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共6篇)
【C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 篇1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防范措施
(一)、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风险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
(二)、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设有防滑设备;洗手间有“小心地滑”的警示标示,刚拖过的地面应放上警示标志。
(三)、对特殊患者(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及残疾人士和意识不清、特殊治疗的患者)主动搀扶或请人帮助。
(四)、对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的病人等),加强巡视或通知家属留陪护。
(五)、卧床患者用好安全带及床栏。
【C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 篇2
1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2316例, 其中男1468例, 女848例, 年龄60~97岁, 平均住院10~14d。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13例。发生地点:病房跌倒坠床8例, 独自入厕3例, 坐在椅子上不慎跌倒1例, 走廊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10例, 白天3例。跌倒坠床结果:无任何损伤4例, 头皮擦伤3例, 面部擦伤及眼角瘀血2例, 股骨颈骨折1例, 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 髋骨骨折1例, 死亡1例 (急性心肌梗死不遵从劝告, 入厕过度用力排便而猝死) 。
2 跌倒坠床相关原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老年人跌到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患者入院后, 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 加上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或床档固定差, 或地面有水、地面潮湿、通道有杂物等均可导致滑倒。其中夜间穿拖鞋入厕或起身因光线过暗, 卫生间台阶过高, 室内及卫生间墙面无安全扶手, 卫生间无坐便, 椅子无靠背无扶手等均增加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2.2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 (1)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 是老年人反应迟钝, 灵活性降低; (2) 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料; (3) 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 对周围环境判断能力差。
2.3 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导致跌倒坠床最多。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可使脑部供血不足, 导致到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2.4 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扩管血管、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 可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等, 而出现血压一过性降低、短暂的眩晕、视物不清、黑朦等从而使患者跌倒坠床。
2.5 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 经济来源发生变化, 家庭人员的结构发生变化, 病后多有精神、情绪的变化。心理特点变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 思想上不愿给护士或家人添麻烦, 医生及护士告知的风险不放在心上, 有时有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思想上又不愿给护士及家人添麻烦, 尤其在康复后期, 患者神志清楚, 无肢体活动障碍, 甚至恢复了部分自理能力, 患者、家人、护士均容易麻痹, 突发意外。
2.6 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我院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又普遍年轻, 在工作中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加上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3 防范措施
3.1 做好入院评估
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 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神志、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血压情况、有无既往跌倒坠床史、应用药物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对象, 采取适合个体的防范措施。
3.2 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 照明充足, 物品摆放有序, 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病房不堆杂物, 设有扶手;厕所使用防滑地砖或防滑垫、设有呼叫铃、应有坐式便器、设有扶手。为患者选用高度合适的床, 床有床档, 使用气垫床时充气不能太足。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
3.3 设置警示标志
应引导新入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 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所外, 还应在床尾上悬挂或墙壁上张贴防跌倒、坠床黄色警示标志牌, 使所有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心中有数、并能时时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
3.4 做好预见性护理
护士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患者必须用床档或约束带保护, 床尾挂标识, 并做好交接班。对老年行走不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心脏发作时患者, 值班护士协助洗脸、梳头、穿衣、入厕。加强巡视, 发现有跌到坠床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 在未发生前消除隐患。
3.5 加强护理的责任感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培训, 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 用药的护理, 饮食护理等, 掌握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 是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4 健康宣教
4.1 做好安全宣教
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者史、晕厥、黑朦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者、视觉障碍者, 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应有护士或家属陪伴, 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2 告知合理用药
告知正确服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 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常可引起头痛、头晕、眩晕、血压下降, 起身、下床、入厕、活动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强心药可致头晕、视觉障碍、精神症状, 服药后需卧床1h, 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
4.3 告知日常活动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眩晕患者症状较重者, 日常活动要小心, 轻缓从容, 卧位起身时、蹲位站立时, 动作不宜过快、过猛;不易做大的旋转, 或猛转身扭头, 或屏气等动作, 以免发生意外。
4.4 保持心情舒畅
做到心平气和学会自我调整心态, 培养豁达、开朗、宽容的性格, 遇事冷静, 不急于求成, 不勉强自己, 凡事量力而行。
4.5 加强体育锻炼
为了使疾病不再迅速发展, 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应当结合机体的一般状况和心脏功能情况, 量力进行一些适当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按摩、游泳等[1]。
5 讨论
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 因为对于一个复杂的患者来说安全即时确保患者的健康或恢复健康, 否则损害的不仅是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跌倒坠床的护理重在预防, 应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 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 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教, 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降低和消除跌倒坠床的危险, 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士雯, 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C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 篇3
