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2024-10-25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精选8篇)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1

【法规名称】 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设施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2003-12-03 【正

文】

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设施管理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依空气污染防制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三项及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办法专用名词定义如下:

一、连续自动监测设施(以下简称监测设施):指可连续自动采样、分析与记录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稀释气体排放浓度及排放流率之设施。

二、连线设施:指监测设施之监测数据与主管机关进行连线作业之纪录档产生程式、执行传输模组之电脑与程式及电信线路。

三、全幅(Span):指公私场所依其空气污染物、稀释气体排放浓度及排放流率之实际排放状况,以监测设施标准气体或校正器材设定量测范围内所能量测之最大值。

四、零点偏移:指监测设施操作一定期间后,以零点标准气体或校正器材进行测试所得之差值。

五、全幅偏移:指监测设施操作一定期间后,以全幅标准气体或校正器材进行测试所得之差值。

六、校正误差查核:指以监测设施制造厂商或认可机构提供之标准滤光镜或其他校正器材量测不透光率,计算校正误差之查核方式。

七、相对准确度测试查核(Relative Accuracy Test Audit, RATA):指以监测设施及中央主管机关所定之检验测定方法,同步量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管道气体排放,测试三次以上,每次三组数据,计算相对准确度之测试查核方式。

八、相对准确度查核(Relative Accuracy Audit, RAA):指以监测设施及中央主管机关所定之检验测定方法,同步量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管道气体排放,测试一次以上、每次三组数据,计算相对准确度之查核方式。

九、标准气体查核:指监测设施以两种以上不同浓度且未经稀释标准气体量测之数据,计算准确度之查核方式。

第 3 条

监测设施之种类及量测项目如下:

一、粒状污染物不透光率监测设施,其量测项目为不透光率。

二、气状污染物监测设施,其量测项目为:

(一)二氧化硫。

(二)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

(三)一氧化碳。

(四)总还原硫,包括硫化氢、甲基硫醇、硫化甲基及二硫化甲基。

(五)氯化氢。

(六)挥发性有机物。

三、稀释气体监测设施,其量测项目为氧气或二氧化碳。

四、排放流率监测设施,其量测项目为排放流率及温度。

五、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种类及项目。

第 4 条

粒状污染物不透光率监测设施进行安装时,其安装位置、透光仪、数据记录器、校正用衰光器及光谱仪之规范,以及安装后之性能规格及确认程序,应符合附录一规定。

气状污染物、稀释气体及排放流率监测设施进行安装时,其安装位置及数据记录器之规范,以及安装后之性能规格及确认程序,应符合附录二至附录八规定。

前二项各类监测设施监测数据之量测频率、纪录值计算、全幅设定、无效数据与时间之认定、无效或遗失数据之处理及系统偏移之校正计算,应符合附录九规定。

第 5 条

二个以上适用相同排放标准之固定污染源,其排放气体混合后经一个排放口排放时,得于混合后之排放管道设置监测设施。

同一污染源之排放气体经二个以上排放管道排放时,每一排放管道应设置监测设施。但排放量较小之排放管道,经主管机关核准者,得免予设置。

第 6 条

二个以上之排放管道,其排放气体来自相同型式、规模、操作条件及污染防制设备之固定污染源,得共同设置单一监测设施进行量测,且其连续监测时间应平均分配。

第 7 条

公私场所具有经中央主管机指定公告应设置监测设施之固定污染源,应依下列规定之一,向地方主管机关办理:

一、固定污染源之监测设施于公告前已设置者,应于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提报监测措施说明书及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

二、固定污染源之监测设施于公告后应设置者,应于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提报监测设施设置计划书,并于公告之日起二年内完成设置,且提报监测措施说明书及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

三、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应申请设置许可证者,于申请时应并提报监测设施设置计划书;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申请操作许可证者,于申请时应并提报监测措施说明书,并应于提报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时,并提报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

第 8 条

公私场所具有经中央主管机指定公告应设置监测设施与主管机关连线者,应依下列规定之一,向地方主管机关办理:

一、固定污染源之监测设施于公告前已与地方主管机关完成连线者,应于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提报连线确认报告书。

二、固定污染源之监测设施于公告前未与地方主管机关完成连线者,应于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提报连线计划书,并于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完成连线及提报连线确认报告书。

三、固定污染源之监测设施之设置与连线经同时指定公告者,于提报监测措施说明书时应一并提报连线计划书,其连线完成期限应与监测设施完成设置期限一致,并提报连线确认报告书。

四、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申请操作许可证者,于申请时应并提报连线计划书,并应于提报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时,并提报连线确认报告书。

第 9 条

公私场所监测设施汰换或量测位置变更时,应于汰换或变更三个月前向地方主管机关提报监测

设施设置计划书,于汰换或变更一个月前提报监测措施说明书,并于汰换或变更完成后一个月内提报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

公私场所监测设施之连线设施汰换时,应于汰换一个月前函报地方主管机关,并于汰换完成后一个月内提报连线确认报告书。

第一项公私场所监测设施汰换或量测位置变更期间,其固定污染源应每周检测一次。

第 10 条

第七条 至第九条之监测设施设置计划书、监测措施说明书、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连线计划书及连线确认报告书之项目内容,应符合附录十规定。

第 11 条

地方主管机关受理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之监测设施设置计划书、监测措施说明书、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连线计划书或连线确认报告书后,应于三十日内完成审查。

前项申请文件经审查不合规定者,应通知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者,应予驳回。补正日数不算入审查期限内,且补正总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

第一项监测设施设置计划书、监测设施措施说明书、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连线计划书或连线确认报告书与固定污染源设置或操作许可证一并提出申请时,其审查应依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办理。

第 12 条

前条经地方主管机关审查通过认可者,公私场所应依下列规定办理:

一、依监测设施设置计划书及连线计划书内容设置其监测设施及连线设施。

二、依监测设施确认报告书操作维护其监测设施。

三、依连线确认报告书与地方主管机关连线传输其监测数据。

第 13 条

公私场所应依下列规定进行监测设施之例行校正测试、查核及保养,并作成纪录,保存二年备查。

一、零点及全幅偏移测试,应每日进行一次。

二、粒状污染物不透光率之校正误差查核,应每季进行一次。

三、气状污染物、稀释气体及排放流率之相对准确度测试查核,应每季进行一次,于每年一月至三月、四月至六月、七月至九月及十月至十二月期间内各进行一次。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得以替代查核方式或调整其查核频率。

