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2024-10-13

患者隐私保护制度(通用12篇)

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篇1

澄迈县人民医院

保护病人隐私制度与改进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切实尊重和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病人的隐私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制定保护病人隐私制度与改进措施如下:

一、制度

医务工作人员在为病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遵守以下制度规定:

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2、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医务人员既是病人隐私权的义务实施者,同时也是病人隐私的保护者。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应一视同仁。

4、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第22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护士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

二、改进措施

为使患者的隐私得到切实保护,医务工作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工作人员要注意言谈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4.对特殊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守医密。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处置时,应有异性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

6.危重症病人在更换被服、衣物、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

7.为患者处置时要拉帘或关闭治疗室的门。8.住院病室要尽量做到男、女患者分开。

9.医护人员进行暴露性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应加以遮挡或避免无关人员探视。

10.对于院内或科室内安排的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之学习内容。

11.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篇2

从医疗行为的特点以及知情权的特点分析, 患者知情权的范围应适当, 如果患者知情权的范围过大, 可能会与其他权利相冲突, 如隐私权和医学秘密的保护, 可能会给医师和医疗机构增加过多的义务;反之, 如果患者知情权的范围过小, 则不利于对患者权利的保护, 也不符合现代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因此应严格设定患者知情权的范围。

1 患者知情权保护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没有专门关于保护患者知情权的法律法规, 关于患者知情权保护的规定集中体现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中。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规定,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患者同意。《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 执业医师告知的方式, 治疗前的告知内容, 包括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医疗风险以及注意事项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 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在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 应当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3条规定, 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 (兼) 职人员接到医疗事故的报告后, 负有向患者通报、解释调查核实情况的义务。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患者知情权的法律保障体系, 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 我国有关患者知情权保护制度也暴露了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关于患者知情权保护的立法不健全、不完善

1.1.1 患者知情权主体地位不明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

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 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 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 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上述规定使得患者本人作为知情权主体的地位不明确, 似乎患者家属取得了与患者平等的地位[3]。

1.1.2 关于患者行为能力方面的规定不完善

由于患者中存在一些无行为能力人以及因疾病、创伤导致的昏迷者, 他们因年龄、智力、精神状态、身体状况等原因不能行使或无法行使知情权, 但现行的立法对他们与一般的患者没有进行区分。为了使上述患者的知情权得到保护, 在立法上有必要根据不同人群作出不同的规定。

1.2 医疗机构对患者知情权的告知形式不明确、内容不具体

1.2.1 医疗机构对患者知情权的告知形式

实践中, 医师在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时, 大多采用口头告知形式。当产生医疗纠纷时患者不能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1.2.2 医疗机构对患者知情权的告知内容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病例书写基本规范 (试行) 》的通知 (卫医发[2002]190号文) 规定, 书面告知书有“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等。该文第24条规定手术同意书的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第25条对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的内容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是, 由于上述告知内容仅为概括性的规定, 导致实施时随意性大[4]。

1.3 患者知情权纠纷的解决机制不健全

1.3.1 解决患者知情权纠纷的适用法律不一致

对于医疗纠纷适用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对于医疗事故以外的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则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出台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指出, 医疗事故参照《医疗事故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医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但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民法通则》关于赔偿费用标准的规定不一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第2项规定:计算收入超过医疗事故发生地 (应为患者所在地) 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 按照3倍计算, 这与《民法通则》的实际损失赔偿原则相抵触。

1.3.2 解决患者知情权纠纷的途径不合理

目前解决患者知情权纠纷主要有3条途径, 一是医患双方协商, 但往往难以达成一致;二是寻求卫生行政部门解决, 但由于医院是其下属, 往往缺乏公信力;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但又由于需要进行医疗鉴定等, 费时费钱, 患方往往负担不起。上述途径均具有一定局限性。

2 完善患者知情权保护制度的设想

2.1 制定和完善患者知情权的法律制度

2.1.1 明确患者知情权主体地位

规定患者是知情权的主体, 并且当患者本人恢复意识、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时, 医师应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

2.1.2 增加关于患者行为能力方面的规定

患者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丧失辨认能力时, 医师应向患者的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或成年近亲属履行告知义务;当患者为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时, 有能力理解治疗方案, 患者有权知情并自行作出医疗决定[5]。另外, 以“监护人”“法定代理人”及“近亲属”等法律概念替代“家属”“关系人”等含义模糊的概念。

2.2 规范医疗机构履行告知义务的形式、内容及范围

2.2.1 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采取书面告知形式

实践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医疗机构在履行告知义务时, 应同时将其内容形成书面记录, 即采取书面告知形式。具体表现为: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和采取的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医疗方案等,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 应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6]。

2.2.2 规定医疗机构应书面告知的具体内容

书面告知的内容应有针对性且明确、具体。书面告知书的内容应包括: (1) 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时间、诊疗科目、各诊室部门的位置、诊疗规则等。 (2) 病情告知。如实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现状、程度、发展趋势等诊断结论。 (3) 对拟采取的医疗措施进行说明。即医师应将其决定采取的医疗措施的性质、理由、内容、预期治疗效果、医疗方式、难易程度及该措施对患者侵袭范围及危险程度加以说明, 使患者充分了解后决定是否同意接受治疗。 (4) 风险告知。对于医疗行为可能伴随的风险、发生的几率和危险结果预防的可能性, 如药物的毒副作用、手术的并发症等予以告知。 (5) 医疗费用的告知。包括疾病诊治预计需要支付的费用、因诊治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及计费依据。 (6) 其他告知事项。除上述告知内容外, 医方还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有无其他替代性医疗措施、检查是否需要暴露隐私部位和今后疗养指导事项进行告知。对于如遇空袭、火灾、地震或暴徒入侵时, 如何避难、逃亡等紧急措施亦需让患者知道, 以备不时之需。患者在医院可以享受的医学资源或者生活设施等, 也应以适当的方式公告周知。医院制定的与患者有关的各项规定, 以及患者自身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 也应向患者提供此方面的书面介绍, 以便患者遵守院方的有关规定,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3 完善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 保护患者知情权

