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2024-08-20

保护病人隐私制度(通用12篇)

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篇1

一、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二、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三、工作人员要注意言谈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四、对特殊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守医密。

五、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处置时,应有异性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

六、危重症患者在更换被服、衣物、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

七、为患者处置时要拉帘或关闭治疗室的门或挂 “处置或检查中,请稍候”的提醒标牌。

八、住院病室要男、女患者分开,各病室床间安装拉帘。

九、医护人员进行暴露性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应加以遮挡或避免无关人员探视。

十、对于院内或科室内安排的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之学习内容。

十一、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篇2

1 隐私和隐私权的基本内涵

1.1 隐私

关于病人隐私的概念, 目前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有学者认为病人的隐私就是指病人个人生活中和个人身体、心理等方面不愿被公开的情况, 包括:器官、健康、疾病、家庭、日记、信函等[4]。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病人隐私就是指病人不愿告知他人或不愿意公开的有关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秘密[5]。还有学者认为病人隐私是指病人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时所表现出的涉及病人自身, 因诊疗服务需要而被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合法获悉, 但不得非法泄露的个人秘密[6]。病人的隐私包括不愿被人看到的身体部位和不愿被人知道的事情两方面[7]。目前我国医学界和法律认可第三种观点。

1.2 病人的隐私权

学界尚无统一定论。有学者认为, 病人隐私权应指病人拥有保护自身包括躯体的隐私部位、某些疾病、病史、生理缺陷、特殊经历、遭遇等隐私, 不受任何外来形式侵犯的权利[8]。笔者赞同以下观点, 病人的隐私权是指病人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时所表现出的, 涉及病人自身因诊疗服务需要而被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合法获知, 但不得非法泄露的个人秘密。这一观点突出了病人隐私的特殊性、重要性。隐私权包括了四种权能: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维护权、隐私支配权[9]。

2 妇科病人的特点

2.1 疾病的特点

由于妇科疾病往往涉及生殖系统, 病因也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隐私问题密切相关[1]。许多病人觉得羞于启齿, 不便详谈或不愿向外透露诊疗信息, 不能正确叙述症状、疾病的经过。如临床高度怀疑宫外孕时, 需要了解病人的婚姻史、交友史、性接触史、月经史等。

2.2 心理特点

妇科病人具有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 心态复杂多样, 在妇科方面表现为生殖器官的暴露、生殖器的畸形、异常婚育史、不孕不育史、婚外性伴侣及性疾病传播史等, 一旦泄露被他人所知, 将会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主要有畏惧、紧张、害羞、焦虑、依赖等。

2.2.1 紧张、害羞

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心理上有自己的一般特征, 女性容易受传统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老年女性, 所以妇科病人在性意识方面有较强的害羞心理。有的农村病人患妇科病后怕被人误解而非常紧张, 有的甚至不愿到医院就诊。入院以后不愿与医护人员交流, 医护人员更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

2.2.2 焦虑、畏惧

妇科病人特别是妇科手术病人, 入院后有畏惧情绪, 不仅担心手术过程、手术后伤口疼痛, 还害怕切除子宫、卵巢后失去女性特征, 影响夫妻关系, 癌症病人表现更甚。

2.2.3 忧郁、自卑

如未婚先孕、女孩子月经的初潮、宫外孕等情绪波动就比较大。性病病人担心婚姻破裂;已婚者对爱人则是能瞒则瞒, 担心朋友、同事知道后受冷落, 未生育者担心今后的生育问题等。由于缺乏对性病的认识或听信某些传言, 担心自己染上了类似艾滋病一样的不治之症, 采取听之任之、坐以待毙的态度, 从而产生悲观忧郁、自卑心理[10]。

2.2.4 依赖

妇科病人患病后受着疾病折磨和精神上的痛苦, 自理能力下降, 渴望得到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的帮助与关心, 大都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 表现为退却、事事依赖别人去做, 行为变得被动顺从, 情感反应脆弱、敏感、幼稚。

3 护理工作中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

3.1 日常的护理操作

在诊疗护理操作中, 需要暴露病人的身体隐私部位的情形经常发生的[9], 如导尿、术前备皮、隐私部位的换药、会阴部擦洗、灌肠、臀部肌肉注射等处置, 如果护士没有评估环境和顾及病人的感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隐私的暴露。

3.2 常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习惯

病房床头卡和护士站病人一览表上标有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疾病名称、护理级别等信息, 是防止医疗差错的重要环节。但床头卡和一览表的设置使得进出该病房的人都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位病人的隐私, 在无意中暴露了病人所不愿意外漏的信息。

3.3 护士的法制观念弱

个别护士由于法制观念不强, 在护理工作中没有注意从细节方面保护病人的隐私, 有意或无意地把病人的个人信息传扬出去。如在护士站、走廊、病房等地方随便谈论病人病情、隐私或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大声询问病人的私生活情况、生育情况, 可能被病房其他病人或其陪伴听见进行传播。

3.4 临床实习带教活动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还延续着老的带教方法和思路, 未经病人同意, 把病人作为教学上的“活教具”, 而擅自让学生观摩、教学, 尤其是关于病人的个人信息、身体的隐私部位、个人的秘密, 这使病人感到是对自身人格、自尊的侵害和伤害, 此种情况时有发生[8]。国内已经发生了多起女性病人在进行人流等妇科手术时被观摩而产生的纠纷案件。

3.5 医疗文书保管不善

妇科病人的许多隐私问题, 如生长发育史、婚外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性病病史等在病历资料等医疗文书中都有反映[11]。如果将这些资料随意存放, 就有可能被他人翻阅, 而导致病人隐私的暴露。