(一)氯化氢监测设施得以标准气体查核方式替代。

(二)各量测项目之相对准确度皆小于其性能规格值之二分之一者,自下

一季起得改为每半年进行一次。

(三)各量测项目之相对准确度连续两年符合其性能规格值者,自下一季

起每年得有一季应依相对准确度测试查核程序进行,其他季执行时得以相对准确度查核或标准气体查核方法进行。

四、依监测设施制造厂商提供之使用手册进行例行保养,并对校正标准气体及校正器材定期进行查核。

五、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规定之校正测试或查核。

前项测试或查核程序应符合附录二至附录九规定。公私场所应于执行前项第二款及第三款之例行查核前五日通知地方主管机关。

第 14 条

公私场所粒状污染物不透光率监测设施应符合附录一校正误差之性能规格;其气状污染物、稀释气体与排放流率监测设施应符合附录二至附录八相对准确度及准确度之性能规格。

第 15 条

监测设施之每季有效监测时数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中华民国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应达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二、中华民国九十五年一月一日起,应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前项每季有效监测时数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T-(Du+Dm)

P=─────────×100 %

T-t

P :每季有效监测时数百分率,单位为%。

T :固定污染源每季操作时间,单位为小时。

t :监测设施汰换时间,单位为小时。

Du:监测设施无效数据时间,单位为小时。

Dm:监测设施遗失数据时间,单位为小时。

第 16 条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监测设施依附录九量测频率及纪录值计算所得之数据,应作成纪录,并依下列规定保存:

一、每次量测之原始数据及其校正数据,保存三十日备查。

二、粒状污染物不透光率六分钟平均数据纪录值、气状污染物、稀释气体及排放流率一小时平均数据纪录值,保存二年备查。

第 17 条

第十三条 及前条之纪录公私场所应于每月十五日前,依中央主管机关规定之格式向地方主管机关申报前一月份之纪录。但其监测设施与地方主管机关连线传送监测数据者,不在此限。

第 18 条

公私场所监测设施与主管机关连线者,其监测数据应由传输模组以网路或电信线路向地方主管机关传输。

前项传输模组之功能规格应符合附录十一规定。

第 19 条

经指定公告应与主管机关连线之监测设施,其监测数据传输频率依下列规定:

一、即时监测纪录:

(一)自本办法施行日起至中华民国九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其监测

数据超出排放警戒条件时,应每六分钟传输粒状污染物不透光率平均数据纪录值一次;每十五

分钟传输气状污染物平均数据纪录值一次。

(二)自中华民国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应每六分钟传输粒状污染物不透

光率平均数据纪录值一次;每十五分钟传输气状污染物平均数据纪录值一次。

二、每日监测纪录应于次日上午九时前传输。

三、每月监测纪录应于次月十五日前传输。

前项第一款第一目之排放警戒条件指粒状污染物不透光率六分钟数据纪录值连续四次以上或气状污染物一小时数据纪录值超过排放标准。但空气品质有恶化之虞时,地方主管机关得调整之。

第一项与主管机关连线传输之监测纪录,其数据类别及传输格式应符合附录十二至附录十四规定。

第 20 条

前条之即时监测纪录及每日监测纪录,应于传输模组保留十日备查;每月监测纪录应于传输模组保留三十日备查。

第 21 条

公私场所监测设施之连线设施发生故障无法于四小时内修护时,应于故障发生之日起二日内,检具修护措施及预定修护完成日期,向地方主管机关报备。

前项修护期间之监测数据应依附录十二至附录十四之格式,以磁片、光碟片或其他电子储存媒介,每日向地方主管机关申报。

第 22 条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检具相关证明文件,报经地方主管机关核准后,免设置监测设施。但应每周检测一次。

一、属紧急备用之发电设备运转率低者。

二、既存固定污染源因采行湿式洗涤之污染防制设备,致不透光率监测设施无法准确量测,并采行粒状污染物最佳可行控制技术者。

三、既存固定污染源因制程特性无法停炉者。

四、既存固定污染源因设置连续自动监测设施致烟道结构安全堪虞者。

前项每周检测结果连续三个月均符合排放标准,且其排放系数值差异在百分之二十以内,并建立污染物浓度与固定污染源或污染防制设备操作条件关系式后,得报请地方主管机关核准,调整为每个月检测一次,并应于每月十五日前向地方主管机关申报前一月份之操作纪录。

第一项及前项固定污染源每周及每个月检测一次者,应于检测后三十日内,向地方主管机关申报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

第一项所称既存固定污染源,系指固定污染源于本办法发布施行日前已建造完成、建造中、已完成工程招标程序或已完成工程发包签约者。

第 23 条

前条第二项应向地方主管机关申报之固定污染源或污染防制设备操作纪录,其内容如下:

一、每日固定污染源原(物)料、燃料用量或产品产量及其操作条件之纪录。

二、每日污染防制设备操作条件之纪录。

三、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纪录。

第 24 条

违反第七条至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三款、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一项、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一项或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者,主管机关应依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办理。

第 25 条

本办法除另定施行日期外,自发布日施行。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2

关键词:差分吸收光谱 (DOAS) ,固定污染源,苯系物,在线监测

随着污染源在线监测行业对发展,我国已经对近16000家企重点(包括国控)企业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CEMS主要用于监测气态污染物SO2、NOX及烟尘等的浓度和排放总量及烟气参数等;对于苯系物在线监测尚未有强制的要求,但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的一些大型电子企业、印刷业、汽车制造业以将苯系物的在线监测提上日程。

目前各地正在逐步推行针对工业区或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有机特征污染物监测及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苯系物、甲烷/非甲烷总烃等空气VOCs监测。

1 DOAS简介

在20世纪80年代初,NOXON首先提出了差分吸收光谱 (DOAS: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技术的雏形,而Platt等又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对流层大气研究领域。从那时开始,DOAS技术在国外得到了迅猛发展。诸多研究机构根据自己研究领域的特点,应用DOAS技术并设计了仪器。

目前典型而且广泛应用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是:置于发射器中的光源氙灯发光,通过一个抛物面镜将光反射并准直出来成为一条光路。应用于监测污染源排放或过程气体中,光路长度一般为0.5~10m。置于另一端的接收器中抛物面镜将捕捉到的光汇聚到光纤点上,通过光纤将光传送至分析仪。

