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2024-10-08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精选7篇)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1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

一、活动内容:模拟购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及环保教育)

3.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2)3 8=()

三、教学准备:玩具专柜、文具专柜、生活用品专柜、学生手工作品专柜、废品回收站,文明顾客星若干,经理牌5个、总经理牌1个,塑料袋若干个,计算器5个,小红旗1面,各种面额的假币若干,各柜台准备1个收钱的盒子,5张统计表。录音机及音乐(彩月追月),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商品标价。

“蓝猫商店”各柜台当日销售情况统计表。卖出商品的件数 卖出商品的总金额

四、活动过程: 1.开场白。

总经理:今天是我们攀钢十六小“蓝猫商店”开张的日子,我是“蓝猫商店”的总经理,有请本店的其他成员与大家见面,其余的同学当顾客,现在就让我们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你的到来!

2.放音乐(彩月追月)购物(重点)。同时总经理给各柜台发放销售情况统计表。各柜台经理吆喝:快来买哟!快来买哟!这是我们同学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来呀!来呀!“蓝猫”学习用品是你理想的选择??顾客与经理的买卖交流,顾客大胆汇报自己的买卖情况。(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同时各柜台经理统计商品销售情况。

3.总经理收回各柜台经理的统计表,并快速作出判断并宣布:今天我们“蓝猫商店”的××柜台共销售Χ件商品,总金额是Χ元钱。所以,今天的最佳销售经理是××柜台的××经理,特奖给一面小旗,希望你继续努力!4.各柜台经理及总经理谢场。(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你满意)五.教师总结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2

一、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丰富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暗示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知。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点, 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学生才可能乐意了解、探索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维, 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去掌握知识。愉快心情、和谐的氛围、自由的心态、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在小学数学作图教学中, 需要营造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要借助多媒体或电视进行场景创设才能把数学用简单的图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例如, 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精心制作的游乐场场景, 以屏幕图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结合旋转木马、碰碰车等游乐场设施的图片表达出自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兴趣, 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然后提问他们能不能在图片里找到课堂中学过的几何图形, 然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碰碰车是三角形的”“游乐场的门市长方形的”“旋转木马的转盘是圆形的”“游乐场的地砖是正方形的”……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通过绘图或讲故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数学中的数字和几何图形时, 可以用绘画的方式, 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例如, 在教学0到10数字时, 教师先举着一幅是张同学制作的《爱唱歌的小数字》, 另外的一幅是陈同学的《数字与图形的家园》。然后由学生自己想象0到10数字参加音乐会的场景。张同学说, 盛夏之夜, 皓月当空繁星点缀, 公园的草地上美妙的数字0到10, 在漂亮的草丛上举办高雅的音乐会。陈同学说, 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画构成了我们的高楼大厦, 太阳是圆的, 发出的光芒是舒展型的, 所以就用三角形来代替, 小汽车在大马路上跑, 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 小汽车的窗户基本上都是正方形的, 因为小汽车的轮子是圆的, 所以才能在马路上跑得快, 汽车尾气筒里排出的尾气基本上也是呈现圆形的往外冒。观察画面我们发现当中缺少了数字元素, 所以选用数字8, 然后给8装扮, 一点点给抽象化的阿拉伯数字8一点点地加上尾巴、翅膀、眼睛和小嘴, 最终呈现出来一只可爱的小鸟, 有种飞起来的感觉。城市道路上的公交车上都有数字, 所以在画面的车上都加有数字。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认识20以内的数字时,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那种神神秘秘的感觉, 以免形成对数学的学习恐惧。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要以“生活中的数学”为根本, 通过作画, 或者通过讲故事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思维。这也是新课堂教学理念对我们的要求, 这也是让学生体验在生活、学习中学数学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借助游戏提升学生学习加减法的乐趣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 通过开展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宣读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 分别伸出一只小手, 每只小手都是5个手指头, 随意出几个手指头。小朋友举着小手, 一边出手, 一边说数, 谁说的准, 谁就算赢了。有的教师以为这其中没有规律, 赢就是靠运气, 大家赢的机会一样。然后用数学的知识先分析其中甲同学出0时的情况, 乙同学可能出0、1、2、3、4、5, 和就是乙同学出的手指数;甲同学出1时, 乙同学可能出0、1、2、3、4、5中的任意一个, 出不同的手指, 和也不同, 最后的和是乙同学每次出的手指数加1。我们可以分析上面两位学生的初试结果24种:甲出2, 乙出0、1、2、3、4、5, 和是2、3、4、5、6、7;甲出3, 乙出0、1、2、3、4、5, 和是3、4、5、6、7、8;甲出4, 乙出0、1、2、3、4、5, 和是4、5、6、7、8、9;甲出5, 乙出0、1、2、3、4、5, 和是5、6、7、8、9、10。从上面可以看出, 在这些组合中, 指头和为0、10的情况各一种;和为1、9的各两种;和为2、8的各3种;和为3、7的各4种;和为4、6的各5种, 和为5的共6种。可见, 和为5的组合最多, 也就是说5赢的机会相对较多。因为不管对方出几个指头, 你都可以和它凑成和为5。除此之外说别的数则不然, 比如说2, 对方要出2个以上指头, 你怎么出也不行;再如说8, 对方要出3个以下指头, 你怎么也无济于事。