4 保护妇科病人隐私的措施

4.1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

护理人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医疗护理观念, 增强法制意识,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如《母婴保健法》《护士条例》《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让护理人员明白:病人的同意是医疗、护理合法性的前提[12]。从制度上和实际行动上保证病人的隐私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4.2 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隐私保护

在做妇科手术时, 从安置体位开始到手术结束, 自始至终做好隐私部位遮挡, 手术期间不谈论病人的隐私[13]。护理人员在治疗及护理操作前, 关上房门或用屏风遮挡, 并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配合;操作时尊重病人, 让陪伴或其他病人回避, 尽量减少或避免病人隐私部位的暴露。

4.3 改善诊疗环境

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 努力改变硬件环境, 如病床间设置床帘;收费处、挂号处设一米安全线;做好导诊和分诊工作, 为病人提供一个医患一对一私密的诊疗护理空间;如果不能达到独立诊室标准的医院, 应设有隔断相对独立的诊区;设置不同规格的独立诊室, 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

4.4 树立护理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

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有依法承担为病人病情、隐私进行保密的法定义务, 《护士条例》中第3章第18条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病人, 保护病人的隐私, 如有“泄露病人隐私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母婴保健法》第43条规定: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4.5 营造隐私保护的就医、教学环境

妇科的临床实习最容易涉及病人的隐私问题, 针对带教与保护病人隐私这一矛盾, 笔者认为:一方面建议教学医院建立、健全相关的医学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过程中, 应先向病人解释, 说明临床教学的重要性, 让病人认识到病人有支持医院教学、科研, 发展医学科学的义务[12], 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 才可进行操作。对有特殊要求的病人, 例如希望有单独医生或护士操作、要求女医生检查等应在不影响操作及治疗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其要求, 保护病人应有的隐私权。另一方面探索新的医院教学实习方法, 如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虚拟手术系统”, 可以让实习医生通过一个虚拟人体进行手术。这可同样有效地提高医疗水平且对保护病人隐私起到较好的作用[14]。

4.6 加强病人个人资料的管理

保管好病历资料是保护病人隐私的重要环节[11]。在教学、科研、临床总结时, 要删除能直接表明病人身份的内容, 对病人负责。医院床头卡暴露病人的隐私, 床头卡是挂还是不挂, 目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可以在病人床头卡上去掉疾病诊断栏, 其他内容可以保留。

如何做好妇科病人的隐私保护探析 篇3

【关键词】 妇科;隐私;探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7-02

随着病人对隐私保护认识的清晰,用法律衡量诊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亦不断增强[1]。医疗行为又是一种不得不探触病人隐私的行为,对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始终是隐私侵权的敏感区。妇科病人因其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及疾病特点,妇科更是一个隐私侵权密集的领域,作为妇科医生应持慎重的态度自觉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避免无意的侵权行为,减少医疗纠纷[2]。

1 妇科病人的特点

1.1 疾病的特点 由于妇科疾病往往涉及生殖系统,病因也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隐私问题密切相关[3]。许多病人觉得羞于启齿,不便详谈或不愿向外透露诊疗信息,不能正确诉说症状、疾病的经过。如临床高度怀疑宫外孕时,需要了解病人的婚姻史、交友史、性接触史、月经史等。

1.2 心理特点 妇科病人具有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心态复杂多样,在妇科方面表现为生殖器官的暴露、生殖器的畸形、异常婚育史、不孕不育史、婚外性伴侣及性疾病传播史等,一旦泄露被他人所知,将会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主要是有、紧张、害羞、焦虑、依赖等。

1.2.1 紧张、害羞 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上有自己的一般特征,女性容易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老年女性,所以妇科病人在性意识方面有较强的害羞心理。有的农村病人患妇科病后怕被人误解而非常紧张,有的甚至不愿到医院就诊。

1.2.2 忧郁、自卑 如未婚先孕、女孩子月经的初潮、宫外孕等情绪波动就比较大。性病病人担心婚姻破裂;已婚者对爱人则是能瞒则瞒,担心朋友、同事知道后受冷落,未生育者担心今后的生育问题等。由于缺乏对性病的认识或听信某些传言,担心自己染上了类似艾滋病一样的不治之症,采取听之任之、坐以待毙的态度,从而产生悲观忧郁、自卑心理[4]。

1.2.3 依赖 妇科病人患病后受疾病折磨和精神上的痛苦,自理能力下降,渴望得到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的帮助与关心,大都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表现为退却、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为变得被动顺从,情感反应脆弱、敏感、幼稚。

2 保护妇科病人隐私的措施

针对上述的病人的特点,作为现代妇科的护士,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意识 诊疗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医疗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如《母婴保健法》《护士条例》《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让医务人员明白:病人的同意是医疗、护理合法性的前提。从制度上和实际行动上保证病人的隐私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2 操作过程中的隐私保护 在做妇科手术时,从安置体位开始到手术结束,自始至终做好隐私部位遮挡,手术期间不谈论病人的隐私。护理人员在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关上房门或用屏风遮挡,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操作时尊重病人,让陪伴或其他病人回避,尽量减少或避免病人隐私部位的暴露。

2.3 注意服务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性传播疾病、未婚多次人流对健康、今后的生育问题及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询问病史时应避免家属及其他患者在场,以防揭穿患者隐私而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对于妇产科合并性传播疾病住院患者,應安排单人房间,并做好保密和消毒隔离,以免引起其他患者恐慌、散布隐私。患者床头卡上不写诊断或改为替代诊断,这样做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又减轻了患者思想上的压力。

2.4 树立医护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 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有依法承担为病人病情、隐私进行保密的法定义务,《护士条例》中第3章第18条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病人,保护病人的隐私,如有“泄露病人隐私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母婴保健法》第43条规定: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赵爱平,余俊娟.妇产科住院病人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9(5):16-18.