2.3.1 明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适用范围

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主要是针对医疗事故, 而侵害患者知情权的行为不一定都构成医疗事故, 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医疗事故的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的规定与《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不一致, 因此笔者认为, 应明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侵害患者知情权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1) 对于侵害患者知情权的案件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构成医疗事故的, 在如何赔偿方面应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的, 参照《民法通则》执行; (2) 人民法院在审理侵犯患者知情权纠纷时不应仅限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而应将《民法通则》作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适用的法律规范。实践中, 对于侵犯患者知情权的行为, 在患者请求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赔偿的同时,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医疗机构给予行政处罚, 或对有关医师进行行政处分, 对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7]。

2.3.2 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

由于目前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 有必要引入“人民调解”机制, 寻求第三方介入。具体而言, 应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充分发挥其成本低、效率高、不对抗、防激化等优势, 按照合法合理、平等自愿、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不收取费用的原则, 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应建立相对独立的法律、医学等咨询专家库, 聘请一定数量的法律、医学专家组成专家库, 为调解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此外, 还应制定保障医患双方平等参与和公平解决纠纷的程序规定。

保护患者的知情权是有效保护患者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的有力武器, 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因此, 在有关法律中明确、具体地规定如何保护患者的知情权, 并在现实生活中普遍适用。这样不仅可以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志华.从法律角度分析患者知情权的侵害及责任[J].中国医院, 2005, (11) :26.

[2]胡鑫佳.患者应该享有知情权[J].希望月报, 2007, (2) :41.

[3]彭君.疾病患者知情权的法律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 2009, (5) :67.

[4]杨慧艳.患者权利立法研究[J].法学杂志, 2009, (5) :116.

[5]程玲, 武小欣.论患者知情权的法律保障[J].河北法学, 2005, (10) :147.

[6]周宇.患者的知情权及立法完善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 2004.

病案保密制度与患者隐私权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病案;保密;患者;隐私;隐私权

文章編号:1004-7484(2014)-03-1798-02

1 病案的保密

病案是医务人员的工作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所有参与病案完成的医护人员,医技人员以及病案管理人员等,都要自觉维护病案资料的安全,都有维护患者信息的义务。病案及其信息资料属国家所有,医疗机构所有。病案所包含的资料是患者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记载了患者大量的隐私,任何关于患者的私人信息都不得随意泄露,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才能够转给他人。《医疗机构病案管理规定》第6条指出: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合法人或机构使用病案。对病历资料保管或处置不当可引发医患纠纷,医疗机构面临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如为癌症患者募捐,调用患者信息时,必须说明调阅人的情况,调用病案的目的。以下案例也可以说明问题:新婚不久的李女士因妇科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其配偶为报销在为其复印病历时,发现了入院记录中记载有李女士曾经流产的内容,其配偶对此并不知情,后与李女士离婚。李女士遂以医院侵犯了其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本案涉及因病历资料保管处置不当致使患者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因此,对医院病案的保密离不开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和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将病案保密制度认真执行与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相结合,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的职责。

2 病人的隐私与隐私权

2.1 隐私 隐私就是一个人不允许他人随意侵入的领域,是最高级别的患者的秘密。《中国大汉语词典》中“隐私“解释为不愿告人,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如个人身体的某些部分,个体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缺陷和特殊疾病,性病,妇科病等难言之隐),不愿意告诉他人或不愿意公开的有关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秘密(包括夫妻性生话,未婚先孕,堕胎,性功能缺陷等),个人的婚恋,家属情况,个人某些行为和决定,心理活动等私人信息可以是隐私。隐私是无形的,是精神性人身要素。隐私就是个人的身体和精神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被别人观察,不被他人侵入的领域。

而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医院。患者到医院就医,由于医师提供的是一种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服务,患者也会配合医师进行诊疗,完全如实的陈述自己的病情及相关情况,将本属于个人隐私的各项信息披露给医师,被记录到病历资料中,这就决定了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很容易知晓患者的隐私。而病历资料一旦被泄露出去,病人的隐私也随之曝光。

2.2 隐私权 隐私权就是公民有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一切个人信息,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扰的权利。私人的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不能散播。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以及财产秘密等都有权拒绝他人侵扰。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部分,属于绝对权力,是自然人自出生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始即享有的民事权利。患者隐私权,是指在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中,患者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患者隐私权包括:隐私隐瞒权,患者对自己的隐私有隐瞒权,使其不为他人所知;隐私利用权,患者可利用自己的隐私,满足自己在精神物质上的需求;隐私支配权,患者可支配自己的隐私,准许或不准许他人知晓或者利用自己的隐私;隐私维护权,当患者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者被侵害的时候,有权寻求司法保护。随着社会法制的完善,公民隐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近年来由患者隐私权引起的医患纠纷屡见报端,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激烈探讨。

3 保护病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从无到有。权利的保护也是走过了从起初被纳入名誉权的保护范畴至成为与名誉权相比肩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得到法律明确规定予以保护的历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公民个人法律意识的觉醒,隐私权的地位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立法机关的重视。

1982年12月4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侵权责任法》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2条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第37条:“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情节将会受到有关处分,轻者可给予当事人警告或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显然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是毋庸置疑的,隐私权作为自然人的一种人格权,应予以保护。

4 常见隐私权被侵犯

医生询问病情时被候诊患者或他人无意听到;令患者众目之下脱衣进行体格检查;化验报告随时公开,引起各种隐私被披露;未经患者同意的医学观摩;少数医护人员以口头形式宣扬患者隐私;以书面形式如科研论文等公开患者隐私;病案人员因工作疏忽造成病案损坏,丢失,被盗;应用电子病历时由于网络系统的不完善,密码被他人窃取而使患者隐私被泄露。临床科研中病历资料的使用等均有可能涉及患者隐私。还有病案借阅复印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导致患者病历资料外泄,泄露患者隐私。

5 加强病案保密制度及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在社会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和维权意识日益普遍的今天,只有充分了解病人隐私权以及相关问题,才能减少医患纠纷,推进医院建设。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做好病案的保密管理,既是病案管理的一项制度,也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要依法使用病案,完善病案查阅,借阅复印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绝不允许任何人因私人关系而将病历随意让人查阅甚至是复印,而随意泄露病人隐私,这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为确保患者隐私不被泄露,必须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保密意识提高职业自律性。加强保护病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相关的卫生行政法规的学习及宣扬,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法律素质。《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在职业中私下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都不应该泄露,我会坚守秘密而不告诉任何人”。保护患者的隐私,对培养和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十分重要,这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篇4