瑞典OPSIS公司DOAS污染物连续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简称DOAS-CEMS),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CEM系统之一,同时也是在欧洲应用最为广泛的CEM系统,尤其是应用在燃煤锅炉电厂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因为该系统不但可以监测SO2、NOx等常规监测项目,而且可以同时监测苯系物等特殊项目,真正实现一机多参的有效监测,这是传统抽取式CEM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2 性能指标及适用性分析

以上是1米光路的数据,推荐监测路径长度:1~5米;当烟气温度高于露点时,监测光路仍可正常运作,仪器指标的检出限等参数可随着测量光路的变化而变化。

表中参考标准是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按照行业规定,监测的结果能落在测量范围的20%~80%视为有效监测数据,而我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对于苯、甲苯、二甲苯这三种污染因子所规定的排放标准限值分别为12、40、70mg/m3,因此从监测范围来说,DOAS设备满足污染源在线监测需要,而设备的检出限、检出时间、最大偏差更能够满足污染源在线监测的需要。

3 工程项目应用

在污染源企业,污染源排口工况条件比较恶劣,如高腐蚀、高温、高烟尘等,这就对分析仪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由于DOAS设备为直测式分析仪,其通过发射/接收装置直接将污染因子浓度变化光信号传输到分析系统内,所以无需接触废气,能够适应高温、高腐蚀对排口工况,当然高温会加宽吸收光谱,因此分析仪会根据实时传过来的温度压力信息自动进行补偿;对于高烟尘环境,经TUV测试并得以证实,DOAS系统在1米测量光路、烟尘达5 g/m3以下,1米光程下对光强满足DOAS分析系统对光强对要求,设备可正常工作,测量结果稳定。

众所周知,对于传统点式分析设备,从采样、预处理、分析直至数据处理完成,一个测试周期需要20~30分钟甚至更长,而目前环保部门要求一天需要24个或每小时不低于1个有效监测数据,同时受到采样、预处理的限制,使得一台点式设备只能监测一个排污口,对于多排口监测却无能为力。DOAS设备可采用自动切换的方式,分别对各个排口进行安装发射/接收装置,实现各个排口实施切换-连续监测,就仪器现状来看,同时监测1~4个排口的数据满足我国环保相关规范的要求。如图1:

通过实施切换-连续监测的方式,对于目前苯系物多排口的企业可以实现在线监测,而以上技术的应用,不但解决了多排口在线监测的难题,而且大大的降低建设成本。

4 国内外DOAS-CEMS设备概括性对比

从我过环境在线监测设备市场情况来看,国内对DOAS的应用很少。目前,只有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对DOAS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大气、烟道等检测方面,并研制出了相关系统,安徽蓝盾拥有相关的产品。

在瑞典,OPSIS AB公司成功地升级并确定了DOAS系统的基本结构。此系统首先被应用于Hg分析中。在美国,热电子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商业性的DOAS系统。在国外DOA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的气体检测中,但在国内,很少发现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在空气污染、地理环境研究领域内,DOAS技术有很大的优势;因而,我们认为在国内开展DOAS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国内DOAS-CEMS监测仪器发展情况概括如下:

5 总结和展望

在大气污染源苯系物在线监测领域,DOAS设备从检出限、检测范围、产品稳定性、工况要求、质量保证/控制等各个方面均能满足污染源排口在线监测的要求,而相对于传统点式设备其在多组分、多排口监测及后期维护管理上更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可以预见,DOAS设备会在大气污染源苯系物在线监测上得到越来越多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而言,监测仪器仪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着提供准确监测数据和数据处理的职责,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行业对DOAS分析技术认可,其产品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但相对而言国内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及所拥有的产品类型和产品质量与进口设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行业对DOAS设备研发力度也再不断的加强,未来必将会涌现一批有实力的DOAS设备研发、生产企业。

参考文献

[1]易江, 梁永, 李虹杰.固定源排放废气连续自动监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2-8.

[2]NOXON J F NITROGEN.Dioxide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trospheremeasurement by ground-based absorption spec-troecopy[J].Science, 1975, 189 (4202) :547-549.

[3]中国工控网.中国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以及在线监测行业市场概述.http://www.gongkong.com/webpage/news/201002/2010022520413400001.htm, 2010.2.26.

[4]SVANTE Wallin, 黄兆开, 范海华, 等.DOAS方法在连续排放污染源及过程气体在线监测中的实现[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1, 1 (1) :38-45.

[5]王晓熊.DOAS一种全新的空气监测仪器[J].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9, 21 (增刊) :31-32.

[6]郭永彩, 张天华, 高潮, 等.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26 (8) :27-30.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 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试行)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9]Institut fur Umweltschutz und Energietec hnik, Bericht fiberdiemodellhafte Eign ungsprtifung der Mehrkomponenten-Emissions—messeinrichtung OPSIS AR 602 Z der Firm a OPSIS AB, Furu—lund/Schweden, far Phenol und Formaldehyd.Nr.936/80201 1l R 1.Deutschland:TI-IV Ksln, 1994.

[10]周斌, 刘文清, 齐峰, 等.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的浓度反演方法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1, 50 (9) :l819-l822.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3

前言

污染源监测与环境监测密不可分。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初期,我国就开始有组织地推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以普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本知识、制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建立监测方法、研制和生产环境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为依托,以质量控制考核和技术培训为主线,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保证工作路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在90年代后期,为我国加入WTO以后和国际接轨构建桥梁,使实验室认可工作得到有效地开展。当前,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站在计量认证的基础上,省市级环境监测站在实验室认可的前提下,有些环境监测站都通过了实验室认可。

污染源废水监测的质量控制

◎采样要点分析

专业监测人员在对废水的类型、分布、控制措施以及排放点位了解透彻的前提之下,才可以安排布设监测点位的工作。其中要注意,一些污染危害性较强的采样点设置应不同于普通的外排口,最好是车间排放口。

有一部分人认为: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只要把按照计划布置好的监测点位取样就没问题,可事实却没那么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监测点位仅仅是整体中的一环,而其它环节还包括水质的变化、流量等等。因此,在做好取样工作的同时,还要密切观测水质的其它变化,以便于即时掌控情况,起到监测作用。

◎监测对象

现场监测时,对企业生产工况的了解并记录是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只有在正常工况条件下采样,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如: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生产负荷要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

◎监测人员的素质、样品采集及仪器工作

1、监测人员

事实上,由于目前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所以监测人员身上的担子也就越来越重了。但是恰恰在此种情况下,一些人手较为缺乏的基层监测站对于临时工的培训工作做的十分不到位。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所以,对于临时工也要按照持证上岗的原则进行要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样品采集