四、和学生一起制作数学教学玩教具来激发现实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的创造活动奠定基础, 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 以形象思维为主。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遵照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教学“四位数的读法”内容时。首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仔细观察类似算盘的计数器, 课后要求学生动手亲自自制一个手工计数器, 制作原则是以废材为原料, 不准另外买材料, 评价出的优秀作品可以获得教师的表扬。当学生提交作品时发现, 制作的计数器各种各样, 原材料选择也是五花八门, 但是都创意十足, 值得表扬, 通过制作小作品,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感, 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并操作自己计数器时,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 生怕碰坏了自己的小作品。这种教学活动不仅使得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而且还让他们知道废弃物品可以变废为宝。

此外,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如口算练习、速算抢答、编数学歌谣、数学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要定期开展数学评价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拓宽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渠道。

参考文献

[1]苏伟.体验过程积累经验——“替换”教学设计[J].小学数学教师, 2014 (2) :31-33.

[2]肖健.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8) :166.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创造条件,而不是生硬地给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教师要根据实际,为这些学生准备一些有趣味、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又不脱离当前课内学所学的题目,运用深入浅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饶有趣味,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增强教学互动性,实现学生主动构建

现代教学并不是知识简单地由教师传向学生,而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通过一系列数学趣味游戏,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一个轻松愉悦而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更为直接。置身于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可以让小学生呼吸到更多自由与新鲜的空气,使学生处于最放松的状态之中,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释放,可以产生更多新见解、新看法,并大胆地表述出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使师生成为共同的学习体,真正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与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汇、意见得以交流、创新的火花得以闪现。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当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将一个大三角形从中间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第一个问题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和360度,第二个问题的小三角形内角和是90度和180度。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合作学习,在激烈的交流与讨论中达到一致见解,既让学生享受到了合作的乐趣,同时又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的理解。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做中求知,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求证三角形内角的和。有的学生剪出各种三角形,将这些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学生通过将长方形或正方形沿对角线进行对折, 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四个是直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热情高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巧妙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设计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创造性、能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作业,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这样设置习题:一位同学在实验室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摔成了两块。想去配一块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一起讨论究竟拿哪一块去好呢?选择有一个角的大玻璃,沿两边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变化无穷,因此不能用。用含有两个角的那块玻璃,分别延长两个角的一边,就发现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组成一个固定的三角形,这样可以找出与原来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问题就解决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课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于它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特别易于教师和学生接受,其明亮的色彩,真实的音响效果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运用flash制作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成为长方形的过程,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左面割下来的三角移到右面,很是惊讶。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记忆犹新,他们也很快掌握了这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六、将生活知识引入课堂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小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孩子养成关心身边数学问题习惯的最佳途径。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观察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应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轻轻松松学习,快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努力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参考文献