一、检验报告单应包括以下信息:实验室名称、编号、日期、检测

项目、方法及其结果、参考值、实验室声明(例如:本报告单仅对该送检标本负责),定性检验结果必须以中文形势报告,不得以符号报告,检测者和审核者签全名或盖章。

二、报告单格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执行,已建立计算机

中文报告系统的,可将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格式及内容参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执行。

三、检验后查对检验项目于检验结果是否一致,对不合格的异常结

果要查找原因,重新复检,必要时与临床联系和研讨,不能简单报告。

四、报告时查科别,病区和检验结果等是否有遗漏,检验结果须逐

项审核后方能发出。

五、所有检验报告在室内质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并在控时才能发

出,检验报告单发出前,除主要人员签字外,应有另一高年资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核查签字后方可发出。但在危机情况下或单独一人值班时(如中夜班)除外。异常结果及室内质控失控时,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处理后由专业主管审核后发出。

六、实习生、进修人员、见习期的工作人员无报告权,须由带教老

师签发,检验专业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经专业主管考核合格,由科主任批准可获得相应的报告权。

七、诊断性的检验报告单必须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检验医师签

发。

八、检验报告单签发后,住院病人由专人送至各病区,门诊病人在指定地点由专人集中发放。各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检验报告单的管理、保存及发放工作,不得将患者的相关信息泄露,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九、严格按检验报告时限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延迟发放的要做

好实验室日志记录,必要时要与临床医师或患者说明情况。

十、检验报告单要严格管理不得遗失,如发生报告单遗失的,要立

即采取补救措施。

十一、所有报告的原始数据及申请单应保留两年以上。

保护学生安全制度 篇5

一、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必须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严格遵守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二、师生不准带水果刀等利器进入校园。同学之间不得玩尖利器具或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

三、学生不准攀爬围墙、栏杆、阳台、建筑物顶层等有危险性的地方。

四、教室、走廊等教学场所严禁追跑打闹,不得向窗外抛扔杂物、防止砸伤他人和影响校园环境卫生。

五、上下楼梯靠右行,轻步上楼慢步下,不得拥挤,不准趴在扶手上往下滑。

六、在校生如有特殊病史,应向班主任报告,不得隐瞒。患有不宜进行剧烈体育活动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应告知班主任,教导处备案并书面通知有关任课教师,该生可免于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七、在校期间,如有身体不适,应立即向老师报告并通知家长及时检查治疗,以防延误治疗时机。

八、学生如遇自伤,应及时告诉家长或班主任及学校领导,及时治疗;如遇他伤,首先应通知伤害他人者家长,及时治疗,再通知被伤害人家长。

九、走读生应按时到校、离校,不在路上玩耍、串门、逗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放学后自己回家者,应向班主任递交由家长签字同意该生放学后自己回家的条子。

十、已满十二周岁,离校20分钟以上路程的学生,经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后,允许骑车上学,但不得骑“三无”(无车闸、无车铃、无车锁)自行车,要自我保护好车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十一、提高食品卫生意识,不买“三无”(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和路边摊贩不洁食品。

十二、体育、实验等课,应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操作规则,听从老师指挥,防止事故发生。

十三、在计算机房上网时,要遵守青少年网络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学生不得上营业性网吧,违者严格处分。

十四、不得站在高处或爬上窗台擦教室、楼道的窗户玻璃等。

十五、遵守用电、用火规则,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得触碰校内任何电气设备。学生不得抽烟、玩火。严禁学生携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进校。

十六、当与他人发生矛盾,而自身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防止矛盾激化、酿成事端。学生家长来校要讲文明,不得大声喧哗,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十七、学校组织集体外出,应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有序步行,活动期间,严禁擅自离队游玩。

十八、在校期间不随便走出校门,遇有急事应向班主任请假,并报校长批准。不跟陌生人或似曾相识人离开学校。禁止带社会人员来校,造成不良后果,当事者要负全部责任。

十九、当发现危及人身安全隐患或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知情者应及时向老师或学校领导报告。当发生应急事故时不得造谣,夸大事实造成恐慌,要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保证校园正常秩序。

二十、记住下列几个重要电话:火警119、匪警

110、急救120,紧急情况下打电话求救。平时不得随意拨打,否则要负全部法律责任。

劳动保护制度 篇6

1.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职业伤害。所谓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过程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人身所造成的损害结果。既包括急性伤害,如劳动者的伤亡事故,也包括慢性伤害,如劳动者的职业病和身体的早衰等。所谓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境等各种物质因素中自然存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能所具有的危险性或危害性。由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客观存在,使得发生职业伤害成为可能,但是,职业危害因素并非必然导致职业伤害。通过采取劳动保护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造成的职业伤害。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避免职业伤害的防护手段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有效,只要用人单位能严格根据有关劳动保护法律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或降低职业伤害。

2.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为消除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保护,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劳动保护制度,有利于督促用人单位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落实保护劳动者的责任。

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妇科患者50例, 年龄20~50岁, 中位年龄38.5岁;学历:大专及以上3例, 高中20例, 初中及以下27例;已婚与未婚人数比为3∶1, 所选患者均为有自主行为的个体, 且全部自愿解说问卷调查, 每人发放1份问卷, 1h后收回有效问卷49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0%。

1.2 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1~2d发放问卷, 发放后1h取回问卷。调查内容: (1) 一般情况:年龄、学历、婚否; (2) 个人隐私方面:对隐私的认识情况是否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3) 有无泄露个人隐私, 如果有, 是通过什么方式泄露的及隐私被泄露后的心理有何感受和是否采取了应有的保护措施。

2结果

2.1 患者对隐私的认识

选取的50例患者中, 认为作为女人应该是身体的某些部位 (生殖器、乳房) 属于个人隐私30例 (60.0%) ;认为婚育史是个人隐私8例 (16.0%) , 尤其是对于那些再婚或婚前有妊娠情况的患者;认为病情属于个人隐私25例 (50.0%) ;认为病情及身体的某部分同时为个人隐私15例 (30.0%) ;认为信件、个人所写的日记等属于个人隐私14例 (28.0%) 。

