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初一作文

2024-09-25

海初一作文(精选8篇)

海初一作文 篇1

我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对大海有着天生的依恋之情。

今天傍晚,妈妈带我去海边散步。我提着蓝色的小水桶,在金黄色的沙滩上蹦蹦跳跳地拣贝壳。忽然,我看到一个东西在不远的前方闪闪发亮。我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那里肯定有枚漂亮的贝壳,我去把它拾起来吧。”还没等妈妈应声,我早已跑向前方了。

待我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贝壳,而是一条被潮水带上来的满身银鳞的小鱼。它不停地翻动着身体,拍打着金黄色的细沙,加上夕阳的余晖在海面上洒下的点点金光,这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油画。

可是,在欣喜之后,我却感到小鱼不是在玩耍,而是在挣扎―――为它的生存而拼命挣扎。我不禁对这弱小的生命产生了怜悯之情。我不敢怠慢,急忙用小水桶装满了海水,又跑回它的身边,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放进小桶里。然后,我提着小桶慢慢地走向大海,把小鱼轻轻地放回海里,并轻轻地对它说:“天要黑了,快回家吧!要不然,你的妈妈就该着急了。”

我看着小鱼渐渐远去。远方,太阳留恋在海天相接的水平线;眼前,深蓝色绸缎似的海平面微波荡漾;脚下,退潮的海水泛起白色浪花,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脚面。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满足感。

妈妈跑过来问我在干什么。我笑而不语,这可是我与大海的“心灵约会”啊!

海初一作文 篇2

(2016年高考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 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 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 (1) 自拟题目; (2) 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当第一眼看到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的时候,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接地气”:文题的内容明了清晰, 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 材料的主题如同与朋友聊天一样, 非常生活化, 并且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经历过的话题, 这就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 有了亲切感。这样, 考生就非常容易进入写作的思维“轨道”, 而后侃侃而谈, 娓娓道来。因此, 这是一道不为难考生, 甚至“示好”考生, 写作空间大, 具有海派特点的文题。这道题目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有思考要表达、有观点要陈述、有见解要亮出、有主张要宣讲, 也会让考生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感。

总体来看, 文题符合课改的要求, 契合作文发展的方向, 体现了近年来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追求——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文明”“友善”等要素的精神与思想。

当然, 要写好这样一道作文题, 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 需要考生在读懂材料、领悟材料, 特别是材料中核心词、重点句的基础上, 就自己认为感想最深、素材丰富、立意独特、形式恰当的切入点展开纵横捭阖、有理有据的写作。

通览整则材料, 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 (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 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等句子, 着重指出的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既有现象, 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材料的“背景”, 这样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 (2) “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就是说, “这些评价”既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 对此, 考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3) “人们对‘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是“关键点”, 其隐含的信息是:考生可以对此种现象持反对态度, 也可发表赞同的观点, 或者根据不同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加以阐述, 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总之, 考生只有抓住“评价”与“他人”这两个关键词来写作, 才是恰当的、契合题意的。至于“他人”, 可以是身边普通的凡人, 也可以是功成名就的伟人、名人, 包括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甚至是当今的“风云人物”“网红”等。不管是何人, 在评价他人的时候, 都应该基于事实, 不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都要遵守“不溢美”“不隐恶”的准则, 本着实事求是的道德底线, 谨言慎行, 不可信口雌黄, 颠倒是非, 混淆黑白。 (4)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一句意味着, 文章应是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通过以上对作文试题材料的分析, 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拟题、立意、选材和组织结构、行文了。

总的来说, 2016年的上海卷作文题, 秉承着思辨性的特色, 又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既关注思维的广度, 又关注思维的深度, 为学生写作才情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思路导航】

立意角度1:评价可以有, 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这才是应有的姿态、底线和做法。

事实素材:就大的方面来说, 可以是对领导人, 对袁隆平、乔布斯、马云等卓越人物的评价;小的方面, 诸如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同学对同学的评价等。这些都可以分别用一些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理论素材: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 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 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立意角度2:当今社会, 言论自由, 渠道发达, 每个人都有评价他人的权利和可能, 而被评价者则应该有自己理性的、正确的判断。

如学生对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有关对待班级学生是不是一视同仁的评价, 可能是客观的、公正的, 也可能是歪曲的、偏激的, 对此, 教师就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样地, 教师对学生为人、处事、学习与品格等方面的评价, 学生也不一定“照单全收”, 而要有“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心态。

立意角度3:如是善意的评价, 应该支持与肯定, 相反, 若是别有用心的评价, 则应该遏止与摒弃。

事实素材:可以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如不应该随意评价别人的是非、曲直。因为失当的、错误的评价, 会让人心灰意冷, 如某位同学受到班主任不恰当的评价, 一蹶不振, 本来可以考上好大学的, 结果却名落孙山。当然, 对于有悖公德的言行, 则另当别论, 应通过评价, 激浊扬清, 如乱穿马路、购票不排队等。

理论素材:“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满分佳作1】

用独立与理性, 摆脱评价浪潮

上海一考生

我走上地铁, 看见无数的低头党们刷新着朋友圈的评论;我登录网站, 看见数不清的网红们为了评论区的好评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我打开电视, 看见各种被曝光的明星整容、艺人生活, 甚至还有普通人的生活……

不可否认, 随着科技发展,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容易进入大众的视野, 评价他人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我们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追本溯源, 原因有二:一个是客观上的便利。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分享自己生活的平台。微信、微博、QQ等各类软件大行其道, 无疑给了我们太多的机会, 给了我们宽广的渠道。另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在于人们的主观意愿。谁不想出名?谁不想受到万人追捧?谁不想名利双收, 成为人生赢家?不错, 正是人性中对于被认可、被重视的渴望, 让我们主动地成为博主, 主动地将生活分享在朋友圈, 甚至主动地为自己创造了允许被评价的客观条件。我们无法拒绝内心深处的渴望, 是我们让我们自己的生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同样也是这种主动性, 让我们渴求来自他人的评价。我们求赞、求评论, “看, 有这么多人评价了我, 赞了我, 有那么多人关注我”, 于是我们获得了一种满足感, 获得了一种存在感。我们害怕独自一人, 因而我们希望被评价, 进而又去评价别人。刷得满满的评论, 同时也刷得了满满的存在感。更重要的是, 我们在评论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参与感、成就感。

前段时间有网友自曝一份“辞职信”, 理由是上班太早起不来床。评论中除了夸奖其有个性外, 更多的是对于年轻人懒惰的不满、担忧和批评。不难看出, 评价者在为这一事件定性, 将个人行为上升至群体病症, 将一句幽默、玩笑话上升至精神恶习。太过不解风情的同时, 也不难看出, 我们常常以为评价了一件事我们就参与了一件事。“我评价了, 我参与了, 有这么多人与我评价一致, 我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我不孤单。”这种想法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我们没有了自主独立的思想, 只能依附于别人的评价来寻求满足。