污染源废水样品成分复杂,如果混用采样容器,极易产生交叉污染。建议使用一次性容器,并与地表水采样容器分开。另外,采集污染源废水样品时,要尽量避免中间环节,以减少采样器具的污染,如用于分析粪大肠菌群的水样,最好用采样瓶直接灌装,不要使用采样桶或采样勺。水样采集完毕后,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碰撞易导致损失,所以最好将瓶装箱。

3、仪器维护

现场监测仪器如:便携式pH计、转浆流速仪等,由于长期接触废水,会产生记忆效应或元件损坏,应在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定期送检。

◎在线比对监测

一些监测人员认为比对监测的目的是对在线监测仪的技术性能进行检验,仪器是否过关,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比对监测的目的是为仪器选型及系统验收、质量监督和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比对监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次监测时,手工监测与在线监测数据对不少于3对;采样时间和采样点位应保证一致;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但实际操作时手工采样与系统进样很难同步,李艳红等建议为减少采样环节的误差,在线监测系统应配置独立的采样系统。

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质量控制

采样前要先进行现场勘察,选择监测人员能安全到达并符合技术规范的位置开设采样孔。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但是在现场测试中,经常遇到空间位置有限、烟道不规则的情况,很难满足上述要求,为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当增加不同方位的采样孔、采样点数目和采样频次,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5m/s以上。

由于水平管段烟尘颗粒物分布不均匀,有自然沉降作用,使样品产生误差,所以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另外,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方便,还应设置牢固的工作平台,测孔位置较高时,要安装永久性扶梯,尽量避免使用直梯。

监测人员在打开采样孔前,一定要了解烟道内是正压还是负压状态,如果是正压,在开启时操作人员切不可面对采样孔,而应站在侧面,以免被高温含尘烟气伤害,插入采样管后要立即用耐温布堵好,若是负压较大,采样孔打开后会产生刺耳的啸叫声,操作人员要戴好护耳罩,采样孔要随时用耐温布堵好孔隙,以防空气或物品被吸入烟道中,而影响监测结果或造成其他损失。

结语

目前,质量保证以及质量与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控制相关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有效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与国际通行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对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全面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而使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得以形成,并且得到有效地完善和健全。这样的话,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接受到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项工程是比较系统性的,污染源监测采样与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的所有工作人员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建立足够完全和健全,才能够对监测活动事实有效地监控,从而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一定保证。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4

【颁布时间】 2003-01-22 【效力属性】 已修正 【正

文】

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依空气污染防制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三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指定公告之固定污染源。

中央主管机关得依固定污染源制程、设备之种类、规模,将前项固定污染源分为第一类固定污染源或第二类固定污染源,并指定公告之。

第 3 条

本法第二十四条所称变更,指设备之更换或扩增、制程、原(物)料、燃料或产品之改变,致增加空气污染物排放种类,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任一空气污染物年排放增加量达许可证记载之年许可排放量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空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推估较许可证记载之年许可排放量增加达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氮氧化物达四十公吨以上。

(二)硫氧化物达六十公吨以上。

(三)挥发性有机物达三十公吨以上。

(四)粒状物达十五公吨以上。

(五)一氧化碳达一百公吨以上。

(六)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者。

前项第二款第三目所称之挥发性有机物,系指含有机化合物之空气污染物总称。但不包含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化物、碳酸盐、碳酸铵等化合物。

第 4 条

本法第七十六条所称设立,系指固定污染源已建造完成、建造中、已完成工程招标程序或已完成工程发包签约者。

第 5 条

公私场所申请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时,应填具申请表,连同经依法登记执业之环境工程技师或其他相关专业技师签证之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调阅前项依环境工程技师或其他相关专业技师签证规则汇订而成之工作底稿影本。

第 6 条

前条所称之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其内容应包括下列事项:

一计划目标。

二污染源厂场周界外两公里范围内之环境座落图说。

三厂场设施平面配置图说。

四生产制程流程图说及产制期程。

五原(物)料与燃料之种类、成分及用量,产品种类及生产量。

六主要原(物)料、燃料输送、贮存及堆置方式。

七排放空气污染物之种类、成分、浓度及其排放量。

八空气污染物收集设施、防制设施之种类、构造、效能、流程、使用状况及其设计图说。

九空气污染物收集设施、防制设施之设置经费及进度。

一○公私场所设立施工期间采取之污染防制措施。

一一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事项。

第 7 条

公私场所新增(设)或变更固定污染源依本法第六条第二项、第三项或第八条第二项规定,应经模式模拟证明其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容许增量限值者,于申请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时,应同时检具符合空气品质模式模拟规范及污染物容许增量限值之证明文件。

第 8 条

公私场所新增(设)或变更固定污染源依本法第六条第三项或第八条第三项规定,应采用最佳可行控制技术,而未采用公告最佳可行控制技术附表所列可行控制技术者,于申请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时,应同时检具下列文件:

一采用低污染性原(物)料、燃料、低污染制程或空气污染控制设施之污染减量说明资料。

二空气污染减量措施或控制设施之相关操作参数、纪录方式及频率。

三空气污染物质能平衡或其他计算说明资料。

四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资料。

第 9 条

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估之固定污染源,其所属公私场所得检具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及第七条或前条规定之文件,合并于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审查,俟环境影响评估审查通过后,迳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核发设置许可证,并缴纳证书费。

前项许可证内容,依审查通过之环境影响说明书、评估书及审查结论核发。

第 10 条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之申请后,应通知公私场所于七日内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并应于三十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者,应于完成审查后十四日内通知公私场所领取设置许可证。

前项申请文件经审查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即通知公私场所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或未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者,驳回其申请。但已于期限内补正而仍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再通知限期补正。各次补正日数不算入审查期限内,且补正总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

第 11 条

设置许可证应记载事项如下:

一设置许可证之有效期间及证书字号。

二基本资料:

(一)公私场所名称及地址。

(二)公私场所负责人姓名、身分证明文件字号及住址。

三设置许可内容:

(一)固定污染源之名称、原(物)料、燃料用量或产品产量、设计操作条件。

(二)空气污染防制方法及设备之名称、型式、设计处理容量及处理效率。

(三)空气污染物之收集排放方式、排放管道口径及排放口位置。

(四)空气污染物之排放种类、年许可排放量。

(五)空气污染物之年许可排放量推估依据。

(六)固定污染源许可公告批次及专责单位或人员应符合设置之规定。

(七)其他经主管机关许可事项。

第 12 条

公私场所应于取得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后,始得进行固定污染源设备安装或建造,并应依许可证内容进行设置或变更。