[2] 张宗久.《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中国医院法制》,2008年二期(8).

[3] 黄颖,姜柏生.病人隐私权的研究现状与保护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4):26-28.

[4] 王娴.妇产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J].护理教育,2006,5(24):74-75.

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篇4

一、检验报告单应包括以下信息:实验室名称、编号、日期、检测

项目、方法及其结果、参考值、实验室声明(例如:本报告单仅对该送检标本负责),定性检验结果必须以中文形势报告,不得以符号报告,检测者和审核者签全名或盖章。

二、报告单格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执行,已建立计算机

中文报告系统的,可将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格式及内容参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执行。

三、检验后查对检验项目于检验结果是否一致,对不合格的异常结

果要查找原因,重新复检,必要时与临床联系和研讨,不能简单报告。

四、报告时查科别,病区和检验结果等是否有遗漏,检验结果须逐

项审核后方能发出。

五、所有检验报告在室内质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并在控时才能发

出,检验报告单发出前,除主要人员签字外,应有另一高年资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核查签字后方可发出。但在危机情况下或单独一人值班时(如中夜班)除外。异常结果及室内质控失控时,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处理后由专业主管审核后发出。

六、实习生、进修人员、见习期的工作人员无报告权,须由带教老

师签发,检验专业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经专业主管考核合格,由科主任批准可获得相应的报告权。

七、诊断性的检验报告单必须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检验医师签

发。

八、检验报告单签发后,住院病人由专人送至各病区,门诊病人在指定地点由专人集中发放。各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检验报告单的管理、保存及发放工作,不得将患者的相关信息泄露,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九、严格按检验报告时限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延迟发放的要做

好实验室日志记录,必要时要与临床医师或患者说明情况。

十、检验报告单要严格管理不得遗失,如发生报告单遗失的,要立

即采取补救措施。

十一、所有报告的原始数据及申请单应保留两年以上。

保护学生隐私 尊重学生人格 篇5

公民隐私权是指 “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学生作为我国公民,同样具有隐私权。尤其初三学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懂得一些道理,若偶尔犯有一点小错误,老师提出批评教育时要注意场合,切不可批评过分,要掌握一定尺度,否则,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丢掉面子,也会影响学习和做人。

那么,我们老师应该如何行使教育权,做到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呢?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处理隐私权和教育权的关系。

首先,我们在获取信息是要合法。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种种违纪行为、交往行为。这些行为教师在获得信息过程中,要采用合法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说出相关的信息,让老师找出帮助的办法。

早恋是中学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我所带的班级中也时有发生。那是去年下半期,我班有一位女生,白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或者心不在焉,并且手机短信不断,常常埋着头在课桌下看短信,一下课就发短信,月考中她的成绩大幅度下降了,凭我的直觉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我决定找她谈谈,下午休息时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我指出上述现象,这可不是从前的你,问她是什么原因。一开始,他没有正面回答我,闪烁其词,遮遮掩掩。通过耐心疏导,并向她保证老师绝不泄露她的隐私,她终于讲了实话。她说“老师,我早恋了,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因此,我一到晚上想起这事就睡不着,所以,上课没精神,你能帮我出主意吗?” “我不正在帮你想办法吗?”我说:“如果你相信老师的话,就按老师教你的办法做好吗?第一,马上把手机给老师,你可以把卡和电池抽出去,如有什么事,用老师的手机;第二,丢掉包袱,轻松上阵,全心全意投入学习。”她教我办法做了,当即把手机交给了我,只拿走了卡。第二周她好多了,她的事 我也从未在班上提起。她学习成绩又上来了。

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篇6

五河县人民医院

一、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

1.尊重患者人格,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

2.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需求,做好沟通工作,3.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如果患者是少数民族,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有什么忌讳,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

4.护理过程中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的禁忌,基督教病人忌讳星期五

和十三,因此在安排特殊治疗或手术日时,应加以考虑。

5.允许和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促进疾病的康复。如:伊斯兰教在祷告期

间避免安排治疗与护理。

二、接待少数民族患者的礼仪要求

1.讲究语言技巧

2.及时沟通情况

3.尊重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

4.保护患者隐私。

5.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

大数据隐私安全保护 篇7

关键词:大数据,隐私,保护

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大数据时代已到来。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英文为Big Data。关于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简单来说,就是大数据可以将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和分类,并反馈给人们。为什么说大数据时代来临了?如今网民数量增加,人们上网时间增长,留下的信息数据越来越多,网络可以将这些信息都收集起来,形成巨大的数据网。人人都在这个数据网中,人人都活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带来了隐私安全问题。细想一下,处于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一旦人们在网上浏览信息、购买物品等,这些都会留下个人信息,而网络将这些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这些数据再反馈到你平常浏览的网站中,有时一些网站如淘宝会收集这些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这样下次再登陆淘宝网站时就会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大数据会一点一点收集个人的数据,并能很清楚地了解人们。