2.2 隐私泄露途径

50例患者认为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途径有以下几条:回答医护人员询问病史的问题而泄露10例 (20.0%) , 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时泄露16例 (32.0%) , 医师临床检查治疗时泄露19例 (38.0%) , 医护人员查房时泄露7例 (14.0%) , 医护人员谈话而泄露3例 (6.0%) 。

2.3 隐私被泄露时的心理感受及保护措施

当隐私泄露后, 50例患者情绪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难为情心理23例 (46.0%) , 屈从心理15例 (30.0%) , 无所谓心理5例 (10.0%) 。当隐私被泄露后女性没有采取措施30例 (60.0%) , 忍受7例 (14.0%) , 投诉8例 (16.0%) , 通过法律程序解决5例 (10.0%) 。

3讨论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人们对自我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不断提升[2]。妇科作为医院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科室, 在询问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以防发生不必要的患者投诉事件。

3.1 发生原因

对女性生殖系统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未婚患者, 对涉及其个人隐私的话题或暴露生殖器官感觉难为情、不好意思说出口;学历低的患者, 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感到耻辱, 总是害怕被他人知晓后遭到歧视, 情绪波动尤为明显;由于旧的传统观念, 使得妇女对隐私问题过于保守。

3.2 预防措施

(1)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 护理人员要增强法制意识, 从根本上把传统的医疗护理观念改掉, 对护士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 学好《母婴保健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时刻提醒自己自觉尊重患者的隐私, 问话要得体, 态度要和蔼, 尽量避免就诊时患者出现尴尬的场面, 不能让患者感到人格尊严正在滑落, 使患者在轻松的环境条件下就医, 把医患关系搞好, 使医疗纠纷的发生减少[3]。 (2) 加强诊疗过程中的隐私保护, 在诊疗、护理过程中, 常会出现需要暴露患者的身体隐私部位, 出现这种情况时医护人员尽量让其他患者离开、或用屏风把其他患者隔开, 否则会在心理上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和压力。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 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 尽最大能力去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3) 加强隐私健康教育的技巧, 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患者的不同需要, 给予相对应的有效的宣教[4]。这些方法可以向计生部门学习, 采用一对一宣教或集体的教育方式, 也可以发放健康小折页对患者进行宣教, 使患者能够了解到疾病健康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余俊娟.赵爱平, 袁晓玲.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意识与情感反应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 2009, 9 (2) :5-7.

[2]张晓红, 赵爱平, 余俊娟.妇产科住院患者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8) :16-18.

[3]陈君然.妇科患者的隐私保护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0, 8 (15) :1386-1388.

论艾滋病患者隐私权保护 篇8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在全球流行以来,保护艾滋病患者的人权和自由的意识在防治艾滋病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对艾滋病患者隐私权侵犯的事例。本文针对我国首例艾滋孤儿小莉的“隐私侵权案”,探讨我国对艾滋病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一、我国现状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位艾滋病人以来,艾滋病感染人数在逐年上升。2008年1月,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我国有约65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这个群体还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膨胀。艾滋病的出现,不仅给医学带来了极大压力,也给法律界带来了诸多亟待思考的问题。就我国现状来看,在对艾滋病患者的保护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保护体系尚未完善。虽然我国已有不少法律规定了隐私权不可侵犯,但这只针对公民这个大群体而言,并没有考虑到艾滋病患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虽然明确表明了对隐私权的保护,但却没有进行具体规定。换言之,艾滋病患者的隐私一旦受到侵犯,法律对他们的保护仍和普通人一样。但是作为一个被歧视的群体,他们在隐私曝光后所受到的伤害,是健康人无法体会的。因此,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艾滋病患者急需一个更完善的立法体系来保护其隐私权。

其次,报纸网络等媒体不遵守职业道德,未经当事人同意曝光其身份的现象屡见不鲜。小莉的隐私侵权案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该媒体在未征得小莉及其法定监护人同意就擅自刊登其真名,且未经处理便刊登其与亲人的照片,更将其家庭身世进行报导。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背后,各路高手针对网上所爆的信息,开展着地毯式搜索。2007年,一个叫姜岩的女子,因丈夫有了第三者想与其离婚而跳楼自杀。在她生前写下的“死亡博客”中,将其自杀原因归于丈夫的不忠,并贴出了丈夫外遇的照片。对此网友展开了人肉搜索,将王某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公诸网络。此后,王某父母住宅多次被人骚扰恐吓,其工作单位也因被骚扰将他辞退。普遍流行的人肉搜索背后,也存在隐私权的侵犯问题。试想,一个正常人都无法忍受隐私被曝光,如果该信息是关于一个艾滋病患者的,他又情何以堪?

最后,由于艾滋病的神秘性,仍存在一些窥探艾滋病人隐私的群体。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的歧视造成了艾滋病患者的自卑,也形成了他们低调的处事风格。但由于他们的低调,使得他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少好事者甚至是他们的朋友都对他们的生活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研究艾滋病及其患者的学者和专家有时也因为研究需要,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患者的隐私造成侵害。由此,艾滋病人的隐私岌岌可危。

二、应对方法

针对我国艾滋病人隐私权侵害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途径可以有效缓解现状。

第一,要完善我国对艾滋病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系。立法能从根本上有效推进艾滋病患者隐私保护的强有力措施。从我国现状来看,要在已有的立法基础上,针对艾滋病一类的传染病进行专门的立法,明确保护他们的隐私权等基本人权,加大对其侵害的惩罚力度。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20多年来,国际社会在艾滋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法律政策环境一直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澳大利亚作为重视艾滋病法律改革较早的国家之一,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立法,从法律的角度在根本上保障了艾滋病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规范媒体行为,加强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不可否认,艾滋病患者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处境既受到大众的歧视,也遭到旁人的冷眼。但是作为社会视角的媒体,它们在报导艾滋病患者事迹时更应该谨慎处理其中关系。艾滋病人首先应受到媒体对普通受采访者应有的待遇和隐私保护,其次由于病人的特殊身份,其隐私权、肖像权等合法权利应充分得到尊重。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谁都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外扬,更何况一直以来遭到社会歧视的艾滋病患者。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报导时,首先要征求他们个人的意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再进行如实的报导。