第 13 条

公私场所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申请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时,应填具申请表,并检具下列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

一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设立之相关证明文件影本。

二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差异说明书。

三试车计划书,其内容如下:

(一)试车步骤或程序及达到申请最大产能操作条件所需日数。

(二)推估各试车步骤或程序之空气污染物产生情形及防范污染排放超过标准或限制范围之措施。

(三)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

四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第一项第三款第一目之试车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但经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14 条

公私场所依本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申请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时,应填具申请表,连同下列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

一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或核准营运之相关证明文件影本。

二空气污染防制措施说明书。

三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

四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第 15 条

前条所称之空气污染防制措施说明书,其内容应包括下列事项:

一防制目标。

二污染源厂场周界外两公里范围内之环境座落图说。

三厂场设施平面配置图说。

四生产制程流程图说及产制期程。

五原(物)料与燃料之种类、成分及用量,产品种类及生产量。

六主要原(物)料、燃料输送、贮存及堆置方式。

七排放空气污染物之种类、成分、浓度及其排放量。

八空气污染物收集设施、防制设施之种类、构造、效能、流程、使用状况及其设计图说。

九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事项。

第 16 条

公私场所有数固定污染源,其型式、规模、操作条件及污染防制设备均相同者,得报经主管机关核准,择一定数量污染源进行检测作业。

第 17 条

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之审查及核发程序如下:

一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之申请后,应通知公私场所于七日内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并于三十日内完成书面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对于依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者,应通知其进行试车;对于依本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申请者,应通知其进行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

二公私场所接到前款试车通知者,应依试车计划完成试车,并于核准试车时间届满后十五日内,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提报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其检测结果符合排放标准者,得继续进行试车;公私场所接到前款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通知者,应于四十五日内依核定之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完成检测,并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提报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

三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于收到前款检测报告后十五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排放标准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于完成审查后十四日内通知公私场所领取操作许可证。公私场所依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操作许可证者,应检具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或营运之许可文件,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领取操作许可证。

公私场所无法依试车计划完成试车者,得于试车期限届满前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展延。

第一项申请文件或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经查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即通知公私场所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未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或未提报空气污染物检测报告书者,驳回其申请。但已于期限内补正而仍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再通知限期补正。各次补正日数不算入审查期间内,且补正总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

第 18 条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审查公私场所依第十三条或第十四条规定提出之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时,符合下列情形者,应令其进行空气污染物检测:

一有固定排放管道且依规定应设置采样平台;或属逸散性污染排放有适当之代表性周界位置可检测者。

二具有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发许可证之环境检验测定机构可进行检测者。

第 19 条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依第十七条进行试车或检测时,其操作条件应达操作许可证申请最大产量、原(物)料或燃料使用量百分之八十以上;无法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应以试车或检测时之实际操作条件增加百分之二十为上限,作为操作许可证核定内容。

第 20 条

操作许可证应记载事项如下:

一操作许可证之有效期间及证书字号。

二公私场所基本资料:

(一)公私场所名称及地址。

(二)公私场所负责人姓名、身分证明文件字号及住址。

三操作许可内容:

(一)固定污染源名称、原(物)料、燃料用量或产品产量及其操作条件、操作期程。

(二)空气污染防制方法及设备之名称、型式、处理容量及操作条件。

(三)空气污染物之收集排放方式、排放管道口径及排放口位置。

(四)空气污染物之排放种类、年许可排放量。

(五)空气污染物之年许可排放量推估依据。

(六)空气污染物排放之监测、定期检测、申报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规定。

(七)固定污染源及空气污染防制设备操作纪录规定。

(八)空气污染防制设施或监测设施之检查、保养、纪录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规定。

(九)固定污染源许可公告批次及专责单位或人员应符合设置之规定。

(一○)其他经主管机关许可事项。

第 21 条

公私场所应于取得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后,始得操作,并应依许可证内容进行操作。

第 22 条

固定污染源设置及操作许可证记载之各项许可条件、数值,得有百分之十之容许差值。但仍应符合相关管制及排放标准之规定。

第 23 条

公私场所因操作内容异动而与操作许可证记载内容不符,未涉及变更者,依下列规定办理:

一制程、设施或操作条件异动者,应于异动前,依操作许可证申请及核发程序,重新申请。但未增加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者,得不重新进行检测。

二改用低污染性原(物)料或燃料、拆除或停止使用产生空气污染之设备、增设防制设备或提升防制效率者,得于事实发生后三十日内检附相关证明文件,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换发许可证内容。

依前项第一款规定重新申请操作许可证者,应填具申请表,并检具空气污染防制措施差异说明书、试车计划书及异动所需之工程期程等相关文件。

试车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但报经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24 条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第一类固定污染源设置、操作许可证之申请,其审查期间得延长十五日;受理第七条或第八条之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之申请,其审查期间得延长三十日。

第 25 条

许可证于有效期间内因毁损、灭失或其记载之基本资料有异动者,公私场所得于事实发生后六十日内检具证明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换发或补发。

逾前项期间,经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通知换发或补发许可证者,应于接获通知后十日内检具证明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换发或补发。

第一项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设置完成并已取得操作许可证者,免申请设置许可证之换发或补发。

第 26 条

依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申请许可证展延者,应填具申请表,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申请展延操作许可证者,并应检具一年内最近一次之检测报告,或其他足以说明符合本法相关规定之证明文件。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前项展延许可证申请后,应于三十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者,应于完成审查后十四日内通知公私场所缴纳证书费,并领取许可证。

第一项申请之文件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即通知公私场所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或未缴证书费者,驳回其申请。但已于期限内补正而仍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再通知限期补正。各次补正日数不算入审查期限内,且补正总日数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 27 条

公私场所预计得于三个月内完成固定污染源设备安装或建造者,得填具申请表,连同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及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三款、第四款规定之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同时申请设置许可证及操作许可证。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前项设置及操作许可证之申请,应依第十条规定审查,经审查通过后,通知公私场所领取设置许可证并进行试车,再依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款、第三款、第二项、第三项及第十九条规定,审查及通知领取操作许可证。

第 28 条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因产能或产品变动快速,须持续申请许可产能异动或变更者,得一次申请未来五年内将达成之产能条件许可或原(物)料、燃料使用量之最大操作条件许可。其进行试车或检测时,得以一定制程条件作为操作条件,不受第十九条规定之限制。