[1] 张正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新课程导学,2012(21)

[2] 王化来.《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

[3] 杨瑞萍.《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几点做法》.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0)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用等式的性质解简简单的(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②初步具有解方程中的化归意识;

③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知识难点

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解下列方程:(1)x+7=1.2;(2)x 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 1.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探究新知

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

例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0.5x-x=3.4(2)x54

233213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1要把方程0.5x-x=3.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

2要把方程-x=2.9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 然后给出解答:

解:两边减0.5,得0.5-x-0.5=3.4-0.5 化简,得

-x=-2.9,、两边同乘-1,得l x=-2.9 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 解后反思:

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3”? 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例2(补充)服装厂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

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

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米,根据题意,得 80x×3.5+1.5x=355.

化简,得 280+1.5x=355,两边减280,得

280+1.5x-280=355-280,化简,得 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x54的解吗?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73页练习第(3)(4)题。

小聪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评议

四、课堂小结

建议:①先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这节课学习的内容。(2)我有哪些收获?(3)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思考题 用等式的性质求x:-2x=-5x+7

五、本课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1)、(2)、(4)题;补充: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①3+4x=17;②4-=3 选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3)题,第74页第10题。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整改措施2 篇5

一年级(1)张芳

本次试卷的试题难易适度,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完善。而且,测试内容多数是学生见过和练过的题目,只要做题时仔细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存在问题

从这次测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从计算题可以看出,学生的得分基本上都满意,但是其他的题失分的地方很多。学生审题不认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答案令人啼笑皆非。另外就是个别学生的字写的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二、整改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努力让生更能灵活运用的计算。

2、平时每次作业都应该严格要求,对于不认真书写的作业应当坚决要求学生重写。平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写字的方法。平时作业要少而精,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避免学生为了求快而降低质量要求的现象发生。

3、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4、让孩子多见一些练习题型,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独立答题、想好了再下笔、完成所有练习后还要认真检查的习惯.5、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让学生能画上所要求的图,并且能画得准确。

6、提高自身素质。多看教学杂志,学习其中的教学方法。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吸取教学经验。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看、里”两个生字,正确认读“雪地、脚印、梅花、竹叶、看、画、留下了”7个词语。

2.知道狗的脚印像梅花,鸡的脚印像竹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的内在美和童趣,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读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内在美。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件直接揭题

1.(点击课件,出示课题,边点边说。)这是什么?

2.我请一个同学来念念看。指名念。

3.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自己的脚印?在哪里看到过?

4.你留下的脚印像什么?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教学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好吗?

2.教师范读。教师随机提问:

(1)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2)小狗对小鸡怎么说?

(3)(出示“梅花”。)这就是梅花。你看,多漂亮的梅花呀!

3.小狗是什么时候学会画梅花的?(出示“小狗”。)其实这梅

花就是小狗的脚印。

4.小狗画的3.多好啊!咱们再来说说小狗的话。“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指名说一说。

5.这么可爱的小狗,这么能干。我还想念一次,好不好?

(学生评一评。)

6.(出示课文第一部分)你们念念看!

指名读。自由读。

(教学课文第二部分)

1.打开课本,咱们念念课文里的话。(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

2.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可以

讨论讨论。)

3.拿出笔,找出不同的地方。

4.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读读这些词语。

5.(出示课文第二部分)看这大屏幕读一读。小鸡对小

狗说:“。”

6.(出示“小鸡”、“竹叶”图)。这就是竹叶,这“竹叶”

其实是()。齐读课文第二部分。

(综合训练读)

1.我请最开心的小狗上来,我当小鸡。其他同学看一看,听听,小狗小鸡当得像不像!