由此就不难看出, 我们深受这种评价的影响。诚然, 评价可生出许多激励自我、促进进步的积极影响, 但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我们根据他人的评价来改造自己的生活, 在别人的看法中渐渐遗失了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人格的我们随波逐流, 终会迷失在各种评价的浪潮里。

对于评价与被评价, 或许我们更加需要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想要自主独立, 就要从屏蔽他人的评价开始。在众多声响中, 先找到自己的位置, 拥有自主独立的思想, 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我这样很好”的自信力, 自然不用从别人的评价那里获取一点点满足感、存在感、参与感、自豪感了。

从自主开始, 这世界才能少一些盲目的评价, 多一些独立的思想。

【名师点评】

可以说, 本文作者的视角、立意、语言等都胜人一筹, 让读者眼前一亮。文章优势明显。

1.排比蓄势, 不枝不蔓。文章的开头, 以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评价与被评价的现象与情况, 为下文紧扣中心论点的阐释道理、论证观点, 进行了恰当的铺垫和伏笔。这种由社会现象导入话题的写法, 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增添了熟悉感、亲近感, 易于引发读者的思想认同。

2.剖析事情, 条分缕析。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典范性、代表性的事例与现象的叙述、阐释, 娓娓道来、舒缓有致、不紧不慢、驾轻就熟, 又入情入理、有理有据, 让读者心服口服。这也就具备了说理通俗易懂、行文明白晓畅的功力。

3.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开篇由作者所观察到的社会生活镜头起笔, 引入主题;中间部分用有力、充分的论据对所持见解与主张展开说理;结尾部分, 在前文的基础上, 给予言简意赅的总结、归纳, 使中心论点再次得到深化与升华。

【满分佳作2】

知者不言, 知者须言

上海一考生

人类, 从本源而言, 是群居动物, 随思想的发展出现了社会。人从一个客观实在的动物变成了其他人心中主观存在的映象, 评价必然存在。

中国古代的阶级社会中, 政治上的上位者, 知, 而不言。自古以来虚心纳谏并不因此而愠的贤君毕竟是少数。因此, 古代的大臣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他们知, 而不言。而那些思想上的智者, 他们不言, 因为他们无意去争, 犹如将士看小儿打架, 他们智, 而不言。

中国古代的小市民, 生活在凡世之中, 他们的言论无足轻重, 他们随意而言, 不用顾忌什么。而现代, 互联网等的发展, 使人们发表言论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责任的追究也变得愈发困难。这么一种随意言论、随意评价他人生活的劣根性就这么被保留了下来, 而且在这个时代被放大了。

现代网络言论的自由化, 责任追究的困难化, 使得人们发表言论的随意程度大大增加, 随意发表言论的劣根性在个体上被放大了;而社交网页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的增大, 使得舆论的煽动力大大增强, 随意言论的劣根性在效果上也被放大了。由此可见, 现代社会的评价与言论似乎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周濂曾言, 现代社会有一些笑而不语者, 他评价他们为:“至于那些笑而不语者, 我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这么一种“自认为”, 我更倾向于用其另外一句话形容:“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的言论环境, 也需要有人站出来, 以更有力的言论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对于社会如此, 对于个人更是如此。

对于对应的人、事、物,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 那么我们还是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不知, 不言, 不要随意应和大众言论, 以免增大错误舆论的煽动力;而那些不智者, 则不要随意发表不恰当的言论, 以免错误引导无知者;而知情者, 我们需要的是他所知的客观事实;而那些智者, 我们需要你们站出来, 引领正确的言论。

正如鲁迅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 现代社会同样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鲁迅是一个知者, 更是一个智者, 然而他没有闭口缄默, 也没有笑而不语, 而是站了出来, 振臂高呼。

而作为评价的接收者, 我们需要有着独舞者的心态, 在别人眼中, 我在聚光灯下;在我眼中, 我只是在舞台上舞蹈者, 喝彩是鼓励, 倒彩是激励。

我们需要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 我们需要无知者置身事外, 不智者谦作学者, 知者言其所知, 智者振臂高呼。

【名师点评】

在阅读本文的时候, 一种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 为作者深刻的思想、犀利铿锵的语言而喝彩。

1.文题激趣, 充满思辨。“题好一半文”, 特别是对材料作文来说, 拟出贴切、闪亮、别致的题目, 无疑是写作实力的证明, 也会为整篇文章加分。本文作者深谙此理, 注重此道, 因而, 在拟题上也是煞费苦心的:借助题目, 亮出充满辨证色彩的观点, 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2.视角新颖, 立意高远。“文章最忌随人后”, 本文之所以能够在众多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 就得益于作者没有人云亦云, 而是紧扣文题,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从而得出“我们需要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 我们需要无知者置身事外, 不智者谦作学者, 知者言其所知, 智者振臂高呼”的结论, 给人启悟, 引人思考。

3.语言洗练, 富有哲理。“言而无文, 行而不远”, 作者的语言简明流畅、以一当十, 并且极具哲理, 如“那些思想上的智者, 他们不言, 因为他们无意去争, 犹如将士看小儿打架, 他们智, 而不言”等, 振聋发聩。

【满分佳作3】

唯心

上海一考生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评价他人来说, 也同样适用, 即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判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用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分享自己的生活, 使之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 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然而由此所带来的结果却让人喜忧参半。有人愿意对于这种分享倾尽赞美之词, 但也不乏恶语相向的尖酸刻薄之人。对于被评价者, 他人之言既不可以偏废, 但也不能完全相信, 以致被误导。故此, 要唯心, 唯己之心来作出取舍判断。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正如魏征的劝谏一样, 他人的议论有如一面光亮的明镜, 常常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看到自己的短见与偏执。“旁观者清”, 可以说评价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更加全面、深入地看待同一件事物。当然,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在指出问题的同时, 往往也会刺痛你的心灵。当我们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时, 往往会在这些片面的, 甚至是尖刻的评价中迷失自我。史铁生在“人生最轻狂的年纪失去了双腿”, 如果只是一味听信别人对他的不信任与偏见, 那么他也许真的会如外界所评价的那样:成为一个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但在那最艰苦的岁月中, 他选择了相信母亲的话, 去倾听合欢树叶的沙沙声……最终他摆脱了肉体的束缚而站上了智慧的高台, 用笔来书写灵魂的深刻。他人的评价不可不听, 却不可全信。我们应学会用心来进行明辨取舍,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面对个人的评价时, 人们大都能够作出取舍, 判断对与错。可是当评价由个人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层面时, 我们是否又能在人云亦云之中保持一份理性的思考?所谓三人成虎, 这种日益严重的评价风气已经渐渐让我们失去了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而生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困惑。所以, 唯心不仅是拥有取舍的明辨、善变, 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 更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行为标准与道德底线。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 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人们出于相互分享、交流的善意而开发了这些社交软件, 如今却成为一些人传播谣言甚至是发泄人性黑暗一面的平台和工具。作为被评价者, 我们要取舍、要坚守;同样在作为评价者, 我们也要秉持正义, 这不仅是对他人的负责, 更是慎独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 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唯心地接受评价, 作出评价, 就一定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所谓唯心, 即从己之心, 有为他人之心、之义也。