【摘要】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退化,其住院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防护,已成为医院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21例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及健康宣教。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健康宣教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入住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1213例,其中男781例,女432例,年龄65~89岁,平均住院10~14d。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21例。发生地点:病房跌倒坠床8例,独自入厕11例,坐在椅子上不慎跌倒1例,走廊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16例,白天5例。跌倒坠床结果:无任何损伤8例,轻度损伤10例,中度损伤2例,重度损伤1例。
2 跌倒坠床的相关原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老年人跌到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1]。患者入院后,住院环境不熟悉,通道有障碍物,光线不足,卫生间、开水间地面潮湿.湿式拖扫未设置醒目标置,走廊、卫生间无扶手,病床过高、床旁椅过低、床脚刹车未及时固定,呼叫器位置不易触及,各种康复器材放置不当,夜间入睡后未及时拉起护栏,外出检查未做好约束保护,病员服及鞋子不合适等都易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2.2 生理因素
80岁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大脑细胞减少25%,小脑细胞减少20%[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使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②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料;③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对周围环境判断能力差[3]。
2.3 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导致跌倒坠床最多。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可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到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2.4 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扩管血管、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可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等,而出现血压一过性降低、短暂的眩晕、视物不清、黑朦等从而使患者跌倒坠床。
2.5 心理因素
跌倒时的情绪和自信心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经济来源、家庭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加上病后心理、情绪的变化,心理特点变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思想上不愿给护士或家人添麻烦,医生及护士告知的风险不放在心上;有时又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尤其在康复后期,患者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恢复了部分自理能力,患者、家人、护士均容易麻痹,容易发生意外。
2.6 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我院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又普遍年轻,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3 防范措施
3.1 做好入院评估
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我院判断病人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标准:①近一年不明原因的跌倒史,②意识障碍,③视力障碍,④肢体偏瘫、活动障碍,⑤年龄≥65岁,⑥体能虚弱,⑦头晕、眩晕、体位性的血压、高血压,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满足上述2-3项的患者即为高危患者,需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3.2 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及时固定床脚刹车及床栏,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保持地面干燥,通道无障碍物,对开水间、卫生间等易滑地设置醒目标志,厕所使用防滑地砖或防滑垫、设有呼叫铃、应有坐式便器、设有扶手。为患者选用高度合适的床,床有床档,使用气垫床时充气不能太足。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
3.3 设置警示标志
应引导新入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所外,还应在床头、床尾上做好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使所有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心中有数、并能时时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对听力差的患者进行书面交待。
3.4 做好预见性護理
护士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患者必须用床档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接班。对老年行走不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心脏发作时患者,值班护士协助洗脸、梳头、穿衣、入厕。加强巡视,发现有跌到坠床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消除隐患。
3.5 加强护理的责任感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用药的护理,饮食护理等,掌握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使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4 健康宣教
4.1 做好安全宣教
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者史、晕厥、黑朦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者、视觉障碍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应有护士或家属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2 告知合理用药
告知正确服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常可引起头痛、头晕、眩晕、血压下降,起身、下床、入厕、活动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强心药可致头晕、视觉障碍、精神症状,服药后需卧床1h,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
4.3 告知日常活动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眩晕患者症状较重者,日常活动要小心,轻缓从容,卧位起身时、蹲位站立时,动作不宜过快、过猛;不易做大的旋转,或猛转身扭头,或屏气等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4.4 保持心情舒畅
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培养豁达、开朗、宽容的性格,遇事冷静,不急于求成,不勉强自己,凡事量力而行。
4.5 加强体育锻炼
为了使疾病不再迅速发展,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应当结合机体的一般状况和心脏功能情况,量力进行一些适当锻炼 :如散步、太极拳、气功、按摩、游泳等[3]。
5讨 论
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因为对于一个复杂的患者来说安全即时确保患者的健康或恢复健康,否则损害的不仅是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跌倒、坠床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预防是控制跌倒损伤的重要手段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5]。跌倒坠床的护理重在预防,应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教,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和消除跌倒坠床的危险,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国珍,徐岩,王玉玲.ISO9000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手册[M].