第三,营造一个有利于控制艾滋病患者生存的的社会环境,正视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存在,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体内带着某种病毒而歧视他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冷漠和歧视造就了当今艾滋病患者的尴尬处境。由于我们的无知以及对艾滋病恐惧、对艾滋病患者歧视,认为他们是“肮脏的一类”,疏远、漠视直到最后发展成为如今的歧视。事实上,艾滋病患者内心更渴望得到全社会的关爱。病魔夺走了他们健康的权利,社会不能再无情地剥夺他们幸福快乐的权利。我们应该彻底扭转这种幼稚的无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与艾滋病病人做朋友的良好风气,尊重他们的隐私,共建和谐社会。

[1]郑慧文.艾滋病:心魔还比病魔还可怕![J].TRUSTMEO,1999(11).

[2]夏国美,伯雷斯·斯科特.论中国艾滋病的立法框架[J].社会科学,2004(12).

证人保护制度亟待完善 篇9

证人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容易导致证人由于害怕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拒绝出庭作证。我国的证人到庭作证比率相当低,虽然与我国公民的一些意识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完备的证人保护制度。

要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我们应当重视证人的事前保护,逐步建立事前保护制度。在诉讼前或者损害发生前,对于申请救助的相关证人采取一些特别保护措施。在西方一些国家,他们甚至有专门的司法整容医院、证人避难所等机构。在我国由于具体的经济情况和国情等其他因素,决定我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这更加要求我们的司法机关探索其他的措施对证人进行事前保护。

其次,要注意对证人财产权利的保障。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出庭作证都是一种“义务服役”,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应当给予证人误工费等补贴,应当看到,这种补贴对于证人的高风险的投入来讲,是不成比例的。

军婚特殊保护制度探析 篇10

关键词: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局限与不足; 保障制度

2001年我国新修订了《婚姻法》,其中第33条沿袭原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的同时增加了但书内容: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过错的除外。这在一定意义上增强了非军人配偶一方的自主权利,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又不要针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望军魂特殊保护制度日趋完善,来更好的保护军婚双方的利益。

一、我国军婚特保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军婚特殊保护制度概述

在探析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军婚的概念和相关适用条件。一般来讲,我们常说的军婚是指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是现役军人的婚姻关系。这一概念也是国家在立法层面上严格规定的军婚的构成要件。这里的"现役军人"是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的现役军人,具有軍籍的人员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干部和士兵。

我国在刑事和民事及部队文件中以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保护着军婚制度,这些制度在我国建设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在军事格局激烈演变的现代,国防建设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而军人作为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其婚姻关系国家以法律形式予以保障,就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是军人能更安心的投入到国防建设当中去,保家卫国。另一方面国家对军婚实施特殊保护也是为了充分保障军人婚姻的进行,突出这一职业群体的特殊地位,增强其荣誉感,以促进他们更安心的献身国防、

(二)我国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

国家对军婚保护的制度由来已久。土地革命时期有《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其中第18条规定:在红军服役期间,其妻离婚,必先得本人同意,如未同意,政府则禁止制。抗日战争时期颁布的有《晋察冀婚姻条例》中也有相关规定:抗日军人之配偶非于抗日军人生死不明逾4年后,不得为离婚之请求。而在通讯便利之地,军人两年之久无音讯时也可向当地政法登记离婚。而解放初期也有与前者相似规定。改革开放初期《婚姻法》第26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我们知道现行的婚姻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但书"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同时我国《刑法》中也明确规定了"破坏军婚罪"。部队文件中也有类似规定。本文主要针对《婚姻法》第33条进行剖析。

二、对《婚姻法》中保护特殊保护条款的评析

《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这是法律在保护军婚制度的同时又保护了非军人配偶一方的婚姻自由权利。而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重大过错"又以下情形:1.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对军人的特殊保护条款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军人的利益,稳定军心,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其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缺陷与不足。

(一)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与自由平等的法律价值相矛盾

我国历朝历代对婚姻法规都经历了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在各个历史时期体现了一定的婚姻自由的原则和意义,如今宪法作为我国的基本大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也集中反映了自由、正义和秩序的价值。其第49条有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法律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而军婚针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所设置的特殊保护,在理论上是与宪法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的,因为在强化了一方的权利之时,必然会影响到法律赋予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作为下位法本身就违反了下位法,有碍法的自由实质的体现。

(二)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的缺陷与不足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夫妻长期分居现象在各行各业中屡见不鲜,这已不是只在军人职业中的特有现象。而在军婚关系当中,双方的教育文化素质都较之前有明显提高,双方在婚姻关系维系中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在现代通讯交通便利,夫妻双方的沟通已经不是问题。法治社会中,人们也都开始重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若在设置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已无太多的可操作余地,而且只通过一纸条文来相维持已经破裂的婚姻关系,也只是解决皮毛问题,根本起不到实质作用,因而只是暂时性的。

(三)"但书"存在的缺陷

2001年薪修订的《婚姻法》增加了但书的内容,是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凸显了人性化,但其具体规定也是军人配偶一方的权利限定在了但书的范围之内,其实质上更加强化了军人在其婚姻关系中的特权。而且在但书规定的重大过错情形连一普通人触犯的几率都是很小的,何况是处在纪律严明军营当中的军人?而且即使出现,另一方在证据搜集上也是存在诸多限制和不可行性的。

三、完善我国军婚保护制度的相关建议

在时代进步潮流的推动下,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得军婚关系中双方逐步认识到夫妻之间应以何种方式维系长久的感情,而一旦婚姻濒临破裂之时,也不会是一纸条文能阻挡的,因此对现有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应予以改革完善才能适应时代进步,也才能满足双发需求。

(一)提高军人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其社会地位

军人这个职业肩上担负着保卫祖国人民,巩固国防的重任,虽现处在和平年代,但他们也需要长期驻守军营,学习进本业务并训练体能,时刻为上战场做足准备,比普通公民履行了更多的义务,却受到诸多限制,而在工资待遇上也处在一般水平上,致使军人在家庭贡献上既付出不了精力也补足不了物质,这也是现实中导致军婚破裂的一个因素,因此应该逐步提高军人工资待遇,提高其社会地位。