2 大数据时代对隐私安全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人人如同在玻璃房中,人们的隐私与安全变得岌岌可危。试想一个人在网络上留下大量信息,如果网站对这些信息保密不严,会导致犯罪分子沿着这些蛛丝马迹找到这个人的现实生活信息,如他的名字、地址、联系方式等,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安全就有危险。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却有真实存在的类似案例,又或者说即使这样的人不多,人们在网上留下的痕迹,就足以使个人隐私遭到侵害。比如在一些社交网站中,如新浪微博、微信等,这些网站或平台都有个人主页的设置,在网络刚刚时兴时,人们还对在网络留下真实信息有所顾忌,但在这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放得开,不再顾忌自己的真实姓名等一些真实信息的透露。再者浏览这些社交网站时,网站会记录人们浏览的痕迹,比如曾浏览的某位明星的动态就会记录在你个人的用户账号上,并随着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可以分析出来你喜爱的明星、喜爱的事物、平常的兴趣等,甚至加上对时间的分析,可以分析出你喜欢的东西是这一段时间还是较为长久的兴趣。再有随着网上购物的发展,一些支付平台作为第三方也在记录着人们的真实信息。比如支付宝、蚂蚁花呗等APP。人们在网上购买物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这些平台会绑定你的银行卡、信用卡,这样它就会记录你的财产信息,有时甚至会要求实名认证,这样你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和籍贯也被记录下来。现在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一些手机或客户端还会记录你的指纹信息,这些指纹信息则会被记录在这些电子科技公司当中。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会越来越发达,就无隐私可言了。在大数据的记录下,人人都是透明的。

那么记录的数据到底保存在哪呢?这些数据掌握在软件等电子科技公司的手中。比如百度、阿里巴巴、苹果等,甚至一些小网站上。信息数据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或许会将数据保守好,但一些小型网站会轻易被金钱收买,用数据换取利益,甚至还有一些强势企业公开表明愿意共享手中的数据。这在普通百姓层中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人们还没意识到,那些数据正是由自己的信息所累积的。

网络时代同时为人们搭起了社交之桥,人们可以通过一根网线聊天、认识朋友。同样诈骗集团和犯罪分子也会通过网线来获取利益。他们会装作你的朋友与你交谈,诈取你的财产,犯罪分子甚至约你在现实中见面,这会威胁到你的人身安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都是从大数据中获取。通过购买或盗窃一个人的网络记录,来分析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大数据威胁到的不只是隐私还有人身财产安全。

3 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的措施

一部分人已具备隐私意识,可以减少自己的隐私在网上透露。在上网时,人们应对自己的隐私有清楚认识,并着重注意自己的隐私有没有在不经意间透露。以下是在大数据时代下隐私安全保护的措施。

3.1 及时清除信息记录、Cookies记录

在上网时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足迹留下并被采集,虽然无法完全阻止,但是可以减少自己隐私被曝光。简单的做法就是清楚网站的Cookies记录,虽说网站背后的科技公司会将数据记录在自己的公司设备当中,但清除Cookies会阻碍部分信息外露。上网之后将自己的信息足迹删除可以有效避免一些追踪手段。我们网上的足迹多为浏览网页、下载资料、观看视频或者聊天信息。例如我国的聊天软件巨头腾讯QQ,之前腾讯软件上的聊天记录可以一直帮你保存记载,自己可以调取观看,但现在腾讯QQ将聊天记录的时限限制在1~2天。导致无法调取之前的记录,除非开通记录漫游来调取聊天记录。但是虽然在表面上无法查看我们之前的聊天记录,但腾讯公司却一直记录着。很多隐私腾讯主机都知道,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避免。腾讯主机有程序保护,但我们的电脑上没有相关程序保护,所以要及时清除记录,减少信息泄露。或者在使用公用电脑时,清除上网记录,他人就无法找到相关信息了。

3.2 减少社交网站上个人信息填写

现如今,社交网站也是数据收集的地方之一。目前,社交网站的流行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在意自己真实信息透露。但正是由于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能把守自己的真实信息,这导致人人都处于暴露的状态下。这或许是大数据时代和网络时代到来的必然,但网民们仍要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比如在新浪微博的个人主页上,应慎重填写信息,将一些信息虚拟化,这会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社交网络上的个人信息会被很多陌生人查看,所以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不留过多的重要的真实信息。

3.3 避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信息

网络是个复杂的地方,网线对面的陌生人无法判断出好坏,这就需要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道保护墙,防范网络对面的陌生人,学会保护自己,如果透露过多的信息,你的人身财产安全将会受到伤害。所以,不要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给陌生人,要对陌生人有防范意识。

3.4 规范网上信息隐私相关法律条约

上述三个措施都是从自身做起保护隐私与安全,但随着网络与大数据的发展,要想真正要保护人们的隐私安全,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健全网络数据信息的保护制度,只有规范制度,才能有效阻止信息数据泄露。这些制度不仅要针对每个网民,还要重点针对掌握大数据的企业集团,强制性要求这些集团签订隐私保护条约,为人们上网提供法律保护。将网络数据的保存流通都要做好相关规定,明确标注犯法行为,从根源上保护人们的隐私。

4 结语

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篇8

安博士互联网安全套件2008白金版(AhnLab V3Internet S ecurity 2008Platinum,以下简称安博士2008)安装后,每次启动会弹出窗口让你选择:开始检查,使用方法或注册方法。不过安装后,必须进入官方网站注册后才能升级病毒库。安博士2008的防火墙可以选择很多策略,比如办公、家用、无线连接、无防火墙直接连接。