【名师点评】

乍一看文章的标题, 读者可能不知所以然, 当读完全篇, 相信你会为作者的睿智而倾倒。

1.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看了文章的题目, 就有急于往下读、一探文章究竟的欲望和冲动, 想要解开文章神秘的面纱, 明了作者所论证的观点。

2.正反说理, 观点犀利。作者开头由名句引出自己所要阐述的观点, 接着针对评价他人的两种情况作了深入、客观的论证、析理, 主旨明确, 论点突出, 能够给读者以启迪。

3.引经据典, 语言典范。本文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之一是:作者多处贴切地运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诗句等理论论据, 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事实论据, 增强了文章的论辩性, 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权威性。由此可见, 作者阅读面之广、积累之多、运用之熟练。

【满分佳作4】

评价的力量

上海一考生

随着社会与网络的发展, 评价他人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不论是熟悉的人之间的评价, 还是网络上对陌生的人和事的评价, 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向评论的力量, 非常强大, 能够造就一个人;客观的评价,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负面的评价, 却会“害”了一个人。

正向评价, 让我们知晓伟人的高尚品格与不变追求。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去世后, 许多人都希望远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可以接任以色列总统一职, 爱因斯坦拒绝了。有很多人找到爱因斯坦当面询问, 他都一一拒绝了。他说, 比起总统一职, 方程才是永恒的。很快, 各种评价便传了出来, 人们开始熟知这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固执”与其对科学的热爱。如今, 我们正是通过当时流传下来的相关评价, 才了解到属于爱因斯坦的“坚辞不就”, 这也让一些人坚持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热忱与执着。

客观评价, 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被誉为“2015年年度网红”的papi酱, 近期被网友们的评价所淹没。广电总局勒令她针对视频中的粗话进行整改。消息传出, 众多网友议论纷纷, 人们也开始对papi酱的生活有所了解。这个毕业于市三女中的导演系女生, 在自己所上传的视频中表现出了对文学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见解。有人说她明明可以在毕业后找个工作安安稳稳地生活, 不用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呈现在大众眼中。也有人说, 她传播这样的视频, 被禁是必然的结果。无论怎样的评价, 都能使我们认识到papi酱这个人, 不论是她的视频, 还是她的为人等。评价, 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人。

失当的评价, 甚至可能会对被评价者造成伤害。王安石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塑造了一位神童。这位名叫方仲永的孩子, 在小时候显露出出色的诗词天赋。乡里人对他的高度评价, 导致其父亲迷失了方向, “不使学”, 贪图利益, 使方仲永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最后泯然众人。“天才”沦为没有什么特殊本领的普通人。可见, 评价的力量多么巨大。

综上所述, 评价他人生活, 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心态。同时, 被评价者对评价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 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不能偏听偏信。唯其如此, 才是正确的做法。

【名师点评】

本文围绕着对评价他人的现象, 以及被评价的情况, 到底应该如何对待, 展开有的放矢的阐释、论说。

1.扣合材料, 开篇点题。以所给材料为切入点, 在精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 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可谓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这样的开头, 对高考考场作文来说, 尤为重要。

2.素材贴切, 充分有力。对于正向评价, 作者是持赞赏、支持态度的, 为此, 选取了代表性、典型性兼具的事例进行论证、析理。对负面的评价所造成的危害, 以家喻户晓的例子予以佐证, 可谓以一当十, 不容置疑。作者从利弊两个方面选取素材并加以论证, 无疑增强了可读性和说服力。

3.布局合理, 浑然一体。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中间主体部分以几个分论点的形式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首尾圆合, 彼此呼应。

【满分佳作5】

回家的路

上海一考生

我家距离学校有九公里的路程, 我每天乘坐125路公交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在车上会有形形色色的人, 会有各种各样的事, 人们在交谈着, 讨论着, 疑惑着, 分享着。在家与车站这来往的距离之中, 总是会有一些不同的事情和声音让我耳闻目睹。

有一次, 在万科白马站上来了一大群孩子, 他们拥挤着上了车, 原本安静的车厢变得喧闹又拥挤,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吵闹着, 在嘈杂声中车子又启动了, 有些孩子在互相打闹着, 有些孩子在聊天, 还有一个小孩嘟着嘴巴要坐座位, 因为没有如愿以偿, 哭声马上传入人们的耳中。这时, 一位中年男子站了起来, 把座位让给这个孩子, 小孩如愿以偿获得了座位。喧闹的车厢渐渐恢复了平静。与此同时, 我听到有人在小声评价着让出座位的中年男子:真有爱心, 值得赞美!

对于这样简短的评价, 我认为是应该的, 也是恰当的。文明礼让, 是我们创建和谐、友善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车又到了下一站, 只见上来两位老奶奶, 她们两手都拎着菜, 打开了话坛子, 一会儿道张家长李家短, 一会儿说哪家菜市场的菜便宜, 那话坛子仿佛打开后就关不上了一样, 她们在述说着各自对生活、对身边人的感受。身处这样的环境氛围下, 我也慢慢地陷入思索……

在娱乐圈里, 黄晓明和杨颖的婚礼给许多人带来说不完的话题:前来祝贺的豪华明星阵容, 金碧辉煌的现场, 使人眼花缭乱的服装, 庞大的伴郎团和伴娘团……这场婚礼盛宴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就是豪华和奢侈。如婚礼蛋糕, 足足有2.5米高, 蛋糕上还有一层旋转木马作为装饰。而且, 旋转木马是可以旋转的, 如此奢华的蛋糕也是花了一个月才完成的。

这场盛大的“世纪婚礼”也引得不少网友关注和评价, 许多网友真心祝福这对新人, 但也有些人认为这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十分做作。这场婚礼, 在具有“毒蛇”之称的金星看来, 就是黄晓明给媒体的一个婚礼。因为这场婚礼中有不少媒体记者出席, 所以各大娱乐新闻中全是他们的结婚消息。还有网友声称这场婚礼太过浪费, 如此巨大的蛋糕怎么可能吃完, 肯定会成为婚礼中浪费的一部分。当然这一场婚礼也勾起了许多人的少女心, 因为女孩大都有着公主梦。