(二)做好军属及其子女的安置工作

大多数军人与其妻儿过着长期分居的生活,而军属因长期担负着照顾家庭老人孩子的重任,又不能及时的和军人沟通感情,往往也是导致军婚破裂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有必要针对军人家属随军工作安置问题和子女受教育和就业问题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以使得军人家庭基本问题上得到照顾,安心扎根军营工作。

(三)增加军婚的救济受手段,多样化救济方式

在军婚关系走向破裂之时,我国用法律规定军婚的离婚限制,看似是对军婚的特殊保护,但其实质意义不大,无非是延缓其离婚的进程,因此需在军婚关系维系期间实施多样化的救济方式,加强军婚救济手段。例如,在部队设立婚姻指导与救助中心,一方面与现役军人针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有效沟通和指导,也可以和军属所在地的街道办和妇联进行联合,做好家属的婚姻家庭的调节与了解,以促进军人家庭的和谐。同时针对有困难的军人家庭实施多种救济方式以解决实质问题,以维护军人家庭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 荀恒栋.军婚法律问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59-60.

[2] 张希坡.中国婚姻立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6-365.

[3] 任仪珊.浅析我国军人婚姻制度的变迁与发展[J].军事法学研究, 2009,(4):138.

[4] 雷蕾.《婚姻法》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存废的思考[J].青年科学,2010(7):11.

[5] 李爽.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之我见[D].厦门:厦门大学,2008.

病历档案管理与患者隐私权保护 篇11

一、病历档案的归属和管理

病历档案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期间所有过程的书面记录, 可分为狭义病历和广义病历两种。狭义病历, 只记载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患者的主诉、医生的诊察、诊断、病名、治疗 (包括处方、用药、麻醉与手术) , 以及病程发展的整体记录文件。这些整体记录文件也包括门诊、住院、初诊、复诊、急诊及会诊的记录在内。广义病历, 指除狭义病历外, 兼括护理记录、检验记录、复健记录、身体检查记录及其他有关文件 (如手术同意书、住院许可证、麻醉同意书、诊断证明书、病危通知书、死亡证明书、出生证明书、出院许可证、自动出院或转院等文件) 。本文所称病历是指广义病历。在我国医疗实践中, 病历分为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两种。门诊病历又分为由医院保存的正规门诊病历和由患者购买、随身携带的简便门诊病历。病历档案既能为临床医生积累病历资料和治病经验, 又可为处理医患纠纷、进行医疗事件鉴定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病历作为档案的一种, 其归属问题涉及到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1994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的规定, 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 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这里规定的病历保存期限, 是指由医疗机构保存的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的保存期限。患者在门诊就诊时购买的简易门诊病历或者医疗机构声明由患者保存的病历, 原则上由患者保存。患者已经死亡的, 其死亡病历在国家出台新的规定前, 地方规定由医疗机构保存的, 可以由医疗机构保存。涉案的病历是死亡病例, 按照卫生部的复函, 其归属应依地方规定办理。

一般而言, 病历是由物质部分 (如纸张、笔墨) 和资讯部分 (即患者个人资料等) 组合而成。因此, 病历的所有者问题也应依其法律结构分别观之。属于医院所有的, 是病历的物质部分;而病历的资讯部分, 永远属于患者所有, 除非患者自愿放弃。患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有知情权。由于病历的物质部分和资讯部分不可分割, 所以, 医院固然拥有病历物质部分的所有权, 但病例的资讯部分是患者的个人信息, 即患者的个人隐私。因此, 对病例档案的保存与管理, 离不开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和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目前, 我国对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保护的立法尚不健全, 虽然《档案法》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有较详细的规定, 但是对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保护还要接受有关法律法规, 如《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的监督和指导。将病历档案的管理与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相结合, 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的职责。

二、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患者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对整个就医过程中病历上记载的资讯或信息部分享有的支配权。病历隐私权包括对病情、诊断结论、治疗方法及后果的知悉权;对错误信息的修改权;对患者患有某种疾病的信息予以保密的保有权;对本人患病情况的公开权。如果患者愿意公开自己的病历, 则意味着其放弃了这部分隐私权, 但这仍属于患者对自己信息的支配, 其他人不得擅自为之。为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法律应对此给予充分的关心。患者享有隐私权, 还意味着防御他人侵犯、排除他人违背患者意志对病历上记载的隐私的干涉, 表现为禁止他人 (主要是医护人员、医院) 未经允许擅自公开、披露。

既然明确了病历中的患者隐私权应受法律保护, 则侵害病历隐私权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侵权人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见, 医护人员的执业活动与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 医护人员在执业活动中, 很容易接近和了解患者或者其他服务对象 (如进行常规体检者) 的隐私, 这几乎是他们进行正常的业务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患者或其他服务对象来说, 希望自己早日康复或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他们的普遍心理, 他们自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 听从医护人员的要求。比如, 医护人员询问病情和患者陈述病情、病史、家族患病史等, 往往涉及患者的隐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 有可能看到、接近或触摸到患者身体的某些隐私部位, 等等。患者的配合、服从行为本身是他们行使隐私支配权的一种表现;而医护人员在上述活动中将其获取到的资讯或信息记载于病历中, 实际上就是获取、知悉他人隐私的过程, 只不过这种获取和知悉是经权利人同意或允许的。另一方面, 患者的隐私权并不因被医护人员合法获取就失去了受法律保护的基础, 相反, 为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法律往往规定医护人员负有特别的保密义务。

三、患者隐私权泄露的责任界定

医护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侵害患者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向外人泄露患者的隐私。在我国,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是受雇于医院的, 因此, 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是医院。至于医院在承担民事责任之后, 对直接责任人如何处理, 是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 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但是, 也应注意到, 随着私人诊所的增多, 有些患者从方便就医的角度, 到私人诊所治病。虽然私人诊所的医疗条件有限, 管理也欠缺严格, 加之去就医的患者几乎没有太严重的疾病, 可能没有正规的病历。但仍然会出现医护人员泄露患者疾病信息的情况, 对于私人诊所医护人员披露患者隐私的行为, 则应由该诊所承担责任。在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方面, 应具备四个要件:一是医护人员有泄露患者隐私资料的行为, 而且该资料是医护人员从其执业活动中所获得的;二是医护人员的泄密行为具有违法性;三是医护人员的泄密行为在主观上具有过错 (过失或故意) ;四是医护人员的泄密行为在客观上给受害人造成了损害, 主要是精神损害。