随着在线购物和在线理财的增加,电子商务所需的个人信息的防护也越来越重要。但很多间谍软件、黑客或钓鱼网站会窃取用户的信用卡密码或网游密码。安博士能拦截和查杀间谍软件,还可阻止个人信息通过钓鱼网站、即时通信软件等途径泄露并拦截黑客入侵。在检查间谍软件选项中可以拦截ActiveX安装,甚至还可以让安博士2008自动进行计算机优化,提升你系统的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保护个人信息”的“拦截个人信息泄漏”中添加要保护的个人信息内容。比如要保密的密码、邮件地址、信用卡号码和其他重要信息。如果要保护的信息太多,可以在下面输入信息说明。通过“文件加密”功能,我们可以对硬盘中的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加密。而“文件完全删除”功能可以让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无法恢复,保护个人隐私。

在安博士2008的电子邮件安全状态窗口中,可显示因附件被感染而被拦截的病毒邮件数量和成功过滤的垃圾邮件的数量。安博士2008对垃圾邮件的拦截很到位,甚至还可以向发送垃圾邮件的地址发送警告邮件。

如何保护隐私不暴露在网络 篇9

一、清除IE缓存记录

为了加快上网浏览速度,IE会将最近浏览过的网站内容保存在缓存中,这样下一次再访问该网站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这虽然加快了浏览速度中,但是却埋下了安全隐患。

对此,我们可以打开浏览器的“工具”菜单,选择“Internet选项”命令,在打开的窗口“常规”标签中单击“Internet临时文件”区的“删除文件”按钮,这样会弹出一个询问窗口,选中其中的“删除所有脱机内容”复选框并确定,这样即可把所有文件都删除了。

二、清除Cookies记录

Cookies主要是为了提供网站跟踪用户,保存了网站的IP地址、用户名等。它是在我们访问网站后自动生成的,并保存在安装目录的Cookies目录中。因此我们只需要打开系统所在分区,然后进入WINDOWSsystem32configsystemprofile文件夹,将其中的文件全部删除即可。

三、删除历史记录

History文件夹记录了最近一段时间内浏览过的网站内容,如果是Win2000系统则会记录访问过的文件夹。这样通过这个信息就可以了解用户一段时间内访问过的操作。因此,在离开电脑前,一定要把这些记录彻底清除掉,才能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打开IE浏览器,执行“工具-Internet选项”命令,然后在“常规”标签中单击“清除历史记录”按钮就可以了,

四、密码记录清除

登录电子信箱、在网上进行各种注册登记等操作时,都会要求输入密码。有时为了方便,经常会使用系统的自动完成功能,系统会记忆下您的密码,在下一次输入同样的用户名时会自动完成密码的输入。如我们在退出系统时没有把密码清除掉,那就太危险了。

为了不让危险存在,提醒你要将其清除掉,打开IE浏览器,执行执行“工具-Internet选项”命令,然后在“内容”标签中单击“自动完成”按钮,在这里可以通过“清除自动完成历史记录”下的“清除表单”和“清除密码”将曾经的记录全部删除。

五、恢复已访问过IE地址颜色

IE以及WEB页面设计者一般都将页面上未访问过的和访问过的链接设置成不同的颜色,虽然这是为了方便用户浏览,但不经意间却会泄露你的浏览足迹。不过,通过下面的方法,就可以消除这种颜色的变化。

打开IE的Internet选项设置窗口,在“常规”标签中单击“辅助功能”按钮,在随后打开的对话框中,勾选格式区域的“不要使用WEB页中指定的颜色”项,按“确定”按钮退出。再单击“颜色”按钮,在颜色区域选中“使用Windows颜色”,在链接区域通过调色板将未访问过的和访问过的链接颜色再设为一致,按“确定”退出即可。

六、关闭IE自动填写表单

IE中自动完成功能给用户填写表单和输入WEB地址带来一些便利,但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潜在的泄密危险,尤其是对于在网吧或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若需要禁止该功能,只须打开Internet选项窗口,然后在“内容”标签中单击“自动完成”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取消“自动完成功能应用于”下的各个选项,这样浏览器以后就不会再自动记录信息以便于填写表单了。

隐私权民法保护研究论文 篇10

一、概述

自隐私权概念被提出之后,学者对此项内容的研究却从未停止过。事实上,隐私权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如:政治学、法理学、伦理学等,这样一来,不断扩展了隐私权内涵与功能,进而使得隐私权保护由单一国家发展到被多个国家所应用。而建立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对隐私权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当前,大多数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对隐私权立法保护的对比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探索出隐私权立法新趋势,找出当前国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诸多不足问题,并且及时制定有效对策予以完善,这对我国建立完善的隐私权制度产生积极影响。

和国外相比较来说,我国对隐私权探究发展相对较晚。在1987年之前,国内学者并未发表过关于隐私权的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而在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隐私权探究引起了足够的关注,并且又提出了诸多自己的观点。通过研究分析,关于隐私权的界定,研究学者大多数都是由隐私权内容、功能、主体等多个方面开始着手的。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不同学者对隐私权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而这些都是由不同方面对隐私权特性进行详细阐述,然而,学者对隐私权大部分都是通过描述或者是列举的方式对隐私权进行界定的,难以将隐私权的内容涵盖的更加全面,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范围过宽或者是过窄,例如:在“控制说”把隐私权规定为社会“基于宪法”基础上而确立的权利。尽管此种界定对隐私权属性予以指出。但是,关于隐私权界定却十分僵化,将隐私权只简单界定在侵犯宪法权利范畴内,因此,对隐私权规定十分狭窄。其二,对隐私权保护主体认定的科学性比较欠缺,例如:有学者把死者也划分到隐私权主体范围之内。事实上,对死者隐私保护,根本目的是为保护生者尊严与利益,因此,死者并不属于隐私权的一个主体。其三,隐私权保护的结构与功能并是不十分的完善。例如:有学者认为隐私权的功能只涉及到不公开权,但是,对于隐私权功能在除了隐瞒外,还包含占有与使用等各种权利。