听着到站的声音, 我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这些事情只是我人生中的一道风景罢了, 也可能是我们餐桌上的闲谈, 也可能是生活的调料, 又或者是一段笑料, 绝对不是我们人生之路的全部。我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保持听过就算过的心境。

耳旁有风, 脚下有路……

【名师点评】

寓理于事, 事理交融, 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的观点洋溢在字里行间, 具体来说:

1.特写镜头, 聚焦生活。作者犹如一名出色的摄影师, 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生活镜头入文, 紧扣所给材料, 展开生活场景, 布局生活故事, 揭示生活哲理, 给读者以启迪。

2.一线串珠, 构思精巧。文章以“回家的路”为题, 将一路上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 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色, 凸显了作者谋篇构思的匠心与能力。

海初一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这道题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接地气”:内容明了清晰,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材料的主题如同与邻家朋友聊天一样,非常生活化,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过、经历过的话题,这就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感,增进了亲切感。这样,很容易进入写作的思维“轨道”后“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因此,这是一道不故意为难考生,甚至“示好”考生,写作空间大,具有海派特点的文题,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思考要表达、有观点要陈述,考生应该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感”。

总体来看,文题符合课改的要求,契合作文发展的方向,体现了上海近年来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追求——培养学生正确、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的价值取向,更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文明”“友善”等要素的精神与思想,因为,评价他人,就直接或间接地关乎“和谐”“文明”“友善”等。

当然,要写好这样一道作文题,需要考生在读懂材料、领悟材料,特别是材料中核心词、重点句的基础上,就自己感想最深、素材丰富、立意独特、形式恰当的切入点展开纵横捭阖、有理有据的写作。

通览整则材料,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其中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等句子,着重指出的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既有现象,可以看作材料的“背景”,这样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情况,但同时,“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就是说,“这些评价”,既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对此,应该有考生自己的判断、思考和观点。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是“关键点”,其隐含的信息是:可以对此种现象持反对态度,也可发表赞同的观点,或者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加以阐说,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总之,考生如能抓住“评价”与“他人”这两个关键词写作,就是恰当的、契合题意的。至于“他人”,可以是身边普通的凡人,也可以是功成名就的伟人、名人,包括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甚至是当今的“风云人物”“网红”等。不管是何人,在评论、评价他人的时候,都应该基于事实,不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都要遵守“不溢美”“不隐恶”的准则,本着实事求是的道德底线,谨言慎行,不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就意味着,文章是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却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通过以上对本道材料的具体分析,就能够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拟题、立意、选材和结构、行文了。如是,写出的文章就是符合题意的。

综上,2016年的上海卷作文题,依旧秉承着思辨性的特色,又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既关注思维的广度,又关注思维的深度,为学生的写作才情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佳作示例】

用独立与理性,摆脱评价浪潮

上海一考生

我走进地铁,看见无数的低头党们刷新着朋友圈的评论;我登录网站,看见数不清的网红们为了评论区的好评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我打开电视,看见各种被曝光的明星整容、艺人生活,甚至还有普通人的生活……

不可否认,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容易进入大众的视野,评价他人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常见,我们受其影响也越来越厉害。

追本溯源,原因有二:首先是客观上的便利。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分享自己生活的平台。微信、微博、QQ各类软件大行其道,无疑给了我们太多的机会,给了我们宽广的渠道。另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在于人们的主观意愿。谁不想出名?谁不想受到万人追捧?谁不想名利双收,成为人生赢家?不错,正是人性中对于被认可、被重视的渴望,让我们主动地成为Po主,主动地将生活分享上朋友圈,甚至主动地为自己创造了客观允许被评价的条件。我们无法拒绝内心深处的渴望,是我们让我们自己的生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同样也是这种主动性,让我们渴求来自他人的评价。我们求赞求评论,“看,有这么多人评价了我,赞了我,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于是我们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获得了一种存在感。我们害怕独自一人,因而我们希望被评价,进而又去评价别人,刷得满满的评论,同时也刷得了满满的存在感。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评论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参与感、成就感。

前段时间网上有网友自曝一份“辞职信”,理由是上班太早起不来床。评论中除了夸奖其有个性外,更多的是对于年轻人懒惰的不满、担忧和批评。不难看出,评价者们在为这一事件赋义。将个人行为上升至群体病症,将一句幽默、玩笑话上升至精神恶习。太过不解风情的同时也不难看出,我们常常以为评价了一件事我们就参与了一件事。“我评价了,我参与了,有这么多人与我评价一致,我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我不孤单。”这种想法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我们没有自主独立的思想,只能依附于别人的评价来寻求满足,不免悲哀。

由此就不难看出,我们深受这种评论的影响。诚然,评价可生出许多激励自我、促进进步的积极影响,但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我们随着他人的评价改造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的看法中渐渐遗失了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思想的我们随波逐流,终会迷失在各种评价的浪潮里。

对于评价与被评价,或许我们更加需要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想要自主獨立,就从屏蔽他人评价开始。在众多声响中,先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自主独立的思想。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我这样很好”的自信力,自然不用从别人的评价那里获取一点点满足感、存在感以及参与感、自豪感了。

从自主开始,这世界才能少一些盲目的评价,多一些独立的思想。

[点评]

可以说,本文作者的视角、立意、语言等方面,胜人一筹,让读者眼前一亮。文章以下几点,可圈可点:

1.排比蓄势,不枝不蔓。文章的开头,以一组排比句点名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与情况,为下文紧扣中心论点的阐释道理、论证观点,进行了恰当的铺垫和伏笔。这种由社会现象“导入”话题的写法,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感,增添了熟悉感、亲近感,易于引发读者的思想认同。

2.剖析事情,条分缕析。本文对一些典范性、代表性的事例与现象的叙述、阐释,让读者心服口服。具备说理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功力。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由作者所观察到的社会生活镜头起笔,引入主题,中间部分则用有力、充分的论据对所持见解与主张展开说理,结尾部分,在前文基础上,给予言简意赅的总结、归纳,使中心论点再次得到深化与升华。

知者不言,知者须言

上海一考生

人类,从本源而言,是群居动物,思想的发展出现了社会。人从一个客观实在的动物变成了其他人心中主观存在的映像,评价必然存在。

中国古代的阶级社会中,政治上的上位者,知,而不言。自古以来虚心纳谏并不因此而愠的贤君毕竟是少数。因此,古代的大臣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他们知,而不言。而那些思想上的智者,他们不言,因为他们无意去相争,犹如将士看小儿打架,他们智,而不言。