2.师(小鸡):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

生(小狗)说:

(多指几位学生来说一说。)

3.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师读其他的。

5.出示全文。

(1)看大屏幕读一读。

(2)带头饰表演。(及时评价)

(3)眼睛看大屏幕读,不指读。

三、扩展训练

1.小狗、小鸡在雪地里跑啊,唱啊,画下了许多许多美丽的 梅花,漂亮的竹叶,它们玩得多开心啊!许多的小动物看见

了,也跑到雪地里来了。

2.你说,有哪些小动物呢?

3.(点击课件,出示“小鸭”的脚印。)你看,这是谁的脚印?

4.小鸭的脚印像什么呀?(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5.小鸭也会画画,心里也非常高兴,小鸭对小狗怎么说?

6.你也来自己编一编课文。

7.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学会了课文,还自己学着编了课文,真了不起!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8.齐读课文。

四、词语教学

1.咱们的同学,课文学得很不错。我们来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吧。

(出示词语)

雪地 脚印 梅花 竹叶 画 留下 看

2.多种形式读词语。

3.小组内读词语。最后教师检查。

五、教写生字

1.(出示生字)先认读,再书空。

2.理解“看”字。(比较“手”和“ ”)

3.看老师写,边说边写。

4.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6).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表示把 “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三)十进制: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3).乘法: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5).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6).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a+(b+c)(7).减法性质: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a-b=(a+c)-(b+c)ab=(a-c)-(b-c)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a –b(b + c)(8).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a×b = b×a(9).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 = a×(b×c)(10).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 + b)×c= a×c + b×c(ab×c(11).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a×b =(a×c)×(b÷c)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a÷b=(a×c)÷(b×c)a÷b=(a÷c)÷(b÷c)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a÷b÷c = a÷(b×c)(12).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例如:27×13,表示求13个27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7的13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若干倍是多少?例如:27×0.3或者的意义:求27的十分之三是多少?(13).除法的意义:

一个数里有几个除数。简称“包含除法”。例如,24÷3表示24里面包含有几个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例如:24÷3,表示24是3的多少倍?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简称“等分除法”。例如:24÷3,表示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如:表示:已知一个数的三分之一是24,求这个数。

(四)整除与除尽

(1).整除:甲数除以乙数(甲、乙为自然数),商是整数,余数为零。就说甲数能被乙数整除。(2).除尽: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零),商是有限数。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

整除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就不能说一定叫整除。例如:1÷5=0.2,叫除尽,但不叫整除。因为商是小数。又如:10÷3=3……1,既不叫整除,(因为余数不为零)也不叫除尽。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7

1.可激发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强,长时间端坐静听容 易产生疲 劳.但如果在 教学过程 中穿插趣味活动,就能有效吸 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的欲望.在进行“平移 和旋转”教学时,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游乐场的各种游乐设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甚至用动作展示出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亲切感并产生浓厚 的兴趣,强烈的求 知欲望被 激发,在表述、展示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理解了平移、旋转的基本特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2.可突破教学难点.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有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支持思维的顺 利进行.教师通过 恰当的趣 味活动,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形象具体的演示、操作中引导学生概括 规律,让教学难 点变得更 加容易理解,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在“认识角”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知识点理解比较困难,学生普遍认为,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为突破这 一难点,教师引导 学生用自 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身边的某个物品做成一个活动的角,让活动角逐渐变大或变小,指导学生 观察活动 角在变大 变小的过 程中,边的长短有没有发 生变化,让难点知 识通过活 动展示迎 刃而解.

3.可扩展教学内容.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关注点的转移而逐渐分散,适时穿插趣味活动能够有效地延长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内容的扩展提供条件.如,“9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并背会了2×9到8×9的乘法口诀,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 生运用规 律记忆口 诀,并准确运 用口诀解决具体问题.为激发学 生的兴趣,有效地将 新旧知识 紧密衔接,穿插逛“9元超市”的游戏,规则是3人合作,由一名学生提问,另一名学生根据问 题说算理,第三名学 生根据算 理列乘法算式并用口诀计算 出结果.通过趣味 活动的穿 插,把口诀记忆方法从顺口溜式的无意记忆,转化为寻找口诀之间内在联系、有规律的方法记忆,增强了学生记忆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的兴趣,达到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

二、趣味活动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形式

适用于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活动有很多,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宏观上概括为以下几种.