然而,在作者看来,对隐私权界定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依法对个人或者是和公共利益无任何关联的个人信息、生活等进行自由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利。

二、关于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隐私权保护主要包含个人的尊严,并且又是一个人生命当中值得珍惜的一重要内容,但是,在和他人分享之后,便失去隐私权保护的最初意义。因此,侵犯他人隐私权,便相当于剥夺他人生命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东西。而在作者看来,人文思想在我国获得全面发展和普及,使得全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法律应该将个人权利与自由列入到立法范畴之内。只有逐步健全隐私权的保护机制,才可以将全面隐私权保护意识予以提高。这就要求我国的司法机构,在具体实践当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也可以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隐私权保护法律,成为我国隐私权保护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另外,在建立完善的隐私权保护法律后,为隐私权使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与支持,这对隐私权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隐私权特点,大量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但是,所得到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作者看来,隐私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限定性。

隐私权的形势主要针对的是人。而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自然人。而针对法人、死者等来说,都不会享有此权利,另外,由多个自然人构成的群体同样也不会享有这种权利。这主要是由于隐私权出现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结合自然人对精神层面的利益需求的。近年来,学术界又出现了多种新概念,如:共同隐私、群体隐私等。但是,在作者看来,对共同隐私持有赞同意见的学者来说,他们都是结合实际生活所引出的共同隐私权概念,从表面上分析,较为合理,但事实上,却存在很多不妥。例如:在共同隐私权中,其主要至少为2人,而其本质都做是针对每个个体来说的,所体现出的主要是个体尊严,因此,所涉及到的也都是每个个体隐私权。所以,在作者看来,隐私权主体即为自然人。

(二)自控性。

隐私权的这种自控性质的是行使隐私权的主体对个人隐私享有维护权、公开权以及利用权等权利。每一个自然人都对隐私信息都维护与处置的权利,当个体信息在产生错误时,权利人可以行使其权利要求进行更正。而当他人侵害隐私权时,权利人可要求采取一定手段进行救济,可以向侵权人要求禁止散布个人隐私;对形式隐私权的权利人来说,有权决定将何种资料予以公布。另外,自然人对隐私保护享有公开的权利,这就要在法律与道德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权利人有权对自己的信息选择在何种条件与何种范围中公开隐私信息,也就是说个人隐私能够在法律范畴之内由权利人对其进行自由处置。然而,当权利人在公开自己隐私时,不可以违反我国所颁布与实施的相关法律。

三、隐私权保护立法现状分析

隐私权民法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保护式;其二为间接保护式。其中,直接保护对隐私权侵害救济是十分有利的;而间接保护方式由于在诉讼中不方便,再加上,实体中又确实可以直接利用的法律法规,因此,难以得到快速的救济。当前,有些国家对隐私权的保护依然是以间接保护为主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立法过程中,未将隐私权作为人的一项独立人格权,所以,不能进行直接保护。

当前,在我国,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再加上,有关执法人员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偏低。而到了2002年,《民法草案》开始确立,其中,在草案当中已经明确指出对人格权实施的保护,尤其是将隐私权保护纳入到人格权当中,这直观的反映出国家对人尊严与价值的尊重。对于隐私权来说,主要指的是对个人的主体性与独立性的价值维护,如果滥用隐私权会影响到他人以及社会利益。另外,在实践过程中,隐私权运用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会对冲突情况下的隐私权行使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这和实际生活极不相符,因此,国家要对隐私权保护和限制因素的影响引起足够的关注。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时代中,将隐私权纳入到法律范畴内既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需求,又是完善公民权利的内在需求。并且,今后对隐私权保护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健全隐私权的民法保护制度的有效对策

当前,人们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又出现了大量新问题,如:怎样将自身隐私权受我国法律保护、什么事侵犯隐私权等。因此,我国应快速颁布一部关于《隐私权保护法》,这样一来,形成和《婚姻家庭法》等诸多法律相互平行的民事法律。这主要是由于尽管在民法当中,对隐私权进行单独规定,但是,此种规定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因此,其可操作性是非常差的,所以,我国要快速颁布一专门《隐私权保护法》,从而构建一向对完善的隐私权体系。因而,我们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隐私权指的是自然人对个人信息、个人生活等予以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利。而在法律当中,要明确指出行使隐私权的主体为自然人,而法人并不会享有此项权利;当自然人在死亡之后,为保护死者隐私利益,死者的配偶、亲人等有权申请隐私权的保护,而这些人都称之为是隐私权益的合法继承人,从而实现对死者隐私权益的保护。此外,也需要进一步对获得、宣传以及评论他人隐私范围予以明确指出。

侵犯隐私权的侵权标准要和名誉侵权当中所涉及到的“公开”相互分离。而在法律范畴内,通过列举形式对侵犯隐私权行为予以明确规定,从而避免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导致公权力与其它私权利产生冲突。比如:在立法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其它国家隐私权的保护模式,明确隐私权侵权方式,这样一来,可便于公民对侵犯他人隐私权行为予以了解,同时还可以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将此标准衡量自身行为。

关于隐私的法律保护,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因此,需要将侵犯隐私权的救济方法予以明确划分。其中有些方法则不适合,如:通过消除影响方式进行弥补,这样一来,有可能对受害人心理遭受再一次的伤害。另外在《侵权责任法》当中,指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规定,如果他人精神遭受到损害,那么受侵害人有权索取精神损害赔偿费用,这样一来,是的对精神损害赔偿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处理民生诉讼案件时,法院鼓励当事人要自行举证,与此同时,还要针对那些利用非法手段所获得的,且触及到当事人个人隐私的证据时,法院要给予一定的宽容。所以,在民事诉讼法当中,要逐步完善与健全相关规定。对于那些通过非法手段所获得同时涉及到他人隐私的证据时,法院不能完全相信。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各方利益兼顾考虑,从而使不同规定的内容可以相互协调与配合。