然而中国古代的小市民,生活在凡世之中,他们的言论无足轻重,他们随意而言,不用顾忌些什么。而现代,互联网等的发展,使人们随意发表言论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责任的追究也变得愈发困难。这么一种随意言论,随意评价他人的生活的劣根性就这么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在这个时代被放大了。

现代网络言论的自由化,责任追究的困难化,使得人们个体而言发表言论的随意程度大大增加,随意发表言论的劣根性在个体上被放大了;而社交网页在生活中所占的的比重的增大,使得舆论的煽动力大大增强,随意言论的劣根性在效果上被放大了。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评价与言论似乎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周濂曾言,现代社会有一些笑而不语者,而这些笑而不语者,周濂评价他们为:“至于那些笑而不语者,我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这么一种自认为我更倾向于用其另外一句话形容,“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的言论环境,也需要有人站出来,以更有力的言论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社会如此,对于个人更是如此。

对于对应的人、事、物,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我们还是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要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大错误舆论的煽动力;而那些不智者,则不要随意发表不恰当的言论,以免错误引导无知者,不智者;而知情者,我们需要的是他所知的客观事实;而那些智者,我们需要你们站出来,引领起正确的言论,也无须装作笑而不语者,而被混为伪智者一类了。

正如鲁迅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现代社会同样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鲁迅是一个知者,更是一个智者,然而他没有闭口缄默,也没有笑而不语,而是站了出来,振臂高呼。

而作为评价的接收者,我们需要有着独舞者的心态,在别人眼中,我在聚光灯下;在我眼中,我只是在舞台上舞蹈者,喝彩是鼓励,倒彩是激励。

我们需要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我们需要无知者置身事外,不智者谦作学者,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

[点评]

在阅读本文的时候,一种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為作者深刻的思想、犀利铿锵的语言等所欣喜。以下各点,尤为凸显:

1.文题激趣,充满思辨。“题好一半文”,特别是对材料作文来说,拟出贴切、闪亮、别致的题目,无疑是写作实力的表征,也会为整篇文章加分。本文作者深谙此理,在拟题上是煞费苦心的:借助题目,亮出观点,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并充满辩证的光彩。

2.视角新颖,立意高远。“文章最忌随人后”,本文之所以在众多作文中能够脱颖而出,就得益于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紧扣文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而得出“我们需要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我们需要无知者置身事外,不智者谦作学者,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的结论,给人启悟,引人思考。

3.语言洗练,富有哲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作者的语言简明流畅、以一当十,并且极具哲理,如“那些思想上的智者,他们不言,因为他们无意去相争,犹如将士看小儿打架,他们智,而不言”等语,振聋发聩。

唯心

上海一考生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评价他人来说,也同样适用,即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判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用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分享自己的生活,使之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然而由此所带来的结果却让人喜忧参半。有人愿意对于这种分享倾尽赞美之词,但也不乏以恶语相向的尖酸刻薄之人。对于被评论者,他人之言既不可以偏废,但也不能完全相信,以致被误导。故此,要唯心,唯己之心来作出取舍判断。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如魏徽的劝谏一样,他人的议论有如一面光亮的明镜,常常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白自己的短见与偏执。“旁观者清”,可以说评论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更加全面,深入地看待同一件事物。当然,评论是一把双刃剑,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往往也会刺痛你的心灵。当我们太过在意外界的看法后,往往会在这些片面的,甚至是尖刻的评判中迷失自我。史铁生在“人生最轻狂的年纪失去了双腿”,如果他只是以为听信别人对他的不相信与偏见,那么也许他真的会如外界所评论的那样:成为一个只能走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但在那最艰苦的岁月中,他选择去相信母亲的话,去倾听合欢树叶的沙沙声……最终他摆脱了肉体的束缚而站上了智慧的高台,用笔来书写灵魂的深刻。他人的评论不可不听,却也不可全信。应学会用心来进行取舍明辨,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面对个人的评论时,人们往往还是能够做出取舍,判断对与错。可是当评论由个人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层面时,我们是否又能在人云亦云之中保持一份理性的思考?所谓三人成虎,日益严重的这种评论的社会风气已经渐渐让我们失去了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而生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困惑。所以,唯心不仅是拥有取舍的明辨、善变,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行为标准与道德底线。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人们出于相互分享、交流的善意而开发了这些社交软件,如今却成为了一些人传播谣言甚至是发泄人性黑暗一面的平台。作为被评论者,我们要取舍、要坚守;同样在作为评论者的时候,我们也要秉持正义,这不仅是对他人的负责,更是慎独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唯心地接受评论,做出评论,相信一定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所谓唯心,即从己之心,也有为他人之心之义也。

[点评]

乍一看文章的标题,读者可能不明所以,当读完全篇,相信你会为作者的睿智而倾倒。这是因为,本文具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

1.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就是说,看了文章的题目,就有急于往下读,一探文章究竟的欲望和冲动,以便解开文章神秘的面纱与所论证的观点。这就是拟好题的重要性,本文作者认识到并且很好地做到了。

2.正反说理,观点犀利。作者开头由名句引出自己所要阐述的观点,继之,针对评价他人的两种主要情况作了深入、客观的论证、析理,主旨明确,论点突出。

3.引经据典,语言典范。本文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之一是:作者多处贴切地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诗句等作为理论论据,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事实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论辩性。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权威性。可见,作者阅读面之广,积累之多与熟练。这是高考作文必备的素养。

你活好自己了吗?

上海一考生

按一些幽默程序员的说法,“别人的生活在你看来是.jp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实演绎。

一位穿着简陋的妇女,身后跟着一个孩子,似乎很是畏惧她的母亲似的,这一路都没敢和她母亲对视。想必,那是个严厉的母亲。走到地铁站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只铁盘,里面只有零星几枚硬币。妇女经过老人身旁时,一脸嫌弃地转过脑袋,对孩子说:“看吧,多可怜。你要是不听话,以后也会活成那般模样。”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胆怯地点点头,跟着母亲走了。

那般模样?

那名妇女能出此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不过,分明是发自内心的自卑。

由此,不禁想道:评价他人生活的同时,你的评价可能恰好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当一个人是自卑的时候,看到别人光鲜的生活时,更多的是羡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维。我也许不得不去猜测那位妇女的生活,也许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贫苦,不那么如意吧。

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许每天都会发生,以至于被人们渐渐淡化了。

再说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曾被“送”给一间“陋室”,简陋到比当今的“蜗居房”还要简陋。人们纷纷议论着刘禹锡的生活该将是如何悲惨如何不悦,同时也有庆幸自己没有违背官府,生活还没有落得这般下场。但实际上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心态早就将他置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该写诗写诗,该喝茶喝茶,日子过得闲适惬意。

别人的生活需要你来议论吗?一个表面光鮮的公司总裁背地里可能是个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个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许会因为自己时常追逐着梦想的生活而思想变得无比光鲜。生活,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别人的生活你擅长议论吗?我认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一个生活朴素闲适的文人若是路过刘禹锡的旧宅,也许会感叹:虽然住宿条件恶劣,但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多么令人神往!