1.操作类活动.在教学中,通过指一指、找一找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内容;通过演一演和手指游戏,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形象直观的表现知识内容.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使学生在具有诱惑力的操作任务驱动下,促进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达到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猜想类活动.猜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教学逐渐走向深入.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装入大信封中,逐一露出图形的一条边或一个角,引导学生猜是哪个平面图形,通过不断的发现角和边的特点判断出四种平面图形,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有效的开展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疑问,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良好效果.

3.竞赛类活动.课堂教学中,在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进行速算接力赛、夺红旗、口算开火车等形式的竞赛,不但能适度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疲劳,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 到数学学 习的氛围 中,促进学生 不断提高“数”与“运算”的水平,培养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及竞争意识.

三、趣味活动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穿插方法

1.设置悬念,以趣味活动引出教学目标.通过趣味活动的设置巧妙引入新课,能够达到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凸现教学目标,为深入学习做好心理准备的目的.在“100以内数的比大小”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喜欢一探究竟的心理,将激趣引入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小猴和小兔在摘果子时发生争吵的故事引题,引导学生关注小猴摘了18个果子,小兔摘了23个果子,怎样比较18和23的大小这一教学重点.悬念的设置,让学生的内心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2.画龙点睛,以趣味活动突破教学难点.授课过程中精心穿插趣味活动是突破教学难点的点睛之笔,适时恰当的趣味活动能起到润物无声,促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首先引导学生用最少的 小棒数量 摆出一个 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各用了 几根小棒,然后启发 学生思考:怎样变成一个正方形?诱发学生思维产生“愤悱”状态,此时学生求知欲最强烈,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教学难点也最易突破.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了“当长方 形的长和 宽相等的 时候,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由此水到渠成的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结论.

3.锦上添花,以趣味活动深化教学效果.当授新环节结束后,要适时穿插趣味活动来 巩固教学 效果.这些趣味 活动一般为总结教学内容而设计,使整堂课前后呼应、精彩收尾.例如,在“10以内加减法”教学后,课尾教师穿插“坐车”游戏,规则是: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数,学生只要能迅速说出得数为该数的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就可以跟 着教师身 后,模仿开汽 车的样子在教室观光后有序离开,多次反复后所有学生逐一离开教室,使教学达到“课已尽,意犹存”的效果.

三、运用趣味活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趣味活动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形式,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因此,设计穿插趣味活动要有针对性、灵活性、目的性,真正达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目的.

1.趣味活动要有针对性.趣味活动必须以服务教学内容为前提,以解决学生困惑和满 足课堂需 要为出发 点.通过简单 易懂并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助教师解惑、学生答疑、课堂发展一臂之力的效果.但我们也遗憾的看到,在一些低 年级数学 课堂中,有的趣味 活动与授课内容脱节,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有的趣味活动可操作性不强,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操作,往往冷场,达不到预期目标.

2.趣味活动要适时适度.低年级学生喜欢趣味活动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但他们自控能力较弱,如果活动穿插过多,学生就会把对教学重点的关注转移到对活动形式的关注上,在热闹的活动中走过场,导致因活 动的开展 而淡化教 学内容.所以无论在课程进行的哪一 时段,趣味活动 应该根据 课程教学 需要,灵活运用、适度穿插,起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作用,不能每节课都机械地设计三次趣味活动.

3.趣味活动要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趣味活动要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蕴含其中,不但要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思 维,引导学生 在掌握基 础知识、获取有益情感体验的同时,还要通过外在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促进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在低年级 数学教学 中,根据学生 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合理、适度地穿插趣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 数学思维,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其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而低年级学生更多的是形象思维,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且极易分散,抽象的数学知识经常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研究表明,那些死记硬背、毫无新意的反复操练不能算是真正的数学学习.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以学生主动内化为基础的数学学习,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上一篇:集团总经理办公室XX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经销商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