公私场所依前项规定申请设置及操作许可证时,应检具第五条、第十三条或第十四条规定之文件及下列资料或文件:

一自申请日起五年内之预定产能资料或原(物)料、燃料操作条件。

二申请未来最大产能条件或最大操作条件下预估之污染物排放量。

三产能或产品快速变动之说明。

四固定污染源设置之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连续自动监测设施计划,或其他报请中央主管机关认可,足以证明其排放污染物符合规定之替代监测方案,及空气污染物排放之监测、检测、申报之作业因应方式。

五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前项许可证之申请,得以其未来五年内最大产能条件或最大操作条件,作为设置及操作许可证核发之依据。

第 29 条

公私场所依前条规定取得操作许可证者,其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且不受第二十二条所定百分之十容许差值之限制:

一产能变动快速者:

(一)操作条件之产品产量、原(物)料或燃料使用量每增加达许可申请量百分之二十时,于一个月内依规定完成检测。检测时操作条件之产品产量、原(物)料或燃料使用量应达增加之实际量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定期记录主要原(物)料、燃料、产品及防制设备相关操作事项,并依规定进行检测及申报作业。

(三)前目之操作及检测纪录,除另有规定外,应于每年一月、四月、七月及十月之月底前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报上一季之纪录。

二产品变动快速者:

(一)每日记录主要原(物)料、燃料及防制设备相关操作事项。

(二)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空气污染物之检测。

(三)前二目之操作及检测纪录,应每半年定期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报。

三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事项。

第 30 条

已取得设置或操作许可证之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其申请文件有虚伪不实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撤销其设置或操作许可证。

已取得操作许可证之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并具有本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至第七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必要时,得废止其操作许可证。

第 31 条

本办法所称之空气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其推估依据之顺序如下:

一公私场所连续自动监测之资料。

二主管机关或公私场所自行或委讬执行之检测报告数据。

三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排放系数及控制效率。

四国内外相关技术论文与测试数据。

五其他经主管机关认可之排放系数或替代计算方式。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得作为设置许可证及操作许可证变更之依据,其增加量百分比计算,应以相同之推估依据计算之。

第 32 条

经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办理许可证审查核发时,得准用本法第七十九条第二项规定订定之收费标准,向公私场所收取审查费及证书费。

第 33 条

经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主管机关得公告停止部分或全部委讬:

一受委讬机关无法配合中央与地方主管机关执行许可管制业务,经中央主管机关认定者。

二地方主管机关提出委讬机关不宜继续接受委讬之理由,报经中央主管机关认可者。

三主管机关依法实施总量管制,另有相关规定者。

四受委讬机关提出不再继续接受委讬理由,报经中央主管机关同意者。

五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认无委讬之必要者。

第 34 条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5

为做好2007年___地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地区污染源现状,制定下达2007年___地区污染源监测计划。

一是对中央、自治区企业和地区、农一师部分企业以及各县市排污较大的企业列为2007年重点监控的污染源;

二是对地区、农一师排污强度相对较小的地企业列

入一般污染源;

三是对于重点监控污染源,全年随机监测不得少于4次,对于一般污染源根据排污单位的生产周期情况全年随机监测不少于2次。监测站应按照自治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实施细则、技术规范进行;

四是各县市管理的污染源由县市环保局根据排污单位的生产运营周期情况,提前一个月把需监测的排污单位名单及监测项目报地区环境监测站,由地区环境监测站统一安排监测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环保局要积极配合,确定污染源监测工作的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并负责编报污染源状况半年报和年报;地区环境监测站赴各县对地区确定的污染源进行监测时,应向企业所在地环保局汇报监测工作的目的、任务,并征求县、市环保局的意见;在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时,监测站应与各级环境监察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相关的环境监察人员必须同时共赴现场,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监测、监察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进入现场工作,并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向被监督单位吃、那、卡、要,特别是不得接受被监督单位的宴请。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转批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8号),为确保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提供的监测数据(以下简称“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是指环保部门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定期进行监督考核,确定其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提供的实时监测数据,即为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第三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验收合格后,其正常运行提供的监测数据在一定时段内认定为有效数据。

日常运行监督考核合格后至下次运行监督考核,该时段内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提供的监测数据认定为有效数据。

验收不合格、日常运行监督考核不合格或不能正常运行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不得提供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第四条 有效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是国控企业计算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和确定达标排放的依据,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总量考核、监督执法、排污申报核定等工作的基础。

第五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由市(地)级环境保护部门(以下简称“市级责任环保部门”)负责。其中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包括热电联产电厂)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责任环保部门”)负责。

第二章 企业责任

第六条 国控企业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1个小时自动采样一次,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2个小时自动采样一次,并整小时实时传输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国控企业对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负责。

第七条 国控企业依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台账。

第八条 国控企业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巡检、维护保养、定期校准和校验,对异常和缺失数据按规范进行标识和补充。

第九条 在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不正常或日常运行监督考核不合格期间,国控企业要采取人工监测的方法向责任环保部门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第十条 国控企业应当配合责任环保部门开展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国控企业每季度第一个月前10个工作日内应当向责任环保部门提交上个季度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自检报告。

自检报告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分析、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说明以及企业生产情况等。

第三章 监督考核

第十二条 责任环保部门依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每季度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通知国控企业。

对国控企业污染源新安装验收合格的自动监测设备,运行一个季度后,必须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三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考核内容包括比对监测、制度执行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等。

第十四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考核不合格的,国控企业应当严格按责任环保部门的要求限期整改。责任环保部门不接收整改期间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违规设定仪器参数、违规运行或其他影响正常运行的严重违规行为,责任环保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上级环保部门对下级环保部门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责任环保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 地方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参考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事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二: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

为确保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国控企业”)的污染源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提供的监测数据(以下简称“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规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控企业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以下简称“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监督考核程序,制定本规程。

一、监督考核依据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8号)

(三)《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

(四)《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

(五)《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

(六)《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76-2007)

(七)《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352-2007)

(八)《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暂行)》(环发〔2008〕25号)

二、监督考核内容

(一)比对监测

1、废水污染物浓度及流量比对

2、废气污染物浓度、氧量、流量和烟温比对

(二)现场核查

1、制度执行情况

(1)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

(2)运行、巡检记录

(3)定期校准、校验记录

(4)标准物质和易耗品的定期更换记录

(5)设备故障状况及处理记录

2、设备运行情况

(1)仪器参数设置

(2)设备运转率、数据传输率

(3)缺失、异常数据的标记和处理

(4)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流量、排放总量的小时数据及统计报表(日报、月报、季报)