而一个虚荣心强,实际上内心自卑的官吏,也许也会感叹:这样破旧简陋的屋子,恐怕在无数个日夜里他都睡不着觉吧……看看这台阶,到处是青苔……自卑的人评论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但这始终是自卑的表现。

不过,想要公平地议论他人的生活,始终是很难的。每个人的心态多有不同,真正公平的议论只能是来自“别人”自己的。

每个人都是“别人”。

所以活好自己就够了。

[点评]

看得出,本文作者有着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写作才能和思维视角,给读者以清新扑面之感。总体来看,下面几点,让人赞叹:

1.设问拟题,促人深思。文章以“你活好自己了吗?”为题,引发读者对问题的审视与思考,进而自然地联系到“对他人的评价”上面来。作者之所以这样拟题,其言外之意就是:先活好自己,活出味道,活出精彩,才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这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

2.开篇铺垫,缘事剖理。首段,引用程序员的话,为下文观点的呈现作必要的铺垫、张本,接着,由目睹耳闻的真实故事的剖析,得出结论,再以刘禹锡的“陋室”为例,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又通过光鲜的公司总裁与落魄的流浪歌手进行比对,说明只要活好自己就是值得肯定的,并且,评价他人是不容易的,也是艰难的。

3.语言简洁,富有张力。可以说,整篇文章的语言或简约,或朴实,或直白,或通俗,或文雅……但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具有表意清楚,词约义丰之效,彰显了作者语言表达上的张力和驾驭语言的娴熟功底。

回家的路

上海一考生

我家距离学校有九公里的路程,每天乘坐125公交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在车上会有形形色色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事,人们在交谈着,讨论着,疑惑着,分享着,在家与车站这来往的距离之中,总是会有一些不同的事情和声音让我耳闻目睹。

有一次,在万科白马站上来了一大群孩子,他们拥挤着上了车,原来安静、空旷的车厢变得喧闹又拥挤,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吵闹着,在嘈杂声中车子又启动了,有的孩子在互相打闹着,有的孩子在互相聊天,还有一个小孩嘟着嘴巴要坐座位,因为没有如愿以偿,导致哭声马上从他的嘴中发出,传入了人们的耳朵中。这时,一位中年男子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这个孩子,小孩如愿以偿获得了座位,喧闹的车厢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与此同时,只听到有人在小声评价着让出座位的中年男子:真有爱心,值得赞美!

车又到了下一站,只见上来两位老奶奶,她们两手都拎着菜,打开了话坛子,一会道张家长李家短,一会说哪家菜市场菜便宜,那话坛子仿佛打开后就关不上了一样,她们在评价着各自对生活、对身边人的感受。身处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我也慢慢地进入了思索中……

在娱乐圈里,黄晓明和杨颖的婚礼给许多人带来说不完的话题:前来祝贺的豪华明星阵容,金碧辉煌的举办地点,使人眼花缭乱的服装,庞大的伴郎团和伴娘团……这场婚礼盛宴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就是豪华和奢侈。例如婚礼蛋糕吧,足足有2.5米高,蛋糕上还有一层旋转木马做装饰。而且,旋转木马是可以旋转的,如此奢华的蛋糕也是花了一个月才完成的。

这场盛大的“世纪婚礼”也引得不少网友关注和评论,许多网友选择真心祝福这对新人,但也有些人认为这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十分做作,这场婚礼,在具有“毒舌”之称的金星看来,就是黄晓明给媒体的一个婚礼。因为这场婚礼中有不少媒体记者出席,所以各大娱乐新闻中全是他们的结婚消息,一时占尽风头。还有网友声称这场婚礼太过浪费,如此巨大的蛋糕怎么可能吃完,肯定会成为婚礼中浪费的一部分,当然这一场婚礼勾起了许多的少女心,因为每个女孩都是有公主梦的吧。

听着到站的声音,我从思绪中回来,这些事情只是我人生中的一道风景线罢了,也可能是我们餐桌上的闲谈,也可能是生活的调料,又或者是一段笑料,绝对可不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全部,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听过就算过的心境。

耳旁有风,脚下有路……

[点评]

寓理于事,事理交融,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的观点洋溢在字里行间,具体来说:

1.特写镜头,聚焦生活。作者犹如一名出色的摄影师,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生活镜头入文,紧扣所给材料,展开生活场景,布局生活故事,揭示生活哲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启迪。

2.一线串珠,构思精巧。文章以“回家的路”为题,将一路上的见闻、感受书写、抒发、表达和表现出来,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色,凸显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与能力。

3.蕴涵哲理,耐人寻味。主要表现在本文的语言与主题上。言简意赅的句子很多,如结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了。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叙述性材料。对于“有人”的发问,智者并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循循善诱,拿“捏花生”说事。故事分为四个层次:“捏捏它”,“只留下花生仁99——“搓搓它”,“只留下果实”——“再用手捏它”,“没法把它毁坏”——“再用手搓搓它”,“什么也搓不下来”。材料只是客观叙述,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也没有作任何提示,给考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便于考生发散思维。解读这则材尾句“耳旁有风,脚下有路……”,在前文记叙、议论的前提下,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直白又需要读者思考意蕴,给人以咀嚼的余味。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料,我们可以以叙述对象为切入口,结合叙事过程和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

1.以“花生”为切入口。这一常见的食物,由壳到仁有三个层次:外壳、种皮和果实。经过不断地“捏”“搓”“再捏”“再搓”,露出白白的果实,最终再也“没法把它毁坏”,“什么也搓不下来了”。这里的“捏”和“搓”象征人生遭遇的磨难和打击,“白白的果实”象征遭遇磨砺后的坚强的心和美好品质。花生的经历表现了“屡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颗坚强的心”这一道理。

2.以“智者”为切入口。对于“怎样才能做到所向披靡”的发问,智者没有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借用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发问者自己去揣摩,去思考,去领会。这样得出的答案比别人直接给出答案更值得咀嚼,更有启发意义,更能终生不忘。这正是“智者”的智慧所在。它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有了好的方式方法,就会事半功倍。

3.以“有人”为切入口。发问者希望自己能所向披靡,但又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于是,他主动求教于“智者”,他的做法无疑是很明智的。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遇到问题虚心求教往往可以少走弯路。同时,对于他人的意见要认真分析,虚心听取。只有这样,才能日趋成熟,早日成功。