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篇12

第一节

总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制度,为了使其有效实施,及时进行了修补。

2、公司环境保护的任务,是保证在公司正常生产中防治污染,保障职工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经济效益。

3、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4、公司、科室、车间必须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制定生产工作计划时,必须对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安排,并认真实施。

5、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废”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6、职工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检举和控告,被检举的单位和个人对检举者不得打击和报复。

7、在公司干活的外包工、建筑队和其它人员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二节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1、积极防治厂区和生活区的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粉尘等有害物质的环境污染和危害。

2、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搞好技术改造,使“三废”不产生 或少产生,把“三废”消灭在生产工艺过程中。

3、加强管理,搞好设备维修,防止跑、冒、滴、漏,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第三节 环境保护机构职责

公司的环境保护机构设在环保科,主要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

2、拟定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标准和技术方案、措施、制度、奖惩。

3、制定环境保护长远计划和近期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

4、根据环境检测情况,提出改善措施。

5、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提高广大职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

第四节 奖励和惩罚

1、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对违犯本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规定,造成污染、破坏环境,危害职工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单位和个人视情况轻重予以批评、警告、罚款,对污染严重和破坏环境引起人员伤亡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章 环境保护设施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公司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1、公司的环境设施包括:VOC吸收装置、事故水池等。

2、各种处理设施须做到:

(1)经设施处理后排放的废气、噪音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各种处理设施应纳入所在车间的管理体系,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书及各项规章制度。

3、各种处理设施,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报环保科审查和批准。(1)需暂停运转的;(2)须拆除或者闲置的;(3)须改造或更新的。

4、各种处理设施,因事故停止运转,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物大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5、以上环保设施环保科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发现有违犯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环保科有权给予一定的处罚,并且纳入厂内经济责任制考核。

6、未经环保科批准,擅自做出将环保处理设施停止运转或闲置,并造成环境污染事故,要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做出处罚。第三章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三同时”管理办法

现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三同时”管理办法。

1、凡是公司在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时必须依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规定,并加强监督检查。

2、在进行技改或扩建项目时,产生新污染源的须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报环保科审批,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报上级环保部门审批。

3、建设项目的概算预算和决算中,要列出环保治理设施投资额,并由环保科负责监督实施。

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要把检查污染治理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凡污染治理工程没有建成的不予验收,不准投产,强行投产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四章 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

为加强公司对外排污染物的监督管理,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和降低环境污染,特对我公司外排污染物制定该管理办法:

1、公司的外排污染物主要是:VOC装置处理后废气和噪声。

2、VOC装置处理后废气和噪声,须达到国家规定污染物外排标准。

3、废渣和废弃物应存放于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堆放,禁止任意排放和丢弃。

4、所有噪声大,振动大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要采取消声、隔声、防振装置,达到国家规定环境噪声标准。

5、各单位要认真执行上述规定,对任意排放废气、废水造成大气、水体污染以及人身伤害的单位或个人,要追究其责任。

6、公司内废渣、废弃物不按规定点堆放,要纳入当月经济责任制考核。

第五章 环境监测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1、噪声监测

(1)监测地点:有噪声源的操作室及公司周围噪声(公司南、东、北、西)

(2)执行标准:车间内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暂行卫生标准》,车间环境内噪声85分贝,公司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即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65dB(A)55db(A)。

2、每月对噪声监测点进行监测,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月底纳入当月考核。

3、为了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质检中心要依照上述分析频率进行认真准确分析,并于当天上报,及时反应当天情况。第六章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

为改善公司生产环境,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取得最优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特制定公司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及成员

为保证公司清洁生产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公司特成立清洁生产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公司所有员工必须服从车间清洁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全面加强车间的清洁生产工作。

二、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1、各车间、专业、生产大班操作人员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车间及相关部门进行检修处理,检修前要采取必要 的措施进行物料回收,防止物料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和物料损失。

2、随时检查装置、设备的运转和备机备用情况,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尽量减少因设备性能对生产装置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非正常停车次数,确保装置稳产、高产。

3、一次水使用完毕后,要随手关闭阀门,杜绝“长流水”现象。

4、按时开关生产装置内的照明灯,杜绝“长明灯”现象,降低电耗。

5、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装置稳定运行,减少意外停车次数。

6、积极开展清洁生产“金点子”活动,大力提倡公司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工艺操作,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三、清洁生产财务管理制度

1、公司财务科负责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财务预算,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保证预算结果的准确性。

2、清洁生产方案经可行性分析完成准备实施时,公司财务科负责可行性方案实施资金的落实。

3、财务科负责建立清洁生产专用帐本,记录清洁生产方案投入及方案实施后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清洁生产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公司清洁生产工作的专项资金。

四、清洁生产考核办法

1、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巡检制度进行巡回检查,应巡检不及时导致意外停车并造成污染环境的,按巡检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2、违反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规定的,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3、对“长流水、长明灯”等严重浪费行为,公司每发现一次对车间主任罚款100元/次,当班值班长罚款50元/次,当班相关主操罚款20元/次。

4、公司定期进行安全业务、清洁生产培训并进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经济考核。公司将对业务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个人奖励50-200元,并作为年终评定岗位明星、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员的凭证;对于考试成绩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岗位的罚款20-100元。

5、公司制定的工艺操作规程和故障处理方法,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否则按相应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6、公司对在工艺优化、节能降耗、人员管理、废物利用等清洁生产工作中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较多的个人奖励50-200元,合理化建议一旦被采纳,公司将对个人奖励100-500元。第七章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公司的环境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公司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预防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日常的隐患排查)的隐患排查,及时根据隐患产生的原因,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

3、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环境风险排查:

(1)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2)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状况;

(3)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4)现场生产管理或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

(5)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4、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整改责任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不得互相推诿、扯皮,拖期、延期。