[2]第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1(23):36~37.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篇4
1.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科室护士长、值班护士每天认真检查病区公共设施及护理单元,发现潜在的危险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或设立警示牌,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及隐患。
2.临床护士须对每位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认真填写住院病人危险因素评估表和告知书,并挂相应的警示牌,提醒全科医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
3.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把防坠床、防跌倒,纳入护理观察巡视重点范畴,必要时协助患者上下床、上卫生间等。
4.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应指导护士做好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如正确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防坠床、防跌倒知识的宣教,医患共同重视与防范。
6.减少跌倒的环境因素:门诊、病房地面的清洁应在上班前与下班后完成,以保证病人高峰时期地面干燥。如果工作期间拖地,拖布应相对干燥,并须同步放置醒目警示牌。
7.病人发生跌倒坠床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初步观察,并立即报告医生,涉及生命安全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8.医生根据病人跌倒或坠床受伤的部位进行初步伤情判定,按照影响生命安全的顺序处理救治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
【C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 篇5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坠床进行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坠床不仅与年龄有关,也与原发疾病、服用药物、病区环境和护理有关。结论 对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能防范或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原因;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步入老年型社会,作为一个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反应能力日趋下降和退化的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点关注[1]。脑血管疾病是脑部动脉和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管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即是引起跌倒坠床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老年人伤残、失去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跌倒坠床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相关的因素及相应预防措施。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事件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5~89岁;陪护情况:有陪护14例,2例无陪护,4例家属离开;发生地点:病房厕所5例,开水间浴室3例,病房7例,走廊2例,病房外3例(日间7例,夜间13例)。其中软组织损伤12例,头皮裂伤、血肿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骨盆骨折1例,左股骨颈骨折1例,无损伤1例。
2原因分析
2.1生理因素 年龄偏大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降低。肢体协调能力差,关节活动不灵活。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夜间辗转反复也易跌倒坠床。
2.2病理原因 老年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压、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脑动脉硬化、体位性低血压,血管性痴呆等,这些疾病是引起跌倒坠床的的重要原因。其次,脑血管疾病患者肢体麻木、乏力、活动障碍,头痛头晕,意识不清、烦躁都是引起跌倒坠床的重要原因。
2.3药物原因 抗凝、镇静、血管扩张药物等都可以影响人的神智、精神、平衡、步态、视觉等。
2.4环境因素 病室卫生间缺少辅助设施,地面湿滑,照明过暗,病室设计不合理,拿取不方便等;其次床的稳定性差,床的高度、宽度、软硬度不合适,无床档也是引起跌倒坠床的的重要原因。
2.5心理因素 脑血管疾病起病急,费用大,易反复,给老年患者的心理带来负担。①担心疾病的预后给家庭带来负担,②恐惧成为肢体活动障碍的“残障人士”。为了早日出院,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强行下床,结果发生跌倒坠床。
2.6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资历浅,责任心不强,对跌倒坠床预见性不强。科室对跌倒坠床安全意识防范不够,对患者及家属宣教不足或不到位,对住院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无预见性。夜间值班护士人员少,巡视病房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增加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2]。
3防范措施
3.1全面评估 对所有65岁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的预防评估,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内容为:年龄、肢体活动、视力、血压、药物、精神因素,家属签字表示知晓;
3.2做好环境准备 向新入院的患者做好详细的入院环境教育,包括病房、卫生间、开水室、洗浴室,走廊,活动室、医护办公室的安全防范之处。并向家属和患者强调,睡觉或家属离开时要拉起防护栏,日常用品放在手能触及的地方,并将呼叫器放在枕头边或床头。床尾摇手用后归位。
3.3交流沟通及家属或陪护的宣教 有针对性的对危险患者进行书面及面对面的讲解,并反复交待患者病区易跌倒的场所,并有醒目标记,对个别不配合的患者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多加强巡视,增强责任心,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特殊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同时对家属及陪护宣教,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和教会家属及陪护如何注意安全。无人陪伴的老年人应配备呼叫装置。