描写海的600字初一作文 篇4

海是辽阔的,一眼望不到边,正如她那宽广的胸怀。我们不管做了多大的错事,我们的大海母亲依然笑着接纳我们,爱着我们。

看,金黄的沙滩上,孩子们玩得正酣;波澜壮阔的大海里,有人在玩水,有人在游泳;在高高的浪尖,有人在冲浪,俯身看着汪洋大海,嘴角挂着得意的微笑……不管人们在她的身上如何兴风作浪,不管人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往她身体里灌入多少工业废水,她依旧撑着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身体,哺育着海里的生物,包容着人们的一切胡作非为,笑着看着在她身上玩的酣畅淋漓的人们。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将海底的一切珍贵宝物一一展示给人们,任由人们无节制的索取,尽量满足人们一切无理的要求。

看着这样被我们折腾的满目疮痍的大海,看着这样默默奉献却又默默无闻的大海,你难道就没有想到为我们努力争取更好的一切的母亲或者为了点亮我们人生的旅途不惜燃烧自己的老师吗?难道就没有想到为了城市整洁而日日夜夜,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或者愿意守在我们身旁,做最坚固的后盾的好友吗?难道你真的以为这仅仅是海,而不是愿意倾听我们一切苦楚,绝对不会大肆宣传的心灵医院?

初一看海日记500字优秀 篇5

沙滩上,近处,是两棵硕大的椰子树,绿得像两尊翡翠椰子树雕像。那岸边的浪花,是白色的,白得那么地纯洁,椰子树的绿,印在浪的白上,椰子树在白浪的衬托下,绿得耀眼,白浪在椰子绿的映衬下,白得朴素。浪花一层叠着一层,层层叠叠,毫不停息的涌上来。“哗,哗啦,哗啦啦,哗哗啦啦。”

白浪后方,水变成了浅蓝色,似蓝色的羽毛般,一样轻盈,一样柔软。阳光照在这片温暖的“羽毛”上,这片柔软而温润的“羽毛”,闪着,斑斑点点的银光。

再往深处,海水变得深蓝,深蓝的海水,仿佛蕴藏着无数的深情。湛蓝的海水,与天际相接,海平线与天,连成一线天,天就是海,海又是天。天上飞着的海鸥,仿佛是浪的星星点点,给大海和天际,增添了许多生机。灿烂的阳光,照射在蔚蓝的大海里,宛如星星,在大海里眨着眼睛,又似鱼鳞射出千万道银光,又仿佛仙女在海里撒满碎银。天边那几栋小房子,不知何所归宿。

这时,飘来一阵风,凉凉的,拂过了我的面颊。风里,掺杂着,海水的咸,还有一些甜,我想把这海味挽留,我抚摸着那,无边的大海,那神秘,而无穷的海水,它是那样的嫩滑。捧在掌心,原本,无穷色彩的海水,现在,却变得暗淡无色。从指缝中,慢慢的渗漏。在指缝中,便出现,一条条水痕,手痒痒的,我用舌头碰一碰,是咸咸的。

海作文 篇6

海作文

海 在沙滩上,太阳异常明媚,天空无暇。适合去海边 玩。 海边沙滩上的沙十分细,没有交杂着石头。我拿着 墨镜,穿着泳衣躺在沙滩上,享受着阳光浴。 轰――轰――轰,天公在我享受阳光浴的时候不作美 下着蒙蒙细雨,还是在我享受阳光浴的时候,心情似乎被 雨染黑了。 轰――轰――轰,沙――沙――沙。蒙蒙细雨变成了 暴雨,闪电像天空中的.大蛇,冲进海水中。砰――砰――砰 ,雷声跟着闪电后面呼啸。从窗户上可以看到被闪电吓哭的 小孩。 雨慢慢变小,慢慢变小,海面平静下来了

蓝海战略质疑 篇7

第一, 什么是“蓝海”

有的人这样理解:我没涉及过的领域就是“蓝海”;我的产品进入过去没进入的渠道就是“蓝海”;我用的营销策略过去没用过就是“蓝海”……这是谬论!

一位营销人士给一个功能性食品做了个营销方案, 要把这个产品开发成功能饮料, 原因是保健品的竞争太激烈, 把它开发成饮料是基于“蓝海”的思想, 开辟新途径, 但意料之外的是保健品的“红海”是避开了, 但是产品又进入了快速消费品的纷争, 这就反映出问题了, 如果“蓝海”、“红海”只相对于自身的话, 根本就没有突出新意, 你的“蓝海”可能早已是别人的“红海”, 实际上无非是从一个“红海”跳到另一个“红海”, 从一场战争进入到另一场战争, 而这人如果再对自己的运作思路深信不疑的话, 那必将是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 蓝海在何方

价格战是“红海”, 那如何摆脱价格战?就是进行行业内部或行业间创新。但任何的创新都是有时间性和阶段性的, 你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业进行领跑, 但是只要竞争对手进行你执行操作层面上超越的话, 那肯定你也会被别人领跑。

一个好的创意、好的产品不可能永远由你做下去, 新的竞争必然会出现。只有一个厂家在做市场的话, 那肯定形成不了大的市场也造就不了大的消费规模, 一枝独秀或者是妄图垄断一个行业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当然, 作为一个企业, 都希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并长久地持续下去, 但是想要影响消费者的意识、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却不是一个企业有足够的财力和时间所能够做到的, 他需要更多的竞争对手的参与才能够真正造就一个强大的消费市场。

第三, 创新需要时间和金钱

“要创造一种趋势很难, 要打造一个行业更难。”这个观点在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就能够看得出, 二十年前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市场规模和消费份额都是很弱小的, 即使是现在, 中国的很多边远地区的人们还不清楚洗面奶是什么东西, 更不要说花钱去买所谓的保健品了。

消费者认可化妆品、保健品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此宝洁公司和众多的保健品厂商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时间上的忍耐。企业能否找到产品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变化是不可能凭空生成的, 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失败经验的积累。

中国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和温饱问题, “翻开兜儿, 看看有几毛钱, 再想怎么花”是中国的一句老话, 但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现在中国一般企业的寿命是3~5年, 没有富裕的资金积累, 能够有富裕的时间进行创新的企业就更少了。

不切合实际地盲目创新, 不仅无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还会让企业的负债增加更多。对于中国无数弱小的企业来说, 进行所谓的创新那也就无异于哗众取宠了, 最终将使自己陷入无尽的沼泽之中无法自拔, 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第四, 消费者利益决定价值

同样的一瓶矿泉水, 在超市内卖1元钱, 但在火车上可能卖3元, 在高高的山顶上就可能卖5元, 但是如果到了沙漠里、在急饮水的人眼里看来, 那可能就是100元钱也值得买。

正因为如此, 价值创新应该是消费者价值利益点的重新选择。选择不同的消费者利益点就是不同的价值创新。也就是企业的任何行为所带来客户价值利益点不同就意味着价值创新,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点卖出截然不同的价格, 消费者反而接受的原因所在。

第五, “掩耳盗铃”是不可取的

价值由谁说了算?按照书上所说, 通过集体讨论、通过专家讨论, 这些都是偏颇的, 这是扩大版的“掩耳盗铃”。

经常听到有人说, 我们产品的卖点很好、我们产品的品质很好、我们产品的性价比很好, 但就是卖不动, 为什么?