5、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和责任。

6、其他各部门及人员对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应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可直接上报公司主要领导,以保证尽快解决。

7、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8、对于由于资金或技术问题等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问题,必须采取可靠的防 范措施,如实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重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安全的,要立即停产整改。

9、对需要整改的环境隐患问题,要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等书面资料,要认真填写,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后存档。

10、对未按期、按要求整改隐患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 给于经济处罚,由此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对所排查的隐患问题,要有隐患排查记录台帐和隐患治理台帐,要存档备案。(备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公司的环境隐患排查排查记录台账和隐患治理台账、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等并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记录台账和隐患治理台账、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一并管理。)

13、对上级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隐患,予以公示告知,限期治理,治理工作结束后,要向负责督办的单位提出书面复查申请。

14、对已整改或未整改的隐患问题都要做为下次排查的重点。

15、本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管理。

16、对因排查隐患不深入、不细致或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致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的,依据公司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者,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17、对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者,给予奖励。

18、隐患排查方式和频次

(1)公司应当综合考虑公司自身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生产工况等因素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排查频次、排查规模、排查项目等内容。

(2)根据排查频次、排查规模、排查项目不同,排查可分为综合排查、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及抽查等方式。公司应建立以日常排查为主的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治理隐患。

综合排查是指公司以厂区为单位开展全面排查,一年应不少于一次。

日常排查是指以班组、工段、车间为单位,组织的对单个或几个项目采取日常的、巡视性的排查工作,其频次根据具体排查项目确定。一月应不少于一次。

专项排查是在特定时间或对特定区域、设备、措施进行的专门性排查。其频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公司可根据自身管理流程,采取抽查方式排查隐患。(3)在完成计划的基础上,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1)出现不符合新颁布、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等情况的; 2)公司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

3)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发生变化的;

4)公司管理组织应急指挥体系机构、人员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

5)公司生产废水系统、雨水系统、清净下水系统、事故排水系统发生变化的;

6)公司废水总排口、雨水排口、清净下水排口与水环境风险受体连接通道发生变化的;

7)公司周边大气和水环境风险受体发生变化的;

(8)季节转换或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地质地震灾害预报的; 9)敏感时期、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

10)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或本地区其他同类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

1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的; 12)公司停产后恢复生产前。

19、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

公司应当定期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的操作要求、隐患排查治理案例等开展宣传和培训,并通过演练检验各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提高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如实记录培训、演练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并将培训情况备案存档。20、建立档案

及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包括公司隐患分级标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计划、隐患排查表、隐患报告单、重大隐患治理方案、重大隐患治理验收报告、培训和演练记录以及相关会议纪要、书面报告等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书面材料。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应至少留存五年,以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抽查。第八章 危险废物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该制度。

二、范围

1、本制度所称的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

2、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送、转移、处置以及其他经营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

3、公司产生的危险废物为:废油漆桶。

三、危险废物管理

1、总经理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公司的环保科对本公司的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2、危险废物管理遵循“统一收集、分类处置”的原则,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3、公司应当将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公司发展计划,组织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收集、贮存场所和专用设施。

4、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公司擅自转移、处置危险废物和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5、公司环保管理职员应对危险废物的相关情况及时应向当地环保局申报登记,并于每月月初及时登入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

6、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化前15日内向申报登记管理部门提出修改或重新申报申请,得到允许后重新申报登记。

7、公司环保科应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设施和储存场所的检修工作,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8、贮存场所应按规范设置环境保护警示标志,有专人负责管理。场所只可堆放各种危险废物,不得有其他药剂、器材等。危险废物不得混入生活垃圾等非危险废物中。

9、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必要的检验、称重,确保同预定接收的危险废物一致,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必须粘贴符合规定的标签,并登记注册。

10、不同性质的危废必须存放在相间隔的空间内,且必须留有足够的搬运通道。不得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混合或合并存放。

11、建立危险废物出入库制度。危险废物产生部门(车间、污水站等)和危险废物贮存部门均须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并做好台帐记录。

12、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取回后应继续保留3年,转移联单保留不少于5年。

11、浸出液及场所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置。场所气体导出口排出的气体经处理后,应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的要求。

12、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如关闭或改为他用时应提前书面向园区环保分局提交关闭计划书,经批准后方可执行。企业在关闭或改为他用时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污染。

13、禁止将危险废物和其它废物混合收集、贮存。已经混合的,应当全部按照危险废物处置。

14、禁止向未经许可的区域内倾倒、堆放、填埋和排放危险废物。

15、公司不得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运送和处置。

16、产废单位在转移危险废物前,须登录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向环保局和危险废物处置公司报送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填写并拟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得到转移确认后,实施危险废物转移。并及时在动态管理系统确认现场转移信息。

17、危险废物接受场所的边界应当用墙体或者其它安全遮蔽物封闭,并在进出口设置明显的危险废物标志。

18、产废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并制定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并积极实施演练。

19、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经营、运送、接收和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0、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经营、运送、接收和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16、危险废物在收集、运送、贮存、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防止或者减轻污染危害的措施,及时向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情况,同时向事故发生地环保部门报告。

四、危险废物运输管理

1、运送危险废物由当地环保部门指定专业资质的运输公司,没有专运车辆的应当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2、公司环保科应与运输单位或个人签订防止车辆运输泄漏、遗撒协议书,对运输单位和运输车辆进行督促检查。

3、设专人负责运输车辆的管理,制定责任制度并组织实施,严禁使用不符合条件的车辆运输。

4、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装载。装载工程土石方最高点不得超过槽帮上缘50公分,两侧边缘低于槽帮10-20公分,其它散体物不得超过槽帮上缘。

5、运输车辆必须按计划的运输线路和时间运输。

6、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密封、包扎、苫盖,并将车厢槽帮、车轮清洗干净,保证在运输线路中不泄漏、遗撒、带泥上路。下雨、雪后、道路泥泞时,禁止车辆进出污染道路。

7、违反上述规定的将按照金海立公司相关制度或依法进行处罚。

五、组织机构

1、危险废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

2、危险废物储存场所现场管理人员配置:

上一篇:作文结构纠错技巧高考作文指导下一篇:党组织换届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