3.4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积极治疗可预发跌倒的疾病。如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疾病,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对于老年患者下床应遵循平躺30 s,坐起30 s,站立30 s再行走,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在夜间。
3.5做好预见性护理 加强巡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老年行走不便的患者,值班护士主动帮助打洗脸水,协助洗脸,刷牙,洗碗,送饭到床旁,夜间放置便器,叮嘱患者夜间不要下床小便,加强巡视,发现有跌倒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在未发生跌倒、坠床前消除隐患。
3.6警示标示 床尾悬挂防跌倒坠床标示;走廊、浴室、卫生间贴地面湿滑要贴警示标语;上下楼梯减速慢行;经常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对听力减弱或障碍的老年患者可书面或图册指导[3-5]。
4结论
近年来,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引起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患者跌倒坠床后不仅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家庭的负担,更是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因为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防范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是医院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耐心、责任心,落实健康教育在每一位患者及家属,为患者创造安全温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跌倒和坠床的预防措施 篇6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根据各科室疾病及特点,制定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护理风险防范程序,包括括意外事件发生处理程序和措施,由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考核。
二、落实安全措施
责任护士应使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反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坠床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以引起他们的重视,特别是高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有认知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挂防坠床标识,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使用降糖药、降压药、镇静药、抗精神药的患者,告知有关注意事项。
三、重点交接班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1次,对全病区的患者实行床头交接班,对年老体弱、危重、病情变化、意识不清、特殊治疗的患者重点交接。
四、全面评估
入院时仔细观察患者,根据年龄、疾病、既往有无跌倒、坠床史、活动能力,确定高危因素和重点人群,对所有住院患者,护士都要进行有关跌倒、坠床等意外危险因素评估。及时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度评估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年龄:70岁以上评价
为2分;(2)即往史:发生过跌倒、坠床、昏迷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2分;(3)身体障碍:骨、关节异常、听力、视力障碍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3分;(4)精神障碍:痴呆、意识混乱、行动不稳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4分;(5)活动状况:使用轮椅、移动时陪护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4分;(6)药物应用,使用镇静、麻醉药、降压药等,达到其中一项评价为2分;⑦排泄:入厕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1分。合计:0~7分值危险性为Ⅰ度:有发生跌倒、坠床的可能。8~16分值危险性为Ⅱ度:容易发生跌倒、坠床。17分值以上危险性为Ⅲ度:经常会发生跌倒、坠床。凡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均列为高危因素及重点人群。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
五、实施防范措施
(一)预见患者跌倒、坠床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估达不到分值但又有潜在危险因素的,在患者床头或床尾悬挂防止跌倒、坠床的标识,提醒所有为其服务的医护人员注意安全,落实安全规程。如外出检查时需用轮椅并全程陪同,对年龄偏大、活动能力较差,应使用床档,护士及时巡视病区,协助入厕、穿衣等生活护理,活动时护士应在床边指导、协助,以免发生意外。
(二)创造安全环境:呼叫器置于患者床头,并教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将生活日用品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病床加床档并固定,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让患者穿稳定性好、防滑的鞋子。夜间保证照明,使患者起床时能看清病室环境,护士及时巡视病区,提示患者注
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C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推荐阅读:
患者坠床(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08-11
患者跌倒坠床防范报告09-14
管道脱落、跌倒、坠床防范制度08-11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及流程09-22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 Microsoft Word 文档07-08
RCA分析在脑卒中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05-19
预防患者跌倒制度11-07
跌倒性颅脑损伤患者10-06
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08-15
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