价值的高低, 不是由你说了算, 而是由对方所存在的状态或者说你能否与对方的利益点相结合。对方对你的需求度越高你的价值也就越高, 反之如果你无法与对方的利益点相吻合的话, 那你就不具备任何的价值。

好的产品、好的性价比不是由企业和企业所雇佣的专家们说了算, 充其量那只是企业和专家对消费者心智模式的一种影响而已, 只有从消费者的利益点和消费者的认可角度分析, 我们才可以得到新的价值创新。

第六, 价值创新时, 不能忽略市场环境的影响

蓝海战略没有揭示什么时候该价值创新, 也没有阐述市场环境与价值创新的关系, 没有阐述不同市场结构下需要不同的战略选择。

在70年代的时候我们是计划经济, 那时候不是你有钱就能够买到所需要的东西, 一切都是由计划来控制的以产量定销量, 那时候纯粹是卖方市场, 只要你有产品就能够卖出去。

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是市场经济, 市场开放了, 你有钱就能够买到想获得的东西, 你的销售规模有多少不是取决于你能生产多少东西, 而是由市场需求有多少决定, 是以销量定产量的阶段。

而现在我们处于品牌经济中,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等质量的产品同样厂家生产的产品, 别人能够卖几百元你只能够卖产品本身价值的关键所在。就像NIKE在中国贴牌的产品, 别人打上那个商标就能够身价倍增, 而我们却只能够在劳作半天后获得那点可怜的辛苦钱, 这就是消费者认可程度和利益需求点不同的缘故。

第七, 市场不容许断章取义

有一个刚分到单位的青年和正、副所长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一会儿, 正所长放下钓竿, 伸伸懒腰, 然后快速地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 同样也是从水上“飘”回来了。过一阵, 副所长也站起来, 走几步, 也“飘”过水面上厕所。不久, 该青年也内急了。但没有去问两位所长, 憋了半天后, 也起身往水里跨, 只听咚的一声, 他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 问他为什么要下水, 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 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 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

这个故事和蓝海战略如出一辙, 像是一个圈套:

它用少数例子来告诉你, 某些公司已经获得了成功, 以此来判定其理论的可行性。

它告诉你什么是对的, 但却没有告诉你如何做才能够对。

它没有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加入新“蓝海”, 也没有告诉你实现价值创新的路径包括哪些, 更没有告诉你提供价值创新的基础是什么, 当然也就无法告诉你买卖双方所认可的“价值”之间关系。

初一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8

新的学期开始了,对新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对担任初一语文课的老师来说,学生是陌生的,学生的语文知识是陌生的,学生的写作现状也是陌生的。如何尽快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并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写作,提高作文水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依托课本,在语文活动中彰显特点

新学期开始,我没有按常规先学课文,而是从语文活动开始了初一的语文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是“这就是我”,共有三项活动可选择,第一项是“自我介绍”,要求“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的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同学们经过简单的准备,我们开始了活动。通过活动我发现,这个年龄这个年级的学生热情开朗,诚实可爱,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可塑性大,有利于培养他(她)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作文习惯。

活动后,我又让学生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了一篇文体、字数都不限制的作文,并及时的阅读。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语言比较流畅,作文结构比较完整,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但在观察事物时不够细心,观察角度单一,写出来自然干干巴巴;不知道或不会在文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写作文给人一种“模子”的感觉,没有个人特色。

二.激发兴趣,作文评改多加旁批

以前在写作文评语时,一是因为习惯,二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我常在学生作文的末尾写评语,内容多是从结构到语言,千篇一律,且费时颇多。真发到学生手中,学生除了对分数或等级很关注外,对你花费心思写的评语仅用眼睛瞟瞟而已,能费他(她)几秒钟,实在不敢计算。其实那样大而空的评语到底指文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学生确实摸不着头脑,经常的摸不着头脑,自然产生莫可名状的轻视了。而写旁批,或为一字一词或为一个修辞一个写法,清楚明了;优劣得失,一目了然,当然能使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尽快的明白得失并在下次写作中扬长避短了。且旁批写多了,表明文中的优点(多评优点)多,你很欣赏他(她)的劳动。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情感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出写作的极大兴趣,而兴趣可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啊!

三.激励个性,作文评讲课学生唱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在作文评讲中同样要遵循。老师批改出的作文,不一定由老师一人唱主角一评到底。我通常在作文课开始的课前30分钟(作文课往往安排在30分钟的大休息后),在各组的小黑板(每四人小组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小黑板)上,写出作文课上要讲评的作文题目、作者姓名,目的是激励作者、激励更多的学生喜欢写作文、写好作文,写特色作文。其实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内心的喜悦是掩饰不住的,因为有很多同学在羡慕他(她)。初一的学生就是这样纯真可爱。课上,被选的作者要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从字、词、句,从标题到结构,从修辞到手法进行评点。老师根据点评情况和学生性格做或直率或含蓄的总评。

这样,一篇文章的众多优点被大家一一指出,作者心里美,评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同学们齐心协力探究了一篇好作文好在哪里,,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为个性培养提供了平台,为个性作文提供了平台。

总之,一个学年以来,了解了学生性格特点、写作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写作方法指导,在作文评改中多写旁批和评讲中多让学生参与,慢慢地激发写作兴趣,稳稳地培养、激励个性,一点点,一步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感觉顺畅,充实,提高。

一学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给我留下深刻的思考:在作文教学之前,首先要准确理解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只有在新课标正确精神的指引下,才能保证作文教学的方向不偏移。课程标准说: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要“感情真挚”,做人就要真诚坦率。作文的“真”与作人的“真”是一致的,只有“真”才能使作文更有个性特色。作文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说自己想说的真话,写实实在在的真事,表达自己独有的真真切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多角度的观察,抓住事物特征,有创意的表达——这些技巧将使真话说得更准确,真事写得更生动,真情抒得更感人,作文也更有个性特色,作文与做人也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次,面对初一的学生,你得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只有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实事求是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文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正确把握作文教学的精神,了解学生的心理、知识特点,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一定能让作文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因作文而变的丰富多彩!

上一篇:给女闺蜜的道歉信下一篇:让客户接受高价格的技巧