三、监督考核方式

通过比对监测和现场核查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进行监督考核,填写监督考核表。

四、监督考核判定结果

(一)相关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各类报表等不完善的,要求限期整改;

(二)比对监测结果不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判定为监督考核不合格;

(三)擅自更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设定的,判定为监督考核不合格。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7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质量控制,措施

1 引言

对于污染源的检测一定要做到准确、精密, 因为在面对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监测、污染纠纷仲裁监测、常规性监督性监测等方面时必须能够提供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的第三方公证数据, 所以对于全程质量的检测非常重要。但是影响固定污染源的因素有很多, 而且很复杂, 要想取得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就要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之下, 对整个废气监测过程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有效地对污染源废气监测全程序质量进行控制。监测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检测分析的方法也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 检测数据务必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确保其精确度。

3 监测前准备工作

3.1 现场勘察工作

想要做好监测工作就必须要求监测人员去项目现场中进行实地的考察, 亲自对废气的生产工艺流程、设施性能、排放物种类、排放浓度大小等进行详细的了解, 并且掌握好污染治理设置的工艺流程和净化原理, 认真勘察污染源的位置, 对废弃输送管道周遭的环境进行勘察, 对管道的布局进行勘察, 以便好确定具体采样的位置以及采样点的数量。

3.2 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实验室在监测前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要和监测人员的工作相同步, 为监测人员的后续工作提供方便, 一般要做好滤筒的前处理和测定好二氧化硫的试剂等工作。

3.3 采样仪器的准备工作

采样仪器的准备工作在监测工作之前也是非常重要的, 采样仪器的准备必须到位, 符合要求, 要对烟尘采样器进行细致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校正;认真查看二氧化硫测定仪,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测定仪要进行及时的校正等, 一切都要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4 对污染源的工况监督工作

4.1 排气参数的测定

4.1.1 排气过量空气系数测定

排气过量空气系数一般用符号“d”来表示。具体方法为:把采样管放入烟道内部, 把含有氧气的烟气排出, 这样可以实现氧气电化学传感器对氧气所具有的瞬时浓度的精确检测, 而且还可以检测知道氧气瞬时浓度为基础换算得到的过量空气系数。这样可以避免过大的误差, 也不会产生使采样孔堵塞的问题。

4.1.2 排气压力、流速、流量

烟道中流动的气体会受动压和静压两种压力的同时作用, 这会对采样嘴的选择及流速和等速采样流量的计算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测定的时候, 必须对气密性进行多次检查, 将采样孔堵严实, 避免漏气等现象, 要让流速和等速采样流量计算保持正常值。

4.1.3 排气温度的测定

对于排气温度的测定一般会用到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 具体的温度计的选择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或者热电偶温度计对排气温度进行测量, 那么要把温度计的球部放在烟道中心位置5分钟以上, 必须在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再进行读数和记录, 在操作中是不可以抽出温度计的。一般实际测定的温度范围在全量程的10%~90%。

4.1.4 排气含湿量的测定

对于排气的含湿量测定一般用冷凝法、重量法和干湿球法。当前的烟尘采样仪是能够进行含湿量自动测量的。如果烟道的直径较大, 可以把采样管尽可能地插入烟道深一点, 减少采样管的外露, 可以有效防止采样管中水汽的凝结。

4.2 烟粉尘采样的质量保证

4.2.1在对烟粉尘样品进行采样时, 要注意观察滤筒的集尘情况, 根据集尘量的多少选择具体时间长短进行采样, 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 造成误差。在实际的采样工作中, 可以先进行1分钟的采样, 然后观察滤筒的集尘情况, 最后根据采样人员的经验来确定每个滤筒的采集时间和体积。

4.2.2对滤筒进行总安放和取出采样管的时候要使用镊子, 把收集的滤筒脱落的碎屑放到滤筒里。为了防止滤筒在安放的过程中漏气一定要将其压紧。采样工作完成后, 滤筒取出来之后要把上口内折封严密, 然后存放进专门的容器里面。

4.2.3燃气锅炉烟气等的采样中的滤筒集尘往往会因为废气的排尘浓度低而量少, 如果采样过程中再出现一些较大的损失, 那么样品的滤筒出现收不抵支等情况。所以对于此类尘浓度低的排放口的采样时间应该进行适当的延长, 尽可能的用刚玉滤筒来避免或者减少滤筒出现的物理损失。

4.2.4采样工作结束时应该再对采样点的流速进行测试, 并和之前的流速进行对比, 假如两者大小相差20%, 那么样品就不合格, 必须重新采集。总之, 要确保采集样品的质量。

4.2.5采样一定要按照等速采样的原则进行, 包括:采样点的烟气速度和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相等, 两者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0%, 如果采样速度与采样点的排气速度不相等, 其采样结果就会不精确。采样时, 采样器自动调节流量保持等速采样, 采样过程中的跟踪率要达到1.0±0.1。采样工作结束后, 将采样嘴背向气流, 立即抽离管道, 切不可随意操作, 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5 废气监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根据《空气和废气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的要求, 监测孔可能会开在高温、高空和高压的管段上, 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监测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在对各参数和采集样品进行测定的时候, 要将采样枪以及高种测量仪器插入采样孔, 确保采样孔周围的缝隙被严实堵住不漏气。比如在对正压管段的高浓度CO进行测定的时候, 因为CO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 人在吸入CO时也没有特别的感觉, 所以就显得尤其危险, 一旦监测人员不慎吸入就会中毒。为了安全起见, 监测人员应该在下风向进行操作, 操作时间要尽可能短, 效率要尽可能高。

6 数据处理

6.1对监测的数据的计算和检验以及异常值的剔除工作, 必须要在相关的国家规定下进行, 要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严格使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只有统一指标, 才有利于管理。

6.2烟尘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公式中, C代表除尘器后的实测浓度;代表实际测得的除尘器出口过量空气系数;代表标准值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所测排污设备的种类决定不同的值。

6.3仪器上的打印机可以打印出流速、标况采气量等数值, 可以不用现场采样记录表, 其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确性, 统一计算单位, 不要出现计算错误等低级错误。

7 报告编写

7.1排放口相比较多的企业单位, 就必须编写验收监测报告, 比如水泥厂的验收监测等;而对于排放口单一的企业单位则需要编写监测结果表。

7.2在监测报告中一定要同时有“监测委托书”以及“工况表”这两项, 另外还必须写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 确保规范性。

7.3监测的结果报告必须是符合要求的, 质量要高, 对报告要进行全面的检查, 必须由大气物理室、质量控制室、站长三级审核、签字盖章, 并分别进行报出和存档, 方便后续工作中的使用。

8 结语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执行质量监控, 加强对现场的监督, 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真实资料, 同时也有利于对污染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 从而保护环境, 做好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希望我国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的控制越来越落实到位, 给环境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胜, 徐达.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民居.2012 (6) .