近年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引发出各种新事物,而我们应该将这些新事物都列入到隐私权保护范畴内,结合新问题,制定相对完善的准则,这样一来,隐私权便会成为一个开放性极强的体系。因此,国家要借助有效对策进行应对,例如: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引发的一些列侵权问题,国家应该出台一部专门关于《网络个人数据保护法》实施保护。

当前,导致我国隐私权保护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公民对隐私权保护十分的淡漠。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当个人信息被他人所滥用时,只有约4%的人会投诉或者是提起公诉。由于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偏低,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第一,在多个领域中,出现公民隐私权被他人恶意侵犯的行为,直接会影响到公民的日常生活;第二,降低了对隐私权保护法的制定需求,从而使隐私权立法保护进度发展十分迟缓。所以,我们要大幅度提高公民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这样一来,既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各领域中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现象出现,又对进一步加快隐私权保护立法产生更多积极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借助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行为,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从心底尊重他人隐私权,同样,自身隐私权也会受到他人尊重。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文化观念与社会生活结构变迁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予以转变,因此,和公民隐私权保护观念的梳理更不能和社会文化与社会结构相互分离而独立发展。所以,培养公民隐私权观念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

因业务特殊性,医生、心理咨询师、老师等都极易触及到公民的隐私权。所以,我国应该针对不同行业性质,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增强从业人员保护他人隐私的意识。对于非法泄露客户隐私内容的从业人员由各行业的管理部门进行记录,同时还要给予泄露他人隐私人一定的处分,如果泄露他人隐私情节相对严重的,还应追究他人的民事或者是刑事责任。因此,各行各业的管理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当地的执法部门工作,一经发现对本行业人员侵犯隐私权行为出现包庇、隐瞒等行为,要给予他人批评教育,同时还将其行为向社会公布,同时和企业的信用记录相联系。

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篇11

【关键词】隐私权 中学生隐私权 现状 建议

一、隐私权的法律含义和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

隐私权在国际、国内法学界有诸多定义,西方法学家对此有两种学说:

一是宪法权利说。即认为隐私权是对个人私事的处分权,即“决定说”或“控制说”。二是民事权利说。即认为隐私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是民事权利主体自身依法享有的人身权。

我国隐私权的保护起步晚、发展慢。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散见于《宪法》和司法解释之中,而且至今无专门法律规定对隐私权进行保护,这种形势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公民权利的保护。

二、中学生隐私权的特点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年龄来看,大约处于12-18周岁之间,是一个身体迅速发育的阶段;从心理特点来说,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学习到创造的成长时期,也是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时期;从社会特点来看,中学生既希望为社会认可,这种认可包括他们的自尊、能力、和权利等,但同时他们又难以靠自己充分的保护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自尊;从权利能力方面来看,中学生属于限制权利行为能力人。所以,中学生隐私权有如下特点:

1、隐私权的特殊性

中学生隐私权的主体是12-18周岁的公民,他们既有公民的一般权利,同时这种权利往往会受到较多的限制。例如《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7条—40条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同时其权利又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31条又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这显然是对未成年人通信自由权利的限制。

2、社会各界对中学生隐私权保护的意见存在着严重分歧

学生方面认为:家长和学校严重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中学生也是公民,既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应该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所以父母和老师应该完全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监护人和教育者方面认为: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非常需要监护人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而教育管理的前提是知情权,如果因为保护中学生的隐私权而放弃家长和学校知情权,那么教育管理权将不可能得以完全实现,这对中学生的教育将极其不利的。

三 、关于我国中学生隐私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思想

在的教育和司法实践中,我国长期存在着轻视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思想,

对于中学生隐私权的保护,笔者认为既要反对忽视中学生隐私权的观点,又要反对任意扩大中学生隐私权的观点。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因为他的特殊性,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的隐私权,并对其权利做出适当的限制。

2、涉及中学生隐私权内容的教育权应限于维护公共利益为限

在学校宣布对学生的处分决定时,是否公开学生的个人隐私是现实工作中一直存在者严重的分歧,有人主张学生的处分决定不应该公布有关学生隐私的内容,笔者认为应具体分析学生的行为是否对公共利益造成了影响。如果这种隐私内容不对公共利益造成影响,那么就不得公布;反之,则可以公布。

3、注意区分对中学生隐私权侵犯的不同情况采取区别侵权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犯公民隐私权应负民事或刑事责任,但笔者认为,对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引起的对中学生隐私权的侵犯,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在责任承担方面,普通隐私权侵权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经济赔偿等责任。但是,教育者的侵权行为往往的为了教育学生或管理学生而引起的,所以其侵权的动机不同与一般的侵权,所以笔者认为教育者侵权责任应限于停止侵害和赔礼道歉两个层面。

对于侵害学生隐私后果严重的,比如学生自杀的,是否也不用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学生的自杀这种结果的背后隐藏的原因不仅仅是教育者的过失,而且有学生心理素质的脆弱因素。同时,假设我们从法律要求教育者承担刑事责任,那么这将会鼓励了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脆弱、忽视了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原因导致的责任,也不利于整个民族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对教育者是极不公平的。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初探 篇12

