇用中国的物流专业人才为他们从事管理和具体操作,这样,我国的人才就有机会学到国际上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验,从而在工作中不断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
(4)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近10多年,南通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稳定的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平稳增加,而第三产业的占比则出现了加速上升的趋势。产业的调整既带动了批发零售贸易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等流通业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4、面临挑战
(1)市场开放对物流业的挑战。入世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快速进入长三角物流市场,它们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将给南通物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拥有丰富的现代物流手段和实际运营经验的国外物流企业一旦大量涌入,将对南通的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2)人才争夺威胁。现代物流业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之一,涉及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从业人员需要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在通的各高校物流专业设置较晚,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起步较晚,相对于外资物流企业和苏南的物流企业而言,南通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面临人才供应不足的同时,还面临着外来的人才争夺威胁。
三、发展南通物流业的具体建议
1、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南通物流要想赶超世界强国的高水准,必须摆正视角,发挥专长,克服不足,才能在世界物流市场上先立足后发展。南通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其次,南通还可以通过整合区域内港口资源,组建港口物流联盟,转换港口经营管理模式,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在港口经济活动方面的关系,调整港口产业结构,培养多元化的发展视角,提高港口物流服务的附加值等措施来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2、积极实施低成本战略。
南通境内与境外联系所具备的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实现多式联运提供了较好的软硬设施条件。物流企业可以整合多项优势,大胆采取多式联运和共同配送等方法,不但可以降低运输的时间损失和货物破损,盗窃风险,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相关费用。开展共同配送,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同时降低缺货率。
3、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南通在发展物流业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协调,监督作用。在南通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为物流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把它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去,并在它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指导和监督。
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促进南通物流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使物流向联合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此外,还要加强法规建设,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南通的政策和配套法规还不是很健全,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因此,政府应该明确鼓励,扶持现代物流的态度,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优势,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加快物流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
4、加快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准。
南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提升物流活动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物流业信息平台,多方面组织资金参与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企业信息共享,数据共用,推广EDI、GPS等技术系统在物流业的应用,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尽快形成研发、建设、使用一体化、快节奏的物流信息化格局。
其次,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是为了能够信息共享,并及时了解市场上的物流信息动态。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加强和物流企业及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各企业的物资利用效率,提高整个区域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计算机和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物流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未来的零售业业态主导形式就是电子商务,借助于电子商务会使物流更加畅顺,交易更加安全、可靠,操作更加简便、迅速。物流企业在观念和行动上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5、加紧人才战略的实施。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南通市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南通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训,以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应设置物流专业或在相近的专业开设物流课程,培养综合性人才。同时,要尽快实现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立起人才激励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可以留住人才。经济全球化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我们可以积极的学习国外或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物流技术。利用国外大型物流公司在国内建立分支机构的机会学习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壮大我们的物流企业。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和物流产业的开放,对南通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南通的物流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通过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对内、外环境进行客观评价,深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选择适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业务模式。充分学习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经验,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提高物流增值服务能力,以保证物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摘要: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明显。文章通过对南通物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竞争优势及南通物流业的现状分析,运用SWOT法客观评价和分析了南通物流业的现实水平和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物流,SWOT分析,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南通市统计局.南通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2007,(03).
[2]南通市统计局.南通统计年鉴(1999-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5年.
南通产业发展规划 篇8
封锡盛院士一行与南通市科协、南通开发区就建设国家机器人科技馆、发展机器人产业进行了交流。封锡盛院士认为南通市提出的集展示结集、产业集群、交易集聚的机器人科技馆概念设计很有创意、令人兴奋。封锡盛院士还对南通市及早发展高端智能产业表示了赞许,他说:“机器人的技术本身融合了多种多样的学科和技术门类,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南通很有战略眼光,选择机器人作为科普主题和产业发展方向,你们这么选择、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在南通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时,封锡盛院士一行就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合作研发清理船舶海工船体水下附着物机器人和海上救援定位系统等高科技产品等项工作与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进行洽谈并达成了共识。
在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基地、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时,封锡盛院士一行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就船体水下附着物清理等相关技术进行了交流研讨。(徐燕 编辑:唐釜金)
【南通产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南通市城市消防规划文本07-20
南通物流业发展研究06-05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报告(南通)12-11
南通通州10-22
南通大学介绍06-06
南通职业大学简介06-18
南通体育健身09-08
南通大学百年校庆12-17
游南通狼山作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