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 篇8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 废气 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055-02

1 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技术分析

1.1 技术原理

(1)进行颗粒物采样的过程当中,测试仪的测控系统主要作为微处理器,为此,微处理器与传感器监测所获得的动静压这一技术参数,对烟气的流速与等速流量进行相关计算。测控体系对流量的实际测量与传感器检测后所得到的流量進行比较后,把与其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进行具体计算,进而对电路进行科学合理性掌控,从而实现对抽气泵的抽气性能做出相关的调整,在保证实际流量与采样流量完全相等的基础上,采用微处理器针对流量计的压力与温度做出相关计算,把最终得到的实际体积做出换算处理,从而获得标准化采样体积,通过滤筒求得烟尘量与气体的相关体积,对排放出的颗粒物浓度做出相关计算。

(2)对气体实际浓度实施测量,需把抽取的烟气做出相应处理,采用电化学传感器进行电化学反应,同时在特定条件下促使传感器的电流传输与待测烟气污染物的浓度呈现一定的正比关系,把传感器测量传输的电流对烟气污染物的实际浓度进行相关计算,同时按照检测到的烟气排放量进行气体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计算。

1.2 具体应用流程

(1)做好监测采样准备。

为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性监测,需从根本上预先做好监测采样的充分准备。其中,在整个准备工作过程当中,现场勘查是所有工作的中心,现场勘查之后能够最终确定具体生产规模、污染特征及具体生产量,进而做好污染物的类别归属,把握好污染物排放设备的具体方位,进而再对污染源进行现场勘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监测点的实际点位,综合国家监测规范,确定监测断面与点位情况,以此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废气监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2)精心设置采样孔与采样点。

设置采样孔的时候如果为圆形烟道,则需在烟道互相垂直的直径线中进行采样孔的相关设置;如果为矩形烟道,那么则需在延长线上进行采样孔的相关设置。在设置采样点与确定最终数量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规定的方法来进行采样处理,这样才能够为采样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为制定最终决策供应所需的参考资料。

(3)样品采集。

采样监测工作开始之前,需对所使用的监测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校正,以免小部位的问题,给最终的监测结果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进行样品采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烟道尺寸的精准度测量,将残留在烟道当中的杂物、灰尘彻底地清除干净,按照断面的实际尺寸进行采样点的设置,将烟道的中心位置计算出来,把握好引风机的实际风量与实际方位,整个采样的过程当中,要确保所有技术参数的精准与最终成效,努力把误差缩减到最低的一种状态。

1.3 仪器使用方法

监测仪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般运用的是皮托管等速采样重量法对管道当中的颗粒物进行采样,通过定电位电解法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实施系统性监测。

2 污染源废气检测方法研究

2.1 生产工况确定方法

对污染源中的废气进行监测需要首先进行生产工况的确定,监测工作前期要确认监测工况是否达到了规定标准,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速度是否为正比的关系。在一些企业当中在监测问题上,会考虑到个人的利益实施低负荷生产,若生产过程监督力度不足,极易造成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要想保证最终监测结果的精准度,确保生产负荷达到基本运转的75%以上的水平,那么就要在废气监测方面,监测工作人员牢牢地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各类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标准,对运行负荷进行准确地计算。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电压、电流等参数的额定运行工况作为一种对工况进行判断的参考途径。在锅炉设备的运行荷载上现已有着较为显著性的掌控方式,譬如,可利用流量孔法、水箱法、水表法实施系统性掌控,可是,小锅炉的性能并不完善,为此,对其运行荷载进行掌控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可先对锅炉的实际排放量、烟气含氧量等进行计算,进而推算出锅炉的实际压力。

2.2 待测烟气温度测定方法

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烟气温度的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尤其是通过自身设备配带的信号对烟气温度实施的相关监测。烟气实施温度监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净化设备当中没有产生任何静电,如果含有静电,便易对主机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若主机被击坏那么就需要将监测工作终止,因此便导致监测设备发生被损坏的现象,与此同时,会导致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度丧失。为此,在实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将监测设备当中的静电情况检查清楚,以免因静电的存在给主机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可选用热电偶温度计进行烟气温度的监测,这种监测方法既简单又安全。

3 废气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

3.1 工况对于测定结果影响

对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过程当中,若工况监测与现实状况不吻合,有废气排放管负压过大的情况存在,则需挑选适合的监测设备,以免不能解决排气管当中的负压问题。对烟气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如果有气泵、尘泵同一时间启动的现象,若尘泵的流量很大,那么则需抽取一部分待测样品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负压监测工作在良好的状态下顺利完成。

3.2 烟气温度对于监测结果影响

烟气采集的过程当中,若整个采样管当中未增加干预处理加热、制冷设备,则烟气污染物就能够不断地溶解掉,这样的话最终得到的监测数值就会比较低。特别是针对二氧化硫进行监测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显著,因二氧化硫进行监测的过程当中极易被溶解,所以最终得到的结果数据要偏小一些,最终可运用加热、制冷措施做出相应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与之前相比要高很多。

3.3 尘粒对风量的干扰影响结果

针对环境污染源中的废气进行监测的过程当中,需做好充分的除尘采样工作,在灰尘颗粒物浓度较大的情况下,则会对动压、全压波动带来直接性的影响,最终会造成计算幅度过大、跟踪成效非常差的一个结果。所以,对废气实施监测的过程当中,需在除尘之前增加适当的采样位置,并且与除尘之后的采样位置最终的监测结果做出比较分析,尽可能地将监测误差缩减到最小。

4 结语

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问题逐渐重视起来,从而对环境保护质量有着更高的标准要求,成功地促使环境污染源中的废气监测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我国环境保护质量得到显著性的提高。各种科学监测方法的有效使用促使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误差缩减到最小的程度,同时使得监测结果精准度得以明显提高,对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秋俚,张见昕.浅析污染源废气监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1):46-47,72.

[2]张红俊.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15):139.

上一篇:免烧砖厂生产管理制度下一篇:袁宏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