一、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主要形式

(一) 隐私权的概念界定

通常说来, 隐私是与群体或者公共利益无关的,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自身身体上不愿意被别人知道或者公开的个人秘密, 隐私主要内容包括了:私人日记、生活习惯、恋爱、健康状况、出身等。而隐私权主要是从法律角度出发的给予公民私人事务、信息以及活动不被他人侵扰的权利[1] 。当前隐私权已经成为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活动, 保持人格尊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之一。

从当前的民法立法以及具体实践中可以总结出, 民法保护隐私权主要划分为2大形式。

一是对隐私权的间接保护形式。这一形式之中一旦隐私权被他人侵害时, 受害人不能单独通过侵害隐私权充当诉因向法院请求救济和保护, 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独立人格权之中不包括隐私权, 可将这一危害附于其他诉因, 例如非法其侵入、名誉损害等之内, 或者将其纳入诽谤行为、侵权行为、名誉权范围内起诉。另外一种民法保护隐私权行是直接保护形式, 其主要是确定某一行为为隐私权侵权行为之后, 则直接追究隐私权侵害行为责任, 通过民法救济等途径保护隐私权。这一隐私权保护形式自美国发起, 其早在1890年纽约著名的“ManolaVs.Stevens演出图片”案件, 就明确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方式。若存在隐私权侵害行为, 则根据已有的成文法追究责任。包括日本、瑞士等国都对隐私权进行直接保护。

二、我国民法保护隐私权探究

(一) 当前现状

我国民法在规定隐私权方面, 最高法院早在1988年颁布的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就规定:通过口头书面形式对他人隐私进行宣扬, 造成他人名誉受损的, 应当进行公民名誉权的认定[2] 。1998年在给出的“名誉权案件审理问题解释”在文件第8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人员擅自将病患所患梅毒、艾滋、淋病等情况公开, 导致损害病患名誉的情况, 可认定为名誉权的侵犯。这些解释均将公民的隐私权置于名誉权之内, 没有将隐私权纳入人格权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再次颁布《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做出规定:对社会公德、社会公益进行违反, 对他人隐私或者人格利益进行侵害的, 可以以侵权为归因向法院提出精神赔偿[3] ;“自然人死亡, 亲属由于侵权问题遭受精神痛楚的, 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精神损害的赔偿, 而对死者的隐私进行非常揭露, 或在违反社会公德和利益的前提下侵害隐私, 可追究责任”[4] 。

(二) 存在问题

立法落后问题。实际上, 名誉权、隐私权是为2种不同的权利, 其主客体、侵害行为保护行为均存在较大差异, 现实情况中存在刺探他人私密信息、私自盗取他人信息、闯入他人住宅等多种隐私权侵害行为。而从《民法通则》来看, 在隐私权立法方面相对滞后, 民法作为公民人格权保护的法律依据, 没有及时确立隐私权, 使这一法律保护失去民法依据, 造成当前民事范围内隐私权的保护规定片面零散的现象。

(三) 健全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立法制度

首先, 将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加以明确。隐私权的内容包括:公民身体的隐私;个人信息的隐私, 如通信内容包括传真、电话的保密权;私生活和私有领地不被干涉权利;居民生活安宁权, 按照自身意愿行事权利;隐私的利用权利, 如利用个人经历创作, 提供个人信息进行征婚或求职时的隐私权利等。其次, 认定构成侵权要件。包括: (1) 具体的侵害隐私权行为, 例如以口头、书面行事对他人隐私进行宣传, 擅自公布他人私隐, 可将其氛围非法利用以及非法披露两种。 (2) 侵害人的主观意愿适用过错 (过失及故意) 原则, 具体为侵害人的过错程度由主观心理状态决定, 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谴责行为。 (3) 存在隐私权侵害事实, 对公民私生活进行干扰, 即侵害隐私权, 前提为该隐私不为第三者知晓。 (4) 侵权结果与行为之间有直接因果联系。

再次, 完善隐私权民法救济途径。侵害公民隐私权行为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隐私权侵害、赔礼道歉以及进行损失赔偿几种:一旦公民的隐私权被侵害, 则可向法院提出停止侵害请求, 其承担的民治责任形式对停止侵害以及避免侵害范围增大尤为重要[5] ;赔礼道歉指向受害人认错并展示歉意, 多用于侵害人身权行为, 可以通过道歉书形式, 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歉意, 民法救济过程中须注意安排道歉赔礼的场合以及方式;损失的赔偿又包含2种形式:非财产、财产方面的损害, 非财产的赔偿主要包括精神损害等方面的赔偿, 另外由于隐私是一种事实, 是客观存在, 不能消除, 因此在民法立法中必须规定及时消除隐私权侵害造成的影响。

三、结语

保护隐私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以及现代内容, 作为文明社会的重要精神要素, 公民隐私权立法保护十分重要, 但是当前隐私权的保护领域以及范围均局限于一定范围内, 容易出现隐私权救济困难现象, 加强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隐私权保护的立法, 建立健全保护隐私的法律体系实在刻不容缓。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法制观念的提升, 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论文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分析了隐私权的两种保护形式, 并对我国的隐私权民法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健全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立法制度思路。

关键词:隐私权,民法保护,现状

参考文献

[1]屠振宇.隐私权概念何以必要[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科学版) , 2007, 31 (6) :34-35.

[2]于飞.犯罪故意的证明问题浅析[J].法制与社会, 2010 (10) :123-124.

[3]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与两种立法责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9 (4) :67-68.

[4]邓静.浅论我国公民隐私权的保护[J].技术与市场, 2010, 17 (7) :56-57.

上一篇:除夕之夜200字作文下一篇:“书香润心田”主题班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